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子結婚慶典
1、宋元明清的哪些結婚儀式,到了現在還傳承不衰?
《儀禮·士婚禮》記載,一場合乎禮法的婚姻,是由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六項儀式為核心儀節的婚禮儀式組成的。盡管自秦漢時起,歷代大致傳承“婚姻六禮”模式,但在此基礎上,又因時代、民族、地域等因素影響,而增益減損。宋明清時期,在傳承周、漢、唐“親迎”婚姻禮俗的基礎上,又有所增損、變異,很多婚姻儀式禮俗,即便在現代社會,仍盛行不衰。已婚的朋友,有的或許還曾親身體驗過這一時期創立、傳承下來的若干“親迎”禮俗。下面,我們就一起來領略一下這一時期的“親迎”禮俗吧。
一、宋代的“親迎”禮
宋代文化歷來被視為古代中國文化的登峰造極時代。宋代“親迎”婚俗,承繼了若干漢唐婚俗,如樂師、歌伎、轎夫等採取念誦詩詞的“文雅”方式,索要錢酒,疑似唐代“障車”婚俗的變異;也有一些創新,如攔門、撒谷豆等。
新郎迎親。迎親日,男家按約定的日期、時刻,讓人捧著花燭,洗漱妝合、裙箱、衣匣等,雇樂隊鼓吹,在前面引領新婦將乘坐的“迎花擔子”或“棕擔花勝轎”,去女家迎親。女家不僅要設酒禮款待迎親者,還要散發“花紅”(在喜慶人家服役的人,往往要插金花,披大紅,謂之花紅。也指辦喜事人家或客人給傭僕的賞金)、“銀楪(古同碟,盛食物的小盤)”、“利市錢”給眾人。
催妝索錢。然後,樂隊奏樂,“克擇官”(陰陽先生)報時辰,男家派專人念詩詞。上述行為,都是為了催請新人出閣登車。新婦登擔子/轎子後,抬擔子或轎子的人,卻不肯起步,他們中會有人念詩詞,繼續索求“利市錢酒”。滿足後,才會啟程。樂隊奏樂,將新人迎至男家。
攔門。新婦乘坐的轎子或花擔子到男家門口後,請來參加迎親的樂師、歌伎、茶酒等人,堵住門口,不讓新婦進入。同時念誦詩詞,“求利市錢”。婚家要將事先預備好的“紅包”敬上,攔門眾人才會散開。
撒谷豆。“克擇官”將預先准備好的谷豆、錢、彩果等物,朝大門撒去。圍觀的兒童們爭先恐後的去撿拾。據說,這一婚俗是為了鎮壓青陽煞這種惡神,防止它侵擾婚禮。
入門。新婦下車後,一人捧鏡倒行,在前引導。新婦頭戴霞帔,由兩名親信女侍左、右扶持前行。進門時,男家要事先在地上鋪好青錦褥/青氈/青布條/花席,供新婦在上行走。新婦雙腳不得踏地。新婦先邁步,跨過馬鞍,再從一桿秤上邁過,寓有“平安”之意。
坐虛帳。新婦進入中門,被領到懸掛帳子的婚房中,在帳子內坐下,謂之“坐虛帳”。或坐在婚房床上,謂之“坐富貴”。
走送。男家要准備四盞酒,款待女家送親的女客。女家送親者快速飲完三盞,然後退出婚房,當時叫做“走送”。
高座。前來參加婚禮的賓朋親友在筵席上就座。新婿穿著公裳(綠袍,花襆頭),在中堂一榻上預先備好的椅子上坐下,當時人謂之“高座”。媒人、親戚相繼去敬酒,請新婿下座,返回房間。新婿皆似置若罔聞,不予理睬。最後,丈母去敦請,新婿才下座。由此看來,早在宋代,丈母娘大如天的觀念,已深入人心啊!
利市繳門紅。在婚房門前掛一段彩布綢,先將下面剪成碎條狀,橫掛在門框上方,碎片部分在下。新婿入門後,眾人將碎片爭扯而去,叫做“利市繳門紅”。據說搶到者,將大吉大利。
牽巾。新婿請新婦出房。男、女二婚家各出一段彩緞,綰成一個同心(結),謂之‘牽巾’,新婿將同心結掛在笏上,新婦將它搭在手上。
挑蓋頭。新婿、新婦並立堂前,由男方一夫妻雙全的女性親屬,用秤桿或別的東西,將新婦蓋頭挑開。有的地方,由新婿挑開蓋頭。
坐床。新婦蓋頭被挑開後,新婿、新婦至家廟中,依禮參拜諸位祖先親人。禮畢,新婦倒行,拉著同心結,拉著新婿返回婚房。夫妻行交拜禮,然後,新婿、新婦坐床。坐時,女向左,男向右。
撒帳。新婿、新婦坐床時,婦女們到處撒擲很多金銀錢,彩果,謂之“撒帳”。
交巹。婚家用紅、綠彩結,把兩個酒杯連起來,酒杯內斟滿酒。新婿、新婦各執一杯飲之,當時謂之“交杯酒”。飲完後,新婿、新婦要把酒杯一杯口朝上、一杯口朝下,放在床下,寓大吉大利之意。
合髻。新婿左邊,新婦右邊各自留少量頭發,然後將二人留出來的頭發結在一起,謂之“結發”,又叫“合髻”。
二、明清時期的“親迎”禮
如同前述朝代,明清時期的“親迎”禮俗,既有承繼前代,尤其是宋代“親迎”禮俗之處,也有變革、創新之處。
光緒十五年(1889年)光緒皇帝大婚圖
明、清皇帝一如前代,不躬行“親迎”禮,而是派使節,持節,奉皇後冊寶,去皇後家,行冊封、奉迎禮。當時謂之“冊迎禮”。儀節與前代大略同,有鼓樂、花轎、合巹等。“合歡酒”真正演變為“交杯酒”,此風俗一直沿襲至今。帝、後“合巹”時,結發侍衛夫婦於室外念“交祝歌”。皇子、福晉行合巹禮,則由命婦唱“交祝歌”,進合巹酒。
