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岡酒席
1、《宋史 文天祥傳》的文言文翻譯
文天祥從容就義Ⅱ(選自《宋史·文天祥傳》)
譯文:文天祥被押到朝陽,見到張弘范,左右元軍命令文天祥叩拜,文天祥拒絕不投降,張弘范於是用賓客的禮節接見他,文天祥與元軍一起進入崖山,張弘范讓文天祥寫信招降張世傑。文天祥說:」我不能保衛自己的父母,卻教唆別人也背叛這的父母,這可能嗎?」張弘范還是堅決要求他就範。文天祥於是寫下自己所作的《過零丁洋》給他,詩的末尾有這樣的句子:「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張弘范訕笑道作罷。崖山被元軍攻破,元軍置辦酒席慶賀。張弘范說:「國家已亡,丞相你已經盡了忠孝之心了,如果你改變對南宋的忠心來效忠於元朝皇上,還給你宰相的官職。」文天祥流淚說:「國家滅亡不能拯救,做人臣子的死有餘罪,怎麼還敢如脫殺頭之罪而懷有二心呢?」張弘范敬佩他的仁義。張弘范派人護送文天祥到京師,文天祥在途中八天沒有吃東西,卻沒有死,於是又開始進食物,到了燕京,客館的人招待供奉的十分豐盛。文天祥不睡覺,一直坐到天亮。張弘范迅速把他押到兵馬司,派士兵看守。文天祥臨刑時非常鎮定,對押解的卒吏說:「我的事情完成了。」向南方叩拜而死。(幾天後,他的妻子歐陽氏前去收屍,文天祥的面容同活著的時候一樣,文天祥終年四十歲,他衣帶中有贊文道:「孔子教導成仁,孟子教育取義,只有自己盡了道義,仁德才能實現。我讀聖人賢人的書,所學到的難道是別的東西嗎?從今往後,大概對聖人賢人的教誨沒有愧疚了。
2、請幫我解釋下菜式的定義是什麼?(謝謝)
我國菜系有三種劃分方法
按省劃分八大菜系
魯、粵、川、蘇、閩、浙、湘、徽
按文化流派劃分
東北菜、北京菜、冀魯菜、膠遼菜、山西菜、中原菜、西北菜、上江菜、江淮菜、江浙菜、江西菜、湖南菜、福建菜、客家菜、廣東菜 我國的菜系,是指在一定區域內,由於氣候、地理、歷史、物產及飲食風俗的不同,經過漫長歷史演變而形成的一整套自成體系的烹飪技藝和風味,並被全國各地所承認的地方菜餚。菜餚在烹飪中有許多流派。其中最有影響和代表性的也為社會所公認的有:魯、川、蘇、粵、閩、浙、湘、徽等菜系,即被人們常說的中國「八大菜系」。魯、川、蘇、粵四大菜系形成歷史較早,後來,浙、閩、湘、徽等地方菜也逐漸出名,就形成了我國的「八大菜系」。 一個菜系的形成和它的悠久歷史與獨到的烹飪特色分不開的。同時也受到這個地區的自然地理、氣候條件、資源特產、飲食習慣等影響。有人把「八大菜系」用擬人化的手法描繪為:蘇、浙菜好比清秀素麗的江南美女;魯、皖菜猶如古拙樸實的北方健漢;粵、閩菜宛如風流典雅的公子;川、湘菜就象內涵豐富充實、才藝滿身的名士。 幾大菜系各有特色,雖民間關於菜系之首的爭論頗多,但多為義氣之言,並無從考籍。
川菜
川菜是以成都、重慶兩個地方菜為代表,選料講究,規格劃一,層次分明,鮮明協調。川菜作為我國八大菜系之一,在我國烹飪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它取材廣泛,調味多變,菜式多樣,口味清鮮醇濃並重,以善用麻辣著稱,並以其別具一格的烹調方法和濃郁的地方風味,融會了東南西北各方的特點,博採眾家之長,善於吸收,善於創新,享譽中外。
川菜特點
突出麻、辣、香、鮮、油大、味厚,重用「三椒」(辣椒、花椒、胡椒)和鮮姜。
調味方法
有干燒、魚香、怪味、椒麻、紅油、薑汁、糖醋、荔枝、蒜泥等復合味型,形成了川菜的特殊風味,享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美譽。
烹調方法
擅長炒、滑、熘、爆、煸、炸、煮、煨等。尤為小煎、小炒、干煸和干燒有其獨道之處。從高級筵席「三蒸九扣」到大眾便餐、民間小吃、家常風味等,菜品繁多,花式新穎,做工精細。川菜烹調講究品種豐富、味多味美的川菜,所以受到人們的喜愛和推崇,是與其講究烹飪技術、製作工藝精細、操作要求嚴格分不開的。川菜烹調有四個特點:一是選料認真、二是刀工精細、三是合理搭配、四是精心烹調。在「炒」的方面有其獨到之處。它的很多菜式都採用「小炒」的方法,特點是時間短,火候急,汁水少,口味鮮嫩,合乎營養衛生要求。菜餚烹飪看似簡單,實際上包含著高度的科學性、技術性和藝術性,顯示出勞動人民的無窮智慧和創造能力。
