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婚宴婚車 » 白銀酒席價格

白銀酒席價格

發布時間: 2022-04-25 21:52:41

1、古代一兩銀子能買多少東西

各朝代銀兩的貨幣價值都有所不同,有人以大米為衡量單位,嘗試推算過銀子的價值,雖然換算數字不一定準確,換算方法卻值得參考。
比如:明朝萬曆年間一兩銀子可以購買一般質量的大米二石,如果當時一石約為94.4公斤,一兩銀子就可以買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現在我國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間,以中間價1.75元計算,可以算出明朝一兩銀子等於人民幣660.8元;
又如唐太宗貞觀年間一斗米只賣5文錢,通常一兩銀子折1000文銅錢(又稱一貫),可買200斗米,10斗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約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價1.75元一斤計算,一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4130元的購買力;
唐玄宗開元年間通貨膨脹,米價漲到10文一斗,也是一兩銀子等於2065元人民幣;根據《宋史食貨志》提到「熙、豐以前,米石不過六七百」和《宋史職官志》「每斗(米)折錢三十文」的記載,姑且以2000個銅錢折銀一兩計算,太平時期米價是1石600-300錢。1兩銀子基本上可以買到4-8石大米,以宋石66公斤計算,1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近924-1848元。

2、古代逛一次「青樓」,需要多少銀子?換算成人民幣是多少?

古代青樓和妓院是兩個場所,也有本質區別。青樓中的女子往往多才多藝,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青樓裡面的姑娘是可以選擇賣藝還是賣身的!一般大多數的青樓女子,都會選擇賣藝不賣身,這是因為通過才藝就能夠養活自己的話,那麼為什麼要出賣身體呢?當然有一些姑娘如果碰到了情投意合的男子,說不定也會滿足對方的需求,只是需要付給姑娘們一定的小費。青樓中賣藝不賣身的姑娘,被稱作「清倌人」,賣藝又賣身的姑娘則被稱作「紅倌人」。相對於只做皮肉生意的妓院,青樓其實是只賣身不賣藝的休閑場所。

在唐宋時期,詩詞文化高度發達。很多詩詞常常在青樓里傳唱,文人們到青樓里品茗賞詩也是常有的事。那時候的青樓名妓在詩詞上有造詣的也有不少,能寫得也很多。

逛青樓,就相當於現代的高級會所KTV,消費自然不會少,那麼逛一次需要花多少錢呢?今天就來說說。

古代的青樓是名副其實的宵金庫,以一般老百姓的收入是不可能去的,因為想逛青樓需要不低的門檻,首選進門什麼沒做的時候就要給老鴇一貫錢,一貫錢約摺合1兩銀子。

等客人上得樓去,不能幹坐著,通常都會點一桌酒席,通常花費在30-40貫,除此之外姑娘們的小費也是不能少的。一般消費下來大約都要花50貫,也就是50兩銀子左右。

這50兩銀子,摺合成人民幣有多少呢?古今價值換算,常常以米的價格作為參照,因為米作為日常消費的基礎產品,價格常常處於相對恆定的狀態。

根據《宋史食貨志》記載:「熙、豐以前,米石不過六七百」和《宋史·職官志》「每斗(米)折錢三十文」的記載,太平時期米價大約1石600—300錢。以宋石66公斤計算,1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近693—1617元。我們取個中間值,在古代1兩銀子也相當於現在的1000元人民幣。青樓一次消費50兩,那就是5萬元人民幣。難怪青樓也只能是一些達官貴人,或有名的才子才去的地方,對普通百姓來說,這筆錢估計就是他們一年的收入了。

另外青樓女子也是有等級之分的,等級越高價格越貴,最高級別的花魁,常常還會設種種條件,一般人也不一定能見上。據記載,當時秦淮八艷裡面最有名的陳圓圓,光是見面聊聊天就需要花費約現金人民幣3000元,如果贖身的化約為50萬人民幣。與陳圓圓同為秦淮八艷的董小宛身價同樣不菲。據記載,董小宛的贖身價是三千兩白銀,折算成現在的人民幣,就是300萬。

如此高的身價,放到現代的高端會所,除了少數有錢人,一般人也消費不起。

3、古代(唐後的)日用商品價格?謝謝!

《金瓶梅》:一部晚明社會「食貨志」

「食貨志」原指史書中一種文章體例,是專門記述某一朝代財經情況的專題文章。

「食貨」的「食」指糧食,「貨」指布帛、財物等等,即百姓的生活必需品,也是國民經濟的要素。一個國家,一個政權,主要的任務就是解決老百姓的吃穿問題。過去有一段時期,我們片面強調「政治掛帥」、「政治第一」,把政治和經濟對立起來。其實什麼是政治?最大的政治就是搞好經濟,處理好「食貨」問題,讓老百姓吃飽穿暖。明代陽明心學有個命題:「百姓日用即道。」什麼是「道」,什麼是治國執政的方針大略?那不是什麼玄而又玄的東西,說到底,就是讓百姓有吃有穿、生活安定,這就是最大的治國之「道」。

今天我講的這個題目,就是從吃飯穿衣的角度來談《金瓶梅》。史書《食貨志》是從大處著眼,記述一朝一代的經濟發展、財經政策等;老百姓的生活細節反映不出來。要了解這些細節,就得看小說。小說也是歷史,是生動細膩的百姓生活史,記錄著老百姓的喜怒哀樂、吃飯穿衣、婚喪嫁娶等種種活動和情態。尤其像《金瓶梅》這類的「世情小說」,鏡頭對准市井生活,寫讀者身邊的普通人、尋常事,關注他們的衣食住行、生活瑣事。而在所有世情小說中,《金瓶梅》又是涉及經濟金融信息最多的作品,因此成為人們了解封建社會底層生存狀態的最生動讀本。「文革」前,毛澤東同志提議出版《金瓶梅》,就是出於讓幹部深刻了解封建社會的目的。專家評「金瓶梅」:文化包裝要用健康符號(圖)

