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婚禮婚慶 » 明朝婚禮視頻

明朝婚禮視頻

發布時間: 2023-06-15 07:09:41

1、明代的結婚形式是怎樣的?他們的「婚紗」是怎樣的?

○庶人婚禮

《禮《禮》雲:「婚禮下達。」則六禮之行,無貴賤一也。朱子《家禮》無問名、納吉,止納采、納幣、請期。洪武元年定製用之,下令禁指腹、割衫襟為親者。凡庶人娶婦,男年十六,女年十四以上,並聽婚娶。婿常服,或假九品服,婦服花釵大袖。其納采、納幣、請期,略仿品官之儀。有媒無賓,詞亦稍異。親迎前一日,女氏使人陳設於婿之寢室,俗謂之鋪房。至若告詞、醮戒、奠雁、合巹,並如品官儀。見祖禰舅姑,舅姑醴婦,亦略相准。

納采:「其制,或為子聘婦,皆使媒氏通書。女氏如許之,擇吉納采。」,〈明史 志第三一·禮九〉表明定親正式開始男方派儐相去女方家 正式求聘(求婚)。 儀程:那天,男方行家禮,告廟。賓者和媒人到女方家,主人降階(出迎),對他們作揖,才可入。主人入門而右。賓者媒人(執雁者從)入門而左,站定,賓站在西,主人站在東,媒人站在賓者的南邊,執雁者於北。中間放一桌,相互拜。起身,賓者從執雁者手裡拿過雁,雙手放於桌上。賓者對主人曰:「某以伉儷之重施於某,某率循典禮,謹使某納采。」主婚者曰:「某之子弗嫻姆訓,既辱采擇,敢不拜嘉。」 然後賓者問名,「將加卜筮,請問名。」主人曰:「某第幾女,妻某氏出。」 〈明史 志第三一·禮九〉然後主人對賓者雙手贈以庚貼,上寫女子的字 第幾女 年齡 父誰祖誰曾祖誰高祖誰母親何人 作訂親的憑據,賓者雙手接過。禮畢,賓者在前,然後媒人,主人在後送。 納吉:就是進行占卜,看看婚姻吉不吉祥。 得吉兆,便再派使者向女家通報,主人謙讓一番,只不過是形式了。 納征:納征就是送婚書和下聘。過幾天,男方派使節來送紀念婚事成全的象徵與信物,男方奉著聘印,聘寶(如同皇後的冊寶印綬)聘冊(印寶 既表明家裡的掌權之物 相當於作為管理家庭內事的權柄 權利信物與男家的憑證 新娘憑此證正式確立地位 正式有了權利與表明正式被聘 正式被授權 冊即聘立文書 算正式聘婦證明)前來,這樣作為訂婚的依據防止變卦 若要退婚 男方先還庚貼,女方然後還聘禮 聘釵,然後男方寫休書給女方 請期:再過幾天,男方派使節來到女方家請女方指定婚期,定下親迎的日子。以上皆如前儀。我們今天可除親迎外以上五者合並之。

2、在明朝的時候,都有哪些荒誕的婚姻習俗呢?

每個朝代都有自己的風格。在文化的表達上,很難堅持。在歷史的選擇上,不同的文化在主線的控制下會在外觀上發生變化。婚禮和文化有風俗的關系。因為只有當世界認可並成為習慣的時候,文化才體現在這個習慣上。

如果只講明朝的風俗,會導致史書枯燥。不如換個角度,用現代的眼光去看待明朝婚禮的風俗背景。與現代觀念對比分析後,也能更直觀地感受到明朝的風俗特色。

1.結婚年齡太早了

在明朝的婚禮中,結婚年齡和生日首當其沖。因為在社會上層,為了防止意外,婚禮選擇會在合適的年齡進行;但在傳統的「多子多福」思想中,普通人都希望自己的後代快速繁衍,所以明朝的早婚年齡就成了一大特色。

到了明朝,男人16歲,女人14歲,就可以結婚了。相對於現在20歲的結婚年齡,明朝的結婚年齡真的太早了。到了初中的年紀,你的人生又要面對另一個伴侶了。對於自己對生活的認知,我沒有確切的答案,但我需要先了解異性。從教育和生活的角度來說,過早結婚真的不容易,也不理智。

2.娶妻並非易事

除了明初結婚年齡之外,娶嬪妃的嚴格性也成為一大特色。古代史上公認男人娶小妾。為了滿足人口的需求,娶幾個女人無疑是最好的解決辦法。但在古代,娶妾也是需要物質支持的。

