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婚宴婚車 » 壯族結婚酒席圖片

壯族結婚酒席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5-22 23:30:24

1、壯族有什麼風俗?壯族的服飾有什麼特點?

1.節日

壯族的節日多與當地漢族相同,春節、元宵、春秋社日、清明、端午、中秋、重陽、除夕等傳統漢族民間節日,也是壯族的歲時節日。壯族比較具有本民族特點的節日是「三月三」歌節、「牛魂節」、「中元節」等。

壯族每年有數次定期的民歌集會,其中以「三月三」歌節最為隆重。

「牛魂節」,又稱「牛王節」、「開秧節」。多在春耕以後的一天進行,有的地區固定於農歷四月初八進行,因為相傳這一天是牛王的誕辰。傳說牛王原來是一位天神,奉玉帝之命下凡幫助人們耕作。人們感激他的功勞,便在其誕辰祭祀牛魂。

這一天,各家各戶都將牛梳洗一番,並修整牛欄,帶著一籃五色糯米飯和一束鮮草,到牛欄旁邊祭牛魂,然後把一半食品及鮮草分給每頭耕牛吃。

農歷七月十四日的「中元節」,又稱「鬼節」、「敬祖節」,是僅次於春節的大節日,主要內容是祭祖和祀鬼。

這天,家家戶戶殺雞宰鴨(過去這個節日忌諱用雞作祭品,只能用鴨或鵝祭祀,尤以鴨為主,這個節日甚至因此也被稱為「鴨兒節」),蒸糕做饃,並用彩色紙裁成四季衣褲,以備祭祀之用。白天在家祭祀祖先之後,入夜還要到山角河邊,進行野祭,燃香點燭,焚燒紙衣,祈求野鬼別來作祟。

2.婚姻

壯族多一夫一妻制家庭。過去,「女娶男嫁,夫從妻居」曾經較為盛行,後來過渡到「從夫居」的父系家庭為主。

3.喪葬

壯族傳統的喪葬習俗,主要有兩大葬法,即土葬和火葬。

其葬法是:親屬死後,以薄棺就近埋葬,起「長墓」;待三五年筋肉腐朽後,再掘墳開棺撿其骨骸裝進陶制的「金罈」中,然後擇定風水寶地埋葬,起「圓墓」。前述壯族的火葬,也是用「金罈」裝儲骨灰,然後擇地而葬,也屬於二次葬式。

4.壯拳

壯拳是古代廣西狼兵在戰場上格鬥的武術,拳術主要以強調拳,腳,膝,肘,咬等使用,完全放棄掌法,勾手等招式,因為戰場格鬥不可能出現這一類的技法。 壯拳的動作彪悍粗獷,形象朴實、功架清晰准確,沉實穩健,拳剛、勢烈、多短打、擅標掌、少跳躍,稈拳時結合使用壯語發音,借聲氣摧力。

壯拳在壯鄉不僅有悠久的歷史和傳統,而且還是壯族獨特的習俗。這種習俗經久不衰,一直延續到解放前後。而今壯鄉的傳統武術又逐步恢復發展起來。

5.風俗禁忌

壯族人忌諱農歷正月初一這天殺牲;有的地區的青年婦女忌食牛肉和狗肉;婦女生孩子的頭三天(有的是頭七天)忌諱外人入內;忌諱生孩子尚未滿月的婦女到家裡串門。登上壯族人家的竹樓,一般都要脫鞋。

壯族忌諱戴著斗笠和扛著鋤頭或其他農具的人進入自己家中,所以到了壯家門外要放下農具,脫掉斗笠、帽子。火塘、灶塘是壯族家庭最神聖的地方,禁止用腳踩踏火塘上的三腳架以及灶台。壯族青年結婚,忌諱懷孕婦女參加,懷孕婦女尤其不能看新娘

特別是懷孕婦女不能進入產婦家。家有產婦,要在門上懸掛袖子枝條或插一把刀,以示禁忌。不慎闖入產婦家者,必須給嬰兒取一個名字,送嬰兒一套衣服,一隻雞或相應的禮物,做孩子的乾爹、干媽。吃飯時忌用嘴把飯吹涼,更忌把筷子插到碗里。夜間行走忌吹口哨。忌坐門檻中間。

