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和酒席
1、北方酒桌上的禮儀有些什麼 我南方的第一次和北方的朋友打交道 不怎麼懂 望懂的朋友指點一下(春節送
飯桌上的文化,就是「飲饌文化」的通俗叫法。在老北京,不同的家庭或家族在社會、經濟、習慣、環境的影響下,形成了有自家特色的飯桌文化,眾多家族在飯饌方式上有「家宴」、「賓宴」和「便宴」——家宴是指家族自己過節和各種喜慶活動而設的宴席;賓宴是宴請親戚朋友的宴席;便宴是家常便飯。老北京飯桌上各種禮儀十分講究,在漫長的歲月中逐漸折射出老北京的價值觀念,自覺或不自覺地構築了具有「禮」、「孝」、「德」、「教」為內容的飯桌文化。 「禮」是指飲饌的禮節和禮儀。它反映了家族的道德觀念和風俗習慣形成的禮節、儀式和個人的禮貌要求。家宴、便宴要以「長」(家長、長輩)為主,賓宴要以「客」為主。因此,就形成了許多規矩約束家人,尤其對孩子們的約束更加嚴格。 禮有形式之禮和待侍之禮。形式之禮是指禮儀的形式和氛圍所體現的禮,比如宴請場所的選擇、禮儀的檔次、環境的營造、用具的准備,都要體現對客人的一種尊重。待侍之禮是指招待客人和侍奉客人的禮節,如宴席的排座是以長為先、師為先、遠為先的原則,即按輩分排座,家庭教師要優先入座,遠道而來的親戚朋友要優先入座,對待家境貧窮的親戚和朋友更要格外照顧,主人在席間與其交流的時間要長些,敬酒次數要多些,並有意識地向客人介紹他們的「絕活」如棋藝、書法、唱功,以獲得眾人的贊賞和尊重。同時嚴格要求管家和僕人不準慢待這些人。 雖然每次宴請視客人身份和禮儀風俗的特點,在飯菜種類、質量檔次、飯庄的選擇上是有區別的,但絕不能讓客人挑出「不是」來。在宴請中的祝詞、敬酒、交談、進餐、辭宴的全程中都要注重禮節。 開宴前主人要將重要賓客介紹給大家,並致簡明熱情的祝詞;開宴時主人要親自斟酒,按順序向長輩和客人敬酒,不能強求;主動替不勝酒力的客人喝酒,並向客人致意;向賓客敬菜時,要注意客人的飲食愛好,次數不能多,量不能大,否則會讓客人尷尬;主人要注意席間相互交流的廣泛性,不要熱此冷彼,如有女賓,更要注意談話內容和對女賓的尊重;主人不能先於客人放下碗筷,直到客人表示已吃好方可辭宴;主人要陪主賓,漱口、凈手後到另座飲茶。 大戶人家做飯時,要求廚師盛盤上菜時盤子四周不能有菜漬,上菜要用雙手端盤、端碗,手指不能摳在盤沿和碗邊上;盛飯、盛湯,倒茶時不能太滿,斟酒要滿,但不能溢出;倒茶的動作要規范,切忌將碗蓋扣在桌子上,茶壺嘴對著客人;倒茶後要後退一步再轉身離去;給客人上煙時要用盤子端給客人,切忌用手遞煙,不要用一根火柴給數人點煙,不要在客人面前用嘴吹滅火柴和隨意扔掉火柴梗,不準當著客人掃地、撣桌子,尤其不準將茶水潑在地上。 另外,在客人面前,主人不能訓斥孩子和僕人;主與客的孩子發生爭執,主人要將自己的孩子拉走,不管誰是誰非,都要向對方表示歉意,但不能當著客人面教訓自己的孩子,否則客人會感到不自在。 賓宴一般也是不讓孩子參加的。記得小時候家宴時,要求孩子們要做到懂規矩、尊敬人、講禮貌、有教養,有三個不準:吃飯時不準出現喧嘩聲、碗筷碰擊聲,更不準用筷子敲桌子敲碗,不準吧唧嘴和出虛恭。二祖母說吃飯時聽到吧唧嘴的聲音讓人作嘔,吃飯時出虛恭令人難以忍受。並讓吃噎著連續打嗝的孩子主動下桌,不準拖拉椅凳以免發出刺耳的聲音,這就是不準出聲的要求;二是不準「下嘴」,長輩不動筷子孩子們是不能先夾菜的,不準將嘴填得滿滿的,不準狼吞虎咽,不準站起身來夾菜,夠不到的菜可示意長輩給夾,不準用筷子在菜盤中亂挑亂翻,不準邊吃邊用雙眼緊盯著桌上的菜,不準用筷子指人,不準將不愛吃的東西和口雜牙穢扔在或吐在地上,不準掉飯粒,揭饅頭皮和剩飯要將飯碗扒拉干凈。
2、北方農村酒席甜湯的做法
准備材料:湯圓、蘋果、柑橘、枸杞、葡萄乾、干桂圓、櫻桃蜜餞、紅棗
步驟:
1、先煮紅棗桂圓枸杞。
2、把蘋果切丁。
3、紅棗熬制5分鍾就放入小湯圓。
4、小湯圓浮出水面就放入蘋果冰糖柑煮1分鍾。
5、碗里放櫻桃蜜餞葡萄乾枸杞。
6、煮好的小湯圓倒入碗中就可以了。
3、酒桌上座次有什麼講究?