明清時期民間婚俗,雖沒有皇家的氣派與奢華,卻也彌漫著濃郁的喜慶色彩。
催妝。婚禮前,女家開宴待客,婿家派人持紅色請柬,到女家請三次,催請新娘上妝、登轎。催妝時,男家要向女家送去新娘梳妝使用的冠、帔、花、粉等。
過嫁妝。婚禮當天上午,女家派人向男家送櫃、箱、被、枕、衣料、首飾及化妝品等嫁妝。很多地方盛行在枕頭里裝上筷子、核桃,在鞋裡放上麩包,宰被子里縫上棗、花生等風俗,祈願女子出嫁後,早生貴子。女家還要派一“小親家”(小男孩)押妝隨行。
新郎迎親。過完嫁妝後,新郎穿長袍短褂,戴禮帽,披紅插花,乘官轎,在親朋好友及雇來的轎夫、吹鼓樂手等簇擁下,前往新婦家迎親。有的地方,在新婦即將乘坐的花轎內放一個盤子,內裝五個面做的石榴,中間插雙紅筷子,筷子上系一朵石榴花。迎親隊伍到達女家門前,鳴炮報信。女家主事的人聽到鞭炮聲後,出門迎新郎入門,入席,先吃“下馬點心”,然後領他到女家祠堂祭祖,最後叩拜新婦的父母。新郎依次行禮後,吃由新婦本家嫂子包捏的“腰食”(餃子)。吃完後,開“正席”。
新娘梳妝。此時,新娘要由家族裡的“全人”(指上有公婆,下有兒女的中年婦女)梳頭、開面、清眉、搽胭脂、抹粉等,然後戴上鳳冠,披上霞帔,穿上八幅綉花羅裙、紅緞綉花鞋,繫上裙鈴、褲鈴,蓋上蓋頭。
四川一帶,流行新娘梳妝時“坐斗”、“發親”的風俗。新娘梳妝前,娘家人在堂中鋪設一張席子,在席子東擱一個裝滿米的斗,用紅紙封箋,然後扣上竹器具,新娘開始梳頭時,必須把雙腳踩在上面,預示婚後將榮華富貴。當地民謠說:“腳踩金斗四角方,榮華富貴米糧倉。” 新娘“坐斗”梳妝時,要彎腰取下插在米中的竹筷,向後反投。站在新娘身後的娘家人要迅速用衣襟接住,謂之“發親”,預示新娘家今後的日子將紅火、發達。新娘上花轎。新郎、新娘來到花轎前,供拜轎神、吃合婚餅。新娘由兩名伴娘攙扶上轎,坐好後,新郎在花轎前拜轎。拜完,鳴炮三響,樂手在前鳴鑼開道,在新娘的兩名小舅“監押”下,轎夫抬起花轎,前往男家。
明清時期流行於台灣等地區的“過米篩”,是指在新娘乘坐的花轎背面,懸掛一彩色米篩,篩面或畫有八卦太極圖,或寫有“百子千孫”等吉祥話。在當地人觀念中,米篩具有鎮邪、保佑家道昌盛等功能。新娘跳火盆、馬鞍。花轎至男家大門後,轎身要朝向喜神方向落地。新娘下轎,在伴娘攙扶下,由在前的新郎“同心結”牽引,踩著男家事先鋪好的紅氈,手中抱著有祛邪祈福寓意的輻條、瓷瓶、銅鏡等,緩緩而行。到大門口時,要從火盆、馬鞍上跳過去,以示避開邪惡,祈願婚後生活平安、紅火。台灣等地流行的婚俗是,新娘下轎時,必須由“全福人”手擎米篩,遮住她的頭。當地人認為,這一風俗,寓有新郎婚後能治服新娘邪念之意。
撒五穀。男方家預先派兩個人,手端五穀雜糧,沿途向新娘身上撒擲,名曰“撒五穀”。
新郎、新娘拜天地等。進院後,新娘要面朝喜神方位坐下。新郎用秤桿揭開新娘的蓋頭,俗稱“稱心如意”。然後,新郎、新娘先對天、地牌位行三叩首拜禮;再到祠堂,對歷代祖先行四拜禮;回到院內,叩拜父母;最後行夫婦對拜禮。
打新娘。明清時期的江西吉安一帶,流行“打新娘”的婚俗。新娘與新郎拜完天地、祖宗後,不能自己行走,必須由長輩,如伯父或叔父抱著或背著走。這時,親戚、好友、鄰居,無論大小長幼,都可用木棒任意敲打新娘的背、臂等處。此婚俗的目的,是告誡新娘婚後要規矩,不得出軌。
新郎新娘喝交杯酒。上述拜禮結束後,人們將新郎、新娘送入洞房。進入洞房後,將鎮邪的諸物搬走,新郎、新娘喝交杯酒。
踩四角。喝完交杯酒後,新郎、新娘挽手上床,左轉三圈,右轉三圈,當時叫做“踩四角”。新郎、新娘踩床時,觀禮的人們要念誦祈求神靈護佑的祝辭:“踩,踩,踩四角,四角娘娘保護著,娃多著,女少著,婆夫兩人常好著。”
坐帳/坐富貴。踩完四角後,就是“坐帳”的婚俗,其形式各地不一。有的地方的新娘脫去鳳冠霞帔,換上紅綢便裝,懷里抱著早就准備好的秤、瓷瓶、箅筘,盤腿坐在炕角的鬥上;有的地方,新郎、新娘盤膝坐於床頭,半小時內不能說話、動彈。如此,可保婚後大福大貴;滿族人謂之“坐福”。新娘身穿紅衣,用紅綢蒙面,在男家南炕坐一白天。坐時,不能說話、活動,預示婚後大福大貴;若坐時說、動,則娘家受窮。
設宴待客。男家設“十五圓”佳宴,款待眾賓客。前來送親的新娘娘家人要找機會去看一次新娘,從新娘那裡拿一個饅頭。帶回家後,扔進水缸里,寓意娘家今後興旺發達。
鬧洞房。新婚夜,新郎的親友要鬧房。鬧房者不分大小,形式多樣。人們會讓新郎、新娘說繞口令、唱民歌,做些親昵的動作。若新娘害羞,不遵從某些指令,鬧房者就要用掃帚責打新郎,直至新娘應允為止。鬧完洞房後,男家要准備晚餐,招待鬧房者。深夜,新郎新娘解衣就寢後,一些鬧房者或悄悄躲在洞房外,或躲在洞房床下“聽房”。
教媳婦。有的地方也叫“調媳婦”、“淘媳婦”、“拜故事”等。內容主要有:通過講故事,並由新媳婦模仿完成若干動作,宣揚新婚夫妻如何恩愛和睦,新媳婦應如何孝敬公婆,如何勤儉持家,如何生男育女,如何遵守鄉規民約、家法家規等。
