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先祖司儀
1、清明節祭祖儀式?開場白
謁陵掃墓、祭祀先祖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中國人遵循「慎終追遠」的古訓,每當祭祀節日來臨時,都會把家譜家規、遺像靈位等供於家中或親往墓地,擺好香爐供品,焚香叩拜,祈願先祖安息永固,福佑後輩幸福安康。
祭祖的形式或許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紀念祖先的意義卻是相同的。
我們供奉給祖先的食物,源於古代殺牲取血以祭,故稱血食。現多稱之為拜飯或供(貢)飯。這是中國人在祭祀活動中普遍採用的形式,也是家庭祭祀活動最主要的內容之一。過去,國人祭祖拜飯尤為隆重,魚肉碗菜,水陸雜陳,色香味形均備,祭拜過後,眾人分而食之,頗有鍾鳴鼎食之意。
而今,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 quickmeal(快餐)自80年代傳入中國,很快就風靡一時,迅速成為社會生活的時尚。它不僅改變了國人的餐桌,連同老祖宗的「供桌」也發生了變化。
三牲祭品變成了切塊熟食,佳釀香茗變成了碳酸飲料,時令蔬果變成了果脯蜜餞,黍稷餚饌變成了糕點罐頭。更有甚者,以一堂塑料或折紙擺件,便完成了整場儀式過程。
簡單了、便捷了,親情卻也淡了……
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而禮之精髓,在於親力親為。
謹慎地辦理喪事,虔誠地追念祭祀祖先,可以使道德風俗歸於淳樸厚道。曾子謂之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按照民間的觀念,祖先和神祇一樣,是需要我們認真頂禮膜拜的。因為列祖列宗的「在天之靈」,時時刻刻的在關心和注視著後代的子孫們,我們要通過祭祀來祈求和報答他們的庇護和保佑。
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有的是在家中將祖先牌位依次擺在正廳,陳列供品,然後祭拜者按長幼的順序上香跪拜。
祭祀活動通常由三個要件構成,分別是禮義、禮文、禮器。
【禮義】指的是祭祀活動的宗旨、目的和意義。
【禮文】指的是祭祀活動的程序、文書和音樂。
【禮器】指的是祭祀活動的祭器、祭品和祭服。
祭祀現場布置圖
【祭祀流程參考】
1、祭祀場所布置:根據祭祀方案,結合參與人數和場所空間,對祭祀場地進行布置;
2、儀式准備:檢查禮文、禮器是否齊全,確保參與人員著裝符合儀軌;
3、人員就位:司儀、襄儀就位,禮儀人員就位,祭奠人員就位;
4、儀式開始:按確定的時間舉行儀式;
5、敬香、三獻禮:由主祭者上香,供奉祭品;
5、恭讀祭文:主祭者恭讀祭文;
6、講禮頌唱:響班、贊班頌唱輓歌、孝經;
7、祭拜禮:全體人員行祭拜禮;
8、祈願禮:主祭者行祈願禮;
9、儀式禮成:儀式圓滿禮成。
神主列位
「清明節氣」在公歷每年的4月4-6日,這一天太陽到達黃經15°,《歲時百問》中記載「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中國廣大地區有在清明之日進行祭祖、掃墓、踏青的習俗,後逐漸演變為華人以掃墓、祭拜等形式紀念祖先的一個中國傳統節日。
【食單】
供菜(9品):醬香獅子頭、汽鍋雞、燉牛肉、手把羊肉、紅燒魚、香菇燜春筍、香椿雞蛋、香芹豆乾、手撕包菜
湯羹(2品):決明菊花粥、芙蓉銀耳羹
主食(2品):糯香烏米飯、蒸饃
點心(2品):艾葉青團、香酥饊子
【清明祭祖儀式】
(1)人員就位
司儀:內外肅靜,行敬香禮。襄儀者就位——
