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用帳篷
1、唐朝時結婚有什麼習俗?一定要正統
古時婚禮又被稱為「六禮」,所謂「六禮」指的是說媒成功後的六個程序:納采(雙方碰頭)、問名(詢問女孩的名字用以卜算)、納吉(將卜算結果告知對方)、納征(送聘禮)、請期(定日子)、親迎(迎娶新娘子)。
在唐朝,以上規矩基本上被傳承下來。唐朝婚姻習俗多繼承於北朝。在北朝,迎親時,夫家在新郎的帶領下一行人來到新娘家門口,齊聲高喊:「新婦子!」這時候,新娘子家往往是緊閉大門,那意思是要給新郎點顏色看,這媳婦可不是好娶的,於是夫家幾十甚至上百口子就圍成一圈在大門外叫喚,直到把門催開,迎接新娘上車。在唐朝,這被稱為「催妝」。唐朝迎親往往是在黃昏,中唐以後才有人把時間改在清晨。在接完新娘後,事情還沒算完,女方往往集中一大批人,擋在道上,不讓新郎的車子過去,想過去也行,留下買路財,謂之「障車」。在《酉陽雜俎》中記載了唐朝時新增加的婚俗:
近代婚禮,當迎婦,以粟三升填臼,席一枚以覆井,枲三斤以塞窗,箭三隻置戶上。婦上車,婿騎而環車三匝。女嫁之明日,其家作黍臛。女將上車,以蔽膝覆面。婦入門,舅姑以下悉從便門出,更從門入,言當躝新婦跡。又婦入門,先拜豬枳及灶。娶婦。夫婦並拜,或共結鏡紐。又娶婦之家,弄新婦,臘月娶婦,不見姑。
即結婚前男方必須以粟米三升填石臼,以一張席子蓋住井口,以枲麻三斤塞上窗戶,以箭三支放在新房門口。接到新娘子後,新娘子上車時,得擋上膝蓋,搭上蓋頭,新娘子上車後,新郎需要騎馬圍著車繞三圈。新娘子初入婆家,先拜灶台,以示將來成為操持家務的好手。男方的父母等親屬則從便門出,然後再從正門入,為的是踩新娘子的腳印,以沾喜運。
唐朝時的結婚儀式很有趣,包含了濃重的民俗文化:唐人風俗多春夏迎娶新人,臘月婚嫁則有規矩即新娘不能見姑即婆婆(唐時稱公婆為舅姑)。結婚當天,新人不能住進房子,必須住在屋外用青布幔搭建的帳篷,謂之「青廬」。新人在這裡面完成交拜儀式並過新婚第一夜。在「青廬」內夫婦對拜,各剪發一縷置於錦囊,象徵結發夫妻。新婚後,女婿回門,拜見岳父岳母時,女方家眷親朋皆至,此時有個好玩的游戲,那就是姑娘們用木杖、竹杖打女婿為樂,直到女婿被揍得暈頭轉向才罷休,這可被理解成是女方的示威:我們家閨女可嫁過去了,你看著辦吧!此外,唐朝婚禮還有個新段子,就是「鋪母巹童」,即在結婚前的一天,女方派一名資深的婦女到男方家「鋪房」,展示女方陪送的嫁妝。這並非沒有必要。唐朝沿襲魏晉余風,講求門第高貴。唐人薛元超曾說:「不才,富貴過分,然平生有三恨:始不以進士擢第,不得娶五姓女,不得修國史!」在這里提到了「五姓女」,也就是五個有著久遠光榮史的豪門大族:太原王氏,博陵、清河崔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隴西、趙郡李氏。以上五姓自恃門第高貴,連皇族(他們質疑李姓皇族非隴西、趙郡的李氏)也不放在眼裡,不肯主動與之為婚。唐朝的士人,以能娶這五姓女為榮耀。如果你不是五姓女,那麼結婚時就要注意了,為了嫁過去後過得舒服些,不受老公家的人的氣,就只能在「鋪房」時顯示一下娘家的實力了。
不知道樓主是否滿意
2、帳篷婚禮預算要多少錢,要考慮什麼
