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席缽子菜
1、缽子菜的特點
「缽子菜」既是一種餐飲方式,又是一種烹調方法。從飲食方式上說,它是將炊、食具合一,讓食者邊煮邊吃,還可以根據食者的嗜好將一些新鮮蔬菜、香菜、面條等下入其中,搭配可多種多樣,而且對小火爐的火力控制也有講究,先用大火燉,後用小火熬,其味先是濃鮮,吃到最後湯汁漸微,只剩一些油汁,這時干香的風味又出來了,真是妙不可言。從烹調方法上說,它是屬於「燉」這種烹調方法中的「不隔水燉」一類,具體又可分為清燉、渾燉、侉燉三種。「清燉」,即主料經焯水後,放入清湯或清水加熱調味即成,口味清淡,鮮嫩或軟爛,湯多鮮醇,如「清燉牛肉缽子」,「蝦仁燉蘿卜絲缽子」; 「渾燉」即將主料用煸炒、煎等方法進行初步熱處理,再加入一種或幾種配料調味至酥爛,多為味濃、味厚,香辣汁濃醇的品種,如「金龜黃豆缽子」、「黃古魚燉皮蛋缽子」;「侉燉」即將主料改切成片或條、塊掛上糊,下熱油炸制,然後加湯和調料燉制,此類菜餚主料軟嫩、油香濃郁,北方菜中較多,如「侉燉肉」、「侉燉魚」,常德桃源缽子菜中也有,象「桃源滑肉缽子」、三鮮雜燴中的「黃雀肉」就屬此類。就口味上分,有濃味和清淡兩類,因常德桃源人喜愛辛香、好濃鮮,所以缽子菜又以濃味為主打味型,而酒席上若有兩個缽子菜,必選濃、淡各一,便二者相互補充調和。從原料的選用上看,多是就地取材的極普通的雞、鴨、魚、肉、水產、蛋類、豆類、豆製品及各種時疏、乾菜等,現在也出現了用海鮮原料所做的缽子菜、火鍋菜,可葷可素,選料十分廣泛,主輔料搭配又非常豐富隨意,可以說無所不能燉。從它的主料前期處理的方法來看,可以用煸炒、紅燒、黃燜、紅煨、白煮、燴、氽、炸等方法,進行前期製作然後燉制。採取如此多種的技法,製作出來的缽子菜風味自然各異,精彩紛呈,並且可以成批預制,很適合當前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和快餐、超市蓬勃發展的需要。由此不難看出常德桃源缽子菜形式多樣,味別豐富,製作簡便,出菜快捷的特點。「常德桃源缽子菜」即是一種餐飲形式,又是一種美味佳餚,也傳承著一種古老的飲食文化。它來自遠古時代,來自於民間,帶著濃重的泥土芳香,在人們嚮往回歸自然,追求鄉土風味為時尚的今天,我們不僅應當很好的挖掘繼承傳統,而且還要對它進行創新和提高,讓這支古老的湘菜奇葩,煥發出更加奪目的光彩。
2、金寨有哪些古老的習俗
1、放胡鴨fanghuya:
每到栽秧或者秋收割稻時節,就有外地人趕著成千上萬只小鴨子,來到湯家匯南溪一帶放牧,象侯鳥一樣准確。胡鴨通常排成很長很長的一排,跟著頭鴨,在田間小路上左右搖擺著行走,後面跟著放胡鴨的漢子,手裡拿著一根魚竿樣的長鞭,頂上系著一塊塑料薄膜或布片,吆喝和驅趕著鴨子,成為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2、貨郎:
經常會有年紀四五十歲左右的人搖著撥浪鼓,挑著一副擔子,打開上面的蓋子,裡面有針線、盆、水瓢等常用的東西還有小孩的玩具什麼的,貨郎挨家挨戶的去每家問要不要買什麼。那時最希望的就是買貨郎櫃子里各種好玩的哨子、撥浪鼓什麼的,可惜一次也沒有買過,因為那時家裡都窮,大人更不會為你這無用的小玩意花錢。所以玩具只能自己做,所以自己用鐮刀削了木頭槍、用鐵絲做了彈弓、用竹片做了弓箭和寶劍。。。。雖然和買來的不能比,但也其樂無窮。
3、補鍋修傘和倒銅鏡:
農村大部分都比較省,壞了一點的東西捨不得扔掉,補一補再繼續用。所以以前經常會遇到補鍋修傘的。補鍋的一般是用錫塊化了之後補東西,除了鍋,一般還補鋁水瓢、盛菜用的缽子、燒水的銅或鋁做的水壺等東西。一般他們還順便給小孩倒銅鏡。用栗碳加溫,化開銅塊,在一個小模具里倒入銅液,冷卻後就成了銅鏡。銅鏡上一般都有八卦的圖,辟邪。
4、爆米花和炸泡果:
早期的是用手搖的火泡果鍋,一個帶風箱的爐子,上面一個可以轉的封閉黑鍋,轉載啊轉啊轉,壓力表上紅針差不多指向最高的時候,炸泡果的人就把黑鍋的閥門打開對著一個長口袋,然後一敲鍋口的一個開關,砰的一聲,無數的米就變成了一個個又酥又軟的膨脹大白米了。現在以柴油機驅動的爆米花機為多,出來的有很多形狀,以長筒狀中空泡果為多。小時候手搖的一般5毛錢一鍋,一鍋一碗米,那時還嫌貴。爆米花機的好像是一斤米一塊錢。
4、過年祭祖:
城市人一般只吃團圓飯,農村除團圓飯外,主要是祭祖。過年祭兩遍,頭遍祭菩薩,主要祭品是豬頭和酥的各種丸子、豆腐之類;第二遍祭老祖人即自己的祖宗。主要祭品是各種炒菜。祭祖的同時都要燃放大掛的鞭炮。
5、正月十五祭祖:
十五祭祖前兩遍和過年一樣,頭遍祭菩薩,二遍祭祖宗。但十五晚上還要去各祖宗先人的墳墓前祭祖,稱作「送燈」。送燈一般是白光蓮紙裁一下,粘成褲腿兒狀,然後在墳前空地上插上3-4根竹簽或木簽,裡面的中間點上蠟燭一支,再將「褲腿兒」套上,再燒些打過錢印的火紙,燃放鞭炮,向逝去的祖宗磕頭即完成。一個褲腿兒燈一般代表一戶人家去過,所以從墳前「褲腿兒」燈的多少就可以看出死者的子孫後代或本家是否發旺,是不是當地的大家族。
年前逝世並下葬的送燈儀式一般隆重一些,按照風俗去世者的女婿方會在初八至十五間選日子後組織一套鑼鼓、送一套對子匾、若乾花瓶、若干吊子燈等送到墳前拜祭。鄰居、自家一般只需在十五前送花瓶或吊子燈,十五晚本家/自家另需送「褲腿兒」即可。
每年十五的晚上,在夜色中可以看到遠處或近處的山上星星點點的褲腿兒燈發出的火光,那就是逝者的後人們為寄託哀思點燃的燭火。
一般通過墳前的碑文上可以看到去世者的子嗣名字,但也有很多沒有豎碑的墳無法判別,還有一些年代久遠或者是以前紅軍留下的無名烈士的無字墓,這些老墳一般老墳草長得很高而無人修繕,十五的時候也是沒有點燈和燒火紙的痕跡的,確實很遺憾。
6、清明祭祖。
主要是寄託哀思,一般只祭輩份較近的親人和逝世的前輩。輩份久遠的祖宗的墳一般不祭。清明祭祀大部分不燒紙,只放鞭炮、壓紙錢和修墳。
7、頭七、五七做道場:
去世的人死後頭七天和第五個七天內選某日做道場,主要是超度。
8、打醮jiao:
道士為人做法事,求福禳災。目前最常見的是給小孩打娘娘醮。
9、下禮和回門兒:候飯。
下禮是男女雙方同意婚事後,男方帶著聘禮到女方家來提親,下完禮基本就表示婚事已經定下來了(當然也有極少數因各種原因反悔的),一般是頭年下禮,二年結婚。如果當年下禮當年結婚,一般會認為男方要人太急或者女方急於出嫁,給人的感覺不好。
下禮除了女方父母家外,女方同宗的本家(如公老爺、公老太兒的本家)也要一並帶下聘禮,只是禮物稍輕,沒有女方父母家貴重沒有禮金而已。2000年左右我們家附近的下聘禮一般是禮金1-1.5W, 衣裳錢4-6K,另有一兩挑子籮筐,裡面是肉、掛面、饅頭之類的,女方本家的聘禮一般是12包糖、四瓶酒還有果子若干,籮筐里的饅頭掛面一般每家還會分到一些。當然這些東西不是白收的,下禮後的第二年正月,女方本家是要回門兒的,而且新女婿結婚後上門本家是要打發和候飯的。
10、喝喜酒:
即「紅白喜事」中的「紅事」。包括結婚、生孩子、喬遷新房等。以前結婚都是男方下禮,然後雙方請風水先生或算命先生選好黃道吉日,定為結婚的日子。結婚一般都選在冬天農閑的時候,因為這時候農閑可以找到幫忙的人(一般是本家,妯娌、嬸之類的負責切菜配菜,堂兄弟、叔等負責借桌子板凳、抬嫁妝、端盤子洗碗、寫對子貼對子等),為婚宴切配菜、准備板凳大桌子等東西。男方的婚宴一般需要三天時間,結婚前一天是給抬嫁妝的人備飯(抬嫁妝是辛苦活,如果女方家很遠、嫁妝又多的話會非常累人),第二天是正式的婚宴即結婚日(晚上可能有鬧洞房),第三天請幫忙的自家人吃飯。從結婚後第二天,新娘子就算是男方家的人了。
以前結完婚會「玩新娘子」,就是兩個本家的人把臉上塗上紅染、扎著紅帶子,把打扮好的新娘子夾在兩根杠子(木頭)中間綁上,然後就推著新娘子到男方的本家門口,一家一家挨家又唱又跳,把新娘子推過來推過去(很搞笑的),算認個親,也祈求發旺。本家比較少的(十家以下)一般一天搞定,本家比較多的(二三十家)一般需要兩三天才能玩完。
既然提到了嫁妝,就簡要說一下:嫁妝一般分為抬子和挑子。抬子一般是大件,像大衣櫃、坎箱(要知道坎箱里一定會裝上半坎箱稻穀的,所以非常重)、大床、10幾床被子等物件,挑子一般是縫紉機、電視機等小件。抬子有兩人抬的,有四人抬的。挑子一般是一個人挑。嫁妝的多少代表女方家是否富有(不過一般雙方家長會提前商量一下)。現在嫁妝一般都提前買好送入婚房,結婚的時候直接帶小件入洞房,不怎麼需要抬嫁妝了。
生孩子是女方到新家後的要發生的第一件大事,所以女方的娘家人這邊會非常重視,女方娘家這邊的嬸啊姑啊會提著老母雞、掛面、成塊的肉、新買的碗筷什麼的去看望,祝賀添丁加口。(記得碗里好像要裝滿米並用紅紙封起來?)
新房封頂,合大梁的時候,蓋房的人家會准備一兩籮筐各種糖、乾果(花生、白果、栗子等)、饅頭之類東西,蓋房的人站在樑上朝下面一把一把的扔這些糖果,稱為「撫喜果子」(結婚時在拜好堂後也會撫喜果子),以前生孩子、蓋房、結婚都會放露天電影,遠親近鄰都會過來看。
關於禮金:以前我初中時有一次無意間撿到一張破損的很久前的禮賬紙,上面的禮金都是張家打了兩個竹筐、李家編了兩個簸箕、王家打了兩條大板凳、林家送來一塊肉等,早期的禮金基本都是這些朴實實用的實物即禮物,後來逐漸演變成錢即禮金。而且禮金的數額也越來越大。真不知道這是時代的發展還是時代的倒退。
11、喝豆腐湯:
即「紅白喜事」中的「白事」。白事時門上一般貼的是白紙黑字的對聯,喜事時一般貼的是紅紙的對聯。席間會有死者後人磕頭道謝,主持的長輩會說「孝子謝」「孝孫謝」之類的話。
關於紅白事的酒菜:
我們那邊紅白事的酒席一般都是流水席,即一份一份的上菜,一直到賓客散盡。菜式上,青山燕子河一帶一般是冷盤加十大碗,南溪一帶也是大海碗或盤子,海碗是燉菜,盤子是炒菜,但似乎沒有定數,一般二三十道左右吧。
結婚之類的喜事除了冷盤外,一般第一份菜都是發肉,大概是紅火發財的意思。壽宴一般頭一碗是壽面。生孩子一般冷盤時會有一大盤紅雞蛋。雖然第一盤菜有區別,但是主要的熱菜基本都差不多,基本都是發肉、燉雞菠菜、燉豬蹄、羊/牛肉麵、肉丸湯、梨片湯、梭子肉、綠豆湯什麼的,一般都是按照一個燉菜、一兩個炒菜、一個湯的順序輪番上菜。
12、親戚的排位:
古時親和戚是分開的,親指族內即同姓的本家,戚言族外即姻親。現在親戚一般指姻親,同姓的本家均叫做自家,自家屬於自己人,不屬於親戚。親戚屬於「客」,來親戚了就是「來客了」,是需要隆重招待的。
親戚的排位:舅爺(女方的娘家人)—姑夫(男方的姊妹)—》姨夫(女方的姊妹)。紅白喜事時,如果有男方的舅頭或岳父母來的話,那他們一定是當次酒席中最尊貴最主要的一桌,而且這一桌肯定會安排在堂屋,決不會在偏房。親戚(客)坐上方,不同姓的鄰居、門口人、朋友等坐桌子兩邊,小輩和本家一般坐下方(下凡兒)。
13、方桌(八仙桌)的座次排列:
單次的請客或者客人來就餐的話,靠近懸掛中堂的那一方為主客的兩個座位,該方中靠左邊的座位是主座,右邊的座位是陪座。所以當你進門看見桌子上有人正吃飯的時候,正對著你的右邊那個人就是飯桌上的主客。
14、過年貼門對子、迎財神。
一般過年前一天貼門對子門神、走油酥果子、在鍋台上貼灶神和在碗櫃上貼「財神到」。財神到和灶神都是一張16K的薄紅紙,上面用黑墨印著財神和灶神的像。一般貼了門對子後算進入了新年,債主是不能再登門討債的。所以討債的看見你貼了門對子之後,下次只能過了正月十五才能來要賬。
15、拜干佬兒:
即拜乾爹。為了小孩好養活,求個吉利,所以在很小的時候根據屬相和八字,找一個八字相合的長一輩的成年人拜干佬兒,干佬兒會送一個含有新名字的「捷報」掛在堂屋,以後兩家就會走動頻繁。一般孩子成年以後,干親往來就會減少,孩子的父母、子女和孩子的干佬兒並沒有親戚關系,所以經常會有人說「干親只有一代親」,過了這一代就會疏遠。
16 續譜(還是序譜?)
