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婚禮婚慶 » 臨潁縣婚慶

臨潁縣婚慶

發布時間: 2023-05-10 03:40:50

1、南街村是什麼意思。為什麼那裡面的人生活的那麼好

日本《讀賣新聞》5月13日至15日連載記者藤野彰寫的文章:中國摸索建設和諧社會。文章如下:

「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

早上6點15分,南街村的廣播站開始播放頌揚毛澤東的革命歌曲《東方紅》,南街村新的一天便伴隨這輕快旋律開始。

毛澤東的雕像如守護神一樣聳立在南街村的廣場上。廣場上還有一些如「毛澤東思想永遠放光芒」等政治標語。村內也到處都能看到毛澤東的畫像、標語等。

河南省臨穎縣南街村是一個人口約3.2萬人的農村。過去村子相當貧困,從改革開放的80年代起,村裡建立了麵粉廠、磚瓦廠等村營企業,經濟上獲得了成功。

南街村與其他村有一個巨大的區別,那就是他們以基於毛澤東思想的集體主義為理念,提出建設「共產主義小社會」的目標。毛澤東式的集體主義因80年代取消人民公社而失去了影響力。但是,南街村卻把毛澤東的集體主義樹為旗幟。已經富裕起來的南街村的嘗試被稱為「南街村現象」,並引起了全國的關注。

平均主義

南街村「共產主義的要素」的核心是獨特的平均主義的經濟體制。村民們在村的行政機構及村營企業上班,根據工作內容,每月付給150元到200元的固定工資。 工資雖然很低,但是村民免費享受糧食、肉、油等配給。住宅、教育、醫療、辦紅白喜事也一概不收費。如果村民上大學,學費也由村裡負擔。村民享受的福利費用每年每人平均6700元。

村裡有26家村營企業,諸如拉麵工廠等。1984年,村辦企業的總產值只有70萬元,到1995年已經達到12億,實現了飛躍發展。但是村裡不允許辦個人的商店及私營企業,也不允許從事卡拉OK等營業。這是因為,上述的營業被認為不利於貫徹集體主義。

「和諧社會」的最大障礙是不平等,財富集中到少數特權及富裕階層手中,農民等弱勢群體不能充分享受改革開放的成果。南街村的做法暫且不論,它的嘗試開辟了一條確保村民很快過上「小康生活」的道路。

集體主義

在南街村的村營麵粉廠作財務工作的李永旗(24歲),今年元旦與在同村結識的男朋友舉行了婚禮。現在與在村營工藝品公司工作的丈夫及公公、婆婆住在一起。住宅是村營兩間一套(75平方米)的公寓。

結婚儀式按南街村的規矩,由村裡舉行「集體婚禮」,婚禮每年元旦舉行一次。今年的集體婚禮包括李永旗夫婦,共有20對新郎新娘參加。村裡送給新人的紀念品是《毛澤東選集》。

集體婚禮是南街村集體主義的一個象徵。村黨委書記王宏斌說,舉行集體婚禮的目的是杜絕浪費,培養新人的集體主義觀念。雖然不強制參加集體婚禮,但是如果忌諱參加集體婚禮就等於不服從村當局意見。也許是這個原因,據說至今還沒有新郎、新娘拒絕參加集體婚禮。在集體主義的壓力下,參加集體婚禮似乎事實上已經成了村民的「義務」。

南街村集體主義的另一個象徵是搞軍事訓練。村裡有約8500人的民兵,其中多數是非南街村出身,而在南街村的企業中工作的人。通過軍訓,向村民等灌輸集體主義思想。

長期在南街村工作,並做出較大貢獻的非南街村出身者,村裡給予他們「名譽村民」資格。得到這個資格的人可享受與本村村民一樣的待遇。因此申請當「名譽村民」的人非常多。

南街村團委書記呂小虎(32歲)認為,南街村的模式是理論和實踐相一致的發展模式。他說:「南街村的集體主義是非常合乎情理的。它也符合鄧小平說的『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帶動更多人共同富裕』的路線。這正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規章嚴格

中國還有約3000萬人沒有達到溫飽水平,而另一方面,富者更富,貧富差距拉大。正因為如此,村民過著平等而穩定生活的南街村的現狀值得關注。

但是,南街村的體制是在嚴格的規章制度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南街村有可稱為「村的憲法」的規章制度,分思想、工作、生活三方面,共有23條,違反者將受到處罰。

