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婚紗磕頭
如果是簡單的邀請了所有的親朋好友來參加的聚會的話,我們就可以穿著一些比較簡單的禮服,並不必穿正式的婚紗。但是如果這場答謝宴是將婚禮和宴會合二為一的效果的話,那麼就可以准備兩套禮服,新娘可以自由切換。
首先要考慮的是答謝宴的舉辦流程。
如果這場答謝宴中,包含了非常多的致辭和敬酒等環節的話,那麼新娘其實可以考慮選擇一身更得體的禮服,作為服裝的設計。而在答謝宴中,是可以不穿婚紗的。因為婚紗的樣式設計是相對來說比較繁瑣的,可能會影響自己去參加敬酒這樣的活動。如果整個流程設計是以展示新人的婚禮為主,儀式感比較強的話,那也可以選擇穿比較簡單一些的婚紗。
其次要考慮的是之前是否有舉辦正式的婚禮。
一般來說,在答謝宴和正式婚禮之間只需要穿著一次婚紗就可以了。如果之前已經舉辦過比較正式的婚禮了,那麼就不必在答謝宴上專門再次穿著婚紗了。因為這樣就會顯得非常地重復和繁瑣,而且對賓客來說也是比較多餘的。但是如果答謝宴是和婚禮一起舉辦的話,那麼就可以准備兩套服裝了。這樣穿著婚紗,在正式的敬酒和互動等環節上就換成自己比較方便的禮服即可。答謝宴並不是婚宴,不需要特別隆重復雜,所以答謝宴的流程可以盡量簡化,怎麼簡單怎麼來,只要能讓賓客感受到新人對他們的感謝就好,因此伴娘、伴郎等都可以省略,致辭環節也只要簡單的表達感謝即可。
答謝宴上,新娘並不需要穿婚紗,只要簡單的禮服或是旗袍等比較正式的服裝就好,這樣也可以區分答謝宴與婚宴。
答謝宴是新人為了感謝賓客設置的酒席,雖然不需要特別隆重,但一定要有心意,能夠展現出新人的誠意,與他們分享婚禮的喜悅。
2、可以穿著婚紗敬酒嗎?
我參加過很多婚禮,一般規矩上來講
一般新娘子是穿白色婚紗舉行儀式
儀式結束後呢,就換下婚紗,穿紅色旗袍敬酒
當然,文化存在差異性
但是大部分地區都是新娘和新浪都穿禮服去敬酒,你在舉行儀式的時候可以選擇拖尾的,那樣顯得很典雅;敬酒的時候可以選擇換上那套不是拖尾的,這樣顯得對賓客尊敬,而且行走方便。
3、新郎新娘結果回去拜祖先可以穿白色婚紗回去嗎?
新郎新娘拜祖先可以穿白色婚紗,但是我覺得穿婚紗不方便,我建議還是穿的簡潔一點。比較好。這個應該沒有什麼規定的。只是看個人喜好。
4、新娘懷孕7個月結婚拜堂不能彎腰,被老人要求下跪,新郎發火:你怎麼看?
新娘明明已經7個月了連腰都彎不了,老人居然還要求新娘下跪,這不是強人所難嗎?還是看著新娘懷孕7個月了,就篤定對方不得不接受自己的無理要求,不敢鬧事?這樣的老人未免也太過為老不尊了。還好新郎心疼自己的妻子,不會服從於老人的權威,敢於為妻子發聲……希望這樣的行為,不會破壞這個家庭未來的幸福,也希望老人跟子女之間的矛盾不要加深……
(7個月的孕婦肚子其實已經不小了)
懷孕7個月都不能彎腰了,還要求下跪實在無理取鬧。很多新娘在懷孕7個月的時候其實已經很「顯懷」了,突著一個大肚子,大腹便便行動不便,甚至有一些孕婦這個時候還會出現四肢浮腫的情況。作為新郎的長輩,就不應該在這個時候再來「刁難」這位一位「准媽媽」,你是老人,你是長輩,還這樣無理取鬧,真的很不應該。你家裡難道就沒有女性?你就這樣對女性的?
