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婚宴婚車 » 寧都辦酒席

寧都辦酒席

發布時間: 2022-05-10 10:26:03

1、毛主席生活的故事有哪些?

以下內容來自網路:

鬥智 
在上私塾的幾年中,毛澤東對同學團結友愛,禮讓.為先。放學之後在回家的路上,有些同學總喜歡搶頭,他卻從容不迫地慢慢走。毛澤東對人很有禮貌,但對於無理取鬧的人力主制服。他常常對人說:「逢惡就莫怪,逢善就莫欺。」 
一天,毛澤東從韶山到外婆家去。當他走到一個山谷的時候,突然有一個人雙手插腰攔住了去路,原來是當地一個姓趙的富豪子弟。毛澤東早就聽說,這個人經常在窮人面前舞文弄墨,以富欺貧。趙某橫在路上,傲慢地說:「我知道你是文家的外甥,今天要考考你,能答得出,我就放你過去,若答不出,哼!你就別想回去!」趙某接著說:「百家姓里的『趙錢孫李』分開如何解釋,合起來是什麼意思?」毛澤東稍加思索便說:「趙公元帥的『趙』,有錢無錢的『錢』,有理無理與『李』同音。大宋天子趙匡胤說過,有錢龜孫不講理!」趙某聽後滿臉通紅,又惱怒又尷尬,只得讓他過去。 

「牛司令」 
毛澤東少年時代和同伴放牛時,經常在山坡上玩耍,一玩起來往往就誤了放牛,要麼是到了時間牛還沒有吃飽,要麼是牛跑到人家的田裡去啃莊稼。怎樣才能既保證放好牛,又讓大家玩得痛快?毛澤東和大家商量了一個辦法。他把同伴們組織起來分成三班:一班看牛,不讓它們吃了莊稼;一班割草;一班去采野果子。每天輪班,今天看牛的,明天割草,後天去采野果子。這樣,各人都有自己的工作。 
快到晌午的時候,大家都回到了原來聚會的地方。看牛的孩子們,讓牛吃得滾圓滾圓的;割草的孩子們,都裝滿了一大簍子;采野果子的孩子們,從山裡帶回來大堆大堆美味的野果……這時候,毛澤東就把草和果子拿來,合理地分給每個人。有時不夠分了,他就少分一點。而有剩餘的草,他就用繩拴起吊在樹枝上,誰能跳起來抓著就歸誰。和毛澤東一起,不僅能放好牛,而且玩得痛快,因此,小夥伴都樂意同毛澤東一起放牛,稱他為「牛司令」。 
一代偉人毛澤東於1893年12月26日出生在湖南省湘潭縣韶山沖的上屋場。 
韶山沖是個美麗的地方,群山懷抱,綠樹翠竹;在一片松竹掩映的斜坡上,建有一座凹形的房屋,這種房屋當地稱作"一擔柴"式民居。房屋的牆都是用土磚砌的,一多半蓋著青瓦,另一小半蓋著稻草。毛澤東就出生在那青瓦屋裡。這里叫上屋場。毛澤東的家門口有兩個池塘,是夏天游泳的好地方。 
毛澤東的父親叫毛順生。毛順生只讀過兩年書,7歲就當家理事,但繼承的卻是一大筆欠債,不得已去當了幾年兵,回來以後在家務農。他聰明能幹,善於經商,還作糧食和豬牛生意,很快就還清了債,贖回了15畝稻田,日子越過越好。 
毛澤東的母親叫文七妹,娘家離韶山沖只10幾里地,與韶山沖只隔著一座雲盤山,在湘鄉縣的四都唐家坨。文七妹中等身材,長得清秀,圓臉龐,寬前額,聰慧又善良,勤勞又儉朴,樂於助人,每逢災荒之年,常接濟窮人,深得鄉親們的贊譽。 
毛澤東出生以後,父母非常高興,滿月的時候做"三朝酒",專門請一位有學問的老先生給他起了一個名字,叫"毛澤東",字潤之。毛澤東滿月以後,母親文七妹把他帶到了外婆家。外婆非常疼愛這個外孫。就請算命先生給外孫測了八字,說要平安長大成人,必須拜一個長壽的乾娘。誰長壽呢?外婆認為後山那塊兩丈多高的石頭最長壽。於是,選了個黃道吉日置辦了香燭酒醴,把毛澤東抱到那塊大石頭前面,讓他作了個揖,拜這塊大石頭為"乾娘",還給他起了一個名字叫"石三",按當地的習慣就叫他"石三伢子"。外婆捨不得外孫,毛澤東就留在外婆家,一直到4歲。 
毛澤東從小就聰明,人們都誇他長大了一定有出息,是個天才。 
那是石三伢子4歲的時候。過年了,外婆給他穿了一身新衣服,頭上戴著一頂紅風帽,和小朋友們一起玩耍。有一個白鬍子老頭,喜歡跟孩子們逗著玩。他故意板著臉,翹起白鬍子,嚇唬小孩子們,說:"不許你們在這兒玩,我要割掉你們的耳朵?quot; 
小朋友們一聽,都嚇得跑掉了,只有石三伢子站在那兒不動。白鬍子老頭就問他:"你為什麼不跑呢?你不怕我割耳朵?"石三伢子一點都不害怕他,反而問道:"老阿公!你為什麼要割我的耳朵呢?" 
白鬍子老頭覺得這個孩子挺有意思,一本正經地說:"我要割下你的耳朵做下酒菜!" 
石三伢子一點也不害怕,也一本正經地說:"一個人做事要講道理。老阿公,你講不講道理?你如果有道理,我的耳朵就給你吃;你要是沒道理,我就扯掉你的鬍子。" 
石三伢子邊說邊笑咪咪地望著白鬍子老頭,還把紅風帽子的扣解開,把耳朵露在外面。 
白鬍子老頭大吃一驚,心想:一個4歲的孩子就有這樣的膽量和聰明,真是少見。 
毛澤東在外婆家住的時候,他的八舅開了一個家館教孩子們讀書。4歲的石三伢子跟著去當"旁聽生"。幾個弟兄背書的時候,因為他們平時貪玩,一個個都憋得滿頭大汗,臉漲得通紅,誰也背不下來。這時候,小小的石三伢子站起來,說:"八舅,讓我背吧!"八舅驚奇地說:"你能背嗎?""我能背下來,不信,你聽!"石三伢子從容地"趙錢孫李,周武鄭王…"一氣背了下來,一個字不錯。外婆聽說這件事以後,高興地說:"石三伢子真是聰明,怕是天上的文曲星下了凡!" 
石三伢子6歲就開始跟著大人幹活。他常和幾個小夥伴去放牛。小孩子貪玩,玩高興了,就忘牛,不是讓牛吃了人家的禾苗,就是牛吃不飽。怎麼才能又讓牛吃得飽,又玩得好呢?石三伢子想了一個好辦法:把小夥伴們組織起來,一夥人放牛,一夥人采野果子,割青草。然後,把牛拴起來,讓它們吃割來的青草,小夥伴們就可以做游戲,講故事。 