進而,村裡還有定期從思想、紀律、衛生等十個方面檢查各家庭執行規章制度情況的制度。根據檢查結果,只要有一個方面不合格,部分福利就得自費。據村民說:「滿分的家庭很少,大多數家庭都是總有某個方面不合格。」

福利是村民生活的基礎,村當局在這方面掌握著大權。村民不得不乖乖地服從村當局及各項規定。

南街村用非同一般的做法,保證了所有人都能過上一定水平的生活。從這點說實現了「和諧社會」的目標

下面有關南街村的:共產主義背後的南街村

2、請教:河南省漯河市臨潁縣結婚風俗

是不是要去看丈母娘拉?
不應該只單單了解結婚風俗呀,那樣去了顯的太死扳,我認為應該附加的什麼都了解一些,這樣去了遇到什麼以外的事情,你處理起來才會顯的游刃有餘,別人才會看好你!!
漯河市有著優越的地理位置,城市發展較快,外來人口較多,加之漯河人的現代意識較強,城市現代氣息較濃,接受各種新生事物較快,但對傳統的風俗習慣也不完全擯棄,部分仍沿襲至今。老傳統新習俗相互滲透融合,是一個在繼承傳統習俗的基礎上又接受新生事物的現代新興城市。

【婚姻習俗】

八十年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復存在,婚姻自主,戀愛自由。在城市主要是自由戀愛,朋友介紹,婚介中心牽線和自登徵婚啟示等形式;在農村,以通過街坊鄰居、親朋介紹為主。經介紹後牽線人不再介入,男女雙方確定戀愛關系。女性多注重對方的相貌、性格、職業、年齡、家庭;男性一般側重女方的相貌、性格、年齡和品行。部分還存在父母左右或干涉男女婚姻自由或講「門當戶對」等現象。

男女雙方經過一段時間的了解,彼此沒有意見,經雙方家長同意後,由各自戶口所在地出具證明到當地民政部門領取結婚證書,成為合法夫妻,但仍不能在一起生活,必須擇定吉日男方上門迎娶,女方陪送嫁妝進門後方共同生活。根據男方所送彩禮的多少和女方家庭經濟條件的好壞,嫁妝品種、數量不等,一般是小件日用品、電視機、洗衣機,部分家庭有電冰箱、摩托車等,傢俱一般由男方置備。擇定日期農村一般選在春節前的臘月逢雙日,城市多選擇五一、十一、元旦、春節前。迎娶隊伍不斷壯大。迎娶車輛都是轎車、麵包車或農用三輪摩托車,少者三、五輛,多者二、三十輛。城市新娘多穿婚紗,到美容店美容化妝。婚前拍婚紗照,婚期搞攝影,錄像以作紀念。新娘接回去後,由伴娘陪同下車,燃放鞭炮,舉行結婚儀式,新郎新娘在主婚人的主持下,以鞠躬的形式一拜天地,二拜父母,夫妻對拜,然後由新郎背著、客人簇擁著進入新房。中午,男方大擺宴席招待客人,親朋好友送紅包表示慶賀,少者50元,多者三、五百元不等。

新娘三天回門的習俗沿用至今。新婚第三天,新郎新娘走第一趟娘家,叫「回門」,但有「七不出門,八不回家」之說,當天如遇「七、八」日期,則往後順延一天。「回門」後,結婚儀式全部結束,夫妻開始新的生活。

九十年代,旅遊結婚比較盛行,團市委和部分企業舉辦集體婚禮。但婚禮大操大辦、比闊氣、講排場、鋪張浪費現象也比較嚴重。

【家庭】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家庭組合結構發生了變化,原來的四世同堂、三世同堂幾乎不復存在。尤其是國家計劃生育政策實施以後,深得人心,傳統的多子多福意識逐漸淡薄,家庭開始向小型化、兩代化演變。城市以三口之家居多,農村基本保持四口之家。由於生活方式不同,思想觀念不同,文化層次不同,老人不願意同結婚成家後的子女生活在一起,子女成家後也樂意 獨立生活,逢星期天或節假日相互團聚。也有因住房緊張或家庭關系融洽四世同堂或三世同堂的。