通過讀小說,我們可以得知:那時的人使用什麼貨幣,當時的物價水平如何,各階層人士的日常花銷又怎樣,尤其像西門慶那樣的商人,整天跟金錢打交道,他的錢是怎麼掙的,又是怎麼花的,他的金錢觀念如何,這都是很有意思的話題。<<<金瓶梅中西門慶的家產相當於現在的兩千萬

■《十五貫》里的貫應該是紙幣而不是銅錢

談物價,先來看看貨幣。

古人使用什麼貨幣?讀小說、看古裝電視劇,我們知道古人使用的貨幣主要有兩種:白銀和銅錢。

白銀屬於貴金屬。貴金屬主要指黃金、白銀,但歷代黃金很少在市面上直接流通,一般都要換成銀子使用。因此白銀成為中國古代主要的貴金屬貨幣。中國是使用白銀最多的國家,尤其是晚明到清代,世界上的白銀都集中出口到中國來,中國號稱「世界白銀的唧筒」,「唧筒」就是壓水機,這是個十分形象的比喻。一直到1935年國民政府發行「法幣」,白銀才正式退出金融舞台。

銅錢早在秦代就已流行,先有「秦半兩」,後來又是「漢五銖錢」,都是扁圓形銅板,中間一個方孔,所以又有「孔方兄」的別號。銅錢的單位是「文」和「貫」,一個銅錢是一文錢,一千文是一貫。但是銅錢分量沉,價值低,攜帶不便。所以到了明朝中後期,人們很少使用銅錢,主要使用白銀。《金瓶梅》中的貨幣就是以白銀為主的,這反映了明代萬曆年間的情景。

除了白銀和銅錢,還有沒有別的貨幣呢?有。

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談到「三言」中《十五貫戲言成巧禍》的創作時間問題。一般認為這是一篇宋代的話本,我以為是元代的。其中很重要的一條理由是從貨幣上論證的。我說:《十五貫》有個很大的漏洞,大家都沒有注意到,那就是:十五貫銅錢有多重?

中國的銅錢,自宋元以後,單枚的重量有個大致規范,約在3-4克之間。按3克算,一貫錢一千文,就是3000克,3公斤。十五貫銅錢重45公斤,摺合今制為90市斤,比兩袋麵粉還重。俗話說:「遠路無輕載。」崔寧是個收賬的小伙計,要馱著90斤的重物長途跋涉,還要一路照顧萍水相逢的小娘子,這幾乎是不可能的。這個問題得不到解釋,這個故事也就失去了起碼的邏輯依據。但是我們相信我們的祖先是聰明的,決不至於讓一個明顯違背生活邏輯的故事在民間流傳,而且竟然沒有一位說者、聽者提出質疑來。因此我們不能不考慮,在這個故事中的十五貫,真的是體積大、分量沉的銅錢嗎?有無可能是另類貨幣?

其實你如果熟悉中國貨幣史,就會知道,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紙幣的國家。從西周時就有類似紙幣的貨幣,是皮革製成的。唐朝的紙幣叫「飛錢」,宋代的紙幣叫「交子」、「會子」。到了元朝,就幾乎完全使用紙鈔了。元代的紙鈔號稱「寶鈔」,用一種特殊的紙印刷的,單位和銅錢一樣,有「貫」有「文」,面值分十等,有十文、二十文、三十文,也有一貫、二貫等等。朝廷硬性規定:民間不準金銀、銅錢流通,紙鈔是當時唯一的法定貨幣。後來又發行一種「銀鈔」,單位和白銀一樣,也按「兩」、「錢」、「分」、「毫」、「厘」等標志面額,由二厘至二兩,共分十三等。―――所以我們讀元代文獻,說到多少貫,多少文,或是幾錠、幾兩、幾錢,指的其實都是紙鈔。

這樣一來,十五貫的問題就解決了。導致三個人死於非命的這十五貫錢,其實應當是紙幣。這個故事應當發生於元代,因為那時社會上全部使用紙鈔,說故事的人直接說多少貫,用不著解釋「這是紙鈔,不是銅錢」。可是到了明代,紙鈔不流通了,「三言」作者在整理小說時,把十五貫描繪成銅錢,於是出現上面所說的紕漏。

■明代一兩銀子相當於今天人民幣200元

明朝開國時,考慮到元朝的紙鈔到後期貶值很厲害,導致經濟的崩潰,因此想恢復使用銅錢。但是老百姓(尤其是商人)不願意,理由是銅錢價值低,分量重,不便攜帶,還是元朝的紙鈔好。所以明朝朱元璋初期就制定鈔法,開始印製紙鈔,叫「大明寶鈔」。北京城裡有條胡同叫「寶鈔胡同」,應當就是印寶鈔的地方。國家還規定,民間不準使用銅錢和金銀,只能用紙鈔。不過政府自己先破壞了規矩,收稅時照收金、銀和銅錢,但是給官員發薪金,或者跟百姓做交易,卻只給紙鈔。結果弄得紙鈔信譽一落千丈,大幅貶值。鈔法實行不到一百年,至成化年間,一貫紙鈔已經跌到僅值一文錢,貶值一千倍!