補充一個算第16篇吧,不知道樓主同意否
家譜一般一二年更新換代一次,增補同姓家族中人口變遷和要聞要事,規模很大,需要相當的財力和人力,所以一二十年來一次。
17 建祠堂修社廟子
毛時代的祠堂被村部或者小學佔領了,社廟子被拆了
從八十年代末期開始,老百姓有重新修建社神廟,廟址選在鄉村水流的聚攏口。過去水田歸大地主所有,描述一個地主有多少田除了用擔斗升作為單位外,還可以直接說社廟子。例如,南溪某地主賭博一夜輸掉七個社廟子
修祠堂的事情到近些年才興起,很多村小學都搬離了原來的祠堂,祠堂重新歸還給老百姓了。同宗同祖的人開始建設他們的祠堂,規模也較大。
18 做社會(社廟子做會)
歸屬於同一個社廟子的老百姓(同一條河兩個「把口」之間的相鄰生產隊人員)每年聚集在一起,找些道士,披著電視劇裡面一樣的道袍跪在地上念經,燒香燒紙,為百姓祈求風調雨順。
19 打桐籽,打木子,打橡子,挖葛根;炸狗合子(狗獾),逮黃鼠狼子,打兔子;種白芍,窖茯苓,窖天麻,拔葯(采葯),種靈芝,種木耳。
打桐籽是把成熟的桐籽採摘下來去賣錢,主要用於榨桐油,打木子不知道做什麼用途,小時候漫山遍野很多路邊田邊都有木子樹和桐子樹,現在全砍掉了。唯獨橡子樹還在,分為大橡子和小橡子,似乎都可以打澱粉,製成營養品,小橡子樹叫斗笠樹,樹下可以躲雨。葛根的用途也一樣用來打粉。狗合子的皮很值錢,八十年代據說都能賣幾十上百塊,黃鼠狼子的皮也值錢。南溪區范圍內是著名的西山葯庫,有個像模像樣的葯材小市場,主要經營白芍,窖茯苓,窖天麻,其他草葯等。
20 講個「說媳婦生小孩」相關的吧
說媳婦就是介紹對象。因為本人沒有親身經歷,不一定對,錯了的話請樓下修改
結婚程序一般是提親,認親,下禮,接媳婦,中間還有什麼衣裳錢。提親的意思是男方看上那家閨女了,就找個很有面子的人做媒人去提親,以後的各種場次,這媒人都參加。雙方看中了後男方需要認親,目前的價位是2000元到5000元左右。再過一段時間,就下禮,現在價位大概兩萬以上了。新娘子一般一年後就生了(頭年說,二年嫁,三年生個胖娃娃)。順便寫個童謠:李大姐,快燒茶,給你小女兒說婆家,今年說,明年嫁,後年生個胖娃娃。
生了孩子第三天要洗個澡,可能叫三洗,第九天辦喜酒慶祝,叫小孩九天,娘家來很多女客人,過去還帶著小孩的「坐架子」,現在都變成童車了,小衣服小被子什麼的。
完了後小孩還有個周歲,再後邊就是十二歲打娘娘轎(可能是轎,非樓主寫的醮)。
21 屋子出水(音譯,可能出現通假字)
蓋屋蓋屋,傷筋動骨,可見蓋屋是多麼的不容易!
屋子出水的意思是新房子改成,慶祝一下。一般家庭主婦的娘家人需要送來屋子中間一間堂屋的大梁,還要來一套鑼鼓,有的還有其他傢具,當晚在主人家喝喜酒,級別不生孩子還要隆重。
22 送燈和抽燈籠
送燈一般有兩輪,第一輪是去世後的頭年十五,一般去世後不馬上入土,表示捨不得親人離去,懷念一下,要用個小房子陳放兩到三年(分為茅屋秋葺和瓦屋秋葺(音譯));陳放好了後再隆重入土。這兩輪主人家一般都受燈。
送燈是親戚或者鄰居家老人去世,買一盞紙燈送去,帶上爆竹蠟燭燒紙。紙燈按級別分為 對子扁,花瓶,吊子燈,葫蘆頭(前三者需要購買,葫蘆頭一般自製,沒錢買燈籠只好帶著葫蘆頭了)。對子扁方方正正,寫的有功德悼詞,擺在正中間位置,旁邊擺放花瓶,對子扁和花瓶都插在地上的泥土裡面。吊子等可以插入泥土,也可以懸掛起來,掛成一排,葫蘆頭隨便插在旁邊。燈籠裡面一律點上蠟燭,等蠟燭即將熄滅的時候,村裡的小孩子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燈籠拿回去玩幾天,叫做抽燈籠。以前我的鄰居小孩,他爺爺死了所有燈籠都被他控制起來了,不經他許可是不能抽的,看誰順眼就發給誰,儼然成了老大,自己留了一大批好看的,可見抽燈籠在農村小朋友間是多麼隆重,有的小孩跑好幾里路抽燈籠。
23 打鑼鼓
每個較大的家族都有一套兩套鑼鼓,是所有家族同姓氏成員共同出資購買的,現在都被個人占為己有了,再過多少年會成為古董的。
或大或小的事情,一般都要打鑼鼓。最常見的鑼鼓在正月里,正月十五左右幾天較為集中。如果家在大路邊,有時候一天能看到三四套鑼鼓從門前經過。
一套鑼鼓分為如下幾種部件組成:大鼓一個,大羅一個,草帽一樣的銅鑼兩個一副,一套鑼鼓裡面大概有兩三副,麻鑼若干(像個炒菜的碟子,配一根棍子,可以高拋),其他的還有,說不上來了。鑼鼓的音律一般為,1,2,3;1,2,3;1,2,3,4,5,6,7.當然,還有其他比較復雜的音律。
24 鬧洞房送蠟
鬧洞房之前,洞房裡面只有新郎和新娘外配幾個丫頭小男孩什麼的,外加兩個身強力壯的守門員,其他人等一律在外邊。客人每人點一隻蠟燭,在堂屋中間開始說唱(像黑人的rap),這是農村表現才華的好機會,一般有頭有臉的人都會唱幾出,唱詞都是祝福恭喜類,為的是讓東家高興。唱了一遍後,客人秉燭從堂屋出發,排隊走向洞房。洞房守門員把門抵住門不讓進,然後客人來個唱段,如果唱段精彩,人群就會起鬨,場面變得熱鬧,這時候守門員才把這個會說會唱的人放進去,順便放兩三個不會唱的進去(有一次我跟在一個會唱的人後邊,一隻腳進去了一半,被守門員生生地擠在門縫,大哭大喊,裡面那兩個傻大個子還在擠)。後邊的接著唱
25 池塘相關
北方把池塘叫做坑或者溝,南方叫塘。北方一般並不是人人都見過池塘,但在南方,池塘隨處可見,從這個意義上講,塘和坑幾乎可以作為南北分界線了。
池塘的用途主要是水田灌溉,當然也可以洗菜洗衣,甚至洗米,也有在池塘盪尿桶子洗尿澆灌的。
與池塘相關的第一記憶是逮魚。
過去沒有打工的習俗,年輕力壯都在家,一個生產隊的幾乎人家共用一個池塘。頭年春天全塘人口合資放養魚苗,一般有鯉魚,草魚,鰱魚,大頭鰱子,少見青魚。第二年或者第三年冬天就可以收獲了,全塘人口聚集起來,按照投資入股的比例或者人口比例分得漁獲。
池塘的第二記憶是挖塘泥。
之前化肥很少,除了農家肥之外,肥料的主要來源是池塘的塘泥,本人95年左右還挖塘泥。
等放養的家魚都打撈起來後,乘著水干,村民們開始搶挖塘泥。用鐵鍬把塘泥產起來,拋到可以刪太陽的地方,等曬干後挑到自家地里作為基肥鋪撒在地里。
池塘的第三記憶是摸腳魚,釣黃鱔。
腳魚即為甲魚,或者叫王八,王八羔子就是指小腳魚,不知道為什麼變成了一句罵人的流行用語了。甲魚可以釣,也可以摸,用個鐵棍子捅搗甲魚的石洞,聽到震耳發聵的聲音,這傢伙就受不了了爬出來。池塘的黃鱔一般個頭特別大,我家門口池塘裡面曾經被釣出來個黃鱔,圍著釣魚者的胳膊纏了好幾圈,估計二三斤應該有吧。1990還是1991年發洪水,鄰居撿到一條黃鱔,很大,大到老人們都說不能吃,最後似乎說要抽筋後才能吃什麼的,不過好像還是吃掉了。釣黃鱔和摸甲魚的人來了,小孩子們都圍上去看,他們的背籠笆簍裡面一般有甲魚和黃鱔。釣黃鱔多在春天,摸甲魚多在夏天。池塘裡面多有水老鼠,釣魚的人肯定都知道水老鼠是什麼東西。
池塘的第四記憶就是水猴子
絕對不是造謠,其實就是農村人說的水鬼,我親眼見過,我弟弟也見過,而且我弟弟的描述和我見到的那個長相簡直一模一樣,所以絕非偶然間的大腦幻覺。
後來以為我們見到的就是書中說的水獺,然後網路上搜捕水塔圖片,根本不是,因為水獺長得有點像家貓,而我們見到的水猴子,長個類似人的面相的一張臉,皮很皺,個頭大概比家貓長度差不多吧,小時候我家門口池塘冬天乾涸的時候我見過一次這東西。
最後就是洗涼水澡了
多數人家距離大河較遠,小孩子洗涼水澡學游泳的地方只能選擇池塘了,因此淹死人的池塘也不少
26 陽宅,陰宅,風水,合八字,看相,看眼(占眼),打石(音),算命,抽簽,打湯氣送湯氣(音),過話,做齋,樹碑
巫婆神漢,道士半仙菩薩
南溪范圍內很多人分不清佛教和道教,而且大多數時候佛教和道教合二為一。
有事情問菩薩,應該歸為佛教;有事情找巫婆過話,應該歸為道教;其他很多燒香磕頭的事情有時分不清佛教道教。
道士一般不叫道士,叫先生。我小學同學的的父親是個道士,所以他家收入頗豐,家庭條件也較好,還跟他父親練就了一手書法,特別是毛筆字寫得出類拔萃,可見南溪范圍內傳統習俗之流行程度。
陽宅即為房基,需要先生「格」一下,陰宅即為墳地,也一樣要格一下,都講個風水。合八字是指找配偶的適合把兩個人的 年份(屬相),月份,日子,時辰 四個時間對應的天乾地支共八個字合起來看一下吉凶。
看相比較神乎,有一次街上瞎逛,見一個看相的,讓我過去一下,然後一下子說出了我兄弟幾人,嚇我一跳。
如果眼睛不舒服的話,那就是佔了,找個先生看看,然後他會告訴你你家附近哪裡有障礙物,去用茶葉和大米潑灑一下就好了。
打石是指東西不見了找不到,先生告訴你在你家的哪個方位,然後去找就可以發現。
如果小孩肚子疼,一般是捨不得花錢看醫生的。但依然有解決問題的方法,用個碗,放半碗水,然後用四根筷子合在一起在碗里托放,一般喊著逝去的親人的名字,當筷子恰好站立的那一刻,對應的親人就是造成你肚子疼的那位了。那位逝去的親人肯定有什麼需求要求後人替他完成,於是後人就必須許諾以後多燒紙錢,要給他做齋,樹碑什麼的。
過話,就是代替陰間的人傳話給活人,一般巫婆要把自己的狀態調整到能夠跟陰間接觸的狀態,據說比較難受的,然後把話傳給活人,遵照執行就不會生災害病了。
做齋的意思就是,找道士用紙做一些房子,金山銀山,童男童女,雜七雜八,一起燒給逝去的親人,讓逝去的親人在陰間過上貴族生活。
3、桂林的風俗習慣有什麼?
