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婚紗禮服 » 凌砂之戰晚禮服

凌砂之戰晚禮服

發布時間: 2023-01-12 04:51:03

1、中國古代戰甲和中國古代經濟的關系和相互影響

中國被稱為「衣冠之國」,可惜由於歷史原因和垃圾電視劇的影響,很多人只識「唐裝」和「旗袍」,還認為是最好看的服裝 呵呵,先發個想像圖,根據出土的工具和後來的發展想像的
商周貴族服飾 窄袖織紋衣、蔽膝穿戴展示圖。這個時期的織物顏色,以暖色為多,尤其以黃紅為主,間有棕色和褐色,但並不等於不存在籃、綠等冷色。只是以硃砂和石黃製成的紅黃二色,比其他顏色更鮮艷,滲透力也較強,所以經久不變並一直保存至今。經現代科技分析,商周時期的染織方法往往染繪並用,尤其是紅、黃等正色,常在織物織好之後,再用畫筆添繪。(根據出土玉人服飾復原繪制)
商代武士復原圖。衣、裳、舄是根據廣漢商代祭祀吭出土青銅像和石邊璋線刻人像復原,胄採用江西薪干縣商墓出土實物,甲參考安陽殷墟遺址遺跡,兵器參考《中國古代兵器圖集》。

西周武士復原圖。古代戰甲,多以犀牛、鯊魚等皮革製成,上施彩繪。除皮甲之外,商周時期的戰甲還有「練甲」和「鐵甲」。練甲時間較早,大多以縑帛夾厚綿製作,屬布甲范疇。鐵甲出現於戰國中期,它的前身為青銅甲,是一種比較簡單的獸面壯胸甲。戰國時期的鐵甲通常以鐵片製成魚鱗或柳葉形狀的甲片,經過穿組聯綴而成。

戰國武士復原圖。戰國是個諸侯爭霸、群雄割據的時期。在這個時期里,我國古代的各種思想學說、科學文化都得到很大發展,軍事裝備的製造技術進步也很快。從出土的實物來看,古代戰甲,多以犀牛、鯊魚等皮革製成,上施彩繪;皮甲由甲身、甲袖和甲裙組成;甲片的編綴方法,橫向均左片壓右片,縱向均為下排壓上排;胄也是用十八片甲片編綴起來的。除皮甲之外,商周時期的戰甲還有「練甲」和「鐵甲」。練甲時間較早,大多以縑帛夾厚綿製作,屬布甲范疇。鐵甲出現於戰國中期,它的前身為青銅甲,是一種比較簡單的獸面壯胸甲。戰國時期的鐵甲通常以鐵片製成魚鱗或柳葉形狀的甲片,經過穿組聯綴而成。

開始「胡服騎射」了,但是基本傳統元素還是保留了。其實中國古代還是很注意吸收外族先進的文化的,不象某些自大的民族。

胡服騎射復原圖。(胡服袍參照洛陽金村出土戰國銀人像;冠根據文字記載,參照漢代出土實物設計;靴根據蒙古諾音烏拉匈奴墓出土實物復原。) 戰國末年,發生了歷史上有名的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變服事件。當時戰國七雄之一趙國地處北方,與林胡、樓煩等少數民族接壤。遠在商代武丁時期,東北方的嚴允、鬼方和林胡開始崛起,他們生活在崇山峻嶺和起伏不平的丘陵地帶,常年從事放牧、狩獵,嫻於騎射。這些民族經常南侵,搶掠財物,俘虜人口,不斷給邊境的居民和國家的安全帶來苦難和威脅。對這些民族的征討一直持續不斷,但都因為使用戰車作戰而不能獲得全勝。要征服這些民族,只有改變作戰方法變車戰為騎戰,發展騎兵部隊。但騎兵發展一直比較緩慢,一是當時沒有馬鞍具,騎馬就有一定難度,而在馬上作戰射箭,難度就更高。二是還沒有合適的服裝。傳統的深衣戎服不便騎馬但一下子改變千百年流傳下來的上衣下裳和深衣,,也並不容易,於是變服成了一件有關增強國力的大事。趙武靈王幾經周折,在取得部分統治集團上層人物的支持後自己帶頭以國君的身份穿起了緊身窄袖、長褲皮靴的胡服。所謂胡服,實際上是西北地區少數民族的服裝,它與中原地區寬衣博帶式漢族服裝有較大差異,一般為短衣、長褲和革靴,衣身瘦窄,便於活動。趙武靈王是最先採用這種服裝的人,他是中國服飾史上最早一位改革者。短衣齊膝是胡服的一大特徵,這種服裝最初用於軍中,後來傳入民間,成為一種普遍的裝束。

