兗州酒席排名
1、在《三國演義》中那麼多英雄 請寫5個英雄的故事內容吧
1 劉備(161-223),221年至223年在位。蜀漢照烈皇帝,字玄德,涿郡(今河北省涿縣)人,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少年時孤獨貧困,與母親販鞋子、織草席為生,後與關羽、張飛於桃園結義為異姓兄弟。剿除黃巾軍有功,任安喜縣尉。經常寄人籬下,先後投靠過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等。建安十二年(207),徐庶薦舉諸葛亮,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為軍師,率軍攻佔了荊州、益州、漢中。於公元221年正式稱帝,定都成都,國號漢,年號章武,史稱「蜀漢」。在替關羽、張飛報仇時,大舉進攻吳國,被東吳陸遜用火攻打敗,不久病死於白帝城,享年63歲。
2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陽都(今山東沂南南)人。三國蜀漢政治家、軍事家。東漢末,隱居鄧縣隆中(今湖北襄陽西),留心世事,被稱為「卧龍」。建安十二年(207),劉備三顧茅廬,他向劉備提出占據荊(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兩州,謀取西南各族統治者的支持,聯合孫權,對抗曹操,統一全國的建議,即所謂「隆中對」。從此成為劉備的主要謀士。
3 關羽(?-220),劉備的義弟,五虎大將排名第一位。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縣(今山西省臨猗西南)人。因戰亂而逃亡至涿郡。其後與張飛一起追隨劉備。曾在汜水關前斬華雄,虎牢關前戰呂布而聞名天下。官渡之戰前被俘,被曹操拜為偏軍,封漢壽亭侯,為曹殺了袁紹名將顏良、文丑。後千里走單騎,騎坐赤兔馬,提一口青龍偃月刀,過五關斬六將,終於回到劉備身邊。後攻曹仁於樊城,水淹七軍,收降曹操大將於禁,殺龐德,讓華佗刮骨療毒,威名遠揚。但終因驕傲輕敵,剛愎自用,兵敗麥城,被孫權所殺,死時58歲。一生重情義,智勇雙全,武藝絕倫。
4 張飛(?-221),劉備義弟,五虎大將中第二位。字翼德,涿郡(今河北省涿縣)人。少時即與關羽共事劉備。曾在虎牢關與關羽、劉備一起迎戰呂布。長坂坡橋頭上一聲吼,嚇退曹操百萬軍。葭萌關夜戰馬超,一支丈八蛇矛勇冠三軍。劉備入川以後拜本騎將軍,封西鄉侯。公元221年為替二哥關羽報仇,同劉備起兵攻伐東吳。臨行前,因鞭撻士卒被部將范疆、張達刺殺,死時只有55歲。
《三國演義》人物譜及簡介
5 公孫瓚,生年不詳,死於公元一九九年。字伯圭,遼西令支(今河北遷安)人。曾任中郎將,封都亭侯,幽州牧。參加過攻打黃巾軍及討伐董卓的戰爭,與袁紹為爭奪北方連年交戰,建安四年(公元一九九年)被袁紹打敗,自焚而死。
,生年不詳,死於公元二○二年。字本初,汝南汝陽(今河南省商水)人。漢靈帝時為中軍校尉,領導皇宮禁衛軍,靈帝死後,他帶兵進宮殺盡了宮中宦官。董卓控制國家大權時,他從冀州發兵討伐董卓,成為諸侯軍的盟主,在諸侯混戰中勢力進一步擴大,成為當時兵將最多的豪強。但在與曹操決戰時,因不聽謀士的良言,在官渡被曹操擊敗,不久病死。
6 袁術,生年不詳,死於公元一九九年。字公路,袁紹的弟弟。曾任河南尹、虎賁中郎將,南陽太守。因被曹操、袁紹軍隊攻擊,率兵退駐壽春,統治揚州一帶。建安二年(公元一九七年)自稱皇帝,號仲家。後被曹操打敗,憂病而死。
7 孫權,生於公元一八二年,死於公元二五二年。三國時吳國建立者。公元二二九年至二五二年在位。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省富陽人)。東漢末年,繼承哥哥孫策的事業,在張昭、周瑜、魯肅等人的協助下,聯合劉備,在赤壁大敗曹操。後又聯合曹操攻擊蜀國,殺劉備大將關羽,奪取荊州,並在彝陵戰役中大敗劉備。公元二二九年在湖北武昌(今湖北省鄂州)稱帝,國號吳。後遷都建業(今江蘇省南京)。在位時,曾派衛溫率領萬人船隊與夷洲(今台灣省)取得聯系。死後追封為吳大帝。
8 漢獻帝劉協,漢靈帝的兒子。生於公元一八一年,死於公元二三四年。公元一九○年至二二 ○年在位。董卓廢少帝劉辯後上台,是董卓的傀儡。王允用連環計殺害董卓後,被李
2、在酒席上應該注意什麼禮儀?
一、餐桌禮儀——餐桌上有許多應注意的禮儀,而這些禮儀常被忽視。
(一)就座和離席
1、長者優先入坐。
2、席上如有女士,應等女士座定後,方可入座。如女士座位在隔鄰,應招 呼女士。
3、用餐後,須等男、女主人離席後,其他賓客方可離席。
4、坐姿要端正,與餐桌的距離保持得宜。
5、在飯店用餐,應由服務生領台入座。
6、離席時,應幫助隔座長者或女上拖拉座椅。
(二)香巾的使用
1、餐巾主要防止弄臟衣服,兼做擦嘴及手上的油漬。
2、必須等到大家坐定後,才可使用餐巾。
3、餐巾應攤開後,放在雙膝上端的大腿上,切勿系人腰帶,或掛在西裝領 口。
4、切忌用餐巾擦拭餐具。
(三)餐桌上的一般禮儀
1、入座後姿式端正,腳踏在本人座位下,不可任意伸直,手肘不得靠桌緣, 或將手放在鄰座椅背上。
2、用餐時須溫文而雅,從容安靜,不能急躁。
3、在餐桌上不能只顧自己,也要關心別人,尤其要招呼兩側的女賓。 4、口內有食物,應避免說話。
5、自用餐具不可伸入公用餐盤夾取菜餚。
6、必須小口進食,不要大口的塞,食物末咽下,不能再塞入口。
7、取菜舀湯,應使用公筷公匙。
8、吃進口的東西,不能吐出來,如系滾燙的食物,可喝水或果汁沖涼。 9、送食物入口時,兩肘應向內靠,不直向兩旁張開,碰及鄰座。
10、自己手上持刀叉,或他人在咀嚼食物時,均應避免跟人說話或敬酒。
11、好的吃相是食物就口,不可將口就食物。食物帶計,不能匆忙送入口, 否則湯汁滴在桌布上,極為不雅。
12、切忌用手指掏牙,應用牙簽,並以手或手帕遮掩。
13、避免在餐桌上咳嗽、打噴嚏、嘔氣。萬一不禁,應說聲「對不起」。
14、喝酒宜各隨意,敬酒以禮到為止,切忌勸酒、猜拳、吆喝。
15、如餐具墜地,可請侍者拾起。
16、遇有意外,如不慎將酒、水、湯計濺到他人衣服,表示歉意即可,不 必恐慌賠罪,反使對方難為情。
17、如欲取用擺在同桌其他客人面前之調味品,應請鄰座客人幫忙傳遞, 不可伸手橫越,長驅取物。
18、如系主人親自烹調食物,勿忘予主人贊賞。
19、如吃到不潔或異味,不可吞入,應將入口食物,輕巧的用拇指和食指 取出,放入盤中。倘發現尚未吃食,仍在盤中的菜餚有昆蟲和碎石,不要大驚小 怪,宜侯侍者走近,輕聲告知侍者更換。
20、食畢,餐具務必擺放整齊,不可凌亂放置。餐巾亦應折好,放在桌上。
21、主食進行中,不宜抽煙,如需抽煙,必須先徵得鄰座的同意。
22、在餐廳進餐,不能搶著付帳,推拉爭付,至為不雅。倘系作客,不能 搶付帳。未徵得朋友同意,亦不宜代友付帳。
23、進餐的速度,宜與男女主人同步,不宜太快,亦不宜太慢。
24、餐桌上不能談悲戚之事,否則會破壞歡愉的氣氛。
二、宴客禮儀
(一)座位的禮儀 一般的宴會,除自助餐、茶會及酒會外,主人必須安排客人的席次,不能以 隨便坐的方式,引起主客及其他客人的不滿。尤其有外交使團的場合,大使及代 表之間,前後有序,絕不相讓。茲就桌次的順序和每桌座位的尊卑,分述如次, 以供讀者參考。
(二)桌次的順序 一般家庭的宴會,飯廳置圓桌一台,自無桌次順序的區分,但如果宴會設在 飯店或禮堂,圓桌兩桌,或兩桌以上時,則必須定其大小。其定位的原則,以背 對飯廳或禮堂為正位,以右旁為大,左旁為小,如場地排有三桌,則以中間為大, 右旁次之,左旁為小。
(三)席次的安排 賓客邀妥後,必須安排客人的席次。目前我國以中餐圓桌款宴,有中式及西 式兩種席次的安排。兩種方式不一,但基本原則相同。一般而言,必須注意下列 原則:
1、以右為尊,前述桌席的安排,已述及尊右的原則,席次的安排、亦以右 為尊,左為卑。故如男女主人並座,則男左女右,以右為大。如席設兩桌,男女 主人分開主持,則以右桌為大。賓客席次的安排亦然,即以男女主人右側為大, 左側為小。
2、職位或地位高者為尊,高者座上席,依職位高低,即官階高低定位,不 能逾越。
3、職位或地位相同,則必須依官職傳統習慣定位。
4、遵守外交慣例,依各國的慣例,當一國政府的首長,如總統或總理款宴 外賓時,則外交部長的排名在其他各部部長之前。
5、女士以夫為貴,其排名的秩序,與其丈夫相同。即在眾多賓客中,男主 賓排第一位,其夫人排第二位。但如邀請對象是女賓,因她是某部長,而這位先 生官位不顯,譬如是某大公司的董事長,則必須排在所有部長之後,夫不見得與 妻同貴。
6、與宴賓客有政府官員、社會團體領袖及社會賢達參加的場合,則依政府 官員、社會團體領袖、社會賢達為序。
7、歐美人士視宴會為社交最佳場合,故席位采分座之原則,即男女分座, 排位時男女互為間隔。夫婦、父女、母子、兄妹等必須分開。如有外賓在座,則 華人與外賓雜坐。
8、遵守社會倫理,長幼有序,師生有別,在非正式的宴會場合,尤應烙遵。 如某君已為部長,而某教授為其恩師,在非正式場合,不能將某教授排在該部長 之下。
9、座位的末座,不能安排女賓。
10、在男女主人出面款宴而對座的席次,不論圓桌或長桌,凡是八、十二、 十六、二十、二十四人(余類推),座次的安排,必有兩男兩女並座的情形。此 或然無法規避。故理想的席次安排,以六、十、十四、十八人(余類推)為宜。
11、如男女主人的宴會,邀請了他的頂頭上司,經理邀請了其董事長,則 男女主人必須謙讓其應坐的尊位,改坐次位。 以上是席次安排的原則。由於席次安排尊卑,賓客一旦上桌坐定,看看左右 或前後賓客,尊卑井然。
3、水滸傳相關問題
百單八將按上山順序排列如下:
第一批 隨王倫一同上山:共二人
82. 雲里金剛 宋萬
83. 摸著天 杜遷
第二批 林沖逼上樑山:共二人
6. 豹子頭 林沖
92. 旱地忽律 朱貴
第三批 隨晁蓋一同上山:共七人
3. 智多星 吳用
4. 入雲龍 公孫勝
21. 赤發鬼 劉唐
27. 立地太歲 阮小二
29. 短命二郎 阮小五
31. 活閻羅 阮小七
106.白日鼠 白勝
第四批 清風寨花榮投降:共九人
7. 霹靂火 秦明
9. 小李廣 花榮
38. 鎮三山 黃信
50. 錦毛虎 燕順
54. 小溫侯 呂方
55. 賽仁貴 郭盛
58. 矮腳虎 王英
74. 白面郎君 鄭天壽
99. 石將軍 石勇
第五批 無為軍宋江受難:共十九人
1. 呼保義 宋江
20. 神行太保 戴宗
22. 黑旋風 李逵
24. 沒遮攔 穆弘
26. 混江龍 李俊
28. 船火兒 張橫
30. 浪里白跳 張順
46. 聖手書生 蕭讓
48. 摩雲金翅 歐鵬
53. 神運算元 蔣敬
66. 玉臂匠 金大堅
67. 鐵笛仙 馬麟
68. 出洞蛟 童威
69. 翻江蜃 童猛
71. 通臂猿 侯健
75. 九尾龜 陶宗旺
80. 小遮攔 穆春
84. 病大蟲 薛永
96. 催命判官 李立
第六批 三打祝家莊:共二十一人
11. 撲天雕 李應
32. 病關索 楊雄
33. 拚命三郎 石秀
34. 兩頭蛇 解珍
35. 雙尾蠍 解寶
39. 病尉遲 孫立
47. 鐵面孔目 裴宣
49. 火眼狻猊 鄧飛
51. 錦豹子 楊林
59. 一丈青 扈三娘
70. 玉幡竿 孟康
76. 鐵扇子 宋清
77. 鐵叫子 樂和
89. 鬼臉兒 杜興
90. 出林龍 鄒淵
91. 獨角龍 鄒潤
93. 笑面虎 朱富
97. 青眼虎 李雲
100.小尉遲 孫新
101.母大蟲 顧大嫂
107.鼓上蚤 時遷
第七批 攻打高唐州:共四人
10. 小旋風 柴進
12. 美髯公 朱仝
25. 插翅虎 雷橫
88. 金錢豹子 湯隆
