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氏婚宴
1、匈奴劉氏現在有多少人
(公元408至453年) 匈奴(Hsiung-Nu或Xiongnu)人是來自蒙古大草原一帶的游牧民族 的總稱,興起於公元前三世紀(戰國時期),秦漢時期稱雄塞北,公元前1世紀時被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等擊潰,匈奴或內服(南匈奴)或西遷西域(北匈奴)。至公元89至91年時,北匈奴在南匈奴與漢朝軍隊的共同打擊下接連大敗,受北匈奴控制和奴役的部族或部落也紛紛乘機而起,脫離北匈奴的統治,北匈奴主被迫遠走伊犁河流域、中亞、頓河以東與伏爾加河等地。其後,中國北方的鮮卑族強大起來,逐步佔有匈奴故地,五六十萬匈奴人遂『皆自號鮮卑』,都成了鮮卑人。而鮮卑人以後絕大部分都融入了漢族. 匈奴人非常熟於馬背作戰,並且善於使用長矛和弓箭。常常,他們一家大小帶著成群的牧馬和牲畜到處遷徙,尋找可以安身的新牧地。他們在軍事上剽悍精練,全民皆兵。不過,他們之所以會發動一波波西遷的浪潮,是因為他們本身也受到其它民族的攻擊和趕離的緣故。這個骨牌效應,讓龐大的人口往西方涌進,在君士坦丁堡和東羅馬帝國,甚至多瑙河與萊茵河地區,造成難以解決的問題。最後在公元476年,終於推翻了西羅馬帝國。 匈奴人一直在尋找他們的理想居所,後來就定居在東歐洲的匈牙利大平原上,以依傍提蘇河的斯基特城為他們的大本營。由於他們需要非常遼廣的草地,為馬匹和牲畜提供足夠的飼料,匈奴人就以結盟或征討的手段,控制了大片的平原,范圍從俄羅斯的烏克蘭山地,橫跨到法蘭西的萊茵河。 匈奴人是優秀的騎手,他們從孩童開始就接受訓練,有些人更認為馬鐙是他們發明,因為它可以讓騎手平握著槍俯下攻擊,從而增加作戰能力。他們的機動性高,可在一天之內多次替換馬匹,好讓他們不斷前進,使敵人聞風喪膽。他們另一個利器就是復合彎弓,它比西方所使用的弓更勝一籌,可踩著馬鐙前後左右開弓。他們戰術的特色就是令人震驚而且讓人喪膽的閃電攻擊。他們是一支輕騎部隊,而其政治組織需要有一位強大的領袖,才能帶領他們去達到目標。 [編輯本段]【漢朝前的匈奴人】 司馬遷在《匈奴列傳》里說:匈奴的祖先是夏後氏的後代子孫,叫淳維。唐堯、虞舜以前就有山戎、獫狁、葷粥居住在北方蠻荒之地,隨著畜牧活動而遷移。這種說法是不可信的,大概是司馬遷是覺得獫狁、暈粥的發音和匈奴有點接近吧,另一可能是司馬氏的華夏一統觀在作怪。 春秋時期,在中國的北方諸國一直雜居著被稱為戎狄的游牧民族,居住在涇水和渭水之間的是犬戎,周平王受不了犬戎的騷擾,被迫東遷洛陽,開了個空頭支票給秦襄公,把西周王畿之地封給了秦襄公,秦襄公攻打戎人來到歧山,開始被封為諸侯。燕國附近的叫山戎,山戎曾越過燕國進攻齊國,齊厘公同山戎在齊國城外交戰,其後四十四年,山戎進攻燕國。燕國向齊國告急,齊桓公北上討伐山戎。這以後二十多年,戎狄來到洛邑,攻打周襄王,襄王逃奔到鄭國的氾邑。那時候,秦、晉是強國。晉文公趕跑的戎狄,居住在河西的圁水、洛水之間,稱為赤狄、白狄。秦穆公得到由余的幫助,使西戎八個國家都服從秦國。 這些戎狄人和匈奴有沒有關系,沒有任何證據,戎狄在春秋後期先後被北方諸強所滅,到了戰國時代,北方大漠就成了匈奴人的天下了。由於缺少史料,給我們的感覺匈奴人來的很是突然。總之到了中國古代的戰國時期,匈奴一族已經發展起來,首領叫做單於,疆域東起遼河、西至蔥嶺、北起貝加爾湖、南抵長城,經常侵擾秦、趙、漢,三國修築長城防禦,趙國「胡服騎射」就是學習匈奴。戰國時代,與北方接壤的分別是燕趙秦三國,為了抵禦匈奴的騷擾,三國分別在北方築起長城,秦統一六國後,秦統一六國後,繼續修築長城拒之,秦將蒙恬北擊匈奴,收河套,「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 真正可靠的匈奴歷史是從冒頓單於開始的。冒頓單於的父親是頭曼單於,頭曼受秦軍的壓迫,向北遷徙,過了十多年,蒙恬死去,諸侯背叛了秦國,中原混亂,於是匈奴得到喘息之機,又漸漸渡過黃河,在黃河以南與中原舊有的關塞接壤。冒頓殺父自立為單於,消滅了在其東面的東胡,又打跑了西邊的月氏,吞並了南邊的樓煩和白羊河南王。並完全收復了秦派蒙恬從匈奴人那裡奪去的土地,與漢朝以原來的河南塞為界,直到朝那和膚施兩地,於是侵犯燕國和代地。這時劉邦正與項羽爭奪天下,中原地區被戰爭搞得疲憊不堪,所以冒頓才能獨自強大,號稱有控弦之士三十餘萬。 司馬遷說匈奴人有名無姓,《漢書》卻說單於姓攣提氏,《漢書》成書晚於《史記》,估計對匈奴了解的更深入些。司馬遷記載:單於在早晨走出營地,去拜初升的太陽,傍晚拜月亮。電視劇里匈奴人一激動,咧著大嘴含喊一聲:昆侖神!不知是何方神聖。 【漢朝期間,對匈奴的打擊和收服】 西漢初,公元前201年,韓王劉信投降匈奴,次年,劉邦親率大軍征討,在白登被匈奴冒頓單於30餘萬騎兵圍困七晝夜,施計才得以逃脫,之後開始與匈奴和親。 漢武帝執政時期,對匈奴人進行了長期不懈的打擊,對匈奴轉為戰略進攻,公元前127年派衛青佔領河套地區,公元前121年派霍去病奪取河西走廊,公元前119年分兵兩路進攻漠北,西路軍霍去病把匈奴趕到現在蒙古國境內的狼居胥山,東路軍衛青消滅了匈奴王庭,單於逃走。