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婚宴婚車 » 水牛石婚宴

水牛石婚宴

發布時間: 2022-05-07 00:11:00

1、三江侗族自治縣有什麼傳統節日?

三江侗族自治縣傳統節日有:
一、年節
除夕之夜,他們講究每人喝一碗稀飯,表示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還有一個「舀水」習俗:姑娘們搶著舀水,以舀到井水起白泡為最吉利。

新年裡,侗族同胞盛行「打同年」。這種活動類似漢族的「團拜」。當「打同年」的隊伍到達一處時,那裡的婦女就排成隊伍,用唱歌的形式向對方提出各種問題,對方則要迅速作出回答,就象電影《劉三姐》中的對歌一樣,一唱一和,很有趣味。
二、花炮節
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節,各地舉行的日期不同。拿三江侗族自治縣來說,是正月初三(農歷,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祿是三月初三,而林溪卻是十月二十六。花炮分為頭、二、三炮,包炮都繫上一個象徵幸福的鐵圈,外用紅綠線包紮。燃放時以火葯鐵炮為沖力,把鐵圈沖上高空。當鐵圈掉下來時,人們便以鐵圈為目標,蜂擁爭奪,謂之「搶花炮」。俗傳,誰搶得花炮,誰在這一年裡就人財兩旺,幸福安康。因此搶花炮時個個奮勇,人人爭先,志在必得花炮,為本村爭光。搶花炮的時間不限,誰能把花炮先交到指揮台,就算優勝。搶花炮比賽結束,便開始了各種游藝活動。蘆笙隊在蘆笙場上賽蘆笙;老人在樹下斗畫眉,拉家常;年輕姑娘和小夥子則趁此良機,對歌談情。侗家山寨,到處洋溢歡樂的節日氣氛。
三、趕社
侗家有趕社的習慣。趕社不在寨里,而在野外,如放牧坪或田壩里,作為社場。每年到社日這一天,男女老少從四面八方趕赴社場。小孩看熱鬧,大人買東西,交換農副產品。姑娘和後生們穿上新衣裳。姑娘戴各種銀飾,繫上綉花圍腰和編帶,手提刺綉荷包,包里裝著酸魚酸肉和糯米飯,三五成群,滿面春風,在社場上請後生共進午餐。後生則買糖果送給姑娘。初次相識的對歌結情,早有交往的則重敘舊情,約定下次相會的時間。晚上,後生還請姑娘到寨上作客吃社飯。飯後男女青年走進歌堂對歌。如今,趕社變成青年男女交往的節日,而社場就成為定情的場所。
四、鬥牛節
每年農歷二月與八月的亥日。侗族喜歡鬥牛,每個村寨都飼養有專供比賽用的「水牛王」。「牛王」的圈多建在鼓樓附近,干凈通風,稱為「牛宮」。牛王有專人割草擔水拌料伺候,還要經常供給蜂蜜、豬油、米酒等食物。「牛王」體格碩大而健壯,渾身滾瓜流油,犄角粗壯尖利,象張開的鋼杈。

節前青年人吹著蘆笙到其他村寨去「送約」邀請對手。「送約」之後,便到「牛宮」前吹奏蘆笙,敬祭3日,替牛「養心」。節期一到,群眾集匯於鬥牛場周圍,參賽「牛王」在蘆笙伴奏下開始「踩場」:青年手舉寫有「牛王」的「馬牌」前行,昂首挺胸,「牛」氣十足。「馬牌」後緊隨舉著木製「兵器」的衛隊和鼓樂隊。「牛王」犄角上鑲戴著錚亮的鐵套,頭披紅緞,背馱「雙龍搶寶」牛王塔,塔上插有4面令旗和兩根長長的野雞翎,象古代的將軍一樣。牛脖上掛有一串銅鈴,懸在胸前,朗朗有聲。「踩場」結束後,牛王退場。三聲鐵炮轟鳴,正式鬥牛開始。牛倌把點燃的兩把火分別拋到自己的「牛王」前邊,同時放開手中韁繩,兩牛沖向對方,群眾敲鑼吶喊助威。敗方彩旗要允許勝方的姑娘們「搶走」。獲勝的「牛王」披紅掛彩,再度入場接受歡呼。若打得難解難分,就要用棕繩套住牛後腿拉開,握手言和。幾天後,勝方姑娘去送還敗方彩旗,敗方小夥子設宴款待,陪唱「大歌」,並贈禮品「贖旗」。哪個寨子的「牛王」能獲勝,是全寨的榮耀,所以鬥牛後有群眾性歌舞飲宴慶祝。近年貴州省的侗族「牛王」,還到一些大城市去表演角斗,使這種特殊的娛樂文化更加聲名遠揚。
五、播種節
聚住在湘、桂、黔交界邊境的侗族人民,每在農歷三月初三這天,都要舉行傳統的播種節盛會。

由於人們的愛好不同各個村寨的活動內容和方式也不相同。有的寨子在這天放花炮;有的踩蘆笙,坐歌堂;有的走親邀客。而最風趣的是「舞春牛」。接著農耕隊還要表演谷種農事活動。整個表演場地被當成一塊田,扮演農民的幾個人,有的背犁耙,有的荷鋤頭,還有的背竹簍。他們把田坎、耕田、插秧、收割,動作逼真、優美,用歌舞表現了侗家田間耕作的歡樂氣氛。
六、姑娘節
在湘黔桂邊境的少數民族,要過農歷四月八日的「姑娘節」。相傳這個習俗來自侗族楊姓。每年這一天,出嫁了的姑娘,必須要回到娘家來,與自己家的親姊妹和姑嫂們歡度佳節。屆時,姊妹們唱歌說笑,共同製作一種節日食品——烏飯糍粑。在她們回婆家去的時候,還要帶著許多烏飯糍粑,分贈給親友吃,也好補償「姑娘節」這一天小夥子們的寂寞。四月八吃烏飯(又叫黑飯)是一個古很老的風俗,據說是為了紀念侗家女英雄楊八美。烏飯是用一種帶黑色漿汁的葉子漬水,把侗區特產的「糯禾米」染黑,蒸煮而成的。
七、嘗新節
「六月六,早禾熟」。侗族地區把這一天作為嘗新節,有的地方擇吉日嘗新。

湖南通道嘗新節這天,狗是上賓,新米飯煮出來,讓狗嘗過以後人才嘗。因為傳說遠古時期,洪水滔天,絕了谷種,是一條白色的神犬飄洋過海,在西王母的曬谷坪里打了一個滾,滿身粘穀粒,在回來時身上的穀粒被水洗掉了,只有狗翹在水面上的尾巴尖帶著幾顆穀粒。人類靠這幾粒谷種才發展到今天。為了不忘狗的功勞,因此新谷登場要請狗先嘗。嘗新節是侗族地區共同的節日,各地嘗新節內容大同小異。

