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東鎮桃花源酒席
1、桃花源怎麼樣
可以准備個兩天時間遊玩。
一天玩兩山一湖景區,爬爬桃花山、桃源山,登上水府閣,俯瞰沅江。
晚上夜宿桃花源古鎮,參加篝火狂歡晚會,喝一碗地道的擂茶,尋一美宿,在小橋流水中淺淺入眠。
第二天,再去秦溪上劃船,去秦谷體驗「良田美池桑竹之屬」。下午去古鎮,看看演出,參與一下當地的民俗活動,吃吃天南地北的小吃,帶點旅遊商品。返程啦!
2、桃花源記漁人和桃花源人的對話
當時桃花源中的人,問清了漁人的來龍去脈,就邀請他到自己家中,擺設酒席,盛情款待.席間,漁人舉杯為一老者敬酒致謝,並對桃花源的環境贊不絕口.老人也端起酒杯一飲而干.接著說出一席話來:「說來話長呀,當年秦始皇並吞六國連年征戰,又修長城、建阿房宮,苦役不斷,老百姓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真是苛政猛於虎呀,我們家族中人死的死,傷的傷,幸虧我們的祖先無意間發現了這個地方,帶領妻子兒女們躲到這個與外界隔絕的地方,據先人們說,當時秦始皇是想把皇位一世一世的傳下去的,不知現在傳到第幾世了……」漁人聽後驚訝地張開了嘴,也把外面發生的事情很詳盡地告訴們,他說:「秦到二世就滅亡了 ,後來又經歷了西漢、東漢、三國、現在已是晉朝了……」桃花源中的人,個個都百感交集,搖頭嘆息不已,可漁人卻不無羨慕地說:「還是你們有福氣啊!」說完也低頭嘆息.
3、桃花源古鎮有一些什麼看點?
桃花源古鎮與桃花源景區僅1公里左右,步行十餘分鍾即可到達。由於同元集團砸下50億,佔地面積1600畝,建築總面積約70萬平方米的桃花源古鎮,將具備「吃、住、行、游、購、娛」6大要素,除了大型餐飲、湘味小吃、特色廟會、旅遊商品街外,還將配備人文主題公園,設置桃花廣場、奔月雙塔、古戲台、城隍廟、錢庄、鏢局、望湖亭、古吊橋、桃花溪等景觀;
裡面不僅有風格各異的星級酒店、四合院客棧,還配備有商業住宅,以滿足遊客和居民的不同需要。
預計2016年全部建設完成,今年常德桃花節期間將免費對遊客開放。
4、桃花源記、短文兩篇、口技的翻譯
桃花源記原文和翻譯
[原文]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者,悉如外人。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雲:「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賞析] 這是作者所寫《桃花源詩》前面的一篇小序。
文章描繪了一個既無剝削、又無壓迫、人人勞動、生活安寧、環境優美的理想社會。通過它,表現了作者對現實社會的批判和對這種美好生活的嚮往,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廣大人民的願望。
本文語言質朴簡練,筆調細致流利,描繪逼真,令人如同身歷其境,藝術上的成就很高,不愧是一篇傳誦至今的名作。
[譯文] 晉朝太元年間,在武陵這個地方有個以捕魚為職業的人,有一次,他沿著一條溪水劃船行駛,忘記了路的遠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兩岸幾百步以內,中間沒有一棵雜樹,散發著清香的草又鮮艷又美麗,落下來的桃花瓣散亂在地上。漁人感到很奇異,就再向前行駛,想走完這片桃樹林子。
桃樹林的盡頭,是溪水的發源地,一到就看到一座山。山腳下有個小洞,好像有點發亮。漁人就棄船登岸,從洞口摸進去。開始極狹窄,只能通過一個人。又走了幾十步,突然感到開闊明朗。只見土地平坦寬廣,房屋整齊,那裡有肥沃的土地,優美的池塘和桑樹、竹林之類。田間小路四通八達,村落間雞鳴狗叫的聲音到處可以聽到。眾來來往往,耕種操作,男男女女的服裝,完全和外面的人一樣。老人和孩子全都愉快的自在逍遙。他們看到漁人,就非常驚訝,問他是從哪裡來。漁人詳細地回答了他們。有人就邀請他到家裡去,擺酒、殺雞、做飯請他吃喝。村裡聽說來了這樣一個人,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說,上代因為逃避秦時的戰亂,帶領妻子兒女和鄉親們來到這塊和外界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就此同外面的人斷了來往。他們問現在是什麼朝代,居然不知道有個漢朝,更不用說魏和晉了。漁人把自己的所見所聞一件一件地全都給他們說了,他們都驚奇感嘆。其餘的人又各自邀請漁人到他們的家裡去,都拿出酒飯來招待他。漁人在洞里停留了幾天,才告辭回去。洞里的人囑咐他說:「不能對外面的人講這里的情形呀。」
漁人出來以後,找到他的船,就沿著先前經過的路,處處做上標記。回到郡里,漁人就到太守那裡報告了這些情況。太守立即派人跟隨他去,尋找先前做好的標記,竟然迷失了方向,不能再找到那條道路。
南陽有個叫劉子驥的人,是個清高的人。他聽說這件事,高興地計劃前去尋找,沒有實現,不久,他就患病去世。以後就不再有去尋找桃花源的人了。
陋室銘 譯文:山不在於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龍(居住)就有靈氣了。這是間簡陋的房子,只是因為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簡陋罷了。苔痕碧綠,長到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里。與我談笑的都是博學的人,往來的沒有不懂學問的人。可以彈奏素樸的古琴,閱讀佛經。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雙耳,沒有官府公文使身心勞累。(它好比)南陽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揚子雲的玄亭。孔子說:有什麼簡陋的呢?
