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婚紗禮服 » 民國西裝禮服

民國西裝禮服

發布時間: 2022-11-08 22:41:23

1、42-小說創作之歷代服飾資料參考(九)民國時期服裝(2)

1、民國元年臨時政府頒布的禮服

民國元年臨時政府頒布的《民國服制》,規定了 男子禮服 分: 大禮服 和 常禮服 兩種。

大禮服 即西方的大禮服, 有晝、晚之分 。「晝服長與膝齊,袖與手脈齊,前對襟,後下端開衩,用黑色,穿黑色長過踝的靴。晚禮服似西式的燕尾服,而後擺呈圓形。褲,用西式長褲。穿大禮服要戴高而平頂的有檐帽子,著晚禮服則可穿露出襪子的矮勒靴。」

還有 常禮服兩種 :一種為 西式 ,其形制與大禮服類似,唯戴較低而有檐的圓頂帽; 另一種 為傳統的 長袍馬褂 ,均黑色,料用絲、毛織品或棉、麻織品。

「 剪辮易服 」不同於歷代王朝改元易服,而是從官員服裝開始實施新的規章,即 不以等級定衣冠 的新服制,從而開辟了以新禮服代替舊式官服的新紀元。

1929年,國民政府公布 《民國服制條例》 , 重新確定 了民國時期的禮服式樣, 恢復了傳統中式服裝式樣 。對男女禮服、制服及公務員制服等作了具體規定,並附有圖式。

其中 規定男公務員制服為中山裝 。

中山裝 其式為立領、單排紐、四貼袋,很快在青年中傳開,成為民國時期與西裝和長袍馬褂並駕齊驅的 男子三大服裝之一 。

女子禮服是對襟襖衫和長裙,衣和裙的質料、用色皆無規定。

民國的禮服制度,並沒有對百姓服裝作出具體規定,老百姓的服飾仍以中式服裝為主,不過 少了「別等級,辨貴賤」的限制 ,人們穿著的自由度增加了。

民國初期的第一次服裝制度改革,

首先是告別了森嚴的等級制度 ,在服裝形式上中西並陳,西重於中。

其次 ,禮服的應用貫徹平等的原則, 官員統一著裝 。

再次 ,已經顯示出 社會文明的進步 。任何國家 從農耕文明步入工業文明 都同樣經歷過服裝革新, 傳統煩瑣的長袍長裙必然讓位干現代簡潔的短衣短裙 。

雖然民國初起的 第一次服裝條例 的制定缺少了國情考慮,大禮服和常禮服並未使用於實際生活,但是 民國政府選擇現代洋服作為新時代的象徵絕非偶然 。新政權文武官員換上新裝, 意味著清朝帝國頂戴花翎的終結 。

(摘抄自書籍《中國服裝簡史》王鳴 著)

2、民國男神們的標配為啥會是馬褂長衫?

馬褂長衫為什麼是民國男神們的標配?如此穿搭知性與儒雅一覽無余

民國是我國歷史中一個比較特殊的時期,雖然僅歷時38年時間但卻最復雜、最動盪。作為「以舊替新」的突出代表,民國在這方面表現得尤為突出。從政治、經濟、文化到國民生活,幾乎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變化。

1912年—1949年民國存續期間,社會的各個方面都參與到了這場變化之中。政治體制、文化形式、思想意識、服飾理念等,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翻天覆地的革新。

而這場轟轟烈烈的革新活動最突出的特點,就是伴隨著戰爭、革命、政治、社會體制的巨變。

可以說生活在民國期間的老百姓,深切體會到了社會生活與文化觀念的變化。在這一系列變化之中比沖擊力最強的就是服飾文化變革,從「上衣下裳」的傳統服飾形制,直接過渡到了充滿創新與現代元素的服飾理念。

僅在短短的幾十年滄桑巨變中,就結束了傳統服飾歷時千年的「衣冠制度」。並且完成了由古典到現代、由中式向西式的「華麗轉身」。

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出民國雖然僅有38年歷史,但是卻集中完成了以舊替新、西化發展的歷史進程。

