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結婚大全 » 景谷結婚吹小號

景谷結婚吹小號

發布時間: 2023-05-20 01:29:20

1、傣族習俗

傣族在思茅全區均有分布,以景谷、孟連、瀾滄、江城、普洱、墨江、思茅居多。景谷、孟連的為傣那支系,瀾滄芒景、芒那的為傣綳支系,江城土卡河的為傣社毫支系。景谷傣族多住平房,土木結構,以茅草或瓦覆蓋,進門為中廳,設煮飯、烹茶、取暖用的火塘,支有鐵三腳架,廳中鋪床,供待客用,中廳左右兩廂小房為主人寢室。房屋結構有落地式和干欄式兩種,干欄式的掌樓,樓上住人,樓下關牲畜,堆放柴禾和生產工具。干欄式房屋冬暖夏涼,以竹木為建築材料,以雜木為主,多用紅毛樹、錐栗樹、黑荊樹當柱,以竹片或木片做椽.房頂蓋草排或板瓦不等,房屋分上下兩層,上層用木板或竹笆圍牆,樓後搭有曬台,孟連、瀾滄、江城整董等地傣族居住干欄式屋。江城土卡河傣社毫支系人居住落地式雞罩籠房。
景谷傣族的服飾,男子頭纏白頭巾,節日期間愛戴氈帽、身穿白布對襟衣,寬襠子。婦女穿統裙、上衣為寬袖敞領,領口上襯白布。多數人喜歡白、藍、黑三色,老年多穿深色,少女喜穿淺色。老幼均喜戴銀耳環、玉手鐲男子有紋身習俗,從四肢到胸部、背部都可紋,紋身圖案較多,有動物形態、花卉圖案,更多的則是刺些祈願祝福之類的傣文,或是佛經中一些有影響的名言。傣綳人服飾,婦女喜愛緊身短上衣,深色長統裙,系銀扣腰帶,耳墜小巧的銀耳環,喜歡白包頭,多數用自紡自織的橫幅紅花條紋包頭。新中國建立初期,也有以此花紋布為裙的,故被他族稱為「花腰傣」。傣綳男子服飾趨於漢化。老年人穿大擺襠土布褲子,對襟土布上衣,戴氈帽或包白布包頭。婦女留長發,不編辮子,只是挽結在後腦上插上銀發針,然後用花包頭蓋上,傣綳人普遍喜歡黑色服裝。傣社毫男子不紋身,不鑲牙,已流行時裝,婦女上身穿緊身白布衣服,兩襟對開,釘有12對銀質雙紐扣,下身穿青色統裙,墜耳環、頭包頭巾。
傣族青年談情說愛稱為「另卜少」、意為串姑娘。有邀伴進行的,有單獨進行的,相愛後要互相送信物如花邊帶子、耳環、首飾等。結婚無須雙方父母同意,但須按婚俗完成各項聘禮,方許成婚,婚齡一般在20歲以後。結婚聘禮較多,景谷江東傣族婚前下聘,男家須給女方家長酒2壺、肉5斤、面條4把、紅糖20餘斤,柴1500斤,吃奶錢100元。此外要送給媒人豬頭一個、枕頭一個,鞋子一雙,還要送給頭人若干斤米和肉。婚後回門要給女家2元4角錢,一丈布。傣綳人的婚姻較自由,只要雙方相愛,即可告訴父母請媒提親,用錢做聘禮,數量多少根據各自財力而定。由於受婚配條件限制、傣綳人普遍為近親結婚,沒有同姓不婚的限定,婚禮較簡單,窮困的備辦些芭蕉、甘蔗等果品和煙酒,請親友來祝賀舉行儀式即可,富裕家殺豬請客吃飯,不搭棚不抬轎,也不吹拉彈唱,舉行婚禮時由長者拴魂線,教以做人的道理,祝福賀喜,夫從妻居較為普通,從居多少年,由雙方商量決定。

2、傣族的風俗習慣簡介

傣族分布在中國、印度、越南、柬埔寨等國家。

傣族視孔雀、大象為吉祥物,民間故事豐富多彩,傣族人民喜歡依水而居,愛潔凈、常沐浴、婦女愛洗發,故有「水的民族」的美稱,過去傣族普遍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宗教。

