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花轎結婚
1、花轎對於結婚來說代表著出嫁,中國古代女子成婚為何要坐花轎呢?
古代有很多結婚習俗。 新人結婚除了要有專人保護媒體、相得益彰的前提條件外,還要經歷很多“婚禮”。 作為女主的新娘,不僅要穿婚紗,頭上戴喜帕,還要坐轎子到新郎家。 轎子源於古代的“小轎子”。 據《史記》記載,古時候有一種交通工具,叫“建御”,是轎子的雛形。 唐代,“甲子”二字開始出現在文獻中。 此時的轎子被稱為“買者”,通常只有皇帝才能享用。 據史料記載,南宋孝宗皇帝曾為皇後設計了“龍肩車”。 這輛戰車披著紅綢,上面綉著四條龍。 戰車里的軟椅和絲簾,奢華而昂貴,最適合女性乘坐。 之後,皇上接見妃子,都會用類似“龍肩馬車”的轎子迎接親人,以示皇室風范。 因其美觀、精緻,人們稱這轎子為“彩玉”,是最早的轎子。 後來,轎子被皇宮專用,逐漸成為達官貴人、老婦人外出的交通工具。
2、古代結婚坐花轎的習俗從何而來?
俗話說:「大姑娘坐花轎——頭一回。」確實,在傳統的婚姻禮俗中,一頂花轎最稱不可或缺的道具,由此衍生出上轎、起轎、喝轎、宿親、翻鏡、壓街(顛轎)、落轎等一系列繁文縟禮,把整個送嫁迎娶活動的喜慶氣氛推向高潮。甚至直到一經結婚登記婚姻便受到法律保護的今天,仍有許多新娘認為不坐轎車便算不上正式結婚——這種送親轎車,照例打扮得花團錦簇,其實就是傳統花轎的變體。
查看史書,用花轎迎娶新娘的禮俗,並非自古皆然。首先,「轎子」這種交通工具在生活中出現並正式在典籍中留下記載,已經是晚唐五代的事;其原型「檐子」(肩輿)的流行,至早也是初唐時代。
在此以前,無論官民結婚,都用馬拉車輦迎娶新娘。與此同時,唐宋兩朝政府都頒布過禁止士庶乘坐檐子或轎子的禁令,而只許皇帝和經他特許的高官老臣使用。從《東京夢華錄》、《五雜俎》等宋明人士所寫的著作可以看出,大約自北宋中期起,開始有「花檐子」迎娶新婦的風氣流行於汴京,到宋廷遷都江南後,花轎迎親才蔚為社會性的時髦,其後一直傳承下來。
倘論人力簡省、通行速度和費用開支,花轎顯然不及車馬來得方便,即論舒適和排場亦未必可比。緣此,從車馬到花轎的轉變是怎樣發生的,便成了一個令人感興趣的問題。
清朝乾隆二十年,因巡視黃河的築堤情況,乾隆皇帝來到了河南。在鄭州市東面的中牟縣,乾隆滿面春風,信步而行,他在這里拜謁先賢勝跡,賞覽民間風情,體察鄉野民風,興致很高。這天,乾隆佇立在中牟縣衙外面的一個池塘前面,看著池塘里荷花盈盈,荷葉田田,清香彌漫,池塘旁邊又有垂柳依依,清風細細,不覺心醉神馳,就隨口吟誦起了北宋大文學家歐陽修吟詠西湖的詩:「菡萏香清畫舸浮,使君不復憶杭州。都將二十四橋月,換得西湖十頃秋。」說來也巧,就在乾隆沉醉在詩情畫意中的時候,正好迎面走來一支迎親隊伍,吹吹打打,鞭炮響亮,披紅掛彩,笑聲不斷,熱鬧非凡。
