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慶齡和孫中山結婚多少年
1、宋家三姐妹都嫁給了誰?
大姐宋藹齡與孔祥熙結為夫婦,二姐宋慶齡和孫中山結婚,三妹宋美齡1927年與蔣介石結婚。
宋氏三姐妹,即宋靄齡、宋慶齡、宋美齡,19世紀末生於上海,祖籍廣東文昌縣(今海南文昌市),是20世紀中國最顯耀的姐妹組合。宋慶齡成為國母,愛國愛民,萬民景仰;宋美齡嫁給蔣介石,權勢顯赫,呼風喚雨;宋藹齡聯姻孔祥熙,善於積財,富甲天下。
(1)宋慶齡和孫中山結婚多少年擴展資料:
宋靄齡
宋靄齡,(1889—1973),文昌人(今屬海南),生於上海。1904赴美國留學,入喬治亞州梅肯市威斯里安女子學院。1910年畢業後回國。1912年任孫中山秘書。「二次革命」失敗後與父親宋嘉樹去日本,仍任孫秘書。1914年9月與孔祥熙結婚。
宋慶齡
1893年1月27日,宋慶齡誕生在上海一個牧師兼實業家的家庭。她的父親作為孫中山的朋友和同志,是她的第一個啟蒙老師。少年時代,她即負笈異域,在美國接受了「歐洲式的教育」,受到民主主義的洗禮。
宋美齡
宋美齡(1897年3月5日——2003年10月23日)祖籍海南文昌縣,中華民國前第一夫人,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團主席;宋靄齡、宋慶齡的妹妹。作為蔣介石的第二任妻子(除原配以外,蔣尚有一位妾侍和一位情人),宋美齡在近代中國歷史與對外關系(特別是對美國)具有深遠的影響力。
2、宋美齡和宋慶齡分別是誰的媳婦?
宋美齡是蔣介石的夫人,宋慶齡是孫中山的夫人。宋美齡和宋慶齡其實是三姐妹,她們還有個姐姐是宋靄(ǎi)齡。宋靄齡、宋慶齡、宋美齡是中國著名的「宋氏三姐妹」,大姐宋靄齡,1889年7月15日生於上海;1914年在日本與孔祥熙結為夫婦;1973年10月19日在美國紐約去世。二姐宋慶齡,1893年1月27日生於上海;1915年和孫中山結婚;1981年5月15日加入中國共產黨;1981年5月29日在北京逝世。三妹宋美齡, 1897年3月5日生於上海;1927年與蔣介石結婚;2003年10月24日,在美國紐約逝世。
宋家三姐妹是20世紀中國最顯耀的姐妹組合。宋慶齡成為國母,愛國愛民,受萬民景仰;宋美齡嫁給蔣介石,權勢顯赫,呼風喚雨;宋藹齡聯姻孔祥熙,善於積財,富甲天下。她們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國的歷史進程,也因而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其中宋慶齡對新中國的建立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
(2)宋慶齡和孫中山結婚多少年擴展資料:
宋慶齡是偉大的愛國主義、民主主義、國際主義和共產主義戰士,舉世聞名的二十世紀的偉大女性。她青年時代追隨孫中山,獻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堅強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奮斗,始終堅定地和中國人民、中國共產黨站在一起,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為婦女兒童的衛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業,為祖國統一以及保衛世界和平、促進人類的進步事業而殫精竭力,鞠躬盡瘁,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受到中國人民、海外華人華僑的景仰和愛戴,也贏得國際友人的贊譽和熱愛,並享有崇高的威望。
1981年5月14日,宋慶齡患的冠心病、肝癌及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病情惡化。1981年5月15日中央政治局決定接受她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授予她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稱號。1981年5月29日,宋慶齡因病在北京寓所逝世。遵照她的遺言,骨灰安葬在上海萬國公墓她父母陵墓的東側。中國共產黨、全國人大國務院為她立碑銘文以表紀念:宋慶齡是愛國主義、民主主義、國際主義、共產主義的偉大戰士。她為國家和人民所建樹的豐功偉績,將永載史冊。
3、孫中山幾歲結婚的
十八歲結婚。
孫中山原配盧慕貞十七歲時與年方十八歲的孫中山結婚,並誕下三名子女:孫科、孫娫及孫婉。1915年盧慕貞與孫中山離婚,1914年10月25日孫中山在東京與宋慶齡結婚。
(3)宋慶齡和孫中山結婚多少年擴展資料:
盧慕貞,廣東香山人,出生於累世積善的書香門第之家,父盧耀顯曾漂洋過海至美國檀香山經商獲富。盧慕貞自小勤快,素以孝敬長輩而聞名鄉里,尤擅女紅。
在和孫中山結婚後的數年中,盡管孫中山回鄉並不多,但每次回家,盧慕貞總為他縫制一套新衣服和鞋襪,婆婆楊太夫人身上的穿戴也多出自盧慕貞之手。
1915年孫中山與宋慶齡在日本相愛。同年9月1日,盧慕貞夫人應國父之請從澳門抵日本東京商談離婚事宜。當時中國同盟會元老紛紛反對孫中山先生與盧慕貞夫人離婚。
而盧慕貞當著大家的面慨然表示:「孫先生為革命奔走海外,到處流浪,身心為之交瘁,既然現有人願意照料他的生活,我願意成全其美,與先生離婚。」
4、孫中山宋美齡的那些事
宋慶齡眾所周知,孫中山與宋慶齡相戀時,兩人年齡相差27歲,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孫中山宋美齡的那些事,希望對你有用!
孫中山宋美齡的那些事
宋慶齡,中國近代以來著名的女性,偉大的民主人士,孫中山與宋慶齡結婚,是1915年10月25日,宋慶齡22歲,孫中山比宋唯姿慶齡年長27歲。宋慶齡與孫中山之間,除了共同的理想信念,也有檔老平凡溫馨的生活,有夫妻間的溫暖與體貼。孫先生的菜燒得很好,宋慶齡也會燒很多好菜,他們常常交換著燒菜。那麼宋慶齡有孩子嗎?