襄儀:襄儀就位。
司儀:檀木凝香,沁心悠長;清明祭祖,螢火輝煌;雙手供奉,祖德賢良。請某某某上前,敬香——(根據人員數量重復)
司儀:請就位。(根據人員數量重復)
司儀:眾祭者就位——
襄儀:眾祭者就位。
司儀:時值公元某某年清明,摯友親朋共祭親人,此地乃是禮法之場,親友緬懷之所,務必莊重肅靜,故祭者必盡其哀,演禮者宜誠其意,執事者各司其事,勿嬉笑喧嘩,擾亂禮儀之規。
(2)儀式開始
司儀:全體肅立,某氏一族,清明祭祖大典現在開始,默哀——
司儀:默哀畢。
(3)行三獻禮
司儀:逝者已矣,生者永悼,音容隨遠,難忘親恩。摯友親朋,報本情殷。謹循舊典,獻祭恭伸。請全體肅立,行三獻禮——
司儀:主祭者,初獻佳釀——
司儀:玉杯佳釀,琥珀之光。五穀精華,馥郁醇香。凈手而酌,報恩祖芳。靈若有知,來格來嘗——
司儀:摯友親朋,請雙手合十,一拜,起——,初獻禮成——
司儀:主祭者,亞獻蔬果——
司儀:四季自然,時令果蔬。天地精華,可納可出。謹摘慎取,恭敬堂屋。靈若有知,來格來嘗——
司儀:摯友親朋,請雙手合十,再拜,起——,亞獻禮成——
司儀:主祭者,三獻明粢——
司儀:先輩勞作,粟黍富足。子孫家業,此為源頭。謹獻糧米,唯敬是圖。靈若有知,來格來嘗
司儀:摯友親朋,請雙手合十,三拜,起——,三獻禮成——
(4)誦讀祭文
司儀:炳炳烺烺,沈博絕麗。翰墨為禮,以報親恩。祈靈有知,鑒此微忱——
司儀:請主祭者,某某某,恭讀祭文;
(5)祭拜禮
司儀:摯友親朋,請全體肅立,行三叩首禮,一叩首,起——,再叩首,起——,三叩首,起——,禮成——
(6)祈願禮
司儀:請全體家屬雙手合十,行祈願禮——
司儀:我等親眷,以禮為拜。麻布素衣,衷於內外。天有感召,惠我族門。祈我先祖,恩澤後代:幸福安康,相親相愛;傑於大眾,不尋常態。祈願禮成——
(7)儀式禮成
司儀:某氏一族,清明祭祖大典圓滿禮成,祝福眾親友禮法有本,事業興旺,滿門清吉,萬世榮昌。
襄儀:滿門清吉,萬世榮昌。
司儀:請各位摯友親朋上前自由祭奠。
【祭文】
祭神祇文
辰逢百六,節近重三。後生晚輩因修歲祀於親人之墓,敢昭告於眾護佑神明曰:惟茲窀穸,仰賴神功,朝夕保佑,祀典宜崇。謹具酒饌,聊表微衷。惟神鑒之,永奠厥封。
尚饗。
清明祭文
維公元二〇某某年某某清明,後生晚輩謹備香花蔬果,餚饌佳釀於列祖列宗之靈前曰:韶光流易,已屆分煙,桐花初放,柳絮將棉,追念先德,倍覺愴然,禮重報本,祭祀宜虔。謹具牲醴,薦諸豆籩。恭伸祭告,佐以短篇。
尚饗。
小貼士:
【祭祀節日參考】
1、重要祭祀節日
(1)清明節:農歷清明節氣;
(2)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
(3)中元節:農歷七月十五;
(4)重陽節:農歷九月九日;
(5)寒衣節:農歷十月一日;
(6)春節:農歷臘月二十三至正月十五期間。
2、家庭祭祀節日
(1)作七:逝者去世後每七天做一次祭奠,民間通常在逝者去世後的第7、21、35、49日的時候舉行祭奠儀式,俗稱「頭七、三七、五七、七七」;
(2)六旬:逝者去世後的第60日;
(3)百日:逝者去世後的第100日;
(4)祭日:又稱周年,指在逝者去世的日期進行祭奠;
(5)冥誕:又稱冥壽,指在逝者出生的日期進行祭奠。
【祭祀注意事項】
1、家庭祭祀節日宜於當日舉行,重要祭祀節日可於前7日內舉行;
2、神祇與先祖共祭,應先祭祀神祇再祭祀先祖,不宜同時祭祀;
3、參與祭祀人員須著素服,化淡妝,不宜佩戴飾品,儀式期間靜心止語,不得隨意走動或高聲喧嘩;
4、祭品種類宜根據逝者生前喜好、信仰確定,數量以陽數(奇數)為好;
5、祭祀者要注意長幼順序,一般由家中輩分高、年齡長者作為主祭;
6、祭祀儀式結束後,供品要撤下並分發給眾人,不宜長期擺放於供台上直至變質。
2、家族祭祖的流程一般是怎樣的?