第八批 大戰呼延灼:共二十人
8. 雙鞭 呼延灼
13. 花和尚 魯智深
14. 行者 武松
17. 青面獸 楊志
18. 金槍手 徐寧
23. 九紋龍 史進
37. 神機軍師 朱武
42. 百勝將 韓滔
43. 天目將 彭玘
52. 轟天雷 凌振
62. 毛頭星 孔明
63. 獨火星 孔亮
72. 跳澗虎 陳達
73. 白花蛇 楊春
81. 操刀鬼 曹正
85. 金眼彪 施恩
86. 打虎將 李忠
87. 小霸王 周通
102. 菜園子 張青
103. 母夜叉 孫二娘
第九批 大戰曾頭市官軍:共十九人
2. 玉麒麟 盧俊義
5. 大刀 關勝
19. 急先鋒 索超
36. 浪子 燕青
40. 丑郡馬 宣贊
41. 井木犴 郝思文
44. 聖水將 單廷圭
45. 神火將 魏定國
56. 神醫 安道全
60. 喪門神 鮑旭
61. 混世魔王 樊瑞
64. 八臂那吒 項充
65. 飛天大聖 李袞
94. 鐵臂膊 蔡福
95. 一枝花 蔡慶
98. 沒面目 焦挺
104.霍閃婆 王定六
105.險道神 郁保四
108.金毛犬 段景住
第十批 大戰東平東昌府:共五人
15. 雙槍將 董平
16. 沒羽箭 張清
57. 紫髯伯 皇甫端
78. 花項虎 龔旺
79. 中箭虎 丁得孫
水泊梁山108個英雄好漢,其中天罡星36人,地煞星72人。
天孤星花和尚魯智深 原名魯達,關西軍漢,系渭州經略府提轄。拳打鎮關西後逃至五台山出家,取法名智深。大商店野豬林後和楊志同上二龍山落草。三山入伙打青州後上樑山義入伙,為山寨步軍十一頭領之一。其性格特點:嫉惡如仇、俠肝義膽、脾氣火爆,有時粗中有細,豁達明理。
天雄星豹子頭林 沖 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為奸臣高俅父子謀害,刺配滄州,火燒草料場後,由柴進薦上樑山。後因晁蓋上山火並王倫。為山寨五虎將之一。其性格特點:武藝高強,有勇有謀,有一定的社會地位,一直安分守己,逆來順受,忍無可忍才被逼上樑山,是上層人物被迫造反的典型。
天暗星青面獸楊 志 客籍關西,三代將門之後,五侯楊令公之孫,武舉出身,官至殿司制使。因先後失陷花石綱、生辰綱,投魯智深二龍山落草,三山入伙打青州後上樑山入伙,為山寨馬軍八驃騎兼八先鋒使之一。
托塔天王晁 蓋 鄆城縣東溪村人,東溪村保正,本鄉富戶,人稱托塔天王。七星入伙智取生辰綱後投梁山入伙。林沖火並白衣秀士王倫後為梁山寨主。後打曾頭市中毒箭身亡。
天機星智多星吳 用 鄆城縣人,表字學究,道號加亮先生,人稱智多星,財主家門館教授。智取生辰綱的組織者,上山寨後為掌管機密二軍師之一。
天魁星呼保義宋 江 鄆城縣宋家村人,表字公明,排行第三,面黑身矮,為人仗義疏財, 有組織和指揮能力;有濃厚忠君思想。在家大孝,人喚孝義黑三郎,江湖上喚作山東及時雨。精通刀筆,純熟吏道,曾任鄆城縣押司,後因殺死閻婆惜刺配江州,被晁蓋等人救上樑山。晁蓋身亡後任梁山寨寨主。梁山泊總兵二都頭之一。
天傷星行者武 松 清河縣人,排行第二,江湖上人稱武二郎。幼年父母雙亡,由兄長武大撫拳成人。景陽崗打虎後任陽谷縣都頭,後因斗殺西門慶、潘金蓮刺配孟州,又因血濺都監府逃至二龍山落草。三山聚義打青州後上樑山入伙,為山寨步軍十頭領之一。其性格特點:武藝高強,有勇有謀,崇尚忠義,有仇必復,有恩必報。從為兄報仇開始,他斗殺西門慶,醉打蔣門神,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除惡蜈蚣嶺,一步步走向反抗道路,他是下層英雄好漢中最富有血性的一個。
地壯星母夜叉孫二娘 張青之妻,人喚母夜叉,學得父親本事,在十字坡與丈夫經營黑店。三山聚義打青州後上樑山入伙,為山寨四店打聽消息、邀請來賓八頭領之一。
天速星神行太保戴 宗 吳用至友,江州兩院押牢節級,通道術,腿縛兩個甲馬,日行八百里,夜行一千里,人稱神行太保。江州劫法場後上樑山,為山寨總探聲息頭領。
天殺星黑旋風李 逵 沂水縣百丈樹人,因打死人流亡他鄉,在江州做小牢子。大鬧江州後救出宋江、戴宗上樑山入伙,為山寨步軍十頭領之一。其性格特點:和魯智深同樣嫉惡如仇、俠肝義膽、脾氣火爆,先比又有些頭腦簡單,直爽率真。
地賊星鼓上蚤時 遷 高唐州人,流落薊州,做飛檐走壁、跳籬騙馬的勾當,吃了官司為楊雄所救。三打祝家莊後上樑山入伙,為山寨軍中走報機密步軍四頭領之一。
閱讀感受:①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惟妙惟肖;②本書採取了先分後合的鏈式結構,使小說的故事情節環環相扣,頭緒眾多而線索分明;③語言上,小說採用古白話,所以本書語言描寫生動形象,活靈活現。
人物形象及對應的典型情節和性格特徵:
人物(綽號) 相 關 故 事 性 格 特 征
魯智深(花和尚) 拳打鎮關西、倒拔垂楊柳、大鬧野豬林、 嫉惡如仇、俠肝義膽、粗中有細、勇而有謀、豁達明理
武 松(行 者) 血刃潘金蓮、斗殺西門慶、 醉打蔣門神、大鬧飛雲浦、 血濺鴛鴦樓、除惡蜈蚣嶺崇尚忠義、勇而有謀、有仇必復、有恩必報,(不足:濫殺無辜)是下層英雄好漢中最富有血性和傳奇色彩的人物。
吳 用(智多星) 智取生辰綱 足智多謀、神機妙算
林 沖(豹子頭) 誤闖白虎堂、風雪山神廟、火燒草料場、雪夜上樑山 武藝高強、勇而有謀,但為人安分守己、循規蹈矩、被逼上樑山
李 逵(黑旋風) 真假李逵、中州劫法場、 嫉惡如仇、俠肝義膽、脾氣火爆、頭腦簡單、直爽率真
宋 江(及時雨) 私放晁蓋、怒殺閻婆惜、三打祝家莊 為人仗義、善於用人,但總想招安。
楊 志(青面獸) 楊志賣刀、智取生辰綱 精明能幹、粗暴蠻橫
水滸傳讀後感(整體)
剛接到這個題目的時候著實吃了一驚,我看《水滸傳》已經是3年前的事了,劇中人物早已忘了一大半;而且我最喜歡的是《三國演義》,《水滸傳》本來就沒認真看.迫不得已,只得從網上下了一套好好研讀,竟發現:其實水滸傳真的是不錯.
第一點,也是最引人入勝的一點,就是書中那一百單八將.人物雖稱不上個個性格鮮明,但也每人都有自己的拿手絕活,例如浪里白條張順水性奇佳,玉臂匠金大堅石刻技術拔群,還有入雲龍公孫勝令人聞風喪膽的魔法,哪一個不是人中奇才 有人說《水滸傳》里108將是勉強湊齊的,就是為了湊傳說中的108星.我也不否認這點,可如果要是真的有多少些寫多少,那麼不僅少了一份奇幻色彩,也丟失了一百單八將從天而降的意義,水滸傳在人物塑造方面可謂是極品.
第二點就是《水滸傳》中對劇情的刻畫描述.《水滸傳》從九紋龍大鬧史家村到一百單八將聚一堂,從宋江大破連環馬到宋公明全夥受招安,中間事情的繁瑣,人物的眾多,令人望而生畏.可施耐庵卻用自己優秀的文筆將如此長的故事娓娓道來卻絲毫沒有拖沓之感,而且一環套一環,使讀者不由得繼續往下看,彷彿自己到了真實的故事中去了一般,真是讓人嘆服.
第三點我要說的是《水滸傳》對於歷史的記述.大家可能都要笑我吧,這樣一個類似於"科幻神話"的故事,根本就是瞎編,哪有什麼真的歷史.的確《水滸傳》是神話故事,可他對當時民不聊生,奸臣當道,外敵入侵,軍隊戰鬥力下降的社會從一個特殊的角度進行了剖析.你們想,如果人民生活舒適,那麼怎麼會有100多好漢奮勇起義 如果忠臣當道,那麼為什麼高逑會當宰相 如果國家太平,那麼金朝來干嗎 如果軍隊豐足,那麼何必招安呢 在我看來,水滸傳不止是一本有意思的小說,更是一本反映當時社會的歷史書.
我說了這么多,其實沒什麼用,只不過把《水滸傳》好的地方舉了出來而已,我還依舊喜歡《三國演義》.所以,每個人心目中的好書是不一樣的,我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愛的,有意義的好書.
人物評論
《水滸傳》中最值得爭議的人物,就是宋江。
宋江有著不少值得表揚的優點,他對老太公很孝敬,對朋友很仁義,對國家很忠誠,等等,所有的這些,都符合我們所理解和信奉的人生美德。也正是這個原因,在梁山泊,幾乎所有的人都能夠接受他,以至於當天王晁蓋過世之後,他比較順利地成為眾好漢的頭領。這既是歷史給予他的機遇,也是他一直以來積德和努力的結果。說得好聽一點,叫做「順乎民意」。
但是宋江也有很多局限,從前對宋江的批判,曾經把問題歸結到他的「投降」。這個觀點,我不太同意。就政權關系來說,他的行為是一種「投降」。因為他屬於農民軍的陣營,而皇帝所代表的陣營,是屬於貴族地主階級的。特別是他率領眾兄弟攻打方臘,以一個農民軍的力量,剿滅另一個農民軍的力量,這確實也涉及到階級立場的問題。但是,就宋江一貫的思想特點來說,他好象並沒有把自己作為「農民階級」,他始終關注「替天行道」,其中的「天」代表著一種「血統」的延續,說得具體一點,他關心的是「國家」而不是「政權」。按說,以他的軍事實力,殺到開封「奪了鳥位」是有可能的,但是最終這個「血統」的觀念約束著他,使他做出最後的決策。這里的這個「血統」,其實就是他眼中和心中的「國家」。
宋江的局限,其實很昭然。他接受招安,完全是主動的自覺的行為。他的出發點正象他一直念叨的那樣,要給眾兄弟找一個光明的出路。事實上,他的眾兄弟有多少人「稀罕」這樣的「光明的出路」呢?林沖嗎?柴進嗎?盧俊義嗎?花榮嗎?還有本來就生活在底層的阮氏兄弟、李逵等人嗎?可以說,幾乎沒有人稀罕著這所謂的「光明的出路」,而真正需要這「光明的出路」的人,最典型的只有宋江一個人。可是他的結局怎樣呢?從早年的一個押司,到後來的被封為州官,也就那麼一回事兒,還不如他做梁山頭領的地位高。而作為一個押司出身的宋江來說,從押司到州官,也許已經就是一個「光明的出路」啦。按說,宋江很心安理得啦。
宋江的感受,暫且不評。就說宋江為了這個所謂的「光明的出路」,究竟付出了多大的代價。108將損失大半,害死了這么多的自家弟兄,這是其一;剿滅了階級兄弟,偏離了作為「階級」的感情,這是其二。也許還有其三、其四。從綜合績效來看,宋江的行為是得不償失的虧本行為。也許,他這樣做,維護了他內心深處的「國家」和「血統」,但是這樣的一種信念,是不是純粹的高尚,或是純粹的自私,在那個特定的故事中,還真的值得討論。
宋江有他好的一面,也有他不好的一面。評價一個人,就是要全面地看。我也歌頌宋江的不少美德,但是,在歌頌和表揚他的同時,我說,他在一些事情上,其實也是自私的。而且,這種自私,是建立在損人的前提下的,這種行為,有點令人不齒。
感悟
武松打虎
武松回家探望哥哥,途中路過景陽岡。在岡下酒店喝了很多酒,踉蹌著向岡上走去。興不多事,只見一棵樹上寫著:"近因景陽岡大蟲傷人,但有過岡克上,應結伙成隊過岡,請勿自誤。"武松認為,這是酒家寫來嚇人的,為的是讓過客住他的店,竟不理它,繼續往前走。 太陽快落山時,武松來到一破廟前,見廟門貼了一張官府告示,武松讀後,方知山上真有虎,待要回去住店,怕店家笑話,又繼續向前走。由於酒力發作,便找了一塊大青石,仰身躺下,剛要入睡,忽聽一陣狂風呼嘯,一隻斑斕猛虎朝武松撲了過來,武松急忙一閃身,躲在老虎背後。老虎一縱身,武松又躲了過去。老虎急了,大吼一聲,用尾巴向武松打來,武松又急忙跳開,並趁猛虎轉身的那一霎間,舉起哨棒,運足力氣,朝虎頭猛打下去。只聽"咔嚓"一聲,哨棒打在樹枝上。老虎獸性大發,又向武松撲過來,武松扔掉半截棒,順勢騎在虎背上,左手揪住老虎頭上的皮,右手猛擊虎頭,沒多久就把老虎打得眼、嘴、鼻、耳到處流血,趴在地上不能動彈。武松怕老虎裝死,舉起半截哨棒又打了一陣,見那老虎確實沒氣了,才住手。從此武松威名大震。
感悟:
第一:這是一個典故,故事要體現的是武松的機智勇敢,而不是傷害老虎
第二:武松打虎的故事裡的老虎是傷人的,所以要打,現在的老虎不傷人
第三:以前是以前,現在是現在嘛
第四:主要是要體現出武松英勇無畏的精神,讓我們學習.
第五:我們要多讀讀名著,學習歷史.
第六:人們現在正是缺少那種英勇無畏的精神.
第七:老虎是值得保護,但並不是讀了就會去打虎.