在上海的宋慶齡故居里,餐廳里一直掛著她母親的油畫像,這是她對母親的一種歉意,也是對家庭的一種懷念。在暮年,宋慶齡堅持自己死後能同父母葬在一起,這也是為了表達她生前在婚姻問題上未能如父母所願、無法盡孝的遺憾,希望死後永遠陪伴父母。
這是一對沒有血緣關系卻形同母女的兩個人。一位是孫中山的夫人,一位是極為普通的女子。24年裡,隋永清依偎著宋慶齡長大,伴隨她走到生命的終點。30年後,2011年5月29日,“遺愛長留——隋永清藏宋慶齡文物展”在上海宋慶齡故居紀念館開幕。在上海宋慶齡基金會原副秘書長瀋海平女士的幫助下,我們得以完成對隋永清女士的訪談,從中,我們看到了一個真正有血有肉的宋慶齡。
平日生活中,宋慶齡幾乎從不佩戴任何首飾,行山升但從少女時代出國一直到暮年,她將祖母傳下的綠松石戒指、發簪,以及母親送給她的鑽石別針等等,都珍藏著。直到後來,一部分送給了隋永清。甚至她父親送她的酒,她也在故居中一直存留著。宋慶齡保存這些東西,寄託了對於家族的懷念和祖輩的記憶。宋慶齡畢生熱愛家庭氛圍,熱愛緊密的家庭關系,思念遠在他鄉也割捨不斷的親人。她曾對隋永清說過:“無論如何,我們都不會改變。”
“媽媽太太”是孩子們對宋慶齡的專有稱呼
隋永清是宋慶齡的警衛員隋學芳的孩子。1957年底,隋永清出生,隋學芳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宋慶齡,那一年宋慶齡64歲。隋永清回憶道:“她身邊的工作人員都有一個習慣,誰家有孩子了,都會抱給她,給她看一眼。”宋慶齡一生未曾生育,但她非常喜歡孩子。
當隋永清被抱到宋慶齡面前時,她非但沒有像別的孩子一樣因為認生而大哭大鬧,反而是對宋慶齡一笑,正是這一笑,讓宋慶齡覺得冥冥中同這孩子有一種親密的緣分。
宋慶齡不喜歡被人叫顯老的稱謂,如阿婆、奶奶等。多年從事宋慶齡研究的瀋海平談到,“媽媽太太”是孩子們對宋慶齡的一個特有稱呼。這個特別的稱謂曾令宋慶齡研究者們費神考證了許久。
那時,在宋慶齡上海寓所餐廳里有宋慶齡母親倪老夫人一張畫像。在永清剛會講話的時候,吃飯前,宋慶齡把她領到倪老夫人像前,讓她面對老太太說:“婆婆吃飯了”。永清問,她是誰?宋慶齡答,“這是我的媽媽。”然後讓永清再叫一遍。隋永清就大聲叫“這是太太的媽媽”。第二天飯前,宋慶齡又領永清走到倪老太太像前。永清一下子懵了,不知該叫什麼,脫口叫了“這是媽媽太太”。引得大家鬨堂大笑。宋慶齡卻說,好啊,這個稱呼太可愛了!以後小孩子都不許叫我太太了,都叫媽媽太太!秘書張珏也說,今後小朋友們就都跟著永清叫媽媽太太!這之後,“媽媽太太”就成了永清這一輩孩子們對宋慶齡的專有稱呼。
養女隋永清出嫁宋慶齡哭了
宋慶齡很喜歡和孩子在一起的家庭氛圍,過普通家庭般的樸素生活。平時在卧室里,宋慶齡總是用著明顯發舊的手絹,穿一身布衣。隋永清曾問宋慶齡,為什麼不用新手絹?宋慶齡微笑說,舊手絹反而軟和。下樓會見來客,宋慶齡會另用手帕。隋永清記憶里,宋慶齡在正式場合,會把一切做得很圓滿很完美。而居家沒有必要的時候,她就很隨意。宋慶齡覺得,如果兩邊都太過了,其實累的是自己。
宋慶齡常常把小永清帶在身邊,她把一個銅鼓形的紅木凳反過來,把永清放在木凳里,就好像站在一個嬰兒車里,非常安全。小永清尿了她一身,她也毫不介意。今天上海故居的地毯上還有一攤深色的印記,是當年永清的尿漬。近年故居翻修時,要照原樣仿製地毯,以為這是特有的顏色,專門仿製了深色。
宋慶齡有很棒的廚藝,她做得一手很好的美式炸雞塊。有一次小永清忍不住偷吃了炸雞被發現,宋慶齡並不責罵,先笑她:“你小孩子很聰明的,那麼多的雞塊你單把雞腿給拿走了”。然後再和顏悅色地說:“你知道不知道,你這樣做很沒有禮貌嗎?我跟你講過的,不是不給你吃,是告訴你到了樓下大家一起吃,你如果要做一個好孩子的話,下次一定不要這樣做,答應我好不好?”
1980年,隋永清要結婚了。按照中國的傳統,女兒出嫁前,母親照例會有一番細細的叮囑。她非常嚴肅地親口對隋永清說:“如果他打你,馬上回來離婚。我最憎惡的就是家庭暴力,不管男人打女人,女人打男人都不可以,你打他也不行,這是一步不讓的。如果說真的發生這種事情,他哪怕就是打了你一巴掌,你也要回來。你離婚,馬上離婚,你回來,回到我這兒來。”儀式結束之後,宋慶齡怕大家放不開,悄悄離開。隋永清出來送,宋慶齡卻讓她回去招呼客人,但就在隋回身的一剎那,宋慶齡拉住養女,抱著她哭了。
與孫中山一起的十年最幸福
有一天,一起吃午飯,隋永清發現宋慶齡格外喜形於色,宋慶齡問她說:“永清,你知道今天是什麼日子嗎?”當時是10月,隋永清回答說:“今天25日”。宋慶齡告訴她,這天是自己結婚的日子。“她特別高興,搖頭晃腦的,完全是一個很羞澀的小姑娘。好像那意思是說,你連這個也不知道啊?那下次記住哦。”她完全沉浸在對孫先生的愛和回憶之中,說當時兩個人能走到一起非常不容易,她決定要追隨孫先生,絕不回頭。
宋慶齡說起過,有一點別人永遠比不過她,要是有點什麼病痛,孫先生是醫學博士出身的。她充滿自豪地說:“你看看,你看看我找的男人。”她如果要認真地給孫先生記錄一些東西,孫先生總要她舒舒服服地坐著,怎麼習慣怎麼去做。她就懶懶地靠在沙發扶手旁,孫先生口述文件,她就在那兒記錄。
她告訴隋永清,她和孫先生在一起的十年是她一生最幸福的十年,而且這一生她擁有這樣一個男人足矣,這樣一個男人再也沒有了,再也沒有第二個孫中山。他是最優秀的男人,是完美的丈夫,她覺得很有成就感,很驕傲。
後來,宋慶齡的身體條件不允許爬上高高的中山陵,她又不能容忍別人將她抬上去,因為她認為這是對別人身體的凌駕。於是她只能在家中、在重要的日子,在孫先生的像前擺上花朵。1975年10月12日,當北京香山的紅葉遍布山野之時,宋慶齡最後一次拜謁了孫中山在香山碧雲寺的衣冠冢。那年,宋慶齡已經82歲高齡。隋永清回憶說,宋慶齡是堅持自己一個台階一個台階走上去的。自此之後,她再也沒能親自去為孫中山掃墓。