但是非常值得大家注意的是民國時期,男女服飾文化雖然都產生了非常巨大的形制變化。但是相比較於女性服飾文化來說,男性服飾在變革方式、外觀、形態等方面,卻存在著內涵、文化以及風格等方面的巨大差異。

簡而言之民國時期男性服飾在順應時代變化的過程中,同時也產生了獨具自身特色的服飾文化。而這種服飾文化的突出表現就是,雖然對西方男式服裝元素有所借鑒,但卻保留了極具中國意蘊的服飾元素,「長衫馬褂」就是其中最值得玩味的民國男裝標配。

民國男神的標志性服飾「長衫馬褂」

民國男性服飾從外觀和搭配上來看既有完全西化的西服套裝,同時也有保留了傳統韻味的長衫馬褂。對於很多曾有過留學經歷或上過大學的男性來說,他們的服飾搭配多以西裝、領結、領帶、皮鞋為主,當然再搭配一個西式禮帽看起來就會更加洋氣。

事實上民國時期男性服飾文化變革,其實主要體現出了審美取向、思維意識方面的變化。當然,也彰顯出了生活方式、價值理念等方面的時代特色。

筆者認為民國男性服飾的文化特色從大方面來講,其實也是時代變革中留下的深刻印記。

「長衫馬褂」、禮帽、皮鞋既體現出了中式服飾的內涵,同時也點綴出了西式服飾元素。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民國男性的服飾搭配,既有對傳統服飾的繼承與發展,同時也有貼近西方思想與人文理念的過渡。

從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歷史事件中,不難看出「改服易制」不僅需要極大的決心,同時也是社會大變革時期的一個突出代表。

民國是在推翻清朝封建統治廢墟上建立起來的,同時又受到了西方現代思想的巨大沖擊,這其實才是當時「改服易制」的根本原因。

1.民國男神標配服飾長衫馬褂

長衫、馬褂、禮帽、皮鞋是民國時期男性服飾的標配。除了禮帽與皮鞋是舶來品之外,長衫與馬褂的服飾歷史卻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雖然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長衫是清朝時期男性常服,但事實上這種形制的男性服飾在明朝時期,其實就已經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服飾了。

(1)長衫乃明朝「道袍」

據史料記載長衫又稱長褂或中式長衫等,這種類型的男式服裝早在明朝時期就已經出現。並且是明朝士大夫群體的家居服飾,外形有一點類似於「道袍」形制。但是顏色以及配飾方面卻更加靈活,尤其是在制衣材料和理念上也遵循了多變的原則。

明朝時期的長衫或者說「道袍」,外形肥大、剪裁隨意穿起來十分飄逸灑脫,交領設計也給人一種凝聚了千年歷史的古風色彩。

但是民國時期的長衫卻一改肥大印象,在設計上主要依照個人身形量體裁衣,並且遵循肩背立體、腰線隨體的制衣風格。

(2)民國長衫服飾形制

同時還將交領改造成了看起來更加整潔的小圓領,長度基本上都在腳踝部以上小腿中下側。大襟採用右衽的方式相對來說立體感更強,同時下擺處單側或雙側開衩。相比較於明朝士大夫的「道袍」來說衣身更為緊致,袖口多以窄袖為主不用馬蹄袖。

袖長一般都會遵照馬褂袖的長短齊平,穿在身上之後不僅更加合體而且更能體現男性身材魅力。當然長衫的長度也可以長至足跟,但對於個人比較矮小的人群來說,這種長度的長衫其實並不合適。所以只有身材高大的人群穿長衫才會更加挺拔俊美。


(3)長衫為民國時期的常禮服

民國時期的長衫既可以作為常服,同時也可以在正式場合作為禮服,筆者認為如果從本質上去分析可以發現,長衫其實就是長袍的一個分支。長袍有棉、夾之分簡而言之就是單者為長衫雙層為襖。也就是說春夏秋三季穿長衫,較為寒冷的冬季則穿棉袍。

