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農村結婚鬧洞房
1、山西婚鬧致死事件,好友下手太重喜慶婚禮變成了葬禮,這個責任該由誰來擔?
山西婚鬧致死事件,好友下手太重喜慶婚禮變成了葬禮婚禮變成葬禮,新郎被婚鬧打出氣管破裂死亡!山西清徐縣一新郎李瑞佳在婚禮過程中被鬧婚的朋友和同學打出氣管破裂,被送到醫院重症監護室後,由於病情太重,在40天後搶救無效死亡。
原來,新郎所在的山西省清徐縣歷來有婚鬧的民俗,新人結婚當天,親朋好友會打新郎,寓意要想生活幸福美滿就要吃點苦。而新郎李瑞佳結婚當天,鬧婚的同學朋友卻打的格外賣力,當晚鬧洞房過程中也對新郎有毆打行為,足足鬧了有4個小時。在法院審判過程中,被告人的辯護律師辯稱該案是民事侵權糾紛,而非刑事案件。
近幾年各地低俗婚鬧現象屢屢上熱搜,本來應該熱熱的婚禮被低俗的婚鬧者弄的變了味,有的新郎不忍被愚弄,甚至於與婚鬧者大打出手。本案的新郎礙於顏面,又加之婚鬧的的都是其朋友同學,雖然挨打也沒有反抗,誰料婚鬧者卻變本加厲,騎在新郎身上,還對新郎揮舞著重拳。
結果悲劇了,新郎被打成氣管破裂,最終治療無效死亡,被告人的律師質疑醫院的醫療過失是導致新郎死亡的直接原因,但鑒定意見顯示新郎的死因是外傷導致支氣管破裂,繼而引發多器官衰竭,醫院並不存在醫療過失。
這個責任該由誰來擔從法律上,幾名鬧婚者在鬧婚時出手過重將人打傷並醫治無效死亡,應對新郎的死亡結果負責,由於幾名鬧婚人主觀上為過失,構成過失致人死亡罪。法院最後以過失致人死亡罪,判處四名鬧婚人被有期徒刑三年,緩期5年執行。
民事賠償部分,新郎家屬要求幾名被告賠償95萬元,由於幾名被告家庭困難,最終新郎家屬作出讓步,雙方達成一致,幾名鬧婚者共計賠償36.9萬元。
各地花樣百出的野蠻婚鬧應該廢止了!婚鬧是粗俗的傳統習俗,早都該淘汰了。婚鬧害人害己,李某的年邁的母親,還沒抱上孫子就白發人送黑發人,失去了兒子。
婚姻大事,熱鬧是好事,但不能過分,有時候可能無心之舉,就圖個好玩,好笑,但可能造成的後果是無法估量的。這種場合好朋友兄弟做得最好的不是來鬧而是真真正正地幫忙,幫著阻攔別人婚鬧,這才是真正的朋友,凡是搞婚鬧的都是自私自利極端討厭的人,這種人不配稱為朋友。總的來說,婚鬧惡俗不可學,人生最大美事,不能有半點不端之舉,只有沒素質的人才搞婚鬧這一套。
2、山西鬧洞房招數 鬧洞房應該注意什麼
鬧洞房是自古以來都在流傳的結婚風俗之一,講究的是新郎新娘和來賓們的互動,為了婚禮增添喜慶。那麼, 山西鬧洞房 都有哪些好玩的招數呢?鬧洞房應該注意些什麼呢?下面,我就來教大家幾招。
山西鬧洞房 招數
一、高跟鞋杯酒
這是一個略帶整蠱的游戲。大家可以慫恿新娘讓新郎喝下她用高跟鞋裝的酒,並且連喝三杯。這第一招就開始考驗新郎對新娘的深深愛意了,敢愛敢拼才是重點。
二、圓桌同心酒
這個游戲桌子得找個結實的,因為新娘和新郎要同時坐在桌面中央,為了安全考慮。條件都OK之後,我們要在圓桌中間,放置一張椅子,然後新郎和新娘一起端坐在同一張椅子上,背靠背,共飲同心酒。
三、愛他為他削蘋果
這個鬧洞房游戲,可以說是猛孫考驗新娘削蘋果的技術了。伴郎或伴娘們為新人們准備3個蘋果,作為挑戰機會。由新娘用水果刀進行削蘋果,整個過程當中,蘋果皮不能斷。如果出現中間斷皮的情況,新娘們就要開始重新削蘋果,並且斷一次新郎要喝三杯紅酒,不想自己的丈夫喝酒,那就要仔細削。
四、愛情氣球碰碰
這個游戲需要伴娘和伴郎們提前准備,吹好氣球放在婚床上,大小差不多一致,重點是鋪滿整個床面,然後讓新娘和新郎一起床下,這樣以表示兩人永齊同心,堅定的信念,氣球壓破越多,可是會越幸福的哦!