桂林捕魚習俗
古時桂林地區大江大湖很少,山塘水庫不多,除桂北幾縣盛養禾花魚,山區少數民族用坑塘養魚外,其餘多為依靠小江、小溪白生的魚類捕撈,以作食用。桂林地區江河雖少,但魚類諸多,除主要捕撈的鰱、鱅、青、草、鯉、鯽、鯿魚等外,河溪中還有泥鰍、黃鱔、湖鯰、班醴,光倒剌鮁針、桂花魚、白甲魚、白鱔、鱉魚,山區深山溪中還有娃娃、扒石魚等等。魚的種類繁多,生活習性各異,人們為捕撈這些天然美食,便採取了五花八門的方式。就其捕捉工具就有:魚刀、魚叉、魚箭、竹梁、竹筌、竹蝦拔、罩網、魚罾、釣竿、攔江網、鸕鶿、竹筏、魚船等。捕魚方式更是五花八門,最簡單是放水捉魚,翻泥巴捉魚,用釣竿釣魚,晚上用燈火照著,拿魚刀砍魚,用魚叉叉魚,撒網捕魚,用罾搬魚,用攔江網攔捕,放鸕鶿鳥追捕魚等等。
最土俗、最簡單而又最有趣的是捉黃鱔和泥鰍了。這兩種魚不光生活在水裡,而且會鑽洞。也是道高一尺,魔高就有一丈,鄉村裡就是有精通捉魚絕技的人。相傳從前有個捉泥鰍的漁翁,他進入水田,把手指在田水裡一彈,就看出田裡有多少條大泥鰍。他在水田裡邊走邊看,見水冒出泥巴里藏有魚的水泡,將一隻手伸進泥里,用兩個手指,就把泥里的鮮魚夾出來,那鰍魚在他的指頭間,象條面片一般,一點也不動彈,直碼碼地吊在兩指之間,乖乖地憑他丟進魚簍里。這還不算功夫,更勝者是,下到大田角後,漁翁知道哪裡是泥鰍的窩。他站在魚窩中間,兩手在泥里一摸,捉出一條大泥鰍,用嘴咬掉它的尾巴,又將它丟進田裡,漁翁再重新捉魚,把田裡所有的魚捉完了,最後,捉到那條咬了尾巴的鰍魚,這漁翁才肯離開這塊田,再到別的田裡去。漁翁不能在動手捉魚時與別人講話,據說一旦講話就砍了封彩,田裡的鰍魚就拿不完。所以用這種方法捉魚的人,總是個人單獨行動,很少有結伴、合夥捕泥鰍的。
老人說捉泥鰍的漁翁曉得軟功,這話誰也難以斷定是真是假,但漁翁捉黃鱔的硬功,就讓人不得不佩服了。每年插上的早稻由轉青到抽穗這段時間,是黃鱔在田埂邊出入最頻繁的時節,它鑽的洞穴,很容易讓人辯認出來。
這時,趁大白天黃鱔在自己築造的泥窩里睡覺時,捉黃鱔的人沿著田埂一路察看,見到黃鱔鑽的洞就撈衣捲袖,下到水裡,伸出手指順洞道推進,觸摸到黃鱔時,就伸手緊緊地抓住不放,即可將黃鱔捉住。這種捉法,一動手黃鱔會迅速竄泥潛逃,難以抓住。凡有經驗的老手,他不輕易下田,在田埂上走著時就注意觀察黃鱔的行蹤了。只要發現有黃鱔洞穴,他站在田埂上輕重適度地跺上一腳,那黃鱔受到突如奇來的震動,就會嚇得從洞口逃出來。漁翁等它一竄出洞口,眼明手快地伸手一夾,就把黃鱔攔腰夾住。這種提法俗稱「驚魚捉鱔」。這種方法講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講技術,腳跺輕了黃鱔不出來;腳跺重了黃鱔受驚一竄就出洞,伸手慢了它滿田亂竄,捕捉就會難上加難。
田埂寬的地方,土質較硬,跺腳驚動不了黃鱔竄的洞穴,用手摳泥也不便,就要用「趕魚法了!」即用手指在洞穴的進口處撥弄一下,黃鱔受驚,就會從出口處竄出來,照用「驚魚捉鱔」招式,便可手到擒來。
若是兩種方法都失去效果,那隻有用「釣魚法」了。這種方法在池塘、水庫特別適用。只要找一根縫衣針,如姜太公釣魚_般用直鉤即可。依四時季節,在釣鉤上穿上蚯蚓、菜蟲、糞蛆、蜻蜓為餌,尋著黃鱔洞穴,或估計黃鱔出入之處,將釣放下,黃鱔就會上鉤,且釣著的黃鱔都是大條的。
捕捉黃鱔除白天的驚、趕、釣之外,到了天高氣爽或氣候悶熱的晚上,黃鱔出洞乘涼,可用燈籠燒起松光火或用電筒照明工具,走到田問、清水塘中或河邊照魚,只要一發現,可用魚刀一砍,便十拿九穩,順順當當地把黃鱔、泥鰍捉入籠中。
捕捉黃鱔多用赤手擒拿,捉泥鰍一般無擒拿手藝的人,就多藉用捉魚工具魚筌,這魚筌是用竹篾織成的,一頭留有入口。織有倒簽,魚進去後就出不來。放筌捉泥鰍、黃鱔都是在插完田後進行。其方法是:先把螺絲、蚯蚓和韭菜加細糠錘溶成魚鉺,用小缽子裝好備用。將近傍晚,把魚筌提到田垌放進禾田的小槽里,將魚餌放在魚筌上面,並用泥巴覆蓋好,然後將魚筌放在小槽中。一切做好後,用一根小竹子插在旁邊。有的人一晚安放數十個魚筌。第二天清早,趕到田中,看到禾田中的小竹竿,就知道那裡放有魚筌,走過去把魚筌拿起,就可得到魚筌中的鰍魚和黃鱔。這樣捉拿到的魚又無傷害,又鮮活,自己吃味道鮮美,變賣價好, 有的農民一夜間能捉幾斤。故有魚筌捉魚,無本利足之說。
在龍勝的大河、小溪中有一種個小味美的扒石魚,常生活在大河的沙卵石狹縫之中。侗家人為捕獲這種爽口味美的佳餚,就用銅絲磨成尖形的利刃,做成能發射的魚箭,再戴自製的防水眼鏡,潛入一米多深的水裡,見到扒石魚就摳動扳機,把扒石魚射中。如此一沉一浮,射魚老手,一沉下水後,可得五六條扒石魚。這種在工余時間的射魚活動,不僅可解疲勞和煩惱,而且使自身完全融入山野捕魚的情趣和侗家自我休閑的歡樂之中。
恭城的瑤鄉風行鬧魚。他們不僅要選好藏魚的河段,還要選擇鬧魚的日子。更為有趣的是,凡去江中撈魚的人,都要穿上自己最喜愛的服裝,每個人還要帶上午餐,到用餐時好多人圍在一起,將各自帶來的午餐擺在一起,不分你我,大家一起共同享用。這種鬧魚又熱鬧,又有趣味。
桂北地區的農戶風興養魚、捕魚,除魚的口味甚佳,有「魚仔送飯,鼎鍋刮爛」的俗語外,再就是有一種傳統習俗和吉祥的潛在意念。那就是「魚」與「余」諧音,含有剩餘、多餘、用之不盡、食之不完的寓意。於是在逢年過節,辦喜事設宴,都要有魚上席。而且節的魚不能吃完,故意要留下部分,以示餐餐有魚(余),年年有魚 (余)之意。辦酒席魚是最後一道壓席菜,有「魚到酒止」的傳統禮俗。
4、給幾個歇後語
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
水仙不開花——裝蒜
啞巴吃黃蓮——有苦自己知(或「有苦說不出」)
還有一種是諧音的歇後語,他在前面一種類型的基礎上加入了諧音的要素。例如
外甥打燈籠——照舊(舅)
孔夫子搬家——盡是輸(書)
火燒旗桿——長嘆(炭)
糞坑關刀——文(聞)也不能,武(舞)也不能。[編輯本段]【歇後語】
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和尚打傘——無法無天(無發無天)
臘月天氣——動手動腳(凍手凍腳)
父親向兒子磕頭——豈有此理(豈有此禮)
公共廁所扔石頭——引起公憤(引起公糞)
外婆死了兒子——無救(無舅)
老公拍扇——凄涼(妻涼)
秀才的空棺材出葬----------目中無人(木中無人 王八中解元----------規矩(龜舉)
花生--------------非吵不可(非炒不可)
皮匠不帶錐子--------真行(針行)
何家姑娘嫁給鄭家----正合適(鄭何氏)
和尚的房子----------妙(廟)
河邊洗黃蓮----------何苦(河苦)
做夢變蝴蝶----------想入非非(想入飛飛)
猴子學走路----------假惺惺(假猩猩)
精裝茅台------------好久(好酒)
蜘蛛拉網------------自私(自絲)
瞎子背瞎子----------忙上加忙(盲上加盲)
西瓜地裏散步--------左右逢源(左右逢圓)
脫了舊鞋換新鞋------改邪歸正(改鞋歸正)
麻布袋草布袋--------一代不如一代(一袋不如一袋)
碗底的豆子----------歷歷在目(粒粒在目)
賣布不帶尺----------存心不良(存心不量)
窮木匠開張----------只有一句(只有一鋸)
磚窯裏失火----------謠言(窯煙)
燈盞無油------------費心(費芯)
鍾馗嫁妹------------鬼混(鬼婚)
糞船過江------------裝死(裝屎)
黏窩窩摻黃蓮--------一年一年的苦(一黏一黏的苦)
葯鋪裏開抽屜--------找玩(找丸)
癩蝦蟆跳水井--------不懂(噗咚)
唱戲的騎馬----------不行(步行)
炒鹹菜不放醬油------有言在先(有鹽在先)
從河南到湖南--------難上加難(南上加南]
打燈籠搬石頭--------照辦(照搬)
大水沖走土地廟------留神(流神)
耕地裏甩鞭子--------吹牛(催牛)
孩子的脊樑----------小人之輩(小人之背)
航空兵翻觔斗--------顛倒是非(顛倒試飛)
耗子掉到水缸里------時髦(濕毛)
老和尚住山洞--------沒事(沒寺)
貨輪出了海----------外行(外航)
黃鼠狼鑽雞籠--------投機(偷雞)
醬缸裏泡石頭--------一言難盡(一鹽難進)
井裏放爆竹----------有原因(有圓音)
老母雞抱空窩--------不簡單(不見蛋)
吃人參----------候補(後補)
皮皇帝的媽媽--------皮太厚(皮太後)
千年的石佛像--------老實人(老石人)
牽著羊進照相館------出洋相(出羊相)
牆上栽菜------------無緣(無園)
扇著扇子說話--------瘋言瘋語(風言風語)
十兩紋銀------------一定(一錠)
守著廁所睡覺--------離死不遠(離屎不遠)
唐僧的書------------一本正經(一本真經]
小碗兒吃飯----------靠天(靠添)
肉鍋丟進河----------昏昏沉沉(葷葷沉沉)
王八肚裡插雞毛------歸心似箭(龜心似箭)
寺後有個洞----------妙透了(廟透了)
壽星齊仙鶴----------沒路了(沒鹿了)
十八個錢放兩下------久聞久聞(九文九文)
染房的姑娘不穿白鞋--自然(自染)
後邊扎小辮------違法亂紀(尾發亂系)
爐子翻身------------倒霉(倒煤)
飯鍋冒煙------------迷糊了(米糊了)
外甥打燈籠——照舊(舅)
孔夫子搬家——盡是輸(書)
糞坑關刀——文(聞)不能,武(舞)也不能。
小蔥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以下為一些常用的歇後語:
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
光棍佬教子——便宜莫貪
財到光棍手——一去無回頭
盲人吃湯丸——心中有數
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
禮義廉——無恥
泥水佬開門口——過得自己過得人
偷雞不成——蝕把米,即不僅沒有佔到便宜,反而受到了損失
茅坑裡扔炸彈——激起民糞(憤)
閻王爺嫁女——鬼要
以下是一此常見於粵語的歇後語:
牛皮燈籠——點極唔明
床下底劈柴——撞板,即闖禍、出亂子
老婆擔遮——陰公,即可憐
老公撥扇——凄涼(妻涼),即可憐
單眼佬老婆——一眼睇曬
冬錢臘鴨——得個睇字
隔夜油炸鬼——無火氣
番薯跌落風爐——該燴
濕水欖核——兩頭唧
水瓜打狗——唔見咁截
無掩雞籠——自出自入
白鱔上沙灘——唔死一身散,即死定了
火燒旗桿——有排長炭(嘆)
潮州音樂——自己顧自己
結他無線(濕水棉花)——無得彈,即無可挑剔
非洲和尚——乞人憎(黑人僧),即令人討厭
賣魚佬沖涼/賣魚佬洗身——無生(腥)氣
船頭尺——度水
亞蘭嫁亞瑞——累斗累
太公分豬肉——人人有份
年晚煎堆——人有我有 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半兩棉花——免談(免彈)
王熙鳳害死尤二姐——心狠手毒
矮子放風箏——節節高
烏龜碰石頭——硬碰硬
梁山泊的軍師——無(吳)用
暗鎖加明鎖——層層設防
阿斗當皇帝——軟弱無能
矮子坐高凳——上下兩難
暗地裡耍拳——瞎打一陣
阿拉伯數字8字分家——零比零
矮子坐高凳——夠不著
八十歲演員扮孩子——返老還童
八月桂花開——到處飄香
不栽果樹吃桃子——坐享其成
白菜葉子炒大蔥——親上加親
半空中吊口袋——裝瘋
四月的冰河——開動(凍)了
小蔥拌豆腐——一清餓(俄)白[編輯本段]【歇後語—艱難類】
一分錢的醬---難燴(會)
一元錢買擔菜---兩籃(難)
一餐吃個大胖子---談何容易
一面官司---不好打
一塊硬骨頭---不好啃
一碗水潑在地上---難收拾
一腳踩在橋眼裡---上下兩難
人心隔肚樹隔皮---難相識
大海里撈針---不知從何下手
才學理發就碰上個大鬍子---難理(提)
下雨天背棉絮---越背越重
下雨天擔稻草---越擔越重
馬高蹬短---上下兩難
小孩子上樓梯---步步都是坎子
小孩子喝燒酒---夠嗆
小雞吃黃豆---夠嗆
無米之炊---難做
王胖子跳井---下不去
水中撈月---無處尋
火燒嶺上撿田螺---難得尋
烏龜摔在靛殼里---殼藍(可難)
火鉗子修表---沒處下手
火燒辣椒---嗆死人
烏龜爬泥潭---越爬越深
烏龜爬在門坎上---進退都要跌一跤
烏龜墊床腳---硬撐
水煮石頭---難熬
生鐵鑄土地爺---硬神(撐)
鳥入籠中---有翅難飛
絲線打結巴---難解
羊頭插在籬笆上---伸首(手)容易縮首(手)難
老母豬鑽籬笆---進退兩難
老鼠鑽牛角---步步緊
老鼠碰見貓---難逃
西山出太陽---難得
百歲養兒子---難得
地獄里活命---難見天日
竹山裡試犁---寸步難行
冷鍋煮雪---難溶
沙灘上行船---進退兩難
兩手提籃---左籃(難)右也籃(難)
蘇州的蛤蟆---南蟾(難纏)
針尖上落芝麻---難頂
泥塘里滾碓臼---越滾越深
武大郎上牆頭---上得去,下不來
肩膀上生瘡---不敢擔
岩縫里的筍---挾得緊緊的
前有狼後有虎---進退兩難
爛泥路上拉車---越陷越深
掛著臘肉吃齋---難熬
趙匡胤爬城牆---四門無路
啞巴吃黃連---有苦難言
香棍搭橋---難過
拳頭舂辣椒---辣手
高梁稈子擔水---挑不起來
熱鍋上的螞蟻---走投無路
趕鴨子上架---難呀
腦袋長瘤子---後面負擔重
婆婆太多---媳婦難當
麻雀抬轎---擔當不起
菜勺挖耳朵---下不去
黃鼠狼帶牛鈴---叮當(擔當)不起
腳板上釘釘---寸步難行
篩子眼裡夾的米---上不去也下不來
絮被上捉虱子---翻不盡。
芝麻開花---節節高
蠶豆開花---黑心
土地廟里的菩薩---沒有見過大香火
井底下的青蛙---只看見簸箕大的一塊天
從門逢里看大街---眼光太窄了
坐井看天---見識太少
眉毛上吊鑰匙---開眼
螞蟻爬槐誇大國---小見識