其實銀子用起來是很不方便的,沒有固定面值,用時得用專門的秤(戥子)來稱量。也有分量固定的、鑄好的銀錠。元朝曾鑄過一種50兩一錠的大銀子,稱為「元寶」,也就是「元朝的寶貨」。後來這個名稱就沿用下來。元寶的形狀是兩頭翹起的,為了便於纏在腰上,過去說「腰纏萬貫」,就是這么來的。也有小一些的銀錠,二十五兩的,十兩的,還有再小的銀錁子。買小件物品則用散碎銀子。銀子比較軟,用剪子剪了,拿戥子稱著用。銀子的成色也不同,最好的銀子稱紋銀,因為表面有皺紋的緣故。差的銀子叫「低銀」。明朝後期大量使用白銀,連小孩子都能辨別銀子成色高低。

由於紙鈔在明代大幅度貶值,沒人要,於是百姓私下使用白銀作等價物。官府開始時禁止,後來也就睜一眼閉一眼。到嘉靖以後,索性放開。因此明代後期,白銀變成主要貨幣,紙鈔基本退出金融舞台,銅錢也很少使用。《金瓶梅》所反映的,正是這一時段的貨幣情況。

那麼,白銀的價格又該怎麼計算?明代一兩白銀,合今天人民幣多少?有兩種演算法。一是根據目前的國際市場白銀價格來計算,一是根據白銀的實際購買力來計算。

國際市場的白銀價格很不穩定,三年前,一盎司(31.1035克)白銀的價格是5或6美元,到今年已經飆升到14或15美元。如果按國際市場價換算,明代一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130多塊錢(明一兩為36.9克)。不過今天的白銀實行大工業開采,成本低,價格也低。如果按照實際購買力來說,價值至少還要增加三分之一。

以米價為例:明朝萬曆年間,一石米的價格浮動在七錢至一兩銀子之間。一石米重120斤,而明代的「斤」比今天的「市斤」要重(今天500克,明代590克),所以一石米相當於今天141.6斤。今日米價按一斤1.50元計算,明代一兩白銀的購買力,相當於今日人民幣210塊錢左右,為了計算方便,就算200元吧。古代的度量衡制度,1兩為10錢,1錢為10分。那麼1錢銀子相當於20元錢,1分銀子相當於2元錢。

■總體看來金瓶梅時代的物價不高

下面讓我們就來看看金瓶梅時代的物價,看看西門慶一家的「幸福生活」。

生活內容無非是衣、食、住、行,讓我們先看「食」———「民以食為天」嘛。

舉這樣幾個例子來看。

一次,潘金蓮鬥牌贏了三錢銀子(相當於60元),她又攛掇家中公認的女財主李瓶兒添上七錢銀子,讓僕人興兒安排一桌酒席:買了一隻燒鴨、兩只雞、一些「下飯」(即佐餐的菜餚)、一壇子金華酒、一瓶白酒,還買了一錢銀子的果餡涼糕……由興兒的妻子整頓好,眾妻妾大吃了一頓。這一切一共用去一兩銀子,相當人民幣200塊。又是雞、又是燒鴨、又是酒、又是菜、又是點心,可見明朝萬曆年間,運河兩岸的百姓生活,物質極大豐富,物價也不高。

說罷「食」,再來看「衣」。

古代不講究名牌,只講究質地和式樣。例如西門慶要跟喬大戶訂娃娃親,為妻妾六人做30件衣服,衣料都是用「南邊織造的」好料子,式樣也很講究。光是剪裁的工錢,就給了趙裁縫五兩銀子,相當1000塊錢。合30塊裁一件,材料費和縫制的工價不在其內。

李瓶兒是眾妻妾中最有錢的,衣服鞋襪也最多。單是鞋就有一百多雙。冬天穿一件貂鼠皮襖,值60兩銀子,合12000元。

再來看看「行」。

近幾十年,我們的出行工具發生很大變化。30年前大家都騎自行車,打月票。後來興「打的」,「的」錢也由一塊漲到一塊二、一塊六,直到兩塊。近十幾年更時興買車,一個住宅小區,車都停滿了。從幾萬元的奧拓、夏利,到十幾萬、幾十萬的高檔車奧迪、寶馬、賓士……這種景象,是我們20年前所想像不到的。

明朝人出行,或騎馬,或坐轎。西門慶出行一般是騎馬。他的那匹白馬價值七八十兩銀子,要算是名副其實的「寶馬」了。

女人出門一般要雇轎子,如同今天「打的」。一次,潘金蓮的母親潘姥姥來給女兒賀壽,轎到門前,卻沒錢打發轎夫,來向女兒要,潘金蓮也拿不出,母女吵鬧一場。最後還是三娘孟玉樓看不過去,拿出銀子打發了轎夫。其實轎錢不貴,只有六分銀子,摺合今天才12塊錢,也就是「打的」的起步價。

「住」是人生一件大事,花銷也最大。不同的階層,住房的需求不同。

賣炊餅的武大,「湊了十數兩銀子,典得縣門前樓上下二層房屋居住。第二層是樓,兩個小小院落,甚是干凈」。「典」是使用權的轉移,沒有產權。可以在一定期限內住下去,不用月月交租錢。將來房主有了錢,還可以贖回去。十數兩銀子,合3000塊吧,是很便宜的。在今天大城市的鬧市區,3000塊也就是一套兩居室一個月的租金。