祭祖流程如下:
1、應備供品:飯一鍋,湯一鍋,菜十項,米酒一瓶;
2、其他物品:碗7個,筷子7雙,小酒杯7個,飯匙一支,湯杓一支,亦可再備一小酒壺,將米酒倒入小酒壺中好斟酒;
3、應備金紙:刈金6支,除夕日加倍用12支;
4、另神位當天、入宅安祖先牌位時須要用湯圓拜祖先;
5、冬至早上只拜一鍋清湯圓即可,不須准備飯菜,亦不必燒金紙。
祭祖儀式流程:
1、開始前先宣布紀律:
祭祖開始後要保持庄嚴肅靜、不準嬉鬧、追逐、除工作人員外不準站到凳上、桌上。
2、祭祖儀式開始,請人員入場。
凈水(有上供的童男送凈水,參加祭祖人依次凈臉、凈手)。
凈巾(有上供的童男送三塊擦手巾,參加祭祖人依次擦手)。
3、准備亮燭上香。
4、向列祖列宗行大禮,全體祭祖人起立向列祖列宗三鞠躬。
5、禮畢,進饌。敬上三牲,豬頭(中)、全雞(左)、全魚(右),供果,鮮花。
6、讀祭文。
7、再次向列祖列宗行大禮,全體祭祖人起立向列祖列宗再次三鞠躬。
8、禮畢。
3、祭祖大典儀式流程詳細解讀
慈恩天下全球首款大型3D祭祖祈福平台中對祭祖大典儀式流程詳細解讀。。百度一下「慈恩天下」就能找的的
1 祭祖儀式程序 一、 開始前先宣布紀律: 祭祖開始後要保持庄嚴肅靜、不準嬉鬧、追逐、除工作人員外不準站到凳上、桌上。 二、 凌渡里餘慶堂凌氏祭祖儀式開始,請大房維新房十二世孫凌林海,二房維良房十三世孫凌志陽,三房維清房十三世孫凌福庭入場,請工作人員入場。 1、 凈水(司儀唱)(有上供的童男送凈水,參加祭祖孫依次凈臉、凈手)。 2、凈巾(司儀唱)(有上供的童男送三塊擦手巾,參加祭祖孫依次擦手)。 3、 准備亮燭上香(司儀唱)。(在東邊點燭、點香由大房主祭孫點香,二、三 房陪祭孫點燭)。 4、 恭迎列祖列宗(司儀唱)(香點好後主祭孫至門外把香朝外舞半圈,邊說:「今黃道吉日吉時,我們凌渡里餘慶堂凌氏進行祭祖發譜儀式,恭請列祖列宗一同前來亨用餚饌果蔬,蒞臨發譜」,然後主祭孫捧香、陪祭孫捧燭至祭台)。 5、 准備上燭、上香、吹奏嗩吶(司儀唱)(主祭陪祭初面朝北司儀唱後雙手捧香、燭平舉,由北轉朝東、南、西至北表演一下)。 6、 上燭(司儀唱)(陪祭孫上燭,上燭時朝祖宗像拱一拱,雙手舉燭過頭頂)。 7、 初上香(司儀唱)(主祭孫上第一枝香,上香前二枝香分給陪祭,上香時朝祖宗像拱一拱,把香雙手平舉過頭頂)。 8、 亞上香(司儀唱)(主祭孫上第二枝香,上香前二房陪祭遞一枝香主祭,上 香時朝祖宗像拱一拱,把香雙手平舉過頭頂)。 9、 三上香(司儀唱)(主祭孫上第三枝香,上香前三房陪祭遞一枝香主祭,上香時朝祖宗像拱一拱,把香雙手平舉過頭頂)。 10、 向列祖列宗行大禮,全體族人起立向列祖列宗三鞠躬(司儀唱)(上香畢後