【生日習俗】

一般叫「過生日」,對老年人叫「祝壽」。在城市,給老人過生日祝壽,大多擺宴席,有的在家裡自備酒席,自已一家人團聚祝賀。家庭條件好的或子女有一定社會地位的,大多在酒店設宴招待客人,參加者主要是子女、近親屬和朋友,他們帶著生日蛋糕、酒、水果、飲料以及適合老年人的滋補品,也有不乏送紅包者。個別有大肆揮霍、鋪張浪費現象,也有極少數借祝壽之機斂財者。給兒童過生日較普遍,生日當天,父母定做生日蛋糕,並講究幾周歲蛋糕上插幾支蠟燭。照生日照以作紀念。有姥姥、姥爺、爺爺、奶奶、姑姑、舅舅等參加的,還要擺酒席招待,祝賀者都給孩子買有禮物,主要是蛋糕、衣服、書包、食品等。年齡大點的在校學生,也有邀請同學給自已過生日的,同學送一些紀念品,本人或在家或在飯店設宴招待,有的乾脆買些食品帶著同學出去玩一圈。九十年代初期,盛行親朋好友、父母、子女、夫婦在電台或電視台點播戲曲或歌曲,表示對親屬、朋友生日的祝賀。

【喪葬習俗】

1987年市政府發文,要求城市幹部職工死後一律實行火化,喪事從簡。從此開始城市居民死後進行火化。靈堂一般設在殯儀館,也有設在自已家裡的,親朋好友前往弔唁,贈送花圈、挽帳以示哀悼,九十年代後期大多送錢,少者50元,多者幾百元不等。屍體火化前進行整容,開追悼會,舉行遺體告別儀式等,參加弔唁者佩帶黑紗或白花。骨灰有的暫放骨灰堂,稍後選址進行安葬,有的直接選址安葬在公墓。子女在亡者「五七」、「百天」、「周年」等祭日前去祭奠,燒紙或送鮮花以示悼念。

農村仍實行土葬,辦事程序、習俗基本沒有改變。

【節日習俗】

春節,農歷正月初一,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普遍受到人們重視。進入上一年的臘月,人們就開始為過年作準備,尤其過了臘月二十三(祭灶日,又稱「小年下」),人們更是忙碌著購新衣,辦年貨。有些單位還給職工發大米、麵粉、食用油等之類的食品。由於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年貨的內容也越來越豐富,品種增多,花樣翻新。在農村,春節期間,一改原來的單一吃餃子、蒸饅頭、炸油條,也是准備一些豐盛的酒菜慶賀新春。城市更是菜樣品種齊全,應有盡有。正月初一,人們早晨起五更,穿新衣,燃放鞭炮,掛鞭少者5000頭,多者上萬頭,響聲一直延續到上午8點左右。早餐吃餃子和豐盛的菜餚,餃子內預包一枚硬幣,預示著食者本年吉祥。長輩給晚輩發壓歲錢,農村一般10元,城市少者50元,多者上百元。朋友路遇,相互問候「新年好」。市有關領導深入基層和部分居民家庭給節日期間堅守工作崗位的幹部職工和居民以節日問候。節日期間,人們都要走親訪友,禮品多是水果、飲料、糕點、酒類等。城市由於機關放假7天,除了串親訪友之外,經濟條件好的部分家族選擇外出旅遊過春節,去處國內一般選擇海南,國外主要以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為主。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通訊設備的發達,人們的拜年方式也發生了變化,節日期間不能團聚的親朋好友,用電話、傳呼和手機等方式相互問候新年好,給對方以節日的祝賀。農村習慣,一般過了初五就算新年過完,開始從事田間勞動或其他活動,有的開始外出打工。城市則是從初八正式上班開始一切恢復正常。

元宵節,又叫燈節。漯河有吃元宵、觀燈展、玩故事的習慣,並且形成自已獨特的「十九會」。從正月十四至正月十九,市裡要組織舉辦大型燈展活動,展燈上萬只,千隻百態,五花八門,吸引著市區及周邊農村數十萬人前往觀展。農村民間藝術團體活躍在城鄉街頭、機關大院,表演龍舞、獅子、高蹺、旱船等,演後被封賞煙、酒、點心等。為了活躍節日氣氛,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節日期間,市裡還組織舉辦民間藝術表演大賽,設一、二、三等獎,對獲獎者頒發榮譽證書以示鼓勵。九十年代末,市委、市政府投資數十萬元,購置禮花,於正月十五日晚上分兩個地點在市區燃放,時間長達近一個小時,使周邊和市區群眾大開眼界。