川菜味型
有麻、辣、甜、咸、酸、苦六種。在六種基本味型的基礎上,又可調配變化為多種復合味型,在川菜烹飪過程中,如能運用味的主次、濃淡、多寡,調配變化,加之選料、切配和烹調得當,即可獲得色香味形俱佳的具有特殊風味的各種美味佳餚。川菜的復合味型有20多種,如咸鮮味型、家常味型、麻辣味型、糊辣味型、魚香味型、薑汁味型、怪味味型、椒麻味型、酸辣味型、紅油味型、蒜泥味型、麻醬味型、醬香味型、煙香味型、荔枝味型、五香味型、香糟味型、糖醋味型、甜香味型、陳皮味型、芥末味型、咸甜味型、椒鹽味型、糊辣荔枝味型、茄汁味型等等。
川菜菜式
主要由高級宴會菜式、普通宴會菜式、大眾便餐菜式和家常風味菜式四個部分組成。四類菜式既各具風格特色,又互相滲透和配合,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對各地各階層甚至對國外,都有廣泛的適應性。 川菜是歷史悠久、地方風味極為濃厚的菜系。它品種豐富、味道多變、適應性強,享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之美譽,以味多味美及其獨特的風格,贏得國內外人們的青睞,許多人發出「食在中國,味在四川」的贊嘆。
川菜代表菜
它的代表菜有:宮保雞丁、干燒魚、回鍋肉、麻婆豆腐、夫妻肺片、樟茶鴨子、干煸牛肉絲、怪味雞塊、燈影牛肉、魚香肉絲、糖醋排骨、水煮牛肉、鍋巴肉片、咸燒白、雞米芽菜、糖醋裡脊、東坡肘子、辣子雞、香辣蝦、麻辣兔頭等。轟動大陸界。
湘菜
瀟湘風味,以湖南菜為代表,簡稱「湘菜」,是我國八大(浙菜、蘇菜、湘菜、川菜、閩菜、粵菜、徽菜、魯菜)菜系之一。湖南省,位於中南地區,長江中游南岸。這里氣候溫暖,雨量充沛,陽光充足,四季分明。南有雄崎天下的南嶽衡山,北有一碧萬頃的洞庭,湘、資、沅、澧四水流經全省。自然條件優厚,利於農、牧、副、漁的發展,故物產特別富饒。湘北是著名的洞庭湖平原,盛產魚蝦和湘蓮,是著名的魚米之鄉。《史記》中曾記載,楚地「地勢饒食,無飢饉之患」。長期以來,「湖廣熟,天下足」的諺語,更是廣為流傳。湘東南為丘陵和盆地,農牧副漁都很發達。湘西多山,盛產筍、蕈和山珍野味。豐富的物產為飲食提供了精美的原料,著名特產有:武陵甲魚,君山銀針,祁陽筆魚,洞庭金龜,桃源雞,臨武鴨,武岡鵝,湘蓮、銀魚及湘西山區的筍、蕈和山珍野味。在長期的飲食文化和烹飪實踐中,湖南人民創制了多種多樣的菜餚。據考證,早在二千多年前的西漢時期,長沙地區就能用獸、禽、魚等多種原料,以蒸、熬、煮、炙等烹調方法,製作各種款式的佳餚。隨著歷史的前進,及烹飪技術的不斷交流,逐步形成了以湘江流域、洞庭湖區和湘西山區三種地方風味為主的湖南菜系。
湘菜特點
湘江流域的菜
以長沙、衡陽、湘潭為中心,是湖南菜系的主要代表。它製作精細,用料廣泛,口味多變,品種繁多。其特點是:油重色濃,講求實惠,在品味上注重酸辣、香鮮、軟嫩。在製法上以煨、燉、臘、蒸、炒諸法見稱。煨、燉講究微火烹調,煨則味透汁濃,燉則湯清如鏡;臘味製法包括煙熏、鹵制、叉燒,著名的湖南臘肉系煙熏製品,既作冷盤,又可熱炒,或用優質原湯蒸;炒則突出鮮、嫩、香、辣,市井皆知。著名代表菜有:「海參盆蒸」、「臘味合蒸」、 臘味合蒸
「走油豆豉扣肉」、「麻辣仔雞」等,都是名菜佳餚。
洞庭湖區的菜
以烹制河鮮、家禽和家言見長,多用燉、燒、蒸、臘的製法,其特點是芡大油厚,咸辣香軟。燉菜常用火鍋上桌,民間則用蒸缽置泥爐上燉煮,俗稱蒸缽爐子。往往是邊煮邊吃邊下料,滾熱鮮嫩,津津有味,當地有「不願進朝當駙馬,只要蒸缽爐子咕咕嘎」的民謠,充分說明燉菜廣為人民喜愛。代表菜有:「洞庭金龜」、「網油叉燒洞庭桂魚」,「蝴蝶飄海」、 冰糖湘蓮
「冰糖湘蓮」等,皆為有口皆碑的洞庭湖區名餚。
湘西菜
擅長製作山珍野味、煙熏臘肉和各種腌肉,口味側重咸香酸辣,常以柴炭作燃料,有濃厚的山鄉風味。代表菜有:「紅燒寒菌」、「板栗燒菜心」、「湘西酸肉」、「炒血鴨」等,皆為馳名湘西的佳餚。