愛蓮說 譯文:水上、地上各種草木的花,值得喜愛的很多。晉朝的陶淵明唯獨喜歡菊花。自唐朝以來,世人很喜歡牡丹。我則惟獨喜愛蓮——蓮從淤泥里生長出來,卻不受泥的沾染;它經過清水洗滌,卻不顯得妖艷;(它的莖)內空外直,沒有(纏繞的)蔓,(也)沒有(旁逸的)枝;香氣遠播,更顯得清芬;它筆直地潔凈地立在水中,(只)可以從遠處觀賞,卻不能貼近去玩弄啊。
我認為,菊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是花中的君子。唉!對於菊花的愛好,陶淵明以後很少聽到了。對於蓮的愛好,像我一樣的還有誰呢?對於牡丹的愛,那當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口技
林嗣環
原文:
京中有善口技者。會賓客大宴,於廳事之東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眾賓團坐。少頃,但聞屏障中撫尺一下,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囈語。既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地齊發,眾妙畢備。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
未幾,夫齁聲起,婦拍兒亦漸拍漸止。微聞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傾側,婦夢中咳嗽。賓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婦亦起大呼。兩兒齊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兒哭,百千犬吠。中間力拉崩倒之聲,火爆聲,呼呼風聲,百千齊作;又夾百千求救聲,曳屋許許聲,搶奪聲,潑水聲。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奮袖出臂,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
譯文:
京城裡有個擅長口技的人。一天正趕上有一家大擺酒席,宴請賓客,在客廳的東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圍幕,表演口技的藝人坐在圍幕裡面,裡面只放了一張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客人們一起圍坐在圍幕前面。過了一會兒,只聽到圍幕裡面醒木一拍,全場安靜下來,沒有敢大聲說話的。
遠遠地聽到深巷裡的狗叫聲,就有一個婦人被驚醒,打著呵欠,伸著懶腰,她的丈夫說著夢話。一會兒,小孩子也醒了,大聲哭著。丈夫也被吵醒了。婦人拍著孩子餵奶,小孩含著奶頭還是哭,婦人一面拍著孩子,一面輕聲哼著哄他睡覺。又有一個大孩子醒了,嘮嘮叨叨地說個不停。在這個時候,婦人用手拍孩子的聲音,嘴裡哄孩子的哼哼聲,小孩子含著奶頭啼哭的聲音,大孩子剛剛醒來的聲音,丈夫大聲呵斥大孩子的聲音,同時都發出來,各種聲音都表演得維妙維肖。全場的客人沒有一個不伸長脖子,斜眯著眼睛,微笑著,暗暗地贊嘆,認為表演得好極了。
沒有過多久,丈夫打鼾的聲音響起來了,婦人拍小孩也慢慢地拍,慢慢地停止了。隱隱約約地聽到有老鼠悉悉索索的聲音,盆子等器具傾斜打翻的聲音,婦人在睡夢里的咳嗽聲。客人們聽到這里,心情稍微放鬆了些,漸漸把身子坐正了一些。
忽然有一個人大聲呼叫:「起火啦」,丈夫起來大聲呼叫,婦人也起來大聲呼叫。兩個小孩子一齊哭了起來。一會兒,有成百上千人大聲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條狗汪汪地叫。中間夾雜著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聲音,烈火燃燒發出爆裂的聲音,呼呼的風聲,千百種聲音一齊響了起來;又夾雜著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聲音,救火的人們拉倒燃燒著的房屋時一齊用力的呼喊聲,搶救東西的聲音,潑水的聲音。凡是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有的聲音,沒有一樣沒有的。即使一個人有上百隻手,每隻手有上百個指頭,也不能指出其中的哪一種聲音來;即使一個人有上百張嘴,每張嘴裡有上百條舌頭,也不能說出其中的一個地方來啊。在這種情況下,客人們沒有不嚇得變了臉色,離開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兩條大腿哆嗦打抖,幾乎想要搶先跑掉。
忽然醒木一拍,各種聲響全部消失了。撤去圍幕一看裡面,一個人、一張桌子、一把扇子、一塊醒木罷了。
