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婚紗禮服 » 男禮服龍袍

男禮服龍袍

發布時間: 2022-11-20 17:18:11

1、龍袍的作用是什麼

龍袍,是皇帝的朝服,上面綉著龍形圖案,帝王的禮服,皇帝專用的袍,又稱龍袞。那麼龍袍有什麼作用呢?以下是我為你精心整理的龍袍的作用,希望你喜歡。

龍袍的作用
清代皇帝的服飾分禮服、吉服、常服、行服。在三大節、大祀等隆重典禮上要穿禮服,也就是朝服;出外巡幸穿行服,在宮中辦事、會客等穿常服;而用於一般的典禮,如皇帝親耕、勞師、受俘、賜宴、祝壽、公主大婚等場合則穿龍袍。皇帝親耕屬於中祀,“季春吉亥,饗先農”,“凡饗先農,既事則耕(音同及)。耕精於每歲春三月吉亥祭先農壇之日舉行。皇帝或親耕或遣官恭代凡親耕禮部於奏進禮節時夾片聲明,皇帝祭先農壇畢,詣具服殿更龍袍袞服,其從耕及陪祀執事各官,俱易蟒袍補服祗候”(《欽定大清會典》,以下引文同)。又皇帝授敕印,“經略大出師,設敕印案於太和殿內東楹之南,內閣學士二人奏敕印陳於案。其餘陳設位次如儀。經略大暨從征各官吉服俟丹墀之東、西面,皇帝龍袍袞(音同滾)服御太和殿。鳴鞭後,經略大升自東階,立丹陛之東、北面”勞師,“經略大克捷,師旅將入城,命廷臣出郊外迎勞禮部尚書侍郎,奏請皇帝龍袍袞服乘輿出行宮,三品以下官吉服跪送,駕將至,鳴螺,鐃歌大樂作”。
龍袍的穿戴禮節
清代對龍袍的穿戴有嚴格規定:一般龍袍之外需套袞服,頭戴吉服冠,胸前掛朝珠,腰系吉服帶,腳蹬皂靴。從咸豐四年《穿戴檔》可以窺見清代皇帝在不同場合及不同時辰所穿服裝的不同。“正月 初一 日, 元旦 令節。上戴黑狐皮緞台朝冠,穿黃緙(音同克)絲面白狐膁(音同淺)接青白膁朝袍、黃面黑狐皮芝麻花朝端罩,戴東珠朝珠系自鳴鍾,束金鑲珠松石四塊瓦圓朝帶,穿藍緞氈耪幫狼皮里皂靴。

卯正三刻朝冠、朝袍、端罩、朝珠、朝帶、藍皂靴下來,換戴大毛貂尾緞台蒼龍教子正珠珠頂冠,穿黃緙絲面黑狐金龍袍、黃面黑狐皮芝麻花褂,戴正珠朝珠系內殿,束金鑲紅藍寶石線鈕帶掛帶挎,穿青緞氈耪羊皮里皂靴畢,上同皇後等位看戲。

正月 初二 日,祭新月神。上戴大毛貂尾緞台蒼龍教子正珠珠頂冠,穿黃緙絲面青白賺金龍袍、石青緙絲面黑狐賺金龍褂,戴菩提朝珠系裡邊,束金帶頭線鈕帶掛帶挎,穿青緞氈磅羊皮里皂靴。

正月初四日,坤寧宮還願。上戴大毛本色貂皮緞台正珠珠頂冠,穿藍緙絲面天馬皮金龍袍、石青緙絲面烏雲豹金龍褂,戴血珀朝珠系裡邊,束金鑲紅藍寶石線鈕帶掛帶挎,穿青緞氈里皂靴。

正月初五日,上戴大毛本色貂皮緞台正珠蛛預冠,穿黃緞綉二色金面天馬皮金加L貂皮黃面褂,戴藍寶石朝珠系內殿,束金帶頭線鈕帶掛帶挎,穿青緞氈里皂靴。是日,執爐太監冠張進忠、帶張進喜。辦事後,珠頂冠下來,換戴小毛熏貂緞台冠。