(就算穿著結婚禮服,懷孕也是看得出來的)
家庭矛盾的產生,很多時候就是因為有人無理取鬧造成的。不少的家庭矛盾,就是因為有人無理取鬧所造成的。比如長輩的對子女的提出一些無理要求,子女本身又不是沒有意識的木偶,對於這些無理要求自然就會反抗,雙方自然就會有矛盾與沖突。一旦彼此都不能冷靜、理智地面對、化解矛盾與沖突的話,很容易就出現爭吵、打罵等行為……家庭的不和諧由此而生……
老人要想被人尊重,不是靠下跪這樣的儀式來體現,而應該尊重年輕人。
作為老人,想要倚老賣老真的很不可取。正如印度的著名演員阿米爾·汗說過的,我們尊重老人,不是因為他們的年紀,而是因為他們的行為。如果他們的行為不值得尊重,我們還要抵制他們這樣的行為……
所以老年人也應該體諒這個已經懷孕7個月的孕婦,不應該要求她下跪。反而應該看在她初為人妻、為人母的份上,耐心地指導她,用心地關懷她,呵護這個年輕人,幫助她在即將到來的婚姻生活更好地走下去……而不是對婚姻、家庭產生非常惡劣的印象,有了恐懼與擔憂……
作為一個丈夫,應該維護好妻子與長輩的關系,但是也不能過於服從長輩。
幸好,這個新娘選擇的是一個體諒她的丈夫,在關鍵的時候能夠挺身而出,能夠維護她,照顧她,甚至不惜在長輩面前發火,也算是為妻子做得很好了。不過這種事情有了第一次,很可能還會有第二次,畢竟老年人的頑固是很難一時化解的。如果是關系一般的親戚還好說,如果是要天天生活在一起,很容易就發生沖突,還是要盡量避免一起生活……
(人物隱私關系,配圖與事件人物無關)
5、我是新娘子今天出嫁我媽讓我提前穿婚紗面向東跪下磕頭給財神爺好嗎
這個說不上好,輝肯定也不會不好,所也說老人既然想到了,那就找老人說的做。圖個吉利嗎!順祝新婚愉快!
6、穿著婚紗能下跪嗎?能下跪磕頭嗎?穿著婚紗,如果不能,那該穿什麼
一般結婚都是最少換兩件衣服 一件婚紗一件晚禮服 拜堂前穿婚紗 敬酒時換晚禮服!下跪時只要婚紗裡面不要放裙撐是沒有問題的
7、結婚前的火禮怎麼過l
1. 結婚前一天的禮該怎麼送
我覺得,要說實際和話,就是給錢,實在,既然你們是從小玩到大的朋友,就不用整那些虛的了.說到具體數目,怎麼也得給六百,因為一二百你拿不出手,也不能給四百,不好聽,也不能是五百,單數,所以最少也得給六百,我覺得也不要給得太多,當然了如果你經濟實力比較強,不用考慮經濟問題,那你就可以看著了,只要是吉利數就成了.或者這樣,你讓你朋友說一樣她最想要的東西,(當然是比較符合現實的東西)你買給她.前一陣我朋友結婚的時候,她一直想要一套功夫茶具,我就給她買的那個,還沒有計劃中的錢多,而且還讓朋友很高興.其實送什麼都只是個形式,關鍵是要讓你朋友感覺到你的發自真心的祝福.還有像第一個人說的那樣,幫忙找車或者張羅一些事情,也會讓你朋友很高興的,因為結婚有些東西不是光用錢才能表達的。
2. 中式婚禮當中的,跨火盆啊之類的環節是怎麼操作的
其做法是,在男家大門前,預先擺好的炭火盆,炭火最好是松柏木炭火,新娘從上面慢慢跨過,意思是燒去一切不吉利的東西,日後夫妻會越過越紅火。
筆者認為,還是解釋為浴火重生為佳。鳳凰涅槃,浴火重生,又造就一個新我。
新婚跨火盆應該就是這個意義,結婚了,從此以後,日子紅紅火火,幸福美滿。
跨火盆,將以前所有的不潔與晦氣去掉,不潔過火後就沒有了。
生活中有痕跡可查。
1、小時候,在湖南,每年正月是一定要玩龍燈的,一直玩到正月十五元宵夜,也就是辛棄疾的「一夜魚龍舞」。一夜玩龍之後,結束時,跨火盆,表示龍升天,明年再來。