公元前73年西漢與烏孫聯合,出兵20萬攻擊匈奴。並通過遠交近攻的外交手段,在其周邊的部族進行策反,設法瓦解其內部,匈奴勢力漸衰。 由於天災人禍,加之漢軍的打擊,發生過兩次分裂:一次是公元前57年左右出現的五單於並立局面,導致後來呼韓邪單於歸漢,引眾南遷陰山附近。後郅支單於退至中亞康居,呼韓邪單於占據漠北。公元前36年,漢西域副校尉陳湯發西域各國兵遠征康居,擊殺與漢為敵的郅支單於,消滅了匈奴在西域的勢力,公元前33年,漢元帝以宮人王嬙(昭君)嫁呼韓邪單於,恢復了和親。另一次是王莽篡漢後,匈奴的勢力有所發展。但到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匈奴日逐王比被南邊八部擁立為南單於,襲用其祖父呼韓邪單於的稱號,請求內附,得到東漢允許,匈奴又一次分裂,成為南北二部。 東漢初,公元48年,匈奴分裂為兩部,呼韓邪單於的孫子日逐王比,率4萬多人南下投漢,稱為南匈奴,被安置在河套地區,後來被同化吸收;留居漠北的部分稱為北匈奴,89-91年,南匈奴與東漢聯合夾擊北匈奴,出居延塞(今內蒙古西部額濟納旗一帶),圍北匈奴單於於金微山(今阿爾泰山)。先後將北匈奴打敗,漢軍北匈奴戰敗後部分西遷,空出的地域被鮮卑填補,鮮卑為東胡後裔,其先祖被匈奴打敗後,有一支居於鮮卑山,後就以鮮卑為部落名。沒有西遷的匈奴人自稱是鮮卑人,融入了鮮卑部落。西遷的北匈奴以後就從中國史書中消失了,一時竟不知其所終。
【上帝之鞭---西遷的北匈奴人】 四世紀的時候,有一支誰也不知道來歷的部族來到了歐洲,導致了歐洲歷史的大變局。這是世界史上第一次"黃禍".他們被稱為匈人,很多人認為匈人就是匈奴人。還有人認為有一部分匈人留在了歐洲,就是現在的匈牙利人。 他們一路西遷,先是來到錫爾河上游東部的地方,繼續西行遇到了阿蘭國,這個時候已經是公元350年了。阿蘭人是古代占據黑海東北部草原的游牧民族,其建立的阿蘭國在頓河流域,在大高加索山以北、黑海和亞速海以東的一帶,跨頓河兩岸的地方。匈奴騎兵猛攻阿蘭,阿蘭人以馬拉戰車作戰,無法戰勝精銳機動的匈奴騎兵,阿蘭國被匈奴人毀滅,小部分阿蘭人輾轉存活下來,成為高加索地區奧塞梯人的祖先。 原阿蘭國以西,東起頓河、西至德聶特河、南起黑海、北至普利派特河的地方,是日耳曼人建立不久的東哥特王國,374年首領巴蘭勃率領匈奴鐵騎,聯同阿蘭人降兵,揮師攻入東哥特王國,東哥特人內亂戰敗,於375年投降。匈奴繼續向西,攻入西哥特王國,匈奴軍從德聶斯特河上游乘夜偷渡,包抄在河岸構築工事的西哥特人,西哥特20餘萬人馬潰敗,乾脆渡過了多瑙河,逃入羅馬帝國境內。西哥特人於378年在阿德里雅堡,大敗西羅馬皇帝瓦倫斯,由此動搖了西羅馬帝國的根基。此時,匈奴人則回到喀爾巴阡山以東的地方,進行休整後准備再戰。 395年,匈奴攻入東羅馬帝國的色雷斯,大掠而返,次年再次攻入色雷斯,後迫使東羅馬帝國答應,每年向匈奴交納貢稅,並允許匈奴在東羅馬帝國境內互市。 400年,匈奴首領烏爾丁率領大軍,攻入今匈牙利地區追擊西哥特人,一直越過了阿爾卑斯山,進入了義大利,搶劫後返回。當他進入義大利之後,很多難民紛紛往沿岸的島嶼逃難,根據過去的說法,威尼斯就是由這些難民所建立。盡管羅馬的力量已經衰敗,而且他們的重要部隊仍然在高盧,但由於匈奴人在義大利征戰連連,再加上疾病和飢餓,使得他們的力量也同時衰退。在一場十分重要的會議中,阿提拉與教皇李奧一世會談,並同意撤退。而這支西哥特人逃到法洛倫斯時,被西羅馬軍隊消滅。匈牙利地區的原住民凡達爾人、瑞維人,以及從匈奴那裡逃出的部分阿蘭人,為躲避匈奴人,經高盧,於409年越過比利牛斯山,進入伊比利亞半島,建立起三個王國。408-410年,亞拉里克率領的一支哥特人,也為了逃避匈奴南下,三次圍攻羅馬,於410年攻入羅馬城洗劫了一番,但亞拉里克不久暴斃,西羅馬帝國奪回羅馬城。 烏爾丁死後,432年首領魯嘉統一匈奴各部。434年魯嘉死後,他的侄子阿提拉和布萊達,兩個人共同治國,436年,阿提拉殺掉布萊達,獨攬匈奴帝國大權。他在北歐打擊盎格魯-撒克遜人,最終迫其渡海,去到了大不列顛島,在東歐收納今俄羅斯南部草原的匈奴人,征服俄羅斯森林民族的斯拉夫人和芬人,斯拉夫人得以隨軍進入西歐。他還對波斯帝國發動突襲,並逼使東羅馬帝國繳納更多貢稅,同時插手西羅馬帝國外交事務。東羅馬帝國無法滿足貢稅要求,阿提拉於441年向東羅馬帝國宣戰,大肆洗劫巴爾干半島,442年被東羅馬帝國的阿斯帕爾將軍,阻截於色雷斯地區才後撒。443年,阿提拉攻至東羅馬首都君士坦丁堡城外,東羅馬全軍覆沒,不得已簽城下之盟,與匈奴訂立和約繼續納貢。448-450年時,匈奴帝國的版圖到達到極盛:東起鹹海,西至大西洋海岸;南起自多瑙河,北至波羅的海,廣大區域的附屬國有自己的國王或酋長,平日向阿提拉稱臣納貢,戰時出兵參戰。 450年,阿提拉轉而進攻西羅馬帝國,率軍約10萬渡過萊茵河,橫過梅因斯北部的萊茵地區。在往前推進100里的途中,掠奪在今天法國北部許多的城鎮。