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婚禮婚慶 » 婚慶之禮

婚慶之禮

發布時間: 2023-05-16 01:58:57

1、禮儀常識之婚慶禮儀

婚禮是一種宗教儀式或法律公證儀式,意義在於獲取社會的承認和祝福,防止重婚,幫助新婚夫婦適應新的社會角色和要求,准備承擔社會責任。下面是的我為大家精心整理的「禮儀常識之婚慶禮儀」,供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

禮儀常識毀缺腔之婚慶禮儀

一、婚慶禮儀之入場儀式——走步方式

傳統的婚禮入場儀式非常莊重,特別是教堂婚禮,講究step-touch的走步方式,即所謂的「step-touch-right,step-touch-left」方法,也就是右腳邁出之後,左腳跟著邁前與右腳合並,停頓兩秒鍾,然後左腳再繼續往前邁出,隨即右腳邁前至左腳處合並、停頓。在走步時,注意步幅應比平常走路的時候小,新娘新郎的步幅和速度要保持一致,步態講究輕緩穩重。走步時,新娘右手挎新郎左胳膊,注意不要拉著新郎的衣服,或緊緊環住新郎的胳膊。另外,新郎胳膊自然彎曲就好,不要用力緊扣住新娘的手腕,而且兩人的距離保持在15cm左右比較合適。

 扮拍  二、婚慶禮儀之新人站姿——腰板挺直,挺胸收腹

筆挺的站姿會使人看起來精神,優雅的站姿則會使人看起來高貴。婚禮上新人正確的姿態是雙腳並攏,腰板挺直,挺胸收腹,背部要有向上的伸展感,面帶笑容,眼睛正視前方。注意雙臂不要緊緊貼近身體,肩膀要放鬆,這樣就可舒緩緊張姿態,同時也避免顯得身體十分僵硬。如果想避免因長時間站立而感覺不適,腳尖可以稍微分開一點點。另外,新人在站立時,新郎應在新娘的右邊。這是古老的習俗,傳說新娘在自己的左方,方便新郎必要時用右手拔劍與敵人對決,可以更好的保護好新娘。

   三、婚慶禮儀之轉身禮儀——幅度要輕緩,動作要利索

新人要想在婚禮中體現高貴的氣質,就應避免任何大動作。需要轉身時,身體應該隨著腳步同時轉動,轉身幅度要輕緩,動作既要利索,又要避免給人匆忙不穩重的感覺。如果婚紗或禮服裙擺較大,在轉身時可以用與旋轉方向相反的手輕輕抓住裙邊和裙撐稍微向上提。

四、婚慶禮儀之親吻禮儀——要深情但不忘情

新人親吻是在儀式中宣布兩人正式成為夫婦之後進行。親吻時可以自然大方的深情投入以表達幸福的感受,但要避免過分忘情。在正式莊重的婚禮中,過分瘋狂的行為會使人感覺新人的形象缺乏尊貴。

   五、婚慶禮儀之婚禮笑容——微笑總能讓人開心

微笑是最好的美容方式,在婚禮上更應該保持微笑,與親友們分享幸福喜悅的心情。笑容不僅僅表達了你的心情,同時也會使你看上去更漂亮。避免因長時間微笑而引起的表情僵硬,秘訣在於你會不會讓眼睛也帶有笑意。在與客人有目光的接觸時,同時展示笑容,必要時還可以對客人點頭致意,有交流的笑容,會使你的表情更自然,不會變得僵硬呆板。新娘要避免大笑,這樣會使唇邊粉底的紋路加深,破壞整體妝容。

六、婚慶禮儀之行鞠躬禮——身體前傾15-20度即可

鞠躬是中國傳統的行禮方式,鞠躬的深淺,即身體前傾的角度大小是表達向對方致意答謝程度的高低。傳統的中式婚禮中,要求深度鞠躬,即90度鞠躬,以表達最高程度的謝意。不過,現在常用的鞠躬禮節並不需要完全採用深度鞠躬之禮。一般來說,身體前傾15-20度即可,並停頓2秒鍾。

新娘要注意避免為了防範走光把手捂住胸前,這樣的姿勢既不美觀,又顯得缺乏對客人的真誠和尊敬。事實上防範走光絕不是用手去遮擋,而是要注意衣服的合身和得體。另外,需要提醒的是新娘和新郎行鞠躬禮時,動作要和諧一致。

七、婚慶禮儀之交換戒指——莊重仔細

在教堂婚禮中,除了花童,通常還有一個托戒指的小朋友纖衫(ringbearer)跟在新人身後,一同步入儀式現場。如果沒有安排ringbearer,新郎的戒指應該由伴娘保管,新娘的戒指則由伴郎保管,等到儀式中新人交換信物的時候,伴娘把新郎的戒指交給新娘,然後新娘才為新郎把戒指戴在他的左手無名指上。戴戒指時,新郎應彎曲肘部,把手伸到自然的高度,新娘用左手托新郎的手,右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握戒指,戴入新郎的無名指。如果因為緊張戴不上時,一定不要著急抬起他的手,放到自己的眼前仔細套上戒指,這樣拍出的照片會很不美觀。新郎一方也是同樣的做法。

八、婚慶禮儀之拋花球——將婚姻的幸福傳送給未婚姐妹們

婚禮拋花球的儀式喻意將婚姻的幸福傳送給未婚姐妹們,據說接到花球的幸運女子將會很快成為幸福的新娘。新娘在拋花球的時候,應面帶笑容,手臂自然彎曲,不要伸開過直,稍微用力將花球向高處靠後的位置拋出即可,動作幅度不要過大。

   九、婚慶禮儀之拋襪圈——把幸福傳遞給兄弟們

婚禮拋襪圈是傳統的西方婚禮習俗。婚禮中,新娘通常會穿戴兩個襪圈在右腿膝蓋上方的位置。這兩個襪圈,一個保留,另一個則是在她拋完花球後,由新郎取下,然後背著未婚男子拋出,這一儀式同拋花球一樣,意味著把幸福傳遞給兄弟們。