黎平縣稱「嘗新節」為「天貺節」,俗稱六月六。不少侗寨都在這天包粽粑,又稱粽粑節。特別是肇興、岑岜、龍額、水口、東郎、新平等鄉的侗族過得特別隆重,僅次於過年。
八、趕歌會
農歷七月二十日,是貴州省劍河縣高壩地區侗族人民的盛大節日——趕歌會。這一天,姑娘、小夥子們打整得利利落落,約上夥伴,三三兩兩趕赴高唄歌場。在這之前,青年們一般會把農活提前幹完,同時積極收集、改寫或新編大量山歌或情歌;以便屆時同歌中強手匹敵。中午,趕歌會的中心——高壩寨頭的綠草坡變成了人山歌海。曲調別致的盤歌、情歌、山歌聲此起彼伏。男女青年們借歌會尋找自己的新友故交,道情表心,談天論地,或者交替唱起令人陶醉的情歌,直到第二天黎明。有不少青年人是通過歌會成為幸福伴侶的。傳說,高壩趕歌會是為了紀念一個忠於愛情的侗族女歌手而興起的。
九、過冬節
也就是「冬至」,這天所有侗族地區地人們都過侗年,相當於過春節,各地區活動熱鬧非凡,有賽蘆笙、多耶、侗戲、對歌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在廣西南寧沒能回家過侗年的朋友,每年的「冬至」這天在南寧的很多侗族同胞們都會聚集在一起歡歌、交流。

