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喊號子
1、喊號子時使用的詞語有哪些
呵呵,你的女兒好可愛哦,想像力也很豐富~~
一般喊號子就『嘿呦嘿呦』就差不多了吧,不知道你想喊個啥樣的號子呢?
當然,開奧運會這樣喊可不成呢
2、為什麼叫打結婚證
是地方發言,就是辦的意思。
過去文革的時候,辦證都蓋紅章,他們管「蓋戳」也叫「打戳」因為在蓋戳的時候聲音比較大,而且那個時候人們的素質普遍都低,所以跟打差不多,這是東北話。
3、鄉土發現-海陽的信仰,禁忌。婚嫁壽宴,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民俗特徵
海陽風土人情
民風
海陽民風,自古敦厚豪爽。《海陽縣志》(清乾隆版)載:"民多樸野,性皆獷直,猶有古風。凡有施為,質多而文少"。這一特點,至今突出。
海陽人民,一向勤勞儉朴。在生產中,起早貪晚,吃苦耐勞。山區農民,終年披星戴月,攀山爬嶺,種田、砍柴、壘堰、墾荒,故有"北山小孩不認爹"之說。沿海漁民,不怕狂風惡浪,世代捕撈為生,養成豪爽無畏的性格。在生活上,多省吃儉用,精打細算,以"寧省囤子尖,不省囤子底"、"一天省一把,十年置匹馬"為持家之道。
海陽人民素有急公好義的美德。自古以來,凡有義舉,一呼百應。戰爭年代,積極支前,踴躍參軍,英勇善戰,涌現出許多英雄模範和功臣。上級凡有號召,無不熱烈響應。海陽人民還有路遇不平、拔刀相助及重義輕財、扶弱濟貧等傳統。現今,更有公而忘私、捨己救人、助人為樂、拾金不昧等美德。
「憨厚老實」,是海陽人民的突出特點。《舊大嵩衛學記》載:"民俗淳樸。"至今仍保持謙虛誠實、講求信義、熱情好客的優良傳統。
海陽地雖不廣,但因歷史及地理關系,東、西、南、北風俗人情略有差異。舊時有"南文"、"北質"、"東雅"、"西悍"之說,至今仍有餘緒。
祭祀
民間祭祀有祭神、祀祖之分,其廟堂、供品、祭期亦各有別。
「祭神」 玉皇大帝,在迎正屋之牆砌一神龕,或於院中搭臨時席棚,內供"天地三界十方萬靈真宰"神牌;灶王,在正間東灶牆壁貼灶王神像或神牌,旁書"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對聯。玉皇、灶王,皆於舊歷年關祭奠,供品均為10個插棗餑餑、兩方粘糕及果品、糕點。火德真君,正月十八日祭祀;土地,二月初二日祭祀;帝,六月二十四日祭祀。供品都是10個插棗餑餑。
「祀祖」 每逢除夕,一般人家,在堂屋正北掛新席,或懸"祝子"於席上,或擺神主在席前;大戶人家則供於客舍。各族尚設小宗祠堂、合族祠堂,顯官貴爵稱為家廟。供品大致有三:供奉羹、飯、茶、酒、水餃、果品、糕點、餑餑、粘糕,四盤、十碗,謂之餚點供;外加生豬頭、生公雞、生當腰豬肉,謂之三牲供;不供三牲而供整豬、整羊,謂之豬羊祭。祭祀費用,(一)出於祭田;(二)由族長統一安排,依照支系義務供奉;(三)根據供品種類、形式,量力自獻。
解放後,祭祀之風漸被摒棄。二十世紀80年代以來,農村燒香紙、擺供品祭祀祖先的風氣復興。
漁民習俗
沿海居民世代捕撈,自然形成獨有的海規、海忌。
海規
「祭海」 除夕之夜發紙時及正月十三日,漁民到海濱擺供品、鳴鞭炮、焚香紙,虔誠叩拜。
「記風」 漁民憑經驗牢記牢記刮大風、降暴雨的時間,以此預測百日後的風情。
「祈風」 正月二十五日為龍風日,漁民多以此日的風向,卜測海上收成,並燒紙、焚香、叩頭,祈禱"順風行舟"。
「送船」 新船下塢後,船主擇"黃道吉日",在船頭設供品、點蠟燭、焚高香、燒黃表,敲鑼鼓、鳴鞭炮、行大禮。船主執硃砂為新船點晴、開光,船頭披彩,桅懸紅旗,抬船人喊著"百事大吉、波靜風順"號子,送船入海。
「上網」 每年初出海時,先把一 冬修整的網具分盤在海岸,在鑼鼓鞭炮交響聲中。漁民抬著網具,喊著號子,徐徐登舟,將網一節一節地盤入船艙,行禮祝福。
「出海」 出海之前,宰豬一頭,帶皮燙剝,把整豬供奉於船頭,在鑼鼓、鞭炮中,升起彩旗。祭祀畢,將豬開膛、剔骨,切為大塊,燉成"豐盛肉",漁民飽餐暢飲。外人遇上船員會餐,不須謙讓,自斟自食。
「祭龍王」 漁民首次出海驗網,捕到之魚,熬熟盛於盤中,奠酒漿、焚香紙,祈禱龍王保佑海上平安。
