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打堂媒
1、結婚請媒人做媒是什麼意思
古代叫明媒正娶,是對女方家庭的尊重,近代請媒人是為了表示一個正式的談婚論嫁,現在除了這個功能增加了證婚人的作用!
2、陝西涇陽縣結婚風俗
涇陽縣結婚習俗
發媒 結婚前,先由男方「發媒」(請媒人),向女方索討開單。男方按開單備置衣物、首飾、綢緞布料,擇吉日送去,此後,男方按雙方子女生辰闔婚,選擇迎娶吉日。
吉日選定後,及時用紅帖通知女方,供女方裁決。女方若不放心,可另請陰陽先生復闔。紅帖比一般信封稍大,中間寫「喜兩姓文章」,兩邊寫「良緣結成兩姓好,選擇配就百年歡」,內裝「聽用全書」,其內容為「乾(男方)命××為良,坤(女方)命××吉祥;擇定×月×日,合巹佳配為雙;先期×時開臉,坐向東北吉昌;平時上下車轎,車口宜向南方;妨忌馬前三煞,龍鼠猴相躲藏;路逢井石樹宇,宜蓋紅花紙張;六位門神攔門,五穀草豆撒揚;進門先拜天地,首拜南方為良;房中坐局西北,待到×時梳妝;謹防產婦孕寡,遠避乃為吉祥;此日三星高照,他年貴子臨房。末尾還要寫「天地氤氳,威恆慶會,金玉滿堂,長命富貴」。
鋪房 完婚吉日擇定後,女方開始籌備「鋪房」,為女兒置辦嫁妝。
鋪房之日一大早,鄉鄰親朋趕來祝賀,饋贈(又稱「看飯」或「洗頭」)臉盆、衣架、衣服、床單、被面、布料、梳妝台、鏡子、枕頭、門簾等,彌補嫁妝不足。待嫁女子「開臉」、「盤頭」後,下午上祖墳化紙拜祭。
請知客 完婚日前,主人請本族各戶及左鄰右舍屆時幫忙,稱為「請知客」。在所請知客中,主人挑選知書達禮、見多識廣者任「知客頭」,總攬過事大權,負責安排,進行具體分工。
接著由主家、同族長輩和知客頭一起研究安排迎女、請樂人、婚慶儀式、新房布置、接媳婦等事宜。一切安排妥善,主家設宴招待知客。
烘房 舉行婚禮的先一天晚上,新郎的同萃人,如姐夫、表兄、表弟、朋友等,聚於洞房,劃拳喝酒,戲鬧一番,給新房中增添喜慶氣氛。
迎娶 舊時分親迎和不親迎兩類。親迎時男方備轎兩乘,男乘青,女乘紅;不親迎時只備一乘花轎迎娶新娘。無論是否親迎,均由樂人一路吹打開路。清末民國時,改用轎車(畜力)。建國後,請樂人吹打風習消亡。50—60年代,改用席棚馬車或牛車;70年代,改用自行車。80年代後,改用吉普車、麵包車等各類汽車。
迎娶新娘,新郎多由同輩陪同,但南塬一帶,陪同者為新郎長輩。去時,要攜帶鳳冠、霞帔、化妝用品等。轎(車)離開男方家門,進女方村口、到女方家門口,均要燃放爆竹。
轎(車)到門前,新娘在伴娘照料下,凈面擦粉,更衣換鞋,蒙上蓋頭,向祖先跪別,向父母兄嫂行禮辭行。
由伴娘(多是嫂子)攙扶,新娘走出家門,踏乾草、過火堆後上轎。轎內須坐一小孩「擋轎門」,一般為新娘小弟或侄兒。進花轎時頭朝轎外,背朝轎口。進轎後則面朝轎尾,放下轎簾。鞭炮聲中起轎,新娘開始哭嫁。「哭嫁歌」內容各不相同,主要以新娘心境而定。新娘哭嫁,表示捨不得父母、兄嫂、弟妹,若上轎不哭,會被村人恥笑。