山西鬧洞房 應該注意侍知核什麼
一、注意人物
現在婚禮鬧洞房已經把目標轉向的伴娘,這是非常低俗惡劣的行為,全國各地鬧伴娘的的新聞隨處可見,這真要堅決抵制的行為。
二、注意分寸
鬧洞房本身就是一件 開心 事情,但如果沒有把握好分寸的老掘話,是會適得其反的。開開心心口結婚,如果因為這件事情而弄得不愉快,並且給新人們留下不好的印象的話,我想這樣的情況,誰都不想看見吧。
三、注意場合
不少來賓分不清楚輕重和主次,在宴席場地就開始鬧新娘鬧新郎,場面經常弄得很大,控制不住,造成不少不良影響,被人詬病。
我總結: 山西鬧洞房 招數,大家對於我介紹的這些招數,還滿意不?現在鬧洞房的尺度越來越大,越來越沒下限,這一點值得我們去反思,到底是我們思想更加開放,還是我們越來越墮落了。
3、哪有鬧洞房習俗,是怎麼鬧的
婚禮習俗鬧洞房 據上輩老年人講述在明清時就有鬧洞房習俗,沿襲到今,隨著時代變遷,內容演變更新,但形式仍依舊。 結婚是人生一大喜事,親朋好友聚會喝喜酒,計紅包,鳴鞭炮,分吃喜糖……,新婦宴吃過,當天夜晚送新郎進入洞房前一段時間,是鬧洞房(也叫鬧新房)的熱鬧時光,新娘在伴姑陪侍下,盛妝坐於床上,背後是全新紅綠被面堆疊如山的棉被,洞房中,紅燭高燒,喜歡玩笑取鬧的男女老少歡聚一堂,以誘發新娘會笑起來為條件,可向新娘及新郎家索取紅蛋或糖果,讓場面喜慶、熱鬧也是一項文明的行為,但鬧洞房過程也出現了一些不文明的行為,有的盡至搶去床上被褥或枕頭或其他房中器物為要挾,強索紅蛋或其他東西,這雖屬少數人過激行為,但與真正以娛樂性的鬧洞房是不相適應的,也為有高度文明意識的人們所不容和反對。 鬧房結束,新郎父母出面,一邊分發紅蛋糖果,向眾人說情,請大家退出以後,送新郎進房,結成鴛鴦夫婦。至此鬧洞房結束,即進行送郎進房活動。 迎取、拜堂、回門等 婚禮習俗由來已久,自唐、宋以來,以至明清,一直在民間流傳,長盛不衰,結婚是人生中一件大事,歷來都講究排場,形式隆重喜慶,開支費用也比較多,因為是辦喜事,民間捨得化費錢財甚至借貸,也要把婚禮辦得體面。 青年成長後,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天經地義,作父母從很早開始,就為籌措兒女的婚嫁而精心謀劃,接近結婚年齡,就託人作媒講親,同時,准備養幾頭大肥豬,訂婚要送彩禮和豬肉,這叫挑擔藍,除米面、豬肉外還送其他禮物。 娶親時,男方也要挑擔藍、饅頭、粽。女方要回贈新郎一套禮服和鞋襪等,請人揀好日子,到期請來媒人,四親八眷,擺起宴席,人客進門,事先殺豬宰羊,第一次宴客,叫接鳳酒,次日午宴,叫發媒酒,其他宴朋參加的人都算是陪媒人,宴畢,准備花轎,安排接親人員除兩個媒人外,伴姑(女)2人,長接2人,短接2人嗩吶一對,據說長接任務是送炮仗,短接任務負責送燈亮,伴姑提著一對燈籠(後以桅燈紮上紅布,抵達新娘家後,先請喝茶(桂圓、荔枝茶)再吃點心(澆頭面)夜裡請客叫嫁女酒,接親隊伍坐堂前東邊首席,外公、娘舅坐西邊首席,夜裡花轎停在新娘家天井,兩頭用橙墊高,轎下放上一盆清水(據傳說是花轎著地風水被占)轎前兩只燈,徹夜點亮,由伴姑負責添油添燭,不準熄滅,吃到中途,新娘家廚師、行侗送上洗面湯,請媒人、長接洗臉洗手,還添上菜餚,接親人員要給紅包和香煙,吃畢酒宴,夜裡新娘家屬親戚討炮仗,炮一邊鳴放,一邊再討,再放,以表示喜慶,下半夜新娘出門前,接親方要打炮仗,叫做催新娘,促其及早打扮,別耽誤時辰,准時出閣上轎叫催上轎,新娘則自己在閨房內由伴姑幫助梳妝打扮,舊時還戴珠冠,穿紅吉服,時辰一到,臨上轎,新娘先向媒人、長接討得紅包(叫上轎銀)後踏上官升、官斗、*站在上面,由親兄弟抱起送進花轎,此時,嗩吶*吹喜慶樂曲,鞭炮齊鳴,新娘家人則坐在灶前,緊靠米爐膛石悲哀大哭(說是不讓風水被小心翼翼,怕被跌倒,路上過水,過橋,新娘要准備數份紅包,應接親人員討取,這些紅包稱過水過橋包,抵達新郎家,也是炮仗連連炸響,嗩吶勁吹,表示熱烈歡迎讓新娘感覺有面子,下轎前,也要向新郎家討取紅包,滿足後方下轎,否則,坐著不動表示不滿意,這叫討落轎銀,後由伴姑陪著踏上紅口袋,(口袋前後交替移動更換,袋口向前,新娘才穩步,袋口向後新娘停止前進,這里有講究,傳說是試探新娘老到不老到是聰明還是痴呆。)進入洞房,坐床後,廚房捧出面一碗,叫通心麵,讓新娘先吃後讓新郎吃,實際上用筷子動幾下,並不真的吃。接親回來人員吃茶、吃點心,眾賓客也進行吃點心,休息一會,時辰一到,進行拜天地儀式,堂上燈燭輝煌,供品豐盛,由贊禮官喝令,拜過天地、祖宗撤去供品和其他祭物,午宴開始,這餐酒宴,叫請新婦酒,新娘由伴姑導引入席坐於東邊首席,外公、娘舅等至親戚入席坐於西邊首席,席間,新郎新娘攜酒到各席依次敬酒,入夜請夫婦雙全,體健兒女興旺的人或德高望重的老年夫婦,把新郎送入洞房,口念賀詞,大意是:送郎送進房,一對鴛鴦湊成雙,今年生個梅花女,明年生個狀元郎,念畢送郎人喝桂圓、荔枝茶後關門退出,新娘與新郎在房內要把從娘家帶來的紅生蛋藏於隱秘處,然後上床睡眠,正式成為夫妻。