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結婚大全 » 緬甸結婚服飾

緬甸結婚服飾

發布時間: 2023-05-23 05:33:28

1、你了解緬甸嗎?緬甸結婚習俗都有哪些呢?

緬甸這樣一個十分重視宗教信仰的國家,可以說像結婚這樣的傳統風俗習慣是和一些宗教習慣密不可分的。再加上緬甸生活著多個民族,各民族都有著自己獨具特色的結婚習俗。因此提到緬甸結婚習俗就不得不提到緬甸的宗教文化和他的民族文化。

【婚姻情況】

1、愛和婚姻上她們是相對來說比較自由的。在亞洲地區可以說是比較有女權代表的國家之一。女性有著較穩定的經濟來源,再加上較高的社會地位,在緬甸一直實行的是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並且在傳統的婚姻觀念裡面他們比較主張一對夫妻始終如一,共渡一生。

2、盡管緬甸結婚習俗大多遵循傳統的文化風俗,在婚戀自由上面他們還是比較推崇。並不存在非要父母做主的婚姻。如果一對青年男女的婚事遭到父母的反對,他們可以去寺廟拜月老,並向月老獻上寫有祝福和名字的花環就可以得到菩薩的庇佑,之後就可以去准備結婚了。更有甚者,一些比較偏遠的民族,如果一對年輕人結婚遭到家裡反對,他們是可以選擇私奔的。七天之後再回來,父母就只能承認這門婚事了。可見,對於結婚自由他們的包容度還是很高的。 關於婚禮,對緬甸人來說這是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事情。

【婚禮習俗】

緬甸結婚習俗中有很多關於婚禮的細節方面的要求,比如舉辦婚禮的時間。受到佛教和傳統文化的影響,他們一般會避開星期二做事。因此對於婚禮的日期也是很慎重的。在每年的4月15至7月15這三個月是不能舉辦婚禮的,因為這個時間佛教僧侶安居期間。婚禮一般會安排在男方家舉行,新人身著緬甸傳統服飾參加儀式,會提前搭好舉辦儀式的檯子,兩家的親戚朋友都會受邀前來為一對新人送祝福。還需要請當地比較有身份地位的人來住持婚禮。

2、緬黃戴哪只手

緬黃是戴在左手上。根據查詢相關資料信息:長相和藹,一身金色緬甸傳頃謹統服飾,祥虧胸前掛著金筆,在瑞麗賣翡翠原石掙錢左雀宴基手腕戴著金錶,左手還戴著一枚綠色翡翠蛋臉戒指合適。

3、緬甸裙子就是籠基怎麼系

緬甸的男人都穿豎轎茄著一種叫「隆基」的裙子,實際上就是一塊布做的圓筒,兩余察腿伸進去後把兩頭在腰上一系,結個疙瘩就行了。男女都穿這種服帆梁飾

4、緬甸人的生活習慣、風俗?

飲食習慣:緬甸人常用米粉、面條或炒飯作早點,也有喝咖啡、紅茶和吃點心的。午餐和晚餐為正餐,以米飯為主食。菜餚特點為油多、帶酸辣、味重。常用各種幼果、鮮菜嫩葉作小菜,蘸佐料吃。進餐時將米飯盛在盤子里,用手抓著吃。隨著社會發展,用刀、叉、勺進食者逐漸增多。  

服飾風俗:緬族的服飾與中國雲南傣族相似,不論男女下身都穿筒裙,男裙稱「籠基」,女裙稱「特敏」。男上衣為無領對襟長袖短外衣,女上衣為斜襟短外衣。每逢重要場合,男人多戴緬式禮帽(緬語稱「崗包」,用細藤編胚、以粉紅或淺黃色紗巾裹扎而成)。

宗教風俗:緬甸佛教是上座部佛教(俗稱小乘教)與中國的佛教(大眾部,俗稱大乘教)是同一宗教,不同教派。85%以上的緬甸人信仰佛教,且十分虔誠,每天早晚均要念經一次,每逢緬歷初一、十五或齋戒日都要到寺廟朝拜、布施錢財、物品。

姓名風俗:緬甸人只有名字,沒有姓,但要在名字前面加一冠稱,以示性別、長幼和尊卑,對長輩或有地位的男人,名字前冠以」吳」(叔、伯之意),對晚輩則稱「貌」(意為弟弟)。

(4)緬甸結婚服飾擴展資料

前往緬甸的注意事項:

緬甸為佛教國家,視佛塔、寺廟為聖地。因此,任何人上至國家元首、外國貴賓,下至平民百姓,進入佛寺一律要赤腳(脫鞋、脫襪),否則就被視為對佛教不敬。  

緬甸人忌諱撫摸小孩的頭。小孩兩手交叉胸前,是表示對大人的尊敬。  

緬甸人時間概念比較強,每場活動前請提前或准時到場,千萬不要遲到。 

5、緬甸關於顏色和服飾的習俗主要表現在哪裡?