2、去不吉利的地方回來,跨火盆,將晦氣用火燒掉,廣東順德有此習俗,去殯儀館回家之前,一定要理發洗發,喪家也會發洗理錢。如果是送親人,回家之前,會在門前放一火盆,所有的人在火盆上跨越過去,入屋行拜祭禮。
3、估計是新起,沒有看到過,被判刑的人刑滿從監獄出來,親人會在路上擺一火盆,讓他跨越,然後回家。
3. 結婚前雙方家庭間應該有些什麼禮儀
結婚禮儀 開放分類: 民俗、文化、婚姻、禮儀 婚禮,無論在古今中外,都被認為是人生儀禮中的大禮。
但對其的認識則古今大不一樣。 古人認為,家族和血統的延續,是做晚輩不容推卸的重任,即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因此,把交合男女陰陽、產生子嗣的婚姻之禮放在一個很重要的地位。
婚禮和婚姻制度有密切聯系,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人們的文明教化程度。以漢族為主體的中華民族祖先和世界各民族一樣,在原始時期經歷過亂婚、群婚的階段,進入文明社會之後則基本採取一夫一妻的婚姻形式。
最初的婚禮形式大約始於原始社會末期,從相傳始於伏羲時代的定婚「以儷皮(成對的鹿皮)為禮」逐漸演進,到夏商時的「親迎於堂」,再到周代所具備的完整的「六禮」,已初步奠定了我國傳統婚禮的基礎。又經歷代的發展,使各種各樣的婚禮儀節更趨繁縟、熱烈。
概略而言,我國傳統婚禮大約分為婚前禮、正婚禮、婚後禮三個階段。 婚前禮是在婚姻籌劃、准備階段所舉行的一些儀節。
先秦時,包括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五種(加上正婚禮時的親迎,即所謂的「六禮」),後代又逐漸演變出催妝、送妝、鋪房等儀節。 在古代封建社會,婚姻取決於「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因此,婚前禮的一切儀節,包括從擇偶至籌備正式婚禮的一系列環節,幾乎都由父母雙方的家長包辦,真正婚姻的當事人反而被排除在外。
又因為男子的社會地位比女子尊貴,因此,求婚也多以男方為主動。男方家長想為兒子娶親使,先請媒使向女家提親(稱「下達」),如果女家接受了這門親事,就開始進行納采、問名等一系列儀節。
納采:是男方向女方正式求婚的第一步。 在雙方約定進行「納采」禮的這一天,男家派出的媒使手捧一隻活雁作為贄見禮物(最初用活雁作為贄禮,即取雁為候鳥,秋南飛而春北歸,來去有時,從無失信來作為男女雙方信守不渝的象徵;又取雁飛成行,止成列,以明嫁娶必須長幼有序,不能逾越的意思。
後來也用羔羊、白鵝、合歡、膠漆等作為贄禮的),來到女家大門外,對女家擯者(輔助行禮的人)說:「您家主人非常盛情,賞給某某(婿名)一個妻子,某某(婿父或兄)根據祖先遺下的規定,讓我來向您家主人請求舉行選擇貴府小姐的儀節。」 女家主人得到通報後親出大門迎接,賓主互作一揖讓之後,媒使再次向女主人表達前來行納采禮節的意思。
主人答禮,收下活雁並謙讓一番。媒使見婚事得到女方家長的正式應允,就告辭回去復命了。
催妝 送妝 鋪房:這三項儀節在先秦文獻中未見記載,是後代在婚禮的演變中發展出來的。 催妝,是男家派人攜禮催請女家及早為新娘置妝的儀節。