綜觀湖南菜系
共同風味是辣味菜和臘味菜。以辣味強烈著稱的朝天辣椒,全省各地均有出產,是製作辣味菜的主要原料。臘肉的製作歷史悠久,在我國相傳已有兩千多年歷史。三地區的菜各具特色,但井非截然不同,而是同中存異,異中見同,相互依存,彼此交流。統觀全貌,則刀工精細,形味兼美,調味多變,酸辣著稱,講究原汁,技法多樣,尤重煨烤。「日夜江聲下洞庭」,隨著時代的前進和國家經濟的發展,湘菜這朵奇葩,將會開得更加鮮艷奪目。
組庵魚翅
1958年4月毛澤東和其他中央領 五元神仙雞
導人視察長沙火宮殿菜館,並品嘗了該店的名菜,給予很高的評價。湘菜的主要名菜有「東安子雞」、「紅煨魚翅」、「臘味合蒸」、「麵包全鴨」、「油辣冬筍尖」、「板栗燒菜心」、「五元神仙雞」、「吉首酸肉」等。其中「紅煨魚翅」又名「組庵魚翅」,是湖南地方名菜。烹調方法是用魚翅加雞湯、醬油等,用小火煨制而成,汁濃味鮮,以清鮮糯柔著名。清代光緒年間進士譚組庵十分喜歡吃此菜,其家廚便將黃煨魚翅的製法作了改進,加上雞肉、五花豬肉和魚翅同煨,使魚翅更加軟糯爽滑,湯汁更加醇香鮮美。譚進士食之稱贊不已,從此聞名天下。因此,菜為譚家家廚所創,故稱為「組庵魚翅」。
全家福
是家宴的傳統頭道菜,以示闔家歡樂,幸福美滿。全家福的用料比較簡易。一般主料為:油炸肉丸、蛋肉卷、水發炸肉皮、凈冬筍、水發豆筍、水發木耳、素肉片、熟肚片、鹼發墨魚片、雞肫、雞肝等。輔料為:精鹽、味精、胡椒粉、蔥段、醬油、水芡粉、鮮肉湯等。製作比較容易:將上述主、輔料備辦周全以後,先把冬筍放進沸水鍋中煮五分鍾左右撈出,解切成柳葉片狀,再把豆筍切成一寸長,然後將木耳洗凈、撕開,將皮肉批刀成骨牌塊,雞肫和雞肝切成薄片,墨魚切成一寸見方的片狀,把肉丸和蛋卷扣入蒸缽內蒸熟,上菜時取出復入大湯盆內。
百鳥朝鳳
是一道傳統湘菜,象徵歡聚一堂,其樂融融。選一隻肥嫩母雞宰殺,去血褪盡雞毛,除掉嘴殼、腳皮,從頸翅之間用刀劃開一寸長左右的雞皮,取出食管、食袋、氣管;再從肛門處橫開一寸半長左右的口子,取出其餘雞內臟,清洗干凈,這樣,整個雞的形體未遭破壞。然後將整雞用旺火蒸至雞肉鬆軟,再放入去殼的熟雞蛋,續蒸20分鍾左右,即從蒸籠取出蒸鋪,倒出原湯於干凈鍋中,將雞翻身轉入大海碗內,剔去薑片,原雞湯燒開,加菜心、香菇、再沸時起鍋盛入雞碗內,撒上適量胡椒粉。至此,便成一道雞身隆起,雞蛋和白菜心浮現於整雞周圍的形同百鳥朝鳳的美味佳餚。 組庵魚翅:又叫紅煨魚翅,是湖南傳統名菜。組庵魚翅用料講究,製作獨特。 組庵魚翅
需選脊翅,去粗取精;另用母雞一隻,豬前肘一個,蝦仁、干貝、香菇等佐料適量備用。母雞、豬肘同時用中火開,小火煨好取湯。魚翅脹發後用畜湯蒸制後,再入蝦仁、干貝、香菇等佐料煨爛而成,此菜味道醇厚,魚翅糯軟,營養豐富,實為菜中珍品。解放前,曲園酒家操作此菜,頗得食客贊賞。
子龍脫袍
是一道以鱔魚為主料的傳統湘菜。因其鱔魚在製作過程中需經破魚、剔骨、去頭、脫皮等工序,特別是鱔魚脫皮,形似古代武將脫袍,故將此菜取名為子龍脫袍。解放前,李宗仁任中華民國代總統時,曾在曲園南京分店大宴賓客,席間對子龍脫袍贊不絕口,因此,曲園曾名震金陵古都。子龍脫袍不僅製法獨特,且菜名別致新奇,耐人尋味,一直吸引著不少名士。如齊白石、吳晗、田漢等曾光顧曲園,品嘗此菜。解放後,曲園的老廚師還曾召往中南海,為毛澤東主席獻藝。現今只有又一村飯店芙蓉廳預約生產供應。
霸王別姬
傳統湘菜,問世於清代末年。本世紀,長沙的玉樓東、曲園、瀟湘、老怡園酒家常有供應。霸王別姬用甲魚和雞為主要原料,輔以香菇、火腿、料酒、蔥、姜、蒜等佐料,採取先煮後蒸的烹調方法精製而成。製法精巧,吃法獨特,鮮香味美,營養豐富,一經品嘗,留齒猶香,是酒席筵上的佳品。
三層套雞
傳統湘菜,為長 三層套雞
沙名廚柳三和擅長的名菜之一。20年代末,魯滌平主湘,其側室沙夫人患頭痛,醫者薦方以一麻雀、一斑鳩、一烏骨母雞,用天麻套蒸飲湯治病。柳三和根據配方易以母雞內放一鴿子,鴿子內放一麻雀,麻雀之內放天麻、枸杞之類,三物套蒸,製成三層套雞而名噪一時,頗受上層人士贊賞。何鍵主湘時,經常在三和酒家宴客。
