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婚禮婚慶 » 戰國婚禮服裝

戰國婚禮服裝

發布時間: 2023-06-03 12:51:04

1、古代結婚穿的是什麼衣服?這樣的衣服有什麼寓意?

不少女孩的夢想是穿上潔白的婚紗,但是如今復古婚禮漸漸流行起來,中國女孩漸漸又回到了曾經的鳳冠霞披的時代,但是古代女孩並不全部都是一襲紅衣出嫁,中國5000多年的歷史,關於婚服也有不同的變化,更多的還是一身紅色喜氣洋洋。

一、婚服顏色的變化

其實在最開始的時候,並沒有說婚服一定都是紅色的,在周朝的時候,大多都是用的純衣黑色,黑色和紅色在古代一直都是比較莊重的顏色,所以那個時期大多都是黑色深衣再加一些紅色的邊緣,黑中帶紅,後來春秋戰國西漢時期都是深色,那時的人們認為“玄象天”代表了至高無上莊重的意思,婚禮也大多都是以玄色為主調,到了南北朝時期,追求的就是清新淡雅,這個時期人們娶妻也有用白衫作為禮服,隋唐時期便是紅男綠女,看著史上最大膽的婚服,男子穿著紅色衣服,女子穿著綠色長袍,到了明朝又把二者的顏色對調起來。

二、鳳冠霞帔

明朝時期的漢族婚服比較典型,很多那個時期的婚禮習俗都被延續下來,女子頭戴鳳冠,紅布遮臉,鳳冠最開始是只有宮里的皇太後,皇後才能用的服飾,妃子們帶的與皇後帶的略有不同,還有普通民婦所戴,不同等級的人對於顏色花紋,裝飾用料都有不同,但是普遍統稱為鳳冠。霞帔類似於一種現代披肩,就是看古裝劇裡面,後宮妃子身上拖著長長的衣服,明朝時期變換樣式變成霞披。

三、婚服展現了古人們的愛情觀

結婚自古以來都是非常莊重的事情,其實在我們大部分人眼裡婚服就應該以紅色為主,不同朝代衣服的服飾都象徵著不同的寓意,在當時社會經濟政治等因素的作用下不斷變化著,但是也滲透了中國歷史的方方面面,女子的嫁衣基本上都是女子親自縫制,代表了這個女子美好的心願。

2、白色在古代代表著什麼?為何古人都不穿白色衣物結婚?

今天,我們對嫁衣的印象是大紅色的,其實,那不是歷史的真實面貌。歷史上的嫁衣要比現在的要豐富、鮮活得多。比如兩千多年前的周代新娘,穿的就是一襲黑衣。

據先秦經典《儀禮·士昏禮》記載,那時的婚禮,沒有後世的歡騰熱鬧,衣服也是簡潔肅穆,甚至有些凝重。新婿服叫「爵弁玄端」,新婦的嫁衣則是「純衣繻衲」。所以新郎新娘的禮服,屬於玄縹色禮服。這是先秦時最神秘和尊貴的色彩。

東漢經學大師鄭玄對《周禮·染人》中的玄色解釋道「玄者,天地之色,以為祭服。」後人又進一步解釋「天之正色蒼而玄,地之正色黃而醺。」玄縹色乃是天和地的顏色。玄,黑中泛赤,象徵天之色;緬,黃里帶紅乃大地之色。其視覺效果,大體就是黑紅二色了。



在降重的祭祀場合,天子「玄衣玄冠玄裳」,王後在祭祀先王時穿著最隆重的禮服褘衣「褘衣玄」。連卿士們聽朝所穿的正服,也是黑色。因此,在婚禮那天,把象徵天地的玄之色穿上身,如祭祀般隆重這正應了先秦經典《禮記·昏義》對於婚禮的理解「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故君子重之。」

據《周禮》記載,天子般是在祭祀這樣的重大禮儀場合才會穿上冕服。不同的祭祀場合穿不同等級的冕服。而冕服並不是天子的專利,大夫以上級別的人也可穿。士雖沒有資格穿冕服,但可以穿上與冕服同類但低一級的爵弁服。比起冕,爵弁少了前後垂下的旒。春秋戰國時期大夫以上的人穿著冕服去接新娘,而士則穿著爵弁去迎親,這大概是當時婚禮的常態。

