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結婚大全 » 貴州長順結婚山歌視頻

貴州長順結婚山歌視頻

發布時間: 2023-05-28 09:05:08

1、布依民歌

布依族民歌布依族是中國西南部一個較大的少數民族,主要聚居於貴州省黔南、黔西南兩個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及貴州、雲南、四川的部分地區。它過去沒有本民族文字,一直使用漢文,1956年中國政府為布依族創制了拉丁字母拼音文字。布依族的文化藝術豐富多彩,民歌尤具特色,種類有古歌、敘事歌、情歌、酒歌和勞動歌等;形式有獨唱、對唱、齊唱和重唱;曲調有「大調」、「小調」之分。每逢喜慶節日,歌聲晝夜不停。

布依族人民喜歡唱歌,各地民歌曲調不盡相同。同一地區的民歌,也因歌詞內容、演唱場合和歌唱方式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曲調,呈現出百花齊放,各具特色的特點。?

大調和小調:主要流行於紅水河北岸貴州冊亨、望謨、羅甸等縣布依族地區。大調動用較為廣鋒察泛,包括敘事、祝酒、迎賓送客、訴情說理等,有時也用於情歌;大調音域一般只有五度,因而穩重沉靜。小調主要唱情歌,音調較為開展,音域也擴展到八度,因而開朗熱情,帶山歌風,歌手常在高音和結尾使用假聲唱法,別有一番情趣。由於流行地區不同,曲調也常有所差異。

?

大歌和小歌:主要流行於黔南荔波、獨山和三都周覃一帶,是布依族民歌中具有多聲部結構的兩種歌唱形式。主要的區別是,大歌有向親友致意的歌頭和歌尾,四句或六句一首;小歌則搭基宴只有歌尾沒有歌頭,一般只有四句。大歌在公眾場合演唱,內容比較嚴肅,多用於酒歌、敘事歌或迎送賓容、祝福慶喜等,歌曲結構較大較長,故稱「大歌」。小歌多是青年男女談情說愛時成雙成對的對唱形式,歌曲結構較為短小,故稱「小歌」。大歌、小歌都是三度二度音程連續重疊使用。

?

明歌調和土歌調:這是貴陽郊區一帶布依族對用漢語演唱和用民族語演唱的布依族民歌的統稱。「明歌」用漢語演唱,按歌詞內容又分「排歌」、「台歌」兩類,按曲調特色又可分「四平腔」、「三滴水」、「酒歌調」三類。「土歌」指用布依語演唱,根據唱詞的布依語聲調行腔,話長音短,話短音少,歌腔多則三十餘拍,少則十六七拍,視歌詞多少伸縮,沒有固定,多用於演唱傳統的古歌。?

惠水山歌調:俗稱「好花紅」調,流行於黔中南惠水、長順、貴陽、龍里、貴定等縣(市)布依族地區,基本上概括了這一帶布依族民歌的格調風貌。曲調為四聲羽調式,活動音域八度;迂迴曲折,悠緩自如。歌詞一般為七言八句,用比喻手法見物生情,內在含蓄、寓意深刻,生動活潑,委婉動聽,頗受人們喜愛而廣為流傳。近年來,音樂家們已將其曲調作為素材,改編或創作成合唱、舞蹈音樂、雜技音樂、影視音樂等,頗受群眾歡迎。

盤歌:布依族傳統民歌,是借用唱歌的形式盤問對方一些事物的歌。青年人初交時可利用盤歌的形式了解對方的情況,如問對方姓名,住在什麼村寨等情況。老人唱盤歌,多在歡慶的場合,用盤歌互相問答,表現歌手們隨機應變的才能。盤歌范圍廣泛,天文、地理、山川草木等,都可做盤歌的內容。另外,唱歌猜謎語也是盤歌的一種形式。

十二部對歌:布依族情歌的一種,流行於貴州省望道、羅甸、冊亭等縣。一夥子們把情歌編成系統的節目,在結婚和立新房時,主人請他們演唱,一般對唱的雙方每邊都是兩人。女歌手坐在新娘房內,男歌手坐在堂屋的火塘邊隔板壁對唱。內容是把平時男女青年談情說愛的過程做為十二問答進行詳細描述。所唱的十二部對歌為;問以(序歌)、問同間減(詢問)、問酥(互相贊美)、問化問馬《唱十二季花果)、問送信(送信物)、問換信(互換信物)、問離(分別)、問蓬(相逢)、問定(抗婚)、問考雙(打官司)、問調(相約逃婚)、問代問變(離婚逃婚都不成功,雙方相約殉情,變成彩蝶雙飛)。十二部對歌,想像豐富,唱詞扣人心弦,可以連續唱七八天,是羅甸、望模、班亭等縣布知銀依族的主要娛樂形式,相當普遍。

此外,在貴州鎮寧、關嶺一帶,貴州貞豐、安龍一帶,貴州安順、平壩一帶,以及雲南羅平、四川寧南等地,都有不同的民歌曲調,也都各具特色。

2、長順歷史

一、貴州省黔南州長順縣

長順縣位於貴州省中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西部,與省內的貴陽、平壩、安順、惠水、紫雲、羅甸等市縣接壤。

縣城距省城貴陽市84公里,至州府都勻市178公里,到安順市85公里,在貴陽1小時經濟圈輻射范圍內。全縣國土面積1565.03平方公里,轄7個鎮、10個鄉、148個行政村、5個居民委員會,1634個村民組,總人口25.26萬人,少數民族人口佔56%,主要以布依族、苗族為主。

長順縣歷史悠久,戰國至秦漢時期屬夜郎古國,自古被稱為「夜郎故地,杜鵑之鄉」。這里山川秀美,人傑地靈,歷史文化底蘊厚重。

環境確實不錯,就是看上去破了點。人文環境也很好,看上去都朴實,比貴陽附近幾個縣城的治安好態枝,。

二、長順縣屬於哪個市

長順縣隸屬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縣 *** 駐長寨鎮。

長順縣位於貴州省中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西部,屬黔中經濟區、黔中核心城市群、貴安新區重要拓展區和黔南「貴惠長龍」環貴陽城市經濟帶,是黔中經濟區中離省城最近的新階段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 全縣總面積1543平方公里,轄5鎮1鄉1街道,共82個村(居),總人口26.8萬人,少數民族人口佔57%。

其中,廣順經濟開發區與貴安新區緊緊相鄰,距貴安新區核心區僅10千米,是貴安新區重要拓展區。惠興(惠水至興仁)高速公路橫貫境中部,全長30.5千米。

國道G354(南昌至興義)、G356(湄洲至西昌)橫貫境中部和北部,全長共82千米。有5條省道橫貫全境,總長202千米。

縣道13條,總長213.2千米。 鄉道18條,總長285.8千米。

人民 *** 駐長寨鎮民主路,電話區號0854,郵政編碼550700。下轄長寨鎮、廣順鎮、白雲山鎮、擺所鎮、鼓揚鎮、代化鎮、敦操鄉。

(2)貴州長順結婚山歌視頻擴展資料 長順是歷史悠久之地、夜郎文明之城。長順在夏、商、周三代時,為禹貢、荊梁二州之南境,戰國屬楚黔中郡,秦漢時歸夜郎,後屬夜郎縣,晉改屬夜郎郡廣談縣。

隋屬賓化縣,唐宋屬金、鄉二州,元建金竹府,漏升明改金築安撫司,後「改土歸流」置廣順州。久遠而漫長的歷史給長順留下了神秘的夜郎文化、土司文化、屯堡文化、帝王佛教文化。

長順是紅色文化之地、精神高地之城。中央紅軍在長征中,曾轉戰長順數日,紅軍所到之處,宣傳革命真理,傳播革命火種,現存「長順紅軍標語紀念館」。

新中國成立初期,長順創造了諸多以少勝多的剿匪案例,涌現出「馬特洛索夫」式的戰斗英雄蕭國寶等英雄模範。進入21世紀,長順敦操鄉幹部「當郵差、裝民生、背民心」成為群眾最信賴的人,構築了貴州的「精神高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長順縣 參考資料來源:長順縣人民 *** -長順縣行政區劃情況。

三、長順縣屬於哪個市

長順縣隸屬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縣 *** 駐長寨鎮。

長順縣位於貴州省中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西部,屬黔中經濟區、黔中核心城市群、貴安新區重要拓展區和黔南「貴惠長龍」環貴陽城市經濟帶,是黔中經濟區中離省城最近的新階段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

全縣總面積1543平方公里,轄5鎮1鄉1街道,共82個村(居),總人口26.8萬人,少數民族人口佔57%。其中,廣順經濟開發區與貴安新區緊緊相鄰,距貴安新區核心區僅10千米,是貴安新區重要拓展區。惠興(惠水至興仁)高速公路橫貫境中部,全長30.5千米。

國道G354(南昌至興義)、G356(湄洲至西昌)橫貫境中部和北部,全長共82千米。有5條省道橫貫全境,總長202千米。縣道13條,總長213.2千米。

鄉道18條,總長285.8千米。人民 *** 駐長寨鎮民主路,電話區號0854,郵政編碼550700。下轄長寨鎮、廣順鎮、白雲山鎮、擺所鎮、鼓揚鎮、代化鎮、敦操鄉。

(2)貴州長順結婚山歌視頻擴展資料

長順是歷史悠久之地、夜郎文明之城。長順在夏、商、周三代時,為禹貢、荊梁二州之南境,戰國屬楚黔中郡,秦漢時歸夜郎,後屬夜郎縣,晉改屬夜郎郡廣談縣。

隋屬賓化縣,唐宋屬金、鄉二州,元建金竹府,明改金築安撫司,後「改土歸流」置廣順州。久遠而漫長的歷史給長順留下了神秘的夜郎文化、土司文化、屯堡文化、帝王佛教文化。

長順是紅色文化之地、精神高地之城。中央紅軍在長征中,曾轉戰長順數日,紅軍所到之處,宣傳革命帆搜敏真理,傳播革命火種,現存「長順紅軍標語紀念館」。

新中國成立初期,長順創造了諸多以少勝多的剿匪案例,涌現出「馬特洛索夫」式的戰斗英雄蕭國寶等英雄模範。進入21世紀,長順敦操鄉幹部「當郵差、裝民生、背民心」成為群眾最信賴的人,構築了貴州的「精神高地」。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網路-長順縣