5、桃花源記改寫
我乃一介莽夫,以捕魚為生。這幾年戰火連連,皇帝老兒只顧玩樂,不問朝政,搜刮民脂。我現在家徒四壁,難以供給老妻和小兒,是在郁悶。
今天,我照往常一樣道河邊打漁,真希望天公作美,能賞我幾網。前兩天我已收了幾回空網了,隔壁柴夫大傻人家天天都能被一捆柴回家,為什麼山認樵夫給樹,而水認漁夫不給魚呢?我就這樣發著呆,驀然一驚,發現周圍景色全變了樣,滿是一大片一大片的桃花林,竟沒有別的一棵樹,小草清新嫩綠,花兒鮮艷美麗,桃花漫天飄舞,一層層淡淡的雲煙繚繞在四周,一股清香在四周氤氳開來。我十分詫異,這個年頭兵荒馬亂的,怎麼會有如此美麗的地方呢?我想弄清個究竟,看看桃林後到底是什麼?
於是我繼續搖槳前行,桃林在河水的源頭就盡了。前面有一座小山,山前有個洞,彷彿還透出了星星亮光。莫非這是那個賊窩的藏寶點?我心裡有點欣喜,便將船鎖好,進入了山洞,開始洞口很窄,我只得側身通過,又走了幾十步,山洞豁然開闊敞亮了起來,我將頭探出洞外,馬上不敢相信地使勁揉了揉眼睛,用口將臂膀狠狠地咬了一口,留下了紅紅的牙印。我痴痴地看著,莫非這是人間仙境?別有洞天啊!這兒土地肥沃,莊稼整整齊齊一塊一塊,一座座房舍一排一排,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高大的桑樹和竹子充斥著我的眼睛。田間小路縱橫交錯似乎織成了一張網羅幸福的大網,站在其間稀稀疏疏還能聽見雞鳴犬吠。壯年男子扛著鋤頭在田間勞作,年輕的少婦當門織布,他們的穿著與我們外面的一模一樣。老人們在葡萄藤下躺在舒適寬大的躺椅里沐浴陽光,享受天倫之樂,一些蓬頭稚子三個一群,五個一夥地在捉迷藏,釣魚。我從他們的臉上看見了一種與我闊別已久的東西——笑容。
突然一個人看見了我,竟對我上下的打量,一副十分吃驚的神情。因為這是別人的地盤,我當然要謹慎行事。於是我滿臉堆笑地說:「請問您貴姓啊?」那人這才反應過來,抱拳道:「免貴姓李,叫我大李就行了。請問您姓甚,來自何處?」我答道:「我姓劉單名一個靜字,說來怕您笑話,我娘在我小時希望我做一個老實本分求靜的人,便為我取了這個名字。我來自荊州,是個漁夫,我在護城河邊打漁時不知怎的迷了路,便到這里來了。」大李沉思了一會,便邀請我去他家小住幾日,為我殺雞擺酒席接風洗塵,面對他的熱情,我盛情難卻,只得隨他去了。一路上,有很多人與他打招呼,互相噓寒問暖,當有人問起我,他便說是從外面來的貴客。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大家便都知道了,都紛紛跑到大李家裡來看我,想我打聽關於外面的世道。他們自稱是因秦朝的暴虐無道的統治,便帶著妻兒鄉鄰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避難,隨著天長日久,來的路被漸漸湮沒、荒蕪消失,他們互相勉勵勞動,春收蠶絲,秋收糧食,這兒根本就沒有什麼君王、也沒有什麼賦稅,在這里自由自在,幸福安定地生活。他們問我如今是秦始皇帝傳幾世了。我是十分奇怪,他們竟然不知道漢朝,更不用說前朝魏朝和現在的晉朝了。於是我便按平常聽說書先生說的為他們講了近幾朝的事,我開始有點猶豫講不講本朝的,但又一想這兒又不是那皇帝老兒的領土,不會有事,我便開始向他們大吐苦水,講我們如今黎明百姓之疾苦。講了整整三天三夜心裡才覺著舒坦。圍聽的桃源人紛紛潸然淚下,留下同情的淚水,嘆道:「世轉五百年,又是一個黑暗王朝,痛苦百姓啊!」不久,人們紛紛散去,他們請我到他們家做客,都為我辦了酒席。在桃花源停留了幾日,我覺得不好再打擾人家了,便向大李辭別。離開時,大李對我說:「這兒的事不值得對外面提起啊!」我茫然,不知為何。
離開時,我突然意識到我已經迷戀上了這個地方,它是我一生的信仰。我冥思,我苦想,我認為要佔領這里只有依靠官府。於是我在歸途上一邊劃船一邊將自己的衣服撕成布條系在沿途的樹上,做了明顯的標志。到了郡城,我便匆匆趕往衙門,向太守訴說了我的經歷,太守開始有一點懷疑,但我指天誓日,說一定是真的,太守才將信將疑,派了幾個人同我前去。當到城河邊時,布條如刀片般漫天飛舞,落在水裡,形成一個「回」字。回?我再次迷茫。我四處張望,已找不到任何通往桃源的標記。突然我似乎在大霧前方看見了大李的笑臉,我馬上拉著官兵朝那邊看去,可什麼也沒有,連大霧也消失得無影無蹤。那些官府的走狗十分生氣,對我亂棍相加,我失去了知覺,昏迷了過去。當我再次醒來時,已流落街頭,衣衫襤褸。打聽妻子,早已帶兒改嫁,我痛苦不堪,在街頭放聲嚎哭。突然有一個人遞與我一個饅頭,我一看是一個須發飄飄的騎驢老者。我揩乾眼淚看他不是本地人,便問他來此有何目的。他說他希望找到傳說之中的桃花源,他是劉子驥。我一聽,便慌忙勸阻他不要去,看在同姓的份上,聽我一言,回去吧。而他此時卻冥頑不化,執意要去,我無可奈何,獨自搖頭走開了。事後,街上流傳說南陽劉子驥瘋了,要找什麼世外桃源,結果什麼都沒找著,到還病死了。我只得為他嘆息。
後來,天下烽火四起,王朝似乎搖搖欲墜,我也被迫背井離鄉,遇到了一個叫陶淵明的隱士,將我的經歷告訴了他。於是他寫下了《桃花源記》,為我隱去姓名。
