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結婚離婚率
1、全國離婚率
以2018年為例,全國結婚登記1010.8萬對,離婚總對數是446.1萬對,離婚率是3.2‰。
據介紹,我國近6年結婚率連年下降,去年全國結婚登記947.1萬對,離婚415.4萬對。「不能將『離結比』等同於『離婚率』」民政部社會事務司司長王金華在會上強調,「以2018年為例,全國結婚登記1010.8萬對,離婚總對數是446.1萬對,離婚率是3.2‰。如簡單按照離婚量除以結婚量計算所謂『離結比』則高達44.1%,這是不科學的。」
(1)2016年結婚離婚率擴展資料
2014年起,我國結婚率逐年下降。民政部二級巡視員楊宗濤分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
一、適婚人口總數下降。計劃生育政策下,出生人口數量減少,這是當前結婚率下降的最主要原因。
二、不少人的婚姻觀念發生了變化,對於很多「80後」「90後」而言,晚婚、不婚等現象越來越常見,社會包容度也在提高。
三、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年輕人受教育的年限增加,結婚年齡不斷推遲,相當一部分適婚人口沒有結婚。對此楊宗濤表示,結婚率與社會經濟發展息息相關,民政部和各級民政部門將完善相關社會政策,加大宣傳引導力度,引導社會公眾樹立積極的戀愛觀、婚姻觀和家庭觀。
2、結婚率是多少,離婚率是多少,這年
據有關方面統計,從八十年代以來,中國內地離婚率直線上升。一九八零年中國內地結婚七百十六萬六千對,離婚為三十四萬一千對,離婚率百分之零點七。至一九九五年,結婚為九百二十九萬七千對,離婚則達到一百零五萬五千對,離婚率為百分之一點八。十五年間,離婚率上升了近三倍。一九九七年,中國內地離、結婚比率為十三比一百左右,而一九八零年這一比例僅為百分之四點七五。
從人民法院受理的一審離婚案件數量來看,一九九零年是八十一萬多件,一九九一年是八十六萬多件,一九九四年上升到一百零三萬多件,一九九七年達一百二十四萬多件,一九九八年略有下降。另外,還有多數人是到民政部門辦理協議離婚的。
一九七九年,中國的離婚率僅為百分之三,而現在是百分之十三左右,從縱向看,中國離婚率上升比較快,但從全世界范圍內看,中國尚屬低離婚率的國家之一,所以說中國是婚姻家庭關系比較穩定的國家。
有社會學專家預測,進入二000年之後,中國的離婚率將以每年二百萬對的速度遞增。有 關專家今天在此間表示,雖然離婚率不斷攀升,但人們對離婚的心理反應已從悲戚發展到平和。
新聞說首都的仳離率達到50.9% 國內行政事務的一部部日前發布一組統計數值,去年天下辦理成婚登記834.1萬對於,比上年增加22.7萬對於; 辦理仳離登記161.3萬對於,比上年增加28.2萬對於,增長21.2%,此中國內行政事務的一部部分辦理仳離的99.5 萬對於,比上年增加30.4萬對於,增長44% 我國今朝仳離率上升很快從天下平均水平看,1979年仳離率為4%,1999年達到13.7%,2003年達到15%以上仳離率上升最快的是首都、上海、深圳、廣州等多數大城市。北京2003年登記結婚數是9萬對,離婚4萬對,已經超過40%
3、離婚率怎麼算出來的
現在國家統計局採用的計算離婚率的方式,是跟國際接軌的,具體就是:某年的離婚率=某年離婚次數/某年的平均人口總數。比如,2017年的離婚率就是437萬離婚次數除以14億人,那麼統計出來的離婚率就是千分之幾——這個統計方式好像不大容易能理解。
還有一種比較流行的統計方式,是媒體喜歡用的統計方式,就是算離結率。比如,2017年結婚對數是1063.10萬對,離婚是437.40萬對,那離結率是437.4/1063.1,也就是40%;2016年的離結率是415.82/1142.82,也就是36.4%。從這個角度看,「離婚率」逐漸升高——結婚人數持續下降,離婚人數持續上升。
這兩種種計算方式其實很難被普通大眾所理解,也很難准確反映離婚的本質。它們可能具有社會學意義,但對於以情感為載體的婚姻本身而言,是說不通的。
所以,比較理想化的統計離婚率的方式,應該是把每個人一輩子只結一次婚設為前提,只統計第一次離婚,只統計第一次離婚——我們只想知道你結沒結過婚,離沒離過婚。
這么計算,是想表明離婚率的含義是——有多少夫妻被證明已經沒有可能走到白頭偕老了。
比如我們村,在2016年,總共有200對夫妻、而且他們都是頭婚組成的婚姻,其中一共有10對離婚了,包括過去幾十年,那離婚率就是10/200,5%的離婚率;而在2018年,總的頭婚夫妻是208對,有25對(加上過去的那10對)離婚了,那離婚率就是12%。
這個計算方式表明,有12%的夫妻此生跟「白頭偕老」無緣了;有88%的夫妻還有一起白頭偕老的可能,證明婚姻在我們村、在這個年代,還算是比較穩定。
當然,這些演算法,好像跟我們理解的「離婚率」還是不太一樣,我們平時聊天的時候總說,北京的離婚率差不多50%了,而我老家貴州省平壩縣十字鄉大院村的離婚率不到20%。
這只是一個是似而非的概念,大多數來自感覺,比如我在北京,我身邊的很多朋友都是離過婚的,所以我覺得北京的離婚率高,而我在老家,身邊很少有人離婚,所以我覺得老家的離婚率低——但這種「感覺」,主觀性太強,參考意義不大,它跟個人的圈子和職業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