宋慶齡告訴隋永清,“外面流傳什麼我是被家裡關起來,從窗戶逃走結婚等等都是胡說。我離家時,心情十分矛盾,特別覺得對不起母親。我與母親感情很深,從心底里不忍傷母親的心。在走出家門的那一刻,我還戀戀不舍地回身看了一眼,發現母親房間拉著的窗簾動了一下,我隱約看見母親正在窗簾後面看著我。嚇得我慌忙扭過頭走了。我真害怕再多看母親一眼,就會軟下心,邁不動雙腿而留下來。”
1915年6月28日,日本外務省的暗探注意到,孫中山發了一封掛號信給宋慶齡的父親,即在上海的“查理·宋”。五天之後,他又給同一地址發了一封給宋慶齡的電報。宋慶齡離開東京回上海之前,曾同孫中山商定,她要去爭取父母同意他們的婚事。但愛潑斯坦指出,“這封電報她有沒有收到是個疑問,因為這時在宋家內部發生了一場尖銳的沖突,她失去了行動自由,她個人的信件也被扣了。”1915年10月初,孫中山又派他信任的秘書朱卓文到上海去把宋慶齡接回日本。朱卓文的女兒慕菲雅(英文名)是宋慶齡兒時的夥伴,或許是通過這層關系,朱卓文與宋慶齡設法取得了聯系。關於此後的細節,愛潑斯坦語焉不詳,僅僅寫道:“她偷偷溜出了屋子,給父母留了一張字條。”隨後否定了關於從陽台逃走的傳言。
關於那些宋慶齡成婚細節的“猜測”或“誇大”,隋永清說,宋慶齡對她講過,她和她的家人“是決定冷靜之後再解決的”。但宋慶齡的離家,確實是在父母不知情的情況下。“在臨走時,她也覺得對於父母是有些愧疚的,她違背了他們的意願,要給他們鞠一躬,告訴他們:‘對不起,我不孝。’”
宋慶齡給隋永清說這些事的時候,是“眼睛望天,難受的那一種表情”。隋揣測,“在那個時刻,對於母女兩個人來說,肯定都是萬般滋味在心頭”。宋慶齡決定不回頭,來到日本和孫中山成婚,這之後她的父母才追到了日本,最終將宋慶齡的嫁妝給了他們,也代表了家庭的一種認可和祝福,家族對宋慶齡的選擇表示了接受。由於宋慶齡突然結婚,家裡准備的嫁妝還未齊備,這塊菊花圖案的衣料,還是半成品。倪老夫人對宋慶齡說,你今後請高人把它綉完。
可以政治觀點不一致,但親情不能丟
在與晚年宋慶齡相處的歲月中,隋永清始終感覺,宋慶齡有一種寂寞。宋氏家族是中國現代史上很特殊的一個家族。由於政治和歷史的原因,家族裡的每一個人,都承受了骨肉分離的痛苦,宋慶齡尤為如此。
宋慶齡經常獨自一人坐在桌前,一坐,就是半天。隋永清開始以為她是在辦公,只見她低著頭,雙手放在拉開的抽屜里,擺弄著什麼,翻看著什麼,或者就是長時間的發呆。永清習慣了只要她不發話,就不去打攪她。
直到有一天,宋慶齡把永清叫過去。永清發現,宋慶齡拉開的抽屜里有一本相冊。宋慶齡翻著相冊,一張一張地向永清介紹:“這是我們全家,我的爸爸、媽媽、姐姐、妹妹、我的三個弟弟。”宋慶齡保留著宋美齡送給她的精美衣物。晚年,當宋慶齡得知宋靄齡去世的消息時,她難過得默默獨處很久。
宋慶齡對隋永清說過,她非常不贊同那些一奶同胞之間僅僅因為政見不同就發表聲明脫離關系,而那在當時是很常見的。隋永清還記得宋慶齡說過:“你和家人可以政治觀點不一致,但是親情不能丟。”面對「」時期那些對親情血緣的淡漠,她認為不可思議,對此她曾說過一句:“不要教壞小孩子。”
對父母抱愧終生
隋永清展示了宋慶齡的一件嫁妝。這是一件蘇綉高手精心綉制的菊花圖案的衣料。上面應有99朵菊花加一組由13朵菊花組成的團花,寓意“天長地久”和大圓滿。可是瀋海平和隋永清仔細地數過,發現綉好的只有93朵,還差6朵沒有綉完,上面已經用粉塊畫好了圖案,綉好了拓片,點好了花樣,但就是沒有綉完。
這張衣料為什麼沒有完成?這和眾說紛紜的宋慶齡為婚姻出走有關。曾經有一種流傳的說法,是宋慶齡因與孫中山相戀,被軟禁在家中,她瞞著家人跳窗逃走。“這次出逃後來被編成像《羅密歐與朱麗葉》中‘陽台加梯子’那種場面的浪漫故事”,伊斯雷爾·愛潑斯坦在由他撰寫的《宋慶齡:二十世紀的偉大女性》的傳記中寫了關於出走的細節,“慶齡自己從來沒有加以證實過”,又指出,“真正的戲劇價值倒不在於經過的細節。”
宋美齡的人物評價
社會評價
宋美齡是民國政治舞台上的一個關鍵人物,集美貌、財富、權力、榮譽於一身。宋家三姐妹,有句評語:“大姐愛財,二姐愛國,三妹愛權。”
《生活》周刊:議員們全被夫人的風采、嫵媚和才華吸引了,驚愕了,繚亂了。議員們全體起立,熱烈鼓掌達四分鍾之久以後,蔣夫人開始演講,她的主題是:戰勝日本比戰勝德國更重要,美國應當讓她的人民去中國戰斗,而不應該在太平洋花費那麼多的力量,當她說到,經過五年半的抗戰,中國人民相信,“與其忍辱接受失敗,不如光榮地冒失敗之險,去爭取勝利”時,歡呼的掌聲達到了高潮。
尼克松《改變亞洲歷史的人物》:蔣夫人除了擔任她丈夫的議員,還具有其他意義,一般人認為:一位領袖的妻子系因夫而貴,與個人在歷史上的表現無關重要。這種看法,不但忽視一位領袖妻子在幕後所擔任的任務,且玷污了領袖妻子所具有的特質與性格。我相信蔣夫人的智慧、說服力和道德力量,已使她自己成為一位重要的領袖。蔣夫人是一位文明、美麗、整潔、女性化及堅強的女性。
冰心《我所見到的蔣夫人》:1924年我在美國韋爾斯利女子學院留學時,我的美國老師經常自豪地和我說,本校有一位中國學生,即1917年畢業的宋美齡小姐,她非常聰明、漂亮。在我至今為止見過的婦女中,確實從未有過像夫人那樣敏銳聰穎的人。她身材苗條、精神飽滿,特別是那雙澄清的眼睛非常美麗。宋美齡並不是一個政治的符號,一個令人生厭的達官貴婦,而是一個有血有肉的女人,是一個極有中國傳統美德又受西方現代文明熏陶、善於交際的夫人。
歷史評價
汪日章:宋美齡有較高的文化教養。她頭後梳一個小發髻,旗袍貼身,大衣適體,穿高跟鞋,在甬道上都是輕步走過,我每次碰到,她總是面帶微笑,平易近人,每每不覺得有驕矜盛氣,和她談話不覺得拘謹。她言談委婉適度,聲音從不放重,6年中,我從未見聞過她和蔣有過口角。她和別人談話,總是只讓對方可以聽清楚就是,從不大聲,頤指氣使。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一位亂世美人,以女性的非凡情感,影響了大千世界,值得我們永遠品味和思考。