緬甸人喜愛鮮明色彩,也喜歡用貓頭鷹作圖案。他們除了喜歡穿「紗籠」以外,還愛用金首飾,不少人寧願節衣縮食也要買一二件首飾佩戴。婦女首飾除金耳環、金項鏈、金戒指、金手鐲之外,還有金腳鐲;男人則簡單些,通常是金項鏈、金戒指、金紐扣。

緬甸男人頭上愛扎素色裹巾,緬甸人稱之為「崗包」;而女子穿的紗籠一般很薄,配有底裙,有的還繫上銀帶或裝飾紐扣,而女子最隆重的盛裝是穿著白色蟬翼紗的上衣和紅色的紗籠。

在緬甸,不論男女平時很少穿鞋襪,不是光腳,就是穿拖鞋或有孔的涼鞋,政府官員只是在接待外賓時才穿鞋襪。緬甸人以米飯為主食,吃飯不用筷子,也不使刀叉,而是用手來抓。他們有愛好洗澡的習慣,一般早晚各洗一次。

緬甸人喜歡鮮明的色彩,例如傳教徒所穿的番紅黃色裝束。

6、緬甸人的生活習慣、風俗?

飲食:

緬甸盛產稻米,人民以大米為主食。早餐常吃「饃亨卡」、椰子面、椰子粥、涼拌面、涼拌米粉及用糯米、椰子、白糖做的各種各樣的糕點小吃。

緬甸人有喝早茶的習慣。人們在茶館里喝咖啡、奶茶,吃點心。如麵包夾黃油、果醬、乳酪、肉包子、油條及油餅,還喜歡喝魚片湯、鴨肉粥等。 

緬甸人在飲食方面較為節儉。常以魚蝦醬、辣椒、煮豆、酸菜葉湯佐飯。緬甸菜餚講究油、辣、香、鮮、酸、咸。宏調方法多以炸、烤、炒、涼拌為主。炸烤食物易於保存,涼拌不需加熱,又能祛暑。緬甸瀕海多河,魚蝦豐富,易捕撈。在緬甸以魚蝦為原料製作的食品尤多。緬甸人喜歡將竹筍腌成酸筍,和其他蔬菜、肉類混炒,味道鮮美。

緬甸人的口味特點是酸、辣、清淡,不油膩,類似中國四川口味,一般餐桌都要求放上辣椒油。愛吃雞、鴨、魚、蝦、蝦醬、魚醬,喜食咖哩,要求略帶甜味,最好拌上番茄,除吃一般蔬菜之外,人們喜歡用水果做菜。如把芒果切成片,拌入黃豆粉、蝦米松,蝦醬油、洋蔥頭以及炒過的辣椒籽,吃起來又酸、又咸、又辣、又鮮。

服飾

緬甸是一個傳統文化保存得非常好的國家,在仰光,超過80%的人還穿著民族服裝。無論男女,下身都穿紗籠,男式叫「籠基」,女式叫「特敏」。雖然男女穿法稍有不同,但色彩都較為鮮艷。男女上衣均為右衽,也有對襟的。男人上衣為無領對襟長袖短衫,用一條或粉紅或黃或白的薄紗或絲綢帕包在頭上,作為出席盛會的禮帽。女子的上及多為斜襟長袖衫,衣袖長而窄,顏色多為乳白色或粉紅色。為了適應熱帶氣候,多用薄紗製成。婦女一般都留長發,卷發髻,並插花,還特別喜歡佩戴各種首飾。緬甸人很少穿鞋襪,男女老少都愛穿拖鞋。

拓展資料

緬甸人:

緬甸全國共有135個 民族,總人口5141.9萬(2014年),主要民族有緬族、克倫族、撣族、克欽族、欽族、克耶族、孟族和若開族等。全國85%以上的人信奉佛教,約8%的人信奉伊斯蘭教。

民族:

緬甸全國共有135個 民族,其中緬族約占總人口的65%,其他主要民族有克倫族、撣族、克欽族、欽族、克耶族、孟族和若開族等。

宗教

緬甸有85%以上的人信仰佛教,大約5%的人信仰基督教,8%的人信仰伊斯蘭教,約0.5%的人信仰印度教,1.21%的人信仰泛靈論。

緬甸的佛教主要是南傳上座部佛教。佛教不但是緬甸 人的宗教信仰,而且是他們道德教育的源泉。佛教的經文,尤其是《吉祥經》,是緬甸人民的生活哲學,深深地印入人們的心靈中。緬甸人日常生活中經常參神拜 佛,信眾一路赤腳走去,不能穿鞋或襪子。不能對寺廟、佛像、和尚有任何輕率舉動,不能穿過短、過透的衣服。在緬甸,信佛教家庭的男孩都須入寺廟當一段時間 的和尚,過靜修生活後才能還俗結婚。緬甸人對和尚十分尊敬和崇拜,只要有和尚來化緣,他們都不惜拿出家中最好的財物送給和尚。緬甸人虔心向佛,民風淳樸、 和善,社會犯罪率比較低。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緬甸人

7、請問玻鑽之爭九珠結婚穿的那個綠色衣服叫什麼?

雪紡

8、緬甸服飾和泰國服飾一樣嗎

不一樣。
1、面料。緬甸服飾採用的全是溶纖維面料,禪兆慧而泰國服飾採用的是普通纖維面料。
2、樣式。由於地區習慣不一樣,緬甸服飾採用的樣式是上身款下身緊的樣式,而泰國服飾採用的是下緊上寬的樣式賀答。猜碰

9、緬甸人穿什麼服裝?

緬甸是一個傳統文化保存得非常好的國家,在仰光,超過80%的人還穿著民族服裝。無論男女,下身都穿紗籠,男式叫「籠基」,女式叫「特敏」。

雖然男女穿法稍有不同,但色彩都較為鮮艷。男女上衣均為右衽,也有對襟的。男人上衣為無領對襟長袖短衫,用一條或粉紅或黃或白的薄紗或絲綢帕包在頭上,作為出席盛會的禮帽。

女子的上及多為斜襟長袖衫,衣袖長而窄,顏色多為乳白色或粉紅色。為了適應熱帶氣候,多用薄紗製成。婦女一般都留長發,卷發髻,並插花,還特別喜歡佩戴各種首飾。緬甸人很少穿鞋襪,男女老少都愛穿拖鞋。

(9)緬甸結婚服飾擴展資料

緬甸人只有在極為正式的場合才會穿著西式的套裝、套裙和皮鞋。在日常生活之中,絕大多數緬甸人都喜歡穿著自己的民族服裝。緬甸男子的著裝通常為:上穿對襟無領長袖短外衣,下穿以方格布縫制而成的類似於筒裙的沙籠,並且在正面用結子束好。

在他們的頭上,往往要裹上一塊素色的扎頭巾,名為「崗包」。緬甸婦女的著裝則大多是:上穿斜襟長袖短衫,內襯白色胸衣;下穿花布長身筒裙,並且在側面束住,但不用腰帶。她們的上衣往往透明或者半透明,出門在外時大多還要披上一條彩色披巾。

緬甸婦女很愛梳成又高又光的發髻,並且對各種金首飾倍加青睞。在緬甸的一些地區,婦女以脖子細長為美。於是那裡的女孩子自小開始,便不斷地往脖子上面套銅環,以便促使自己變得頸長。

由於天氣炎熱之故,緬甸人一般都不穿鞋襪,至多穿上一雙拖鞋罷了。緬甸的警察執行公務時頭戴鋼盔,婦女們臉頰上往往要塗上一塊用以裝飾的植物粉漿,人們不分男女老幼出門時大多挎上一隻布包。

女用筒裙與男用筒裙不同,常有一乍左右寬的黑色或紅色群腰,裙長也比男群長,穿時使裙底邊觸及腳面。赤足穿人字帶或其他各式拖鞋,也有穿高跟鞋鞋者。在正式場合則必穿料質較厚或精緻的長窄袖上衣,有的為表示更加鄭重則在上衣之上又加披各式紗巾或其他披巾。

著各種首飾,頭帶鮮花。不論年長年幼,不論居家出門,緬甸女性都喜歡在頭上戴鮮花。一般緬甸代表團出國訪問,男子往往在平時著西服,但逢對方接見、宴請等正式場合又換上了民族服裝。