壯族是稻作民族,十分愛護青蛙,有些地方的壯族有專門的「敬蛙儀」,所以到壯族地區,嚴禁捕殺青蛙,也不要吃蛙肉。每逢水災或其他重大災害時,壯族都要舉行安龍祭祖活動,乞求神龍賑災。儀式結束後,於寨口立碑,謝絕外人進寨。

服飾

壯族的服裝,大部分和漢族相同,但在桂西鄉村中,尤其是中老年婦女,還保存著自己民族服裝的特點。如廣西西北部,中老年壯族婦女多穿無領、左衽、綉花滾邊的衣服和滾邊、寬腳的褲子,腰間束綉花圍腰,下身穿褶裙和綉花鞋,喜戴銀首飾。

廣西西南部龍州、憑祥一帶的壯族婦女,至今仍穿著無領、左衽的黑色上衣,頭上包成方塊形狀的黑帕,下身穿黑色寬腳褲子。

(1)壯族結婚酒席圖片擴展資料:

壯族,舊稱僮族,是中國人口最多的一個少數民族,民族語言為壯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

壯族源於先秦秦漢時期漢族史籍所記載的居住在嶺南地區的"西甌"、"駱越"等,在全國的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均有壯族分布,主要聚居在南方,范圍東起廣東省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西至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北達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南抵北部灣。

廣西壯族自治區是壯族的主要分布區。

在古黔中地區的道縣玉蟾岩(古代壯族蒼梧部活動區域),發現了人類在15000年前用來作陶器"墊布"的植物纖維編織紋,它是到目前為止人類自己用勞動創造出來的第一件手工紡織品。

2、廣西壯族結婚習俗客人吃過後,需要回禮嗎?

農村的婚席吃3天,正式的那天新郎新娘敬茶/敬酒的時候 給上一個紅包就行,當然專你附帶送其他屬禮物也可以。心意最重要。不給也沒人會計較,但是大家都給你就難堪了,哈哈。其他的就沒什麼了,你外來客,有什麼想的不周到的地方,坦誠的說出來就行,壯族沒那麼多的繁瑣的禮節比較好客隨意,他們大多就拍拍你:沒事沒事,人來了就好。通情達理。所以不用過分擔心。

3、壯族姑娘出嫁為什麼要穿黑色嫁衣?

穿著黑色嫁衣裳是表示喜慶。

在壯族人眼裡,喜鵲是一種吉祥鳥,在人們的心目中是喜慶、吉祥、好運的象徵,所以每當有喜事的時候一般要穿黑色的衣服,在娶親的這一天,就算新娘不喜歡黑色,也要穿黑色的嫁衣。

壯族多一夫一妻制家庭。過去,「女娶男嫁,夫從妻居」曾經較為盛行,後來過渡到「從夫居」的父系家庭為主。直到近、現代,壯族農村地區仍普遍存在婚後「不落夫家」的習俗,新娘出嫁那一天,由十來個同輩姐妹陪同到新郎家,有的地方當天婚禮過後即回娘家。

(3)壯族結婚酒席圖片擴展資料:

壯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主要聚居在廣西、雲南省文山,廣東連山、貴州從江、湖南江華等地也有分布。

壯族人忌諱農歷正月初一這天殺牲;有的地區的青年婦女忌食牛肉和狗肉;婦女生孩子的頭三天(有的是頭七天)忌諱外人入內;忌諱生孩子尚未滿月的婦女到家裡串門。

壯族以農業為主,馳名中外的三七、蛤蚧和茴油是壯族地區素負盛名的特產。甘蔗產量居全國首位。

壯族是個好客的民族,過去到壯族村寨任何一家作客的客人都被認為是全寨的客人,往往幾家輪流請吃飯,有時一餐飯吃五、六家。不管遠親近鄰來家做客,都要以禮相迎,熱情接待。平時即有相互做客的習慣,比如一家殺豬,必定請全村各戶每家來一人,共吃一餐。

招待客人的餐桌上務必備酒,方顯隆重。敬酒的習俗為「喝交杯」,其實並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湯匙。