參考資料來源:長順縣人民 *** -長順縣行政區劃情況

四、長順白雲山有哪些傳說

長順白雲山位於長順改堯鎮境內。

山巔林木蔥郁,常有白雲 籠罩,故名。明洪武年間,山上曾建羅、尹二姓的祀祖廟。

此山原名螺擁山,相傳建文帝南逃至此望山上白雲而上,遂遁跡於此, 開山建白雲寺。山腰有一水池,面積約50平方米,潭深水綠,四 時不涸。

山上有明清建靈官殿、大山門、中殿、大殿、玉皇閣等建築,碑刻石雕多處。後世存有許多所謂建文帝的遺物、遺跡, 其中有建文帝手書詩三首刻於壁上,「跪勺泉」供建文帝享用,「流米洞」左側潛龍閣為建文帝住所,並供奉建文帝像。

但是,建 文帝是否逃來貴州,還沒有得到國內史學家的確認和共識。

五、黔南州的歷史文化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轄地歷史源遠流長,自古以來就是少數民族先民居住的區域,《貴州古代史》考定,早在殷、周時期,境內就已有了許多部族活動,並分屬於牂牁、夜郎等方國,在現黔南州福泉市還保存著古夜郎國唯一的遺跡「竹王城」 。

唐朝之後,中央 *** 加強了對少數民族的統治,唐宋元明時期在州境內設立了多個羈縻府、州、縣、峒、衛、所,元代,黔南開始推行土司制度,境內分屬於八番順元等處宣慰都元帥府、都雲定雲安撫司、新天葛蠻安撫司、播州宣慰司和慶雲南丹安撫司,至明代建省前,黔南地域主要設置了衛所軍事機構,黔南 分屬於貴州衛、龍里衛、平越衛、都雲衛、新添衛、定番州、廣順州等。明弘治年間,貴州推行「改土歸流」 ,部分土司統治地區改設府縣,如都勻府、新貴縣、貴定縣和荔波縣等。

雍正四年,清 *** 在黔南境內強行大規模推行「改土歸流」,廢除土司世襲制度的安撫司、長官司等,而代之以流官統治,撤銷了「衛所」等軍事地域,將其並入府州廳縣等行政地域,黔南地區分屬於貴陽府、都勻府、獨山州和平越直隸州。民國三年(1914年),將清代的府州廳縣一律改稱為縣,1935年, *** 中央 *** 入主貴州,改設行政督察區,黔南州地域分屬於第一、第七和第十一行政督察區,第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定番縣(今惠水縣),轄今惠水、龍里、羅甸、長順等縣,第七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設在平越縣(今福泉縣),轄今福泉、貴定和甕安等縣市,第十一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設在獨山縣,轄今獨山、都勻、平塘、荔波和三都等縣市。

之後幾經分合變化。1949年11月15日,都勻縣城解放,隨即成立獨山專區,專員公署設於都勻縣城,轄民國時期的第二行政督察區的12個縣,即都勻、獨山、平塘、羅甸、三都、荔波、麻江、黎平、榕江、從江、丹寨,當時的甕安、貴定、龍里、惠水和長順等縣隸屬貴陽專區。

1952年,獨山專區改稱都勻專區,貴陽專區改稱貴定專區,專員公署移駐貴定,撤銷惠水縣,改設惠水縣夷族苗族自治區,1954年改稱惠水縣布依族苗族自治區,這是黔南境內設置的第一個民族自治區。同年,羅甸縣也改設羅甸縣布依族自治區。

至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成立前夕,都勻、三都、獨山、平塘、荔波、福泉六縣隸屬都勻專區;貴定、龍里、甕安、長順、惠水、羅甸六縣隸屬貴定專區。1956年,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成立。

黔南州轄都勻、獨山、平塘、荔波、三都、長順、惠水、羅甸等縣,以及紫雲、鎮寧、望謨、冊亨、安龍、貞豐共14個縣,1958年,劃歸安順專區的貴定、龍里、甕安和福泉四縣劃歸黔南州,望謨、冊亨等四縣劃歸安順專區,此後,一直略有變動,直至1963年後,黔南州所屬區域方基本穩定。黔南各民族能歌善舞,民族風情古樸典雅,婚喪習俗各具特色,民族文化多姿多彩。

民族音樂有布依族的山歌、情歌和雙聲部大歌,苗族的史歌、情歌、飛歌、喪歌、祭祀歌、蘆笙曲調,水族音樂有大歌和小歌等;民族樂器有布依族的銅鼓、嗩吶、姊妹簫,苗族的蘆笙、嗩吶、芒筒、蕭笛、古瓢琴,水族的牛角皮鼓、銅鼓、鑼、蘆笙等;民族舞蹈有布依族的刷巴舞、響篙舞、花包舞,鹵族的蘆堅舞、長鼓舞、板凳舞、錦雞舞、銅鼓舞,水族的「銅鼓舞」和「斗角舞」等;民族節日有布依族的「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和「趕秋坡」等,苗族的「絕年」、「吃新節」、「米花節」、「三月三」、「四隻八」,水族的「端節」(也是年節)、「卯節」(也是歌節、情人節)等。黔南各民族有自己獨特的服飾,苗族服飾最豐富多彩,集中了各了族各種特徵的服飾藝術,被人們稱為「中國苗族服飾的畫廊」。

獨山花燈是黔南特有的地方戲曲,是一種有歌有舞有戲、有說有唱的綜合性戲劇藝術表演形式,從外地傳人,已有200多年歷史,深受廣大群眾喜愛,它的發源地——獨山基長,被評為全國民間花燈藝術之鄉。黔南民族傳統工藝多種多樣,有龍風背扇(背帶)、蠟染、印染、刺綉、編織、剪紙、雕刻、鑄銀、木雕、石刻等。

三都水族馬尾刺綉尤具特色。

六、長順在貴州的什麼位置

長順縣位於貴州省中南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西部,與省內的貴陽、平壩、安順、惠水、紫雲、羅甸等市縣接壤。

縣城距省城貴陽市84公里,至州府都勻市178公里,到安順市85公里,在貴陽1小時經濟圈輻射范圍內。全縣國土面積1565.03平方公里,轄7個鎮、10個鄉、148個行政村、5個居民委員會,1634個村民組,總人口25.26萬人,少數民族人口佔56%,主要以布依族、苗族為主。

長順縣歷史悠久,戰國至秦漢時期屬夜郎古國,自古被稱為「夜郎故地,杜鵑之鄉」。這里山川秀美,人傑地靈,歷史文化底蘊厚重。

縣人民 *** 駐長寨鎮,郵編:550700。代碼:522729。

區號:0854。拼音:Changshun Xian。

3、荔波布依族山歌

大調和小調:主要流行於紅水河北岸冊亨、望謨、羅甸等縣布依族地區。大調動用較為廣泛,包括敘事、祝酒、迎賓送客、訴情說理等,有時也用於情歌;大調音域一般只有五度,因而穩重沉靜。小調主要唱情歌,音調較為開展,音域也擴展到八度,因而開朗熱情,帶山歌風,歌手常在高音和結尾使用假聲唱法,別有一番情趣。由於流行地區不同,曲調也常有所差異。
大歌和小歌:主要流行於黔南荔波、獨山和三都周覃一帶,是布依族民歌中具有多聲部結構的兩種歌唱形式。主要的區別是,大歌有向親友致意的歌頭和歌尾,四句或六句一首;小歌則只有歌尾沒有歌頭,一般只有四句。大歌在公眾場合演唱,內容比較嚴肅,多用於酒歌、敘事歌或迎送賓容、祝福慶喜等,歌曲結構較大較長,故稱「大歌」。小歌多是青年男女談情說愛時成雙成對的對唱形式,歌曲結構較為短小,故稱「小歌」。大歌、小歌都是三度二度音程連續重疊使用。
明歌調和土歌調:這是貴陽郊區一帶布依族對用漢語演唱和用民族語演唱的布依族民歌的統稱。「明歌」用漢語演唱,按歌詞內容又分「排歌」、「台歌」兩類,按曲調特色又可分「四平腔」、「三滴水」、「酒歌調」三類。「土歌」指用布依語演唱,根據唱詞的布依語聲調行腔,話長音短,話短音少,歌腔多則三十餘拍,少則十六七拍,視歌詞多少伸縮,沒有固定,多用於演唱傳統的古歌。
惠水山歌調:俗稱「好花紅」調,流行於黔中南惠水、長順、貴陽、龍里、貴定等縣(市)布依族地區,基本上概括了這一帶布依族民歌的格調風貌。曲調為四聲羽調式,活動音域八度;迂迴曲折,悠緩自如。歌詞一般為七言八句,用比喻手法見物生情,內在含蓄、寓意深刻,生動活潑,委婉動聽,頗受人們喜愛而廣為流傳。音樂家們已將其曲調作為素材,改編或創作成合唱、舞蹈音樂、雜技音樂、影視音樂等,頗受群眾歡迎。
盤歌:布依族傳統民歌。是借用唱歌的形式盤問對方一些事物的 歌。青年人初交時可利用盤歌的形式了解對方的情況,如問對方姓名,住在什麼村寨等情況。老人唱盤歌,多在歡慶的場合,用盤歌互相問答,表現歌手們隨機應變的才能。盤歌范圍廣泛,天文、地理、山川草木等,都可做盤歌的內容。另外,唱歌猜謎語也是盤歌的一種形式。
十二部對歌:布依族情歌的一種,流行於貴州省望道、羅甸、冊亭等縣。一夥子們把情歌編成系統的節目,在結婚和立新房時,主人請他們演唱,一般對唱的雙方每邊都是兩人。女歌手坐在新娘房內,男歌手坐在堂屋的火塘邊隔板壁對唱。內容是把平時男女青年談情說愛的過程做為十二問答進行詳細描述。所唱的十二部對歌為;問以(序歌)、問同間減(詢問)、問酥(互相贊美)、問化問馬《唱十二季花果)、問送信(送信物)、問換信(互換信物)、問離(分別)、問蓬(相逢)、問定(抗婚)、問考雙(打官司)、問調(相約逃婚)、問代問變(離婚逃婚都不成功,雙方相約殉情,變成彩蝶雙飛)。十二部對歌,想像豐富,唱詞扣人心弦,可以連續唱七八天,是羅甸、望模、班亭等縣布依族的主要娛樂形式,相當普遍。

4、貴州山歌都勻姊妹歌

貴州民間姊妹歌詞

5、布依族結婚風俗

布依族的風俗習慣,關於婚禮方面的,多些! A,服飾

,布依族服飾喜歡用綠,藍,白三種顏色。

解放前,布依族和年輕的成年人包頭帕,多條紋和純藍色頭帕衣服的雙排扣外套和長翻領襯衫,褲子,褲子較長,舊的很多人穿袖外套禮服。服裝方言區(第二)和(第三次)方言地區婦女之間的區別,解放後,布依族許多的男人穿漢服。 (三)友猛方言婦女的服裝分為兩種類型的衣服和服裝。