第八:老虎是可怕的,現在膽小的人特別多,也不可能會看了就去打虎
4、求3個簡短的三國故事。不要婦孺皆知旳那種。
曹操招兵買馬,會合袁紹、公孫瓚、孫堅等十七路兵馬,攻打董卓。劉備、關羽和張飛追隨公孫瓚一同前往。董卓大將華雄打敗了十八路兵馬的先鋒孫堅,又在陣前殺了兩員大將,非常得意。十八路諸侯都很驚慌,束手無策,袁紹說:「可惜我的大將顏良、文丑不在,不然,就不怕華雄了。」話音剛落, 關羽高聲叫道:「小將願意去砍下華雄的腦袋!」 袁紹認為關羽不過是個馬弓手,就生氣地說,「我們十八路諸侯大將幾百員,卻要派一個馬弓手出戰,豈不讓華雄笑話。」關羽大聲說:「我如果殺不了華雄, 就請砍下我的腦袋。」 曹操聽了,十分欣賞.於是,就倒了一杯熱酒,遞給關羽說:「將軍喝了這杯酒,再前去殺敵。」關羽接過酒杯,又放在桌上說:「等我殺了華雄再回來再喝吧!」說完,提著大刀上馬去了。
關羽武藝高強,沒一會兒,就砍下了華雄的腦袋。他回到軍營,曹操連忙拿起桌上的酒杯遞給他,此時,杯中的酒還沒涼呢...... 這個是溫酒斬華雄 卻說陳宮臨欲下手殺曹操,忽轉念曰:「我為國家跟他到此,殺之不義。不若棄而他往。」插劍上馬,不等天明,自投東郡去了。操覺,不見陳宮,尋思:「此人見我說了這兩句,疑我不仁,棄我而去;吾當急行,不可久留。」遂連夜到陳留,尋見父親,備說前事;欲散家資,招募義兵。父言:「資少恐不成事。此間有孝廉衛弘,疏財仗義,其家巨富;若得相助,事可圖矣。」操置酒張筵,拜請衛弘到家,告曰:「今漢室無主,董卓專權,欺君害民,天下切齒。操欲力扶社稷,恨力不足。公乃忠義之士,敢求相助!」衛弘曰:「吾有是心久矣,恨未遇英雄耳。既孟德有大志,願將家資相助。」操大喜;於是先發矯詔,馳報各道,然後招集義兵,豎起招兵白旗一面,上書「忠義」二字。不數日間,應募之士,如雨駢集。
一日,有一個陽平衛國人,姓樂,名進,字文謙,來投曹操。又有一個山陽巨鹿人,姓李,名典,字曼成,也來投曹操。操皆留為帳前吏。又有沛國譙人夏侯敦,字元讓,乃夏侯嬰之後;自小習槍棒;年十四從師學武,有人辱罵其師,敦殺之,逃於外方;聞知曹操起兵,與其族弟夏侯淵兩個,各引壯士千人來會。此二人本操之弟兄:操父曹嵩原是夏侯氏之子,過房與曹家,因此是同族。不數日,曹氏兄弟曹仁、曹洪各引兵千餘來助。曹仁字子孝,曹洪字子廉:二人弓馬熟嫻,武藝精通。操大喜,於村中調練軍馬。衛弘盡出家財,置辦衣甲旗幡。四方送糧食者,不計其數。
時袁紹得操矯詔,乃聚麾下文武,引兵三萬,離渤海來與曹操會盟。操作檄文以達諸郡。檄文曰:「操等謹以大義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滅國弒君;穢亂宮禁,殘害生靈;狼戾不仁,罪惡充積!今奉天子密詔,大集義兵,誓欲掃清華夏,剿戮群凶。望興義師,共泄公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操發檄文去後,各鎮諸侯皆起兵相應:第一鎮,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第三鎮,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鎮,兗州刺史劉岱。第五鎮,河內郡太守王匡。第六鎮,陳留太守張邈。第七鎮,東郡太守喬瑁。第八鎮,山陽太守袁遺。第九鎮,濟北相鮑信。第十鎮,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鎮,廣陵太守張超。第十二鎮,徐州刺史陶謙。第十三鎮,西涼太守馬騰。第十四鎮,北平太守公孫瓚。第十五鎮,上黨太守張楊。第十六鎮,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第十七鎮,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諸路軍馬,多少不等,有三萬者,有一二萬者,各領文官武將,投洛陽來。
且說北平太守公孫瓚,統領精兵一萬五千,路經德州平原縣。正行之間,遙見桑樹叢中,一面黃旗,數騎來迎。瓚視之,乃劉玄德也。瓚問曰:「賢弟何故在此?」玄德曰:「舊日蒙兄保備為平原縣令,今聞大軍過此,將來奉候,就請兄長入城歇馬。」瓚指關、張而問曰:「此何人也?」玄德曰:「此關羽、張飛,備結義兄弟也。」瓚曰:「乃同破黃巾者乎?」玄德曰:「皆此二人之力。」瓚曰:「今居何職?」玄德答曰:「關羽為馬弓手,張飛為步弓手。」瓚嘆曰:「如此可謂埋沒英雄!今董卓作亂,天下諸侯共往誅之。賢弟可棄此卑官,一同討賊,力扶漢室,若何?」玄德曰:「願往。」張飛曰:「當時若容我殺了此賊,免有今日之事。」雲長曰:「事已至此,即當收拾前去。」玄德、關、張引數騎跟公孫瓚來,曹操接著。眾諸侯亦陸續皆至,各自安營下寨,連接二百餘里。操乃宰牛殺馬,大會諸侯,商議進兵之策。太守王匡曰:「今奉大義,必立盟主;眾聽約束,然後進兵。」操曰:「袁本初四世三公,門多故吏,漢朝名相之裔,可為盟主。」紹再三推辭,眾皆曰非本初不可,紹方應允。次日築台三層,遍列五方旗幟,上建白旄黃鉞,兵符將印,請紹登壇。紹整衣佩劍,慨然而上,焚香再拜。其盟曰:「漢室不幸,皇綱失統。賊臣董卓,乘釁縱害,禍加至尊,虐流百姓。紹等懼社稷淪喪,糾合義兵,並赴國難。凡我同盟,齊心戮力,以致臣節,必無二志。有渝此盟,俾墜其命,無克遺育。皇天後土,祖宗明靈,實皆鑒之!」讀畢歃血。眾因其辭氣慷慨,皆涕泗橫流。歃血已罷,下壇。眾扶紹升帳而坐,兩行依爵位年齒分列坐定。操行酒數巡,言曰:「今日既立盟主,各聽調遣,同扶國家,勿以強弱計較。」袁紹曰:「紹雖不才,既承公等推為盟主,有功必賞,有罪必罰。國有常刑,軍有紀律。各宜遵守,勿得違犯。」眾皆曰惟命是聽。紹曰:「吾弟袁術總督糧草,應付諸營,無使有缺。更須一人為先鋒,直抵汜水關挑戰。余各據險要,以為接應。」
長沙太守孫堅出曰:「堅願為前部。」紹曰:「文台勇烈,可當此任。」堅遂引本部人馬殺奔汜水關來。守關將士,差流星馬往洛陽丞相府告急。董卓自專大權之後,每日飲宴。李儒接得告急文書,徑來稟卓。卓大驚,急聚眾將商議。溫侯呂布挺身出曰:「父親勿慮。關外諸侯,布視之如草芥;願提虎狼之師,盡斬其首,懸於都門。」卓大喜曰:「吾有奉先,高枕無憂矣!」言未絕,呂布背後一人高聲出曰:「割雞焉用牛刀?不勞溫侯親往。吾斬眾諸侯首級,如探囊取物耳!」卓視之,其人身長九尺,虎體狼腰,豹頭猿臂;關西人也,姓華,名雄。卓聞言大喜,加為驍騎校尉。撥馬步軍五萬,同李肅、胡軫、趙岑星夜赴關迎敵。 眾諸侯內有濟北相鮑信,尋思孫堅既為前部,怕他奪了頭功,暗撥其弟鮑忠,先將馬步軍三千,徑抄小路,直到關下搦戰。華雄引鐵騎五百,飛下關來,大喝:「賊將休走!」鮑忠急待退,被華雄手起刀落,斬於馬下,生擒將校極多。華雄遣人齎鮑忠首級來相府報捷,卓加雄為都督。 卻說孫堅引四將直至關前。那四將?——第一個,右北平土垠人,姓程,名普,字德謀,使一條鐵脊蛇矛;第二個,姓黃,名蓋,字公覆,零陵人也,使鐵鞭;第三個,姓韓,名當,字義公,遼西令支人也,使一口大刀;第四個,姓祖,名茂,字大榮,吳郡富春人也,使雙刀。孫堅披爛銀鎧,裹赤幘,橫古錠刀,騎花鬃馬,指關上而罵曰:「助惡匹夫,何不早降!」華雄副將胡軫引兵五千出關迎戰。程普飛馬挺矛,直取胡軫。斗不數合,程普刺中胡軫咽喉,死於馬下。堅揮軍直殺至關前,關上矢石如雨。孫堅引兵回至梁東屯住,使人於袁紹處報捷,就於袁術處催糧。
或說術曰:「孫堅乃江東猛虎;若打破洛陽,殺了董卓,正是除狼而得虎也。今不與糧,彼軍必散。」術聽之,不發糧草。孫堅軍缺食,軍中自亂,細作報上關來。李肅為華雄謀曰:「今夜我引一軍從小路下關,襲孫堅寨後,將軍擊其前寨,堅可擒矣。」雄從之,傳令軍士飽餐,乘夜下關。是夜月白風清。到堅寨時,已是半夜,鼓噪直進。堅慌忙披掛上馬,正遇華雄。兩馬相交,斗不數合,後面李肅軍到,竟天價放起火來。堅軍亂竄。眾將各自混戰,止有祖茂跟定孫堅,突圍而走。背後華雄追來。堅取箭,連放兩箭,皆被華雄躲過。再放第三箭時,因用力太猛,拽折了鵲畫弓,只得棄弓縱馬而奔。祖茂曰:「主公頭上赤幘射目,為賊所識認。可脫幘與某戴之。」堅就脫幘換茂盔,分兩路而走。雄軍只望赤幘者追趕,堅乃從小路得脫。祖茂被華雄追急,將赤幘掛於人家燒不盡的庭柱上,卻入樹林潛躲。華雄軍於月下遙見赤幘,四面圍定,不敢近前。用箭射之,方知是計,遂向前取了赤幘。祖茂於林後殺出,揮雙刀欲劈華雄;雄大喝一聲,將祖茂一刀砍於馬下。殺至天明,雄方引兵上關。
程普、黃蓋、韓當都來尋見孫堅,再收拾軍馬屯紮。堅為折了祖茂,傷感不已,星夜遣人報知袁紹。紹大驚曰:「不想孫文台敗於華雄之手!」便聚眾諸侯商議。眾人都到,只有公孫瓚後至,紹請入帳列坐。紹曰:「前日鮑將軍之弟不遵調遣,擅自進兵,殺身喪命,折了許多軍士;今者孫文台又敗於華雄:挫動銳氣,為之奈何?」諸侯並皆不語。紹舉目遍視,見公孫瓚背後立著三人,容貌異常,都在那裡冷笑。紹問曰:「公孫太守背後何人?」瓚呼玄德出曰:「此吾自幼同舍兄弟,平原令劉備是也。」曹操曰:「莫非破黃巾劉玄德乎?」瓚曰:「然。」即令劉玄德拜見。瓚將玄德功勞,並其出身,細說一遍。紹曰:「既是漢室宗派,取坐來。」命坐。備遜謝。紹曰:「吾非敬汝名爵,吾敬汝是帝室之胄耳。」玄德乃坐於末位,關、張叉手侍立於後。 忽探子來報:「華雄引鐵騎下關,用長竿挑著孫太守赤幘,來寨前大罵搦戰。」紹曰:「誰敢去戰?」袁術背後轉出驍將俞涉曰:「小將願往。」紹喜,便著俞涉出馬。即時報來:「俞涉與華雄戰不三合,被華雄斬了。」眾大驚。太守韓馥曰:「吾有上將潘鳳,可斬華雄。」紹急令出戰。潘鳳手提大斧上馬。去不多時,飛馬來報:「潘鳳又被華雄斬了。」眾皆失色。紹曰:「可惜吾上將顏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懼華雄!」言未畢,階下一人大呼出曰:「小將願往斬華雄頭,獻於帳下!」眾視之,見其人身長九尺,髯長二尺,丹鳳眼,卧蠶眉,面如重棗,聲如巨鍾,立於帳前。紹問何人。公孫瓚曰:「此劉玄德之弟關羽也。」紹問現居何職。瓚曰:「跟隨劉玄德充馬弓手。」帳上袁術大喝曰:「汝欺吾眾諸侯無大將耶?量一弓手,安敢亂言!與我打出!」曹操急止之曰:「公路息怒。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試教出馬,如其不勝,責之未遲。」袁紹曰:「使一弓手出戰,必被華雄所笑。」操曰:「此人儀表不俗,華雄安知他是弓手?」關公曰:「如不勝,請斬某頭。」操教釃熱酒一杯,與關公飲了上馬。關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來。」出帳提刀,飛身上馬。眾諸侯聽得關外鼓聲大振,喊聲大舉,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眾皆失驚。正欲探聽,鸞鈴響處,馬到中軍,雲長提華雄之頭,擲於地上。其酒尚溫。後人有詩贊之曰:「威鎮乾坤第一功,轅門畫鼓響冬冬。雲長停盞施英勇,酒尚溫時斬華雄。」曹操大喜。只見玄德背後轉出張飛,高聲大叫:「俺哥哥斬了華雄,不就這里殺入關去,活拿董卓,更待何時!」袁術大怒,喝曰:「俺大臣尚自謙讓,量一縣令手下小卒,安敢在此耀武揚威!都與趕出帳去!」曹操曰:「得功者賞,何計貴賤乎?」袁術曰:「既然公等只重一縣令,我當告退。」操曰:「豈可因一言而誤大事耶?」命公孫瓚且帶玄德、關、張回寨。眾官皆散。曹操暗使人齎牛酒撫慰三人。卻說華雄手下敗軍,報上關來。李肅慌忙寫告急文書,申聞董卓。卓急聚李儒、呂布等商議。儒曰:「今失了上將華雄,賊勢浩大。袁紹為盟主,紹叔袁隗,現為太傅;倘或里應外合,深為不便,可先除之。請丞相親領大軍,分撥剿捕。」卓然其說,喚李催、郭汜領兵五百,圍住太傅袁隗家,不分老幼,盡皆誅絕,先將袁隗首級去關前號令。