一次"勝利的罷工" 
石三伢子在10歲的時候,為了反抗父親和老師,曾經離家逃學。32年以後,1936年的秋天,毛澤東在陝北一個窯洞里接見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時,曾經有趣地把那次離家逃學稱作"勝利罷工"。 
這是怎麼回事呢? 
石三伢子家門口有兩口池塘,有一位叫鄒春培的老先生在池塘的南岸開了一個私塾,私塾建的像一個祠堂,青磚灰瓦,四個屋角上都有一個高高的風火垛子,蠻氣派。私塾辦在了廂房的樓上,只有七、八張桌子。 
這一年是1900年,石三伢子滿17歲。毛順生把兒子從唐家坨接回家,准備送石三伢子去私塾念書。 
石三伢子到了私塾見過鄒先生,就對著孔夫子的牌位磕了3個頭,就算拜了師。 
鄒春培老先生對孩子有名的嚴厲,經常打手板、打屁股、揪耳朵、罰站、罰跪。那時候的老師都信奉"不打不罵不成材"、"棍棒底下出好人"。可是,石三伢子因為聰明好學,從來沒有挨過板子。 
鄒老先生挺喜歡石三伢子,可是,不喜歡他的倔勁。你看別的孩子,總是大聲的朗讀,聲音一個比一個高。可是,石三伢子念書,總是不出聲,鄒老先生以為他不好好學。可是,讓他背書的時候,他能一字不差地背下來。 
一天上課的時候,鄒先生讓石三伢子背書,按規矩,背書要站起來。可石三伢子說什麼也不站起來,就要坐著背。他說:"先生坐著,我也坐著!"鄒老先生拿他沒辦法。 
1904年夏天,石三伢子10歲的時候發生了一件事。 
這一天,鄒老先生要去吃生日酒,讓學生們自己念書。 
七八個學生坐在屋裡,念著念著不耐煩了。正是三伏天,熱得不行,坐在木樓上就像在蒸籠里。有人提議到樹林里捉斑鳩,還有人提議到稻田裡捉泥鰍,而石三伢子提議到池塘里去洗澡,又涼快,又可以學游泳。大家聽了都贊成。幾個孩子脫光衣服跳進了池塘。有會水的,不一會兒就游到了池塘中間,不會水的,就在池塘邊洗澡。天氣很熱,孩子們在水裡越玩越高興。 
就在幾個孩子在池塘里玩得高興的時候,鄒老先生吃酒回來了。他看到學生們在池塘里玩水,非常生氣。 
幾個學生被叫到了屋裡在孔夫子像前罰跪,混身水淋淋的嚇得戰戰兢兢。石三伢子偏偏不跪,說:"洗澡是我帶的頭,要打就打我吧!" 
鄒老先生氣得火冒三丈,舉起二指寬的竹篾片就要打,石三伢子一轉身跑下了樓。鄒老生氣得混身發抖,追下了樓,學生們也跟著跑下了樓。 
鄒老先生一口氣跑到了毛家。毛順生正在和僱工們一起舂米,見鄒老生氣呼呼地跑來,不知怎麼回事。鄒老先生喘著氣,大聲地對毛順生嚷道:"你們家石三伢子不得了啦,我教不了了!"毛順生歷來家教很嚴,一聽兒子在私塾不好好學,帶頭鬧事,氣得大聲說道:"這還了得!"他抓起一根楠竹丫子,和鄒老先生一塊跑到私塾,不管三七二十一,舉起楠竹丫子向石三伢子抽去。石三伢子一躲,回頭就跑,毛順生哪裡追得上他,急得直跺腳,罵道:"畜生!你往哪跑!看我不打死你這沒王法的東西!" 
石三伢子知道,父親的脾氣比鄒老先生還暴躁,他不敢回家。這時候,回到家裡,肯定要挨一頓打,連母親也勸不住。 
石三伢子拚命地跑,決定不回家了。 
石三伢子跑了出來,可是,到哪兒去呢? 
他想去外婆家,一想不行,父親肯定會找到他。 
他漫無目的地走著。他想如今皇帝廢除科舉,省城長沙、湘潭都有洋學堂,洋學堂里不讀四書五經,不打板子,何不去看看。想著想著,就決定去湘潭,看一看洋學堂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石三伢子不停地走著,當空日頭照著熱得直流汗,也沒有戴草帽,也沒穿草鞋,光著腳板在發燙的碎石路上奔跑。兩只腳燙得又疼又癢,一瘸一拐的,真不好受。 
石三伢子不聲不響地走著,也不敢問路,怕人家知道他是逃學出來的。他走了三天,也不知道到了什麼地方,只看見崇山峻嶺,青翠的松樹和竹林,稀稀落落的房屋。和上屋場的一樣,哪裡是湘潭呢? 
三天了,幸好一些好心的阿婆和大嬸們給他飯吃,留他過夜。可是,什麼時候能到湘潭呢? 
這一天,石三伢子又奔跑了一天,眼看天就要黑了。太陽落山了,晚霞散盡,天空出現了幾顆星星,很快天邊也掛上了一輪峨嵋月,遠處,一隻貓頭鷹咕咕地叫著,他有點著急了。上哪兒去過夜呢? 
正在石三伢子著急的時候,他在拐彎的地方隱隱約約看到一個人影。他壯了壯膽子走上前去,一看是位老爺爺,推著一輛裝滿木柴的木輪車,車輪子陷在一個坑裡。老爺爺怎麼用力車子也上不來,累得直喘粗氣。 
石三伢子跑過去,說:"老爺爺,我幫你推車吧!"老爺爺一看,是個孩子,說:"看你像個念書的,你有力氣推車嗎?""老爺爺,你喊號子吧,試試看!" 
石三伢子雙手抓住木輪車前面的橫梁,用勁拉著車。老爺爺喊起韶山沖的號子,終於把車拉了出來。 
老爺爺十分感謝石三伢子,笑咪咪地向他,為什麼天這么晚了還趕路。石三伢子一五一十說了原由。老爺爺聽了哈哈大笑,告訴他,你走了三天三夜也沒走出韶山沖。這兒離你們家只有8里路,老爺爺說著一指:"你看,那不是韶峰嗎?" 
石三伢子借著月光一看,前面果然是一道藏青色的波浪形山谷,那最高的山峰像一把鈍刀直指天空。那不就是韶峰嗎? 
石三伢子幫助老爺爺把木柴推回了家,在老爺爺家裡美美睡了一宿。 
天亮了,太陽升起。老爺爺慈祥地說:"你快回家吧,你們家裡到處在找你。" 石三伢子說:"我不能回去,回到家裡父親會打我的!"老爺爺說:"不會的,你父親已經託人帶了話,只要你回家就不再打你,鄒老先生也說,只要你發奮讀書,以前的事就不再提了。" 
老爺爺還耐心地勸石三伢子:"快回家吧!你才10歲年紀,翅膀還沒長硬,是飛不出韶山的!" 
石三伢子回到了家裡,父親真的沒再打他。父親和鄒老先生對他的態度都溫和了許多。 
這就是毛澤東10歲的時候逃學的故事,他自己後來稱為"一次勝利的罷工"。 
不愛經書愛"雜書" 
石三伢子跟鄒春培老先生讀了兩年半私塾,為以後學習古文打了基礎,毛澤東還是非常感激鄒老先生的。湖南解放後,毛澤東曾打聽鄒老先生的下落,可惜鄒老先生已經離開人世。1952年,毛澤東曾接鄒老先生的兒子鄒普勛在中南海住了一個多月。毛澤東與鄒普勛還記起一塊洗澡的故事,兩人不禁哈哈大笑。 

