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新結婚
1、安徽宣城的結婚習俗是什麼樣的?有什麼講究
本地婚嫁通常以說媒、訂婚、結婚三禮進行:說媒 男女婚配,由父母作主,憑媒妁之言。雙方認為門戶相當,男方即托媒人(俗稱「周公」)去女方提親,如應允,則將女庚(即八字)交由媒人給男家「送口契」,經星命術士合八字,如無沖克,則可訂婚。充當婚姻的媒人,有「七十二餐半」之說,因其在來往娘婆二家撮合之際,要吃七十二餐酒,另半餐是迎娶之日,女家發轎前的酒宴上,當頭菜上桌,行將開席時,門外炮竹一響,媒人不及舉杯則要告退離席,護轎而去,是為「半餐」。訂婚 舊時定婚又叫定親,民間通常稱之為「押庚」或「過禮」。訂婚之日,男方備庚帖、衣飾、彩禮(也叫聘金或聘禮,付給女方的錢財),托媒人送往女家,是為訂婚。聘金多寡,視男方家境而定,貧者也有省去聘金的。女方若系富家,為了女兒嫁到男家生活舒適,以及講究門面等,故有以房地產作為「陪嫁」。結婚 結婚禮,程序達十餘項,多與各地同,僅就異者述之。婚期一般在臘月為多,又以「臘八」完婚者較普遍。民間認為此日無沖克,且又逢「八」,俗話說,「若要發,不離八」。女家陪嫁,無問貧富都少不了馬桶(稱子孫桶),提桶和大、中、小三隻園木盤(通稱「三元」,寓「三元及第」)以及精製的男女兩雙單鞋(大多為新娘親手所制),女為綉花鞋,置於新郎鞋內,謂之「同鞋」,含「同偕(鞋)到老」之意。子孫桶內放有棗子、花生、百子糕和染紅的雞子(蛋)等。到男家後親友中擇一男童將食物取出歸其所有,並坐其上撒泡尿,取「早生貴子」之兆。迎親花轎臨門塞「開門禮」,女家始允開門相迎。另外,女家親友還有要挾迎親者多放炮竹的舊俗,否則,雖獻過「開門禮」,也得拒轎於門外,間有強脫媒人衣帽或卸轎桿押放炮竹之舉。拜堂時,掌禮者告知避忌屬相的人避離喜堂。行禮畢,觀禮者均可拳擊新郎背,俗稱「打發」。繼而以紅巾一條,新人各執一端,新娘步新郎後,履袋入洞房,其間有專人伴唱頌詞,眾人和「好」,隨麻袋相遞而前,寓意「傳代」。入洞房,新郎為新娘揭蓋頭,同飲交杯茶(土著以熟雞一隻代之),親友捧熱水一盆,內浮荷葉一片,請新人同洗手,而後舉家全洗,是為「和氣水」。晚間,除有善歌者「頌房」,無問親疏長幼進入洞房謔語相嘲,進行「鬧房」。攙奶奶替新娘卸首飾,請新郎解衣就寢所謂「送房」等活動外,另外尚有「偷房」一節,即新人入睡後,客中(多為青年)好事者竊聽私語、竊取新人衣飾鞋襪,新人於次日必宴請始可索還。至此,婚禮大體告成。婚後三日「回門」,新郎去岳家稱「新姑爺」,席間多遭姑嫂及平輩親友戲弄,如不勝酒力,則被灌得酩酊大醉,飯碗內埋藏食鹽、大椒粉,飯未食盡,身後卻閃電似的將大碗飯扣入碗內,民間稱此為「扣飯」,此風至今尚存。30年代初,婚嫁舊俗先後在城鎮有所革新,無需媒妁之言。男女雙方在自行認識互相產生愛情,經一段時間的戀愛即議婚,有的不經訂婚程序即結婚,以金戒指為聘禮,以示訂婚紀念。時興在報上刊登訂婚、結婚啟事。婚禮之日,城區有以黃包車或小汽車取代花轎。新郎著時裝,新娘穿旗袍披輕紗,胸前佩戴紅花,有未婚男女儐相相伴。司儀執掌婚儀程序,主婚人,介紹人(無介紹人的也需安排介紹人)相繼致詞,證婚人(親友中有資望者或有地位的人士)宣讀結婚證書(一式兩份)後,依次用印(即蓋章),新人交換戒指信物,互行鞠躬禮,致答詞,並轉向來賓鞠躬致謝。禮畢,鳴炮奏樂,攝影紀念,儐相伴送入洞房,設宴招待親友,時稱「文明結婚」。農村多沿老式婚禮,貧寒之家更為簡略。
2、江蘇豐縣的婚嫁風俗,比如禮金,首飾,傢具,新房等,越詳細越好,
