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園酒家酒席
1、廣州可以舉辦婚禮的傳統酒家有哪些,請告訴我地址和電話號碼,謝謝
廣州酒家(地址:廣州市文昌南路 2號 電話:81380985, 81380762, 81395253 )、東方賓館(流花路120號)、陶陶居(第十甫路20號 電話:81816111 )、南園酒家(地址: 前進路142號 電話: 84448380 )
北園酒家(廣州市小北路 202 號 電話:83563365 )、幸運樓(人民中路390號 電話:81843997)、蓮香樓(第十甫路67路 電話:81811638 )……
現在還有很多大型的酒家和賓館都可以辦酒席,不過這些都是傳統的在市中心地帶。
因為花車到時候要走長壽路、多寶路、吉祥路、惠福路等比較好聽吉利的道路,都在老城區,因此選擇上述酒家和賓館也是為了方便新人。最好就不要到郊區的酒家了
2、廣州的民風民俗
過年,是中華民族最盛大的民俗活動,五千多年中華民族的生生不息,與這最大的年文化有著密切關系。廣州市民過年,也有豐富深厚的民俗文化相隨。然而一代代人過去了,廣州人的春節也隨著時代的不同而改變,連財神也有了卡通版。一些代代相傳的民俗更被年輕人淡忘。下面,我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說一說廣州的傳統春節。包括新春喜慶日程、廣州春節的最大特色迎春花市和新春食品等。
新春喜慶日程-了廣州人過年忙碌又熱鬧。
廣州自臘月廿三「謝灶」那天開始,便進入了年關,每天活動都有嚴密的安排。即廿三謝灶、廿四開炸、廿五蒸糕、廿六掃尾、廿七洗嘢(嘢,廣州方言,即東西),廿八包粽、廿九貼春聯、卅團年。這是節前的安排。
謝灶 :臘月二十三晚,送灶君老爺上天,叫「謝灶」、「送灶」或「祭灶」。祭灶的貢品有:一碗米,兩磚片糖,一封利是,一碗清水,一禮燒豬肉,一些蔗、桔,紙錢等。(說到貢品,想起小時候奶奶說過的一句話:「冬柑,年橙,謝灶桔」。意思大概是冬至拜神的時候要用柑桔,過年用橙,而謝灶就要桔)。並寫好一張「灶君疏」,大意是向灶君請罪,請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從謝灶那天起,就開始進入年關了,人們忙碌起來。廿四開炸,我想現在很多人都不知道這樣的習俗了。《粵東筆記》所雲:「廣州之俗,歲終以烈火爆糯谷,名曰炮谷,以為煎堆心餡;煎堆者,以糯粉為大小圓入油效之,以祀先及饋親友,又以糯飯盤結諸花入油煎之,名曰十花;以粉雜白糖沙入豬油煎之,名沙壅。」開炸的東西大概會有炮谷、煎堆等。
廿五蒸糕:廣州市除蒸年糕外,還喜歡做蘿卜糕、倫敦糕、馬蹄糕、九層糕等,寓意「新春步步高」。廿六掃屋,以便乾乾凈凈迎新春。還有「迎春掃塵歌」:臘年二十三,曬被洗衣衫;臘月二十四,清潔房邊地;臘月二十五,掃房撣塵土;臘月二十六,洗凈禽畜屋;臘月二十七,里外洗歸一;臘月二十八,家什擦一擦;臘月二十九,臟物都搬走。
至於廿八包粽,我從來沒有聽過,問了家裡的老人,他們都說廣州現在沒有這樣的習俗,以前就不得而知了,後來看了一些資料,這樣的習俗在粵西地區還有保留。我們家廿八會去買魷魚、發菜、冬菇、蝦米、粉絲等年貨。廿九貼春聯包括貼門對、橫額、單語等。單語多寫著:「天官賜福」,「新春大吉」,「萬事如意」「出入平安」,「恭喜發財」。這些單語都是要按照神位來張貼的。三十團年,劏雞殺鴨,拜祭天地、祖宗、接財神等,這一天,家庭主婦們都會很忙。晚上全家吃團年飯,然後就正式進入新的一年。
這里要另外說一個傳統的習俗,廣州人叫「開門炮」。年三十晚守夜至深夜,迎侯良辰吉時,到了交子之際,便打開大門說「開門大吉」,或者貼上紅底燙金的「開門大吉」單語,燒開門炮。此時各家各戶,點燃鞭炮。有些人為了「搶炮頭」,提起幾分鍾把炮燒響。其他人聞聲接引,一時鞭炮齊鳴,,震耳欲聾,持續幾個時辰。兩三點後才逐漸安靜下來。四點多鍾,鞭炮又一次響起來,到天亮方止。開門出去,家家門口,大街小巷,都鋪滿了一層星碎的炮竹紅紙,增添了不少節日氣氛。但是現在的廣州,由於禁止了鞭炮的燃放,除夕夜已經沒有這樣的新年習慣了。雖然還是會有些「不怕死」的人會「開門炮」但是熱鬧的程度真是不及過去。少了這一活動,總是覺得,現在的過年與小時候相比,氣氛沒有這么的濃厚。