不愛經書愛"雜書" 
石三伢子跟鄒春培老先生讀了兩年半私塾,為以後學習古文打了基礎,毛澤東還是非常感激鄒老先生的。湖南解放後,毛澤東曾打聽鄒老先生的下落,可惜鄒老先生已經離開人世。1952年,毛澤東曾接鄒老先生的兒子鄒普勛在中南海住了一個多月。毛澤東與鄒普勛還記起一塊洗澡的故事,兩人不禁哈哈大笑。 
1904年秋天,毛澤東轉到關公橋私塾學了半年,老師是周少希。1906年秋天,毛澤東又到井灣里私塾,老師叫毛宇居,又叫毛澤啟。 
毛宇居是毛澤東的族兄;毛宇居比毛澤東大12歲,寫的一筆好字,做得一手好文章。 
這時毛澤東是13歲的翩翩少年,先後讀了4年私塾;對"四書"、"五經"已經不愛讀了。 
毛澤東從同窗好友那裡借來一本《水滸全傳》,梁山泊好漢們造反的故事一下子吸引了他。上課的時候怕老師發現,毛澤東便把《水滸全傳》上面放一本《論語》,當老師走過來的時候,就裝作認真讀經書的樣子,老師走開以後,他打開小說,用這種辦法,他找來好幾本小說看,許多同學也都仿效,班裡出現了讀小說風。 
時間長了,周宇居終於發現學生上課都在看小說,很是頭疼,禁止吧,也不好辦,把小說都沒收,狠狠處罰這些學生,罰跪、罰站、打屁股。都是十三四歲的少年,這樣做也不妥。他知道石三伢子逃學的事,如今再打他一頓,他還不鬧個天翻地覆? 於是,毛宇居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裝作沒看見。只是每天給石三伢子多點兩頁書,他自然沒時間再多讀小說。 
開始背書。毛宇居首先喊道:"毛澤東:背書!" 
石三伢子知道老師會來這一手,早有準備,站起來,挺起胸膛,滔滔不絕地一會把書背了下來。屋子裡靜悄悄,毛宇居也出乎意料,聽得出了神。心想:到底聰明過人,過目不忘,將來要成大器。 
毛澤東雖不愛讀經書,卻對老師毛宇居非常敬重。全國解放後,他還與毛宇居多有來往。1959年6月25日,毛澤東回到闊別32年的家鄉,用自己的稿費置辦了七桌酒席宴請家鄉父老,毛宇居也在被請之列。毛澤東親自向毛宇居敬酒,毛宇居慌忙站起,說:"主席敬酒,豈敢豈敢!"毛澤東爽朗一笑,大聲說道:"敬老尊賢,應該,應該!" 
毛澤東後來從毛宇居那裡回到了家,父親毛順生就讓他在家裡作田。毛順生非常能幹,已有22畝田,還兼作生意,人手不夠,毛澤東回來不正好嗎? 
毛澤東從小沒少干農活,可是,總忘不了讀書。一天勞動下來,本已很累,但每天晚上,毛澤東總是點上桐油燈看起了小說。一本《西遊記》一打開,總放不下,滿腦子里都是一群猴子跳來跳去。 
毛順生發現毛澤東的屋裡半夜還有燈光,就「早點睡吧!一盞桐油要好幾銅板呢!」毛澤東捨不得放下小說,就用被單把窗戶檔上,不讓燈光漏出去。 
毛澤東白天干農活,晚上看書,半耕半讀,兩年中讀了十幾本小說。他自己沒錢買書,就跟親戚朋友借著看。他非常喜歡那些愛國的有本事的人物,像李逵、魯智深、武松、岳飛,諸葛亮、孫悟空……,特別痛恨那些奸臣,像秦檜,蔡京、高俅等人。他還發現一個問題,那些小說中,主要的角色都是王公、貴族、官吏、公子哥,為什麼沒有受苦的人,沒有農夫工匠呢?他希望,有一天農夫工匠成為小說里的主人公,把農夫工臣們寫成英雄豪傑。 