便衣:服裝,藍色,青色,大襟上衣,領口處的做盆栽的按鈕,布釘,的胸前佩戴綉靛藍圍裙,顏色鮮艷的腰帶系(已婚)磁碟蓋的長確定12樓的頭巾,面紗,內八層棉花線,上下兩端的裝飾,4個十字綉掛毯外,已婚婦女不戴頭巾,身穿藍色布和筍殼「測試。 「

服裝:夾克穿謝晉的綠盤肩膀,用彩色花線兩側的小廣場擺放成一個半圓形刺綉服裝的肩膀,領口挑花織錦的權利。套分為三,中間的錦緞,上下兩蠟染衣服下部的掛毯是一英寸寬的裝飾。胸穿綉花圍裙系淺色的腰帶。下穿長蠟染的百褶裙到腳背。一個盛大的節日穿的服裝在穿著綉花錦緞基於幾何的圖案,一組漂亮的服飾需要三到五年。另一種百褶裙,布依語稱為「粉紅色的訂單,相同的上部圖案和蠟染裙子,但裙子,我的冊告帆身體是洋紅色,因為印染布製成的古樸,典雅,端莊,老年婦女喜歡在節日和盛大(二)的場合。方言區婦女穿大襟衣服和褲子,內衣邊緣鑲嵌著藍色桿和花邊線綉花圍腰。

布依族年輕婦女喜歡戴銀蟲,魚,花,鳥頭飾銀或翡翠手鐲。

,食品

縣布依族的主食是米飯,個別田田村主食以苞谷。糯的食物,假期糯米蒸熟或糯米糕。喜飲酒,多自釀自燒米酒和苞谷酒的,一般30度左右,四點皆有醞釀之中。Shidonglayue的朗姆酒刺梨糯米酒糯米做的准備好客同類相食。 ,必須先飲酒,熱情好客,一般男嘉賓男陪女嘉賓的女性騎馬,喝酒捻盤,帶頭的老人,陪老人和在主機和客戶。此外,布依族也吃狗肉,牛肉。

現場

縣布依族多依山傍水門,幾十戶人家,數百個家庭聚集寨的小村莊,沒有一個單一的家庭的十幾戶散居。

住房建設和更符合當地的條件,使用一個斜坡建築,上層住在較低的關牲畜,或上半年,為後期建設的山寨,天花板仍然畜圈,很少有吸收漢族建築形式,修山寨內的石頭外,羞辱和更多的杉木,楸樹和香椿木結構房屋的屋頂瓦片或石板,住在家裡,用石杵,石石碗,石槽石缸,村莊和更多的石頭寨牆附近的山大多是石屯,一個典型的石頭建築。

布依族住房,主要的房間有一個神龕,左,右兩側的廚房,宿舍間,室內主要房間有一個壁爐,冬天烤火,每個村寨中或寨內置的下一次地球廟祭祀山神,也是一個地方收集的過程。

家後死亡的,由長子繼承父母的傳統觀念,被稱為BR />
布依族家庭,他的父親重男輕女的父親,作為父母有能力掌握國內的經濟和可支配家庭成員。 「哥哥,父親,姐姐在婆婆的母親」。她的丈夫去世,妻子的繼承和再婚之前,他的死亡,財產,妻子的丈夫,你失去的財產的處置權。
>

布依族婚俗有些什麼? 在中國,各民族人民都有著自己民族的風州雹俗節日。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習俗,舉行各種各樣的慶祝活動,具有各自濃厚的民族獨特風采。其中婚嫁風俗最能代表各民族的文化特色。
一般人家婚禮。定婚之前,雙方先打聽對方的門戶,包括門第、門風、狐臭、性病,認為門第相當,由媒人從中撮合。待男女雙方家人同意後,媒人即取女方庚帖,詳載女之生年、月、日、時辰,送到男家。男家請算命先生或私塾先生,按男女八字算吉利否,屬相相合否,俗稱「合婚」。合婚妥,報知女家。定婚前還有「相女婿」和「相媳婦」之說。在換庚帖後,男家備酒席,請媒人陪女家父母、親戚來家相親。席間未來的女婿出來拜見。逾數日,女家備酒席,請男家到女家相親,席間未婚媳婦出來拜見。雙方相親後,沒意見,男家送定婚禮到女家,女方盛情款待。至此,正式定婚。

布依族的習俗 布依族
中國西南部一個較大的少數民族。布依族自稱「布依」,由於方音差異,各地尚有不同讀音。歷史上對布依族的他稱有各種不同的稱謂,古舊文獻上則多稱「仲家」。1953年,國家根據本民族的意願和自稱,統稱「布依族」。主要聚居於貴州省黔南圖庫、黔西圖庫南兩個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及貴州、雲南、四川的部分地區。過去沒有本民族文字,一直使用漢文,1956年中國 *** 為布依族創制了拉丁字母拼音文字。布依族的文化藝術絢麗多彩。傳統舞蹈有《銅鼓舞》、《織布舞》、《獅子舞》、《糖包舞》等。傳統樂器有嗩吶、月琴、洞簫、木葉、笛子等。地戲、花燈劇是布依族人喜愛的劇種。布依族以農業為主,主要種植水稻。由農家自已紡織的布依土布久負盛名。近年來,專門生產布依織錦、蠟染布和民族工藝服裝的企業相繼建立,產品遠銷東南亞、日本和歐美等地。

布依族歷史
布依族有悠久的歷史。布依族來源於古代「濮越人」。古籍中記載的「夷越」、「夷濮」、「夷僚」等,都是對古代布依族先民的不同稱謂。《史記》、《漢書》都把他們記載為古代「南中」地區國、夜郎國的主體。古代「駱越地」,即今南、北盤江、紅水河流域地帶,正是今布依族聚居的地區。在春秋戰國至西漢末年,布依族處於奴隸制社會。隋唐時期封建領主經濟興起,元明時期實行土司制;清代「改土歸流」後,封建地主經濟得到發展。布依族社會組織,有「宗族制」、「議榔制」、「寨老制」等,它們源於古代氏族管理制,是古代民主制的繼承和發展,同時也具有階級社會的特徵。自1951年開始,布依族聚居的地區陸續建立了自治州、自治縣及民族鄉,為布依族地區的全面發展,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布依族有自已的語言。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一般都使用布依語進行交流,很多人兼通漢語。布依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根據語音差異和部分詞彙的不同,劃分為三個土語區,即黔南土語區、黔中土語區和黔西土語區(或稱第一、第二和第三土語區)。新中國建立前,布依族沒有自己通用的文字,但在民間各地流傳著一種用漢字或用「六書」造字法創造出的一些類似方塊字的文字元號,用來記錄宗教經典,被稱為布依語「土俗字」。新中國建立後,於1957年創制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試行至今。
布依族素有「水稻民族」之稱,司馬遷《史記》中記為「椎髻、耕田、有邑聚」。稻作農業一直是其突出的經濟特徵,稻作文化是古越人文化的重要標志,至今仍是布依族突出的生產生活文化特徵。
居住習慣
布依族村寨依山傍水,多聚族同姓而居,一般十幾戶或幾十戶為一寨,也有的上百戶至幾百戶。民居多用木頭作主結構,有「干欄」式樓房、平房和石板房,極具地方特色的是石板房。干欄式「吊腳樓」多為3間3層竹木結構,底層不砌牆,用木料作欄柵關牲畜,中層用竹編扎四周,用以住人;上層堆放雜物。屋側用毛竹搭一陽台,直通樓面,可乘涼、曬物。住平壩者,大都建有矮牆院落。安順、鎮寧、關嶺、普定和六枝一帶,由於盛產青石,住房從基礎到牆頭都用石頭壘砌,屋頂也蓋石板,俗稱「石板房」。加上山寨的石砌寨牆和山頂的石築古堡,形成典型的石頭建築群。典型者如扁擔山石頭寨,所有住房和寨牆、古堡、寨內通道,以及橫跨河流的平橋、拱橋、梯田保坎等,無不用石頭修築;甚至連家庭生活用具,諸如碓、磨、缽、槽、缸等,也均為石制,顯示出布依族人民的匠心獨具。

民間文學
布依族民間文學有神話、詩歌、寓言、諺語等。民間音樂可分為民間歌曲、器樂與戲曲音樂3類。民間歌曲有山歌、浪哨歌、酒歌、大歌、小歌、敘事歌、禮俗歌等。浪哨歌,是布依族男女青年在「浪哨」(亦稱「趕表」、「坐表」,是談情說愛的一種社交活動)......>>

南盤江一帶壯族布依族的結婚習俗 布依族的婚俗歷史悠久,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從明代開始流傳至今,傳承了布依族鄉人民樂觀的人文情感,團結友好、樂觀向上的品質。
布依族婚姻基本上是一夫一妻制。弘治《貴州圖經新志》說:「歌唱相悅者,然後論姿色妍 索牛馬多少為聘禮」, 這是由當事人自己選擇,再由家長出面議定定聘資。明代後,布依族婚姻締結是自由選擇和憑媒說合兩制度並存,後憑媒說合越來越普遍,舊時的姑表親、姨媽親等親上婚姻普遍,多父母包辦,個別自由選擇。解放後,隨著《婚姻法》在少數民族地區宣傳和貫徹執行,布依族青年男子有婚姻自 *** ,在得父母的同意後,則按規定辦理結婚登記手續,商定婚期,禮俗從簡。近親結婚、早婚現象已檢少見,婦女政治和經濟地位日益提高,父親家長弱化,家庭管理趨向民主化。
布依族的婚俗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多彩。整個過程分為六個階段。
一、相親:主要方式有三種:1、男孩5.6歲時,父母為兒物色對象,女比男稍大;2、「指腹為婚」;3、自由選擇,男女青年利用節目、 *** 等,互唱情歌溝通,稱為「朗紹」。
二、托媒:經月老、冰人說合,作為婚姻關系的證人和雙方對話的橋梁。
三、問親:這是最重要的環節,一般往返多次才最後確定關系,女方收下禮品。
四、論婚:1、「對八字」;2、取「紅八字」;3、「回八字」;4、送彩禮,多以糧價折現金,少為2石6斗米,多為3石6斗米。
五、過禮:婚姻關系確定後,媒人和男方家組成8至16人的「過禮隊」送禮到女方家,舉行合家「禮節」。
六、接親:這是最隆重的一次禮儀。1、男方組成「迎賓客」隨同,「過禮隊」,一同前往女方家;2、女方家親家中;3、男方家大辦三天紅喜酒。
壯族的婚禮是接親、送親、成親和回門。他們的婚禮也像他們招待賓客的糖茶一樣,甜津津而耐人尋味。主要分為:接親、送親、成親、回門四個習俗。
壯族青年男女自由戀愛的方式有拋綉球、打木槽和對歌等。 拋綉球是壯族趕歌圩時,姑娘們手提五彩繽紛的花綉球,整齊地排隊唱山歌,若見到中意的小夥子,便把綉球拋給他。小夥子接過綉球,如果對姑娘滿意,就把小件禮物纏在綉球上扔回女方,戀愛就這樣開始了。打木槽一般在農歷年初舉行,最初由青年女子以木棍來打槽,擊出各種不同的聲音,大家盡情地歡樂。然後由幾個女子擊木槽數棍後就唱山歌,接著就有許多青年男子拿著木棍,跑到木槽邊來共同敲擊,每敲一下,大家就唱山歌,表達男女之間的愛慕。 此種方式當地謂之「唱流」或「趕風流」。在壯族社會中,男女通常在十二三歲起就須學會唱幾首山歌,到十七八歲時,必須能學會即情歌。唱山歌地點有著嚴格規定,無論在僻靜的山村,或於街日鬧市,都必須是大家所公認或任何人都能看見的地方。時間則根據當地農業生產季節而定。各地每年舉行次數不一。「沙人」每年多在正月第一個大街日和二、三月舉行。「依人」於每年栽秧前收割後舉行。屆期,未婚男女和已婚但未「坐家」女子各攜帶米花糖、花糯米飯以及小手巾、小鏡子等物品,在固定場地對唱山歌。倘若某一小夥子愛上某一姑娘,集體對唱階段便可竭力向她投送秋波,若姑娘也有愛慕之意,雙方即以山歌一問一答自成一對。對唱完畢,可坐下互相宴請,互贈隨身攜帶的小件物品以示信物,以後逢街日或節日並可邀約訂期相會。通過唱山歌結交的情友,日後即便情投意合,男方也要聘請媒人作形式上的求婚。
壯族婚姻的基本形態是一夫一妻制。各支系都普遍實行氏族外婚,但同姓不同宗可以通婚。「土人」家族在四代以外即認為沒有宗親關系,可以通婚。舅表姨表可婚,姑表不婚.「依人」氏族外婚多行單線姑舅表婚,姑母之子與舅父之女可婚,但嚴禁舅父之子與姑母之女通婚。歷史上,壯族曾普遍實行早婚,根據有......>>

