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市沙田擺婚宴
1、湖南省桂東縣沙田鎮婚姻風俗有哪些
婚禮習俗一、禮金
細細想來,從古至今,中國都秉承著送禮的習俗,一般宴請了賓客,朋友送禮也是必不可少的啦。現如今,一般來參加婚宴的賓客都會用紅包,裡面放禮金,當然,一般禮金數目是根據客人的經濟情況,和新郎新娘的遠近親疏關系而定,關系好的肯定想多包點。不過禮金最好是雙數的,一般都是整百,象徵白頭偕老,也有的地方喜歡包含有六、八、九的,也就是「祿」「發」「長長久久」的意思。
新娘在接受賓客禮金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禮節哦,一般由新娘雙手接收,道謝之後交由身旁的伴娘保管,再和來賓來個禮貌的合影作紀念,千萬不要出現手拿紅包和來賓入鏡頭的尷尬畫面,伴娘用來裝紅包的手袋也要大方得體才行。當然有的是有另外設置收取禮金的地方,這個就要看情況而定啦,總之一句話,新人一定要記得時刻注意禮節,禮貌待人。
婚禮習俗二、迎親
婚禮當天上午,新郎要帶著伴郎們一起到新娘家中接新娘,俗稱迎親。新郎可要提前做好准備啦,這時候臉皮一定要厚點哦,若要順利接得美人歸,你肯定會被新娘的姐妹們「拷問刁難」的,靈活應對哦,但最重要的還是開門禮啦,發紅包是免不了的,當然新郎還可能被各種整蠱哦,千萬記得被整蠱一定不能煩躁哦,時刻保持結婚的愉快心情。
婚禮習俗三、敬茶
婚禮當天,新郎到新娘家迎親,得向新娘父母行拜謝之禮,俗稱敬茶;而後新人一起到新郎家中,同樣要向新郎父母行拜謝之禮。一般流程為,新人向父母奉茶、鞠躬道謝,其後新人要吃一些加入花生、蓮子、蜜棗等帶有好寓意食品的甜羹等。
中國現代婚禮習俗四、出門
不同地方的出門禮一般有所不同,有的是伴娘撐紅色傘伴新娘新郎出門,有的則是一名輩分高的女性長輩拿著竹匾或者是黑傘一路護送到婚車前,預示著新娘像這位長輩一樣婚姻幸福。還有一些地方新娘在出發前要和閨中好友還有父母一起吃湯圓,表示離別。
新娘上婚車前,由一名吉祥之小男孩持扇給新娘(置於茶盤上),新娘則回贈一把扎有兩個小紅包的扇子答謝。
婚車啟動以後,新娘要將扇子擲到窗外,意味著不將自己的壞性子帶到婆家,然後花童將扇子撿起交給女方家人,女方家人回贈紅包表示答謝。當所有人離開家門時,記得一定不能和女方家人說再見哦!婚車離開,女方家要燃放鞭炮。
婚禮習俗五、進門
進門是指新娘由女方家出門後正式踏入男方家,切記新人進門時要跨過門檻,不能踩著門檻進。
婚禮習俗六、入席
參加婚禮要按照主人的引導就做,如果沒有引導,可以找熟悉的人一起就做,但不能隨便的坐新人桌或者是父母桌。在宴席開始以後對取菜、吃食都要講究禮貌。
婚禮習俗七、敬客
酒宴開席後,新娘新郎要到各席敬酒致謝。
婚禮習俗八、入洞房
新人一起坐在事先准備好的墊有新郎褲子的椅子上,意味著新人從此一心一意,並求日後生男的意思。入洞房也要選擇吉時,禁止男人進入同房。
婚禮當天,任何人不能坐在新人的床上,新娘更不能躺下,以免日後一年到頭病倒在床上。另外,在婚禮的前一晚,要找一個未成年的男童在新人的床上滾床。並在床上放上大棗、桂圓、花生意味著早生貴子。
婚禮習俗九、鬧洞房
中國古時候就有鬧洞房的習俗,一直延續至今,鬧洞房算是婚禮中非常有意思的一環了,主要就是自己的朋友姐妹親戚一起,通過公眾游戲,讓新人消除隔閡,炒熱氛圍,同時表達對新人的祝福。鬧洞房一般會設置一些小游戲,讓新人更加甜蜜,這個環節,新郎可要事先做好心理准備喲,大家雖不捨得整蠱美貌如花的新娘子,還是很想整蠱你的。
婚禮習俗十、回門
回門俗稱「回娘家」,也叫「歸寧」,是漢族的傳統婚俗,不同地區回門時間各有不同,一般來說,都是新婚夫婦新婚的第三天後攜禮回岳母家裡省親,古時候也稱「三朝回門」。回門雖然沒在三書六禮之中,但是中國人一個極其重要的婚嫁禮儀,回門可不是空手回門,所以新人們還是要好好准備禮物的,特別是新郎,岳父岳母放在手心疼的寶貝女兒嫁給你了,為了感激他們,你總不能太吝嗇!