長沙麻仁香酥鴨
是長沙特一級廚師石蔭祥大膽推出的優秀之作。此菜集松軟、酥脆、軟嫩、鮮香於一體,深得四方賓客稱贊。此道菜選良種肥鴨。烹飪時在鍋內放入花生油,燒至六成熱,下入麻仁鴨酥炸,面上澆油淋炸,至麻層呈金黃色時倒去油,撒上花椒粉,淋入芝麻油,取出切成條狀,整齊地擺放盤內,配下頭、翅、掌,以示鴨入席,周圍拚上香菜,造型美觀,色調柔和,焦酥鮮香,回味悠長。
花菇無黃蛋
長沙的傳統名菜 花菇無黃蛋
,早在20世紀30年代即聞名遐邇。花菇無黃蛋製作的關鍵在於掌握火候,既要蒸熟,又不能讓蛋清流出,破壞造型。蔡海雲製作的無黃蛋,蛋面光滑不破,質地異常鮮嫩。顧客吃到這種沒有蛋黃的雞蛋,往往驚嘆不已。
牛中三傑
牛中三傑曾在李合盛餐館顯赫一時。所謂牛中三傑是指:發絲牛百頁、紅燒牛蹄筋和燴牛腦髓。著名劇作家田漢在湘時,對李合盛牛肉餐館的牛中三傑懷有特殊的感情。有一天,田漢與湘鄉名士鄧攸園共飲時,鄧酒酣脫口說出一聯:穆斯林合資開牛肉餐館;田漢應聲對出:李老闆盛情款湘上酒徒。正好鑲入李合盛三字,李大喜,拿來筆硯,請田漢書贈留念,傳為美談。牛中三傑精工製作。發絲牛百頁要選用牛肚內壁皺褶部位,切細如發,色澤美觀,味道酸辣,質地脆嫩,入口酸、辣、咸、鮮、脆五味俱全。紅燒牛蹄筋選用牛蹄筋,加桂皮、紹酒、蔥節、薑片等精製而成,軟糯可口,味道鮮香。
湘菜特色菜
東安雞、金魚戲蓮、永州血鴨、臘味合蒸、姊妹團子、寧鄉口味蛇、岳陽姜辣蛇等。
3、我想問問湖南武岡市結婚習俗,是不是女方辦喜事男方出錢啊!一般酒席多少錢一桌。
也不一定是男方出錢!酒席一般城市1千多點啦 !農村就自己家裡請廚師搞會便宜點 。。具體還是看你們自己的啦!
4、求湖南邵陽市的風俗習慣?
邵陽市
正月初一早上必吃油煎糍粑,鄰里拜年,初二出嫁女兒回娘家拜年,初五破五,十五元宵節做湯圓食之。
三月三薺菜煮雞蛋。
五月初五端午節,包粽子插艾蒿另有艾蒿煮水沐浴等,女婿送粽子至岳家。邵東還有稱五月初五為小端午,五月十五為大端午,也有包粽子一俗,但不似小端午風行。
六月早稻收割有嘗新一俗,現已少見。
七月初七有乞巧小孩子拜鄉間小橋為親娘者,謂之橋親娘,傳如此小孩能茁壯成長。七月初十左右開始中元節,放鞭炮燒紙錢迎接逝去先人謂之接老客,十四放鞭炮燒紙錢送之走謂之送老客。期間天天上供燒紙並以爛熟綠豆為餡做糯米粑粑以油桐樹葉裹之謂之桐子葉粑粑上供。
八月十五中秋節。
九月初九重陽節,敬老而已
十二月二十四謂之小年,家家大掃除,亦隆重過之。小年以後開始舂糍粑殺年豬。俗傳小年以後死人皆為閻王誤做年豬收之,故喪家秘不發喪直至翌年破五之後。大年三十舉家團圓,鄉間多在中午團年。
另,邵陽習俗酒席在中午舉行。
5、古詩故事
少時讀古詩,自是小兒學語,喜其朗朗可誦,不求甚解。中學時代讀古詩,沉迷其間的詩意與畫境,遇見玲瓏天成,觸人心緒的句子,每每拍案稱絕,吟詠不已。近讀古詩,則在欣賞詩情畫意之餘,禁不住窺測起其背後的故事了。常常是一個人,一首小詩,佐之以無數的想像,打發了許多不眠的夜晚,也增加了許多可有可無的興嘆,可知詩有盡而意無窮也。
袍中詩
沙場征戍客,寒苦若為眠?
戰袍經手作,知落阿誰邊?
蓄意多添線,含情更著綿。
今生已過也,願結後生緣?
開元年間,為了賞賜戍邊的將士,唐玄宗命令宮女做了大量用以禦寒的棉衣。一位宮女在做衣服時,題了一首詩並縫入棉衣中,寄寓了自己對愛情的希望。後來,得到這件戰袍的士兵發現了此詩,便向主帥報告,主帥又上奏唐玄宗。玄宗讓宮女們傳閱該詩,一位宮女自稱是自己所寫,知道犯了規矩,願意以死謝罪。卻料玄宗發了慈悲,諭旨賜婚,為她與有緣的士兵主婚,並說:「何須待後生,我為你們結個今生緣。」
對於這段史實,一般的讀者都報以掌聲,是很可以理解的。誰不祝福這位敢於追求理想,心思細膩的宮女,誰不期望她有一個好的歸宿?然而,事實上,這樣的結合,幸福與悲劇常持同等的幾率。
這首詩有四句,四句卻有三句是問號。除了一針一線,一絲一綿的真切期望,肯定無疑,其他的她卻都感渺茫。邊關將士在寒苦的夜裡能安心入眠嗎?手作之衣會穿在誰的身上,此人相貌如何,人品怎樣,大小合適嗎?今生彼此無緣相見,來生能否結緣,他又是否願意呢?
