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婚宴婚車 » 興安酒席

興安酒席

發布時間: 2022-05-30 02:21:11

1、訂婚男方要准備哪些??

訂婚前准備事項訂婚前50~60天1. 提親:男方由媒人或母舅等長輩陪同下,到女方家提親,擇個好日子訂婚,並相量有 關細節。2. 婚前健康檢查:訂婚前准新人可到各戶政事務衛生所或醫院進行婚前健康檢查。訂婚前40~50天1. 挑選禮服:如你有打算拍婚紗照,可先找尋一家你滿意的攝影公司,而他們通常都會 包括出借訂婚及結婚當天所穿的禮服,此時准新娘可預先選擇喜歡的禮服,以免到時 被別的新娘子借去喔。2. 預訂酒席:如有打算宴客的話,要先選好宴客地點並預訂酒席,尤其是結婚旺季。 一般訂婚酒席以6~10桌最為普遍。訂婚前30~40天1. 草擬名單:先問好家中長輩訂婚喜宴要請那些親朋好友,並先寫下來以便計算人數。2. 選購喜餅:一般餅店都會有試吃的喜餅,不妨多跑幾家試試看。選好後可先訂,最好 於訂婚前一天送到家中或設宴地方,以便到時忙碌而出錯。訂婚前20~30天1. 印刷喜帖:通常一般的喜帖印刷時間約7天,數量約跟計算出來的人數多一成便可, 印刷時間不要太遲,因為印好回來,還要寫及寄發喜帖。2. 安排禮車及人員:先詢問及通知要幫忙的親朋好友,預備六輛禮車,到女方家的人員 ,負責女方訂婚儀式的人員,一位福壽雙全的婦人,及迎接車隊的小孩或準新娘的兄 弟。3. 訂做禮服:准新郎可以去訂做一套新西服作為訂婚日所穿之禮服。訂婚前10~20天1. 寄發喜帖:可再於訂婚5~6日前致電給親友,確認出席與否。2. 購買嫁妝:準新娘可陪同媽媽或長輩一起去購買嫁妝,不妨選擇一些比較可愛的,准 新娘日後會用的最好以免浪費。3. 購買其他用品:男方應盡量配合女方,最好能跟丈母娘一起去選購,或可折現金讓女 方自行選購喜歡的東西。訂婚前5~7天1. 試穿禮服:不論準新郎或準新娘,都應再試一次禮服,如果真的有肥瘦,亦補救得來。訂婚前1~3天1. 美發化妝預訂。2. 再點算一次禮品用品及金飾是否齊備。3. 大小紅包預備。4. 再確認一次訂婚酒席,喜餅等是否預備。5. 再確認一次喜宴出席人數與設宴酒席桌數是否接近。6. 再確認一次禮車及工作人員。訂婚男方應備之禮品男方應備禮品,意謂【聘禮】男方的聘禮,不但能代表報答女方家長辛苦撫養即將過門的新娘,而且亦代表了男家的面子。所以大多會盡量辦得風光體面,一般聘禮有簡單的六件禮或講究的十二件禮,另外還有聘金,酒席禮及媒人禮都要准備。而其中的聘金及酒席禮,最好在之前預先跟女方家長相量好。六件禮包括:1. 大餅:即漢餅,依本省台南的習俗,嫁女兒吃大餅,往往以斤論餅,數量愈大愈體面 。2. 盒仔餅:即禮餅,大多以西餅為主,搭配各式小甜點成一盒。3. 米香餅:俗語說「吃米香、嫁好尪」。吃了米香餅,可以尋得一位好夫婿,目前在台 灣鄉間仍相當流行。4. 禮香、禮燭、禮炮:禮香用無骨透腳青,禮燭用成對的龍鳳喜燭,禮炮用大鞭炮和大 火炮,一般喜餅公司有整套供新人選購。5. 米、糖仔路(萬字糖、八角糖)、福圓(龍眼乾):米和糖供女方作湯 圓之用,取團圓、 美滿之意;福圓則代表新郎的眼睛,女方不能收,只能偷兩顆給新娘吃,表示從此看 住新郎的眼睛,使他婚後不再看其他女孩,除此之外也有圓滿、多子多孫興旺之意。6. 聘金、金器首飾、女方布料或衣服:聘金一般可分為「大聘」、「小聘」。「大聘」 通常用來顯示男方的面子,而「小聘」則為實際的聘金,用紅包袋裝好,不露出數字 ,女方通常收小聘退大聘。 金飾多由婆婆打點,包括項鍊、手鐲(鍊)、耳環等,當作給媳婦的見面禮,婚禮當天 必須將它們全部戴上,以示尊重之意。至於金器首飾要准備多少,視男方經濟能力而 定。女方的衣物(俗稱頭尾)以討喜的紅色為主,也可以衣料代替,甚至包括皮包、皮 鞋等,都可為新娘從頭到腳打扮一番。 送聘金(小聘)時要留意,聘金的金額不能是奇數,一定要雙數結尾,且用紅紙包裝妥 當。講究12 件禮包括: (除了上數6件禮外,再加下列禮品)7. 四色糖(冬瓜糖、巧克力糖、冰糖、桔糖):象徵新人恩愛甜蜜、白頭偕老。8. 豬(全豬、半豬或豬腿):現代人一切講求簡單,以豬腿聊表心意即可,象徵男方不會 虧待女方的家人,女方將此禮分切饋贈給來參加儀式的女方親友。9. 面線:象徵「千里姻緣一線牽」,祝福新人福澤綿長、婚姻幸福、延年益壽。10. 酒:可表示全年平安順遂,也是為了敬女方祖先及舅父兄弟。冬天用紹興酒、夏天 用啤酒。11. 閹雞、鴨母:表示婚姻永固、祥和美滿。12. 其他:如禮品、罐頭、喜花等。