「海忌」 禁說"漏"、"翻"、"扣",要說"明"、"轉"、"劃"或"劃過來";出海不說"遠"、"近",要說"高"、"低";卸完魚、蝦,不說"卸完"、"沒有",要說"滿了";帆要叫"蓬";餃子煮碎了要說"掙了";"打官司(灌死)"要換言"告狀";繩子斷了要說"升了";"初十"(觸石)以"倆五"代替;東西碎了禁說"碎",要說"笑了";碰到鯊、鯨等老魚,不能直呼其名,要稱"老人家";行船時,嚴禁吹口哨、說笑話。勺子、飯碗不許扣覆,筷子禁止擔在碗上,吃完飯要將筷子向前猛趨,以示行舟快而無阻;嚴禁婦女跨船頭,不準在船頭上大小便。
風味小吃
[甜面醬]系清咸豐六年(1865年),城裡(今鳳城)人王惜陰精製。將新小麥淘凈泥沙,煮熟、冷透,放於不通風處,覆黃蒿發酵,曬干、搗碎、磨成細粉,於中秋節前後,用"四眼井"(縣城西北隅)新挑之水調成稠糊,晝曝夜露。一個月後,在醬糊冷透時,以"雞湯五香水"拌為稀糊,再經日曬、露潤成醬。味極甘美,生食尤佳,為清代貢品。
[海珍蠣子]本市沿海所產牡蠣,為海產珍品。《記海錯》載:"食其肉……清味絕異,遠近珍之"。清初著名詩人宋琬,曾賦詩贊蠣肉之美:"懸崖簇簇綴蜂房,醒酒偏宜子母湯。何物與君堪娣姒,江瑤風味略相當。"並在詩的序言中寫道:"……投釜中一滾即熟,益以薑桂,味甘而不膩。邢(行)村一帶所產甚多。"本縣用牡蠣制的佳餚,色味兼優,素負盛名,尤以"清汆蠣子"、"黃金蠣子"、"烤蠣黃"著稱。
[清汆蠣子]是一種以清、鮮取勝的菜餚。《記海錯》載:"鑿破其房,以器承取其漿,肉可食,其漿調湯尤美也。"烹制時,將蠣肉去渣洗凈,蠣湯澄清倒入勺內燒沸,放進蠣肉一滾嫩熟,再加調料即可食用。湯似人乳,前人譽為"太真乳"。
黃金蠣子 "蠣子"與"利子"諧音,人們取其吉利,故為喜慶筵席上的美餚。製作時,用粉團、雞蛋、佐料調成薄糊,加入蠣肉拌勻。油涮鍋後,放進蠣糊攤成小餅,兩面煎成金黃色,九成熟投勺油烹,適可入盤。此餚外焦里嫩,食之清鮮,曾有"金屋藏嬌"之贊。
[烤蠣黃]是一歷史悠久的名菜。遠在一千五百年前,齊魯濱海居民即採用此法製作蠣餚。北魏賈思勰所著《齊民要術》載:"似炙蚶,汁出,去半殼,三肉共奠,如蚶。別奠酢隨之。"此法經海陽人民不斷改進,成為獨具特色的海珍佳餚。
[海米炒油菜]將油菜心切成條,烹鍋後,投放海米、油菜,翻炒適度,使上調料。黃綠相間,軟嫩鮮美。
[肉炒海蜇]將海蜇切成片,用八成開熱油一燙;瘦豬肉片掛蛋清、粉團糊,以油滑熟。烹鍋後,投放海蜇略炒,速放入肉片,用澱粉濃溜,拌入少許胡椒粉、香油。鮮脆可口,下酒味美。
[硬幹兒]把紅薯煮熟切片,放在太陽下面曝曬一個月左右,軟活透明,入口即化。
[絲絲一世情]白菜切絲,拌上海蟄絲,加入醋適量,薑末兒,是逢年過節最好的冷盤,尤其是吃完大魚大肉,再吃這道菜,保你回味無窮。
4、喊號子的詞是什麼??
《川江船夫號子》是由《平水號子》、《見灘號子》、《上灘號子》、《拚命號子》和《下灘號子》等八首不同的號子聯綴而成的一個既統一、又有變化對比的大型號子聯套。其中有在平靜江面上航行時唱的旋律舒暢、悠揚動聽的《平水號子》和《下灘號子》,又有當發現險灘准備投入緊張戰斗時唱的堅定有力、充滿信心的《見灘號子》,和在闖灘奪險與凶灘惡水搏鬥時唱的急促緊張、氣勢強烈的《上灘號子》和《拚命號子》。川江號子的演唱是一領眾人的,領唱者又叫「號工」,也是勞動的指揮者。領、和聲部的交接也因勞動條件而異,《平水號子》、《下灘號子》是唱完一句再交接的,《見灘號子》句幅漸縮,交替漸緊,到了《上灘號子》和《拚命號子》時,交接非常緊密,甚至領和重疊,和部又出現了呼哨,相互交織,構成了復雜的多聲部合唱織體。整個號子的音樂豐富多變,有很高的藝術性。
歌詞欣賞:
(領)咳呀呀咳咳,(合)咳 咳
(領)咳呀呀咳咳,(合)咳 咳
(領)清風吹來涼悠悠,(合)咳 咳
(領)連手推船下涪州,(合)咳 咳
(領)有錢人在家中坐,(合)咳 咳
(領)那知道窮人的憂和愁,(合)咳 咳
(領)推船人本是苦中苦,(合)咳 咳
(領)風里雨里走碼頭,(合)咳 咳
5、結婚抬花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