卓遂起兵二十萬,分為兩路而來:一路先令李傕、郭汜引兵五萬,把住汜水關,不要廝殺;卓自將十五萬,同李儒、呂布、樊稠、張濟等守虎牢關。這關離洛陽五十里。軍馬到關,卓令呂布領三萬軍,去關前扎住大寨。卓自在關上屯住。
流星馬探聽得,報入袁紹大寨里來。紹聚眾商議。操曰:「董卓屯兵虎牢,截俺諸侯中路,今可勒兵一半迎敵。」紹乃分王匡、喬瑁、鮑信、袁遺、孫融、張楊、陶謙、公孫瓚八路諸侯,往虎牢關迎敵。操引軍往來救應。八路諸侯,各自起兵。河內太守王匡,引兵先到。呂布帶鐵騎三千,飛奔來迎。王匡將軍馬列成陣勢,勒馬門旗下看時,見呂布出陣:頭戴三叉束發紫金冠,體掛西川紅錦百花袍,身披獸面吞頭連環鎧,腰系勒甲玲瓏獅蠻帶;弓箭隨身,手持畫戟,坐下嘶風赤兔馬:果然是「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王匡回頭問曰:「誰敢出戰?」後面一將,縱馬挺槍而出。匡視之,乃河內名將方悅。兩馬相交,無五合,被呂布一戟刺於馬下,挺戟直沖過來。匡軍大敗,四散奔走。布東西沖殺,如入無人之境。幸得喬瑁、袁遺兩軍皆至,來救王匡,呂布方退。三路諸侯,各折了些人馬,退三十里下寨。隨後五路軍馬都至,一處商議,言呂布英雄,無人可敵。
正慮間,小校報來:「呂布搦戰。」八路諸侯,一齊上馬。軍分八隊,布在高岡。遙望呂布一簇軍馬,綉旗招颭,先來沖陣。上黨太守張楊部將穆順,出馬挺槍迎戰,被呂布手起一戟,刺於馬下。眾大驚。北海太守孔融部將武安國,使鐵錘飛馬而出。呂布揮戟拍馬來迎。戰到十餘合,一戟砍斷安國手腕,棄錘於地而走。八路軍兵齊出,救了武安國。呂布退回去了。眾諸侯回寨商議。曹操曰:「呂布英勇無敵,可會十八路諸侯,共議良策。若擒了呂布,董卓易誅耳。」
正議間,呂布復引兵搦戰。八路諸侯齊出。公孫瓚揮槊親戰呂布。戰不數合,瓚敗走。呂布縱赤兔馬趕來。那馬日行千里,飛走如風。看看趕上,布舉畫戟望瓚後心便刺。傍邊一將,圓睜環眼,倒豎虎須,挺丈八蛇矛,飛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張飛在此!」呂布見了,棄了公孫瓚,便戰張飛。飛抖擻精神,酣戰呂布。連斗五十餘合,不分勝負。雲長見了,把馬一拍,舞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來夾攻呂布。三匹馬丁字兒廝殺。戰到三十合,戰不倒呂布。劉玄德掣雙股劍,驟黃鬃馬,刺斜里也來助戰。這三個圍住呂布。轉燈兒般廝殺。八路人馬,都看得呆了。呂布架隔遮攔不定,看著玄德面上,虛刺一戟,玄德急閃。呂布盪開陣角,倒拖畫戟,飛馬便回。三個那裡肯舍,拍馬趕來。八路軍兵,喊聲大震,一齊掩殺。呂布軍馬望關上奔走;玄德、關、張隨後趕來。古人曾有篇言語,單道著玄德、關、張三戰呂布:「漢朝天數當桓靈,炎炎紅日將西傾。奸臣董卓廢少帝,劉協懦弱魂夢驚。曹操傳檄告天下,諸侯奮怒皆興兵。議立袁紹作盟主,誓扶王室定太平。溫侯呂布世無比,雄才四海誇英偉。護軀銀鎧砌龍鱗,束發金冠簪雉尾。參差寶帶獸平吞,錯落錦袍飛鳳起。龍駒跳踏起天風,畫戟熒煌射秋水。出關搦戰誰敢當?諸侯膽裂心惶惶。踴出燕人張冀德,手持蛇矛丈八槍。虎須倒豎翻金線,環眼圓睜起電光。酣戰未能分勝敗,陣前惱起關雲長。青龍寶刀燦霜雪,鸚鵡戰袍飛蛺蝶。馬蹄到處鬼神嚎,目前一怒應流血。梟雄玄德掣雙鋒,抖擻天威施勇烈。三人圍繞戰多時,遮攔架隔無休歇。喊聲震動天地翻,殺氣迷漫牛斗寒。呂布力窮尋走路,遙望家山拍馬還。倒拖畫桿方天戟,亂散銷金五彩幡。頓斷絨絛走赤兔,翻身飛上虎牢關。」三人直趕呂布到關下,看見關上西風飄動青羅傘蓋。張飛大叫:「此必董卓!追呂布有甚強處?不如先拿董賊,便是斬草除根!」拍馬上關,來擒董卓。正是:擒賊定須擒賊首,奇功端的待奇人。 這個是三英戰呂布。 徐州之戰劉備戰敗。關羽經張遼勸說,約法三章暫時投降了曹操。為曹操斬顏良誅文丑解白馬之圍。後得知劉備在袁紹處便想去找劉備。曹操為了挽留關羽便掛避客牌對其避而不見。關羽只能不辭而別。沿路上經過了五個關口,守將都不放行,關羽一一殺之。一共六個。最後與劉備會合。這就是著名的千里走單騎,徐州之戰劉備戰敗。關羽經張遼勸說,約法三章暫時投降了曹操。為曹操斬顏良誅文丑解白馬之圍。後得知劉備在袁紹處便想去找劉備。曹操為了挽留關羽便掛避客牌對其避而不見。關羽只能不辭而別。沿路上經過了五個關口,守將都不放行,關羽一一殺之。一共六個。最後與劉備會合。這就是著名的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 是徐州之戰劉備戰敗。關羽經張遼勸說,約法三章暫時投降了曹操。為曹操斬顏良誅文丑解白馬之圍。後得知劉備在袁紹處便想去找劉備。曹操為了挽留關羽便掛避客牌對其避而不見。關羽只能不辭而別。沿路上經過了五個關口,守將都不放行,關羽一一殺之。一共六個。最後與劉備會合。這就是著名的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
5、三國演義中,關羽、趙雲、呂布三人的真實武力如何排名?
呂布、關羽、趙雲三人都是三國超一流猛將,誰最厲害,誰最弱呢?依據三國24名將排名,呂布第一,趙雲第二,關羽第四,但是這個排名不一定準確,他們三人的真實武力如何排名呢?另一位猛將張飛對這三人的評價,一針見血指出:呂布最強,關羽次之,趙雲最弱。
張飛對呂布評價:我和你斗三百合!演義中第十三回中,呂布與曹操爭奪兗州失敗後,帶著殘兵敗將四處游盪,最後投奔了徐州的劉備。劉備很夠意思,出城三十里歡迎梟雄呂布。宴席上,劉備說道,陶謙病逝,無人掌管徐州,他暫時管理徐州,現在除掉董卓的大英雄呂布到來,就應該將徐州交給呂布。呂布心動了,本想接大印,看到關羽和張飛怒目橫眉,這才作罷。酒足飯飽後,呂布讓他的妻子女兒向劉備行禮,拜謝劉備收留之恩,劉備謙讓,表示不敢當。呂布喚劉備為賢弟,讓其不必謙讓。這一句「賢弟」惹惱了旁邊的張飛,張飛大怒道:「我哥哥是金枝玉葉,你是何等人,敢稱我哥哥為賢弟!你來!我和你斗三百合!」劉備和關羽及時勸住張飛,並向呂布賠禮道歉,說張飛喝多了之類的話。酒席散去後,張飛騎著戰馬,再次說了要和呂布大戰三百回合的豪言壯語。
張飛對關羽評價:我今與你拼個死活!演義中第二十八回中,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後,古城相會情節中,張飛聽說二哥護送兩位嫂嫂到來,二話不說,提矛上馬,帶著一千軍隊,出城見了關羽就拚命。關羽毫無心理准備,本來見了兄弟想要好好敘舊,卻遭到攻擊。原來張飛得到關羽投降了曹操,並為曹操斬顏良誅文丑,受封為漢壽亭侯的小道消息,認為二哥關羽背叛了大哥劉備,現在是來擒拿他的。張飛先下手為強,才給了關羽一矛,他自我感覺和關羽武功相差無幾,沒有百分百的取勝把握取勝,於是說道:「我今與你拼個死活!」
張飛對趙雲評價:若撞見時,一槍刺死!長坂坡之戰中,劉備十萬軍民被曹軍追上,四散奔逃,他僅率領張飛、諸葛亮等數十騎逃出,將老婆孩子都扔給了曹軍。劉備正感慨為何打不過曹操,前途渺茫時,麋芳帶著箭傷,來到劉備身前,無厘頭說了一句「趙子龍反投曹操去了也!」劉備當場訓斥道,趙雲是不可能背棄我而去的。一旁的張飛卻信以為真,認為趙雲看到大哥劉備山窮水盡,投奔曹操享受榮華富貴去了。他不顧劉備的勸阻,帶著二十餘騎前去尋找趙雲,嘴裡面還嘟囔著:「若撞見時,一槍刺死!」面對呂布、關羽、趙雲三大超一流猛將,張飛都無所畏懼,說出了豪言壯語,但是又不盡相同。
面對呂布,張飛的豪言壯語是「我和你斗三百合!」這句話的意思很明顯,張飛沒有十足的把握戰勝天下第一猛將呂布,所求的只是酣戰三百回合。早在虎牢關前,張飛和呂布大戰五十回合,不分勝負,關羽上去幫忙,再戰三十回合,依舊拿不下呂布,最後在大哥劉備的幫助下,三兄弟才擊敗呂布,成就「三英戰呂布」一段佳話。後來,張飛武功突飛猛進,但是面對呂布,還是心有餘悸,從心裡認為自己不是呂布的對手,自我感覺最多能堅持三百回合,因此才說出「和呂布大戰三百回合」的豪言壯語。三百回合後,張飛能不能擊敗呂布,他不敢奢求,最有可能的結局就是張飛敗在呂布的方天畫戟之下,甚至死在呂布的戟下。一句話,張飛自認為武功不如呂布。
面對關羽,張飛的豪言壯語是「我今與你拼個死活!」這句話如何解讀呢?張飛認為自己武功和二哥關羽相差無幾,拼盡自己的全力,也只能取得同歸於盡的結局,這才說出了與關羽拼個你死我活的話語。一句話,張飛自認為自己的武功和二哥關羽差不多。面對趙雲,張飛的豪言壯語是「若撞見時,一槍刺死!」這句話,張飛從內心認為趙雲不是自己的對手,如果遇到趙雲,要一矛刺死。趙雲也是三國超一流猛將,斬將無數,剛出道便和聞名天下的河北四庭柱之中的文丑大戰五六十回合,不分勝負。
因此,趙雲不是蔡陽、邢道榮、潘鳳之類徒有虛名的「上將」,而是真正的超一流猛將。張飛也不可能一矛刺死趙雲,他這樣說的意思是趙雲多半不是他的對手。一句話,張飛自認為自己比趙雲厲害。結語呂布、關羽、趙雲三大超一流猛將,到底誰最厲害,誰最弱呢?張飛面對三人的三句評價,一針見血指出,呂布最厲害,關羽次之,趙雲最弱。朋友們,你們認為這三人誰最厲害,誰最弱呢?
6、幾位水滸人物的情節?