關於婚慶帳篷出租一般多少錢,這個價格並沒有固定。主要看你婚禮人數、帳篷的質量、款式、規格、地區不同等,這些都是影響價格的因素。一般價格都在1000-2600元左右,具體與你租借的價格為准。
租賃婚慶帳篷要注意什麼
1、要考慮參加婚禮人數
要先預算好參加婚禮的人數,因為婚慶帳篷的規格有很多種類,確定好之後,根據參加婚禮的人數來決定帳篷的大小,這樣可以省一些費用。如果租大了顯得很浪費,小了影響參加婚宴客人心情。所以必須要考慮清楚參加婚禮的賓客人數、要擺多少桌宴席,告訴帳篷租賃公司,他們有豐富的經驗,為你選擇最合適的婚慶帳篷規格。
2、要考慮對婚禮的要求
可以用在婚禮上的婚慶帳篷的種類很多,具體要看你對婚禮的需求,選擇合適的婚慶帳篷。如果舉辦一場大型戶外婚禮,參與人數多的話,可以選擇人字頂帳篷,因為人字頂帳篷內部空間寬敞,可以為婚禮提供更大的空間。如果對婚慶帳篷需求多樣,可以選擇組合型的帳篷,根據自身需求組合多種功能區。如果想讓婚禮獨特,可以選擇最新的球形帳篷。
3、要考慮婚慶帳篷配套
要考慮清楚需要那些相應配套,比如:婚禮在草地舉行,最好是配上地毯和地板,方便女賓客走路。如果婚禮在夏天舉行,可以選擇配有空調、通風設施的。如果舉辦浪漫的高端婚禮,可以選擇全透明的篷布或透明玻璃牆等。選擇合適的配套,才可以打造完美的戶外婚禮。
3、唐朝婚禮,看看唐朝是怎麼樣結婚的,真是長見識了
唐代的《酉陽雜俎》有多個章節記錄了唐代的婚禮內容,今天就讓您體驗一把唐代的婚禮感覺。
結婚前的五禮基本上和先秦漢代沒有什麼本質區別。也就是民間說法有些不同罷了。
婚禮的彩禮也有周禮規定的鹿皮,絲帛變成了以下幾種:合歡、嘉禾、阿膠、九子蒲、朱葦、雙石、棉絮、長命縷、乾漆九事。每種都有特別的寓意。
合歡表示夫妻相愛永久,嘉禾表示福氣共享,阿膠乾漆表示如膠似漆,九子蒲朱葦表示能屈能伸,雙石表示義在兩固,棉絮表示情義綿長,長命縷表示相守久遠。從這些內容可以看到人們對婚姻的美好期望,同時也印證了民間風俗對婚禮的影響,因為如此多的附會性解釋不大會出自禮儀制度本身。
結婚的當天,天還沒有大亮,您就開始准備出發迎接新娘了。怎麼回事兒?不是說黃昏之禮嗎?到了唐代規矩改了?你您說的不錯,唐的的結婚時間確實是有從清晨開始的了,起碼說黃昏成禮不再是代表當時的全部婚禮形式。今天北京中午,天津晚上不還是也是典型的兩種婚禮特色嘛。
到了新娘家中,不見了周禮中安靜的行禮方式,好一陣喧鬧,在新娘娘家人一頓劈頭蓋頂的棍棒加攻下狼狽的進了新娘家的院門。您問這是做啥?這也是唐代開始出現獨有的風俗,弄婿,趁著新娘子還沒出家門好好的捉弄一下您。
到了新娘閨房外,還是沒算完,作為詩詞盛行的唐代,不會念兩首詩催妝怎麼能過得了關?新娘子就在房門裡面等著,您不念人家不出來,硬著頭皮上吧。當然提前准備幾首也是准許的,只要祈禱新娘子和家人沒有臨時出題的習慣,這可是真說不準的,。因為這個環節也是民俗,並沒有一定之規,在今天的婚禮中,藏鞋有規定哪裡可以藏哪裡不可以藏嗎?一個道理,玩嗨了古人未必比今人保守。
為了不佔用篇幅,我就放您一馬不管您念了幾首詩,請新娘出來和您回家得了。新娘子會用蓋頭蓋住臉,走出來,乘上迎接她的車子。等到新娘子上了車,您要騎著馬,繞著車走三圈。什麼?您說您不會騎馬怎麼辦?不可能!唐代別說男子,就連女子僕役有幾個不會騎馬的,唐代不會騎馬就像是今天在美國說自己不會開車!騎馬帶著新娘趕緊走人吧!
