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燒酒錢
那要看是深圳土著人還是廣東的其他地方人,客家人還是潮州人。每個地方的都不太一樣。
先說客家人的風俗
客家人的婚姻禮俗受古時風尚影響較重,主要仍以傳宗接代為目的。客家人男婚女嫁講究「明媒正娶」,客家社會正式的婚姻關系是一種「嫁娶婚」,招贅之風並不盛行。
過程儀式大部分仍沿舊習:如相親、送定、報日子、送聘金、盤嫁妝、接親、拜堂鬧洞房等。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婚姻觀念的轉變,客家婚俗逐漸被現代婚俗取而代之,客家婚俗中的很多過程都已被削減。" A3 p# J4 g! s8 d
不過,在農村,相親這一習俗卻依然存在。農村男女青年之結合,有自由選擇的,有父母包辦的,亦有由媒人介紹的,新舊交叉,形式多種,但不管是何途徑,都必須經媒人介紹。
下面我就簡單的介紹下客家婚姻中幾個最為普遍的習俗,在廣東客家農村還廣為流行!"
一、看妹子(相親)
客家青年男女到了婚戀的年齡,熟人或親朋便會熱心牽針引線,有些則是做家長的主動委託親朋或從事婚介的媒人介紹對象。熟人、親朋或媒人一般先了解要介紹的男方或女方的年齡、生肖、家庭條件、居住狀況和個人性格、思想品德甚至身高等情況,了解得越詳細越好。然後根據男方或女方的條件盡量物色「門當戶對」的合適人選。一旦有了目標,便會主動上門了解情況,主要是看物色的人有無談對象以及對個人和家庭情況進行具體了解,並徵求意見。
待得到滿意的答復後,媒人便及時反饋回委託方,並趁熱打鐵地約好會面時間和地點,看男女雙方是否滿意?為避免萬一相親不成帶來的不良影響,一般而言,如果是熟人或親朋介紹,會面地點便選擇在熟人或親朋家中;如果是媒人介紹,則多數選擇在圩鎮的飯店,男青年在圩上與女青年一見面即賜「見面錢」,由媒人轉交給女方,為爭面子,男方送「見面錢」一般不小氣。接著,男方又慷慨地在飯館設席,不僅招待媒人和女方,還邀請男女雙方相陪看親的男伴和女伴們一起入席。飯後男子繼續解囊,打發每個陪伴相親者及女方一隻紅包,並以兩斤豬肉、兩瓶酒和一隻紅包「謝煤」,故有「婚事成不成,燒酒兩三瓶」之說。
二、踏嫁場
看妹子後,若雙方有意,則交往一段時間(長的一年半載,短的三、兩個月)後,便開始談婚論嫁。若女方如同意結合,即擇個吉日去男方家看房子,客家人稱看房子為「踏嫁場」。
「踏嫁場」,顧名思義,就是踩點、踏場地,即女方的親朋去男方家裡面了解情況。踏嫁場沿襲看妹子的習慣,男家昔日看妹子來六個人,踏嫁場也是六人;當初來九人,踏嫁場也是去九人。這些人一般包括媒人、准新娘、女方母親和部分姑媽等。一行人到達男家喝過茶後,還會到男家住房周圍轉轉,了解男家住房、居住環境和田地耕作等基本情況,並在男家吃午餐。由於是准娘家人來了,男家自然不敢怠慢,在款待等方面都熱情之至,讓准娘家人賓至如歸。一行人回去時,豐厚的禮品和紅包是少不了的。
上述兩個環節結束後,男女雙方便正式開始進入籌辦婚事的議事日程。男家選定了吉日,然後由媒人傳達到女方,女家如果同意了,雙方父母還要重新會面一次,重點是商討結婚事宜。包括結婚擺喜酒的時間、男方付給女方的聘金(客家人俗稱乳漿錢)、轎下酒請客的人數、桌數和所需用的資金、送三姑六婆「盆」的份數等。
三、擺酒完婚(男方叫「娶親」,女方叫「過門」)
完婚,俗稱「過娶」,男方叫「娶親」、「歸門」,女方叫「過門」。在婚禮頭天或當天,對女方而言,稱「行嫁」日,或「暖轎」日。這日新娘要沐浴換裝,設筵於堂,行告祖禮,請族中福澤之婦為新娘開容,就是用麻繩絞去臉額頸項上汗毛,又稱「開面」。這天男方一早要將魚肉三牲等送至女方家供操辦婚宴用,要裝備花轎,帶上一隻活雞公,沿途鳴爆鼓樂發往女家。