十、婚慶禮儀之婚禮跳舞——注意跳舞次序

西式婚禮中,通常會在儀式之後安排舞會,隨著舞曲奏起,新娘和新郎步入舞池開始第一支舞。根據傳統習慣,跳舞的次序如下:

1、新郎&新娘;

2、新娘的父親&新娘;新郎&新娘的母親;

3、新郎的父親&新娘;新娘的父親&新娘的母親;新郎&新郎的母親;

4、新娘的父親&新郎的母親;新郎的父親&新娘的母親;

5、伴郎&新娘;新郎&伴娘;

6、隨即其他賓客也開始步入舞池起舞;

2、結婚的禮儀規矩

一、婚禮的前期准備(婚前禮)
1.嫁妝、聘禮、婚服的准備(即納征)。
男方需向女方送聘禮,女方接受聘禮。接著女方便要開始准備嫁妝。最主要的嫁妝為縫被子,必須找兒女雙全,丈夫健在的婦女縫制,縫新被子須用紅線縫,不能用黑線,更不能用白線。縫制的時間須在農歷的9月,不能在10月。忌寡婦或與新娘屬相不合的人縫被子,以免給新娘帶來厄運。新娘所穿的婚服,都應該是全新的,如果陳舊,新人便有不貞之嫌。此外,婚服忌諱單的,棉的最好。忌有口袋,以免帶走娘家的財氣。
2.婚房的准備及禁忌。
婚房布置在古代禮節中稱為「鋪房」,親迎前一日,女家派人至新房收拾,並備禮前來暖房。既為洞房,風水非常重要,不懂風水僅憑自己喜歡,容易給以後的婚姻生活造成一定的危害。所以婚房布置時需注意以下幾點:⑴洞房最好選擇在光線明朗,空氣流通的地方。⑵洞房顏色不要五花十色,這樣做容易發生婚外情。⑶洞房的窗檯勿掛風鈴,容易使新娘神經衰弱,頭暈心煩。⑷洞房不可跨在屋內外之橫牆下,夫妻易發生口角。⑸安新床時要把床置放正位,不要與桌子衣櫥或任何物件的尖角相對。新床也需放置一些吉利好兆頭的物品在床上,例如百合、紅棗、蓮子,意喻百年好合,早生貴子等。
二、婚禮進行中的儀式禮節(正婚禮)
1.迎親時的禮節禁忌(即親迎)
男方按照當初雙方商定好的「請期」時間去迎親。「迎親」的人數忌雙數,女方送嫁的人數要逢雙。這樣表示男家「單」去「雙」回,添丁添口,女方雙數表示「雙雙對對」,寓意著白頭偕老。如若在迎親途中遇到另一迎親車隊,這情況叫「喜沖喜」需互放鞭炮或由雙方媒人互換事先預備好的花朵來化解。
2.新娘的禮節禁忌
新娘離家時要喜極而泣,且哭的越快越大聲越好,這樣旺娘家的財運。出嫁當日新娘忌吃夫家的飯,俗雲「食郎飯,打郎聲」,意喻以後在婆家受委屈只能忍氣吞聲,言聽計從,為避免,所以當日只須吃菜而不吃飯。另外新娘出大門時忌雙腳踏地,要小心不要踩到新郎的鞋子,入男家大門時也不能踩踏門檻,觸犯了其中任何一條都容易給娘家和夫家帶來不好的運氣。
3.新郎的禮節禁忌
準新郎在新婚前夜忌睡空床,可以找未成年的男童來「壓床」,這樣可以早生貴子;新郎家中迎親時,需吹吹打打,燃放鞭炮,熱熱鬧鬧的讓新娘進門,忌冷清,且頭掛鞭炮忌「頭數」太少,如果新娘還沒等進夫家門,鞭炮斷了聲,造成場面冷清,如同辦喪事,意頭不好。民間還認為鞭炮是「崩崩邪氣」,越是大喜的日子,惡鬼越會來搗亂,必須及時的把它趕跑。
4.其他觀禮人的禁忌
賀婚是人之常情,俗話說「來而不往非禮也」所以「湊份子」是理所應當的。主家需准備記賬本,記好「份子錢」等到將來人家辦喜事的時候也要「湊份子」且數額要多於對方當初送來的禮額。當新娘步入男家時,翁姑二人以及孕婦和守孝之人要做迴避,以防相沖。同時孤寡、再婚婦女、穿白衣服者忌進入洞房,屬不詳之兆。結婚當天,若是碰到悶
三:完婚後的習俗禁忌(婚後禮)
1.完婚後三日,新郎陪同新娘回娘家,俗稱「回門」。
「回門」須在當天日落前趕回夫家。若是遇到特殊情況,趕不回來,在女方家留宿,夫妻也要分開睡,以免沖撞了娘家人給女方家帶來晦氣。
2.新婚四個月內,忌新人在外面過夜。
禁止參加任何的婚禮喪事。忌用新娘的鏡子照別人,因新娘的喜氣比較重,用鏡子照別人,會讓新娘的福分流失。
古代婚姻講究的六禮,實際上相當於現代的婚姻法,和現代一樣都是出於對婚姻的重視所制定的行為規范。雖然「六禮」大部分深受中國古代的封建迷信思想,但是換個角度,也有它所積極的一面。比如:男女雙方在婚配前不能單獨相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雖說在現代屢遭非議,但在以前,卻避免了男女因婚配年齡較早造成的無知與輕率,有利於婚姻的穩定長久。
每個地方還有不同的習俗的,像溫州這邊關於聘禮來回的禮數比較多,尤其各方面要體現一個面子,紅包和喜糖各方面都要顧及。婚 禮 注 意 事 項:
1、迎親人員和迎親車輛,去時為單數,返回時迎送親人員和迎送親車輛為雙數(意在成雙成對),到女方家和返回新房時,行車往裡拐(意在不往外去)、不走重復路線(意在結婚值此一次)。
2、四彩禮掛紅包裝,斧子、秤砣用紅布包好。
3、新郎新娘互扎紅腰帶時切忌不打結(意在夫妻感情和順,不結疙瘩)。
4、典禮前,新郎新娘下喜車後喜車花立即拆除(意在結婚坐喜車就這一次)。
5、喜蠟要對滅不要吹滅(意在一生到老,生生死死都在一起,不被吹散)。
6、新娘抓福時盡量多抓,但不要抓凈(意在把福根給留下)。
7、喜車返回遇喜車、過路口或過橋時,新娘對窗外飛紅手帕(意在喜上加喜)。
8、新房附近井蓋用紅紙遮蓋(意在把井蓋上了,不能掉井裡)。