正月初十日,上戴中毛熏貂緞台正珠珠頂冠,穿藍緙絲四色金面天馬皮金龍袍、貂皮黃面褂,戴金鑲松石齋戒牌,戴藍寶石朝珠系內殿,粘同鑲珠三塊瓦線鞋帶,穿青緞氈里皂靴。辦事、進早膳畢。

是日,執爐太監袍口韓得祿、冠口潘喜,引至乾清宮月台上,侍衛接爐,引至太和殿看閱祝版早,到乾清宮見大人畢,至養心殿拜佛畢,至弘德殿少坐。外邊奏請至壇內閱視,還齋宮,見大人。晚膳後,金龍袍、三塊瓦帶下來,換藍江綢面青白袍,束金鑲碧玡口線鈕帶”。

從正月初一至初十日皇帝的穿戴記載,我們得知:首先,三大節及大祀等重大場合要穿朝服,但在大典及祭祀過後,在卯正三刻要換下朝袍,穿龍袍。很顯然,龍袍是僅次於朝服的皇帝服裝。其次,清代祭祀分大祀、中祀和群祀,皇帝所穿龍袍,除清《會典》規定的明黃色外,一些中祀及坤寧宮還願等場合,穿藍色龍袍。由此可見,皇帝在不同的活動場所,穿用龍袍的顏色也是不同的。再有,龍袍外套龍褂或各種皮質的黃面褂、腰系三塊瓦帶或束金鑲各種寶石的線鈕帶等,都與清《會典》規定有出入。在這里我們可知,冬季龍袍外穿皮褂或龍褂,其他季節龍袍外穿袞服。“皇帝吉服帶,色用明黃,鏤金版四,方圓隨所御。””也就是四塊瓦吉服帶。但在實際使用中,三塊瓦及線帶更加常見。而龍袍的裝飾,則是隨著典禮和祭祀活動的不同,佩掛不同質地的朝珠。
各朝龍袍
隋唐龍袍

隋唐時期,南北統一,疆域遼闊,經濟發達中外交流頻繁,體現出唐朝政權的鞏固與強大。在服裝服飾上也達到空前繁盛時期。隋唐時期的士庶、官宦男子普遍穿著圓領袍、衫,上自皇帝下至雜役都可穿著,為當時的常服。此圖為穿對襟、闊袖便服衫的帝王。

宋代龍袍

宋代皇帝朝服——本圖為絳紗袍、蔽膝、方心曲領穿戴展示圖及通天冠、黑舄圖。這種服裝是皇帝在大朝會、大冊命等重大典禮時穿著的服飾,相當於群臣百官的朝服。皇太子在大典禮時也穿這種服裝,冠用十八梁(名“遠游冠”),與此稍有區別。

元代龍袍

元代龍袍,按《圓史輿服志》記載有:“服白粉皮則冠白金答子暖帽,服銀鼠則冠銀鼠暖帽”。此像為白金答子暖帽穿錦袍的皇帝。

明代龍袍

明代皇帝的常服,服裝以黃色的綾羅為主,上綉龍、翟紋及十二章紋。明代的龍,形象更加完善,它集中了各種 動物 的局部特徵,頭如牛頭、身如蛇身、角如鹿角、眼如蝦眼、鼻如獅鼻、嘴如驢嘴、耳如貓耳、爪如鷹爪、尾如魚尾等等。在圖案的構造和組織上也很有特色,除傳統的行龍、雲龍之外,還有團龍、正龍、坐龍、升龍、降龍等名目。本圖服裝上所綉的團龍中,就有升龍、降龍兩種。