不僅是「開門炮」,現在的廣州人保留這些節前風俗的也不多了,拿我家舉例,我自己覺得,相對其他家庭,我們家算是春節的習俗還是保留得比較完整的。廿三謝灶、、廿七洗嘢、廿九貼春聯、卅團年,這些活動還是有進行的,母親在年關有空的時候還是會蒸一些糕品。但是現在絕大多數廣州家庭都怕麻煩,或者是沒有時間,糕品都是用買的,三十的團年飯不再在家裡面吃,大多是到一些酒家團年。
正月初一開始過年;每天亦有固定的禮俗:「初一人拜神,初二人拜人,初三窮鬼日,初四人乞米,初五初六正是年,初七尋春去,初八八不歸,初九九頭空,初十打春去,十一打仔回,十二搭燈棚,十三人開燈,十四燈火明,十五祈完燈,采青走百病。」春節的活動,一直鬧到元宵,方才告一段落。
行大運」 大年初一。據說是以前的廣東人,初一早上就會到野外去郊遊。有的繞著村邊,有的圍著田園,有的循著屋宅走圈圈,叫做「出行」,俗稱「行大運」,希望在新的一年中好事常來,萬事勝意。正月初二謂之「開年」,這一天開始,人們帶著三牲、糍粑煎堆等禮品,攜兒帶女去串親訪友。繼續拿我家的情況舉例子,早上媽媽會殺雞拜祖宗,拜完之後就開始做開年飯(正月初二是一年之中的「頭牙」,吃「開年飯」)。吃完開年飯,就帶齊東西回到外婆家,開始拜年。走的時候,外婆或者外公就會把用紅紙捆紮的生菜,芹菜,蔥給媽媽,當回禮。表示:全家生機勃勃,大人勤勤懇懇,小孩聰明伶俐。人日游花地——正月初七為人日,廣州人日游花地的風俗。
新春期間,廣州人有很多禁忌和習慣:按照「老廣們」的舊習俗,農歷大年初一不能洗頭,怕洗走財氣;年初二是開年,自除夕年夜飯後,到今天才能動葷;年初三是赤口,不要拜年,易招惹是非;跟著車公誕、人日等等有說不完的講究。還有,過年時不能買鞋,因粵語發音「鞋」同「唉」;買書更不行了,書發音同「輸」,怕這一年都「輸、輸」聲,更是大忌。在大時大節,喜筵壽宴上,習慣於談吉利語,不說喪氣話。若有人不小心摔破了碗碟,即念一聲「歲歲(諧碎)平安」,或「落地開花,富貴榮華」。
在春節期間,親故見面,總是說些甘露醇語,相互祝福。如恭喜發財、龍馬精神、萬事勝意等。過年期間,長輩會給小孩一些錢,稱為「利是」,寓吉祥之意。過年的菜餚除雞外,商店還必備燒肉(取紅燒赤壯之意)、魚(年年有餘)、發菜蚝豉(發財好市)、粉絲(聯綿不斷)腐竹、甜竹(富足、甜足)。甚至舊時女人洗頭也要挑個吉日,初一、十五不能洗頭,據說會褻瀆神明。不過隨著科學普及、時代進步,一些迷信的風俗也逐漸消失,為新的社會風尚所取代。
行過花街才過年是縈繞在廣州人心間千年難易的情結:
「廣州人不喜愛斷枝摘下的花,習慣於連根盆栽,一盆盆地運。許多花枝高大而茂密,把卡車駕駛室的頂都遮蓋了,遠遠看去,只見一群群繁花在天際飛奔,神奇極了。這些繁花將奔入各家各戶,人們在花叢中斟酒祝福。我覺得,比之於全國其他地方,廣州人更有權利說一句:春節來了!」
「我想,內地的人們過春節,大多用紅紙與鞭炮來裝點,那裡的春意和吉祥氣,是人工鋪設起來的。唯有廣州,硬是讓運花車運來一個季節,把實實在在的春天生命引進家門,因此慶祝得最為誠實、最為透徹。」
以上兩段話是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中《五城記》裡面的話。的確,廣州的春節是用花砌成的。廣州人過年不吃餃子,廣州人過年要逛花街。
廣州傳統迎春花市從農歷十二月二十八日(月小則在二十七日)開始,歷時三天,第三天延至新年初一凌晨才結束。一般在除夕前一個星期,這些花街就已禁止車馬通行,有關部門開始為花農搭售花的棚架和攤檔。花街伸展,擺成幾條長廊。一些大枝的花木早幾天就開始運來,農歷十二月二十八日正式開市,那時十里花街上張燈結綵,喇叭里播放著輕快的廣東音樂,人們看花、買花、「賣懶」,人流川流不息,日夜不分,花農住吃都在花市。除夕之夜。花市進人高潮。那真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中心花市常常還有著名書法家應眾揮毫,更加熱鬧。直到午夜兩點鍾,人們才慢慢散去,花農們也把賣剩的鮮花,降價拍賣,不留一點剩餘。游花街的人們,往往就在這個時候,揀到了很好的便宜貨。於是乎人人皆大歡喜,高高興興地去迎接新春的曙光。