可是,從事情的發展來看,宮女單純的願望落空了。她應該不曾期望,得到衣服的人會泄露此詩,這點從詩末句可以猜出。士兵得到詩後居然上報了。他是不識字,不能理解縫衣女的苦心?是膽小怕事?是想邀功請賞?總之都不是宮女希望的結果。將軍上報情有可原,因為至少詩不是寫給他的,作為臣子,他有義務對帝王盡忠。玄宗似乎是個大好人,順水推舟,成就一雙美談。
宮女剛從死罪邊上走過,面臨帝王的賜婚,她的心情如何?總之,事態與作詩之初的願望天壤之別了。或許詩作僅僅是表達一種希望而已,或許他根本無法面對眼前這位真實的有緣人,然而一切無可改變了。也許,生總比死好,也許,自由的飛鳥總比宮牆之內的楊柳幸運。
據我的理解,開元宮女的袍中詩只是抒發心緒,有所寄託而已,她並不奢求太多。心中早有一個俊朗的面孔和高大的身影,而非落於某個具體的人,這是青春女子對男子自然的渴望和愛慕,盡管她說「知落阿誰邊?」其實問時心裡早已想著那個身影了。希望當然往好處想。她不指望今生能夠自由的戀愛,因為現實不太可能。面對皇帝的賜婚,如果她有權利拒絕的話,我想她會拒絕的。她之所以期望來世,是因為嚮往自由的戀愛結合,而非這種倉促的強硬的結合。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油壁香車不再逢,峽雲無跡各西東。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
幾日寂寥傷酒後,一番蕭索禁煙中。
魚書欲寄何由達,水遠山長處處同。
此詩的作者為北宋太平宰相晏殊。晏殊曾譏諷柳永的詞呈現「乞兒相」,自然,他的詩詞如他所言有富貴氣。依據他分析,吟詠富貴不在言金玉錦綉,而應著眼於優游閑適的氣象。這首即便關乎情感,當屬失戀的詩作,竟也一派雍容華貴的氣象。
晏殊與女子一面之緣,一個車上,一個漫步,何其匆匆,來不及細看,卻讓他一見鍾情。可見女子之美,而相逢之美好。愛戀和思念便產生了,沒有過往,沒有死去活來的離別(世俗氣象),因而純潔,全憑想像。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如此良辰美景,奈何孤單一人?傷感襲來,清冷的寒食時節,舉杯消愁度日,只因思戀之人,抓她不住,尋她不著,無可寄託,毫無著落,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奈何奈何!
只嘆晏殊所戀非人,是仙女吧,僅僅一面便隱入茫茫山水,不知所終,任由人牽掛眷戀,非仙女而誰何?所戀之人超脫凡俗,這段情感自然也就不同俗世兒女情長了。
平常生活,偶遇令人心動的女子,應是常人的經歷。那時,擦肩匆匆而過,欲再多看一眼,欲知伊家何處?終究目送芳塵遠去。從此以後,常神不守舍,夢里相逢,盼著再次相見,然而再遇見,你萬分欣喜,以為緣分,她卻不知。或許以後再不可尋,寂寥,傷酒,一段單相思隨時間泯滅而已。相思的苦惱,傷感的無奈,都是這般可愛。
無獨有偶,賀鑄有詞《青玉案》,也這般出色,一並錄下欣賞,希望能令我們記起那單純的情懷,撩起心中過往的憂愁。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
錦瑟年華誰與度,月橋花院,瑣窗朱戶,唯有春知處。
飛雲冉冉春無極,彩筆新題斷腸句。
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古詩的故事
看廣告說央視要播出一檔節目叫《古詩的古詩》,估計能不錯。使我想起來了一些關於古詩的故事。
我說的古詩是泛指古代的詩,不是古詩十九首之類的專指。直到金昌送給我《古詩三百首》之前,我一直以為古詩就是所有以前的詩,不過改變的觀念並沒有改變習慣,所以,我今後還會一直地這么稱呼古詩,畢竟具有我這觀念的人應該很多。
金昌還是很高看我的,不過那本書確實很好,講解也很詳細,金昌還在「扉頁」上寫著「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也不知道哪裡出的,不過蒼涼中透著一份激昂,每每想到,都激動一番。
其實,如果中小學學過的詩都記得住,並不少,但是,那時都是機械的記憶,即便是記住了,也沒想過是什麼意思。所以到今天,幾乎與詩絕緣了,往往看到呀呀學語的小孩子,在那裡背詩,家長很高興地聽著,總是想到,活許這就是家長自己在自娛自樂吧!有多少孩子能記住呢我總是偶爾在某個情景下,會像起一些詩句,不一定很適合那個環境,但是重新體味一下還是感覺很好的。比如在西湖上,坐著遊船,導游背起「水光瀲灧晴方好」,湖光山色,增色不少。後來導游建議到寒山寺看看,可是一路的人都不去,說是廟嗎,都一樣,我非常鄙視他們的無知,但是,確實,在我心目中也只有那一句「姑蘇城外寒山寺」而已。也高明不到哪裡去。
最有趣的是我常常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誤解古詩,還饒有興味的。我和大貓都嚮往著去泰山,也是我們下一步的旅行計劃了,想到「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想想「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何等胸襟!自己到登臨絕頂的時候,也要好好的回味一番。可是後來我聽老趙說「杜甫的《望岳》,在題目中就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望岳嗎!沒上山呀,視角在山下嗎!頭幾句也說了,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明明在山下呀!看來都是詩人的想像呀,一時覺得自己很有意思。
不過,把詩句中的描述與自己的境遇對號,本來就是詩歌之所以流傳的原因嗎,個人理解方式不同更是自然不過的事情。想當年,對著校園後面那條小河和河邊的草地,曾慨嘆「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在人家魚塘邊,對著混不見底的水,也吟詠「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至於『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更是不絕於口。