周代服飾大致沿襲商代服制而略有變化。衣服的樣式比商代略為寬松。衣袖有大小兩種樣式,領子通用矩領。這個時期的服裝還沒有鈕扣,一般腰間系帶,有的在腰上還掛有玉制飾物,腰帶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絲織的為「大帶」或叫「紳帶」、另一種是皮革製成的為「革帶」。本圖為窄袖織紋衣穿戴展示圖(根據出土銅人服飾復原)。這種服裝為矩領,領、袖、襟、裾均有緣飾,肩上有披肩,腰系絛帶,並在右側掛玉佩。此服屬於當時一般士之服飾。
這個東西叫「帶鉤」是用於使用「革帶」類衣物中的革帶上,就象現在的皮帶扣,還曾經救過公子小白
「帶鉤」的材質除了金屬,還有中國人最喜歡的玉。
找這個猴子帶鉤找了半天,圖太小,大家將就下,古人還是挺好玩的,小小的帶鉤就有很多樣式。
君子無故不去玉,中國人很喜歡玉,因為這種石頭可以表示主角高尚的品德,戰國和秦漢人喜歡佩帶玉佩,而且是成組佩帶。
這里只有小圖,大家將就下。
楚國的服飾影響了後來的漢朝,誰讓劉邦是楚人呢!
楚國貴婦的直裾單衣 綉羅單衣及刺綉紋樣。從實物來看,錦袍和禪衣樣式基本相同,即前身、後身及兩袖各為一片,每片寬度與衣料本身的幅度大體相等。右衽、交領、直裾。衣身、袖子及下擺等部位均平直。領、袖、襟、裾均有一道緣邊,袖端緣邊較為奇特,通常用兩種顏色的彩條紋錦鑲沿。
北方的少數民族也受中原影響很深。
戰國時期中山國婦女的服飾 插笄、穿短衣長裙的婦女(河北平山三汲出土中山國玉人)及窄袖短衣、方格紋長裙穿戴展示圖(根據出土玉人服飾復原繪制)。中山國是戰國中期中原地區的一個由白狄族建立的少數民族諸侯國。圖中展示的玉人服飾,上穿緊身窄袖衣,下穿方格花紋裙,在當時具有代表性。人物頭上的卷型發飾,形似牛角,可能是中原地區流行的笄飾。
戰國窄袖曲裾女服展示圖(根據四川成都出土青銅壺紋飾復原繪制)。
馬王堆出土的深衣
漢代曲裾深衣不僅男子可穿,同時也是女服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服式為曲裾深衣,形象資料中有很多反映。這種服裝通身緊窄,長可曳地,下擺一般呈喇叭狀,行不露足。衣袖有寬窄兩式,袖口大多鑲邊。衣領部分很有特色,通常用交領,領口很低,以便露出裡衣。另外,漢代窄袖緊身的繞襟深衣。衣服幾經轉折,繞至臀部,然後用綢帶系束,衣上還繪有精美華麗的紋樣。本圖為漢代窄袖繞襟深衣圖(參考湖北雲夢大墳頭一號漢墓出土木俑復原繪制
曲裾深衣很容易走光,所以對走,坐姿勢要求很高,這也許是中國人為什麼要講究禮的原因吧!
