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婚禮婚慶 » 漢朝婚禮儀式

漢朝婚禮儀式

發布時間: 2023-05-12 16:02:13

1、漢代婚禮

漢式婚禮
婚禮是「禮之本」。《昏義》說:「共牢而食、合巹而飲,所以合體同尊卑,以親之也。」新人結發為婚,在儀節上不能沒有一個過度。共牢而食、合巹而飲,正是要體現夫婦一體、彼此親愛的意思。

五一婚禮的核心,就在「共牢而食、合巹而飲」。我們選取社區一處草坪,草坪上有一株松。我們以松作為婚禮的背景。樹下綠草如茵,紅花點點。

我們設幾案於樹下。

幾案上設三品葷菜。這些葷菜即稱為「牢」。古漢人食俗,類似今天的份餐制,各種食物人均一份。所以,新夫、新婦席前,主食黍和稷,以及調味用的醬、菹、醢、湆均各一份。但婚禮特殊。葷菜僅一份,放在兩人的飯菜之間,供新夫、新婦一起食用,稱為「共牢而食」。

古人飯後要「酳」,就是以酒漱口,既為了清潔口腔,同時也有安食的作用。「酳」有三次,稱「三酳」。婚禮中三酳的酒器,前兩次用爵,最後一次用巹。所謂巹,就是將匏對剖而成的瓢,夫婦各執一片而飲,稱為「合巹而飲」。

我們准備好一切,新夫、新婦著漢式婚禮服攜手而來,隔幾案相對跽坐。兩伴娘作為侍者隨其後,跽坐在夫婦斜側方。我們漢未央的十多位來賓,一律穿漢服,跽坐在夫婦身後。

在場朋友應記得當時情景。社區里另有一家舉辦婚禮,蕭條冷落無人觀看,居民們都湧向我們這里。觀禮者雖多,卻不喧嘩。尤其當我作為贊者起身誦贊辭,氣氛十分安靜、莊重。贊辭由秦風君起草,安然君手書——

茲爾新婚
有宴來賓
咸集致賀
恭祝連理
贊曰:
惟天地以辟
萬物滋養於斯
日受其精
月潤其華
天理之奧含於其中
人以婚姻定其禮
三牢而食
合巹共飲
自禮行時
連理成
比翼具
雖萬難千險而誓與共患
縱病苦榮華而誓不與棄
仰如高山哉
其愛之永恆
浩如蒼穹哉
其情之萬代
相敬如賓
各盡其禮
家合事興
不變不易
天長地久
為爾佳緣
特為贊頌

贊者:漢未央

誦贊畢,新夫新婦開始行「共牢而食、合巹而飲」之禮。侍者為夫婦夾一菜,夫婦嘗一口。如此直至三菜嘗遍。每菜嘗一口而已,新婚第一餐簡朴,進食有儀式性,真正進食很少。接著,侍者為夫婦斟酒,夫婦並不飲用,漱口之後即吐出。

由《士昏禮》可知,先秦婚禮相當簡朴,不僅成婚的菜餚僅數品,而且沒有慶賀和舉樂的儀節,與今日競奢鬥富的婚禮相比,反差鮮明。《禮記·郊特牲》說:「昏禮不用樂,幽陰之義也。樂,陽氣也。」即便如此,我們仍准備了古樂作為背景,因現場缺音箱,所以音量輕微,等於無樂。可幸雖無樂,現場卻不鬧。共牢合巹是無聲的儀式,原想無聲會鎮不住場。出乎意料的是,眾多觀禮者卻能與新夫新婦、與漢未央的漢服賓客們一起度過這安靜的儀式過程。