當阿提拉圍攻奧爾良城的時候,羅馬將軍阿哀契烏斯,就率領由高盧人和羅馬人所組成的軍隊以抵抗正在圍困奧爾良城的阿提拉。451年,兩軍在查隆丕尼的大決戰中,阿提拉雖被擊敗,但一息尚存。 該戰役被認為是史上最具決定性意義的重大戰役之一,它阻止了整個基督教的覆滅,以及匈奴可能控制歐洲的嚴重後果。 453年,阿提拉在迎娶一位哥德或勃艮第後裔的日爾曼少女伊笛可的婚宴後,在睡夢中鼻腔血管破裂,血液倒流引致窒息而死,原因可能是由於飲酒過多。曾放言「被我的馬踐踏過的地方,都不會再長出新草」的阿提拉終於死了,後世的西方把他稱作「上帝之鞭」,可見他曾經帶給西方的震動。 阿提拉死後,他的指定繼承人艾拉克、丹克玆克、艾內克三人,為了匈奴帝國的大權內訌,使匈奴帝國四分五裂。被征服的外族紛紛起義,組成反匈奴聯盟,並在468年的尼達歐之戰中擊敗匈奴人,殺死了艾拉克,匈奴帝國就此消失。而匈奴這個古老的民族,也在歷史的長河中逐漸消逝,或許他們的基因也有留傳,進入了不知何人的身體,但作為一個民族而言,在世上確實是再也找不到了。
【唯一的遺址】 南北朝時期,前秦覆滅後,建立大夏國的赫連勃勃據說是匈奴人,赫連勃勃父親姓劉,其子孫也姓劉,只有赫連勃勃自號「赫連。有人考證:漢時與匈奴和親的劉氏宗女所生的子女是隨母姓的。赫連勃勃最為人所知的就是築了個「統萬城」,據說築城的城牆土是用蒸籠蒸熟的,每築完一層就有監築的士兵用鐵錐錐擊牆面,如果錐出坑來,就殺掉築城的人,如果錐不出坑,就殺掉持錐的監工。前幾年,考古人員在陝西省靖邊縣毛烏素沙漠南緣發現了統萬城的遺跡,這是世界上發現的惟一的匈奴都城遺址。
2、求 鬼節的來歷。
起源:
鬼節源於目連救母的故事:「有目連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墮落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為烈焰,飢苦太甚。目連無法解救母厄,於是求教於佛,為說盂蘭盆經,教於七月十五日作盂蘭盆以救其母。」據說當時目連在陰間地府經歷千辛萬苦後,見到他死去的母親劉氏,發現她受一群餓鬼折磨,目連想用缽盆裝菜飯給她吃,菜飯卻被餓鬼奪走。目連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被目連的孝心感動,授予其盂蘭盆經。按照指示,目連於農歷七月十五用盂蘭盆盛珍果素齋供奉母親。挨餓的母親終於得到了食物。為了紀念目連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蘭盆會」,即我們現在所說的「鬼節」。
鬼節歷史:
清明祭掃墳塋和喪葬禮俗有關。據載,我國古代「墓而不墳」,就是說只打墓坑,不築墳丘,因此無從祭掃。後來墓而且墳,祭掃之俗便有了依託。秦漢時代,祭墓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後漢書•明帝記》引《漢官儀》雲:「古不墓祭,秦始皇起寢於墓側,漢因而不改。諸陵寢皆以晦、望、二十四氣、三伏、社、臘及四時上飯。」皇帝幾乎是逢節便祭,一般官吏和普通百姓沒那麼多時間和金錢,便逐漸定格在二十四節氣中的清明。屆時,官府允許官吏請假祭掃,民間也「田野道路,士女遍滿,卑吏佣丐,皆得上父母丘墳。」到了唐代,祭掃之舉已將寒食、清明合二而一了,時值春暖花開,可以挑擔載酒,熱熱鬧鬧去上墳,清明不但是祭祀的鬼節,也成了踏青游樂的日子。
從世俗的觀點看,這兩個鬼節的設置也恰到好處。清明正值北方雪化冰消之時,經過一秋一夏的雨水沖刷和一個冬天的冰雪壓蓋,墳塋上黃土有些被沖落,變矮變小,借清明掃一掃,添點土,讓先人的房子不至於漏風淋雨;而七月十五,立秋已過,天氣漸涼,到了該添衣服的時候了,也該給地下的先人送點錢去,置辦點衣服,不至於到了冬天挨冷受凍。
中華民族是禮儀之幫,從來注重對祖先的祭奠追思。記得以前我家春節祭祖時上面的橫批就是「木本水源」「慎宗追遠」, 即不忘祖先之意。文革期間,破四舊,反迷信,誰還敢上墳燒紙?市上也沒有燒紙可買,但仍有不少人家買小學生訂本子用的白紙去墳上偷偷地燒給親人。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祭祀用品成了商家賺錢的一大門類,每到清明和七月十五,滿街的燒紙,在店家門口,推成一座座小山,種類之繁,數量之多,不亞於端午、中秋成垛的果品盒。而且很有些現代商品意味,燒紙都成沓成捆,整齊美觀,均勻地印著古錢幣的印記,還有花花綠綠的美元、港幣,大面值的,一張就是數億,加上大小不一的黃燦燦的金元寶,如果真有冥國銀行,也得自愧財力不足,甘心倒閉。燒掉這么多「錢」是否真能使離去的親人在陰間過富足日子?無法得知,有句話叫「心誠則靈」,意到心到而已。記得小時候老人說,印現成的燒紙不好使,面值再大也沒用,最好使的是拿著木頭刻成銅錢樣的鑿子,用小榔頭一下一下在紙上打。打紙時有很多講究,最好是先人的後代,一定要男孩,榔頭必是木頭的,打的痕跡不能疊在一起。小時候,過年或兩個鬼節,我就經常做這件事。老人告訴我,打上個印就行,可自己怕不清楚,到陰間不好用,總是用力地打,還怕錢少了,先人不夠用,總是打得密密麻麻的。