兩人從酒碗中各舀一匙,相互交飲,眼睛真誠地望著對方。婚喪嫁娶、蓋房造屋,以及小孩滿月、周歲等紅白喜事,都要置席痛飲。一般要有扣肉、米粉肉、清煮白肉塊、豬肝、白斬雞、烤乳豬、豆腐圓、油炸蓉(用油豆腐加工而成)、筍片、魚生等8或10道菜。

實行男女分席,但一般不排座次,不論輩分大小,均可同桌。並且按規矩,即便是吃奶的嬰兒,凡入席即算一座,有其一份菜,由家長代為收存,用干凈的闊葉片包好帶回家,意為平等相待。每次夾菜,都由一席之主先夾最好的送到客人碗碟里,然後其他人才能下筷。

壯族喪葬酒席多為素菜,只有出殯以後才能吃葷。

4、隴南農村人是這樣吃婚禮酒席的,你知道嗎

隴南農村人是這樣吃婚禮酒席的,你知道嗎?

隴南農村人辦一次婚宴酒席並不意味著可以簡單了事,除了必要的傳統儀式之外,主人必須盡量表現出熱情好客、生活富足,否則的話不單自己沒面子,新郎新娘也會面上無光,甚至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村民的談資。因此在酒菜方面,豐盛的程度絲毫不比城裡的婚宴差。這些是在隴南農村長大的人最熟悉不過了。

廚房就在露天空地中,廚師們已經冒著嚴寒工作了整個通宵。

隴南農村人請辦理酒席時的廚師,也得有點講究,除了工錢外,哪個廚師平時做菜的味道比較有口碑的,就有很多人請,因為結婚辦喜事之類的大多都是同一個時間舉辦的(臘月尤其多),主人必須早早定好廚師,約好時間,不然遲了就難找到好的廚師。

隴南農村的廚師都是方圓三五十里的農民,平時做做農活,有酒席時客串一下,滿足鄉親的需要,但是他們做的酒席不比城裡人做的差。

有大廚一個人自然不夠,一個好漢還得三個幫。

這是大廚的幫手。下手們之間分工比較明確,各自負責,也都是鄰近村民,或者是新郎新娘兩家的親戚。由大廚召集,倒不一定是固定的,看酒席的台數多寡和地點位置而定。

隴南農村人總是很熱情坦率的,在宴度沒有開始之前,很多的賓客已經到來,大家也沒什麼事,都把廚師准備酒菜的過程當作表演來看,有一些還主動幫忙,幫做下燒燒火之類的小工,反正閑著無事。

隴南農村的宴席相當有特色,有些菜品看起來色不怎麼樣,形也不好看,但是入口才知道味道一級棒!

菜准備得差不多了,時間也差不多,客人也陸陸續續的來了。隴南農村人偶爾會帶小孩一起來,原因不外就是平時農家生活中除了重大節日外,難得有這樣豐富的菜餚,再一個就是交的禮金不少,對平時生活比較簡朴節儉的村民來說算是不小的開支,乾脆帶小孩來一飽口福。

這種婚禮酒席場合之大,有時候鄉里所有的的人都會過來,這時候只有採取車輪戰術,就是所謂的流水席,一桌吃完,換下一桌,場面甚是壯觀。

除了大廚帶的幾個幫手外,還有鄉親們自發幫忙,做做洗菜、端菜之類的雜工,他們也是這個酒席上最忙的人之一,工作最繁雜,真的是工作在前享受在後,他們必須在所有客人入席吃得差不多的時候才能坐下來吃。酒席上缺了他們,還真的玩不轉。

這個時候,主人在平時的為人如何?鄰里關系如何?就能很好的體現出來,人際關系好的主人,這種時候根本不用愁心人手問題。反之,主人就要撓頭了。從這個方面完全可以准確評價主人平時為人如何。

剛開鍋熱氣騰騰的五香扣肉。

純正的隴南農家土雞,純粹的傳統烹制方法,傳統的佐料,那種味道,不是在那裡都可以隨便吃得到的。

現在仔細一想,隴南農村人的婚禮酒席真是太壯觀、太有氣氛了!