背著八面找九面---沒見過十(世)面
眼睛看在鼻尖上---一寸光
老鼠子眼睛---一寸光
眼睛長在屁股上---只看見自己的一堆屎
管中窺豹---略見一斑
螺螄殼里趕場---地方太狹小了[編輯本段]【歇後語—焦急類】
上午栽樹,下午取材---心太急了
王八肚子上插雞毛---龜(歸)心似箭
手榴彈的脾氣---一拉就火
牛踩瓦泥---團團轉
火燒到額頭---迫在眉睫
火燒濕竹子---直爆
火絨子腦袋---沾火就著
燈盞無油---火燒芯(心)
沒有廟會了---別擠(急)
扭緊了發條的鬧鍾---憋得足足的
油鍋里煮豆腐---越煮越燥
炒蝦等不得紅---真性急
拔苗助長---急於求成
到水邊才脫鞋---事到臨頭
狗等骨頭---急得很
兔子上樹---趕急了
說著風,便扯篷---太性急了
熱鍋上的螞蟻---急得團團轉
吃了秦椒烤火---里外發燒
趕水牛上山---逼到頭上了
曬乾的爆竹---有火就大叫
著火挨板子---兩頭發燒
閻王搓麻繩---結(急)鬼
船上失火---急壞岸上人
椅子底下著火---燒著屁股燎著心
硫磺腦袋---沾火就著
臘月里打赤膊---心火太重
筒車打水---團團轉
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編輯本段]【歇後語—驕傲自大類】
丈八的燈台---照見人家照不見自己
土地菩薩打哈欠---神氣
飛機尾巴---翹得高
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
手電筒---專照別人,不照自己
頭頂上長眼睛---旁若無人
頭頂生目,腳下生手---眼高手低
龍王爺打哈哈---看你這般神氣
關上門做皇帝---自尊自大
孫悟空當齊天大聖---自封為王
壽星老爺賣媽媽---倚老賣老
泥牛掉在河裡---架子不倒
空棺材出殯---木(目)中無人
駝子翻筋頭---兩頭翹
參天大樹---高不可攀
城門樓上掛狗頭---架子大
腦門心長眼睛---望天
貓尾巴--越摸越翹
裁逢師傅的尺---只量別人
喜鵲尾巴---老翹著
瞎子坐上席---目中無人
鰱巴頭魚---腦殼大[編輯本段]【歇後語—揭露類】
馬尾絲拴餃子---提就露
水邊放岩炮---無處藏身
半天雲里跑牲口---要露馬腳
皮匠栽跟頭---露了楦頭
此地無銀三百兩------不打自招
竹籠抬豬------露蹄了
禿了頭上的虱子------藏不住
紙里裹火------藏不住
紙老虎------就穿
紙糊燈籠------就穿
狗戴籮筐------藏頭露尾
狐狸尾巴---藏不住
爛頸蓑衣---披不得
柳藏鸚鵡---語方向
荊柯刺秦王---圖窮匕現
被窩里的事體------瞞不住
破餑餑------露餡了
破帽------露頭了
雪裡埋人---久後分明
雪隱鷺鷥---飛始見
野豬的獠豈---包不住
提著影戲人上場---好歹別說這層紙
篩子做門---難遮眾人目[編輯本段]【歇後語—進步類】
大姑娘送郎------老走在前面
土槍換大炮------鬧粗了
王胖子的褲帶------前松後緊
水到屋邊帆到瓦------水漲船高
芝麻開花------節節高
呂洞賓打擺子------顫仙(佔先)
泥鰍上水------爭先恐後
卒子過河------有進無退
卒子走路------有進無退
青出於藍而勝藍------後來居上
草鞋無樣------邊打邊像
倒吃甘蔗------一節更比一節甜
脫了舊鞋換新鞋------改鞋(邪)歸正
腳踏樓梯------步步升高
落水麻繩------先松後緊
暑天里的溫度計------直線上升
短杜的秤------上升得快
矮子上樓梯——步步升高
牆上栽花——高種(中)
鞋幫做帽沿——高升
鯉魚跳龍門------高升
磨子上睡覺------想轉了
矮子放風箏------節節高[編輯本段]【歇後語—決心類】
三十年守寡---老等著
不見棺材不下淚,不到黃河心不甘---死心塌地
木匠的斧頭---方頭扁嘴鐵心腸
見了棺材不落淚---硬心腸人
過江燒船---斷了後路
過河拆橋---不留後路
吃了秤砣---鐵了心腸
張飛吃秤砣---鐵了心
肚臍上面巴膏葯---貼(鐵)了心
項習攻秦---破釜沉舟
螞蟻啃骨頭---慢慢來
螞蟻搬泰山---下了狠心
胸前掛擂椒槌---杵了心
鐵棒磨成針---全靠功夫深
麻油蘇豆腐---下了大本錢
綢子揩屁股---不惜代價
韓信打趙國---背水一戰
隔牆撂肝腸---死心塌地
舅老爺請春客---奉陪到底[編輯本段]【歇後語—空虛類】
一雙皮手套---十指尖尖肚裡空
一顆心懸在半天里---上不了天,落不了地
三條腿的長凳---不穩
大肚子不養孩子---盡背虛名
飛機打飛機---空對空
飛機上吊螃蟹---沒處落腳
山中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雲端里跑馬---腳底空
水上浮萍---沒生根處
牛皮鼓---聲大腹空
半天雲里掛帳子---落不得腳
半空里翻跟頭---不著實地
正月的蘿卜---空了心
四金剛騰雲---懸空八隻腳
架上的絲瓜---越老越空
朽木搭樓房---不穩
沙灘上起樓房---不穩
床上起塔---底子空虛
豆腐墊腳---做浮事
紙元寶---內里空
紙糊的人物---全身皆空
九兩線織匹布---想的稀奇
韭菜打湯---滿鍋漂
修手錶的借火鉗---夾(架)子大了無用
高梁稈做眼鏡---空架子
站在竹筒上---空虛
塘里的浮萍---生根不落地
牆頭上栽蔥---扎不了根
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
睡鞋---底軟[編輯本段]【歇後語—苦悶類】
小豆子拌干飯---悶起來了
半夜翻箱子---想不開
打掉了牙往肚裡吞---有苦說不出
老太太吃粘糕---悶口了
老婆婆的腳 趾頭---窩囊一輩子
飯甑里蒸黃連---苦悶
岩縫里的筍子---憋出來的
金針落海---無出頭之日
黑燈籠里點蠟燭---有火發不出
和影子交朋友---十分孤單[編輯本段]【歇後語—浪費類】
八十歲婆婆拜堂---空費一對蠟燭
牆嘴上抹石灰---白刷(說)白畫(話)
挑著棉花過刺林---走一步掛一點
城隍老爺戴孝---白袍(跑)
拿著豆腐去墊台腳---不頂事
瞎子點燈-----白費蠟.[編輯本段]【歇後語—理睬類】
十月間的桑葉---誰人采(睬)你
大水沖了龍王廟---一家人不識一家人
大水沖了觀音菩薩---流(留)神
六月間的火爐---誰想你
掃把打鍾---響(想)也不響(想)
戲台上喊阿爸---應的人多
自行車下坡---不踩(睬)
紡絲桌面---布里(不理)
隔日的船票---訂(盯)上了
八哥吃柿子,雷公打豆腐---撿軟的欺
叫化子失了棍子---狗欺
老太太吃柿子---專揀軟的拿
鰍魚的本領---專往軟處鑽[編輯本段]【歇後語—奇巧類】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配舊的
土地喊城隍---神呼(乎)其神
六月里吃蘿卜---圖新鮮
六月烤火籠---在奇不在暖
開園菜---新鮮
見駱駝說馬腫---少見多怪
打燈籠走鐵路---見軌(鬼)
巧他爹打巧他哥---巧上加巧
冬水田裡種麥子---怪栽(哉)
劉姥姥進大觀園---看的出神
過濾了的空氣---新鮮
和尚不吃豆腐---怪齋(哉)
城隍菩薩的馬---不見騎(奇)
做賊的遇見截路的---趕巧了
葫蘆藤上結南瓜---沒見過的事
黑老鴉白脖子---新鮮樣
隔著長江扯媚眼---誰理睬你
鯉魚吞秤柁---鐵了心
戲台上喝彩---自吹自擂閑類】
三月鴨蛋---凈咸(閑)
三條泥鰍夾兩條給貓吃---圖耳邊清靜
大頭魚剁了腦殼---咸身子
大河裡洗煤炭---閑得沒事干
六月間的廟堂---鴉雀無聲
孔夫子的徒弟---賢(閑)人
陰天打孩子---閑著也是閑著
喝鹽開水聊天---凈講咸(閑)話
鹽店裡的老闆---咸(閑)人
鹽壇子里裝個鱉---咸圓(閑員)[編輯本段]【歇後語—熱鬧類】
田雞婆過壠---好熱鬧
戲台下開鋪---圖熱鬧
戲台上看火---熱火加熱火
金鋼鑽包餃子---熱鬧得鑽心
燒開了的水---沸騰起來了
半路上留客---口上熱鬧
隔岸觀火---看熱鬧
粥鋪里買賣---熱鬧一早晨
喝米湯猜拳---圖熱鬧
端午節的黃魚---在盛市上[編輯本段]【歇後語—熱情大方類】
六月里穿毛衣---熱心
六月天吹南風---熱對熱
田裡的甘蔗---一副甜心腸
包被子面洗臉---大方
灶上的蒸籠---熱氣可高呢
洋人打屁---客氣
喝多了滾開水---熱心[編輯本段]【歇後語—人稱類】
三十年開花,四十年結果---老果果(哥哥)
小車子不抹油---干耳(兒)子
………………
給你超載了
5、桂林有什麼生活習俗?
桂林捕魚習俗
古時桂林地區大江大湖很少,山塘水庫不多,除桂北幾縣盛養禾花魚,山區少數民族用坑塘養魚外,其餘多為依靠小江、小溪白生的魚類捕撈,以作食用。桂林地區江河雖少,但魚類諸多,除主要捕撈的鰱、鱅、青、草、鯉、鯽、鯿魚等外,河溪中還有泥鰍、黃鱔、湖鯰、班醴,光倒剌鮁針、桂花魚、白甲魚、白鱔、鱉魚,山區深山溪中還有娃娃、扒石魚等等。魚的種類繁多,生活習性各異,人們為捕撈這些天然美食,便採取了五花八門的方式。就其捕捉工具就有:魚刀、魚叉、魚箭、竹梁、竹筌、竹蝦拔、罩網、魚罾、釣竿、攔江網、鸕鶿、竹筏、魚船等。捕魚方式更是五花八門,最簡單是放水捉魚,翻泥巴捉魚,用釣竿釣魚,晚上用燈火照著,拿魚刀砍魚,用魚叉叉魚,撒網捕魚,用罾搬魚,用攔江網攔捕,放鸕鶿鳥追捕魚等等。
最土俗、最簡單而又最有趣的是捉黃鱔和泥鰍了。這兩種魚不光生活在水裡,而且會鑽洞。也是道高一尺,魔高就有一丈,鄉村裡就是有精通捉魚絕技的人。相傳從前有個捉泥鰍的漁翁,他進入水田,把手指在田水裡一彈,就看出田裡有多少條大泥鰍。他在水田裡邊走邊看,見水冒出泥巴里藏有魚的水泡,將一隻手伸進泥里,用兩個手指,就把泥里的鮮魚夾出來,那鰍魚在他的指頭間,象條面片一般,一點也不動彈,直碼碼地吊在兩指之間,乖乖地憑他丟進魚簍里。這還不算功夫,更勝者是,下到大田角後,漁翁知道哪裡是泥鰍的窩。他站在魚窩中間,兩手在泥里一摸,捉出一條大泥鰍,用嘴咬掉它的尾巴,又將它丟進田裡,漁翁再重新捉魚,把田裡所有的魚捉完了,最後,捉到那條咬了尾巴的鰍魚,這漁翁才肯離開這塊田,再到別的田裡去。漁翁不能在動手捉魚時與別人講話,據說一旦講話就砍了封彩,田裡的鰍魚就拿不完。所以用這種方法捉魚的人,總是個人單獨行動,很少有結伴、合夥捕泥鰍的。
老人說捉泥鰍的漁翁曉得軟功,這話誰也難以斷定是真是假,但漁翁捉黃鱔的硬功,就讓人不得不佩服了。每年插上的早稻由轉青到抽穗這段時間,是黃鱔在田埂邊出入最頻繁的時節,它鑽的洞穴,很容易讓人辯認出來。
這時,趁大白天黃鱔在自己築造的泥窩里睡覺時,捉黃鱔的人沿著田埂一路察看,見到黃鱔鑽的洞就撈衣捲袖,下到水裡,伸出手指順洞道推進,觸摸到黃鱔時,就伸手緊緊地抓住不放,即可將黃鱔捉住。這種捉法,一動手黃鱔會迅速竄泥潛逃,難以抓住。凡有經驗的老手,他不輕易下田,在田埂上走著時就注意觀察黃鱔的行蹤了。只要發現有黃鱔洞穴,他站在田埂上輕重適度地跺上一腳,那黃鱔受到突如奇來的震動,就會嚇得從洞口逃出來。漁翁等它一竄出洞口,眼明手快地伸手一夾,就把黃鱔攔腰夾住。這種提法俗稱「驚魚捉鱔」。這種方法講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講技術,腳跺輕了黃鱔不出來;腳跺重了黃鱔受驚一竄就出洞,伸手慢了它滿田亂竄,捕捉就會難上加難。
田埂寬的地方,土質較硬,跺腳驚動不了黃鱔竄的洞穴,用手摳泥也不便,就要用「趕魚法了!」即用手指在洞穴的進口處撥弄一下,黃鱔受驚,就會從出口處竄出來,照用「驚魚捉鱔」招式,便可手到擒來。
若是兩種方法都失去效果,那隻有用「釣魚法」了。這種方法在池塘、水庫特別適用。只要找一根縫衣針,如姜太公釣魚_般用直鉤即可。依四時季節,在釣鉤上穿上蚯蚓、菜蟲、糞蛆、蜻蜓為餌,尋著黃鱔洞穴,或估計黃鱔出入之處,將釣放下,黃鱔就會上鉤,且釣著的黃鱔都是大條的。
捕捉黃鱔除白天的驚、趕、釣之外,到了天高氣爽或氣候悶熱的晚上,黃鱔出洞乘涼,可用燈籠燒起松光火或用電筒照明工具,走到田問、清水塘中或河邊照魚,只要一發現,可用魚刀一砍,便十拿九穩,順順當當地把黃鱔、泥鰍捉入籠中。
捕捉黃鱔多用赤手擒拿,捉泥鰍一般無擒拿手藝的人,就多藉用捉魚工具魚筌,這魚筌是用竹篾織成的,一頭留有入口。織有倒簽,魚進去後就出不來。放筌捉泥鰍、黃鱔都是在插完田後進行。其方法是:先把螺絲、蚯蚓和韭菜加細糠錘溶成魚鉺,用小缽子裝好備用。將近傍晚,把魚筌提到田垌放進禾田的小槽里,將魚餌放在魚筌上面,並用泥巴覆蓋好,然後將魚筌放在小槽中。一切做好後,用一根小竹子插在旁邊。有的人一晚安放數十個魚筌。第二天清早,趕到田中,看到禾田中的小竹竿,就知道那裡放有魚筌,走過去把魚筌拿起,就可得到魚筌中的鰍魚和黃鱔。這樣捉拿到的魚又無傷害,又鮮活,自己吃味道鮮美,變賣價好, 有的農民一夜間能捉幾斤。故有魚筌捉魚,無本利足之說。
在龍勝的大河、小溪中有一種個小味美的扒石魚,常生活在大河的沙卵石狹縫之中。侗家人為捕獲這種爽口味美的佳餚,就用銅絲磨成尖形的利刃,做成能發射的魚箭,再戴自製的防水眼鏡,潛入一米多深的水裡,見到扒石魚就摳動扳機,把扒石魚射中。如此一沉一浮,射魚老手,一沉下水後,可得五六條扒石魚。這種在工余時間的射魚活動,不僅可解疲勞和煩惱,而且使自身完全融入山野捕魚的情趣和侗家自我休閑的歡樂之中。
恭城的瑤鄉風行鬧魚。他們不僅要選好藏魚的河段,還要選擇鬧魚的日子。更為有趣的是,凡去江中撈魚的人,都要穿上自己最喜愛的服裝,每個人還要帶上午餐,到用餐時好多人圍在一起,將各自帶來的午餐擺在一起,不分你我,大家一起共同享用。這種鬧魚又熱鬧,又有趣味。
桂北地區的農戶風興養魚、捕魚,除魚的口味甚佳,有「魚仔送飯,鼎鍋刮爛」的俗語外,再就是有一種傳統習俗和吉祥的潛在意念。那就是「魚」與「余」諧音,含有剩餘、多餘、用之不盡、食之不完的寓意。於是在逢年過節,辦喜事設宴,都要有魚上席。而且節的魚不能吃完,故意要留下部分,以示餐餐有魚(余),年年有魚 (余)之意。辦酒席魚是最後一道壓席菜,有「魚到酒止」的傳統禮俗。
6、桂林的風俗習慣!!