雖然現在紙多了,樣子美觀了,我倒覺得小時候由後人一鑿子一鑿子打出的紙錢倒更能體現出對先人的真情。當然,鬼節這一天,從山野到街路,到處火光閃耀,煙氣繚繞,紙灰飛揚,造成環境的污染,有時還會釀成火災,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有什麼辦法呢?祖上傳下來的習俗,中國人還沒有學會像西方人那樣用鮮花表達對逝去的親人的哀思和懷念的習慣。鬼節祭祀,不能簡單看成是迷信,西方基督教國家,現代科學已把人送上了月球,把火箭發射到了火星,但對上帝仍然篤信不移,其實就是一種精神寄託。我們給已逝親人燒幾張紙看似土俗,實際上蘊含著豐富的道德和倫理內涵。這是對離去親人的一種感激和懷念,是同另一個世界人的一次對話,是同先人的一種溝通,是人類種族和精神的一種延續。即使親人活著的時候,有不孝順或照顧不周的情況,在上墳燒紙的時候,念叨幾句,也能求得心理的一種平衡。也許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文化程度的提高,我們民族會找到更好的紀念先人的辦法,但對先人的紀奠和追思卻是什麼時代都不可缺少的。
傳說中陰歷7月15日是鬼門關大開的日子,在那天它們可以在陽間逗留一天.包括一些孤魂野鬼在那天都可以接受陽間人們的供奉,所以那天也稱之為鬼節.
3、求婚禮祝福語、結婚藏頭詩 先祝福看到本問題、回答問題的朋友們家庭幸福 好事連連 好夢圓圓
藏頭詩
祝福永載來相伴,
曾家才子得嬌妻。
華夏繁榮齊慶賀,
劉氏淑女喜登堂。
金銀滿屋享富貴,
鳳凰祥和與龍舞。
新人結對同歡樂,
婚姻美滿甜似蜜。
之適聖地共築巢,
喜結良緣結伴行。
4、四川簡陽有哪些結婚的風俗?
這年生,哪個結婚還講究風俗哦,都是新時代,新風尚,條件好的就到酒店請客,都是根據自己家庭的實際情況也發,不過有的老人比較保守一點,要辦傳統婚宴,也是只有將就他們了,比如說,看好時間要到女方家接親,然後接回來以後再拜堂,然後再進入洞房,這也是大眾化在方式,也沒有什麼特別的!
5、七月半的來源
中元節」,桂東人稱之為「七月半」。關於中元節的起源,有兩種不同的傳說。 一說是源於佛教《大藏經》中的目蓮救母的故事。目蓮歷經千辛萬苦才到陰府,見到死去的母親被一群餓鬼折磨,目蓮用缽盆裝菜飯給母親,卻被餓鬼奪走。目蓮只好向佛主求救,佛主被他的孝心感動,授予《盂蘭盆經》,目蓮按照經中指示,每年七月十五日用盂蘭盆盛珍果素齋供奉母親,餓鬼再也不敢來搶奪了。為紀念目蓮的孝心,佛教徒每都舉行盛大的「盂蘭盆會」。道教也在這一天舉行「中元普渡」,供奉食物及焚燒冥紙,讓無主孤魂飽吃一頓。 另一說是由古代「郊社」演變而來。農民在夏收之後,趁農閑舉行祭田、祭祖儀式,酬謝管理土地的神靈和開闢田園的祖先,也含有慶祝豐收的意義。古時中元節只是在農歷七月十五這一天舉行,是用素筵祭祀,並規定不能在別人家中過夜。後來從素食發展為葷食,從祭田、祭祖發展到超渡「無主孤鬼」。大概是古代七月多疫病,死人多,因而有的地方也把七月稱為「鬼月」,需要祭奠, 「七月半」也就演變成「送鬼節」。 在桂東的習俗中,「七月半」是清明節之後的另一重要的祭祀時節。其最大的差別就在於:清明節往往聚族而祭,「七月半」大多是一家之祭。自七月之初,在墟市街道中就可看到成山的祭品,冥紙、冥衣、靈屋、線香和鞭炮,琳琅滿目。自初十日開始,家家戶戶便要將廳堂打掃干凈,神龕前置香案、置先祖牌位,備酒餚饌品連日供奉,以迎故祖。家人不許吵鬧、不許赤身露體,在家中看到蛇蛙蝶鳥等一列不能打死,並且要焚香燒紙,說這些東西極有可能是祖先變化的。到了十三日,焚燒冥衣、冥錢、靈屋祭奠新逝的長者;十四日是送祖之日,用冥紙寫上祖先的名諱在戶外焚燒以祭奠故祖。燒紙錢是不能只獨給自己的亡親,也要給無後人的亡靈燒一點,否則難免他們不會在陰間為難自家故祖,於是這便有了十五日夜為孤鬼「燒孤衣」傳統。 雖然民間有關於牛郎織女七月十五鵲橋相會的美麗傳說,但在桂東人的心目中,卻永遠抹不去鬼的陰影。「七月十五鬼亂竄」,傳說閻王爺要在七月大開鬼門關,讓眾鬼夜出地府至陽間遊走,夜晚在外行走是極有與鬼相遇的危險,因而七月切忌遲歸或夜出。如果你偏不信這個邪,一定會有人繪聲繪色地向你講敘:某人就曾在某年七月半的夜晚看到過野外的山巔之上有簇簇鬼火游動,凝神間還聽到鬼們絮絮之語。保讓你毛骨悚然,汗不敢出,哪還有心情顧及牛郎織女「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的浪漫! 桂東有句俗諺:七月半的鴨子--不知死期。大概是七月跟死鬼和亡靈有著千絲萬縷的瓜葛,所以人們的禁忌也不少。除前面所說的夜不出戶之外,還有不少傳統禁忌:農歷七月間,要避免搬家,婚宴更是罕見;不能開市、討債,免得落個發鬼財、做收帳鬼之嫌;不得下河游泳或進行各種水上運動,以防被「水鬼」拉走;偶有小孩子生於月半,作父母的一定會將其的生日改為七月十四或十六,以避「與鬼俱來」之嫌;或有長者亡於月半,家人往往會大不高興,說是長者不善作長,死了還要「與鬼同去」……總之,「七月半」在桂東人眼裡是「草木皆鬼」的一個節日!