我是一個住在武陵的漁民。
有一天,我坐從船沿著溪前去.忽然不知不覺來到了桃花源的境外,這里的景色多美啊!我沿著兩岸劃船走了幾百步。花、草、樹都鮮艷美麗。「這里真是太美了!」我感到非常詫異。便順著河水來到了桃林的盡頭。我眼前是一座高聳的山,這座山有一個小洞口,我的極強的好奇心使我丟下船向洞口走去。這個洞口窄,僅容一人通過。走了十幾步後,我就發現眼前出現了一片美麗的圖畫。
這里風調雨順,土地肥沃.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雞和狗都各自叫著.好象在互相吹捧,男的女的都在田裡勤勞勞動著,老人和小孩都很快樂。我看著心中充滿了喜悅。
忽然,一個小孩跑過來問我:「叔叔,你是從哪裡來的啊?我怎麼沒見過你?」我告訴了他我是怎麼進來的。於是小孩邀請我去他家裡玩。我跟他回了家,他的父母殺了一隻雞請我吃,並告訴我:「我們的祖先是為了躲避秦始皇時的戰亂,躲到了這樣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請問現在外面是什麼朝代了?」他們一直與世隔絕,不知道有漢朝,更不知道還有魏晉南北朝,我於是將我知道的秦始皇之後的歷史全部告訴了他們。我的到來很快就傳便了整個村莊,我於是走門串巷去拜訪了所有的村民,他們都用許多美味的食物來招待我。
幾天後,我決定要回家了,便向大家告別。大家都對我說:「你可不要把這里的情況告訴別人啊!」我點頭答應。
我走後,為了下次還能找到,便一路做上了記號。一回去,我便把這里告訴了太守。他非常高興,馬上派人隨我前往。然而不知哪裡出了差錯,我們終究沒能找到出路,迷失在桃林中……
6、桃花源記譯文
東晉太元年間,一個武陵人以捕魚作為職業。(有一次,漁人)沿著小溪走,忘記了路程的遠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兩岸幾百步以內,中間沒有夾雜其它的樹,芳香的青草鮮艷美麗,落花繁多而紛亂。漁人對眼前的景象感到非常驚奇。(漁人)再向前走,想走到那片樹林的盡頭。 桃林在溪水發源的地方就沒有了,(漁人)便發現了一座山,山上有一個小洞,(洞裡面)隱隱約約好像有光。(漁人)便舍棄船,從洞口進入。起初(洞口)非常狹窄,僅容一個人通過。(漁人)又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開闊明亮了。土地平坦寬廣,房屋整整齊齊,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桑樹、竹林之類(的景物)。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彼此能聽見對方雞鳴狗叫的聲音。(人們)在村落間來往耕種勞作,男女的衣著打扮與桃花源以外的人相同,老人和小孩,都愉快而滿足。 (村裡的人)見到漁人,於是大為驚奇,問他是從哪裡來的。(漁人)詳細地回答了他們的問題。(村裡的人)便邀請他到自己家裡,擺設酒席殺雞做飯款待他。村裡人聽說有這樣一個人,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亂,率領妻子兒女和同鄉的人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從這里出去,於是與桃花源以外的人隔絕了。(他們)問(漁人)現在是什麼朝代,(他們)竟然不知道有漢朝,更不必說魏朝和晉朝了。漁人把自己聽說的事情一一詳細地告訴桃源里的人,(桃源里的人)都為之驚嘆。剩下的人又各自邀請漁人到他們家裡,都拿出酒菜飯食(來招待他)。(漁人)停留了幾天,便告辭離去。桃花源里的人告訴他說:「(這里的事)不值得對外面的人講。」 (漁人)出來後,找到了他的船,就順著原路(回去),(一路上)處處做了標記。(漁人)到了武陵郡,立即去拜見太守,把這些情況作了稟報。太守立即派人隨同他前往,尋找先前做的標記,結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南陽人劉子驥,(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聽說了這件事,高興地計劃去(探訪)。(但)沒有實現,不久生病死了。此後(再也)沒有問起這件事的人了。
7、桃花源記
桃花源記》是東晉文人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約作於永初二年(421),即南朝劉裕弒君篡位的第二年。描繪了一個世外桃源。以武陵漁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線索,按時間先後順序,把發現桃源、小住桃源、離開桃源、再尋桃源的曲折離打的情節貫串起來,描繪了一個沒有階級,沒有剝削,自食其力,自給自足,和平恬靜,人人自得其樂的社會,是當時的黑暗社會的鮮明對照,是作者及廣大勞動人民所嚮往的一種理想社會,它體現了人們的追求與想往,也反映出人們對現實的不滿與反抗。另有同名動畫《桃花源記》和相關話劇《暗戀桃花源》。