布依族的習俗什麼??? 一、服飾
布依族服飾喜用青、藍、白三種顏色。
解放前,布依族青壯年包頭帕、頭帕多為條紋和純青兩種,衣服作對襟短衣和長襟大衫,褲為長褲,褲腳較長,老年人多穿大袖短衣和長衫。(第二)土語區和(第三)土語區婦女之間服飾區別較大,解放後,布依族男子多穿漢族服裝。(第三)土語區婦女服飾分為便裝和盛裝兩種。
便裝:衣服以藍、青色為主,大襟短衣,領口處用衣料做盆花扣子釘上,胸前戴綉花藍靛圍腰,系鮮艷腰帶(除已婚者),盤長辨蓋以頭帕,頭巾共十二層,裡面八層用棉布花線鑲邊,外面四層上下兩端挑花織錦,已婚婦女不戴頭巾,而戴用青布和竹殼做成的更考。
盛裝:上穿斜襟短衣,綠色盤肩,用各色花線把兩邊小正方形擺成半圓綉在衣肩上,領圈右邊挑花織錦。袖分三段,中間織錦,上下兩段蠟染,衣服下部均為一寸寬的織錦鑲邊。胸前戴綉花圍腰,系淺色腰帶。下穿長至腳背的蠟染百褶裙。盛裝在隆重的節日才穿戴,盛裝的綉花織錦圖案以幾何圖形為主,一套精美的盛裝需三、五年才能做成。另有一種百褶裙,布依語稱「粉令」,上部花紋與蠟染裙相同,但裙身系絳紅色自染布料做成,古樸、典雅、莊重,多為老年婦女喜愛,於喜慶和隆重場合穿著。(第二)土語區婦女穿大襟衣和長褲,衣褲邊沿鑲有藍桿和花邊,系綉花圍腰。
布依族青年婦女喜戴銀制的蟲、魚、花、鳥頭飾及銀質或玉石手鐲。
二、食
縣內布依族以大米為主食,個別地多田少的村寨以苞谷為主食。喜糯食,逢年過節均要蒸糯米飯或打糯米糍粑。喜飲酒,多自釀自烤米酒和苞谷酒,一般為30度左右,四時皆有釀造。十冬臘月,要做糯米甜酒和糯米刺梨酒,以備待客或自食。客至,必先飲酒,待客,一般男客男陪,女客女陪,長者和主客正坐,飲酒拈菜由長者帶頭。此外,布依族還好吃狗肉、牛肉。
三、住
縣內布依族多依山傍水而居,幾十戶至幾百戶聚族為寨,小的村寨也有十多戶,無單家獨戶散居者。
房屋建築多因地制宜,利用斜坡建成樓房,上層住人,下層關牲畜,或前半部為樓房後半部為平房,樓底仍作牲畜圈舍,少數吸收漢族建築形式,修成平房。房屋結構多為「內木外石」,柱頭多用杉木、楸樹或香椿做成,屋頂蓋瓦或石板,家中生活用具有石碓、石磨、石缽、石槽、石缸,村寨多有石砌寨牆,附近山上也多有石屯,形成一種比較典型的石頭建築群。
布依族房屋,堂屋設有神龕,堂屋左右兩邊為灶房、寢室、客房,室內設有火塘作冬季烤火用,每個村寨寨中或寨旁建有土地廟供奉山神,也是聚會議事的地方。
四、家庭
布依族家庭為父親家長制,父親作為家長有掌握家庭經濟和支配家庭成員的權力。家長年老去世後,由長子繼承,素有「兄長為父、兄嫂為母」的傳統觀念。丈夫去世,妻子可繼承和使用丈夫生前的,財產。妻子改嫁,則失去支配財產的權利。
布依族家庭結構有兩代人的小家庭,也有三代、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兒女長大分家時,由家族長者出面主持,財產除了留給父母的「養老田」和未出嫁女兒的「姑娘田」外,其餘田地和房屋均平均分給兒子,田地由長子選擇,房屋由幼子選擇。無嗣人家財產歸其親屬繼承,出嫁的女兒無財產繼承權。分家後,父母多同最小的兒子居住。
五、婚姻
縣內布依族婚姻為一夫一妻制,同宗同姓之間不通婚。解放前,有錢人家有娶妾習俗。婚姻締結,先由男方請媒人向女家說親,女家同意後,男家就請人帶雞、酒、糖等禮物去女家合生辰八字,叫「開口親」或「定親」。定親後,在結婚前向女方送聘禮金時,男家除送百元左右(須是雙數)的彩禮外,還須帶鞭炮一串,喜燭一對,酒兩壺,糖若干封......>>

布依族的習俗有哪些? 布依人以大米、玉米為主食,小麥、高粱、薯芋和豆類為輔。有木罐、鼎罐炊飯,油燜飯、二合飯(大米摻玉米碎,也叫包穀飯)、包穀粑、米粉、二塊粑、豌豆粉、米豆腐等花色品種。其中,糯米制的湯圓、花米飯和芝麻油團粑最為知名,多用於祭祖或宴客。 他們的肉食主要來自家畜和家禽,還愛捕食松鼠、竹鼠和竹蟲。烹調方法多為燒、煮、爆、炸、腌、凍,一般不吃生食。 酒在布依族日常生活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每年秋收之後,家家都要釀制大量的米酒儲存起來,以備常年飲用。布依族喜歡以酒待客,不管來客酒量如何,只要客至,都以酒為先,名為迎客酒。飲酒時不用杯而用碗,並要行令猜拳、唱歌。 布依族傳統小吃很多,善做米粉、二塊粑、豌豆粉、米豆腐等。布依族豪爽好客,特點是在每年農歷「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端午、「六月六」、「七月半」、中秋等都隆重過節,四月八」很多布依族都用楓香葉、黃飯花、染簞花等各種植物枝葉把糯米染成五顏六色,做花糯米飯招待客人和分送給親朋好友。

布衣族結婚習俗? 布依族是中國古代「百越」的一支,其語言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過去沒有本民族文字,一直使用漢文,1956年人民 *** 為布依族創制了拉丁字母拼音文字。布依族的文化藝術絢麗多彩。民間流傳的口頭文學有神話、傳說、故事、寓言、諺語和詩歌等。傳統舞蹈有《銅鼓舞》、《織布舞》、《獅子舞》、《糖包舞》等。傳統樂器有嗩吶、月琴、洞簫、木葉、笛子等。地戲、花燈劇是布依族人喜愛的劇種。
布依族以農業為主,主要種植水稻。男子喜穿對襟短衣、長褲、包頭巾,婦女穿右衽大襟衣,著長褲或褶子裙,戴銀質手鐲、耳環、項圈等首飾。由農家自已紡織的布依土布久負盛名。近年來,專門生產布依織錦、蠟染布和民族工藝服裝的企業相繼建立,產品遠銷東南亞、日本和歐美等地。
布依族喜歡依山傍水聚族而居,一般是十幾戶或幾十戶為一寨,也有上百戶至幾百戶的。住房有「干欄」式樓房、平房和石板房,最具特色的是石板房。
布依族崇拜祖先,主要信仰多神和自然崇拜,有的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傳統節日除春節、端午節、中秋節外,還有「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牛王節」等,最隆重的節日是農歷「六月六」。
1949年底,大部分布依族地區獲得解放,至1959年3月,整個布依族地區獲得解放。1956年8月8日,建立了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後又相繼成立了貴州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1963年9月11日)、貴州紫雲苗族布依族自治縣(1966年2月11日)、貴州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1981年12月31日)、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982年5月1日)。
日常食俗 布依族過去有閑時食二餐,農忙時食三餐的習慣。每日主食多以大米為主。新鮮的稻穀一般用碓舂加工成米,現舂現吃,在河邊或有溪水的地方,水碾把稻穀碾成米,然後加工成米飯。民間喜用一種專門的炊具「甑子」把米蒸成米飯。布依族普遍喜食糯米,並常當成改善生活或調劑口味的主食。加工糯米時,一般都先將糯米用水浸泡後蒸熟,趁熱舂爛揉成圓或長方形的粑粑保存或食用,其中以芝麻油團粑粑最具特色。除大米和糯米外,包穀也是日常主食之一。食用時,多將包穀加工磨成小顆粒,和大米摻在一起煮成二合飯,也有的將嫩包穀磨成碎糊狀,加上糯米包成包穀粑,用油炸或蒸熟食用。布依族傳統小吃很多,特別是居住在雲南的布依族,善作米線、餌塊、豌豆粉、米涼糕等。布依族日常菜餚也豐富多彩,如布依族喜食的冷盤、「青苔凍肉」、「拌豌豆涼粉」等,酸菜和酸湯幾乎每餐必備,尤以婦女最喜食用。還有血豆腐、香腸及用干、鮮筍和各種昆蟲加工製作的風味菜餚。大部分布依族都善製作鹹菜、腌肉和豆豉,民間特有的腌菜「鹽酸」馳名中外。葷菜中,狗肉、狗灌腸和牛肉湯鍋為上餚。在宰豬時布依族習慣在血盆中先放一些鹽,然後與豬血一起攪動,凝固後把蔥花、佐料,加肉末下水燒猻湯,與豬血一起煮,稱為「活血」,作為待客的最好菜餚。酒在布依族日常生活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每年秋收之後,家家都要釀制大量的米酒儲存起來,以備常年飲用。
節慶、禮儀、祭祀食俗 布依族一年之中最大的節日是過大年(即春節)。從除夕過到十五。除夕前要殺年豬、舂糯米粑粑、備各種蔬菜。雲南的布依族有初一到初三吃素的習慣;四川的布依族每年除夕或初一都必須吃雞肉稀飯,民間稱血米粥,傳說這種風俗源於清乾隆年間,當時在貴州的部分布依族為躲避官兵的決心。然後大家把雞切成碎塊,與血米一起煮成稀飯,全村男女老少共進最後一頓團圓飯,便各奔東西,並約定日後伺機相見。能講出吃雞肉稀飯的來歷者,才能認本家。每個姓氏都有不同的飯前儀式,相認的雙方飯前儀式必須完全一致......>>