宋代,親迎前三日,男家送催妝花髻、銷金蓋頭、花扇等物至女家,女家則答以金銀雙勝御、羅花璞頭、綠袍、靴等物。 送妝,是親迎前數日,女家派人將嫁妝送至男家的儀節。
嫁妝往往用箱籠裝著,也有人家為炫耀陪嫁,將嫁妝用方桌一一鋪開,排成一個縱隊浩浩盪盪地送至男家。嫁妝通常有箱櫃、被褥、首飾、衣服、綢緞、文房四寶及金銀器皿等,還有以田地房屋、店鋪、當鋪作為陪嫁的。
浙江一帶,嫁妝中有一種叫做「子孫桶」的(大桶上有一大蓋,為新娘生育時用),桶中盛有紅蛋、喜果、謂之「送子」,有祝福之意。紹興一帶,還有送「女兒酒」作為嫁妝的,即在女兒滿月或數歲後,即釀酒數壇埋入地下,待女兒出嫁之日,取出作為嫁妝禮品送至男家。
鋪房,是女家派人至男家鋪設新房的儀節,有時和送妝同時進行。宋代,親迎前一日,女家派人至新房鋪設帳幔、被褥及其它房內器皿,並且備禮前來暖房。
然後以親信婦人或從嫁女使看守房中,不許外人進入,以待新人。鋪房人必須是福壽雙全、家境富裕的「好命婆」,以取吉祥。
現代有些地方還流行此俗。 親迎: 是新郎親往女家迎娶新娘的儀節,也是古今婚禮中最為繁縟隆重的儀節。
椐《儀禮.士婚禮》記載,結婚那天傍晚,新娘穿上結婚禮服——系有淺紅色花邊的純衣(絲質衣服),頭上戴著「次」(編好的假發套),向南站在房中,身右站著保姆,新娘的女隨從則披著白黑色相間的外衣,站在後面。 當新郎穿著禮服,帶領著墨車(新郎坐車)、彩車(新娘坐車,設有幃簾)、從車、僕人等迎親隊伍來到新娘家大門外時,女家主人親自出來迎接,經過一番揖讓,雙方來到堂上,新郎向岳父行過稽禮(古代跪拜禮中最重的一種,需磕頭至地多時)的大禮之後,新娘就從房裡走到東階上她父親跟前,父親告誡她道:「今後要時刻小心、恭敬、謹慎,不要違背你公公婆婆的意願。」
同時,將一件衣服給她,作為告誡的證物。接著,新娘再來到西階上她母親跟前,母親給她在腰間繫上一條帶子,並接上佩巾,然後告誡她道:「勤勉、恭敬,好好完成你公公婆婆吩咐你的家務。」
隨後,新娘隨新郎下堂來到大門口,新娘披上御塵的外套登上彩車,並從新郎手中接過駕車的帶子。於是,新郎駕著彩車往前走,在車輪轉了3周後,新郎將車子交給駕車的,自己則乘坐墨車先走,因他還要到自己家門前迎候新娘。
親迎流傳到後世,多以花轎、喜車、綵船等迎娶新娘,新娘的結婚禮服多為綉有龍鳳圖案。
4. 結婚前的訂婚禮該怎麼行
訂婚又稱「文定」,昔稱「納吉」及「納徵」,訂婚雖然不像結婚般繁復,但傳統習俗仍非常重視,男女雙方均需准備若干禮品,其過程如下:
·新郎先在家行完家祭,而後與媒人同乘一車前往女方家迎娶。下了車,進了門,紅包可跑不掉哦!
(一)貢禮官:俗稱「押箱先生」,專門負責送禮行聘事宜。貢禮官必須控制人數(湊成雙數)、車輛(六輛或十二輛)、聘金(雙數且用紅紙包裝妥當)、六件禮。
(二)家祭:出發前往女方家納采之前,男方先行在家行祭祖儀式,這時將納采所用之「盒仔餅」或大餅,上香祭告列祖列宋,將前往某處女方家下聘,請示列祖列宗保佑這段姻椽美滿幸福。
(三)出發:行完家祭後,貢禮官負責將所有聘禮搬上車,新郎與媒人同乘一事,前往女家。
(四)紅包:出發前貢禮宮除了打理人數、車數、聘禮外,也得提醒新郎多准備紅包。如:前來開新郎車門的舅爹、「壓桌」、六名隨去的親人都需備有新娘見面禮、捧洗臉水的女方新友、媒婆禮。
· 訂下終身後如何下聘
「吃米香,嫁好婿」,六禮中要有米香餅。
·為什麼要准備四色糖呢?