西格雷夫:蔣宋美齡成了歷史上最著名、最有權勢的女人之一。她影晌了兩代美國人,美國人多年來一直把她列為世界上最受歡迎最受尊敬的十個婦女之一。她影響了美國領導人做出的決定,並通過這些決定影響全世界整整三十年。
美國將軍史迪威:一位聰明、有頭腦的女人。持有西方的觀點。(我這句話的意思是,中國人在政治和斗爭上往往採用拐彎抹角、間接、隱晦的方式,而她能夠理解一個外國人對此做出的反應。)她直爽,堅強,精力充沛,喜歡權力,重名譽,喜奉承,對於她的過去滿不在乎。在與外國人打交道時,她從不向西方觀點讓步。中國人永遠是正確的;外國人永遠是錯誤的。文筆引人入勝,但也失於膚淺,對西方的缺陷極盡諷刺,但從來不提中國任何一個微小的缺點。能夠隨心所欲地施展魅力。她知道該怎麼做。對蔣介石有很大影響力,主要是好的影響。有幾次幫了大忙。
美國總統布希:“蔣夫人是美國人民的親密中國朋友,為她的過世感到難過。”
丘吉爾曾對羅斯福說:“這個中國女人可不是弱者!”丘吉爾這個驕傲有名的英國首相,曾不止一次公開表示,宋美齡是他在世上最欣賞的少數女性之一,她的驕矜和嫵媚都讓人極為心動。
張學良:宋美齡絕頂聰明,是“近代中國找不出第二個來”的人物。西安事變之後,我之所以沒有被殺,是因為蔣夫人保護了我。
陳納德:“宋美齡對於我,永遠是一位公主。”
蔣介石:“夫人的能力,抵得上20個陸軍師。”
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於2003年10月24 日發出唁電,高度評價宋美齡女士曾致力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反對國家分裂,期盼海峽兩岸和平統一、中華民族興盛的歷史功績。
陳謙平:“宋美齡的去世標志著一個時代的結束。”、“宋的一生值得肯定。”
孫中山的人物評價
胡錦濤:2006年11月12日,在孫中山先生誕辰140周年紀念大會上,胡錦濤以“三個一生”、三個“始終”,高度評價了孫中山的一生:“孫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真理,始終與時俱進;一生不懈奮斗,始終堅韌不拔;一生熱愛祖國,始終致力於振興中華。”
江澤民:在1996年孫中山誕辰130周年紀念大會上,江澤民就指出:“孫中山先生是傑出的愛國主義者和民族英雄,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他在我國各族人民和一切愛國人士中享有崇高的威望。”“孫中山先生代表著一個時代。”
鄧小平:鄧小平的談話將孫中山的偉大的歷史功績概括為兩個方面:一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二是開創國共合作,導致了北伐戰爭的勝利。
毛澤東在《紀念孫中山先生》一文中,高度地評價了孫中山先生的一生。他說:孫中山是“中國革命民主派的旗幟”,強調紀念他在辛亥革命時期,領導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國的豐功偉績。紀念他在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的豐功偉績。
毛澤東指出:“孫中山是一個謙虛的人。從他注意研究中國歷史情況和當前社會情況方面,又從他注意研究包括蘇聯在內的外國方面,知道他是很謙虛的。”“他全心全意地為改造中國而耗費了畢生的精力,真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周恩來:孫中山是資產階級革命家,他有功績,也有缺點。
朱德:孫中山先生在四十年的革命斗爭中充分地表現了堅決和勇敢的革命精神。他不怕困難和失敗,他在遭受失敗後,又整頓好革命隊伍,重新走上戰場。孫中山先生能夠隨著歷史的變化不斷地進步,由早期的主張推翻皇帝、建立民國而進到晚年的提出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由倡導民主革命而進到主張實現世界大同。在孫中山的一生中,他的革命精神永遠是在前進的。
劉少奇說:“孫中山先生是偉大的革命家,是我們的老師。我們現在實行的新民主主義就是繼承了孫中山先生的新三民主義。”
陳錫祺:孫中山先生領導創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民主共和國,提出過系統的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建設計劃,這充分顯示了孫中山先生的氣魄與眼光,他的很多設想在今天仍有參考價值。
孫穗芳:祖父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人,他的生活很艱辛,為了救國,他經常是吃不飽睡不好,顛沛流離。這些年我尋訪祖父足跡的講演經歷,
讓我親身體會到他的這種艱辛。
韋慕庭:孫中山領導的革命,在他生前確實沒有成功,他未能及身看到祖國的獨立和富強,在這個意義上,孫中山可說是個失敗者。但是,他對中華民族在精神上的巨大影響,始終激勵著中國人民為祖國的獨立和富強而斗爭;在他身後,中國革命成功了,中華民族繼承孫中山遺志,終於取得全世界矚目的進步,在這個意義上,孫中山又不能說是一個失敗者。
歷史評價
孫中山是近代中國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特別是在學醫行醫期間結識了不少國際友人華人華僑等為以後革命奠定了基礎與支持。
孫中山是最早提倡以革命推翻滿清統治,建立民國政府的革命家之一。由於孫中山早年即接受西方教育,認識西方世界較深,通曉外語,有醫生學歷,在中國內外都享有知名度;是故被多數外國人視為革命領袖。而在國內,多數革命者也認為他的聲望與能力足以成為革命組織的代表人物,也因此孫中山在武昌起義後順利被選為臨時大總統。
