當前位置:首頁 » 婚紗攝影 » 外景境小說

外景境小說

發布時間: 2023-06-14 14:30:48

1、關注柯南漫畫的朋友請進

700目前只有劇透……
只關注動畫就不用關注漫畫了- -因為漫畫里有的動畫都有……
我沒有資料,自己整理了一下……PS只有單行本因為我對這比較熟- -

vol1出場變小
(還有個遇見琴酒VOKDA的應該在5~10之間)
VOL10首次變回新一
VOL16KID出場
VOL18灰原哀出場
VOL21工藤新一第一案
VOL24新出出場,一個案件為後文埋下伏筆;來到黑衣組織聚集的宴會
VOL25 26解葯被發明,變大(新蘭戲)
VOL29赤井秀一出場
VOL31蘭哀第一次見面
VOL35NY事件(新蘭戲,遇見FBI秀一,為後文埋下伏筆)
VOL37蘭遇見秀一、柯南與博士看了跟組織有密切聯系的人的日記
VOL38哀透露神秘的葯
VOL42滿月二次元推理……大牌紛紛登場,不可不看……
VOL56 57 58 FBI VS 黑衣組織

我知道的只有這些……希望能幫一點忙吧

2、水滸傳外景拍攝地

 山東東平水滸影視城是新版《水滸傳》最主要的拍攝場景。
水滸影視城內有府邸衙門、英雄府院、街區鋪面、市井商家、酒樓茶肆、宗教寺廟、牢城營、紫石街等仿宋代建築,古風濃郁,工藝精湛,細致逼真,營造了北宋時期特定的歷史氛圍;新版《水滸傳》中大部分內景戲都在水滸影視城內拍攝。六工山水滸大寨位於東平湖邊上,是當年水滸英雄聚義的地方。如今經過修葺擴建,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水滸大寨。
此外,東平自然環境優越,平原、湖窪、山地三分天下,滿足了新版《水滸傳》中一切外景戲的需求。東平湖周圍還分布有宋家莊、祝家莊、桃花山寨、二龍山寨、孫二娘酒店等,全部還原了《水滸傳》中的真實場景。因此,新版《水滸傳》85%的鏡頭都在東平取景拍攝。
86集連續劇新《水滸傳》由鞠覺亮執導,張涵予,李宗翰,胡東,嚴寬,陳龍,黃海冰等主演的一部講述宋仁宗時,洪太尉奉天子之命前往龍虎山尋找張天師祈禳瘟疫,辦完事後,洪太尉在龍虎山游山觀景,在伏魔之殿里誤放前代老祖天師鎮鎖著的三十六員天罡星,以及七十二員地煞星的故事。
該劇改編自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北宋年間奸臣當道,民不聊生。山東境內,以宋江、林沖、武松、魯智深等為首的108位英雄好漢聚義樑上,樹起「替天行道」大旗,斗貪官、除惡霸,保一方百姓。後來,在首領宋江的帶領下樑山好漢接受朝廷的招安,他們報效國家,英勇善戰,屢屢御敵於國門之外,立下赫赫戰功。然而,以太尉高俅為首的一批權臣卻為一己之私陰謀殺害了宋江、盧俊義、李逵等梁山將領,後被皇帝察覺,最終將幾個奸臣一一治罪。

3、正一門三十六洞天分別是什麼名目?

蕪城正一抄門么.

存思,初陽,三關,內景,攝欲,煉形,
退病,五氣,抽添,玉液,重樓,歸壺,璇璣,開光,結丹,御物,煉器,外景,內息,九轉,辟穀,御形,破妄,不墮,
真空,玄關,胎動,養元,換骨,嬰兒,具足,苦海,出攝,陽神,化身,待詔.
前六洞天為世間顯傳,後三十洞天為入門師傳.不墮洞天之後可稱大成真人,其中最後十二洞天為緣法點傳.
三十六洞天最終定型為正一門祖師梅振衣於西昆侖無名山莊所成,成為世間法境界完整的丹道傳承.

四門十二重樓的話,內照,煉形,大葯,靈丹,還轉,金湯,胎動,嬰兒,陽神.
這前三門九重樓為世間法完整的修行.
各門各派,不同教別,可能次第稱呼和分層講究有所不同,但其所應境界是一樣的.這九重樓和正一門的三十六洞天也是可以相對應的.
四門十二重樓為風君子創立,相比三十六洞天而言,有干無枝,直修丹道,缺乏可驗用的「法」與「術」,但相對的簡潔也有好處.
最後的一門中第十重樓和第十一重樓分別叫問天和忘情,不是世間修行境界.

(以上皆取自徐公子勝智的系列小說,真假自辯,境界自取.)

4、求:《紅樓夢》中大觀園每個主人所居住的房屋的位置、房內布置、房外環境描寫(原文哦,有一些我實在找不

怡紅院

賈政初帶寶玉游園時,寶玉題為「紅香綠玉」,後賈元春將其改為「怡紅快綠」,稱「怡紅院」。元妃省親期間,賈寶玉為「怡紅快綠」匾額題詩為:「深庭長日靜,兩兩出嬋娟。綠蠟春猶卷,紅妝夜未眠。憑欄垂絳袖,倚石護青煙。對立東風里,主人應解憐。」 該院在《紅樓夢》第16-19回有提到為曹雪芹所著《紅樓夢》大觀園中一景,也是大觀園中最雍容華貴、富麗堂皇的院落,是別號「絳洞花主、富貴閑人」,綽號「無事忙」的賈寶玉的住所,裡面有很多房舍,如怡紅院,瀟湘館,稻香村等,是西方靈河岸上赤瑕宮神瑛侍者在凡間投胎的「花柳繁華之地,富貴溫柔之鄉。」就在劉姥姥二進大觀園時,由於醉酒誤進了寶玉的怡紅院,竟認作是小姐的「綉房」,可見其確實十分華美。 