6、廢太子是康熙多少年娶的嫡福晉,還有婚禮具體是怎樣的?
康熙三十四年(1695),五月初八日,皇太子婚禮成,宴於文華殿之北;六月回初七日,冊石氏為皇太答子妃,告祭太廟 湯斌;十一月,以閱兵幸南苑。康熙率皇太子、諸皇子、擐甲騎射。
石文炳,是漢軍旗,故而稱姓石。
但是祖上卻是滿人,姓瓜爾佳。
是因明清時期,與漢人居住的緣故,遂而從了石姓。
而後清朝建立,便又改了瓜爾佳氏。
就這些了,古代太子妃只有姓氏留下來
7、蔡鍔第一任夫人是誰,哪裡人?
在蔡鍔家譜上,記載著:
「原配劉氏,清光緒11年乙酉9月16日(公元1885年10月13日)酉時生,生一女閨字菊蓮,適石台白。
劉氏即劉俠貞。蔡鍔7歲時在山門鎮的大地主劉輝閣家中私塾發蒙。劉輝閣看出此子根器不凡,不但主動提供學費、書籍和食宿,還做主將弟弟的女兒劉森英許配給蔡鍔。這時他倆還小,成婚可能是在蔡鍔去長沙時務學堂之前,也可能是東渡日本之前。結婚後,蔡鍔給劉森英改了個名字,叫劉俠貞,從中可見他對劉氏的期許。婚後夫妻離別,蔡鍔外出求學,劉俠貞在家中侍侯公婆。蔡鍔的父親於1901年病逝,此時蔡鍔還在日本。蔡鍔學成歸國後,任職於廣西,回家將母親王太夫人和劉俠貞接了過來。後來蔡鍔調往雲南,又把母親和妻子送回湖南。雲南光復之後,蔡鍔派專人回湖南接母親。但王太夫人很不習慣城市裡的生活,又兼雲南路途遙遠,不願前去。劉俠貞雖然盼望跟蔡鍔相聚,但也只能遵循婆婆的意願,陪著她在山門鎮。直到蔡鍔往北京任職,再次派人回鄉接母親。王太夫人這次被說動了,帶著劉俠貞和長孫女菊蓮(又名鑄蓮)進京享將軍兒子的福。但這福沒能享多久。因為老袁要做皇帝,蔡鍔決心反袁,當然先得把家屬安頓好。他先是跟劉俠貞上演了一出雙簧,為小鳳仙的事大吵大鬧,然後以老母思鄉為名,派張亦齋護送王太夫人和劉俠貞,還有長女、次女和大兒子返回湖南。此後直到蔡鍔逝世,劉俠貞都沒和老公再見過面。她跟蔡鍔一生聚少離多,在蔡家的主要工作就是服侍王太夫人和照看小孩。
又配潘氏,清光緒20年甲午12月18日(公元1895年1月13日)午時生,生二子澤琨、澤珂;生女一,閨字淑蓮。」
前面說過,王太夫人進京的時候,帶著長孫女菊蓮,回鄉的時候,卻多出一個孫女和一個孫子。這後面兩位小朋友是潘惠英生的。潘惠英是雲南人,出生於一個士紳之家。父親潘延權在昆明城裡有些名望,曾擔任過普濟堂堂長。潘延權思想開明,在愛女年幼時便送她進女子私塾接受儒家傳統教育,稍長後又接受西式教育。潘慧英非但聰慧好學,而且嬌小玲瓏,貌美如花,自然成為了昆明城中的名媛,追求者如過江之鯽。但她眼界很高,等閑之輩不可能獲得她的青睞。直到1911年,蔡鍔應雲貴總督李經羲之邀,從廣西來到雲南,潘惠英才等到她理想中的郎君。雖然蔡鍔比她大十三歲,而且已經有了家室,但這並不能阻擋潘惠英對蔡鍔傾心相戀。也許受到的西式教育讓這位雲南佳人明白了一個道理,找到真愛才是最重要的,其它都可以不去計較。面對潘惠英的溫柔、美貌和深情,蔡鍔無法不動心,最難以讓他抗拒的,乃是這位宛如明珠的女子受過高等教育,能夠站在平等的精神高度上,和他進行深入的交流,理解他,安慰他。大約在1912年夏天(也有人說是1911年10月),蔡鍔與潘惠英辦了一場簡單的婚宴。除了都督府的幾位重要人物和有關職員外,蔡鍔並沒有驚動其他人。婚後潘惠英絕無一般高官眷屬的張揚,她低調、安靜,很少和蔡鍔一起出現在公共場合。蔡鍔生活簡朴,身為都督,主動把月俸減到60元,以至於潘惠英身邊沒有服侍的丫頭。當家中來客人時,潘惠英會親自下廚。教育家董澤年輕時受到蔡鍔賞識,把他選派為雲南第一批官費留美學生。臨行前,蔡鍔設家宴為他餞行。餐前是一杯清茶、一碟炒豆,正餐則是潘惠英烹飪的幾個家常菜。這場簡單的餞行餐讓董澤終身難忘,因為他後來再也遇不到如此清廉的都督和如此賢惠的都督夫人。在朱德的回憶中,蔡鍔在公務時間之外,幾乎過著與人隔絕的生活。用今天的時髦話語來說,蔡鍔是個宅男。除了工作之外,基本上就和老婆膩在一起。而潘惠英恰好是個宅女。兩人真稱得上是天作之合,感情之好,可以用如膠似漆來形容。蔡鍔去北京,潘惠英便跟著去北京。蔡鍔決定踏上一條充滿風險的逃亡之路,潘惠英便把女兒淑蓮和還沒滿一歲的長子端生(即族譜上所載的澤琨)託付給婆婆和劉俠貞,並且不顧自己已有身孕,執意要陪伴蔡鍔。蔡鍔一方面是拗她不過,一方面也是捨不得跟她分離,只有先派人送她到天津。蔡鍔赴津後入住共和醫院,這可不是裝病,而是真的有病要治。雖然醫院有護士,但潘惠英還是以有孕之身服侍蔡鍔。直到蔡鍔決定從天津奔赴日本,再轉道香港、越南進入雲南,萬里輾轉,於胎兒不利,潘惠英才被說服,由蔡鍔派人護送她先回雲南。蔡鍔到雲南之後,沒能停留多久,便帶兵入川做戰。軍務繁忙之中,他還不斷給留守昆明的潘惠英寫信,有時一天會寫兩封,思念之殷切,於此可見一斑。