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禮服特色
1、對傣族服飾的介紹
傣族服飾特點:傣族婦女一般喜歡穿窄袖短衣和筒裙,把她們那修長苗條的身材充分展示出來。上面穿一件白色或緋色內衣,外面是緊身短上衣,圓領窄袖,有大襟,也有對襟,有水紅、嫩粉、淡黃、淺綠、雪白、天藍等多種色彩。多是用喬其紗、絲綢、的確涼等料子縫制。傣族男子一般都穿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衫,下穿長管褲,用白布、青布或緋布包頭,有的戴禮帽,顯得瀟灑大方。傣族無論男女,出門總喜歡在肩上挎一個用織綿做成的挎包(筒帕)。挎包色調鮮艷,風格淳樸,具有濃厚的生活色彩和民族特色。傣族飲食習慣:傣族大多有日食兩餐的習慣,以大米和糯米為主食。德宏的傣族主食粳米,西雙版納的傣族則主食糯米。外出勞動者常在野外用餐,用芭蕉葉或眾飯合盛一團糯米飯,隨帶鹽巴、辣子、酸肉、燒雞、喃咪(傣語,意為醬)、青苔松即可進食。傣族的風俗習慣:禁忌:忌諱外人騎馬、趕牛、挑擔和蓬亂著頭發進寨子;進入傣家竹樓,要把鞋脫在門外,而且在屋內走路要輕;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過火塘,不能進入主人內室,不能坐門檻;不能移動火塘上的三腳架,也不能用腳踏火等等。婚俗:「趕擺黃燜雞」是西雙版納男女青年以食傳言的求戀方式,即姑娘把黃燜雞拿到市場上出售,如果買者恰恰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會主動拿出凳子,讓其坐在自己身旁,通過交談,如雙方情投意合,兩人就端著雞,拎著凳子到樹林里互吐衷情;如買者不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會加倍要價。禮儀: 傣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講究禮儀的民族。外地人到了傣家,主人會主動打招呼,端茶倒水,款待飯菜。
2、傣族穿著、習俗都有什麼特點。
傣族穿著特點:婦女傳統著窄袖短衣和筒裙。男子穿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著長管褲,冷天披毛氈,用白布或青布包頭。
傣族有許多民族節日,如關門節、開門節、潑水節等,其中潑水節最有名,時間在每年4月中旬左右,節日清晨,傣族村寨的男女老幼沐浴盛裝到佛寺賧佛,並在寺院中堆沙造塔4、5座,大家圍塔而坐,聆聽佛爺念經。之後,婦女們各挑一擔水為佛像「洗塵」。佛寺禮畢,青年男女退出,相互潑水祝福。接著成群結隊四處遊行,潑灑行人以示祝福。
擴展內容傣族是雲南特有民族,主要聚居生活在熱帶,亞熱帶氣候的肥美、富饒的壩子--西雙版納,德宏兩州、景頗族自治州和耿馬、孟連等地。
傣族先民為古百越中一支,「傣」意為酷愛自由,和平的人。傣族的民族特色鮮明,突出,人民普遍愛好歌舞,舞蹈形象生動,感情細膩,動作多為動物形態的模擬和美化。極為流行的有「孔雀舞」、「象腳鼓舞」,特別是「孔雀舞」登上了大雅之堂,它那優美的舞姿、細膩的情感,把孔雀這種美麗的動物模擬得惟妙惟肖,井加以擬人的美化,把人帶進了詩一般的境界,使大都市的觀眾為之而傾倒。
3、傣族服飾與漢族服飾有什麼特點
一、傣族服飾:
1、孔雀和大象的圖案編制在筒裙、包、被面、墊單、窗簾、手巾等日用品上,每種圖紋色彩都被賦於具體內容。
2、當姑娘時一般穿白色或緋紅色的大襟短衫、長褲,將發辮盤於頭上,腰間束一塊小的圍腰,結婚後才穿上對襟短衫和筒裙。德宏地區傣族婦女的發式也不一樣,年輕的婦女是將頭發束於頭頂,中老年婦女則不再束發,而改戴一種黑色的高筒帽。
3、男子服飾,比較朴實大方,上身為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著寬腰無兜長褲,多用白色、青色布包頭。
二、漢族服飾
1、分為領、襟、衽、衿、裾、袖、袂、帶、韍等十部分。
2、濃縮了華夏文化的紡織、蠟染、夾纈、錦綉等傑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體現了錦綉中華、衣冠上國、禮儀之邦的美譽。
3、上衣下裳的冕服朝服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禮服;袍服(深衣)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則為婦女喜愛的穿著。普通勞動人民一般上身著短衣,下穿長褲。
(3)傣族禮服特色擴展資料:
漢服的起源:
漢服最早的出現應該是殷商時期。約五千年前,中國在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時期,就產生了原始的農業和紡織業,開始用織成的麻布來做衣服,黃帝的妻子嫘祖發明了飼蠶和絲紡,人們的衣冠服飾日臻完備。
殷商以後,冠服制度初步建立,西周時,服飾制度逐漸完善,並形成了以「天子冕服」為中心的章服制度。「乗殷之輅,服周之冕」是儒家治國思想的要義。 [19] 周禮參考借鑒了夏商兩代的禮樂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