宋江 呼保義 天魁星 座次:1
為三十六天罡星之首的天魁星。綽號呼保義,又號及時雨,人稱孝義黑三郎
。身材矮小,面目黝黑。原為山東鄆城縣押司,平素為人仗義,揮金如土,
好結交朋友,以及時雨而天下聞名。因晁蓋等黃泥岡劫生辰綱販賣棗子之事
事發,宋江把官軍何濤追捕的消息告知晁蓋。及晁蓋等上樑山後,遣劉唐送
來書信及一百兩黃金酬謝。不料,此信落入其妾閻婆惜之手。無奈,宋江怒
殺閻婆惜,發配江州,與李逵等相識。卻又因在潯陽樓題反詩而被判成死罪
。幸得梁山好漢搭救,在刑場把宋江救上樑山,做了副頭領。後在攻打曾頭
市時,晁蓋臉中毒箭而亡,遂坐上頭把交椅。從此,梁山主題由聚義廳改為
忠義堂,頭目增長到了一百單八將,又相繼打敗童貫、高俅以及天下八方節
度使並活捉高太尉,梁山也發展到了鼎盛。日後,宋江率眾為朝廷招安, 並北
上抗遼大獲全勝並迫使遼主動投降, 隨後又討伐了王慶、田虎不失一將(指108
將)都取得了勝利,立下眾多汗血功勞,最後,不幸被奸臣下毒所害。他知
道了自己中毒後,送了李逵一杯毒酒,因為他知道,當自己死後,什麼都會
沒有,唯有的只剩下一個虛名,而李逵會造反,為兄弟報仇,於是給了李逵
一杯毒酒,兩人死後。吳用晚上做夢,夢到李逵、宋江手牽手說,我們已經
死了。第二天,吳用去了兩人托夢給他的一個地方,看到了兩人的墳墓,准
備在宋江墳墓旁的樹上弔死,花榮也來到了,原來他也做了跟吳用一樣的夢
,兩人在宋江的墳墓旁的樹一起弔死。
林沖 豹子頭,天雄星 座次:6
綽號豹子頭。原為東京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武藝高強,其父林提轄名滿天
下,「林家槍法」舉世聞名。因他的妻子長得漂亮,所以被高俅兒子高衙內
調戲,林沖被當朝權奸高俅聽取了富安的奸計之後設計誤入白虎堂,蒙冤刺
配滄州。在發配滄州途中,高俅買通了公人在野豬林殺林沖,幸虧魯智深在
野豬林暗中相救,才保住性命。被發配滄州牢城看守天王堂草料場時,又遭
高俅心腹陸謙放火暗算。林沖殺了陸謙,冒著風雪連夜投奔梁山泊。被迫投
奔梁山農民起義軍,一直得不到白衣秀士王倫的重用。晁蓋、吳用等智取生
辰綱後來到梁山,因王倫不容晁蓋和自己,林沖一怒之下殺了王倫,把晁蓋
推上了梁山泊首領之位。屢建戰功。 在征討江浙一帶方臘率領的起義軍勝利
後,林沖得了中風,被迫留在杭州六和寺養病,由武松照顧,半年後病故。
魯達,花和尚 天孤星 座次:13
魯智深的原名。智深,是他出家做和尚後的法名。又稱魯提轄,此名因他職位
所稱。綽號花和尚魯智深。 魯達是梁山第十三位好漢,十員步軍頭領第
一名。魯智深原名魯達,是經略的提轄,因為見鄭屠欺侮金翠蓮父女,三拳打
死了鎮關西。被官府追捕,逃到五台山削發為僧,改名魯智深。魯智深忍受
不住佛門清規,醉打山門,毀壞金身,被長老派往東京相國寺,看守菜園,
因將偷遠揚。魯智深在野豬林救了林沖,高俅派人捉拿魯智深,魯智深在二
龍山落草。後投奔水泊梁山,做了步兵頭領。宋江攻打方臘,魯智深一杖打
翻了方臘。後在杭州六合寺圓寂。
武松 行者 天傷星 座次:14
武松從小父母雙亡,由兄長武大郎撫養長大。武松自小習武,武藝高強
,性格急俠好義。一次醉酒後,在陽谷縣(今聊城市陽谷縣)景陽岡赤手空
拳打死一隻猛虎,因此被陽谷縣令任命為都頭。武松兄長武大郎是一個侏儒
,其美貌妻子潘金蓮試圖勾引武松,被拒絕,後被當地富戶西門慶勾引,奸
情敗露後,兩人毒死了武大郎。為報仇,武松先殺潘金蓮再殺西門慶,因此
獲罪被流放孟州。在去孟州途中,在酒店結識了張青孫二娘;在孟州,武松
受到施恩的照顧,為報恩,武松醉打蔣門神,幫助施恩奪回了「快活林」酒
店。不過武松也因此遭到蔣門神勾結官府以及張團練的暗算,被迫大開殺戒
,血濺鴛鴦樓,並書「殺人者打虎武松也」。在逃亡過程中,得張青、孫二
娘夫婦幫助,假扮成帶發修行的「行者」。武松投奔二龍山後成為該支「義
軍」的三位主要頭領之一,後三山打青州時歸依梁山。 在征討方臘的戰
斗中,武松被包道乙暗算失去左臂,單臂擒方臘。後班師時武松拒絕回汴京
,在六合寺出家,八十歲圓寂。
吳用 智多星 天機星 座次:3
梁山泊108將-吳用吳用[1]與托塔天王晁蓋等,智取了大名府梁中書給蔡京
獻壽的十萬貫生辰綱,為避免官府追緝而上樑山。 為山寨的掌管機密軍
師。梁山幾乎所有的軍事行動都是由他一手策劃的。受招安後,佐宋江 、盧
俊義征伐遼國、田虎、王慶和方臘等,功績卓著。授武節將軍,武勝軍承宣
使。後因見宋江被害,深感朝廷奸佞當道,恐刑戮及身,遂與花榮一同自縊
於楚州南門外蓼兒窪宋江墓前,屍身葬於宋江墓側。
天機星 智多星吳用平生機巧聰明,曾讀萬卷經書。使兩條銅鏈。吳用為
晁蓋獻計,智取生辰綱,用葯酒麻倒了青面獸楊志,奪了北京大名府梁中書
送給蔡太師慶賀生辰的十萬貫金銀珠寶。投奔梁山時看出王倫不容,用計使
林沖火並王倫。宋江在潯陽樓題反詩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場,快行斬
時,吳用用計劫了法場,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莊失敗;第三次攻
打祝家莊時,吳用利用雙掌連環計攻克祝家莊。吳用在破連環馬時,派時遷
偷甲騙徐寧上了梁山。宋江鬧華州時,吳用又出計借用宿太尉金鈴吊掛,救
出了九紋龍史進、花和尚魯智深。晁蓋曾頭市兵敗後,吳用又假扮算命先生
,在盧俊義家寫下藏頭反詩,將盧俊義也暫時騙上山。盧俊義回去後被陷害
,最終判處斬,石秀劫法場亦身陷北京城,吳用及時出計,先發無頭帖子穩
局勢,又差時遷火燒大名府,並救出玉麒麟盧俊義、拚命三郎石秀。一生屢
出奇謀,屢建戰功。招安後被封為武勝軍承宣使
李逵 黑旋風 天殺星 座次:22
《水滸傳》李逵-趙曉銳 飾演天殺星 李逵,長相黝黑粗魯,小名鐵牛,
江湖人稱「黑旋風」,排梁山英雄第二十二位,是梁山步軍第五位頭領。宋
江被發配江州,吳用寫信讓江州兩院押牢節級戴宗照應。李逵這時正是戴宗
手下做看守的一名小兵,就和宋江認識。戴宗傳梁山假書被識破,和宋江兩
人被押赴刑場殺頭。李逵率先揮動一雙板斧打去,逢人便殺,勇猛無比,救
下了宋江與戴宗,三人一起上了梁山。上樑山後,李逵思母心切,就回沂州
接老母,此時其老母已瞎,翻越沂嶺時老母被老虎吃了,李逵怒殺四虎。後
李逵請盧俊義喝酒,盧俊義想推辭,他卻要「眉尾相結,性命相撲」。他對宋
江情分最重,對他的話言聽計從,可是當知道宋江做了傷天害理的事時卻絕
不輕饒,要和他大動干戈,後來卻發現是一場誤會。 在眾好漢中,李逵
一直反對招安。招安時,李逵不願受招安,大鬧東京城,扯了皇帝詔書,要
殺欽差,還砍倒梁山泊杏黃旗,要反攻到東京,為宋江奪皇帝位子,多次被
宋江制止。李逵受招安後被封為鎮江潤州都統制。宋江飲高俅送來的毒酒中
毒後,想到自己死後李逵肯定要聚眾造反,怕壞了梁山泊的忠義名聲,便讓
李逵也喝了毒酒一塊兒被毒死了。
孫二娘 母夜叉 地壯星 座次:103
孫二娘是《水滸傳》中的重要人物,人稱「梁山妖艷第一」。在《水滸傳》他是
張青的妻子,別號地壯星母夜叉。在孟州道十字坡與張青開酒店賣人肉。武松被
發配到孟州路過十字坡,險遭孫二娘的毒手。武松假裝喝醉酒捉住了孫二娘,張
青求饒,武松遂與張青、孫二娘夫婦相識,孫二娘後來跟隨張青上了梁山,主持
梁山泊西山酒店,迎來送往,打探消息,是梁山第一百零三條好漢,隨宋江征討
方臘時,孫二娘陣亡。
顧大嫂 母大蟲 地陰星 座次:101
顧大嫂是梁山第二位女英雄,有一身本領,原來在登州城東門外開酒店。顧大嫂是解珍姑媽的女兒。解珍、解寶被毛太公陷害關入大牢後,顧大嫂請來鄒潤。鄒潤叔侄和丈夫孫新、夫哥孫立等劫了大牢。顧大嫂又以孫立女眷的身份打入祝家莊內,和梁山其他好漢一起,里應外合攻破了祝家莊。顧大嫂上樑山後與丈夫孫新開梁山東山酒店,重操舊業,是梁山泊第一百零一條好漢。受招安後,顧大嫂被封為東源縣君。
顧大嫂胖乎乎的,滿臉橫肉「眉粗眼大,胖面肥腰。插一頭異樣釵環,露兩臂時興釧鐲.紅裙六幅,渾如五月榴花。翠領數層,染就三春楊柳。有時怒起,提井欄便打老公頭.忽地心焦,拿石碓敲翻莊客腿。生來不會拈針線,正是山中母大蟲.」
野蠻女友顧大嫂 天罡地煞中僅有三名女性,即扈三娘、孫二娘和顧大嫂。扈三娘在這三名女性中雖然當之無愧的是第一美貌之人,但在書中對於扈三娘的性格描寫並不是太多,除了知道她武藝不低,能夠生擒王矮虎這等二流人物,遇上呼延灼這等一流高手也能抵擋一氣外,對其印象並不突出。而孫二娘就有點過於狠辣了,試想整日里剝人皮、剔人肉的形象,實在也很恐怖。比較性格鮮明,人情味極濃的我覺得應該算顧大嫂比較突出。
母大蟲顧大嫂顧大嫂性格豪爽急躁。頗有點類似於魯智深的脾氣。而且武藝甚高,像她丈夫小尉遲孫新,武藝也並不低,但書中卻說武藝還不如顧大嫂。且看書中是如此描寫顧大嫂的: 眉粗眼大,胖面肥腰。插一頭異樣釵環,露兩臂時興釧鐲。紅裙六幅,渾如五月榴花;翠領數層,染就三春楊柳。有時怒起,提井欄便打老公頭;忽地心焦,拿石碓敲翻莊客腿。生來不會拈針線,正是山中母大蟲。 呵,顧大嫂這性子倒和現下的野蠻女友差不多呀。不過顧大嫂的相貌卻是「眉粗眼大,胖面肥腰」,可和全智賢什麼的大不相同。說來這孫新也是有得受了。 顧大嫂的性子極為倔強暴躁,像她提出要劫牢反獄救解珍、解寶時,孫立稍微猶豫了一下,說了句「我卻是登州的軍官,怎地敢做這等事?」顧大嫂就抽出兩把刀來,要和孫立拚個死活。弄得孫立這等做提轄的軍官也不得不依著她。可見「有時怒起,提井欄便打老公頭;忽地心焦,拿石碓敲翻莊客腿。」這等事情肯定是經常發生的,並非虛指。 不過以後書中寫到的幾次行動中,顧大嫂卻又表現的細致謹慎。顧大嫂兩次潛入牢中做內應取事,一次是救解珍、解寶時,另一次是去搭救史進時,顧大嫂都表現的非常機智,可見顧大嫂並非等閑之輩。最後梁山諸將死傷殆盡,而顧大嫂、孫立、孫新等卻都能全身而歸,這幾人的聰明機智非一般好漢能比。 母大蟲顧大嫂說起來,小尉遲孫新的才貌應該不錯,且看書中寫孫新: 軍班才俊子,眉目有神威。 鞭起烏龍見,槍來玉蟒飛。 胸藏鴻鵠志,家有虎狼妻。 到處人欽敬,孫新小尉遲。 但孫新卻為什麼娶了顧大嫂這樣的老婆呢?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水滸》中沒有提,但我們可以猜測一下,我覺得一種可能是兩家訂下的娃娃親,孫立、孫新的姑姑是解珍、解寶的母親,而顧大嫂的母親是解珍、解寶的姑姑,這幾家親上加親,可能大人們在孫新和顧大嫂小時候就訂下了,說不定他倆還在娘肚子里時就指腹為婚了。這種做法在古時是很普通的事情。 再來一種比較八卦的猜測,孫新可能是被顧大嫂搶來的。看顧大嫂那個兇巴巴的樣子,說不定看到孫新後比較中意,就搶了過來,按到自己的「綉房」中,這就成親啦。這種事其實也不是不可能,像穆桂英不就是把楊宗保搶到山寨上成親的嗎?說來穆桂英也是佔山為王的草寇之輩,也是想著走招安之路的。但穆桂英的招安之路走得十分高明,先搶了三關大帥楊六郎的寶貝兒子楊宗保到山寨上「生米做成了熟飯」。然後又伺機奪了楊六郎的帥印和兵馬大權,穆桂英心計確實很深。這里說來,古時常說男尊女卑,也不盡然。王矮虎這樣的搶女人就是為好漢不齒的惡行,穆桂英搶男人卻非常的理直氣壯。呵呵。 如果綜合一下上述的兩種猜測,也可以推演出第三種猜測,那就是二人可能早有婚約,等長大了後孫新見顧大嫂活脫脫是個母大蟲,就想反悔,但顧大嫂哪裡答應,就把孫新搶了過來,強迫成親。 其實說來說去,顧大嫂在家裡絕對是一把手,這個是不會錯的。《水滸》一書中也只有顧大嫂、孫二娘兩人讓女權主義者看著舒服些。但男人們恐怕對這二位都難以消受。呵,不過她兩位恐怕不管這個,實在不行就搶親,到時候可由不得你們臭男人們答不答應。
7、誰有清太宗的事跡?