豐縣近鄰孔孟故里,受儒家學說的熏陶,尊孔崇儒之風頗盛,大都以詩書繼世,耕讀傳家;尊卑分明,長幼有序,重孝道,講禮節,刻苦耐勞,節儉朴實,為治家的目標,尤其遵循禮節。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又說:「丈夫生而願為之有室,女子生而願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鑽穴隙相窺。逾牆相從,則父母國人則賤之。」子女都遵守這種原則,因此,婚姻遵守「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承襲《禮儀·士婚禮》的「六禮」。婚嫁要經過六道手續。一是納采,男方請媒人帶簡單禮物向女方求婚。二是問名,詢問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三是納吉,女方答應後,男方備送禮物,好締結婚姻。四是納徵,男方再准備厚禮送與女方,藉以鞏固婚姻。五是請期,議定迎娶的日期。六是親迎,新郎親自到女家迎娶。舊婚姻的禮制,一向都保存這些繁瑣的程序。現在就豐縣在過去婚姻中普通人家的禮俗,作一簡要介紹。 豐縣舊式婚姻大致如此。
1、合年命
在過去,一般男女青年的幸福災禍都寄託在命運上,一到十幾歲,父母都要給子女「合年命」,年命合好後,才能媒說婚嫁。
男女雙方如有意聯婚時,事前要先發庚柬帖子。「庚」是年庚八字,八字是「年、月、日、時」的出生;「柬」是帖子,先由男方將新郎的姓名、年庚八字寫好,外用紅紙封好,叫媒人送至女家,女家接到柬帖後,知道男方的年庚八字。為了使男方了解女方。女方也填上年庚八字,送還給男方,讓男方也了解女方。庚柬往返,算算男女雙方命相是否相合,相合則繼續媒說,年命不合則不能婚配。
合年命首要看屬相,屬相是生年按十二地支確定的,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犬、亥豬。十二屬相中,有以下幾種屬相不能成婚,俗稱「斷頭婚」。其內容如下:
自古白馬怕青牛,羊鼠相逢一旦休;蛇見猛虎如刀斬,金雞遇犬淚交流;青龍玉兔不相會,野豬一生懼猿猴。
屬相合了,然後再按男女的五行屬命,要相生,不能相剋。五行相生,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剋,即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的屬命是依出生年的天干來決定的,即東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南方丙丁火,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土。例如:男方甲子年生人,屬木命,女方丙辰年生,屬火命,木能生火,五行命相生可聯婚;如男方戊辰年生,屬土命,女方乙酉年生,屬木命,木克土,五行屬命相剋,在禁忌之列,不能聯婚。
其實,這一套誰也解釋不出什麼科學道理,也起不到任何作用,現在男女青年自由結合,誰也不知道誰的年命,只求情投意合、志同道合就是好佳偶,也沒有一個說是因年命不合而產生惡果的。 2、說媒