  該院院外粉牆環護,綠柳周垂,三間垂花門樓,四面抄手游廊。院中甬路相銜,山石點綴,五間抱廈上懸「怡紅快綠」匾額。整個院落富麗堂皇,雍容華貴,花園錦簇,剔透玲瓏,後院滿架薔薇、寶相,一帶水池。沁芳溪在這里匯合流出大觀園,有一白石板路跨在沁芳溪上可通對岸。是大觀園中最為華麗的房屋之一,也是金陵十二釵常聚會活動的地方。後來元春省親時說了以後眾姐妹可入住大觀園。 

瀟湘館

瀟湘館,《紅樓夢》大觀園中一景,位於大觀園西路,與怡紅院遙遙相對,是一處帶有江南情調的客舍,是林黛玉客居榮國府的住所。引用舜的瀟湘二妃娥皇、女英的典故命名。

為曹雪芹所著《紅樓夢》大觀園中一景,位於大觀園西路,與怡紅院遙遙相對,從其名稱上就能看出這是一處帶有江南情調的客舍,是林黛玉客居榮國府的住所。引用舜的瀟湘二妃娥皇、女英的典故命名。 

  《紅樓夢》書中描寫賈政等走到瀟湘館前:「忽抬頭看見前面一帶粉垣,裡面數楹修舍,有千百竽翠竹遮映。眾人都道:『好個所在!』於是大家進入,只見入門便是曲折游廊,階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兩三房舍,一明兩暗,裡面都是合著地步打就的床幾椅案。從里間房內又得一小門,出去則是後院,有大株梨花兼著芭蕉。又有兩間小小退步。後院牆下忽開一隙,清泉一派,開溝僅尺許,灌入牆內,繞階緣屋至前院,盤旋竹下而出。」 

  從以上描述可以看出,該院院外一帶粉垣,院內千百竿翠竹掩。入門曲折游廊,廊上掛著一架鸚鵡。 正房三間,一明兩暗。後院有大株梨花和蕉,又有兩間小小的退步,院牆根有隙 流入清水,繞至前院,盤旋竹下而出。此是奉元春命住進大觀園時黛玉自己選定,因「愛那幾竿竹子,隱著一道曲欄,比別處更覺得幽靜」。她在這里伴隨著修竹、詩書、幽怨、孤獨和淚水,度過了一生。瀟湘館中以竹子最盛,「鳳尾森森,龍吟細細,一片翠竹環繞」。翠竹,象徵的是一種不屈不撓的可貴品質,高潔中帶著儒雅,含蓄里透著活力。黛玉的詩號「瀟湘妃子」,正是這樣一種高貴而自然脫俗,婀娜而風姿綽約的魅力。 

  在元妃省親期間,賈寶玉題對額為:寶鼎茶閑煙尚綠,幽窗棋罷指猶涼。並題詩「有鳳來儀」描繪所見之景:「秀玉初成實,堪宜待鳳凰。竿竿青欲滴,個個綠生涼。迸砌妨階水,穿簾礙鼎香。莫搖清碎影,好夢晝初長。」 

秋爽齋

在《紅樓夢》中對於秋爽齋外景並沒有詳細的描述,只提到院中種植芭蕉和梧桐,有月夜聽雨的意境,這組建築中有一較大的廳堂名「曉翠堂」。曉翠堂四面出廊,流角飛檐,臨沁芳溪。是賈母初宴大觀園的地方。東南方土山上有八角亭一座,是園內至高點之一。秋爽齋其中的三間房子沒有隔斷,這是探春的意思,具有閑雲野鶴般的風格。其屋內所布置的陳設突出一個「大」字。陳設典雅,華麗中透著大方。

   為曹雪芹所著《紅樓夢》大觀園中的一處建築。元妃省親期間,題有「桐剪秋風」匾額。「齋」,書房也。齋較堂,惟氣藏而收斂,蓋藏修秘處之地,故式不宜敞顯,是賈探春在大觀園的住所,充滿了濃郁的書卷氣息。 

  而原著中有關秋爽齋內景的具體描述為:「探春素喜闊朗,這三間屋子並不曾隔斷。當地放著一張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著各種名人法帖,並數十方寶硯,各色筆筒,筆海內插的筆如樹林一般。那一邊設著斗大的一個汝窯花囊,插著滿滿的一囊水晶球兒的白菊。西牆上當中掛著一大幅米襄陽《煙雨圖》,左右掛著一副對聯,乃是顏魯公墨跡,其詞雲:煙霞閑骨格,泉石野生涯。案上設著大鼎。左邊紫檀架上放著一個大觀窯的大盤,盤內盛著數十個嬌黃玲瓏大佛手。右邊洋漆架上懸著一個白玉比目磬,旁邊掛著小錘。……東邊便設著卧榻,拔步床上懸著蔥綠雙綉花卉草蟲的紗帳。」見於第四十回「史太君兩宴大觀園 金鴛鴦三宣牙牌令」。

     藕香榭為曹雪芹所著《紅樓夢》大觀園中一處景觀建築,《釋名》雲:「榭者,借也。借景而成者也。或水邊,或花畔,制亦隨態。」史湘雲曾在這里開海棠社,設螃蟹宴。賈母二宴大觀園時,在大觀東面的綴錦閣底下吃酒,讓女戲子們在藕香榭的水亭子上演習樂曲,借著水音欣賞,簫管悠揚笙婉轉,樂聲穿林渡水而來,格外好聽。 

