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婚宴婚車 » 古代上等酒席包括哪些

古代上等酒席包括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4-28 14:30:52

1、中國歷史上都有哪些著名的宴席

與慶祝生日有關的各種習俗源遠流長,都起源於魔法和宗教。在古代,生日祝賀、生日送禮、生日慶祝、點燃生日蠟燭等習俗,旨在保護生日當天滿周歲的人不致被邪靈傷害,並確保他在未來的一年安康。直到公元4世紀,基督徒都沒有慶祝生日,因為他們認為慶祝生日是異教習俗。而舉生日派對,在西方則是每個人每一年都要舉的儀式,而過生日的宗教色彩早已被各種人們的祝福和快樂的氛圍所取代。在多數英語西方國家,人們在生日聚會上唱《祝你生日快樂》歌,以祝福過生日的人。一般是在生日派對上有人捧出點燃生日蠟燭的生日蛋糕時大家齊聲歌唱(通常要關閉電燈,並保持房間黑暗)。「生日蛋糕」一般是一種裝飾的非常漂亮的蛋糕,而且在端上來的時候上面要插上與壽星年齡一樣多的蠟燭。壽星要默默的許個願望,然後吹滅生日蠟燭。這是因為古時歐洲人相信煙是能升上天堂的,許願後吹滅蠟燭,就代表願望能隨著煙傳達到天空。而如果是一口氣就吹滅了所有的生日蠟燭,那麼願望就可能實現。如果沒有一口氣吹滅,則「預示」著,可能接下來一年有什麼不順利的發生。有種說法認為如果把生日願望說出來就不靈了(有時最後一個願望必須說出),也有些人認為這只是一種迷信。壽星一般要切蛋糕的第一刀,除非是太小的幼兒父母才可以代勞。隨著中國的經濟不斷發展,人們不斷接受國外的各種風俗習慣,生日派對也漸漸流行於許多家庭中,普通的中式生日聚會過於形式化,而西方的生日派對這一親切溫馨的方式,得到許多家庭的認可。人們選擇為孩子為家人舉生日派對,並且請來和最親近的家人或是朋友共同度過這個重要的紀念日。生日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很重特別的日子,所以一般過生日的人都會受到朋友和家人的特別待遇。所以小孩子都對自己的生日十分的期待,甚至希望早點來,除了生日聚會之外,在生日這一天還會有禮物送給過生日的人,一般來說會得到一大堆朋友和家人送的生日禮物,將生日禮物當場拆開,是表示主人對客人的尊敬和感謝,而在客人離開的時候送出自己准備的回禮袋,是生日派對中必不可少的生日派對用品。生日是一個紀念日,紀念著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的日子。不管歷史的長河中有多少重要的紀念日,那都不重要;有一個,或者有一些人的紀念日我們一定要記住——那些愛著我們的人!

2、中國傳統酒席規矩

古代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講禮儀,循禮法,崇禮教,重禮信,守禮儀,是中國人數千年的傳統。「不學禮,無以立」,禮的核心是人的社會行為規范,是中國民眾已經習慣和風俗化了的社會性行為准則、道德尺度與各種禮節。所謂「禮節民心,讓則不爭」;「衣食既足,禮讓以興」,禮就是個人利慾心的節制和人群利益的調度。講禮,就是要謙恭退讓,「禮」與「讓」往往相連,這就是「禮讓」一詞的由來和義釋。