長衫除了借鑒了明朝的「道袍」形制之外,其實遵循看清朝服制理念加以改進。在清朝時期長衫是清會官民常服,尤其是清朝後期長衫還被男性群體當做常禮服。尤其是到了民國時期長衫在男性群體中更為流行,無論是官商、文人還是政客,基本上都以一襲長衫作為日常著裝。

(4)民國男性常服「長衫」的寓意

長衫既遵循了明代漢族男性服飾樣式與文化內涵,同時也借鑒了滿族服裝的文化特性。這種極具民族魅力的男式服裝既非常注重,服裝面料本身的外觀效果又特別依賴平面性的裝飾表現。如果從文化內涵去分析則暗合「天人合一」的人文理念。

長衫作為一種最能代表民國男性服飾特徵的服裝,在男性服飾的表層文化映襯之下,其實還隱含著更加深層次的文化規律。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長衫以服裝為媒介,其實最想體現的是文化的統一與融合性。

漢族、滿族、西方文化三者融會貫通之後,民國男性的標志性服飾長衫馬褂就此被載入史冊。可以說長衫馬褂所體現出的文化特色,其實並不單純是民國時期的服飾文化,而是一種推陳出新、中西結合之後的文化彰顯。

筆者認為民國男服長衫馬褂不僅繼承了,古老的傳統衣冠制度和中國服飾文化的深刻寓意。同時,也表現出了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碰撞與融合。雖然長衫屬於明朝士大夫常服,而馬褂則是清朝時期的日常便服,但是長衫設計與剪裁中的修身、立體理念,卻是完完全全的西方服飾文化理念。

民國男性常服「長衫」的文化內涵

1.「長衫」的思想與文化碰撞

長衫作為民國時期眾多男性的標配服飾,並不是一蹴而就突然出現在民國裁縫鋪中。相信大家都知道民國時期的社會非常混亂,清朝的遺老遺少、西化的留洋學子,以及各個國家的僑民都匯聚在當時社會中。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如果大家有幸穿越至民國,就會發現大街上腳步匆忙的行人,彷彿是不同時代、地域、文化的大雜燴。

既有身著清朝便服留戀故國的清朝遺民;同時也有身著西裝頭戴禮帽的時尚先鋒;還有黃頭發藍眼睛白皮膚的「老外」。

但是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最扎眼的卻是,身著一襲長衫、馬褂、頭戴禮帽、腳穿皮鞋,手中拄著一根「文明棍」的民國男神們。這些人基本都有較好的家世和較高的學識,言談舉止中既可以之乎者也還能冒出幾句洋文。

筆者認為從這個角度去分析身著長衫馬褂的民國男子,不難發現他們的內心中既有對過去的留戀,同時也有對新鮮事物的好奇與渴望。大家印象中的眾多民國文學家,其實都是一身長衫馬褂的男神形象。

2.「長衫」服飾文化內涵

如果從文化內涵角度去分析「長衫」,其實這種服飾就是多種文化融合之後的變體。而在各種文化相互融合過程中既有排斥也有妥協,從長衫的外形來看就是一種中式男裝。但是其剪裁理念與設計思維卻充滿了西方味道。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長衫作為民國期間,中國男子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服飾,在20世紀30年代左右可謂風靡全國。並且與中山裝、西裝兩個強勁的對手,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服飾文化態勢。而這種態勢的根本原因就是多種思想與文化相互雜糅。

大家可以試想一下存在了幾百年的滿清王朝,雖然在辛亥革命的炮聲之後土崩瓦解。但是其形成的獨特文化底蘊與習俗精神,其實根本不可能像政體一樣瞬間垮台。所以民國時期的很多思想其實依然有清朝的影子。

雖然民國時期產生了很多新思想,再加上不斷輸入西方文化意識,導致生活在當時的人們出現了新舊思想融合的現象。但是很多沒有接受過教育的老百姓,或者說對清朝依然心懷留戀的民眾,其實依然無法接受西裝或其他「洋裝」。