春節踏著農歷12月24日零時的鍾聲,走入桂林的城鄉。這天是桂林人的"小年夜",也就是"過小年"。過小年這天,人們宰雞、殺鴨,慶賀春節來臨。這天的爆竹聲,帶著人們送灶王爺"上天言好事"的心願噼哩啪啦地炸響,聲傳高宇。人們認為灶神是一家之主,一家的善惡功過禍福都由它掌管,所以每年將盡,都要送灶神上天向玉帝奏明,為全家降福免災。祭灶的儀式多由家裡的長輩去辦,他們將糖果放在灶頭祭祀灶神,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用糖果祭灶神,目的是讓糖"粘住"灶神的嘴巴,讓他甜甜的嘴巴盡說好話。除夕夜幕降臨後,再放爆竹接灶王爺下凡。這是桂林"過小年"的古俗,現在即便是鳴放鞭炮,也僅是古俗遺存的儀式罷了。
從臘月二十四到三十,人們忙著置辦年貨,打掃居室內外,以乾乾凈凈迎接新年。過節的傳統食品種類繁多,且寓有美好的願望:臘月二十九蒸年糕,年糕有甜、有成、有葷、有素,吃了年糕(高),新的一年生活、工作蒸蒸日上,步步高升。
除夕的晚餐,人們喜歡闔家團聚,菜餚中必有"圓子"、"歡喜",取其團團圓圓,歡歡喜喜之意。這個夜晚,萬人空巷,都在家中守歲。守歲時,要把火盆的炭火燒得紅紅火火,以象徵生活歲歲興旺。當零時一到,老老少少喜氣盈盈,以爆竹聲聲迎接新年。這喜炮聲不絕於耳,此起彼伏,直到更深夜靜,人們仍無睡意,爐火依然旺著,就是要去休息,也依然不會忘記把火盆的火偎好,留下火種,等明天一早燃上一盆好火。新年的火種猶如人的生命,它是新年財旺、家旺的好兆頭。人們對火的感情如此深厚,或許是因為火給人類帶來了文明、帶來了溫暖吧。愛火就如同熱愛自己的生命,在新年尤其如此。
·從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
大年初一清晨,接財神的爆竹喚醒了黎明。街坊鄰里、朋友、同事,見面的第一句話就是恭祝新年好。春節是人們增進感情,鞏固友誼的好時機,人們互相拜年,寓情於樂,回顧過去,憧憬未來,情濃意濃。
街頭巷尾,一隊隊拜年的瑞獅邊舞邊行,十分活躍,許多孩子尾隨獅子隊去看獅子拜年的熱鬧。當獅子隊走到一家商店門前,主人便點響鞭炮迎接,獅子在門前向主人行拜大禮,領隊也走上前向主人拱手作揖致新年祝福。獅子富有人情味的拜年禮、領隊致的吉祥辭使主人心花怒放,商店也會生意興隆。這時,獅子在鞭炮聲中起舞,舞出一身瑞氣,舞出一身雄風。它那喜氣洋洋的大腦袋、寬闊的額頭、神氣的大眼睛、突起的鼻子、方方的大嘴,金紅色的長毛,其形象既威武又憨態,逗人喜愛。只見獅子剛健而勇猛,出洞、過橋,在抬頭亂雲飛渡,低頭"萬丈深淵"的橋上奮起神威。此時驚獅鼓點如疾風驟雨,驚險而精彩的獅子表演驚心動魄。然後是上下山、飲水吃青、踏星走樁、上雲梯,九天攬月等,獅頭、獅尾配合默契。舞到酣時,疊羅漢采青,獅子採得青後點頭向觀眾作揖。然後理毛、理項,頗有趣味。鼓聲嘎然而止,獅子從九天廣寒直落,驚得全場嘩然,待定睛看時,獅子卻穩穩地落在眾羅漢的手中,正在回頭望月。這一絕技於無聲處攝人心魄,贏得了滿場掌聲。
獅子拜年是桂林人喜愛的傳統項目,因此每到春節前夕,獅子隊都將獅子裝扮一新,苦練獅子舞的傳統套路。春節一到,獅子抖擻精神舞上街頭,到預先約好的人家或商店拜年。獅子走一路舞一路,蹦、闖、凜、吼、踏、躥等表演得生氣勃勃。耍獅的大頭和尚、大頭娃娃一步三扭,逗獅的猴子猴勁十足,獅於隊的鑼鼓聲,給桂林增添了喜氣,帶來融融春意。
桂林的獅子拜年還有猴子采春、采高青、吃地青等多種形式。有些獅子隊的獅子,能夠舞上6米多高的高台,13條板凳疊起的高山,並能在上面運動自如,逗趣逗樂!舞罷,獅子還從從容容地緣凳而下,神態依然那麼自然。當然,吃地青的獅子與采高青的獅子相比,其技巧略低一籌。主人把封包和青菜放在板凳上,前面還放上一盆水,獅子在"吃青"前要喝水,"吃青"後也要漱口,這些極富動物情趣而又擬人的動作,令人忍俊不止。
獅子拜年,在臨桂的一些鄉間,還伴以祝福吉祥的獅子歌: 獅子頭上三點黃, 今日拜上貴廳堂, 恭喜主家生貴子, 五湖四海把名揚。 獅子頭上三點青, 今日拜上貴阿庭, 恭喜主家福氣好, 又添財來又添丁。 獅子尾巴一個球, 來到你家拜豬牛, 恭喜主家豬快大, 有吃有穿總不愁。 獅子眼迷迷, 恭喜主家多福氣, 有福六畜得興旺, 有鵝有鴨又有雞。
獅子歌唱得美情美意,千百年來流傳在民間,年年春節為鄉鄰祝福助興,使人們歡樂不已。
不知不覺到了元宵節,這正月十五之夜,桂林城雖沒有火樹銀花的盛景,卻是萬家燈火。
昔日桂林的元宵節,從正月十三起就有龍燈出遊。龍燈走街過巷,連游三個晚上,所到之處,家家燃放鞭炮,焚香點燭,祈求龍燈帶來吉祥如意。龍燈出遊時還有各種笙蕭鼓樂,高蹺、牌燈、鑼鼓棚等一起湧上街頭,形成一支浩浩盪盪的龍燈遊行隊伍,景況十分壯觀。節日的夜晚,萬家燈火徹夜長明,它和飛舞的龍燈一道把桂林城點綴成一座不夜城。
現在,桂林的元宵夜仍保留著燃燈的習俗。每逢元宵之夜,登高遠望萬家燈火,令人心曠神恰。閃爍的燈光匯成一條燈的河,猶如天上銀河落幾間。那燈光或寧靜、或流動,閃躍在高大的建築物上,開放在綠葉叢中,使桂林的夜空燦爛輝煌。此時家家的廳堂、房間,所有的燈都閃閃發亮,闔家坐在燈下吃著桂花糖心元宵、花生芝麻元宵……那甜絲絲、香噴噴的傳統食品,使家家戶戶都沉浸在節日的歡樂中。"除夕的火、十五的燈",這是桂林民間流傳的一句諺語。除夕的火盆紅紅火火,而這十五的燈呢,想必也與"火"緊密相關,同樣是對新年寄予一種希望吧。
7、湘菜的代表菜有哪些?
臭豆豉(不是臭豆腐)、白醋干辣椒粉、干扁紅干辣椒、火炮青椒、大蒜萬辣椒(打過霜的)、泡紫辣椒炒淡魚干、香煎包辣椒、涮把辣椒(紅菜椒)、青辣椒炒青西紅柿、雙椒炒肉、小炒肉、王子肉、飯蒸臘肉、雪峰烏雞湯、炒酒雞(必須高度米酒)、剁椒臘雞塊、芷江鴨、洪江鴨、永州鴨、臨武鴨、煎紅魚(不是紅色的鯉魚)、剁椒魚頭。我知道的特色菜就這么多了歡迎繼續添加!
8、20條歇後語
板上的泥鰍——無地容身;無處藏身
板上釘釘子——實實在在;沒跑;跑不了;變不了;沒法變
板上敲釘子——穩扎穩打
半邊羊頭——獨角
半邊豬頭——獨眼
半道上撿個喇叭——有吹的了
半吊子的一半——二百五
半截磚頭——甩了
半斤對八兩——不相上下;彼此彼此;一碼事;彼此一樣;誰也不吃虧
半斤放在四兩上——翹得高
半空的雲彩——變化多端
半空中打把勢——栽個大跟頭
半空中的人把——高明
半空中的氣球——上不著天,下不著地;懸著哩
半空中放爆竹——想(響)得高
半空中蓋房子——沒處落腳;落不得腳
半空中趕牲口——露馬腳
半空中刮蒺莠——諷(風)刺
半空中掛剪刀——高才(裁)
半空中騎馬——騰雲駕霧;露了蹄
半空中數指頭——算得高
半拉瓜子——不算個人(仁)
半籃子喜鵲——唧唧喳喳
半路開小差——有始無終
半路上的新聞——道聽途說
半路上丟算盤——失算了
半路上留客——口上熱鬧;嘴上熱情
半路上殺出個程咬金——出了岔;措手不及;突如其來
半瓶子醋——亂晃盪
半山腰倒惡水(滑水〕——下流
半山崖的觀音——老實(石)人
半天雲里踩鋼絲——提心吊膽
半天雲里出亮星——吉星高照
半天雲里吹嗩吶——想(響)得高
半天雲里的雨——成不了氣候;不成氣候
半天雲里吊口袋——裝瘋(風)
半天雲里翻帳簿——算得高
半天雲里看廝殺——袖手旁觀
半天雲里拉家常——空談
半天雲里飄氣球——高高在上;沒著落
半天雲里騎仙鶴——遠走高飛
半天雲里做衣服——高才(裁)
半天雲中拍巴掌——高手
半夜吃黃瓜——摸不著頭尾
半夜雞叫——不曉;亂了時辰
半夜叫大姑娘的門——來者不善
半夜裡的被窩——正熱乎
半夜裡和面——瞎鼓搗
半夜裡掄大斧——瞎侃(砍)一通
半夜裡捉迷藏——瞎摸;摸不著
半夜聊天——瞎說
半夜起來穿衣服——為時過早
半夜敲門心不驚——問心無愧
半夜彈琴——暗中作樂
半夜下雨——下落不明;不知下落
半夜做惡夢——虛驚一場;一場虛驚
半夜做夢啃豬蹄——盡想好事;想得倒美
半夜做夢娶新娘——盡想好事;想得倒美
絆倒趴在糞池邊——離死(屎)不遠
扮豬吃老虎——大智若愚
膀子一甩——不幹了
棒槌吹火——一竅不通
棒槌打缸——四分五裂
棒槌當針——粗細不分
棒槌改蠟燭——粗心
棒槌進城——成精作怪
棒槌里插針——粗中有細
棒槌敲竹筒——空想(響)
棒槌上天——總有一天落地
棒打鴨子——呱呱叫
棒打鴛鴦——難分開;兩分離
棒子麵煮葫蘆——糊糊塗塗;糊里糊塗
棒子麵煮雞子兒——糊塗蛋
棒子里做蛋糕——不是正經材料
蚌里藏珍珠——好的在裡面
包辦的婚姻——身不由己;不由自主
包單(被單)布洗臉——大方
包公的尚方寶劍——先斬後奏
包公的鍘刀——不認人
包公放糧——為窮人著想
包公殺親侄——先治其內,後治其外
包公審案子——鐵面無私;六親不認
包公鍘皇親——法不容人
包腳布上飛機——一步(布)登天
包腳布上生蟣子(ji,zi虱子的卵)——好角(腳)色(虱)
包腳布做鞭子——文(聞)不能文(聞),武(舞)不能武(舞)
包腳布做夾扣子——又臭又硬;臭硬
包腳布做圍脖——臭一圈兒
包元宵的做烙餅——多面手
包子吃到豆沙邊——嘗到甜頭
包子熟了不揭鍋——窩氣
包子張嘴——露餡
苞谷棒子生蟲——專(鑽)心
苞谷麵糊——沒多大油水;油水不大
剝蔥搗蒜——乾的小事
剝了皮的蛤蟆——臨死還要跳三跳
剝皮的青藤——一絲不掛
雹子砸了棉花棵——光桿司令
薄刀切蔥——兩頭空;兩落空
薄刀切豆腐——兩面光
薄皮氣球——不攻自破
薄紙糊窗欞——一戳就穿
保險櫃掛大鎖——萬無一失
保險櫃里安雷管——暗藏殺機
寶囊里取物——手到擒來
寶塔頂上的寶葫蘆——尖上拔尖
飽帶干糧晴帶傘——有備無患
抱黃連敲門——苦到家了
抱雞婆打擺子——窩里戰;又撲又顛
抱雞婆長鬍子——窩里老
抱緊肚子裝飽漢——空虛
抱木頭跳江——不成(沉)
抱菩薩洗澡——淘神
抱元寶跳井——捨命不舍財;愛財捨命
抱在懷里的西瓜——沒跑;跑不了;十拿九穩
抱著茶壺喝水——嘴對嘴
抱著燈心救火——惹火燒身;引火燒身
抱著擀麵杖當笙吹——一竅不通
抱著孩子拜天地——雙喜臨門
抱著葫蘆不開瓢——死腦筋
抱著黃連做生意——苦心經營
抱著金磚挨餓——活該
抱著蠟燭取暖——無濟幹事;不濟事
抱著木棍推磨——死轉圈兒
抱著琵琶跳井——越談(彈)越深
抱著錢匣子睡覺——財迷心竅;財迷
抱著石頭跳深淵——死不回頭
抱著鐵耙子親嘴——自找釘子碰
抱著香爐打噴嚏——觸一鼻子灰;碰一鼻子灰
鮑叔識管仲——知心
暴風雨中的航船——頂風破浪
暴雨前的閃電——大發雷霆
爆米花沏茶——泡湯了
爆竹店裡夫人——熱鬧;自作自受
爆竹脾氣——一點就著;點火就著
豹狗子吃馬鹿——好大的胃口
豹子進山——渾身是膽
報國寺里賣駱駝——沒有那個事(寺)
報紙上的社論——句句講真理
杯弓蛇影——自相驚擾
杯水車薪——無濟無事;不濟事
背鼎鍋上山——吃不住勁
背篼里頭搖鑼鼓——亂想(響)
背鼓進祠堂——一副挨打的相
背鼓追槌——自討打
背門板上街——好大的牌子
背菩薩下河——淘神
背石頭上山——硬吃虧;自討麻煩;自找麻煩
背媳婦過獨木橋——又驚又喜
背油桶救人——惹火燒身;引火燒身
背著醋罐子討飯——窮酸
背著糞筐上銀行——臭錢
背著糞簍滿街串——找死(屎);尋死(屎)
背著棺材上戰場——往最壞處想
背著哈哈鏡走路——不怕後人見笑
背著黑鍋做人——直不起腰;伸不起腰
背著喇叭趕集——攬差事
背著靈牌上火線——要拚命;拼啦
背著棉絮過河——越背越重
背著瑣吶坐飛機——吹上天了
背著梯子罵街——發賊橫
背著娃娃推磨——添人不添勁
北京的蘿卜——心裡美
北門外開米店——外行
被蟲子咬過的果實——未老先衰
被獵人追趕的金鹿——慌里慌張
被埋沒的陶佣——永無出頭之日;難出頭
被窩里不見了針——不是婆婆就是孫
被窩里放收音機——自得其樂
被窩里磨牙——懷恨在心
被窩里伸出一隻腳——你算老幾
被窩里養老虎——留下禍根;留下後患
被窩里捉跳蚤——瞎抓
背後藏茄子——有外心;生了外心
背後拉弓——暗箭傷人
背集擺攤子——外行
背靠背睡覺——體貼人
背人偷酒喝——冷暖自己知
背水作戰——斷了後路;不留後路
背陽坡上的太陽——不久長;難長久