中國最早的禮和最普泛、最重要的禮,可以說就是食禮,「夫禮之初,始諸飲食」,用食來敬神,表明「禮」是極隆重的事,並且是起源很早的。禮是以個人的文化學識與心性修養為基礎的。檢驗一個人修養的最好場合,莫過於集群宴會了。因此,「子能食食,教以右手」(《禮記·內則》),家庭啟蒙禮教的第一課便是食禮。而中國宴會繁縟食禮的基礎儀程和中心環節,即是宴席上的座次之禮——「安席」。史載,漢高祖劉邦的發跡就緣於他於沛縣令的「重客」群豪宴會上旁若無人「坐上坐」。當時還是「席地而坐」,「上坐」,乃宴席的「尊位所在」,亦即「席端」。這種宴席上的「上坐」,因坐制的飲食基礎器具、幾案、餐桌椅形制的歷史演變而有時代的不同。兩漢以前,「席南向北向,以西方為上」,即以面朝東坐為上。《史記·項羽本紀》中鴻門宴會的座次是一規范:「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坐」,此即顧炎武所謂:「古人之坐,以東向為尊。」著是指的「室」內設宴的座禮。而在位於宮室主要建築物前部中央坐北朝南的「堂」上,則是以南向為最尊,次為西向,再次為東向。隋唐以後,開始了由坐床向垂足高坐起居方式的轉變,方型、矩型諸種形制餐桌均以齊備,座次利益也因之有新的改變。方桌以邊長92.5厘米、高87.5厘米的「八仙桌」為代表,貴客專桌,等而下之可2人、3人、4人、6人或8人一桌。除專桌以外,兩人以上者,一般為1:1主陪客制。圓桌是應聚宴人多和席面大的要求之運而生的。最初也讓用慣了方桌的人們頗不順應,正如袁枚《園幾》詩所說:「讓處不知誰首席,坐時只覺可添賓。」

圓桌成清中葉後飯店酒樓流行的餐台式樣,今日家庭中亦普遍使用,尤為今日餐飲業及機關企業食堂的會宴用桌面。其座次一般是依餐廳或室的方位與裝飾設計風格而定,或取向門、朝陽,或依廳室設計裝飾風格所體現出的重心與突出位置設首位。通常服務員擺台時以口布折疊成花、鳥等造型,首位造型會非常醒目,使人一望而知。而隆重的大型宴會則往往在各餐台座位前預先擺放座位卡(席簽),所發請柬上則標明與宴者的台號。這樣或由司儀導入,或持柬按圖索驥、對號入座,自然不易出錯。

就一張餐台的具體座位來說,目前中餐通行的規范是:主人座於上方的正中,主賓在其右,副主賓居其左,其他與宴者依次按從右至左、從上向下排列,如圖一示:

圖一 1

2 3

1.第一主人 3.夫人或副主賓

7 8 2.主賓 4.第二主人

5、6.副主賓 7-10.陪同等

10

9

6 5

6

4



台灣等省區的流行模式則如圖二、圖三所示:

圖二(單一主人)

1

2 3 1.主賓

4 5 2-11.賓客依次排列

12.主人

6 7

8 9

10 11

12



圖三(男女主人)

1

3 2 1.主賓

5 4 2-10.賓客依次排列

11.男主人

7 6 12.女主人

9 8

10

11 12



宴席位次的設定,既屬約定俗成,故其時空差異性較大,而依我國時下理念習尚,則首論職務尊卑,次敘年齒,後及性別(先女後男),以示重女觀念)。當然,這都是首席座位確定之後始循行的一般模式。

3、祭奠死者的宴席叫什麼

叫喪宴。

喪宴的籌備:喪家從大殮起就要預備待客飯食,由本宅廚師做,平日飯不成席,但最少要有八個菜。在最後的唪經、送路、發引的三天中要擺桌待客,有的多至百十桌席,都是山珍海味的上等酒席,分大教、回教席面,也需備素席。

這些都是預先在大飯庄請師傅來本宅安灶現作。舊社會還有一些專白吃的人,即使和辦紅白事的主家不認識,他只要知道,就想方設法溜進去坐下來就吃。大棚內招待的客人多,席面多,誰也不認識誰,因此此等人吃完抹抹嘴頭就走,有的吃完了這輪吃那輪,這是常有的情況。

(3)古代上等酒席包括哪些擴展資料:

大辦喪宴的事例:

雲南昭通市永善縣的「黃家喪事」近日成為百姓茶餘飯後的熱門話題。連辦6天流水宴,6天的喪宴桌數不低於2400桌。更吸引當地百姓目光的,則是訃告上6個孝男孝女的名字,原來他們大多是當地「響當當」的官員。

逝者黃寶華是一個普通的農村老人,按常理,他去世後斷然享受不到如此風光。顯然,他沾的是孝男孝女的光。這些孝男孝女大都是當地公檢法等實權部門的現任或前任主要領導。這樣的要素置身於中國基層官場的現實生態,奢侈喪宴、豪華葬禮也就很好理解了。