是象徵新人甜甜蜜蜜,白頭到老的意思。
聘禮不僅代表男方報答女方家長的心意,感謝女方家含辛茹苦撫養即將過門的新嫁娘,同時也代表了男方的面子。所以大多數都願意添置得風風光光、體體面面,而且每件聘禮也都包含了討吉利、增圓滿的象徵意義。
聘禮通常分簡單的六件禮或講究的十二件禮,聘禮的多寡依照個人的預算安排,同時不妨托媒人向女方家長請教,詢問女方意見,做個兩全其美的排場。
·男婚女嫁正式登場
霹哩叭啦!鞭炮聲響起,男方迎娶的人到啦!當天要進行祭祖、奉茶,直到戴上牽手到白頭的戒指後才算禮成。
·大禮過後,女方如何回禮?
中國人一向講究「禮尚往來」,在男方過大禮後,女方自然也要備回禮,可不能讓男方空手而歸啊。
參考:久久結婚網
5. 結婚前有什麼禮節
新郎新娘在婚禮上的禮儀新郎,新娘是婚禮上理所當然的主角,是來賓們目光的焦點,整個婚禮是否能夠順利,圓滿地完成,取決於客人對新郎,新娘的印象,因此新郎,新娘在婚禮上的禮節是否周全、適當非常重要,一般來說,應注意以下幾點:儀表著裝:新婚喜慶,新郎、新娘要格外注意儀表,可適當化妝,作好發型,保持容光煥發。
新郎一般穿西裝系領帶,新娘一般穿婚紗,並適當佩帶項鏈,耳環等飾物,但不可多,以免俗氣。迎賓等客:新郎、新娘應手持鮮花雙雙立於大門口迎接客人,不可來回走動;客人到來時應熱情地表示歡迎和感謝,並適時地把客人介紹給家中的長輩或其他來賓,然後依長輩或輩份按次序讓座,對於客人此時送上的紅包,不論禮輕禮重,新郎、新娘都要一視同仁地致以謝意。
敬煙、敬茶時要用雙手送上,並為吸煙的長輩或平輩客人點火。談話說笑:與長輩交談要誠懇謙遜,不可高談闊論,信口開河;與平輩講話要熱情禮貌,注意謙恭;不可無休止地縱聲大笑,或沉默寡言;對晚輩要熱情友好。
坐立行走:不可歪歪斜斜地坐在沙發上,更不要高蹺二郎腿,站立講話時,要腰板挺直,不要全身抖動或前後左右經常挪動;行走時不要慢慢吞吞,狀似散步,但也不要跑來跑去。可快步疾走,但要注意走姿和節奏。
相互配合:新郎、新娘在婚禮上雙出雙入,最好不要分開單獨行動,並且在相互配合方面,應注意禮節,例如:應相互向對方介紹各自的長輩或平輩親戚,朋友;相伴而行時,雙方不要離得太遠,但也不要過於親昵;如有賓客取鬧,應相互為對方解圍,入座時,應讓新娘先坐。婚宴開始:新郎、新娘要按主次,依次到客席向各位客人敬酒,敬酒時要親手為客人將酒杯倒滿並雙手為客人端起,但不要一律強求客人一飲而盡,等客人放下酒杯後,新郎、新娘要說聲「謝謝」,並再次為客人將酒杯添滿,方可再向下一位客人敬酒。
新郎、新娘在婚禮宴席上應多照顧客人,讓親朋好友吃好喝好,高興而來,滿意而去。不要自己大吃大喝,甚至飲酒過度,當場醉倒,那就過於失禮,對於客人敬酒,即使酒量有限,也要略加表示,至少要舉起酒杯向客人致以謝意,並說明不能多喝的理由。