3、婚慶喜禮選什麼好?

1、喜糖、喜餅

喜糖、喜餅是傳統的婚禮中必不可少的。現今的婚禮回禮變得越來越有個性,喜糖喜餅的選擇也同樣能夠彰顯新人們的用心。用特別的喜糖盒裝上色彩繽紛的糖豆,千變萬化的曲奇,這些都是非常受人歡迎的。而當下的年輕人更青睞與形狀各異但是卻美味無比的曲奇,所以,不妨嘗試一下用曲奇作為婚禮回禮吧。

2、香薰茶蠟

保質期不長的婚禮回禮也許會浪費新人准備的一番心意,所以,在選擇婚禮回禮時最好選擇一些保質期較長的回禮,比如,香薰茶蠟也是不錯的選擇。五顏六色的香薰茶蠟能夠帶給人們無限的遐想,而且做成可愛造型的小香薰在第一眼便能收獲人心,還能夠營造出夢幻的浪漫。

3、精裝香皂

精裝香皂也是近年來一個不錯的選擇,用可再生紙包裝著雪松木之類精油製成的香皂,沒有任何的化學添加成分,這種天然的禮物便是最受人們歡迎的。如果能夠投入自己的小心思,將香皂做成形狀各異的,便更能受人歡迎。

4、鑰匙扣

定製的鑰匙扣做的婚禮回禮也是別具創意的,在一對可愛的情侶鑰匙扣上面鑲有婚禮邀請卡,再刻上「welcometoourweddingparty」的字樣等,這樣的一份回禮非常具有紀念意義,而且還非常的實用。

5、喜筷

婚禮送對快禮盒是很不錯的選擇,尤其是對於喜愛中國傳統文化的來賓來說對筷有著非常好的彩頭,寓意著成雙成對,快快得子,幸福吉祥。再給對筷加上一個精緻的包裝外盒,這樣的婚禮回禮必定會讓賓客愛不釋手。

4、中國婚禮習俗

中國婚禮習俗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傳統的婚禮習俗之三書六禮

傳統的結婚儀式中,主要包含了三書六禮的說法,三書主要指的是「聘書」、「禮書」、「迎書」,分六禮指的是「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這里的三書六禮其實指的就是整個婚禮過程中的大致環節,類似現在婚姻中,確定婚姻關系的證明、聘禮、儀式等等事宜,在古時候會分為幾個步驟,讓過程看起來更為嚴謹一些,顯得大家對婚姻的一種重視與虔誠

在婚禮前一天,我們還需要安排一位好命人為新人安床和鋪床,一邊叨念著一些吉祥如意的好話,一邊為新人鋪上嶄新的被褥、床單、換上新的鴛鴦枕、蓋上新的龍鳳被,然後准備一些乾果物品鋪在床上,主要是以「早生貴子」為主,就是紅棗、花生、桂圓、蓮子之類的乾果,祝福新人可以早日家庭圓滿,早點生個孩子,主人為了表示對好命人的感謝,也需要准備好一個紅包給人家,表示感激,當然這個好命人不是誰都可以做的,需要家庭完整、幸福和睦、無病頑疾、精神良好、有兒有女的人才適合這樣的角色

在婚禮當日,儀式正式開啟之後,還有當天的一些婚禮習俗,小編也給大家整理了一下:

1、女方提前為女兒准備好陪嫁的嫁妝,在婚禮前一日送去男方家,一般會准備一個陪嫁箱,裡面放上一些雙數的吉利物品,生活用品,還有一些錢財,祝願女兒嫁過去會過上更好的日子。

2、接親儀式,燃放炮竹,表示慶祝,男方攜帶親友團千萬女方家接親。

3、敬茶儀式,表示對雙方父母的感恩,感謝養育之恩,表示成親之後會好好建立新家庭,並且孝順父母。

4、甜湯儀式,主要是讓新人食用甜湯,表示婚後生活多子多福,甜甜蜜蜜。

5、新娘出嫁要有姐妹團陪同,並且要為新娘打紅傘撒米,表示開枝散葉的好兆頭。

6、正式結婚儀式,邀請賓客觀禮,拜天地,宣誓結婚諾言,交換戒指,這才是結婚禮成。

7、敬酒儀式,兩位喜人表示對親友到來的感恩,夫妻攜手回饋大家的祝福。

8、新婚洞房,新婚之日,洞房花燭夜,以前有鬧洞房的儀式,主要圖個喜慶熱鬧。

9、新人要為賓客准備好喜糖、喜餅表示對大家的感謝,也祝願大家可以過上幸福快樂的日子。

10、回門,三朝回門是指新婚夫婦婚後攜手回到女方娘家,要穿新衣,准備好禮品在上午抵達女方家中感謝女方的父母與長輩,與賓客一起用餐團聚。

中國婚禮的傳統習俗其實還是比較講究的,細節也較多,大家在結婚之前可以事先了解一下,特別是一些計劃准備中式婚禮的新人們,事先知道哪些要點是比較關鍵的,這樣之後才不容易出錯哦。