自學在定王台圖書館 
毛澤東在十歲之前,曾先後在幾個私塾,還有湘鄉私小學和長沙第一高級中學讀書。但他覺得雖然學了不少知識,開闊了的眼界,但是,不論私塾也好,學校也好,都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很好地滿足他。 
1912年7月,毛澤東下決心退學自修。他每天都到長沙定王台湖南圖書館去借書自學。從他的住地湘鄉會館到定王台有三華里路。那時候,沒有公共汽車,毛澤東步行去定王台,早出晚歸,早上第一個到,晚上最後一個走,中午出來買兩塊米糕充飢,堅持不斷。當時,有一個管理員對毛澤東的刻苦自學非常敬佩,後來在毛澤東的影響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在回憶這段情況時說,那時候,我們圖書館每天早上一開門就「歡迎」毛澤東,因為他每天必到,也來得最早,而且在外面等候多時了,每天下午關門,要"歡送"毛澤東,因為他走得最晚,不攆他,他還不走。毛澤東在後來回憶這一段生活時也說:"那時進了圖書館,就象牛闖進了菜園子,嘗到了菜的味道,就拚命地吃" 
毛澤東一生酷愛讀書,在湖南圖書館他廣泛閱讀中外名著,政治的,歷史的,文學藝術的,哲學,詩歌,神話,幾乎什麼書都讀,對他以後走上革命的道路起了很大的作用。特別是他讀了許多西方資本主義上升時期的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重要代表作,什麼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嚴復譯著的《天演論》等許許多多著作。這些書就不一一介紹了。通過自學這些書,在毛澤東思想上受到最大影響的是進化論的思想。以前的學者宣揚的是"天不變,道亦不變","今不如古"的思想,而毛澤東接受的西方思想的最大影響就 是"物競天擇","優勝劣敗""世道必進,後勝於今"。這主要的意思,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一切都在變化,也就是"與時俱進"的意思。 
在湖南圖書館自修時期有一件事對毛澤東的影響非常大,就是在這里毛澤東第一次看到一張世界大地圖,這張世界大地圖叫做《世界坤輿大地圖》。 
毛澤東讀過許多書,上過小學,中學,當過兵,但從來沒有見過世界地圖。他知道世界很大,10歲時離家走3天沒走出韶山,但世界到底有多大?他不知道。他在湖南圖書館每天都要經過這張世界大地圖,不知看了多少遍,感慨萬千。過去認為湘潭很大,湖南很大,中國被稱為天下,那就更大,但是從這張世界大地圖上毛澤東看到中國只是世界的一小部分,湖南就更小。湘潭在地圖上都看不到,甭說韶山了。世界真的太大了。特別是,毛澤東從世界大地圖聯想到,世界那麼大,人也多得很。那麼多的人,他們都是在怎樣生活呢?從他親身經歷看他周圍的人,很多都生活得很苦,很多普通老百姓都在受著統治,受著壓迫剝削。他認為這非常不合理,他認為應該改變。要改變就要消滅人剝削人,人壓迫人的現象,而這種變化不會自己發生,就要進行革命。在毛澤東的思想上,從青年的時候就樹立了消滅剝削,解放大眾,為人民謀幸福的思想。他在那時候就想到,青年的責任重大,要為全中國痛苦的人,全世界痛苦的人奉獻自己全部的力量,這是非常不簡單的。一幅世界大地圖,使18歲的毛澤東胸襟寬闊,立下鴻鵠大志。 
當時的湖南圖書館建在定王台。在這里簡單介紹一下定王台是怎樣一回事。 
相傳西漢景帝與寵姬的侍婢生一兒子,叫劉發,劉發被封為定王,其封地遠在長沙。定王劉發在長沙常思念母親,就派人將長沙的大米遠運長安,再從長安運回泥土。時間一長,運回的泥土就堆積起來,築成一座高台。定王每天登上這個高台遙望西北方,思念自己的母親。後人就把這個高台稱為定王台。天長日久,定王台不復存在,清朝末年,這里蓋了一棟兩層的小洋樓,辛亥革命後在這兒辦一個湖南圖書館,就是毛澤常去看書的地方。1938年,一場大火將圖書館燒毀,抗日戰爭勝利後,這里修建了一個小學叫定王台小學,到了1985年,為紀念毛澤東常在這里自學,又重建了長沙市圖書館。 

2、江西寧都結婚要花多少錢?

婚慶、三金、結婚戒指、婚車、拍婚紗
這些幫你參考下哈。
婚慶:5000
三金:15000
婚車:1000-3000
婚紗照:4000
這是大概的,具體的要看樓主家情況。。。