到了明代,納妾的負面影響逐漸顯現。比如妻子與妻子之間的不和諧,以及混亂的影響等等。,明朝的法律對納妾做了更嚴格的規定。

「凡以妻為妾者,杖一百。老婆,老婆,職員九十,正確的說法是「官員娶音樂家為妻,職員六十,離婚」……在明朝法律中,娶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古代想娶嬪妃的願望在明朝是無法實現的。

3.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當然,作為封建王朝,明代婚禮的主線離不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因為在婚禮的選擇上,古人認為獨立選擇婚姻往往與混亂聯系在一起。為了防止亂象的發生,由父母和他人來規范是一個合理的解決辦法。

然而在今天的現代文明中,人性的進步和解放推翻了這種古老的約束。或許擔憂是對的,但在自由選擇的人性中,人類的文明和發展才能取得更好的進步。你不能總是帶著恐懼拒絕大多數事情。因為在未知的事情上,只要你善於發現長遠的價值,這種勇氣是值得肯定的。

殘留的影響

除了風俗上的儀式和明朝的特點,我們還能看到明朝婚俗的影子。但在兩性的婚姻生活中,也有古代婚禮的負面影響。負面影響不是明朝獨有的。在婚姻關系中,中國傳統的固本思想成了最大的「罪魁禍首」。

1、婚姻中荒謬的事情

為了增加婚禮的喜慶程度,結婚是一件相對文明的事情。但在混亂中,人性的殘酷和扭曲也有所體現。明朝為了防止結婚的影響,「新娘的衣服鞋子都是用線縫的,可能會導致超脫和混亂」。

所以結婚真的可以提高婚禮的喜慶氣氛,但是野蠻行為真的是不允許的。婚禮前,做好禮儀的安排和准備,是處理過度婚姻的關鍵。當然,杜絕這種不文明行為也是一種智慧。

2.男尊女卑的狹隘思想

在明朝和古代歷史上,只有男性可以寫離婚證,而女性的離婚證是不被承認的。這就證明了在古代的婚姻生活中,男人優於女人。首先,在古代經濟中,男性創造的價值高於女性。其次,在傳統觀念的影響下,女性一直是男性生活的附庸。

在現代文明中,女性的權利和價值得到了極大地解放。然而,這種固化的古代思維仍然影響著現代生活。只有平等對待兩性婚姻生活,才能獲得合適的生活環境。因為知識的力量,人們有了一個相對公平的競爭平台。

3.母憑子貴的傳統觀念

在古代傳統家庭中,男性一直是家庭後代繁衍的關鍵。比如明廷太子之爭,士大夫的宗族繼承,都是以男性為主線。在族譜記載中,女性常隨姓,男性有自己的名字。為了確保她們在家庭中的地位,婦女重視母親的觀念已經成為她們價值觀的一種表現。

不過實際考慮,生男生女是很自然的。因為孩子,無論男女,都有自己的價值。只要你給他們無私的愛,孩子就會由衷地感受到,用感恩的心回報父母。而且隨著女性權力的提升,母親比孩子更珍貴的觀念逐漸消散。

3、鳳冠霞帔最為好看的明代,它的婚禮是怎樣的?

一個朝代的婚禮往往最能代表當時的民俗與文化,通過婚禮服飾、禮儀的介紹,我們也能很好地進行感受。婚禮的流程為: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統稱為“六禮”

中國歷來為禮儀之邦,而婚禮對於家族子嗣的延續有著重要意義,所以,婚禮也是中國家族儀禮中的最為重要的儀式。

在古代典章中規定,男子需要在夜晚八九點鍾親自去迎新娘,而夜晚八九點鍾在古時候被稱為“昏時”,所以也被稱作昏禮,古時候的婚禮分為六個基本流程: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被統稱為“六禮”,到了明代洪武年間,依據《朱子家禮》制定的婚禮儀程,規定男子婚配年齡為十六歲,女子婚配年齡為十四歲。

明朝的婚禮服飾,男子為九品官服;女子為鳳冠霞帔。

新娘在天亮後要先拜見祖先牌位,在廳里設神位,設主婚拜位於東階下背面,新郎拜位在後;設主婦拜位於西邊台階下,新娘拜位於後;親屬拜位,依次序分別立於主婚和主婦後面。

迎親那日,新娘要早起沐浴更衣穿上禮服,主婚和主婦也要著盛服,贊禮帶主婚到東階下依次站好,帶主婦到西階下依次站好。

等親戚和新郎新娘准備就位,贊禮唱再拜,平身;主婚以下都再拜,平身;贊禮將新娘領至院子中向北站好,引禮帶主婚至東階站好。然後到神位前,引禮唱跪,主婚跪下三上香,司香就奉香從左邊給主婚,主婚三上香完畢。