過去的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講究門當戶對;官對官,富對富,草屋對著籬笆戶。一般男女到十幾歲時,都要開始提媒,媒人是穿針引線人,媒人一般先問年齡、屬相,如果相合,再說家庭人口、經濟情況及長相怎樣,兩邊一一介紹,一方向另一方一般採取暗相、暗訪(舊俗「相男不相女」),男女雙方不能相互見面談話。男女雙方都互不了解,所以有:「嫁雞隨雞飛,嫁狗跟狗走」之說。
也有的媒人圖財禮,隱瞞真相,婚後不滿意而痛罵媒人的。過去的媒人有兩種:一種是以說媒為職業的媒婆,靠撮合別人的婚配而獲取錢財,媒說成後,雙方都要給「謝媒禮」;另一種是對男女雙方的家庭及本人的情況都很了解,自願作介紹人,成其美事。這類媒人要在傳啟及成婚時宴請招待,以示謝意。
除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結合的婚姻外,還有以下幾種方式。
(1)親上加親 有親戚關系的家長作主,與自己的兒女撮合 ,結為夫妻。依豐縣習俗倫常,以姑表兄妹或姨表兄妹結為夫妻者為多,其他不是平輩者,則不多見。
(2)指腹為婚 由於雙方家長感情篤厚,而又恰逢兩方的母親都懷有身孕,經過當面言明,如一方生男,另一方生女,則結為夫妻。若都生男或都生女,則結拜為兄弟或姊妹。
(3)愛好作親 雙方家長,平時相處,感情彌篤,而兩方一方有男另一方有女,為加深感情,而結為兒女親家。 3、傳啟
男女雙方家長,經媒說對婚姻同意後,便傳啟。所謂傳啟,就是訂婚,表示雙方換啟後,不得違反婚約。
傳啟的方式是男方用紅啟柬帖送交女方。啟內上寫:謹依冰語,敬求金諾。在下落款:姻愚弟×××頓首叩(男方稱姻,女方稱眷)。另頁寫:逢××年×月穀旦。封面正中紅條上寫:大德望××親翁閣下。兩頁的下方空白處寫:「金玉滿堂」、「光前裕後」、「長命富貴」等吉祥語。
男方的「啟」叫求啟,傳啟的男方對媒人要設宴款待。媒人將「啟」送到女方去,如果男方送給女家彩禮,也一同交媒人帶去。「啟」到女家,也要設宴席招待,但不如男家的筵席豐美(俗稱男強女弱)。女方也要寫「啟」送到男家,這叫「復啟」,復啟的格式也是八字,即:恪遵台命,仰答玉音。落款時,女方如果和男方主婚人是平輩,則稱「眷愚弟」×××頓首叩,其他款式與男啟同。 4、訂吉期
如男方想定期限迎娶,首先要給女方要年命。按舊習慣要年命的時間要在農歷的二月初二日。用一個紅木拜匣(長約二十五公分,寬約十五公分,高約十二公分),裡面放一張紅紙,用黃包袱包好,兩根紅帶子扎緊兩頭,覓人背著到女方家去。如女方同意迎娶,便在盒內的紅紙上寫上女方的年齡、生日,放入拜匣內,兩根紅帶子合在一起捆在中間;如女方不同意訂期迎娶,則原樣背回。
如女方的年命要來後,男方要依據雙方屬相、生日、看迎娶吉日,首先要看男女屬相在本年用的大利月或小利月。其內容如下:
正、七月迎雞兔,二、八月虎和猴,三、九月蛇共豬,四、十月龍和狗,牛羊五、十一,六、臘鼠馬走。
看準用哪個月後,再查吉日。查吉日就是依據舊歷書上的十二個字來決定(每天都有一個字代日),即:建、危、平、滿、成、閉、執、定、開、破、收、除,查吉日的歌訣如下:
建、滿、平、收、黑,(這四天是黑道日)
除、危、定、執、黃;(這四天是黃道日)
成、開皆可用,(這兩個日子尚可)
閉、破不相當。(這兩個日子犯忌,不能用)
選好迎娶的吉日後,要在《玉匣記》上「查周堂」。「周堂」是按八卦的方位排列的:乾為翁,坎為弟,艮為灶,震為婦,巽為廚,離為夫,坤為姑,兌為堂;這是一個方點陣圖。
選擇的嫁娶日,如果是大利月,從「夫」順數,小利月則從「婦」逆數。遇「弟、堂、廚、灶」用之,如遇「翁、姑」,則不可用,無翁姑亦可用。吉日的方位選定後,《玉匣記》上載明著某方位宜上轎、下轎、坐帳及用哪屋、哪間。迎財神或福福大吉。拜堂坐帳時忌×××屬相,凡是這種屬相的人都要與新娘避開,用以避凶趨吉。另「四眼人」(即懷孕婦女)孀婦也要避開。