文史君說
宋、明、清時期的婚姻禮俗,在承傳周、漢、唐婚姻禮俗的基礎上,無疑又因時代、民族、地域等因素的影響,而有所變異和創新。這一時期創立、盛行的婚姻禮俗,有的甚至在當今社會,仍傳承不衰。
2、古代皇子的「出閣」一詞是哪個朝代開始的
「出閣」一詞是從明朝開始的;明朝太子的培養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其中出閣讀書是很重要的一項,該制度是太子專享的,其他藩王是不能有的。
神宗長子朱常洛出閣讀書時,時王錫爵為內閣首輔,鑒於隆慶六年十二月萬曆帝出閣讀書時首輔張居正命馬自強等編輯《帝鑒圖說》以進的舊事,王錫爵囑咐焦竑收集資料編寫《養正圖說》作為朱常洛的啟蒙教科書。
但是不久王錫爵離職,此事遂不了了之,但是焦竑卻依舊用心為之。書成之後焦竑本打算進呈,但是同官郭正域嫉妒焦竑,遂攻擊焦竑沽名釣譽,迫使他未能進呈此書。因此,此書並未能夠成為光宗(即朱常洛)的啟蒙教材,甚為可惜。
(2)皇子結婚慶典擴展資料
現代出閣釋義
在中國古代人們推崇女子無才便是德,古代的女子不僅不讀書而且不出門,所謂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說的就是古代未出嫁的女子。
直到到達某個年紀,女子就需要嫁人,這才走出自己的閨房走出家門,俗稱出閣。在現在社會中,出閣的意思是指女子結婚。
中國是一個擁有上下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所以有許多的詞彙都是從古代發展而來的,只是古代跟現代的意義並非完全一樣。
例如出閣這個詞,在古代指的是未曾出過家門的女子結婚了,俗稱出閣。所以,出閣的意思就是指女子嫁人。
而現在社會中的女子大都獨立自強,甚至比很多男子都有見識,即便女子結婚也被稱為出閣,但卻不是指從未出過家門的女子了。
3、日本皇太子大婚
日本皇室的婚禮至今保留了1000多年前平安時代的儀式,從訂婚到結婚的儀式有十多種。「納彩之儀」、「告期之儀」、「結婚之儀」、「結婚奉告之儀」、「內陣之儀」、「外陣之儀」、「謁拜皇靈殿之儀」、「朝見之儀」、「供膳之儀」、「三個夜餅之儀」、「宮中饗宴之儀」。如此多的儀式名詞,一般人都覺得眼花繚亂。普通日本人也很少有人能說清楚這些儀式的含義,他們只能通過皇室生活的VCD略知一二。
彩禮雖少規矩大
「納彩之儀」是男方給女方送彩禮的儀式,也就是訂婚儀式。日本傳統彩禮很簡單,規矩可不少。今年3月19日,紀宮公主「納彩之儀」時,黑田家就派出了黑田慶樹的堂兄黑田直志帶了兩尾新鮮鯛魚、三瓶清酒、兩匹絹布,到皇宮向宮內廳長官表達了入宮締結婚約的意思,宮內廳長官代表皇室表示答謝,並派侍從給黑田家回禮。接著,公主將訂婚的消息通報家人,並接受家人的祝福。
「告期之儀」,是由男家向女家傳達結婚正式日期的儀式。日本一般都選在「大安」這一天,寓意萬事大吉。婚期的選擇由男家負責,但皇室嫁女,擇日實際上要根據天皇一家的活動安排而定。
10月5日,紀宮公主舉行「告期之儀」時,黑田家的「使者」在皇宮的「桂之間」拜見宮內廳長官羽毛田信吾,向他轉達了結婚儀式在11月15日舉行。接著,羽毛田來到天皇、皇後陛下和紀宮公主等候的「鳳凰之間」,向他們傳達黑田家的意思。下午,黑田慶樹和他的母親壽美子拜見天皇、皇後陛下,並和紀宮公主親切交談。
婚事要辦好幾天
結婚的儀式就更復雜了,通常幾天才能完成。首先是「結婚奉告之儀」,準新郎和新娘向先祖和神靈報告婚事,隨後的「朝見之儀」是拜見天皇、皇後,報告婚事。
「結婚之儀」是通常所指的大典,皇太子和小和田雅子結婚時是在「宮中三殿」之一的賢所行大典,夫婦進行禮拜,新郎宣讀誓詞,夫婦喝神酒,宣告婚姻的成立。此後,還舉行夫婦喝交杯酒的「供膳之儀」。紀宮公主的結婚儀式選在日本帝國飯店舉行。按規定,天皇和皇後不參加子女的結婚儀式,但因為紀宮公主是獨生女,明仁天皇和美智子皇後要「破例」參加。
有趣的是「三夜餅之儀」,在四隻銀盤中分別放入與新娘年齡相等的糕餅,由新郎、新娘品嘗,餘下的放入紫檀木寶盒內,在新房放置三天三夜,到第四天,選一吉利地點掩埋,以期多子多福。一般在一星期後,宮中還舉行宴會慶祝大婚,稱為「宮中饗宴之儀」。
穿戴禮服要花3小時
日本皇室的傳統婚服是「束帶」和「十二單」。「束帶」是日本平安時代中葉天皇和貴族舉行儀式時穿的官服,「十二單」則是女貴族的衣服,現在只有皇族大婚時可以穿。之所以稱為「十二單」,是指從里到外,加上腰帶等飾物共12件,穿好需要3個多小時。而且身份越高貴,層數越多,據資料記載,曾有貴族穿過16層。
4、大唐時期太子和太子妃成婚的時候需要進行什麼儀式嗎?