  《紅樓夢》中對藕香榭的描述為:「原來這藕香榭蓋在池中,四面有窗,左右有曲廊可通,亦是跨水接岸,後面又有曲折竹橋暗接。……(眾人)一時進入榭中,只見欄桿外另放著兩張竹案,一個上面設著杯箸酒具,一個上頭設著茶筅茶盂各色茶具。……(賈母)一面說,一面又看見柱上掛的黑漆嵌蚌的對子,命人念。湘雲念道:芙蓉影破歸蘭槳,菱藕香深寫竹橋。」(見於第三十八回「林瀟湘魁奪菊花詩 薛蘅蕪諷和螃蟹詠」) 由此可見,藕香榭是一個建築群,而不是單一一個水榭,這個建築群由水榭、小亭子、曲廊和曲折竹橋所共同構成,四面荷花盛開,不遠處岸上有兩棵桂花樹。另外,惜春的住所「暖香塢」離藕香榭不遠,大觀園中的人去惜春處總要「穿藕香榭,過暖香塢來」。海棠詩社中惜春就以「藕榭」為自己的雅號。

    櫳翠庵為曹雪芹所著《紅樓夢》中大觀園中一處建築,是一所園林中點景的尼姑庵,也是妙玉在園中的修行處。對於此建築布局,書中並未展開描述,只是點到山門、東禪堂、耳房這三處,其中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櫳翠庵中的紅梅。 

  《紅樓夢》中對於櫳翠庵的描寫初見於賈政游園時,提曾及「或山下得幽尼佛寺,或林中藏女道丹房」(第十七回「大觀園試才題封額 賈寶玉機敏動諸賓」)。元妃省親時,也寫到「怱見山環佛寺,忙另盥手進去焚香拜佛,並題一匾雲『苦海慈航』」。(第十八回 「林黛玉誤剪香囊袋 賈元春歸省慶元宵」) 

  但以上兩回均未提及寺名,直到第四十一回回目第一次出現「櫳翠庵」之名。由於櫳翠庵是專為妙玉設計的,寫櫳翠庵自然同妙玉分不開。本回寫賈母帶劉姥姥到櫳翠庵,至東禪堂吃茶。妙玉又邀釵、黛至耳房內品「梅花雪」。這一回突出描寫了妙玉孤僻過結的性格。第四十九回寫櫳翠庵前白雪紅梅,充滿畫意詩情,從而又引出下一回李紈要命人跟著,深知寶玉又深知妙玉的黛玉忙攔說:「不必,有了人反不得了。」這是神妙的一筆,透露出妙玉對寶玉的隱秘而微妙的心理,並且一箭三雕,既寫了妙玉,又寫了黛玉和寶玉。

蘅蕪苑

  紅樓夢里大觀園中的建築物,為薛寶釵在大觀園里的居所,其院中只覺異香撲鼻,奇草仙藤愈冷愈蒼翠,牽藤引蔓,累垂可愛。奇草仙藤的穿石 繞檐,努力向上生長,彷佛象徵著寶釵「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的理想;「蘅芷清芬」恰似她恪守人情禮教,處處體現一種自我的修為,如香草君子般。雪洞似的卧室,寒氣襲人,不正表明寶釵的冷情寡慾?一色玩器全無,配上青色的帳幔,則反應她內心的淡漠,有意的自我約束,「罕言寡語,人謂藏愚,安份隨時,自雲守拙」,雖香卻冷。在這一個歡樂的氣氛中,或許我們可以說,以寶釵的個性而言,曹雪芹是有意讓她如此矜持自恃,悲喜不形於色,不同於流俗,彷若是置身事外,冷眼笑看人世。 

諧音

  曹雪芹作《紅樓夢》用了諸多文學藝術手法,其中諧音法是整本書的亮點之一。如「甄英蓮」諧音「真應憐」,「馮淵」諧音「逢冤」,「元迎探惜」四姐妹諧音「原應嘆息」等等。「蘅蕪苑」,諧音正是「恨無緣」,這正暗示雖然薛寶釵最後如願嫁給了賈寶玉,但是賈寶玉只愛林黛玉,即使兩人結合,也是同床異夢。加上根據前八十回的暗示,賈寶玉最後懸崖撒手,薛寶釵只能守活寡,其命運之悲慘,也是她列入薄命司中金陵十二正釵 .

    稻香村為曹雪芹的小說《紅樓夢》中大觀園的一處建築,李紈的住所。紅樓夢中有關稻香村的描述為:「……倏爾青山斜阻。轉過山懷中,隱隱露出一帶黃泥築就矮牆,牆頭皆用稻莖掩護。有幾百株杏花,如噴火蒸霞一般。裡面數楹茅屋。外面卻是桑、榆、槿、柘、各色樹稚新條,隨其曲折,編就兩溜青籬。籬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轆轤之屬。下面分畦列畝,佳蔬菜花,漫然無際。」 

    紫為曹雪芹所著《紅樓夢》大觀園中一景,是一處臨水建築,位於西南部的蓼漵一帶,與瀟湘館相距不遠。重 菱洲 屋曰「樓」,紫菱洲為綴錦樓所處的位置,為賈迎春在園中的住處。所以第三十七回開海棠詩社起別號時,寶釵說「他住的紫菱洲,就叫他菱洲」。邢岫煙在大觀園時也住於此。迎春出嫁後,寶玉天天來此徘徊。 對於綴錦樓《紅樓夢》中沒有詳細描述,但書中紫菱洲卻有一段精彩描述:「(寶玉)因此天天到紫菱洲一帶地方徘徊瞻顧,見其軒窗寂寞,屏帳蕭然,不過有幾個該班上夜的老嫗。再看那岸上的蓼花葦葉,池內的翠荇香菱,也都覺搖搖落落,似有追憶故人之態,迥非素常逞妍斗色之可比。既領略得如此寥落凄慘之景,是以情不自禁,乃信口吟成一歌曰:池塘一夜秋風冷,吹散芰荷紅玉影。蓼花菱葉不勝愁,重露繁霜壓纖梗。不聞永晝敲棋聲,燕泥點點污棋枰。古人惜別憐朋友,況我今當手足情!」見於第七十九回 「薛文龍悔娶河東獅 賈迎春誤嫁中山狼」。 

