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結婚大全 » 結婚搶帽子

結婚搶帽子

發布時間: 2023-03-06 06:36:06

1、河北省石家莊市深澤縣大堡村結婚習俗

藏族的各種獨特婚禮習俗
2011年3月22日 來源:美麗婚嫁網

藏族具有悠久的歷史,藏族的先民們自遠古時就居住在雅魯藏布江中游兩岸。藏族主要是居住在中國境內的操藏語的民族,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區以及青海、甘肅、四川、雲南等省。中國境內有人口約541萬餘人(2000年),以從事畜牧業為主,兼營農業,下面來看看藏族的獨特婚禮習俗。

求婚

藏族青年男女擇偶求婚,各地有不同的形式。一般來說都是在相互結識、經過戀愛而結為夫妻。不過,他們的戀愛方式卻頗具特色。在青海藏區搶帽子就是其中之一,這主要是男方求於女方。如果小夥子看中了一位姑娘,他不是先去向姑娘求婚,頌吐白己的愛慕之心,而是設法搶走姑娘頭上的帽子。搶到帽子後,過若干天又將帽子還回去。假如姑娘對這個小夥子有情,她就會高興地收回自己的帽子。如果姑娘並不喜歡,那麼她連帽子也不要了。

姑娘向小夥子表達愛情的方式,則是贈予自己隨身佩戴的耳環、或者項珠一類的飾物。若是小夥子中意,就會接受姑娘送來的信物,否則就不得收取姑娘的東西。

在青海果洛藏區,不善唱山歌的男女,則用其它巧竹的方式來溝通情感。如果男方對女方有意,便投一塊牛糞於女子環中,當地藏語謂牛糞為「歐瓦」,與藏語「來」音相近,即暗示要求與女約會。女方如果無反應,則表示不同意;若以紙團或者木棍回投於男方,即表示同意與他約會,因為「紙」和「請」在藏語的發音也相近。

搶婚

許多藏區流傳著一種搶婚習俗。搶婚在失去了原來掠奪婚的性質,成為婚禮習俗的形式時,就從一個側面反映著藏區的風貌,顯示著在藏族婚禮習俗中最為典型也最有情趣的特點。

白色神座珠穆朗瑪峰下,生活著被稱為夏爾巴人的強悍山民,他們以堅韌不拔和善於爬越冰峰雪嶺馳名整個世界。

夏爾巴,意為東方人。他們聲稱自己的祖先是東方金沙江畔藏民的一支,大約7世紀之前,為避免連年不斷的戰亂,整個部落向西長途跋涉數千公里,最後定居在幾乎與世隔絕的珠穆朗瑪峰下,在白雪紅松掩映的翠色狹谷繁衍生息。他們的言語習俗,還帶有中世紀康巴人的某些特點。搶婚,便是一種從古老年代傳襲下來的婚姻形式。

隨著時代的發展,搶婚的形式也在改變。近代夏爾巴人搶婚有兩種形式。一是雙方父母商定了一門親事,但是瞞著姑娘一人,或者跟她講了,她不願意,於是採取「搶婚」的辦法達到目的。當婚禮的籌備工作在隱密的情況下准備就緒之後,姑娘的父母找個比較尋常的借口,例如讓她到山上砍柴、河邊背水、寺院進香,或者到未來公婆家借火、借鹽,她未來的丈夫,帶著親戚朋友,埋伏在某個地方。姑娘過來時,大夥一擁而上,七手八腳將她抓住,由新郎用大披巾包裹,背進屋強行舉行婚禮。這種「搶婚」,常常以一場悲劇告終。

還有一種形式,男女青年在生產生活中產生了感情,情投意合,私定終身,但雙方或一方的父母堅決不答應這門親事,使他們的結合無法實現;或者雖然簽定了婚約,女家為了得到更多的身價和彩禮,遲遲不把女兒嫁出去,姑娘小夥子的心都拖涼了。他們忍無可忍,只好用「搶婚」解決問題,小夥子邀集自己的知心朋友,預先隱藏在道路旁邊的森林或岩石背後,姑娘按照事先商量好的方案,故意從他們隱藏的地方經過。這時,小夥子像一群強盜,躥出來擋住去路,經過一些裝模作樣的「搏鬥」,姑娘束手被擒,被「劫持」到深山老林中某個最秘密的山洞。那裡早已貯存好了相當豐富的食物,小倆口在那裡過著甜蜜而帶點刺激的夫妻生活。