背著手爬泰山——步步高升;步步登高
笨狗攆(nian追趕〕兔子——不沾邊;沾不上邊
笨姑娘納鞋底——坑坑窪窪
笨驢子過橋——步步難
笨牛吃麻雀——不好捉弄
笨鴨子——上不了架
笨賊偷法官——自投羅網
崩了群的馬——四處逃散
逼公雞下蛋——故意刁難;有意為難;辦不到;沒法辦
逼人跳海——害人不淺
逼上門的生意——沒有好貨
鼻尖上吊鐮刀——掛不住
鼻尖上抹黃連——眼前苦;苦在眼前
鼻孔喝水——夠嗆
鼻孔里的汗毛——了(燎)不得
鼻孔里長瘤子——氣不順
鼻樑碰著鍋底灰——觸霉頭(倒霉〕
鼻樑上放菜刀——好險;冒險;危險
鼻樑上掛眼鏡——四平八穩
鼻樑上掛鑰匙——開口
鼻樑上推小車——走投(頭)無路
鼻涕流進喉嚨里——吃虧沾光沒外人
鼻頭搽白粉——一副好相;好相;裝丑
鼻頭上擺攤子——眼界寬
鼻頭上掛糞桶——不知香臭;聞不著香臭
鼻頭上抹蜂糖——干饞撈不著
鼻頭上耍木偶——面上人
鼻頭上長犄角——出格
鼻眼裡鑽跳蚤——好迸難出
鼻子里插蔥——裝相(象)
鼻子里灌醋——酸溜溜的
鼻子上安雷管——眼前就是禍;禍在眼前;急在眼前
鼻子上掛秤蛇——抬不起頭來
鼻子上掛肉——油嘴滑舌
鼻子上冒煙——急在眼前
鼻子下面掛電燈——聞名(明)
比賽場上的運動員——爭先恐後
比著被子伸腿——量力而行
筆桿子吞迸肚——胸有成竹
壁畫上的耕牛——不中用
壁上的耕牛——離(犁)不得
壁上掛鬼星——鬼話(畫)
閉了眼和面——瞎攙和;亂攙和
閉著眼睛鼓風——瞎吹
閉著眼睛哼曲子——心裡有譜
閉著眼睛賣布——瞎扯
閉著眼睛摸田螺——瞎碰;瞎撞
閉著眼睛螳河——聽天由命
閉著眼睛跳舞——盲目樂觀
閉著眼睛訓話——瞎說
閉著眼睛走路——瞎摸
閉著眼睛走南牆——瞎碰
蝙蝠看太陽——顛倒黑白;傻了眼
鞭打快牛——忍辱負重
鞭打千里駒——快馬加鞭
鞭打死鳥——勞而無功;有勞無功
鞭桿做大粱——不是正經東西
鞭梢上拴兩個蛤饃——經不起摔打
扁擔打限頭——先一頭落地
扁擔倒了也認不出來——一字不識
扁擔窟窿插麥茬——對上眼了
扁擔摟柴——管得寬
扁祖挑柴火——心(薪)掛兩頭
扁擔挑水走滑路——心掛兩頭
扁擔無釘——兩頭的塌;兩頭滑脫;兩頭耍滑
扁擔砸杠子——直打直
扁擔做桅桿——擔風險
扁豆繞在竹竿上——有靠了
扁鵲開處方——手到病除;妙手回春
變戲法的本領——全憑手快
變戲法的亮手帕——不藏不掖
婊子掛起貞節牌——假正經;假裝正經
婊子立牌坊——假正經;假裝正經;不要臉
裱糊店裡的紙人——一點就透;一戳就破
裱糊匠上天——胡(糊)雲
裱畫店夫人——自己丟出話(畫)來
鱉蛋上抹香油——圓滑;又圓又滑
鱉咬手指頭——抓住不放;揪住不放
癟肚臭蟲——要叮人
癟粒兒的麥穗——頭揚得高
癟嘴吹蕭——走漏風聲
殯儀館里的棺材——裝人
兵營里養妓女——亂了軍心
冰雹砸了棉花棵——盡光棍;全是光棍
冰坂上的驢子——四腳朝天
凍河上趕鴨子——大家耍滑
冰窖里嬉耍——冷笑
冰庫里點蠟——洞(凍)房花燭
冰凌當拐杖——靠不住;不可靠
冰凌掛胸口——涼透心;冷透了
冰凌調豆腐——難辦(拌)
冰面上蓋房子——不牢靠
冰山上畫畫——好景不長
冰塘葫蘆——一串一串的
冰糖調黃瓜——乾脆;乾乾脆脆
冰天雪地發牢騷——冷言冷語
冰雪裡到肚皮上——涼了半截
並列第一名——不相上下
病鬼開葯店——自產自銷
病好郎中到——晚了;遲了
病貓的尾巴——翹不起來
病人拍皮球——有氣無力;少氣無力
病人遭雷打——天災人禍
病重不吃葯——等死
撥好的鬧鍾——不到時候不打點
玻璃窗里看戲——一眼看透;一眼看穿
玻璃蛋子變雞蛋——有一套
玻璃掉在鏡子上——明打明
玻璃肚皮——看透心肝
玻璃缸里的金魚——掀不起大浪;翻不了大浪;無山路,沒有出路
玻璃缸內關蒼蠅——亂竄
玻璃猴子——成不了氣候;不成氣候
玻璃鏡上的人兒——有影無蹤
玻璃筷子夾涼粉——光對光
玻璃瓶子裝開水——三分鍾的熱勁
玻璃瓶裝寶物——一眼看透;一眼看穿
玻璃菩薩——神明
玻璃球上拴麻線——難纏
玻璃上放花盆——明擺著
玻璃娃娃——明白人
玻璃心肝水晶人——明白人
玻璃做鼓——經不起敲打
菠菜煮豆腐——一清(青)二白
伯樂揮鞭——騎馬找馬
博物館的陳列品——老古董
脖頸上拴頭驢——不是正庄(樁)
脖子上掛雷管——太懸乎
脖子上圍裹腳布——臭了一圈子
跋腳驢子追兔子——趕不上;攆(nian追趕〕不上
跛腳馬上陣——沒有好下場
跛腳毛驢——不走正道;光走歪道
跋子拔蘿卡——歪扯
跋子踩高蹺——早晚有他的好看
跛子打鞦韆——一處拐腿,處處拐腿
跋子打圍——坐著喊;坐地吶喊
跋子趕馬——望塵莫及
跛子騎瞎馬——各有所長
跋子上台——立場不穩
跛子走路——左右搖擺;搖擺不定;一步步來
簸箕里的螞蟻——條條是路;條條是道;路子多
補鍋匠的脊樑——背黑鍋
補鍋匠栽跟頭——倒貼(鐵)
不挨皮鞭挨磚頭——吃硬不吃軟
不吃羊肉羊膻臭——自背臭名
不出雞的雞子兒(雞蛋〕——壞蛋
不出芽的穀子——壞種;孬種;不是好種
不倒翁得相思病——坐卧不安;坐卧不寧
不倒翁騎兔子——沒有穩當勁
不餓帶干糧——有備無患
不恨繩短、只怨井深——錯怪
不見兔子不撒鷹——做事穩當
不敬東家敬伙計——認錯了主
不碰南牆不回頭——倔強;頑固到底
不熟的葡萄——酸得很;酸氣十足
不是魚死,就是網破——有你無我
不聽曲子聽評書——說的比唱的好聽
不聽使喚的套筒槍——卡殼了
下長毛的家雀——飛不了
不栽果樹吃桃子——坐享其成
布袋裡買貓——不知底細
布袋裡裝牛角——內中有彎
布上的棉線——千頭萬緒
布娃娃——缺乏生氣
步槍卡了殼——不響
八百銅錢穿一串——不成調(吊)
八斗的小垂缸——裝不下一石
八個錢買碗餛飩——沒有面
八斤半的老鱉吞了個秤砣——狠心的王八
八十歲老翁挑擔子——心有餘而力不足
八十歲跳舞——老天真
八仙聚會——神聊
八月的石榴——滿腦袋的點子
八月十五種花生——瞎指揮
拔了蘿卜栽上蔥——一茬比一茬辣
把妖猜當成菩薩——善惡不分
白骨精演說——妖言惑眾
白蠟做的心——見不得日頭見不得火
白糖包砒霜——毒在裡面
百日不下雨——久情(晴)
半個銅錢——不成方圓
半空中的火把——高明
半路開小差——有始無終
半夜吃燒雞一思思想想(撕撕響響)
半夜裡的被窩——正在熱乎勁上
半夜裡的寡婦——難過
扮秦檜的不卸裝——誰沒見過你個二花臉
棒打鴨子——刮刮(呱呱)叫
棒槌當針——粗細不分
包公斷案——認理不認人
包子咧嘴——美出餡了
剝皮的樹——不長
薄刀切豆腐——兩面光
報時的雄雞——不用催
爆竹脾氣——一點就著
背手後掛胡琴——拉不著
背後作揖——反禮),
背石頭下河——摸底
背手上雞窩——不簡單(棟蛋)
被面上刺練——綿上添花
被窩里劃拳——沒摻外手
被窩里踢皮球——不見起
逼出來的口哄——信不得
逼楚霸王尋死——心理戰術
鼻孔喝水——夠嗆
鼻涕往上流——反了
鼻頭上塗自粉——一副好相
鼻子上吊秤錘——搗嘴
鼻子上襪黃連——苦在眼前
比干丞相——沒心
閉著眼睛走路——凈想歪道兒
閉著眼睛和面——瞎摻和
門著眼睛賣布——胡扯
壁虎尾巴——節節活
鞭桿當笛吹——沒心眼
阿拉伯數字8字分家——零比零 按著牛頭喝水——勉強不得
阿公吃黃連——苦也(爺) 按雞頭啄米——白費心機
阿斗當皇帝——軟弱無能 矮子推掌——出手不高
阿斗的江山——白送 矮子爬坡——貪便宜
案板底下放風第——飛不起來 按老方子吃葯——還是老一套
庵廟里的尼姑——沒福(夫) 挨鞭子不挨棍子——吃軟不吃硬
矮子騎大馬——上下兩難 暗地裡耍拳——瞎打一陣
矮子坐高登——上下兩難 暗室里穿針——難過
矮子坐高凳——夠不著 安祿山起兵——反了
矮子放屁——低聲下氣 案板上砍骨頭——乾乾脆脆
矮子上樓梯——步步高升 岸邊的青蛙——一觸即跳
按著葫蘆挖籽——挖一個少一個 挨了棒的狗——氣急敗壞
按著腦袋往火炕里鑽——憋氣窩火
巴掌穿鞋——行不通;走不通 拔了毛的鳳凰——不如雞
芭蕉開花——一條心;緊相連 把臉裝進褲襠里——見不得人
芭蕉葉上壘鳥窩——好景不長 霸王別姬——奈何不得;無可奈何
疤瘌眼長瘡——壞到一塊了 白骨精化美女——人面鬼心
八百年前立的旗桿——老光棍 白骨精說人話——妖言惑眾
八個老漢劃拳——三令五申(伸) 白蠟材結桂花——根子不正
八個歪脖坐一桌——誰也不正眼看誰 白了尾巴尖的狐狸——老奸巨猾
八十老人吹燈——喘不上氣;上氣不接下氣 白娘子遇許仙——千里姻緣一線牽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略顯其能 白天盼月亮——甭想;莫想;休想
八賢王進宮——好難請 百貨大樓賣西裝——一套一套的
八月十五的月亮——年年都一樣;正大光明 百斤重擔能上肩,一兩筆桿提不動——大老粗
八月十五吃元宵——與眾不同 百萬雄師下江南——興師動眾
拔草引蛇——自討苦吃;自找苦吃 搬菩薩洗澡——越弄越糟;白費神;空勞神
斑鴆打架——賣弄風流 斑馬的腦袋——頭頭是道
半道上撿個喇叭——有吹的了 半斤對八兩——不相上下;彼此彼此;
半空中騎馬——騰雲駕霧;露了蹄 半山崖的觀音——老實(石)人
半夜做夢娶新娘——盡想好事;想得倒美 扮豬吃老虎——大智若愚
稻草人救火——引火上身 廁所里照鏡子——臭美
財迷轉向——走路算賬(比喻總是在算計) 茶壺有嘴難說話——熱情在里頭
財神爺戴烏紗帽——錢也有,權也有 茶鋪里不要的伙計——哪一壺不開單提哪一壺
楚霸王自刎烏江——沒臉回江東 嫦娥跳舞——兩袖清風
曹操吃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長頸鹿進馬群——高出了頭
曹操敗走華客道——不出所料 長城上的磚——未知經過多少風雨
曹操遇蔣干——倒了大霉 長絲瓜當扁擔——不曉得軟硬
唱戲的穿龍袍——成不了皇帝 唱戲的鬍子——假的
彩虹和白雲談情——一吹就散 扯著老虎尾巴喊救命——找死
蔥頭不開花——裝什麼蒜 扯褲子補補丁——堵不完的窟窿
踩著肩頭往頭上拉屎——硬欺負人 城隍娘娘有喜——懷的鬼胎
蒼蠅嘴巴狗鼻子——真靈 城隍廟里著了火——小鬼的嘴裡都冒煙
蒼蠅叮菩薩——看錯人了 城樓上亮相——高姿態
曹操諸葛亮——脾氣不一樣 吃了對門謝隔壁——錯了
曹操敗走華容道——走對了路子 吃魚不吐骨頭——帶刺
斷了線的梭子--白鑽空子 打腫臉充胖子--冒充富態
斷了柄鋤頭安了把--有了把柄 打破腦袋叫扇子扇--豁出去了
盜馬賊披袈裟--嫁禍於人 打死老鼠喂貓--惱一個,好一個
躲雨躲到城隍廟--盡見鬼 大門日的石獅子--成雙成對
點燃的蠟燭一長命(明)不了 大公雞吃米--不計其數
點著火的雙響--氣得嘣八丈高 大象喝水--有肚量
搭起戲台賣豆腐--買賣不大架子大 大聖吃毫毛--變得真快
搭起戲台賣螃蟹--貨色不多,架勢不大 大街上的行人--有來有往
擋鳳板做鍋蓋--受了冷氣受熱氣 大流子的弟弟--二流子
打上黑臉照鏡--自己嚇唬自己
大雁飛行--成群結隊
打足了氣的皮球--蹦老高 大熱天穿皮襖--不是時候
打燈籠走親戚一明去明來 挨了棒的狗——氣急敗壞
打鑼賣糖--各於一行 打鳥姿態一一睜隻眼,閉隻眼
大車初一打拚伙--窮鬼們聚到一塊了 打開棺材喊捉賊--冤枉死人
大姑娘腫臉一一難看 打開天窗--說亮話
大蝦炒雞爪兒--蜷腿帶拱腰 打烏米的眼睛--盡往上看
大姑娘瞧嫁妝--有日子的人了 打足氣的氣球--早晚要炸
大姑娘嫁太監--享福又受苦 大海里的一滴水--有你不多沒你不少
戴著面具進棺材--死不要臉 大水沖了龍王廟--家人不認識一家人
戴著面具親嘴--沒一點情味 大年三十看黃歷--沒有日子了
鵝蛋石跌進刺蓬里——無牽無掛
耳朵里塞棉花——裝樣(羊)
兒子不養娘——白疼了一場 餓狼竄進羊廄——無事不來
二流子打鼓——吊兒郎當 餓豬占木槽——死不放
二尺長的吹火筒——只有一個心眼 餓著肚子做夢——空想
二不愣當家——出不了好主意 二踢腳——兩想(響)
二兩棉花——彈(談)不上 鵝伸脖子——等著挨刀
鵝在水中尋食——尾巴翹上天 鵝盆里不準鴨插嘴——無牽無掛
惡鬼見鍾旭——不得不老實 惡人雕戴皮帽——假充鷹
惡人雕戴皮帽——假充鷹 惡人登門——送福