次晨由小姑或行侗等人送洗臉湯進房,一邊開始大開房門,在許多人進去搜尋雞蛋或直接向新娘、新郎討紅蛋,這是象徵早生貴子的舉動,興盡眾人退出,讓新娘梳理出戶,泡茶敬送父母、祖父母叔伯等長輩,吃茶後要放上紅包,稱見面錢,也有在新婦酒後,即泡茶收見面錢(防止客人酒後即辭別),早上的酒席,叫送鳳酒,或散客酒,客人辭去時,要分送饅頭、喜糖、紅蛋、粽子等禮物。中午新郎家繼續設宴,叫廚官酒感謝大家為婚事忙忙碌,日夜操勞的意思。午後行侗(服務人員)送還借用的碗盆、桌橙等器物,喜事到此便稱完成,婚後第二天,新娘兄弟代表娘家送紅蛋糖果來,又要宴請,下午回去。婚後第三天,新娘、新娘到丈人、丈母家拜見親人,當晚雙雙回新郎家,帶回禮物特別是一對公母雞,叫子孫雞,含有兩夫婦兒女興旺,子孫萬代的意思。鬧洞房的秘密 鬧洞房是婚禮的最後程序,也是任何婚禮都不可少的內容,它是婚禮的高潮,也是最熱鬧最有趣的節目。 新婚之夜,親戚朋友圍坐房中,對新娘百般戲謔,稱之為「鬧房」、「戲新娘」。鬧的方式各種各樣,各地有同有異。總括起來可分為文鬧和武鬧兩種。文鬧以較文雅的方式,往往都是向新娘出謎語、對對子,請其講述戀愛經歷及平常不見於口的男女之事,山西民間有稱「說令子」,妙趣橫生,迫使新娘無法對答而大出洋相,藉以取樂。「是夕,好事者多以談諧語編為詞調,強使新婦歌之,名曰『鬧房』。近則變本加厲,慶賀之忱出以戲謔,抑失禮之甚矣。」(民國:《翼城縣志》)武鬧是使用較為粗野的方式,不僅口出穢言,還對新娘動手動腳,頗有惡作劇的性質。 鬧洞房時,平輩的、晚輩的、親戚朋友,同學同事紛紛擁入新房,喜笑逗樂,尤其是新郎的朋友,他們極盡所能,想出種種方式,讓新娘當眾表演,以逗樂取笑,俗話說「三日沒大小」,除了爹媽都能鬧。這期間,人們之間隨隨便便的關系是禮俗所允許的,很多禁忌都被解除了,頗似西方文化中的狂歡節。因此,無論如何戲鬧,如何難以接受,新娘是萬萬不能反目生氣的。如若氣走了鬧洞房的人,將被視為是新娘的任性,人緣不好,日後的光景就不會好過。 鬧洞房是對新婚夫妻的一種祝賀方式。在民俗中,人們認為洞房中常有狐狸,鬼魅作崇,為了趨逐邪靈的陰氣,增強人勢的陽氣,才鬧洞房的,所以民間俗語說「人不鬧鬼鬧」。 鬧房在功能上也是對新婚夫妻的考驗,包括機智與耐心,原本是一種「關口考驗」,但在民間往往行之過分,成為陋俗。 鬧洞房的習俗起源甚古,《漢書》記載「燕地嫁娶之夕,男女無別,僅以為榮。」(《漢書》,《地理志》)鬧房之俗可能起源於「聽房」。在新婚之夜,親朋好友在洞房窗外竊聽新媳婦的言語和動作,人們感興趣的無非就是男歡女愛之事。從性心理的角度講,這種舉動似乎正是弗洛伊德理論中的「意淫」之舉。以後逐漸演變成為戲弄新娘的鬧洞房。此種風俗行至唐代,風行民間,不但男方親屬,賀賓客朋都有戲弄新娘的權利,連不相乾的陌生人,也可以中途阻攔,品頭論足,撫摸取笑,需索於難。這種習俗由古至今,已由個人行為變為集體行為。 綜觀鬧洞房之俗,驅動人們聽房、鬧洞房的心理動機是復雜的。 首先,這是一種人們性意識的外化與下意識的沖動,人們從鬧房戲婦與撫婦之中,表現了對異性的某種挑逗,發泄出來之後便可克服既羨且忌的心理,以達到性在「下意識」界域的某種平衡,這種對異性的態度與行為在平時是受到嚴格限制的,鬧洞房正好提供了一種機會。 其次,鬧洞房是傳統婚姻中包辦婚姻的產物。因為只有在新婚典禮之後,激動的新郎才可搞開新娘的紅蓋巾,這對新人以前不相識,無相交,更無情感的溝通,第一次見面便要共墮愛河,顯然是陌生和難堪的。因此,鬧洞房習俗可以消除彼此的距離和陌生感,協調倆人之間的緊張氣氛,融洽感情。無疑,洞房之鬧是百米賽跑前的必要准備。 再者,在興旺發家的心理趨動下,大多數的新婚之家,都存在著既苦於眾親友之鬧,又樂於讓其鬧的雙重心理。 鬧房可以使雙方的親友們熟悉起來,顯示家庭賓朋滿座,興旺發達,增進親友間的溝通與感情,以及鄰里間的和睦。 熱鬧是中國人生活的美學理想,鬧洞房正是臻於此境的手段。熱鬧了才能形成喜事喜慶的氛圍,鬧是一種快樂的場景,是一種歡騰與興旺發達的象徵,只有鬧、大鬧特鬧,喜慶才有市場,財路才可大開,人丁才能興旺。
4、你家鄉結婚的風俗有哪些呢?
其實,我對結婚這個概念還不太了解,但自從我一同學結婚,我就懂得了一些些。其實我還在上學,人家都已經要嫁人了。近幾天,看微博上一些因為結婚時,農村的一些奇葩的風俗,導致新婚二人都有些不高興,不僅如此,還有一些不雅的視頻,到處流傳,什麼鍋底摸黑塗新娘得臉……那麼下邊就說說,我們家鄉這里的風俗吧!