    蓼風軒

   在大觀園西部,緊鄰水池中央的藕香榭。往南穿過夾道,東西有「穿雲」「度月」石匾的過街門樓即至。秋爽齋在其南,隔河相對,其西南有蘆雪庵。第二十三回,賈惜春奉元春之命進大觀園居住在此。暖香塢(下圖)為惜春卧室。黛玉、香菱在此看她畫《大觀園圖》,「凡會作詩的都畫在上頭」了。眾姐妹曾在此雅制春燈謎。抄檢大觀園時,因與秋爽齋相近,便順路先到此處。 

 附大觀園總平面圖

5、經典暢銷小說

鏈接:  提取碼: an3r

收集多部《呼嘯山莊》《大衛·科波菲爾》《雙城記》《霧都孤兒》《魯濱孫漂流記》《傲慢與偏見》《理智與情感》等等。

6、小說的基本知識是什麼

小說,是文學的一種樣式,一般描寫人物故事,塑造多種多樣的人物形象,但亦有例外。它是擁有完整布局、發展及主題的文學作品。而對話是不是具有鮮明的個性,每個人物說的話是不是有獨特的語言風格,是衡量小說水準的一個重要標准。

與其他文學樣式相比,小說的容量較大,它可以細致的展現人物性格和人物命運,可以表現錯綜復雜的矛盾沖突,同時還可以描述人物所處的社會生活環境。小說的優勢是可以提供整體的,廣闊的社會生活。
按篇幅分類
微型小說
比短篇更短的小說完全符合瞬息萬變的現代社會中忙碌的人們的閱讀習慣。幾乎每天都可以看到人們為這類的小說賦予一個新名詞和新定義,例如極短篇、精短小說、超短篇小說、微信息小說、一分鍾小說、一袋煙小說、袖珍小說、焦點小說、瞳孔小說、拇指小說、迷你小說等,族繁不及備載,連專門的文學研究者也很難如數家珍分敘其定義,一般人更容易混淆,故總論之。

一般認為小小說的篇幅應在兩千字以下。因為題材常是生活經驗的片段,因此可以是有頭無尾、有尾無頭、甚至無頭無尾。高潮放在結尾,高潮一出馬上完結,營造餘音繞梁的意境。由於比短篇更短,字句也需要更加精練,題材能見微知著者為佳。一個意外的結局雖然能吸引眼球,但文章短還是要有伏筆呼應,甚至比起給予讀者意外、應該更重視能否帶給讀者感動。

短篇小說
平均篇幅在萬言左右的小說會被劃歸短篇小說。在它的特色中有所謂三一律——一人一地一時,也就是減少角色、縮小舞台、短化故事中流動的時間。另外,雖然它們時常惜墨如金,但一般認為短篇小說仍應符合小說的原始定義、也就是對細節有足夠的刻劃,絕非長篇故事的節略或綱要。

中篇小說
平均字數三至四萬字的小說,一般認為是較容易成功的小說。因為對初涉創作領域的人而言,寫作長篇易陷入多數的情節造成凌亂難收的困境,而寫作短篇不是轉折太少而單調、就是轉折太多卻顯得擁擠。這時考慮將原本的構想改成中篇是一個廣受推薦的建議。

長篇小說
字數在六萬字以上會被劃歸長篇小說。如果作者打算表現人生中常見的錯綜復雜關系,則必須使用這么大的篇幅。通常就算是筆調輕松的長篇小說,也會有一個內里的嚴肅主題,否則很容易陷入無組織或是零亂。初涉者在寫作長篇時最需注意全局對主題的呼應、結構的嚴密性、以及避免重復矛盾或缺漏。
按體裁分類
武俠小說
推理小說
歷史小說
言情小說
科幻小說
輕小說
手機小說
奇幻小說
玄幻小說
網路小說
恐怖小說
情色小說
色情小說
諷刺小說
架空歷史小說
第一人稱小說
第二人稱小說
按流派分類
現實主義小說
浪漫主義小說
現代主義小說
表現主義小說
存在主義小說
意識流小說
黑色幽默
新小說派
魔幻現實主義
按年代分類
[編輯]
古代小說
[編輯]
現代小說