5、結婚的禮儀有哪些

每個地方每個時代的婚禮儀式各異,我根據網上的資料整理如下,希望對您有用:
(一)婚前禮:
是在婚姻籌劃、准備階段所舉行的一些儀節。先秦時,包括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五種(加上正婚禮時的親迎,即所謂的「六禮」),後代又逐漸演變出催妝、送妝、鋪房等儀節。在古代封建社會,婚姻取決於「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因此,婚前禮的一切儀節,包括從擇偶至籌備正式婚禮的一系列環節,幾乎都由父母雙方的家長包辦,真正婚姻的當事人反而被排除在外。又因為男子的社會地位比女子尊貴,因此,求婚也多 結婚禮儀——轎子。以男方為主動。男方家長想為兒子娶親使,先請媒使向女家提親(稱「下達」),如果女家接受了這門親事,就開始進行納采、問名等一系列儀節。
(二)納采
是男方向女方正式求婚的第一步。在雙方約定進行「納采」禮的這一天,男家派出的媒使手捧一隻活雁作為贄見禮物(最初用活雁作為贄禮,即取雁為候鳥,秋南飛而春北歸,來去有時,從無失信來作為男女雙方信守不渝的象徵;又取雁飛成行,止成列,以明嫁娶必須長幼有序,不能逾越的意思。後來也用羔羊、白鵝、合歡、膠漆等作為贄禮的),來到女家大門外,對女家擯者(輔助行禮的人)說:「您家主人非常盛情,賞給某某(婿名)一個妻子,某某(婿父或兄)根據祖先遺下的規定,讓我來向您家主人請求舉行選擇貴府小姐的儀節。」女家主人得到通報後親出大門迎接,賓主互作一揖讓之後,媒使再次向女主人表達前來行納采禮節的意思。主人答禮,收下活雁並謙讓一番。媒使見婚事得到女方家長的正式應允,就告辭回去復命了。催妝 送妝 鋪房這三項儀節在先秦文獻中未見記載,是後代在婚禮的演變中發展出來的。
(三)催妝
是男家派人攜禮催請女家及早為新娘置妝的儀節。宋代,親迎前三日,男家送催妝花髻、銷金蓋頭、花扇等物至女家,女家則答以金銀雙勝御、羅花璞頭、綠袍、靴等物。
(四)送妝
是親迎前數日,女家派人將嫁妝送至男家的儀節。嫁妝往往用箱籠裝著,也有人家為炫耀陪嫁,將嫁妝用方桌一一鋪開,排成一個縱隊浩浩盪盪地送至男家。嫁妝通常有箱櫃、被褥、首飾、衣服、綢緞、文房四寶及金銀器皿等,還有以田地房屋、店鋪、當鋪作為陪嫁的。浙江一帶,嫁妝中有一種叫做「子孫桶」的(大桶上有一大蓋,為新娘生育時用),桶中盛有紅蛋、喜果、謂之「送子」,有祝福之意。紹興一帶,還有送「女兒酒」作為嫁妝的,即在女兒滿月或數歲後,即釀酒數壇埋入地下,待女兒出嫁之日,取出作為嫁妝禮品送至男家。
(五)鋪房
是女家派人至男家鋪設新房的儀節,有時和送妝同時進行。宋代,親迎前一日,女家派人至新房鋪設帳幔、被褥及其它房內器皿,並且備禮前來暖房。然後以親信婦人或從嫁女使看守房中,不許外人進入,以待新人。鋪房人必須是福壽雙全、家境富裕的「好命婆」,以取吉祥。現代有些地方還流行此俗。
(六)親迎
是新郎親往女家迎娶新娘的儀節,也是古今婚禮中最為繁縟隆重的儀節。椐《儀禮.士婚禮》記載,結婚那天傍晚,新娘穿上結婚禮服——系有淺紅色花邊的純衣(絲質衣服),頭上戴著「次」(編好的假發套),向南站在房中,身右站著保姆,新娘的女隨從則披著白黑色相間的外衣,站在後面。 當新郎穿著禮服,帶領著墨車(新郎坐車)、彩車(新娘坐車,設有幃簾)、從車、僕人等迎親隊伍來到新娘家大門外時,女家主人親自出來迎接,經過一番揖讓,雙方來到堂上,新郎向岳父行過稽禮(古代跪拜禮中最重的一種,需磕頭至地多時)的大禮之後,新娘就從房裡走到東階上她父親跟前,父親告誡她道:「今後要時刻小心、恭敬、謹慎,不要違背你公公婆婆的意願。」同時,將一件衣服給她,作為告誡的證物。接著,新娘再來到西階上她母親跟前,母親給她在腰間繫上一條帶子,並接上佩巾,然後告誡她道:「勤勉、恭敬,好好完成你公公婆婆吩咐你的家務。」 隨後,新娘隨新郎下堂來到大門口,新娘披上御塵的外套登上彩車,並從新郎手中接過駕車的帶子。於是,新郎駕著彩車往前走,在車輪轉了3周後,新郎將車子交給駕車的,自己則乘坐墨車先走,因他還要到自己家門前迎候新娘。
(七)親迎
流傳到後世,多以花轎、喜車、綵船等迎娶新娘,新娘的結婚禮服多為綉有龍鳳圖案和彩飾的鳳衣鳳冠,垂下絲穗以遮面,也有以紅巾一帕、紙扇一把以遮面的。當新郎親迎來到女家時,新娘往往哭哭啼啼不肯上轎,新娘的親友則要當眾試才——請新郎賦詩,新郎在當場吟誦了「催妝詩」後,新娘方始起身上轎。上轎前,女家先使一婦人手持燈或鏡子向轎中照一下,謂之「照轎」,認為這樣可以壓邪。 近代,花轎起轎後,女家在門口潑上一盆水,原意是認為水可以滌除污穢,當然也可以壓邪治鬼,後來演變成「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祈祝女兒出嫁之後和婆家關系融洽,不要被斥退回。
(八)花轎