男方把迎娶的吉日,用紅帖寫上「×月×日迎嫁大吉」並寫明女方向×方冠帶,×方上轎。寫好後逢雙月雙日送至女家,至出嫁日按記載的項目辦理。
這些選擇吉日的迷信陋習,解放後,基本已經被廢除。婚日多選擇國家慶典節日,如「五一」、「七一」、「八一」、國慶節、元旦等。過去訂吉日雖然費了好多的煩瑣手續,但有時卻是個大風暴雨的日子,弄得人人受苦,個個抱怨,吉日反而也不吉了。 5、迎娶
到了迎娶的日子,要貼喜聯,內容都是求吉納福的語言。例如:喜今朝三星在戶,慶他年五世其昌。齊家典則存三禮,經國文章在二南……橫額為:宜室宜家、鍾鼓樂之、天作之合……外門掛紅綾,表示喜氣盈門的瑞徵。迎娶這天,親友都來賀喜送禮,有的送錢,有的送禮物或喜帳。落款一般為××令郎花燭之喜,下款一般為「與賀×××……頓首」。男方到女家去迎娶,富貴官戶人家用兩幢轎,娶嫁的轎有紅、花、綠三種。轎,木製,長約一米半,寬約一米,高二米,上有脊頂,底為平板,兩邊有轎桿,長約四五米。紅轎是用紅布作轎衣,花轎是用綉花布作轎衣,綠轎的轎衣是綠布。正頂上是麒麟,四脊是排列的八大仙人。四角是紅綉球,甚是美麗。轎門有轎簾,新娘入轎後,即將轎簾封閉。轎由四人抬,前後各二人。用兩幢轎娶嫁的是男方前一天坐綠轎去,旗鑼傘扇,跟隨著扮裝的差人,衣穿紅領衣,手持黑紅鞭,頭戴秦椒帽,另有喝道的喇叭號角、樂隊,派頭十足。次日和新娘坐紅轎一起回來。
普通的人家,只是一幢轎喇叭響樂,跟隨娶女客二人帶酒壇盒禮,當日發轎迎娶。
窮人娶婦,沒錢賃轎,覓響器,只是坐小土車或騎毛驢到婆家。豐縣曾流傳這樣一首民謠:一輛土車離娘門,一個包袱背在身;沒有坐上花花轎,也沒聽到當當錘(響樂里打節拍的敲擊樂器)。
男家娶親,要前一天拜林,這表示後代不忘先祖。
女方出嫁,要用紅紗蒙面(俗稱「蒙頭紅」),轎門封閉。這種蒙面、封轎門簾的風俗由來已久,遠在古時搶親時,就是把婦女的面部蒙上,把轎門封閉,乘人不防,便抬起來搶走。後世娶婦也沿用這種習俗。女子出嫁要伴隨送女客,陪送的嫁妝也一同運到婆家。嫁妝多少,因窮富不同,富家舊式嫁妝木用器有巧十三、巧八件;普通人家一櫥一櫃,窮人家只不過一個木箱或一個包袱。在民國時期豐縣有人寫過一首《嫁女》詩:
日已偏西轎出門,老母送女到籬根;
只因家貧妝奩少,一櫥一櫃燈銅盆。
這首詩描寫了農村女子出嫁的情景。
新婦到了婆家後,按舊禮儀叫「拜堂」,俗稱「拜天地」。拜天地後,才算正式結為夫婦。花轎停在院中,要按下轎的方位放置。年輕女子迎接新娘走出轎門,叫「接轎」。接轎時,要按婦女的接轎禮儀前進後退行二十四拜禮,才走出轎門。拜堂時,院內放一方桌,上置銅鏡一面,另在盛滿糧食的簸斗內插秤一桿,表示心明如鏡,斗、秤則表示公平。地上鋪蘆席,撒帳的中年婦女用碎木屑、麩皮、桿草屑或楝樹籽等放入木升內,升口用紅紙封固,撒帳人將此碎屑向新郎、新娘身上撒去。然後打開蒙面紅紗行上拜禮。上拜就是新郎、新娘向天地神明和父母行跪拜禮,再向親戚跪拜,受拜的親戚要拿拜禮金,民國時期繳拜禮金的一般為一千文至五千文不等。在接拜金受禮時,還要有人喝唱:「×××,拜金若干」。另外,在行跪拜禮時還要鳴炮奏樂。
送賀禮人要到禮房上禮單,民國初期一般是二百文至五百文,後增至一千文至兩千文或一元。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期間,幣值不定,禮金隨俗而定。 6、合巹