「香街十里一城春,笑語喧聲入彩門。疑是層巒采蜜使,幻成百萬賞花人。」廣州的花街,不是普通的人造景觀,不是人為的「城市名片」,更不是政府的形象工程。廣州花街是一個巨大的鮮花買賣市場,它是廣州人過年必不可少的一項重要節目,它更是廣州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過年逛花街跟飲早茶這些習慣一樣,是廣州人獨有的文化現象,是讓廣州人有別於其他中國人的重要特徵。
廣州人過年一定要買一盆金桔,一盆水仙,或者一棵桃花。為什麼桃花是一棵,而不是一支?是的,廣州人是把整棵砍下的桃花樹買回家的。桃花之於廣州人,猶如聖誕樹之於西方人。廣州人對花情有獨鍾,無論是高雅之士還是庸俗市井,過年都要買桃花等老幾樣,再配搭各種各樣的鮮花。
「羊城世界本花花,更買鮮花度年華。除夕案頭齊供奉,香風吹暖到人家。」據說,廣州的花市萌芽於唐朝,成形於明清,歷久不衰。為何廣州人對花情有獨鍾?不是因為廣州人都是懂得賞花的雅士,而是因為花能代表無數的好意頭,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能比鮮花更能表達世上最美好的祝願。中國人在過年的時候是需要表達願望的,是需要去舊迎新,希望一年比一年好。而廣東人尤其迷信,所以過年一定要把「意頭」這個東西搞得淋漓盡致。鮮花象徵著花開富貴、如意吉祥,完美地配合了廣州人們的這種心態和需要。行花街除了可以買花以外,更已經成為廣州人過年希望「行運」的標志。行一下花街,可以給你帶來好運氣。不好的變好,好的更好,所以花街適合任何人士去一趟,可以是一家大小,可以是一對情侶,也可以是一群希望來年能找到伴侶的光棍。花街是一個充滿歡樂喜慶的大海洋,一年之中,逛花街就是廣州人走在街上覺得最放鬆的時刻。
最傳統的應節食品象徵了廣州人對過年的期盼:
民以食為天,尤其是最會吃也最能吃的廣州人,過年的食品是最重要的,而且品種非常豐富。爆谷、煎堆、油角、蛋散、芋蝦、年糕這些都是廣州的最傳統春節食品。
俗諺雲:「年晚煎堆,人有我有」。煎堆是家家必備的。煎堆餡為爆谷拌糖膠所制,爆谷是把糯谷炒至爆開,去掉谷殼便成。煎堆皮是用糯米粉製成,很薄,外面粘著芝麻。整個煎堆放在沸油中炸至金黃色即可。現在也沒有那麼講究,有的人家做煎堆,裡面不會放餡的也有。另外,還有油角,其中又有軟角、脆角、酥角之分。小時候,每年快過年的時候,奶奶,媽媽帶著我一起做「油角」,雖然我不是很愛吃,也做得不好,但是和家人一起做「油角」的快樂,也是過年的一種樂趣。再有「糖環」、「冬果」、「蛋散」、「芋蝦」等油炸食物。「糖環」用糯米粉搓成團,壓進木模中,逐個「批」出,炸成金黃色,酥脆可口,一般是甜的,也有鹹的。「冬果」用糯米粉做成小條狀或片狀炸熟。「芋蝦」是用檳榔芋刨成絲後和合米粉漿落油鍋,吃起來酥化可口。「蛋散」用麵粉加豬油、蛋拌好而炸成。甜的加糖拌粉,炸後粘上糖膠;鹹的加南乳、鹽拌粉,吃起來酥化可口。
春節還必備瓜子,有紅瓜子、黑瓜子「摩登」瓜子(葵瓜子)之分。中式糖果有糖蓮藕、糖蓮子、糖馬蹄(荸薺)、糖冬瓜、糖桔餅、糖椰角、糖椰片等。
糕類則有年糕、蘿卜糕、芋頭糕、馬蹄糕、九層糕、松糕等,寓意新春步步高。年糕也叫「大籠糕」,因盛糕的器皿可以用很大的開口的竹籠而得名,富豪人家用數十斤的米做成一個年糕,金黃色的糕面插上紅棗、柏枝,寓意吉祥如意、鴻運長駐。蘿卜廣州方言稱「菜頭」,取「菜」與「財」的諧音,過年食蘿卜糕,是寓意招財進寶。馬蹄糕用荸薺作原料,粵方言稱「荸薺作「馬蹄」,過年食馬蹄糕,可以清熱、消滯,其調節胃口的作用已為實踐所證明,而且還有「馬不停蹄」、自強不息的寓意。
不得不提的是廣州人的餐桌的菜式。廣東地區新春美食品種繁多,寓意吉祥,普通的菜式亦賦予美好的名稱,使人樂意享用。如發菜炆豬手稱「發財就手」,發菜炆蚝豉即「好事發財」,咸酸菜炒豬舌(廣州人稱豬利)叫「一本萬利」,炒鮮百合叫「百年好合」,菜膽扒冬菇叫「滿地金錢」,魚滑豆腐煲叫「老少平安」。還有各種雞類製品,美其名曰「丹鳳朝陽」、「百鳥朝鳳」、「龍鳳呈祥」等等,不一而足。雞是新春菜餚中必不可少的,所謂「無雞不成宴」 嘛,還有燒豬肉,除婚嫁中象徵貞潔外,新春則寓意壯旺。年初一午飯時,還必備一味素菜,俗稱「羅漢齋」,用紹菜、木耳、粉絲、蝦米配製,亦有些人家蒸臘味的,但起筷時要先吃「齋」。