清代龍袍

清代龍袍以明黃色為主,也可用金黃、杏黃等色。清朝皇帝的龍袍,據文獻記載,綉有九條龍。龍袍的下擺,斜向排列著許多彎曲的線條,名謂水腳。水腳之上,還有許多波浪翻滾的水浪,水浪之上,又立有山石寶物,俗稱“海水江涯”,它除了表示綿延不斷的吉祥含意之外,還有“一統山河”和“萬世昇平”的寓意。

清代皇帝的服飾基本上分為三大類,即禮服、吉服和便服。禮服包括朝服、朝冠、端罩、袞服、補服;吉服包括吉服冠、龍袍、龍褂;便服即常服,是在典制規定以外的平常之服。龍袍,是上下連屬的通身袍,比禮服略低一等,是皇帝在一般性的吉慶宴會、朝見臣屬的時候穿用的常見禮服,也是我們常常見到的帝王服飾。帝王們穿著的龍袍,在現代人的心中很容易產生敬畏與神秘的感覺。尤其對龍袍上製作精良、細膩、造型獨特的紋飾圖案充滿疑惑,本文將對此做簡單的介紹。

帝王的服飾上綉有各種寓意吉祥、色彩艷麗的紋飾圖案。如:龍紋、鳳紋、蝙蝠紋、富貴牡丹紋、十二章紋、吉祥八寶紋、五彩雲紋等等。這些圖案只為封建社會里的帝王和少數高官所服用,並不普及。如:龍、鳳紋向來是帝、後的象徵,除了帝、後之外任何人不得使用。十二章圖案,自它在中國圖紋中出現就是最高統治者的專有紋飾,一直到封建帝制的滅亡,只應用在帝、後的服飾和少數親王、將相的服飾上,從未在民間出現過。

2、龍袍和蟒袍的區別 龍袍和蟒袍有什麼區別

1、穿著的人不同。蟒袍:將相等高貴身份的人所通用的禮服。婦女受有封誥的﹐也可以穿。龍袍:皇帝的朝服,上面綉著龍形圖案,又稱龍袞。因袍上綉龍形圖案,故名。

2、特點不同。蟒袍:蟒是裝飾性極強的服裝,它繼承了中國歷代服飾追求意境美,體現精神意蘊美的傳統,即以服裝來裝飾人體。其長袍闊袖的服裝造型,具有莊重感;華美的裝飾圖案,賦於象徵意義。蟒的另一大特點是可舞性強,它擺脫了自然生活形態,不束腰,服裝可任意擺動以表示人物情緒(玉帶掛在衣上,僅起裝飾作用);它借用誇張後形成的水袖,豐富表演動作,傳達人物感情。領)、右衽、黃色,硃色和紫色。

3、歷史發展不同。蟒袍:文武官員服飾主要有朝服、祭服、公服、常服、賜服等。蟒袍是一種皇帝的賜服,穿蟒袍要戴玉帶。蟒袍與皇帝所穿的龍袞服相似,本不在官服之列,而是明朝內使監宦官、宰輔蒙恩特賞的賜服。獲得這類賜服被認為是極大的榮寵。

龍袍:隋唐時期,南北統一,疆域遼闊,經濟發達中外交流頻繁,體現出唐朝政權的鞏固與強大。在服裝服飾上也達到空前繁盛時期。隋唐時期的士庶、官宦男子普遍穿著圓領袍、衫,上自皇帝下至雜役都可穿著,為當時的常服。此圖為穿對襟、闊袖便服衫的帝王。

3、各朝龍袍都長什麼樣

隋唐龍袍

隋唐時期,南北統一,疆域遼闊,經濟發達中外交流頻繁,體現出唐朝政權的鞏固與強大。在服裝服飾上也達到空前繁盛時期。隋唐時期的士庶、官宦男子普遍穿著圓領袍、衫,上自皇帝下至雜役都可穿著,為當時的常服。此圖為穿對襟、闊袖便服衫的帝王。[2]