新娘家則會在新娘子出嫁之後的第二天,做一種肉粥(何不食肉糜?難道老百姓家要天天嫁女兒嗎?)。應該算是慶賀新娘順利出嫁。
這一路上也不太平,看到婚禮出嫁的車隊,一批又一批的老百姓聚攏過來討要喜錢!這是什麼情況?障車族!沒見過嗎?在今天很多地區也有,看見婚車上來就攔路要錢!這真是歷史悠久了!只不過唐朝的障車族基本上還屬於文鬧,風俗性質更多一些。而且基本鬧得厲害的是大戶人家娶親,您也就當行善了!否則原文里動輒散財萬計,普通百姓哪裡承受的起。
推塔過關一樣的可算到了家門。在新娘進門前家中已經做好了兩件事情。一個是用三升小米,填滿家裡院子搗碎食物的臼。用一個席子,把家裡的井口蓋上。還會用三斤大麻的皮(不是老外常抽的那個大麻!這里大麻的皮是紡織用的原料),放到窗檯之上。還會把三支箭,放在門框之上。這都是啥意思?還是借用衣食豐富,辟邪去晦的隱喻。
另外一件事就是家裡的院子一角要搭建一個青廬,也叫百子帳?這又是為何?大概是唐代人也趕時髦,想做草坪婚禮吧?其實兩者還真有點關系。唐朝人用青廬作為婚禮的現場是源於胡俗,而西方人做草坪婚禮也是源於西方游牧民族,兩者都是沒房子才用帳篷。結果主流社會後來反倒當成了風俗。當然了,有唐一朝中這一風俗也不絕對,唐朝人結婚也只是一部分用青廬,屋子裡辦喜事的也不是沒有。唐朝比較開放,文化趨向於多元,興許唐朝也生活著一群常常大開腦洞的婚禮策劃師!
扯遠了,新娘子到了新郎家,一進入門,進門。這時新郎家的小姑子小舅子,也就是新郎的兄弟姐妹,會全部都從新郎家的側門出去,從正門走回來。這么做是干什麼呢?是去踩踏新娘進門時的足跡,象徵的含義是讓新娘找不著回去的路,可以安心在夫家生活,未來婚姻生活會長久,這種習俗在今天有的地方還有保留。
新娘子進門後先去豬圈和灶台祭拜,這應該是對未來婚姻生活富足的一種祈禱。豬圈灶台都拜了當然您和愛人的互拜也是不能少的。甚至可能還有拜天地。不過拜天地文獻里貌似找不到,只不過有多幅唐代壁畫婚姻情景里,都有新人站在一起拜一個方向的場面,。還真說不好是拜什麼,沒有新的證據前姑且就算拜天地吧。
這一通折騰後,您與新娘在青廬中分坐左右,侍女遞上同牢盤,裡面裝著同牢飯(不是一起坐牢吃牢飯!),您和新娘各自吃三口。然後侍女遞上用五彩絲線捆在一起的一對金銀酒杯,兩個小孩子也坐到您的身邊,念念有詞:一盞奉上女婿,一盞奉上新婦。
喝完了合巹酒,您把新娘頭上的紅頭繩解下來,就是漢時婚禮的解纓,但此時被稱為合鬢,後世望文生意,生生發明了抄剪刀剪頭發,結發,。或者讓新人躺下把發髻捆到一起過一宿,兩口子翻身都費勁,顯然是有違常理的。
解了紅纓您就可以起身把禮服脫了,頭冠去了,鞋放一邊然後......怎麼新娘子又拿了一個扇子出來?怕天熱嗎?
當然不是!最後您還要念詩若干首,讓新娘把扇子去了,好一起洞房安歇呀!是不是很坑?完了,完了還有還要再為難您一次,繼續調動腦細胞作詩對對吧!反正唐朝人好這口,別說結婚這等大事,就連去酒樓喝個花酒都要來點詩詞雅興。
總之催妝詩卻扇詩念過了,新娘的扇子去了,侍女就可以滅了蠟燭出賬去了。您的大唐婚典至此禮成!
4、從東漢至唐初,人們為何將結婚用的婚房稱之為「青廬」?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青廬」這個詞,從字面上看,這可能是某處山峰或者是一處景觀,但實際上「青廬」在古代是一種結婚時給新人居住的房子,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婚房。「青廬」二字,從漢朝一直流傳到唐朝,那麼當時的古人為什麼會把婚房稱作是「青廬」呢?這其中有什麼寓意嗎?