原來,今天是縣城裡有名的才女劉若蓮小姐出嫁的日子,正好從縣衙門前經過,還正好遇到了乾隆皇帝。因為有皇上在此停留,是不能冒犯的,所以,衙役命令迎親的隊伍讓路,若蓮坐在毛驢上一聽讓自己讓路,堅決不答應。衙役大聲說:「皇上在此,小小民女快快讓路。」若蓮十分平靜而又理直氣壯地說:「婚姻大事,一生只有一次,在這良辰吉日,就是遇到當今皇上,俺也不會讓路的!」乾隆皇帝聞聽這些話,心裡暗暗稱奇,他沒有想到小小的中牟縣竟然有如此有個性的女子,就走上前去,只見毛驢上坐著一個如花似玉的大姑娘,她嫵媚多姿,俏麗動人。
乾隆看了若蓮一會兒,笑了,說:「你不讓路也可以,但我有個條件。」若蓮問:「什麼條件?」乾隆說:「我出一副上聯,你對一副下聯,對完下聯之後,你再作一首詩。如果你下聯對得好,詩又作得好,我不僅不治你冒犯君王之罪,還讓你坐我的轎子送你到夫家成親,你看怎麼樣?」若蓮聽了乾隆的話,微微一笑:「一言為定,請出上聯。」
乾隆稍微沉思了一下,說道:「這上聯是:塘中荷花,瘋蝶硬要采。」若蓮聽了上聯,立刻對道:「畫上仙女,狂生卻難求。」乾隆一聽,拍手贊賞說:「對得好!對得好!小姐,再請你以黃河岸邊卧著的那個鐵水牛為題,作一首詩如何?」
若蓮出生在書香門第,自幼飽讀詩書,吟詩作畫十分擅長。所以,她想了一下,不慌不忙地吟出了一首詩:「康熙令鑄一鐵牛,置堤鎮水幾十秋。狂風拂拂無毛動,細雨霏霏有汗流。青草河水難進口,無繩勒索卻昂頭。牧童有力牽不去,千年萬載永駐留。」
乾隆一聽這首詩,大喜過望,他大聲說:「小姐不僅容貌嫻雅,氣質超群,而且才思敏捷,詩情不俗,小小中牟能有此才女,真是不可多得!不可多得!」然後,乾隆親自為若蓮掀起轎簾,請她上轎,並御筆親書「大姑娘坐轎頭一回」幾個大字,賞給若蓮,以示褒獎。從此以後,大姑娘出嫁就開始坐轎了
3、古人結婚為什麼都喜歡用八抬大轎?
古代結婚講究名門正娶,男方想要娶妻子,必須要有轎迎接,就像現在的彩禮一樣,抬轎子的人有多有少,一般兩個人到8個人之間,家境貧寒的是兩個人,好一點的是4個人,如果家庭條件更好的話,那就是八抬大轎了,可見古人結婚喜歡用八抬大轎也是一種攀比之心。
轎子最早出現在史記當中,說明早在西漢時期就有轎子了。然而把轎子運用到結婚上面,最早見於宋代,後面才漸漸的成為了民間的一個習俗。那個時候等待出嫁的閨女都在家裡打扮得漂亮,凌晨男方就會派迎親的大花轎,這在古時候叫做趕時辰。
據說當天如果有幾家同時結婚的話,誰趕的時間早誰就會生活的幸福圓滿。古時候封建時代婚姻講究的是門當戶對,而在花轎的使用上就更加明顯。宮廷使用的龍鳳花轎,滿人使用的是滿堂紅花轎。如果古時候結婚不用花轎的話,似乎就不是明媒正娶。
新娘子沒有做過花轎,還會遭到別人的嘲笑,傳統上只有第一次出嫁的人才可以做花轎,寡婦如果再出嫁的話,頂多是做普通的轎子。由於封建人們的思想比較落後,都看不起做這種普通轎子的人,大多都嗤之以鼻。
從某個意義上來講,古時候的女性最多隻做一次花轎,因此對於她們來說也是一個很特殊的經歷。男方用花轎去迎親的時候,花轎裡面不能是空的,必須要做一個小男孩。通常凌晨4點就要准備好轎子,出發前還要點燃一捆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