布依族和漢族人結婚好不好 只有相互能不能接受,合不合適的問題。因為畢竟不像維族 *** 等信奉 *** 教的少數民族,一般不嫁外族;即使嫁了也要對方遵從 *** 教,比如那不食豬肉什麼的我就受不了。但我聽雲南的朋友說,你們布依族女子出嫁有個「坐家」的習俗吧,這個估計是個難題(得商量好,時間太長可不好)。接親時要對歌的吧,會難住你男友的(不過可以事先練練)。其他的風俗,飲食習慣應該沒什麼大問題。不知道「水稻民族」的你們應該吃大米多些吧,別嫁到北方總吃麵食不習慣就好。我想主要是上面的坐家、對歌、飲食看能調和好不,不互就真的沒有好不好,只有合不合適的問題了。當然,不知道是否所有布依族的習俗都一樣。。。

貴州布依族結婚嶗 布依族婚俗資料整理與簡介
[內容提要] 布依族歷史悠久,名稱繁多,古代稱「濮」或「僚」、「都勻蠻」,以後各代有「西南蠻」、「蕃」、「仲家蠻」、「八番」、「仲苗」、「青仲」、「仲家」、「水戶」、「仲蠻」等稱謂,新中國成立後,統稱布依族。 本文試圖從研究報告、專著、期刊、學位論文、論文集等方面簡單介紹近代以來我國學者們對布依族婚姻研究的狀況。
[關鍵詞] 布依族; 婚姻; 專著; 期刊; 研究報告
布依族早在上古就生活在今貴州地區,是雲貴高原東南部的原駐民。其歷史悠久,名稱繁多,古代稱「濮」或「僚」、「都勻蠻」;唐代史稱「西南蠻」,宋元以後稱「蕃」、「仲家蠻」;元、明、清稱「八番」、「仲苗」、「青仲」、「仲家」、「水戶」、「仲蠻」,新中國成立後,統稱布依族。布依族與壯族同源,由古代的「僚」、「百越」、「百濮」等部族演變而來。近幾十年的時間,國內學者對布依族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專著、期刊、學位論文的出版層出不窮,如黃義仁先生的《布依族史》貴州民族出版社出版、《布依族宗教信仰與文化》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布依族簡史》、《布依學研究》、蔣英的《布依族銅鼓文化》、吳文定的《布依族服飾與地理環境》、《論布依古歌的樸素唯物主義思想》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等,與此同時,婚姻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相應的成果。下面將簡單介紹一下布依族婚姻方面的資料,回顧學者們的艱苦歷程一:
研究報告
布依族主要聚集有貴州地區,所以對布依族的研究也就自然的以貴州為中心,貴州省對其研究出來的成果是最多的。如伍文義先生的「平塘縣上莫鄉布依族社會歷史及婚姻喪葬」,文章中的第二部分婚姻習俗就論述了布依族婚姻[1];「鎮寧扁擔山布依族婚姻調查報告」[2] 此篇從民族學、社會學角度對扁擔山布依族婚姻進行全面的綜合分析,研究其性質以及它對布依族社會發展的影響,講述了一對青年男女要確立婚姻必須經歷「請布社」、「卡介」、「得娟」、「艾把」、「得把」等過程,此外,還對榔梢習俗作了一些講述;「水城特區猴場、紅岩民族鄉婚俗與節日禮儀調查報告」的第一點談論婚姻[3];雷廣正的「平塘縣掌布鄉布依族社會歷史調查報告」其中的第十五小點―婚姻、喪葬[4];趙崇南的「望謨縣樂康鄉布依族生活習俗調查」,文章中的第四小點論述了姓氏、婚姻、家庭[5];唐合亮的「三都縣周覃鎮布依族生活習俗」的第六點談論了婚姻制度、家庭、家族[6],給我們介紹了完成一樁婚事大致有如下過程,即提親、吃開口飯、訂婚、討八字、送報、結婚;「惠水縣羨塘鄉民族婚俗與家庭狀況調查」的第二點就說到婚姻制度[7];鄒曉辛的「長順縣廣順區苗族布依族習俗調查」[8]。
二:專著
光寫婚姻的專著較少,但在其它專著中寫關於布依族婚姻的資料卻很多,諸如;鄒紹志編著的《中華奇婚異俗》第371---382 民族出版社出版 2001年9月,其中有「追打『鮑鼓』」和「吹木葉、送花包」等到文章,所謂追打「鮑鼓」就是指追打男方到女方接新娘的人。追打「鮑鼓」是一種極有特色的婚俗事像,在舉行婚禮之前,男方要請兩個小夥子和一個姑娘去接新娘,稱之為「鮑鼓」和「婭鼓」(即伴郎伴娘);此外還有李朝龍和李廷蘭編的《貴州少數民族風情錄》中的婚俗篇, 貴州教育出版社 1995年8月;布依族簡史編寫組的《布依族簡史》中的「婚姻、節日、喪葬」, 貴州人民出版社,1984.160-162;黃義仁,韋廉舟的《布依族民俗志》 貴州人民出版社,1985.41-42;
王偉,李登福,陳秀英的《布依族》 民族出版社,1991.65-69;黃義仁的《布依族史》 ......>>

6、布依族六月六的來歷

布依族六月六要吃什麼 棕子和粑粑等等

關於布依族的故事 布依族傳說 布依族崇拜自然,以為萬物有靈。他們信奉社神、山神、水神、雷神、石神等,也崇拜牛、狗、青蛙、古樹等動植物。  崇拜青蛙的由來 有一戶家民,只生了3個女兒而沒有男孩。一天,3個姑娘扛著鋤頭去刨地。三妹年紀輕,力氣小,刨地比不上大姐、二姐快,她嘆了口氣,自言自語道:「唉,太累了!誰要是能幫我刨刨地,那就太好了,我情願嫁給他,做他的妻子。」 誰知她話音剛落,田邊一隻大青蛙竟後腿蹬地站立起來說道:「洞老我可以馬上幫你把這片地刨完。」三妹低頭一看,原來是一隻青蛙在說話,她認為這是在潮弄自己,便罵道:「你這小小青蛙,只要我鋤頭一舉,馬上就把你砸死了,你還能挖地?」青蛙卻笑著說:「姑娘,你別生氣,你先閉一會眼睛吧。」三妹一聽,又生氣又好笑,果真閉上眼睛了:「我依了你,先閉一下眼睛,看你能怎麼著。」奇怪的是,就在三妹閉上眼睛的一會兒功夫,青蛙立刻把這一片地給刨好。「地已經刨好了,你該嫁給我了。」青蛙一再要求三妹實踐諾言,做它的妻子,這可把三妹氣死了,大姐、二姐也不答薯顫此應,她們舉起鋤頭,罵著追著要砸死青蛙。可青蛙又蹦又跳的,怎麼也打不著,還是一個勁地說;「三妹,你說了話就得算數,你就該做我的妻子.
中午,三姐妹回家去,青蛙也跟在她們背後,數迅來到了她們家。青蛙進了門,一跳便跳到房樑上,對三妹說:「你說了要嫁我的,和我一塊回去吧。不然,我吐一口水,便能把你家給淹了。」父母一聽,全都氣壞了:「世上那有姑娘嫁給青蛙的事!你快快出去,不然,我就用竹竿打死你這小小的青蛙!」青蛙一聽,也發了火:「你們全都不守信用,看吧,我可要吐口水了。」它說著便吐了半口口水,立時便把家裡淹了一半。這一來全家人都嚇壞了,這才曉得青蛙是神通廣大的蛙神,慌忙求青蛙道:「快把水收回去,我們同意三妹嫁給你了。」青蛙把大嘴一張一吸,一口氣便把半屋子子水給吸回嘴裡了。
這回全家人不再食言了。於是,三妹換上一身新衣服,騎上馬出閣了,青蛙則在前面跳著引路。走了好一會,他們來到一片竹林,林中有一個石洞,洞口長滿各種美麗的花草。青蛙說:「到家了,三妹你閉上眼睛,我拉你下去。」三妹一閉眼睛,只覺得身子便飄忽起來,不一會兒便被人拉了去似的。青蛙讓她睜眼看看,三妹剛一睜眼,只見周圍一片光芒,眩目耀眼:高大、寬敞的房屋,一應俱全的用具什物,還有各種各樣的金銀財寶,把三妹看得眼花繚亂了.
更奇怪的是,當青蛙讓三妹再次閉眼睛之時,青蛙這時突然搖身一變,脫去了青蛙皮。當三妹再次睜開眼睛一看,站在她面前的是一位十分英俊壯美的小夥子。三妹又驚又喜,於是,他倆當日便成了親,從此過上了美滿幸福的日子.蕨菜芽的故事
生長在窪地里的蕨菜,當地人稱之為「龍爪菜」。相傳,有一年村裡那位最善做蠟染的姑娘病了,家裡幾次請鬼師到家裡來退鬼也不靈驗,眼看著病體一天不如一天,氣息奄奄了。一天,她母親上山採回蕨菜嫩芽,這種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粗蛋白的蕨菜芽兒,既是菜又是葯。想不到姑娘吃了後,便覺得舒服多了。母親見女兒吃過蕨芽兒對治病有作用,又連著上山采蕨。靠著吃蕨芽兒,姑娘的病治好了。她一高興,便把這種救命的龍爪菜畫在蠟染布上,以示永遠銘記不忘。別人一看,龍爪菜既美麗,又彷彿充滿無窮的生命力,也模仿起來。於是,龍爪菜就慢慢變成了布依族蠟染的賞見圖案了。 牛王和牛王節的傳說
從前,這一帶的村民窮得買不起耕牛,用人拉犁拉耙,又累又慢。一天,一位老者嘆息道:「聽祖輩說,天庭有神牛,力大無比,唉,要是真有一頭神牛來耕田,可就好了。」小夥子阿牛一聽當了真,他對老人說:「我一定要把神牛找來!」於是......>>