宋代龍袍

宋代皇帝朝服——本圖為絳紗袍、蔽膝、方心曲領穿戴展示圖及通天冠、


黑舄圖。這種服裝是皇帝在大朝會、大冊命等重大典禮時穿著的服飾,相當於群臣百官的朝服。皇太子在大典禮時也穿這種服裝,冠用十八梁(名「遠游冠」),與此稍有區別。



元代龍袍

元代龍袍,按《圓史輿服志》記載有:「服白粉皮則冠白金答子暖帽,服銀鼠則冠銀鼠暖帽」。此像為白金答子暖帽穿錦袍的皇帝。



明代龍袍

明代皇帝的常服,服裝以黃色的綾羅為主,上綉龍、翟紋及十二章紋。明代的龍,形象更加完善,它集中了各種動物的局部特徵,頭如牛頭、身如蛇身、角如鹿角、眼如蝦眼、鼻如獅鼻、嘴如驢嘴、耳如貓耳、爪如鷹爪、尾如魚尾等等。在圖案的構造和組織上也很有特色,除傳統的行龍、雲龍之外,還有團龍、正龍、坐龍、升龍、降龍等名目。本圖服裝上所綉的團龍中,就有升龍、降龍兩種。






清代龍袍

清代龍袍以明黃色為主,也可用金黃、杏黃等色。清朝皇帝的龍袍,據文獻記載,綉有九條龍。龍袍的下擺,斜向排列著許多彎曲的線條,名謂水腳。水腳之上,還有許多波浪翻滾的水浪,水浪之上,又立有山石寶物,俗稱「海水江涯」,它除了表示綿延不斷的吉祥含意之外,還有「一統山河」和「萬世昇平」的寓意。[3]

清代皇帝的服飾基本上分為三大類,即禮服、吉服和便服。禮服包括朝服、朝冠、端罩、袞服、補服;吉服包括吉服冠、龍袍、龍褂;便服即常服,是在典制規定以外的平常之服。龍


清乾隆明黃緞綉五彩雲蝠金龍十二章吉服袍

袍,是上下連屬的通身袍,比禮服略低一等,是皇帝在一般性的吉慶宴會、朝見臣屬的時候穿用的常見禮服,也是我們常常見到的帝王服飾。帝王們穿著的龍袍,在現代人的心中很容易產生敬畏與神秘的感覺。尤其對龍袍上製作精良、細膩、造型獨特的紋飾圖案充滿疑惑,本文將對此做簡單的介紹。

帝王的服飾上綉有各種寓意吉祥、色彩艷麗的紋飾圖案。如:龍紋、鳳紋、蝙蝠紋、富貴牡丹紋、十二章紋、吉祥八寶紋、五彩雲紋等等。這些圖案只為封建社會里的帝王和少數高官所服用,並不普及。如:龍、鳳紋向來是帝、後的象徵,除了帝、後之外任何人不得使用。十二章圖案,自它在中國圖紋中出現就是最高統治者的專有紋飾,一直到封建帝制的滅亡,只應用在帝、後的服飾和少數親王、將相的服飾上,從未在民間出現過。





光緒帝龍袍

在北京藝術博物館收藏著一件清乾隆明黃緞綉五彩雲蝠金龍十二章吉服袍。此袍嚴格按照繁縟復雜的清代服飾制度製作。據《清史稿·志七十八·輿服志》記載:「龍袍,色用明黃。領、袖俱石青,片金緣。綉文金龍九。列十二章,間以五色雲。領前後正龍各一,左、右及交襟處行龍各一,袖端正龍各一。下幅八寶立水,襟左右開,棉、袷、紗、裘,各惟其時。」說明到了清代對龍袍在形制、製作工藝、裝飾圖案以及對於衣服的色彩上都規定得十分嚴謹苛刻。鑒別清代龍袍主要從做工、面料和紋樣三大方面來看。首先,龍袍的做工相當精細,所用線也非平常我們所見到的金線或者絲線,尤其緙絲工藝目前很難仿造。其次,清代宮廷服飾衣料的生產大多來自江南三織造,即江寧織造局、蘇州織造局和杭州織造局,極少部分由京內織染局織造。江寧(南京)善於織金妝彩以及倭緞、神帛的織造;蘇州的緙絲、刺綉工藝最精;湖絲的品質最為優良,如綾、羅、紡、縐、綢等多由杭州織造。最後,龍袍上的紋樣以及所在的位置也絕對不能有絲毫差錯,這些紋樣多限於皇帝服飾之上,其他皇宮貴族服飾上均不可有此紋樣,所以說紋樣是鑒定龍袍的最好方法。


4、男龍袍與女龍袍最明顯的區別是?