3、什麼是客家人

客家,是一個具有顯著特徵的漢族民系,也是漢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圍最廣闊、影響最深遠的民系之一。
有關客家的起源存在多種說法,主要的有客家中原說和客家土著說。客家中原說認為客家主體構成為來自中原的移民,而客家土著說則認為「客家共同體,是南遷漢人與閩粵贛三角地區的古越族移民混化以後產生的共同體,其主體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古越族人民,而不是少數流落於這一地區的中原人」。從兩宋開始,中原漢民大舉南遷,經贛南、閩西到達梅州,最終形成相對成熟的、具有很強穩定性的客家民系。此後,客家人又以梅州為基地,大量外遷到全國乃至世界各地。「客家三州」為 嘉應州、贛州、汀州。
說到客家最著名的就是他們的土樓了,如果你在網上搜索客家,會同時出現很多關於土樓的條目。如果你是集郵愛好者的話,你應該注意到了中國民居那套郵票里的福建民居之中有張便是客家的土樓。由於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區或深山密林之中,當時不但建築材料匱乏,豺狼虎豹、盜賊嘈雜,加上懼怕當地人的襲擾,客家人便營造像土樓似的「抵禦性」城堡式建築住宅。在福建,土樓分方形土樓和圓形土樓兩種,而圓樓相對少見。
關於土樓的一個笑話估計大家還有印象:據說,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的間諜衛星對中國進行拍照偵察,驚訝地發現在我國福建省的山區里分布著很多的不明大型建築,或圓或方,經過分析認為是「導彈發射基地」,中國的軍事實力不可小覷。直到中美建交後,美國人才知道那些所謂的「導彈發射基地」實際上是客家典型的民居——土樓。
當然客家的豆腐同樣也是很有名的,中國最出名的豆腐:客家釀豆腐、四川麻婆豆腐、湖南臭豆腐,後兩個只能算是小菜小吃,唯有客家人把豆腐上升為大菜、主菜。甚至他們鬧新房的歌曲里都有豆腐,例如有一首這樣唱到:
新買磨石圓叮當,
一心買來磨豆漿,
三更半夜磨豆腐,
呀呀嚙嚙到天光。
一:客家淵源
客家是中國漢族的一個龐大的民系共同體,形成歷史悠久,人數眾多,根據資料顯示,客家人現有總人數5500萬,其中中國約4500萬,在海外客家人當中,大多數居住在亞洲的一些國家,其中馬來西亞約125萬、印度尼西亞約40萬、泰國約37萬、越南約30萬、新加坡20萬、緬甸10萬...,其他分布在美洲、歐洲、澳洲等地。
客家先民,系來自中原。是歷代因戰亂從中原大規模直接遷徙而至,或輾轉遷入,或官宦、貶謫、經商等原因而落居。其先民遷徙有以下幾個時期:
(一)秦漢統一中國,中原移民開始南下。
1、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軍六十萬滅楚「南征 百越之君」,集結余干之水的秦軍,於公元前221年置閩中郡後,即分兵南下,從閩粵贛邊入抵揭嶺,即揭陽山,今揭陽縣北一百五十里,直抵興寧、海豐二縣界。
2、秦始皇三十三年,五十萬人守五嶺,即趙佗「將卒以戍越」。由是觀之,閩粵贛邊有兩支秦軍屯戍,一戊南野之界,一戍揭嶺。
3、秦始皇三十四年,趙佗又在隔河二里築城以控武水,築萬人城於中宿湞山。趙佗又在龍川築城居之。這批築城者人數不詳,但同期徙往北方邊郡築城可考者,少者三萬戶,多者五萬戶。
4、秦始皇三十六年,估計秦駐閩粵贛邊之戍徙民約占當地人口三分之一以上。
5、漢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5年),又大批中原士卒南戍 嶺南,分駐於郡縣及軍事要沖。
6、漢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閩中及揭陽(潮、梅古為閩越地)的閩越人都搬走了,是地只留下秦中縣徙民的後裔。這說明自此起,閩粵贛邊居民是以中原移民為主體。
(二)漢末建安至東晉永嘉之際,中原人民避難,有一部分人遷入閩粵贛邊區。
東漢末年,中原人民避難入交州,曾掀起一次高潮,南遷主要由海道而來。
南北朝時,南北對峙,中原人民又一次大規模南遷,遷移人口約96萬,大部分穩定在長江中游兩岸,其中一部分入江西贛南,部分又經寧都、石城進入閩粵邊州縣。
永嘉之際,中原士族流入福建者眾。
(三)唐代安史之亂,戰禍給人民帶來巨大災難,中原人民大量南逃。
(四)唐末黃巢起義,中原人民避難者又大批逃入閩粵贛區。如宗室李孟,由長安遷汴梁,繼遷福建寧化古壁鄉。固始人王緒、王潮響應黃巢起義,率光、壽二州農民起義軍五千下江西。唐末至宋、閩贛邊人口激增。
(五)宋南渡與宋末再有大批中原人民逃難至粵中與閩粵贛邊地區。
建炎南渡,一部分官吏士民流移杭、秀、蘇、常、湖、即太湖流域一帶。另一部分而且是大部分隨隆 皇太沿走洪、吉、虔州,皇太回臨安。這些士民沒有隨太後的條件,又勢不能北返,因而一部分南渡大庚嶺,入南雄、始興、韶州。一部分由虔州入汀州。一部分滯留贛南各縣。
南宋末年,元軍大舉南下,江浙及江西大量宋民,一路從蒲田逃亡廣東沿海潮汕至海南島。
(六)除以上所述因戰亂大規模南遷外,中原人民因旱災水患逃荒而南來,亦有歷代官宦、貶謫、經商、游學而定居閩粵贛邊地區者。
從以上史料看,客家先民主要來自中原漢族。而客家民系形成的過程中,又不斷融化吸收畲、瑤、蛋、木客等南方少數族群壯大了客家隊伍。
二:客家禮儀,習俗
(一)傳統婚嫁習俗
說媒 過去客家男女青年,十六歲以後就可托媒人說媒,介紹婚事。一般是由男家父母托媒去女家說,也有女家請媒人先訪男家的。
看妹子 男女兩家通過央媒說合,如雙方都有意,就約定時間「看妹子」。
寫庚帖 雙方同意後,就要互告男女生辰八字。回去後,各請算命先生來「合八字」。如八字合得來,不會相沖相剋,就寫出庚貼(俗名婚單),各置於香案之上,如三天內無不祥之兆,這門親事就定下來(如八字不合,男方要把女的庚貼送還女家)。
編紅單 也稱「開紅婚帖」,或叫講財禮。由男方父母,宗親和媒人一起到女家,將男方要送給女家的財禮開具出來。紅單中有的還要寫上回婿禮品,如帽、銀花、衣服、鞋、襪等。開紅單過程中,雙方會討價還價,最後協商敲定。紅單開完後,男女雙方還要交換信物如戒指、手帕等。最後男方來人在女家吃完中飯回去。
定親 也叫「大扎」,即再次正式把婚事確定下來。男青年及其父母等要去女家,送去豬頭、魚、肉等,女方父母、哥嫂、叔伯、外祖父母等都要出場。吃完中飯後,女孩子要出來見面,稱男家父母為爸媽,兩家父母相互稱親家、親家母。
看家方 即女方到男方去看家庭,時間有的在「大扎」前,有的在「大扎」後,女方去的人除女孩子及其父母親外,姑嫂、姐妹等都要去,大大小小十幾人,不帶禮品,就是帶一點,男家也不敢接。
送日子 婚事定下以後,男方要請算命先生擇定過門日子,包括新娘出門的日子、時辰,到男家後歸門的時辰,此外女方裁紅衣、男方鋪床的日子也要同時擇定。
送菜和抬嫁妝 新娘過門前一、二天,男家要請宗親將紅單規定的聘禮和魚、肉、禽、面條等物,由十多人送到女家,回來時就把妝奩、傢俱等帶回男家。
迎親 也叫接親或過門。婚期前一天,男家要去十多人到女家接親,有鼓手樂隊,有放鞭炮的,有抬花轎的,有燒香的(要到女方的祠堂、廟宇、社公燒香),一個挑擔的,一頭挑帶路雞(一公一母),另一頭是酒和松明,一個女的要帶上新娘穿的衣服,還有扛木篋的二人,要扛去魚、肉、酒、糕餅、香煙、鞭炮、蠟燭等物,媒人也要去,新郎有的去,有的不去,如新郎同去,新郎也要做轎,放鞭炮的是男方的全權代表,隨帶紅包一、二十個。