漢代婦女的襦裙圖(參考甘肅武威磨咀子漢墓及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實物復原繪制)。上襦下裙的女服樣式,早在戰國時代已經出現。到了漢代,由於深衣的普遍流行,穿這種服式的婦女逐漸減少。據此,有人認為漢代根本不存在這種服飾,只是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才重新興起。其實,漢代婦女並沒有摒棄這種服飾,在漢樂府詩中就有不少描寫。這個時期的襦裙樣式,一般上襦極短,只到腰間,而裙子很長,下垂至地。1957年在甘肅武威磨咀子漢墓中發現了襦裙實物,襦以淺藍色絹為面,中納絲棉,袖端接一段白色絲絹。裙子也納有絲棉,質料用黃絹。可惜由於年代久遠,這套服飾在出土時已經粉化。本圖展示的襦裙樣式,即根據該墓發掘時的形象記錄復原繪制而成。採用的紋樣,主要依據新疆民豐出土的「長樂明光錦」及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豹首紋錦等。襦裙是中國婦女服裝中最主要的形式之一。自戰國直至清代,前後二千多年,盡管長短寬窄時有變化,但基本形制始終保持著最初的樣式。
曲裾深衣圖(根據西安、徐州等地出土陶俑服飾復原繪制)及穿曲裾深衣的婦女(江蘇徐州銅山漢墓出土陶俑)。漢代曲裾深衣不僅男子可穿,同時也是女服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服式,形象資料中有很多反映。這種服裝通身緊窄,長可曳地,下擺一般呈喇叭狀,行不露足。衣袖有寬窄兩式,袖口大多鑲邊。衣領部分很有特色,通常用交領,領口很低,以便露出裡衣。如穿幾件衣服,每層領子必露於外,最多的達三層以上,時稱「三重衣」。
走光從古到今天都是很嚴重的問題,所以直裾袍服取代了曲裾深衣
漢代的直裾男女均可穿著。這種服飾早在西漢時就已出現,但不能作為正式的禮服。原因是古代褲字皆無褲襠,僅有兩條褲腿套到膝部,用帶子系於腰間。這種無襠的褲子穿在裡面,如果不用外衣掩住,褲子就會外露,這在當時被認為是不恭不敬的事情。所以外要穿著曲裾深衣。以後,隨著服飾的日益完備,褲子的形式也得到改進,出現有襠的褲子。由於內衣的改進,曲裾繞襟深衣已屬多餘,所以至東漢以後,直裾逐漸普及,並替代了深衣。
完整的皇帝套裝,從秦始皇時代一直用到明朝
漢代皇帝冕服圖、冕冠圖、赤舄圖(參考文字記載及山東濟南漢墓出土陶俑、沂南漢墓出土畫像石復原繪制)。本圖根據文獻記載及圖案資料復原繪制,服裝上的紋樣大多採用同時期的磚畫、漆畫、帛畫及畫像磚等。冕冠,是古代帝王臣僚參加祭祀典禮時所戴禮冠。用作皇帝、公侯等所穿的祭服。冕冠的頂部,有一塊前圓後方的長方形冕板,冕板前後垂有「冕旒」。
冕旒依數量及質料的不同,是區分貴賤尊卑的重要標志。漢代規定,皇帝冕冠為十二旒(即十二排),為玉制。冕冠的顏色,以黑為主。冕冠兩側,各有一孔,用以穿插玉笄,以與發髻拴結。並在笄的兩側繫上絲帶,在頜下系結。在絲帶上的兩耳處,還各垂一顆珠玉,名叫「允耳」。不塞入耳內,只是系掛在耳旁,以提醒戴冠者切忌聽信讒言。後世的「允耳不聞」一語,即由此而來。按規定,凡戴冕冠者,都要穿冕服。冕服以玄上衣、硃色下裳,上下繪有章紋。此外還有蔽膝、佩綬、赤舄等。組成一套完整的服飾。這種服制始於周代,歷經漢、唐、宋、元諸代,一直延續到清代,綿延兩千多年。