帶產權的房子也不算貴。一處「門面兩間兩層,大小四間」的平房,質量一般,要35兩銀子,相當於7000塊。常峙節就向西門慶借貸,買了這樣一處房子。好地段的房子要貴一些。西門慶「刮」上伙計韓道國的妻子王六兒,花120兩買了獅子街繁華地段「門面二間,到底四層」的宅子給她住,這要算西門慶的外宅了。算下來,常峙節的房子一平方米不到200塊錢,王六兒的房子一平方米合300塊。比起今天京城一平方米上萬元的房價,便宜得不可思議。

■西門慶家產大約相當於今天的兩千萬

人們說到西門慶時,往往送他三頂帽子:商人、官僚、市井惡霸。而在這三種身份中,最根本的還是商人。西門慶臨死前交代的財產總值,不算房產,合白銀將近十萬兩,相當於今天的兩千萬。在今天看來,這也是個十分可觀的數字。

西門慶有以下賺錢的途徑。

其一是經商所得。

小說曾借媒婆文嫂之口,誇耀西門慶是個成功商人:「縣門前西門大老爹……家中……開四五處鋪:緞子鋪、生葯鋪、綢絹鋪、絨線鋪,外邊江湖上又走標船,揚州興販鹽引,東平府上納香蠟,伙計主管約有數十……家中田連阡陌,米爛陳倉,赤的是金,白的是銀,圓的是珠,光的是寶……」文嫂沒提到,西門慶還開著「解當鋪」。

一般的商業經營方式有兩種,一是坐商,有鋪面,設店經營;一是行商,搞長途販運。西門慶則是把行商與坐商結合在一起來搞。以緞子鋪為例。這個店是他和親家喬皇親合開的,開始投資一千兩,兩家各五百兩。靠著三萬鹽引,變了現錢。然後兵分兩路,一路是伙計韓道國,從杭州購買貨物運回。一路是僕人來保,到湖州絲綢產地,就地定貨,坐等人家織出貨來,然後經南京運回來。其間沒有中間商經手,大大降低了成本。韓道國運回來的貨物一共十大車,價值一萬兩銀子;來保運回二十大車,價值兩萬兩。也就是說,一千兩的投資,經過一番運作,變成三萬兩,增值30倍,顯然是暴利!

另一不法手段是偷稅漏稅。按照明朝稅制,三十稅一。韓道國一萬兩銀子的綢緞貨物,應當納稅三百多兩銀子。但經過稅卡時,西門慶啟動關系網,用五十兩銀子行賄,得了錢老爹一封人情書信,過稅卡時,貨物「兩箱並一箱,三停只報了兩停」,最後貨也不驗,只交了三十五兩五錢銀子,就矇混過關。當然,事後西門慶還要送一份厚禮給鈔關。大概連交稅帶送禮,只花了一百兩銀子。來保的貨船從南京來,西門慶又用一百兩銀子行賄,備了酒席禮物送給稅官謝主事,至少漏稅五六百兩銀子。―――在這里,國家吃了大虧,稅官得了小利,獲利最大的是西門慶。

■西門慶放高利貸年息約為60%

西門慶第二條賺錢的途徑是放高利貸。

小說中有兩個商人李三、黃四,承攬了朝廷的香蠟生意,卻因缺乏本錢,來向西門慶借貸。說好借一千五百兩,「每月五分行利」。這相當於年息60%。我們今天向銀行貸款,年息差不多5%,可見當時高利貸盤剝之重。

有人問,古代高利貸最高是多少?最高是年息百分之百,也就是「驢打滾」的利息。元朝色目人專放這種高利貸,叫「羊羔利」,又叫「斡脫債」。《竇娥冤》里的蔡婆婆就是放斡脫債的,竇天章向她借了二十兩銀子,一年後滾為四十兩,不得不拿親生女兒竇娥來抵債。為此,我曾寫文章考證,竇娥一家以及蔡婆婆很可能有色目―――回迴文化背景。(編者註:參見《試論關漢卿的「色目情結」―――關劇〈竇娥冤〉別解》,載《民族文學研究》2006年第2期)

說點題外話。我本來以為月息五分是很高的利息,但讀2006年7月23日《北京青年報》B2版,湖南永州市原公安局副局長王石賓放高利貸,是月息八分到一毛四。這讓人很開眼界。月息八分相當於年息96%,接近驢打滾的利率。月息一毛四等於年息168%,這是前無古人的。

■娶妻得財滿足西門慶慾望的同時也讓他最終死於縱欲

西門慶發家的途徑還有「娶妻得財」。

西門慶骨子裡是個商人,他娶妻納妾,有兩條標准:一是妻妾要懂得風情;另一個是要有錢。也就是「財色兼得」。

六娘李瓶兒原是大名府梁中書的妾,梁山好漢大鬧大名府時,李瓶兒帶了一百顆西洋大珠,二兩重一對鴉青寶石逃出來,嫁給花子虛。花子虛是花太監的侄子,花太監死後,大筆遺產也都留給花子虛夫婦。花子虛後來搬到清河跟西門慶做鄰居,西門慶看上了李瓶兒,兩人瞞著花子虛暗中勾搭。後來花子虛因打家產官司被關到監獄里,李瓶兒借口請西門慶走門路、說人情,拿了六十錠大元寶、共三千兩銀子,公開交給西門慶。又有四隻描金箱子,裡面都是蟒衣玉帶、帽頂絛環、值錢珍寶、玩好之物,半夜在牆頭鋪了毯子,都偷運到西門慶家。也就是說,李瓶兒還沒嫁給西門慶,花家的財產已經大部分轉移到西門慶家。李瓶兒出嫁時,西門慶「雇了五六副杠,整抬了四五日」。這里或許有誇張,但也暗示西門慶的財產,很大一部分得益於「財色雙收」的「納妾工程」。所以這一回的回目就叫「西門慶謀財娶婦」。