在婚後的第三天,新婚夫妻需要回岳父母家,俗稱歸寧,也稱為回門,這是先秦時期就留下來的古制,在明末後期,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拜金主義之風盛行,明代時期買賣婚姻這種不良之風,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4、明朝婚禮服飾有哪些特點

服飾發展到明代,最突出的特點是以前襟的紐扣代替了幾千年來的帶結。但是紐扣並非始於明代,從元代的辮線襖子腰圍部分曾經見到過釘紐扣的形式。紐扣的使用也是一種變革,體現著時代的進步。
明代婚禮服飾:明代由於士大夫階層的興起,文化得到長足的發展,這也包括婚禮文化,因此對近現代影響是最大的,發展出繁復的系統和文化名詞。明代至近代四百年間,平民男子迎娶妻子俗稱「小登科」,可以穿九品官服的,青綠色的九品襆頭官服,新娘則用鳳冠霞帔。頭戴鳳冠,臉遮蓋紅蓋頭,上身內穿紅娟衫,外套花紅袍,脖子戴項圈天官鎖,胸前掛照妖鏡,肩披霞帔,再跨個子孫袋,手臂纏上定手銀,下身穿紅裙、紅褲、紅緞綉花鞋。這是一個典型的傳統新娘造型。

5、明制婚禮簡約有韻味,明制婚禮有哪些禮節與儀式?

    婚禮,在我國歷史上,一直有著豐富的禮節與儀式,它已經與各個朝代的文化緊密融合在了一起,明制婚禮流程的簡約韻味,尤其是明朝婚服的華麗精緻,更是讓人嚮往,在過程中融合文化的格調,在格調中見證情感的升華穩定。

     如果你熱愛明朝那段歷史,在史書中閱盡無數婚禮時的隆重與依戀,在影視作品中感受過婚禮儀式中那種渾然天成的情感表達,或許就會非常願意將自己一生只有一次的婚禮儀式辦成這樣的形式。在現代的明制婚禮流程中盡管會融合很多現代化的元素,但只要各個環節主持得當,每個細節都能把握到位,其實婚禮中的每一處都會帶領大家感受到博大的古代婚禮文化。對現代人來說,這或許已經不僅僅是一對新人的婚禮儀式,更是一種古代婚禮文化的傳播。


     第一,在結婚當日,新郎要與父親做簡單的祭祀活動,一般在家中正廳則可進行。執事者會引導兩人進行祭祀流程。祭祀活動代表男方向家中祖宗先輩們告知了家中某子即將迎娶新親的重要事宜。在明制婚禮流程中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結束以後,新郎需與自己的隨從和媒人在蠟燭引導下出門,並且需要乘坐黑色轎車去迎接自己的新娘。

     第二,到了新娘家之後,新娘家父母也會告知家祠嫁女信息,並且在新郎進門後進行引導,會有專門的贊詞和儀式,在儀式結束以後新郎可以將女方迎走,女方會帶領自己的隨從。這個過程中能夠看到明制婚禮流程男方與女方接觸的文化。

     第三,如今,在以上儀式結束以後,男方會將新娘帶入酒店或者已經布置好的明制婚禮現場。一般會以大紅色為主色調,輔以燈籠等為點綴。婚禮主持會引導新人進行特別的明制婚禮流程儀式。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新郎新娘需要各剪下自己的幾縷青絲,用紅色的絲線綁在一起,意為夫妻結發,共譜一生。這個環節是讓很多人心動的地方,甚至是一些人堅持要舉辦明制婚禮的根本所在。它如同一段根植歷史的愛意在兩人之間流淌,美好堅定。

6、明朝時期,男女雙方幾歲才能結婚,有何流程?

明代,有專門關於男女婚配的法令,並嚴格規定男女雙方的結婚年齡,若達不到結婚年齡,是禁止結婚的,且連娃娃親都禁止,《大明令戶令》就載:“凡男女婚姻,各有其時,或有指腹割衫襟為親者,並行禁止”,意思就是男女結婚必須達到法定年齡,年齡不合格者不得締結婚姻,且禁止男女雙方的家長在孩子幼年時私定娃娃親。

那在明代,男女雙方到了什麼年齡才能結婚呢?