中國的基層官場大多呈現「政治家族」的分布色彩。縣一級的官員中,家族成員往往盤根錯節。這樣的官員家族「樹大根深」,在當地往往是「響當當」的家庭。而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里,婚喪嫁娶等儀式很受重視,一般的民間家庭也會盡可能辦得風光體面一些,官員家族的大操大辦更不用說了。

4、古代宴席

中國古今六大著名宴席
● 滿漢全席
滿漢全席是滿、漢兩族風味餚饌兼有的盛大宴席。清朝滿人入主中原,滿漢兩族飲食開始融合,皇宮市肆宴席出現滿漢並用的局面。滿漢全席是清代滿室貴族、官府才能並舉的宴席,一般民間少見。其規模盛大高貴,程式復雜,滿漢食珍,南北風味兼有,菜餚達300多種,有中國古代宴席之最的美譽。
● 孔府宴
曲阜孔府是孔子誕生和其後人居住的地方,典型的中國大家族居住地和中國古文化發祥地,兼具家族和官府職能,經歷2000多年長盛不衰。孔府既舉辦過各種民間家宴,又宴迎過皇帝、欽差大臣,各種宴席無所不包,集中國宴席之大成。孔子認為「禮」是社會的最高規范,宴飲是「禮」的基本表現形式之一。孔府宴禮節周全,程式嚴謹,是古代宴席的典範。
● 全鴨宴
全鴨宴首創於北京全聚德烤鴨店。其特點是宴席全部以北京填鴨為主料烹制各類鴨菜餚組成,共有100多種冷熱鴨菜可供選擇。用同一種主料烹制各種菜餚組成宴席是中國宴席的特點之一。全國著名全席有:天津全羊席、上海全雞席、無錫全鱔席、廣州全蛇席、四川豆腐席、西安餃子席、佛教全素席等等。
● 文會宴
文會宴是中國古代文人進行文學創作和相互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其形式自由活潑,內容豐富多彩,追求雅緻的環境和情趣。一般多選在氣候宜人的地方。席間珍餚美酒,賦詩唱和,鶯歌燕舞。歷史上許多著名的文學和藝術作品都是在文會宴上創作出來的。著名的《蘭亭集序》就是王羲之在蘭亭文會上創作的。
● 燒尾宴
燒尾宴,專指士子登科或官位升遷而舉行的宴會,盛行於唐代,是中國歡慶宴的典型代表。燒尾一詞源於唐代,有三種說法:一說是獸可變人,但尾巴不能變沒,只有燒掉尾巴;二說是新羊初入羊群,只有燒掉尾巴才能被接受;三說是鯉魚跳龍門,必有天火把尾巴燒掉才能變成龍。此三說都有升遷更新之意,故此宴取名「燒尾宴」。

●奇石宴
奇石宴,都說「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可阿拉善蒙古族牧民何巴特爾,卻在阿盟賓館貴賓廳擺了一場吃不完的宴席。他花6年時間,用產自阿拉善的珍貴奇石擺了108道菜。
何巴特爾終於將他精心烹飪的一桌108道菜的首次面世。「羊五叉(羊背子)」、「賀蘭山蘑菇」、「乳酪」等由五彩瑪瑙奇石組成的盛宴,吸引了新聞單位、奇石、攝影愛好者前來參觀。「黃金有價,奇石無價」,一些奇石收藏者估價,這桌「滿漢全席」至少也在100萬元左右。白居易《琵琶行》里「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是不是在這「奇石宴」里得以再現!

5、古代時期古人的酒席是什麼樣的?