婚宴結束:客人離去時,新郎、新娘要雙雙立於門口,一一同客人握手再見,並說些「謝謝光臨」、「請慢走」之類的話。結 婚 --典 禮 儀 式:(對新郎新娘、音響師、攝影師、錄像師、鞭炮手、獻花人、結婚證書、信物、交杯酒具做好安排;主婚人、證婚人、新郎新娘雙方單位領導、親友和嘉賓代表,佩戴喜花,到婚禮主席台上就座)(1)、結婚慶典開始,奏樂,鳴放鞭炮;(2)、向新郎新娘獻花;(3)、證婚人為新郎新娘頒發結婚證書並作證婚講話;(新郎新娘向證婚人鞠躬,證婚人向新郎、新娘頒發結婚證書)(4)、舉行拜堂儀式:(一拜高堂;二拜來賓; 三夫妻對拜)(5)、交換信物;(6)、喝交杯酒;(7)、致賀詞、答謝詞 :主婚人(新娘父母)作主婚講話;致賀詞:新郎新娘雙方單位領導、雙方親友代表、來賓代表講話;主婚人(新郎父母)作主婚講話並致答謝詞;新郎新娘講話;(8)、鬧花堂。
舉行喜宴結婚慶典儀式結束,喜慶宴會開始。新親專有新親席,新親席擺在正位。
此時新親上開賬禮。席間,樂隊演奏,賓朋獻歌助興,廚師給新親加菜,新親賞廚師。
喜宴進行期間,新郎新娘在主持人和伴郎伴娘陪同下給賓客敬酒、點煙。敬酒時,新郎新娘按長幼順序先給新親席敬酒,點煙。
給其他賓客敬酒時,如來賓較多,主持人則要求每桌各選一、二個代表,由新郎新娘敬酒、點煙。新親和賓客散席後,男方家人在飯店門口送客。
吃團圓飯賓客走後,新郎一家人團團圍住,新娘給公婆敬酒,男方一家人吃團圓飯。晚上,洞房裡要把從新娘娘家帶回的喜蠟點燃,大蔥擺上。
新郎新娘要吃餃子和面條。餃子叫子孫餃子、面條叫長壽面(也有叫寬心面的)。
然後開始鬧洞房。鬧洞房傳統習俗是由新郎的嫂子、嬸子等人給新人鋪被褥,同時往新郎新娘床上扔棗、栗子(意為早生貴子),扔花生(意為姑娘兒子插花生),還有扔大豆(意為孩子多、象金豆),扔木墩(意為孩子長得結實)。
現在,新婚之夜,青年人嬉戲新郎新娘節目很多,而且花樣翻新,妙趣橫生。往往鬧到深夜,直到新郎新娘再三告饒為止。
婚 禮 注 意 事 項:1、迎親人員和迎親車輛,去時為單數,返回時迎送親人員和迎送親車輛為雙數(意在成雙成對),到女方家和返回新房時,行車往裡拐(意在不往外去)、不走重復路線(意在結婚值此一次)。2、四彩禮掛紅包裝,斧子、秤砣用紅布包好。
3、新郎新娘互扎紅腰帶時切忌不打結(意在夫妻感情和順,不結疙瘩)。4、典禮前,新郎新娘下喜車後喜車花立即拆除(意在結婚坐喜車就這一次)。
5、喜蠟要對滅不要吹滅(意在一生到老,生生死死都在一起,不被吹散)。6、新娘抓福時盡量多抓,但不要抓凈(意在把福根給留下)。
7、喜車返回遇喜車、過路口或過橋時,新娘對窗外飛紅手帕(意在喜上加喜)。8、新房附近井蓋用紅紙遮蓋(意在把井蓋上了,不能掉井裡)。
婚禮的重中之重,在於其具體程序是否得當。要。
8、在男女結婚中為什麼婚禮上選擇穿白色的婚紗之後敬酒穿紅色的衣服呢
親 我個人理解哈 穿婚紗敬酒會不方便,所以就穿便衣了,但是便衣又不能隨便穿,所以就穿紅色了
9、棗庄的婚嫁習俗
棗庄為孔孟之鄉一脈之地,受封建傳統禮教的影響較深。特別是舊時的婚嫁禮儀更為隆重,娶妻有「小登科」之稱。要進入洞房花燭之夜,需行過「六禮」,即納彩、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