在1916年1月26日的信中蔡鍔寫道:「十六日啟行,按站北進,沿途俱安適。」這是在向愛人報告自己的行蹤。1月31號到了四川畢節後,他寫下了給潘惠英眾多書信中最有名的一封:「……余素抱以身許國之心,此次尤為決心,萬一為敵賊暗算,或戰死疆場,決無所悔。但自度生平無剛愎暴厲之行,而袁氏有惡貫滿盈之象,天果相中國,其必以福國者而佑余也。……」這樣的肺腑之言,只有對能夠高度理解自己的人,才會傾吐。由此可見,在蔡鍔心中,是把潘惠英當作紅顏知己的。有讀者看到這里,也許會大嚷起來,人家是夫妻,怎麼會不是知己呢?這大驚小怪的讀者肯定還沒結婚。要曉得夫妻之間,到白頭仍如陌路的並不罕見,相互之間不能理解的更是常見,真正是夫妻又為知己的,少之又少,是要修五百年才能修來的福分。蔡鍔鏖戰川南,退守納溪永寧河的時候,潘惠英在昆明城中生下了他們的第二個兒子。消息傳來,蔡鍔即給小兒子取名永寧(即族譜上所載的澤珂),除了表示兒子是川南之戰時所生外,還含有祝願戰事早平,家國永遠安寧之意。倒袁成功後,潘惠英即帶著永寧趕往四川,與夫君相聚。不久後,又陪著蔡鍔遠渡重洋,赴日本就醫。蔡鍔逝世後,潘惠英將他的一縷頭發加入自己的發髻中,以示永不相忘。由於蔡鍔一生清廉,沒有留下任何遺產,21歲的潘惠英從此以教書為生,守寡到老。
毫無疑問,潘惠英才是蔡鍔一生中愛得最深的女子。可笑後人,津津樂道於蔡鍔與小鳳仙的萍水姻緣,卻讓這段真正生死相許的愛情傳奇,塵封在了歷史深處。如今,我要大聲地說出來,與周瑜小喬,李靖紅拂相並列的名字,應該是蔡鍔潘惠英。我相信,松坡先生九泉之下,如果能聽到我這樣說,應該會倍感欣慰、頻頻點頭吧。
8、關於劉心武的簡介
你鐧懼害鍦板浘
9、中國首富是誰
楊惠妍
出生年月:1981年
性別:女
籍貫:廣東 順德
職位:碧桂園執行董事
畢業院校: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市場及物流系
美國《福布斯》披露最新的福布斯中國富豪榜,26歲的中國女房地產商、碧桂園大股東楊惠妍以1211.5億元人民幣身家成亞洲女首富。
在《福布斯》亞洲版2007年中國富豪榜上,楊惠妍——碧桂園創始人之一楊國強26 歲的女兒,登上了中國首富的寶座。個人凈資產高達160億美元,這也讓她成為了亞洲最富有的女人。他的父親楊國強是碧桂園的董事長,為人處事非常低調,他在2005年就將自己的股份轉讓給了女兒。
作為楊國強三個女兒之一,26歲的楊惠妍是目前碧桂園集團最大股東,擁有集團公司70%的股權。上市之後,其持股比例為58.19%。
2007年4月2日,極少露面的楊國強在公司香港招股推介會上接受媒體采訪,並首次回應接班人問題。對於為何這么早將價值數百億的股權交給二女兒楊惠妍,楊國強的回答是「其實我到一百歲也是要給她們的,自己人信得過!」他在上市招股書中把家族傳承的計劃寫在上面:「將股權轉讓給女兒楊惠妍,是希望訓練她成為碧桂園繼承人。」
同時,楊國強說,自己有三個女兒,並不會只將股權轉讓給其中一個,楊惠妍只不過是代表家族持有股份。
4月10日,碧桂園集團發布澄清公告稱,楊國強及其女兒楊惠妍已向董事會確認,楊惠妍並非父親的代言人,而是公司權益的最終實益擁有人,可全權決定如何管理個人資產。她於公司的權益,並不涉及她須對楊氏家族任何成員或其他個別人士負責的信託或安排。
這意味著楊國強主動將內地首富的桂冠戴在了自己女兒的頭上。去年結婚、年僅25歲的楊惠妍,一個極少在公眾場合出現的女孩子,成為中國內地繼張茵之後的又一個女首富。
廣東順德地產商碧桂園(2007.HK)1992年發家於廣東順德,主要開發業務集中在廣州及珠三角地區。自1999年起,集團每年樓盤銷售總金額均超過25億元。
廣東順德地產商碧桂園(2007.HK)2007年4月20日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吸引68萬香港人認購.股份公開發售部分共獲613.6665億股有效申請,相當於超額認購254.7倍。楊惠妍是碧桂園創始人楊國強的二女兒,碧桂園公開招股的同時,楊國強把自己的股權轉讓給了二女兒楊惠妍。楊惠妍100%控股「必勝有限公司」,而這家在英屬維爾京群島注冊的「外資」公司持有碧桂園95.2億股份,占上市後58.19%份額。
上市首日開盤報7.00元。持有95.2億股碧桂園的25歲大股東楊惠妍一舉超過玖龍紙業的董事長張茵成為新一代內地女首富,身價約為666.4億港元。