緬族人的服飾與東南亞各國以及西南許多民族的服飾有不少相似之處,緬人的服飾在歷史的長河中先後曾有過不少的變化,但由於獨立以來歷屆政府都強調維護民族文化傳統,抵制西方文化的影響,所以現在仍較好地保持了它的古老傳統與主要特色。

10、緬族的服飾

在漫長的生產活動及生活過程中,緬族逐漸形成了民族物質生活上的共同點。由於緬族是外來民族,隨著物質生活環境的改變及歷史上與其它民族的長期相處、融合,物質生活習俗方面較先緬人時期有很大變化。緬族服飾根據其功用的不同可以分為頭飾、上衣、筒裙、拖鞋、男裝、女裝、普通服飾、傳統民族服飾等。
緬族人平時都穿民族服裝。男子一般穿立領長袖汗衫和無領對襟長袖緬式外套,下身穿沙籠;女子一般穿無領長袖偏襟緊身上衣,下身穿緊身筒裙。無論緬甸男子或女子平日都腳穿拖鞋。緬甸婦女喜歡戴花,大多是鮮花。臉上抹一種用檀那卡樹加水研磨的粉漿——一種緬甸傳統的化妝品,用以防曬和保護皮膚。 傳統男性頭飾為包頭(崗虧型包)。包頭風俗據傳源於印度,緬族人包頭巾的風俗始於阿瓦朝時期(14世紀中葉)。古代緬族男性以留長發為美。作為一種發式,他們常將發髻盤於頭頂。為了不使發髻掉下散掉,緬族人借鑒印度人的做法,用布將發髻包上紮好,或在盤好的發髻外再圍上一條布帶。到了貢榜朝後期(19世紀)緬族人不再蓄發,崗包的功能也就隨之改變,由實用轉為裝飾。
在古代,崗包是官員與平民、大官與小吏明貴賤的標志。現代緬族人一般不戴崗包,只有在正式場合如慶典婚禮上才系包頭。包頭巾完全成了裝飾品。從質地上看,包頭巾多為絲質,顏色多樣。包頭巾的右側有包頭巾尾。女性頭上無包頭。在頭飾方面有發髺,並常在頭上戴金花裝飾。現代,緬族婦女還在頭上插鮮花,在肩上披披巾。披巾始出於阿瓦,顏色較為鮮艷,貢榜後期曾大規模流行。緬王時期,披巾約有一肘寬(1.5尺),長過雙膝,現代披巾較以前略有縮短。 緬族男女下身均著筒裙,筒裙又稱紗籠。穿簡裙之俗在蒲甘時期就有了。筒裙一般長4.5尺,寬5尺,用整塊布縫接兩頭而成。
男式筒裙稱作「布梭」,多由大花格布或冷色調棉布縫制而成。女式筒裙叫作「特門」,顏色艷麗,上腰縫有兩三寸寬的腰邊,腰邊多為黑色。系筒裙時,男子在腰間正前方系紗籠結,女子在左側系紗籠結。 緬族人不論男女均穿人字帶拖鞋。拖鞋質地上分牛皮底平板絨帶拖鞋和泡沫拖鞋兩種。旱季、涼季穿牛皮底拖鞋,雨季穿泡沫塑料喊禪拖鞋。
緬族婦女愛打扮,喜歡扎發髻,在頭上插鮮花。婦女常戴的飾品有耳環、耳釘、戒指、手鐲等,現代女性好用化妝品。傳統上,緬族鄭空塵婦女常在臉上和身上擦黃香楝粉。黃香楝粉由黃香楝樹干研磨而成。婦女們早上沐浴後,常把黃香楝粉調水,塗抹於臉頰、手臂上。黃香楝粉不但氣味芳香,而且還可以潤滑肌膚、祛熱防曬。鄉下婦女喜歡用黃香楝粉在臉頰上抹兩個圓圈,或用牙刷刷成四方格子等形狀。
緬族男子有紋身習俗。紋身起源於圖騰信仰,為的是防災避禍。後成為男子成人的標志。紋身部位在上體胸前背後、腰至雙膝之間,胳膊上也可以紋身,紋身的圖案多為吉祥物如:伽龍鳥、龍、魚等。也有紋經文。咒語的、古代不紋身的男子被認為是懦夫,常被人看不起,現在這種觀念已經改變。大范圍紋身的現象已經很少見了,人們一般只在手腕、胳膊等處稍許紋上幾個字或簡單圖案。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