現在才知什麼是「年少輕狂」,真的很有意思。
不過理解對的東西也有,比如有一首「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記得老師給我講的時候說,夜歸人的理解有爭議,是「家人」還是「客人」,我原來很不理解,所以這個也成了我記憶非常深刻的一首詩。現在每當雪後黃昏,看著遠處的房屋就會想起這首詩,想起,我小時候的那個家,有柴門,有犬吠,更為接近詩中所描述的那個家。不過,我理解了這首詩的含義,在這個情景下,無論是家人還是客人,都會想起家來。
王昌齡《送柴侍御》
流水通波接武岡, 送君不覺有離傷。
青山一道同雲雨, 明月何曾是兩鄉。
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
水光灧瀲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張繼《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6、文天祥傳的翻譯
一、譯文
文天祥,字宋瑞,一字履善,吉州吉水人。他相貌堂堂,身材魁偉,皮膚白美如玉,眉清目秀,觀物炯炯有神。在孩提時,看見學宮中所祭祀的鄉先生歐陽修、楊邦義、胡銓的畫像,謚號都為「忠」,即為此高興,羨慕不已。說:「如果不成為其中的一員,就不是真正的男子漢。」
他二十歲即考取進士,在集英殿答對論策。當時理宗在位已很久,治理政事漸漸怠惰,文天祥以法天不息為題議論策對,其文章有一萬多字,沒有寫草稿,一氣寫完。理宗皇帝親自選拔他為第一名。
考官王應麟上奏說「:這個試卷以古代的事情作為借鑒,忠心肝膽好似鐵石,我以為能得到這樣的人才可喜可賀。」不久,他父親逝世,回家守喪。
開慶初年,元朝的軍隊侵伐宋朝,宦官董宋臣對皇上說要遷都,沒有人敢議論說這是錯的。文天祥當時入朝任命為寧海軍節度判官,上書「請求斬殺董宋臣,以統一人心」。因不被採納,就自己請免職回鄉。後來逐漸陞官至刑部侍郎。
董宋臣又升為都知,文天祥再次上書一一列舉他的罪行,也沒有迴音。因此出外任瑞州知州,改遷江南西路提刑,升任尚書左司郎官,多次遭台官議論罷職。擔任軍器監並兼任代理直學士院。賈似道稱說有病,請求退休,用以要挾皇上,詔令沒應允。
文天祥起草制誥,所寫文字都是諷刺賈似道的。當時起草聖旨誥命的內制沿襲要呈文稿審查,文天祥沒有寫,賈似道不高興,命令台臣張志立奏劾罷免他。天祥已經幾次被斥責,援引錢若水的例子退休,當時他三十七歲。
咸淳九年(1273),起用為荊湖南路提刑。因此見到了原來的宰相江萬里。江萬里平素就對天祥的志向、氣節感到驚奇,同他談到國事,神色憂傷地說「:我老了,觀察天時人事應當有變化,我看到的人很多,擔任治理國家的責任,不就是在你嗎?望你努力。」十年(1274),改任贛州知州。
德..初年,長江上游告急,詔令天下勤王。文天祥捧著詔書流涕哭泣,派陳繼周率領郡里的英雄好漢,同時聯絡溪峒蠻,派方興召集吉州的士兵,各英雄豪傑群起響應,聚集兵眾萬人。此事報到朝廷,命令他以江南西路提刑安撫使的名義率軍入衛京師。
他的朋友制止他說「:現在元兵分三路南下進攻,攻破京城市郊,進迫內地,你以烏合之眾萬餘人赴京入衛,這與驅趕群羊同猛虎相鬥沒有什麼差別。」文天祥答道「:我也知道是這么回事。但是,國家撫養培育臣民百姓三百多年,一旦有危急,徵集天下的兵丁,沒有一人一騎入衛京師,我為此感到深深地遺憾。
所以不自量力,而以身殉國,希望天下忠臣義士將會有聽說此事後而奮起的。依靠仁義取勝就可以自立,依靠人多就可以促成事業成功,如果按此而行,那麼國家就有保障了。」
文天祥性格豁達豪爽,平生衣食豐厚,聲伎滿堂。到這時,痛心地自己貶損責罰自己,把家裡的資產全部作為軍費。每當與賓客、僚屬談到國家時事,就痛哭流涕,撫案說道:「以別人的快樂為快樂的人,也憂慮別人憂慮的事情,以別人的衣食為衣食來源的人,應為別人的事而至死不辭。」
八月,天祥率兵到臨安,擔任平江府知府。當時因為丞相陳宜中沒有返回朝廷,沒有派遣。十月,陳宜中至,於是派遣去任職。朝議中剛剛擢升呂師孟為兵部尚書,封呂文德為和義郡王,想以此尋求和好。師孟更加傲慢驕橫、放肆。
文天祥辭別天子,上疏說:「朝廷姑息、牽制的意向很多,奮發、果斷處事的例子很少,請求處斬師孟作為戰事祭祀,用以鼓舞將士們的士氣。」
又說「:宋代接受五代分裂割據的教訓,削除藩鎮,建立郡縣城邑,雖然一時完全革除了尾大不掉的弊端,但是國家因此漸趨削弱。所以到一州就攻破一州,到一縣就攻破一縣,中原淪陷,悔恨、痛心哪裡還來得及。現在應當劃分天下為四鎮,設置都督來作為它的統帥。
把廣南西路合並於荊湖南路,在長沙建立治所;把廣南東路合並於江南西路,在隆興建立治所;把福建路合並於江南東路,在番陽建立治所;把淮南西路合並於淮南東路,在揚州建立治所。責令長沙攻取鄂州,隆興攻取蘄州、黃州,番陽攻取江東,揚州攻取兩淮,使他們所轄的地區范圍廣、力量強,足以抵抗敵兵。
約定日期,一齊奮起,只前進,不後退,夜以繼日,圖謀復地,敵兵兵力眾多,但力量分散,疲於奔命,而我宋朝民眾中的英雄豪傑,於其中等待機會攻敵,這樣的話,敵兵就容易被打退了。」當時朝議以天祥的議論是疏闊,難以實行,因此,他的上書沒有結果。
二、原文
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自為童子時,見學宮所祠鄉先生毆陽修、楊邦乂、胡銓像,皆謚"忠",即欣然慕之。曰:"沒不俎豆其間,非夫也。"年二十舉進士,對策集英殿。帝親拔為第一。
考官王應麟奏曰:"是卷古宜若龜鑒,忠肝如鐵石,臣敢為得人賀。"尋丁父憂,歸。 開慶初,大元兵伐宋,宦官董宋臣說上遷都,人莫敢議其非者。天祥時入為寧海軍節度判官,上書"乞斬宋臣,以一人心。"不報,即自免歸。
咸淳九年,起為湖南提刑,因見故相江萬里。萬里素奇天祥志節,語及國事,愀然曰:"吾老矣,觀天時人事當有變,吾閱人多矣,世道之責,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贛州。
德佑初,江上報急,詔天下勤王。天祥捧詔涕潤,使陳繼周發郡中豪傑,並結溪峒蠻,使方興召吉州兵,諸豪傑皆應,有眾萬人,事聞,以江西提刑安撫使召入衛。其友止之,曰:"今大兵三道鼓行,破效畿,薄內地,君以烏合萬余赴之,是何異驅群羊而搏猛虎!"