編輯本段原文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 夾(jiā)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shě)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huò)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shè)儼(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qiān)陌(mò)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zhòng)作,男女衣著(zhuó),悉如外人。黃發垂髫(tiáo),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 yāo )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yì)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yù)雲:「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yì)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jì),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編輯本段譯文
東晉太元年間,武陵郡有個人以打魚為生。有一天,他沿著小溪劃船,忘記了路程的遠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溪流的兩岸生長,長達幾百步。中間沒有別的樹,芳香的野草鮮艷美麗,落花繁多。漁人對桃花林的美景感到很驚奇。繼續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盡頭。 桃林在溪水發源地的地方就到頭了,就出現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一個小洞,隱隱約約好像有些光亮。漁人於是安置好船,從洞口進去。剛開始很狹窄,僅容一個人通過。又走了幾十步,由狹窄幽暗突然變得寬闊明亮。這里土地平坦寬闊,房屋整整齊齊,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桑竹一類的東西。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可以互相聽到雞鳴狗叫之聲。在那裡,人們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男女的穿著打扮,都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一起安適舒暢、自得其樂(的生活)。 桃花源里的人見到漁人,便大吃一驚,問漁人從哪裡來。漁人詳細地回答了他的問題,有人便邀請漁人到自己家裡去,擺上酒席殺雞做飯來款待他。村中的人聽說有這樣一個人,全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亂,帶領著自己的妻子兒女及鄉鄰們來到這與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了,於是就與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桃花源里的人問現在是什麼朝代(另一說是漁人問桃花源里的人),他們竟然不知道經歷過漢朝,更不必說三國和晉朝了。漁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詳細地告訴了他們,村中的人都很驚嘆惋惜。其餘的人又各自把漁人請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食來款待他。漁人待了幾天以後,告辭離去了。這里的人對漁人說:「這里的情況不值得對外人說啊!」 漁人離開桃花源以後,找到了他的船,順著從前的路回去,處處都做了標記。到了郡城,拜見了太守,說了自己的這番經歷。太守立即派人跟隨他前往,尋找以前做的標記,最終迷路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陽人劉子驥,是個高尚的名士,聽說了這件事,他高興地計劃前往。沒有實現,不久就因病而死。此後就再也沒有訪求桃花源的人了。
8、桃花源到底是哪裡?