不過,現在已經沒有那麼多禮數了,只是在男方家或附近酒樓擺個結婚宴。
四:邏三朝(請三朝回門)
新娘出嫁後第三天,娘家宴請女兒、女婿,謂之「請三朝」,也稱「回門」。女兒女婿回門有許多講究。女婿要坐上席,妻家的叔祖輩老人也只能作陪,岳母大人還要親手蒸一碗酒娘蛋給女婿吃。這是做女婿的在岳家惟一的一次貴賓待遇。
按規矩女兒「回門」不能夜宿娘家,必須在當天返回。此時男人早已有七八分的醉意,嬌妻在旁,兩眼微嗔,面帶嬌羞,而男人趁著酒勁愈發愛意蒙朧,醉眼含春,一對新人相攜相扶,一路趑趨趔趄,一路交頭接耳,摩摩索索回轉家去,別有一番風致。
五:轉門
轉門,新婚後第一個春節,新娘夫妻必須到娘家去看望岳父岳母或舅姨等,曰:「轉門」。姑婿為「生客」又稱「上新客」,禮儀特隆重,必須住三天三夜。俗話謂「新姑丈講價,三天睡三夜。」,現在一般都會住上兩天。'
上新客做過之後,臨別時還有一項重要的禮數,就是請岳父岳母全家人到女婿家去做客。也就是岳父岳母全家人送新娘夫妻回家。兩家相會,兩親家共敘親誼,同誇攀親之好。
2、為什麼農村人結婚喜歡自家燒菜辦酒席?
在我國農村,在大多數農村,新人結婚的時候,多半會選擇在家裡操辦酒席,而不去酒店。
不僅如此,操辦酒席的人多半是自家人,也就是同一個祠堂的人,基本不用請人。只要誰家有喜事,親戚鄰居提前三天來幫忙,因為喜宴一般都會持續三天,有的是一天半。
即便現在生活條件好了,農村人家也漸漸講究時髦;但還是願意選擇在自家置辦喜宴,少去酒店宴請親朋好友。
為什麼會這樣呢?是為了省錢嗎?
我們在雲南昆明郊區一個小鎮里參加了一個農村婚禮,小桌子上竟然上了18道菜!!!
「我們農村人實在,菜品盡量弄得好看;但更重要是我們習慣了自己的手藝,八方鄰里都知道,誰手藝好,也知道大家喜歡吃什麼菜。」喜宴的主廚楊師傅是新郎的叔父,也是村裡掌勺的大廚,每逢大宴席,都是他拿主意。
楊師傅說,村裡人結婚,過去都是自己操辦,很少去酒店。「開始圖個便宜,後來是圖個方便。」楊師傅說的便宜,那是在過去,現在普及了,也花不了幾個錢;只是自家人操辦酒席比較方便,分量足還摸得准大家的口味。按照農村結婚的習俗,酒席要提前准備,隆重的准備三天,簡單點的提前准備一天。因為喜宴往往是好幾天的,迎接新娘是主要一天,後面還有早茶,三天後回娘家,都需要准備,自家操辦酒席比酒店方便多了。
農村人結婚的後廚場地,鍋蓋大灶碗筷都是祠堂公家的
楊師傅說,村裡人結婚辦酒席,形成了一個規定:以村或一個祠堂為單位,一般都有村裡公共的桌椅板凳、大灶鍋碗,只要誰家辦喜事,就往誰家搬。
每置辦一場酒席,都會折騰好幾回,從食材准備、硬菜製作、桌子椅凳都需要繁瑣的准備。但這也是一場難得的聚會,「村裡人平時雖然抬頭低頭都見,但很少能真正閑下來聊天;辦喜宴,村裡人就可以聚在一起,即使忙著操辦酒席,都是很開心的,大家七嘴八舌的,就像一場聚會,親情友情大雜燴,濃郁厚實。」
木桶裝米飯
大木桶大鍋灶米飯
粗碗、簡陋的上菜架,大家喜聞樂見,習慣了,也好這口
十八個菜,喜宴寓意長遠
其實,不難看出:即使現在農村生活水平上去了,卻仍有很多農村人願意選擇在家裡置辦喜宴。
因為農村人的喜宴是流水席,持續時間長,而不是一頓飯一場酒就完事了。不僅如此,喜宴是村裡人、鄉里鄉親同時聚在一起「八卦」的難得時機,互相幫忙、七嘴八舌,感情一下子熱鬧起來、親近起來;而不是見一次面打一次招呼吃一頓飯就散了,下次在哪兒見還不知道。
或許,這正是喜宴需要的氛圍,只有農村才常有了。
3、辦婚宴和滿月酒什麼寓意?