最後要說的是一些迎春活動,如舞獅、舞龍、踢踺子、放煙花等。
廣東的獅子與外省不同,稱為「醒獅」。在製作上和舞法上都具有廣東的特色。廣東醒獅舞起源佛山,相傳在明朝初年,佛山地方出現過一頭獨角怪獸,眼大口闊,不時發出「年、年」的響聲。只要怪獸出現,老面姓便大受遭殃,不是牲畜受害,便是莊稼被糟塌。後來,大家想了一個辦法,用竹篾織成若干個獅頭模型,塗上斑駁顏色,埋伏於郊野村落,一旦怪獸出現,便金鼓齊鳴,舞將起來,驚走怪獸。於是人們認為獅子有鎮妖驅邪、如意吉祥的兆頭,以後,便於春節期間,各鄉各村均以舞獅子來消災除害,預報吉祥,這便是關於舞獅子起源的說法。春節期間的舞獅活動,除在廣場表演之外,還沿街起舞,逐家逐戶去拜賀,以示醒獅臨門,安好吉祥,主人家則懸賞於門,包紅掛青,讓瑞獅去摘取,名曰「采青」。藉此活動希望獅子能把好運帶到家裡。其次是舞龍,廣東的龍舞,名目繁多,千姿百態,不同的龍舞,寄託著人們不同的理想和願望。春節是喜慶之日,耍舞的多是熱烈奔放的彩龍、金龍和紗龍之類,白天舞布龍,晚上耍龍燈。至於踢踺子,是很久以前的傳統文化,現在好像沒有太多人會做了。廣州每年的大年初一就會在珠江邊放大型的煙花。那天晚上沿江路等地都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熱鬧非凡。
廣州過年,熱鬧豐富,讓人感受深切,廣州的本土傳統文化是多麼的濃烈。
然而,歷史長河的流逝是很快的,人們的觀念容易被新的東西遊移,特別廣州市又是外來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世風嬗變也是不爭的現實。如今生活好了,大家的觀念也變了,春節的活動各有各精彩。然而,城市的歷史文化形態以及傳統習俗,是人類文化的重要財富。
大到一個民族的文化形態,小到一個城市的過年習俗,這。一切都需要靠民眾的力量建構,維護。廣州過年的習俗作為民俗文化的識標之一,代表了一個城市歷史文化資源的深厚。文化的強大,要得到人們的認同,認同後,我們便要自覺地維護它,鞏固它.
3、對花令是什麼?
令是一種唱調。 對花兒時詞可以隨機應變由自己填,但是調不能變。
學過關漢卿的元曲「竇蛾「冤的話,裡面的每一段都是一種令。
花兒是從明朝口對口一直流傳到現在,沒有文字的形式流傳,無法考證是不是流傳下來的元曲。
4、關於杏花的古詩
杏花 (唐)李商隱
上國昔相值,亭亭如欲言。異鄉今暫賞,眽眽豈無恩。
援少風多力,牆高月有痕。為含無限意,遂對不勝繁。
仙子玉京路,主人金谷園。幾時辭碧落,誰伴過黃昏。
鏡拂鉛華膩,爐藏桂燼溫。終應催竹葉,先擬詠桃根。
莫學啼成血,從教夢寄魂。吳王采香徑,失路入煙村。
杏花 (唐)韓愈
居鄰北郭古寺空,杏花兩株能白紅。曲江滿園不可到,
看此寧避雨與風。二年流竄出嶺外,所見草木多異同。
冬寒不嚴地恆泄,陽氣發亂無全功。浮花浪蕊鎮長有,
才開還落瘴霧中。山榴躑躅少意思,照耀黃紫徒為叢。
鷓鴣鉤輈猿叫歇,杳杳深谷攢青楓。豈如此樹一來玩,
若在京國情何窮。今旦胡為忽惆悵,萬片飄泊隨西東。
明年更發應更好,道人莫忘鄰家翁。
杏 花 (北周)庾信
春色方盈野,枝枝綻翠英。
依稀映村塢,爛漫開山城。
好折待賓客,金盤襯紅瓊。
杏花 (唐)李商隱
上國昔相值,亭亭如欲言。異鄉今暫賞,眽眽豈無恩。
援少風多力,牆高月有痕。為含無限意,遂對不勝繁。
仙子玉京路,主人金谷園。幾時辭碧落,誰伴過黃昏。
鏡拂鉛華膩,爐藏桂燼溫。終應催竹葉,先擬詠桃根。
莫學啼成血,從教夢寄魂。吳王采香徑,失路入煙村。
杏花 (唐)羅隱
暖氣潛催次第春,
梅花已謝杏花新。
半開半落閑園里,
何異榮枯世上人?
古苑杏花 (唐)張籍
廢苑杏花在,行人愁到時。獨開新塹底,半露舊燒枝。
晚色連荒轍,低陰覆折碑。茫茫古陵下,春盡又誰知。
曲江紅杏 (唐)鄭谷
遮莫江頭柳色遮,
日濃鶯睡一枝斜。
女郎折得殷勤看,
道是春風及第花。
游趙村杏花 (唐)白居易
趙村紅杏每年開,
十五年來看幾回?