2、彝族的吃穿住行特點是什麼

彝族十八月歷就是將一個月分為二十天,一年分為十八個月,另加上五天的「祭祀日」。一個月的各日,一年的各月有其名稱。一年十八個月的專名為:1月風吹月;2月鳥鳴月;3月萌芽月;4月開花月;5月結果月;6月天乾月;7月蟲出月;8月雨水月;9月生草月;10月鳥窩月;11月河漲月;12月蟲鳴月;13月天晴月;14月無蟲月;15月草枯月;16月葉落月;17月霜臨月;18月過節月(過節終了加五天,一年正好365日)。一個月二十天的名稱為:1、開天日;2、闢地日;3、男子開天日;4、女子闢地日;5、天黑日;6、天紅日7、天紫日;8、火燒天日;9、水冷日;10、洪水日;11、葫蘆日;12、伏羲皇帝日;13、伏羲姐妹日;14、尋覓人日;15、野蜂日;16、蜜蜂日;17;出人日;18、天窄日;19、天寬日;20、地縮日。由於彝族十八月歷形成歷史久遠,距今有上萬年歷史,關於十八月太陽歷的形成推理較多,多為人們接受的是人類藉助自身腳和手的數量計數的推理。即人類最開始使用的計數器正是人類自身的器官腳和手、總數正好是二十個。世界歷法分為太陽歷、太陰歷和陰陽歷三種。曇華鄉彝族的十八月歷是一種自然歷,其實質也是太陽歷,不過是將對太陽的直接觀察轉變為對太陽影響的萬物的觀察,原始人通過對與自己生活息息相關的物候的觀察,日積月累,終於發現了自然界中物候的周期性變化,並將其進行排列組合,根據這個排列組合序列進行自己生活生產安排,從而形成了古老的十八月歷。歷法是人類文明及科技進步的重要標志,十八月歷因其古老性為人類對自身科技發展的認識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
彝族文化十分豐富,反映在吃穿住行及婚喪嫁娶的方方面面,其中節日文化的「插花節」、居住文化的「垛木房、麻秸房、閃片房」、婚俗文化的「取名酒」都十分著名
(一)、飲食文化
獨特的彝族風俗和獨特的地域環境,形成了曇華獨具特色的風味飲食,其中最具民族色的食品主要有全羊湯鍋、苦蕎粑粑。全羊湯鍋主要選用肥壯的黑山羊,宰殺後湯褪去毛,開膛洗凈內臟,用火燎去羊頭、羊腳皮毛,在炭火上烤黃後用錘擊碎內骨,最後連羊血、肚雜、全都切塊一鍋煮。香味溢出,移至小火上慢煮,待肉煮熟時,即可邊煮邊食。煮時除放鹽外不放其他佐料,食用時再佐以花椒、辣椒面、薄荷等。這種吃法的好處是無膻味、湯白、味濃、肉香,營養豐富。在曇華彝家山寨,每逢節日集會或是趕山街,都會有大量的全羊湯鍋上市。趕街的、跳腳的,走累了、唱累了,就在食攤旁的松毛地上一坐,吃上一碗湯,品上一、二兩酒,再吃上一塊蕎粑粑,是很愜意的事情。彝族對蕎有特殊的感情,他們認為蕎是五穀之王。傳說在洪水時代沒有莊稼,一隻斑鳩飛來曇華山死去,胃裡面有兩顆苦蕎子,人們把它種在地里,三月種下,七月長大,結了籽再撒,種出了最早的莊稼。過去,苦蕎曾經是曇華彝族的主食,由於產量低,種植面積越來越小,現在已成了彝家過年過節和招待客人才拿出來的風味食品。苦蕎面營養豐富,清涼,利腸胃。其製作方法是把蕎面摻水調稀後,倒入熱鍋中微火自然成餅,然後再放入火塘邊烤熟或在火灰中焐熱,用蜂蜜蘸食。其特點是清香甘甜,細膩而有回味,便於攜帶、食用。
(二)、服飾文化
曇華鄉彝族村民日常的著裝仍然多為傳統的彝族服飾。男子穿青布料的對襟短衣,衣服短至腹部,袖子細窄,衣襟上釘著兩排布疙瘩紐扣。為了使其富於變化,多用白線縫成雙線,並在右胸和下面的兩個口袋上綉兩朵色澤艷麗的花或在衣襟邊上打一道花邊。褲子則用黑色布料,做成筒褲,肥大而短,有的只達小腿部。腳上多穿一雙用花邊縫制並綴有紅綠絨球的布涼鞋。上頭纏一頂青布包頭,再披上一件黑羊皮褂子,挎包是稱之為「皮里格底」的羊皮挎包。「皮里格底」的製作很講究,用上好的羊皮去毛,經雞蛋黃反復揉搓光亮後縫制,有的還裝飾皮穗帶,綴上珠子。在彝家男子眼裡,擁有一件全無雜毛,黝黑發亮的羊皮褂,再有一個做工考究的「皮里格底」,就等於有了一套名牌服裝。女子服飾比較注重保暖,頭上一般都打著青黑布包頭,別無其他飾物。上身的右衽大襟衣,在領邊、袖口和衣襟邊緣都鑲有寬窄不一的多層布和刺綉花邊。圍腰除了用色布刺綉鑲邊外,中間還有非常精美的刺綉,並用銀鏈挎系在脖子上,腰後的飄帶用綉有精美圖案的白布或色布製成,看上去十分清新秀麗。背布包,布包多用青布,亦有以火草絨布做挎包的,布包上綉各自喜歡的圖案,樣式美觀,堅實耐用。穿青布褲,不鑲花邊。著綉花鞋,披毛朝外的羊皮褂。看起來,整個色調艷麗,凝重。用以銀器為主的項鏈、手鐲、戒指、耳環、銀鈴、銀牌、銀泡做裝飾,也有玉器飾物,多作手鐲和耳環片。彝族婦女綉花的方式分為排花、穿花、按花、堆花、扣花、切針花、貼布花等。鑲邊有嵌鑲、流邊、鎖邊等。圖案一般先製作在小塊布或緞子上,再縫在衣物上,包括花草、鳥獸、樓閣、人物等。
(三)、居住文化
曇華彝族村落,大多依山而建,坐落在向陽背風、有樹有水、環境優美的山坡上,取其用柴用水之便,利於安排生活。一般二三十戶到五六十戶為一村。村中的住房,大都依地勢分布,高低錯落,韻味古樸,並無固定格局。彝族傳統民居垛木房、閃片房、麻秸房至今在曇華都保留得比較完整。建築方法是四面牆壁用一根根原木經過修整、打榫垛積而成,稱為垛木房;房頂用成片樹皮或木板鋪成的稱閃片房;房頂用麻秸鋪蓋的稱麻秸房。者些房子的保暖性能好。現在,因為不砍樹已成為村民的共識,新蓋的民居已經不再用木頭、樹皮和麻秸做材料,而是採用泥土瓦片。但人們蓋房時仍然用垛木建房方法,把泥土一截一截舂打著往上垛積,保留了彝族民居特有的垛的特色。住房多為院落式,正房住人,兩廂多作堂屋,磨房和畜廄。正房一般分左、中、右三間,右間住人,左間作廚房,中間作堂屋,堂屋一般都有一個火塘,塘內火種長年不息。彝族人民有火崇拜的習俗,視火塘為聖潔。所以在彝家做客,一般不能從火塘上跨過,不能向火塘吐口痰或投放穢物。火塘上置鐵三腳可以支鍋,或放下吊鍋,即可煮菜做飯。堂屋是家庭餐飲、會客、舉行祭祀的地方。堂屋上方一側,多安置男性家長寢榻,堂屋正上方的壁前,設有供桌作祭祀祖先之用。供桌上方壁上挖一洞,內置祖靈。祖靈一般人不得看視。正屋前端,接一廈子,作家務雜事之用。
(四)、出行文化
曇華鄉屬於高寒山區鄉鎮,彝族人民大多居住在山上,交通工具以騾馬為主,每戶人家都養有一至二匹騾馬,用以運送生產生活物資。男女老少都會騎騾馬,在坡地也穩如平地。
(五)、彝族十八月太陽歷
彝族十八月太陽歷是曇華鄉丫古埂村畢摩李家材(男,1935年生)口述。其間由雲南省彝族文化研究所所長劉堯漢教授、彝文古籍室主任朱琚元副研究員經過1990年4月12日,7月13日和1991年3月23日三次訪問整理而成。
彝族十八月太陽歷是將一個月分為二十天,一年分為十八個月,另加上五天的「祭祀日」。一個月的各日,一年的各月有其名稱。一年十八個月的專名為:1月風吹月;2月鳥鳴月;3月萌芽月;4月開花月;5月結果月;6月天乾月;7月蟲出月;8月雨水月;9月生草月;10月鳥窩月;11月河漲月;12月蟲鳴月;13月天晴月;14月無蟲月;15月草枯月;16月葉落月;17月霜臨月;18月過節月(過節終了加五天,一年正好365日)。一個月二十天的名稱為:1、開天日;2、闢地日;3、男子開天日;4、女子闢地日;5、天黑日;6、天紅日7、天紫日;8、火燒天日;9、水冷日;10、洪水日;11、葫蘆日;12、伏羲皇帝日;13、伏羲姐妹日;14、尋覓人日;15、野蜂日;16、蜜蜂日;17;出人日;18、天窄日;19、天寬日;20、地縮日。
(六)、節日文化