儀式畢,新夫新婦互行揖禮,座中漢未央賓客齊聲贊誦「天長地久,為爾佳緣」,並一同行揖禮。

古漢人看待婚禮,如同看待國家間歃血為盟、看待兄弟間結拜為盟,男女夫婦的婚約,本質在於盟誓。而盟誓本身含有永恆性。所以說「山盟海誓」。破壞這種應當永恆的約定,要受到起碼是道義的懲罰,因此盟誓有咒語的性質。婚約亦然。而古漢人以人法天,自然界的萬物,乃是天陽、地陰所化生。男女則是社會的陰陽兩極,是人類的淵源,是一切倫理的起點。

正因為看到了婚約的哲學本質,古漢人的婚禮不奢侈、不喧鬧、不嬉戲,而是以恭謹、庄嚴的心來對待。

2、我們歷史上很強大的兩個朝代,漢唐婚禮的流程有哪些?

漢唐即漢朝和唐朝,在這時期國家統一、文治武功皆強盛。漢唐婚禮則是結合漢朝和唐朝時期婚禮習俗舉辦的新型態結婚典禮。漢唐婚禮流程即以漢朝唐朝習俗為主的結婚典禮中各種事項的次序布置和安排。漢唐婚禮儀式感較強,甚至被視為是我國民族傳統中禮樂文明的根本所在。選擇這種婚禮模式的新人們要事先對漢唐婚禮流程有所了解,才能更加深刻的領悟傳統文化中的精神內涵。

 漢唐婚禮流程:新郎迎接新娘、貫洗禮、交拜禮、對席禮、同牢禮、合緊禮、解纓結發、執手禮、交換信物、受友人賀。

 1、迎親。無論是古代的男尊女卑還是如今的男女平等,迎親當天都需要新郎親自到新娘家迎娶,並且准備豐厚的紅包和禮物等,新娘也會帶著嫁妝隨新郎而行。

2、貫洗禮。新郎新娘在花童的帶領下走進典禮場所,行使貫洗禮。新郎新娘先後用毛巾擦手、擦臉,代表著對婚姻生活的美好祝願,也說明兩位新人以一種純凈之心愛著彼此,走進新生活。

3、對席禮和交拜禮。新郎新娘相對而戰,中間稍有間隔,然而相對而跪,拜天地、拜父母、夫妻對拜,這是對上次賜予的這份姻緣的感恩,是對父母養育之恩的感謝,也是對彼此雙方的一種誓言和承諾。是漢唐婚禮中的高潮部分。

4、同牢合巹。新郎新娘腰食用同一碗肉,不一定非常吃完,少吃一口即可。然後雙方分別拿一個酒杯,飲用一半之後雙方交換將剩餘的喝完,意味著結婚之後兩人就要同甘共苦、相濡以沫、永不分開。

5、解纓結發。新郎在婚禮中親手將新娘頭上的纓解開,並且剪掉各自的一小束頭發用纓綁在一起,意味著從今以後兩人要白頭偕老、攜手走過一生。

6、執手禮。新郎新娘閉目,在父母和親朋好友的見證下兩手兩扣,並共同宣讀誓言。

7、交換信物。古代男女雙方對定情信物極其看重,認為只要接受了對方的信物從此就要心心相印,漢唐典禮中這一環節可以交換結婚戒指等信物。

8、受友人賀、回禮。這一階段新郎新娘的儀式基本已經結束,當天到場的親朋好友要恭賀新人,新人也要回禮。

以上就是漢唐婚禮流程中的正婚禮。對於古代的新郎新娘而言,婚禮流程其實還並未結束,在成婚的第二天早晨,新婚夫婦需要早起拜見公婆,並且侍奉公婆吃飯、漱口。等到成婚三個月後,帶著新娘祭拜祖宗。不過,現代婚禮中,已經逐漸將這部分婚後禮省略了。

3、漢代女子出嫁時的習俗有哪些?