皇太子納妃。
皇帝遣使者至於主人之家,不持節,無制書。其納采、問名、納吉、納征、告期,皆如後禮。
其冊妃。前一日,主人設使者次大門之外道右,南向;又設宮人次於使者西南,俱東向,障以行帷。奉禮設使者位於大門外之西,副及內侍又於其南,舉冊桉及璽綬,命服者又南,差退,俱東向。設主人位於門南,北面。又設位於內門外,如之。設典內位於內門外主人之南,西面。宮人位於門外使者之後,重行東向,以北為上,障以行帷。設贊者二人位於東階東南,西向。典內預置一桉於閣外。使、副朝服,乘輅持節,鼓吹備而不作。至妃氏大門外次,掌嚴奉褕翟衣及首飾,內廄尉進厭翟於大門之外道西,東向,以北為上。諸衛帥其屬布儀仗。使者出次,持節前導,及宮人、典內皆就位。主人朝服,出迎於大門之外,北面再拜。使者入門而左,持桉從之。主人入門而右,至內門外位。奉冊寶桉者進,授使副冊寶,內侍西面受之,東面授典內,典內持入,跪置於閣內之桉。奉衣服及侍衛者從入,皆立於典內之南,俱東面。傅姆贊妃出,立於庭中,北面。掌書跪取玉寶,南向。掌嚴奉首飾、褕翟,與諸宮官侍衛者以次入。司則前贊妃再拜,北面受冊寶於掌書,南向授妃,妃以授司閨。司則又贊再拜,乃請妃升坐。宮官以下皆降立於庭,重行北面,西上。贊者曰:「再拜。」皆再拜。司則前啟「禮畢」。妃降座,入於室。主人儐使者如禮賓之儀。
臨軒醮戒。前一日,衛尉設次於東朝堂之北,西向。又設宮官次於重明門外。其日,皇太子服袞冕出,升金輅,至承天門降輅,就次。前一日,有司設御座於太極殿阼階上,西向。設群官次於朝堂,展縣,陳車輅。其日,尚舍設皇太子席位於戶牖間,南向,莞席、藻席。尚食設酒尊於東序下,又陳籩脯一、豆棨一,在尊西。晡前三刻,設群官版位於內,奉禮設版位於外,如朝禮。侍中版奏「請中嚴」。前三刻,諸侍衛之官侍中、中書令以下俱詣閣奉迎。典儀帥贊者先入就位,吏部、兵部贊群官出次,就門外位。侍中版奏「外辦」。皇帝服通天冠、絳紗袍,乘輿出自西房,即御座西向。群官入就位。典儀曰:「再拜。」贊者承傳,在位者皆再拜。皇太子入縣南,典儀曰:「再拜。」贊者承傳,皇太子再拜。詣階,脫舄,升席西,南面立。尚食酌酒於序,進詣皇太子西,東面立。皇太子再拜,受爵。尚食又薦脯棨於席前。皇太子升席坐,左執爵,右取脯,擩於棨,祭於籩、豆之間。右祭酒,興,降席西,南面坐,啐酒,奠爵,興,再拜,執爵興。奉御受虛爵,直長徹薦,還於房。皇太子進,當御座前,東面立。皇帝命之曰:「往迎尒相,承我宗事,勖帥以敬。」皇太子曰:「臣謹奉制旨。」遂再拜,降自西階,納舄,出門。典儀曰:「再拜。」贊者承傳,在位者皆再拜,以次出。侍中前跪奏「禮畢」。皇帝入。
皇太子既受命,執燭、前馬、鼓吹,至於妃氏大門外道西之次,回輅南向。左庶子跪奏,降輅之次。主人設幾筵。妃服褕翟、花釵,立於東房,主婦立於房戶外之西,南向。主人公服出,立於大門之內,西向。在廟則祭服。左庶子跪奏「請就位」。皇太子立於門西,東面。儐者受命出請事,左庶子承傳跪奏,皇太子曰:「以茲初昏,某奉制承命。」左庶子俯伏,興,傳於儐者,入告,主人曰:「某謹敬具以須。」儐者出,傳於左庶子以奏。儐者入,引主人迎於門外之東,西面再拜,皇太子答再拜。主人揖皇太子先入,掌畜者以雁授左庶子,以授皇太子,執雁入。及內門,主人讓曰:「請皇太子入。」皇太子曰:「某弗敢先。」主人又固請,皇太子又曰:「某固弗敢先。」主人揖,皇太子入門而左,主人入門而右。及內門,主人揖入,及內溜,當曲揖,當階揖,皇太子皆報揖。至於階,主人曰:「請皇太子升。」皇太子曰:「某敢辭。」主人固請,皇太子又曰:「某敢固辭。」主人終請,皇太子又曰:「某終辭。」主人揖,皇太子報揖。主人升,立於阼階上,西面。皇太子升,進當房戶前,北面,跪奠雁,再拜,降,出。主人不降送。內廄尉進,厭翟於內門外,傅姆導妃,司則前引,出於母左。師姆在右,保姆在左。父少進,西面戒之曰:「必有正焉。若衣花。」命之曰:「戒之敬之,夙夜無違命。」母戒之西階上,施衿結帨,命之曰:「勉之敬之,夙夜無違命。」庶母及門內施鞶,申之以父母之命,命之曰:「敬恭聽宗父母之言,夙夜無愆。視諸衿鞶。」妃既出內門,至輅後,皇太子授綏,姆辭不受,曰:「未教,不足與為禮。」妃升輅,乘以幾,姆加景。皇太子馭輪三周,馭者代之。皇太子出大門,乘輅還宮,妃次於後。主人使其屬送妃,以族從。
同牢(新婚夫婦共食同一牲畜之肉)之日,司閨設妃次於閣內道東,南向。設皇太子御幄於內殿室內西廂,東向。設席重茵,施屏障。設同牢之席於室內,皇太子之席西廂,東向,妃席東廂,西向。席間量容牢饌。設洗於東階東南,設妃洗於東房近北。饌於東房西墉下,籩、豆各二十,簠(fu,三;古代祭祀或宴饗時盛放黍、稷、粱、稻的容器,基本形制是長方形,蓋子和器皿身形狀相同、大小一樣,上下對稱,合則一體,分則兩個器皿,戰國以後基本消失)、簋(gui,三;盛食物的器皿,圓口,雙耳;造型形式多樣,有圓體、方體,也有上圓下方)各二,鈃(xing,二;古代的酒器,像鍾而有長頸)各三,瓦登一,俎三。尊在室內北墉下,玄酒在西。又設尊於房戶外之東,無玄酒。篚(盛物的竹器)在南,實四爵,合巹。皇太子車至左閣,回輅南向,左庶子跪奏「請降輅」。入,俟於內殿門外之東,西面。妃至左閣外,回輅南向,司則請妃降輅,前後扇、燭。就次,立於內殿門西,東面。皇太子揖以入,升自西階,妃從升。執扇、燭者陳於東、西階內。