2、結婚風俗的結婚習俗

1.一般來說,結婚是中午的正席,頭天晚上女方正席.但也有一些地方是晚上男方正席.中午女方正席.比如譚家河鄉和柳林鄉西部.
2.彩禮的下法有兩種,一是對月禮.就是在結婚那天前一個月的時間下的禮.通常是雙數.有四彩六彩八彩十彩(一彩必須有兩樣.也就是說四彩就是八樣,六彩就是十二樣,以此類推)/然後就是接親的那天,男方要下禮.和對月禮差不多.除了物禮,還得多多少少有點禮金.1000-數萬不等.
3.接親的時候,有的地方新郎不參加,只派一隊人馬去.大多數地方新郎必須參加.
4.鬧房,全國的習俗差不多.
5.紅包:新娘將紅包放在身上每一個角落.除了撒出去的,就是讓別人在身上摸到的.
6.團圓飯:洞房前的一頓飯.大夥聚在一起給新郎新娘出難題,通常都有點帶色的。小兒不宜參加。
7.回門.結婚的第三天,女方帶著男方回娘家.這時男方還得准備些禮品,當然會少得多.但有一點,不能走新娘出嫁時走的那條路,必須想其它辦法走另外一條路回門.
8.定親:通常由男方請媒人提媒,備禮傳送庚帖,帖上有男子生辰八字。女方接帖後,將其同女子的八字合在一起推算。若相和即回簡應允,名為允帖,視為正式定親。定親後,男方或男女雙方設宴謝媒,備禮相送,謂之喝定親酒。婚約既定,不能更改,遇節日和紅白大事還要相互往來。
9.擇吉:俗稱下日子,即男方向女方請求婚期。先請陰陽先生算出吉日,忌單日、晦日,尚雙月雙日,以花朝節和臘八節的日子最多。選好後,用紅紙寫上喜日,備禮由媒人送至女方。女方若無異議,雙方著手各項婚事的准備。
備婚:男方修建新房,裝飾室內,女方購置嫁妝。嫁妝有全嫁、半嫁之分。全嫁者箱櫃衣被四套俱全,取四季興旺之意;半嫁則各樣兩套,象徵成雙成對。中等人家多置全嫁,農戶以半嫁者居多。豪富置超全嫁妝,極盡奢華。吉日前一二日,男方備大禮送至女方家中,內有大肉、雞、鵝、衣物等。潢川縣南部在迎親前兩日,過禮必有1隻公雞,女方須回1隻母雞,而在縣北部則分別為公鵝、母鵝。商城縣在迎親前日,男方要在自家院中進行暖轎儀式,晚上賓客滿坐,喝暖房酒。新縣等地,新婚前夜由牽娘睡在新床上暖床。

3、問一下,廣西桂林市興安縣娶媳婦彩禮一半多少錢,認真的,別開玩笑。

興安縣是一個經濟發展還不錯的地方,現在結婚彩禮一般都不下3萬塊錢了。但是要看女方租婚紗和辦婚宴要多少錢。如果是在酒店或者宴會中心辦酒席的話,像聚福園便宜一點30桌也差不多要四萬塊了。

4、桂林什麼美食你覺得最好吃?