鬧婚

藏區的婚俗仍保留著古老的民風,完全沒有什麼繁文縟節,卻又富有詩情畫意。婚禮的儀式十分奇特,然而在奇特中包含著深邃的情趣,充滿淳樸而又浪漫的色彩,洋溢著民族的性格和特徵,是反映藏族絢麗多彩的生活的一面明鏡。如果說,婚禮習俗是窺視社會的一個窗口,那麼,透過這個窗口,在我們分享喜慶歡樂的時候,可以盡情地去觀察藏族的社會歷史和社會生活……

根據青海藏區的社會習慣,婦女不為青年男女結合穿針引線,媒人應有德高望重的男子漢來擔任。這個男子漢必須具備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條件是;他必須深曉禮儀,善於言詞,巧舌如簧,通達傳統的諺語和格言,在他的語言中帶有音樂的節奏。對於這樣的善言者,安多藏語稱為「雪堪」。具有「雪堪」稱號的男子漢,大名鼎鼎,不論走到哪裡都備受人們的尊敬。

舉行婚禮的前一天,女家設「女兒席」,招待為姑娘送親的親朋。在臨時安下的喜帳里,女眷們精心地為姑娘梳妝打扮,孩子們站在高崗上向遠處引頸瞭望,他們等待著新女婿前來迎親。

迎親的隊伍到來了。新郎由和他年齡相仿的表兄弟們陪同。在媒人的率領下,浩浩盪盪,快馬賓士、威風凜凜地到來了。孩子們忙著拴馬,男人們前去問候,婦女們則排成兩行,夾道歡迎。

媒人昂首闊步地走過去了,年輕的陪客們走過去了……。正當按照規矩走在最後的新郎剛剛步入人叢的時刻,婦女們突然「啊一召,啊一召」地呼叫起來,舉起早已准備好的水桶,朝著新郎潑去。小夥子哪裡抵得住這劈頭蓋臉的水戰呢?別忘了。這是滴水成冰的數九寒天呀!頓時,他失魂落魄,丟掉了威風,忘卻了禮儀,抱頭躥入姑娘家的帳房,他的窘態,惹得圍觀的親朋們跳躍歡笑。

清水是由山間的潔白積雪融化而成的,象徵著吉祥如意。向新女婿潑水的寓意是祝願新婚夫婦互敬互愛,讓他們的愛情像河水一樣深,像河水一樣長,像雪峰一樣永遠聖潔無瑕。不過,這種美好祝願的聖典,應由新婚夫婦一起領受才對,為何要由小夥子一個人獨享呢?這就發人深思了:這豈不是古代母系家族的婦女們,對於那種推行父系家族制度,敢於劫持姑娘的男子漢所實施的懲罰,在近代藏族婚儀中象徵性的再現嗎?由此看來,從遠古至今,為了奠定男權父繫世族的基礎,男人們經受了棒打,水潑的一系列曲折艱難的歷程,才使人們看到了這種從懲罰到戲謔的民俗變異。

婚俗

熱鬧非凡的婚禮結束了。新娘伴娘的陪同下,進人喜帳——一座臨時設下的綴有各式吉祥圖案的白布帳房。

男方的執事們忙著擺設喜筵。用最豐盛的喜筵來招待尊貴的來賓。「喜筵」過後,晚會就要開始了。執事們手捧酒碗,唱著酒歌向來賓一一敬酒。此時、樸素無華的帳房婚禮,達到了歡樂的高潮。在這狂歡的夜晚,唯有新娘最寂寞。她必須不吃、不喝、繼續絕食。任何人都不準隔帳向她窺望,更不準進入她的聖潔領地,只有伴娘同她一起安寢。這是一個奇異的沒有新郎的花燭夜呀!人們不禁要問,新郎在哪裡?

根據青海藏區的習俗在這婚禮盛典中,新郎沒有任何義務。他無須拜天地,無須拜高堂,更無須夫妻交拜,也不允許穿華麗的衣服,他只好「靠邊站」。有的新郎樂得在空帳房裡休息;有的則幫助執事們端盤跑腿;有的甚至乾脆趕上羊群去放牧。

青海藏區還保留著「不落夫家」的古風。「不落夫家」是指新娘在婚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住在娘家的習俗。新娘住在娘家的時間長短不一,有住幾個月的,也有住一、兩年甚至數年的。在此期間,新婚伉儷、兩地鴛鴦,恩愛夫妻,山河阻擋新娘和新郎仍象是熱戀中的「日花」,為了那剪不斷、理還亂的離愁,為了打發那悵惘寂寞的歲月,他們只有像婚前的日子一樣、去到草原中央傾吐衷腸。
希望採納哦......