皇太子即席,東向立,妃西向立。司饌進詣階間,跪奏「具牢饌」,司則承令曰:「諾。」遂設饌如皇後同牢之禮。司饌跪奏「饌具」。皇太子及妃俱坐。司饌跪,取脯,取韭菹(zu,一;腌菜),皆擩(ru,三;抓取)於棨(qi,三;木製儀仗,似戟),授皇太子,又取授妃,俱受,祭於籩(用竹子編成的食器,形似豆,祭祀宴會時用於盛果實、干肉)、豆之間。司饌跪取黍實於左手,遍取稷反於右手,授皇太子,又授妃,各受,祭於菹棨之間。司饌各立,取鸑(yue,四;水禽,似野鴨而稍大)皆絕末,跪授太子及妃,俱受,又祭於菹棨之間。司饌俱以鸑加於俎。掌嚴授皇太子妃巾,涚手。以柶(舀取食物的禮器,似勺子,用角製成)扱上鈃遍擩之,祭於上豆之間。司饌品嘗妃饌,移黍置於席上,以次跪授脊。皇太子及妃皆食以湆醬,三飯,卒食。司饌北面請進酒,司則承令曰;「諾。」司饌二人俱盥手洗爵於房,入室,酌於尊,北面立。皇太子及妃俱興,再拜。一人進授皇太子,一人授妃,皇太子及妃俱坐,祭酒,舉酒,司饌各以肝從,司則進受虛爵,奠於篚。司饌又俱洗爵,酌酒,再酳,皇太子及妃俱受爵飲。三酳用巹,如再酳。皇太子及妃立於席後,司則俱降東階,洗爵,升,酌於戶外,北面,俱奠爵,興,再拜。皇太子及妃俱答拜。司則坐,取爵祭酒,遂飲,啐爵,奠,遂拜,執爵興,降,奠爵於篚。司饌奏「徹饌」。司則前跪奏稱:「司則妾姓言,請殿下入。」皇太子入於東房,釋冕服,著袴褶。司則啟妃入幃幄,皇太子乃入室。媵(伴娘)餕皇太子之饌,御(伴郎)餕妃之饌。
這是摘至《新唐書-禮樂志》,裡面有我部分注釋
5、春秋戰國皇帝娶皇後的儀式
關於皇帝的大婚儀式
皇帝結婚和冊立皇後,被納入到繁縟的宮廷禮儀中。各王朝要通過隆重、庄嚴、高貴的大婚儀式,為天下樹立人倫夫婦的典範。按照中國正統思想和看法,皇帝的婚禮"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下以繼後世也,故君子重之。共牢而食,合巹而酳,所以合體。同尊卑而親之,成男女之別,立夫婦之義,而後父子君臣。故曰婚禮者,禮之本也。"在古代浩繁的典制中,詳明地規定了皇帝大婚應遵循的禮儀程序。在這場浩大的禮儀活動中,文武百官都被調動起來,充任皇帝與皇後(家)的媒介。 首先,皇帝要臨軒命使,承擔大婚的使者必須是高官大僚。唐代由太尉和宗正任正、副使者,皇帝臨軒命使的規模相當於大節慶。雅樂懸於殿庭,百官朝集,儀仗就位,皇帝駕臨,典儀官指揮百官再拜。正、副使站在規定的地方。皇帝的近侍官侍中宣布:納某女為皇後,命公等持節行納采等禮。
使者率隨員受命前往女家,站在女家的大門外,女家的主人即未來皇後的父親立在其家廟或正堂,使者在門外說:"某奉制納采。"由賓者將此話傳給女家主人,女家主人說:"蒙制訪,臣某不敢辭。"賓者出來將話傳給使者。於是,主人被引導出來迎接使者,使者與隨員進入正堂前。按規定方位站好,使者說:"有制。"即提示對方將要宣布皇帝制書了,主要再拜。使者宣讀制書,之後主人再拜稽首。使者從執雁的隨員手中取過雁
--這是第一份彩禮,授給主人。然後再交給主人一份答表案,主人應在上面寫上對皇帝制書的答文。納彩之後是問名。使者又立於門外,令賓者傳話:"將加卜筮,奉制問名。"問名是詢問女家的姓名、生辰。賓者傳話後,主人按規定的句式回答。按如上方式,使者進入女家,與主人按規定方位站立,禮儀性地問答一番。隨後盥水洗觶,雙方以醴相遞授,用脯醢行祭禮。禮畢,雙方雙按規定站好,使者的隨員又將一份重禮--幣篚,授與主人。
使者回去後,負責占卜的官員對女方的姓名、生辰作出占卜,如結果為吉,那麼數日以後,再行納吉儀式,即告知女家吉祥。然後再行納征禮,即正式向女家贈送聘禮。納征之後,選定大婚的日期,使者再到女家行告期儀式。納彩、問名、納吉、納征、告期都有一套在同小異的鄭重而繁縟的儀式,每次使者都要宣讀皇帝
的制書,女家主人也要相應地送上答文。冊後儀式緊接著告期進行,前一日內廷設專人在女家門前和未來皇後閣外住守。當日,正、副使者與內侍、宮廷禮儀官站立在女家門外,女家主人身穿朝服立於庭階,使者令賓者傳話:"某奉制授皇後備物典冊。"主人出迎於門外,再拜,使者不答拜,在謁者的引導下入門,後面跟闃持節、持案者。主人與官員們按位次站定,持案者恭敬地將冊寶奉授正副使者,使者將冊寶傳給內謁者監,內謁者監在皇後的閣外跪置冊寶於案。女官尚宮等人進入閣中,幫助皇後著裝飾首,傅母引導皇後出閣,尚寶引皇後立於庭中,面向北,尚宮跪取冊,尚服跪取寶綬,然後按規定方位站立。尚宮稱:"有制。"皇後在尚儀的贊導下再拜,尚宮宣讀冊文,皇帝的冊封皇帝文寫道:"維某年月日,皇帝使使持節太尉封某、司徒封某,冊命某官女某氏為皇後。咨爾易階乾坤,詩首關睢,王化之本,實由內輔。是故英皇嬪虞,帝道以光;太任妣姬,周允克昌,皇後其祗曰助 厥德,以肅承宗廟;虔恭中饋,敬盡於婦道;帥導於六宮,作范儀於四海。皇天無親,惟德是依,可不慎歟。 皇後再拜。尚宮、尚服奉冊寶進授皇後,皇後鄭重地接過冊寶,表明她接受了皇後的地位,願意入主後宮。皇後將冊寶交給司言、司寶收掌,然後在尚儀的贊導下升座,坐北面南,皇後第一次以皇後的身份,接受內
官們的稽拜。 大婚之日,皇帝身著袞冕,駕到正殿。侍衛環立,文武官五品以上分別立於東西朝堂。使者與諸女官前往女家奉迎皇後。在皇後家,使者宣讀皇帝迎娶皇後的制書,皇後父親禮儀性地將答表遞與使者。使者宣布奉皇帝之命迎接皇後,司言將此話奏聞皇後,皇後再拜。皇後父親按規定告誡女兒:"戒之敬之,夙夜無違命。"