桂林米粉,米粉勁道,有嚼勁,湯汁鮮美,用料新鮮

5、訂婚要准備什麼東西

訂婚禮俗記要
訂婚又稱「文定」,昔稱「納吉」及「納徵」,訂婚雖然不像結婚般繁復,但傳統習俗仍非常重視,男女雙方均需准備若干禮品,其過程如下:

·新郎先在家行完家祭,而後與媒人同乘一車前往女方家迎娶。下了車,進了門,紅包可跑不掉哦!
(一)貢禮官:俗稱「押箱先生」,專門負責送禮行聘事宜。貢禮官必須控制人數(湊成雙數)、車輛(六輛或十二輛)、聘金(雙數且用紅紙包裝妥當)、六件禮。
(二)家祭:出發前往女方家納采之前,男方先行在家行祭祖儀式,這時將納采所用之「盒仔餅」或大餅,上香祭告列祖列宋,將前往某處女方家下聘,請示列祖列宗保佑這段姻椽美滿幸福。
(三)出發:行完家祭後,貢禮官負責將所有聘禮搬上車,新郎與媒人同乘一事,前往女家。
(四)紅包:出發前貢禮宮除了打理人數、車數、聘禮外,也得提醒新郎多准備紅包。如:前來開新郎車門的舅爹、「壓桌」、六名隨去的親人都需備有新娘見面禮、捧洗臉水的女方新友、媒婆禮。
· 訂下終身後如何下聘
「吃米香,嫁好婿」,六禮中要有米香餅。
·為什麼要准備四色糖呢?
是象徵新人甜甜蜜蜜,白頭到老的意思。
聘禮不僅代表男方報答女方家長的心意,感謝女方家含辛茹苦撫養即將過門的新嫁娘,同時也代表了男方的面子。所以大多數都願意添置得風風光光、體體面面,而且每件聘禮也都包含了討吉利、增圓滿的象徵意義。
聘禮通常分簡單的六件禮或講究的十二件禮,聘禮的多寡依照個人的預算安排,同時不妨托媒人向女方家長請教,詢問女方意見,做個兩全其美的排場。
·男婚女嫁正式登場
霹哩叭啦!鞭炮聲響起,男方迎娶的人到啦!當天要進行祭祖、奉茶,直到戴上牽手到白頭的戒指後才算禮成。
·大禮過後,女方如何回禮?
中國人一向講究「禮尚往來」,在男方過大禮後,女方自然也要備回禮,可不能讓男方空手而歸啊。