接親的人到女家後,先吃點心,然後由女家二人帶著到祠堂燒香敬祖。女家在中午或晚上,要設宴請客。
新娘動身一般是在半夜子時或卯時,越走天越亮,象徵走向光明,再是晚上出門,也不會碰到抬棺材等不吉利的事。迎親隊伍前面是打燈籠的,接著是吹鼓手,花轎在中間,後面是接親的人。
新娘到達男家,如還不到所規定的入門時辰,就要在大門口坪上或在門外旁邊房子等候。入門一般是早上七、八點或八、九點,有的甚至要等到中午。到了入門時辰,新娘要踢轎門,由男方的伴娘將新娘牽出轎,然後在大門口「過火堆」,新娘從用杉樹枝燒起的火堆上跨過,才進大門。
拜堂 新娘在鼓樂聲中進到大廳以後,就開始拜堂。大廳擺設香案,東邊站父母、長輩,西邊站外戚,北邊站房親,南邊站小輩。拜堂前,外家要給新郎掛紅,用五尺長的紅布披在新郎身上。
口念:「手拿幡紅五尺長,一心拿來扮新郎,扮得新郎生貴子,早生貴子中個狀元郎。」拜堂時,新郎站左,新娘站右,由禮生叫:一拜天地,二拜祖先,三拜高堂,四夫妻對拜。
最後是親戚見面,要給新娘紅包。拜堂畢,伴娘用紅羅將新娘牽進新房,新郎新娘在鞭炮聲中從房門口向大廳撒喜糖。然後新郎新娘吃交杯酒。伴娘用托盤捧上一隻雞,邊端酒邊講:「團團圓圓,壁合珠聯」,「觀音送子,早生貴子」;「夫妻和好,白頭到老」。 (此禮儀在梅州地區亦已不常見,被現代婚禮模式取代)
中午辦酒席,吃婚宴,用高聲地炮邀客,每半小時放一次,酒席開始入席時放三響。接著由禮生報名單,一桌二個上席,按輩份和親疏,先安排上席就坐,然後其他人隨便入席。男女賓客分開就席,新郎新娘要到席上敬酒。
鬧房 鬧房一種在大廳鬧,一種在新房鬧,也有先在大廳鬧,後到新房鬧。鬧房期間,鞭炮隔幾分鍾放一次,一直鬧到午夜方停。
回門 也叫「轉門」。一般是婚後第三天或第五天,由女方派新娘的姐妹等女眷來請新郎新娘一起去做客,媒人及新郎姐妹也同去,共7-14人,吃罷午宴,當天回來。
送滿月 結婚後一個月,新娘娘家要來送滿月,同時送來小雞、蔬菜、種子、谷種、豆子等,示意五穀豐登,財丁興旺。
(二)傳統喜慶習俗
1.誕生禮儀
標志著一個人出生的慶賀和祝福,是人生中的開端禮儀。
催生 出嫁女兒懷孕快分娩時,一般是嬰兒出生前一、二十天,娘家要帶著雞、雞蛋、面條、粉乾等來到女兒家「催生」,有預祝平安出生之意。如母親已不在,則由嫂子去催生,中午要設宴招待。
小孩出生後,女婿要帶著雞、蛋、米酒(有的帶幾十斤)到岳家去報喜,外婆家要請客,至親友好都會來參加,以表示祝賀。外公、外婆會回贈雞和紅蛋。
做三朝 小孩出生三天,要做「三朝」。先給小孩洗澡,請接生婆吃飯。外婆會送來大公雞、雞蛋、面條、糯米粉等。要做「三朝酒」,宴請外婆及親房。有些地方還要給至親親友送紅蛋,親友在滿月前會回送雞、雞蛋、面條等物。
做滿月 嬰兒出生一個月,要做「滿月」,外婆會送來大公雞(很多地方送大閹雞)、雞蛋,還會送來嬰兒穿用的衣服、小被、帽子、項圈、風衣、裙、銀手鐲和背帶等,舅舅、舅母、姨姨等女家親戚,一般都送小母雞、雞蛋、衣服、布料等,姑姑、叔伯等男家親房也會來慶賀。
一百天 小孩出生100天,也要慶賀。這一天,外公和女家的伯叔會拿公雞來慶賀,其他親屬一般都要給嬰孩送紅包。
做周歲 孩子出生一周歲,要做「周」,慶賀孩子「得周」。周歲比滿月更為隆重,來慶賀的客人也更多。
2.成年禮儀
客家的成年禮儀分男、女兩種,男子的成年禮儀叫做「冠禮」,女子的成年禮儀叫做「笄禮」。 (現在好像已經無此禮儀,至少在我所在地(世界客都——梅州)沒有了)
3.壽誕禮儀
做生日 客家人與各地的習俗一樣,每年做一次小生日,十年做一次大生日,但以做大生日較為普遍。從十歲「啟十」起,一直做到四十或五十歲,到了六十以上,可稱為祝壽。做生日要吃壽面和荷包蛋,示意長壽百歲。 (此習俗亦已簡化,只做大壽:六十歲以上)
祝壽 祝壽時,出嫁的女兒要送來大公雞,還要送壽衣、壽帽、壽餅、壽鞋、壽襪,從頭到腳一整套,父親做壽,同時也要給母親送上一整套,此外還要送來壽軸、喜炮、壽燭、公雞以及壽桃、壽面、壽餅、壽酒、壽肉等。其他人來祝壽,一般親友送壽幛、壽聯,或者再加上送禮金。
不少地方,七十歲以上高齡、子孫多、家境較好的老人祝壽,要舉行拜壽儀式。
客家人生日和祝壽,是知情人自行送禮,上門祝賀,先賀後請;除內親、至交有發請貼外,不賀不請。
4.建房遷新居
客家人把建房和喬遷新居亦視為重大喜慶之一,要進行隆重慶賀。
建房時,房屋定位,房門定向都要請堪輿先生測定,豎柱上樑時,要張燈結綵,貼紅聯。新房建成後,要在入宅的前一天晚上,進行「驅邪」、「除煞」,然後才能遷入居住。
遷入新居時,要隨帶燈籠(或油燈)、火籠、秤等進屋,還要帶一窩小雞,蒸一甑飯捧進新屋,以示新丁興旺,喜氣盈庭。遷新居要辦「入宅酒」,宴請親友和建屋工匠及幫工等。菜餚中要有韭菜、豆腐、豬腸、豬血和米糕等,示意長長久久,發財高升。
(三)客家酒俗
客家人十分好客,每當親朋戚友到來,他們都喜歡以家釀米酒相待,這種米酒又稱「水酒」,如是初開壇提取的酒,稱之為「酒娘」。這種「酒娘」好喝,度數雖然不高,但後勁大,容易醉人。他們在喝酒時,很注意禮節。
客家人喜歡使用四方桌,俗稱「八仙桌」,一種可供八個人同坐的木頭桌。上座時,他們很重視席位的安排,一般按親朋戚友的尊卑入席就坐。宴席間的大小位,是這樣安排的,如正廳只排有一張桌子,這時以面對大門的左側為首位,右側為第二位。然後從左到右,穿插論序,面對正廳的右側為最小。如果安排二張桌子,這時候以左邊桌位為大,右邊為小,席位大小也是穿插而行。如果安排三桌,稱之為「一品席」,這種情況,以首席為尊。如果安排五桌,一般要排成「梅花席」。
宴席間第一回斟酒(亦稱篩酒),是按尊卑長幼次序先後斟酒,最後再給自己斟酒。酒斟好後,酒壺嘴不能對客人,要對著自己,否則就是失禮。敬酒時,敬酒者要站起來,左手摁胸(表示尊敬和誠意),右手舉杯講幾句祝頌的吉祥語,並且要先喝表示敬意。有人遲到,視不同情況罰酒1-3杯,婦女半杯。如中途退席,要喝1-3杯,才能離席。
客家人喝酒時,為了增添酒興和熱鬧氣氛,在各種宴會場合,或俗、或雅、或簡、或繁,都有猜拳助興的習俗。猜拳時還有一些規則,比如出三時,不能拇指、中指、食指一起出。出一時,大拇指要側向,不能往上翹。出二時,如使用大拇指、食指表示,出手時要側向,不能象燈駁殼槍一樣食指指向對方,以表示禮貌。
客家人酒令,具有豐富的知識性。猜拳的數字從零到拾,如猜中雙方所出的手指合計數,即為勝方。如雙方同時猜中或均未猜中,也有採取「四字式」叫法,比如猜「一」時叫「一品高升」;猜「二」時,叫「兩家和好」;猜「三」時叫「三星高照」;猜「四」時叫「四季發財」;猜「五」時叫「五子登科」;猜「六」時叫「六六順心」;猜「七」時叫「七巧成圖」;猜「八」時叫「八仙慶壽」;猜「九」時叫「九久長長」;猜「十」時叫「十全十美」。所以喊的就是吉祥語。
喝酒猜拳時,一般以三杯酒為一組,輸拳者喝酒,三杯酒喝完就算過關。如余興未了,可再來一組或幾組。如需請人代拳、代酒,應和對方協商,,徵得對方同意才行。除了猜拳斗酒外,還有出手指點數字斗酒,做法是席間指定一人為首,按大家所出手指的總數,算到誰,誰就得喝一杯,例如大家所出手指是六,從為首者算起,到第六位即為喝酒者。另外也有「轉湯匙」斗酒的,桌中擺一個湯匙,由一人旋轉湯匙,待湯匙停止轉動時,湯匙柄指向誰,誰就得喝一杯。除外還有「猜單雙」斗酒的,在手心中任意放入一枚或兩枚硬幣,讓別人猜單、雙,輸者喝酒。
客家人酒令花樣多,有文化的人還喜歡「字詞令」(包括地方特產令、農諺令等)、「詩詞令」,此外還有「通令」(多是別出心裁,涉及意趣,令人忍俊不禁。),包括猜謎等。客家人喜歡通過酒規酒令、這一群眾喜聞樂見的娛樂游戲,增添酒興,消除寂寞睏倦,直至盡歡盡醉。