天祥曰:"吾亦知其望也。第國家養育臣庶三百餘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無一人一騎入關者,吾深恨於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義士將有聞風而起者。義勝者謀立,人眾者功濟,如此則社稷猶可保也。"
八月,天祥提兵至臨安,除知平江府。天祥陛辭,上疏言:"宋懲五季之亂,削藩鎮,建郡邑,一時雖足以矯尾大之弊,然國亦以寢弱。故敵至一州則破一州,至一縣則破一縣,中原陸沉,痛悔何及。今宜分天下為四鎮,建都督統御於其中。
以廣西益湖南而建閫於長沙,以廣東益江西而建閫於隆興;以福建益江西而建閫於番陽;以淮西益淮東而建閫於揚州。責長沙取鄂,隆興取蘄、黃,番陽取江東,揚州取兩淮,使其他大力眾,足以抗敵。
約日齊奮,有進無退,日夜以圖之,彼備多力分,疲於奔命,而吾民之豪傑者又伺間出於其中,如此則敵不難卻也。"時議以天祥論闊遠,書奏不報。
三、出處
《宋史》·《文天祥傳》
(6)武岡酒席擴展資料
一、創作背景
《宋史》最早為至正刊本,次為成化朱英重刊本。
元初,元世祖忽必烈就曾詔修宋史,但因體例、年號不一而未成。
元順帝至正三年(1343年)三月,下令修遼、金、宋三史。鐵木兒塔識、賀惟一、張起岩、歐陽玄等七人任總裁官,還有史官斡玉倫徒、泰不華、於文傳、貢師道、余闕、賈魯、危素等23人,脫脫於至正四年五月(1344年)辭職,中書右丞相阿魯圖繼任,阿魯圖雖名為都總裁,但不諳漢字。
至正五年(1345年)十月成書,只用了兩年半的時間。至正六年(1346年)在江浙行省予以刊刻。
二、作品賞析
《宋史》的特點是史料豐富,敘事詳盡。兩宋時期,經濟繁榮,文化學術活躍,雕版印刷盛行,編寫的史書,便於刊布流傳。
科舉制的發展,形成龐大的文官群,他們的俸祿優厚,有很好的條件著述。加之統治者重視修撰本朝史,更促成宋代史學的發達。
《宋史》盡管疏漏較多,但仍保存了不少已失散的原始資料,是了解和研究兩宋歷史的重要史書。明清以來,不少人對《宋史》加以糾正或補充。
《宋史》的最大缺點是比較粗糙。由於成書時間短,只用了短短兩年零七個月,而且時值元朝瀕臨崩潰的前夕,因此編纂得比較草率。
三、作者簡介
1、蔑里乞?脫脫
脫脫(1314年-1355年),亦作托克托,亦作脫脫帖木兒,蔑里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兒乞人 脫脫幼養於伯顏家,從浦江吳直方學。元朝元統二年(1334年),脫脫任同知宣政院事,遷中政使、同知樞密院事、御史大夫、中書右丞相。
當時伯顏為中書右丞相,權傾朝野,向為元順帝所忌,脫脫恐受其累,與順帝密謀逼退伯顏。至正一年(1341年)脫脫為相,大改伯顏舊政,復科舉取士。至正三年(即1343年),脫脫主編《遼史》、《宋史》、《金史》,任都總裁官。
至正四年(即1344年),脫脫因病辭職,到至正九年(即1349年)復出為相,發行新鈔票「至正交鈔」,並派賈魯治理黃河,成績斐然卓著,贏得水患災民的民心,上賜號答剌罕(意謂:自在),被贊譽為「賢相」。
至正十二年(1352年)九月,脫脫親率大軍鎮壓鎮壓徐州芝麻李紅巾軍起義,執意屠城,軍事成就卓著,功封太師。至正十四年(1354年),脫脫被派往討伐高郵(今屬江蘇)張士誠起義軍,正酣戰即將攻陷士誠之際,為朝中彈劾,功虧一簣。
事因皇太子不滿「未授冊寶之禮」,而支持康里人哈麻彈劾脫脫,致使脫脫於至正十五年(1355年),革職流放雲南,後被中書平章政事哈麻假傳元順帝詔令自盡。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昭雪復官。脫脫的死使得他殫精竭慮修補元王朝統治的堤壩付諸東流,也成為元王朝走向崩潰滅亡的轉折點。
2、阿爾拉·阿魯圖
阿爾拉·阿魯圖,(生卒年待考),蒙古族,蒙古阿兒剌部人。元朝末期重臣。
元順帝(元惠宗)孛兒只斤·妥歡貼睦爾執政時期,中書右丞相蔑里乞·脫脫於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農歷5月因病辭職,由阿爾拉·阿魯圖繼任中書右丞相。
阿爾拉·阿魯圖繼脫脫之後,主持了纂修遼、金、宋三史,頒《至正條格》等工作,特別是三史中的《宋史》部分,是由阿爾拉·阿魯圖主持的。
雖然在參與修纂《宋史》的人之中,阿爾拉·阿魯圖名為都總裁,但他素不識漢字,因而並沒有參與實際編修,但他在財政、管理、史料提供上給予了莫大支持,因此在元至正五年(1345年農歷10月),三史皆修成,中書右丞相阿魯圖奏進。《宋史》在三史中雖然是最後完成,但只歷時兩年半。
阿爾拉·阿魯圖主持《宋史》的修撰,在時間上是相當倉促的,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許多問題和缺陷,盡管如此,《宋史》仍為極其重要的史書,為二十四史之一,仍然發揮著不可取代的作用。在這一方面,阿爾拉·阿魯圖功不可沒。
7、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詩人王昌齡借哪句詩句來抒發?