滿月酒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並不難見,因為自己的家人或者身邊朋友可能舉辦滿月酒,尤其是當自己的年齡到了結婚的年紀,身邊結婚的朋友更多,因此她們舉辦滿月酒時也會邀請自己。而很多人只知道孩子滿月了舉辦滿月酒,但是不知道為什麼要舉辦滿月酒,或者說滿月酒有什麼意義。那麼,為什麼要辦滿月酒,滿月酒的意義呢?
滿月酒是指嬰兒出生後一個月而設立的酒宴,我國古代的人認為嬰兒出生後存活一個月就是度過了一個難關,因為古代的嬰兒夭折的幾率是非常高的,如果寶寶滿月了就表示以後孩子能平安長大的可能性很大,這個時候家長為了慶祝孩子渡過難關,祝賀嬰兒健康成長,一般就會舉行滿月禮儀式。其次,人們舉辦滿月儀式一般需要邀請親朋好友參與見證,為孩子祈禱祝福,具有希望孩子能夠健康成長、長命百歲的意義,所以現在很多家長都舉辦滿月酒。
總之,家長們給孩子舉辦滿月酒是有很好的寓意的,在自己家庭經濟條件允許下,家長選擇大辦,如果自己家庭經濟不好,那麼也不用大辦,就自己家裡人吃個飯就好了,都是對孩子的一個美好祝願。
4、山西陽泉結婚習俗?
結婚程序大體有四個步驟:議婚、訂婚、成婚、回門。
議婚,是男女婚姻的最初階段。舊時「無媒不成婚」,男女雙方不能見面,全憑父母意願,而能否成婚完全取決於「合婚」的結果。後來,又增加了相親,方法是由介紹人帶上男方到女方家看女方的容貌、身材。女方的父親,或女方自己與母親有時也去男方看看房屋、住室,打聽其社交人緣。合婚既成,兩家則擇吉日互換庚帖。雙方各備紅書庚貼,上面重新寫明男女各方出生的年月日,互相交換,表示信守不渝,當地人俗話是女方「有主了」。發展到後來,由於人們破除迷信,去掉了「合婚」這一環節,「換貼」這道手續也同時免除。
訂婚。舊時訂婚的核心內容是門當戶對,對年齡的大小並不在意。一般15歲前訂婚,甚至五、六歲就訂了親,有小男孩聘大媳婦,也有大女婿娶小女孩的,但通常是女的比男的大。訂婚時,男家要給女家送彩禮、送大錢,舊稱「納聘」。一切禮品由女家指定。如保德、河曲一帶彩禮名目有「三盤兩對」,即三副項圈、兩對手鐲;「花紅彩禮」,即紅布、藍布各一丈二尺;「生米豬卷」,即一斗白米、一斗綠豆、一斗紅棗、白條豬一口,饅頭24個,還有用紅紙裹封的銀洋。而女家給女婿的只是象徵性禮物,如帽一頂、靴一雙,「硬腰子」一個。解放前一般貧苦人家給不起彩禮,不得不典房賣地,債台高築,以至一輩子不得翻身。保德城關附近還有一種習俗叫「西瓜月餅吃三年」,就是在訂婚後三年內,每逢中秋節,男方用食盒抬著上好大西瓜四個,大小月餅壘成一塔送給女方。河曲一帶在婚前要給女家送二斤面炸的油餅24個,油糕 120,羊一隻,豬一口,酒兩壺,女家回油餅兩個,糕一個。
成婚,又叫娶親。男女雙方到了當地認可的婚齡,男女雙方就協商結婚的日子。一般是男家先請陰陽先生選擇日期,由介紹人拿上禮物通知女家,一般女家都同意男家的日期。但細心的女家還要另請陰陽先生兌日子,看有無「妨忌」。在保德一帶,臘月二十三以後就可以不擇日子,任選哪一天都行,謂之「趕亂歲」。