長順六月六這個節日是為了祭奠誰,它的由來是什麼 「六月六」是漢族和布依族人民的傳統佳節,由於居住地區不同,過節的日期也不統一,漢族和有些布依族地區六月初六過節,稱為六月六;有些布依族地區六月十六日或農歷六月二十六日過年,稱為六月街或六月橋。每年農歷的六月初六,布依族人民居住的村寨,家家戶戶都要宰牛宰豬,殺雞包粽子祭祀祖宗。爾後,合家歡飲。隆重地歡慶布依族人民世代沿襲下來的傳統節日
「六月六」節已有悠久的歷史。據清乾隆年晨李節昌纂的《南龍志・地理志》記載:「 六月六栽秧已畢,其宰分食如三月然,呼為六月六。漢語曰過六月六也。其用意無非禳災祈禱,預祝五穀豐盈……」。其起源,各地傳說不同。 其中有一個說法是,在遠古的洪荒年代,布依族的先人「盤古」,在勞動中積累了栽培水稻的經驗,年年豐收,後來他與龍王的女兒結婚,生了一個兒子,取名新橫。一次兒子冒犯了母親,龍女一氣之下,返回龍宮,再不回來。「盤古」沒有辦法,只好再娶,一年的六月六日盤古死去,新橫從此遭到繼母虐待,幾乎被害。他忍無可忍,便上天控告繼母,並發誓要毀掉她栽培的水稻秧苗,繼母知道後,萬分後悔,終於與新橫和好,並於每年六月六日,盤古逝世這天,殺豬宰鴨,做粑粑、供祭盤古,布依族人民因此每年農在六月六日都舉行祭盤古,供祖先的活動,以示子孫延續、五穀豐登,年復一年,就形成了這個民族 。

布依族的風土人情、風俗習慣介紹 布依族人好客、熱情、大方、真誠,凡來到山寨的,親朋故舊、素不相識的,一律會以酒相待。布依人很講禮,不歡迎滿嘴臟話、舉止粗魯的客人。
布依族家庭都是分居另住的。但盡管兄弟分居,在分配財產時,要留給父母養老田,由兄弟輪流耕種。父母去世後,養老田轉為上墳田,供清明時節掃墓之用。使子孫後代永遠銘記長輩們的諄諄囑托和養育之恩。
布依族的服飾很有特色。服飾多為青、藍、白幾種顏色。男子的服裝式樣各地基本相同,多包頭帕,頭帕有條紋和純青兩種;衣服為對襟短衣,一般是內白外青或藍,褲子為長褲;老年人多穿大袖短衣或青、藍長衫,腳上穿布統襪。現代布依族婦女的服飾各地不一,婦女著大襟短衣,部分著百褶長裙。在布依族聚居的扁擔山一帶,少女喜穿滾邊短衣,系綢緞腰帶,頭戴織錦頭帕,以粗發辮盤扎頭巾,額上為織錦圖案和數圈發辮,下穿褲子,著綉花鞋。青年女性穿蠟染百褶裙,斜襟短衣,綉花盤肩,用各種花線沿衣肩綉成兩排小正方形的半圓形圖案,領圈兩邊拋花織錦,顏色醒目;衣袖中間為織錦,上下兩段是蠟染;衣服下擺為一寸左右的織錦鑲邊,胸前戴綉花或織錦長圍腰,系淺色綢緞腰帶;頭戴織錦頭巾,耳邊垂著一束各色線做成的耍須。已婚者的頭飾戴「更考」,以竹筍殼和布匹製成,形如撮箕,前圓後矩。每逢盛大節日或宴會時,婦女仍均喜佩帶各式各樣的耳環、戒指、項圈、發簪和手鐲等銀飾。
婚姻實行自主婚。接親時要對歌,俗稱對姐妹歌。新娘到男方家的當天晚上,要舉行唱荷包歌和要荷包的活動,有「一夜荷包一夜歌」的說法。傳統節日有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吃新節、七月半等。「三月三」是布依族的傳統盛大節日,農歷三月初三稻耕開始,要祭山神、土地神和祖先神及稻米魂,製作五色花糯米飯供奉;黔西南州一帶,男女青年要聚集在「查白歌場」玩山對歌,參加者達數千至上萬人。很多未婚男女青年通過吹木葉、對歌,相識、相愛、訂終身
布依人閑時每日兩餐,忙時三餐。以大米、玉米為主食,小麥、高粱、薯芋和豆類為輔。有木罐、鼎罐炊飯,油燜飯、二合飯(大米摻玉米碎,也叫包穀飯)、苞谷粑、米粉、二塊粑、豌豆粉、米豆腐等花色品種。其中,糯米制的湯圓、花米飯和芝麻油團粑最為知名,多用於祭祖或宴客。
他們的肉食主要來自家畜和家禽,還愛捕食松鼠、竹鼠和竹蟲。烹調方法多為燒、煮、爆、炸、腌、凍,一般不吃生食。
布依人酷嗜狗肉,有肥羊抵不上瘦狗之說。貴賓來家做客,殺狗款待是一種很高的禮遇。他們挑狗的標準是頭黃二黑三花班,白狗肉味最平淡。烤燉狗肉、狗灌腸、花江狗肉都馳譽一方。貴州的布依族若遇婚喪嫁娶,喜用黃牛作菜。
冷盤、青苔凍肉、拌豌豆涼粉等,是布依人喜歡的食品。酸菜和酸湯幾乎每餐必備,尤以婦女最喜食用。大部分布依族都善製作鹹菜、腌肉和豆豉,民間特有的腌菜鹽酸馳名中外。還有血豆腐、香腸及用干、鮮筍和各種昆蟲加工製作的風味菜餚。還善於調制糟辣、面辣和泡菜,以香鮮酸辣為美。
酒在布依族日常生活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每年秋收之後,家家都要釀制大量的米酒儲存起來,以備常年飲用。布依族喜歡以酒待客,不管來客酒量如何,只要客至,都以酒為先,名為迎客酒。飲酒時不用杯而用碗,並要行令猜拳、唱歌。
布依族地區有一種茶不僅味道別具一格,名字也十分好聽,這就是姑娘茶。清明(中國傳統祭祀、掃墓節日)前夕,姑娘上山採回茶尖嫩味,熱炒後保持一定的濕度,然後把茶葉一片一片疊成圓錐體,曬干,然後再經過加工,就做成......>>

布依族的民族歷史 布依族的歷史
布依族的歷史本,最終於同治十八年(1871年)病逝途中,為其學術活動留下深深的遺憾。莫友芝重要的學術成就有:與鄭珍合作的地方誌《遵義府志》;詩詞方面有《L亭詩抄》、《L亭遺文》、《影山詞》等;目錄校勘布依族的歷史布依族的民族商機依族的歷少數民族族的歷史民族風光的歷史民族特產歷史民族庫網史土特產
一、少數民族布依族概述
少數民族布依族歷史悠久,名稱繁多,古代稱「濮」或「僚」、「都勻蠻」;唐代史稱「西南蠻」,宋元以後稱「蕃」、「仲家蠻」;元、明、清稱「八番」、「仲苗」、「青仲」、「仲家」、「水戶」、「仲蠻」,新中國成立後,統稱少數民族布依族。
少數民族布依族早在上古就生活在今貴州地區,是雲貴高原東南部的原駐民。少數民族布依族與少數民族壯族同源,由古代的「僚」、「百越」、「百濮」等部族演變而來。
少數民族布依族經歷了漫長的原始社會,大約於春秋戰國至西漢末年,處於奴隸制社會階段。隋唐時期,封建領主經濟興起,王朝始給其首領封號,實行羈縻政策。至明代土司制度日臻完備。至明末清初,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大批湖廣、四川等地漢民進入貴州,市場交換日益繁榮,出現了諸如貴陽、安順、都勻、獨山、興義等重要市鎮和商業貿易中心。
據1990年的人口統計少數民族布依族人口2545059人,主要聚居於貴州省黔南少數民族布依族少數民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少數民族布依族少數民族苗族自治州及安順地區和貴陽市,在黔東南少數民族苗族少數民族侗族自治州、銅仁地區、遵義地區、畢節區、六盤水特區及雲南的羅平、四川的寧南、會理等地也有分布。
少數民族布依族地區土地肥沃,氣候溫和,宜於農耕,農業以水稻為主。少數民族布依族大多居住在平壩、河谷或依山傍水之處,故素有「布依水鄉」、「水鄉布依」的美稱。少數民族布依族地區林業也較發達,是我國重要的林業區之一。
二、少數民族布依族的語言文字
布依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與紅水河南岸的少數民族壯族北部方言略同,部分兼通漢語,使用漢文。布依語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三個土語區,過去沒有文字,1956年創制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文字方案。
三、少數民族布依族的宗教信仰
少數民族布依族信仰多種神靈。山有山神,水有水神,社有社神,每個村寨都建有土地廟。一些古老或奇特的大樹,或巨石懸崖以及山洞,都被認為有神靈。甚至耕種的水田也有神。有的還供雷神、門神、灶神、龍王等等。自明及清以後,佛教、道教、天主教傳入少數民族布依族地區。少數民族布依族的祭祀和占卜都由本民族「濮摩」即巫師主持。占卜分為雞骨卦、竹卦、蛋卦、米卦等等。鬼神有善惡之分,認為善神能賜福於人,保佑六畜興旺,五穀豐登;惡鬼則相反,可捉弄人生病,降下災禍。信仰的神,每一種都是一大集團,每個集團有若干成員。神靈之間有等級之分,各有名字和職司,職司最高者為「報翁」,即皇帝。還有統領軍隊的將領、執法的法官等等。少數民族布依族除既有的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以外,道教、佛教的許多神祗和菩薩亦受到敬奉。
四、少數民族布依族的歷史
清嘉慶二年(1797)夏歷正月初,為了反抗官府重重剝削及強征農民去鎮壓苗民起義而爆發了大規模的南籠府少數民族布依族農民起義。起義堅持近一年之久,勢力廣達數百里。這次農民起義的領袖是少數民族布依族婦女王阿崇(1778―1797,號囊仙)和韋朝元(1768―1797,號光仙,人稱「七綹須」)。同年八月,清廷連派重兵鎮壓,起義軍因寡不敵眾而失敗。王、韋等被俘,後被送北京,英勇就義;在太平天國農民革命運動的影響和推動下,185......>>