<

5、唐代的皇帝穿什麼顏色的龍袍

確切點來說唐代的皇帝並不穿我們後世以為的那種龍袍,他們的正式的大禮服和日常穿著的常服都不綉龍。現代人大多被那幅唐太宗像迷惑了,其實那是明人所畫,反映的正是明代的帝王常服,離唐代歷史真實是很遠的。從傳閻立本所作《步輦圖》和故宮所藏宋代帝王常服像就可以看出,那些常服都沒有綉龍,顏色也不都是黃色。

至於唐代皇帝的服用,通常分為各種正式場合穿的禮服(冕服)和日常穿的常服。冕服都是黑色的,上綉十二章等圖案,包括日、月、星、龍、山、華蟲、火、宗彝、藻、粉米、黼、黻,並不綉龍。至於常服,《舊唐書》記載唐太宗時 「其常服,赤黃袍衫,折上頭巾,九環帶,六合靴,皆起自魏、周,便於戎事。自貞觀已後,非元日、冬至受朝及大祭祀,皆常服而己。」可見顏色有紅色也有黃色,而且對裝飾沒有特殊描述,僅以「袍衫」稱之,也就是一般上流社會男子所穿的男袍。

6、古代皇帝和王爺龍袍的區別

古代皇帝和王爺龍袍的區別:

1、名稱不同,皇帝穿的是龍袍,而王爺穿的是蟒袍。

2、衣服上龍的形質不同,皇帝穿衣服上的龍是五爪金龍,而王爺身上穿的是四爪龍。

3、顏色不同,只有皇帝皇後的龍袍是明黃色,親王、世子、郡王則只能用藍色或石青色。

(6)男禮服龍袍擴展資料:

龍袍特點:

其特點是圓領(清朝為圓領)、右衽、黃色,硃色和紫色。公元581年隋文帝首次用蠶絲中最好的輯里湖絲(簡稱輯絲)作為龍袍的經緯線。

此外,龍袍還泛指古代帝王穿的龍章禮服。唐高祖武德年間令臣民不得僭服黃色,黃色的袍遂為王室專用之服,自此歷代沿襲為制度。960年,趙匡胤「黃袍加身」,兵變稱帝,於是龍袍別稱黃袍。

蟒袍特點:

蟒袍下端斜向排列的線條稱「水腳」。水腳上有波濤翻滾的水浪,水浪之上又立有山石寶物,俗稱為「江牙海水」。海水有立水、平水之分。

蟒袍在明代是官員的朝服,到清代才放寬限制,上至皇子下至未入流者都可穿服,只在顏色、蟒數上有區別限制。

參考資料:

龍袍  網路

蟒袍  網路

7、古代各個官員穿的衣服都是什麼顏色

以明朝為例:

五至七抄品穿青色;

八九品穿綠色;

四、五品的官員可以穿紅色;

三品以上穿紫色。

中國古代老百姓的服飾在主要以白衣為主,因為白衣造價很便宜,又不需要染色、最適合沒有錢的老百姓。

(7)男禮服龍袍擴展資料:

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後,帝王官員的服飾制度達到了最完備、最繁縟的地步。帝王服裝上增加了團龍紋,這是明代才開始形成的禮儀制度。龍紋成了帝王的專用徽記。這種綉龍的帝王常服,是明代皇帝最常穿的服裝,是明太祖在洪武三年正式制定的。