然後,母親同樣按規定語言告誡女兒:"勉之敬之,夙夜無違命。"此時,乘輿進到皇後跟前,皇後登上乘輿,車出大門,浩大的迎娶隊伍喜慶而莊重地駛向皇宮,從皇宮正門將皇後送進洞房。 皇帝的婚姻生活便從大婚的當晚開始。尚宮、尚寢在皇帝的寢殿設御幄,御幄位於寢殿東角。地上鋪設重茵,四周設屏幛,當晚,尚食率其屬官端入饌品,有醬、菹醢、俎、豕俎、黍、稷、稻、梁等,食品上各放上匕箸。尚食跪奏饌品准備完畢,皇帝於是揖手請皇後對坐。先行祭禮,即分別將韮菹、扌需醢、黍、稷、稻、梁,入祭於豆(祭具)中。然後,司飾分別向帝、後奉上手巾,用於飲時擦手用。兩位尚食跪著先嘗食品,驗明無毒,再將黍與月弟脊(帶骨的肉脯)授與帝、後。皇帝與皇後皆食三飯。食畢,尚食二人盥手盥爵,斟上兩份酒,進授與帝、後、帝、後先行祭禮,然後行合巹禮。 禮畢,侍者們撤饌。皇帝與皇後准備入寢,尚宮引皇帝入東房,脫下冕服,換上常服。另一位尚宮引皇後入幄、脫衣。然後,皇帝被引入幄內……
以後數日,皇後要朝見皇太後,接受群臣及命婦的恭賀,入廟行禮。關於帝王的婚姻制度
在封建社會,皇帝作為"萬人之上"的"天子",他們的婚姻總是與王權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召幸"、"行幸"、"臨幸"、"承幸"、"恩露"等,是皇帝與異性交歡的美稱。以清朝為例:
按照清廷規矩,凡是妃嬪,以及其他等而下之的女子,在其給皇帝侍寢之夕,先要脫得赤條條的,以蘭湯洗凈全身,專等太監將其一絲不掛地裹入被中,送到皇帝寢室。而皇帝在行幸某妃嬪之前已先寬衣,躺在被窩里,送來侍寢的妃嬪既不能從被頭處鑽進皇帝的被窩,也不能揭開被子,而要由早已敞開的被腳處爬進去。事畢,還要照原路從被腳處爬出,由太監依舊用紅錦被裹好扛出寢宮。至於哪位妃嬪被確定在當夜為皇帝侍寢,也有一套程序。一般來說,凡皇帝所寵愛的妃嬪都各有一張綠牌,即末端染綠的名牌;在服侍皇帝吃晚餐時,敬事房太監會把十多張或幾十張的名牌,放在一個大銀盤上,和晚餐一起端到皇帝面前,等皇帝吃過晚餐,太監便跪在皇帝面前聽候指示,如皇帝無意找任何一位妃嬪過夜,就會說聲"退下";如果哪個妃嬪陪他過夜,便將寫有這個妃嬪名字的牌子翻過來,以便預先通報其人。端盤的太監將名牌交給別的太監。接牌的太監負責將即將被皇帝所"御"的妃嬪送到皇帝床上。此外,皇帝行幸妃嬪還受皇後的限制,而不能隨心所欲地到妃嬪的住所。有的文獻還說,皇帝欲行幸某妃嬪,事前得由皇後傳諭某妃嬪,飭令伺候,然後大駕始前往。諭必須鈐有皇後璽,如果沒有傳諭,或有諭而未鈐璽,大駕雖至,
此妃嬪得拒弗納。據說光緒皇帝身體欠佳,一日想與一位叫鳳秀的宮女行樂,告知皇後,皇後不可。光緒再次求之,皇後無奈,乃鈐璽傳諭,皇帝才欣然臨幸。 敬事房是管理皇帝卧房事務的機構,最高的負責人稱為敬事房太監。敬事房太監不但處理皇帝和後妃過夜的事宜,還專門記錄皇帝的性生活史。在清代,皇帝與皇後同床時,敬事房太監照例要站在窗外"聽聲"。聽見皇帝在裡面一聲咳嗽,太監就要立即記下"某年某月某日某時,皇帝幸某某後",以備日後幸者有身之時可以查驗。如果皇帝行幸的是妃嬪,敬事房太監則在事後一定要問明皇帝,是否允准這位陪他過夜的妃嬪生孩子,如果皇帝表示不要,便對其施行避孕術;如果皇帝說"留住",敬事房太監記會記錄年月日,以作為受胎證據。因為是否生下皇子,對妃嬪日後的身份高低有很大影響。這本《承幸簿》屬特殊文獻,皇帝在世時,除皇帝本人之外,只有太後有權調閱。皇帝駕崩後,它便隨之燒毀,決不在人間留下任何痕跡。那麼為什麼清朝皇帝召幸妃嬪宮女都得將她們"赤體被裹,背負而來",並且還得履行嚴格的"手續"呢?為種制度肇源於何時呢?從歷史資料上看,大致有兩種說法。一說起始於明代,是沿明朝舊制;一說起源於清雍正之後,因清世宗被人刺斃,為防備妃嬪行刺,才立下這條規矩。
6、清代皇子結婚儀式
周豎爛禮規定,士人婚禮有六項內容納彩、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稱為六禮。六禮數千年來一直相襲沿用,清代婚禮亦貫徹其立意,分為議婚、定婚、結婚三個階段。議婚就是選擇對象,相當於納彩、問名;定婚就是確立男女雙方的婚約,分為小定和大定,小定相當於納吉,大定相當於納征;結婚纖旦就是舉行婚禮,相當於親迎。
先簡單介紹下清代民間婚禮的過程。重點說一下京師旗人的風俗。
1.議婚周禮中議婚重視的是女子的名字,用女子之名占卜婚姻是否吉祥,故有問名之禮。清代重視的是生辰八字,在家世嫡庶相貌等基本條件相互認可的前提下,雙方過門帖、庚帖,門帖書祖宗三代的籍貫、職位、功名等,庚帖書自家兒女的生辰八字。八字經核算互不沖犯,議婚即告成功。
2.定婚議婚成功後進入定婚階段,首先是小定,由婆家出一名全福太太,即丈夫子女公婆俱全的中老年婦女,將小定禮送往女家。小定禮 *** 重視戒指,旗人重視如意。放定之日,姑娘盤腿端坐在炕上,由全福太太將戒指或如意親手交給姑娘,這門婚事就算是正式定下來了。即使到了民國時期,《六法全書》仍然規定,只要經過小定,婚約即告成立。之後就是大定了,時間通常在擬定的迎娶之日的一百天以內,主要內容是男方將聘禮送往女家,並商定迎娶日期,告知親朋好友等事。大定禮中必不可少的是一隻鵝,代雁也。