按晉陶淵明寫的《桃花源記》中所寫,桃花源在湖南常德一帶,但今許多地方都稱自己這里是桃花源。桃花源記中的桃花源是不存在的,但現在的桃花源景區是在湖南常德。桃花源景區佔地157.55平方公里。其中「世外桃源」主體景區15.8平方公里,「武陵漁川」沅水風光帶水域44.85平方公里,外圍保護區96.9平方公里,主體景區包括桃花山、桃源山、秦人村、桃仙嶺。風景資源16類。其中山巒、岩體、水體、河洲、洞穴、峽谷、天象、生物景觀8類;標准景點95個,內部景界分布丘巒脊嶺35條,峽谷19條,溪澗18條,水庫池塘72口,湧泉32穴。
9、額、桃花源記 急需急需。很好的追加、 翻譯和原文,還有所表達的情感 謝謝了、
原文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 夾(jiā)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shě)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huò)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shè)儼(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qiān)陌(mò)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zhòng)作,男女衣著(zhuó),悉如外人。黃發垂髫(tiáo),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 yāo )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yì)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yù)雲:「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yì)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jì),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編輯本段譯文
東晉太元年間,武陵郡有個人以打魚為生。有一天,他沿著小溪劃船,忘記了路程的遠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溪流的兩岸生長,長達幾百步。中間沒有別的樹,芳香的野草鮮艷美麗,落花繁多。漁人對桃花林的美景感到很驚奇。繼續前行,想走到林子的盡頭。
桃林在溪水發源地的地方就到頭了,就出現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一個小洞,隱隱約約好像有些光亮。漁人於是安置好船,從洞口進去。剛開始很狹窄,僅容一個人通過。又走了幾十步,由狹窄幽暗突然變得寬闊明亮。這里土地平坦寬闊,房屋整整齊齊,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桑竹一類的東西。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可以互相聽到雞鳴狗叫之聲。在那裡,人們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男女的穿著打扮,都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一起安適舒暢、自得其樂(的生活)。
桃花源里的人見到漁人,便大吃一驚,問漁人從哪裡來。漁人詳細地回答了他的問題,有人便邀請漁人到自己家裡去,擺上酒席殺雞做飯來款待他。村中的人聽說有這樣一個人,全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亂,帶領著自己的妻子兒女及鄉鄰們來到這與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了,於是就與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桃花源里的人問現在是什麼朝代(另一說是漁人問桃花源里的人),他們竟然不知道經歷過漢朝,更不必說三國和晉朝了。漁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詳細地告訴了他們,村中的人都很驚嘆惋惜。其餘的人又各自把漁人請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食來款待他。漁人待了幾天以後,告辭離去了。這里的人對漁人說:「這里的情況不值得對外人說啊!」 漁人離開桃花源以後,找到了他的船,順著從前的路回去,處處都做了標記。到了郡城,拜見了太守,說了自己的這番經歷。太守立即派人跟隨他前往,尋找以前做的標記,最終迷路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陽人劉子驥,是個高尚的名士,聽說了這件事,他高興地計劃前往。沒有實現,不久就因病而死。此後就再也沒有訪求桃花源的人了。
表達的情感:描繪了一個沒有階級,沒有剝削,自食其力,自給自足,和平恬靜,人人自得其樂的社會,是當時的黑暗社會的鮮明對照,是作者及廣大勞動人民所嚮往的一種理想社會,它體現了人們的追求與想往,也反映出人們對現實的不滿與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