除了織有金盤龍紋的圓領窄袖黃袍外,還有折角向上巾,玉帶和皮靴幾種成分。

據《明會典》記載,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規定,補子圖案:公、侯、駙馬、伯:麒麟、白澤;文官綉禽,以示文明:一品仙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雲雁,五品白鷳,六品鷺鷥,七品鸂鶒,八品黃鸝,九品鵪鶉;

武官綉獸,以示威猛:一品、二品獅子,三品、四品虎豹,五品熊羆,六品、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馬;雜職:練鵲;風憲官:獬豸。除此之外,還有補子圖案為蟒、鬥牛等題材的,應歸屬於明代的「賜服」類。

8、古代,太子穿的衣服叫什麼,如王爺的衣服叫蟒袍,皇帝的衣服叫龍袍

古代,太子穿的衣服四爪蟒袍。

蟒袍在明代是官員的朝服,到清代才放寬限制,上至皇子下至未入流者都可穿服,只在顏色、蟒數上有區別限制。而龍袍皇帝專用的袍。

據《清史稿》卷一百三志七十八記載:「皇子蟒袍金黃色,片金緣,綉文九蟒(皇族為明黃、金黃及杏黃,以片金為邊緣,綉著九蟒)。」普通人一般為藍色及石青色。

明代"蟒衣"本是皇帝對有功之臣的"賜服"。至清代,"蟒衣"則列為"吉服",凡文武百官,皆襯在補褂內穿用。衣上的蟒紋與龍紋相似,只少一爪(趾)」,所以,把四爪龍稱為"蟒",遂名曰"蟒衣"。戲曲服裝中的"蟒"即是明、清"蟒衣"基礎上,經過裝飾和美化後所形成的。

(8)男禮服龍袍擴展資料

龍袍與蟒袍的色彩

一、龍袍

龍袍的色彩選用頗有研究,並十分嚴格,古代人使用的色彩並非單純是人的本性需要,同時又作為一個種族或部落的標志,在遠古舊石器時代的山頂洞人穿用採用赤鐵礦染色,到了夏代崇尚黑色,周代崇尚紅色,秦朝崇尚黑,漢朝推繹周崇尚紅。

隋文帝穿的龍袍第一次採用黃色,其後長期以黃色為最高貴,它象徵中央,因此,這種風氣一直沿用下來,直到封建王朝結束。龍袍上的字紋樣的顏色由淡月白色,品月和普藍組成,「蝙蝠」有朱紅、棗紅、絳色、香色、青銅色等數種顏色。

二、蟒袍

蟒袍主要使用十種純色,分為"上五色"(正色)和"下五色"(副色)。上五色指紅、綠、黃、白、黑,下五色指紫、粉(紅)、藍、湖、香。京劇服裝繼承了中國民族藝術的裝飾色彩傳統,大膽用色,色彩傾向鮮明,注重強烈對比。

又因為它是一種"刺綉之服",金銀線(復合色)具有調和作用,所以,服裝色彩既有強烈對比,又和諧統一,並且光彩燦爛,極為富麗。對於具體人物,力求擴展服裝基色(主色)的面積,造成"一人一色"效果。用色也具有特定的寓意,根據人物的類型而定。

9、在古代王爺可以穿龍袍嗎?龍袍和蟒袍有什麼區別?

在古代,皇帝穿的是龍袍無可爭議,可是在古裝劇中,不但皇帝穿的是龍袍,而且親王貝勒穿的都是「龍袍」,更過分的,部分古裝劇中,太監總管也穿 「龍袍」,這豈不亂了嘛,難道劇組給整錯了?還是在真實的古代,除了皇帝,王爺和太監總管也全部穿龍袍?不是的,其實太監總管和王公貝勒所穿的不是龍袍,而是蟒袍,只不過看起來像是龍袍罷了

那龍袍和蟒袍有什麼區別?