2 主、陪祭三人向列祖列宗跪拜三叩首,全體族人向列祖列宗三鞠躬) 11、 一鞠躬(司儀唱),(主、陪祭一叩首) 12、 再鞠躬(司儀唱),(主、陪祭再叩首) 13、 三鞠躬(司儀唱),(主、陪祭三叩首) 10、禮畢,進饌(司儀唱)(童男敬上三牲,豬頭(中)、全雞(左)、全魚(右))。 11、敬獻供果(司儀唱)(童男敬獻供果)。 12、敬獻鮮花(司儀唱)(童男敬獻鮮花) 13、大房主祭孫初巡獻酒,奏初獻樂(司儀唱)(大房主祭孫獻酒,吹嗩納) 14、大房主祭孫行初巡獻酒禮,跪拜、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平身、復位,(司 儀唱)。(主祭孫跪拜) 15、二房陪祭孫二巡獻酒,奏亞獻樂(司儀唱)(二房陪祭孫獻酒,吹嗩納) 16、二房陪祭孫行二巡獻酒禮。跪拜、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平身、復位,(司 儀唱)(二房陪祭孫跪拜) 17、三房陪祭孫三巡獻酒,獻飯、獻茶,奏終獻樂(司儀唱)(三房陪祭孫獻酒,吹嗩納) 18、三房陪祭孫行終獻禮。跪拜、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平身、復位,(司儀唱)(三房陪祭孫跪拜)。 19、由大房主祭十二世孫凌林海敬讀祭文(司儀唱)(由大房主祭敬讀祭文) 20、向列祖列宗再次行大禮,全體族人起立向列祖列宗再次三鞠躬(司儀唱)(祭 文讀畢後主、陪祭三人向列祖列宗跪拜三叩首,全體族人向列祖列宗三鞠躬) 21、一鞠躬,(司儀唱)(主、陪祭一叩首) 22、再鞠躬,(司儀唱)(主、陪祭再叩首) 23、三鞠躬。(司儀唱)(主、陪祭三叩首,畢後發譜)。 24、禮畢發譜開始:請六修編委主任十二世孫凌慶南為各村支系代表發譜(司儀
3 唱) 25、請凌渡東代表凌惠成、凌道村代表凌仁甫、柏墅村代表凌國鈞、凌渡西代表凌志全、牆門頭代表凌國銘、丁溝壩代表凌寶清、馬家巷代表凌杏煥、與寧頭代表凌福庭、姚家橋代表凌伯明、城巷村代表凌良銓依次上來領譜,(司儀唱)(。由編委主任發譜,領譜人捧譜向祖宗行鞠躬禮,各村支系代表領譜人依次從左向右排列拍照錄像) 26、請祭祖工作成員編委成員行再後參拜禮,焚獻冥幣,跪拜、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平身、復位(司儀唱)(在祭祖儀式結束前如有時間待工作人員磕頭完後,如要燒香磕頭的族人請到東邊排隊聽從工作人員按排有序進行)。 27、焚獻冥幣紙錢(司儀唱) 26、族人上香磕頭參拜(司儀唱) 27、恭送列祖列宗、鳴炮、奏樂(吹嗩納,由主祭、陪祭把祭文、香、燭送到化紙錢處焚化、化畢面向南三揖、面向北三揖)。 28祭祖儀式結束請來賓和族人至樓下按就餐卷桌號入席。
4、問認祖歸宗有什麼儀式
一、准備
1、挑選好吉日。
2、認祖者與祖居地的族人事先協商好認祖歸宗的相關事宜。
3、認祖者准備好香燭、鞭炮、供品等。