3.結婚迎娶之日前一天或者當天,女方要將姑娘的嫁妝送往男家。嫁妝以抬論,民間富貴人家,總要送上一份「全堂」嫁妝,即六十四抬;至少也要「半堂」,即三十二抬。嫁妝種類從田畝產業到痰盂夜壺以至於破鞋爛襖子種類俱全。至於親迎,旗人重古禮,「以婚為期」,迎娶新娘必定在晚上,而且一定要趕在子時之前將新娘迎進家中。如果過了子時,新郎新娘行過合巹後就必須退出,等到第二天晚上才可以同房。因為古人認為子時之後陽氣漸生,不利於陰陽平衡。若如此,新娘就必須在炕上呆上一整天,因為習慣要求新娘在同房之前不得下地。所以旗人姑娘在上轎之前,基本不吃東西不喝水,頂多吃幾個雞蛋充飢,就是為了一旦誤了吉期不致引起個人問題的難堪。迎娶是坐轎,旗人通常是紅呢大轎一頂迎新娘,新郎和四名或八名送親老爺則騎馬前往。花轎可以用八抬,不受官員平時用轎子只能四抬的限制。婆家的全福太太要先乘車前往女家,和女方的送親太太一起為新娘上頭。新娘上轎前要穿婆家送來的破舊棉襖,越破越好,如果婆家沒有就會去找至親世交借。當然棉襖穿在裡面,外面還是會罩上鮮艷的新褂子。腳上穿藍布鞋,蓋清人以藍黑為正色也。迎娶時以貼字牛角燈前引,樂隊儀仗設而不作,和鄉間的吹吹打打決然不同。新娘進門之後,並沒有拜見來賓的習俗,更不會點煙敬酒地應酬,賓客祝賀的對象,是新郎的父親而不是他本人。至於拜天地、坐帳、喝合巹酒、吃子孫勃勃等,都在喜房中由送親太太和迎親太太操持,新娘拜見公婆則在第二天,古板點的人家甚至堅持古禮「娶婦三日,始見舅姑」。
皇子婚禮
1.指婚皇室婚禮沒有議婚的過程,而由皇帝指婚代替。皇子長到15歲一般就要成婚。婚姻由皇帝在入選的秀女中指定,內務府行文欽天監選取指婚吉日,並開列幫辦婚禮的官員與命婦名單。屆時,贊禮大臣陪同選中的女子的父親穿蟒袍補褂到乾清門東階下,女子的父親面北而跪,贊禮大臣面西站立宣讀聖旨「有旨,今以某氏女作配皇子某為福晉。」福晉父親承旨,行三跪九叩禮後退出。擇日皇子穿戴蟒袍前往福晉家見其父母,內大臣、散佚大臣、侍衛、護軍等隨行。到達大門,福晉父親著蟒服迎於門外。皇子升堂拜,福晉父親答三拜。以同樣的禮節再見福晉母親。辭行時,福晉父親送出大門外。
2.初定即民間的放定禮。由欽天監選取吉日舉行,內容是皇帝賜給福晉家禮物、在福晉家舉行定婚宴。禮物分為兩種,一種稱儀幣,賜予福晉本人,將在奉迎時抬回皇子府邸;一種是賜幣,是賜給福晉父母家人的,是真正的彩禮。儀幣包括首飾、衣料、日用銀器等,計有鑲嵌東珠珊瑚金項圈一個、銜珍珠的大小金簪各三支、嵌東珠二顆的金耳墜三對、金鐲二對、金銀紐扣各百顆、銜東珠的金領約和做各式襖褂被褥的貂皮、獺皮、狐皮數十張,綢緞一百匹,棉花三百斤,飯房、茶房、清茶房所用銀盤銀碗銀壺銀碟等若干。賜幣中,賜給福晉父親黃金十兩,白銀七百兩,狐皮朝服一件,薰貂帽一頂,金帶環、手巾、荷包耳挖筒等配飾一份,備鞍馬一匹。賜予余豎漏福晉母親銜珍珠的金耳飾三對,狐皮袍一件,獺皮六張,雕玲瓏鞍馬一匹。分裝於彩亭之類,由內務府大臣率領執事人等前去。福晉父親穿朝服迎於大門外,儀幣陳設於正堂,賜幣陳設於階上,賜馬陳設於階前中道。受禮後,福晉父親率領子弟在中階下以東望宮闕行三跪九叩禮,福晉母親率女眷在中階下以西行六肅三跪三拜禮。
內務府照例備酒宴五十桌,羊三十六隻,餑餑桌五十桌,黃酒五十瓶到福晉家設宴慶祝,並設樂隊。所有不當班的公侯世爵、內大臣、侍衛和二品以上的官員及命婦,當日齊集福晉家出席宴會,鴻臚寺派官員引禮,欽天監派官員報時。福晉父親率有頂戴的男性親屬宴於外堂,中午十分升堂就坐,福晉親族折中有職官員與本旗的官員坐東面西,其餘來賓坐西面東。宴會由奉茶、奉果、奉酒、奉饌酌酒等程序組成,中間伶工樂隊奏樂助興。宴會結束,全體官員在階下望宮闕行三跪九叩禮。福晉母親與命婦宴於內堂,程序也是如此。此為定婚宴。
3.成婚。成婚禮前一天,福晉家將妝奩送到皇子宮中,其中當然包括先期皇帝所賜的儀幣,送妝奩的福晉族人由內務府設宴款待。成婚當日,皇子蟒袍補服到皇太後、皇帝、皇後前行三跪九叩禮,如果生母是妃嬪,還要到生母面前行二跪六叩禮。鑾儀衛預備紅緞圍的八抬彩轎,年命相合生辰無忌的內務府總管一人率領屬官二十人、護軍參領一人率領護軍四十人,負責迎娶新人。先期選取年命相合生辰無忌的總管內務府大臣妻一人率內管領妻等八名擔任隨侍女官,分別到福晉家與皇子宮敬侯,步軍統領負責清理自宮門到福晉家的道路。
吉時降臨,內監將彩轎陳於中堂。福晉禮服出閣,隨侍女官伏侍上轎下簾。八名內監抬起,燈籠十六、火炬二十前導,女官隨從,出大門騎馬。前列儀仗,內務府總管、護軍參領分別率屬官與護軍前後導護。到皇子宮外,儀仗停止、撤去,眾人下馬步入。女官隨轎到皇子住處伺候福晉下轎,引福晉入宮。隨後舉行合巹儀式,由等候在此的命婦負責。
當日,在皇子住處張幕結綵,設宴六十席,羊四十五隻,款待福晉父母親族人員。出席人員與禮儀程序與在福晉家舉行的定婚宴一樣。
成婚的第二天早晨,皇子夫婦穿戴朝服,依次到皇太後、皇帝、皇後前行禮,皇子三跪九叩、福晉六肅三跪三拜,妃嬪所出的,還要到生母面前行禮,皇子二跪六叩、福晉四肅二跪二拜。
成婚後第九天,皇子偕福晉回門,福晉家設宴招待。在福晉家停留不會超過中午。>
7、清朝皇子迎娶嫡福晉的所有儀式,包括衣服上綉的是些什麼,新娘的穿著打扮,最重要的是頭上戴著的那個是什麼