我們說,西門慶這個商人形象塑造得十分成功。說文學人物寫得好,有兩個概念:一是文學人物本身很可愛,例如《水滸傳》中的魯智深,「禪杖打開危險路,戒刀殺盡不平人」,是個無私無畏的英雄,非常可愛,讀者都喜歡他。另一概念是作者刻畫得好,例如《三國》里的曹操,奸詐狠毒,從道德評判上,沒人喜歡他。但作者能把那股老奸巨猾的勁兒寫出來,這屬於「寫」得好。西門慶就屬於「寫」得好的人物。這樣的文學人物有一個鑒別的方法,就是這個人物在小說中一出場,讀者就不禁精神為之一振,帶著一種欣賞的態度去看他如何說話、如何做事,希望他在場面上多呆一會兒―――這就是人物「寫」得好的標志。西門慶就是這樣的人。

4、逐秦鹿酒 白銀版價格?

白銀版329元/瓶,青銅版36.5元/瓶,這里市場上的零售價。

5、古代一兩銀子等於多少文錢?一文錢等於現在多少錢?一兩銀子等於現在多少錢?

基本單位 我國古代貨幣單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別是秦漢以前。這里只討論三種基本單位: 一文制錢(即一枚標準的方孔銅錢) 一兩白銀 一兩黃金 以上單位雖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後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較穩定可信的數據的。 兌換關系 銅錢,白銀和黃金之間的兌換比例就像現在的外匯價格一樣,是常常變動的,不像1元錢等於100分這樣明確。 根據以下描述: 「金銀的比價從1600年前後的1:8上漲到20世紀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紀末則翻了一番,達到1:20。」 可知1兩黃金約可兌換8~11兩白銀。 再有: 「道光初年,一兩白銀換錢一弔,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鴉片戰爭的時候, 一兩白銀就可以換到制錢一千六七百文了。咸豐以來,銀價猛漲,一兩白銀竟可以換到制 錢兩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況下,1兩白銀大約可換到1000~1500文銅錢,古時通常說的1貫錢或1吊錢就是1000文。 金屬價格 由於金銀銅製成的貨幣本身是有價值,而且理論上貨幣的價值就應該等於金屬的價格,所以我們可以通過現在金屬的價格來回答「一兩銀子到底是多少錢」的問題。 唐代的開元通寶通錢每枚直徑8分,10枚重1兩,千文重6斤4兩;清順治年間,每個銅錢重一錢二分五厘,後又增為一錢四分,則每千文重八斤十二兩。古代「兩」這個重量單位雖有不同但大約都是40克左右,而「斤」則大約是700克左右。每枚銅錢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銀銅的價格(人民幣)如下: 黃金:100元/克 白銀:2元/克 黃銅:0.02元/克 推算結果為: 1兩黃金:約值4000元 1兩白銀:約值80元 1枚銅錢(1文制錢): 約值0.1元 糧食價格 很多歷史專著中都通過糧食價格來直接衡量貨幣關系,雖然單獨考慮糧價並不很准確客觀,但應該是極其重要的參考。曉林在網上查到了如下記載: 「上白米(石) 九錢五分 中白米(石) 九錢二分六厘八錢 下白米(石) 八錢三分 白面(斤) 九文 銀每兩換錢 一千文」 還有 「據清朝軍機處檔案記載,光緒十五年上半年直隸省順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糧價,以穀子、高粱、玉米三種糧食計算,平均每倉石計銀一兩四錢六分。」 根據1石=100斤=70公斤計算,而糧食價格以2元人民幣/公斤計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兩白銀:約值170元 1枚銅錢(1文制錢): 約值0.2元

6、古代使用的「一兩銀子」是純銀嗎,重量是多少

看什麼時候了。還得看這一兩銀是銀元還是銀錠,成色如何,打的是誰家的記號(官銀還是私銀)。建議找一下《江蘇歷代貨幣史》,里邊有從清中期到民國各個時期的換算比例。

就其購買力來說,一兩大概合人民幣200員~~

按時期而不同,比如明朝,洪武9年是米一石等於銀一兩,洪武30年是米一石等於銀半兩,等到正統時期就是米一石等於銀2錢5分。可以自己根據那時的米價和現代的米價折算購買力,一石為120斤。

通俗的來說:400塊

近代幣制可是一大門啊,不光是銀圓,就連銅板也分許多種,要說清楚一本書都不夠

以下的「=」號是「相當於」,而不是絕對的「等於」。這種「相當於」的關系是日常習慣上的,而不是以某種價值為標準的。

五銖錢=5角

一文錢=5角

一兩銀=一千文錢=50元

一兩金=一千兩銀=50,000元

我過去在北京財政工作過,我自己經手撥出的資金就動不動1千萬2千萬的,按照樓上說的一兩銀=一千文錢=50元,就是20萬兩銀子或者40萬兩銀子。而我經手的只是一個市的財政的某一個處的一個具體部門,整個處的規模,整個市的規模要比這大多了。至於曾國潘,他經手的是全國的大部分的軍事經費,20萬兩銀子實在是小意思。你不能拿我們個人的收入支出來和國家的收入支出比。

清朝中期,一兩銀子可以買一石米(100斤)還加一些雜七雜八的東西,這樣算起來,差不多相當於現在的200元人民幣還多。但是實際購買力肯定還高,當時的糧食可不像現在這么便宜。

可不可以按銀的市價來算啊。。。。。。。。就算一克10元,50克也有500元了吧。賠款X億兩白銀?毛

1兩銀子等於100吊錢,1吊等於100文,康熙年間1文能買兩個燒餅

1兩銀子=100×100×2=20000個燒餅????