一、小說的觀念
小說,是一種以相對完整的藝術形象體系,細致、逼真地反映社會人生的散文體文學樣式。
和詩歌、戲劇、散文等其它品類的文學樣式相比,它的容量較大,既可以細致深人、多方位地刻畫人物思想性格,展示人物命運;又可以完整地表現錯綜復雜的社會與人生的矛盾沖突;同時還可以具體形象地描繪人物生活的環境。因此,它在整體地、廣闊地、生動逼真地反映復雜的社會生活方面具有的獨到長處,是上述其它幾種文學樣式所不及的。而報告文學、人物傳記、回憶錄之類的文章樣式,由於它們受真人真事的局限,不能如小說那樣可在不違背生活本質真實的基礎上編排虛構。進行深一層次的改造,因此也不如小說在創作上享有較大的藝術自由度。
小說具有三要素,即人物,情節,環境。它以這三要素的有機構成或所呈示出的藝術畫卷反映生活。現代小說打破傳統小說一統獨尊的格局,顯現出異彩紛呈。多元並列的局面,這是藝術創作繁榮的體現。但是,即使在現代小說中,三要素也是不可或缺的。所謂「三無」小說,事實上是不存在的,那隻不過是換一種手法、呈別一類樣式而已,一些人之所以提出這種說法,只在於對傳統小說僵硬呆板模式的一種反抗與挑戰。比如人物塑造,現代小說只是沖破傳統「現實主義」的規范,使人物形象除簡單的社會學意義上的「典型化」人物外,又有「原生態」典型形象、心理型「內向化」典型形象與抽象化「象徵性」典型形象等。因此,無論是池莉的《煩惱人生》,王安憶的《小鮑庄》,方方的《風景》等,抑或是王蒙的《海的夢》《雜色》,徐星的《無主題變奏》,殘雪的《阿梅在一個太陽天里的愁思》等,或者是宗璞的《泥沼中的頭顱》,王鳳麟的《野狼出沒的山谷》,周立武的《巨獸》等都絕不能因沒有傳統的「典型人物」而否認其中各具風格的人物形象的存在。在情節安排上,許多現代小說也與傳統故事型小說不同:或淡化情節,如鐵凝的《哦,香雪》,史鐵生的《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劉震雲的《塔鋪》,以及殘雪、阿城、汪曾棋的一些作品;或追求情節的詩化,以意境取勝,如何立偉的《白色鳥》,何士黨的《喜悅》,彭見明的《那人那山那狗》等;或使情節抽象化,如張承志的《大坂》,黃燦的《孤島》,韓少功的《飛過藍天》等,所有這些小說,雖沒有了傳統小說起伏跌宕的故事情節,動人心弦的沖突、懸念,但以此證明小說可以不要情節,無疑是淺薄無知的。這里有一個對故事、情節的理性認識問題。英國小說家伊麗莎白·鮑溫論述這個問題時說:「凡是小說就一定包含有故事。但是這些故事可能是在一個你所不熟的或是沒有料到的平面上:它們寫的可能是心理的,情緒的或內在的事物。……而我們應該知道,故事的檢驗標准,正在於它是否是向前發展的。」如果我們擺脫傳統觀念對情節與故事的束縛,而承認只要是動態過程就含情節與故事這一新理解,就自然會對現代小說的情節要素的體現有正確的把握與認識了。
同時,對現代小說中環境背景的抽象化、虛化或怪誕化;對現代小說主題改變過去內涵的單一性(即只將主題理解為思想觀念)而呈多樣品格(即信息、情感、意境、思想觀念等均可成為主題);一反過去圖解說教式、單向指定式,而呈模糊性、多義性與含蓄性體現,也應有科學理解。不能以此為據,認為小說可以不要背景環境,可以不要主題意旨。
簡言之,小說是以人物、情節、環境這三要素有機融合的生動、具體。逼真、自然的藝術畫圖來反映社會人生的散文體敘述文學樣式。
那麼,什麼是短篇小說呢?
人們一般常以字數論定:三五千字,至多萬余言,即歸人短篇小說之列。這種裁判固然有其直接、簡明的優點,卻也含有片面性:因為它沒能涉及小說本質,只限於表象,有時就容易偏頗。比如莫泊桑的《羊脂球》,長達三萬字,按上述規定應為中篇小說,實際上卻是公認的短篇佳作;而魯迅的《阿Q正傳》比《羊脂球》的字數少五千之多,卻進人中篇行列而沒有異議。
那麼,正確劃分的根據是什麼呢?
我認為是:根據小說的具體容量與其把握生活的藝術方式。
就容量而論,短篇小說主要是反映生活中特定的某個「紐結」,一般不做客觀的全景式社會人生展現。魯迅論此道:「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盡傳精神。」也就是說,對生活中的一個局部、一個側面、一個場景、一件小事、一段心緒,甚至只是一個典型細節,經作者開掘,進而由此及彼、由小見大,從「片斷」、從「點』中使讀者產生聯想或深思,推知社會生活的某些本質規律,時代的某種精神風貌。
短篇小說這一規定性便決定了它以下特點:除了文字短小精悍外,第一,人物較少,人物關系不太復雜,對人物性格描寫不做多方面展開,一般不展示人物性格的動態變化,多呈靜態顯現。第二,情節簡明,多為單線索,有時甚至沒有什麼故事,只包含幾個、(或一個)場面。第三,環境描寫雖具體,但極簡略,社會背景一般不作展開描述,有的幾乎沒有明顯的背景,只有些抽象暗示。總之,短篇小說的特點是高度單純化:單純的背景,單純的人物,單純的情節,單純的氛圍。英國作家毛姆說:「短篇小說……只是敘述一個事件,或者物質事件,或者精神事件,凡是無助於說明這個事件的細節全部刪掉,這一來就能賦予作品以一種生動的一致性。」在這個認識基礎上再看《羊脂球》與《阿Q正傳》,就可以明白:《羊脂球》篇幅雖長,卻情節單純、環境集中,只寫了一個主要事件,並且這事件的具體背景高度濃縮在一輛逃難的馬車上。因此,它只能是個短篇小說;《阿 Q正傳》中人物雖不比《羊脂球》多,但它情節復雜,過程長久,背景廣闊,反映的社會生活較全面,因此,它當然只能歸人中篇小說行列。