古人的酒席其實與現代的酒席並沒有多大的不同,最大的區別便是他們會在酒席上聽曲,跳舞,作詩。聽曲和跳舞一般是那種富有的人家做酒席時會有的項目,因為這兩項項目都是需要花錢的,請樂人需要錢,請舞女也需要錢,所以普通的人家是不會有這兩項項目的。而做詩一般是那種文人雅士的宴席會有的項目,他們把做詩當作自己的興趣愛好,也當做炫耀自己才情的資本,做詩做得好,自然會受到別人的吹捧和誇耀,這也會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一般來說,像這種做詩的宴席就是互誇互捧的宴席。

當然,在這些宴席之上也確實流傳下來的一些千古佳作,而這些千古佳作便是這些詩人的智慧結晶。但也有一些宴席上的詩作是十分平庸的,旁邊的人往往會為了作詩者的面子而道一聲好。除了富有人家和文人雅士的宴席之外,還有最為普通的宴席。這樣的宴席上沒有歌舞,也沒有詩詞,只有飯菜和酒水,吃完飯之後,人們便各回各家各找各媽,這樣的宴席最類似於我們如今的宴席。而宴席上的菜自然沒有現代的菜餚豐富,畢竟當時的調味料都還不是特別完善。當然越是富有的人家,菜餚也就越豐富,用量也就越昂貴。

古代的宴席多種多樣,而現代的宴席除了婚禮和喪禮之外幾乎都是一個樣,要麼在家裡吃飯,要麼到外面到餐館去吃飯,吃完飯之後就自己做自己的事,然後晚上再來吃一頓飯,成了主人家的面子。沒有音樂,沒有歌舞,更加沒有詩詞樂賦。這樣的宴席比起古代的宴席來說顯然是有些無聊的。雖然古代的文人雅士做事是為了炫耀自己的才情,但也比如今的宴席只是一頓飯就走要好得多。在如今的宴席之上,人們並不會說自己的詩詞寫得有多好,自己的論文寫得有多好,也不會現場做一首詩寫一篇論文出來。

在宴席上,人們談論的往往是自己的家長里短,自己的孩子昨天又尿床了,自己公司的領導有多麼古板,自己的某個親戚是個奇葩。這些家長里短的內容難免讓人覺得無聊,還不如像古代的文人雅士一般做一首詩出來。越是年輕的人越不喜歡這種場合,而那些年齡大的人反而非常喜歡湊這種熱鬧。

6、明朝的名宴有哪些?

中國古今的五大名宴包括滿漢全席,孔府宴,全鴨宴,文會宴,燒尾宴。 滿漢全席,有一個傳統相聲叫做報菜名,就是把其中所有的菜名一一的說出來。滿漢全席是滿漢兩族風味餚饌兼用的盛大宴席。清初滿人入主中原。滿漢兩族開始融合。皇宮市肆出現滿漢並用的局面。滿漢全席是清代滿室貴族、官府才能並舉的宴席,一般民間少見。規模盛大高貴,程式復雜,滿漢食珍,南北風味兼有,菜餚達300多種,有中國古代宴席之最的美譽。孔府宴,孔府既舉辦過各種民間家宴。又宴迎過皇帝、欽差大臣,各種宴席無所不包,集中國宴席之大成。而孔子認為「禮」是社會的最高規范,所以孔府宴禮節周全,程式嚴謹,是古代宴席的典範。全鴨宴首創於北京全聚德烤鴨店。特點是宴席全部以北京填鴨為主料烹制各類鴨菜餚組成,共有100多種冷熱鴨菜可供選擇。用同一種主料烹制各種菜餚組成宴席是中國宴席的特點之一。反正只要去過全聚德烤鴨店。那麼就算是吃過全鴨宴了。
文會宴是中國古代文人進行文學創作和相互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形式自由活潑,內容豐富多彩,追求雅緻的環境和情趣。一般多選在氣候宜人的地方。席間珍餚美酒,賦詩唱和,鶯歌燕舞。歷史上許多著名的文學和藝術作品都是在文會宴上創做出來的。著名的《蘭亭集序》就是王羲之在蘭亭文會上寫的。燒尾宴,古代名宴,是專為士子登科或官位升遷而舉行的宴會,盛行於唐代。是中國歡慶宴的典型代表,也有升遷更新之意……!