愛新覺羅•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第八子,在八大貝勒中排名第四,又被稱為四貝勒。皇太極12歲喪母,20歲帶兵打仗,35歲登極,在位17年,52歲去世,是清朝繼努爾哈赤之後又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
皇太極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當時,中國上空有四顆耀眼的明星:一顆是清太宗皇太極(1592~1643年),一顆是明崇禎帝朱由檢(1611~1644年),一顆是農民軍領袖李自成(1606~1645年),再一顆是蒙古察哈爾部林丹汗(1592~1634年)。這四個人,各代表自己民族或集團的利益,參與了那場空前慘烈而又可歌可泣的政治角逐。最後結局是:林丹汗敗死青海打草灘,時年43歲;崇禎帝逼迫皇後自殺、砍傷親生女兒、走上煤山自縊,時年34歲;李自成在紫禁城做了一天皇帝,敗死在九宮山,時年40歲。林丹汗、崇禎帝、李自成的基業,最後都歸了皇太極和他的子孫們。
皇太極成為最大的贏家絕非偶然,不論是文治還是武功,他都顯然比對手要技高一籌。
文治:革弊圖新
皇太極在文治的棋盤上,調整關系,革弊圖新,有四步高棋:
革除弊政,調劑滿漢。努爾哈赤晚年,特別是進入遼河平原以後,實行了一些錯誤政策——大量遷民,按丁編庄,清查糧食,強占田地,滿漢合居,殺戮諸生,遭到遼東漢民的反抗,民族矛盾十分尖銳。漢人有的向飲水、食鹽中投毒,有的把豬毒死出售,有的攔路擊殺單獨出行的滿人,有組織的武裝暴動也此起彼伏。努爾哈赤卻沒有停止對漢人的奴役和屠殺,繼續執行高壓政策。結果矛盾進一步激化,人口逃亡,丁壯銳減,田園荒蕪,「民將餓死」,寇盜橫行。
皇太極繼位之後,對其父汗的失誤之策,適時做出調整:
對漢民:他提出「治國之要,莫先安民」,強調滿洲、蒙古、漢人之間的關系「譬諸五味,調劑貴得其宜」。他決定:漢人壯丁,分屯別居;漢族降人,編為民戶;善待逃人,放寬懲治——「民皆大悅,逃者皆止」。
對漢官:漢官原從屬滿洲大臣,自己的馬不能騎,自己的牲畜不能用,自己的田不能耕;官員病故,妻子要給貝勒家為奴。皇太極優禮漢官,以此作為籠絡漢族上層人物的一項重要政策。對歸降的漢官給予田地,分配馬匹,進行賞賜,委任官職。皇太極重用漢官,範文程是一個例子。「太宗即位,召直左右」,參與軍政大計。每逢議事,總問:「范章京知道嗎?」遇有奏事不當之處,總是說:「為什麼不和范章京商量呢?」大家說:「范章京也這么說。」太宗就認可。有一次範文程在皇宮里進食,看著滿桌佳餚美味,想起老父親,停箸不食。太宗明白他的心思,立即派人把這桌酒席快馬送到範文程家裡。後來,範文程做到內秘院大學士,這是清朝漢人任相之始。
對漢儒:「士為秀民,士心得,則民心得矣」,誰佔有更多的優秀人才,並發揮其才能智慧,誰就能戰勝對手。大明有人才卻不能用,大順沒有鴻儒俊彥,牛金星不過是個舉人,而決定大清能否在這場龍虎鬥中取勝的關鍵也在於能否大量地佔有人才。努爾哈赤對明朝生員屠殺過多,對所謂通明者「盡行處死」,其中「隱匿得免者」約有300人,都淪為八旗包衣下的奴僕。皇太極下令對這些為奴的生員進行考試,各家主人,不得阻撓。這是後金科舉考《清太宗聖訓》試的開端,結果得中者共200人。他們從原來為奴的身份,盡被「拔出」,獲得自由,得到獎賞。後又舉行漢人生員考試,取中228人,從中錄取舉人,加以重用。這項舉措,反響強烈,「仁聲遠播」。
族名滿洲,建號大清。皇太極做了兩件大事,影響千古,史冊永存。一件是改族名女真為滿洲。天聰九年(1635年)十月十三日,天聰汗皇太極發布改族名為滿洲的命令,從此,滿洲族(簡稱滿族)的名稱正式出現在中華和世界的史冊上;另一件是改國號大金為大清。天聰十年(1636年)四月十一日,皇太極在沈陽皇宮大政殿舉行即皇帝位的典禮,改國號「大金」為「大清」,改年號「天聰」為「崇德」。因為皇太極有兩個年號:一個是天聰,另一個是崇德,所以清朝出現十二帝十三朝的現象。皇太極為什麼改國號為「大清」呢?有一個傳說:努爾哈赤早年逃難時騎著一匹大青馬,慌急趕路,馬被累死。努爾哈赤難過地說:「大青啊,大青,將來我得了天下,國號就叫大清!」當然這是一個傳說故事,不必深究。皇太極改國號、稱皇帝意在表明:自己不僅是滿洲的大汗,而且是蒙古人、漢人以及所有人的大汗,是大清國臣民的皇帝。
「南面獨坐」,完善體制。隨著後金的發展,皇太極改革並完善政權機構。一是,除掉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又挾制大貝勒代善,廢除大汗同三大貝勒並坐制,改為皇太極「南面獨坐」,強化君主極權;二是,鞏固和完善八旗制度,逐步設立八旗漢軍,以管理漢軍及其眷屬的軍、政、民等事宜,並擴編八旗蒙古,加強對蒙古的統轄;三是,創設蒙古衙門(崇德三年改稱理藩院),以專門處理民族事務;四是,仿效明制,設立內三院、六部、都察院,形成內三院、六部、都察院和理藩院所謂「三院六部二衙門」的政府架構,基本完善了政府組織的體制和架構。
造紅衣炮,創建重(zhòng)軍。天聰汗皇太極在經過寧遠之戰、寧錦之戰和北京之戰三次重大失敗之後,終於明白了一個道理:戰敗的重要原因是自己沒有最新式武器——紅衣大炮。此炮為西洋人製造,稱作「紅夷大炮」;滿洲忌諱「夷」字而諧音為「衣」,稱作紅衣大炮。天聰五年(1631年)正月,後金仿製的第一批紅衣大炮在沈陽造成,定名為「天佑助威大將軍」。從此,滿洲終於有了自己製造的紅衣大炮。這是八旗兵器史上劃時代的大事件,也是八旗軍事史上的一座里程碑。皇太極在八旗軍設置新營「重軍」,就是以火炮等火器裝皇太極的腰刀
備的重型新兵種——炮兵。從此,清軍有的強大騎兵明軍沒有,明軍有的紅衣大炮清軍也開始擁有。
這樣,皇太極糾正了他的父親晚年所犯下的錯誤,使得後金軍政事業有了新的發展。皇太極死後被謚為「文皇帝」,這個「文」字恰恰說明他一生文治功業的特徵。
武功:四向開拓
皇太極在武功的棋盤上,四面出擊,開拓疆域,也有四步高棋:
向東出兵,兩征朝鮮。天聰元年(1627年)正月,皇太極命二大貝勒阿敏等率軍東征朝鮮。阿敏統率大軍,過鴨綠江,佔領平壤。三月,雙方在江華島殺白馬、黑牛,焚香、盟誓,定
下「兄弟之盟」。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稱帝大典時,朝鮮使臣拒不跪拜,雙方撕扯,仍不屈服。皇太極認為:這是朝鮮國王效忠明朝、對清不從的表現。十二月,皇太極以此為借口,第二次對朝鮮用兵。皇太極親自統率清軍渡鴨綠江,前鋒直指王京漢城。朝鮮國王李倧(zōng)逃到南漢山城。皇太極也率軍到南漢山城駐營。第二年正月,李倧請降,奉清國正朔,向清帝朝貢。於是,皇太極在漢江東岸三田渡設壇,舉行受降儀式,確立了清同朝鮮的「君臣之盟」。皇太極兩次用兵朝鮮,達到一石三鳥的目的——一是改變了朝鮮依違於明朝和清朝之間的立場,二是得到了來自朝鮮的物資供應,三是解除了南攻明朝的東顧之憂。
向北用兵,征撫索倫。皇太極向北用兵,兵鋒直指黑龍江上游、中游和下游地域。皇太極的策略是:「懾之以兵,懷之以德。」達斡爾頭人巴爾達齊居住在精奇里江(今結雅河)多科屯。皇太極將宗室女兒嫁給巴爾達齊,他成了皇太極的額駙(駙馬,侄女婿)。不久,索倫部的許多首領相繼到沈陽朝貢,表示歸順。崇德年間,皇太極兩次發兵索倫,征討博穆博果爾。雙方在黑龍江上游雅克薩(今俄羅斯阿爾巴津)、呼瑪爾(今呼瑪)等地遭遇,經過激戰,清軍獲勝,但損失很大。博穆博果爾率余部北逃。皇太極採用「聲南擊北」的計謀,預先埋伏蒙古騎兵截其逃路,將率眾逃到齊洛台(今俄羅斯赤塔)的博穆博果爾擒獲。皇太極征撫並用,以撫為主,終於使貝加爾湖以東、外興安嶺以南、烏蘇里江至鄂霍次克海的廣闊地域歸屬於清朝。
向西用兵,三征蒙古。明清之際,我國蒙古分為三大部:漠南蒙古即內蒙古、漠北蒙古即外蒙古、漠西蒙古即厄魯特蒙古。漠南蒙古位於明朝和後金之間,並同明朝定有共同抵禦後金的盟約。漠南蒙古察哈爾部林丹汗,是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後裔。他勢力強大,自稱是全蒙古的大汗。明廷每年給林丹汗大量「歲賞」,使其同後金對抗。努爾哈赤時漠南蒙古東邊諸部多歸服後金,但察哈爾部成為漠南蒙古諸部對抗努爾哈赤父子的堅強堡壘。皇太極即位後,西向三次用兵,其主要目標是察哈爾部的林丹汗。天聰二年(1628年),皇太極利用漠南蒙古諸部的矛盾,同反對林丹汗的喀喇沁等部結盟,首次親統大軍進攻林丹汗。到敖木倫,獲得勝利,俘獲11000餘人,後乘勝追到興安嶺。四年後,皇太極再次率軍遠征林丹汗,長途奔襲至歸化城(今呼和浩特市)。林丹汗聞訊,驚慌失措,星夜逃遁。皇太極回軍,途中獲得明塞外民眾數萬、牲畜10餘萬。此後,察哈爾部眾叛親離,分崩瓦解。林丹汗逃至青海打草灘,出痘病死。天聰九年(1635年),皇太極命多爾袞等統軍三征察哈爾部。林丹汗的繼承人、其子額哲率部民千戶歸降,並獻上傳國玉璽。據說這顆印璽,從漢朝傳到元朝,元順帝北逃時還帶在身邊。他死之後,玉璽失落。200年後,一個牧羊人見一隻羊三天不吃草,而用蹄子不停地刨地。牧羊人好奇,挖地竟得到寶璽。後來寶璽到了林丹汗手中。皇太極得到「一統萬年之瑞」,如同自己的統治地位得到上天的認可,自然大喜過望。他親自拜天,並告祭太祖福陵。昔日為敵20餘年的察哈爾舉部投降,廣闊的漠南蒙古歸於清朝。
向南用兵,五入中原。皇太極向明朝用兵,先後取得大凌河之戰和松錦之戰的勝利,並五次向關內用兵。第一次是天聰三年(1629年),皇太極親自帶領大軍,繞道蒙古地區,攻破大安口,圍攻北京城;第二次是天聰八年(1634年),皇太極親統大軍,蹂躪宣府、大同一帶;第三次是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命多羅郡王阿濟格等率軍入關,到延慶,入居庸,取昌平,逼京師。接著,阿濟格統軍下房山,破順義,陷平谷,占密雲,圍繞明都,蹂躪京畿。此役,清軍阿濟格奏報:凡56戰皆捷,共克16城,俘獲人畜17萬。他們凱旋時,「艷服乘騎,奏樂凱歸」,還砍木書寫「各官免送」四個大字,以戲藐大明皇朝;第四次是崇德三年(1638年),皇太極派多爾袞率軍入關,兵鋒直到濟南。在長達半年的時間里,多爾袞轉戰2000餘里,攻克濟南府城暨3州、55縣,獲人、畜46萬;第五次是崇德七年(1642年),皇太極派阿巴泰率軍入關,橫掃山東一帶,俘獲人口36萬、牲畜32萬余頭。皇太極五次大規模入塞,攻打北京,擄掠中州,陷落濟南,皇太極之膽識、之氣魄、之謀略確是雄奇的。但他多次派兵入塞,屠城、殺戮、焚毀、搶掠,卻是兵略中之最下者。
謀略:謀位施計
皇太極為什麼能取得上述的文治武功?原因很多,但關鍵在於謀略。謀略是關乎政治家、軍事家心智高下、事業成敗、民族盛衰、國家興亡的大事。下面講四個例子。
精心謀劃,繼承汗位。滿族先人女真像許多游牧民族一樣,汗位繼承沒有實行嫡長制。努爾哈赤身後的大位由誰來繼承?當時沒有一個制度。努爾哈赤生前為著鞏固權位,先幽死胞弟舒爾哈齊,又殺死長子褚英。努爾哈赤晚年在汗位繼承問題上非常煩惱,他沒有指定繼承人,而是宣布《汗諭》:實行八和碩貝勒共議推舉新汗和廢黜大汗的制度。所以,他死之後,屍骨未寒,汗位之爭,非常慘烈。當時在諸貝勒中,以四大貝勒的權勢最大,地位最高;此外,還有多爾袞、多鐸。四大貝勒是: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皇太極在四大貝勒中,座次和年齒均列第四,為什麼卻能登上後金國汗的寶座?因為皇太極在大位爭奪中,長期而巧妙地運用了謀略。
當時的形勢是:二貝勒阿敏是皇太極的堂兄,其父舒爾哈齊獲罪被圈禁至死。阿敏自己也犯下大過,自然沒有資格也沒有條件爭奪汗位繼承權;三貝勒莽古爾泰是皇太極的五兄,有勇無謀,生性魯莽,軍力較弱。他的生母富察氏曾因過失獲罪,莽古爾泰竟親手殺死母親。這種人,名聲差,可做統兵大將,但不能做一國之君,更沒有條件爭奪汗位;大貝勒代善有資格、有條件也有可能繼承汗位。代善性格寬柔、深得眾心,且軍功多、權勢大。努爾哈赤曾預示日後由其襲受汗位,說:「百年之後,我的幼子和大福晉交給大阿哥收養。」大阿哥就是代善。皇太極雖懷大志、藏玄機、有帝王之材,但同乃兄代善爭奪汗位繼承,各方面均處於不利的地位,於是不得不暗設機關。
這裡面有一個故事:努爾哈赤小福晉德因澤向天命汗告訐(jié)大福晉兩次備佳餚送給大貝勒,大貝勒受而食之;又送給四貝勒,四貝勒受而未食。大福晉經常派人去大貝勒家,還在深夜外出宮院。努爾哈赤派人調查屬實。他不願家醜外揚,便借故懲處大福晉。這件事在滿洲貴族中曝光後,大貝勒代善的威望大降,已無力爭奪汗位。有人說小福晉德因澤告發是受到皇太極的指使,皇太極藉大福晉同大貝勒代善難以說清道明的「隱私」,施一箭雙雕之計:既使大貝勒聲名狼藉,又使大福晉遭到懲處。大福晉在這次事件中受了點「傷」,但沒有「死」,不久又得到努爾哈赤的寵愛。
大福晉就是多爾袞、多鐸的生母大妃烏拉那拉•阿巴亥。阿巴亥12歲嫁給努爾哈赤,共同生活25年。她當時37歲,正值盛年,豐姿饒艷。阿巴亥生有三個兒子:當時阿濟格22歲、多爾袞15歲、多鐸13歲。多爾袞、多鐸兄弟也有資格同皇太極爭奪皇位。要削弱多爾袞、多鐸的力量,最好的辦法就是處死大妃。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和幾個貝勒說先汗有遺言,讓大福晉殉葬。在皇太極等四大貝勒的威逼下,她自縊而死(一說被用弓弦勒死)。阿巴亥死後,多爾袞、多鐸年幼,失去依靠,沒有力量同皇太極爭奪大位。據《清史稿•索尼傳》記載,多鐸曾說:「當立我,我名在太祖遺詔。」由此看來,努爾哈赤生前或有遺詔,可是至今沒有見到。多爾袞死後議罪,一大罪名就是曾說:「太宗文皇帝之繼位,原系奪立。」所以,皇太極到底是繼位還是奪位?至今學界仍有不同的意見。