2、日本戰國時代婚禮流程是怎樣的?

關於日本人的婚姻觀念和婚禮形式和中國完全不同。要想了解日本人的婚姻,必須先要對日本婚姻發展歷史有個了解。
《古事記》是日本現存的最古老的神話傳記書籍。書中有這樣的記載;『日本歷史上神話傳說中的兄妹神伊耶那岐和伊耶那美豎起「天之御柱」,他們繞神柱轉圈,舉行儀式,之後就結合在了一起。』這被稱為日本婚禮儀式的鼻祖。
到了公元7-8世紀的「飛鳥·奈良時代」時代,婚姻制度開始學習和模仿中國唐代的制度。這個制度要求;男15歲、女13歲就可以結婚。當時的婚姻形式大多為「訪妻婚」的形式。就是男女方仍舊分別住在各自的父母家,到了晚上男方到女方那裡居住,在天將亮前男方便離開女方家。這種制度,在當時是母系社會的結果。
到了平安時代(公元8世紀-12世紀),訪妻婚、招婿婚和嫁入婚這三種婚姻形態開始共存。所謂招婿婚,就是以女方為婚姻的主體、招婿上門的一種婚姻形態,與男娶女嫁正好相反。而所謂嫁入婚(也稱招妻婚),即女方前往男方家和丈夫一起同居生活。這種新出現的婚姻形態在當時並不多見。同時,這個時期的男女在定情過程上比較特別。貴族之間流行「訪婚」,即男子通過寫有求愛和歌的書信向女方求愛,如果得到同意的回應,男子可以悄悄前往女方住處,與其同居。如果連續3夜都在一起就表示婚姻關系成立。當然,如果男子此後不再回來,3年後婚姻關系自動解除,宣告離婚。這種形式有些像現代的自有戀愛的感覺了。「訪婚」制在這個時代的各個階層間都非常流行,上至貴族下至平民百姓都非常喜愛。「訪婚」的第三天稱為「露顯」,即男女雙方向女方的父母親戚宣告結婚並設宴款待親戚朋友,女婿和岳父首次面對面,互相進酒。這就是所謂的「披露宴」(即婚宴)了。不管是哪一種婚姻形態,都充分地尊重了男女雙方的想法,訂婚之前不對外公開,一旦公開就必須結婚,所以公開的形式就稱為「披露式」,從現在的眼光來看,這這么都算一種先斬後奏的形式,實在是耐人尋味。 隨著時代的變遷,歷史開始進入鐮倉時代(12世紀-14世紀),武士開始取代貴族成為政治舞台的中心力量。這一時期,即使是招婿婚這種形態,越來越多的女子在婚後前往男方家和丈夫一起同居生活。這是因為隨著封建制度的確立,「父權」意識越來越強烈的緣故。
到了室町時期(14世紀-16世紀),嫁入婚逐漸成為主流的婚姻形式。在武士奮力拚殺逐鹿天下的戰國時代,有勢力的武士們通過聯姻的方式聯合起來擴大己方勢力,藉以牽制其他強敵。因此,政略婚姻開始在武士家族間流行起來,與其相應的結婚禮法也發生了改變。婚禮中更換禮服、向親戚朋友回贈禮品、婚後回娘家探親等結婚風俗開始確定下來,婚禮開始變得大型化、隆重化。這種情況經過安土桃山時期(16世紀中葉-17世紀初)的發展,一直持續到武士長時間執掌政權的江戶時期(17-19世紀)。舉行婚禮那天,新郎在自家的壁龕上掛上能劇中「高砂尉姥」的畫像,並放上裝飾了象徵長壽的鶴、龜的蓬萊山形盆景,親戚朋友開始匯集到新郎家裡,在壁龕前面相互敬酒,祝福新婚。而此時,新娘乘坐轎子或者馬車,帶著化妝器具、料理器具等「嫁妝器具」,在兄弟的陪伴下前往新郎家。這個時期的婚禮儀式和日本傳統宗教——「神道」有密接的聯系。到了江戶時期,負責介紹結婚對象、收交聘禮、以及在結婚典禮上扮演者近似父母的重要角色的仲人(即結婚介紹人)、以及男女雙方當著正式證明人的面進行面對面的「相親」等習俗開始出現並一直延續至今。另一方面,在一部分地區以及社會底層,男方結婚後在女方家常住的「招婿婚」形態依舊存在。
到了明治時期,婚禮逐漸成為家族中的大事情,所有的家族成員都開始參與其中。由於宗教信仰的自由,婚禮形式也就不拘一格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1900年(明治33年),皇太子嘉仁親王(即後來的大正天皇)和九條節子的婚禮就採用了神道的「神前婚禮」形式,後來這種婚禮形式迅速在全國流行起來。在經濟高速發展時期,基督教式婚禮也開始流行起來。如今,日本有基督教式、神前式、佛前式、人前式、自由派對式等多種婚禮和婚宴形式,男女雙方可自由選擇。 現代日本的年輕人在選擇婚禮形式時,一般不會局限於平時所信仰的宗教,而是根據預算、自身的審美喜好或者長輩的願望等來做出選擇。

3、在中國古代商周時期,新人結婚禮服一般為什麼顏色?

商代的服裝形式,主要採用的上衣下裳制,一般以小袖為多,衣服的長度大多在膝蓋上下,不分尊卑,全部都製成上下兩截.西周以前,也采上衣下裳制,那時的服裝,不分男女,一律做成上下兩截:一截穿在上身,稱衣,襦是短上衣,短衣有兩種,一種齊腰,一種至膝蓋,襦為一般人平時所穿;一截穿在下身,稱裳.衣後的褲褶,襦裙等都是這種服裝的遺制.民間女子所穿服裝,大體上與男裝相同,唯於腰下系一圍裙,長不過膝,這種圍裙被稱為襜.周代的服飾大致沿襲商制而略有變化,總的來看,比商代寬松,長度大多過膝,衣袖有大小二式,衣領樣式通常裁作Y型,腰間用絲帶系束.

首服

商周時期男子首服,以扎巾為主,一般多將頭巾捲成長條,繞額一周,形如頭箍,冬季則戴厚實的布帽或皮帽;女子頭上多插以玉笄,寒冷季節也用巾,帽.

鞋履

這個時期的鞋履,大多以葛,麻為布面,皮,麻為底,也有用木底的. 東周—春秋戰國時期服飾

衣服

春秋戰國出現一種服裝,把上衣下裳合並成一件稱做深衣.深衣是上下連屬的服裝,製作時上下方裁,然後在腰間縫合.當時因為深衣形制簡便,穿著適體而甚受歡迎.製作深衣的質料,最多用麻布.由於春秋戰國時期小國林立乃採取服飾的地區性特色分述.