短篇小說的理性觀念,經歷了三個認識階段,即:「縱剖面」說;「橫截面」說;「紐結」說。就中國而論,最早的短篇小說基本上是展現一段相對完整的「縱剖面」。例如《三言》、《二拍》中的篇章,基本上是對人生經歷、世事滄桑的縱向展示。到了「五四」時期,現代小說出現在文壇上,於是產生「橫截面」說。「短篇小說是用最經濟的文學手段,描寫事實中最精彩的一段,或一方面……譬如把大樹的樹身鋸斷,懂植物學的人看了樹身的『橫斷面』,數了『年輪』,使可知道這樹的年紀。」胡適在這段話里,不過是用了個比喻,來說明短篇小說以小見大性質,而任何比喻嚴格說都是不確切的。但新中國成立後,許多研究者及一般教科書中,不顧及胡適的全文,偏面地、絕對地沿用「橫斷面」說,並將之現實化。這種觀念,雖指出現代小說打破傳統小說只縱述人生故事的模式而具有了片斷的橫向展示的特點,但畢竟太片面。因為,即使在出色的現代小說中也不乏採取「縱剖面」加以描述的作品,只不過這種縱向剖示是通過幾個重點斷面的邊綴顯示出來,而不同於流水帳式按部就班敘述而已。比如莫泊桑的《項鏈》,契河夫的《寶貝兒》,魯迅的《祝福》,高曉聲的《李順大造屋》,茹志鵑的《剪輯錯了的故事》……等等。如果按照「橫斷面」說的嚴格界定,則這些短篇精品便不能歸人短篇范圍,豈不荒唐!於是出現「紐結」說:「現實生活中的關系是非常復雜的,而且往往夾纏在一起。其中有大的矛盾,有小的矛盾,有這方面與那方面的矛盾,也有內部與外部的矛盾,然而仔細加以觀察,也往往自成為一個組結。而這個組結,也就是一個單位或個體。對作者來說,取用那大的紐結,就是一個長篇,取用那個小的紐結,就成為一個短篇。這里並沒有什麼橫斷面和整株樹乾等等的分別存在。」應該說,「紐結」說比較確切地反映了短篇小說的本質內容。錯綜復雜的社會生活中無處不有各種大大小小的「紐結」,這些「紐結」不受時間空間過於機械的限制,而是從「質」上體現生活現象的各個單元。所有這些單元,既含生活流程的橫向斷面,又不能脫開縱向糾纏。因此,一個「小組結」就較全面、確切地說明了短篇小說的內涵本質。比如何士光的《鄉場上》,反映的是外界社會壓力與自我內心抗爭的一個人生小組結,它以橫斷面(鄉場上小糾紛)為主,同時又穿插著縱向的時代歷史變遷、人事因果牽制。在這個組結中,縱橫兩方面展現恰到好處、缺一不可。再如高曉聲的《李順大的造屋》,以主人公造屋經歷中的奮斗與挫折為紐結,以縱向剖示為主,但又輔以幾個橫斷面的橫繪。在這一組結中,縱橫兩方面互相補充,缺一不可。
現代短篇小說就其內容側重來說,大體有以下幾種類型:
1、情節小說。
情節小說側重於故事的完整性、生動性及趣味性表現。作者既要用細針密線穿綴情節,使讀者獲得清晰的時間、空間感,又要注意將必然性放在偶然性中顯示,使讀者人乎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進而產生一種引人人勝的魅力。情節小說要求故事的首尾銜接照應,情節的節奏與密度的控制,矛盾沖突過程的懸念設置,巧合。誤會的運用等。以中國新時期小說為例,如《尋訪畫兒韓》、《白牙》、《沒有星光的夜》、《剩下的都屬於你》等,從內容側重上看,就都屬於情節小說之列。
2、性格小說。
指以人物性格塑造為主的小說。
由於人物形象是這類小說的表現中心,因此其它兩要素要完全服從於人物塑造的需要:情節不能以生動曲折的故事獨立出現,而必須作為人物性格的歷史來演進發展;背景環境必須緊緊配合人物活動,成為人物性格的表演舞台。
在寫法上,社會生活的縱向敘說不再是作者的致力所在,而重心一般移在了橫向的展開上以此來增加人物具體活動的清晰性。復雜性與深刻性。
在人物形象體現方面,除了寫人物做什麼、怎麼做之外,一般還真實確切地寫出人物為什麼這樣做,進而從外在行動與內心情態雙方面刻畫人物,甚至集中筆墨深人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從而塑造傳統小說中不曾有過但更能發揮小說特長的心理人物。這類小說名篇特多,如梅里美的《瑪特渥·法爾高納》,屠格涅夫的《本木》,傑克·倫敦的《在甲板的天篷下》,契河夫的《胖子和瘦子》,莫泊桑的《米隆老爹》,以及中國當代作品如《陳美生上城》,《轆轤把兒胡同九號》等等。
3、氛圍小說。
以特定氛圍的藝術意境感染讀者。這類小說中,又可分為三種:
第一,心理情緒型。這類小說不在於刻畫人物性格,而只是展示一種「情境」,一種「心態」。它們不是通過故事情節或人物行動,而是通過人物復雜、微妙的內心意識、情緒的活動來發揮藝術感染力,讓讀者去「感受」作品氛圍,去「體驗」生活對心靈的觸動。比如西方意識流小說及中國當代一些意識流型作品,均屬這種。
第二,外景意境型。這類作品表面沒有作者或作品人物的主觀介人,只「客觀」地描畫出某種社會場面、自然景觀或人物行止。由於其間氤氳著特定的藝術氛圍,故使人讀後產生一種悟性與美感。比如魯迅的《示眾》,何立偉的《白色鳥》等作品,就是此類優秀篇章。