每位在隴南農村長大的人都應該很熟悉婚禮酒席的那種歡樂氣氛和一年難得吃上一回的美味佳餚,無論長大後的你在燈紅酒綠的大都市還是在遙遠的某個地方,一到臘月,應該會想起那個隆重的婚禮酒席吧!

5、壯族婚禮有什麼特色?

在我國的嶺南地區,自遠古時代就有人類居住。後來,人們把廣西、廣東、雲南等地自稱"布壯"、"布土"、"布農"、"布泰"、"布班"等的人們統一稱為"壯族"。

在壯族,男女青年在婚前享有社交的自由,但雙方即便情投意合,也需徵得父母同意後才能結婚。

壯族青年男女自由戀愛的方式有對歌、拋綉球和打木槽等。壯族人對青年男女的交往是持開放的態度,有山歌唱道:老人也有十七八,父母也有風流時。

成年的壯族青年男女外出趕墟,在田野、村頭對唱山歌,一般父母不會加以約束。而封建社會中漢族對兒女的約束是有名的,真所謂"大門不邁,二門不出"。因此,對歌成了壯族青年男女自由戀愛的主要方式之一。

在壯族社會中,男女通常在12歲起就須學會唱幾首山歌,到17歲時,必須能學會即情歌。唱山歌地點有著嚴格規定,無論在僻靜的山村,或於街頭鬧市,都必須是大家所公認或任何人都能看見的地方。時間則根據當地農業生產季節而定。各地每年舉行次數不一。

拋綉球是壯族趕歌圩時,姑娘們手提五彩繽紛的花綉球,整齊地排隊唱山歌,若見到中意的小夥子,便把綉球拋給他。小夥子接過綉球,如果對姑娘滿意,就把小件禮物纏在綉球上扔回女方,戀愛就這樣開始了。拋綉球是認識對方,是戀愛的開始。

打木槽一般在農歷年初舉行,最初由青年女子以木棍來打槽,擊出各種不同的聲音,大家盡情地歡樂。然後由幾個女子擊木槽數棍後就唱山歌,接著就有許多青年男子拿著木棍,跑到木槽邊來共同敲擊,每敲一下,大家就唱山歌,表達男女之間的愛慕。

在我國雲南壯族的婚禮有四部分,為接親、送親、成親和回門。

送親這天,新娘穿著壯家的盛裝,戴著銀項圈、銀耳環、銀手鐲,用大紅布蓋頭,在眾多送親者的簇擁下,告別家人前往新郎家。廣南一帶姑娘出嫁時要痛哭一場,並唱哭嫁歌離開家門,其他地方的新娘則不哭。

送親的隊伍多數為步行,也有騎馬和馬車的。一路上要吹奏嗩吶。遇有橋和溝,都要給"走路線"。送親的隊伍中,還有不少的歌手,他們一路走一路唱,更增添了婚日的喜慶氣氛。

來到男方家門口,一般要等到臨天黑前才讓新娘跨進男方家門檻,時候不到不能進門。屆時,男方家點燈上香,庭院和堂屋燈火輝煌,新娘才款款邁進男方家門檻。

新娘進屋後,按習俗,送親者要把新娘的嫁妝和結婚用品一一陳列展示,有的地方還一一過秤,以顯示嫁妝的豐富和娘家的闊氣。之後,要舉行拜堂儀式。

拜堂時,堂屋上方坐長輩,下方坐親戚,新郎新娘在衣袖上扎紅綉球,並肩站在堂屋中央。在主婚人的主持下,新郎新娘先拜天地神靈,再拜長輩鄉親,賓客也紛紛祝福新郎白首偕老,永不分離。

拜堂過後,新郎新娘送入洞房。進洞房時有個別地區還流行新郎新娘搶先進門的習俗。據說是誰搶先,誰今後就不被對方欺侮。因此,新郎新娘都爭著先進洞房,引得賓客開懷大笑。

當男方家宴請賓客時,新郎新娘要雙雙前來敬酒,先酒長輩,後敬小輩。這時候,賓客可以捉弄新郎新娘,或讓他們表演節目。

晚上,青年男女可以來鬧房,還可以請歌手唱歌,還可以拿新郎新娘逗趣取樂。洞房裡、堂房中、庭院內,到處是歡笑聲和甜美的歌聲!到了一定的時候,新郎新娘還要向大家敬獻壯家特有的糖茶。喝著甜津津的糖茶,賓客的心裡都暖融融的。