在迎歸男家的路上,前呼後擁,好不氣派:最前面的是開道的,緊隨的是執事的、掌燈的、吹鼓奏樂的,然後才是新娘的花轎。沿路吹吹打打,呈現出一派喜慶景象。 花轎迎至男家,鄰人鄉親還要索取吉利錢,謂之「攔門」:送親者以銅錢向空中揚撒,兒童爭著去搶,叫做「撒滿天星」,另有一個手執花斗,將所盛之穀物、豆子以及金錢、果子等物望門而撒——據說是用以禳避阻擋新婦進門的煞神——稱為「撒谷豆」。 新娘要下轎了,但雙腳不能履地,只能履青布條、氈席或麻袋。因古人認為,地與天都是神聖的境界,不得侵犯,而新娘的腳一旦與土地接觸,難免會觸犯地神,因此,必須鋪上氈或席來避免。唐代白居易《春深娶婦家》詩記敘了這一習俗:「青衣轉氈褥,錦綉一條斜。」宋代改氈為席,稱做「傳席」或「傳袋」,即以席或麻袋輾轉傳遞,直到洞房前,席諧音「息」(即小兒、後代),袋諧音「代」,都是傳宗接代的意思。後來也有使女家親戚中力氣較大者抱新娘下轎登床的,演變至今,已成為娘家小舅子抱新娘上轎、下轎的了。當新娘來到新房門前時,還要從馬鞍上跨過去,以示平安,也有跨火以壓邪的。
(九)拜堂
是新娘過門後拜見天神地祗、男家祖宗、公婆親戚及夫婿的儀節。先秦時,新娘拜見公婆是在新婚的第二天清晨。新娘沐浴後,由贊者引帶著去見公婆。新娘雙手捧著盛有棗子和栗子的竹盤,走到公公的坐席前,臉向東行拜禮,然後上前一步,跪坐下,把竹盤擺在席上,公公用手撫了一下,站起來回拜,新娘再行拜禮,然後下堂,從女隨從手裡接過盛有肉乾的竹盤,走到婆婆的坐席前,進行如同剛才一樣的儀式。接著,贊者代替公婆向新娘行一種以甜酒賜給新娘的禮節,然後,新娘再用根據規定準備好的食品向公公婆婆行「饋食禮」,以表示公公婆婆的生活,今後要由她來照料。 第三天,公公婆婆再以「一獻之禮」賜還給媳婦。再公公婆婆和媳婦相互敬酒之後,公公婆婆由西階下堂,新媳婦由東階——這是主人的方位——下堂,顯示新媳婦已取得了接替婆婆做家庭主婦的資格。 再拜見公婆後第三個月的某一吉日,新媳婦要到夫家的祖廟行「廟見之禮」——即拜見夫家的列祖列宗,以慰先祖在天之靈。經過這一系列儀式,新媳婦才算正式成為夫家家族中的一員。從漢魏到唐代,北方一帶,拜堂有在「青廬」中舉行的。所謂「青廬」就是在住宅的西南角「吉地」,露天設一帳幕,新娘從特備的氈席上踏入青廬,公公婆婆則踏著新娘的腳印隨後而入,以壓媳婦的銳氣。新娘入門後,先拜豬圈及灶,然後夫妻交拜,第二天再拜見公婆及親戚。後來,逐漸把拜堂這一儀式改在新婚之夜進行。新郎迎請新娘進門後,各執一端用紅綠彩緞結成的同心結,並立在高燒大紅龍鳳喜燭的堂前,請男家福壽雙全的太太,以秤桿或機梳挑去新娘的蒙面巾。新郎新娘先拜天地,然後依次拜見公婆及尊長親戚。這時,拜與被拜的雙方往往要互贈禮物。最後夫妻交拜,禮畢之後,新人由親友送入新房。
(十)酒筵合酒
古往今來,酒筵幾乎是每對新婚夫婦行婚禮時必不可少的儀式,流傳到今天,「吃喜酒」已成為民間行婚禮的簡稱。當然,酒筵有蘩有簡,規模不等,但最主要的意義,則是新郎新娘的婚姻得到了親朋好友的承認。因此,酒筵也是婚禮中最具有社會意義的環節。 先秦時代,新郎新娘的酒筵並不和眾人在一起,而是在新房中專設一席,新郎新娘在司儀的指揮下,相對而坐,按照一定的程序服用一些飯菜酒食之後,即告撤席,時間不很久。在酒筵上,最具有意義的儀式無過於「合酒」了。「合酒」,是以線相連,新郎新娘各執其一,相對飲酒的儀式。酒杯一分為二,象徵夫婦原為二體;以線連柄,則象徵兩人通過婚姻而相連;合之則一,象徵夫婦雖兩體猶一心。新婚夫婦在酒筵上共吃一鼎所調制的菜餚,同喝一杯,象徵夫妻間互敬互愛、親密無間。 由於這一儀式意義深遠,所以後來的婚禮中都少不了這一節目,當然,隨著時代的變遷,名稱有所不同(「飲交杯酒」)、器皿也有所變化、飲酒的形式也不一樣。 秦漢以後,在婚禮酒筵前後,又增加了「撒帳」、結發等儀式。當新郎將新娘迎入新房後,兩人一起在婚床帳中女左男右對坐,隨後由前來參加婚禮的女賓或司儀邊唱邊向帳中拋灑金錢彩果,即所謂「撒帳」。接著,將一些預先從新郎頭上取下的頭發交給新娘,讓她和自己的頭發梳結在一起,稱為「結發」。這以後,新郎就從床上下來,到外室接受親友道賀,招待眾人參加酒筵,而新娘則仍然在帳中繼續安坐,直到酒筵結束,新郎再度回房為止。
(十一)鬧房
在近代,這是新婚夫婦在婚禮之夜在新房接受親友祝賀、嬉鬧的儀節,民間有「新婚三日無大小」,「鬧喜鬧喜,越鬧越喜」的說法。在先秦時代,新郎新娘酒筵的結束,標志著婚禮之夜儀式的基本結束,接下來,新郎新娘就安寢了。大約在漢代時,參加婚禮的賓朋不甘就此罷休,於是就有了「聽房」的做法:新婚之夜,愛看熱鬧的人悄悄來到新房窗外,偷聽新郎新娘的言語及舉動,以此為笑樂。傳衍至晉代,民間已有戲弄新娘的習俗:於大庭廣眾之前,以各種怪問題來難新娘,甚至對新娘施以種種惡作劇。後來流行的「鬧房」,可能就是這一習俗的演變。 各地的「鬧房」有不同的方式、方法,鬧的程度也有文雅和粗俗之分,有時鬧過了頭,往往給主賓雙方帶來尷尬和不快,但因為它給婚禮增加了熱烈的氣氛,所以後來的婚禮中往往少不了這一節目。

