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蘭迪結婚沒
1、向莫蘭迪大師致敬!!
喬治·莫蘭迪(Giorgio Morandi,1890年-1964)是義大利本土著名藝術家。喬治·莫蘭迪一生不曾結婚,沒有任何有關他的愛情記錄。
許多人對他很好奇,因為他一生過著簡朴的生活,淡泊名利,於是就稱他為僧侶畫家;又因他不曾離開波隆那,就認為他的作品區域性色彩太過濃厚,而稱他為地方畫家。與他往來密切的反而是文學評論家和作家。你不會常常看到他的作品,他大部分的作品掘橡凱為私人所收藏。最有機會看到他的畫的地方,一個是米蘭的貝拉美術館,另一個就是他的故鄉波隆那的莫蘭迪美術館 。
莫蘭迪最特別,也是最受批評的,就是如辯他的創作題材僅僅局限在幾只瓶子和波隆那郊外的風景。這些瓶子在今天都還可以在他的畫室中看到,它們是日常生活中隨時可見的器物:水罐、水瓶、花瓶、油罐、方盒、圓盒或茶壺,平凡無奇;而畫中的風景你也還能尋著他走過的路一一對照。就是這些瓶子和生活環境中的景,他畫了一輩子,光油畫就有1264張,而這還不包括素描、水彩和蝕刻版畫等其它媒材。
為什麼就只畫瓶子?在1957年的訪問中,莫蘭迪曾提到:「那種由看得見的世界,也就是形體的世界所喚起的感覺和圖像,是很難,甚至根本無法用定義和字匯來描述。事實上,它與日常生活中所感受的完全不一樣,因為那個視覺所及的世界是由形體、顏色、空間和光線所決定的……我相信,沒有任何東西比我們所看到的世界更抽象,更不真實。我們在物質世界所認知的所有事物,都並非如我們看到和了解的那般。物的質性當然存在,但卻不具有任何我們附加在它身上的意義。」
莫蘭迪鍾情於瓶子,就是因為他認為,越是簡單、平凡無奇的物,就越能從多餘的詮釋中解放。於是他借著不斷反復排列這些形狀單純的瓶子,嘗試推翻我們透過定義所認知的世界,而回歸視覺觀察的、純粹形體的世界。
仔細看他的畫,看看是什麼因素定義了空間?是前後重迭的瓶子?是他們的影子?還是將畫面切割為二,暗示上方的色塊是牆壁,下方是桌面的(直線)?莫蘭迪在挑戰我們對物質世界的概念,我們看到的真是瓶子嗎?如果是瓶子,為何沒有材質的質感?為何瓶上的油彩筆觸如此明顯?會不會說它們是幾何的圖形還更加貼切些?畫里有光線嗎?是因為影子嗎?還是因為顏色?莫蘭迪畫的全是老掉牙的題材——靜物和風景,但是當你無法定義它們真是瓶子時,他的畫要算做是現代還是傳統?
有人說,莫蘭迪的畫是靜的;有人說,他的瓶子在竊竊私語;有人說,看他的畫時,會不由得安靜下來。是顏色吧!如果你看過Masaccio或Piero della Francesco的壁畫,你就會明白他畫中的顏色從何而來。灰的、米白的、粉橘色、灰藍色、土黃色,每個顏色就像畫在石灰打底的牆上,滲入了灰色和白色調,失去了各自原本強烈而濃重的顏色,柔和而優雅地與其它的顏色調和在一起。
畫中的安靜,也來自瓶子的水平排列,它讓我們的眼光隨著瓶子的判喚形狀,緩緩從左到右移動,沒有復雜構圖的干擾。即使瓶子垂直放在畫面中央,也因為幾成正方形的畫布,而使它達到視覺的完美平衡。1964年,莫蘭迪完成了他這一生最後的一幅油畫:油罐、長方形罐和圓球排列在畫布上,像是緊密地靠在一起,但圓球和長罐的影子卻悄悄透露它們與周遭的距離;畫中的背景就和左邊的錐形油罐相同顏色,而圓球左半邊的顏色,又和桌子相同。莫蘭迪刻意地安排、著色對象,並等待適當的光線,用顫抖而快速的筆觸為他的瓶子留下最後的速寫。終於物的形體和空間融在了一起,光影、空間、形體和色彩都成了最吊詭的定義……
1990年,是喬治·莫蘭迪一百周年誕辰,波隆那市政府為了紀念這位畫家,將數百年來一直是市政府所在的Palazzo d'Accurisio(阿庫瑞奇歐皇宮)改建為莫蘭迪美術館,以紀念這位生死都為波隆那人的市民畫家,他平凡而沈寂的一生像極了他的畫作,靜靜的向觀者展現最平凡的物和它最不平凡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