2、蒙古習俗的老式婚俗

一、婚制。
蒙古族有搶婚和聘婚兩種婚姻制度。搶婚是奴隸制社會的一種婚姻形式。公元十三世紀以前,蒙古族社會多半為搶婚制。如成吉思汗的父親也速該把阿禿兒與訶額侖夫人的成親,就是搶婚形式。聘婚是封建社會的一種婚姻形式。公元十三世紀以後,蒙古族進入封建社會,即普遍實行聘婚制。但仍有搶婚制的殘余。在部落間的戰爭中,搶婚或掠奪婚仍屢見不鮮。

二、求親。
青年男女在定親之前,男方要向女方求親。新中國成立前,通常是由男方的父母或委託媒人到女家求親,如果女家同意,就可以定親。按蒙古族的傳統婚俗,男方須多次向女家求親,才能得到女家的許諾。《蒙古秘史》卷一中記載:也速該把阿禿兒帶領其子鐵木真(即成吉思汗)到德·薛禪家求親。德·薛禪說:"多求幾遍,才許給啊,會被人尊敬;少求幾遍,就許給啊,要被人輕看。"後來形成了一句蒙古諺語:"多求則貴,少求則賤。"求親達成協議後,由男方帶上哈達、奶酒和羊五叉或全羊到女家"下定"。女家請親友陪客人飲酒,表示正式定親聘禮。青年男女定親後由男方家送給女方家的禮品,又叫彩禮。聘禮的多少由男方家的經濟情況而定。農區多以金銀首飾、櫃子、衣物為聘禮;牧區常以牛、馬、羊等牲畜為聘禮。牧民視"九"為吉祥數,聘禮以"九"為起點, 從"一九"到"九九",最多不得超過八十一 頭,取"九九"為長壽的意思。如貧困牧戶不具備九數牲畜的聘禮,也可以擇小於九的奇數,以三、五、七頭牲畜為聘禮,但絕不能擇偶數。嫁妝。女家陪送女兒的出嫁禮物。蒙古族非常講究陪送嫁妝。男方送多少聘禮,女方就要陪送相應數量的嫁妝。通常是女方陪嫁的東西,比男方送給女家的東西多。因此,蒙古族有一句俗語:"娶得起媳婦,聘不起姑娘。

三、擇吉日。
蒙古族的婚俗之一,又稱擇喜日。解放前, 男女兩家定親後,首先要請喇嘛占卜,選擇吉日,確定結婚日期。吉日擇定以後,由男家派媒人和親友帶上哈達、美酒、糖果等禮品,前往女家,同其父母商談結婚事宜。談妥後,男女兩家開始准備婚事。一般是打掃喜房,或新搭蒙古包,宰牛殺羊,准備聘禮、嫁妝及其他結婚用品,通知雙方親朋好友,光臨賀喜。

四、娶親。
過去,蒙古族的娶親非常隆重,並保留著男到女家投宿娶親的傳統婚俗。娶親一般是在結婚喜日的前一天。新郎在歡樂的氣氛中,穿上艷麗的蒙古長袍,腰扎綵帶,頭戴圓頂紅纓帽,腳蹬高筒皮靴,佩帶弓箭。伴郎也穿上節日盛裝。一同騎上馬,攜帶彩車和禮品,前往女家娶親。娶親者至女家,先繞蒙古包一周,並向女家敬獻"碰門羊"1隻和其他禮物。然後,新郎和伴郎手捧哈達、美酒,向新娘的父母、長親逐一敬酒,行跪拜禮。禮畢,娶親者入席就餐。晚上,又擺設羊五叉宴席。並舉行求名問庚的傳統儀式。次日清晨,娶親者起程時,新娘由叔父或姑夫抱上彩車。新郎要騎馬繞新娘乘坐的彩車三圈。然後,娶親者和送親者一同起程離去。