太誇張了吧,清代銀-錢對比不固定,官家一般是750-1100,1200,

康熙時一個一品京官一年的才180兩(不貪污,受賄);一個西山銳鍵營的騎兵才5兩,如果這樣,看來真的是要喝粥了。

靠,大兵吃飯,穿衣都不用錢。後來的養廉銀可是很高的啊。

不高,比起原來可以「合法貪污」的來說少多了,一個縣令單單原來一年的火耗可以收3000-6000,甚至上萬,養廉銀才不到1000。

不同時期,物價指數不一樣,不大好說。

例如:定遠當時價格140萬兩白銀,合70萬英鎊。那麼2兩=1英鎊。

現在1英鎊=13RMB,那1兩=6.5元RMB,當然不能這么算,因為當時的1英鎊是現在1英鎊的幾十倍。一般說,1兩白銀約和150~200元RMB。

按購買力計算,大概是現在的50元人民幣。小縣城裡一桌酒席幾兩銀子,差不多兩三百元,也很不錯。三年清知府,500萬人民幣,也令人咋舌。

古時銀子要比現在值錢的多,一位八旗兵月薪不過三兩銀子,這好像還是在康熙年間漲過一次後的。這點錢要維持全家老少十幾口的開銷,很緊。老舍家就很窮,他爸還是守衛皇城的禁軍呢(參見《正紅旗下》),每月三兩工資,幸虧還有幾十斤老米,否則下層旗兵都得要飯去。老捨出生時,有位顯赫的親戚隨禮了幾兩銀子,全家狂喜。後來老舍他爸爸死於抵抗八國聯軍之役,老舍成了孤兒,家裡更沒法揭開鍋了。好像滿族制度,只有當差才能支取錢糧,沒有差使的旗下人是沒有收入的。還不能去作買賣,滿族傳統認為作買賣和當手藝人是丟臉的事,立下軍功者在旗下地位尊崇,旗人只有當兵和武職才是正途。

7、在古代二十兩銀子能不能買房子

想必古代的電視劇和電影大家都看過不少,而對這些片子裡面出現的一錠金子,幾個銅錢或者是動輒幾萬兩白銀的巨款,不知道大家注意過沒有。我對這些問題一直好奇很久了,並不是對這些故事有疑義。而是無論怎麼講,對這些貨幣的實際價值一直沒有直觀印象。十兩銀子往桌上一扔就能換來一桌酒席,一種小吃幾個銅錢,可能只是覺得有的是多錢,有的是很少錢而已。但真正的具體究起來,一兩銀子到底值現在的多少錢,能賣多少東西?恐怕能回答的就很少了。

-----------------------------------------------------------------

古代的金銀銅等貨幣的購買力一直是個令人感興趣的話題。這部閑話水滸也將宋代的貨幣轉換成今天的人民幣以符合現代語境。無齋主人不是研究宋代貨幣的專家,要完全精確的換算顯然是不可能的。這里只能給出一個大致的估算數字,讓讀者可以有個基本的概念。

一般說來,古代貨幣基本以金,銀,銅錢(其實是含銅為主的合金)為主要貨幣。而宋代和後來的明清兩代的銀本位制不同,是銅本位制,銅錢是主要貨幣,金銀是不作為貨幣使用的。銅錢的基本單位為「文「,和「貫(緡)「,一貫合1000文。宋代財政緊張的時候有過800文,850文當一貫的情形。另外還有折二錢,當三錢,當十錢等變相通貨膨脹的時候。比方說楊志殺牛二那一節,牛二就曾用當三錢來讓楊志試刀,當三錢顧名思義就是一錢當作三錢,而蔡京當宰相的時候甚至出過當十錢。為了簡化我們的計算方法,無齋主人忽略這些因素。

在討論古代貨幣的時候通常都會用上這么個假設,就是:
1兩黃金=10兩白銀=10貫銅錢=10000文銅錢。
雖然金銀銅的相互兌換率一直在浮動中,但這個假設基本上應該是合理的。當代宋史專家王曾瑜先生在他的《岳飛新傳》的第7章「克服襄漢「一章中,曾經提到朝廷在給岳飛的省札中有:「第四,支付六萬石米,四十萬貫錢,以作軍需。四十萬貫錢以十萬兩銀和五千兩金折支,當時金銀尚未作為獨立的貨幣使用「。從而可見南宋初40萬貫銅錢,相當於10萬兩銀子和5000兩金子,基本在數量級上符合上面的這個假設。

要討論貨幣購買力,必須先提一下兩位名家的方法。黃仁宇先生在他的《中國大歷史》中基本以黃金的價格作為基準來換算的,他基本是依據1兩金=10兩銀= 10貫這個假設,而以國際金價來推算1貫銅錢今天的價值的。.先生在他的《潛規則》一書中則是同時使用了米價和銀價作為基準,給出了兩個數字。而.先生偏重於取由米價換算出來的那個數據。

那麼根據二位先生的方法,我們來看看宋代的一貫合今天(2004年10月份)多少元人民幣

1)黃金基準
國際牌價,金價基本上在400美元一盎司周圍波動。我們就以400美元為一盎司。一盎司為28.3克。宋制1市斤為640克(「1975年湖南湘潭出土的嘉釣銅則,自記重一百斤,重64公斤「)。1市斤有16兩,所以宋代1兩為今天的40克。這樣一算宋代一兩黃金相當於565美元,以今天美元對人民幣 8.23元來算,相當於4650元。根據假設1兩金為10兩銀即10貫錢,宋代一貫銅錢相當於465元。