「合巹禮」俗稱喝「交心酒」。拜堂後,入新房,一人持酒一杯,使新郎、新娘各以酒漱口。按《禮·昏禮》「合巹而 」。古時是一個瓢分成兩個瓢,叫做「巹」,新郎、新婦各執一片以酒漱口,謂之」。為夫婦成婚之吉禮。豐縣從清末以來,行合巹禮時,還唱著:「新媳婦沾一沾,新女婿猛一干」,其實,依沿襲的古婚禮不是喝,而是用酒漱口。 7、坐帳
按舊禮規定的方向,新娘坐在新房內,叫「坐帳」。坐帳時,要點長命燈,一夜不熄,象徵著長命到頭的吉祥瑞兆。新娘坐帳,就是鬧新房的時間,常鬧至深夜不休,因此,新房內常有中年長輩婦女伴護新娘,以婉言勸告鬧新房的人不要鬧得過分。
次日,新婦要拜翁婆。 豐縣舊式腐朽的婚姻制度 在舊式婚姻制度中,還有幾種不合理的腐朽的婚姻制度。 1、嫁殤
嫁殤,即嫁死人。婚約訂後,丈夫身死,女子仍出嫁守節,終身當寡婦 。嫁殤至民國時就極少了。 2、童養媳
童養媳俗稱團圓媳婦。這種婚姻多是因為女方家貧,無力撫養,或女家尊親早亡,無所歸依,便送在翁姑家養育,迨成年後,再舉行婚禮。童養媳在婆家時,一般婆母輕視,待遇刻薄。童養媳在精神上還要蒙受很大屈辱,一言一行,唯恐有錯。直到成婚後,才能有所自由,豐縣有句歇後語,叫「團圓媳婦帶弟弟——熬成人啦!」這說明童養媳是受屈辱的。解放前,豐縣的童養媳為數不少,直到解放後,才徹底廢除了這種制度。 3、早婚
早婚是結婚的年齡過早,早婚不但損害身心健康,還影響了下一代子女。豐縣有年齡不相稱結婚的一首民歌:
說個大姐才十七,再過四年二十一;
嫁個女婿才十歲,比她丈夫大十一;
兩人南井去抬水,一頭高來一頭低;
不是爹娘管得緊,你往東來我往西。
這首民歌,強烈地反映了婦女對不合理婚姻的反抗。 4、變相買賣婚姻
舊社會里的買賣婚姻,有的是用金錢直接買來結成婚姻的,有的是通過媒人間接買賣成婚的,媒人從中漁利,男方只要肯花錢,就能娶上美貌的妻子。有時,女方為了圖聘禮,對男方也往往降低條件,這樣的婚姻,往往是痛苦的。這種變相的買賣婚姻,給人們造成了不良後果。 5、換親制度
窮苦人家,娶不上媳婦,媒人便將三家有兄妹或姊弟的人家串聯成親,交換訂婚,用推磨式的方法,男女方遞相交換。這種不合理的婚姻制度,猶如拈鬮,聽天由命。有的婚後情意不合,不能同居,便責罵媒人,但木已成舟,也只好飲恨終身。換親,解放後仍有存在。
對於陳舊的婚姻制度,人們比較反感。上世紀二十年代,豐縣就開始了婚姻改革。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北伐軍光復豐縣後,曾進行一系列的放足、剪發、過陽歷年、文明結婚等革新活動。但婚禮的改革,只限於機關、教育界上層的少數人物,而廣大群眾,仍是沿用舊制婚儀。
解放後,在黨的宣傳教育下,舊的婚姻禮俗有了很大的改變,廢除了婚年看命、按舊一套看吉日的舊習。起初仍用轎子迎娶,後來青年男女認識提高,認為花轎是封建官僚小姐坐的,是丑而不是美。這種抬轎娶親的舊習就逐漸淘汰了。後來改用腳踏車或拖拉機、汽車來迎娶,打著紅旗戴著紅花,四個青年婦女將新婦迎來,婚禮的儀式的內容也革新了。
後來又把訂婚、結婚的日期定在國家法定的節日或集體結婚,逐漸邁向了勤儉辦婚事、移風易俗的新風尚。
3、為什麼說結婚不要太遲?
首先,我個人觀點,結婚太遲,一個是年齡大了,精力可能就不是太充沛,畢竟生育也是有最佳年齡的。
其次,結婚氏敗太遲,也會對感情造成影響,畢竟兩個人在一起久了,可能攔猜就會缺乏新鮮感,畢竟感情也有簡核型保質期的。
最好,兩個人在一起,感情比較好的時候,選擇結婚,一起經營起來的婚姻,更幸福,太遲了,可能心勁兒也會差一些吧!
4、想知道潮陽人結婚的風俗習慣?