龍袍又叫龍袞,是古代皇帝的朝服,也是禮服的一種,起源於秦朝,只不過秦朝不叫龍袍,叫帝服,即皇帝的衣服。隋朝之後的龍袍多以黃色為主,隋朝之前,如周朝多是紅色,秦朝多為黑色

龍袍上綉有九條龍。分別在前胸後背各一,前後膝蓋處各兩個,左右肩膀各一,餘下一個在衣襟內,這樣布置從前面看是五條,後面看也是五條

為什麼龍袍設計龍的總數是九,前後看都是五呢?

在我國九是個吉利數字,在《周易·乾卦》中有:「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這樣的說法。古代帝王受《周易》影響,多比較崇尚九五至尊,故龍袍上一般是九條龍,在前後看各是五條,正好迎合了九五這兩個數字

蟒袍因袍子上綉著蟒而得名,其實在古裝劇中看到的王公貝勒穿的「龍袍」並不是龍袍,而是蟒袍。蟒袍和龍袍從外形上看幾乎沒什麼區別,但是細節不一樣

明朝《萬曆野獲編》里有這樣一句話「蟒衣,為象龍之服,與至尊所御袍相肖,但減一爪耳」,意思是龍袍和蟒袍外表很相似,但腳趾數量不一樣,五趾為龍,四趾為蟒。這個細節也太細了,萬一哪個造辦處的員工眼神不好,這要把蟒袍當成龍袍給皇帝送去了,豈不性命難保

所以下次再看古裝劇的時候可以觀察一下,皇帝所穿龍袍身上的「龍」是不是五個腳趾,王公貝勒身上的蟒袍上的「蟒」是不是四個腳趾。在電視劇《新女駙馬》里,皇帝所穿的龍袍並非龍袍,而是蟒袍,因為身上的龍是四爪龍,有機會看這部劇的時候可以仔細觀察一下

在古代只有皇帝可以穿龍袍,但也有例外,那就是太上皇也可以穿龍袍,除了這兩位,其他人是不可以穿龍袍的

蟒袍在古代除了皇室宗親之外,其他高貴將相也可以穿著,比如古裝劇里的太監總管所穿的「龍袍」即為蟒袍。但是在顏色和蟒的數量上有區別,如在清朝親王、郡王為九蟒,而品級低的王公大臣只能是七蟒或五蟒

在清朝,朝廷大臣即使可以穿蟒袍,也不是任何場合都可以,比如上朝時即使穿蟒袍,也是絕對不可以外露的。而在清朝祭祀、節慶或吉慶等重要場合,朝廷大臣需要穿蟒袍參加,比如清朝三大節之一的萬壽節,也就是皇帝的生日那天,文武百官也是要穿蟒袍去「赴宴」

原以為王公貝勒穿的也是「龍袍」,其實是「蟒袍」,此外蟒袍不是只有太子,皇子,親王貝勒才可以穿,比如在清朝,有品級的官員都可以擁有蟒袍

(圖自網路,侵刪)

龍袍起於秦始皇,工匠至此開始忙。

能工巧匠來雕刻,全衣九龍滿身卧。

降生九子各不同,只有五爪才是龍。

四爪長蛇形似龍,蟒袍加身是高層。

清朝制度管得松,多數皆可蟒袍行。

封建等級真奇怪,民國之後歷史態。

10、請教龍袍的問題,是皇帝的所有衣服都叫龍袍,還是只是吉服的一種,還是只有帶龍的叫龍袍?

龍袍是吉服的一部分,
以清代為例,皇帝服飾分三大類,即禮服、吉服和便服。
禮服包括朝服、朝冠、端罩、袞服、補服;
吉服包括吉服冠、龍袍、龍褂;
便服即常服,是典制規定以外的平常之服。
所以說,龍袍是吉服的一部分,一般龍袍之外需套袞服,頭戴吉服冠,胸前掛朝珠,腰系吉服帶,腳蹬皂靴。
龍袍比禮服略低一等,在三大節、大祀等隆重典禮上要穿禮服,也就是朝服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