而在此番造富之路上,碧桂園吸引了包括李兆基、郭鶴年、中信泰富、淡馬錫等投資大鱷的重注持股,68萬散戶股民的熱力追捧,給本已經足夠熱鬧的股市再添了一個資本運作的神話。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被譽為亞洲股神的恆基地產(0012)主席李兆基於3月20日公開表示,將計劃動用10億元認購碧桂園的新股,成為策略性股東。由此開始,碧桂園迅即成為市場投資的焦點。
在碧桂園投資者推介會上,有關人士介紹說:「碧桂園的單位土地成本佔平均售價的百分比始終低於10%。基於其快速資產周轉及強勁的資金流,使公司具備支付絕大部分土地出讓金的能力,至2007年1月31日,碧桂園土地儲備的建築面積約1900萬平方米,其中97%的土地已經獲得土地使用證,另外3%正在辦理中。」
後來的事實證明,這一推介內容似乎給了投資者更多的信心,以至碧桂園從路演至上市一路受到投資者的追捧,成為難得一見的內地民企熱股。報道說,佔香港總人口近10%的68萬港人,申購周五(4月20日)正式上市的碧桂園,其凍結資金達到3330億港元,僅次於中國工商銀行,成為歷年來在香港上市的內地房企中吸引資金最龐大的一個。
4月3日,香港交易所網站上公布了碧桂園(2007.HK)的招股章程及公告,碧桂園的上市序幕正式拉開。根據其計劃,碧桂園將發行24億新股,集資額約100億港幣左右。其招股書上顯示,該企業所有項目已竣工的建築面積達6487647平方米,建成有37705個單位,預計可容納15萬人口。未完成開發的總建築面積為4821421平方米,持有未來發展物業的總建築面積達13320234平方米。
4月20日,廣東碧桂園集團(2007.H K)正式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中國房地產界又一個資本神話在此被譜寫。
碧桂園上市後,7.00港元開盤,一度漲到7.35元,女首富楊惠妍的身價也飆升至700億港元。香港午盤時,碧桂園股價達到7.34港元,楊惠妍的身價也達到698.77億港元,逼近700億港元。
而同一時間,2006年內地首富張茵旗下的玖龍紙業(2689.HK)收報16.38港元,漲0.22港元,漲幅1.36%,市值682.39億港元,持股72%的張茵目前身價491.32億港元。
楊惠妍到底有多富?美國的《國際先驅論壇報》給了一個形象的比照:她的個人財富已經超過索羅斯、蘋果的喬布斯和傳媒大亨默多克。
而在福布斯題為「爸爸的女孩」(Daddy's Girl)的一篇文章中,楊惠妍成為首富的原因被歸結為「有個好爸爸和上市帶來的財富膨脹」。
這位年輕的財富擁有者低調得異乎尋常。她至今未接受過任何采訪,媒體甚至找不到一張有關她的合乎發表規格的照片。
從履歷上看,楊惠妍的個人經歷異常簡單。1981年出生於順德的楊惠妍在老家度過了平靜的童年。她的中學生活大部分時間是在父親創辦的廣東碧桂園學校中度過。
在楊國強一位下屬的眼中,楊惠妍是一個給人「淡淡的親切感、穩重感」的「鄰家女孩」。「她很單純、很普通。」一位碧桂園前工作人員回憶,「我認識她時,豆豆還是一個十三四歲的中學生。」楊惠妍的乳名是「豆豆」,接近楊氏家族的碧桂園高管都隨其父母喚其乳名。
在外貌上,楊惠妍像她母親,而妹妹楊子瑩則像其父。「有趣的是,性格上也是這樣!」這位曾在楊國強身邊服務7年的碧桂園高層說,平時見到楊惠妍,她的表情總是微笑,「但不會與你說太多的話」。
在楊惠妍去美國讀書之前,為了強化她的英語聽說能力,楊國強專門請了一位年紀相仿的外籍女學生與她同吃同住。「楊總對她們的教育和培養更多地是在品格方面。」楊國強的一位前助理說。
喜好研讀李嘉誠傳記的楊國強,似乎在培養子女的方式上也在效仿李嘉誠。當楊惠妍只有十三四歲時,父親就將她們姐妹倆帶到董事會會議列席旁聽。會後,楊國強還會向她們解釋為什麼他在會議上這樣說話以及如何批評下屬等等。
在這種言傳身教中,楊惠妍或許漸漸明白她將是碧桂園未來的接班人。然而,這並不是這位內向的女孩當初理想的職業。與現在首富身份相去甚遠,楊惠妍曾經在家人面前表示,她的志向是當一名教師。「對於管理一個企業,特別是像碧桂園這樣的大型企業,不一定是楊小姐最初的興趣,起碼在去美國之前不是。」上述碧桂園的那位高層說。
倒是妹妹楊子瑩表現得更積極,她曾半認真半開玩笑地說過:「以後姐姐要管理公司,我要管理學校!」楊子瑩現在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攻讀心理學專業。2001年秋,碧桂園國際學校畢業的楊惠妍同樣赴該校學習,四年後獲得市場與物流專業學位。