迎娶路上,若遇十字路口、大樹、大石頭、水井、廟宇,均要貼上喜貼,以示避邪。若與另一花轎隊伍相遇,則被認為晦氣,雙方都必須停下,由新郎或迎女郎出面,作揖道喜,互換物件,以示大路通天,各走一邊,互不幹擾,各自平安。若遇出喪,則被認為大吉大利。花轎中途不許落地,轎夫只能換人而不許歇腳。
轎至村口,鳴炮緩行,以示知家人,迎親平安歸來。至家門前,主家鳴炮迎接,迎親者進屋喝茶抽煙。擋轎門的小孩,立於轎門前等候新郎贈紅包。贈送紅包後,轎門打開,送女客攙扶新娘出轎,娶女客隨後,一手提斗,內盛麩子、豌豆、穀草及紅綠黃各色碎紙片,一手向新娘頭上身上拋撒,邊撒邊唱:「一撒麩子,二撒料,三撒媳婦下了轎」,「一撒金,二撒銀,三撒媳婦進了門」。隨後,伴娘攙扶新娘,新郎緊隨,慢慢步向花堂。儐相便宣讀婚禮儀式開始。新郎面對祖先牌位磕頭作揖、拈香祭酒,新娘起立,在儐相指導下,一拜天地,二拜高堂,最後夫妻互拜,禮畢入洞房。
新郎、新娘由娶女客帶領,步向洞房。洞房新炕上放有花生、紅棗、核桃等物。入洞房後,看熱鬧的人一擁而上,搶抓炕上的紅棗、核桃、花生,娶女客便唱道:「七個核桃八個棗,生下娃娃滿地跑」,「吃了核桃棗,兩口子不準鬧,白天鬧,黑了好」。
隨後進入新娘「吃冷饃生蔥」、「梳頭洗臉」、「揭碗」等耍鬧程序。
入洞房畢,知客頭便大聲宣布開席。一般娘家客先坐,接著才是主家親朋,最後招待鄉鄰知客。
婚宴名目繁多,好壞以其家庭狀況而異。建國前,菜為「四碗四盤子」、「四桶一柱」、「八碗四盤子」。50—60年代,為「十三花」。80年代後,大多為「四到底」,講究全雞全魚。
席間,新郎在看酒知客帶領下,以親疏遠近、輩分高低,逐桌為賓客敬酒。
席罷,賓客回家,新郎在門口拱手相送,但新娘不出房門。
鬧洞房 左鄰右舍,不論尊卑長幼,連續三晚,每晚直至深夜。耍鬧的手段多種多樣,目的是讓新娘新郎熟悉,促進夫妻感情。不論手段多麼粗俗,新郎、新娘都不能生氣使性子,否則就是失禮。鬧的人越多,說明主家的人緣越好。
回門 完婚後的第二天,新郎攜新娘去丈人家,稱「回門」。回門時要帶酒、肉、蓮菜、糕點等禮品。舊時,來到女方家中,要向主堂行禮,向長輩、岳父母磕頭。中午,岳父母設宴待新女婿,新女婿還要給新娘的弟妹贈禮。當天下午返回時,岳父母還要給女兒、女婿贈衣物。
建國後,舊的婚姻形式和禮儀逐步廢棄。1950年4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實行男女婚姻自由。青年男女結婚經人介紹或自由戀愛,雙方經過一段時間了解後,如情投意合,到了法定婚齡,持村民委員會或單位介紹信到所在鄉(鎮)政府領取結婚證書。擇日結婚,發喜糖、喜煙,宴請親友。
近年來,提倡晚婚晚育,婚事新辦,出現集體結婚、旅遊結婚、夫妻同栽紀念樹等新風尚。但結婚講排場、彩禮升級的現象也同時存在。
3、古代婚禮中媒婆具體要做什麼工作的?細致到每個流程要說什麼,做什麼的?