中國古代稱婚禮為昏禮,多在黃昏舉行。歷朝歷代婚禮的內容都有所變化,主要有三書六禮。貴族與民間婚禮亦有所不同。
程序包括:相親,斷八字,定聘,擇日,送嫁,催嫁,迎親,拜堂,出廳,鬧洞房,換花,回車。
古人認為黃昏是吉時,所以會在黃昏行娶妻之禮;基於此原因,夫妻結合的禮儀稱為「昏禮」。昏禮在五禮之中屬嘉禮,是繼男子的冠禮或女子的笄禮之後的人生第二個里程碑。
中國的婚禮可分為三個階段:
婚前禮,即訂婚
正婚禮,即結婚或成婚的禮儀,就是夫妻結合的意思。
婚後禮,是成妻、成婦或成婿之禮,這表示了男女結婚後的扮演的角色。
在中國傳統的結婚習俗里,婚前禮和正婚禮是主要程序,這些程序都是源自周公的六禮。
據《禮記·昏義》記載:「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故男子重之,是以昏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皆主人筳幾於門外,入揖讓而升,聽命於廟,而拜迎於門外,入揖讓而升,聽命於廟,所以敬慎重正昏禮也。……故曰昏禮者,禮之本也。」
而所謂的六禮,據《儀禮》的記載,分別是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據說六禮是創於周朝的,有學者認為周文王時代已有六禮,不過亦有人不從六禮。
漢平帝元始三年,劉歆等雜定婚禮,四輔公卿大夫傳千朗史家屬可行親迎,次年立皇後亦納采、卜吉。魏晉南北朝時,皇太子娶太子妃的婚禮都沒有請迎,自東漢到東晉時很多時都不依六禮成婚。
唐代以後,皇太子開始請迎,而親王的婚禮都會依隨六禮。後來暨「問名」於「納采」和「請期」於「納成」;是故雖然概念上還是依六禮而行,實際上只有「納采」、「納吉」、「納征」和「親迎」四禮。而朱子家禮更將「納吉」和「納征」合為一禮,所以只有三禮。
元朝時,婚禮會加多議婚一禮。
明朝洪武元年時,方以朱子家禮為標准制定婚禮。
清朝時,據通禮記載,漢官自七品以上共有九禮,但都拼入了成婦成婿之禮,而古代的六禮亦只餘下「議婚」、「納采」、「納幣」、「請期」與「請迎」五禮。其他士、庶人結婚都比較簡單,而民間的婚禮一般都會依朱子家法進行。
三書六禮的傳統婚俗歷史悠久,可以追溯至西周。西周時期的「婚姻六禮」,對其後各朝代婚姻的形式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中國古籍《禮記》和《儀禮》都對此有所論述。《禮記》載:「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故男子重之,是以昏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皆主人筳幾於門外,入揖讓而升,聽命於廟,而拜迎於門外,入揖讓而升,聽命於廟,所以敬慎重正昏禮也……敬慎重正而後父子有親,父子有親而後君臣有正,故曰昏禮者,禮之本也。」另據《儀禮》載:「昏有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由此可見,這傳統婚俗始創於西周時期。一般認為,此婚俗於秦朝已經定下,其後用於漢朝。
三書即聘書、禮書和迎親書:
聘書:
聘書是訂婚用的書,於「納吉」(過文定)時男家交給女家。
禮書:
禮書是「納征」(過大禮)時使用的書,禮書內會詳細列明禮物種類及數量。
迎親書:
顧名思義,迎親書即迎娶新娘時的書,即在「親迎」時使用。
納采又稱「采擇」,相當於後世所稱之「提親」、「說媒」。表示男方曾審慎考慮之後所做的決定。
《文公家禮》說:「納其采擇之禮,及今世所謂言定也。」而古代較為朴實簡單,據《儀禮·士昏禮》記載,士大夫階層所執的見面禮,即稱「贄」或「摯」,僅「用雁」。其原應執雉而已,但雉不易活捉,多為死雉,婚時不宜,且婚禮為人生大事,故特許新人得越其身分等級穿戴與使用衣著行頭。
問名是指男家詢問女家關於女家女兒的姓名、時辰八字,如女家接納男家的提親,就會把女兒的姓名和時辰八字等交給男家,放在神前或祖先前以占卜吉凶,如卜吉兆的話,就會決定娶女家的女兒。