七十三人難再到,
今春來是別花來。
力疾山下吳村看杏花 (唐)司空圖
漢王何事損精神,
花滿深宮不見春。
穠艷三千臨粉鏡,
獨悲掩面李夫人。
杏花 (唐)溫庭筠
紅花初綻雪花繁,重疊高低滿小園。正見盛時猶悵望,
豈堪開處已繽翻。情為世累詩千首,醉是吾鄉酒一樽。
杳杳艷歌春日午,出牆何處隔朱門。
途中見杏花 (唐)吳融
一枝紅艷出牆頭,牆外行人正獨愁。長得看來猶有恨,
可堪逢處更難留。林空色暝鶯先到,春淺香寒蝶未游。
更憶帝鄉千萬樹,澹煙籠日暗神州。
杏花 (唐)韓愈
居鄰北郭古寺空,杏花兩株能白紅。曲江滿園不可到,
看此寧避雨與風。二年流竄出嶺外,所見草木多異同。
冬寒不嚴地恆泄,陽氣發亂無全功。浮花浪蕊鎮長有,
才開還落瘴霧中。山榴躑躅少意思,照耀黃紫徒為叢。
鷓鴣鉤輈猿叫歇,杳杳深谷攢青楓。豈如此樹一來玩,
若在京國情何窮。今旦胡為忽惆悵,萬片飄泊隨西東。
明年更發應更好,道人莫忘鄰家翁。
初見杏花 (宋)梅堯臣
不待春風遍,
煙林獨早開。
淺紅欺醉粉,
肯信有將梅。
北陂杏花 (宋)王安石
一陂春水繞花身,
身影妖嬈各占春,
縱被春風吹作雪,
絕勝南陌碾成塵。
雲露堂前杏花 (宋)范成大
蠟紅枝上粉紅雲,
日麗煙濃看不真。
浩盪風光無畔岸,
如何鎖得杏春園。
杏花雜詩 (元)元好問
杏花牆外一枝橫,
半面宮妝出曉晴。
看盡春風不回首,
寶兒元自太憨生。
杏 花 (明)沈周
半抱春寒薄雜煙,
一梢斜路曲牆邊。
東家小女貪妝裹,
聽買新花破曉眠。. 杏花(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 2. 陪崔大尚書及諸閣老宴杏園(作者:劉禹錫 朝代:唐) 3. 杏園(作者:姚合 朝代:唐) 4. 杏花天(作者:朱敦儒 朝代:宋) 5. 四月癸已發潯陽館過濂溪飯於杏溪愒清虛庵宿(作者:魏了翁 朝代:宋) 6. 文杏館(作者:裴迪 朝代:唐) 7. 奉和許閣老霽後慈恩寺杏園看花,同用花字口(作者:權德輿 朝代:唐) 8. 過杏溪寺寄姚員外(作者:無可 朝代:唐) 9. 十月朝補種杏花(作者:楊萬里 朝代:宋) 10. 杏花天(作者:張孝忠 朝代:宋) 11. 杏(作者:蘇軾 朝代:宋) 12. 杏花天(作者:無名氏 朝代:宋) 13. 杏花天(作者:史浩 朝代:宋) 14. 江神子/江城子 題黃州杏花村館驛壁(作者:謝逸 朝代:宋) 15. 杏花天慢(作者:曹勛 朝代:宋) 16. 虞美人 謝張芳遠惠杏花(作者:邵亨貞 朝代:元) 17. 杏園(作者:徐夤 朝代:唐) 18. 再題通政院王榮之八月杏花(作者:方回 朝代:宋) 19. 杏花(作者:王銍 朝代:宋) 20. 探杏二首(作者:楊萬里 朝代:宋) 21. 杏(作者:洪咨夔 朝代:宋) 22. 杏花天(作者:盧炳 朝代:宋) 23. 題王居士所藏王友畫桃杏花二首(作者:黃庭堅 朝代:宋) 24. 新濰見桃杏書事(作者:孫應時 朝代:宋) 25. 杏簾在望(作者:曹雪芹 朝代:清) 26. 杏花(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 27. 杏花(作者:元稹 朝代:唐) 28. 杏林春燕(作者:唐寅 朝代:明) 29. 杏花天慢(作者:曹勛 朝代:宋) 30. 杏花天(作者:張孝忠 朝代:宋) 31. 杏花(作者:陸游 朝代:宋) 32. 道中未開木杏花(作者:王周 朝代:唐) 33. 江路見杏花(作者:陸游 朝代:宋) 34. 杏(作者:孫何 朝代:宋) 35. 文杏館(作者:王維 朝代:唐) 36. 清平樂 賦杏花(作者:王庭筠 朝代:金) 37. 杏花(作者:王銍 朝代:宋) 38. 道中未開木杏花(作者:王周 朝代:唐) 39. 嬌杏贊(作者:曹雪芹 朝代:清) 40. 虞美人 謝張芳遠惠杏花(作者:邵亨貞 朝代:元) 41. 古苑杏花(作者:張籍 朝代:唐) 42. 陪崔大尚書及諸閣老宴杏園(作者:劉禹錫 朝代:唐) 43. 杏花天(作者:吳禮之 朝代:宋) 44. 次韻杏花三首(作者:王安石 朝代:宋) 45. 四月癸已發潯陽館過濂溪飯於杏溪愒清虛庵宿(作者:魏了翁 朝代:宋) 46. 州民有獻杏者,瑰麗溢目,因感花未幾,聊以(作者:羊士諤 朝代:唐) 47. 杏花天(作者:趙長卿 朝代:宋) 48. 杏花(作者:李商隱 朝代:唐) 49. 杏花天(作者:辛棄疾 朝代:宋) 50. 杏園花下酬樂天見贈(作者:劉禹錫 朝代:唐) 51. 曲江紅杏(作者:鄭谷 朝代:唐) 52. 夜行船 聞賣杏花(作者:史達祖 朝代:宋) 53. 折杏子(作者:楊萬里 朝代:宋) 54. 杏花天(作者:吳文英 朝代:宋) 55. 杏壇(作者:錢聞詩 朝代:宋) 56. 行闕養種園千葉杏花二首(作者:楊萬里 朝代:宋) 57. 桃杏園(作者:蔡襄 朝代:宋) 58. 杏花天(作者:侯置 朝代:宋) 59. 杏園聯句(作者:李絳 朝代:唐) 60. 雨里問訊張定叟通判西園杏花二首(作者:楊萬里 朝代:宋) 61. 