曇華彝族傳統的節日很多,幾乎每個月都有一個節日活動。除了彝族人民共有的彝族年和火把節外,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農歷二月初八在曇華鄉曇華山舉辦的插花節了。關於插花節的來歷,在彝族民間有許多的傳說。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兩個,其中一個是:傳說古代曇華山有位美麗的彝族姑娘名叫米依嚕,她與青年獵人朝列若相愛。曇華山有個殘暴的土官,圖謀霸佔米依嚕。米依嚕設計用有劇毒的白馬櫻花酒毒死土官,自己也獻出年輕的生命。朝列若為愛人的死感到悲痛萬分,流乾眼淚,滴出了鮮血,鮮血染紅了滿山遍野的馬櫻花。為紀念這位獻身除暴的彝家姑娘,每年農歷的二月初八,當地彝族采來朝列若鮮血染紅的馬櫻花戴在頭上,插在門上,表示抗暴除魔,吉祥幸福。另外一個傳說是:相傳,「插花節」源於遠古洪荒時代,那時因為洪水淹沒了一切,只留下兄妹二人。金龜老人為了繁衍後代,令其成親。成親後妹妹生下一團大血肉,金龜老人用劍劈開大血肉,血肉裡麵包著五十個童男、五十個童女。金龜老人把血肉摔在樹枝上,到了二月初八這一天,摔在樹枝上的血肉變成了一朵朵紅艷艷的馬櫻花,於是五十個童男童女就在馬櫻花樹下成親,從此逐漸繁衍了人類。以後,曇華山人民就把二月初八定為紀念始祖的節日,到時候聚會在馬櫻花樹下,打跳娛樂,然後把馬櫻花採回家插在祖宗牌位上。
每年的「插花節」在鄉政府旁曇華寺遺址的千柏林舉行中午一點,在會場舉行一個簡朴、熱烈的開幕儀式。主席台上,臨時栽一棵開滿鮮花的馬櫻花樹,由畢摩主持祭奠馬櫻花並選出當年的馬櫻花女,隨後是民族歌舞、體育運動表演,祭祀念咒語。參加插花節的彝族無論男女老幼,大多著民族服裝。
(七)、婚俗文化
彝族男女青年在戀愛中有一個奇特而重要的地方———草樓。「草樓」在大姚縣的其他鄉也叫「姑娘房」。由於貧困原因,建在畜圈樓上的就叫「草樓」。「姑娘房」或「草樓」一般都是獨立成間的房屋,每一間隨意放置床鋪數量,姑娘們可即興搬遷,也可依各自喜好擺放家私用具。當彝家女孩達成年後,便可以隻身住到「姑娘房」或「草樓」里,與「外人」交往,享受屬於自己的自由自在的戀愛生活。此後,房中有何動靜,父母都不管不問,來往的小夥子、小姑娘越多,說明姑娘越有本事和魅力。這種有趣的戀愛方式有一個浪漫的名字「爬草樓」或「串姑娘房」。彝族人民有屬於自己的一套「串姑娘房」的倫理道德觀來約束戀愛者,絕不是無知者想像的「性放縱」或「一夜情」。彝家人與大多數民族一樣,公開婚戀家人認同後生育兒女為榮,鄙視唾棄還住「姑娘房」就懷孕的女孩。所以男女雙方心裡都有數,單間「姑娘房」是不可久住的。當男女青年們自己認為條件成熟時,男青年便會以愛情為後盾選個明媚清新的早晨鼓起勇氣趕早和愛人一塊回女方家,最常見的表現方法是很快把家裡的水缸挑滿,然後同愛人出工做活去。這樣過不了幾天,兩人就搬回女方家裡住,徹底告別「姑娘房」生活。不幾天,也得回男方家去小住。就這樣往來生活,兼顧兩家,一般懷上小孩才確定要生活在哪裡。曇華鄉彝族人民在居家生活中,結婚不鬧熱,甚至不舉行結婚儀式,認為婚戀純屬個人私事,但特別看中生兒育女,當新生兒滿月時後都要大張旗鼓邀請所有遠親近鄰進行宴請慶賀。這時候也是男女宣告成家立業的最佳標准。
(八)、《梅葛》
《梅葛》是彝族五大創世史詩之一,其他四部是《查姆》、《阿細的先基》(流傳在雲南);《俄勒特依》(流傳於四川);《天下祖先歌》(流傳於貴州)。
《梅葛》主要流傳於雲南楚雄的大姚、姚安、永仁一帶的彝族人民中。特別是大姚縣的曇華地區和姚安縣的馬游地區流傳最廣,影響最大。「梅葛」一詞,是彝語的音譯。彝語「梅」,意為「嘴、唱、說」;「葛」,意為「過去、歷史」。「梅葛」就是「說唱過去」。在大姚、姚安一帶的彝族中,把運用來唱述過去歷史的一種民歌曲調,稱為「梅葛調」,「唱梅葛」就成為當地彝族一種說唱性質的曲藝形式,慢慢也就演變成了民族曲種。作為一種曲調名稱,「梅葛」的唱腔頗多。曇華鄉的「梅葛」總的分為兩大類,即「赤梅葛」和「輔梅葛」,「赤梅葛」為「悲調」,俗稱「哀調」,也叫「古腔調」,多用於喪葬和祭祀;「輔梅葛」是喜調,多用於婚嫁、播種和豐收等喜慶節日。曇華鄉是《梅葛》的主要傳唱地。筆者曾利用曇華鄉趕集天在街上進行觀察,發現凡賣音像製品的地方都賣得有「梅葛調」的vcd,筆者駐足觀看多時,發現購買的人還比較多,但購買者從年齡上來看多為中老年人。筆者也花了十元錢買了兩碟,發現帶子是本地人自己錄制的。
(九)、宗教文化
曇華鄉的宗教文化主要以原始宗教為主。現在鄉政府旁還有曇華寺遺址,但經過調查,沒有發現信佛教的人。曇華鄉的原始宗教信仰中包括了自然崇拜、動植物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生殖崇拜等。
曇華鄉的彝族,敬奉天神、山神、火神、土地神、水神、穀神、樹神、大王和火塘龍。
曇華鄉的彝族逢年過節都要例行祭天,他們在村寨附近的山林中建造祭天棚,內供天神。天神偶像是一節尺許長的竹筒,上端削尖,筒里填入羊毛、草根、米粒。意思是祈求天神天鬼不忘人間人、畜、草、木,施以陽光和甘露,使人、畜、草、木生計盎然;曇華彝族建有專門祭祀土地神的土主廟,內供土主偶像。村民每逢春播或秋收季節,都到土主廟燒香供獻土主神,祈求地母神保佑穀物豐產;曇華鄉彝族認為高山是神靈的住所,是通往天神的途徑和撐天的柱子。在彝族的原始宗教觀念中,山是山神的化身,山神有撐天之力,在自然諸神中,山神的力量最大,它能制服一切鬼邪。把山神作為地方保護神而進行祭山活動,建有簡陋的山神廟,以石頭和樹枝作為山神的象徵供於廟內,逢農歷四月一日殺雞祭祀,祈求山神保佑村寨人畜興旺。在動植物崇拜中,曇華鄉的彝族也崇拜黑虎,在舉行祭祖儀式時門楣上懸掛虎頭畫像。彝族習慣戴虎頭帽,穿虎頭鞋,認為能辟邪,把虎奉為保護神。在植物崇拜中,最突出的是樹木崇拜。有一套崇拜神林神樹的儀式。其儀式一般都以豬、雞、牛、羊作為犧牲,甚至對祭物的性別、顏色都有嚴格規定。在圖騰崇拜中,有的以虎、鷹為圖騰,有的以松樹、水牛、綿羊、岩羊、白雞、綠斑鳩、獐、蛤蟆等作為自己祖先的名號。彝族最崇拜祖神,曇華鄉彝族的祖先崇拜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祖宗靈牌,靈牌一般要供祭五代,五代子孫死時放在棺材上帶到墳地燒化。二是土主,所謂土主,是本鄉本寨的較有威望者,為村民辦過好事的人死後被供為土主神。曇華鄉丫古埂村土主廟,是騎著一條白水牛,同巍山縣白牛土主廟的土主類似。曇華鄉還流行生殖崇拜,在曇華山一條深箐的崖壁上有兩件奇特的東西,壁上伸出一根約1.2米的粗壯石柱,形似男性的生殖器,對面岩石上突出一具肥臀中間深凹形似女性的生殖器。他們是古人頂禮膜拜的祭物。多少年來,新婚的彝族夫婦,不怕山高路遠,吃盡千辛萬苦,帶上香紙,背著祭品到曇華山的拉扎么村旁生殖崖下參拜祭祀,以保佑母子安康,早生貴子。已婚不會生育的婦女,要背開眾人,偷偷到生殖崖下祈拜,求神靈保佑早日生子。
(十)、彝劇
中國彝劇的發源地正是大姚縣的曇華鄉。楊森是彝劇創世人,他創辦了第一個彝劇團——曇華麻秸房俱樂部。1957年,曇華鄉麻秸房高級社全是彝族農民,當時全村220人中,只有兩三個人初識文字。18個學員建立了文藝祖。以彝劇創始人楊森為首的宣傳組,編寫了短劇《半夜羊叫》,用彝族的曲調演唱,把偷羊吃的真情揭發出來,在社員中產生了較大的教育和影響。俱樂部又編了《牧羊在森林中》。另外,群眾自己用「梅葛」來宣傳當時的政策。俱樂部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四面開花。1958年12月,文化部在大理召開了「西南地區民族文化工作會議」,彝劇《半夜羊叫》和《青年們的心》在會上演出後,受到與會同志的肯定,以《半夜羊叫》為代表的彝族戲劇被正式定名為彝劇。