2、中山人如何結婚??
先准備好紅包按吉時去接新娘,有的家庭還要拜神,然後去酒樓擺酒。
3、尋中式、西式、中西合璧各種套餐的婚禮報價!急~~~
香港著名的甜品店地址如下:
許留山地址如下:
港島區:
灣仔 灣仔軒尼詩道151 號地鋪
電話:2583-9082
灣仔 寶漢大廈26號地鋪
電話:2574-6866
銅鑼灣 銅鑼灣波斯富街24 - 30 號寶漢大廈26 號地鋪
電話:2574-6866
北角 北角英皇道425 - 431 號安寧大廈地下2號鋪
電話:2960-1705
北角 安寧大廈
電話:2960-1705
九龍區:
旺角 旺角登打士街43H
電話:2385-2256
旺角 旺角上海街263 號地鋪
電話:2384-9868
旺角 旺角亞皆老街74 號地下
電話:2787-2660
尖沙咀 尖沙咀海防道31 號地鋪
電話:2730-0703
尖沙咀 尖沙咀金馬倫道12 號恆順商業大廈地庫
電話:2368-9783
尖沙咀 夏蕙樓
電話:2366-8025
深水步 深水步福華街146 - 153 號黃金大廈47B 地鋪
電話:2729-7228
土瓜灣 定安大廈
電話:2333-7985
九龍城 九龍城衙前圍道47 號地下B 鋪
電話:2716-7920
觀塘 觀塘輔仁街87 - 89 號L2 地鋪
電話:2950-4083
藍田 藍田匯景花園匯景廣場第三層16 號鋪
電話:2346-2449
將軍澳 將軍澳新都城中心2 期2028 - 2029
電話:3194-3100
新界區:
上水 新都廣場
電話:2639-7337
大埔 大埔廣場第一期14 號地鋪
電話:2663-3747
大埔 大埔新達廣場1 樓97 號鋪
電話:2656-8050
沙田 沙田第一城商場地下G12 - 13 號鋪
電話:2649-1250
荃灣 荃灣大河道22 - 28 號榮安大廈A1 地鋪
電話:2493-2252
青衣 青衣青衣城1 樓172 號鋪
電話:2189-7028
屯門 屯門市廣場1 期1 樓1103A 鋪
電話:2452-2132
屯門 屯門鄉事會路雅都商場19 號A地鋪
電話:2618-4128
屯門 華樂大廈
電話:2618-4648
元朗 元朗教育路3 - 7 號富好大廈地下 B號鋪
電話:2473-4156
元朗 富好大樓
電話:2473-4156
元朗 富華工業大廈
電話:2475-1594
許留山食品製造有限公司
元朗 富華工業大廈
電話:2442-1882 傳真:2782-7321