第三,內外融合型。將客觀環境與主觀感受融為一體,造成一種物我相融的藝術氛圍。這類作品如萬之的《網中的夕陽》,何士光的《喜悅》,楊詠鳴的《甜的鐵,腥的鐵》等。
4、抽象小說。
抽象小說是指其藝術體現而言。若按其內質而論,可稱「哲理小說」或「象徵小說」。
這類小說的特點是:將現實社會生活的內涵抽象化,通過象徵符號式文學形象進行哲理演繹,進而表達某種既定觀念、思想或情感。這類小說大多提出並探討帶哲理性的問題,常在較大時空范圍內,對現實社會與人生作整體的思考。因此,抽象小說的人物並不是個人、個性的體現,常常是「人」、「人類」、「生命」、「自我」。「慾望」或某種社會勢力的抽象代表。情節也帶有象徵性,是現實生活與社會矛盾的抽象演繹。其內中環境也大都籠統、抽象,不是現實環境的確指。西方現代派的某些篇章,如卡夫卡的《變形記》、《城堡》,恰佩克的《萬能機器人》等,都屬這類小說。中國現代作品中,如魯迅的《過客》(一般人將它視為散文,因編在《野草》內,而從文學機制而論,則是小說),宗璞的《泥沼中的頭顱》,甘鐵生的《灰蛾和白蛾》,蔡康的《空屋》等,亦可歸人抽象小說之列。
以上四類小說,同時並列於中國當代文壇中,各有優秀篇章,紛呈斑讕色彩,為豐富、繁榮小說創作均做出各自貢獻。
有評論者提出一種論調,似乎小說創作分為幾檔,由低向高:情節小說棗性格小說棗氛圍小說(或稱心理小說)。而且斷言,情節小說以至性格小說終將衰落、消亡,而為心理型「內向化」小說所取代。這未免偏頗而幼稚了。主要原因是他們根本不尊重當代小說的創作實際與廣大的各階層讀者的豐富多端的審美情趣。無論如何,百花齊放、多元競爭是小說天地不可否認的現實。
二、小說的發現
就短篇小說而論,「發現」比「表現」更重要。能不能「發現」小說,是衡量短篇小說作者藝術才具的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標准。
如何才能發現?下面,我們分四步來談。
第一步,生活基礎:積累與感受。
要能「發現」小說,就必須有深厚的生活基礎。先要能感受生活,對生活有確切的、獨到的把握,才可能從中提煉出、「真金」來。
對於什麼是生活基礎?怎樣才算「有生活」?有人從寬度上理解,認為小說作者應該到盡可能廣泛的生活領域中去增加見識、擴充視野,於是便有「深人工農兵,深入三大革命斗爭實踐」的號召。有人從深度上理解,認為不必面面俱到,只要深人到所處生活的具體內容中,便能寫出別有新意、發人深省的作品,於是便有「每個人身邊都有一口生活的深井」之說。我們以為恰當的提法應是:深人確切地感受、認識盡可能多的生活方面,進而獲得對社會、人生的深層次理解。西班牙作家德利維斯談道:「觀察人物的本質,在作品中抓住人物的本質,這是小說家的任務。生活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倫敦或者紐約,對小說家來說不會減去什麼,也不會增加什麼,經驗的取得不在於住地人口的密度,而在於睜著眼睛觀察生活。……世界性產生於對世界的一塊地方,哪怕是一塊小地方,進行尖銳、深刻的觀察,並通過它反映出整個世界、整個生活的面貌。……小說家最崇高的任務是寫好他有幸在那裡生活的那塊地方。」即是說,感受自己所熟悉的生活是主要的。當然,這不是反對作家拓寬視野。德利維斯同時就談到他「周遊世界」的作用時認為,在走過了歐洲、非洲和美洲之後的最大收獲是:重新發現了他的故鄉,也是他小說所應深人表現的卡斯提亞!
對於小說的作者來說,生活的積累與感受不可或缺,但感受更為重要。用筆記本去搜集、記錄各種素材,自然不無壞處,但若不用心靈去真正地參與生活、體驗生活,則無論記錄多少材料也往往沒有用途:因為那隻是你聽來的材料,而不是你感受到的生活。阿·托爾斯泰曾說:「札記本,這是胡扯。只需記很少的東西。與其把生活記在小本子上,不如去參與生活!我提出的這一點作為對『觀察』的補充。」
第二步,觸發點契機
積累了大量的、深厚的生活感受後,在此基礎上,便容易產生創作沖動:因某種觸發點的碰撞引起靈感,形成寫作的契機。寫作契機出現於生活感受與藝術想像的結合之中。
只要具備一定生活積累與一定的藝術素質,觸發點隨處可以產生。王蒙說:「它可能是一個故事的梗概,它可能只是一個畫面,它可能只是一段抒情獨白或者是一句警語,它甚至只是一段風景描寫或一個物的肖象……。」其實,又何止這些?一個閃念,一段夢幻,一種情緒,一種感覺乃至一陣涼風、一場細雨、一棵老樹、一朵落花……均可能成為觸發點,引出創作契機。
觸發點引起強烈的創作沖動,使作者無暇它顧,伏案揮毫、縱情紙筆,似乎不由自主地,一篇小說便「神奇」地產生了。而且,有時竟可出現連作者也驚異不止的優秀篇章棗這確不乏見。但更多情況則是:乘興塗出後,靜心重讀時,往往大失所望。如劉趣所說:「方其搦翰,氣倍辭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何則?意翻空而易奇,言徵實而難巧也。」
因此,出現觸發點,產生了契機,還不能說已經「發現」了小說。它不過提供了開始寫作的一個「機遇」而已。必須進人小說發現過程的下一步。
第三步,構思意向。