中原地區,地處黃河中游,西周的三晉所在,服飾雖有繁簡,均以寬頻束腰的衣著款樣為主,這種衣式,通常為上衣下裳連屬,衣長齊膝,曲領右衽,稱為深衣.女子則是衣長及足,下襬一般都比男性衣是見長.韓國的文獻則有提及,當時人的穿著,應是有內衣內褲在外套上深衣.其中趙武靈王為服裝史上最早的一位改革人物,廢棄上衣下裳制,果斷地進行胡服騎射.這次服裝的大改革,是由於戰爭方式的發展變化所決定的.春秋到戰國,戰爭形式從車戰改變成以短兵相接的近戰為主,因戰國之後,在北方的戰場從平原擴展到山區,諸侯紛紛組織騎兵和步兵.這時地處西北的趙國,為適應軍事發展的要求,決定了以弓箭為主要武器,特令全軍學習騎射,而傳統的服裝很不適宜,因而採用的胡服形制1*.由於趙武靈王採用了這種輕便的服裝形式和有想的作戰方式,軍事力量逐漸強大,並成為七雄之一.
1*)胡服,實指西北地區少數民族的服裝,一般穿短衣,長褲和革靴,衣身緊窄,衣長不過膝,下著長褲,靴子則是為了便於在泥濘水草之地旅行,是一種北方特有的服飾.

齊魯地處黃河中下游,地帶山海,人民多文彩布帛,其俗寬緩闊達,反映在服飾上,女性長裙收腰曳地,窄長袖,有寬舒之感.衣裳體片總做上衣下裳連屬. 西北秦地服飾,厚實而便用.因地理環境而及習戰斗,衣服通有三重,依次為汗衣,袍襺,長襦,右衽交領,以應氣候寒冽之變,其長襦也僅短至膝上,束腰帶,利於行動便捷.

吳越地處東南方,位於長江中下游,文獻有:吳發短,以椎髻為俗,剪發紋身,越人跣行等說,表明當地人適應獨自的水土氣候條件,長期保持著因地制宜的服飾風格.身上還穿帶華飾的半袖,胸前開口,衣長至膝的緊身衫,束有腰帶. 楚國位於江漢地區,勢力跨過長江中下游南方部份地區,楚素有輕麗之譽,男女衣著多趨於瘦長,衣著材料必出於印,綉,繪等不同的加工,邊緣則使用較厚重的織錦.

巴蜀滇住處西南地區,從地緣政治而言,是指分布在四川,雲南包括鄰近湖北,湖南,貴州某些地區在內的諸多西南夷.女子皆服寬大對襟外衣,衣長及膝下,寬袖僅長至肘,穿時不系不扣,露內衣,不著褲,僅腹部系一寬片裙,長發總掠腦後;男子則穿短袖衣,男女大體皆跣足.

質料

殷人的衣服,表現在甲骨文中的,有衣,裘,巾,做衣服的材料,有帛和絲.這可以證明殷人以在穿綢料的衣服和皮袍,這自然是高貴的服裝.至於一般民眾穿什麼質料的衣服,雖然沒有明文可據,但必然是葛布或褐,也就是毛布,則是可以推之的.

商周貴族服飾

窄袖織紋衣、蔽膝穿戴展示圖。這個時期的織物顏色,以暖色為多,尤其以黃紅為主,間有棕色和褐色,但並不等於不存在籃、綠等冷色。只是以硃砂和石黃製成的紅黃二色,比其他顏色更鮮艷,滲透力也較強,所以經久不變並一直保存至今。經現代科技分析,商周時期的染織方法往往染繪並用,尤其是紅、黃等正色,常在織物織好之後,再用畫筆添繪。(根據出土玉人服飾復原繪制)

商代的冠飾

頭戴高巾帽、穿右衽交領窄袖衣、腰束紳帶、佩帶蔽膝(前身腰間系有一條象徵權利的下垂物,物的下端呈斧口形,寓有斧能斷割之意,後世將其加闊變為蔽膝)的貴族男子。(西周玉人,傳世實物,原件現在美國哈佛大學弗格美術館)

4、豪門闊太的黃聖依,哪件裙子讓她充滿貴婦感?

能夠駕馭住白色連衣裙的女人,總是會給我們一種自帶的高雅氣質。如今37歲的黃聖依,不愧是豪門闊太,身穿露背白裙,頭戴皇冠,優雅的氣質完全掩飾不住,實在太有貴婦感!

白色長裙對於穿著者的身材要求極高,特別是V領的露背長裙,黃聖依的這一件泡泡袖款式的V領露背長裙,大秀出出她完美的身材條件,大開口的前胸設計展現出了黃聖依完美的事業線,皮膚白皙的她畫著鮮艷的紅唇,在整件白色連衣裙的映襯下,看起來真的是氣質滿滿,優雅知性的貴族氣質簡直令人羨慕!

從整件裙身的後面設計來看,大膽的露背設計,秀出了黃聖依好看的少女背,加入泡泡袖元素的設計,讓整件裙子頗有一種復古的優雅氣質感,裙擺前身還帶有蓬鬆的羽毛設計,讓整件白色連衣裙看起來更加高貴。略帶包臀的款式,展現出黃聖依完美的臀部曲線,身高和身材都非常優越的黃聖依,梳著中款的半直發,回眸一笑,氣質十足,讓人沉淪!