黔南布依族六月六有什麼活動,主要是現在的都有哪些具體的?比如歌會,打籃球什麼的,還有呢,謝謝. 六月六六月揣六布依貴陽市花溪區賽歌、趕歌會
踩歌節六月初六苗鎮遠縣金堡鄉對歌、趕歌會

布依族民族的節日都有那些? 有春節、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此外,還有興義的「查白」歌節,安龍的「毛杉樹」歌節,晴隆的趕干洞節,興仁的火箭節等,都有民族特色。苗族有敬橋節、過卯節等節日。其他少數民族也都有各自的一些民族節日。

春節

春節,也是布依族的隆重節日,一般是從除夕起到正月初三為止。布依族孩子在大年初一凌晨,都要打早到井邊去挑「聰明水」。有些孩子怕落後於別人,熬更守夜,一聽

貴州省貴陽市黔西縣鍾山鄉6月初6少數民族節 貴州少數民族傳統節日--布依族六月六
「六月六」即將到來時,每家都要製作新衣,到過節時打扮一新。節日成為服飾的展覽,服飾成為節日內容的一個組成部分,為節日增添光彩,渲染氣氛。早晨,各家用白紙剪成紙馬、紙人或三角旗,染上雞血,插於稻田中,奉祀「白馬」,插上白紙幡祭祀,是對他們的尊敬,他們自然會保護稻田豐收。布依族認為「天神」和「水神」是主宰人間雨旱的,過節這天,家家戶戶用酒菜、雞肉、刀頭、香紙、燭到天河邊、塘庫邊、水溝邊和稻田水口祭祀「天神」「水神」。白天,舉行「議郎活動」,由寨老主持,與眾鄉親商訂每年保護莊稼和社會公益事業的鄉規民約,共同遵守;中老年婦女把家裡用過的衣籠墊被等物,全部挑到河邊、塘邊、溝邊等清流水之處洗凈和沐浴,因為這天是龍的洗澡日,將龍洗過澡的水來洗各種污物和人身上的污垢,可避邪安康。晚上,中老年男女歌師歌手聚集於寨中,舉行對歌賽活動,一唱一喝,一起一落,大顯身手,歌聲不斷,每每通宵達旦,一連數日,氣氛熱烈,蔚為壯觀。
布依族「六月六」之晚,老年男女將少年男女集中起來,通過「擺古」(講古老故事),編唱民歌、使用諺語等形式,對族內少年進行族規家訓教育。青年男女則成群結隊邀集於曠野或寨中,進行對歌、郎哨(談戀愛)、丟花包等活動。布依族青年男女,歷來有「人人會唱山歌,個個會丟花包」的傳統習慣,以包傳情,既是社交活動又是文體活動的習俗。花包,是用多種彩色花布縫制而成的小包,形如四方小枕頭,四角系有約20厘米的五色耍須。一個花包重約半斤到1斤,多裝棉籽、豆籽、谷籽、谷糠,意味著青年男女相互的感情就像棉籽等那樣在春天裡發芽、生長、開花、結果。
開展「六月六」節日活動的地區主要有:貴州黔南州長順縣鼓揚鎮、白雲山鎮、惠水縣長安鄉、雅水鎮、大龍鄉,都勻市王司鎮、壩固鎮,獨山縣上司鎮、下司鎮、麻尾鎮、甲里鎮、懂嶺鄉、黃後鄉;黔西南州貞豐縣者相鎮三岔河;安順市鎮寧自治縣,關嶺自治縣斷橋鎮木城村;貴陽市花溪區等地。

從歷史的角度介紹貴州人文風情 旅遊資源豐富優勢突 貴州環境獨特貌類型山石、水景、洞穴等自風光秀麗座迷公園;貴州民族眾發歷史悠久文物古跡特色鮮明民族風情古樸濃郁構文景觀百花園全省旅遊資源存量、種類、品位高、布廣、特色鮮明、發潛力極 一.自風光絢麗姿、貴州山、層巒疊嶂峰聳嶺峻岩奇石秀苗嶺逶迤烏蒙磅礴婁山聳峙梵凈山雄奇構篇濤翻浪卷山海崇山峻嶺間流淌奔騰著河流千條山與水奇妙合作形眾激流壯觀瀑布匯世界少瀑海;江河湖泊與山川峽谷交相輝映構幅幅精美自風景畫全省旅遊自資源凸現五優勢:山奇石秀山石景觀全省石林景觀一0處具良旅遊發前景黃樹星橋石林、銀灘石林修文水石林、奢香石窗興義泥凼石林等二瀑布與峽谷景觀壯麗全省瀑布峽谷景觀一000處其著名瀑布黃樹瀑布群、赤水十丈洞瀑布群洞瀑布等;著名峽谷馬嶺河峽谷、陽河、烏江三峽、六廣河七峽、關嶺花江峽谷、黃坪飛雲峽谷、陽南江峽谷等三洞穴類型、數量、洞景美全省度於二000米洞河一000條旱洞數量更著名織金洞、龍宮、河潭、晴隆廠石膏巨晶洞、修文繽洞、興義飛龍洞、銅仁九龍洞等四森林美景比較著名森林景觀梵凈山林海、習水原林、茂蘭喀斯特原始森林、黔西百杜鵑赤水竹海等較著名森林公園貴陽森林公園、黔靈公園、花溪公園等梵凈山位於黔東區武陵山主峰海拔二5漆二米世界同緯度區原植物保存完區一9吧漆列入際物圈保留中國五湖泊與水庫景觀全省水庫一900座已作旅遊發比較著名紅楓湖、百花湖、萬峰湖、草海、烏江水庫等威寧草海勢高、面積喀斯特湖泊面積三0平千米杭州西湖5倍 二.名勝古跡引入勝貴州古類發祥發歷史悠久文化歷史遺跡較特色鮮明構獨具特色旅遊資源全省具定價值文物四000處;已發現舊石器代文化遺址50處其式發掘二0處;土文物萬余件較著名命名觀音洞文化觀音洞舊石器遺址命名桐梓、水城、興義類化石貴州古墓具較高考古價值赫章等已發現處戰至西漢墓群、明十八先墓等貴州古建築布廣具強烈特色著名安順文廟、貴陽甲秀樓、修文陽明洞、鎮遠青龍洞、貴陽弘福寺、黎平坪風雨橋等鎮遠青龍洞-元禪院全宏偉懸空古建築貴州革命文物豐富全占重要位工農紅軍貴州革命遍及全省陸0縣、市留許重要遺址已列各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三0處著名遵義議址、黎平議址、紅軍總政治部舊址、婁山關紅軍戰斗遺址、紅軍四度赤水遺址等紀念民革命先烈舊址鄧恩銘、王若飛、周逸群、曠繼勛烈士故居等外貴州酒文化、茶文化、儺文化、郎德銅鼓文化、西秀雲山屯堡文化等鮮明特色 三.民族文化風格各異貴州民族文化百花園民族節豐富彩全省包括民族村寨內民族風情點四0少數民族節一000規模較苗族、布依族四月八、布依族六月六、彝族火節、水族端節、瑤族盤古王節等貴州民族歌舞海洋苗族歌舞飛歌、游歌古歌、酒歌蘆笙舞、木鼓舞、踩鼓舞等;侗族歌歌聲洪亮氣勢磅礴曲調庄嚴音域寬廣;黔南、黔西南布依族舞蹈幾十種歌調、調、歌、歌等;水族銅鼓舞、鬥牛舞、獅舞、龍舞等亦頗特色;黔東北土家族哭嫁歌、伴嫁歌、酒歌、情歌、勞歌、祝福歌等民族戲曲民族風情精華主要苗族高台戲、侗戲、布依戲、儺戲等劇儺劇譽古代戲劇化石蘆笙音樂舞蹈代表笙文化特別音樂伴奏侗族歌內外深受贊譽民族文化百花園奇葩民族服飾艷麗姿少數民族服飾游二00種款式豐富彩製作技藝精巧內涵深邃廣博少數民族服飾造型優美、具特色、具代表性刺綉紡織主黔東南台江區苗族服飾;輕便、單薄特色黎平、江、榕江區侗族服飾;蠟染紡織主鎮寧扁擔山區挑花主貴陽花溪帶布依族服飾等少數民族民間建築式較、風格迥異各具千秋較突黔東南黔西南苗族、侗族布依族干欄式住房;瑤族禾榔、禾晾;白族寺院建築等尤侗族鼓樓、風雨橋布依族石房苗族吊腳樓具特色內外專家譽建築藝術精華、民族文化瑰寶 ......>>