沒那麼復雜啦,現雜都是發請貼擺宴請客,頂多結婚後回門而已,更多人選擇出去旅遊結婚
5、蒙古族結婚習俗
蒙古族人一般在金秋八月開始談婚論嫁。小夥子的父母委託信賴的說親人,擇個好日子帶上兒子去看中的姑娘家說親。姑娘及父母如果看上了小夥子就收下獻上的哈達和一盤餅食,這事就此定了下來。冬天是舉辦婚禮的好日子,經雙方選定日子後,新郎家於傍晚時分到姑娘家接親,至此婚禮已經開始,民族風格濃厚、趣味橫生的各種婚禮節目連續上演,一直到東方發白;接新的隊伍才跨上駿馬,同送親的隊伍一道往新郎家進發。在離新郎家不遠時送親的隊伍停下,迎親的隊伍到家後重新偕同新郎的父母親人前來第二次迎接。在婆婆為兒媳婦掀開蓋頭後,新郎新娘得向父母、主婚人、親戚們行磕頭禮並敬酒。眾人也會興奮地唱起敬酒歌、跳起舞,歡樂在草原上盪漾
蒙古族有搶婚和聘婚兩種婚煙制度。搶婚是奴隸社會的一種婚姻形式。公元十三世紀以前蒙古族社會多半為搶婚制。如成吉思汗的父親也速該把阿禿兒與訶額侖夫人的成親,就是搶婚形式。聘婚是封建社會的一種婚煙形。公元十三世紀以後,蒙古族進入封建社會,即普遍實行聘婚婚制。但仍有搶婚制的殘余。在部落間的戰爭中,搶婚或掠奪婚仍屢見不鮮。
青年男女定親後由男方家送給女方家的禮品,又叫彩禮。聘禮的多少由男方家的經濟情況而定。農區多以金銀首飾、櫃子、衣物為聘禮;牧區常以牛、馬、羊等牲畜為聘禮。牧民視「九」為吉祥數,聘禮以「九」為起點,從「一九」到「九九」,最多不得超過八十一頭,取「九九」為長壽的意思。如貧困牧戶不具備九數牲畜的聘禮,也可以擇小於九的奇數,以三、五、七頭牲畜為聘禮,但絕不能擇偶數。
女家陪送女兒的出嫁禮物。蒙古族非常講究陪送嫁妝。男方送多少聘禮,女方就要陪送相應數量的嫁妝。通常是女方陪嫁的東西,比男方送給女家的東西多。因此,蒙古族有一句俗語:「娶得起媳婦,聘不起姑娘。」
蒙古族的婚俗之一。過去,蒙古族的娶親非常隆重,並保留著男到女家投宿娶親的傳統婚俗。娶親一般是在結婚喜日的前一天。新郎在歡樂的氣氛中,穿上艷麗的蒙古長袍,腰扎綵帶,頭戴圓頂紅纓帽,腳蹬高筒皮靴,佩帶弓箭。伴郎也穿上節日盛裝。一同騎上馬,攜帶彩車和禮品,前往女家娶親。娶親者至女家,先繞蒙古包一周,並向女家敬獻「碰門羊」1隻和其他禮物。然後,新郎和伴郎手捧哈達、美酒,向新娘的父母、長親逐一敬酒,行跪拜禮。禮畢,娶親者入席就餐。晚上,又擺設羊五叉宴席。並舉行求名問庚的傳統儀式。次日清晨,娶親者起程時,新娘由叔父或姑夫抱上彩車。新郎要騎馬繞新娘乘坐的彩車三圈。然後,娶親者和送親者一同起程離去。
6、婚姻的每個階段
<
7、大豐市結婚的風土習俗,有沒有嫁妝?普通人彩禮是多少
准備至少188888元彩禮(要看市場價),有嫁妝~
首先要有媒人,媒人必須要身體健康,品德為鄰居認可,家庭幸福美滿,兒孫滿堂者為最佳。接新娘那天,必須有豪車至少兩輛,普通車六輛組成迎親車隊。
司機必須要是男方本地鄉鎮小區上相貌堂堂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中青年帥哥(至少有兩位),男方親屬中帥氣的平輩數量越多越好。以此來顯示男方所在地區地靈人傑,實力強大。不需要有酒量,只喝茶。但是口才要好,不能掉場。
會親只需要男方前一天一個人去女方家請一下,隔日女方父母叔伯舅舅姨娘上門即可。
基本情況就是這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