從年輕時身材條件就非常好的黃聖依,對於白色裙裝的駕馭,簡直有著與生俱來的氣質優勢。胸款式的包臀修身白色長裙,完美的展現出黃聖依精緻的S曲線,沒有過多的點綴和修飾,一件修身的白色裙裝單品,被黃聖依穿出了無法超越的經典時尚的即視感,抹胸款式的禮服會給人一種性感嫵媚的氣質感,而白色的布料又讓黃聖依看起來清純可人!

不僅是抹胸款式的白色長裙,還有非常仙氣的蕾絲網紗晚禮服,纖薄的面料透出了黃聖依白皙若雪的肌膚,蓬鬆的蕾絲裙往往會弱化女人單純的性感,更多的是增添一份少女的唯美和氣質感,長相大氣又清純的黃聖依,在駕馭這樣的蕾絲長裙時,起來更像是仙女姐姐下凡,優雅氣質,清瘦有型!

更為經典的黑白拼接穿搭,展現出黃聖依更極致的穿衣品味,經典的抹胸款式選擇了黑色面料,更加修飾上半身的身材曲線,白色蓬鬆長裙的拼接大秀出黃聖依完美的身材比例,簡直就像漫畫中走出來的女主人公,九頭身比例令人羨慕!

5、鉑族金屬的相關知識

1.什麼是鉑金

鉑金(英文Platinum,縮寫Pt)早在公元前700年就在人類文明史上閃出耀眼的光芒,當時古埃及人用鉑金鑄成象形文字裝飾其神匣,到公元前100年,南美洲印第安人成功地掌握了鉑金的加工工藝,製成不同款式的鉑金首飾。18世紀,法國國王路易十六特別偏愛鉑金,稱鉑金為「唯一與國王稱號相匹配的貴金屬」。到了近代,世界著名首飾設計師(如Cartier Fabergetiffany)均利用鉑金創造出不朽的傑作。舉世聞名的霍普(希望)鑽石,也被永遠地鑲嵌在鉑金鏈上。

20世紀初,鉑金在美國成為最受喜愛的首飾用貴金屬。它天然的白色光澤征服了無數名門貴族的心。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由於鉑金具有很重要的軍事用途,美國政府曾一度禁止鉑金的非軍事使用,用白色K金(黃金與其他白色金屬的合金)替代鉑金,但是白色K金從光澤、硬度等多方面永遠無法取代鉑金。

到21世紀的今天,鉑金的首飾用途又得到發揚光大,其稀有、純凈、堅硬的三大特性以及其天然白色光澤依然令追求時尚的男女傾倒。

鉑金稀有,是因為鉑金的儲量遠遠低於黃金。鉑的密度是21.45g/cm3,1萬噸鉑體積只有466m3,至今全球的鉑金儲量加在一起也只夠裝滿一個中等大小的房間,而1oz鉑金需從10噸鉑金礦石中歷經5個月才能提煉出來。

鉑金純凈,是因為鉑金首飾通常含有90%的純鉑金,其他的10%也主要是鉑族金屬。相比之下,18K的白色K金僅含75%的純黃金,而且鉑金的白色光澤自然天成,長期佩帶也不會褪色。

鉑金堅硬,是因為鉑金的密度高,強度幾乎是黃金的兩倍,從而成為鑲嵌各種鑽戒的最佳選擇。鉑金的延展性好,1g鉑金可以拉出2km長的細絲。鉑金堅硬度高,使其不易磨損因而可以長久保存。

鉑金的內在價值及其優雅光澤給無數首飾設計師以無窮的靈感,首飾界或時裝界都熱衷於再次掀起「白色浪潮」。法國的設計師Cartier稱白金首飾為「貴金屬之王」;Giorgio Armani 在其設計的晚禮服中使用鉑金絲;Calvin Klein也曾使用鉑金絲編織其設計的晚禮服。

日本曾經是最大的鉑金首飾市場,其鉑金首飾在設計、製作方面具有代表性。其鉑金首飾做工精細,從澆鑄到拋光,無不精益求精;設計風格既時尚又含蓄。

中國在剛進入21世紀時還是世界第二大鉑金首飾市場,但到2001年就成為世界第一大鉑金消費國。不過中國在鉑金設計理念以及加工工藝上還有待進一步提高,為滿足消費者對個性化、時尚化首飾的需求。國際鉑金協會為此在上海等地舉行了首飾設計家專題講座,聘請國際知名設計師(如日本十大著名首飾設計師之一的Sekikazu先生)向中國鉑金首飾設計師傳授設計理念和技巧。