清平樂 寄山居道人約看杏花(作者:張翥 朝代:元) 62. 再題通政院王榮之八月杏花(作者:方回 朝代:宋) 63. 和道矩送客汾西村舍杏花盛置酒其下(作者:司馬光 朝代:宋) 64. 青杏兒(作者:姬翼 朝代:元) 65. 道中未開木杏花(作者:王周 朝代:唐) 66. 酬趙尚書杏園花下醉後見寄(作者:權德輿 朝代:唐) 67. 杏溪十首·渚上竹(作者:姚合 朝代:唐) 68. 虞美人 謝張芳遠惠杏花(作者:邵亨貞 朝代:元) 69. 杏花雜詩(作者:元好問 朝代:金) 70. 力疾山下吳村看杏花十九首(作者:司空圖 朝代:唐) 71. 杏花天(作者:張孝忠 朝代:宋) 72. 杏溪十首·楓林堰(作者:姚合 朝代:唐) 73. 杏花天(作者:吳文英 朝代:宋) 74. 北園坐上探題得新杏(作者:韓維 朝代:宋) 75. 曲江亭望慈恩寺杏園花發(作者:李君何 朝代:唐) 76. 杏園送張徹侍御歸使(作者:韓愈 朝代:唐) 77. 杏花(作者:滕岑 朝代:宋) 78. 某得銀杏不食種之庵前見者曰是三十年乃生公(作者:釋慧空 朝代:宋) 79. 杏花天(作者:謝懋 朝代:宋) 80. 題俞時琰杏山堂醫(作者:許月卿 朝代:宋) 81. 杏花天(作者:趙彥端 朝代:宋) 82. 題杏花翠羽(作者:舒岳祥 朝代:宋) 83. 三月二十日多葉杏盛開(作者:蘇軾 朝代:宋) 84. 州民有獻杏者,瑰麗溢目,因感花未幾,聊以(作者:羊士諤 朝代:唐) 85. 送邑簿阮杏山解任(作者:陳著 朝代:宋) 86. 答賀文杏韻(作者:趙必蒸 朝代:宋) 87. 杏解嘲(作者:司馬光 朝代:宋) 88. 大石調 青杏子 詠雪(作者:白樸 朝代:元) 89. 杏花(作者:厲文翁 朝代:宋) 90. 杏花天(作者:汪莘 朝代:宋) 91. 重尋杏園(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92. 北軒老杏其大圍春色向晚只開一花余憫其憔悴(作者:司馬光 朝代:宋) 93. 杏花天(作者:辛棄疾 朝代:宋) 94. 郡圃杏花二首(作者:楊萬里 朝代:宋) 95. 杏花天(作者:李萊老 朝代:宋) 96. 探杏二首(作者:楊萬里 朝代:宋) 97. 古苑杏花(作者:張籍 朝代:唐) 98. 風入松 觀燈下半開杏花(作者:王惲 朝代:元) 99. 青杏兒(作者:趙秉文 朝代:金) 100. 杏花天(作者:周密 朝代:宋) 101.游園不值(作者:葉紹翁 朝代:宋) 還真是多啊
]
5、廣州市內哪些酒家辦理婚宴比較好的?
廣州市內哪些酒家辦理婚宴比較好
有很多酒店都是可以辦的,看你實力
6、關於「花」的古詩有哪些?
詩中花
1.待到重陽日,
還來就菊花。
(孟浩然:《過故人庄》)
2.花間一壺酒,
獨酌無相親。
(李白:《月下獨酌》)
3.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曉》)
4.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
(杜甫:《春望》)
5.曉看紅濕處,
花重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
6.竹徑通幽處,
禪房花木深。
(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
7.黃四娘家花滿蹊,
千朵萬朵壓枝低。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8.無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識燕歸來。
(晏殊:《浣溪沙》)
9.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張志和:《漁歌子》)
10.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11.忽如一夜春風來,
千樹萬樹梨花開。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12.吾家洗硯池頭樹,
個個花開淡墨痕.
(王冕《墨梅》)
13. 遲日江山麗,
春風花草香.
(杜甫《絕句》)
14.採得百花成蜜後,
為誰辛苦為誰甜
(羅隱《蜂》)
15.梅子金黃杏子肥,
麥花雪白菜花稀.
(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
16. 解落三秋葉,
能開二月花.
(唐)李嶠(qiáo)
17.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白居易:《憶江南》》
18.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杜牧《山行》)
19.不是花中偏愛菊,
此花開盡更無花.