所以在民國老百姓的心目中中式服裝,依然是他們的日常家居服飾。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講也並不是所有人都穿得起「洋裝」,所以融合了中西服飾文化以及經過改良的長衫,就變成了普通民眾最青睞的服裝樣式。即使是在政商以及文化圈長衫也依然備受青睞。

筆者認為長衫馬褂不僅體現出了,思想、文化、習俗的交鋒與相融,同時這種極具中國特色的男性服裝,在點綴了西方服飾元素之後,反而更能體現出獨具東方魅力的形體美。同時,也可以映襯出民國時期男性的儒雅與知性。

結 語

民國時期男性標配服飾長衫馬褂,不僅體現出了社會變革時期的服飾文化創新,同時也彰顯出了中國古代衣冠制度的延續與發展。如果說旗袍是中國近代服飾文化歷史的巔峰,那麼民國男子長衫服飾文化就是現代男性服飾的先導與啟蒙。

筆者認為民國長衫服飾文化對於解讀,其實也可以作為當今中國男裝文化的重要依據,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其實非常具有研究價值。現代社會中的男裝雖然也大都以西方理念為主,但是近年來興起的中國風服飾也大有返古趨勢。

3、西裝是什麼時候開始在中國佔領正裝地位的

19世紀40年代前後,西裝傳入中國,、

留學的中國人多穿西裝。寧波市服裝博物館的研究人員經過半年的研究,發現中國人開的第一家西服店是由寧波人李來義於1879年在蘇州創辦的李順昌西服店,而非國內服裝界公認的1896年由奉化人江輔臣在上海開的「和昌號」,這將寧波「紅幫」史和中國西裝史整整向前推進了17年。 1911年,民國政府將西裝列為禮服之一。1919年後,西裝作為新文化的象徵沖擊傳統的長袍馬褂,中國西裝業得以發展,逐漸形成一大批以浙江奉化人為主體的「奉幫」裁縫專門製作西裝。
20世紀30年代後,中國西裝加工工藝在世界上享有盛譽,上海、哈爾濱等城市出現一些專做高級西裝和禮服的西服店,如上海的培羅蒙、亨生等西服店,以其精湛工藝聞名國內外。此外,中國西裝製作形成各種流派,較為流行的有羅(俄國)派和海派。羅派以哈爾濱為代表,製作的西裝隆胸收腰,具有俄國特色;海派以上海為代表,製作的西裝柔軟、合體,具有歐美特色。1936年,留學日本歸來的顧天雲,首次出版了《西裝裁剪入門》一書,並創辦西裝裁剪培訓班,培育了一批製作西裝的專業人才,為傳播西裝製作技術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新中國成立以後,占服飾主導地位的一直是中山裝。改革開放以後,隨著思想的解放,經濟的騰飛,以西裝為代表的西方服飾以不可阻擋的國際化趨勢又一次涌進中國,人們不再討論它是否曾被什麼階級穿用過,不再理會它那說不清的象徵和含義,欲與國際市場接軌的中國人似乎以一種挑戰的心理來主動接受這種並不陌生但又感到新鮮的服飾文化。於是,一股「西裝熱」席捲中華大地,中國人對西裝表現出比西方人更高的熱情,穿西裝打領帶漸漸成為一種時尚。

4、民國時男人穿什麼衣服?

長袍馬褂,洋裝,中山裝,唐裝。

長袍馬褂的男性造型,其實早在清末就有了,不過民國其實並未因其曾經在前朝廣為流行而禁止,相反的,袍褂一直是民國男性的常禮服。

民國18年所定《服制條例》中的「男子禮服」,由於該條例一直到民國92年才廢除,而後也沒公布新的服制條例,所以在一些需要傳統禮服的地方,仍然會穿著袍褂。

民國元年的大禮服(級別高於常禮服袍褂)所採用的就是洋裝,並且在常禮服中也可採用洋裝,其餘各種行政職務的制服,也是採用洋裝,民國主流力量對於洋務的推崇可見一斑。

一般來說,民國略有身份的人,至少都是長袍打扮,而短裝因為行動便利,一般都是社會下層及勞動人民的裝扮。

袍褂不見得非得是名流才可以穿著,但是相對於短裝自然是正式了許多。

中山裝起源眾說紛紜,但是這種極具軍裝風格的服飾,對於當時處於戰時的中國,為了標榜軍中職務,常有領導人穿著。如蔣中正,印象中的他一生似乎都是軍裝打扮,只有在私下生活里才會穿著袍褂,他的西裝形象反而極為少見。