納彩俗稱提親、說媒、說親,對男方而言叫「說媳婦」;對女方來說叫「說婆家」。舊時提親講究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注重門當戶對。多數男大於女,同歲的也好。也有女大於男的,但不能大太多。
納征俗稱「定親」。婚事一旦說妥,男女兩家先下「通書」,即男方求婚的紅紙小貼,俗稱「定親喜書」。下「通書」一般不行重禮,男方以禽類、美酒、糖果、布帛、首飾為彩禮。女方回以文房四寶,鞋襪等物。下「通書」後,還要正式簽訂婚約,俗稱「下大啟」,亦叫「傳啟」。儀式較為隆重,雙雙都在同日宴請媒人,男家早宴,女家午宴。
下完「大啟」,表明婚約正式生效,具有法律效力。如果一方毀約,要通過家長、族長、媒人重新議定,雙雙退回啟貼、彩禮、信物,方可解約。「下啟」後,雙雙議定佳期,准備迎娶新人。
婚期定下來就是娶親了,俗稱「辦喜事」。對男方來說稱「娶新媳子」;對女方來說則叫「出門子」。娶親之前,男方要做好一切迎娶的准備。例如下喜帖、安客、請執事、廚師、樂隊、伴娘、雇花轎、布置新房等。娶親的一切事都由執事操辦。娶親前,要套被褥,即綠褥子、紅被,意為越過越滋。
套被褥得找兒女雙全的婦女幫忙,套被的時候在四個被角都放上染紅的花生、栗子、硬幣等,諧意「早生貴子」。男方還要套紅棉襖、紅棉褲,俗稱「催嫁衣」。迎娶的前一天,把棉襖、棉褲送到女家,叫「送催嫁衣」。按照「查日子」指定的方位把新床鋪在新房裡,俗稱「鋪床」。鋪床的人必須是夫妻二人,兒女雙全。
鋪床的時候,在大紅葦席下放秫疙瘩、豆秸,意思為秫疙瘩,豆疙棒,一年一個小學生(一年生一個孩子)。鋪好床,先由新郎的弟弟、表弟或侄子在新床上打幾個滾或睡一夜,俗稱「滾床」。
迎娶的前一天,新郎家張燈結綵,門兩旁貼大紅雙喜字,門上貼對聯。新郎還得上喜墳,新郎穿新婚禮服,黑禮帽或老藍色帽子,上纏紅線;藍長衫、紫襪、青布鞋。滿清時,辮子上還要系紅布條。
女家也在前一天,貼上大紅對聯和大紅單禧字。出嫁女在頭一天或三天前「餓嫁」,不吃東西。出嫁前,娘家親朋好友登門賀喜,送些衣料、被面、首飾、點心等。到晚上由姑嫂等親屬和隨親的嬤嬤「填箱」,在陪嫁的燈、臉盆、尿罐等用紅紙剪成的雙喜字或圓形的「絞古錢子」(剪成的圓形的花形)蓋上,連同親友送的點心裝到櫃子里或箱子里。陪嫁的嫁妝因女方家庭貧富而異。
多是櫥、櫃、桌、椅、梳妝用品等。一般平民小戶也就是一個衣櫃、一對方凳(坐床子)、一個盆架、一隻銅盆,叫做「小五件」。也有「小八件」、「大八件」的。在出嫁的當天,隨新娘一起抬走。
新娘開始辭別娘家上轎到婆家稱作「發嫁」。上轎前,新娘梳妝打扮,「窩盤頭」即把辮子挽成發髻。無論春夏秋冬,都要穿紅棉襖、紅棉褲、扎褲腿,穿軟底大紅花鞋。富戶嫁女還要帶鳳冠、著霞帔、戴雙玉鐲、金戒指,發髻上別金釵、玉簪。