2)白銀基準
國際牌價,銀價基本上在6美元一盎司周圍波動。同金價的換算相仿,一兩銀子也就是一貫銅錢,相當於70元人民幣。

3)米價基準
宋代1市斤是640克。宋代1石合92.5宋斤(沈括的夢溪筆談卷三有,「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為法,乃漢秤三百四十一斤也「)。因此一石大米就有 59200克,即59.2公斤。如果我們不考慮特殊的荒年或大豐收年的話,北宋初期的米價大約在每石300文到600文之間,中期(仁宗年間)在600文到700文之間,南宋初期米價則在2貫左右。那麼以此推算北宋末年宋徽宗期間大約每石1貫左右應該算比較合理的。如果按現今大米價格每公斤2.5元來計算,宋代一石大米59.2公斤合148元,也就是算1貫銅錢合148元人民幣。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有了三個價格,按黃金換算的465元,按白銀換算的70元和按糧價換算的148元。由於我國不是主要產銀國,而且工業化後提煉銀子的成本大幅度降低,所以古代的銀子的價值肯定要大幅度高於現在的價值。顯然以今天的銀價作為參照體是不合理的。這從今天銀價6美元一盎司金價400美元就能看出,今天的一兩黃金能換66兩銀子,而我們假設的古代金銀兌換率是1:10。而黃金的產量穩定,直到今天仍被世界各國作為重要硬通貨儲備。所以用黃金作為基準比較合理。

此外,雖然現代技術的大幅度發展,袁隆平先生的雜交水稻使得糧食產量大為提高,但是今天消費糧食的人口也大幅度增加了。根據宋史地理志,北宋大約不到5000萬人口,而今天中國已經有13億人口。民以食為天,糧價應該還是一個重要的基準。

因此無齋主人就取了個金價基準的465元和米價基準的148元的平均值306.5元,並歸整去掉零頭,將1貫銅錢定為300元人民幣。因此我們有下面基本換算:

1兩金=3000元人民幣

1兩銀=1貫銅錢=300元人民幣

1文銅錢=0.3元人民幣

以這個兌換率來看看宋代官員的薪水。根據宋史職官志,宋代一個宰相的本俸是月薪300貫,也就是合90000元人民幣,年薪108萬。一個普通從8品的縣令月薪15貫,合人民幣4500元,年薪5萬4千,考慮到宋代一個縣令不過管幾千戶人家,也算不錯了。宋代除了本俸之外,還有職錢,祿粟,?呷艘鋁? ,廚料, 薪炭諸物,增給 ,公用錢,給券 ,職田等名目繁多的津貼。難怪人稱宋代對官員的優渥無與倫比。也難怪宋江削尖了腦袋想招安當官。

從水滸上的具體事例來看,這個兌換率也比較合理。第十五回吳用去勸說三阮入伙劫生辰綱時,吳用讓阮小七用了一兩銀子買了一瓮酒,二十斤生熟牛肉,一對大雞。差不多就是一兩銀子換300人民幣的樣子。此外,第十回林沖風雪山神廟,陸謙在李小二店裡招待管營和差撥時曾拿出一兩銀子,點了三四瓶好酒,菜隨便上。同樣第四十四回戴宗楊林請石秀吃飯的時候也是楊林扔出一兩銀子讓店家隨便上酒菜。一般來說一個普通小飯館,300元人民幣三個人吃的確是可以隨便點菜了。

再看看水滸中其他幾個例子,楊志東京賣刀的時候,牛二曾說「甚麼鳥刀,要賣許多錢!我三十文買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30文錢一把切菜刀,也就是人民幣9元,很合理。魯智深大鬧五台山的時候,曾用5兩銀子定製了一根62斤重水磨禪杖和一口戒刀,用的是十分好鐵,考慮這也算是一件上等兵器又是特別定做的,1500元人民幣也不算過分。但是智取生辰綱的時候白勝賣給楊志一夥的家釀村酒要5貫錢,1500元人民幣就有點太黑心了,也許是因為當時黃泥崗上白酒是稀缺商品,白勝又處於壟斷地位,同時還有晁蓋一夥在競相抬價,才把這桶酒炒成天價的吧。

8、宋朝一兩銀子,和現在相比大概是多少錢?一貫錢又是多少?一兩和一貫哪個多?生辰綱又大概是多少錢?