推介美食:芒果西米撈,各式鮮果甜品
滿記甜品地址如下:
港島區:銅鑼灣時代廣場city super food court
九龍區:尖沙咀新港中心地庫美食廣場
新界區:西頁普通道100號(總店) 電話: 2792-4991
推介美食:芒果班戟、楊枝甘露、芒果黑糯米
而茶餐廳的話到處都是,個人感覺其實每一間所吃的東西也大同小異,只要挑選一些門面較大而且感覺比較衛生就可以了,而茶餐廳的消費,每一位中午餐大概是30-40元左右這個價錢的,而晚餐要40-50左右,但現在很多茶餐廳在下午二時或二時半至晚上五時半或六時前,都會推出下午茶時段優惠,這時段一個套餐一般都是十多塊至二十多塊左右一套(份量也可以),如果時間許可的話,不妨試一下,很超值的(但如果是旺區價錢相對會高一些,偏遠一點的地區會比較平宜的)
茶餐廳食物款式多,既有中式酒樓供應的肉類、海鮮,又有西餐廳售賣的火腿奄列、西多士、沙律、咖啡及奶茶,還有煲仔飯、碟頭飯、盅頭飯、生滾粥、粉面、煎炸小食、明爐小炒等本地傳統的大排檔食品,此外,香港還有一些獨具茶餐廳特色的食品,其中「鴛鴦」可能是「最港式茶餐廳」的飲品,所謂的「鴛鴦」就是奶茶和咖啡混合,這種中西合璧的茶餐廳獨創飲料,最是體現香港融匯東西文化的城市特色,茶餐廳營業時間長,上述原創自五湖四海的餐飲小吃,在茶餐廳的早茶、午飯、下午茶、晚餐、夜宵,輪番應市,不少茶餐廳還做外買,兼營盒飯和麵包西點.
大排檔:
大棑檔早於50年代在香港盛行,當時的大棑檔只是一些街頭熟食攤檔,這些一排排的食檔搭建在馬路旁,而部分檔口招牌比檔口還大,故名為「大排檔」.
大排檔獨特的街頭食品,是香港人的珍饈,當中以其氛香馥郁的奶茶、咖啡、鴛鴦最為馳名。現今大棑檔餐廳結合了50年代的大棑檔特色食品,以更舒適、更寬敞的懷舊裝潢,為忙碌的香港人,提供了一處忙裡偷閑,暫離煩囂,享受生活情趣的好地方.
大牌檔所提供的食物種類繁多,中西兼備,中式有小菜、炒粉面飯、魚蛋粉面、白粥油條等,西式的有多士、三文治、港式絲襪奶茶、咖啡、鴛鴦等,亦有紅豆沙、芝麻糊等中式甜品。因為大牌檔在露天地方,一般採用火水爐煮食,爐火可以較猛,因此大牌檔小菜以夠鑊氣著名。大牌檔的另一特色,是光顧了一家檔口,仍可以同時在隔鄰多家檔口叫其他種類的食物,而商店都很樂意與其他商店合作,並共同使用家私。舉個例子,有客人早餐想吃白粥加腿蛋治,商店可能只能給他腿蛋治,但他會叫隔鄰的粥麵店送上一碗白粥。到結賬時,有些商店會為鄰店代收,亦有要求客人分別付款的.