我家鄉是在山西省的一個農村裡,我們這邊結婚前必須雙方父母在一起選日子,這個選日子也是有講究的,一般是叫半仙,反正就是懂算卦的人來選,最後再又雙方父母定個黃道吉日,因為在那裡老百姓都比較信這些的,畢竟農村講究比較多,而且這些都是前人留下來的,大家都傳承了好多年。說完選日子,那麼下面咱們說一下婚前准備了。我們這邊結婚是男方家擺席,而且女方這邊也擺席的這種。在女方出嫁的這天,女方要從自己家出發並且還有送親的人,園飯的人,園飯一般都是比較好的朋友,一般是六個人送親,而且這些人也看和新娘的屬相是否相合等,而且要在新娘子的身上裝一些硬幣,再去新郎家裡的路上撒一些。男方到了女方家時就會有女方朋友攔親的人,哈哈,只要一有攔親的人,新郎是不會這么容易接到自己的新娘子的,但新郎也領了許多領新娘回家的人,她們會出一些難題來考驗新郎,各種為難新浪,不過攔親的人玩的差不多就拿上自己的紅包後才會放人。之後,男方也接到自己心愛的新娘。到了把自己新娘領回家的時候,新郎的朋友也開始攔截新娘,他們會堵在新郎家門口和新娘各種互動,各種刁難,玩上一會兒,等那些朋友拿上紅包之後才放人。等到中午開飯的時間了,新人要說一些寄語,主持人會請新人的父母上台講話,新人會向父母說一些感謝之類的話。之後,新人要一桌一桌的敬長輩,敬同學,敬好友之類的,親戚朋友會在這期間送一些祝福給新人或者和新人玩點游戲。等吃完中午飯,新人會送親戚朋友,最後等所以東西都收拾完了,晚上新人就可以鬧鬧洞房玩一玩。
這還沒玩,第二天叫回門,然後女方這邊要擺酒席,和男方的流程一樣,下邊就不敘述了,最重要的是新娘和新郎要在在太陽落山前趕回家。畢竟是嫁出
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你要回自己家。反正我就是覺得農村得講究真多。
5、山西臨汾的結婚風俗是怎樣的?
訂婚禮俗記要
訂婚又稱「文定」,昔稱「納吉」及「納徵」,訂婚雖然不像結婚般繁復,但傳統習俗仍非常重視,男女雙方均需准備若干禮品,其過程如下:
·新郎先在家行完家祭,而後與媒人同乘一車前往女方家迎娶。下了車,進了門,紅包可跑不掉哦!
(一)貢禮官:俗稱「押箱先生」,專門負責送禮行聘事宜。貢禮官必須控制人數(湊成雙數)、車輛(六輛或十二輛)、聘金(雙數且用紅紙包裝妥當)、六件禮。
(二)家祭:出發前往女方家納采之前,男方先行在家行祭祖儀式,這時將納采所用之「盒仔餅」或大餅,上香祭告列祖列宋,將前往某處女方家下聘,請示列祖列宗保佑這段姻椽美滿幸福。
(三)出發:行完家祭後,貢禮官負責將所有聘禮搬上車,新郎與媒人同乘一事,前往女家。
(四)紅包:出發前貢禮宮除了打理人數、車數、聘禮外,也得提醒新郎多准備紅包。如:前來開新郎車門的舅爹、「壓桌」、六名隨去的親人都需備有新娘見面禮、捧洗臉水的女方新友、媒婆禮。
· 訂下終身後如何下聘
「吃米香,嫁好婿」,六禮中要有米香餅。
·為什麼要准備四色糖呢?
是象徵新人甜甜蜜蜜,白頭到老的意思。
聘禮不僅代表男方報答女方家長的心意,感謝女方家含辛茹苦撫養即將過門的新嫁娘,同時也代表了男方的面子。所以大多數都願意添置得風風光光、體體面面,而且每件聘禮也都包含了討吉利、增圓滿的象徵意義。
聘禮通常分簡單的六件禮或講究的十二件禮,聘禮的多寡依照個人的預算安排,同時不妨托媒人向女方家長請教,詢問女方意見,做個兩全其美的排場。
·男婚女嫁正式登場
霹哩叭啦!鞭炮聲響起,男方迎娶的人到啦!當天要進行祭祖、奉茶,直到戴上牽手到白頭的戒指後才算禮成。
·大禮過後,女方如何回禮?