明太祖洪武三年,朱元璋定製:“凡男年十六,女年十四以上,並聽婚娶”,就是男女雙方若想結婚,男方必須達到十六歲,而女方必須達到十四歲,只有這樣才能締結婚姻。

當然,在明代,不是說男女達到年齡,就能立刻結婚,男女雙方要想結婚,還必須完成各種繁瑣的流程。

首先,要想結婚,就必須先訂婚。

《大明律戶律》規定,要想結婚,就必須經過“寫立婚書,依禮聘嫁”

的流程,之後方可締結婚姻。就是說,男女雙方在結婚前,要互相交換婚書,也就是先訂婚,之後方可進行接下來的婚娶。

如若沒有先訂婚,就立刻結婚,這是要受到明律的懲罰的。


而在明代,其訂婚所需的條件是很多的。第一、需要媒人。所謂“媒人”,就是類似於現在的婚姻介紹人,她在婚姻嫁娶中主要起著牽線搭橋的作用,奔波於男女雙方兩家,溝通彼此,替彼此傳達雙方的條件,並從中調和。中國自古就有“男女非有行媒不相問名”、“男女無媒不交”、“女無媒不嫁”的古語,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媒人在婚姻制度中所佔據著重要位置。因此在明代,男女雙方若想要完成定婚,就必須要有一個媒人在。《大明律》規定,要想定婚,每一步都需要媒人的參與,“憑媒寫立”是定婚婚書生效的必要條件,若婚書沒有媒人的簽字與畫押,則會被視為無效。

第二、需要交換雙方生辰八字的紅貼。所謂“生辰八字”,就是指一個人出生時的干支歷日期;年月日時共四柱干支,每柱兩字,合共八個字。古代的人們深信生辰八字的好壞,決定著其接下來的命運的好壞。同時,古人也相信,不同的生辰八字存在著相生相剋的關系,若生辰八字相生,則男女雙方的運勢、財勢等都會變得很好,而如若相剋,則就會運勢衰退,家宅不寧。

因此古人在訂婚前,就會互相交換生辰八字,以此來看男女雙方以後的命運是好,還是壞,是相生,還是相可,只有生辰八字元合雙方家長的要求,他們才會同意定婚。


第三、

訂婚的時候,需要家中長輩出來主持。中國的婚配,自古就講“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雙方若想結婚,就必須要有家中長輩的同意,若沒有家中長輩的同意,其婚姻就不會被人所認可。對於父母之命,明代的婚姻法就十分重視。《大明令戶令》定:“凡嫁娶,皆有祖父母、父母主婚,祖父母、父母俱無者,從余親主婚”,就是說無論是訂婚,還是結婚,都需要有家中長輩的參與,若祖父母在,則有祖父母主婚,若無,則有父母主婚。若祖父母、父母皆不再,則有家中其他的長輩主持。總得說,一樁婚姻從訂婚開始到締結婚約,再經送收禮金,再到結婚,其全程都是需要雙方家長的參與的。而若沒有“父母之命”的婚約,明朝是不會承認其效力的,且如若是違背尊長意願訂婚的,男女雙方更是要受到刑罰處罰的。

第四、需要彩禮。明代實行聘娶婚制度,就是要想訂婚,男方父母需給女方父母一定數量的聘禮聘金。而只要女方接下了這個聘禮,那就是說明女方父母同意了與男方的訂婚。

第五、需要婚書。這是訂婚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也是最後一個環節。明代的婚書其內容,主要是列舉了男女及雙方的服親、田產、官職、聘財等信息,採用男左女右的格式,分別寫上男女姓名、生辰八字、籍貫及祖宗三代名號等,同時在這份婚書上,主婚人、媒人要分別畫押,此外明代不少地區的婚書還印有男女雙方的腳印喝手印。此後,婚書簽訂完成後,雙方家長各自擁有一份婚書,作為兩家結為秦晉之好的憑證。


一旦婚書簽訂完成,便具有了法律效力。此後,男女雖未成親,但被已與夫妻無虞,雙方家長以親家相稱。而若有一方無故悔婚,將會受到法律的嚴懲,《大明律戶律》中定:

“凡男女定婚之初,若有殘疾、老幼、庶出、過房、乞養者,務要兩家明白通知,各從所願,寫立婚書,依禮聘嫁。若許嫁女已報婚書及有私約而悔者,笞五十”,就是說一旦男女雙方違反了婚書的約定,則違約方就要被處以笞五十的懲罰。