孫中山去世後,蔣介石領導他創建的國民革命軍進行北伐,在名義上完成中國的統一。由於當時參與革命的主要領導人物,特別是蔣介石、汪精衛兩人,均為孫培育出來的領導人物,故當時的國民政府當以孫為最高的精神領袖,並推舉三民主義為治國的最高指導。1937年中國抗日戰爭爆發後,孫成為蔣介石之外,凝聚全國向心力的象徵人物之一。國民政府與旗下將領也往往以“保障孫的革命成果”為號召,鼓動人民建設和將士作戰。因此到戰爭中後期,孫中山很自然被推舉為中華民國的國父。
孫中山亦為中國政治經濟現代化之重要階段性人物。他較全面地整合了近代西方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的重要成分,包括憲政民主,人民主權(選舉、罷免、創制、復決),權力分立制衡,與社會主義等等。另加上其個人認為有必要保留的中國傳統制度機構——監察權與考試權,形成五權憲法學說。對西方重要思想在中國的普及,具有推動者的作用,促成西化民主派和共產主義派對中國未來建設的深入探索。而孫中山在其中採取某種折衷立場,卻堅持共和民主之憲政體制,至今仍有其價值。
5、孫中山與宋慶齡
孫中山與宋慶齡
志同道合最容易成就伴侶,孫中山與宋慶齡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1913年8月,“二次革命”失敗,革命派在國內失去了立足之地,大多追隨孫中山流亡日本,宋耀如一家更是舉家遷避扶桑。從美國讀書歸來的宋慶齡到日本與家人會面,終於見到了她所敬仰的孫中山,並開始接替父親和姐姐的工作,於1914年9月起正式擔任孫中山的英文秘書。這是在患難中生長出來的愛情:革命失敗,心靈的創傷和流亡海外生活的孤寂,孫中山都從宋慶齡的幫助和撫慰中得到補償;而宋慶齡追隨孫中山革命的願望得到了滿足,並發出了這樣的肺腑之言:“我的快樂,我唯一的快樂是與孫先生在一起。”這遭到宋慶齡父母尤其是母親的堅銷晌決反對:他們的年齡相差28歲!1915年10月,在得知孫中山已與前妻離婚的消息後,22歲的宋慶齡沖破父母的“軟禁”,赴東京與孫中山成婚。
他們的情深意篤,令人感動:1922年6月16日,廣州發生陳炯明兵變,在危難之際宋慶齡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孫中山:“中國可以沒有我,但不可以沒有你!”而1925年3月11日孫中山彌留之際,特別囑咐兒子、女婿要“善待孫夫人”,聽到何香凝保證盡力愛護宋慶齡之後才放心。短短10年聚首,勝過人間無數。此後,宋慶齡孀居終生。
有抱負的父親,把女兒送到這所上海最有名的貴族化學校里接受最好的美式教育。像學校說的那樣,中西的教育,是為了讓她們有勇敢的新和有價值的行為,給自己的生活一個最好的建設。
照片中的小女孩已長成亭亭玉立的少女,綴滿美滲缺麗花邊的西式長裙,浪漫而無憂無慮。但在她嬌柔而略帶羞澀的眼光里,依然可以看到一些晶瑩而堅硬的東西。
美麗而倔強的女孩出嫁了,第一次違背父母的意思,嫁給心目中能拯救中國的英雄。她給父母留下書信,告別了她的充滿了溫馨甜美童年回憶的屋子。這樁年齡懸殊的婚姻在當時引起的震駭是可以想見的,這恐怕也是她艱難的一生所遇到的第一次嚴酷的考驗。“從現在起,她將永遠無法逃避眾目睽睽之下的無情怒視和即使是最不可能的事端也會招來責難的可能性。”
然而這對夫婦非常幸福,他所有亡命年月所忍受的苦難和孤寂,都從她那裡得到了補償。
婚後她在給美國的同學的信中說:“你記得嗎?在蒙特里特時我們去聽卡梅倫先生所做的關於中國的圖解講課,他給我們看了一張孫逸仙博士的照片。當時我沒有想像過我們兩人之間會有超過朋友的關系。但這是命運。”
1915年10月25日,宋慶齡與孫中山在日本東京結婚。
1923年8月,孫中山、宋慶齡在永豐艦與官兵合影,紀念蒙難一周年。
很難想像這樣一個有著“孩子般的嬌弱和最最迷人的精巧”的年輕女子,當年在生死關頭怎樣堅定地說出“中國可以沒有我,不可以沒有你”,怎樣在槍聲炮影火光沖天的恐怖氣氛里鎮靜地鼓舞衛隊的士氣,在子彈擦過鬢邊的險境里機智地逃生。
在她的晚年,當時有些影視作品裡表現這一段歷史時,把她拍成跪下請求中山先生離開,她看到生氣了,說:“我從來不會對任何人下跪,對他也一樣。”
在這次可怕的事件中毀掉的不僅僅是珍貴的文件書信資料、建築或者統一中國的夢想,還有一個女子成為母親的期待與憧憬。
永豐艦上他把手搭在她坐的椅背上,一下子想起“她天生是一個女人,……按照她的性格,她應該是受孫逸仙這樣的人的保護和愛憐,而不是留下來為他的事業戰斗的。她天生要做一個賢妻,而虧喊鋒不是聖女貞德……”不再是有著繁復花邊的西式長裙,但中式的衣裙依然帶著少女的精緻。一頭黑發柔順地挽到腦後,這使她看起來多了一種 *** 的嫵媚與端莊。
“歲月靜好,現世安穩”,看著這張照片讓人想到這樣的句子。然而從1915年10月25日起,她就永遠作別了這樣的生活。
1924年11月21日,孫中山、宋慶齡離開上海,經日本神戶繼續北上。
有一幅孫逸仙和他的妻子在這次旅行期間的照片。他穿的是中國長袍,但她穿一件長毛大衣,戴一頂美國式鍾形女帽,有一邊垂著一綹帽纓。她雙手拿著一束玫瑰花,她樣子很美,若有所思,和藹可親。這是我所看到過的她最可愛的照片。她丈夫去世之後,她便失去了一些從這張過去的照片所看到的這種奇特的風采。”
6、孫中山要娶小27歲宋慶齡,堅持與30年發妻離婚,他錯了嗎?
1915年,澳門,一個中年婦人每天在家提心吊膽的等人給自己送信。
她的丈夫在「二次革命」中失利,此時逃亡日本,建立中華革命黨,准備重整旗鼓,繼續反袁。
這天,家裡來了兩個男人:
一個是自己的兒子,孫科;一個是丈夫的侍衛官,鄭卓。
二人看著婦人,不知該如何開口,只好默默地把手中的信遞交給她。
那是丈夫的信,一封請求離婚的信。
婦人看完後,面色異常平靜。
良久,朗聲道:阿科,拿枝筆來,要新的!