中國人一向講究「禮尚往來」,在男方過大禮後,女方自然也要備回禮,可不能讓男方空手而歸啊。
漢族--婚俗
過去漢族青年的婚姻多由父母包辦,大都是父母從小就給訂了婚,有的還指腹為婚,即孩子還未出生,雙方父母就為他們確立婚姻關系。
同姓不婚:即同一姓之男女不相嫁娶,始於西周初期,是周民族實行族外婚時遺留下的規定。春秋時,人們同姓婚會造成後代畸型及不育已有進一步認識,但同姓婚配仍在貴族中時有發生。戰國後,以氏為姓,漢代以後,姓氏不分,因而同姓不婚多有不禁。至唐代,對同姓婚又循古制,予以禁止。宋、元一宗唐律,同姓為婚乾杖而離之。明、清時地域更大,人口眾多,早成為以地域為基礎的社會,取代了原先以血緣為基礎的氏族。故《明律例》與《清律例》均分同姓、同宗為二,中表面規定兩者皆禁止通婚,實際同姓而不同宗也可以結婚。清末冊律,將同姓不婚與親屬不婚合並,只禁止同宗結婚。
訂婚前要請媒人到女家去求婚。訂婚時,由男方給女方一些財物作「訂禮」,結婚時女方也要帶給男家很多財物,叫「陪嫁」。
舉行婚禮那天,新郎要坐上禮車或花轎,到女家去"迎親",禮車或花轎前邊有樂隊。新娘被迎進男家後,要參拜天地和父母。禮畢,新婚夫妻入洞房。這時男家設宴款待前來賀喜的親朋。有的地方還有鬧洞房、聽壁腳的習慣。
查日子:漢族婚姻風俗。又稱報日子。流行於廣西多數縣鄉。農村議婚訂婚的一個步驟。男女青年相識了解後,稟告父母,托媒溝通,男方給女方送彩禮,然後定婚期。
舊時多先請算命先生排「八字」,如命相相合才進行。有些地方雙方家長相會為子女訂婚。如全州縣一帶,雙方意見一致後,媒人代男方送酒肉衣料給女方,約定日期陪同女方家長和舅舅到男家相會,男方設宴款待。小夥子執壺斟酒,先敬女方舅舅後敬自家舅舅,然後先客後主依序敬酒。雙方商定婚期,訂婚告成。爾後男女送女方重禮、聘金,女方准備嫁妝,男方准備傢具,依期舉行婚禮。如女方催婚,便做一對糯米粑(俗稱「團圓粑」)送到男家,男方心領神會,盛情款待並請左鄰右舍陪客。一般均尊重女方倡議將婚期提前。
賀郎歌:漢族婚姻風俗,流行於桂東北興安縣一帶。拜堂、晚宴後,親友簇擁新郎於正廳,唱賀郎歌。即興現編賀詞,也有戲謔、詼諧之詞。親友唱一首,新郎飲一杯酒。唱到半夜,送新郎入洞房。女歌手閉門以待,男女對唱《開門歌》,盡興方開門。進門後唱歌鬧房,由「恭賀新郎酒一杯」唱到「十杯」,新郎依次由1飲到10杯(酒力不勝者可由男歌手代飲)。然後唱《交歡酒》,新人雙雙同飲一杯。最後歌手扣門唱《扣門歌》以結束婚禮。
坐紅堂:漢族婚姻風俗,流行於桂東北全州縣一帶,男女青年結婚前夕分別在自家祭祖並接受尊長訓誡。新娘穿紅掛飾,由同班姐妹相伴,端坐堂屋細聲委婉唱《哭嫁歌》,念父母恩,敘姐妹情。姐妹們叮囑新娘過門後孝敬老人、和睦兄弟姐妹,贊新郎俊秀勤勞。當新娘訴說不如意的心事時,姐妹們多方勸慰。唱到深夜衣依依告別並贈禮品。新郎亦由同班兄弟相伴坐在自家正廳,接受長輩勤儉理家,為人處世之教。教導結束老人退堂,小夥子們說笑打諢追新郎,歡樂深夜方散。
討鑰匙:漢族婚姻風俗,流行於桂東北全州縣一帶。新娘之嫁鑰匙,由其年幼弟妹或侄男女中任「送親郎」掌管。拜堂前,新郎向送親郎送封包討鑰匙,以便拜堂後打開箱子,展示其中穀米錢物,象徵婚後五穀豐登、家庭富裕。送親郎嫌少不接,新郎多次添加。送親郎收下封包,新郎討得鑰匙後,歡歡喜喜與新娘拜堂。
看屋:漢族婚俗之一,農村議婚中的一個重要程序。又名看家門、查家。流行於廣西多數縣鄉。屆時女方和兩位稱為「陪姑」的姑娘在10多位親友的陪同下,到男女查訪家況(也有女方本人不去的)。男方設宴款待。媒人介紹議婚雙方相識。女方親友代提財禮要求,男方當時通常一概應承,並贈諸賓客「行腳錢」。次日,雙方通過媒人細議。有些地方還允許進入議婚男子內室翻箱倒櫃察真情實況,之後再通過媒人議婚。
黑房搶親:漢族婚姻風俗,流行於桂東賀縣一帶。在下程山區,新娘哭嫁兩天兩夜後,過門之日清早與女伴們同藏黑房。男女迎親隊伍到達後,新娘的兄長(或堂兄表哥)和親威中的男青年破門而入。女伴擲沙子揮竹枝抵抗。搶者力圖將女伴們拖出門外以排除干擾。如兩個搶者敗陣,則增到4人乃至10多人,直到把新娘強背出門。再由男方迎親隊中的兩個(或4個)女子輪流背新娘到郎家。搶親角逐中,男給女抹鍋煙墨,女撕男衣衫,使古搶婚遺風演變為男女青年的打鬧嬉戲。
拜堂彩語:漢族婚姻風俗,流行於廣西多數縣鄉。婚禮中的一個重要程序。常由新郎的舅舅點燃供桌上的一對喜燭,並說彩話賀喜祈福。如桂東賀縣一帶常用彩語:「龍獨光光,高照華堂,夫妻並壽,福祿成雙」、「手拿花紅丈二長,恭喜外甥娶新娘,鸞鳳和鳴添福壽,夫妻和睦百年長。」祝詞說完後,新郎新娘拜天地、祖宗,並對拜成親。
回門:舊時漢族婚姻風俗。即成婚後三、六、七、九、十日或滿月,女婿攜禮品,隨新娘返回娘家,拜蠍妻子子的父母及親屬。自親迎始的成婿之禮,至此完成。此俗起於上古,泛稱「歸寧」,為婚後回家探視父母之意。後世各地名稱不一,宋代稱「拜門」,清代北方稱「雙回門」南方稱「會親」,河北某些地區稱「喚姑爺」,杭州稱「回郎」。近代通鮑在婚後第三天,又稱「三朝回門」。此為婚事的最後一項儀式,有女兒不忘父母養育之恩賜,女婿感謝岳父母及新婚夫婦恩愛和美等意義,一般,女家皆設宴款待,新女婿入席上座,由女族尊長陪飲。新婚夫婦或當日返回,或留住數日,若留住時,則不同宿一室。
6、山西省太谷縣結婚有什麼風俗習慣?