構思意向指靈感經觸發之後,對小說未來內容所作的定向想像與聯想。
構思意向可有下列兩種類型:藝術感知型;觀念演繹型。
藝術感知型中,常見的方式有:
聯覺式。作者通過外界或內心某一現象的觸動,引出與之有關聯的別一現象或事物;再作第二重乃至第三、第四重的聯黨想像,進而形成一定范圍的聯想圖景。這種方式,作者並無事先的材料准備,而完全憑藉當時的形象思維,比如因環境的某種特殊性,使作者想到某種曾熟悉的氣氛;又因這氣氛聯及某些有關人、事,又因這些人、事,想到有關人生片斷……
生發式。作者因某種客觀場景。人事,感受到其中的深刻或奇特內涵,為深人探求,於是以這客觀場景、人事為中心,生發開去,將與之有關的各方面內容,縱橫交錯地調動,挖掘出來,進而確定某種寫作意向。
引爆式。作者心中蘊含著某種既定情感,壓抑胸中無由表達,而突然因外界觸發,找到了適當的憑藉物或發泄口,於是,含情乘勢,借題發揮。這外界觸發物,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可以是場景,也可以是某種情境……將這外在觸發物因內心情感的滲透、充實或引領,升華為藝術之噗,以供進一步定向開鑿。
觀念演繹型構思意向是指作者頭腦中預先有某種觀念、某種思維,當找到某個契機時,即將這種觀念、思維,充實進具體的生活真實內容中去,並通過確切、自然的生活進程,將這種觀念逐步地體現或演繹出來。只要不違背生活的真實,並在形象思維的參與下自然、藝術地展現,則觀念演繹型構思意向是不該、也不能否定的。
如魯迅寫《阿Q正傳》,便是在心中早就蘊積著一種對當時「國民性」的批判性觀念,「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一直想通過小說反映出來,用先生自己的話說即是:「在我心目中似乎確已有了好幾年,但我一向毫無寫他出來的意思」。因為「要畫出這樣沉默的國民的魂靈來,在中國實在第一件難事。」直到後來因某一「機遇」,才將這既定觀念通過「阿Q」這一形象體現出來。即使小說發表之後,魯迅還沒有把握是否已把這既定觀念充分表現出來了:「我雖然已經試做,但終於自己還不能很有把握,我是否真能夠寫出現代的我們國人的魂靈來。」我們能說《阿Q正傳》不是優秀篇章么?
至於西方現代派的某些小說,如卡夫卡、格里耶、馬爾克斯的一些短篇,更明顯地是通過抽象的藝術品格對觀念進行演繹了。同時,我們也不能否認它們的價值。
作為構思意向類型、方式,本無高下優劣之分。只一點要注意:對於缺乏藝術修養的作者來說,使用觀念演繹型構思方式確易產生圖解概念式的作品。
第四步,結構核。
結構核是小說結構的生發點、核心,是思想和形象初步結合的意象實體。
作者經過想像、聯想之後,最初的創作沖動已與具體、豐富的生活形象結合了起來,朝著小說創作的具體實現又邁進了一步。在其頭腦中,已經蘊積、活躍著與創作意圖有關的廣闊的生活畫面、人間景象或心理意象。它表明作者關於生活、社會與人生的某種思索與探求得到了初步的定向意念,並同時找到一個形象表達的對象群體。
但到此,尚不可急於下筆,倉促成文。因為,此時作者心境中的一切(包括意念與形象群)雖有初步囊括,卻還很不清晰,很不完整,尚缺乏有機的把握,有時還處於一種飄忽不定、稍縱即逝的狀態,仍具有很大的可變性。
於是,下一步工作就是在構思意向基礎上,對產生。想像出來的意念及物象群體作進一步的辯析、選擇,穩定、定型,即對小說的主體矛盾,小說的人物性格及人物關系,小說意旨取向及深度,應有基本設想。
到這里,結構核出現,小說才真正被「發現」了。
結構核不是抽象的主題思想,也不是一般的題材,而是蘊藏著巨大主題思想能量並對題材中所有內容具有高度吸引力和粘合力的主要事實,是將思想和形象初步結合的最富於啟示力與表現力的意象實體。因此,過於強調構思中感覺以至直覺成分,完全排除理性;或過於強調觀念,全不考慮形象及形象的真實性、自然性,均不可能形成好的構思,當然也就難以發現好的小說。美國當代作家喬伊斯·歐茨也說:「我認為,形象和觀念,這兩者以某種奇怪的方式一起逐步形成,創造出一個令人滿意的,兩全其美的結構來。」
例如,魯迅的《葯》所要表現的主題思想是:辛亥革命時期群眾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說,因群眾的愚昧帶來的革命者的悲哀。但僅憑這樣一個抽象的主題還無法結構作品。實際上,《葯》的結構核是「革命者的血被愚昧的群眾當葯吃掉了」這樣一個觸目驚心的事實,顯然,在這個事實中,正蘊藏著主題思想的巨大能量。
一般而言,短篇小說的結構核是一個有著深刻內涵的單純的事實(外在事實或內心事實)。即一個集中的矛盾沖突。如陸文夫的《圍牆》,其結構核是:面對亟待重修的圍牆,建築設計所的幾派專家各持己見,長時間扯皮;一旦圍牆被別人修好並受到表揚時,他們又一個個爭相表功,當事後諸葛亮。何士光的《種包穀的老人》的結構核則是:一個垂暮之年幸逢盛世的老農,本來享受「五保」,衣食不愁,偏揀一塊半荒的山坡地種包穀,為的是在去世前了卻一樁心願:用自己的汗水給困難時期出嫁的閨女補辦一份嫁妝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