過去的媒婆就是現在的婚介機構。實質一樣。以前多是一個紅娘幫您操辦,現回在與時俱進,多是答一個團隊幫您操辦。
鑒於當前全國社會單身群體很大,老中青各年齡段,各職業界都有,因此大家都不乏相應的戀愛選擇面。婚姻大事通過正規婚介機構介紹的方式是舊式中國媒人傳統的延伸,具有一定的嚴謹性,要比網路虛擬可靠得多,至今依然是全世界單身人士重要的相親渠道,經久不衰。這在日本韓國台灣東南亞等地區尤盛,歐美國家也被廣泛接納。
您可在目標地選擇幾家婚介機構去實地考察看看,再之後選擇1-2家婚介機構登記成為會員。凡創辦年月久,資源豐富,收費適中,性價比較高的正規婚介機構,一般都可信可靠,成功率也不低。
不過需要提醒的是,去徵婚相親的朋友主要的還是要保持一顆平常心,對另一半的要求不要過高,否則會增加匹配的難度。徵婚相親正如考大學看大病,都是勞心事,每個人情況不同,最後結果也不一樣。但見面就是硬道理。雖說世上總有守株得兔的幸運人,但絕大多數人的滿意或較為滿意的姻緣,只有在以各種方式,不斷約見的對接中才能實現。祝君早日夢圓!
4、請媒人做媒一般要媒錢多少錢,還有有什麼樣的禮節,結婚一起的需要什麼禮節?我是男方這邊的走女方女方有
媒錢沒有固定要多少,只是成事後的一個喜悅的紅包。像我們這流行的是給媒人買雙鞋。結婚先要雙方同意,互見雙方家長,然後雙方家長再見個面定個日子。彩禮之類的談談。然後就去注冊。辦兩場酒席(男女雙方)恭喜你就可以入洞房了。祝你事到必成!
5、結婚為什麼要找媒人
媒人可以作為一個溝通媒介。畢竟結婚是兩家人的事,不像兩個人談戀愛的時候,只要談情說愛就好。一旦升級到結婚,那就和彩禮、嫁妝、房車扯上關系了。
熟人是不好當面開口提要求,所以這時候媒人的作用也就體現出來了。
彩禮由媒人向對方提出,即便有異議,兩方家庭不至於當面起沖突、爭執,顧及了顏面,不至於撕破臉皮。
而由媒人上門提親,也會讓女方覺得男方比較重視這門親事,更加放心把女兒嫁給對方。
但是,現在通訊工具廣泛使用,很多人已經不在注重這些傳統習俗了,結婚不再需要媒人上門提親、溝通彩禮等事宜,直接call個電話,發個微信來傳達消息,也能避免面對面提出彩禮、嫁妝的尷尬。
至於結婚到底還要不要媒人,那就因人而異了,看自己是否需要。
6、古人結婚講究「三書六禮」「三媒六證」,三書三媒六證六禮是啥?
在古代,大家都很講究禮法以及相關禮節。嫁女兒,娶媳婦兒都必須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果是私自的談戀愛,在古代還有私通嫌疑,不像我們現代這么自由。接下來就與大家介紹下「三書六禮」「三媒六證」。
「三書」:①聘書:俗稱訂親之書,是男女雙方正式締結婚約,相當於我們的結婚證一樣的吧。②禮書俗稱彩禮清單,就是我們現在的彩禮,一般講究人家也還是有彩禮清單的。③迎親書俗稱迎娶新娘之書,可能相當於我們現在男方接新娘的時候給新娘寫的保證書類似的。其實這些傳統文化我們還是沒有丟的。「六禮」:①納采通俗講就是提親,②問名通俗講就是問女方姓名及生辰,③納吉通俗講就是占卜,選個良辰吉日,④納征俗稱下聘禮給女方,⑤告期通俗講就是南方將占卜算好的婚期告知女方,⑥親迎通俗就是我們說的接親啦,這個的話具體套用到現在就不是非常的好理解了。
「三媒」:男方媒人、女方媒人以及給雙方中間媒人,古代特別的將就這個,男方媒人負責處理男方與女方交接事情,女方媒人負責處理女方與男方交接事情,雙方中間媒人負責處理小兩口商量的事情,古代的沒結婚的男女是不能私自見面的,所以這個在古代是必須的,現在的話就講究沒那麼嚴格啦。「六證」:六件東西:斗、尺、秤、剪子、鏡子及算盤。
7、結婚前起媒什麼意思
男方結婚日期未定下來時,男方請媒人到女方家談男方要在x年x月結婚,也就是通知女方准備。男方准備彩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