「三八」婦女節,為提高婦女綜合素質,歡慶婦女自已的節日,以市婦聯牽頭,動員企事業單位、政府機關婦女參加,開展知識競賽、演講比賽,跳繩、短跑、自行車比賽等,有時還舉辦歌曲、戲曲比賽。

「五一」國際勞動節,一般由市總工會牽頭,組織舉辦籃球運動會、乒乓球運動會、交誼舞比賽、職工美術書法展覽等。市裡召開會議,表彰工人隊伍中的先進模範人物。

【生活習俗】

服飾。在城鎮,家庭條件較好的男性冬季多穿毛呢大衣、皮西裝、皮夾克、風衣、鴨絨襖、羽絨服、棉休閑衣、棉襯衣、保暖內衣、編織毛衣、羊毛衫等。一般家庭則穿普通棉衣、毛衣等。夏季側重短袖襯衫、短袖T恤衫、襯衣、長褲或西式褲頭等,條件好的講究面料、款式,一般多在乎涼爽而已。春秋季一般穿西裝、長袖T恤衫、夾克衫、休閑裝、運動裝等,機關工作人員或講究的男青年多打領帶。布料多追求毛料或棉織品,款式講究新穎、大方、得體。穿鞋除夏季穿皮涼鞋外,其他季節主要穿皮鞋、休閑鞋或旅遊鞋,部分男性冬季穿棉皮鞋。老年人多穿布鞋,中小學生除夏季穿涼鞋,其他時間多穿旅遊鞋。農村隨著經濟條件的好轉,男性著裝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一年四季都是買成衣或訂做,春秋季也大都穿西裝、夾克衫或休閑裝,只是檔次較低,不講品牌。大多數男性尤其是青年男性也以穿皮鞋為主。女性服裝花色品種較多,款式更新較快。女性冬季多穿各式大衣、鴨絨襖褲、皮衣、毛衣、保暖內衣、棉衣裙等。夏季多穿套裙、連衣裙、T恤衫、百褶裙、馬褲、背心、休閑衫、短裙或短褲等。春秋季主要穿西裝、夾克衫、羊毛衫、長套裙、大擺裙、健美褲、筒褲、牛仔褲等。穿鞋多穿高跟皮鞋、皮涼鞋、長筒靴等,顏色亮麗、款式多樣。部分企業和服務行業著專用制服。學生都有校服,有重大活動或重大節日期間穿,平時多穿運動服或休閑服。

飲食,漯河飲食習慣為一日三餐。城市居民早餐多食稀飯、豆漿、牛奶、荷包蛋、油條、胡辣湯、肉盒、油餅、小籠包子、豆沫等。午餐以湯面條、撈面條、炸醬面、大米飯、鹵面、餃子等為主,吃大米飯時,多是炒幾道菜配以雞或魚等供食。晚餐習慣上仍是稀飯、饃、菜,但菜的品種增多,質量提高。消費結構變化較大,麵食大幅度下降,副食增長較快,平時基本不斷肉、雞、魚、禽蛋等,以追求營養化、多樣化和美味化,以至於逢年過節居民不知道還吃啥,戲說"天天都是過年"。粗糧玉米面、豆面、紅薯面、小米等成了城市居民的熱銷食品,用以調節味口和增加多種營養。城市一般是在家圍桌吃飯的習慣,除早餐外,多是邊吃邊看電視,或議論國際國內形勢和當地新聞。農村飲食仍以主食為主,全是細糧。早餐多食稀飯、蒸饃,菜以時令菜為主,搭配鹹菜,部分條件好的家庭也喝豆漿,吃油條。午餐主要吃湯面條或撈面條,有時也吃鹵面、大米和餃子,一般都是來客人或過節。晚上仍是以稀飯、饃和簡單的菜為主。農村習慣吃飯時,多端著飯菜拿著饃到街上或蔭涼處串飯場,邊吃邊聊,談古論今。