增輝大排檔(港式)
九龍深水步石硤尾街38號福榮街43號側
電話:2778-8103(每人$41-$100)
蘇記( 茶檔)(港式)
九龍深水步耀東街15-16門前大牌檔 (每人$40以下)
小菜王(港式)
九龍深水步福榮街
電話:2776-8380 (每人$41-$100)
強記大牌檔(港式)
九龍深水步耀東街四號牌檔
電話:2776-2712 (每人$40以下)
廟街大排檔(港式)
九龍油麻地廟街(彌敦道永安百貨後面)
發興茶檔(港式)
九龍尖沙咀海防道街市內的熟食檔
電話:2376-0051 (每人$40以下)
妹記大排檔(港式)
九龍尖沙咀金巴利街24-36號
電話:2721-2123 (每人$41-$100)
發興茶檔(港式)
九龍尖沙咀海防道街市內的熟食檔
電話:2376-0051 (每人$40以下)
勝香園
勝香園 港式
香港中環美輪街2號排檔
電話:2544-8368 (每人$40以下)
波記大排檔(港式)
香港中環士他花利街
電話:2544-5923 (每人$40以下)
榮記(東成)飯店(港式)
香港灣仔寶靈頓道鵝頸街市熟食中心
電話:2574-3870 (每人$41-$100)
4、香.港結婚登記予約電話沙田結婚予約電話
你好!沙田婚姻登記處:00852-26045328
5、問一下廣東江門水口鎮結婚習俗
結婚之後,男方還是同原來家裡人住,女方也是如此,大部分時間,剛結婚的夫妻,並不住在一起。我想是禮儀問題吧。各自都要對家庭負責呀,蠻好的習俗,但越來越少哦。
6、我的妹妹是聾啞人,結婚後婆家對特別不好,她看到婆家的人就特別害怕,在娘家住了一年了,怎麼辦理離婚手續?
江門五邑婚嫁習俗 建國前有早婚習俗,男女十五、十六歲就結婚。男婚女嫁,皆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沒有婚姻自由。民國2年(1913年)10月,且知事沈秉仁布告;嚴禁男女自由結婚,認為"滅絕禮義廉恥者,莫甚於自由結婚一事"。婚嫁順序,是從大到小,先兄姊一套新衣服。在男方,有的還把新褲子掛在新娘房門口或家門口,新娘進門,要從褲子底下鑽過。結婚要明媒正娶,"三茶六禮"("三茶"指下茶;"六禮"指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等六項儀式),花轎過門,否則,便是"無媒苟合"。如發現男女私通,就認為是傷風敗俗,或驅逐出村,或遊街示眾,或裝入豬籠拋落河裡淹死。"三茶六禮"禮儀繁雜,到了清末,略有簡省,一般採用的,一是"問名",即送"年庚貼",用紅紙寫上求婚者的出生年、月、日時,交給媒人轉給對方,男女雙方家長把"年庚貼",交給占卜者排算,看有無相剋。然後托親戚朋友查問對方三代,送"三代貼"。雙方都把自己的曾父母、祖父母、父母的名字籍貫用紅貼寫好,俗稱"三代貼"調查有沒有麻瘋病及其它遺傳病,調查對方人品才能、經濟狀況,看是否門當戶對。二是"請期",即是送"禮貼"。由男方把婚禮日期用紅貼寫好,通知女方。女方接"禮貼"後,再回復男方。三是"納征",即男家派人向女家送聘禮。先由男方把聘禮將"三代貼"送到女方,也叫"做禮"。女方收禮後,又將女方"三代貼"送到男方。四是"親迎",按雙方商定吉期,用花轎迎娶。