(4)民國西裝禮服擴展資料:

民國時期的服飾風格:

由於當時社會呈現出動盪不定,混亂無序,在這一時期,大量的無法解決的社會問題隨之出現。需要了解著一些社會問題,得應用歷史方法,考察當時人民的社會風尚變化。通過生活細節,可以看到大時代背景下的整體社會狀況 。

民國初年受清朝和西方文化的雙重影響,出現了以廢除傳統服飾為中心內容的服飾改革。男子服出現了從長袍馬褂向中山裝和西裝逐步過渡的趨向,女子服飾變得日益豐富多彩,出現了普及旗袍的趨向。尤其便現在東部沿海港口城市,由於沿海口岸城市較早開放,得風氣之先。

以京師宮眷顯貴為代表而被全國效尤的傳統京派服飾,漸漸失去了領導服飾潮流的優勢,轉而仿效蘇杭、上海。這一現象也表現出了西方文化滲透的方向。全國總體表現在,從東向西男子服飾由大量的中山裝和西裝向大量馬褂長袍的變化。

男子服飾這一變化主要還來源於,清末民初,大批青年出國留學,國內也大辦新式學堂,社會上出現了服裝西洋化得趨勢。各個學堂服飾皆效仿西式。

社會上的西服大致有三類:一類是軍服,包括英美式,俄式,日式軍服,第二類是駐外使館文職官員,買辦商人,留學生所穿的西服。在一類就是日本式的士官服和學生服裝。這些學生裝,是大量留學青年帶回國的。

這種服裝形制簡便,給人一種莊重和充滿活力的感覺,因此,傳入中國後,在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中風行一時。

中山裝是中西合璧的產物,它拜託了中國傳統的寬袍大袖,吸收了西裝的貼身、干練的風格,但又有鮮明的中國特色。給人以一種朴實莊重之感。各個階層皆可以穿,出一定意義上說明了它的活力。

服裝上的差別不僅僅是因為審美觀的不同,其中還有經濟因素和個人生活習慣因素,穿中山裝和西服的人,沿海多於內地,城鎮多於農村。在一,不論城鎮還是農村,沿海與內地,富有者都是衣帽光鮮,穿著入時,窮人則大都維持溫飽而已,穿著也沒法講究,以衣禦寒。

女子服飾的變革主要表現在:隨著清末革命運動和女子解放運動的興起,一些新型知識分子把服飾變革與女子解放聯系起來,認為傳統服飾是束縛婦女的枷鎖,主張予以改革。民國初年,女子衣著特點:首先是取消了服飾上的等級差別,這一舉措無疑不成為婦女解放運動推向成功的訊號。

其次滿族婦女的服裝遭到摒棄。除此之外,在西方文化的影響下,中國婦女服裝改變了傳統的胸、肩、背完全成平直的造型,變得更加稱身合體,並能體現女性的秀體之美。於是旗袍的走向了大街小巷,一時成為時尚的代名詞。

同時還有各式各樣的服裝,可以說是百花爭艷的服飾大潮流,歐洲國家時尚代表的巴黎各種流行服飾在當時應經到上海。上海的交際市場中女裝層出不窮,當時同樣在流行時尚推廣過程中,女裝很安裝有同樣的問題,這也是主要的社會問題。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我們需不需要有國服 (4)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山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馬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西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唐裝

5、民國時期的服裝特點

民國時期的服裝特點有:男子服飾出現了從長袍馬褂向中山裝和西裝。而女子服飾變得日益豐富多彩,出現了普及旗袍,由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

(5)民國西裝禮服擴展資料:

學生裝,是大量留學青年帶回國的。這種服裝形制簡便,給人一種莊重和充滿活力的感覺.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 。

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

旗袍形成於上個世紀20年代,有部分學者認為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先秦兩漢時代的深衣,民國20年代之後成為最普遍的女子服裝 ,由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

參考資料:旗袍-網路

6、民國時期服飾是怎麼樣的?