歲月的流逝沒有帶走人們對鉑金的愛,卻更增添了人們對鉑金的欣賞。鉑金的魅力在於它帶給人們一種安詳的由內到外的回味美,其價、其堅、其真、其純、其優雅氣質,無不讓人覺得鉑金值得擁有。

2.鉑金的七大特點

鉑金,由於其特有的品性一向被視為名貴的貴金屬,近年來國際鉑金協會更是極力推崇,其在結婚戒指中占據愈來愈重要的地位。

在距今3000年前的古埃及時代,鉑金已被使用。考古學家曾發現一個埃及女祭司棺木上綴有鉑金製成的象形文字,歷經長久時間仍能保持完美,不失其原有光澤,充分證明了鉑金的持久與穩定性。隨著後來南非金伯利礦挖出第一顆鑽石,鉑金與鑽石的搭配,使之大放異彩。義大利鉑金協會曾推出一系列新型的結婚鑽戒,而且提出了鉑金的7個特點,表明鉑金之所以成為貴金屬最佳選擇的依據:

1)純度最高。鉑合金里有95%的純鉑,而18K金為75%的黃金,可見鉑金首飾純度更高。

2)最稀有性。每年世界上產140噸鉑金,而黃金年產量可達3300噸。

3)只有技藝熟練的工匠才能製作。鉑金熔點比黃金高,對加工技術及熟練程度要求也更高。

4)最穩定性。鉑金對酸、鹼、高溫等的抵抗力最強,不會褪色或變色。鉑金戒指一般不變形。

5)光澤度、延展性好。鉑金擁有自然的白色光澤,不會影響寶石的顏色,而且可令寶石放出光彩和「火」來,良好的延展性亦使其適宜加工。

6)絕對不會使首飾佩戴者有過敏反應。

7)貴重且出眾。

3.鉑金的成色

國際上鉑金的標志是Pt、Plat或Platinum等,純度以千分數字代表,如Pt900表示純度是900‰。鉑金飾品的規格標示有Pt1000、Pt950、Pt900、Pt850。鉑合金首飾中Pt和Pd的總含量不得少於950‰。

4.鉑金的種類

純鉑金:最高成色的鉑金。常用於製作訂婚戒指,以表示愛情的純貞和天長地久。在國外,許多人認為用黃金鑲嵌鑽石,可能導致鑽石泛黃,從而大大降低鑽石的價格。而用鉑金鑲嵌鑽石,可以保持鑽石的純白顏色,特別是作訂婚戒指,用鉑金鑲嵌鑽石,既潔白又晶瑩,象徵純潔的愛情永恆長久。然而,盡管鉑金的硬度比黃金高,但鑲嵌鑽石和珠寶仍感不夠,往往需摻入「金」,製成「鉑合金」來鑲嵌鑽石等。

銥鉑金:銥與鉑組成的合金,顏色亦為銀白色,具強金屬光澤,硬度較高,相對密度亦大,化學性質穩定,是極好的鉑合金首飾材料。

K白金:黃金和其他金屬熔煉而成的白色合金。由於鉑金產出稀少,價格昂貴,加上熔點高,所以一般國家很少用鉑金來生產真正的K白金。目前,為了迎合廣大消費者對鉑金的需求,選用黃金和鈀金或鎳、銀、銅、鋅等金屬熔煉成一種白色的合金,稱之為「K白金」。K白金的成色與K黃金一樣,黃金在其中所佔質量的份數,則為「K白金」的K數。如18K白金、14K白金,其中黃金的含量分別為75%和58.5%。

5.鉑族金屬

在礦物分類中,鉑族元素(鉑、鈀、鋨、銥、銠、釕)礦物屬自然鉑亞族,包括銥、銠、鈀和鉑的自然元素礦物。它們彼此之間廣泛存在類質同象置換現象,形成一系列類質同象混合晶體。鉑族礦物均為等軸晶系,單晶體極少見,偶爾呈立方體或八面體細小晶粒產出。一般呈不規則粒狀、葡萄狀、樹枝狀或塊狀形態。顏色和條痕為銀白色至鋼灰色,金屬光澤,不透明,無解理,鋸齒狀斷口,具延展性,為電和熱的良導體。由鉑族礦物熔煉的金屬有鈀金、銠金、銥金、鉑金等。

鈀金:主要由自然鈀熔煉而成,銀白色,外觀與鉑金相似,金屬光澤,硬度4~4.5,相對密度12,熔點為1555℃,化學性質較穩定。因產量比鉑金和黃金大,故價值低,很少用來製作首飾。但隨著市場價格的上漲,當鉑不夠用時,鈀金在市場中所佔份額可能增大。另外,也有人以鈀金假冒鉑金,需要消費者注意。