民國中期,社會上才有男女雙方相約會見,俗稱"相睇"。一般都由媒人引線,男女雙方同意後交換信物,是為定婚。信物多為金戒指、金項鏈,但窮苦人家,僅是一包"紅包"。定婚後,再商定吉期,用車、轎迎娶,正式結婚。建國前的婚禮,男方有"上頭"、"迎親"、"鬧新房",婚後"三朝回門"等繁瑣禮儀。女方出嫁上轎前有哭唱嫁女歌等習俗,內容多是感謝父母養育之恩、兄弟姊妹互助互愛之情。淪陷期間,有的還在哭唱嫁女歌中控訴日軍侵華罪行。結婚後,女子要從一而終,丈夫死後,要"守節",任何情況都不能改嫁。凡改嫁的叫"失節",備受上歧視。相反,有權勢、有錢男子可以有三妻四妾。妻子死後,可以續娶。此外,女了還有"嫁生雞"、"嫁神主牌"等陋俗。所謂"嫁生雞",多是華僑在國外謀生,不能回來成婚,由男女雙方父母包辦,用一隻生雞代替新郎拜天地、祖先,舉行婚禮。富裕人家為夭折的兒子娶媳婦,新娘過門後,收個養子,以續後嗣。這種"守生"式婚姻,稱為"嫁神主牌"。建國後,上述兩種陋習均已廢除。提倡婚姻自由,婚禮從儉從簡。"花轎迎娶"早在1952年土地改革期間已被廢除,新娘過門都是步行或坐單車。擺酒大排筵席的風氣也大大減少。進入80年代,婚禮進排場、鬧闊氣又有所抬頭,富裕人家普遍用小汽車迎娶(與有坐摩托車),有的出動10多部小車,形成車隊,沿途鳴放鞭炮,結婚擺酒多達100多席。新會市沙田區村民和漁民的婚禮是以船代轎,男女雙方談戀愛用鹹水歌對唱,互表傾慕之情。 恩平燒餅與婚嫁習俗 恩平城鄉男婚女嫁有一個傳統習俗:男方必須向女方送恩平燒餅作為禮餅。這一習俗始於明朝,至今仍頗為盛行。恩平燒餅,俗稱「恩平燒」,為恩平特產,以其製作精巧、風味獨特而馳名。 恩平燒餅創制於明代,距今約有600多年的歷史。相傳始創燒餅的師傅是恩平的一名青年教書先生。他原來憑自己的志向辦了一間私塾,讓窮家的孩子入學。 後因辦學經費接濟不上,私塾被迫停辦,教書先生為了謀生,只好做燒餅來賣。教書先生以他教書的膽識來創新,做出一種與眾不同的軟餅。這種餅香甜可口,風味獨特,放置多日也能保持新鮮,因而十分暢銷。 當時的肇慶知府很有經濟頭腦,他為了繁榮市場,推動經濟發展,便搞了一個做餅大比賽,要選出精品加以推廣。 恩平知縣自從吃了教書先生做的餅後,大加贊賞。這次極力推薦教書先生到肇慶府參賽。比賽之日,各路做餅名師使出渾身解數,均想脫穎而出。知府大人出身於做餅世家,要得到他的認可並非易事。當知府大人品嘗到恩平燒餅時,越嚼越有味道,竟連吃了三個,贊不絕口:「軟滑鮮美,香而不俗,甜而不膩,好餅」結果,恩平燒餅一舉奪魁。 其實,恩平知縣舉薦教書先生還有一個用意,就是要趁機挑個乘龍快婿。教書先生果然不負所望,一舉奪魁,成為街知巷聞的名人,知縣決定把教書先生選為佳婿。當他把他的打算告訴女兒時,女兒死活不從,她認為做餅的沒有出息。後來,教書先生賣燒餅發了財,遂重新開辦私塾,讓窮家孩子繼讀讀書,一時傳為佳話。教書先生除了教書,放學後還賣燒餅,以此積累來維持辦學。他得知知縣父女都喜歡食他的餅,為表敬意,他每賣出一百斤燒餅就留下一斤,以便日後作為禮餅。後來,知縣的千金見教書先生既有知識,又勤勞,又有愛心,終於動了芳心。當禮餅累積到一百斤時,知縣的千金便它們領了回去,表示接受了教書先生的愛情。 此後,求婚送燒餅就慢慢演變成了一種禮儀,恩平男婚女嫁必以燒餅作為禮餅。