當然,也並不是說男女雙方簽訂了婚書,他們就一定要結婚,其實如若男女雙方出現了以下幾種情況,這婚書是可以取消的。

第一、

男女定婚後,因故身亡,婚約自動解除。如若男女雙方因故而亡,則婚書就會被自動取消。而對於這種情況,定婚書前男方給女方的聘禮是不用歸還的,《大明律》就明文規定:“若已定婚,未及成親而男女或有身故者,不追彩禮”,就是說若男女雙方在訂立婚約並寫立婚書,並且已經交付彩禮之後而沒有舉行婚禮之前,任何一方因病或者其他原因去世的,男方不得追回聘禮,女方也無需向男方交還聘禮。


第二、

男方無故不娶及逃亡不還者

。如若男方自己毀約,或者因事逃亡的,女方可單方面取消婚姻。成化年間,明廷就規定:“定婚五年無故不娶及夫逃亡過三年不還者,並聽經官告給執照,另行改嫁,亦不追彩禮” ,就是說定婚之後五年之內,如若男方無故不迎娶定婚對象,女方就可以向官府提交申請,官府核實之後,女方可以自由選擇改嫁娶,並且不需要歸還聘禮。

第三、

男女或有犯奸盜

。明律規定“男女定婚未曾過門,私下有犯奸盜、通姦”者,“義不可復合,聽其別娶別嫁,不用悔親之律” ,就是說如若男女雙方在定婚之後婚娶之前,有一方犯了通姦、強奸、搶劫等嚴重罪行的,另一方可以選擇退婚,另行婚嫁。

其次,在完成訂婚後,就是婚嫁過程中最重要的二個環節,那就是

迎娶

。在簽訂婚書,定好結婚的日子後,之後在結婚的前一天,男方家就會前往女方家“催妝”,以明代北京為例,在這一天男方家多是要帶酒菜和雄雞到女方家催妝,一旦女方家開始接受催裝之禮,就要盡快做好准備,開始為明天的迎親做准備,並前往男方家布置新房,俗稱鋪房。

到了第二天,男方就會在選好的良辰吉日出發,前往迎接新娘回家行拜堂禮。以明代南京地區為例,男方前往女方家迎親時,花轎多是在會下午四到五時發轎,新郎會頭戴狀元帽,身著龍鳳紅袍,腰持紅花前往迎接新娘,且在轎子前面有鼓樂齊奏。而後當轎子來到女方家門口時,女方家人就會用鏡子照向轎中,然後再點燃爆竹置於轎內,藉此避邪,此謂之“搜轎”。之後,新娘就會換上新鞋或由喜娘扶著,或由家中的兄弟背上花轎。再之後,在花轎出發前,女方還會燃放鞭炮以求吉利。

當然,對於迎親一事,因風俗問題,明代每個地區都有一些差別,有些地區由男方家長輩帶著禮物、花轎到女家中迎娶新娘,新郎則不參加親迎。而有些地區的新娘會有由其母親隨送至男家,舅姑設宴款待女方母親。


再之後,當男女雙方完成迎親的流程後,還需要完成至少三個流程:一)

“婦見姑舅”

,就是新人要在第二日清晨拜見公婆姑舅,奉水奉飯。

7、明朝有哪些古代結婚賀詞

出自《菩薩蠻·枕前發盡千般願》

枕前發盡千般願。要休且待青山爛,水面上秤砣浮。直待黃河徹底枯。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見日頭。
出自《鵲橋仙》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出自《詩經·王風·大車》
谷則異室,死則同穴。謂予不信,有如皦日。
出自《結發為夫妻》
結發為夫妻,恩愛兩不疑。歡娛在今夕,嬿婉及良時。征夫懷遠路,起視夜何其?參辰皆已沒,去去從此辭。行役在戰場,相見未有期。握手一長嘆,淚為生別滋。努力愛春華,莫忘歡樂時。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
出自《孔雀東南飛》

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更多明朝的古代結婚賀詞還能在婚禮紀(一站式結婚服務平台,有海量的婚禮圖片欣賞,製作結婚請帖、結婚該怎麼准備、向其他新娘取經,備婚並不是難題)上查找哦!

出自《玉台新詠》
羣祥既集。二族交歡。敬茲新姻。六禮不愆。羔鴈總備。玉帛戔戔。君子將事。威儀孔閑。猗兮容兮。穆矣其言。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