居住,九十年代之前,城市居民住房以平房為主,有部分樓房,多為公房。進入九十年代,樓房逐步取代平房,居民住房以單位分房免費居住為主,樓層多為五層、六層,結構多為兩室一廳和三室一廳,面積多在60-90平方米之間。1995年以後,全部取消公房,住房實行商品化,住房面積也逐步擴大,以100-160平方米者居多,結構也由原來的兩室一廳、三室一廳發展到四室一廳、三室兩廳、四室兩廳,並出現雙衛生間、半復式、復式等結構。條件好的居民家庭多選擇自已購地蓋別墅,獨家小院,居住面積少者100多平方米,多者達300平方米以上,最低兩層,多者高達四層。裝修越來越豪華,部分家庭裝修費用甚至超過購房款。農村住房都是自已蓋的獨家小院,有平房、瓦房和部分樓房,少者三間,多者五、六間,配以廚房,樓房一般都是兩層。每家都壘有院牆,安裝大門。結構多追求美觀、寬敞,室內也分有卧室、客廳、套間、儲藏室等。質量也要求越來越高,建築材料多選擇磚、水泥、預制板、鐵窗或鋁合金門窗等。室內也講究簡單裝修,用塗料粉牆,水泥鋪地,部分用地板磚,外牆多為水泥牆面。

出行,城市居民外出或上下班一般以騎自行車、摩托車、坐公交車、計程車為主,自行車以24型斜梁車為主,摩托車以125型踏板車為主,也有少數家庭購買有小轎車、麵包車。出遠門多選擇乘坐火車或汽車,條件好的坐飛機的也越來越多。農村出行交通工具主要是自行車、四輪拖拉機和農用三輪車,出遠門則選擇坐汽車和火車。

用,城市居民家庭基本都用上了彩色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取暖採用電暖氣、空調、小鍋爐或單位集中供暖,製冷以電風扇、空調為主。尋呼機曾一度普及,後隨著手機的上市又逐步被淘汰,手機已成為上班族和商界的主要通訊工具。家用電話基本普及。電腦已進入尋常居民家中,大多上有互聯網。廚房炊具基本實現電氣化,電飯鍋、高壓鍋、微波爐等已成為常用廚具。農村彩色電視機基本普及,電冰箱、洗衣機、空調、電話、手機、電腦等也已進入部分農民家庭。

娛樂,老年人娛樂活動多選擇在公園、廣場練氣功、打太極拳、練劍、射門球、打撲克、玩麻將、跳健美操、下象棋等,或養鳥、種花、釣魚等,頤養天年。中青年和中小學生的娛樂活動主要是進舞廳跳舞、進戀歌房唱卡拉OK、進錄像廳看錄像、進電子游戲廳玩游戲、進網吧聊天、打撞球等。1987年夏,全市出現第一家歌舞廳,隨後各種娛樂場所相繼開業。截止到2000年底,全市共有歌舞廳、戀歌房40家,電子游戲廳30家,桌(台)球室40 ,家,錄像放映廳14家,出租、零售音像店30家,網吧242家。

【稱謂】

八十年代,「同志」稱謂比較盛行,人與人之間都是以同志相稱,只有工廠企業稱呼職格老的同志為師傅。在機關,下級稱呼領導直呼其職務,同行之間年輕人稱呼老同志為老師,老同志叫年輕人直呼其名。進入九十年代,稱呼「同志」的越來越少,尤其九十年代末期,幾乎沒有人再稱呼「同志」,對男性稱「先生」,對結過婚以上的女性稱「女士」,對未婚女青年稱「小姐」。大多數企業和部分機關團體稱呼單位一把手為「老闆」。對男計程車司機稱「的哥」,對女計程車司機稱「的姐」,稱在網上聊天的朋友為「網友」,稱上網者為「網蟲」。

3、臨潁天佑婚慶怎麼樣

好。
1、服務方面。臨潁天佑婚慶有私人訂制,把握需求精準,專業度高。主策劃、主持人很專業,整體婚禮非常好。
2、風格方面。婚禮風格越來越趨向於國際化,傳統的星級酒店正逐漸被取代,從而臨潁天佑婚慶勇於探索和創新,經過一次次的創意碰撞和觀念磨合,建立了更適合新一代年輕人的視覺藝術婚禮。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