二、儀式
相關人員到達祖居地總祠(沒有宗祠的,另行商議),到了吉時,禮生(司儀)宣布「認祖歸宗」儀式「開始」。
1、鳴鞭炮,請出族譜。
2、認祖者按祖居地習俗拜天地、祭祖。
3、祖居地族長(長輩)發言。主要內容:
①.歡迎語:對××認祖歸宗表示歡迎……
②.介紹語:××(認祖者)外遷的簡況。
③.確認語:經過確認,××是本族哪一支脈,哪一輩(有實物證據也可一並出示)……現同意其認祖歸宗。
④. 祝頌語(祝福認祖者和整個家族)。
4、續寫族譜:將認祖者(含家人)名字、簡介等按習俗續寫在族譜上相應的位置。
5、安放神主牌位。將認祖者外遷後的始祖神主牌位(或已辭世者牌位)放入總祠神龕。有些地方,因受宗祠神龕空間的限制,須族中已故傑出人士的神主牌位才能入神龕,所以本環節並非是必需有的環節,可依照各地習俗靈活處理。
6、認祖者(或代表)發言(答謝、行禮)。
全體人員祭拜列祖列宗。
禮生(司儀)宣布「認祖歸宗」儀式「禮成」。
三、在長輩的帶領下,認祖者祭掃先祖墓。
四、設宴:舉辦認祖歸宗宴會(雙方事先溝通好參加宴會的人數)。
五、告辭
祖居地族長贈與總祠中供奉祖先的香爐里的香灰與祠堂門前(或附近)泥土各一袋,交由認祖者回家後供奉於自己的祠堂(沒有宗祠的,供奉於家中)祖先牌位前。
(4)祭祀先祖司儀擴展資料:
認祖歸宗:
1、尋認祖先,並歸還本宗。
2、喻指回歸故土。
出處:元·無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我只為認祖歸宗,遲眠早起,登山涉水,甫能勾到庭幃。」
意為我只為了認祖歸宗,晚睡早起,爬山過河,才終於到達了庭幃。
5、古代主持祭祀的官員叫什麼
叫司儀吧,前頭那個,太史是天文歷法的
6、祭祀文化的祭祀場所
祭祀,總要在某些地點舉行。早期的祭祀沒有固定的場所,隨時隨地均可祭獻。隨著祭祀規范化,逐步出現了固定的場所。最初的祭祀場所是比較簡單的。如祭天,或在高山上,或在大樹下,或在水邊,或在桿下。後來為了表示對神靈的虔誠,便修建了神廟或祭壇。
祭祀場所主要有以下幾種: 在墳場墓地祭祀神靈是較原始樸素的方法,它多用於祭祀祖先神。古人認為,離祖先最近的方式就是去墳墓祭祀,祖先聽得最清楚。《禮記.檀弓下》記載:孔子出外游說時,「去國則哭於墓而後行,返其國不哭,展墓而入」。
我們了解了祭祀的對象、祭品、場所等要素,但要全面認識祭祀文化,還必須了解祭祀的儀式和禮制,了解古代祀典和民間習俗。
祭祖是潮汕同一姓氏宗族祭拜先祖的習俗。祭祖奉祀的對象一般是創該鄉里村落宗族的最上祖:始祖(—世祖)、二世祖、三世祖、四世祖等,傳宗接代較多的可至七、八世祖。遠祖的裔孫多,覆蓋面廣,只能由各支系、分支系派代表參祭。鄉里大,同宗族人口多,傳代又多的,也有以宗族支系(房份)為單位舉行祭祖的。祭祖有春秋兩祭與一年一祭兩種情況,由各宗族自定。舉祭地點大都在宗祠進行,少數在祖墓行祭。