6、婚禮有哪些禮儀 婚禮禮儀的10個

婚禮是我們人生最重要的時刻之一,我們每個人都想要擁有一個美好又難忘的婚禮,都希望在自己的婚禮上舉手投足都大方得體,所以在舉行婚禮的過程中,新人們就要注意婚禮的一些禮儀了,那麼婚禮有哪些需要新人注意的禮儀呢?下面給大家帶來10個婚禮禮儀常識的講解,希望對新人們有幫助。
1、婚慶禮儀之入場儀式——走步方式; 2、婚慶禮儀之新人站姿——腰板挺直,挺胸收腹;
3、婚慶禮儀之轉身禮儀——幅度要輕緩,動作要利索;
4、婚慶禮儀之親吻禮儀——要深情但不忘情;
5、婚慶禮儀之婚禮笑容——微笑總能讓人開心;
6、婚慶禮儀之行鞠躬禮——身體前傾15-20度即可;
7、婚慶禮儀之交換戒指——莊重仔細;
8、婚慶禮儀之拋花球——將婚姻的幸福傳送給未婚姐妹們;
9、婚慶禮儀之拋襪圈——把幸福傳遞給兄弟們;
10、婚慶禮儀之婚禮跳舞——注意跳舞次序。

7、結婚的禮儀

1、送聘禮:婚禮前,男方就要到女方家送迎親的聘禮。

2、安床:在結婚前一晚上,女方會找一個有福氣的男人(父母健在、兒女孝順、家庭美滿)來「安」新房的新床。

3、嫁妝:新娘會在出嫁前,把娘家准備的嫁妝裝在一隻紅皮箱里,等到第二天帶到婆家去。

4、梳頭:新娘會請一個有福氣的長輩來給自己梳頭。

5、吃湯圓或餃子:意味著可以圓滿成婚、美滿幸福。

6、迎親:婚禮當天上午,男方的接親隊伍就要來女方家接親。若要順利接得美人歸,新郎必須闖過一連串智力及體能測試關,還要給女方豐厚的「開門紅包」。

7、找紅鞋:新郎必須找到給新娘穿的紅鞋子,並給她穿上,才能把新娘帶走。

8、敬茶:新人向雙親奉茶跪拜。

9、撐紅傘:由伴娘撐紅色傘伴新娘、新郎出門,並且邊走邊撒米給雞吃,以免雞啄到新娘。

10、繞吉祥路:迎接新娘的車必須繞著有吉祥名字的路走一圈。

11、過門:新娘由女方家出門後正式踏入男方家,拜見翁姑及男方其他長輩。

12、鬧洞房:酒宴結束後,新人會和一些朋友去新房參觀或進行娛樂活動。

13、回門:指在婚後第三天(各地習俗不同),新婦由夫婿陪同,准備好禮品回娘家。

8、古代結婚的禮節是什麼?

古代結婚的禮節:
禮儀
古人認為,家族和血統的延續,是做晚輩不容推卸的重任,即所謂「不孝有三,結婚禮儀無後為大」,因此,把交合男女陰陽、產生子嗣的婚姻之禮放在一個很重要的地位。
婚禮和婚姻制度有密切聯系,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人們的文明教化程度。以漢族為主體的中華民族祖先和世界各民族一樣,在原始時期經歷過亂婚、群婚的階段,進入文明社會之後則基本採取一夫一妻的婚姻形式。
最初的婚禮形式大約始於原始社會末期,從相傳始於伏羲時代的定婚「以儷皮(成對的鹿皮)為禮」逐漸演進,到夏商時的「親迎於堂」,再到周代所具備的完整的「六禮」,已初步奠定了我國傳統婚禮的基礎。又經歷代的發展,使各種各樣的婚禮儀節更趨繁縟、熱烈。
概略而言,我國傳統婚禮大約分為婚前禮、正婚禮、婚後禮三個階段。
婚前禮是在婚姻籌劃、准備階段所舉行的一些儀節。
先秦時,包括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五種(加上正婚禮時的親迎,即所謂的「六禮」),後代又逐漸演變出催妝、送妝、鋪房等儀節。
在古代封建社會,婚姻取決於「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因此,婚前禮的一切儀節,包括從擇偶至籌備正式婚禮的一系列環節,幾乎都由父母雙方的家長包辦,真正婚姻的當事人反而被排除在外。
又因為男子的社會地位比女子尊貴,因此,求婚也多以男方為主動。男方家長想為兒子娶親使,先請媒使向女家提親(稱「下達」),如果女家接受了這門親事,就開始進行納采、問名等一系列儀節。