納吉,即過文定,男家會選擇一個吉日,帶著一些禮品到女家,禮品一般都是三牲,酒禮等,並正式奉上聘書。這時其實婚事已初步議定。
納征,即過大禮;「納」是的意思是聘財,而「征」就是「成」的意思,亦即是說男家需要納聘禮後才可成婚的意思。過大禮時,男家會請兩位或四位女性親戚(須是全福之人)約同媒人,帶備聘金、禮金及聘禮到女方家中;完成納征的儀式後,婚約便正式定立。這是訂婚的最隆重,也是最重要的儀式;因為這儀式過後就等如正式定立了婚約。跟「過文定」一樣,男家會選擇一個吉日,帶同聘金和各種禮品到女家;而女家亦會准備回禮禮品。
請期即是「擇吉日」成婚的意思。男家會擇定一個成婚的良辰吉日,再准備婚期吉日書和禮品給女家,女家受禮及同意後,便可確定婚期。
親迎亦稱迎親,就是在結婚之日,新郎會與媒人和親友一起前往女家迎娶新娘。新郎前往女家之前會先到女家的祖廟行拜見之禮,然後以花轎接新娘回到男家。新人會在男家舉行拜天、地、祖先的儀式,然後送入洞房。
換庚譜,就是男方和女方的家庭互相交換家譜,作為定親的憑據。媒人提親後,如男女的時辰八字沒有相沖,雙方就會換庚譜。
在選定吉日後,於婚前幾天由「一世好運的男士」把新床移到適當的位置。位置要依男女雙方的八字以及神位等決定,而安床的住置亦不可與桌櫃、方櫥的尖角相對。
然後,再由一位「兒孫滿堂的女士」負責鋪床,並擺上各式喜果、荔枝幹、紅綠豆及利是。
安床後,安床之後,禁讓自己或其他成年人坐卧,寡婦、失婚者尤忌;但可先讓嬰孩在床上玩耍,寓意添丁發財。
嫁妝最遲需於結婚前一天送到男家。嫁妝的多少象徵女家的身份與財富。除了珠寶手飾外,嫁妝主要都是富有吉祥寓意的東西:
蝴蝶雙飛:剪刀;
甜甜蜜蜜:片糖;
花開富貴:花瓶;
豐衣足食:七十二套衣服。
據《禮記》記載「孔子曰: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燭,思相離也。」
哭嫁在今天可能會是一些很難理解的事;但在古時,因為交通沒有現代的方便,女兒出嫁後,就很難有機會可以見到家人。
而事實上,出嫁後的女子也不是可以像今天一樣,隨時可以返回娘家探望家人的,回娘家需要得到夫家的批准。
此外也有以下的說法:說哭嫁是源自古時婦女不能擁有自由的婚姻,所以她們會用哭嫁的歌聲,來控訴古時不公平的婚姻制度。
古代時,男子二十歲行「冠禮」,表示己成年。而女子十五歲成年許嫁之後行「笄禮」。標示已到婚嫁年齡。因此成年禮與婚與婚禮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後來由於盛行早婚,加上庶人禮儀簡化,演變成婚前的上頭儀式。
「上頭」不只是皆梳發挽髻,而是指整個頭部打扮,還要開臉畫眉,塗脂搽粉等。
「開臉」是指用細絨絞去新娘臉上的汗毛,使面部更為光潔。
「上頭」是一個非常講究的儀式。梳頭要用新梳子,助「上頭」的人必須是「全福之人」(俗稱「好命佬」及「好命婆」),即這人是六親皆全,兒女滿堂之人。
此外,娘家還會設宴請客,「上頭」的隆重性在此也可見一斑。
「好命佬」及「好命婆」替新郎新娘梳頭,一面梳,一面唱十梳歌:「一梳梳到尾,二梳白發齊眉,三梳兒孫滿地,四梳四條銀筍盡標齊,五梳翁娌和順,六梳夫妻相敬,七梳七姐下凡,八梳八仙來賀壽,寶鴨穿蓮道外游,九梳九子連環樣樣有,十梳夫妻兩老到白頭。」
新娘子通常會以一邊長三尺的正方形紅圍巾蒙在頭上,這紅色的圍巾稱為叫「蓋巾」,俗稱蓋頭。
對於蓋頭這種婚俗,一般有兩種說法:其中一種說法是說蓋頭是為了遮羞;而另一種說法是說源自於古代的掠奪婚,表示新娘子蒙上蓋頭後就永遠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古代婚配時,男方必須去迎親。「親迎」是六禮中最隆重的禮節。沒有迎親的新郎,就沒有出嫁的新娘。古代親迎,有徒步的,也有用車的,比較普遍的是用八人大轎去迎親。