7、急急~~~求解貴州布依族婚禮

布依族婚俗資料整理與簡介
[內容提要] 布依族歷史悠久,名稱繁多,古代稱「濮」或「僚」、「都勻蠻」,以後各代有「西南蠻」、「蕃」、「仲家蠻」、「八番」、「仲苗」、「青仲」、「仲家」、「水戶」、「仲蠻」等稱謂,新中國成立後,統稱布依族。 本文試圖從研究報告、專著、期刊、學位論文、論文集等方面簡單介紹近代以來我國學者們對布依族婚姻研究的狀況。
[關鍵詞] 布依族; 婚姻; 專著; 期刊; 研究報告
布依族早在上古就生活在今貴州地區,是雲貴高原東南部的原駐民。其歷史悠久,名稱繁多,古代稱「濮」或「僚」、「都勻蠻」;唐代史稱「西南蠻」,宋元以後稱「蕃」、「仲家蠻」;元、明、清稱「八番」、「仲苗」、「青仲」、「仲家」、「水戶」、「仲蠻」,新中國成立後,統稱布依族。布依族與壯族同源,由古代的「僚」、「百越」、「百濮」等部族演變而來。近幾十年的時間,國內學者對布依族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專著、期刊、學位論文的出版層出不窮,如黃義仁先生的《布依族史》貴州民族出版社出版、《布依族宗教信仰與文化》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布依族簡史》、《布依學研究》、蔣英的《布依族銅鼓文化》、吳文定的《布依族服飾與地理環境》、《論布依古歌的樸素唯物主義思想》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等,與此同時,婚姻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相應的成果。下面將簡單介紹一下布依族婚姻方面的資料,回顧學者們的艱苦歷程一:
研究報告
布依族主要聚集有貴州地區,所以對布依族的研究也就自然的以貴州為中心,貴州省對其研究出來的成果是最多的。如伍文義先生的「平塘縣上莫鄉布依族社會歷史及婚姻喪葬」,文章中的第二部分婚姻習俗就論述了布依族婚姻[1];「鎮寧扁擔山布依族婚姻調查報告」[2] 此篇從民族學、社會學角度對扁擔山布依族婚姻進行全面的綜合分析,研究其性質以及它對布依族社會發展的影響,講述了一對青年男女要確立婚姻必須經歷「請布社」、「卡介」、「得娟」、「艾把」、「得把」等過程,此外,還對榔梢習俗作了一些講述;「水城特區猴場、紅岩民族鄉婚俗與節日禮儀調查報告」的第一點談論婚姻[3];雷廣正的「平塘縣掌布鄉布依族社會歷史調查報告」其中的第十五小點—婚姻、喪葬[4];趙崇南的「望謨縣樂康鄉布依族生活習俗調查」,文章中的第四小點論述了姓氏、婚姻、家庭[5];唐合亮的「三都縣周覃鎮布依族生活習俗」的第六點談論了婚姻制度、家庭、家族[6],給我們介紹了完成一樁婚事大致有如下過程,即提親、吃開口飯、訂婚、討八字、送報、結婚;「惠水縣羨塘鄉民族婚俗與家庭狀況調查」的第二點就說到婚姻制度[7];鄒曉辛的「長順縣廣順區苗族布依族習俗調查」[8]。
二:專著
光寫婚姻的專著較少,但在其它專著中寫關於布依族婚姻的資料卻很多,諸如;鄒紹志編著的《中華奇婚異俗》第371---382 民族出版社出版 2001年9月,其中有「追打『鮑鼓』」和「吹木葉、送花包」等到文章,所謂追打「鮑鼓」就是指追打男方到女方接新娘的人。追打「鮑鼓」是一種極有特色的婚俗事像,在舉行婚禮之前,男方要請兩個小夥子和一個姑娘去接新娘,稱之為「鮑鼓」和「婭鼓」(即伴郎和伴娘);此外還有李朝龍和李廷蘭編的《貴州少數民族風情錄》中的婚俗篇, 貴州教育出版社 1995年8月;布依族簡史編寫組的《布依族簡史》中的「婚姻、節日、喪葬」, 貴州人民出版社,1984.160-162;黃義仁,韋廉舟的《布依族民俗志》 貴州人民出版社,1985.41-42;
王偉,李登福,陳秀英的《布依族》 民族出版社,1991.65-69;黃義仁的《布依族史》 貴州民族出版社,1999.278-280; 馬之驌的《中國的婚俗》 嶽麓書社,1988.2;「中國各民族不落夫家婚俗的比較研究 」[9];王偉、李登福、陳秀英合著的《布依族》中的「婚姻家庭」 民族出版社 1996年8月;趙葉等合著的《少數民族的風情》中的「布依族的跳月擇婚」和「布依族的浪漫婚俗」,後一篇介紹了甩糠包、唱浪哨、送蔗糖、搶硬幣等婚俗,中國旅遊出版社 2006年1月等等;
三:期刊
布依族婚姻的期刊資料可以說較其它方面資料更豐富一些,開國前後不久的有陳國鈞的「北盤江夷人的婚俗」[10] 發表在貴州苗夷社會研究312頁 ,陳赤子的「北盤江夷人(仲家)婚俗」[11] 社會研究53期;「仲家婚俗」[12] 新貴州概觀388頁;赤子的「夷人婚俗」[13] 新貴州概觀390頁;馮深的「『不落夫家』—一種日趨沒落的民族婚姻習俗」[14] 光明日報1957年4月26日3版;范宏貴的「『談談坐家』和『不落夫家』」[15] 史學月刊1959年12期;汛河的「出嫁歌(哭婚調)」[16] 山花1962年11期和「布依族的婚俗」 貴州文史從刊1981年3期;莫俊卿的「布依族『戴假殼』習俗」 民族文學1980年9期和「扁擔山布依族的『戴假殼』風俗——論母權制和父權制的斗爭」[17] 貴州民族研究1981年1期;龔佩華和史繼忠合寫的「布依族婚俗分析」[18] 貴州民族研究1981年3期;亞光的「布依人的婚禮」[19] 山花1982年5期;馬啟忠的「布依族婚姻習慣的調查」貴州民族研究1982年3期等。此外,近幾年發表在期刊上的文章也數不勝數,如吳文定的「布依族婚姻禮儀」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學報 2002年05期;何嶺的「布依族婚禮八仙樂整體性量化分析—以貴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布央』八仙樂為考察案例」 中央音樂學院學報 , 2005年04期;張明仙的「文化視野中的羅平布依族當代婚姻變遷—以雲南省羅平縣魯布革鄉木納村婚姻狀況調查為例」 曲靖師范學院學報05年05期 ;劉潔的「布依族婦女婚姻狀況改變的意義」和「論布依族婦女婚姻狀況的變化及其原因」 黔西南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 分別為2005年02期和2004年03期;張明仙的「羅平布依族婚戀歌謠與婚俗」 曲靖師范學院學報 , 2002年04期;肖毓的「布依族婦女的婚戀觀」 黔西南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4年03期等等。
四:論文集
論文集資料也有不少,諸如:嚴汝嫻主編的《中國少數民族婚姻家庭》 其中西南地區篇里收集的陳秀英的「布依族」;《少數民族民俗資料》(下冊)第53---62頁,其中收集了韋廉舟的「布依族的婚嫁禮儀」、羅竹香的「布依族的要荷包」和莫俊卿的「布依族戴『假殼』習俗」三篇文章;歐陽若修和韋向學編的《中國婚俗集錦》 第117---133頁 灕江出版社 1986年11月,其中收集了黃震堯先生的「布依族的婚姻習俗」、陳克進的「布依族的『浪哨』和婚禮」、鄭秩威的布依族的『跳月』、馮俊科和「布依族的『不落夫家』婚俗」和何彩孝的「匆匆離去的新娘」五篇;劉柯編的《貴州少數民族風情》 雲南出版社 其中收集了「布依族婚俗」和「羅甸布依族的婚禮」兩篇文章等等。
五:學位論文
岑勇的「淺析興仁縣鷓鴣園村布依族婚姻習俗」 貴州民族學院民放文化學院民語班02001級;此文談論了布依族婚姻,經歷過封建包辦、向自由選擇的演變過程,自由選擇的一樁完整婚事,一般要經過擇偶、提親、訂親、結婚四個程序,每個程序禮儀豐富多彩,其中存在著一些落後的禮儀,導致婚姻的悲劇。羅恩艷的「貴州黔西南州布依族婚姻習慣法研究」 貴州民族學院法律系。
六:匯編
匯編的資料相對要少一點,主要有「民族志資料匯編」 貴州省志民族志編委會 和「貴州省布依族婚姻資料索(匯)編」 中國科學院貴州分院民族研究所 1963年3 月19頁。前者收集了馬啟忠、楊若芝的「布依族婚住薄⑽饉承摹白顯撇家雷濉薄⒗墜閼摹骯笱羰形詰鼻鹵す綺家雷逕緇岬韃欏比轡惱隆:笳哐芯康淖柿峽梢運凳茄芯坎家雷寤橐鱟鈑腥ㄍ緣淖柿希酉呂春臀蟻爰蛞亟檣芤幌隆\
此篇文章分十點論述,第一,寫擇偶——婚姻的限制。布依族青年男女婚姻的締結,一般是父母包辦的,但由父母之命締結的婚姻,並不是毫無約束的,由於種種歷史、社會的原因,還受到一些封建關系、傳統習俗和迷信禁忌的限制。如同宗不婚、要八字相容、親上加親、女大於男、門當戶對、民族間的限制等。二,訂婚。其中講了些訂婚的約束力、財禮等內容。三,結婚。其間論述了鎮寧地區、北盤江流域、安順地區、貴陽地區、龍里貴定地區、興仁地區等結婚形式。四,「坐家」和戴「假殼」。坐家:婦女結婚後不常住夫家的風俗叫坐家。戴「假殼」:在男家需要新婦來家長住時,還得經過一次戴「假殼」手續,假殼是一種形似畚箕的女帽,以竹筍殼為架用青布包紮製成。,五,趕表。布依族青年男女常利用各種機會公開或半公開的追求異性,對唱情歌,傾吐愛慕之情,這被稱為「趕表」,有的地方又叫「鬧門牆」、「玩表」 、「揚哨」等。六,逃婚與搶親。七,離婚。八,再醮與續弦。再醮:寡婦可再嫁。續弦:中年與青年男子喪偶,都可以續找對象。九,納妾。主要是在解放前。十,入贅。即招婿。
布依族實行一夫一妻制,同宗不婚,不同輩分者不能通婚。解放前,布依族一般不與外族通婚,布依族家庭中父親具有絕對權力。布依族青年男女一般在趕場中物色意中人,如果互相滿意就上山對歌,布依族稱之為「浪哨」,「浪哨」是會朋友的意思。這個社交活動不只限於未婚男女,巳婚者也可參加。參加「浪哨」活動,對未婚者來說是初戀,對「巳婚」青年來說,如果他(她)對父母包辦的婚事滿意,那隻是來炫耀唱歌的才能,反之,則表示對包辦婚姻的反抗。「浪哨」中除唱情歌外,還唱苦歌、告狀歌和逃婚歌等。過去有的青年男女對歌多年,情投意合,於是雙雙逃離家鄉去遠處安家,有的逃不出封建制度的羅網,便雙雙以死殉情。 布依族結親過程頗為講究,一般要經過「擇偶」、「訂婚」、「要八字」、「結婚」四個環節。布依族青年男女,不論是自由擇偶還是經媒人說合,締結婚姻必須舉行訂婚儀式,一門親事一經談定,男方家馬上擇定日期邀請二三人攜帶禮物去女方家舉行訂婚儀式,稱為「吃訂親酒」。解放前,布依族有過「不落夫家」和「戴假殼」的習俗,即新娘在婚後,回娘家長住,有的住一兩年或三五年,有的長達十幾年。每年在農忙時節,回到夫家。如此往返,直到妻子懷孕,或長大成年,之後才到夫家定居下來。「戴假殼」是丈夫為了及早結束女方「不落夫家」生活的一種方法,如果妻子被戴上了假殼,即可到夫家定居。

參考書目:
[1][4]貴州民族調查(之二).貴州省民族研究所,1984年10月
[2] 貴州民族調查(之三).貴州省民族研究所,1985年10月
[5][6] 貴州民族調查(之四).貴州省民族研究所 貴州省民族研究學會,1986年8月
[3][7] [8]貴州民族調查(之五).貴州省民族研究所
[9] 王承權.民族研究,1993 年6月,P 40-51
[10—19]賈忠勻.布依族研究資料目錄. 學苑出版社,1988年10月。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