4、寧都什麼酒店辦婚禮好

新人們在選擇杭州辦婚禮的酒店時要考慮酒店的地理位置、婚宴菜單、宴會廳規模、酒店配套設施與服務、酒店價格等。

還可以點擊婚禮紀頭像在知道首頁查看更多的結婚相關知識~如果還有其他結婚相關問題也可以直接向我提問,我會在最短時間內進行回答哦!

5、外地取江西贛州寧都的女孩一般情況要多少錢?

我是寧都女孩,2010年跟老公相親的,當時要了三萬九見面禮,一個禮拜後就借給公公做生意了,現在過去九年了沒還給我,我也沒想過要回來,2014年辦結婚酒席(註明:我們寧都人都習慣先生完孩子再辦結婚就酒席),當時我娘家還贈了8萬嫁妝,你看我就屬於倒貼的吧,但幸好我嫁的老公對我好,畢竟夫妻過一輩子的,這點我很欣慰!我一直認為夫妻同心,所有困難在前面都可以解決,所謂夫妻同心,其利斷金!!!希望能幫到您

6、寧都肉丸怎麼做

丸子可以說算得上是中國傳統的一種美食了,自從古代,就有四喜丸子這一道菜,流傳至今,丸子的做法已經有成千上百種了,丸子有蔬菜做的丸子,還有用豆腐做成的丸子,當然,還有用肉做的丸子。寧都肉丸子也是其中一種美食,肉丸子都是很受人歡迎的,下面來看看寧都肉丸子的正宗做法。