惡狼生個賊狐狸——不是好種 惡狼和瘋狗作伴——脾氣相投
餓虎進宅——不懷好意 惡狼對羊笑——不懷好意
二百加五十——二百五 餓狼日里奪脆骨——好大的膽
二郎神的印堂——獨具隻眼 耳朵塞驢毛——說不通
二萬五千里長征——任重道遠 額頭角上擱扁擔——頭挑
額頭上插牡丹——忍痛圖好看 鵝蛋石跌進刺蓬里——無牽無掛
府官進縣衙--大搖大擺
放屁捂屁股--多加一分小心
放了氣的皮球--軟蛋 放屁砸了腳後跟--真倒霉
放了血的豬--趴下了 墳場上堆冰塊--冷死人
房檐上玩把戲--玩命 墳地里擺酒席--鬼作樂
房檐上的流水--上頭的事
墳地里的夜貓子--不是個好鳥兒
房頂上失窟窿--不是門兒 墳地里拉弓--色(射)鬼
房頂上種麥子--刺激(脊) 放屁打飽嗝--上下通氣
房頂上放風箏--起手高一層 放羊娃喊救命--狼來了
房上的草--刮來的種幾 放虎歸山--後患無窮
粉球滾芝麻--多少沾點兒 放毛蟲上身--找癢來抓
粉刷的烏鴉--白不久 放出去的鳳箏--越飛越遠
粉條泡在滾水裡--直不起腰來
飛機上曬衣服--高高掛起
糞堆上長靈芝--臭得出奇 飛機上抬頭望--天外有天
糞堆上插旗子--臭名照著 飛蛾攆蜘蛛--自投網羅
斧大好砍樹,針小能穿布--各有各用處 肥雞飩湯--油水多
伏天穿皮襖--賃來的 兩代寡婦--沒功(公)夫
發了霉的葡萄--一肚子壞水 扳倒礁窩,嚇跑婆婆----潑婦
發高燒不出汗--胡說 沸水鍋里煮螃蟹--看你橫行到幾時
翻穿皮襖--裝羊(樣) 風地里的一盞燈--不知啥時候滅
翻身的王八--四腳朝天 風馬牛--不相及
飯店門前擺粥攤--搶人生意
風前蠟燭--說滅就滅
9、我愛我的家鄉-貴溪
貴溪,位於江西省東北部、信江中游,「東連江浙、南控甌閩」。自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建縣,至今已1240年,在北宋時期曾有名曰「信州」(詳情見施耐庵所著《水滸傳》第一回)1996年撤縣設市。國土面積2480平方公里,55萬人口,轄18個鄉鎮、3個街道辦事處、7個林(墾殖、園藝)場。城市規劃面積34平方公里,建成區16.8平方公里,城區人口15萬。現為「全國文化先進市」、「全國科技先進市」、「全國全民健身先進市」、「全國雙擁模範城」,被譽為「銅都銀鄉」。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貴溪就是閩浙贛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朱德、王稼祥、方誌敏等都留下過戰斗足跡,貴溪為中國革命英勇獻身了的5540名烈士。
貴溪名字的由來。相傳早在唐朝江川邊上,信江河是塊好地方。俗話說水之靈,好水就孕育了周邊的萬物。當時信江邊盛開鬱金香。一天皇帝老子出遊江南江西兩地,途徑貴溪信江,被眼前美景所迷。鬱金香也因此成為貢花,貴溪也得名「貴溪」。
貴溪特產。托皇帝老子的福,燈芯糕用信江水而做,成了貢品。那時的燈芯糕,三十多種香料精煉而成,半成品成塊狀,最後切片,切絲,形如燈芯,且燒後不留灰。
捺菜,芥菜白菜腌漬以後,就成了可口的鹹菜,封建社會老百姓遭欺壓,被收刮民脂民膏,老百姓沒糧食,它就是最忠誠的夥伴。
區位優越,交通便利。浙贛、皖贛、鷹廈三條鐵路橫穿東西,縱貫南北,15個火車站連珠成串,境內營運里程達156.3公里。公路四通八達,320、206國道縱橫境內,上海至瑞麗高速公路穿境而過,高速掛線一期工程已建成通車,乘車貴溪至南昌1.5小時,達上海5.5小時,到杭州4小時,市、鄉、村公路網路相通。全市水運通暢,千里信江直通鄱陽湖。
土地肥沃,農業資源豐富。貴溪是全國商品糧基地、南方最大早熟梨基地、江西省重點產材基地、長江防護林基地、國家儲備糧基地。全市耕地50萬畝、林地263萬畝、毛竹31萬畝、果業面積10萬畝、水面5萬畝;森林覆蓋率56%。境內氣候宜人、雨量充沛、土壤肥沃,農業開發前景十分廣闊。
礦藏資源豐富,品位極高。已探明儲量的有金、銀、鉛、鋅、鈾、瓷土、石膏、硅石、花崗岩等30餘種,其中冷水銀礦儲量為全國之最,雷溪石膏礦為華東之冠,上祝瓷土礦儲量、品位列江西省之最,花崗岩品種繁多,儲量達64萬立方米。
工業發達,經濟實力雄厚。駐有中央、省屬10多家大中型企業,有中國300強工業企業之一的江西銅業集團公司;有亞洲最大、世界排名第十位、中國現代化程度最高的銅冶煉廠——貴溪冶煉廠,陰極銅產量達40萬噸,享譽「中國銅都」之稱;有裝機容量50萬千瓦的華東電網主力電廠——貴溪電廠,2004年11月已開工建設投資27億元、裝機容量60萬千瓦的二期工程;有全國四大磷胺廠之一,年產24萬噸復合化肥廠;有銀鋅儲量「華東之最」的銀礦及國家大型建築企業首鋼四建,中國有色十五冶等。全市地方工業迅速崛起。按照「五高」要求規劃建設了10平方公里貴溪市工業園,已投產企業35家,形成了銅材、光電子、建材、化工、醫葯食品等五大支柱產業。其中,南方照明公司、竹輝公司被列入國家高新技術產業企業,一批名、優、特、高、精、新產品打入國際市場。 在滬瑞高速公路以南高標准規劃建設了江西貴溪銅產業循環經濟園區(市銅拆解加工區),為貴溪銅產業的發展增添了新的平台。
城市優美,人居環境適宜。具有工業、交通、商貿、信息、旅遊等諸多優勢和較強輻射功能,是贛東北地區中心城市。城市基礎設施完善,道路循環互通;城市空氣清新,主要指標達標;完成了老城區主要街道改造和城南新區、城東新區開發,已初步形成「顯山、露水、綠色」的生態城市。
風景獨特,旅遊前景廣闊。地處龍虎山、圭峰、三清山、武夷山、五府山等「五山環繞地」,境內有國家級風景區龍虎山、中國道教聖地「嗣漢天師府」、象山森林公園、上山修竹山莊、白鶴湖、鬼谷洞、香爐峰、三陽硐府等自然景觀;還有南宋四大書院之一的象山書院、贛東北紅色根據地遺址、畲族風情、四大古鎮、明清建築群等人文景觀。
政策優惠,投資環境優越。削減了行政審批事項,規范了行政審批和收費行為,完善了稅費、用地、融資等方面優惠政策,設立了聯合辦證中心和經濟環境投訴中心,營造了「親商安商富商」的社會氛圍。貴溪已成為投資成本低、回報率高的熱土。
[編輯本段]地理氣候
貴溪地屬亞熱帶溫室氣候區,氣溫偏高,光照充足,雨量豐沛,無霜期長。境內地形復雜,地域性氣候差異較大。總體劃分以3月中下旬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0℃ 之日至5月下旬為春季,約70天;自5月下旬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22℃之日至9月下旬為夏季,約120天;自9月下旬日平均氣溫穩定低於22℃之日至11月下旬為秋季,約60天;自11月下旬日平均氣溫穩定低於10℃之日到第二年的3月中下旬為冬季,約110天。
貴溪市季節氣候特點,可概括為:春季溫和,陰雨連綿;夏季炎熱,汛旱分明;秋季溫涼,降水稀少;冬季較長,初雪偏早。
[編輯本段]自然資源
一、林業資源
全市林業用地面積213.3萬畝,有林地面積210.6萬畝,活立林蓄積量492.7萬立方米,毛竹林地31.7萬畝,立竹量4348萬根,年木材採伐量5萬立方米,竹材採伐量100萬支,現已開發毛竹豐產林13萬畝,竹林分布相對集中。
二、水利資源
全市河流眾多,水量充沛。我市現有山塘水庫10236座,其中中型水庫6座,小(一)型水庫18座,小(二)型水庫126座,境內除信江幹流外,流域面積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主要支流有11條,全市水能源蘊藏量23萬千瓦,可開發量11萬千瓦。
三、農業資源
全市有耕地近50萬畝,每年為國家提供商品7000萬公斤,已開發柑桔、梨、桃、李等品種為主的10萬畝水果基地。
四、旅遊資源
南宋陸九淵創建的象山書院遺址、掛榜山、三峰山、鬼谷洞、仙人橋、白鶴洞、三陽硐府。
五、礦產資源
現發現的金屬礦主要有金、銀、鉛、鋅、銅、鐵、稀土等,非金屬礦主要有石膏、瓷土(石)、粘土、硅石、石灰石、花崗岩、透輝石、鉀長石、石英、石墨、粉石英、片石、紅石等,能源礦產有鈾、煤、石油等,還有礦泉水等30多種礦產。
(一) 鉛鋅礦:在冷水鎮,有特大型銀礦田和一批大中型礦床,有銀資源近萬噸,鉛鋅資源近三百萬噸,黃鐵礦二千萬噸並伴生銅、金、鏑等多種礦產資源,礦體訂呈現脈狀,似層伏產出,厚度數米至數百米,礦石品位銀160-280克/噸,鉛+鋅>3%,個別鉛+鋅>8%,含硫>30%。
(二) 稀土:主要分布在文坊、塘灣、耳口、冷水一帶,礦體呈層狀,透鏡狀,厚1-5米,品位TR2O3(輕稀土)0.11-0.15%,易采易選,主要稀土元素有鑭、鈰、鐠、釹、釤、銪、釓、釔、鈧等十餘種。耳口稀土分布面積68平方公里,較好地段15平方公里,稀土總量可達數千噸,其中高鈧富銪輕稀土資源達1200噸,銪含量0.75%,鈧含量0.19%。文坊稀土分布在濠水一帶,礦體厚度2.5-6.15米,品位TR2O30.08-0.126%,儲量數千噸。塘灣稀土分布在天堡飛及賽前楊家村東,礦點厚度2-6米,品位TR2O30.05-0.06%,儲量近萬噸。
(三) 石膏礦:是本市的優勢礦產,羅塘石膏礦是華東地區最大的石膏礦,已探明石膏礦體走向4000米,延伸大於500米,礦脈20多條,主礦層厚度大於4米,品位SO356-70%,C+D級儲量5000萬噸。
(四) 石灰石礦:分布在冷水、文坊、金屯、塔橋等地。其中冷水洞源石灰石礦經可行性研究具有經濟價值C+D級儲量363萬噸,遠景儲量二千萬噸,礦體長數百-數千米,厚數米-幾十米,灰岩質量較好,礦石品位CaO>50%,可滿足水泥、溶劑需要。
(五) 瓷土(石)礦:主要分布在流口新溪、倒樟樹、文坊嶺西、塘灣上祝、蘆甸等地,B+C+D級儲量3000餘萬噸,主要有石英脈和凝灰岩風化而成,脈狀瓷石礦長幾百米-千米不等,凝慶岩風化厚10-30餘米,寬百餘米,延長數千米,瓷土質量以一、二級為主,原礦品位AL2O35-24%,SiO268-75%,塘灣上祝瓷土礦為江西最大的礦床,質量上等。
(六) 花崗石礦:主要分布在文坊、樟枰、塘灣、冷水,品種主要有仙人紅(文坊、西窯)、杜鵑紅(文坊、樟坪)、黑白花(塘灣)、珍珠黑(冷水),儲量5000多立方米,其中文坊仙人紅儲量百萬立方米,杜鵑紅儲量4千萬立方米,黑白花上千萬立方米,珍珠黑百萬立方米。
(七) 硅石礦:分布在周坊的長塘--志光的塔橋--鴻塘的硬石嶺,礦床長3000米左右,厚9米-40米,礦石品位一般SiO297%左右,Tfe<1%,局部地段品位SiO298%,儲量5000餘萬噸。
(八) 瑩石礦:主要分布在樟坪的東坑、眩山、耳口的源頭、冷水的茶山,其中樟坪的東坑瑩石儲量10萬噸,呈脈狀產出,脈長100米左右,脈寬2-5米,平均3米左右,CaF252-87%。
(九) 透輝石礦:分布在文坊鎮占源趙家一帶,呈近東西向延伸,長3000餘米,寬10米余,深20餘米,儲量百萬噸,透輝石>85%。
(十) 鐵礦:主要分布在金屯鎮、耳口鎮,礦體為沉積變質型磁鐵礦,金屯烏石坑礦點見磁鐵礦兩層,Ⅰ礦層長542米,平均厚5.22米,平均品位35.5%,Ⅱ礦層長381米,平均厚度1.61米,平均品位30.7%,兩礦層相距18-25米,礦石由磁鐵石英岩和條帶狀磁鐵礦組成,D級儲量約130萬噸。
(十一)礦泉水:主要分布在周坊,礦泉水日涌水量250噸,年涌水量達近十萬噸,偏硅酸達52-70%,含多種有益微量元素,無污染,口味純正,動態穩定。
[編輯本段]風俗習慣
歲時習俗
立春 又叫「新春」,即迎春日。迎春儀式隆重,俗語「新春大似年,缽子大四沿」。廳堂設供桌、燃香燭,供桌上插年花,置兩盆移栽的紅梗白菜,稱「春不老」,菜上柬紅紙,書「迎春納福」,另擺袖子一對,上貼大紅「喜」字。