《世說新語》中曾記載著一段趣事,三國時期的袁紹和曹操是少時頑友,兩人性格相投經常做出一些「偷雞摸狗」之事,有一天兩人恰好碰到了一對新人正在舉行儀式,而兩人見色起意便大喊道「這里有採花賊賊,快抓賊」,隨後「青廬」中的人便匆匆出來尋找採花賊的去向。而這里的青廬似乎也正是代指我們現在所說的婚房。因為根據傳統習俗,在結婚當日,婚禮舉行之前,婚房中會有很多親朋好友陪伴新娘等候新郎。
「青廬」最早的解釋是位於住宅西南方向的角落,這個地方被古人稱作是「吉地」,結婚的時候,新娘都要從此處邁上毯子最後再進入青廬。這與我們現在某些農村盛行的邁火盆等習俗十分相似,買完火盆拜完天地之後,新人便可進入婚房。而到了後來青廬的寓意就更加的豐富了,它不僅代表新人的婚房,也象徵著結婚本身這件神聖的事,於是便有了青廬夜一說,翻譯過來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洞房花燭夜。但是洞房這個詞早就已經出現,那這其中又有什麼寓意呢?
在唐朝之前,所謂的洞房其實與婚房沒有任何關系,而是直那些裝修豪華的宮殿,在《楚辭》和《長門賦》中就有「洞房」這一詞彙的出現,而且都不是代指新婚之房。但是到了唐朝時期,眾多文人墨客相繼出現,很多詩篇中都有「洞房」二字,其中夾雜著一些「不正經」的元素。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洞房二字被大部分人所熟知,其中很多負面的寓意都被剔除掉,慢慢的「洞房」也就轉變成我們現在所說的婚房。比如說那句老話「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其中的洞房就是在代指新婚之房。大家還知道婚房有什麼其他的代詞嗎?
5、河南商丘一婚禮現場放錄播儀式新人台下吃席,你還見過哪些有趣的婚禮?
01、用創意簽到區代替簽到簿如果是傳統的婚禮,那麼大多都是直接使用簽到簿,但其實我們可以用創意簽到區來代替簽到簿。比如說在婚禮的現場可以搭建一個小的帳篷,而這個帳篷就是用來簽到的,當然有客人來了之後可以先到簽到區進行簽到,然後可以在簽到區域領取一些小的獎品,這種創意是非常不錯的,而且也能夠讓來的賓客有參與感。在領取獎品的時候,可以讓賓客說一些對新人的祝福話語,然後把整個畫面拍攝下來。
02、設計比較有創意的出場方式有些婚禮的出場方式是比較有創意的,比如說我曾經就見到有人在婚禮上是直接騎著摩托車出場的,這種出場方式給人的感覺就是特別的颯,而且也是賺足了大家的眼球。當然了,出場方式有很多種,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比如說如果你舞蹈功底比較扎實,那可以以跳舞的形式來出場。
03、在婚禮現場設計一個小型酒吧這也是我見到比較有趣的一個婚禮了,在婚禮上面可以設計一個自助的酒吧,這樣能夠吸引更多的賓客,同時又可以節省琴酒寶的錢。現在很多年輕人在結婚的時候,都會DIY自己的婚禮,所以我們自己也可以DIY一個小型的自助酒吧台,上面不僅僅要有各種各樣的酒,還要有各種各樣的水果和甜品。
04、准備游戲環節和游戲區域我覺得這也是非常有趣的一種婚禮,在婚禮上很多小朋友比較的活潑,那我們可以專門設置一個區域讓這些小孩自娛自樂,這樣既能夠防止孩子們在婚禮上淘氣的搗亂,同時也可以讓大人們有事可干。另外就是在婚禮進行的過程當中,我們也可以設置一些小的游戲環節,可以讓伴郎和伴娘組成兩個不同的陣營相互PK,這樣也是很有趣的。
6、歐式婚禮帳篷多少錢
歐式篷房用做婚禮篷房的一般是尖頂的,尖頂篷房由於尺寸不大,也被稱作尖頂帳篷。尖頂帳篷常規是3*3m、4*4m、5*5m、6*6m,最大可以做到6米*6米,還分有沒有圍布和是否印製LOGO
歐式尖頂帳篷價格在2000元~4000元不等,具體看配置,下圖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