我就是太谷的姑娘,在太谷嫁人啊,不是你要准備紅包是你的丈夫要給你的姐妹(注意:只是姐妹哦)准備紅包,你呢要給你的小姑子,也就是你的丈夫的最大的妹妹准備一個大紅包,我們太谷的習俗是,小姑子要在新婚夜給嫂子端夜壺,不給紅包就不走。
太穀人是很熱情的,所以當你的丈夫用婚車把你從娘家接到婆家的時候,你丈夫的好朋友門是要在路上就出難題的,比如讓你的丈夫背你,或者什麼,到了晚上,鬧洞房時正常事。
在太谷女方家要准備一副新的紅筷子然後要用紅線將筷子的尾端(就是粗的那頭)系起來,夫妻倆要讓紅娘用著雙筷子為你們吃東西(具體吃什麼我忘了~~~~~)
當你的新郎去接你的時候你要讓你的新郎給你穿鞋的,還有,出門要帶墨鏡(據說是怕看見不幹凈的東西)
結婚後三天回門,恩,回門之前不能洗頭(切忌!!!!!!!!!!)
大概就是這了,希望對你有幫助,新婚幸福,白頭偕老~~~~~~
7、山西的婚禮習俗?
1、接定,接定的意思其實就是訂婚,媒人將男方的生辰八字和聘禮送到女方的家中,再帶回女方的生辰八字和禮物。男方的聘禮有紅藍布、首飾、酒、肉等等。
2、送禮,男方確定好良辰吉日結婚,在結婚前的一個吉日送禮。男方將彩禮和禮金等等一切准備齊全交由媒人送給女方。禮金由女方來定的。
3、迎親,山西晉城的迎親有兩種情況,一是迎親,二是反迎親。北留和潤城一帶,新郎都是不去迎親的,只打發花轎去抬親。其他地方的話則是要親自迎接。無論是迎親還是抬親都是要有鼓樂隊伍的。男女雙方要提前的用白面蒸好五公斤多的大石榴糕,上面插上松枝帶上一個松果。
迎娶的時候男方派人先將自己的一個抬到女方家中,再配上女方的一個擔回來,走在鼓樂之前。仕宦之家娶親的話,都是有舉著祖先官銜的木牌,鼓樂再後,新娘坐轎前要鳴銃三響,到男方門前也要鳴銃三響,新娘下轎頭上要被撒五穀。
4、迎娶,又鳴迎親、娶媳婦,便是六禮中的親迎。往往是由新郎親身到女家迎娶新娘,但在忻州、呂梁的一些中心,也有媒人或者小叔子指示迎親隊伍前去迎娶,而新郎在家坐候的。
5、婚禮,迎娶隊伍歸到男家往後,鼓樂大作,鞭炮連聲,男方親友、鄰里一擁而出,款待新娘。晉東南沁縣一帶,新娘花轎精細美好落在一床紅被上,新娘討取下轎錢後,由一全福人相攙,踩著紅氈入門。
8、山西省交城縣婚嫁習俗
一、婚嫁
清代至民國年間 清代至民國年間,本縣婚嫁禮俗十分繁瑣。當男女至十四五歲時,便將年庚屬相書於紅紙,交媒人或親友說親。媒人按門當戶對的傳統提親。父母則託人對所提親家詳細打探,了解根底,並請算命先生合婚算命,如滿意且無沖克,即擇吉日由媒人帶領男方赴女方相親。如果男方或女方長相醜陋,往往暗請他人代相。經相看雙方無異意,男方父母,送女方金銀戒指,或金銀耳環,作為定親。待萬事俱備後,男方請陰陽先生擇選良時吉辰為娶親之日。將擇定的日期書寫於梅紅紙上,連同彩禮裝入「拜貼盒」內,用紅布包裹,由媒人送到女家。女家接知娶親日期後,請陰陽合算,看是否相宜,有無不利,如有異說,重定日期,如無異議,則決定婚期。
迎親之日,男方僱用粗細兩班樂隊,四乘花轎,執燈籠火把,旗羅傘扇,鼓樂不斷,鞭炮不絕,赴女家娶親。第一乘轎是娶客轎,請當地有名望的鄉紳學士乘坐,帶牌功執事,押轎夫二人;第二乘轎為新郎轎,新郎身穿袍褂,頭戴禮帽,腳踏長靴或革履;第三乘轎為新娘轎,去迎親時,由擔喜瓶兒童乘坐;第四乘轎為送客轎,啟程時,內放膳盒果品,直奔女家。隨轎有掩紅氈者二人,各提見方紅氈一塊,為新人避邪掩惡。貧家則雇二乘轎,免去娶客、送客轎。但娶送女客亦各坐馬車陪著。
花轎至女家,娶客、新郎和擔喜瓶兒童被迎接回舍,客坐於貴賓席位。新娘在伴娘、嬸娘等協助下,更換新衣,梳妝打扮,穿霞帔,戴鳳冠。同時給新郎頭插官銀花,身披十字紅。新娘梳妝完畢,要舉行「坐椅則,扇扇則,丫環蠻女侍候的」等上轎前的儀式,男方贈送梳頭洗臉錢後,新娘頭掩蓋頭紅,被人背出門外上轎。女方聘請當地有聲望的鄉紳學士為送客,乘送客轎,在鞭炮齊鳴,鑼鼓聲中啟程。跟隨花轎的是陪送隊列,前有抬頂櫃、皮箱、瓶、斗、穿衣鏡者,後抬食簍若干架,每架食簍分四節,每節放入衣服一件。食簍根據女家貧富情況定多寡。富者十架乃至十二架,貧者只有一架或兩架。極貧者無食簍可送。