「我聽到她是首富的消息感到很吃驚,她很低調,在中國留學生圈子裡幾乎沒有人了解她。」畢業於俄亥俄州立大學的楊雪峰說。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接受過內地媒體采訪的楊惠妍,其個人問題深受網友好奇。據小道消息流傳,楊惠妍去年就已結婚,到底是怎樣幸運的男人娶了我們的年輕才乾的首富?有人更說其夫是哈爾濱人。而e網通視頻網獨家獲得的這一組圖片,則毫無疑問的證實了這位內地女首富的確已經結婚。婚禮照片顯示,這位年輕的女首富身材高挑,氣質頗佳,人前也始終保持微笑。而她的丈夫戴著眼鏡,看上去很斯文。 http://www.ewtsp.com/jiaoyou/v.asp?id=7953
個人簡歷
楊惠妍畢業於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獲得市場營銷及物流專業學士學位,2005年加入碧桂園擔任采購部經理,如今,作為公司執行董事,楊惠妍主要負責整體采購監督、企業資源管理,並參與制訂發展策略。
事實上,楊惠妍並非外界認為的僅僅是楊氏家族財富代言人。據碧桂園公司內部人士透露,早在3年前,楊國強去美國治病,碧桂園集團管理團隊就由楊惠妍全面接管。當時只有22歲的楊惠妍加入碧桂園的同時,也帶來了全新的來自美國的管理團隊,在很大程度上接替了楊國強時代的原有創業團隊。
接觸過楊惠妍的房地產業內人士評價,楊惠妍做事干練、機敏,有控制能力,她將使碧桂園完成從家族企業向現代企業的轉變。碧桂園過去一段時間在天津、北京等城市及江蘇、湖南等省拿下不少郊區地塊。現在的碧桂園在前期大量積累的前提下,開始由工廠模式逐漸向個性化生產轉變。
一位與碧桂園打過多年交道的房產公司高層表示,碧桂園產品以前是「社會主義新農村」,但看過碧桂園在清遠做的假日半島樓盤後就會發現,這是遠遠迥異於之前人們印象中的碧桂園,「擁有27洞高爾夫的假日半島同樣是上萬畝超級大盤,但在設計水平上已經非常高並極具個性。」
據眾多碧桂園員工介紹,楊國強和楊惠妍都不是願意拋頭露面的人,只有少數高層領導才有機會見到這位執行董事,一般員工基本無緣認識這位「少東家」。
楊惠妍的丈夫畢業於清華大學,也有留美經歷,經人撮合,與楊惠妍喜結連理。2006年底,楊國強為楊惠妍在碧桂園大酒店舉辦了一場盛大的婚宴,據參與婚宴的某人士介紹,新郎的父親是東北某省的副廳級幹部,楊老闆對女兒的這樁婚姻,「覺得非常有面子」,「覺得非常滿意」。
碧桂園是由其現主席楊國強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創辦的,楊國強出身包工頭,為人低調,幾乎不接受媒體采訪,而碧桂園內部的股東結構屬典型的家族企業,不少大股東跟楊國強有血緣或姻親關系。2006年胡潤百富榜,碧桂園共有十位股東入選,其中6位都是來自順德的楊姓人士。
一直以來楊國強本人都是公司的大股東。2年前,當時年僅23歲、畢業於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市場及物流系的楊惠妍,加入碧桂園,出任楊國強的私人助理。同年,楊國強將其持有的所有股權轉給女兒,希望培養楊惠妍為接班人。截至今年3月,在《福布斯》亞洲版2007年中國富豪榜上,楊惠妍——碧桂園創始人之一楊國強26 歲的女兒,登上了中國首富的寶座。持有碧桂園集團70%的股權,為最大股東。
此刻,作為碧桂園創始人的楊國強以及他的家族,隨著集團的上市而開始受到世人關注。盡管楊國強已經在2005年將其名下全部權益轉讓給其女兒楊惠妍,不再享有集團公司權益,但他仍然擔任碧桂園集團執行董事,負責制定發展策略、投資計劃,以及集團的整體項目計劃。
這意味著,盡管表面看在為自己女兒打工,但他仍然是碧桂園這艘地產巨艦的掌舵人。
碧桂園集團的創辦者兼靈魂人物楊國強,其經歷可謂上世紀80年代以來內地民營企業家的發家縮影。他現年53歲,身高約1米75左右,皮膚黝黑身材偏瘦,有見過他的人評述「西裝永遠像大一個碼」。他出生於順德北滘鎮,自幼家貧,上世紀80年代時因做建築承包商積累了第一桶金。根據香港媒體報道,他17歲前未穿過鞋。年輕時曾放牛種田、做泥水匠,當時月入180元。
在接受《瞭望東方周刊》專訪時,楊國強表示曾經對「每天掙5毛錢」的生活產生過絕望。
相比現在,2006年胡潤百富榜,碧桂園共有十位股東入選,其中6位都是來自順德的楊姓人士。而楊國強的年薪目前也是董事之中最高的,2006年年薪146萬元。
現在楊國強位於北滘鎮廣教村的祖屋仍保存完好,當地村民表示,楊國強每年只有春節才回祖屋,平日一名女村民負責清潔。屋內設備簡陋,可見這名富豪生活極為簡朴。
在成為名下樓盤年銷售額數十億元的富豪後,楊國強仍然非常低調,在媒體上從未見過他的專訪。而他經常在新盤開盤時在銷售現場觀察銷售情況,著裝簡朴得往往會令旁觀者以為他是一名中年「包工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