3、苗族的習俗

1、傳統婚姻

這種婚姻當屬父母作主的婚姻。當男女青年長大成人後,男方父母作主給兒子相親,他們認為與某家女兒聯姻恰當,男方家就會請媒人上女方家說親,若女方家也認為兩家門當戶對,便欣然同意。

也有女方家對男方家不甚了解的,往往會作出兩種姿態,既不斷然拒絕,也不馬上同意,而是留一定時間考察。這種情形普遍被認作是有意向了,男方家便會擇吉日第二次請媒前去說親,女方家如若同意,再由雙方老人協商,決定嫁娶日期與確認財禮數額等事項。

也有女方家父母認為不合適的,在第二次說親時,就斷然拒絕,這門親事也就不成了,只得另擇親家。這種婚姻,婚後多數能過得幸福美滿,但也有少數並不如意而出現離異。

2、雞眼婚姻

這是居住在雷山縣橋港、掌批、掌雷、桃江等地苗族的婚俗。青年男女長大成人後,雖經媒說定親,但不算數,還要吃「雞眼酒」才能最後決定。經擇吉日,男方家抬一隻公雞,備一些米酒、糯米飯、肉等禮物,邀叔伯兄弟等到女方家,當晚殺掉送來的公雞,待煮熟後擺在桌上,由一位長者來看雞眼。

若這只雞的雙眼都是睜著的被認為是吉利的,此時長者便當即祝福:「雞眼好兩只,富貴在兩邊,子孫亦發達,福氣滿兩家,祝賀你們兩親家大吉大利」等話語。然後大家舉杯共飲相互祝賀,這門親事便成了。

若雞眼一隻睜、一隻閉,或者兩只都閉著,則被認為是不吉利的,看雞眼的長者就講一些圓場的話,勸雙方另擇佳偶。大家便草草用餐,飯後各散,這門親事也就不成了。不過,有時雙方均屬於老親戚,彼此之間又十分了解,雙方的孩子也相配,便經雙方父母商定婚事也能成。

3、還娘頭婚姻

這是姑表妹嫁給舅表兄即血表兄妹婚姻。姑媽生的姑娘長大成人後,先去問舅父家是否娶姑娘為媳,舅父回話不娶了,姑媽才敢把姑娘向外嫁。

如果舅父決定一定娶姑媽的女兒為兒媳,則認為那是天經地義的,姑媽亦不敢拒絕。血表兄妹婚姻,很少能得到幸福,多數都十分痛苦。隨著科學知識的普及,人們的認識有了提高,現在,血表兄妹婚姻已經很少或者沒有了。

(3)水牛石婚宴擴展資料:

苗族的禁忌

(一)飲食禁忌

1、就餐時,雞頭要敬給老年人,雞肝、雞雜要敬給老年婦女,將翅膀交於青年男女,祝其前程無限,雞腿則要留給小孩。不準小孩吃雞血,認為如果吃了長大後辦事說話、講理會臉紅。

2、忌在屋裡煮蛇肉和吃蛇肉。

(二)節日禁忌

1、節日(尤其是春節)期間,不能斗毆,不能說不吉利的話。

2、春節初一,不動刀,不挑水,不掃地,不敲板壁,不赤足須穿鞋,不食粑粑,洗臉水不得倒於屋外,婦女不能去別人家裡。

3、春節初一至初三不可在寨內晾曬衣物,認為這樣做了,當年會打凶雷,刮大風吹房屋。婦女不能在家中拿針線,可在外用。婦女在外用針線即有人所說的「坐年」(漢語音譯意)。

4、三江侗族民俗有哪些

奇特的侗族婚禮 三江侗族自治縣的侗族婚禮非常奇特,一般在春節期間舉行,如程陽旅遊景區的八個寨子便是在正月初二舉行婚宴,正月初三送新娘「回門」。 侗族婚禮最奇特、最隆重的是送新娘「回門」。「回門」即送新娘回娘家,送新娘回娘家時新郎不得隨行,而由新郎家的兄弟姐妹和親朋好友挑著彩禮,組成浩浩盪 侗族
盪的送親隊伍,送親的隊伍越長,表示新郎家的家業越興旺。彩禮有侗族特有的酸魚、酸肉、酸鴨等。伴娘是新郎寨上的年輕姑娘,在長長的送親隊伍中,新娘走在最後面,手裡抓著一塊布,以便外人辨認。送親途中,為了顯示新郎家的家業,送親隊伍往往故意繞道而行,專找人群密集的地方通過。沿途每經過一個寨,都要燃放爆竹。新娘被送到娘家後,伴娘不得進新娘家門,要立即返回新郎家。娘家人隨即給每個客人端上一碗加了糖的油茶,稱為「喜茶」。晚上,送親隊伍中的未婚青年和新娘寨子上的未婚青年通常會聚在一起聊天,尋找意中人,謂之為「坐夜」。 極具傳奇色彩的侗族「趕賊節」 每逢中國傳統佳節大年初一,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獨峒鄉唐朝村的侗族民眾,便聚在一起舉行獨特的傳統避邪節——「趕賊節」活動,企盼著來年歲歲平安。 三江侗族自治縣獨峒鄉唐朝村是個侗族風情非常濃厚的村寨,地處三江縣的北部,與貴州、湖南省交界。全村二千三百多人口,居住著楊、吳、龍、陽、夏、湯六個姓的侗族民眾。「趕賊節」是三江縣唐朝村獨有的傳統節日,是一九五二年起每年大年初一都必須舉行的節日活動。「趕賊節」源自三江侗族自治縣獨峒鄉唐朝村解放前,由於山高林密,經常受到山賊的騷擾,解放後,為了避邪,同時也為了教育子孫後代不要做傷害他人的事,寄語來年歲歲平安。 由於以前山賊進村搶劫時,是龍姓的人把山賊趕走,同時由於龍是中華民族的吉祥物,所以唐朝村的侗族民眾定下規矩,「賊王」必須由龍姓人來扮演,預示著龍可以化邪為吉祥。其他賊則由村裡的年輕小夥子扮演。唐朝村分為上中下三個鼓樓片區,每年輪到一個片區的村民扮演山賊。 「趕賊節」活動開始後,侗族民眾就開始放鳥銃,意在用槍聲趕走山賊。一九九七年後,由於當地政府開展了收槍制爆活動,侗族民眾的鳥銃被收繳。現在只能用炮竹聲來趕山賊了。 「山賊」被趕跑後,可在寨外「偷」青菜回來做百家宴,到晚上,每家拿出一碗糯米和一斤白酒,然後聚在鼓樓里吃百家宴。 另外,還有賽蘆笙、 踩歌堂 、 抬「官人」、 「多耶」 、 行歌坐夜 、 「月堆瓦」、 「不落夫家」、 「偷親」(偷婚)、 「送買轉「(送新娘回門)、 「勾親」 、程陽八寨集體婚禮 、攔路歌 等習俗。
風俗習慣侗族的風俗習慣很具民族特色。飲食方面,以粳米為主,山區人喜吃糯米飯,愛打油茶。善腌制酸菜、酸肉、酸魚,有「侗不離
酸」之說。好喝自釀的甜酒和低度蒸餾酒。吸煙也較普遍。侗族男子以著唐裝為主,頭包長青帕。女子頭挽發髻置於頭的左前方或腦後,插頭簪或銀梳,戴耳環、手鐲和項鏈;穿大襟無領滾邊衣,系帶扣,里掛胸襟,下圍百褶裙,秒綁腿,著雲勾鞋。近幾十年穿戴變化很大, 男的多穿裝,女的多改穿唐裝,青年穿西裝的日益增多。侗族多聚族而居。一個村寨有一個至幾個大姓,大寨有五、六百戶。村莊依山傍水,房屋「干欄」為主,樓下安放石碓、農具、雜物以及喂養牲畜;樓上住人,中為廳堂,兩邊為火塘,是炊煮和取暖的地方,兩頭為卧室;三樓為卧室和糧倉.是侗族一村寨或一族姓的櫝志,也是以、中心.風雨橋是侗寨外面為過河而建築的橋梁,造型別致。涼亭、石板道、寨門、水井亭、「干欄」、鼓樓和風雨橋等,構成了侗族村寨的特色。侗族實行一夫一妻制小家庭,嚴格實行族外婚。青年男女婚前戀愛自由,結婚時也須徵求父母的同意。過去姑表婚盛行,解放後已基本消失了。行歌坐月更是侗族男女青年特有的談情說愛形式。侗族喜歡鬥牛,每個村寨都飼養有專供比賽用的「水牛王」。
鼓樓侗寨鼓樓外型象個多面體的寶塔。一般高2 0 多米,1 1 層至頂,全靠1 6 根杉木柱支撐。樓心寬闊平整,約1 0 平方米見方,中間用
石頭砌有大火塘,四周有木欄桿,設有長條木凳,供歇息使用。樓的尖頂處,築有寶葫蘆或千年鶴,象徵寨子吉祥平安。樓檐角突出翹起,給人以玲瓏雅緻,如飛似躍之感。 鼓樓是侗族人民的標志,也是侗族人民團結的象徵。每個侗寨至少有一座鼓樓,有的侗寨多達四五座。過去鼓樓都懸有牛皮長鼓一面,平時村寨里如有重大事宜,即登樓擊鼓,召眾商議。有的地方發生火災、匪盜,也擊鼓呼救,一寨擊鼓,別寨應聲,照例擊鼓,如此,一寨傳一寨,信息很快傳到深山遠寨,鼓聲所及,人們聞聲而來。因此,侗家人對鼓樓,長鼓特別喜愛。 如今,社會秩序安定,長鼓已失去了它傳遞信息的作用。但鼓樓仍然是侗家人議事、休息和娛樂的場所。夏天,人們來到鼓樓納涼聊天。冬天,大家圍坐在火塘邊講故事。每到節日,男女老幼歡聚在鼓樓前「踩歌堂」或看侗戲。