大多知道王昌齡著名的送別詩「一片冰心在玉壺」,是在芙蓉樓送別辛漸的時候所作。
其實送辛漸,王昌齡寫了兩首詩,其一就是這首聞名遐邇的作品「平明送客楚山孤」,但是另一首作品,就是寫前一晚宴席上話別之事:
丹陽城南秋海陰,丹陽城北楚雲深。
高樓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
「高樓送客不能醉,寂寞寒江明月心」,正是有酒席散去,朋友要遠行的情感,所以用這首詩來回答提問應該是不錯的了。
8、《明史·列傳第九十六》——周思兼 譯文
【原文】周思兼,字督夜,華亭人。少有文名。嘉靖二十六年進士。除平度知州。躬巡
郊野,坐藍輿中,攜飯一盂,令鄉民以次舁行。因盡得閭閻疾苦狀,悉蠲除之。王
府奄人縱庄奴奪民產,監司杖奴斃,奄迫王奏聞,巡撫彭黯令思兼讞之。王置酒欲
有所囑,竟席不敢言。思兼閱獄詞曰:「此決杖不如法。罪當杖,以王故,加一等。
奄誣告,罪當戍,以王故,末減。」監司竟得復故秩。旁郡飢民掠食,所司持之急,
且為亂,上官檄思兼治之。作小木牌數千散四郊,令執牌就撫,悉振以錢谷,事遂
定。入覲,舉治行第一,當遷。州人走闕下以請,乃復留一年。
擢工部員外郎,督臨清磚廠,士民遮道泣送。同年生貌類思兼,使經平度,民
競走謁。見非是,各嘆息去。河將決,思兼募民築堤,身立赤日中。堤成三日而秋
漲大發,民免於災。進郎中,出為湖廣僉事。岷府宗室五人封爵皆將軍,殺人掠貲
財,監司避不入武岡者二十年。思兼廉得奸狀,縛其黨,悉系之獄。五人藏利刃入,
思兼與揖,而捫其臂曰:「吾為將軍百口計,將軍乃為此曹死耶?」皆沮退。乃列
其罪奏聞,悉錮之高牆,還田宅子女於民。遭內艱去官,不復出。居久之,起廣西
提學副使,未聞命而卒。
【翻譯】
周思兼,字督夜,是華亭人。年少時憑借文采出名。他是嘉靖二十六年進士。當了平度知州。親自巡查荒郊野外,坐在藍色的馬車中,帶了一盆飯,命令鄉民按次序抬著走。因為得到很多平民百姓的疾苦訴狀,都盡數解決了。王府奄人放縱庄奴搶奪百姓的財產,監司執法把庄奴打死了,奄人逼迫王爺啟奏了上司,巡撫彭黯命令周思兼來斷案。王爺擺下酒宴想要有所囑咐,但是在酒席上不敢說。周思兼查閱案卷後說:「這項決杖不合法。罪當杖,因為王爺的緣故,罪加一等。奄人誣告,罪當流放,因為王爺的緣故,最後減刑。」監司竟官復原職。周邊郡縣飢民搶奪食物,所管理的事情很急,而且很亂,上司發公文讓周思兼來治理。周思兼作數千小木牌散布於四郊,命令執牌子的官員就地安撫,都發放錢谷,事情才得到了控制。周思兼入朝覲見,因為治理政行排在第一,應當陞官。而州府老百姓聚在府衙下請求他留任,於是他又在當地留了一年。
後來擢升工部員外郎,監督臨清磚廠,百姓夾道道哭著送別。同年生員中有樣貌類似周思兼的,經過平度,百姓競相拜見。見不是周思兼,各自嘆息而去。黃河將決口,周思兼招募民夫築堤,自己站在烈日下。堤壩建成三日後而秋季大發洪水,百姓免於洪災。後來當了郎中,又當了湖廣僉事。當時岷府宗室有五人封爵皆是將軍,殺人掠財,監司避不入武岡的有二十年。周思兼得其奸狀,捆綁了他們的同黨,全部投入監獄。五人身藏利刃而入,
周思兼和他們打招呼,而揮動手臂說:「我為將軍幾百口人打算,而將軍竟然要為他們拖累全家赴死嗎?」於是他們都很慚愧的退走了。後來列舉其罪奏對後,都囚禁於高牆,還田宅子女於百姓。後來遭到內部排擠而辭官,再也不復出了。過了很久,提升為廣西提學副使,沒有赴任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