古人已把五色與五方、五侯(四時)、五行等對應起來。五色中的青,對應著五方中的東方、四時中的春、五行中的木,五帝中的青帝。所以青是東方,東方是春,而春,則是男婚女嫁的時節。東漢班固等所撰的《白虎通義·嫁女篇》說得最是直接「嫁娶必以春何?春者,天地交通,萬物始生,陰陽交接之時也。」通過一系列勾連轉換,象徵春的青,就和春的嫁娶之事連在了一起。它不再如玄色般高貴和冷酷,卻充溢著一股草木茂盛、鬱郁蔥蔥的生命力。因此在唐代選擇青色作為新娘禮服,正是源於此。

同樣是一襲青衣,不同的新娘,得按自己的品級來穿。如果是庶人就用「花釵禮衣」;如果新娘的夫婿屬於九品以上六品以下小官,所穿為花釵大袖禮衣;如果是五品官以上的命婦,或者皇家的公主,可用「花釵翟衣」;最高等的是皇後、太子妃接受冊命時所穿,分別用「神衣」、「褕翟」。



《唐六典》中道「庶人婚,假以絳公服。」官員女兒初次出嫁,可穿母親品級的嫁衣,但若是平民的女兒,還是穿自己的花釵直袖禮衣,別再奢望命婦的榮耀了。值得一提的是,唐代平民新所穿的,不僅是公服,還是絳色的公服。至此,紅色婚服粉墨登場了。新郎緋紅,新娘青衣被後世形容為「紅男綠女」,不過確切地說,應是「紅男青女」。

明朝以赤為尚。《明史·輿服志》中記載「今國家承元之後,取法周漢唐宋,於赤為宜。」於是在帝後妃嬪的禮服中,就多見這大紅之色了。命婦的禮服中,也有「真紅大袖衣大紅圓領袍」等。明代中後期,商品經濟十分發達,人們愈發追求世俗的享樂渴望打破階層的藩籬。於是那後妃命婦的大紅禮服,便也成為庶民的追求。尤其是在婚禮這樣重要的日子,穿上象徵著大富大貴的紅,彷彿自己也躋身於高貴的階層。

「一副金絲冠兒,一副金頭面一條瑪瑙帶,一副丁當七事,金鐲銀釧之類,兩件大紅宮錦袍兒,四套妝花衣服,三十兩禮錢,其餘布絹綿花,共約二十餘抬。」這是明代小說《金瓶梅》中的情節,描述的是西門慶第三房妾孟玉樓收到的彩禮。不過新郎不是西門慶。這時候,西門慶早已命喪黃泉。新一任郎君,是知縣兒子李拱璧(李衙內)。清明時節,孟玉樓上墳祭祀,不想卻與李衙內相遇,四目傳情,心意相通。衙內很快托陶媽媽來說媒。四月八日,李家便送來上述聘禮。到了十五日婚期,孟玉樓拜別舊夫之家,玉樓戴著金梁冠兒,插著滿頭珠翠、胡珠子,身穿大紅通袖袍兒,先辭拜西門慶靈位,然後拜月娘。……媒人替他帶上紅羅銷金蓋袱,抱著金寶瓶,月娘守寡出不的門,請大姨送親,送到知縣衙里來。

37歲的孟玉樓三嫁,新郎僅是個芝麻小官的兒子,但她的一身穿插卻似一位貴婦人。其他不說,單說這主色調,無論是聘禮中提到的「大紅宮錦袍兒」,還是出嫁的行頭「大紅通袖袍兒」,「紅羅銷金蓋袱」,都是明艷的紅。

後世心目中的中國新娘紅衣,直到創作《金瓶梅》的時代,才正式登場亮相。這時候,無論是官家的小姐夫人,還是平民家的小家碧玉,都會在婚禮時穿上紅衣。

不過這大明江山的主人,原本對紅色是設了禁令的。據《明會典》記載,平民女服用色用料多受限制。即使是婚禮服,也限用紫色粗布,並且禁止用金綉。袍衫也只限用紫色、綠色和桃紅色等淺淡的顏色,而禁止用大紅色、鴉青色、明黃色等濃艷的色彩。