花轎啟程後,繞街一匝,返回女方家門,新娘要照鏡子,整雲鬢,富家贈金耳墜,金戒指,貧家則戴銀耳墜或銀戒指,俗稱「回頭望月」(諧岳音)。
娶親隊列走後,女方派人送請柬,俗稱「下貼」,恭請新姑爺婚後第三日(七七事變後,改為第二日),至岳丈家「會親友」。放請柬的書盒俗稱「拜貼盒」,其內除請柬外,另放柏葉一枝,喻白頭到老之意;艾草一枝,喻相親相愛之意;有蜂蜜,食鹽各一盅,喻有緣份、密疙瘩之意;有灰石頭七小塊,喻愛情永固,堅如磐石之意;有五顆核桃,兩個紅棗,喻五男二女七子團圓之意;有紅箸一對,喻豐衣足食之意;另有豇豆一撮、辣椒兩個、大蔥兩根,系諧音取意,豇豆,喻一切比人強;辣椒,喻快樂之意;蔥,喻愛情長春之意。此外,亦有放銅、鐵、銀頂針者,喻銅幫、鐵底、銀蓋兒,祈望家資萬貫,子孫永昌。
花轎回到男方家門口停轎,是時,門前張燈結綵。大門、照壁、水口、水井以及碾、磨均已貼紅紙,謂之喜禁,陰陽先生手托木盤,一邊撒穀草、紅棗和核桃,一邊高唱:「頭撒天門開,二撒地門開,三撤新媳婦下轎來……」,新娘下轎後,在兩個伴娘的攙扶下,先扔喜歲錢,然後抱照妖鏡和車幅,新郎抱斬妖刀和弓箭,越過用馬鞍代表的天轎,腳踩紅氈,直至院心早已陳設妥當的喜閣之內。司禮人高唱:「一拜天地,二拜祖先,三拜親朋」等等,新郎新娘行三跪九叩首禮後,離開喜閣,腳踏紅氈緩步進入洞房。入洞房門,新郎張弓射箭,四射邪惡,新娘揭翻扣在門檻的便盆,取其中錐剪,以祛邪鎮惡。爾後,新郎為新娘揭去蓋頭紅,新娘盤坐炕席,兒童打諢乞糖,婚禮至此告成。
洞房之內,點喜燈,晝夜不熄,鬧洞房者至夜闌而去。新郎新娘合吃和氣拌湯,分食兒女扁食和蓮花饃後就寢。一些好事的青年人舔窗紙,窺門縫進行聽房活動。
次日早餐後舉行道喜儀式,新郎新娘拜謝親友長輩,親戚朋友為新人父母寒喧。道喜,男作揖,女拜禮。
第三日,新郎攜帶禮品偕同新娘赴岳父母家會見親友。新郎為女方所有長輩親友叩頭敬禮。七七事變後改為次日會親友,道喜則在結婚當日下午舉行。
第四日,吃拉麵,夫妻拉長到百年。
第五日,新娘不吃婆家飯,一早起床,回娘家過五日。
第六日,吃餾米或燜米、蒸米,意喻百年好夫妻。
第七日,吃餃子。
第八日,吃火燒。
第九日,吃饃煮肉菜。
滿十日,吃油糕。取意日日向上,步步登高。
諺雲:頭過門,二道喜,三日女婿會親友,四日吃拉麵,五日回娘家,六日吃餾米,百年好夫妻,七餃子,八火燒,九日饃,十日糕。這也是新娘十日的飯譜。
山區則有所不同,因條件所限,除少數富家外,多數貧家騎驢娶親。傍黑,新娘才從娘家動身,路遠者,整夜都在路上,新娘新郎頭上插戴鮮花,冬日插紙花,粗細兩班鼓樂迎送。謂之黃昏媳婦。
舊社會娶親,貧富大不相同。清同治年間,城內王家巷丑牛財主的兒子結婚,除酒席大宴賓客千人外,還在城隍廟獻唱上馬戲。清光緒二十七年,城內孫家巷富家李合之次子李信結婚,僅皮毛工人待客酒席二百五十多桌,計兩千餘人。民國初年,夏家營富豪夏廷東之女出嫁於坡底村財主宋秉成之子,抬陪妝食蔞二十四架,陪嫁丫環一人。而貧家結婚,則簡單從事。極貧者採取搶親手段完婚;童養媳結婚僅吃頓餃子就算了事,俗稱「圓房」。
新中國成立以來 新中國成立以後,提倡婚姻自主,實行新式結婚。1950年婚姻法頒布以後,廢除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舊封建制度,革除了婚配舊俗。男女經人介紹自由戀愛,雙方經一段時間了解,情投意合,諸方相宜即互贈定婚禮物。經登記,領取結婚證書之後,選擇五一、七一、國慶等節假日,或選擇吉日,舉行結婚典禮。典禮儀式上,新郎、新娘介紹戀愛經過,親朋厚友吃喜糖吸喜煙,慶賀新婚夫婦完婚。次日,照舊舉行會親友活動。
進入七十年代後,不少青年男女實行旅遊結婚,大多赴北京、太原等地探親旅行,返回後,以糖果香煙招待親友。
進入八十年代以來,由於廣大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提高,娶親不再騎自行車而是乘坐卧車或吉普。陪妝愈益豐華,不但有被褥衣物,而且有彩電、收錄機、洗衣機等家用電器。有的陪隨立櫃、平櫃、沙發、梳妝台等日用傢俱和自行車等。
9、山西陽泉結婚習俗?