5、傣族有哪些節日。及生活習慣,服飾的特點

傣族有人口162萬多人,其中雲南有101.4萬,主要聚居在西雙版納州和德宏州。臨興的耿馬、孟定,思茅的孟連,玉溪的新平等30多個縣也都有分布。傣族先民為古代百越中的一支,漢代稱「滇越」、「撣」。魏晉以後,有「金齒」、「白衣」、「擺夷」等多種他稱,但自稱是「傣」,意為酷愛自由與和平的人。傣族有水傣、旱傣和花腰傣之分。

傣族歷史悠久,文化豐富多彩,有自己的歷法、語言文字,並以豐富的民族民間文學藝術著稱於世。音樂、舞蹈、民歌、民間傳說故事等富有民族特色,影響甚廣。傣族主要聚居在熱帶、亞熱帶的平壩地區,村寨多臨江河湖泊,住宅通常每戶一座竹樓,竹籬環繞,果樹、翠竹掩映,環境十分優美。四周田地肥沃,特產豐富。傣族人民性格溫和,喜愛歌舞。

有人說,傣族婦女的穿著打扮,是全世界最美麗的,它就像孔雀開屏一樣,五彩繽紛,美不勝收,令人嘆為觀止。只要了解情況的人,都覺得這話一點也不算誇張。傣族婦女一般都長得身材苗條,面目清純嬌美,看上去婷婷玉立,儀態萬方,因此素有「金孔雀」的美稱。他們不僅長得美,而且還善於打扮,用獨具特色的服飾把自己裝扮得一個個如花似玉。傣族婦女一般喜歡穿著窄袖短衣和統裙,把他們那修長苗條的身材充分展示出來。上面穿一件百色或緋色內衣,外面是緊身短上衣,圓頸窄袖,有大襟,也有對襟,有水紅、淡黃、淺綠、雪白、天藍等多種色彩。現在多是用喬其紗,絲綢、的確涼等料子縫制。窄袖短衫緊緊地套著胳膊,幾科沒有一點空隙。有不少人還喜歡用肉色就料縫制,若不仔細看,還看不出袖管,前後衣襟剛好齊腰,緊緊裹住身子,再用一根銀腰帶系著短袖衫和統裙口,下著長至腳背的統裙,腰身纖巧細小,下擺寬大。傣族婦女的這種裝束,充分展示了了女性的胸、腰、臀「三圍」之美,加上所採用的布料輕柔,鮮艷明快,無論走路或做事,都給人一種婀娜多姿,瀟灑飄逸的感覺。

傣族男子一般都穿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衫,下穿長管褲,用白布、青布或緋布包頭,有的戴呢禮刷帽,顯得瀟灑大方。

傣族無論男女,出門總喜歡在肩上挎上一個用織錦做成的挎包(筒帕)。挎包色調鮮艷,風格淳樸,具有濃厚的生活色彩和民族特色。圖案有珍禽異獸,樹木花卉或幾何圖形,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每一種圖案都含有具體的內容,如:紅、綠色是為了紀念祖先;孔雀圖案表示吉祥如意;大象圖案象徵著五穀豐登,生活美好,充分表現了傣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傣族的節日主要有開門節、關門節、送龍節等,其中最隆重的是潑水節。潑水節是傣族人民送舊迎新的傳統節日,人們認為互灑清水可以消災彌難,互相祝福。男女青年則除了互相祝福外,還互相潑水為戲。節日里還舉行堆沙、丟包、放高升,賽龍舟等活動。屆時五洲四海的賓客雲集西版納和德宏,熱鬧異常。

傣族習俗

傣族在思茅全區均有分布,以景谷、孟連、瀾滄、江城、普洱、墨江、思茅居多。景谷、孟連的為傣那支系,瀾滄芒景、芒那的為傣綳支系,江城土卡河的為傣社毫支系。景谷傣族多住平房,土木結構,以茅草或瓦覆蓋,進門為中廳,設煮飯、烹茶、取暖用的火塘,支有鐵三腳架,廳中鋪床,供待客用,中廳左右兩廂小房為主人寢室。房屋結構有落地式和干欄式兩種,干欄式的掌樓,樓上住人,樓下關牲畜,堆放柴禾和生產工具。干欄式房屋冬暖夏涼,以竹木為建築材料,以雜木為主,多用紅毛樹、錐栗樹、黑荊樹當柱,以竹片或木片做椽.房頂蓋草排或板瓦不等,房屋分上下兩層,上層用木板或竹笆圍牆,樓後搭有曬台,孟連、瀾滄、江城整董等地傣族居住干欄式屋。江城土卡河傣社毫支系人居住落地式雞罩籠房。