(元稹《菊花》)
20.兒童急走追黃蝶,
飛入菜花無處尋.
(楊萬里《宿新市徐公店》)
21. 春去花還在,
人來鳥不驚.
(高鼎《畫》)
22.山重水復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陸游《游山西村》)
23.沾衣欲濕杏花雨,
吹面不寒楊柳風。
(志南《絕句》)
24.桃花一簇開無主,
可愛深紅愛淺紅.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25.春城無處不飛花,
寒食東風御柳斜。
(韓翃《《寒 食》》)
26.朱雀橋邊野草花,
烏衣巷口夕陽斜。
(劉禹錫《烏衣巷》)
27.一去二三里,
煙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邵雍《一去二三里》)
28.桃花潭水三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贈汪倫》)
29.相見時難別亦難,
東風無力百花殘。
(李商隱:〈無題〉)
30.槲葉落山路,
枳花明驛牆。
(溫庭筠《商山早行》)
31.莫道不消魂,
簾卷西風,
人比黃花瘦。
(李清照《醉花陰》)
32.朱雀橋邊野草花,
烏衣巷口夕陽斜。
(劉禹錫《烏衣巷》)
33.稻花香里說豐年,
聽取蛙聲一片。
(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34. 寧可枝頭抱香死,
何曾吹落百花中。
(鄭思肖《寒菊》)
35.惟見林花落,
鶯啼送客聞。
(李白《別房太尉墓》)
36.一朵忽先變,
百花皆後香。
(陳亮《梅花》)
37.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38.無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識燕歸來。
(晏殊《浣溪沙》)
39.芳樹無人花自落,
春山一路鳥空啼。
(李華《春行即興》)
40.晴時風日雨時干,
草滿花堤水滿溪。
(楊萬里《桑茶坑道中》)
詩中花名
1.黃梅時節家家雨,
青草池塘處處蛙。
(趙師秀《約客》)
2.接天蓮葉無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3.花盡已無擎雨蓋,
菊殘猶有傲霜枝。
(蘇軾《贈劉景文》)
4.沾衣浴濕杏花雨,
吹面不寒楊柳風。
(僧志南《絕句》)
5. 紅豆生南國,
春來發幾枝。
(王維《相思》)
6. 小樓一夜聽春雨,
深巷明朝賣杏花。
(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7. 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牆來。
(葉紹翁《游園不值》)
8.十分秋色無人管,
半屬蘆花半蓼花。
(黃庚《江村即事》)
9. 試問卷簾人,
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
(李清照《如夢令》)
10. 梅須遜雪三分白,
雪卻輸梅一段香。
(盧梅坡《雪梅》)
11. 待到重陽日,
還來就菊花。
(孟浩然《過故人庄》)
12.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13.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張志和《漁歌子》)
14. 簌簌衣巾落棗花,
村南村北響繰車。
(蘇軾《浣溪沙》)
15.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李清照《如夢令》)
16. 人閑桂花落,
夜靜春山空。
(王維《鳥鳴澗》)
17.不是一番寒徹骨,
那得梅花撲鼻香?
(裴休《宛陵錄上堂開示頌》)
18.桃花一樹魚三尺,
不醉月明船不歸。
(陳繼儒《春日雨霽泛舟》)
19.桃花流水突然去,
別有天地非人間。
(李白 《山中答問》)
20. 雙飛燕子幾時回,
夾岸桃花蘸水開。
(徐俯《春遊湖》)
21. 一路稻花誰是主?
紅蜻蛉伴綠螳螂。
(樂雷發《秋日行村路》)
22.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楊萬里《小池》)
23. 竟說田家風味美,
稻花落後鯉魚肥。
(朱鳳翔《村處閑吟》)
24. 梨花院落溶溶月,
柳絮池塘淡淡風。
(晏殊《寓意》)
25. 有梅無雪不精神,
有雪無詩俗了人。
(盧梅坡《雪梅》)
26.不是一番寒澈骨,
怎得梅花撲鼻香。
(裴休《宛陵錄•上堂開示頌》)
27.荷葉羅群一色裁 ,
芙蓉向臉兩邊開。
(王昌齡《采蓮曲》)
28.明朝望鄉處,
應見隴頭梅。
(宋之問《題大庾嶺北驛》)
29.荷變弄水一身香,
竹里招風滿扇涼。
(楊萬里《青坐池亭》)
30.採菊東籬下,
悠然見南山。
(陶淵明《飲酒》)
31.雲霞出海曙,
梅柳渡江香。
(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
32. 稻花香里說豐年,
聽取蛙聲一片。
(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33.不是花中偏愛菊,
此花開後更無花。
(元稹《菊花》)
34.一樹寒梅白玉條,
迥臨村路傍溪橋。
(張渭《早梅》)
35.牆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王安石《梅花》)
36.春蘭兮秋菊,
常務絕兮終古。
(屈原《離騷》)
37.借問梅花何處落,
風吹一夜滿關山。(XX《塞上聽吹笛》)
38.黃菊枝頭生曉寒,
人生莫放酒杯乾。
(黃庭堅《鷓鴣天》)
39.森林舊有高人隱,
尋到梅花卻系船。
(馬一龍《新豐夜泊》)
40.黃昏風雨打園林,
殘菊飄零滿地金。
(王安石《殘菊》)
41.並眼看人殊草草,
隔林迢遞見梅花。
(劉克庄《歲晚書事》)
42.郎騎竹馬來,
繞床弄青梅。
(李白《長干行》)
43.詩客清晨沖雨入,
梅花一夜為君開。
(楊萬里《送簡壽王主薄之官臨桂》)
44.荷風送香氣,
竹露滴清響。
(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人》)
45.近種籬邊菊,
秋來未著花。
(僧皎然《尋陸鴻漸不遇》)
46. 忽如一夜春風來,
千樹萬樹梨花開。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47. 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飾。
(李白《論詩》)
48. 謝卻海棠飛盡絮,
困人天氣日初長。
(朱淑真《即景》)
49. 燕子不歸春事晚,
一汀煙雨杏花寒。
(戴叔倫《蘇溪亭》)
50. 君自故鄉來,
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
寒梅著花未?