1、傣戲

傣族有傳統的傣戲。以前西雙版納有一種以舞蹈為主兼唱戲詞的形式,這是傣戲的雛形。其情節比較簡單,主要表現持刀的獵人與化了裝的龍、鳳、龜、鶴進行斗爭。傣戲的發展和完善主要在德宏一帶。因此傣戲又稱「滇西傣戲」。大約在19世紀初產生於德宏盈江的盞西和干崖。

2、織錦

傣錦多是單色面,用緯線起花,對花紋的組織非常嚴謹。織造時傣族婦女首先將花紋組織用一根根細繩系在「紋板」(花本)上,用手提腳蹬的動作使經線形成上下兩層後開始投緯,如此反復循環,便可織成十分漂亮的傣錦。

3、樂器

傣族民間樂器有嘎臘薩、玎、篳、多洛、象腳鼓、鋩、排鋩和傣鑔等。

傣族的特色樂器葫蘆絲是舌簧樂器,用循環換氣法能持續發出五度音程,音色優美、柔和、圓潤、婉轉。在月夜的竹林或傣家竹樓里,能給人以含蓄、朦朧的美感,而吹出的顫音尤如抖動絲綢那樣飄逸輕柔。著名的作曲家施光南創作出《月光下的鳳尾竹》樂曲,使葫蘆絲音樂風靡大江南北。

4、花街節

花腰傣最隆重的節日要數農歷正月十三的「花街節」。這天,上千名青年男女從周圍的村寨匯集到花街。節日的花街熱鬧非凡,身著盛裝的小卜少(少女)排成長隊,款款走過花街,競妝比美,風情無限;小夥子們則瞪大眼睛尋找意中人。

5、婚姻

傣族家庭與婚姻在歷史上的鮮明特點是等級內婚。土司之間實行嚴格的等級內婚,盛行一夫多妻。土司還憑借權勢,隨意凌辱農民妻女。廣大農民實行父權制的一夫一妻小家庭,家庭成員為父母與未婚子女。於各地在社會發展上有所不同,因而在家庭婚姻形態上也有差異。

3、傣族有什麼節日習俗

傣族的主要節日有關門節、開門節、潑水節、花街節等。

一、關門節,開門節

關門節,傣語「毫瓦薩」,時間固定在傣歷9月15日(公歷7月中旬)。開門節,傣語稱「翁瓦薩」,時間固定在傣歷12月15日(公歷10月中旬)。

在這兩個節日當天,各村寨的男女老少都要到佛寺舉行盛大的賧佛活動,向佛像佛爺敬獻美食、鮮花和錢幣,在佛爺佛像前念經、滴水,以求佛賜福於人。從關門節到開門節的3個月內,是「關門」的時間,為一年中宗教活動最頻繁的時期。

禮佛,聽佛爺講經,7天一小賧。晚上要放火花、爆竹、高升(孔明燈),舉行「趕擺」。關門期間,男女青年可以談情說愛,但不能結婚,不能外出;待「開門」後方能結婚和外出。

二、潑水節

1.傣歷年——潑水節是傣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傣語稱「桑勘比邁」或「楞賀桑勘」,意為六月新年。時間在傣歷6月下旬或7月初(公歷4月中旬)。約在農歷清明後十日舉行,它象徵著「最美好的日子」。節期一般是3天。頭兩天是送舊,最後一天是迎新。

2.潑水節祝福,一清早人們就要采來鮮花綠葉到佛寺供奉,擔來清水「浴佛」——為佛像洗塵。「浴佛」完畢,集體性的相互潑水就開始了。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種各樣的容器盛水,湧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戲,逢人便潑。

3.潑水節也是未婚青年男女們尋覓愛情、栽培幸福的美好時節。潑水節期間,傣族未婚青年男女喜歡做「丟包」游戲。姑娘手中用花布精心製作的花包,是表示愛情的信物。傣族人民能歌善舞,潑水節自然少不了舞蹈。大規模的舞蹈主要安排在潑水節的第三天,如象腳舞和孔雀舞等。

4.潑水節「高升」,「放高升」是潑水節的又一項保留節目。高升是傣族人民自製的一種煙火,將竹竿底部填以火葯和其它配料,置於竹子搭成的高升架上,接上引線,常在夜晚燃放。