舊時代,祭祖是隆重的宗族活動,村裡要演戲、娛樂,一片熱氣騰騰。
潮汕重視祭祖,與村落宗族的構建有密切關系。潮人大都來自中原,他們普遍先落腳福建,然後轉徙潮汕。其中有單家獨戶的移遷,也有鄉親族友結伴落籍潮汕。他們經過艱苦創業與繁衍生殖之後,聚族而居,逐漸形成宗族村落。為了紀念先輩,弘揚祖德,凝聚宗親,禱求祖靈庇佑,」村莊便建立了宗祠,俗稱祠堂。宗祠內安設神龕,神龕里擺放先人的「家神牌」。這些被認為是封建遺物的東西,已在解放初土改及以後的破四舊被徹底銷毀。原來的神龕約三四米高,寬一米半左右;家神牌約一市尺高,寬三市寸。家神牌由兩塊木片合成,外塗黑漆或紅油漆,用金粉寫上已去世的神主姓名。兩塊木片合攏處,寫神主的出生與去世的時日,有的還寫上官職簡歷。始祖放在神龕最高層的中間,其餘的依次逐層排放。宗族大、年代久與人口多的,一個神龕不夠用,就擴至三五個。祭祖時就把祭祀對象的神牌請出放於供桌上。有些地方把祭遠祖和祭近祖結合起來,受祭祀的祖先人數眾多,便開龕門祭拜,不需請出神位。
祭祖是宗族的重大活動,由鄉紳、長老牽頭。祭祖的前一天,就需布置好祭堂。如在幾台大供桌邊圍上華麗高雅的大紅綉裙,原來節日裝飾宗祠用的橫披、聯、畫等,選合適的張掛。宰殺豬羊也需於前一天下午或晚上進行。
祭祖的當天清早,全豬全羊上架,五牲祭品、糖果饌盒、飯羹茶酒等各種祭品整齊置於供桌之上,前來參加祭祖的男姓子孫後代,衣冠整齊、彬彬有禮地前采參祭。屬於由支系或分支系派代表參祭的,都很講究禮儀,有次序列隊進場,鄉紳、長老、或有官職的祭祖時排在最前面。祭祀開始之前要在祠堂前響「三門銃腳」(地炮)。
總司儀「通」唱禮,宣布祭禮開始,主祭「宗子」及各司事者就位。司儀唱起鼓、放鞭炮、奏樂,祠堂前的潮劇配合上演呈祥吉利的「五福連」劇目。此時,鼓樂喧天,嗩吶高奏,鞭炮聲轟隆隆,震天撼地,呈現一派熱火朝天的激動人心景象。接著由司儀唱「盥洗」(洗臉洗手),引祭者導引主祭盥洗畢復位,又根據司儀唱禮「上香」,引祭者再把主祭導引至供案前上香、酹酒降神(請出神主)、獻茶、獻檳榔(以橄欖)、獻毛血、獻寶帛(元寶錢紙—類)。整個祭祀儀式,都是司儀先唱禮,然後由引祭者導引,主祭再按唱禮內容,完成相關奉祀禮儀。主祭在奉行各項祭拜禮儀時,都要跪下叩首、再叩首、三叩首。參祭的所有人員則在聽讀祭文和「飲福受胙」(胙,祭祀時供的肉)儀式時跪下,至最後「辭神鞠躬拜」也要跟主祭一樣三叩首。
祭獻禮儀包括上香、讀祝文、奉獻飯羹、奉茶、獻帛、獻酒、獻饌盒、獻胙肉、獻嘏辭(福辭)、焚祝文、辭神叩拜等。有的地方在焚帛燒錢紙時,主祭要在神前獻上一杯酒,然後由禮生送至焚帛處,將酒酹在上面,酹時將酒滴成一「心」字,以示祭者獻上錢帛之虔誠。在祭祀過程的重要環節,還幾次鳴鑼擊鼓或弦樂伴奏,為祭禮增添熱烈氣氛。