除夕 除夕前進行一次大掃除,打掃廳堂、卧室、廚房、豬牛欄,清理門前場地、陰溝,洗刷鍋台、碗櫥、碗盤杯盞碟,擦洗門板、傢具,謂之「擦塵」。除夕日門外貼春聯,廳堂貼年畫,擺供桌,燒紙香,放鞭炮祭祖。晚飯後各房室燈火徹夜通明,曰「摘歲燈」。合家圍坐火爐(南鄉山區燃松明子)「守歲」,長輩給兒女分送「壓歲錢」。子夜吃歲酒,菜餚頗為豐盛。臨睡前再放鞭炮「封門」,「封門」後任何人不得隨便出入。解放前窮人負債,除夕夜是這一年討債的最後時機,故債主催逼甚急。負債人留妻兒在家,自己暫時躲避,謂之「做皇帝」(自我解嘲之意),封門之前才溜回家中,債主亦無可奈何。
春節 大年初一,燃鞭炮「開門」。洗漱後,全家大小邀集緊鄰去「出行」,其實是去門外大路邊放鞭炮,燃香紙,向四方作揖禮拜,預祝一年中去四方均大吉大利。初一一天葷菜不上桌,食青菜、豆腐、油豆腐、粉絲等素菜(此俗近年漸改,亦食葷)。早飯後,晚輩依次向長輩拜年。同輩相見,互相拱手,恭喜發財。此後數天,民間娛樂活動不止。初二日始,親友間攜帶禮品相互走訪,稱「拜年」,一般至元宵節前結束。但初三為拜孝年。
元宵 正月十五入夜,家家燈火通明,門前掛紅燈籠,各房室及豬牛欄也點有燈火照明。新中國成立初期,沿舊俗鬧花燈,名目甚多,有獅子燈、龍燈、蚌殼燈、羅漢燈、畜族馬燈、高蹺燈、浮船(旱船)等。「城郭之內,頗尚奢華,元夕張燈……無不靡麗爭勝……」(清同治版《貴溪縣志》)。「文化大革命」期間破「四舊」,燈會絕跡,唯演樣板戲及小節目。80年代以來,隨著電視、錄像等逐漸進入居民家庭,元宵花燈已罕 見,城鎮多以放焰火禮花表示喜慶。
清明 以「前三後七」天為掃墓期,貴溪人稱掃墓為「吊親」。新中國成立以前,農村同姓本族各房公祖留有會產田,「吊親」期間,家中不舉火,不論男女,合房聚餐,吃「清明會」(新中國成立後無此俗)。農村於清明節前一天做「清明」,過「寒食節」。「吊親」時擔土修墳,競比高大,意謂後代子孫繁衍昌盛。
端午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各家門前掛菖蒲、艾葉,吃棕子、雞蛋、大蒜,喝雄黃酒。小孩臉上抹雄黃以「避邪」。信江沿岸村民,每年還舉辦形式多樣的龍舟比賽。
月半 即七月十五,佛家「孟蘭」節。當晚於路口燒香焚紙、供酒飯,施捨餓鬼,故名「鬼節」。新中國成立後此俗漸淡。
中秋 買月餅賞月,合家團聚。農村有「摸青」、「燒瓦子燈」習俗:小孩晚上合夥到野外「摸」青豆、花生、紅薯,用火燒熟吃;或「摸」香橙、袖子、甘蔗。吃多少,「摸」多少,主人見了,一笑了之。青年已婚婦女則「摸」回棗子、袖子,意取「早子」、「又子」。
廟會 舊時,本縣城鄉廟宇寺觀眾多,民間朝神拜佛盛行。朝拜日期或是「神靈」忌日,或約定俗成。香客們齋戒三天,屆時凈身更衣,攜帶供品,從四面八方雲集一處,焚香跪拜,求財祈福。香客少時數百,多時成千上萬,於是設攤擺鋪、雜耍賣藝的生意人便隨之而來,商品貿易活動相伴而生,形成大規模的民間集會,俗稱「廟會」。本縣較有名的廟會有:
上清宮廟會 每年農歷七月二十日舉行,地點上清鎮;
青泥崗廟會 每年農歷八月初二日舉行,地點羅河鄉青泥崗;
仙人寺廟會 每年農歷八月十九日舉行,地點童家;
王前廟廟會 每年農歷九月初一日舉行,地點河潭鄉王前廟。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棄迷信,從民俗,改各地廟會為物資交流大會,並將原青泥崗、仙人寺、王前廟集會點,分別改移至縣城雄石鎮、鷹潭鎮(今鷹潭市區)和泅瀝鄉王灣村 (鄉政府駐地)。
祭灶 農俗臘月二十三,灶王上天向玉帝奏票人間善惡。當晚,農家於灶頭置果品祭灶神,祈禱「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冬至 舊時鄉村於冬至日開闊堂祭祖。祭品豐厚,儀式隆重,凡男性均參加,行跪拜禮,讀祭文,按男丁人口發「人丁餅」、「人丁肉」;各房首共同查看詞堂有無倒塌破敗處,發現即予修繕。新中國成立後此俗廢除。
生產習俗
燒秧田元宵節之日,農家各備一束稻草,焚燒秧田田畔,割去田畔間雜草。然後燒紙燃香,祈求神靈辟害驅蟲,保佑秧苗純凈。
獻谷種浸種日,農戶裝上一小碟谷種,取一小束剪修整齊的稻草稈(象徵耕牛),貼上紅紙條,敬獻於中廳祖宗靈位前,請祖先在天之靈護佑「五穀豐登,耕牛健壯」。也有在立春日獻谷種的。
開秧田早秧開插時,農戶拔一小撮秧苗倒扔在屋樑上,謂之「滿梁」(糧)。
秧田送節端陽節,農家主人在二季秧田一角,插一根竹竿,懸棕子箬皮數片,雞蛋殼數枚,稱之為秧田送節,祝願秧苗健壯無害。
嘗新 早稻開鐮,選摘飽滿修長谷穗一束,掛於廳堂之側;用新米做飯,盛第一碗新米飯於參加收割的儲上供祖先,然後全家進餐,叫作「嘗新」。
做「了田」稻穀收割完畢,稻草上堆,農家備辦酒席(或打麻糍)聚餐慶賀,同時酬謝參加收割的鄰里親友,稱「做『了田」』。
幫工換工幫工,有婚喪喜慶或遭天災人禍,親戚好友的無償幫工,鄰里鄉親的義務幫濟的一種方式;在農忙季節,根據各戶農事的緩急,親友之間商議安排換工,也有以牛工換人工的習慣。新中國成立後,幫工換工已不限於親戚朋友,一家有難,眾人支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實行農業生產家庭承包責任制,幫工換工更為蛋等。買賣耕牛,買戶要用紅布或紅頭繩系於牛角,稱「披紅」;賣戶決不連同牛繩售出,以示家道興旺,還要續養耕牛。 飼養生豬養豬是農村主要的家庭副業,歷來有「富戶不離書,窮家不離豬」、「養豬不賺錢,回頭看看田」的說法。建造新豬欄要擇吉日,豬欄建成後貼「姜太公在此」的紅紙條,以避邪去病。買賣生豬時,買主賣主之間談定價錢後,要約定生豬買來後不發病死亡的天數,如在約定期內發病死亡,賣主要退回全部價款。過年宰豬,主人用黃土紙沾上鮮豬血,插在門側,壓在廳堂香案上,用來祭把天地祖宗;將豬頭豬尾盛於托盤內,拿去供奉「土地公」, 祈求來年飼養生豬更加肥壯。封山育林舊時,一村或一姓的山場封禁時,由村、族人議好禁約,在宗詞或廟宇當眾 宣布,然後殺豬聚餐,以示鄭重其事,再上山在山界林木間綁稻草束,標志此山已封禁。違 禁按禁約處罰,重者則召集全村、族人,宰殺違禁人家生豬,並重申禁約。建國後,集體山 林多以群眾開會討論決定,立禁牌封禁,但少數偏遠山村,仍沿用舊俗禁山。
狩獵 狩獵多為結伴而行。有「搜山」、「坐障」之分。「搜山」即帶獵犬搜尋、追逐獵物 出山,「坐障」為獵人選擇獵物必經之地(山隘、關卡)持槍守候。一般「搜山」「坐障」者配合狩獵。首先擊中野獸者稱「打頭銃」。分配獵物時,打頭銃者另得獸頭;如頭銃未擊中要害而由他人補槍將獵物擊倒,補槍人可得獵物內臟;獸肉則按狩獵人數平分。此俗山區仍存。
手工業學徒手工業學徒,俗稱「學手藝」。舊時,學藝者多為無錢上學,無門經商的貧 家子弟。師徒關系確定後,要備辦酒席「請師傅」,並按約支付一定數額的「尚教錢」。
學徒 期一般為3年,第一年師傅很少授藝,徒弟多是幫師傅做家務雜事。學藝期滿稱「出師」,到時須宴請師傅和同業長輩,以示謝意。「出師」後可獨立開業,也可隨師傅同做,稱「伙計」, 有少量工薪。zz國成立後,手工業學徒基本沿用舊習,但可以收女徒。80年代以後,隨著生活節奏加快,學徒期可以協商,有半年、一年至三年等多種。
開店鋪舊時開設店鋪經商,店戶立有「財神爺」神位,逢初一、十五上香膜拜,祈求 「招財進寶,生意興隆」。新店擇日開業,稱「開張」,店門掛「開張大吉」橫幅,點紅燭、放 鞭炮以示吉祥;商友、親戚送禮慶賀,店主設宴招待,並有開張後三天內降價賣貨之俗。店鋪學徒稱「學生意」、「做學生」,有少量工薪。
陋習
抽鴉片 民國初年,縣城有私設的煙館,有販賣煙土的店鋪。文坊、塘灣、上清等集鎮和一些大村莊,也有小型煙館店。當時中產階級以上人家子弟吸煙者甚多。吸煙者面黃肌瘦,身體衰弱,有的因此而傾家盪產。30年代中期,國民黨當局曾採取措施禁煙,收到一定的效果,但偷吸卧倒片者仍有人在。新中國成立後,吸鴉片惡習才被徹底禁止。
宗族械鬥 新中國成立以前,貴溪鄉村經常出現宗族械鬥事件,封建統治者無法罅。械鬥起因,有的為爭奪土山,明末至清初,發生多次械鬥,各有死傷;,貴溪鄉村經常出現宗族械鬥事件,封建統治者無法制止。械鬥起因,有的為爭奪山林水域所有權。如塘灣鄉劉姓與夏姓,為爭奪一座土山,明末至清初,發生多次械鬥,各有死傷;鴻塘鄉橫田羅姓與余江窯池祝姓,隔河相望,為爭奪打魚水域,多次刀兵相見,世代成仇,死傷不報官府。也有地主鄉宦,為爭奪個人私利,煽動宗族械鬥,以求達到個人陞官發財的目的。40年代各地「競選」,大塘鄉黃守德與塘灣鄉夏鼎臣,為競選偽鄉長挑起一場大規模械鬥,使用了鳥銃、土炮、手槍、步槍等武器。新中國成立後,人民覺悟提高,械鬥一時銷聲匿跡。「文化大革命」期間,又發生械鬥多起,其中最嚴重的是1967年北鄉里前韋姓與項姓的一次械鬥,一人被殺死,數十人被打傷、殺傷。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政府對全縣人民進行了多次普法教育,健全了法制,宗族械鬥現象基本消失。
賭博 新中國成立以前,貴溪城鄉(農村為尤)賭博之風甚盛。賭博方式五花八門,有鉀銅寶、吊花會、推牌九、九點半、擲銀子、八烏子、跌三滿等。舊習新年,3天內不分大小,小孩也可以參加賭博,大人並不禁止。廟會、戲場、集市是聚賭的場所。少數遊民開賭庄為業,隨戲班輾轉城鄉間。民國後期,法幣貶值,賭博以稻穀折價成籌碼,動輒輸贏稻穀幾十石,不少人因賭博傾家盪產。民國政府多次禁賭,但有雷無雨,有人反藉此機會敲詐錢財。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嚴禁賭博。但80年代中期以來,在偏僻鄉間,城鎮一隅,又有少數人私設賭庄,聚眾賭博。
迷信活動 迷信之風在舊社會很普遍。農村設有「朝香廟」,每年秋收前的農閑時間,鄉民成群結隊、敲鑼打鼓去寺廟拜菩薩。遇天旱,打著儀仗奏鼓樂拾「龍王」(蛇)求雨。生病求神問卜者更多。新中國成立後,絕大多數人已不信鬼神。80年代後期,又出現求神、算命、看相者。
纏足 清至民國初年,婦女纏足成風,不纏足者,被人譏笑為大腳婆。此風氣到30年代末才逐漸消失。
嫖娼 新中國成立以前,貴溪雖無公開掛牌營業的妓院,但半公開的娟妓很多。這些娼妓以結拜姐妹為方式,多方勾引顧客,遇富戶喜慶,應召上門,在酒筵間為賓客吹歌彈唱,稱「堂子班」。也有暗娟獨自營業,來往於文坊、塘灣等集鎮,賣淫為生。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明令禁止賣淫嫖娟,娟妓一度銷聲匿跡。80年代中期,縣城及個別鄉鎮又出現暗娟。
禁忌
過年殺豬忌「殺」字,叫「放豬」。豬頭忌「頭」字,稱「豬首」或「豬紗帽」。豬尾說成「千斤」。
過年忌食狗肉,「打狗過年」最不吉利。
正月初一忌說不吉利的話,元宵前忌吃霉豆腐。
春節、元宵日忌動用針線剪刀。
婚嫁送禮,禮金數忌單宜雙。
結婚宴席上,碗、盤子禁層疊在一起,層疊在一起含「重來」之意。
新娘進夫家當天忌吃飯,吃了稱之「慪氣飯」,一輩子都得慪氣。
已出嫁的女兒忌在娘家過年。女兒女婿忌在娘家同房住宿,忌在娘家生產(生兒女),招親例外。
赴宴忌九人一席,因為唯辦喪事「九大王」一席。
飯桌忌擺直向,唯供桌可以。
死人入棺,忌說「棺材」,只能說進「財」。
成人死亡,小兒天折,忌說「死」。成人死亡叫「作古」、「老了」,小孩天折叫「去掉了」、「走掉了」。
滿60歲的老人死亡忌用五根木頭做棺蓋的棺材,五根木頭稱「五角子」,「短命鬼」所用。
探視病人或赴喪葬宴席,不能說「謝」、「再來」之類。
探視病人的東西忌探視人帶回去,一定得收下。
養香菇的人請人吃飯,忌說「謝謝」。
砌豬欄禁人說「瘟」(貴溪人「睨」讀「瘟」)。
建房置傢具,敲擊忌說「打」,而說成「發」。
男人忌在曬有女人衣褲的竹竿下通行。
忌打噴嚏,認為是有人在背後議論自己。
忌喜鵲叫,許多地方認為喜鵲報喜,貴溪人則認為喜鵲叫不吉利。
忌貓頭鷹叫。
小兒患麻疹,忌生人入內。
山裡人被蛇咬,忌「蛇咬」二字,只說被藤怠「絆」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