紅色是平民女子的禁色,但這只是枯燥的律令罷了。活生生的現實是,到了明代後期,違令之事已經司空見慣。據明末清初葉夢珠《閱世編》所記,「時惟大紅為禮服而不輕用。未幾,遂為常服。……寢淫至於明末,擔石之家非綉衣大紅不服,婢女出使非大紅裡衣不華。」連牌女在正式場合都要穿大紅禮服,更何況是生僅能做一次的新娘子。

明朝以赤為尚。《明史·輿服志》中記載「今國家承元之後,取法周漢唐宋,於赤為宜。」於是在帝後妃嬪的禮服中,就多見這大紅之色了。命婦的禮服中,也有「真紅大袖衣大紅圓領袍」等。明代中後期,商品經濟十分發達,人們愈發追求世俗的享樂渴望打破階層的藩籬。於是那後妃命婦的大紅禮服,便也成為庶民的追求。尤其是在婚禮這樣重要的日子,穿上象徵著大富大貴。

民間新娘既敢穿上違禁的紅,自然也能在款式上大膽追求高品級,比如瞄準後妃和命婦的禮服—鳳冠霞帔。《明史·禮志》中有這么一段記載:「凡庶人娶婦……婿常服,或假九品服,婦服花釵大袖。」也就是說,庶民結婚,既可穿符合本人身份的正裝作為吉服,也可往上越級,穿上九品芝麻官的官服。這便是「新郎官」一詞的來源。可是新郎官的新媳婦兒,按規定只能穿「花釵大袖」,並未被允許穿上命婦服飾。這與唐代的規定幾乎如出一轍。

到了清代,「鳳冠霞帔」更成為漢族新娘的標准盛裝。而這樣的穿戴,不僅是榮耀那麼簡單還成為一種身份的證明,以表示是明媒正娶的嫡妻。不過鳳冠霞帔雖備受追捧但也不是唯一的選擇。畢竟要置辦一套九品官服、鳳冠霞帔,對於普通小民來說,也是相當耗財耗力的。

古代中國人喜歡喜慶吉祥的紅色婚服,而白色則是凶喪的象徵,是喪葬服飾用色。白色婚紗,是基督教影晌下出現的西式婚服,代表著新娘的純潔和忠貞,而隨著西風東漸,中國人才漸漸接受這種婚服。不過歷史上總會有「奇葩」,晉朝皇宮里流行起了白色的婚服。

3、中國古代女子婚禮服飾

1、周朝婚服—純衣纁袡

周朝的婚禮端正莊重,不像後世那樣吹嗩吶打鼓一片喜慶,整個過程都是在嚴肅的氛圍中進行,因此,周朝的喜服也採用了代表莊重的黑色,讓人覺得肅穆起敬,不可兒戲。

【新娘服飾】 正婚禮的時候,穿玄色純衣纁袡禮服,拜見公婆時則宵衣。

2、秦漢朝婚服—遵循周禮

在唐代以前,人們結婚時都是按周制婚禮男女都穿黑色,尤其是秦漢時期,以黑色為尊,因此在成親這樣嚴肅的日子裡也必然是身穿玄黑婚服。

在秦漢時皇太後、太後、公卿夫人等的婚禮服形式採用深衣制。深衣形制是上衣下裳相連接,當時男女服用極為普遍。禪衣內有中衣、深衣,其形無大區別,只是袖形有變化,都屬於單層布帛衣裳。漢代曾採用12種色彩的絲綢設計出不同身分的人穿用的婚禮袍服。

3、唐朝婚服—釵鈿禮衣,紅男綠女

從唐朝開始,不再以黑色為尊,這時的婚服融合了周制婚禮的莊重神聖和後世的熱鬧喜慶,顏色為紅男綠女,樣式是釵鈿禮衣,即新娘身穿大袖衫長裙,披帛,層數繁多,穿時層層壓疊著,然後再在外面套上寬大的廣袖上衣。