漢族--婚俗

過去漢族青年的婚姻多由父母包辦,大都是父母從小就給訂了婚,有的還指腹為婚,即孩子還未出生,雙方父母就為他們確立婚姻關系。
同姓不婚:即同一姓之男女不相嫁娶,始於西周初期,是周民族實行族外婚時遺留下的規定。春秋時,人們同姓婚會造成後代畸型及不育已有進一步認識,但同姓婚配仍在貴族中時有發生。戰國後,以氏為姓,漢代以後,姓氏不分,因而同姓不婚多有不禁。至唐代,對同姓婚又循古制,予以禁止。宋、元一宗唐律,同姓為婚乾杖而離之。明、清時地域更大,人口眾多,早成為以地域為基礎的社會,取代了原先以血緣為基礎的氏族。故《明律例》與《清律例》均分同姓、同宗為二,中表面規定兩者皆禁止通婚,實際同姓而不同宗也可以結婚。清末冊律,將同姓不婚與親屬不婚合並,只禁止同宗結婚。
訂婚前要請媒人到女家去求婚。訂婚時,由男方給女方一些財物作「訂禮」,結婚時女方也要帶給男家很多財物,叫「陪嫁」。
舉行婚禮那天,新郎要坐上禮車或花轎,到女家去"迎親",禮車或花轎前邊有樂隊。新娘被迎進男家後,要參拜天地和父母。禮畢,新婚夫妻入洞房。這時男家設宴款待前來賀喜的親朋。有的地方還有鬧洞房、聽壁腳的習慣。
查日子:漢族婚姻風俗。又稱報日子。流行於廣西多數縣鄉。農村議婚訂婚的一個步驟。男女青年相識了解後,稟告父母,托媒溝通,男方給女方送彩禮,然後定婚期。
舊時多先請算命先生排「八字」,如命相相合才進行。有些地方雙方家長相會為子女訂婚。如全州縣一帶,雙方意見一致後,媒人代男方送酒肉衣料給女方,約定日期陪同女方家長和舅舅到男家相會,男方設宴款待。小夥子執壺斟酒,先敬女方舅舅後敬自家舅舅,然後先客後主依序敬酒。雙方商定婚期,訂婚告成。爾後男女送女方重禮、聘金,女方准備嫁妝,男方准備傢具,依期舉行婚禮。如女方催婚,便做一對糯米粑(俗稱「團圓粑」)送到男家,男方心領神會,盛情款待並請左鄰右舍陪客。一般均尊重女方倡議將婚期提前。
賀郎歌:漢族婚姻風俗,流行於桂東北興安縣一帶。拜堂、晚宴後,親友簇擁新郎於正廳,唱賀郎歌。即興現編賀詞,也有戲謔、詼諧之詞。親友唱一首,新郎飲一杯酒。唱到半夜,送新郎入洞房。女歌手閉門以待,男女對唱《開門歌》,盡興方開門。進門後唱歌鬧房,由「恭賀新郎酒一杯」唱到「十杯」,新郎依次由1飲到10杯(酒力不勝者可由男歌手代飲)。然後唱《交歡酒》,新人雙雙同飲一杯。最後歌手扣門唱《扣門歌》以結束婚禮。
坐紅堂:漢族婚姻風俗,流行於桂東北全州縣一帶,男女青年結婚前夕分別在自家祭祖並接受尊長訓誡。新娘穿紅掛飾,由同班姐妹相伴,端坐堂屋細聲委婉唱《哭嫁歌》,念父母恩,敘姐妹情。姐妹們叮囑新娘過門後孝敬老人、和睦兄弟姐妹,贊新郎俊秀勤勞。當新娘訴說不如意的心事時,姐妹們多方勸慰。唱到深夜衣依依告別並贈禮品。新郎亦由同班兄弟相伴坐在自家正廳,接受長輩勤儉理家,為人處世之教。教導結束老人退堂,小夥子們說笑打諢追新郎,歡樂深夜方散。
討鑰匙:漢族婚姻風俗,流行於桂東北全州縣一帶。新娘之嫁鑰匙,由其年幼弟妹或侄男女中任「送親郎」掌管。拜堂前,新郎向送親郎送封包討鑰匙,以便拜堂後打開箱子,展示其中穀米錢物,象徵婚後五穀豐登、家庭富裕。送親郎嫌少不接,新郎多次添加。送親郎收下封包,新郎討得鑰匙後,歡歡喜喜與新娘拜堂。
看屋:漢族婚俗之一,農村議婚中的一個重要程序。又名看家門、查家。流行於廣西多數縣鄉。屆時女方和兩位稱為「陪姑」的姑娘在10多位親友的陪同下,到男女查訪家況(也有女方本人不去的)。男方設宴款待。媒人介紹議婚雙方相識。女方親友代提財禮要求,男方當時通常一概應承,並贈諸賓客「行腳錢」。次日,雙方通過媒人細議。有些地方還允許進入議婚男子內室翻箱倒櫃察真情實況,之後再通過媒人議婚。
黑房搶親:漢族婚姻風俗,流行於桂東賀縣一帶。在下程山區,新娘哭嫁兩天兩夜後,過門之日清早與女伴們同藏黑房。男女迎親隊伍到達後,新娘的兄長(或堂兄表哥)和親威中的男青年破門而入。女伴擲沙子揮竹枝抵抗。搶者力圖將女伴們拖出門外以排除干擾。如兩個搶者敗陣,則增到4人乃至10多人,直到把新娘強背出門。再由男方迎親隊中的兩個(或4個)女子輪流背新娘到郎家。搶親角逐中,男給女抹鍋煙墨,女撕男衣衫,使古搶婚遺風演變為男女青年的打鬧嬉戲。
拜堂彩語:漢族婚姻風俗,流行於廣西多數縣鄉。婚禮中的一個重要程序。常由新郎的舅舅點燃供桌上的一對喜燭,並說彩話賀喜祈福。如桂東賀縣一帶常用彩語:「龍獨光光,高照華堂,夫妻並壽,福祿成雙」、「手拿花紅丈二長,恭喜外甥娶新娘,鸞鳳和鳴添福壽,夫妻和睦百年長。」祝詞說完後,新郎新娘拜天地、祖宗,並對拜成親。
回門:舊時漢族婚姻風俗。即成婚後三、六、七、九、十日或滿月,女婿攜禮品,隨新娘返回娘家,拜蠍妻子子的父母及親屬。自親迎始的成婿之禮,至此完成。此俗起於上古,泛稱「歸寧」,為婚後回家探視父母之意。後世各地名稱不一,宋代稱「拜門」,清代北方稱「雙回門」南方稱「會親」,河北某些地區稱「喚姑爺」,杭州稱「回郎」。近代通鮑在婚後第三天,又稱「三朝回門」。此為婚事的最後一項儀式,有女兒不忘父母養育之恩賜,女婿感謝岳父母及新婚夫婦恩愛和美等意義,一般,女家皆設宴款待,新女婿入席上座,由女族尊長陪飲。新婚夫婦或當日返回,或留住數日,若留住時,則不同宿一室。