第二天,新婚夫婦要到女方家回門。回門的時候,新郎新娘都有人陪伴,男方要帶給女方家一桌酒菜,並攜帶鞭炮,一路鳴放進入女方家,表示對女方父母及親戚的答謝。有的地方,女方家的人還往新郎身上灑水,以示祝福。

雲南壯族有的地方有婚後不落夫家的習俗,即婚後第三天,新娘便回娘家居住,只在農忙或節日期間來夫家住幾天。丈夫則每隔十天半月便要帶上禮物前往女方家探望妻子,同時小住一兩天,順便幫岳母家幹些活。直至懷上第一個小孩後,妻子才正式來丈夫家生活。

在雲南壯族,還有招贅的習俗。即男子到女方家從妻居。招贅後,男子要改姓女方的姓,所生子女均隨母姓,並可繼承母親的遺產。

6、請問壯族的婚禮風俗

壯族男女相識,大多通過對唱山歌。

對歌定期舉行,稱「歌墟」。趕歌墟前,姑娘們身著盛裝,邀約外出對歌。入夜,歌會進入高潮,月光下,你唱我答,用情歌表示愛慕或用手中電筒直射逗笑取樂,尋找意中人。

若雙方願意,互換信物,便告之父母,托媒人前去說親。女方家若同意,就將女兒的生辰八字交媒人帶到男方家。若八字合,男方家給女方家聘禮,表示訂婚。婚期一到,男方家邀請女歌手去接新娘,女方家也要准備幾位女歌手到新郎家。一開宴,雙方便開始對唱。按習俗,完婚第二天,新娘要隨送親的歌手們返回娘家,途中還要進行一次對歌。

壯族紅飯節時間不統一,有六月初一的,也有六月二十四的,還有七月初一的,那是以儂智高的隊伍經過該地的時間來決定的。壯族紅飯節一般2—3天。節日期間,老人和婦女走親串戚,互相做客;男子則結伴上山玩耍,或進行籃球、下棋比寨;姑娘們爭穿節日盛裝,成群結隊找小夥子唱山歌。小夥子也收拾打扮一番,來找姑娘們唱歌。唱得情投意合,徵得雙方父母同意,就擇日結婚。有些地方的少年兒童,背著小紅飯籮,裝上紅飯和雞腿,到外面玩耍,邊玩邊吃紅飯和雞腿。

7、壯族有哪些結婚習俗

師宗壯族婚姻按傳統習慣大體可分為提親、定親、接親、送親、成親、回門等婚禮過程。
提親:首先需聘請口才好、能說會道的已婚男、女(未離過婚、未死過配偶、兒女無夭折)兩人。提親由兩位媒人帶著兩包紅糖、兩瓶酒到女方家說親。
定親:先由所聘媒人帶著雞一對,酒、肉、糯米各四、五公斤,定婚禮錢20元左右,到女家定親。近幾年禮物、禮錢倍增。
接親:在結婚的頭天,男方應按吃小酒時商定的彩禮備齊——豬肉攻、八十公斤,白酒四、五十公斤,餌塊五十餘公斤,幣200元,送到女方家,並由媒人領著對身著盛裝,手提著酥肉等物的漂亮姑娘到女方家接親。
送親:送親要有陪娘一對。陪娘的條件是外表美麗且兄弟姊妹多,若已婚要未離過婚、未懷孕的。
成親:師宗壯族舉行婚禮首先要擇吉日吉時,吉時良辰一到,嗩吶齊奏,鞭炮齊鳴。
回門:新婚第三天,新娘早起挑井水倒入廚房水缸中,辦一桌酒席,請家族近親、村老、廚師們入席,新娘領送親者向入席客人一一敬酒表示感謝。
婚後禮俗:解放前,壯族盛行婚後女子「不坐家」的習慣,即婚後第三天回娘家,僅在家忙、節日,由婆婆或丈夫的弟妹接回,在婆家住上。農忙過後即返娘家。解放後,特別是近幾年,新娘「不坐家」的習俗逐漸減少。

8、壯族有哪些習俗?