民國制服的造型基礎除了中裝之外,還加上了西裝或中西合璧的元素,總體上可以分為中式傳統、西式摩登與中西合璧三大類別。

男性服飾:從長馬褂到中山裝、西裝

民國初期,能夠接受西服的人畢竟還是少數。長袍馬褂的裝束在民國男子中是十分常見的。長袍有單、夾與棉之分,可以分別對應不同的冷暖季節,可以適應當時社會一般的日常生活與禮儀需要,同時也可以滿足商、官與文人墨客各色人等的需要。

中山裝是孫中山親自創導,是在學生裝和「企領文裝」的基礎上改革而成的一種服裝。最早的中山裝領口作關閉式八字形,裝袖,前門襟上有九粒紐扣,後背有中縫,腰際有闊帶式橫襟,衣服的上下左右各綴有一貼口袋,上面的口袋有戴蓋。後來的中山裝款式在領子、袋蓋、紐扣及袖口等部分都有變化,製作工藝和色彩等方面都有所改進。

女子的著裝恰好反映了當時女裝的三種主要類型。第一是上衣下裙類,青年婦女多穿窄而修長的高領衫裙,下穿黑色長裙,裙下不施綉紋,衣衫也比較樸素,這是民初女裝的時尚。第二是上衣下褲類,這與上衣下裙類似,只是下裝的裙改成了褲。第三是旗袍,這是屬於滿漢交融類型的旗袍,大襟右衽,連袖直身,其特點是寬大、平直、下長蓋腳。但是不久,旗袍的長度縮短,腰身收緊,曲線明顯。

7、民國男性裝扮是什麼樣的

你這是民國上層的打扮吧,占人口98%以上的平民階層可不是這么回事。

8、民國時期的服裝趨勢

    民國初年受清朝和西方文化的雙重影響,男子服出現了從長袍馬褂向中山裝和西裝逐步過渡的趨向,女子服飾變得日益豐富多彩,出現了普及旗袍的趨向。男子服飾這一變化主要還來源於,清末民初,大批青年出國留學,國內新式學堂的興起,社會上出現了服裝西洋化得趨勢。各個學堂服飾皆效仿西式。社會上的西服大致有三類:一類是軍服,包括英美式,俄式,日式軍服,第二類是駐外使館文職官員,買辦商人,留學生所穿的西服。在一類就是日本式的士官服和學生服裝。這些學生裝,是大量留學青年帶回國的。這種服裝形制簡便,給人一種莊重和充滿活力的感覺,因此,傳入中國後,在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中風行一時。《民國服制》規定:「男子禮服分為大禮服、黨禮服2種。

其中大禮服分書用、夜用2種,書用大禮服為西式大氅式;夜用大禮服類似燕尾服,但後擺呈圓形,褲用西式長褲。

常禮服也分2種:一為西式,一為袍褂式,均為黑色,衣料採用國產絲、毛織品或棉、麻織品。

女子禮服則只有1款:上用長與膝齊的對襟長衫,下用長裙;衫裙均加綉飾。

穿著禮服出席喪禮時,男子要在左腕纏上黑紗,女子則在胸前綴以黑紗結。

民國代表性服裝

1、中山裝

直立領,有四個貼袋,袋蓋倒山形筆蓋式,門襟五粒紐扣。這種服裝既是對西式服裝的模仿,吸收了西裝貼身、干練的優點,同時也加入了新的中國元素,如立領、貼袋、及五粒紐扣的設計增添了對稱、莊重的風格。中山裝是中西合璧的產物,它拜託了中國傳統的寬袍大袖,吸收了西裝的貼身、干練的風格,但又有鮮明的中國特色。給人以一種朴實莊重之感。各個階層皆可以穿,出一定意義上說明了它的活力。