五、婚禮。
蒙古族很注重婚禮儀式,盡管地區不同,形式各有差異,但都非常隆重、熱鬧。一般牧區的婚俗是:當娶親回到男家後,新郎新娘不下車馬,先繞蒙古包三圈。然後,新郎、新娘雙雙穿過兩堆旺火,接受火神的洗塵。表示愛情的純潔,新生活的興旺。新郎新娘進入蒙古包後,首先拜佛祭灶,然後拜見父母和親友。禮畢,由梳頭額吉給新娘梳頭。梳洗換裝後,等待婚宴的開始。婚宴通常擺設羊背子或全羊席,各種奶食品、糖果應有盡有。婚宴上,新郎提銀壺,新娘捧銀碗,向長輩、親友,逐一獻哈達、敬喜酒。小夥子們高舉銀杯,開懷暢飲;姑娘們伴隨著馬頭琴,放聲歌唱。婚宴往往要延續兩三天,親友才陸續離去。而女方送親者還要留人陪新娘住一至三日。有時,新娘的母親也送親,要住十多日。分別時,母女擁抱,痛哭,表示戀戀不舍。

六、拜火。
蒙古族婚禮中的一個重要儀式。各地蒙古族盡管拜火的形式有所不同。但在婚禮上都是不可缺少的內容。新娘娶到新郎家後,首先要舉行拜火儀式,新郎新娘從兩堆旺火之間雙雙穿過,接受火的洗禮,使他們的愛情更加純潔,堅貞不渝,生活美滿幸福,白頭偕老。杜爾伯特蒙古族的拜火儀式別具一格。當新娘進入婆家後,院子里壘著一堆旺火,新郎和新娘要一齊往火里祭灑奶酒,並跪拜叩頭。旁側站著司儀誦念《火的贊詞》:聖主成吉思汗發現的火石,訶額侖母夫人保存下來的火種,用潔白的哈達、奶酒祭祀,民族之火從古到今。請新郎新娘祈禱吧! 神火是你們婚配的見證;請新郎新娘叩頭吧!佛光為你們傳宗接代。

七、求名問庚。
蒙古族娶親的程序之一。求問新娘的姓名。又稱討封。是一場有趣的戲耍活動。娶親者在女家投宿的晚上,要在新娘的閨房裡擺設羊五叉或全羊宴,也叫求名宴。新郎和娶親者,新娘及其兄嫂、姐妹們,皆為同輩,參加此宴。宴席上,大家戲耍新郎,逼他下跪或半跪,求問新娘的乳名或奶名。新娘羞怯不言,或故意不答。新娘的嫂子和姐妹們也不作答,有意拖延時間。這時,由男方的祝頌人與女方的嫂子相互答辯,並唱對歌,直到女方說出真實乳名,求名宴才告結束。求名問庚,實際上是一場智力競賽,以此表達蒙古族青年男女的聰明智慧。

八、刁帽子。
也稱搶帽子。過去,蒙古族在娶親途中,娶親者和送親者縱馬賓士,互相追逐,都想爭先到家,成為優勝者。為此雙方在途中要進行刁帽子競賽。通常是送親者想方設法把娶親者的帽子搶過來,挑在馬鞭上,或者扔到地上,迫使新郎下馬去揀,以影響其行速。娶親者彼此掩護,而不讓送親者搶去帽子。一路上,你追我趕,互相嬉戲,具有濃郁的草原生活氣息。