6、為什麼說狗肉上不了正席?

有「狗肉不上席」的禁忌,大概有兩個原因,一是唐宋時佛教興盛,佛教當時雖不禁吃肉,但認為狗肉是極污穢之物,不應食用。所以《水滸傳》,魯智深不守戒律,是吃了狗肉喝了酒以後,才醉打山門。另一個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宋徽宗屬狗,有個叫范致虛的大臣拍馬屁說:陛下屬狗,但京都居然有人殺狗為業,這是對陛下的大不敬,應予禁止。宋徽宗雖然寫得一筆好字,畫得一手好畫,本質上卻是個不折不扣的糊塗蛋,居然馬上降旨,嚴禁民間養狗為食,更不許殺狗來賣。為了保證這一禁令落到實處,他還專門撥了兩萬錢,鼓勵舉報違禁者。
可是,頒布禁令容易,老百姓吃狗肉的習慣卻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扭轉過來的。有需要就有市場,一些從前的狗屠現在改行殺羊,私下裡仍然殺狗賣狗肉。所謂「掛羊頭賣狗肉」即因此而來。狗肉是違禁的,所以只能掛著羊頭做幌子,偷偷摸摸地賣。有人說「掛羊頭賣狗肉」是因為羊肉比狗肉貴,奸商以次充好,是因為不懂這段公案,「想當然耳」。狗肉和羊肉的差別太大了,不是那麼容易混充的。
二十多年後,北宋滅亡,殺狗吃肉不再犯法,但吃狗肉的人已經大為減少,「狗肉不上席」已也成了一種根深蒂固的禁忌。現在嗜吃狗肉的,除了朝鮮族外,大概就只有粵、桂、黔一帶。中原一帶只在寒冬時節食狗肉進補,並不作為常規的肉食。即使是吃狗肉的地方,也往往有諸多講究,比如烹飪狗肉時要將炊具移到室外,吃狗肉也只能在露天——狗肉不僅不能上席,還不能進房間。

7、我們北方的婚禮習俗?

1、放定

訂婚的一種儀式,也叫下定禮。放定的習俗是從古時候流傳下來了,因為當時男女婚事通過自由戀愛結合的還不多,大多是由雙方親友、媒人的撮合,通過展示照片樣貌告知子女,如雙方全有意,即可提出當面相看。信物一般是戒指、手鐲或小型金玉如意等,為男方認為貴重之物庚帖是書寫男女雙方生辰八字的摺形帖子。

2、過禮

通過將新娘在結婚當天所穿戴的衣服首飾送交女方,並把一些必要的禮品送給女方,以通知女方雙方商定的迎娶日期的習俗。

3、嫁妝

喜期的前一兩天,女方將陪送給新娘的物品送到男方。當時女方備辦的物品、一般有座鍾、簟瓶、帽鏡、茶葉罐、食品圈、茶具、盥漱用具、便溺用具等等。



4、婚禮

迎娶新娘用的是紅緞綉花八人抬的大轎。轎前有成對座傘成對篩鏡,打橫坐的是上面伴嫂,下面伴姑。伴郎無坐位,只得站在新郎身後。這幾位陪客連同其他來客都可以給新郎新娘斟酒布菜,說吉祥話。