2、旗袍

旗袍局部被西化,在領、袖外採用西式的處理,如用荷葉領、西式翻領、荷葉袖等,或用左右開襟的雙襟。常見的大紅旗袍,色彩絢麗醒目,款式別致,充分展現出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著重體現東方女性含蓄優雅的魅力。

女子服飾的變革主要表現在:隨著清末革命運動和女子解放運動的興起,一些新型知識分子把服飾變革與女子解放聯系起來,認為傳統服飾是束縛婦女的枷鎖,主張予以改革。

民國初年,女子衣著特點:首先是取消了服飾上的等級差別,這一舉措無一不成為婦女解放運動推向成功的訊號。其次滿族婦女的服裝遭到摒棄。除此之外,在西方文化的影響下,中國婦女服裝改變了傳統的胸、肩、背完全成平直的造型,變得更加稱身合體,並能體現女性的秀體之美。於是旗袍的走向了大街小巷,一時成為時尚的代名詞。

辛亥革命結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中華民族的服飾進入了新時代。

在此之前,改良主義者康有為於1894年、外交大臣伍廷芳於宣統初年,曾上書改革服制和服式;中國留學生也改穿西裝。隨著中外交流的加強,五彩紛呈的服裝終於沖垮了衣冠等級制度。傳統的袍、衫、襖、褲、裙越來越多地接受西方服飾影響,並被許多新品種新款式取而代之。

①男裝。民國初年出現西裝革履與長袍馬褂並行不悖的局面。穿著中西裝都戴禮帽,被認為是最莊重的服飾。20年代前後出現中山裝,逐漸在城市普及。廣大農村一直沿用傳統的襖褲,頭戴氈帽或斗笠,腳著自家縫納的布鞋。

②女裝。辛亥革命帶來了多樣化,一身襖褲之外,又多穿用襖裙套裝。20年代以來,婦女喜愛旗袍,旗袍逐漸成為時裝而不衰。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服飾崇尚簡朴實用。50~70年代,中山裝漸成男子主體服裝,此外流行過軍便裝,人民裝;女裝受蘇聯影響,連衣裙風靡城市,此外還流行過列寧裝等。但在農村,上衣下褲一直是大多數農民的傳統裝束。1978年後,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體現時代精神,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服飾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面貌簇新。其中長期代表中國傳統服飾且受多民族服飾影響的漢服大放異彩。

52閱讀

9、民國人們穿什麼服裝

《民國服制》規定:「男子禮服分為大禮服、黨禮服2種。

其中大禮服分書用、夜用2種,書用大禮服為西式大氅式;夜用大禮服類似燕尾服,但後擺呈圓形,褲用西式長褲。

常禮服也分2種:一為西式,一為袍褂式,均為黑色,衣料採用國產絲、毛織品或棉、麻織品。

女子禮服則只有1款:上用長與膝齊的對襟長衫,下用長裙;衫裙均加綉飾。

穿著禮服出席喪禮時,男子要在左腕纏上黑紗,女子則在胸前綴以黑紗結。

(9)民國西裝禮服擴展資料

民國代表性服裝

1、中山裝

直立領,有四個貼袋,袋蓋倒山形筆蓋式,門襟五粒紐扣。這種服裝既是對西式服裝的模仿,吸收了西裝貼身、干練的優點,同時也加入了新的中國元素,如立領、貼袋、及五粒紐扣的設計增添了對稱、莊重的風格。

2、旗袍

旗袍局部被西化,在領、袖外採用西式的處理,如用荷葉領、西式翻領、荷葉袖等,或用左右開襟的雙襟。常見的大紅旗袍,色彩絢麗醒目,款式別致,充分展現出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著重體現東方女性含蓄優雅的魅力。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