3、蒙古族結婚習俗

蒙古族人一般在金秋八月開始談婚論嫁。小夥子的父母委託信賴的說親人,擇個好日子帶上兒子去看中的姑娘家說親。姑娘及父母如果看上了小夥子就收下獻上的哈達和一盤餅食,這事就此定了下來。冬天是舉辦婚禮的好日子,經雙方選定日子後,新郎家於傍晚時分到姑娘家接親,至此婚禮已經開始,民族風格濃厚、趣味橫生的各種婚禮節目連續上演,一直到東方發白;接新的隊伍才跨上駿馬,同送親的隊伍一道往新郎家進發。在離新郎家不遠時送親的隊伍停下,迎親的隊伍到家後重新偕同新郎的父母親人前來第二次迎接。在婆婆為兒媳婦掀開蓋頭後,新郎新娘得向父母、主婚人、親戚們行磕頭禮並敬酒。眾人也會興奮地唱起敬酒歌、跳起舞,歡樂在草原上盪漾
蒙古族有搶婚和聘婚兩種婚煙制度。搶婚是奴隸社會的一種婚姻形式。公元十三世紀以前蒙古族社會多半為搶婚制。如成吉思汗的父親也速該把阿禿兒與訶額侖夫人的成親,就是搶婚形式。聘婚是封建社會的一種婚煙形。公元十三世紀以後,蒙古族進入封建社會,即普遍實行聘婚婚制。但仍有搶婚制的殘余。在部落間的戰爭中,搶婚或掠奪婚仍屢見不鮮。
青年男女定親後由男方家送給女方家的禮品,又叫彩禮。聘禮的多少由男方家的經濟情況而定。農區多以金銀首飾、櫃子、衣物為聘禮;牧區常以牛、馬、羊等牲畜為聘禮。牧民視「九」為吉祥數,聘禮以「九」為起點,從「一九」到「九九」,最多不得超過八十一頭,取「九九」為長壽的意思。如貧困牧戶不具備九數牲畜的聘禮,也可以擇小於九的奇數,以三、五、七頭牲畜為聘禮,但絕不能擇偶數。
女家陪送女兒的出嫁禮物。蒙古族非常講究陪送嫁妝。男方送多少聘禮,女方就要陪送相應數量的嫁妝。通常是女方陪嫁的東西,比男方送給女家的東西多。因此,蒙古族有一句俗語:「娶得起媳婦,聘不起姑娘。」
蒙古族的婚俗之一。過去,蒙古族的娶親非常隆重,並保留著男到女家投宿娶親的傳統婚俗。娶親一般是在結婚喜日的前一天。新郎在歡樂的氣氛中,穿上艷麗的蒙古長袍,腰扎綵帶,頭戴圓頂紅纓帽,腳蹬高筒皮靴,佩帶弓箭。伴郎也穿上節日盛裝。一同騎上馬,攜帶彩車和禮品,前往女家娶親。娶親者至女家,先繞蒙古包一周,並向女家敬獻「碰門羊」1隻和其他禮物。然後,新郎和伴郎手捧哈達、美酒,向新娘的父母、長親逐一敬酒,行跪拜禮。禮畢,娶親者入席就餐。晚上,又擺設羊五叉宴席。並舉行求名問庚的傳統儀式。次日清晨,娶親者起程時,新娘由叔父或姑夫抱上彩車。新郎要騎馬繞新娘乘坐的彩車三圈。然後,娶親者和送親者一同起程離去。

4、蒙古族的風俗

、背弓挎箭,蒙古族的婚俗之一,解放前蒙古人娶親時,新郎要佩帶弓箭,跨駿馬啟程。到女家後,摘下弓箭,放在蒙古包的西南方。次日走時再挎上。
2、刁帽子,也稱搶帽子。通常是送親者想方設法把娶親者的帽子搶過來,挑在馬鞭上,或者扔到地上,迫使新郎下馬去揀,以影響其行速。娶親者彼此掩護,而不讓送親者搶去帽子。一路上,你追我趕,互相嬉戲。
4、遞鼻煙壺,遞鼻煙壺是蒙古民族古老的習俗,在蒙古包里作客,殷勤好客的主人,常常要拿出一個精緻象個瓷瓶樣的小壺,敬給客人嗅。

5、鄂爾多斯定婚風俗

鄂爾多斯婚禮
內蒙古的地域十分遼闊,因而蒙古族的婚姻儀式是多種多樣的,這其中尤以鄂爾多斯婚禮最為精彩。鄂爾多斯婚禮已經流傳了700多年,至今仍保留著古老的風格和情趣。它以其獨特的民族特色,濃郁的生活氣息,悠揚的歌舞形式和熱烈隆重的場面,表達了勤勞、勇敢、智慧的鄂爾多斯蒙古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熱情追求和粗獷、豪爽、善良的性格。因此,鄂爾多斯婚禮廣為傳頌。這種婚禮一般要持續兩天,自始至終都洋溢著迷人的蒙古族風情。

一、步驟

鄂爾多斯婚禮發源於古代蒙古,形成於蒙元時期。15世紀,隨著蒙古族鄂爾多斯部進入鄂爾多斯地區,祭祀成吉思汗的"八白室"安奉在鄂爾多斯境內的甘德爾敖包上,蒙古族的鄂爾多斯婚禮便以其特有的儀式程序流傳在鄂爾多斯民間。鄂爾多斯地區至今仍然比較完整地保留著鄂爾多斯婚禮的儀式程序,並使其發展演變成為一種禮儀化、規范化、風俗化和歌舞化的民俗文化現象。