抬轎的人必須身體強壯,遇上別人家的花轎,絕對不可以與他們碰頭,必須繞著走。迎親回來時,還要換一條路回去,以取不會走回頭路之意。如果途中經過廟、祠、墳、井、河等處,必須由男方娶親的人手張紅氈子將花轎遮著,作為「避邪」的意思。
如果在途中遇見出殯的隊伍,迎親的人會說「今天吉祥,遇上寶財!」這是因為棺材的諧音為「觀財」,亦即看到財寶的意思,這樣說主要是為了圖個吉利。
出門是指新娘離開娘家的意思。當到達吉時的時候,女須由大妗姐(喜娘)背著上花轎;據說新娘雙腳著地的話就會帶來惡運。
在出門的時候,新娘的嫂嫂是不可以相送的,這是因為嫂字有著掃帚星的掃字的諧音,是故人們相信嫂嫂於出門時相送會帶來不吉利。
現在的新娘出門時,由伴娘(陪伴新娘過門至男家,而且必須是未婚的)撐起紅傘護著新娘,取其開枝散葉的意思。大妗姐及眾姊妹一邊行,一邊向上空、傘頂及花車頂撒米,用來「喂金雞」,意思指雞啄米後便不會啄新娘。最後上花車前,新娘子會向送行的親友鞠躬,以示謝意。
過門的意思是新娘由女家出門後正式踏入男家家門,拜見翁姑及男家其他長輩。
傳說翁姑不可以在大廳直接看見新人進門,因為這樣會相沖。所以當女方步入男家後,翁姑會由房間出來大廳會見新人,下車入門過程還有有撤谷豆等習俗,望門而撤,小兒爭拾之。據《事物紀原》撒谷豆之習始於漢代。新娘可能還會抱氈,以紅氈裹新婦抱之進門。
《夢梁錄·嫁娶》載,新婦人門「赳擇官執花斗,盛五穀豆錢彩果,望門而撤,小兒爭拾之,謂之撒谷豆。」
《談征·事部》:「今人娶婦,輿轎迎至大門則轉氈以人,弗令履地。讀白太傅〈春深娶婦家〉詩雲:『青衣轉氈褥,錦綉一條斜。』則此俗唐時已然矣。」
然後新郎新娘會先拜天地,後拜祖先。新人會向翁姑奉茶跪拜。翁姑會說一些祝福語,並送首飾及禮物給新娘。新娘收到飾物後需即時戴上,以示謝意。然後,新人會向其他長輩及親戚奉茶。
拜堂,又稱為「拜天地」,是婚禮中一個很重要的儀式。拜堂不屬於古代「三書六禮」之中的禮儀的。胡樸安《中華全國風俗志》下篇卷四《浙江海寧風俗記·婚嫁》:「出轎時,用米袋直鋪至花燭前,新娘腳踏米袋,曰步步高,代代好。參拜天地叫拜堂。新人對席互飲曰合巹(日語:床杯)。以紅綠綢新郎新娘各持一端曰牽紅,送入洞房(日語:床入り),並坐床上,用果子遍撒,曰坐床撒帳。」
拜堂婚俗於宋代以後非常流行,經過拜堂後,女方就正式成為男家的一員。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娶婦》記宋人拜堂之俗說:「次日五更,用一卓盛鏡台、鏡子於其上,望上展拜,謂之新婦拜堂。次拜尊長親戚,各有彩緞、巧作、鞋、枕等為獻,謂之賞賀。尊長則復換一疋回之,謂之答賀。」
司馬光在《溫公書儀》卷三說:「古者婦人與丈夫為禮則俠拜。鄉里舊俗:男女相拜,女子先一拜,男子拜女一拜,女子又一拜。蓋由男子以再拜為禮,女子以四拜為禮故也。古無婿婦交拜之儀,今世俗相見交拜,拜致恭,亦事理之宜,不可廢也。」
「拜堂」時,主持婚禮的司儀會大聲的說:「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送入洞房。」《醒世姻緣傳》第四十九回寫晁梁娶親:「四月十三日,姜宅來鋪床。那衣飾器皿,床帳鮮明,不必絮聒。晚間,俗忌鋪過的新床不教空著,量上了一布袋綠豆壓在床上。十五日娶了姜小姐過門,晁梁聽著晁夫人指教,拜天地,吃交巡酒,拜床公床母,坐帳牽紅;一一都依俗禮。拜門回來,姜家三頓送飯。」
其實,拜天地代表著對天地神明的敬奉;而拜高堂就是對孝道的體現;至於夫妻拜就代表夫妻相敬如賓。某程度上,夫妻交拜是在古代少數可以讓女性跟男性同一品位的時候。
三朝回門即歸寧,三朝是指婚後的第三天,新娘由丈夫的陪同下,帶備燒豬及禮品回娘家祭祖,然後再隨丈夫回到夫家;相傳在先秦時已有這樣的習俗。
歸寧,就是回娘家向父母報平安的意思。在古時,交通沒有現代的方便,如果女子的夫家是離娘家很遠的話,所謂出嫁從夫,女子到夫家後就可能沒有機會再回到娘家了。
何休《春秋公羊傳》記載春秋時期已有此儀。《詩經·周南·葛覃》:「害浣害否,歸寧父母。」所以回門可能是女子踏足娘家的最後一次機會。亦因為如此,人們十分重視歸寧這一個婚禮習俗。