1文錢=人民幣0.2元
1兩白銀=人民幣200元=1000文錢=1貫(吊)錢
一兩和一貫一樣多
生辰綱價值十萬貫,也就是十萬兩白銀,摺合人民幣2千萬元

水滸108將(按出場順序)
1 九紋龍 史進(史家莊少莊主)
2 神機軍師 朱武(少華山大寨主)
3 跳澗虎 陳達(少華山二寨主)
4 白花蛇 楊春(少華山三寨主)
5 花和尚 魯智深(魯達,提轄)
6 打虎將 李忠(賣藝,史進第一位師傅,後為 桃花山寨主)
7 小霸王 周通(桃花山寨主)
8 豹子頭 林沖(八十萬禁軍教頭)
9 小旋風 柴進(柴大官人,周世宗之後)
10 旱地忽律 朱貴(梁山耳目,「忽律」即鱷魚)
11 摸著天 杜遷(原梁山二寨主)
12 雲里金剛 宋萬(原梁山三寨主)
13 青面獸 楊志(殿司制使官,管軍提轄使,楊家將之後)
14 急先鋒 索超(大名府留守司正牌軍,管軍提轄使)
15 美髯公 朱仝(鄆城馬兵都頭)
16 插翅虎 雷橫(鄆城步兵都頭)
17 赤發鬼 劉唐
18 智多星 吳用(表字學究,道號加亮先生)
19 立地太歲 阮小二(阮氏三兄弟老大,石碣村)
20 短命二郎 阮小五(阮氏三兄弟老二,石碣村)
21 活閻王 阮小七(阮氏三兄弟老三,石碣村)
22 入雲龍 公孫勝(一清道人)
23 白日鼠 白勝
24 操刀鬼 曹正(屠夫,林沖徒弟)
25 及時雨 宋江(表字公明,呼保義,「黑宋江」,鄆城押司)
26 鐵扇子 宋清(宋江之弟)
27 行者 武松(武二郎,打虎武松)
28 菜園子 張青(十字坡黑店)
29 母夜叉 孫二娘(張青之妻)
30 金眼彪 施恩(小管營)
31 毛頭星 孔明(孔家莊,白虎山,宋江徒弟)
32 獨火星 孔亮(孔家莊,白虎山,宋江徒弟,孔明之弟)
33 錦毛虎 燕順(清風山大寨主)
34 矮腳虎 王英(清風山二寨主)
35 白面郎君 鄭天壽(清風山三寨主)
36 小李廣 花榮(清風寨知寨)
37 鎮三山 黃信(青州府都監,秦明徒弟)
38 霹靂火 秦明(青州指揮司總管兵馬統制)
39 小溫侯 呂方(對影山寨主,方天畫戟)
40 賽仁貴 郭盛(方天戟)
41 石將軍 石勇(大名府人士,放賭為生)
42 催命判官 李立(揭陽嶺黑店主)
43 混江龍 李俊(揚子江梢公)
44 出洞蛟 童威(私鹽販子)
45 翻江蜃 童猛(私鹽販子,童威之弟)
46 病大蟲 薛永(賣藝)
47 船伙兒 張橫(梢公,李俊義弟)
48 沒遮攔 穆弘(揭陽鎮一霸)
49 小遮攔 穆春(揭陽鎮一霸,穆弘之弟)
50 神行太保 戴宗(江州兩院押牢節級)
51 黑旋風 李逵(鐵牛,江州小牢子)
52 浪里白條 張順(漁家,張橫之弟)
53 聖手書生 蕭讓(擅長書法)
54 玉臂匠 金大堅(擅長制印)
55 通臂猿 侯健(薛永徒弟,擅長裁縫)
56 摩雲金 歐鵬(黃門山)
57 神運算元 蔣敬(黃門山,精通書算)
58 鐵笛仙 馬麟(黃門山)
59 九尾龜 陶宗旺(黃門山)
60 笑面虎 朱富(朱貴之弟)
61 青眼虎 李雲(沂水縣都頭,朱富師傅)
62 錦豹子 楊林
63 火眼猊 鄧飛(飲馬川寨主)
64 玉幡竿 孟康(飲馬川寨主)
65 鐵面孔目 裴宣(飲馬川寨主)
66 病關索 楊雄(劊子手)
67 拚命三郎 石秀(楊雄義弟)
68 鼓上蚤 時遷
69 鬼臉兒 杜興(李家莊主管)
70 撲天雕 李應(李家莊莊主)
71 一丈青 扈三娘(扈家莊)
72 兩頭蛇 解珍(獵戶,孫立表弟)
73 雙尾蠍 解寶(獵戶,解珍之弟)
74 鐵叫子 樂和(小節級,孫立妻弟,擅唱曲)
75 母大蟲 顧大嫂(孫立弟孫新之妻)
76 小尉遲 孫新 (孫立之弟)
77 出林龍 鄒淵(登雲山頭目)
78 獨角龍 鄒潤(登雲山頭目,鄒淵之侄)
79 病尉遲 孫立(登州兵馬提轄)
80 金錢豹子 湯隆(鐵匠)
81 雙鞭 呼延灼(汝寧州都統制,呼延贊之後)
82 百勝將軍 韓滔(陳州團練使,呼延灼討梁山軍正先鋒)
83 天目將軍 彭圯(潁州團練使,呼延灼討梁山軍副先鋒)
84 轟天雷 凌振(大宋第一炮手)
85 金槍將 徐寧(金槍班教師,湯隆表哥)
86 混世魔王 樊瑞(芒碭山首領)
87 八臂哪吒 項充(芒碭山副將)
88 飛天大聖 李兗(芒碭山副將)
89 金毛犬 段景住(盜馬賊)
90 玉麒麟 盧俊義(北京大員外,河北三絕)
91 浪子 燕青(小乙,盧俊義家童,擅長相撲)
92 鐵臂膊 蔡福(大名府兩院押牢節級兼劊子手)
93 一枝花 蔡慶(小押獄,蔡福之弟)
94 丑郡馬 宣贊(關勝討梁山軍後合)
95 大刀 關勝(蒲東巡檢)
96 井木犴 郝思文(關勝義兄,討梁山軍先鋒)
97 活閃婆 王定六
98 神醫 安道全(建康府太醫)
99 沒面目 焦挺(擅長相撲)
100 聖水將軍 單廷(王玉)(凌州團練使)
101 神火將軍 魏定國(凌州團練使)
102 喪門神 鮑旭(枯樹山強人)
103 險道神 郁保四(曾頭市)
104 雙槍將 董平(東平府都監,風流雙槍將)
105 沒羽箭 張清(東昌府)
106 花項虎 龔旺(張清副將)
107 中箭虎 丁得孫(張清副將)
108 紫髯伯 皇甫端(獸醫)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