當地女子出閣不叫出嫁而叫「領餅」,即表示接受了對方的愛情。時至今天,恩平人問青年姑娘是否出嫁了,不是問:「你嫁了沒有?」而是問:「你領了餅沒有?」這個有趣的婚嫁習俗就起源於教書先生這個燒餅故事,這個習俗也一直延續至今。 恩平燒餅是怎樣製作的呢?它的主要原料為糯米粉,有黃糖和白糖兩種,配以冰肉及芝麻;還有一種以豆沙或蓮蓉為餡料,這些材料一定要精細加工。餅坯製成後,置於平底的圓鐵盆中,上下以猛火煎烤。就這樣,燒餅具有入口軟滑的特點,夾著燒豬肉吃,更有甘香滋潤之味,令人百吃不厭。 每到結婚旺季到來,恩平市城鄉隨處可見製作恩平燒餅的攤檔,爐火熊熊,香飄數里,各具特色的恩平燒餅,成為恩平一大美食文化景觀。 台山是風光不錯,沒有找到其婚嫁的特色,有鶴山客家女婚嫁風俗。 鶴山市的客家人,大都是在建縣後(1732年),從梅州、惠州、河源等地區遷徙來的。集中居住在鶴城地區(原縣城),來時的語言和婚嫁風俗當然有所差異。解放前養育成人的女子,在媒人的周旋下,如果門當戶對就互換年庚喜帖,時辰八字,沒有相剋就選擇良辰吉日,籌辦婚事,在出嫁時需例行幾項風俗。 一、叫夜譜 (「叫」稱「哭」實意「唱」) 婚前兩晚,女子的閨房中有一群女伴作陪襯活動,俗稱「就妹仔」。出嫁女通過傳統的哭唱,向女伴通報自己喜事將臨,深感依依不捨。有的人很早就學會傳統的唱詞,不會唱的就由中年婦女領教,直至自己背誦識唱為止,不唱就是不尊重陪人,或者不吉利。這種習俗在解放後就漸漸消失了,今天只有80歲左右的婦女,還可以唱出來。 哭唱和唱山歌有所不同,哭唱是喜中有悶,唱起來沒有延長腔。下面摘錄一首唱詞: 金雞開口五更啼,自己開聲羞笑涯(我); 大樹斬開還有生,遠離父母還有兩晚。 二、迎接娶親隊 娶親隊由男方組成,四個兒童舉著彩旗先行,接著媒人帶路,兩個抬轎老、酒擔、六個六音吹鼓手,抬嫁妝若幹人。酒擔由好命的人肩挑,兩個籮中有一壇酒、豬肉、雞蛋、大烏咸魚和檳榔等食品,還有一個圓型紅色的酒托盆,裝著兩枝柏葉和兩封利市。吹鼓手路過村莊要奏樂,向人通報以示興意。進入女家作一定時間演奏,接著新娘就哭唱: 掃凈上廳接酒擔,掃凈下廳接媒人; 掃凈門坪放花轎,掃凈屋檐綳彩旗。 三、拜別祖宗 拜別祖宗前還有一場鬧劇,那稱「拖妹仔」(新娘)。房門外由中年婦女組成,強行進入嫁女房中請她出來上轎,但陪女們堅持不準進入,互相發生推拉的嬉戲,甚至用口噴酒來防患。為了不耽誤新娘回男家的時間,最後由老陪娘扯著新娘出來拜別祖宗,後拜父母親就哭唱。 四、開傘出門 開傘是由新娘的親兄弟開的,無親兄弟的由其他親屬代替。開傘者站在大門口左邊,打開傘後,由陪娘拉上新娘從傘底下穿過。走到轎門前新娘有點假意不願進去,還流淚哭唱,甚至用腳踢轎門,陪娘就用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或者回去早生貴子的吉利話勸她上轎。從拜別祖宗和上轎兩段時間,是真正的哭唱,因為10多年生活在父母的身邊,突然離開深感依依不捨,怎不令她流淚而唱: 往日擔傘去趁圩,今日開傘送妹行; 妹嫁開哥唔好哭,好好照顧父母親。 五、送轎 送轎是由村中的男女老少送的,送的里程一般是一華里左右,但中途要停三次轎,以示依依不捨離開親人。新娘並在轎中撒些利市紅包,誰拾歸誰。第三次起轎後一直回到男家,也不再哭唱。