結婚程序大體有四個步驟:議婚、訂婚、成婚、回門。
議婚,是男女婚姻的最初階段。舊時「無媒不成婚」,男女雙方不能見面,全憑父母意願,而能否成婚完全取決於「合婚」的結果。後來,又增加了相親,方法是由介紹人帶上男方到女方家看女方的容貌、身材。女方的父親,或女方自己與母親有時也去男方看看房屋、住室,打聽其社交人緣。合婚既成,兩家則擇吉日互換庚帖。雙方各備紅書庚貼,上面重新寫明男女各方出生的年月日,互相交換,表示信守不渝,當地人俗話是女方「有主了」。發展到後來,由於人們破除迷信,去掉了「合婚」這一環節,「換貼」這道手續也同時免除。
訂婚。舊時訂婚的核心內容是門當戶對,對年齡的大小並不在意。一般15歲前訂婚,甚至五、六歲就訂了親,有小男孩聘大媳婦,也有大女婿娶小女孩的,但通常是女的比男的大。訂婚時,男家要給女家送彩禮、送大錢,舊稱「納聘」。一切禮品由女家指定。如保德、河曲一帶彩禮名目有「三盤兩對」,即三副項圈、兩對手鐲;「花紅彩禮」,即紅布、藍布各一丈二尺;「生米豬卷」,即一斗白米、一斗綠豆、一斗紅棗、白條豬一口,饅頭24個,還有用紅紙裹封的銀洋。而女家給女婿的只是象徵性禮物,如帽一頂、靴一雙,「硬腰子」一個。解放前一般貧苦人家給不起彩禮,不得不典房賣地,債台高築,以至一輩子不得翻身。保德城關附近還有一種習俗叫「西瓜月餅吃三年」,就是在訂婚後三年內,每逢中秋節,男方用食盒抬著上好大西瓜四個,大小月餅壘成一塔送給女方。河曲一帶在婚前要給女家送二斤面炸的油餅24個,油糕 120,羊一隻,豬一口,酒兩壺,女家回油餅兩個,糕一個。
成婚,又叫娶親。男女雙方到了當地認可的婚齡,男女雙方就協商結婚的日子。一般是男家先請陰陽先生選擇日期,由介紹人拿上禮物通知女家,一般女家都同意男家的日期。但細心的女家還要另請陰陽先生兌日子,看有無「妨忌」。在保德一帶,臘月二十三以後就可以不擇日子,任選哪一天都行,謂之「趕亂歲」。
娶親。婚期確定之後,雙方就著手准備,先通知親戚朋友,一般家戶都要訂花轎、請樂工。娶親這天新郎乘花轎,穿禮服,十字披紅,由伴郎陪著鼓樂前行,去女家迎親。貧窮之家雇不起轎子,就用毛驢去接新娘,俗稱「明搬」。有的地方因山路遙遠,崎嶇難行,就用「騾馱花轎」這種特殊的交通工具娶親,即把一乘長轎綁扎在兩根桿中間,兩頭騾子一前一後馱著,由身著黑衣,頭纏白毛巾的「騾夫」趕著牲口,既穩定安全,又節省人力。送親的人當日不回。迎親隊伍到達女方後,代縣一帶由新娘的弟弟出迎,給新郎頭上「插喜花」。新郎進院後要品茶,吃乾果點心,叫做「待女婿」。河曲一帶待女婿是讓吃「小飯」——四碟小菜和掛面、燒酒。食畢,催新娘上轎,新娘頭戴鳳冠,身著霞帔,腰系玉帶,面罩紅綢蓋頭,隨新郎出門。這時新娘哭哭啼啼,母親淚水滿腮,母女難分難離,甚至抱頭痛哭。女家趁此提點小條件,習慣上叫「養女頭一炸」,男家給點錢、麵粉或肉,叫做「離娘費」,「離娘面」、「離娘肉」。時過午後,新娘上轎啟程。迎娶的隊伍回到家附近,先放鞭炮.然後大門前點旺火。娶親者將送親者請入室內款待,新娘下轎不能踩泥,由送親者扛著或倒氈步入院內。新娘進門時,與婆婆同齡的嬸姆、大娘要向婆婆臉上抹黑,向新娘臉上抹紅。在嵐縣一帶是給公公臉上抹黑,以圖吉利。拜堂時按「里三堂,外三堂」的次序排列,先拜天地,再拜祖宗,而後父母,再及同族尊長、親朋,不能隨意顛倒。拜畢,新郎新娘進入洞房,新娘面牆而坐,新郎為其揭去蒙頭紅紗。有的地方把新娘頭上帶的一枝花,插在洞房的最高處,民間歌謠有「牆上插花花,當年抱娃娃」,「插得高,養得早,明年生個胖小小」。在河曲一帶,新郎挑了頭蓋之後,要給新娘梳幾下頭發,然後用婆家新給的簪子將抓髻改梳成網子頭,俗稱「上頭」,表示這位女子從此以後就是他的媳婦了。接著要用八仙桌斗中的弓箭向洞房四角空射,認為可以趕走凶煞晦氣。新娘要在一塊紅布上用尺子量一下,用剪子剪一下,意寓婚後能縫善織,會過日子。洞房內忌孕婦、寡婦進入。晚間耍新娘,鬧洞房,俗稱「三日之內沒大小」。整個婚禮喜氣洋洋,熱熱鬧鬧。
回門。婚後第二天,有的地方是第五天或第九天,新郎新娘回到女家,新郎要跪拜岳丈家尊長,俗稱「認大小」。保德一帶小舅小姨要耍笑姐夫,多是給飯食里特別的多放一些調味,如辣椒、醋、花椒等。還要給新郎吃一頓餃子,叫「捏嘴扁食」,以防止女婿說不好。當天新郎新娘必須返回男家,不得在娘家留宿,稱為「打來回」。至此婚禮的全過程才告結束。
10、山西結婚的風俗是什麼?
1、 婚後一般抄情況下要鬧4-7天的洞房,主要是新郎的朋友,新娘不能因為操辦婚事勞累而怠慢喲。
2、 婚後一般要到新夫妻雙方親戚家「認門」,一家一天,相關親戚招待。
3、 婚事一般辦兩天,第一天為「待客」,主要是男方招待朋友和親屬並為第二天准備,第二天為「正日子」,男女雙方親朋好友前來參加婚禮,一般吃二頓飯。
4、 婚禮一般要請樂隊助興,條件較好的還請專業歌舞團或戲劇團,還有的請兩支樂隊,搞打擂表演。
5、 新郎迎接新娘以前雙方騎自行車,近年坐轎車,還有的改騎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