4、漢代婚禮禮儀介紹 漢式婚禮注意事項

現在的婚禮風格多種多樣,雖然現代的西式婚禮仍是主流,但是有許多新人為了給自己另一半來一場不一樣的婚禮,許多新人會選擇舉辦中式婚禮,在中式婚禮當中最人選擇的就是 漢代婚禮禮儀 ,下面本文就來給大家介紹下 漢代婚禮禮儀 以及漢式婚禮注意事項。

漢代婚禮禮儀 介紹一

1、新人入喜堂

在隨從和長輩們的陪同下,新郎新娘開始慢慢的走入婚禮現場。

2、贊者頌辭

贊者也是就是我們現代的證婚人,在古代就要手拿卷軸,宣讀著古代的證婚詞。

3、沃盥禮

新人在進行婚禮儀式前,需要把自己的雙手洗干凈,意味這清潔自己的身體與心靈來參加這場神聖的婚禮。

4、對席禮

新人雙方需要面對面坐著,表示即將進入婚禮的正是儀式,意味著從今以後要一起生活。

漢代婚禮禮儀 介紹二

5、同牢禮

這源自於在漢代的牢飯里所有犯人都是吃一鍋掘桐的飯,新人在行完這個禮儀之後,就表示新人從此就是一家人。

6、合巹禮

吧一個完整的葫蘆切一分為二,庵後用一根紅線栓起來,在葫蘆裡面裝滿酒,因為葫蘆味道是苦的,所以裡面裝的酒也是苦的,新人雙方需要飲下這葫蘆裡面的酒,意味著新人雙方從此以後將合二為一,也寓意這夫妻雙方今後要同甘共苦。