祭禮結束後,將豬肉、羊肉等祭品分給參祭代表。也有將祭品用於宴請參祭人員,只給少數的行祭人員與鄉紳、長老等發點祭品。
祭祖習俗在解放後已消失,但在東南亞國家仍保存這一禮儀。如泰國林氏每年冬至前三天在曼谷林氏大宗祠舉行全泰國林姓潮人的祭祖活動,每次都有三千多人參加,並演潮劇和歌舞,十分熱鬧。他們上午舉行祭祖,下午則舉行助學與獎學活動,由林姓的泰國僑領給讀大學的林氏子孫發送獎學金。
潮汕人口密集,多聚族而居,城鄉祠堂林立。舊志記載,營宮室必先祠堂,明宗法,繼絕嗣,重祀田,各大姓巨族,多建有大宗祠堂祀遠祖,富有者也多為高、曾、祖、父四代近祖建祠堂,少數還有為自己建祠堂者。
祠堂是施行宗族倫常的法地。祖宗生辰忌日以及年節的祭拜,是凝聚宗族的經常性的有力方法。 祭祖有族祭家祭兩種。族祭即祭遠祖,一年春秋二祭或一祭一掃墓,都是很隆重的。潮汕各地宗族多置公蒸產業,主要是祀田和學田,用於祭祀者為多。在祠堂舉行的族祭多在春分或冬節,掃墓多在清明。族祭多請戲班或紙影班演出。祭之日,全族老大或全族男性成年子孫,或各房裔代表,衣冠齊整,聚集祖祠祭拜。族祭禮品豐盛,全豬全羊,五牲三饌,糖餅粿品,林林總總。除公祭遠祖禮品外,同祀一龕的各房後代祖先,各房裔也具祭品分列兩旁,既祀遠祖,也拜近祖。正式祭禮多在凌晨即子時舉行,實際上自上半夜入晚開始即進行祭祀活動。先是在入晚後,舉行宰牲禮,即宰一豬一羊,從豬耳朵後取血數滴置酒杯中,再取羊毛數根混入,埋於祠堂天井牆沿,稱為瘞毛血,意在告訴祖宗祭品是「潔牲」,以示虔誠。
另要在天井設香案,祭告天地。入晚之後,祠堂里燈燭輝煌,各供桌的祭品俱已陳列齊整,祠堂前的戲班、紙影已經演出,呈樣獻瑞一類的戲出(俗稱「四齣頭」,今稱「五福連」),已經在向事主的祖先致敬了。子時祭禮開始,連珠鞭炮齊鳴,地炮(俗稱大銃)三聲動地,嗩吶高奏,鑼鼓喧囂,通、引、禮生、宗子諸執事就位。通是總司儀;引是引祭者;宗子是主祭者;禮生是誦讀祭文詁文者。司儀唱禮,參祭者依輩序排列就位,引祭者先引主祭者「盥首凈巾」(洗臉洗手,就位焚香上香。先是薦饌,主祭者祭酒,雙手捧酒杯,按「心」字動作,先三點,後半弧,寓祭天祭地祭祖先,表誠心之意。之後,主祭者三叩首,接著參祭者一齊跪下,聽禮生讀祭文、詁文。祭文是述主祭者名字,祭祀的時間、對象、原因、祭品的內容和虔誠之心的文字;詁文是代祖先訓示子孫的文字。
祭禮完畢,天亮之後分胙肉及午宴(俗稱食祖公桌)。分胙肉依功名學歷地位輩份年齡分級。民國時期進士、舉人、秀才一類功名人物逐步減少,常按大學、高中、初中、小學畢業及軍政職級分配,其餘無功名職級者,也依年齡、輩份分配,有各戶均分一點者,俗稱「食興燈(丁)」。一些大姓巨族,有在城市建大宗或聯宗祠者,如汕頭市在二、三十年代建了許多姓氏的大宗祠。此類大宗詞,如有祭祖,其規模更大,多有大戲班連台演出,許多顯貴都來「光宗耀祖」,還有軍警助威,成為當年一種奇特的社會現象。 家祭一般規模不大,由於是近祖,子孫不太多,有祠堂公廳者,也多不舉行大祭,而是逢生辰忌日和年節祭拜,稱為設供。家祭時,男女子孫媳婦都可來拜,也不穿常服。窮苦人家,孤房獨戶者,微燈暗燭,也仍一樣跪拜。這就是舊志所說:「祭品豐約量其力,無有廢而不舉者。」