午時前,男方迎娶的花轎來到女家門口,吉時一到,出嫁女從床上下來,自己的鞋套在哥哥的鞋上,然後坐到椅子上,再把哥哥的鞋甩掉。自己的鞋不能沾地,認為出嫁的鞋沾了娘家的土就是沾了娘家的財氣,以後娘家會窮的。坐到椅子上後,由叔父輩或兄弟輩的抬著,新娘坐在椅子上哭著被送入花轎,寓意給娘家「掉金豆子」,娘家以後的日月會過得更加富裕。
花轎進村,來到男方門前,落轎時,燃放鞭炮,稱「迎轎鞭」。紅氈由天地桌前一直鋪到花轎跟前。貧民之家,沒有紅氈鋪葦席。由婆婆嬸子、大娘拆開轎門,由伴娘攙扶新娘下轎,踏紅地毯或紅葦席至天地桌前。其間婆家一對「喜娘」前邊引領,另一對「喜娘」手端紅筐,向新郎、新娘頭上、身上撒麥麩、紅棗、栗子、花生。
天地桌上放一糧斗,斗盛五穀,口封紅紙。鬥上插一桿秤,左右放托盤,左盤放一串制錢,右盤放麥麩、紅棗。斗前放香爐、燭台,燭台上燃紅燭,香爐前豎銅鏡。拜天地時,司儀唱禮,婆母撒鹽於松柏火盆中,以求婆媳緣分。拜完天地,新郎把斗、秤端進洞房,秤桿挑去蒙頭紅。要是一個村有兩家以上辦喜事的,每家都爭取早拜天地。認為早進門、早拜天地的要比晚拜天地的過得稱心。
進入洞房,先拜床公、床母,然後入賬上床。迎親喜娘把紅棗、花生、栗子撒到床上,俗稱「撒帳」。到了晚間,兩個小姑(新郎的妹妹或遠房妹妹)把紅燭點亮,叫「點燈」。邊點燈邊唱:紅盈盈,綠盈盈,一對大姐來點燈,有(生)個小孩叫姑娘(姑姑)。
小姑點上燈,擺上酒菜,小姑、大伯嫂子陪新郎、新娘吃晚飯,喝「交心酒」。喝完「交心酒」,由新郎的嫂子催促新婚夫婦早點休息,俗稱「送房」。
送完房,新婚夫婦仍然得不到休息,新娘開櫃拿出點心給嬸子、大娘,鬧喜的乘機搶點心、糖果,越搶越鬧越吉利。特別是好友、同學鬧著要喜糖、喜煙,不給不走。有的會到新娘身上找鑰匙,自己開櫃尋找喜煙,摸不著鑰匙就扒下新娘的鞋子作為交換條件。新娘招架不住,只好拿出喜糖、喜煙、點心。這稱為「鬧婚」、「鬧喜」。
俗話說,進門三天不分大小,甚至是遠親、長輩也可鬧一鬧,吵一吵。待「鬧喜」的離去,新郎、新娘上床休息,但不能滅燈,如果自己吹滅燈,夫妻不能白頭到老。新郎、新娘等「鬧喜」的人走了,小兩口說些悄悄話,親朋好友和左鄰右舍中的小青年在新房外貼窗偷聽「悄悄話」,俗稱「聽房」。俗話說,新郎新娘不說悄悄話,生出孩子是啞巴。
第二天早上起來,新娘梳洗完畢,拜謁公婆、兄嫂等長輩,稱為「請安」。早飯後拜謁族長、進祠堂燒香,上祖墳祭祖,俗稱「磕喜頭」。
婚後新娘第一次回娘家叫做「回門」。回門由娘家舅舅、叔輩、兄輩去婆家接回。婆家為表示對娘家人的尊重,要置辦好酒好菜並找能說會道、而且酒量大的人來陪,確保新娘的娘家人吃好喝好。婚後有在婆家過一個月,然後回娘家再過一個月返回的,稱為「對月」;
婚後在婆家過九天,然後再回娘家過九天,叫「對九」;也有「接三還四」的,叫做越過越滋;「接七還八」的,叫做「越過越發」。
(9)穿婚紗磕頭擴展資料
現在雖然提倡移風易俗,但是一些習俗依然保存著,青年人結婚,穿婚紗,沿襲老儀式,頗有些中西合璧,土洋結合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