代善失勢、多爾袞失母,皇太極在大位爭奪中處於有利地位。新汗的推舉議商,在廟堂之外進行。大貝勒代善的兒子貝勒岳託、薩哈璘到其父代善的住所,說:「四大貝勒(皇太極)才德冠世,深契先帝聖心,眾皆悅服,當速繼大位。」代善說:「這是我的夙願!你們所說,天人允協,誰不贊同。」這樣,父子三人議定。第二天,諸王、貝勒、貝子聚於朝。代善將他們的意見告訴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及諸貝勒。沒有發生爭議就取得共識。皇太極經過長達15年的精心謀劃,終於登上大位。皇太極初登新汗寶座時,四大貝勒並肩而坐,處理軍政大事,四人輪流分值。爾後,皇太極除掉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脅服大貝勒代善,終於「南面獨坐」,穩固了權力。
設反間計,除袁崇煥。天聰汗皇太極在事業發展過程中,有一件事很值得大書一番,這就是巧設反間計,除掉袁崇煥。事情要從源頭說起。天命十一年(1626年)正月,努爾哈赤在寧遠之戰中,攻而未克,不久鬱郁而死。皇太極親臨戰場,目睹了八旗戰史上這場最慘痛的失敗。父汗死了,皇太極要報仇!於是,發動了寧錦之戰。天聰元年(1627年)五月,皇太極在寧遠、錦州戰敗。寧遠、寧錦兩役失敗,皇太極認識到:袁崇煥是他經山海關進入中原通道上的「攔路虎」。所以,皇太極用了一計:繞道山海關,攻打北京城;調動袁崇煥「勤王」,實施「反間計」,除掉袁崇煥。
天聰三年(1629年)十月,皇太極親率大軍,避開山海關,繞道內蒙古,進攻北京城。這時的袁崇煥被崇禎帝重新起用為兵部尚書、薊遼督師。他曾奏報,遼東防守堅固,敵軍不會通過;但薊鎮一帶防務空虛,應當加以重視。朝廷對他的奏報未予理睬,而塵封起來。當袁崇煥在山海關巡視的時候,得到皇太極進攻京師的軍報。他急點九千騎兵,日夜兼馳,前來救援,同敵決戰,保衛北京。
袁崇煥駐兵在北京廣渠門外,兵無糧,馬無草,白天作戰,夜間露宿。袁崇煥身先士卒,中箭頭的衣甲,像刺蝟皮似的。袁崇煥連獲廣渠門和左安門兩捷,京師轉危為安。皇太極就使用《三國演義》中周瑜利用蔣干盜書使曹操中反間計的手法,設計陷害袁崇煥。此計,《清史稿•鮑承先傳》記載:
翌日,上誡諸軍勿進攻,召承先及副將高鴻中授以秘計,使近陣獲明內監系所並坐,故相耳語雲:「今日撤兵,乃上計也。頃見上單騎向敵,有二人自敵中來,見上,語良久乃去。意袁經略有密約,此事可立就矣。」內監楊某佯卧竊聽。越日,縱之歸,以告明帝,遂殺崇煥。
十二月初一日,崇禎帝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以議軍餉為名,命袁崇煥到紫禁城。當時,北京城戒嚴,九門緊閉。袁崇煥坐在筐里,被人吊到城上。袁崇煥到了紫禁城平台,崇禎帝並未議餉,而是下令將他逮捕,下錦衣衛獄。第二年八月十六日,一代名將袁崇煥在北京西市被凌遲處死。《明季北略》記載:袁崇煥受刑時,人們咬牙切齒,買從袁身上割下的肉就酒喝,喝一口,罵一聲。這個記載,未必可靠。但說明當時京城上下都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誤認為袁崇煥「通敵」。事情一直到清朝修《明史》,在滿文檔案中看到當時的記載才真相大白。事過100多年後,袁崇煥的冤案由乾隆帝給予平反。
皇太極用反間計使得大明崇禎帝「自毀長城」。《明史•袁崇煥傳》說:「自崇煥死,邊事益無人,明亡征決矣!」
皇太極心機之深、謀略之高、手段之辣,令人嘆為觀止。這自然與其先天稟賦有關,但所處環境和人生經歷則是更重要的原因。
皇太極出生那年,父親努爾哈赤34歲,生母那拉氏18歲。他的生母是葉赫部貝勒揚佳努的愛女,名孟古,稱孟古格格。14歲嫁給努爾哈赤,29歲撒手歸天。12歲的皇太極自此失去母愛。那拉氏之死,在很大程度上是心情抑鬱所致。孟古從結婚到患病、逝世,建州同葉赫部一直敵對。古勒山一戰,孟古的堂兄布齋貝勒,戰馬在廝殺中被木墩絆倒,死於非命。努爾哈赤命將布齋的遺體劈作兩段,將其一半歸還。從此建州與葉赫結下了不共戴天之仇。孟古病危,覺得自己在世的日子不多了,要求見生母一面。努爾哈赤派人去葉赫迎接,但葉赫貝勒不許。孟古終未得見生母,抱憾九泉。
皇太極少年喪母,又沒有同母的兄弟姐妹,可以說是孤苦伶仃!而他的家庭,卻是一個大家族。他有4個叔父,僅二叔穆爾哈齊門下就有11個堂兄弟,三叔舒爾哈齊門下有9個堂兄弟,其中阿敏貝勒門下有6位侄子、濟爾哈朗貝勒門下有11位侄子。而他又有15位同父異母兄弟,親兄弟的子侄多達一百四五十人。他的7位同父異母的兄長由5位福晉所出,這5位福晉都是建州本部人,唯獨其生母是葉赫部,而葉赫又同建州結下血海深仇。這種家庭環境,對皇太極少年時代的成長有著許多正面和負面的影響。
第一,皇太極外公為女真著名領袖,生母那拉氏是一位聰明靈秀的格格。受遺傳的影響,他聰敏過人。而其他兄弟的外公(除多爾袞外公)都名不見史傳,這個背景增強了他政治上的自信心。
第二,少年喪母,使他在生活中遇到過多的艱難與困苦,磨煉了他的獨立性格與頑強意志。
第三,沒有母親呵護,沒有同母兄弟姐妹,格外勢孤力單,養成他慎言少語的性格,鍛煉了溝通與協調的能力。
第四,皇太極因舅父同建州有世仇,長期冤怨相報,使他在家族中處於不利地位,促成他長於心計。
泰化否,否生泰。少年喪母,自是人生中的一大不幸。然而,挫折於懦弱者會磨損意志,於堅強者會愈挫愈奮。以清初的四位君主來說,太祖努爾哈赤11歲喪母,太宗皇太極12歲喪母,世祖福臨6歲喪父,聖祖玄燁8歲喪父、10歲喪母。努爾哈赤雖少年喪母,卻鍛煉了獨立品格。同樣,皇太極失去母親的關愛,卻促使他學習、仰慕父汗,也更錘煉他獨立、慎思、頑強、拼搏的品格。似可以說:皇太極在對內轄制和對外征服的過程中能夠挫敗群雄,是同他挫折長智慧、困厄磨意志的特殊家庭環境和人生經歷分不開的。
這樣一代英傑,本來應該能夠創立更大的功業。但是,皇太極在52歲的盛年(1643年)卻遽然辭世,他離世的當天,還在進行政務活動。天不假年,使他無緣端坐在紫禁城的寶座上,實現其終生為之奮斗的定鼎燕京的美夢。他死後葬在昭陵,陵前的石像中有一對石馬,就是「昭陵二駿」,相傳是仿照皇太極生前喜愛的坐騎——大白、小白二駿雕制的。
皇太極的死,標志著大清皇朝一個朝代的結束,也標志著大清皇朝奠基工程的完結。太祖、太宗兩代整整60年的奮爭,為後來清軍入關,定鼎燕京,統一中原,奠下了基礎,准備了條件。
兗州這邊,嫁女兒,沒有那麼多規矩。酒席是男方辦男方的,女方辦女方的。因為你是娶媳版婦,結婚那天權,女方會有六個人去送新娘,你照顧好這六個人即可。至於見面禮,聘禮,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嚴重。3-5萬即可搞定。最好讓你媳婦事先探一下娘家的意思,由於雙方比較遠,習俗也不一樣,最好兩家事先商量一下。
9、呂布是一個怎樣的人
呂布善弓馬騎射,臂力過人,被喻為堪比西漢名將李廣,同樣有「飛將」的美譽。在民間有「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一說。
不過呂布雖驍勇善戰,但勢利多變,為人無謀,知高順言忠而不用,明陳宮智而不信,故其勇武為人所忌,性卻並不為人所喜。
所以陳壽亦認為:「呂布有虓虎之勇,而無英奇之略,輕狡反復,唯利是視。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滅也。」(《三國志——呂布臧洪傳第七評》)
時人語曰:「人中有呂布,馬中有赤兔。」《曹瞞傳》
范曄:「焉作庸牧,以希後福。曷雲負荷?地墮身逐。術既叨貪,布亦翻覆。」(《後漢書——劉焉袁術呂布列傳第六十五評》)
陳宮:「君,驍勇無敵,善戰無前,然勇而少計,暴而少仁。恐眾叛旦夕之間。」 高順:「凡破家亡國,非無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見用耳。將軍舉動,不肯詳思,輒喜言誤,誤不可數也」。
《三國演義》描寫他持方天畫戟,騎赤兔馬,頭戴金冠;「三英戰呂布」時關羽、張飛、劉備三人圍攻呂布,亦未能將其戰倒;又直接寫他成為丁原、董卓的義子,加上自己姓呂,所以張飛罵他是「三姓家奴」;加插了王允使計,以美女貂蟬離間他與董卓的「連環計」。
呂布因其勇武被並州刺史丁原任為主簿,大見親待。漢靈帝死後,丁原進京與大將軍何進密謀誅,殺,宦,官,丁原受朝廷任命為執金吾。董卓入京之後,誘呂布殺丁原,並任命他為騎都尉,非常信任、喜愛他,不久再任他為中郎將,封都亭侯。
關東軍起兵討董時,呂布亦曾參戰,卻與將領胡軫不和而被孫堅所敗,最後董卓挾天子遷都長安。董卓自知自己凶暴,為人所惡,所以時常要呂布作自己的侍衛及守中閣;不過,董卓性格又十分猜疑,曾因小許失意而向呂布擲出手戟,又呂布與董卓的婢女有染,恐怕事情被董卓發覺,所以心中十分不安。
當時,王允、士孫瑞、楊瓚等密謀暗殺董卓,於是拉攏呂布,呂布答應,成功刺,殺董卓,任職奮威、奮武將軍,假節,儀比三司,進封溫侯,與王允同掌朝政。
董卓死後兩月,其舊部屬李傕和郭汜等本想解,散,部,隊,逃,亡,途中遇賈詡獻計,李傕召集董卓舊部,攻入京城,呂布戰,敗,後倉皇出逃。
《英雄記》曰:「郭汜在城北,布開城門,將兵就汜,言『且卻兵,但身決勝負。』汜、布乃獨共對戰,布以矛刺中汜,汜後騎遂前救汜,汜、布遂各兩罷。」
呂布被李傕擊敗後,先投靠袁術,但因自恃有誅董卓之功而十分驕恣,恣兵鈔掠,袁術不滿,於是呂布改投張揚,張揚手下向他建議擒拿呂布,交給李傕,呂布便轉投袁紹。在袁紹處,呂布助其大戰黑山軍,但呂布恃著功勞向袁紹請兵,袁紹不應許,呂布將士又多暴橫,呂布自覺不宜再留,於是向袁紹告辭,袁紹假意派三十壯士送行,實際要殺呂布,呂布識破其詭計,讓人在帳中彈琴,自己趁機離開。袁紹下令關閉城門,呂布與張揚會合後,袁紹因畏懼呂布而不敢追擊,呂布因而逃脫。
張邈受陳宮之言,決定請呂布入主本為曹操所有的兗州,當時曹操東征徐州陶謙,聽到消息後立即回師,與呂布數次征戰,最終,呂布不敵,東投劉備,劉備讓他屯兵小沛。後劉備與袁術相爭,呂布乘機奪取了徐州,自稱徐州州牧。劉備只好投於呂布,呂布反讓他屯兵小沛。
後袁術攻打劉備,呂布為免袁術北連泰山寇,圍堵自己,於是出面相助,以轅門射戟解決事件,袁術麾下紀靈大贊「將軍天威也」。而後,在陳圭挑釁下,呂布與袁術終斷盟好,改與曹操短暫議和,卻讓陳圭之子陳登成功與曹操連絡,作為曹操內應以討伐呂布。而因呂布與袁術終斷盟好,袁術於發兵攻打徐州,陳圭以反間計令呂布大,敗袁術軍。雖然如此,劉備在小沛再次聚集了萬人兵力,呂布感到備受威脅,於是再連絡袁術,出兵攻打劉備,劉備只好西投曹操,決定聯手對付呂布。
東漢建安三年夏天,依附呂布的袁術叛將韓暹跟楊奉因軍,糧不足,打算到其他地方就食,於是向呂布告辭,呂布不允,韓暹、楊奉於是聯合小沛的劉備攻打呂布,劉備表面答應,楊奉進城與劉備吃酒席時,劉備派人把他捆綁殺,死,韓暹率領二十騎兵逃走也被縣令張宣殺,死,劉備收降韓暹、楊奉的兵馬後兵,力大為增加,呂布得知消息後派高順、張遼攻打劉備,九月小沛城被攻下,劉備隻身逃走投靠曹操,妻子也被呂布所俘虜,曹操於是聯合劉備的軍,力共同出兵攻打呂布的根據地下邳,曹操與先前答應做內應的廣陵太守陳登聯合,陳登為其先鋒,曹操率大軍在後,呂布多次出戰皆大,敗,再也不敢出城應戰。曹操圍攻三個月,決水圍城,呂布軍中上下離心,其部下侯成、宋憲、魏續反,叛,縛了高順及陳宮投降,呂布在白門樓見敵,軍攻急,大勢已去,於是命令左右將呂布殺,死之後把他的首級交給曹操,左右不忍下手弒主,便下城投降。
呂布被捆到曹操面前,曾要求松綁,曹操笑說:「綁老虎不得不緊。」呂布又說:「曹公得到我,由我率領騎兵,曹公率領步兵,可以統一天下了。」曹操頗為心動,但劉備在一旁說:「君不見丁原與董卓的下場嗎?」呂布死前說:「大耳賊最不能相信。」,最後呂布被縊,殺,陳宮、高順也被斬首,張遼則領兵向曹操投降。呂布、高順、陳宮被斬首身亡後被送到許昌厚,葬,將三人的其首級掛在許昌城。
10、水滸傳108將姓名、綽號、性格、主要事件
1、及時雨-宋江(私放晁天王,坐樓殺惜,九天玄女授天書,三打祝家莊,大戰烏龍嶺)
2、玉麒麟-盧俊義(單人闖梁山,活捉史文恭,血戰青石峪,大戰昱嶺關)
3、智多星-吳用(銅鏈分雙刀,智取生辰綱,單賺玉麒麟,布四方五斗旗)
4、入雲龍-公孫勝(鬥法破高廉?芒碭山降樊瑞,五龍山破法)
5、大刀-關勝(兵圍梁山泊,降水火,義降唐斌,力劈兀顏光,獨斗石寶)
6、豹子頭-林沖(誤入白虎堂,風雪山神廟,火並王倫)
7、霹靂火-秦明(夜走瓦礫道,雙戰關大刀)
8、雙鞭-呼延灼(排鐵甲連環馬,月夜賺關勝)
9、小李廣-花榮(一箭分雙戟,梁山射雁,蓋州神箭定軍威)
10、小旋風-柴進(接濟林教頭,失陷高唐州,藏炮轟縻勝,化名柯引卧底方臘軍)
11、撲天雕-李應(雙修生死書大戰祝彪,飛刀殺楊顯)
12、美髯公-朱仝(私放宋江,私放雷橫,誤失小衙內,8V8旗開得勝)
13、花和尚-魯智深(拳打鎮關西,大鬧五台山醉打山門,瓦罐寺除害,倒拔垂楊柳,大鬧野豬林,襲取寶珠寺,生擒方臘,坐化六和塔)
14、行者-武松(武松打虎,武松殺嫂,斗殺西門慶,醉打蔣門神,惡戰飛雲浦,血濺鴛鴦樓)
15、雙槍將-董平(獨守東平府,得名董一撞)
16、沒羽箭-張清(石打梁山一十二將,緣配瓊矢簇)
17、青面獸-楊志(大戰林沖,楊志賣刀,失陷生辰綱,襲取寶珠寺)
18、金槍手-徐寧(大破鐵甲連環馬)
19、急先鋒-索超(雪夜降梁山)
20、神行太保-戴宗(千里傳假信,三請公孫勝)
21、赤發鬼-劉唐(聯接晁蓋引七星聚義,獨斗插翅虎,火燒戰船敗高俅)?