4、宋朝婚服—承接唐制

宋朝的婚服基本上是承接唐朝,但也有稍許不同,三捨生及品官子孫可假穿九品襆頭公服,其餘庶民新郎身穿皂色圓領衫、兩個角往上折而後交叉固定的襆頭(自然是黑色),新娘自然是冠子、霞帔、大袖衫,顏色是青色。

5、元朝婚服—蒙古民族特色

元朝是蒙古王朝,因此其服飾自然也是典型的蒙古款式。他們的服飾主要是「質孫服」,是較短的長袍,比較緊且窄,腰間設有許多衣褶,這樣的設計方便騎射。

相對於「質孫服」,元代的貴族婦女們穿的服飾則顯得麻煩許多,她們穿的袍子寬大而且長,走起路來很不方便,常常要兩個婢女在後面幫她們拉著袍角,頭戴一頂高高長長的帽子。元朝的嫁衣也跟其服飾沒有多大差異,仍帶有濃厚的蒙古服飾特點。

6、明制婚服—鳳冠霞帔、九品官服

明朝的婚服就是我們常見的鳳冠霞披和狀元服。

士婚,若穿深衣,婦則對應地服真紅褙子、紅羅裙,假鬢花鈿;按與婿相同的品級佩戴相應鳳冠霞帔或花釵,真紅大袖衣或圓領女蟒服、大紅褶裙,新娘加紅蓋頭,或垂絲穗遮面,或紙扇遮面,穿綉花鞋象徵吉祥。

女子以用絲、緞製造的褂(上裝)裙(下裳)為主禮服。用白金線、黃金線及珠石等綉成代表龍鳳呈祥的龍鳳和鴛鴦圖案。

7、清朝婚服—旗袍樣板

清朝的嫁衣也沿襲了明朝的鳳冠霞帔,雖然也是以紅色為主,但是婚服的款式則是以旗袍為模板。

(3)戰國婚禮服裝擴展資料:

婚嫁禮儀

中國傳統婚禮講究六禮,分別為: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迎親,六禮,婚禮的步驟也是由這六禮拓展的,中國古代講究禮節,在婚禮中也有著許多的繁文縟節,但是每一部都是充滿了對新人的祝福。

中國古代的婚禮文化也是中華歷史上精彩的一筆,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婚禮當天的每一項禮儀都是為親朋好友,家人父母滿滿囑咐的一天。

4、中國古代婚禮有幾種類別?

2種。

1、周制婚禮

周制婚禮,承啟上古至夏商,集成於禮樂開國的西周,發揚於君子風范的春秋戰國,穩定於華夏諸族最終形成漢民族的時候,在漫漫三千年裡始終為華夏婚禮之藍本,最終蔚成燦爛的雲霞。那時候的婚禮還叫做昏禮。沒有奢侈的聘禮,沒有鋪張的排場,也沒有喧鬧的筵席。

婚禮重的是夫婦之義與結發之恩,並不認為這是一件可以喧鬧嘈雜的事。那時候的昏禮簡朴干凈,沒有後世繁縟的挑蓋頭、鬧洞房這類繁雜的玩意兒,夫妻「共牢而食,合巹而酳」,而後攜手入洞房。次日拜見舅姑,三月後告見家廟,從此,新婦正式融入夫家家族。

商周時期的昏服也不是現在人們誤解的大紅一片,而是端莊的玄色禮服(玄色,黑中揚紅的顏色,按照五行思想,是象徵著天的、最神聖的色彩)。

嫁女之家三日不熄燭火,在盈盈火光中思念著遠去的女兒;夫家也三日不舉樂,安慰著思念雙親的新娘,整個儀式寧靜安詳,但安靜細致的儀式中有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黃昏中開始的那個安靜優美的儀式,映照出一個久違的文明氣息——那是純正、優美而偉大的漢文明,直指人心。

2、發展型婚禮

指在周制婚禮的基礎上逐漸演變的後世中國婚禮。其中混雜了許多其它來源的婚俗禮儀,有諸多變異,故此稱為「發展型」。

婚禮是什麼時候慢慢放在白天的已經不得而知了,也許是因為漢代以後的戰亂,夜晚不安全的緣故,也許是因為感染了胡俗習慣,再加上後來的婚禮排場逐漸變大,時間變長,也就逐漸放在了上午,這樣,歡慶的儀式往往持續一天。