三、花街節

花腰傣最隆重的節日要數農歷正月十三的「花街節」。這天,上千名青年男女從周圍的村寨匯集到花街。節日的花街熱鬧非凡,身著盛裝的小卜少(少女)排成長隊,款款走過花街,競妝比美,風情無限;小夥子們則瞪大眼睛尋找意中人。

(3)景谷結婚吹小號擴展資料

傣族飲食

傣族主食以大米為主。德宏地區吃粳米,西雙版納等地愛吃糯米,通常是現舂現吃。傣族著名的香竹飯又稱竹筒飯,即把糯米放在香竹筒里,用水浸泡15分鍾後,用火烘烤而成的。吃時,捶打竹筒使之變軟,竹筒內壁的竹膜便貼在飯上,用刀一剖兩半,香竹飯便脫竹而出,香氣濃郁,飯軟而細膩。

傣族也食昆蟲。傣族地區潮濕炎熱,昆蟲種類繁多。經常食用的昆蟲有蟬、竹蟲、大蜘蛛、田鱉、螞蟻蛋等。捕蟬是在夏季傍晚,蟬群落在草叢中時,蟬翼被露水浸濕,不能飛起,婦女們就趕快把蟬揀入竹籮里,回家後入鍋焙乾制醬。

生、鮮、酸、辣、野是傣家菜的特點。酒為傣族人民所嗜愛,一般都是自家釀制,度數不高,味香甜。茶是當地特產,但傣族只喝不加香料的大葉茶。喝時在火上略炒至焦,沖泡而飲略帶糊味。嚼檳榔的習慣也很普遍。嚼食檳榔要拌以煙草、石灰,終日不斷。

4、傣族的資料

傣族習俗

傣族在思茅全區均有分布,以景谷、孟連、瀾滄、江城、普洱、墨江、思茅居多。景谷、孟連的為傣那支系,瀾滄芒景、芒那的為傣綳支系,江城土卡河的為傣社毫支系。景谷傣族多住平房,土木結構,以茅草或瓦覆蓋,進門為中廳,設煮飯、烹茶、取暖用的火塘,支有鐵三腳架,廳中鋪床,供待客用,中廳左右兩廂小房為主人寢室。房屋結構有落地式和干欄式兩種,干欄式的掌樓,樓上住人,樓下關牲畜,堆放柴禾和生產工具。干欄式房屋冬暖夏涼,以竹木為建築材料,以雜木為主,多用紅毛樹、錐栗樹、黑荊樹當柱,以竹片或木片做椽.房頂蓋草排或板瓦不等,房屋分上下兩層,上層用木板或竹笆圍牆,樓後搭有曬台,孟連、瀾滄、江城整董等地傣族居住干欄式屋。江城土卡河傣社毫支系人居住落地式雞罩籠房。
景谷傣族的服飾,男子頭纏白頭巾,節日期間愛戴氈帽、身穿白布對襟衣,寬襠子。婦女穿統裙、上衣為寬袖敞領,領口上襯白布。多數人喜歡白、藍、黑三色,老年多穿深色,少女喜穿淺色。老幼均喜戴銀耳環、玉手鐲男子有紋身習俗,從四肢到胸部、背部都可紋,紋身圖案較多,有動物形態、花卉圖案,更多的則是刺些祈願祝福之類的傣文,或是佛經中一些有影響的名言。傣綳人服飾,婦女喜愛緊身短上衣,深色長統裙,系銀扣腰帶,耳墜小巧的銀耳環,喜歡白包頭,多數用自紡自織的橫幅紅花條紋包頭。新中國建立初期,也有以此花紋布為裙的,故被他族稱為「花腰傣」。傣綳男子服飾趨於漢化。老年人穿大擺襠土布褲子,對襟土布上衣,戴氈帽或包白布包頭。婦女留長發,不編辮子,只是挽結在後腦上插上銀發針,然後用花包頭蓋上,傣綳人普遍喜歡黑色服裝。傣社毫男子不紋身,不鑲牙,已流行時裝,婦女上身穿緊身白布衣服,兩襟對開,釘有12對銀質雙紐扣,下身穿青色統裙,墜耳環、頭包頭巾。
傣族青年談情說愛稱為「另卜少」、意為串姑娘。有邀伴進行的,有單獨進行的,相愛後要互相送信物如花邊帶子、耳環、首飾等。結婚無須雙方父母同意,但須按婚俗完成各項聘禮,方許成婚,婚齡一般在20歲以後。結婚聘禮較多,景谷江東傣族婚前下聘,男家須給女方家長酒2壺、肉5斤、面條4把、紅糖20餘斤,柴1500斤,吃奶錢100元。此外要送給媒人豬頭一個、枕頭一個,鞋子一雙,還要送給頭人若干斤米和肉。婚後回門要給女家2元4角錢,一丈布。傣綳人的婚姻較自由,只要雙方相愛,即可告訴父母請媒提親,用錢做聘禮,數量多少根據各自財力而定。由於受婚配條件限制、傣綳人普遍為近親結婚,沒有同姓不婚的限定,婚禮較簡單,窮困的備辦些芭蕉、甘蔗等果品和煙酒,請親友來祝賀舉行儀式即可,富裕家殺豬請客吃飯,不搭棚不抬轎,也不吹拉彈唱,舉行婚禮時由長者拴魂線,教以做人的道理,祝福賀喜,夫從妻居較為普通,從居多少年,由雙方商量決定。
景谷傣族行火葬和土葬,正常死亡行土葬。非正常死亡要火化。死人後要請佛爺念經超度亡靈,主人家備辦佳餚殿給佛爺和尚,要殺豬牛井招待親友和幫忙的人。超度亡靈後把屍體抬到林里埋葬,頭朝東,腳朝西,用白布裹屍後用木板或竹笆出殯,葬後不壘墳,不立碑,後人也不掃墓。年節日到佛寺賧佛、滴水,由佛爺念《滴水經》,把後人獻給的祭物獻給亡靈。有名望和僧侶等級高的佛爺和尚死後要豎碑,形如佛塔,從「撒迪」級起,地位越高碑塔級越多,碑上刻花卉圖案,無文字。傣綳人死後,要請佛爺和尚念經超度,家人為死者做功德,然後用木板做棺材埋葬。正常死亡行土葬,非正常死亡行火葬。傣社毫人死後行土葬;殯殮用棺,壘墳為志,但無碑文,僅用石塊圍圓。成年人死後,要殺一頭水牛、一頭黃牛作祭品,出殯要請哈尼族「嫫庇」推算選擇。