做 糍 粑

解放前、後,桂中地區上林、忻城、來賓等地村民凡逢年過節,走親訪友,婚嫁喜事等興做糍粑。糍粑作小吃或禮品送人。

糍粑,系用上等糯米經浸泡,蒸熟後,將其倒入粑粑坎(石頭鑿成)里(如圖)兩人用木錘來回、上下地舂(錘),舂至無飯粒後,將其絞放在抹有食油(防粘桌)的桌面上,根據大小需要,捏成粑粑團,用手按壓整理成碗口大的圓餅。糍粑可以保存十幾天不會變質,食時將其在碳火上烘烤片刻,回軟後即可拌糖拌菜或素食。糍粑還可以切成顆粒狀的糍粑丁煮糖水食或泡水回軟後用油煎的別有風味的佐餐。

舂 牆

桂中地區上林、忻城、來賓等地舊時農村的住房多是泥舂的泥牆房,如今恐怕很多人只留在模糊的記憶中了。

舂牆的工具(如圖)有:牆板、牆錘、牆鏟、鉤擔、練板、泥箕、吊尺、水平尺、泥篩等。

舂牆時,先將牆板放在預先打好的地基上面,安好地龍天龍,把牆板紮好,即可往板內倒泥,倒一層舂緊一層,舂好一板,卸下牆板,再用細泥把牆兩邊補平,使其平整。

染 衣

舊時桂中地區上林、忻城、來賓等地因經濟條件所限,人們穿著較為簡單,穿的衣服有自己織的「家機布」縫的,有買「大鵬白」做的。這些都是白布,易臟,其他顏色的穿久了易褪色,所以都喜歡染一染使它翻新,像剛縫制的一樣,因而家家戶戶都種藍靛自製燃料。

自製藍靛染土白布也是農村壯族婦女的傳統手藝。婦女大多種藍靛,春種夏收,投入大水缸,浸至水變藍色且起泡沫,撈渣留水,投入適量石灰,用竹籠(豬仔籠)在缸中上下抖動百次左右,使水溶成淀液,待沉澱後棄水即成染料。

染布:先將有鹼性的草木燒成灰,濾水盛入大缸(如圖),投適量藍靛攪勻,過數天,然後反復投布,反復晾曬若干次,染至藍黑色(理想為准),最後用大石板將布滾壓滑溜便可裁衣。

補 鍋

舊時,桂中地區村民,烹、煮、炒、焗、煲的炊具都是生鐵鑄造的,使用久了都會損壞和破裂,丟掉又可惜,買新的又花錢。因此,很多人把它補一補,再用上幾年,既省錢又方便,所以農村就有了補鍋這個行業。

當時來補鍋師傅多是外地來的,他們能吃苦耐勞,不怕臟不怕累,串村走寨,風餐露宿,每到一處村寨,選擇一處空地做臨時工場立即作業。

補鍋工具有:一隻小風箱、一隻熔鑄爐、一些鐵枝、鐵鉗、廢鍋片、熔化杯、少許木炭等等(如圖)。擺好工具後,由一夥計到村頭巷尾去叫喊:補鍋啊!誰家有爛鍋拿來補啊!補鍋……

經這么一喊,有爛鍋的人,紛紛拿到工場,一時間,小小的工場就推滿各種爛鍋。

補鍋開始,先將木炭和碎鍋片放入熔化爐里,點火,拉動風箱鼓風,加熱熔化鐵片使其成為液態鐵水。再在鐵鍋的爛處清理缺口。用鋼匙從熔化杯里舀出一勺鐵水,倒在用草灰鋪墊的隔墊片上,將鐵水從鍋底的爛處下面壓上,另一隻手用隔墊從上面按下,鐵珠在縫口處擠壓扁平,封住了缺口,最後刷層泥漿,如縫口大,可連續操作。收勞務費按用勺鐵水多少而定的。