食材

主料

肉1000克
經薯粉500克
方法/步驟
第一步,買好一塊豬後腿上肉,因為是機器加工,所以最少要准備兩斤哦。
第二步,這個肉買時一定要注意,不要弄臟了,因為最好不要洗,洗了就口感就沒那麼好了。先將肉去皮,再稱一下重量,以確定加紅薯粉的量,然後再將肉剁成小塊的。
第三步,稱好紅薯粉的量,一般是500克肉配250克紅薯粉。
第四步,往紅薯粉加入適量的鹽,然後再加適量的水備用。
第五步,將切好肉放入機器中打碎備用。當然,如果你不想到市場上加工,也可以在家多花點時間慢慢把肉剁的很碎,效果也一樣好的,只是費時費力而已的。
第六步,將紅薯粉用勺子攪拌,讓其充分溶解在水中,然後把溶解了紅薯粉水倒入機器與肉充分混合,形成糊狀,然後就可以裝袋回家煮了。
第七步,放半鍋水並將水燒開,然後合攏手抓打好糊,讓它從手的虎口出來,再用勺子勺到開水中煮,等到肉丸浮起來就說明煮孰了,可以撈起來吃了。
8.第八步,開吃了,如果你喜歡清淡的,可以什麼都不加,直接吃,如果想加點味,可以先調好一點醬油辣椒,然後再依口味添加。當然還可以加其他調料啦。

7、江西贛州寧都的男方結婚彩禮是在婚後給女方?說的當地風俗,真的是這樣嗎?

我是寧都的。寧都風俗是1、男女經介紹或認識談戀愛(AA制,一般男孩多A些),2、女方去男方家「察人家(考察家境)」(男方只招待飯),3、男方去女方家正式「上門提親」(自帶伙食在女方家吃,給女方至親派發見面禮,女方年長至親在男孩回家時加紅包回見面禮,議定訂婚結婚細節包括彩禮),4、訂婚【目前訂婚環節彩多合並在「上門」里,省略了。禮先到位,女方在訂婚與結婚時的酒席、嫁妝、禮包等等從彩禮裡面出,彩禮剩餘的部分歸女方父母。在出嫁時,往往是女方家貼錢嫁女或翻倍、翻數倍錢給新人作陪嫁,南部鄉鎮(比如賴村)也有數萬彩禮全歸女方父母的。即使男方彩禮再少女方也是負責婚床的被子。】5、結婚【酒席費用由男方承擔,女方承擔本方宴席前的瓜子之類的零食,男女方家長各收各方賓客的禮,新娘個人的(比如同學朋友的)禮一般由女方家長全數給新娘。】
婚後,夫妻對婚前的欠賬一筆勾銷,只是算夫妻間的承諾。
男女既然戀愛,結婚的事總不能因錢困住。因個人經濟狀況差異,雙方沒錢就簡單些,也有女孩私下借錢給男孩應付部分彩禮的,總的原則是:新家有原始資本最好,白手起家也不錯,就是不要讓剛成立時就負債累累。

8、在寧都結婚辦婚宴需要多少錢?

你上面提的都是老一套的做法,當然有些規矩是不能少的,錢當然是越多越好哦,可是你有多少。。。。。 我是寧都哦人,但是不是縣城的,你以上提的都是傳統的方式,建議你和女朋友商量一下。在和女朋友的家人去溝通,請教一下。看看他們有什麼要求。規矩也可以和問一下,這樣才能有一個彼此都接受的方式,當然也要和你的家人聊聊,把女朋友家裡要求說一下。結婚是很靈活的東西。恭喜你!!!。年底我也要結婚了。。。呵呵

9、新房過火是哪個地方的習俗?

搬新居過火是客家人的家鄉習俗,客家人的喬遷,俗稱「過火」。
歷史上客家人飽經患難滄桑,歷經流離遷徙客,因此對安穩的家園有很深切的渴求,而固定的住所則是家園的象徵。農村一直以來的投資就是蓋房子、娶媳婦、生兒子,所謂的農村人一輩子中三大事。房子的高矮大小裝修布置也體現了主人家的本事和光景。所以客家人對屋宅特別重視。客家人講究風水,當新屋落成的時候,首先要請風水先生測算一個適合喬遷的良辰吉日舉行喬遷儀式(傢具神馬的可以先搬進去,不是非得統一這天搬)。因為好時辰不一定都在白天,所以半夜三更舉行也很正常。
喬遷第一式:接火神。
即:在原來老屋灶里燒起木炭搬運到新宅灶里,表示灶君搬家,薪火相傳,也寓意著香火延續。新家灶台得把灶君神位和香爐擺放供奉起來,燒香躬身祈拜,也可說是"祭灶「。接火神的的環節很多地方已經不舉行了,但是祭灶是必須的。 不管是否客家,民間對灶神都是很崇拜的。
喬遷第二式:五穀豐登。把五種糧食以及銀元、硬幣、紙幣裝盤擺放神案或客廳主台,寓意」五穀豐登、富裕殷實「。
喬遷第三式:步步登高。用紅紙纏繞樓梯,寓意」步步登高「。
喬遷第四式:貼對聯。主人便請村上寫毛筆字較好的人士,來到家中幫他寫對聯。現在會寫毛筆字的人太少了,所以一般都是直接買對聯。
喬遷第五式:鞭炮迎吉時。
喬遷第六式: 准備迎賓。擺放桌椅 酒水飲料 果品點心 准備迎賓和喜宴。
喬遷第七式: 迎貴賓。喬遷要請親朋好友、 宗族老者及房上叔伯兄弟、本村住戶作為貴賓參加喬遷慶典。客人到了要對主人說一些祝賀的吉利話,如人財兩盛、人丁興旺、恭喜發財、大吉大利等等。然後接引客人入座,奉茶,發煙,用糖果點心,如客家燙皮、紅薯干、花生、炸米果等等,這時也是親朋友好有的相聚盛會,大家打牌聊天,家長里短,好不熱鬧。
喬遷第八式: 准備午宴
喬遷第九式:大堂喬遷儀式。請村中老者或者懂這些的人主持,在廳堂祭拜祖先、殺雞驅邪、唱贊詞這個如今只在偏遠地方還有所保留,於都、寧都據說還有完整的儀式。
喬遷第十式:吃酒席。依客人身份、親疏遠近分別按桌落座大家開吃,主人敬酒,大家起身還敬祝福,然後大家猛吃。
喬遷第十一式: 送賓客 。吃完了聊會天,差不多就大部分賓客了就撤了,主人站門口相送,分發隨禮,互道祝福告別。地方不同隨禮不同。有些是紅包,有些是糖果點心。
喬遷第十二式: 祭新灶。比較親的叔伯姨姑晚上留下來再吃一頓。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