最後兩句: 阿哥送轎到河邊,回去持家要搵錢; 細佬送轎到路中,回去創業早成家。 六、到夫家 到夫家門前時,由男方的老陪娘在轎門前說些「白發齊眉、三年抱兩」等吉利話。事前門口放上一個面盆,盛上小量水,放上一把菜刀、一把尺、小扎茅草和桃葉,意思是驅神趕鬼,同時用一小扎乾草點著火,意思是乾乾凈凈回夫家。新娘在陪娘牽引下,用米篩遮擋在新娘的頭上,先跨過面盆,後跨小火堆進入新房。晚飯後,新郎邀請村中的男中青年看新娘,俗稱「鬧新娘」,一直鬧到深夜送走他們後,雙雙進入洞房。第二天早晨新娘由陪娘牽引,向祖先、老爺、奶奶敬茶後,向新娘贈送手飾和利市。 七、探七朝 回到夫家七朝後,女方組織十餘位中年婦女,到男家去所謂「探七朝」。新郎如結婚那天一樣,頭戴氈帽,身穿長衫禮服,向岳母敬酒。又過三朝,男方由一中年婦女陪新娘回娘家,攜帶簡便手信,兩棵有頭有葉的青皮蔗,意思兩親家如糖甜,節節勝意。 在娘家住滿三朝後,女方的母親送新娘回夫家,敲開新親家門的第一次來往,以後再不受各種清規戒律約束了。 開平民歌與婚嫁習俗七八十年以前,開平民歌頗為流行,當時一般婦孺喜以唱歌形式反映生活,表達感情。逢婚嫁喜慶,往往以歌唱祝賀,有上頭歌、祝福歌、亂房歌等等。如梳頭就有《一梳梳到眉,白發齊眉;二梳梳到尾,有頭有尾;三梳梳落地,兒孫滿地》之類。字詞各地雖有不同,也是大同小異。又如對自己婚姻不滿的出嫁女,發出(年嫩女羅,年嫩去做奴)的哀冤之歌。甚至連殯喪白事,也以哭歌形式表示哀思。 另附:百度搜索:生男生女好孕寶
7、陳小春應采兒回農村老家辦婚禮村民是如何做的?
圈裡一眾明星夫妻中,陳小春和應采兒兩口子的人緣是最好的。可能兩口子夠低調,從來不炒作,而且還是一對逗比,看見他倆心裡就舒暢。
最關鍵的可能是因為他倆不裝,特別接地氣。2010年,陳小春迎娶了新娘子應采兒。與別的明星窮奢極欲,大操大辦不同,他們的婚禮簡單質朴,而最讓粉絲趕到欣慰的是,陳小春不忘本,當年就帶著應采兒回老家廣東惠州惠陽補辦婚禮,讓各位阿叔阿嬸阿姨阿伯阿婆過過目。相當的給力!
小春的老家是惠州市惠陽區淡水鎮沙田村,知道小春要榮歸故里辦婚禮,整個村子都沸騰了。村民在村門口大放鞭炮。氣氛超熱鬧。家人把滿地的鞭炮屑組成一個心形,然後兩人還害羞的在裡面合影。
陳小春原本姓李,因為家貧,小春的爺爺被賣到廣東省惠陽縣一個姓陳的村子,李家人才改姓了陳。
由於家庭貧困,13歲那年,小春書讀到初中一年級就輟學了。此後,他便開始給一些缺少勞力的農家打短工。直到1980年,陳小春隨父親去了香港,生活才逐漸改善。
如今,陳小春終於出人頭地,小春的父母也早已落葉歸根,回到惠陽老家安享天年。小春也在老家買了一塊地,蓋了一棟大房子給父母住,他的弟妹也受他的資助,各自出國留學。
小春和采兒穿的很樸素,在老家的大宅子里問候親戚和鄉親們。應采兒就坐在鄉親中間,和大家熱聊,特別有親和力。
客家人,懂得感恩,陳小春也不例外,父母落葉歸根,說明惠州是個好地方,他本人也很低調,有大愛,好藝人。
8、求作藏頭詩…沙田開元新婚誌喜
沙地西瓜甜又甜,田間地頭忙又忙。開花結果香又香。元宵佳節樂又樂,新人結婚慶又慶。婚姻自由喜又喜,志同道合唱又唱,喜上眉梢笑又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