酒桌上座次的講究,總的來說是 「尚左尊東」、「面朝大門為尊」,具體如下:
1、若為圓桌,則以正對大門的為主賓,主賓左右兩邊的位置,則以距離主賓的距離來看,越靠近主賓位置越尊,相同距離則左側尊於右側。
2、若為方桌,假如有正對大門的座位,則正對大門一側的右位為主賓。如果不正對大門,則東面的一側右席為首席。
3、如果為大宴,桌與桌間的排列講究首席居前居中,左邊依次2、4、6席,右邊為3、5、7席,根據主賓身份、地位,親疏分坐。
4、如果你是主人,你應該提前到達,然後在靠門位置等待,並為來賓引座。如果你是被邀請者,那麼就應該聽從東道主安排入座。
(3)北和酒席擴展資料
中國最早的禮和最普泛、最重要的禮,可以說就是食禮,「夫禮之初,始諸飲食」,用食來敬神,表明「禮」是極隆重的事,並且是起源很早的。禮是以個人的文化學識與心性修養為基礎的。檢驗一個人修養的最好場合,莫過於集群宴會了。
因此,「子能食食,教以右手」(《禮記·內則》),家庭啟蒙禮教的第一課便是食禮。而中國宴會繁縟食禮的基礎儀程和中心環節,即是宴席上的座次之禮——「安席」。
史載,漢高祖劉邦的發跡就緣於他於沛縣令的「重客」群豪宴會上旁若無人「坐上坐」。當時還是「席地而坐」,「上坐」,乃宴席的「尊位所在」,亦即「席端」。這種宴席上的「上坐」,因坐制的飲食基礎器具、幾案、餐桌椅形制的歷史演變而有時代的不同。
兩漢以前,「席南向北向,以西方為上」,即以面朝東坐為上。《史記·項羽本紀》中鴻門宴會的座次是一規范:「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坐」,此即顧炎武所謂:「古人之坐,以東向為尊。」著是指的「室」內設宴的座禮。
而在位於宮室主要建築物前部中央坐北朝南的「堂」上,則是以南向為最尊,次為西向,再次為東向。隋唐以後,開始了由坐床向垂足高坐起居方式的轉變,方型、矩型諸種形制餐桌均以齊備,座次利益也因之有新的改變。
方桌以邊長92.5厘米、高87.5厘米的「八仙桌」為代表,貴客專桌,等而下之可2人、3人、4人、6人或8人一桌。除專桌以外,兩人以上者,一般為1:1主陪客制。
圓桌是應聚宴人多和席面大的要求之運而生的。最初也讓用慣了方桌的人們頗不順應,正如袁枚《園幾》詩所說:「讓處不知誰首席,坐時只覺可添賓。」
4、在古代宴席的四個座位里,都有什麼講究?
現在,在宴會上,主人會邀請客人坐在桌子的最上面,以示尊重。這種禮儀正是兩三千年前古人禮讓制度的遺風。在古代,室內的地板上常常有一張用竹條做成的席子,這就是所謂的宴席。你要在筵席上鋪上另一張比筵席小的席子,用牛筋草之類的東西做成,以防止潮濕。人們進屋後,就坐在上面的座位上,所以叫坐地起價。筵席可以做一層,但席子要做幾層。據古書記載,天子的寶座是分五層的。
桌子做成長方形,鋪在宴席上。平時無固定鋪設,可隨勢而動。待宴時,根據座位的多少或客人的身份,盡量變換,稱為 "布席"。布席,席前放置長短不一的幾張,以便放置食物。飲酒者相近而坐。從古至今,吃 "序齒 "的儀式在中國人的生活秩序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能否遵守這些文明禮儀,恰恰代表了一個人的文明修養的最基本條件。
一場宴會在一個普通的房間里舉行。在這個宴會上,東(西到東)最重要,其次是南(北到南),然後是北(南到北),西(東到西)最低。鴻門宴的座次安排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據《史記》記載,在鴻門宴上,"項王、項伯通坐於南,亞父坐於南。雅父,范增也。沛公坐於北,張良坐於西。在皇宮的大殿上舉行宴會。因為舉行宴會的皇宮大殿坐北朝南,所以在這種宴會上,南向坐(坐北朝南)是最被尊重的,這個位置一般是皇帝的座位。其次是西坐(坐東向西),再次是東坐(坐西向東),而北坐(坐南向北)一般不安排座位。
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評論,如果哪裡有不對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動交流,如果大家喜歡作者,大家也可以關注我哦,您的點贊是對我最大的幫助,謝謝大家了。
5、吃席二北什麼意思
吃酒席,分不清輕重。
意思就是坐在那裡等著吃酒席,宴飲活動時食用的成套餚饌及其檯面的統稱。二北在陝西方言中常用於形容一個人分不清場合,掂不來輕重。
古人席地而坐,「筵」和「席」都是鋪在地上的坐具。
6、沈陽北站和南站附近適合辦十桌左右酒席的地方?