22、黑旋風-李逵(大戰浪里白條,江州劫法場,沂嶺殺四虎,拳打殷天錫,元夜鬧東京,捉鬼,砍杏黃旗捉假宋江,壽張坐衙)
23、九紋龍-史進(拜師王進,結交少華山,瓦罐寺除害,少華山落草,失陷華州,誤陷東平府)
24、沒遮攔-穆弘(稱霸潯陽鎮,祝家莊戰祝虎)
25、插翅虎-雷橫(獨斗赤發鬼,枷打白秀英)
26、混江龍-李俊(稱霸潯陽嶺,水灌太原城)
27、立地太歲-阮小二(七星聚義,活捉何清,石碣村破黃安)
28、船火兒-張橫(稱霸潯陽江,活捉牛邦喜,魂捉方天定)
29、短命二郎-阮小五(同阮小二)
30、浪里白跳-張順(水戰黑旋風,請安道全,鑿沉海鰍船,夜探金山寺,涌金門歸神)
31、活閻羅-阮小七(同阮小二,偷船盜御酒)
32、病關索-楊雄(翠屏山殺妻,李家莊請李應)
33、拚命三郎-石秀(當街救楊雄,怒殺裴如海,跳樓劫法場)
34、兩頭蛇-解珍(雙射虎,青石峪探路)
35、雙尾蠍-解寶(同解珍)
36、浪子-燕青(射差救主,捉假宋江,智撲擎天柱,聯系李師師)
37、神機軍師-朱武(落草少華山,打破六花陣)
38、鎮三山-黃信(清風寨擒宋江花榮)
39、丑郡馬-宣贊(議取梁山)
41、井木犴-郝思文(同宣贊)
42、百勝將-韓滔(呼延灼先鋒,同呼延灼)
43、天目將-彭玘(呼延灼福前鋒,同呼延灼)
44、聖水將-單廷珪(戰關勝敗降)
45、神火將-魏定國(同單廷圭)
46、聖手書生-蕭讓(寫假信救宋江,空城計笑談退敵)
47、鐵面孔目-裴宣(落草飲馬川,行掌軍政司)
48、摩雲金翅-歐鵬(黃門山棄軍落草,大戰欒廷玉)
49、火眼狻猊-鄧飛(飲馬川大寨主,飲馬川救裴宣)
50、錦毛虎-燕順(清風寨大寨主,誤捉宋江,劫道就宋江花榮,大破清風寨)
51、錦豹子-楊林(結識戴宗,說服飲馬川,探路祝家莊)
52、轟天雷-凌振(炮轟梁山泊,炮轟呼延灼)
53、神運算元-蔣敬(落草黃門山,主管錢糧收支)
54、小溫侯-呂方(對影山對戟)
55、賽仁貴-郭盛(同呂方)
56、神醫-安道全(治宋江搭背瘡,消宋江金印)
57、紫髯伯-皇甫端(最後一個上山,醫治馬匹疫情)
58、矮腳虎-王英(清風山落草,劫劉高妻,娶扈三娘)
59、一丈青-扈三娘(定親祝彪,單捉王矮虎,嫁王英,活捉郝思文,活捉彭玘)
60、喪門神-鮑旭(枯草山寨主,隨李逵戰曾頭市)
61、混世魔王-樊瑞(芒碭山大寨主,鬥法敗於公孫勝,鬥法破包道乙鄭魔君)
62、毛頭星-孔明(白虎山寨主,聚兵打青州被呼延灼擒)
63、獨火星-孔亮(酒席惹武松,落草白虎山,奔走三山聚義)
64、八臂那吒-項充(芒碭山寨主,後為李逵副手)
65、飛天大聖-李袞(芒碭山寨主,後為李逵副手)
66、玉臂匠-金大堅(刻假章救宋江)
67、鐵笛仙-馬麟(落草黃門山,祝家莊戰祝龍扈三娘)
68、出洞蛟-童威(李俊左右手)
69、翻江蜃-童猛(李俊左右手)
70、地滿星玉幡竿-孟康(落草飲馬川,督造戰船)
71、通臂猿-侯健(攻打無為軍內應,綉替天行道,裁縫總管)
72、跳澗虎-陳達(落草少華山,史家莊借糧,史進副手)
73、白花蛇-楊春(少華山落草,史進副手)
74、白面郎君-鄭天壽(清風山落草,被磨盤砸死)
75、九尾龜-陶宗旺(黃門山落草,立抗千斤閘)
76、鐵扇子-宋清(隨宋江流浪……總管梁山宴席)
77、鐵叫子-樂和(孫立妻舅,祝家莊內應)
78、花項虎-龔旺(張清副將)
79、中箭虎-丁得孫(張清副將)
80、小遮攔-穆春(穆弘弟,稱霸揭陽鎮)
81、操刀鬼-曹正(林沖弟子,聚會楊志魯智深打寶珠寺)
82、雲里金剛-宋萬(梁山元老,劫蕭讓金大堅)
83、摸著天-杜遷(救王倫上樑山,梁山元老)
84、病大蟲-薛永(揭陽鎮賣藝遇宋江,棒打穆春)
85、金眼彪-施恩(孟州牢城小管營,收買武松奪快活林)
86、小霸王-周通(桃花山寨主,強取民女被魯智深毒打)
87、打虎將-李忠(延安府賣葯遇史進魯達,打敗周通落草桃花山)
88、鬼臉兒-杜興(李應管家,傳信祝家莊放人)
89、金錢豹子-湯隆(鐵匠,徐寧表弟,賺徐寧上山,打造鉤鐮槍)
90、獨角龍-鄒潤(登雲山寨主,祝家莊內應)
91、出林龍-鄒淵(登雲山落草,祝家莊內應)
92、笑面虎-朱富(沂水開酒店,麻翻李雲救李逵)
93、旱地忽律-朱貴(梁山元老,接應無數人)
94、鐵臂膊-蔡福(大名府節級兼儈子手,周全盧俊義)
95、一枝花-蔡慶(同蔡福)
96、催命判官-李立(稱霸揭陽嶺,李俊弟)
97、青眼虎-李雲(沂水都頭,戰平李逵)
98、沒面目-焦挺(相撲好手,撲倒李逵)
99、石將軍-石勇(傳信宋江回家奔喪)
100、小尉遲-孫新(孫立弟,祝家莊內應)
101、母大蟲-顧大嫂(孫新妻,祝家莊內應,東平府接應史進)
102、菜園子-張青(十字坡掌櫃,結交魯智深武松,救武松上二龍山)
103、母夜叉-孫二娘(張青妻,十字坡賣人肉包子,讓武松成為行者)
104、活閃婆-王定六(助張順殺截江鬼,助張順請安道全,東平府游說董平)
105、險道神-郁保四(幫曾頭市劫梁山馬,東平府游說董平,抗替天行道大旗)
106、白日鼠-白勝(黃泥崗賣酒)
107、鼓上蚤-時遷(祝家莊偷雞,盜甲賺徐寧,薊州防火破城)
108、金毛犬-段景住(獻照夜玉獅子)
(10)兗州酒席排名擴展資料:
從《水滸傳》看宋代社會
施耐庵在此及話本《大宋宣和遺事》等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基礎上,創作了《水滸傳》。因此,其中的記述在相當程度上是符合宋代社會生活原貌的。書中說到宋江受招安,招安就是宋朝平定農民起義的一項重要的、常用的政策。
元末明初人施耐庵的《水滸傳》,講述的是北宋末年水泊梁山一百零八將劫富濟貧、替天行道的故事。作為後代人講述前朝故事,他是有一定的依據的。
在南宋末年人周密的《癸辛雜識》里,有一篇龔聖與所作《宋江三十六贊》,龔聖與讀史書,見《東都事略·侯蒙傳》中載:「宋江以三十六人橫行河朔、京東,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其材必過人,不若赦過招降,使討方臘以自贖,或足以平東南之亂。」
因而對宋江等36條好漢產生了佩服之情,於是作《宋江三十六贊》。《宋江三十六贊》中所列,有:呼保義宋江、智多星吳學究、玉麒麟盧俊義、大刀關勝、活閻羅阮小七、尺八腿劉唐、沒羽箭張清、浪子燕青、病尉遲孫立、浪里白跳張順、船火兒張橫、短命二郎阮小二、花和尚魯智深、
行者武松、鐵鞭呼延綽、混江龍李俊、九文龍史進、小李廣花榮、霹靂火秦明、黑旋風李逵、小旋風柴進、插翅虎雷橫、神行太保戴宗、先鋒索超、立地太歲阮小五、青面獸楊志、賽關索楊雄、
一直撞董平、兩頭蛇解珍、美髯公朱仝、沒遮攔穆橫、拚命三郎石秀、雙尾蠍解寶、鐵天王晁蓋、金槍班徐寧、撲天雕李應36人。
非常清楚,《宋江三十六贊》中36人的綽號多被施耐庵《水滸傳》延用。施耐庵在此及話本《大宋宣和遺事》等民間文學藝術作品的基礎上,創作了《水滸傳》。因此,其中的記述在相當程度上是符合宋代社會生活原貌的。
書中說到宋江受招安,招安就是宋朝平定農民起義的一項重要的、常用的政策。當時流行的諺語說:「仕途捷徑無過賊,上將奇謀只是招」,又說:「欲得官,殺人放火受招安;欲得富,趕著行在賣酒醋。」
當然,相隔數百年之久,書中也有不少人、地、時的錯誤,甚至誤將後代之事寫進書中的。如第1頁說,嘉祐三年(1058年),參知政事范仲淹啟奏,請江西信州龍虎山張天師來朝,祈禳瘟疫,由此發生洪太尉放出妖魔之事,時間就發生了錯誤。
范仲淹皇祐四年(1052年)已去世,他任副相參知政事是慶歷三年(1043年)左右的事。再如六十一回中出現了泰安州,泰安,宋代是兗州的奉符縣,金代才升為泰安州,元、明延用。
參考資料:網路-水滸傳 人民網-李昌憲:從《水滸傳》看宋代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