(王維:《雜詩》)
51. 娉娉裊裊十三餘,
豆蔻梢頭二月初。
(杜牧《贈別二首》)
52. 千里江山寒色遠,
蘆花深處泊孤舟。
笛在月明樓。
(李煜《望江南二》)
53. 桐花萬里丹山路,
雛鳳清於老鳳聲。
(李商隱《韓冬郎既席為詩相送因成二絕》)
54. 蜀國曾聞子規鳥,
宣城還見杜鵑花。
(李白《宣城見杜鵑花》)
55. 桃花流水窅然去,
別有天地非人間。
(李白《山中問答》)
56. 城中桃李愁風雨,
春在溪頭薺菜花。
(辛棄疾《鷓鴣天•代人賦》)
57.中庭地白樹棲鴉,
冷露無聲濕桂花。
(王建《十五夜望月》)
58. 更無柳絮因風起,
惟有葵花向日傾。
(司馬光《客中初夏》)
59.潯陽江頭夜送客,
楓葉荻花秋瑟瑟。
(白居易《琵琶行》)
墨 梅
王冕
我家洗硯池頭樹,
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顏色好,
只留清氣滿乾坤
詠梅
不向百花姱霓裳
獨將飛雪剪寒妝
卿卿若肯赴京洛
未必牡丹能號王
百合
接葉有多種,開花無異色。
含露或低垂,從風時偃仰。
-- 蕭察
描寫花的詩
1、綠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
唐王維《山居即事》
2、當軒對尊酒,四面芙蓉開。
唐王維《臨湖亭》
3、竹色溪不綠,荷花鏡里香。
唐李白《別儲至剡中》
4、圓荷浮小葉,細麥落輕花
唐杜甫《為農》
5、沙上草閣柳新暗,城邊野池蓮欲紅。
唐杜甫《暮春》
6、荷香隨坐卧,湖色映晨昏。
唐劉長卿《留題李明府霅溪水堂》
7、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東風怨未開。
唐高蟾《上商侍郎》
8、荷深水風闊,雨過清香發。
宋歐陽修《和聖俞百花洲》
9、溪上新荷初出水,花房半弄微紅。
宋米友仁《臨江山》
10、接天蓮葉無究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宋楊萬里《出凈茲寺送林子方》
11、濃綠萬枝紅一點,動人春色不須多。
宋王安石《詠石榴花》
12、五月萬枝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
唐韓愈《榴花》
13、四月南風大麥黃,棗花未落桐蔭長。
唐李欣《送陳章甫》
14、更無柳絮因風起,惟有葵花向日傾。
宋司馬光《客中初夏》
15、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
唐宋之問《靈隱寺》
16、莫羨三春桃與李,桂花成實向秋榮。
唐劉禹錫《答樂天所寄詠懷且釋其枯樹之嘆》
17、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宋李清照《鷓鴣天,桂花》
18、澗松寒轉直,山菊秋自香。
唐王績《贈李征君大壽》
19、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蓮。
唐杜甫《宿贊公房》
20、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唐元稹《菊花》
21、紫艷半開籬菊靜,紅衣落盡渚蓮愁。
唐趙《長安晚秋》
22、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唐黃巢《題菊花》
23、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宋李清照《醉花陰》
24、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落北風中。宋鄭思肖《寒菊》
25、清霜醉楓葉,淡月隱蘆花。元許有《獲港早行》
26、梅柳夾門植,一條有佳花。晉陶淵明《蠟月》
27、一樹寒梅白玉條,臨村路傍溪橋。唐張謂《早梅》
28、風光人不覺,已著後園梅。唐史青《應詔賦得除夜》
29、梅衰未減態,春嫩不禁寒。唐杜牧《初春有感寄歙邢員外》
30、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唐齊已《早梅》
31、折得蔬梅香滿袖,暗喜春紅依舊。宋晏幾道《清平樂》
32、柳垂江上影,梅謝雪中枝。宋王安石《臨江仙》
33、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宋王安石《梅花》
34、故作小紅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宋蘇軾<紅梅>
35、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宋黃庭堅《虞美人》
36、小春何處有梅花,想見水邊籬落,數枝斜。宋,吳則禮《虞美人》
37、雪似梅花,梅似花雪,似和不似都奇絕。宋呂本中《踏莎行》
38、不與群芳爭絕艷,化工自許寒梅,宋葉夢得《臨江仙》
39、雪後蔬梅,時見兩三花。宋辛棄疾《江神子》
40、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宋杜未《寒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