7、古代著名宴會的流程及主要分類

古代皇宮舉辦宴會流程繁縟、華貴、典制化,講求嚴格的封建等級性與權威,請看以下實例,選自《清史稿》卷八十八記載,清朝春節筵宴儀式。

大年初一,巳時,內外王、公、台吉等著朝服集太和門,文武各官集午門。設御宴寶座前,內大臣、內務府大臣、禮部、理藩院長官視人數多少設席。丹陛(台階之上的月台)上張黃幔,陳金器其下,鹵薄(皇帝儀仗)後張青幔,設諸席。鴻臚寺官引百官入,理藩院官引外藩王公入。

(7)古代上等酒席包括哪些擴展資料:

孔府宴:

曲阜孔府是孔子誕生和其後人居住的地方。典型的中國大家族居住地和中國古文化發祥地,經歷2000多年長盛不衰,兼具家族和官府職能。孔府既舉辦過各種民間家宴,又宴迎過皇帝、欽差大臣,各種宴席無所不包,集中國宴席之大成。

孔子認為「禮」是社會的最高規范,宴飲是「禮」的基本表現形式之一。孔府宴禮節周全,程式嚴謹,是古代宴席的典範。

該宴分為三六九等,第一等為招待皇帝和欽差大人的「滿漢宴」,第二等是平時壽日、節日、婚喪和接待貴賓用的「魚翅四大件」和「海參三大件」宴席。孔府宴烹調手法多樣,以炸、燒、炒、蒸為主,其名菜主要有:神仙鴨子、霸王別姬、雪裡悶炭、八仙過海鬧羅漢、孔門干肉等。

8、中國古代十大名宴

1、周八珍
周代八珍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張完整的宴會菜單,記載於《周禮·天宮》「珍用八物」。

周八珍是8種菜餚的總稱,分別是淳熬、淳母、炮豚、炮牂、肝膋(liao)、熬、漬、搗珍。

其中炮豚是將小豬先烤、後炸再隔水燉;炮牂是用同法但以羔羊代豚。

淳熬是蒸稻米飯再沃以肉醬,淳母同法但用黃米飯。

肝膋是將狗肝切絲裹油網炸之。熬是以牛肉塊熬煮而成。

漬是用小牛裡脊肉薄切成片以酒、醯(xi)腌後生食。搗珍是把牛、羊、犬、鹿、豬肉等以石臼搗去筋膜後,成團煮食。

周天子食用的八珍,選料精良,製作復雜,不僅具備烤的技藝,還採用了烘乾、腌漬、烹煮及生食加工等多種手法。尤其對調和五味的合理使用和多環節的加工,都體現了當時高度發達的烹飪水平,其做法也被延續至今。

2、鹿鳴宴
鄉飲酒禮是我國歷史上流行最廣,延續時間最長是一種禮儀性的飲宴活動。

而鹿鳴宴作為鄉飲酒禮的一種形式,是古時地方官祝賀考中貢生或舉人的「鄉飲酒」宴會。

《鹿鳴》原出自《詩經·小雅》中的一首樂歌,一共有三章,三章頭一句分別是「呦呦鹿鳴,食野之蘋」;「呦呦鹿鳴,食野之嵩」;「呦呦鹿鳴,食野之芩(qin)。」

其意為小鹿發現了美食不忘夥伴,就像螞蟻一樣,發出「呦呦」叫聲招呼同伴兒一塊進食。古人認為此舉為美德,於是上行下效,天子宴群臣,地方官宴請同僚及當地舉人和地方豪紳,用此舉來籠絡士子人心,展示禮賢下士之古風。

飲宴之中必須先奏響《鹿鳴》之曲,隨後朗讀《鹿鳴》之歌以活躍氣氛,比試才華。唐代王勃參加的滕王閣酒宴就有此遺風。

古人認為樂歌「用之於賓宴則君臣和」,有了美食而不忘其同夥,表示這是君子之風。據說春秋時孫穆子被聘到晉國為相,晉悼公辦飲宴款待嘉賓,席間即頌《鹿鳴》三章。不過此宴只是在富裕地區才流行,窮困之地卻不時興。民國以後消失殆盡。

3、孔府宴
孔府宴作為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官府宴,位居中國官府宴之首,它既體現了古中國宴席高度的政治性,也體現了中國古代最高的烹飪水平。