5、傣族的風俗習慣

傣族家庭與婚姻在歷史上的鮮明特點是等級內婚。土司之間實行嚴格的等級內婚,盛行一夫多妻。土司還憑借權勢,隨意凌辱農民妻女。

廣大農民實行父權制的一夫一妻小家庭,家庭成員為父母與未婚子女。於各地在社會發展上有所不同,因而在家庭婚姻形態上也有差異。

男女雙方戀愛成熟,男方即請自己的舅父、姨母前去女方提親。這時,女方父母一般照例不發言,由家族長和本村社頭人答話,詢問「上門」年限和如何宴請親友等,經族長頭人認可即可結婚。

(5)景谷結婚吹小號擴展資料:

傣歷年——潑水節是傣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傣語稱「桑勘比邁」或「楞賀桑勘」,意為六月新年。時間在傣歷6月下旬或7月初(公歷4月中旬)。

在農歷清明後十日舉行,它象徵著「最美好的日子」。節期一般是3天。頭兩天是送舊,最後一天是迎新。節日清晨,傣族村寨的男女老幼沐浴盛裝到佛寺賧佛,並在寺院中堆沙造塔4、5座,大家圍塔而坐,聆聽佛爺念經。

婦女們各挑一擔水為佛像「洗塵」。佛寺禮畢,青年男女退出,相互潑水祝福。接著成群結隊四處遊行,潑灑行人以示祝福。

6、諸葛亮出山時,已經結婚了嗎?

【公元197——207年】東漢獻帝建安二年——十二年,諸葛亮准備擇偶,以高風亮節著稱的沔陽名士黃承彥向諸葛亮提議:「聽說你正在擇偶,我有一個醜女兒,雖然黃頭發黑皮膚,但才能與你匹配」,諸葛亮同意迎娶,於是黃承彥用車把黃月英載送給諸葛亮。

他出山的時候是公元207年

所以在出山前 就結婚了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