那就在沈陽北站吧那有個大廈還可以
價錢也便宜菜品也好單不知道你的確切日期還不知道定沒定出去
看你用什麼頭車600再我者800加長林肯1000都是自己的車婚慶就要看你是需要燭光婚禮還是主題婚禮或者是童話婚禮再有古典婚禮
你給我打電話或者到店面談吧
7、在北方喝酒,如何安排酒席座次?
HI
這個是我的拿手,呵,,,
主賓座正對門的位置。副賓座主賓的左手邊空一位置。
主陪座主賓和副賓的中間,副陪座主賓的正對方,也就是背向門的方向。
呵,,,這個我天天搞,沒錯的,,,記得加分啊。。。。。。。
8、酒席時哪個位子是正位
古代宴飲禮儀中客人的座次「以左為上,視為首席」。座次是「尚左尊東」、「面朝大門為尊」。
若是圓桌,則正對大門的為主客,主客左右手邊的位置,則以離主客的距離來看,越靠近主客位置越尊,相同距離則左側尊於右側。
若為八仙桌,如果有正對大門的座位,則正對大門一側的右位為主客。如果不正對大門,則面東的一側右席為首席。
在餐宴上,一般坐北面南為尊、是餐桌的上首;坐東面西次之;坐西面東再次之;坐南面北便是下首了。 排座時,主賓在上首,主人在下首。在傳統院居中,北房為正,東西為廂。正房的左手,也就是北屋的東側是為上首,西邊則為下首。
(8)北和酒席擴展資料:
中國酒桌文化是中國特有的文化。歷史幾乎與人的歷史一樣久遠,早在漢字成熟之前,中國人就已經掌握了釀酒技術。很多典籍中都有關於酒和飲酒文化的記載,酒文化深入中國人的血脈深處,影響深遠。
《詩經》中有20多處提到酒,酒被賦予了禮儀、社交、休閑等含義,體現了特定的宗法秩序以及人倫關系。還有很多典籍專門講酒,如西周的《酒誥》,西漢的《酒賦》《酒箴》,東晉的《酒誡》和初唐的《酒經》《酒譜》等等。可見,酒很早就成了中國文化的重要元素。
與中國酒桌文化一樣久遠的是勸酒文化。中國古代的餐飲擔負著極為重要的社交功能,所以延宕的時間較長。唐代的宴會一般從上午開始,一直持續到黃昏,算來不下七八個小時。清朝時期,很多公家買單的宴會甚至持續三五天,
這些既是社交活動,也是政治活動。貫穿宴飲活動的,除了絲竹歌舞外,就是酒。中國早期的勸酒風氣源自各種持續時間很長的宴會。一頓飯吃這么長時間,話題必然枯竭,干喝也無趣,於是便發明了各式各樣的勸酒技巧。
9、結婚禮酒席訂南廳好還是北廳好?
如果說結婚 擺酒席的也比較講究方位的話,我想應該是選南廳的方位好一點。
10、北方酒席上菜順序
北方酒席上菜順序:
一般是先冷後熱再湯最後飯。
請客吃酒席,每桌客人差不多都來到宴會廳坐下後,開始上菜。
規格較高的,六個冷盤,六個熱菜,兩個湯。稍低一些,四個冷盤,四個熱菜或六個熱菜,兩個湯。最後吃飯。
冷盤端上來後,冷盤一般是葷素搭配各半,這時候需要把客人面前的酒杯斟滿。大家開始吃菜,先填一些肚子。隨後主客開始倡議大家端酒,把第一杯酒一次飲完。
在熱鬧的三三兩兩交流聲或劃拳聲中,熱菜逐漸端上桌,也是葷素搭配輪流上。
熱菜上齊後,一般是上兩個湯,像酸辣肚絲湯、鯰魚湯、豆腐湯、甲魚湯、山野菌湯等。
大家慢慢也都吃的差不多了,需要吃些飯,就按客人數或每桌多少人用飯做一些麵食或米飯,用一個大盆盛裝,放在桌上,隨著轉盤桌子的轉動,到了客人面前的時候,按需量給自己盛一些。
河南這邊差不多就是這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