孔府宴主要是孔家在接待貴賓、祝賀上任以及在生辰節日、婚喪喜壽時特別製作的宴席。宴席遵照君臣父子的等級,有不同的規格。是當年孔府接待貴賓、襲爵上任、祭日、生辰、婚喪時特備的高級宴席,是經過數百年不斷發展充實逐漸形成的一套獨具風味的家宴。

至今,在山東曲阜的大街上,都可以看到,但好不好吃就不好說了。

4、唐代曲江宴
在眾宴之中,最輕松豪放的當屬唐代的曲江宴了。

曲江宴是唐時考中的進士,放榜後大宴於曲江亭,故又名曲江會。

唐代新科進士正式放榜之日恰好就在上巳節之前,上巳節為唐代三大節日之一。這種游宴活動,皇帝親自參加,與宴者也經皇帝「欽點」。

宴席間,皇帝、王公大臣及與宴者一邊觀賞曲江邊的天光水色,一邊品嘗宮廷御宴美味佳餚。後來,曲江游宴發展的種類繁多,以至於成為全民參與的盛會,像今天的廟會似的,各類游宴,情趣各異。

這之中,尤以上巳節游宴、新進士游宴最隆重,在歷史上的影響最深。

當年,考中進士乃人生四大喜事之一,自然是要慶祝一番的,慶祝的形式就是曲江大會,亦即曲江宴。因為宴會往往是在關試後才舉行,所以又叫「關宴」。

同時,因舉行宴會的地點一般都設在杏園曲江岸邊的亭子中,所以也叫「杏園宴」,以後逐漸演變為詩人們吟誦詩作的「詩會」。

曲江宴按照古人「曲水流殤」的習俗,置酒杯於流水中,流至誰前則罰誰飲酒作詩,由眾人對詩進行評比,稱為「曲江流飲」。 至唐僖宗時,也在曲江宴中設「櫻桃宴」專門來慶祝新進士及第。

曲江宴是我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野宴活動,從唐中宗神龍年間起,一直延續到唐僖宗乾符年間黃巢起義軍殺入長安城為止,歷時一百七十多年。

只是,現在永遠也沒有像大唐這樣的盛世機會享用了。

5、唐代燒尾宴
燒尾宴是唐代長安曾經盛行過的一種特殊宴會。

所謂「燒尾宴」,是指士人新官上任或官員升遷,招待前來恭賀的親朋同僚的宴會。

據《封氏聞見記》記載,士人初登第或者升了官,朋友通遼都會前來祝賀,主人就會備下豐盛的宴席和歌舞來招待。唐代把這種宴席活動統稱為燒尾,宴席隨之也被喚作「燒尾宴」。

這一看來奇怪的名稱,來源有三種說法:

一說老虎變成人時,要燒斷其尾;二說羊入新群,要燒焦舊尾才被接納;三說鯉魚躍龍門,經天火燒掉魚尾,才能化為真龍。

五代時陶谷的《清異錄》一書,記載了唐代最著名的一次燒尾宴。

6、元代詐馬宴
詐馬宴是蒙古族特有的慶典宴饗整牛席或整羊席。詐馬,蒙語是指退掉毛的整畜,意思是把牛、羊家畜宰殺後,用熱水退毛,去掉內臟,烤制或煮制上席。

詐馬宴始於元代。這一古樸的分食整牛、整羊的民俗,由聖主諾顏秉政發展為奢華的宮廷宴。後來,宮廷詐馬宴基本絕跡,烤全牛也已失傳。

後來再恢復的烤全牛、烤全羊和當時的詐馬宴已不可同日而語。

這種大宴展出蒙古王公重武備、重衣飾、重宴饗的習俗,較之宋皇壽筵氣派更大,歡宴三日,不醉不休。赴宴者穿的禮服每年都由工匠專制,皇帝頒賜,一日一換,顏色一致。菜品主要是羊,用酒很多。