隨即,毅然在信上寫下一個字——「可」。
廣州香山翠亨村的孫家,出了個叛逆的兒子叫孫文,也就是孫中山。
少年時期在美國留學,思想和行為像個「假洋鬼子」。
17歲回鄉,熱衷給村民演講「大逆不道」的晚清政府腐敗論。在搗毀村廟惹來眾怒之後,被父母送去香港求學。
在香港讀書時,經常「胡作非為」,比如:破除迷信,信奉宗教等。
孫家長子孫眉,怕弟弟會闖下大禍,連累家人。就想到了一個拴住孫中山,讓他安分守己的辦法——結婚。
同縣外望村商人盧耀顯之女盧慕貞,比孫文小一歲,自幼喪父。
她受過教育但文化不高,為人善良淳樸,勤快能幹,尤其擅長女紅,素以孝敬長輩而聞名鄉里。
孫中山雖不同意包辦婚姻,奈何拗不過父母,兄長,只好順從。婚後便回香港埋首書海,只有假期才回故鄉與盧慕貞團聚。
起初,孫中山對盧慕貞的感情並不深,但他受到過良好的西式教育,盧氏也的確通情達理,二人相敬如賓,夫妻之間也算和睦。
而隨著時光的流逝,孫中山被盧氏孝順、賢惠的行為所打動,對這個妻子開始逐漸心生敬意。
唐仕進的《孫中山原配盧慕貞的故事》中,有記載這樣一件小事:
牧師離去時對盧慕貞贊不絕口,這讓孫中山很有面子。
還有,最令孫中山感動的是,在孫父去世前病重的那段日子,他和大哥返鄉探望父親,親眼看到盧慕貞在父親的病榻前寸步不離,親手侍奉湯葯。
盧慕貞對孫中山也是體貼至極。
婚後數十年中,孫中山回鄉的次數並不多,但每次回家,盧慕貞都會為他縫制一套新衣服和鞋襪,連孫母身上的穿戴也多出於盧慕貞之手。
孫中山與盧慕貞所生的三個子女,均是盧慕貞獨力撫養成人。盡管孫中山和孫眉經常寄錢接濟,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可以說,沒有盧慕貞為孫中山解決家庭上的後顧之憂,孫中山就無法把精神集中完全集中到革命事業中去。
辛亥革命成功後,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
孫中山度過了九十二天的臨時元首生涯,而照顧他生活起居的亦是盧慕貞。
此時的宋慶齡,只有十九歲,還遠在美國衛斯理女子學院讀書。隱豎悄
盧慕貞陪孫中山吃苦奔波,也因孫中山享福。
可她始終不能理解丈夫為纖閉什麼要「反對天子」,讓家人遭受完全不必要的災難?
因此,奔波勞累時,孫中山躊躇滿志,盧慕貞擔驚受怕;
榮耀來臨時,孫中山在其位謀其事,整天日理萬機,可盧慕貞面對勝利的喜悅卻怎麼都興奮不起來。
直到孫中山被迫辭去臨時大總統,讓位灶渣給袁世凱後,暫定回到闊別17年的故鄉翠亨村,與家人團聚,不問政事。
盧慕貞的眉頭才得以舒展,面露喜色,與在南京當總統夫人時判若兩人。
這種結發不同心的現狀,讓盧慕貞自知在事業上,無法夫唱婦隨,助孫中山一臂之力,所以她曾想過為丈夫再找一個合適的伴侶。
李伯新先生的《默默支持孫中山革命的盧慕貞》一文中,就提到了盧慕貞為孫中山另尋伴侶的想法:
不過,當時的孫中山拒絕了。
關於孫中山與盧慕貞的婚姻,很多人說由於是父母包辦,所以夫妻關系一直都是名存實亡。
但在我看來,事實並非如此。
孫中山對盧慕貞是有情的!
二次革命失敗後,孫中山逃亡日本,期間認識了宋慶齡。
二人相差27歲,為了革命事業,並肩作戰,彼此欣賞也互生情愫。
1915年,在決定娶宋慶齡為妻後,孫中山給發妻盧慕貞寫了封請求離婚的信,盧慕貞回復了一個字:「可」,果斷選擇了放手和成全。
即便離婚另娶一事,遭到了宋氏家族,孫家長輩以及同盟會元老們的強烈反對,但宋慶齡寧願跟父母斷絕關系,頂著可畏的人言也要跟孫中山在一起。
而盧慕貞,在去日本跟孫中山商量離婚事宜時,當著所有人的面,公開表示:
孫先生為革命奔走海外,而自己不願過緊張的生活,只希望在家鄉安度。
既然現在有人照料他身邊的生活,且有助於其政治活動,自己願意成全其事,答應與孫先生離婚。
在關於孫中山和宋慶齡的婚姻記載中,很多都說,孫中山之所以跟盧慕貞離婚,是因為他厭惡「納妾」這一陋俗,堅持一夫一妻制。
比如:在《宋氏三姐妹》和《宋氏家族》中,都有提到:
因此,孫中山堅決不同意以「納妾」的形式跟宋慶齡在一起。
但事實上,撰書者還是多少有些美化了孫中山在生活中的形象。
在《晚清最後十八年:從甲午戰爭到辛亥革命》的書中,就比較客觀的描述了孫中山的 情感 經歷。
孫中山在與淺田春和大月熏生活的這段時間,陳翠芬一直陪在孫中山身邊。
只不過,對於現代已經習慣「一夫一妻制」的我們來說,這樣的做法的確有點挑戰「道德底線」。
因此,寫書人對民國國父,有意無意的「美化」,也實屬正常。
這在當時根本不算重婚罪,也不是什麼嚴重的道德問題。
畢竟,那個年代男人三妻四妾並不違法。
但在孫中山公開的傳記中,他只承認有兩位夫人:
一位是盧慕貞,一位是宋慶齡。
孫中山明明有納妾之實,卻沒有給妾室名分。
可見,在遇見宋慶齡之前,孫中山是沒想過納妾的,更沒有哪個女性能撼動盧慕貞的正妻之位。
你可以說,他只是對娶妻還要納妾的舊式婚姻糟粕感到厭惡和抵觸,並非是對盧慕貞有情。
但在孫中山愛上宋慶齡之後,他卻動了要納妾的心思。
1918年,也就是與盧慕貞離婚三年後,孫中山曾給英國的恩師,康德黎寫過一封信,信中提起離婚一事,字里行間皆是無奈:
由此可知,孫中山對娶宋慶齡做「側室」,並無明顯拒絕,只不過宋慶齡不同意罷了。
一個有情,一個有愛,情愛不能兩全,無論選哪一個,對另外一個女人的傷害都是不可避免的。
而且,這件事也不能怪宋慶齡。
宋慶齡從來沒有逼迫過孫中山離婚,她只是有自己的堅持和信仰。
她接受過美國教育,接受過新思想的洗禮。
更重要的是,宋慶齡出身於基督教的家庭,從小受到基督教的熏陶和感染,和家庭其他成員一樣,信奉「一夫一妻制」
而孫中山又倡導「天賦人權」、「自由平等」的原則,主張男女平等,極力反對中國封建 社會 對婦女的輕視與壓迫,明確地反對納妾。
如果真娶了側室,宋慶齡和孫中山豈不雙雙「打臉」?