景谷傣族的服飾,男子頭纏白頭巾,節日期間愛戴氈帽、身穿白布對襟衣,寬襠子。婦女穿統裙、上衣為寬袖敞領,領口上襯白布。多數人喜歡白、藍、黑三色,老年多穿深色,少女喜穿淺色。老幼均喜戴銀耳環、玉手鐲男子有紋身習俗,從四肢到胸部、背部都可紋,紋身圖案較多,有動物形態、花卉圖案,更多的則是刺些祈願祝福之類的傣文,或是佛經中一些有影響的名言。傣綳人服飾,婦女喜愛緊身短上衣,深色長統裙,系銀扣腰帶,耳墜小巧的銀耳環,喜歡白包頭,多數用自紡自織的橫幅紅花條紋包頭。新中國建立初期,也有以此花紋布為裙的,故被他族稱為「花腰傣」。傣綳男子服飾趨於漢化。老年人穿大擺襠土布褲子,對襟土布上衣,戴氈帽或包白布包頭。婦女留長發,不編辮子,只是挽結在後腦上插上銀發針,然後用花包頭蓋上,傣綳人普遍喜歡黑色服裝。傣社毫男子不紋身,不鑲牙,已流行時裝,婦女上身穿緊身白布衣服,兩襟對開,釘有12對銀質雙紐扣,下身穿青色統裙,墜耳環、頭包頭巾。

傣族青年談情說愛稱為「另卜少」、意為串姑娘。有邀伴進行的,有單獨進行的,相愛後要互相送信物如花邊帶子、耳環、首飾等。結婚無須雙方父母同意,但須按婚俗完成各項聘禮,方許成婚,婚齡一般在20歲以後。結婚聘禮較多,景谷江東傣族婚前下聘,男家須給女方家長酒2壺、肉5斤、面條4把、紅糖20餘斤,柴1500斤,吃奶錢100元。此外要送給媒人豬頭一個、枕頭一個,鞋子一雙,還要送給頭人若干斤米和肉。婚後回門要給女家2元4角錢,一丈布。傣綳人的婚姻較自由,只要雙方相愛,即可告訴父母請媒提親,用錢做聘禮,數量多少根據各自財力而定。由於受婚配條件限制、傣綳人普遍為近親結婚,沒有同姓不婚的限定,婚禮較簡單,窮困的備辦些芭蕉、甘蔗等果品和煙酒,請親友來祝賀舉行儀式即可,富裕家殺豬請客吃飯,不搭棚不抬轎,也不吹拉彈唱,舉行婚禮時由長者拴魂線,教以做人的道理,祝福賀喜,夫從妻居較為普通,從居多少年,由雙方商量決定。

景谷傣族行火葬和土葬,正常死亡行土葬。非正常死亡要火化。死人後要請佛爺念經超度亡靈,主人家備辦佳餚殿給佛爺和尚,要殺豬牛井招待親友和幫忙的人。超度亡靈後把屍體抬到林里埋葬,頭朝東,腳朝西,用白布裹屍後用木板或竹笆出殯,葬後不壘墳,不立碑,後人也不掃墓。年節日到佛寺賧佛、滴水,由佛爺念《滴水經》,把後人獻給的祭物獻給亡靈。有名望和僧侶等級高的佛爺和尚死後要豎碑,形如佛塔,從「撒迪」級起,地位越高碑塔級越多,碑上刻花卉圖案,無文字。傣綳人死後,要請佛爺和尚念經超度,家人為死者做功德,然後用木板做棺材埋葬。正常死亡行土葬,非正常死亡行火葬。傣社毫人死後行土葬;殯殮用棺,壘墳為志,但無碑文,僅用石塊圍圓。成年人死後,要殺一頭水牛、一頭黃牛作祭品,出殯要請哈尼族「嫫庇」推算選擇。參考資料:原創,純手工

6、印度求雨青蛙離婚,在你的生活中,有沒有見過類似的奇葩行為?

印度為了求雨為一對青蛙舉行了結婚儀式,最近因為當地暴雨成災,就給這對青蛙夫婦舉行了離婚儀式。當時看到這則新聞的我,覺得特別的奇葩,下雨和青蛙結婚離婚沒有關系吧,天氣是一種自然現象,又不是人為因素造成的。生活中,類似的奇葩行為也是存在的,畢竟世界之大無奇不有,類似的奇葩行為我沒見過,但是其他的奇葩行為見得倒是不少。

大學剛報道的時候,住進了新宿舍,宿舍掛鏡子的地方,上面貼滿了密密麻麻用過的雙眼皮貼,當時真的覺得又奇葩又惡心。自己留下的垃圾不扔,還把它貼在牆上,做這件事情的女生,真的是個奇葩。但是,更多的反應出了她衛生問題,這樣的女生應該是不怎麼講衛生的人吧!

初中讀寄宿的時候,寢室有個女生不喜歡洗頭洗澡,衣服就放在桶里悶著,一直都沒看她洗過。最後她腦袋上長了虱子,我們寢室的女生也跟著遭殃。有天宿舍大掃除,班主任過來檢查衛生,看到她蓋著蓋子的桶子,就想檢查一下,看看是不是藏了違規物品。班主任一打開,裡面的臭氣就出來了,全寢室的人都跑了出去。這是我活到現在,親生經歷過最奇葩的行為,沒有之一。

像印度青蛙求雨這種行為,其實是一種迷信,當地人特別相信,但是對於相信科學的我們來說,這種行為確實挺奇葩的。

7、請問下廣州最出名的一些美食在哪?