童 趣

城裡的兒童不一定了解農村兒童的樂趣,其實各有其樂;當今的農村兒童不一定了解舊時農村兒童的樂趣,其實當年也其樂無窮。以玩具為例,提起玩具,現在的人定會想:商店出售的洋娃娃、小狗小貓、小火車、小飛機、滑板滑輪車,還有遙控的飛機、坦克……變形金剛等等。

現要說的是過去孩子們就地取材,自作自製、自娛自樂的土玩具。這些玩具有竹製、紙制的等等(如圖)。各種各樣,品種多極了。現刊發文圖,想讓成年人回想少年的童趣,喚起熟悉的回憶,讓廣大村民和當今的農村兒童了解社會昨天和今天的變遷。

套 鳥

套鳥是桂中地區上林、忻城、來賓等地舊時兒童們愛玩的一種樂趣。每套住一隻鳥,既好玩又得食,真是高興又快活。

套鳥的套子有:竹樁、竹弓、竹篩、樹勾、踩棍、誘餌(穀子或玉米)等(如圖)。

裝套時將竹弓板回,用踩棍別住套繩,在踩棍下放置一串誘餌,靠近竹樁的一段套繩打上一個「豬腳套」(活套子),平放在誘餌上,小鳥遠遠見套架上有谷穗,便飛來覓食,當降落時踩在踩棍上,踩棍跌落,竹弓迅速彈出,覓食的小鳥還未反應過來,腳已被豬腳套套住了。

除了套鳥外,還有一種成年人玩的套鳥法,不同的是不同誘餌引誘貪食者,而是學雌鳥的叫聲,專套那些爭風吃醋的好鬥者。當然,現在提倡愛鳥、護鳥,這些只是童年的回憶。

9、在農村結婚擺酒席時,桌上都會上哪些菜呢?

在農村,咱們辦酒席基本上都是在自己家辦流水席,總結成一句話就是好吃實惠。那農村的酒席中都有哪些常見的菜餚呢?咱們來看看!



首先在酒席上,必不可少的就是要有雞肉、魚肉,俗話說「無雞不成宴,無魚不成席」,雞肉和魚肉在酒席中有著很大的地位。其次就是一些當地的菜餚,靠水的地區以海鮮、湖鮮為主,靠內陸以肉食為主。



不過各地區的風俗習慣不同,所以流水席上的菜餚也就不同。所以各個地方的菜餚的數量和菜品也都是有所差距,但是數量一定要是雙數,不能成單數,因為單數代表著不吉利。



比如拿西北地區舉例子,西北辦流水席都有一個共同的要點,就是合計要有24道菜,其中分為8道冷盤,16道熱菜。上菜時,先上冷盤作為下酒菜,8道冷盤四葷四素,之後再上16道熱菜,以三、三、三、三、四的形式上菜,最後一道菜是湯,吃完之後酒席圓滿結束,所以有些地區的人開玩笑稱這種湯為「滾蛋湯」,意思是吃完就滾蛋。

農村的流水席,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種體現,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但是現在卻逐漸被酒店取代,雖然菜的樣式精緻了.

從原材料來說,中國農村婚宴有幾個基本大件:雞、鴨、魚肉、蹄髈,這四個基本上是必不可少的。從婚宴花式上來說,冷盤要做6-8道,熱菜要做10道左右一桌,然後別忘了羹湯、點心、水果。

配菜的時候要注意當地習俗,切忌當地禁忌,也要尊重每個客人的習慣,入賓客中有素食主義者、或者因為身體原因需要特殊配菜的客人,要事先問清楚事宜。



在農村裡,有一個不成文的傳統,那就是婚宴菜餚的數目一定得為雙數,如果單數會很不吉利,那是白事(喪宴)的菜餚數量。如果婚宴菜餚數目為8個菜,象徵著發財,十個菜象徵著十全十美,十二菜象徵著月月幸福。如:江南地區流行的,八八大發席,全席由八道冷盤、八道熱菜組成。而且舉辦婚禮的日子也通常多選於農歷雙月的初八、十八、二十八,要得發,不離八、八上加八、發了又發的吉祥寓意。