銠金:主要由自然銠提煉而成,是一種稀少的貴金屬,銀白色,金屬光澤,不透明,硬度4~4.5,相對密度12.5,熔點高(1955℃),化學性質穩定。由於銠金耐腐蝕,而且光澤好,因此常用於電鍍業,將其電鍍在其他金屬表面,鍍層色澤堅固,不易磨損,反光效果好。

銥金:主要由自然銥或鋨銥礦提煉而成,顏色為銀白色,具強金屬光澤,硬度7,相對密度22.40,性脆,但在高溫下可壓成箔片或拉成細絲,熔點高,達2454℃,化學性質非常穩定,不溶於王水。主要用於製造科學儀器、熱電偶、電阻絲等,高硬度的鐵銥和銥鉑合金常用來製造筆尖和鉑金首飾。

鉑金:由自然鉑、粗鉑礦等礦物熔煉而成,因「鉑」由「金」和「白」兩字組合,顏色又為銀白色,故亦稱「白金」。其色澤銀白,金屬光澤,硬度4~4.5,相對密度為21.45,熔點高為1773℃,富延展性,可拉成很細的鉑絲,軋成極薄的鉑箔,化學性質極穩定,不溶於強酸強鹼,在空氣中不氧化。它廣泛用於珠寶首飾業和化學工業中,用以製造高級化學器皿、鉑金坩堝以及加速化學反應速度的催化劑等。

6.鉑金的發現及應用歷史

人類對鉑金的認識和利用要比黃金晚,大概有2000多年的歷史。根據考古資料論證,在公元前700多年時,古埃及人已能將鉑金加工成工藝水平較高的鉑金飾品。中美洲的印第安人,遠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前,也盛行過鉑金飾物。那時其他地區的人們對鉑金還一無所知。16世紀初,大批的西班牙冒險家蜂擁到非洲和美洲去探金尋寶。當時,在厄瓜多的河流中淘金時,一再發現有一種白色金屬混雜在黃金中,這很可能就是珍貴的鉑金。但由於當時科學不發達,識別能力低下,面對銀晃晃的鉑金,那些殖民者卻把它稱之為「劣等碎銀」而拋棄。

直到1748年,西班牙著名科學家安東尼·洛阿在平托河金礦中發現了銀白色的自然鉑,他進行了仔細研究,發現自然鉑的化學性質非常穩定,延展性極好,熔點亦高,相對密度極大,與金屬銀有明顯的區別。安東尼是第一位對鉑金進行詳細研究的學者。1780年,巴黎一位能工巧匠為法國路易十六國王和王後製造了鉑金戒指、胸針和項鏈,路易十六夫婦成為世界上有記載的第一位擁有鉑金飾品的人。從此以後,鉑金聲譽大振,一躍而居黃金飾品之上,為皇親國戚、達官顯貴、富商巨賈所寵愛。

鉑金色澤淡雅而華貴,象徵純潔與高尚。因此,人們把它作為愛情的信物,製成訂婚戒指,以表示愛情純真、天長地久。鑽石鑲嵌在銀白色的鉑金托上,則鑽石的晶瑩與鉑金的光輝交相輝映,襯托出鑽石的潔白無瑕、雍容華貴。

7.鉑族金屬的資源概況

據不完全統計,世界鉑金總儲量約為1.4萬噸(鉑族元素礦產資源總儲量約為3.1萬噸)。雖然有60多個國家都發現並開采鉑金礦,但其儲量卻高度集中在南非和前蘇聯。其中南非(阿扎尼亞)的鉑金儲量約為1.2萬噸,以德蘭土瓦鉑礦床最著名,是世界上最大的鉑礦床;前蘇聯的鉑金儲量為1866噸,曾在烏拉爾砂鉑礦中發現過重達8~9kg的自然鉑,在原生礦中也獲得過重427.5g的自然鉑。兩者的總儲量佔世界總儲量的98%。

據The Journal ofthe SAIMM雜志1995年3/4月刊(第75~81頁)估算,南非發現的鉑族金屬礦床儲量約佔世界上所有鉑族金屬礦床儲量的72%,南非生產的鉑族金屬中的3種金屬即鉑、鈀和銠的產量佔世界上這3種金屬產量的60%(每年約286噸)。

中國鉑族金屬礦產資源比較貧乏,總保有儲量鉑族金屬不足千噸。我國已探明鉑族金屬的礦區有35處,分布於全國10個省(區),其中以甘肅最多,佔全國總儲量的57%;其次是雲南、四川、黑龍江等省。鉑族金屬礦床類型主要為岩漿熔離型銅鎳鉑鈀礦床、熱液再造型鉑礦床和砂鉑礦床,以前者最重要,如甘肅金川白家嘴子礦床。鉑族金屬成礦時代主要為古元古代和古生代。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