5、彩禮

定親後,女方通過媒人要彩禮,多參照或同比別家。索要錢、物,以紅紙寫禮單,大致有傢具、現金、衣服、布與棉花、糧油、首飾等。

8、傳統婚禮是什麼樣子的

一、普通婚俗
定婚
舊時婚姻由父母包辦,遵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講究「門當戶對」,相信生辰八字。八字無沖無克,雙方父母同意,便可訂親。訂親時男方備酒席,請親族中有名望者陪媒。女方用紅紙寫好「庚書」(生辰八字),置於拜盒,由媒人交男方,稱「發八字」。男方據女方提供的尺寸做好衣物等,由媒人送給婦方作信物。亦有「血盆定親」、「指腹為婚」者。

報日
男方在徵求女方同意之後,將迎親日期正式通知女方,謂之「報日」。報日前根據男女雙方的生辰八字選擇黃道吉日,由男方用大紅紙寫成「龍簽」、「鳳簡」(即婚期通知書),連同按女方要求籌辦的禮品、禮金一並送到女家。

搬嫁妝
結婚前兩天,男方到女方搬嫁妝。女方待酒、給腳力錢。錢用紅紙包好,數量不等,但對背帳子、挑百子捅(馬桶)、腳盆(俗稱「小家業」)和掌鑰匙的人要封大禮。女方事先將嫁妝擺在客堂中,讓人觀賞,謂之「亮嫁妝」。嫁姨由「全福人」(兒女雙全的婦女)縫制,也由「全福人」鋪床。在新娘進房這前,新郎要選一兒童陪睡,謂之「壓床」。

迎親
男方打發花轎迎取新娘。發轎前,先對花轎敬香、放鞭炮;牽娘點燃3支紅香,托著鏡子照花轎的四周,謂之「照轎」;而後鎖橋、發轎。迎親隊伍一路放鞭鳴銃,敲對子鑼。到達女家門前,須投帖叫門;女方則再三索要「喜錢」,直至滿意時方可開門迎入。
新娘出嫁前一天,請禮賓「開眉」(用緔鞋線絞去臉上的汗毛)。上轎前梳妝打扮,頭頂一塊大紅綉花方綾,謂之「蓋頭」。臨上橋痛哭一番,稱「哭嫁」。
迎親花轎來去不走舊路,去時繞道走,回時走捷徑。中途換人不歇轎;停轎不落地。迎至家門,舉行「回車馬」儀式,鼓樂齊鳴,叫喜聲不絕。

拜堂
花轎入宅、鳴炮奏樂。牽娘打開轎門,牽出新娘。先拜天地,後拜家神、祖宗、父母,最後夫妻交拜,入洞房。新郎先向新娘行大禮,然後揭去新娘的蓋頭;夫妻並排坐床沿、喝交杯茶、交杯酒後,新郎出房招待賓客。客人散後,新郎回房,新娘斟茶敬新郎,並行大禮。富家大戶請禮生、樂生呼禮,一般分告祖、回鑾、踩堂、拜曉等四堂禮,以踩堂最為熱鬧。黃陂的踩堂歌別具一格,被《中國民間歌曲集成》收錄。

鬧新房
新娘進房後,開始鬧新房,亦稱「盤新娘」。男女老幼均可與新娘嬉笑打鬧。用衣服兜些紅棗、豆子、花生,摻雜苦楝砣等涌進新房,向床上和新娘的身上撒去,名曰「撒帳」。隨後,眾人或坐或立,七言八語,或說戲謔新娘的「
四言八句」,或提難以答復的問題難為新娘,或要新娘、新郎做一些表示親妮的動作。總之開各種各樣的玩笑,直至深夜方散。

回門
婚後第三天,由新娘的兄弟去新郎家接姑爺姑娘雙回門。並在當天日落前送回新郎家。新娘回到新郎家進門前,要在用板凳或木梯搭成的「橋」上走過,叫過橋。過橋後要「拜旗」,所謂「旗」,即綁在樹上的門幔。這些都是鬧劇,為婚後余興。

9、結婚風俗

訂婚禮俗記要
訂婚又稱「文定」,昔稱「納吉」及「納徵」,訂婚雖然不像結婚般繁復,但傳統習俗仍非常重視,男女雙方均需准備若干禮品,其過程如下:

·新郎先在家行完家祭,而後與媒人同乘一車前往女方家迎娶。下了車,進了門,紅包可跑不掉哦!
(一)貢禮官:俗稱「押箱先生」,專門負責送禮行聘事宜。貢禮官必須控制人數(湊成雙數)、車輛(六輛或十二輛)、聘金(雙數且用紅紙包裝妥當)、六件禮。
(二)家祭:出發前往女方家納采之前,男方先行在家行祭祖儀式,這時將納采所用之「盒仔餅」或大餅,上香祭告列祖列宋,將前往某處女方家下聘,請示列祖列宗保佑這段姻椽美滿幸福。
(三)出發:行完家祭後,貢禮官負責將所有聘禮搬上車,新郎與媒人同乘一事,前往女家。
(四)紅包:出發前貢禮宮除了打理人數、車數、聘禮外,也得提醒新郎多准備紅包。如:前來開新郎車門的舅爹、「壓桌」、六名隨去的親人都需備有新娘見面禮、捧洗臉水的女方新友、媒婆禮。
· 訂下終身後如何下聘
「吃米香,嫁好婿」,六禮中要有米香餅。
·為什麼要准備四色糖呢?
是象徵新人甜甜蜜蜜,白頭到老的意思。
聘禮不僅代表男方報答女方家長的心意,感謝女方家含辛茹苦撫養即將過門的新嫁娘,同時也代表了男方的面子。所以大多數都願意添置得風風光光、體體面面,而且每件聘禮也都包含了討吉利、增圓滿的象徵意義。
聘禮通常分簡單的六件禮或講究的十二件禮,聘禮的多寡依照個人的預算安排,同時不妨托媒人向女方家長請教,詢問女方意見,做個兩全其美的排場。
·男婚女嫁正式登場
霹哩叭啦!鞭炮聲響起,男方迎娶的人到啦!當天要進行祭祖、奉茶,直到戴上牽手到白頭的戒指後才算禮成。
·大禮過後,女方如何回禮?
中國人一向講究「禮尚往來」,在男方過大禮後,女方自然也要備回禮,可不能讓男方空手而歸啊。