還有就是菜餚的命名應盡量選用吉祥用語以寄託對新人美好的祝願,從心理上愉悅賓客,烘托氣氛。



一般就是10-12大碗:魚糕肉圓子,扣肉,兩個火鍋,然後是上幾個青菜,扁豆,毛豆或者白菜都行,再就是銀耳湯,炸熟的炸魚用麵粉和著魚做的,再就是你可以上一隻鹵鴨,還有就是看現在的時令菜是什麼靈活變通,比如說青豆,黃豆呀,藕呀都可以。

記住一個原則,以葷為主,以素為輔,湊足十二道菜、或十道菜為主就可以啦。



接下來我們看看農村婚宴適合哪些菜譜吧:

(福運綿長)——炒粉

(共嗚春報曉)——鴛鴦雞

(群龍賀新喜)——白灼蝦

(黃金鋪滿地)——菠羅生炒骨

(白頭皆老)——上湯白果豬肚

(愛你一萬年)——烏龜湯(我要笑死了!)

(沉魚落雁美)——水魚雞湯

(風姿顯貴氣)——蒸花枝片

(金腰懷太子)——腰果丁

(比翼齊雙飛)——蒸白鴿

(龍皇獻彩卷)——炸榴連卷

(紅袍添喜慶)——扣肉

(福至如東海)——蒸海魚

(永結喜同心)——八寶飯

(甜甜蜜蜜)——甜湯

(瑞果呈祥)——水果



這菜名大家覺得有意思不!大廚的想像力好豐富啊!但是這菜譜真的好喜慶!





10、有誰了解壯族的婚禮習俗?

壯族的婚禮儀式比較繁雜,採取「六禮」訂婚姻,即分為「納采」(看八字)、「問名」(看媳婦)、納吉(下定禮)、「納征」(訂婚)、「請期 」(確定婚嫁日期)、親迎(歸親成婚)等。壯族除家庭比較困難、兄弟較多外,很少有招贅婚,特別是長子是不允許招贅婚的。結婚時新郎不去迎親,只派迎親娘媒人去。新娘從走出房門時與母哭別,由兄長背上花轎,無轎者也需兄長背出村,並有嗩吶或「三音」前導。遇到需過河時新娘不能接觸水,須由兄長背著過河。解放後不坐花轎了,但新娘一律穿黑衣褲,新娘步行時一定要撐黑布傘,以表示貞潔。在過去還有一種「封腳印」的習俗,新娘出門後從家門至村前所走過的腳印,要由男方派來的迎新娘人把腳印一一作象徵性的掃除,以表示新娘不走回頭路。若兩個新娘在出嫁路上對面相遇,要互換裙帶,以示共同幸福日後好相見。婚後第二天做的第一件事是「汲新水」,天剛亮,新娘便到井頭或溪邊挑回一擔新水來煮「新娘茶」或「新娘粥」,敬奉親朋好友,象徵親朋好友友誼像流水一樣綿長。壯族婚禮有節簡的習慣,沒有要巨額彩禮的要求,就算有要了彩禮也將其作為嫁妝送給女兒。

清塘壯族家庭一般實行父系小家庭制,解放前夫權突出,丈夫可以隨意把妻子賣掉,壯語娶妻叫奧梅勞(意為買老婆),顯然把婦女作為商品來出賣和轉移。至於上門招親,所生兒女必須從女方之姓,這樣在社會上才不受歧視。據《廖氏族譜》記載「世俗為家業爭繼之訟最多」故對子女過繼等問題修訂了嚴格的家禮家法,即「承祧」制度。「承祧」制度是過繼子女條件的要求,即對於無子承繼的人,在選擇立嗣人時應從父親兄弟的子女中選擇。倘若無以立嗣,經長輩許可,則可從遠房親戚選擇,若仍無以選擇才可從其他同姓的賢能者及有親戚關系者選擇。承祧立嗣都必須在宗祠里當著列祖列宗面前進行,以示公認。在家庭分工方面一般妻子、老年人在家主內搞家務,丈夫則要外出搞副業、打漁、干一些重活。在農忙時節婦女負責扯秧,男子則負責犁田、耙田。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