納采
是男方向女方正式求婚的第一步。
在雙方約定進行「納采」禮的這一天,男家派出的媒使手捧一隻活雁作為贄見禮物(最初用活雁作為贄禮,即取雁為候鳥,秋南飛而春北歸,來去有時,從無失信來作為男女雙方信守不渝的象徵;又取雁飛成行,止成列,以明嫁娶必須長幼有序,不能逾越的意思。
後來也用羔羊、白鵝、合歡、膠漆等作為贄禮的),來到女家大門外,對女家擯者(輔助行禮的人)說:「您家主人非常盛情,賞給某某(婿名)一個妻子,某某(婿父或兄)根據祖先遺下的規定,讓我來向您家主人請求舉行選擇貴府小姐的儀節。」
女家主人得到通報後親出大門迎接,賓主互作一揖讓之後,媒使再次向女主人表達前來行納采禮節的意思。主人答禮,收下活雁並謙讓一番。媒使見婚事得到女方家長的正式應允,就告辭回去復命了。

親迎
是新郎親往女家迎娶新娘的儀節,也是古今婚禮中最為繁縟隆重的儀節。結婚禮儀
椐《儀禮.士婚禮》記載,結婚那天傍晚,新娘穿上結婚禮服——系有淺紅色花邊的純衣(絲質衣服),頭上戴著「次」(編好的假發套),向南站在房中,身右站著保姆,新娘的女隨從則披著白黑色相間的外衣,站在後面。 當新郎穿著禮服,帶領著墨車(新郎坐車)、彩車(新娘坐車,設有幃簾)、從車、僕人等迎親隊伍來到新娘家大門外時,女家主人親自出來迎接,經過一番揖讓,雙方來到堂上,新郎向岳父行過稽禮(古代跪拜禮中最重的一種,需磕頭至地多時)的大禮之後,新娘就從房裡走到東階上她父親跟前,父親告戒她道:「今後要時刻小心、恭敬、謹慎,不要違背你公公婆婆的意願。」同時,將一件衣服給她,作為告戒的證物。接著,新娘再來到西階上她母親跟前,母親給她在腰間繫上一條帶子,並接上佩巾,然後告戒她道:「勤勉、恭敬,好好完成你公公婆婆吩咐你的家務。」 隨後,新娘隨新郎下堂來到大門口,新娘披上御塵的外套登上彩車,並從新郎手中接過駕車的帶子。於是,新郎駕著彩車往前走,在車輪轉了3周後,新郎將車子交給駕車的,自己則乘坐墨車先走,因他還要到自己家門前迎候新娘。
親迎流傳到後世,多以花轎、喜車、綵船等迎娶新娘,新娘的結婚禮服多為綉有龍鳳圖案和彩飾的鳳衣鳳冠,垂下絲穗以遮面,也有以紅巾一帕、紙扇一把以遮面的。當新郎親迎來到女家時,新娘往往哭哭啼啼不肯上轎,新娘的親友則要當眾試才——請新郎賦詩,新郎在當場吟誦了「催妝詩」後,新娘方始起身上轎。上轎前,女家先使一婦人手持燈或鏡子向轎中照一下,謂之「照轎」,認為這樣可以壓邪。 近代,花轎起轎後,女家在門口潑上一盆水,原意是認為水可以滌除污穢,當然也可以壓邪治鬼,後來演變成「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祈祝女兒出嫁之後和婆家關系融洽,不要被斥退回。
花轎在迎歸男家的路上,前呼後擁,好不氣派:最前面的是開道的,緊隨的是執事的、掌燈的、吹鼓奏樂的,然後才是新娘的花轎。沿路吹吹打打,呈現出一派喜慶景象。 花轎迎至男家,鄰人鄉親還要索取吉利錢,謂之「攔門」:送親者以銅錢向空中揚撒,兒童爭著去搶,叫做「撒滿天星」,另有一個手執花斗,將所盛之穀物、豆子以及金錢、果子等物望門而撒——據說是用以禳避阻擋新婦進門的煞神——稱為「撒谷豆」。 新娘要下轎了,但雙腳不能履地,只能履青布條、氈席或麻袋。因古人認為,地與天都是神聖的境界,不得侵犯,而新娘的腳一旦與土地接觸,難免會觸犯地神,因此,必須鋪上氈或席來避免。唐代白居易《春深娶婦家》詩記敘了這一習俗:「青衣轉氈褥,錦綉一條斜。」宋代改氈為席,稱做「傳席」或「傳袋」,即以席或麻袋輾轉傳遞,直到洞房前,席諧音「息」(即小兒、後代),袋諧音「代」,都是傳宗接代的意思。後來也有使女家親戚中力氣較大者抱新娘下轎登床的,演變至今,已成為娘家小舅子抱新娘上轎、下轎的了。
當新娘來到新房門前時,還要從馬鞍上跨過去,以示平安,也有跨火以壓邪的。

拜堂
是新娘過門後拜見天神地祗、男家祖宗、公婆親戚及夫婿的儀節。
先秦時,新娘拜見公婆是在新婚的第二天清晨。新娘沐浴後,由贊者引帶著去見公婆。結婚禮儀新娘雙手捧著盛有棗子和栗子的竹盤,走到公公的坐席前,臉向東行拜禮,然後上前一步,跪坐下,把竹盤擺在席上,公公用手撫了一下,站起來回拜,新娘再行拜禮,然後下堂,從女隨從手裡接過盛有肉乾的竹盤,走到婆婆的坐席前,進行如同剛才一樣的儀式。
接著,贊者代替公婆向新娘行一種以甜酒賜給新娘的禮節,然後,新娘再用根據規定準備好的食品向公公婆婆行「饋食禮」,以表示公公婆婆的生活,今後要由她來照料。 第三天,公公婆婆再以「一獻之禮」賜還給媳婦。
再公公婆婆和媳婦相互敬酒之後,公公婆婆由西階下堂,新媳婦由東階——這是主人的方位——下堂,顯示新媳婦已取得了接替婆婆做家庭主婦的資格。 再拜見公婆後第三個月的某一吉日,新媳婦要到夫家的祖廟行「廟見之禮」——即拜見夫家的列祖列宗,以慰先祖在天之靈。經過這一系列儀式,新媳婦才算正式成為夫家家族中的一員。
從漢魏到唐代,北方一帶,拜堂有在「青廬」中舉行的。所謂「青廬」就是在住宅的西南角「吉地」,露天設一帳幕,新娘從特備的氈席上踏入青廬,公公婆婆則踏著新娘的腳印隨後而入,以壓媳婦的銳氣。新娘入門後,先拜豬圈及灶,然後夫妻交拜,第二天再拜見公婆及親戚。
後來,逐漸把拜堂這一儀式改在新婚之夜進行。新郎迎請新娘進門後,各執一端用紅綠彩緞結成的同心結,並立在高燒大紅龍鳳喜燭的堂前,請男家福壽雙全的太太,以秤桿或機梳挑去新娘的蒙面巾。
新郎新娘先拜天地,然後依次拜見公婆及尊長親戚。這時,拜與被拜的雙方往往要互贈禮物。最後夫妻交拜,禮畢之後,新人由親友送入新房。