更何況,以孫中山與宋慶齡的為人,是沒有這種「如果」的。
不得不誇一句盧慕貞,她肯選擇離婚,實乃「深明大義」之舉。
難怪當時離婚,有那麼多人為她憤憤不平。
難怪現在重提盧氏,還有那麼多人為她心酸悲嘆。
盧慕貞與宋慶齡都是很有時代代表性的女子。
一個是順服父母,孝敬公婆,相夫教子,不問事實的舊式賢妻良母;
一個是追求理想,獻身革命,堅持自由戀愛與婚姻,有原則有底線的新時代革命女性;
有人說:男人不需要你愛他,他更需要你懂他。
可惜盧慕貞只懂得如何做好一名妻子,而宋慶齡卻懂孫中山。
對於一心想要「改良祖國,拯救同群」的孫中山來說,宋慶齡顯然更適合做他的生活伴侶。
何況,「山齡」之間,又是雙向奔赴的愛情。
於情於理,孫中山與盧慕貞的婚姻悲劇,註定無解。
巴菲特在《巴菲特對女兒的忠告》中說:
孩子你要明白,你的最佳配偶應該是你人生戰場的盟友,而不是找個滿足你懶惰行為和巨嬰思想的人。
盧慕貞無疑是個好妻子,可她為孫中山所做的一切,在當時那個時代,別的好人家的女子同樣也能做到。
比如,陳翠芬,她對孫中山的照顧不比盧慕貞少。
包括宋慶齡也是,她在嫁給孫中山後,對他的生活起居更是無微不至。
但宋慶齡能做到的,盧慕貞和陳翠芬都做不到。
她能幫輔孫中山完成大業,甚至在孫中山死後,還能一直堅持和捍衛他的革命理想和事業。
宋慶齡才是孫中山人生戰場上的真正盟友。
而盧慕貞想必也是這么想的,所以她才會說:
短短幾句話,世人聽來為盧氏心酸,但盧氏卻說透了孫中山對伴侶的需求。
孫中山立誓反清,推翻帝制,就決不會安於現狀,他的良人也勢必不能只求自家歲月靜好。
婚姻的無奈不就是如此嗎?
「結發未同心,影單伴孤月」,夫妻二人的步伐不一致,追求也不同,就註定無法奔向同一個未來。
常有人感嘆:世人皆知山嶺喜,無人知曉盧氏悲。
但盧慕貞的婚姻悲劇,更多還是時代的錯。
如果晚清政府,沒有貪污腐敗,讓百姓民不聊生,孫中山大抵會走仕途,亦或是會成為一個救死扶傷的醫生。
哪裡還會遇見對他崇拜有加又志同道合的宋慶齡?
如果盧氏生於世事安穩的當今 社會 ,可以自由選擇婚配,她又怎會對一個不懂的人傾盡所有?
為一個「結發不同心」的人付出半生後而孤獨老去?
亂世之下的「山嶺喜」、「盧氏悲」,其實就只是十個字而已:
一切皆是命,半點不由人。
——END——
7、宋氏三姐妹結婚時間
大姐宋藹齡,1889年7月15日生於上海;1914年在日本與孔祥熙結為夫婦;1973年10月19日在美國紐約去世。
二姐宋慶齡,1893年1月27日生於上海;1915年和孫中山結婚;1981年5月15日加入中國共產黨;1981年5月29日在北京逝世。
三妹宋美齡, 1897年3月5日生於上海;1927年與蔣介石結婚;2003年10月24日,在美國紐約去世。
8、孫中山的妻子是誰?
孫中山有過3任妻子,2個妾。
1、原配:盧慕貞(1867年-1952年)1915年與孫中山離婚。
2、日本籍妻子:大月薰(1888年-1970年) 在日本期間,後未見過。
3、妾:陳粹芬(1873年-1960年) 1912年離開孫中山。
4、日本籍妾:淺田春(1882年 - 1902年)。
5、末任妻:宋慶齡(1893年-1981年),1915年10月25日與孫中山在日本結婚。
孫中山有一個兒子和三個女兒:
1、兒子:孫科(1891年10月20日—1973年9月20日)。
2、長女:孫娫(拆早戚1894年3月31日—1913年6月25日)。
3、次女:孫婉(1896年11月12日—1979年6月3日)。
4、日本籍長女:宮川富美子(1906年—1990年)(與大月薰所生)(1906年出生)。
(8)宋慶齡和孫中山結婚多少年擴展資料:
「國父」之稱: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病逝後,於北京中央公園社稷壇舉行公祭時,豫軍總司令樊鍾秀特致送巨型素花橫額(闊丈余,高四、五尺),當中大書「國父」二字,他的唁電挽幛,均稱「國父」,這是孫中山在公開場合被尊稱為「國父」之始。
抗日戰爭中期的1940年3月21日,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第143次會議決議:尊稱本黨總理為中華民國國父,以表尊崇。根據中常會的決議,國民政府以孫中山先生倡導國民革命,手創中華民國,更新政體,永奠邦基,謀世界之大同,求國睜殲際之平等,光被四表,功高萬世,於同年4月1日明令全國自是日起,尊稱總理孫中山為中華民國國父。
同年5月29日,國民政府又發布明令,規定在政府公家機關、民眾團體應一律改稱國父,在國民黨黨內稱國父或總理均可,民間已印就之圖書文字,不必強令改易。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則未以官方名義規定中華人民共旅陵和國或中國的國父為孫中山或其他任何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或中國共產黨在正式的場合或文書上提及孫中山時,通常使用的稱號是「革命的先行者」,從未稱孫中山為國父。
9、宋慶齡的資料
宋慶齡,海南文昌縣人。1893年1月27日生於上海。宋慶齡青年時代追隨偉大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致力於民主革命事業,1915年與孫中山結婚。她七十年如一日,把畢生精力獻給中國人民民主和社會主義事業,獻給世界和平和人類進步事業。宋慶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之一,中華人民共產主義的偉大戰士,保衛世界和平事業的久經考驗的前驅,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1981年5月29日,宋慶齡在北京逝世,終年九十歲。
宋慶齡大事年表
1893年 1月27日誕生於上海。
1907年 離上海到美國留學。
1913年 夏,畢業於美國喬治亞州梅肯市威斯里安女子學院,獲文學士學位。
1914年 接替宋藹齡擔任孫中山的英文秘書。
1915年 10月25日,與孫中山在東京結婚。
1918年 8月,同孫中山遷居莫利哀路29號(今香山路7號)住宅。輔佐孫中山著書立說。
1922年 6月16日,陳炯明叛變。勇敢地留在總統府,掩護孫中山脫離險境。
1924年 1月20-30日,在廣州參加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1925年 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向國內外介紹孫中山的新三民主義和"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斗"的遺囑。
1926年 1月,在廣州召開的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發表堅持孫中山三大政策的演說。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
1927年 3月10-17日,出席國民黨二屆三中全會。當選為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委員。
7月14日,發表《為抗議違反孫中山的革命原則和政策的聲明》,宣布站在堅持孫中山的革命原則和政策的立場上與叛徒們決裂。
8月1日,支持南昌起義。和毛澤東等22名國胡猜民黨中央委員發表《中央委員宣言》,痛斥蔣、汪褲宴型集團背叛革命,號召革命人民繼續為反對帝國主義和解決土地問題而奮斗。
1929年 4月,離德國柏林回國。參加在南京舉行的孫中山的國葬儀式。行前發表《關於不參與國民黨任何工作的聲明》。
1932年 12月,與魯迅、蔡元培、楊銓等在上海組織"中國民權保障同盟",擔任臨時全國執行委員會主席。
1933年 9月30日,在上海主持召開"世界反對帝國主義戰爭委員會"遠東大會。
1934年 4月20日,與何香凝等1779人聯名發表《中國人民對日作戰基本綱領》,要求發動抗日救國的民族自衛戰爭。
1936年 春,促成埃德加·斯諾和馬海德的陝北之行。5-6月間,與沈均儒、鄒韜奮等在上海成立"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
1937年 2月中旬,同何香凝、馮玉祥等13人聯名向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提出《恢復孫中山先生手訂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案》,力促國民黨改變立場、團結抗日。