在這種大宴上,皇帝還常給大臣賞賜,得到者莫大光榮。有時在筵宴上也商議軍國大事。

此活動帶有濃厚的政治色彩。因此,它是古典筵席的一個特例。

7、袁枚的私家名宴隨園菜
吳門隨園菜和山東的孔府宴,北京的譚家菜並成為中國三大官府名宴,其實,隨園菜嚴格意義上不能算作官府宴,只能說是私家宴。

隨園菜得名於清代才子袁枚所著的《隨園食單》。這是袁老先生憑著自己對美食的強烈愛好,遍訪名家名廚名吃,又結合自己的獨到理解和觀點而整理的一套美食體系,由於他也常在家中待客,後來,便被稱之為「隨園菜」。

袁老師的隨園,既是花園,又是烹飪原料基地,據說是「除鮮肉、豆腐須外出購買外,其他則無一不備」。

隨園菜上至山珍海味,下至一粥一飯,選料嚴格按要求。如選用什麼肉好吃,雞用什麼雞,竹筍要什麼樣的,好火腿買誰家的,都有要求,絕不湊合。這一點在他老人家的文章里都有清晰的記載。

所以,袁枚又被稱為「食聖」。

8、滿漢全席
要說中國古代十大名宴,不能不說滿漢全席!

滿漢全席,顧名思義,乃清朝時期的宮廷盛宴。既有宮廷菜餚之特色,又有地方風味之精華;突出滿與漢族菜點特殊風味,燒烤、火鍋、涮涮鍋幾乎不可缺少的菜點,同時又展示了漢族烹調的特色,扒、炸、炒、熘、燒等兼備,實乃中華菜系文化的瑰寶和最高境界。

滿漢全席原是清代宮廷中舉辦宴會時滿人和漢人合做的一種全席。滿漢全席上菜一般起碼一百零八種,南菜54道,北菜54道,分三天吃完。滿漢全席菜式有咸有甜,有葷有素,取材廣泛,用料精細,山珍海味無所不包。

滿漢全席後來還發展成為相聲灌口的保留曲目和經典教材,並因此被廣泛傳播。如今,有很多地方都在努力恢復「滿漢全席」,但魚龍混雜,有的大多隻是個概念和噱頭。很多傳統中的名菜已經沒法吃到,也不準吃了。

譬如:蒸熊掌,想想都腳疼。

9、千叟宴
千叟宴也是大清帝國皇宮里的大宴之一。

千叟宴最早始於康熙,盛於乾隆時期,是清宮中的規模最大,與宴者最多的盛大皇家御宴,在清代共舉辦過4次。

此宴因康熙第一次舉行千人大宴,康熙帝席間賦得《千叟宴》詩一首,故得宴名。千叟宴旨在踐行孝德,為親情搭建溝通平台,營造節日氣氛,加強友善的鄰里、家庭等關系。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農歷三月,康熙皇帝玄燁60壽誕,他在暢春園舉辦了第一次千叟宴,宴請從天下來京師為自己祝壽的老人。

首次舉辦的千叟宴,年65歲以上年長者,官民不論,均可按時到京城參加陽春園的聚宴。當時赴宴者有千餘人,皆系耄耋長者,社會各階層次人物皆有,從這次千叟宴的舉辦,各地掀起敬老愛老之風,可謂盛行。康熙時期千叟宴宏大的場面給幼小的弘歷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繼位後,效法其祖父,也舉辦了兩次千叟宴。

如今絕跡,風尚不存,主要是60歲以上的老人太多了。

10、最後一個官府宴:譚家菜
在中國名宴歷史上,譚家菜和孔府宴、隨緣菜齊名。

譚家菜由清末官僚譚宗浚及其家人所創。

1874年(同治十三年),廣東南海縣人譚宗浚,殿試中一甲二名進士(榜眼),入京師翰林院為官。居西四羊肉胡同,後督學四川,後又充任江南副考官。

譚宗浚一生酷愛珍饈美味,亦好客酬友,常於家中作西園雅集,親自督點,炮龍蒸鳳,中國歷史上唯一由翰林創造的「菜」自此發祥。

他與兒子刻意飲食並以重金禮聘京師名廚,得其烹飪技藝,將廣東菜與北京菜相結合而自成一派。

如今,各地的譚府菜也有很多,徒弟帶徒弟的,打譚府菜名號的館子也有很多,但北京飯店總認為自家的譚府菜才是正宗的,所以,過去一直打了很多名分官司。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