謁祖是臨時的大祭。雖也有大型小型之別,但全豬全羊不可少。因為這一臨時的謁祖,大都是較大喜事要向祖宗報告,感念祖宗恩德。成婚和添丁的謁祖,多屬小型;陞官和登科的謁祖,多屬大型。廢科舉之後的民國時期,有些地方為沿習舊例,以高等小學畢業生例比「秀才」,為了名譽和實利,許多人也樂意得個例比的科名。華僑致富回鄉者,也常有謁祖並宴請宗親之舉,且演戲慶賀,稱為演順風戲。有的宗族與外姓外族糾紛,或打官司得勝,或械鬥得勝,或誓與之絕交,或族中出現「不肖子孫」,均視為需要臨時進行謁祖的大事。此時,祠堂就是宗族的司令部,決策的議事廳,宗族觀念輻射全族子孫,姓氏的大旗覆蓋全族的小天空。
7、清明節祭祖的規矩和儀式分別是?
一、清明節祭祖的規矩:
清明節祭祖掃墓時,人們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修整墳墓,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
按照習俗,祭掃的順序是首先要先掃墓,就是將墓園打掃干凈。其次是祭祀,這一程序很關鍵,一是寄託哀思,二是與先人相感。清明除了掃墓,還有很多活動,例如蹴鞠、放風箏、盪鞦韆、踏e青、植樹、斗雞等等。
二、清明節祭祖的儀式:
1、祭祀場所布置:根據祭祀方案,結合參與人數和場所空間,對祭祀場地進行布置;
2、儀式准備:檢查禮文、禮器是否齊全,確保參與人員著裝符合儀軌;
3、人員就位:司儀、襄儀就位,禮儀人員就位,祭奠人員就位;
4、儀式開始:按確定的時間舉行儀式;
5、敬香、三獻禮:由主祭者上香,供奉祭品;
5、恭讀祭文:主祭者恭讀祭文;
6、講禮頌唱:響班、贊班頌唱輓歌、孝經;
7、祭拜禮:全體人員行祭拜禮;
8、祈願禮:主祭者行祈願禮;
9、儀式禮成:儀式圓滿禮成。
清明節祭祖的意義
中國人對先人的祭祀是道德信仰,是表達情感的詩意之舉,是發自個體情感的感恩與緬懷。
馮友蘭曾說,「行祭禮並不是因為鬼神真正存在,只是祭祖先的人出於孝敬祖先的感情,所以禮的意義是詩的,不是宗教的」。
誰都清楚,祭奠的酒饌「一滴何曾到九泉」,但我們卻相信親人、先祖能夠領受我們的情意與祭奠,這種莊重的儀式是一種情感的、詩意的、道德意義上的真實。
「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面對先人的照片或墓碑,表達濃濃的思念和真誠的敬意,是我們生活在這片古老土地上的幸福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