鬧房
在近代,這是新婚夫婦在婚禮之夜在新房接受親友祝賀、嬉鬧的儀節,民間有「新婚三日無大小」,結婚禮儀「鬧喜鬧喜,越鬧越喜」的說法。
在先秦時代,新郎新娘酒筵的結束,標志著婚禮之夜儀式的基本結束,接下來,新郎新娘就安寢了。
大約在漢代時,參加婚禮的賓朋不甘就此罷休,於是就有了「聽房」的做法:新婚之夜,愛看熱鬧的人悄悄來到新房窗外,偷聽新郎新娘的言語及舉動,以此為笑樂。
傳衍至晉代,民間已有戲弄新娘的習俗:於大庭廣眾之前,以各種怪問題來難新娘,甚至對新娘施以種種惡作劇。
後來流行的「鬧房」,可能就是這一習俗的演變。 各地的「鬧房」有不同的方式、方法,鬧的程度也有文雅和粗俗之分,有時鬧過了頭,往往給主賓雙方帶來尷尬和不快,但因為它給婚禮增加了熱烈的氣氛,所以後來的婚禮中往往少不了這一節目。

合酒
古往今來,酒筵幾乎是每對新婚夫婦行婚禮時必不可少的儀式,流傳到今天,結婚禮儀「吃喜酒」已成為民間行婚禮的簡稱。
當然,酒筵有蘩有簡,規模不等,但最主要的意義,則是新郎新娘的婚姻得到了親朋好友的承認。因此,酒筵也是婚禮中最具有社會意義的環節。 先秦時代,新郎新娘的酒筵並不和眾人在一起,而是在新房中專設一席,新郎新娘在司儀的指揮下,相對而坐,按照一定的程序服用一些飯菜酒食之後,即告撤席,時間不很久。在酒筵上,最具有意義的儀式無過於「合酒」了。
「合酒」,是以線相連,新郎新娘各執其一,相對飲酒的儀式。酒杯一分為二,象徵夫婦原為二體;以線連柄,則象徵兩人通過婚姻而相連;合之則一,象徵夫婦雖兩體猶一心。新婚夫婦在酒筵上共吃一鼎所調制的菜餚,同喝一杯,象徵夫妻間互敬互愛、親密無間。 由於這一儀式意義深遠,所以後來的婚禮中都少不了這一節目,當然,隨著時代的變遷,名稱有所不同(「飲交杯酒」)、器皿也有所變化、飲酒的形式也不一樣。
秦漢以後,在婚禮酒筵前後,又增加了「撒帳」、「結發"等儀式。當新郎將新娘迎入新房後,兩人一起在婚床帳中女左男右對坐,隨後由前來參加婚禮的女賓或司儀邊唱邊向帳中拋灑金錢彩果,即所謂「撒帳」。接著,將一些預先從新郎頭上取下的頭發交給新娘,讓她和自己的頭發梳結在一起,稱為「結發」。
這以後,新郎就從床上下來,到外室接受親友道賀,招待眾人參加酒筵,而新娘則仍然在帳中繼續安坐,直到酒筵結束,新郎再度回房為止。

催妝送妝鋪房
這三項儀節在先秦文獻中未見記載,是後代在婚禮的演變中發展出來的。結婚禮儀
催妝,是男家派人攜禮催請女家及早為新娘置妝的儀節。宋代,親迎前三日,男家送催妝花髻、銷金蓋頭、花扇等物至女家,女家則答以金銀雙勝御、羅花璞頭、綠袍、靴等物。
送妝,是親迎前數日,女家派人將嫁妝送至男家的儀節。嫁妝往往用箱籠裝著,也有人家為炫耀陪嫁,將嫁妝用方桌一一鋪開,排成一個縱隊浩浩盪盪地送至男家。嫁妝通常有箱櫃、被褥、首飾、衣服、綢緞、文房四寶及金銀器皿等,還有以田地房屋、店鋪、當鋪作為陪嫁的。浙江一帶,嫁妝中有一種叫做「子孫桶」的(大桶上有一大蓋,為新娘生育時用),桶中盛有紅蛋、喜果、謂之「送子」,有祝福之意。紹興一帶,還有送「女兒酒」作為嫁妝的,即在女兒滿月或數歲後,即釀酒數壇埋入地下,待女兒出嫁之日,取出作為嫁妝禮品送至男家。
鋪房,是女家派人至男家鋪設新房的儀節,有時和送妝同時進行。宋代,親迎前一日,女家派人至新房鋪設帳幔、被褥及其它房內器皿,並且備禮前來暖房。然後以親信婦人或從嫁女使看守房中,不許外人進入,以待新人。鋪房人必須是福壽雙全、家境富裕的「好命婆」,以取吉祥。現代有些地方還流行此俗。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