鄂爾多斯婚禮有哈達訂親、佩弓娶親、攔門迎婿、獻羊祝酒、求名問庚、卸羊脖子、分發出嫁、母親祝福、搶帽子、聖火洗禮、跪拜公婆、掀開面紗、新娘敬茶、大小回門等一系列特定的儀式程序和活動內容。

二、婚禮習俗

鄂爾多斯婚禮仍保留著男到女家娶親的習慣。結婚那一天,男家附近另設一座披紅掛綠的蒙古包,作為新房。包里包外都是穿著鮮艷的蒙古袍、歡聲笑語的男男女女,新郎也換上嶄新的裝束,忙碌著准備去迎親。新娘則在自己家的蒙古包內梳洗打扮,迎接新郎的到來。

迎親的隊伍將在傍晚時分出發。新郎身著紅綢長袍,腰束金黃寬頻,腳蹬高統馬靴,由領頭人、祝頌人陪同,來到蒙古包前象徵蒙古族人民勇敢精神的瑪尼宏棋桿下,由祝頌人領頭,在場賓客和韻,唱起歡樂的迎親歌:"成吉思汗時代許下的婚禮,是草原上最歡樂的時機。抬出那肥壯的牛羊,擺上那豐美的奶食,讓我們在這豐收的季節里縱情歡樂……"之後,迎親的隊伍揚鞭策馬向新娘家馳去。

按照傳統的禮節,迎親隊伍在新娘所在的浩特先騎馬繞跑一圈。正待在新娘的蒙古包前下馬,歡聚在新娘家的親友便迎上來,寒暄之間,迎親的祝頌人還未來得及下馬,他手捧的哈達就給新娘家的一位廚師用燒火棍接過去。這時,新娘的親友們在包外圍成一個半月形圈子,作出拒娶的樣子,還用一條絲帶將迎親者擋住,這叫"綵帶隔門"。於是善於辭令的祝頌人便高唱鄂爾多斯民歌發問:"你家天天關門,還是見我們來了關門?是嫌我們來的人多,還是因為錯過了時辰?"口齒伶俐的伴娘就會用民歌反唇相譏。這樣,雙方一唱一答,充滿情趣,直到最後,伴娘才收起綵帶,放迎親者進包。

進包後,祝頌人拿出送給新娘的首飾和衣物,請女方父母親友過目,並敬獻上奶酒和全羊。之後,新娘家舉行盛宴,招待迎親的人。蒙古包內,男女老少圍坐一堂,杯盞交錯,歌聲不絕,直到深夜。當年長客人走後,一位少女會端上一盤羊頸骨,要新郎從中掰斷。為戲弄新郎,伴娘往往將一根筷子插進羊頸骨里,當新郎識破伎倆,終於把羊頸骨折斷時,他要當眾與新娘分著吃,以示全心全意的愛情像羊頸骨那般緊緊相扣。
第二天,新娘要離開娘家時,往往淚如雨下,似乎很傷心。其實這是鄂爾多斯婚禮中的"哭嫁"習俗。這時,祝頌人領新郎"搶親"。陪親的姑娘將新娘保護起來。男方好言相勸不成,便擠進人群中"搶"新娘,場面十分熱鬧。最後,自然還是"搶親"的人獲勝了。

於是,新娘和親人們依依惜別,送行的人們唱起送親歌,歌聲中,伴娘用紅紗為新娘蒙上頭,然後上馬繞自家的蒙古包一周,便策馬向新郎家馳去。一路上,雙方親友相互追逐嬉戲,看誰搶先到達,最後,往往是男方搶先到家。

新娘下馬後,先在蒙古包前的瑪尼宏棋桿下舉行"跳火"儀式,取興旺之意。新娘進入蒙古包,祝頌人要向新郎的父母發問,新媳婦蒙頭蓋臉,能不能見人露面?回答後,婆婆揭開幾媳的蒙頭紗,然後贈送禮品,並給新娘起新的名字。接著,全羊席開始,持續到天明。