7、解纓禮

新郎們需要親手將新娘發簪上的訂婚物品「纓」給解下,染回高舉手中讓所有的來賓都看到,表示新人雙方額婚姻得到在場所有來賓和家人的認可,也表示已將新娘迎娶進行們,從今新娘就是新郎的家人。

8、結發禮

新人雙方要分別割下自己的一小撮頭發,然後用紅繩捆綁在一起,表示新人雙方將永遠在一起,今生今世永不分離。

9、拜堂

一拜天地國師,二拜高堂,三夫妻對拜,和現代婚禮習俗差不多。

漢式婚禮注意事項

1、新人雙方親戚的返爛服裝最好也要統一。

2、如果還要到酒店舉辦現代婚禮的話,需要把握好時間。

3、新人需要多准備一些喜糖喜果喜煙,以防路上有人婚轎討喜事用。

4、需要給迎親路上的人員一些小紅包、喜煙,讓他們同心協力把婚禮做好。

文章總結:以上就是關於 漢代婚禮禮儀 介漏散漏紹以及漢式婚禮注意事項的相關介紹,希望能夠給想要舉辦中式婚禮的新人一些幫助,中式婚禮的禮儀比較繁多,新人需要提前准備,防止出現任何差錯。

5、漢朝時的婚禮是什麼樣的?

漢朝婚禮遵循周禮,婚服為玄色禮服(黑中揚紅的顏色),周禮中沒有蓋頭,蓋頭是唐以後才開始流行的。
漢代的所謂交杯酒是用合巹杯,即「兩杯對峙,中通一道,使酒相過」。新婦婚禮次日拜見舅姑,三月後見於家廟。

最初的婚禮叫做「昏禮」,即黃昏時節的禮儀,重夫婦之義與結發之恩,沒有後世的喧囂與嘈雜。但在漢代時,已有宴客出現,婚日夫家受賓客之賀,饗以酒肉,禮樂滿堂。漢代的宴樂則包括鍾磬笙鼓琴瑟等多種樂器。

具體的推薦你看一下楊樹達的《漢代婚喪禮俗考》。

6、漢代婚禮流程 漢代婚禮有哪些禮儀

<

7、有誰知道漢朝的婚禮流程? 急求啊!

婚姻儀式和古時「六禮」差不多,按照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日、迎親的順序進行,不是很嚴格。
漢代納采與「六禮」中不大一樣,只是送一點小禮物,禮物的大小視家庭經濟情況而定。禮物的種類有三十多種,如:玄縹、羊、雁、清酒、白酒、粳、稷米,蒲葦、卷柏、嘉禾、長命縷、膠漆、五色絲、合歡鈴、九子墨、金錢、祿得香草、鳳凰、猞猁獸、鴛鴦、受福獸、魚、鹿、烏、九子婦、陽燧;此外,還有丹、青等顏色。物品上面還有一些文字。
納采完了就是問名,問名之後便是納吉{男方問名、合八字之後,將卜婚的吉兆通知女方。]
納吉這道程序後是納征,納征就是男方給女方家聘金,也就是納征錢。
納征後是請期,請期就是由男方決定迎親日期。
在漢代,六禮之中最重要的便是聘禮。如果家中沒有錢,就根本別想娶到妻子,這時也有官府鄉紳幫助貧民出聘禮的事件。
出嫁時,多是女方把女兒送到男方家的。到結婚那一天,男方家裡擺很多酒席,請來很多親朋好友。在婚宴上,賓客大多飲酒歡笑,言行無所拘束,這有可能是後代鬧新房之風俗的源頭。
婦女結婚後,要去祖廟三個月,這一規定是符合當時禮節的。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