6月下旬,同何香凝、胡愈之等16人發起"救國入獄運動",抗議蔣介石非法逮捕進步人士。
1938年 6月14日,邀集中外著名人士,在香港發起組織"保祥爛衛中國同盟",致力於戰時醫療救濟和兒童福利工作。
1941年 12月,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太平洋戰爭。在香港淪陷前,乘最後一架班機離港抵渝,繼續開展"保衛中國同盟"的工作。
1945年 9月,在重慶上清寺桂園張治中住所同毛澤東會見。
12月,離重慶回到上海。組織"中國福利基金會"(即"保衛中國同盟"的後續組織),從事婦女衛生、文化教育和社會救濟事業,支持進步組織和民主力量。
1946年 7月23日,在上海發表聲明,要求促成組織聯合政府並呼籲美國人民制止他們的政府在軍事上援助國民黨。
1948年 春,遷居到林森中路1803號住宅(即今淮海中路1843號上海宋慶齡故居)。
1949年 9月,受中共中央邀請,到北京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10月1日,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
12月,被推薦為中華全國民主婦女聯合會名譽主席。
1950年 4月,出席在北京召開的中國人民救濟代表會議。當選為中國人民救濟總會執行委員會主席。
8月,宣布中國福利基金會改組為中國福利會,在婦女保健和少年兒童文化教育方面進行實驗性、示範性的工作。擔任執行委員會主席。
11月23日,出席在華沙召開的第二屆世界保衛和平大會。當選為世界和平理事會理事。
1951年 9月18日,在北京接受1950年"加強國際和平"斯大林國際獎金。旋將10萬盧布的獎金全部獻出,交給中國福利會作為創辦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之用。
11月26日,出席中國人民保衛兒童全國委員會成立大會。當選為該委員會主席。
1952年 年初,創辦《中國建設》雜志,親自指導該刊的編輯、出版工作,把新中國的真實情況介紹給全世界人民,以增進世界人民對新中國的友誼和了解。
10月,率領中國代表團參加在北京召開的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當選為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聯絡委員會主席。
12月11日,率領中國代表團出席在維也納舉行的世界人民和平大會。
1953年 1月13日,在莫斯科會見斯大林。
4月25日,出席第二次全國婦女代表大會。當選為中華全國民方婦女聯合會名譽主席。
1954年9月,出席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當選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委員會副委員長。
12月,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當選為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1955年 1月,擔任中蘇友好協會總會會長。
12月,訪問印度。
1956年 1-2月,訪問緬甸和巴基斯坦。
8月,訪問印度尼西亞。
1957年 9月,應中共中央的邀請,列席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全國婦聯第三屆執委會第一次會議上,被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婦女聯合會名譽主席。
11月,隨同毛澤東率領的中國代表團抵達莫斯科,參加社會主義國家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會議及"十月革命"四十周年活動。
1959年 4月,出席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
1961年 5月11日,在上海寓所會見毛澤東。
1963年 4月,從上海到北京,居住在後海北沿46號住宅(即今北京宋慶齡故居)。
1964年 2月,同周恩來、陳毅一起訪問錫蘭。
1965年 1月,出席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
1966年 11月12日,在北京參加紀念孫中山誕生一百周年大會,並發表題為《孫中山--堅定不移、百折不撓的革命家》的講話。
1975年 1月13日,出席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當選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
1978年 2月,出席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當選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
9月,出席第四次全國婦女代表大會。當選為全國婦女聯合名譽主席。
1981年 5月8日,在北京接受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授予的榮譽法學博士學位。
同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決定接受宋慶齡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
同月16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決定授予宋慶齡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的榮譽稱號。
同月29日,因患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於晚8時18分在北京寓所逝世。黨中央、人大常委會、國務院決定舉行國葬。
6月4日,根據宋慶齡的遺囑,她的骨灰安葬在上海
10、孫中山原配是誰
孫中山的原配是盧慕貞。
盧慕貞1867年在廣東香山縣的外坣村出生,他是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先生的原配妻子,在她十七歲的時候就和當時十八歲的孫中山結婚。
並且兩人生下了孫科、孫娫、和孫婉三個子女,1913年的8月,二次革命失敗後,孫中山在流往日本期間結識了宋慶齡,並且兩個人在1915年開始相愛。
同年的9月1日,孫中山邀請了盧慕貞從澳門前往日本商量兩個人離婚的事情,盧慕貞在聽說了孫中山和宋慶齡之間的事情以後,表示非常理解孫中山。
並且答應和孫中山離婚的事情,到了10月份,宋慶齡聽說孫中山已經離婚的消息以後,立刻趕往東京和孫中山結婚。
在和孫中山離婚了以後,盧慕貞一直居住在澳門的一所公寓裡面,直到1952年,盧慕貞在澳門因為生病去世。
(10)宋慶齡和孫中山結婚多少年擴展資料:
孫中山自與盧慕貞離異之後,一直想念著結發妻子,常常吃不香,睡不寧。這時,一位偉大的女性走近他的身邊,這就是1914年開始擔任其秘書的宋慶齡。
共同的志趣和革命理想培植了他們之間的感情,但他們的婚事卻遭到宋慶齡父母和孫中山周圍一些人的反對。
盧慕貞知道後,即託人寫信給何香凝,請她幫助成全孫、宋兩家的婚事。經過一番努力,1915年,孫中山終於與宋慶齡園滿結合。
在正式結婚前,孫中山曾寫信征詢盧慕貞的意見。盧慕貞接信後即吩咐孫科取過一支嶄新的鋼筆,在信上寫下一個簡單的可字,並述說了自己未能支助孫中山的內疚心情。
表達了她深明大義,鼎力支持孫中山事業的無比寬廣的胸懷。這件事在當時的許多革命同志中傳為美談。
孫中山雖然與盧慕貞離了婚,但仍一直關心著她。他不時送錢送物或派人回鄉慰問。盧慕貞在鄉間時常參與興辦學校、救濟窮親等福利事業,每每寫信向孫中山要錢,無不得到應允。
護法戰爭期間,孫中山回粵主持軍政,與宋慶齡常抽空去看望盧慕貞。在國事繁忙的日子裡,他仍不斷寫信給盧慕貞。在翠亨中山紀念館里,至今保存著他寫給盧慕貞的6封信,每一封都洋溢著他對盧慕貞的款款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