漢族--婚俗

過去漢族青年的婚姻多由父母包辦,大都是父母從小就給訂了婚,有的還指腹為婚,即孩子還未出生,雙方父母就為他們確立婚姻關系。
同姓不婚:即同一姓之男女不相嫁娶,始於西周初期,是周民族實行族外婚時遺留下的規定。春秋時,人們同姓婚會造成後代畸型及不育已有進一步認識,但同姓婚配仍在貴族中時有發生。戰國後,以氏為姓,漢代以後,姓氏不分,因而同姓不婚多有不禁。至唐代,對同姓婚又循古制,予以禁止。宋、元一宗唐律,同姓為婚乾杖而離之。明、清時地域更大,人口眾多,早成為以地域為基礎的社會,取代了原先以血緣為基礎的氏族。故《明律例》與《清律例》均分同姓、同宗為二,中表面規定兩者皆禁止通婚,實際同姓而不同宗也可以結婚。清末冊律,將同姓不婚與親屬不婚合並,只禁止同宗結婚。
訂婚前要請媒人到女家去求婚。訂婚時,由男方給女方一些財物作「訂禮」,結婚時女方也要帶給男家很多財物,叫「陪嫁」。
舉行婚禮那天,新郎要坐上禮車或花轎,到女家去"迎親",禮車或花轎前邊有樂隊。新娘被迎進男家後,要參拜天地和父母。禮畢,新婚夫妻入洞房。這時男家設宴款待前來賀喜的親朋。有的地方還有鬧洞房、聽壁腳的習慣。
查日子:漢族婚姻風俗。又稱報日子。流行於廣西多數縣鄉。農村議婚訂婚的一個步驟。男女青年相識了解後,稟告父母,托媒溝通,男方給女方送彩禮,然後定婚期。
舊時多先請算命先生排「八字」,如命相相合才進行。有些地方雙方家長相會為子女訂婚。如全州縣一帶,雙方意見一致後,媒人代男方送酒肉衣料給女方,約定日期陪同女方家長和舅舅到男家相會,男方設宴款待。小夥子執壺斟酒,先敬女方舅舅後敬自家舅舅,然後先客後主依序敬酒。雙方商定婚期,訂婚告成。爾後男女送女方重禮、聘金,女方准備嫁妝,男方准備傢具,依期舉行婚禮。如女方催婚,便做一對糯米粑(俗稱「團圓粑」)送到男家,男方心領神會,盛情款待並請左鄰右舍陪客。一般均尊重女方倡議將婚期提前。
賀郎歌:漢族婚姻風俗,流行於桂東北興安縣一帶。拜堂、晚宴後,親友簇擁新郎於正廳,唱賀郎歌。即興現編賀詞,也有戲謔、詼諧之詞。親友唱一首,新郎飲一杯酒。唱到半夜,送新郎入洞房。女歌手閉門以待,男女對唱《開門歌》,盡興方開門。進門後唱歌鬧房,由「恭賀新郎酒一杯」唱到「十杯」,新郎依次由1飲到10杯(酒力不勝者可由男歌手代飲)。然後唱《交歡酒》,新人雙雙同飲一杯。最後歌手扣門唱《扣門歌》以結束婚禮。
坐紅堂:漢族婚姻風俗,流行於桂東北全州縣一帶,男女青年結婚前夕分別在自家祭祖並接受尊長訓誡。新娘穿紅掛飾,由同班姐妹相伴,端坐堂屋細聲委婉唱《哭嫁歌》,念父母恩,敘姐妹情。姐妹們叮囑新娘過門後孝敬老人、和睦兄弟姐妹,贊新郎俊秀勤勞。當新娘訴說不如意的心事時,姐妹們多方勸慰。唱到深夜衣依依告別並贈禮品。新郎亦由同班兄弟相伴坐在自家正廳,接受長輩勤儉理家,為人處世之教。教導結束老人退堂,小夥子們說笑打諢追新郎,歡樂深夜方散。
討鑰匙:漢族婚姻風俗,流行於桂東北全州縣一帶。新娘之嫁鑰匙,由其年幼弟妹或侄男女中任「送親郎」掌管。拜堂前,新郎向送親郎送封包討鑰匙,以便拜堂後打開箱子,展示其中穀米錢物,象徵婚後五穀豐登、家庭富裕。送親郎嫌少不接,新郎多次添加。送親郎收下封包,新郎討得鑰匙後,歡歡喜喜與新娘拜堂。
看屋:漢族婚俗之一,農村議婚中的一個重要程序。又名看家門、查家。流行於廣西多數縣鄉。屆時女方和兩位稱為「陪姑」的姑娘在10多位親友的陪同下,到男女查訪家況(也有女方本人不去的)。男方設宴款待。媒人介紹議婚雙方相識。女方親友代提財禮要求,男方當時通常一概應承,並贈諸賓客「行腳錢」。次日,雙方通過媒人細議。有些地方還允許進入議婚男子內室翻箱倒櫃察真情實況,之後再通過媒人議婚。
黑房搶親:漢族婚姻風俗,流行於桂東賀縣一帶。在下程山區,新娘哭嫁兩天兩夜後,過門之日清早與女伴們同藏黑房。男女迎親隊伍到達後,新娘的兄長(或堂兄表哥)和親威中的男青年破門而入。女伴擲沙子揮竹枝抵抗。搶者力圖將女伴們拖出門外以排除干擾。如兩個搶者敗陣,則增到4人乃至10多人,直到把新娘強背出門。再由男方迎親隊中的兩個(或4個)女子輪流背新娘到郎家。搶親角逐中,男給女抹鍋煙墨,女撕男衣衫,使古搶婚遺風演變為男女青年的打鬧嬉戲。
拜堂彩語:漢族婚姻風俗,流行於廣西多數縣鄉。婚禮中的一個重要程序。常由新郎的舅舅點燃供桌上的一對喜燭,並說彩話賀喜祈福。如桂東賀縣一帶常用彩語:「龍獨光光,高照華堂,夫妻並壽,福祿成雙」、「手拿花紅丈二長,恭喜外甥娶新娘,鸞鳳和鳴添福壽,夫妻和睦百年長。」祝詞說完後,新郎新娘拜天地、祖宗,並對拜成親。
回門:舊時漢族婚姻風俗。即成婚後三、六、七、九、十日或滿月,女婿攜禮品,隨新娘返回娘家,拜蠍妻子子的父母及親屬。自親迎始的成婿之禮,至此完成。此俗起於上古,泛稱「歸寧」,為婚後回家探視父母之意。後世各地名稱不一,宋代稱「拜門」,清代北方稱「雙回門」南方稱「會親」,河北某些地區稱「喚姑爺」,杭州稱「回郎」。近代通鮑在婚後第三天,又稱「三朝回門」。此為婚事的最後一項儀式,有女兒不忘父母養育之恩賜,女婿感謝岳父母及新婚夫婦恩愛和美等意義,一般,女家皆設宴款待,新女婿入席上座,由女族尊長陪飲。新婚夫婦或當日返回,或留住數日,若留住時,則不同宿一室。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