娶親。婚期確定之後,雙方就著手准備,先通知親戚朋友,一般家戶都要訂花轎、請樂工。娶親這天新郎乘花轎,穿禮服,十字披紅,由伴郎陪著鼓樂前行,去女家迎親。貧窮之家雇不起轎子,就用毛驢去接新娘,俗稱「明搬」。有的地方因山路遙遠,崎嶇難行,就用「騾馱花轎」這種特殊的交通工具娶親,即把一乘長轎綁扎在兩根桿中間,兩頭騾子一前一後馱著,由身著黑衣,頭纏白毛巾的「騾夫」趕著牲口,既穩定安全,又節省人力。送親的人當日不回。迎親隊伍到達女方後,代縣一帶由新娘的弟弟出迎,給新郎頭上「插喜花」。新郎進院後要品茶,吃乾果點心,叫做「待女婿」。河曲一帶待女婿是讓吃「小飯」——四碟小菜和掛面、燒酒。食畢,催新娘上轎,新娘頭戴鳳冠,身著霞帔,腰系玉帶,面罩紅綢蓋頭,隨新郎出門。這時新娘哭哭啼啼,母親淚水滿腮,母女難分難離,甚至抱頭痛哭。女家趁此提點小條件,習慣上叫「養女頭一炸」,男家給點錢、麵粉或肉,叫做「離娘費」,「離娘面」、「離娘肉」。時過午後,新娘上轎啟程。迎娶的隊伍回到家附近,先放鞭炮.然後大門前點旺火。娶親者將送親者請入室內款待,新娘下轎不能踩泥,由送親者扛著或倒氈步入院內。新娘進門時,與婆婆同齡的嬸姆、大娘要向婆婆臉上抹黑,向新娘臉上抹紅。在嵐縣一帶是給公公臉上抹黑,以圖吉利。拜堂時按「里三堂,外三堂」的次序排列,先拜天地,再拜祖宗,而後父母,再及同族尊長、親朋,不能隨意顛倒。拜畢,新郎新娘進入洞房,新娘面牆而坐,新郎為其揭去蒙頭紅紗。有的地方把新娘頭上帶的一枝花,插在洞房的最高處,民間歌謠有「牆上插花花,當年抱娃娃」,「插得高,養得早,明年生個胖小小」。在河曲一帶,新郎挑了頭蓋之後,要給新娘梳幾下頭發,然後用婆家新給的簪子將抓髻改梳成網子頭,俗稱「上頭」,表示這位女子從此以後就是他的媳婦了。接著要用八仙桌斗中的弓箭向洞房四角空射,認為可以趕走凶煞晦氣。新娘要在一塊紅布上用尺子量一下,用剪子剪一下,意寓婚後能縫善織,會過日子。洞房內忌孕婦、寡婦進入。晚間耍新娘,鬧洞房,俗稱「三日之內沒大小」。整個婚禮喜氣洋洋,熱熱鬧鬧。
回門。婚後第二天,有的地方是第五天或第九天,新郎新娘回到女家,新郎要跪拜岳丈家尊長,俗稱「認大小」。保德一帶小舅小姨要耍笑姐夫,多是給飯食里特別的多放一些調味,如辣椒、醋、花椒等。還要給新郎吃一頓餃子,叫「捏嘴扁食」,以防止女婿說不好。當天新郎新娘必須返回男家,不得在娘家留宿,稱為「打來回」。至此婚禮的全過程才告結束。
5、廣東中山 結婚習俗
鄙視復制粘貼的答案~
而且還不是中山的~!
你同學是中山哪裡的~?城區還是鎮區~?
每個地方的例不一樣的~
禮金最少100元/人,看你和新人的熟悉程度,我好朋友結婚我做2000的~
禮金用紅包(利事封)裝好,上面寫上「XXX新婚之喜 XXX賀」~
禮金你可以之前給新人,如果是擺酒當晚你才給的,到了會場後給簽到處的親戚,注意要說明你是男家還是女家的朋友(不過他們一般都會問你的),因為收禮那方是負責回禮的~
忌諱一般就是不要說不吉利的話~沒有什麼特別的~
如果家裡有直系親屬在過去100天里去世就不能出席~!!
鬧洞房是沒有硬性規定的~不過如果你和新郎新娘都很熟的話可能會等酒席散後一群朋友聊聊天~
新郎和新娘會敬酒的,不過很形式,就是到你說在的飯桌,大家起來,乾杯~
對了~中山城區的酒席是起碼8點才開席的,不過之前會有小吃~
不過鎮區就剛剛相反,5點左右就開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