與後世婚禮不同,先秦至兩漢婚禮,女父迎婿於門外,禮節甚重,更別說刁難女婿的事了,唐《封氏聞見錄》6卷五雲:「近代婚嫁有障車、下婿、卻扇及觀花燭之事。」自從婚禮有了賀客和婚宴開始,婚禮的世俗歡慶氣氛就逐漸擴展。

婚禮的歡慶的氣氛本是生民常態,同時也來自華夏周邊的風俗浸染。胡俗婚禮多喜慶,後世婚禮的許多雜俗,比如鬧洞房,是契丹的婚俗。跨火盆,則來自滿族。根據周禮,婚禮是沒有蓋頭的,但紅蓋頭卻成了世俗婚禮的像征。

儀禮中的婚禮不舉樂,無酒筵酬賓的儀節,只在新房中為新郎新娘專設一席。到後世,宴眾賓客會成了婚禮必不可少的一項,鬧房也成了保留節目。也許,我們更加熟悉的婚禮就是: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

(4)戰國婚禮服裝擴展資料:

中式婚禮婚禮禁忌:

1、 生花易於枯萎,故婚事諱之,只有連招花和石榴不禁。因為前者的紅色花瓣開自葉心,其狀可以意喻閏女出嫁,誠等丈夫,後者則意諭多子多孫。

2、新婦衣服忌有口袋,以免帶走娘家財運。

3、安床後到新婚前夜,準新郎忌一個人獨睡新床,要找個未成年的男童,和新郎同睡在新床上。否則俗謂〝困空鋪,不死尪,亦死某″認為是凶兆。

4、結婚當天, 新娘出門時, 姑嫂均要迴避, 不能相送。因為"姑"跟"孤"同音, 而"嫂"跟"掃"同音, 都不吉利。

5、成親之日,新娘離開娘家時,大家要哭得越快越好,〝哭發哭發,不哭不發″不哭的話反而禁忌。

6、 婚後三日,新人回門,須在當天日落以前趕回夫家,不能留宿。萬一有特殊原因無法回家,夫妻也要分開睡,以免新娘子蜜月里的血光,沖撞了娘家人使娘家倒霉。

7、 迎娶途中,若花轎和花轎相逢,叫做〝喜沖喜″,會帶來不祥。解決的辦法是所以必需互放鞭炮,或是雙方媒人各以預備的花交換,這叫做換花。

5、我國歷史上各朝代婚服名稱

1、周朝,女性婚服並非今天的大紅色,而是端莊的玄色(黑中揚紅)禮服。是象徵著天的、最神聖的色彩。特點是上衣下裳不分的袍式。

2、漢朝,女性婚服的標準式樣是夾裙(即襦裙),體現為上襦下裙的形制,上襦短不過膝,下裙長及地。

3、魏晉南北朝,魏晉時期女子婚服在一段時間內崇尚白色,注重飄逸,呈交領或直領廣袖衫、對襟廣袖襦裙。

4、唐朝,唐朝的婚服崇尚絳紅和青綠,所以有「男紅女綠」的說法,也就是說男子的婚服為紅色,女子的則為綠色,配以金銀琉璃等釵飾,用「雍容大氣」形容最適宜不過。


5、宋朝,與開放大膽的唐朝服飾不同的是,宋朝的服飾不再艷麗奢華,而是簡潔質朴。宋代女裝拘謹、保守,色彩淡雅恬靜,襦衣、褙子的"遮掩"功能加強,還出現了鳳冠霞帔,紅蓋頭。

6、明朝,貴婦多穿大紅袖子的紅袍,而一般的婦女只能穿淺淡的顏色,裙子雖寬大,但款式很多。嫁衣款式為鳳冠霞帔,其上布滿珠寶錦綉,雍容華美。新娘加紅蓋頭,或垂絲穗遮面,或紙扇遮面,穿綉花鞋象徵吉祥。

7、清朝,清代是個滿漢文化交融的時代,尤其是服裝文化,濃厚的漢民族色彩的衣服被禁止,具有滿族旗人特徵、長期騎射生活形成的袍服、馬褂、坎肩等服飾漸漸取代了傳統漢服。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