次日清晨,新婚夫婦舉行送客酒宴。送親的眾人都要暢飲三杯,然後方躍馬揚鞭,踏上歸程。

三、意義

這些儀式程序和活動內容既不同於其他民族婚禮的程序,也與其他地區的蒙古族婚禮有別,是蒙古族婚禮中最具特色、最有吸引力、最隆重的形式,它凝聚了蒙古民族禮儀風俗的精華,成為迄今保留最完整、內容最豐富的一部蒙古民族風情畫卷。鄂爾多斯婚禮以男方娶親為主線,濃縮了蒙古族娶親過程中的精華內容,寓情於歌舞,場面熱烈歡快、詼諧喜慶,內容健康,品格高雅,突出表現了蒙古族人民粗獷剽悍、豪爽熱情、講究禮儀的民族性格。鄂爾多斯婚禮集鄂爾多斯蒙古族傳統的崇尚文化、祭祀文化、宮廷文化、飲食文化、服飾文化、禮儀習俗、民族歌舞之大成,以幸福、吉祥、喜慶、熱烈的情緒貫穿始終,展示了民族魅力,表達了人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願望,具有豐富而深刻的文化內涵。

6、蒙古族習俗

蒙古族習俗:見面要互致問候,即便是陌生人也要問好;平輩、熟人相見,一般問:「賽拜努」(你好),若是遇見長者或初次見面的人,則要問:「他賽拜努」(您好)。款待行路人(不論認識與否),是蒙古族的傳統美德,但到蒙古族人家裡做客必須敬重主人。進入蒙古包後,要盤腿圍著爐灶坐在地氈上,但爐西面是主人的居處,主人不上坐時不得隨便坐。主人敬上的奶茶,客人通常是要喝的,不喝有失禮貌;主人請吃奶製品,客人不要拒絕,否則會傷主人的心。如不便多吃,吃一點也行。獻哈達也是蒙古族的一項高貴禮節。獻哈達時,獻者躬身雙手托著遞給對方,受者亦應躬身雙手接過或躬身讓獻者將哈達掛在脖子上,並表示謝意。
如果更詳細的了解就看我的解答!!!

7、情卦和搶帽子——藏族婚俗

藏族的男女青年之間的談情說愛是公開的,只要雙方一見鍾情,甜蜜的初戀生活就開始了。

在雲南的藏族中流行著一種叫“情卦”的男女青年表達愛情的方式。“情卦”藏語叫“日夢禱”,雖然占卦一種方術,但藏族青年的“情卦”卻帶有更多的游戲色彩,是以愛情為內容的猜心思游戲。凡參加“情卦”的男女青年,每人拿出一件最能代表自己心思的小物件放在一人手中。掌管物件的人將所有的小物件在手裡搖晃後,暗中取出一件,讓大家猜。於是其它青年便猜測物件屬誰所有,並針對物主愛情上的處境唱出一串有趣的情歌。如果物主已經選中了心上人,但卻羞於開口,就要用含蓄的歌詞唱出來。如果物主雖然選中了意中人,但是對方早已於別人私定終身,對此大家可以用含蓄的歌詞來取笑他(她)。歌聲結束後,掌管物件的人將手鬆開,看物件是誰的,剛才唱的歌就是誰愛情上的預卜。

搶帽子是藏族青年交往戀愛的另一種形式,如果一個小夥子看上一位姑娘,他便會找機會接近她,然後趁機將她的帽子搶走。過了幾天,小夥子會回來找姑娘,將帽子還給她。如果姑娘愉快地接過帽子,就說明姑娘也愛上了小夥子。如果姑娘不肯接受帽子,就表明姑娘不愛這個小夥子。

藏族的婚嫁隨著地區的不同,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但男女之間訂婚是比較簡單的。他們在訂婚的當天,邀請近親吃一頓豐盛的美餐,男家下聘作定即可。但結婚是十分熱鬧的,吉日良辰的前一天,男家先把給新娘的禮服送去。傍晚,當賓客們稀少的時候,女家就開始為新娘化妝打扮了。

娶親的人大半是新郎的近親,他們是在子時過後出發,當他們踏上新娘的家門,每經過一道門,要向門神爺獻上一條哈達,及至新娘的家族迎接到客屋裡,要向家長獻過禮巾。然後,娶親隊准備出發。

新娘子到婆家後,進門先把背上插的護耳彩劍供上佛堂里,祈求家神保護,然後和新郎並坐在禮墊上,受家人和親友的祝賀,婚禮就結束了。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