廣州美食地圖 傳統的粵菜就不說了,乳豬,鹽鋦雞,叉燒,白雲豬手,魚丸,牛丸,魚肚,燒鵝燒 鴨,手撕雞,早茶,各種點心,蘿卜牛腩,鵝腸,各種海鮮,燕窩魚翅鮑魚 粵菜的餐廳,最有名的當然是幾個廣州老字型大小,廣州酒家,陶陶居,南園酒家,大同 酒家,泮溪酒家,蓮香樓等等,價格不一。最近興起了幾家新派粵菜館如利苑酒家,中森 會國菜,新荔枝灣,唐苑酒家,半島明珠等等,不過價格都不菲。不過還是介紹一些經典 的美食吧,呵呵: 1.腸粉--廣州最有名的當屬銀記了,是傳統的布拉腸來的,量足價平,口感極佳,人 氣很旺,常常要等位的說。他家的牛肉腸,鮮蝦腸和雞蛋腸都值得推薦的說,對了,還有 他家的艇仔粥和滑雞粥都很不錯。不過現在在廣州有一家腸粉店的人氣也很旺,就是多寶 路88號的新聯腸粉店,典型的西關老鋪來的,每天都有n多人排隊。 2.雙皮奶、姜撞奶--奶製品來的,算是甜品,當然是南信的比較有名。畢竟人家是開 了60幾年的老店了。 附段轉載的介紹:雙皮奶、姜撞奶都選用新鮮的優質水牛奶製成,具有品質軟滑、奶 味清香、營養豐富的特點。前者用優質水牛奶、鮮雞蛋白、白糖等原料以特殊製法燉成, 使一碗牛奶有兩層奶皮,奶皮甘香誘人,有潤肺養顏之作用;後者將老薑磨成茸榨汁後, 用煮開後的牛奶沖制,奶香和姜味濃郁芬芳,有驅寒暖胃之功效。 3.蘿卜牛腩--北京路上有一家的蘿卜牛腩特別好吃,是門面很小,進去之後是一條長 長的走廊的那家。前幾天又去吃的時候看到他們的營業許可證,才知道叫八珍飯店,五幾 年就開了,那兒的蘿卜牛腩/煎餃/上湯豬紅簡直是人間美味。 4.早茶--當然是廣州酒家的啦。當然了,他家最有名的還是梁師傅的文昌雞。不過他 家的早茶也是很有口碑的,蝦餃,叉燒包,鳳爪,鵝腸啊什麼的,都很不錯,畢竟有粵菜 名師坐鎮的嘛。 5.粥--到了廣州之後,才發現原來粥也有這么多說法。白粥,老火粥,生滾粥。老火 粥又有瑤柱銀杏粥,菜乾豬骨粥,西洋菜陳肫粥,柴魚花生粥等等等等;生滾粥就更多了 ,肉片粥,牛肉粥,魚片粥,牛腩粥,石螺粥,豬潤粥,皮蛋瘦肉粥 隨便找一家路邊小店都可以做出幾十種粥出來。喜歡喝粥的朋友來廣州算是有福了 。當然,廣州最有名的粥還是艇仔粥和及弟粥了。推薦幾個地方吧,伍湛記,粥家莊,陳 添記,當然了,還有到處都是的強記了。 6.雲吞面--當然是荔灣的歐成記啦,他家的鮮蝦雲吞面大大的有名。 7.老婆餅--廣州的名小吃了,推薦蓮香樓的,陶陶居的,廣州酒家的,當然了,目前 很紅火的幾家西餅店的也不錯,像東海堂啊,雪貝爾啊,聖安娜啊,皇後啊什麼的。 8.爽魚皮--是用魭魚皮做的,爽口彈牙,鮮香香脆。寶華路陳添記的最有名啦。 9.雪糕、甜品--寶華路順記冰室的椰子雪糕,香芒雪糕都很有名,還有大名鼎鼎的許 留山,裡面有偶的最愛--芒果布丁,哈哈。最近還有一家叫水果撈的店子也蠻火,裝修的 蠻有情調,可惜口味還是跟這些老店子差了一些。另外荔灣開記的綠豆沙也很好吃。 10.沙河粉--滿大街都是 11.白雲豬手--炳盛的不錯,在天河,荔灣,海珠都有店,個人經常去的是天河的那 家,另外他家最有名的還是蝦生和魚生,還有冰凍蝦也不錯,他家拿過獎的還有豉油皇鵝 腸,冷水豬肚等等。 12.粉果--用淀麵粉包裹蝦仁、豬肉等拌成的餡料,作成角形蒸制而成。皮薄白、爽 軟、半透明,可見角內餡料,餡鮮美甘香。大同酒家的娥姐粉果是招牌來的。 13.小鳳餅--也叫雞仔餅,成珠樓的雞仔餅幾乎每個廣州人都知道吧?可惜前段時間 成珠樓拆掉了,不過南華中路原址對面的那家成珠餅家是原成珠樓的東家開的,總算還能 吃到正宗的小鳳餅。 14.糯米雞--覺得一般的街邊小店做的才好吃。 15.馬蹄糕。 16.煲仔飯--廣州的街邊小巷裡到處都有賣煲仔飯的,至於哪家的最好吃,至今還沒 有發現,呵呵。 17.湯--廣州的老火靚湯,隨著時代的演變,似乎已經形成了一種文化。每個人提到 廣東的時候也許第一件事情想到的就是人們都很會煲湯,似乎一股濃香的湯味也撲鼻而來 。 在廣州,從街邊小店汩汩冒著熱氣的每天一種的例湯,到師奶在超市買好配料拿回 家煮的靚湯,又或者大菜館里種類繁多、配料奇特的湯,幾乎每個廣州人的生活都被湯包 圍著。 在這里,隨便在哪裡吃個碟飯會送湯,打包個外賣也會同時打包個湯給你,和同事 去樓下的餐廳吃飯,也會習慣地問下今天的例湯是什麼可以說,湯已經是廣州文化的 一部分了。 說到做湯,每個人都又每個人的做法。偷懶的人可以直接在超市買一包人家配好的 配料回來,往鍋里一仍煮熟就好,不過火候還是要你自己掌握;認真的人可以在超市在菜 場自己配齊配料,精心准備一鍋鮮美的靚湯給自己,給朋友,給家人;不過由於做湯的時 間比較長,我一般都是在外面喝啦,呵呵。關於湯呢,隨便推薦幾個地方吧! a.中山三路英德賓館二樓的有骨氣食坊,豬骨煲是招牌,很不錯。 b.利苑酒家,在天河啊東山啊都有店,他家的老火湯很出名,不過價錢很貴,除非別 人請客否則不推薦,呵呵 c.頭啖湯美食酒家,敢以湯做名字的酒家,自然做湯是有一定功底的。他家的湯很出 色,不過別的東西就平平無奇了。 18.其他的一些推薦 a.海珠區前進路基立南街的南樂酒家,廣州頭一號吃癩蛤蟆(就是蟾蜍,這里叫qian 』ju,那兩個字紫光怎麼找不著?)的地方。 b.小紅牛火鍋,廣州頭一號的香辣蝦香辣蟹。 c.中信廣場金剛苑,景星酒店故鄉屋,宜安廣場濟州島,廣州最正宗的韓國菜。 d.東北人連鎖餃子館,多家分店,廣州最正宗的東北菜。 e.達道路手拉手,最正宗的湖北菜。 f.炳盛,多家分店,廣州最有名的吃魚生和蝦生的地方。 g.巴西陽光,市內價格便宜量又足的自助餐。 h.洞庭土菜館,相對正宗的湖南菜。 大概就是這么多了,呵呵。 暫時就想到這么多了,希望大家提出指正意見,哈哈。同時也希望廣州的校友多多 交流,發掘出更多更好的廣州美食,大家受益嘛,呵呵。 最後不得不提一個地方,那就是太平館啦。這是廣州最老的一家西餐廳,周恩來和 鄧穎超的婚宴就是在這兒辦的,後來建國後周總理來廣州時還經常來這里吃飯,嘖嘖,大 家有機會可以去試一下哈! 廣州的湖北菜似乎不多,就那麼幾家,手拉手,紅菜苔,九鳳庄,還沒有東北 菜多。至於日本菜,如果你說壽司店那就很多,正經的做日本料理的店子就很少了。吃韓 餐基本上就是去故鄉屋和濟州島,一周吃幾頓,吃到嘔

8、北京婚宴價格

北京婚宴價格在2000元~上萬不等。

昆侖飯店4680元/桌 起
金融街洲際酒店4999-5299元/桌
千禧大酒店488-888元/位

福建大廈3280-3880元/桌
永泰福朋喜來登3380-4380元/桌
歌華開元大酒店3888-4288元/桌

深圳大廈2980-3280元/桌
西單美爵酒店2688-3688元/桌
東方花園酒店3088-3588元/桌

一千一夜餐廳1858-3088元/桌
甲21號餐廳1680-2080元/桌
水牛石餐廳300-600元/人

這里有一些酒店的報價,是2011年婚宴報價。從喜事網上找來的。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