皇子於指婚後,由內務府奏定吉期,並請簡夫婦偕老之大臣一人襄事大臣西面,宣制辭曰:今以某氏女,作配於皇子某為福晉。福晉父承製訖,行三跪九叩禮,退。擇日,皇子彩服往見福晉父母,至門,福晉父母及族眾均跪迎於門內外,皇子入升堂。皇子拜,福晉父母俱拜。出,俱跪送。公主下嫁,指婚後,襄事大臣宣制辭曰:今以某公主擇配某額駙。其儀與皇子指婚同。納采則頒賜。皇子納采,其儀幣金約領一,銜東珠七;大金簪五,銜珍珠各五;小金簪三,銜珍珠各一;金珥六,銜東珠各一;金釧四,金衣鈕百,銀衣鈕二百。制衣貂皮一百四十,制帽貂皮三,制衾褥狐皮二百五十,緣朝衣水瀨皮七,采幣表裡一百端,棉三百斤。賜福晉父金十兩,銀七百兩,狐皮朝衣一,熏貂帽一,金帶佩飾靴襪具,馬一,鞌轡具。福晉母銜珍珠金珥六,狐肷袍一,緣朝衣貂皮六,馬一,鞌轡具。以總管大臣將事,福晉父朝服迎於大門外,入陳儀幣於堂。陳賜幣於階上。陳馬於中階下,以次授福晉父。
福晉父跪受訖,率子弟等序立於中階下之東。望聞行三跪九叩禮。
福晉母率諸婦出,序立於中階下之西,望聞行六肅三跪三拜禮。總管大臣退,福晉父母送於門外。及婚,總管大臣率屬以迎。皇子成婚既擇吉,由司會禮部奏進禮節。前一日,福晉家以奩具送皇子宮陳設。屆日,皇子蟒服詣皇帝、皇後前行禮。若妃、嬪所出,並詣行禮。總管大臣率屬官二十人蟒服,護軍四十名至福晉第奉迎。預派隨從命婦,詣福晉家只候。贊事命婦,詣皇子宮內別室只俟。步軍統領飭屬清道,鑾儀衛備彩輿,轎用紅緞幃,以校尉舁行。,女官隨從。出大門,乘馬,總管大臣率屬及護軍前後導護行。至紫禁城門外,眾下馬步入,女官隨彩輿入。至皇子宮前下輿。女官恭導入宮。合巹吉時屆,贊事命婦上合巹酒,皇子與福晉行合巹禮。執事皆退。翌日,皇子偕福晉鳳輿朝服,內管領妻二人,引導詣皇帝、皇後前行朝見禮。皇子三跪九叩,福晉六肅三跪三拜。如妃、嬪所出,並詣行禮。皇子二跪二叩,福晉西肅二跪二拜。既婚之九日,行婦甯禮,皇子偕福晉至福晉第設宴畢,偕還。
清代後妃梳什麼發式,可以說是一件神秘莫測的事情:自從慈禧垂簾聽政,以「母儀」昭著天下才揭開這一秘密。流行於清末的「大拉翅」被世人認定是宮廷後妃的正式發式,宦官命婦,民間女子紛紛效法,流傳至今的戲劇舞台上。其實,清代後妃發式也與清代社會發展一樣經歷了由低到高、由簡單到復雜,由朴實到奢華的過程。。「大拉翅」是一形似扇面的硬殼,高約一尺余,裡面用鐵絲按照頭圍大小做一圓箍和骨架,再用布裕褙做胎。外邊包上青緞和青絨布,做成一個固定的純裝飾性大兩把頭。需用時,戴在頭上,不用時,摘下擱置一邊。既能美飾頭發,又摘戴自如,可謂兩全其美。《清宮詞》曰:「鳳髻盤出兩道齊,珠光釵影護蝤蠐。城中何止高於尺,叉子平分燕尾底。」大拉翅取代了用發架梳的兩把頭
8、有木有描寫古代皇帝結婚的場景 和皇後的!
《皇帝大婚》:看皇帝結婚能多復雜。
故宮收藏有《載湉大婚典禮全圖冊》共分為八冊,由清代宮廷畫家慶寬等人繪制,它以連環畫的形式記錄了光緒皇帝迎娶皇後的全過程。
這八冊畫作包括第一冊《皇後出宮至邸圖》,第二冊《納采禮筵席圖》,第三冊《大征禮圖》,第四冊和第五冊均為《皇後妝奩圖》,第六冊《冊立奉迎圖》,第七冊《皇後鳳輿入宮圖》,第八冊《禮節圖》。
描繪的場景包括納采禮、大征禮、冊立禮、奉迎禮、合巹禮、慶賀禮和賜宴。《皇帝大婚》畫冊以《載湉大婚典禮全圖冊》為線索,配合史料與部分文物圖片,從「婚前准備」「成婚當日」「婚後禮節」三個部分梳理光緒的大婚慶典。
《皇帝大婚》從「納采禮」講起,納采禮即男方請媒人去女方家求婚,女方同意以後男方行納采禮,即訂婚。清朝的「納采」禮有鮮明的滿族文化特徵,內務府籌辦的的納采禮禮物中,甲胄、馬匹佔有重要地位,也反映了清朝是以騎射作為國家的根本。
納采禮中的多穆壺也很有特點,這種用金、銀、琺琅、陶瓷等製作、在清宮中收藏很多的壺,是青海、西藏地區用於盛放奶茶的器具。
之後的「大征禮」中,皇帝派人到女方家中送聘禮,清朝皇帝的「大征禮」以多為實,如順治帝大婚之時的大征禮物為黃金二百兩,白銀萬輛,金茶筒一具,銀茶筒二具,金銀盆各一具,緞千疋,布二千疋,馬二十匹,鞍轡具,馱甲二十副,常等甲三十副。
另一邊,皇後也要送妝奩入宮,皇後妝奩的特點在於皇後的妝奩並不由其娘家備辦,而是由朝廷統一籌辦。由於皇後的妝奩規模宏大,不僅其娘家不可承受,即使內務府乃至整個紫禁城都難以完成這項任務。
《清同治大婚典禮紅檔》記載,皇後妝奩分為「內辦」與「外辦」兩種方式。「內辦」即由京城的機構籌辦,「內辦」的物品主要為冠帽鞋襪、 珠寶首飾類,這些物品內務府向有儲備。「外辦」則需要京城之外的機構承辦,主要包括衣物等紡織品和木器、鋪墊、門簾帳幔、皮張、鍾表等。
這些要交粵海關監督,及江南,蘇州、杭州織造等地方承辦。
皇帝成婚當日是重頭戲。
首先要行「冊立奉迎禮」。
冊立日天剛亮,鑾儀衛陳設法駕鹵薄於太和殿外、陳設皇後儀駕於宮階下及宮門外;
樂部將樂懸於太和殿外;
禮部鴻臚寺官設節案於太和殿內正中南向、設冊案於左西向、寶案於右東向、龍亭二座於內閣門外;
內監設丹陛樂於宮門外、節案內於宮內正中(以上均南向),設冊寶案於宮門內兩旁,東西向,設皇後拜位於香案之南。
冊立禮之後,皇後御吉服,乘坐鳳輿出府邸,由大清門過金水橋、午門外,由午門的中門進入宮內,皇後的鳳輿由乾清門的中門進入乾清宮,降輿。之後有命婦將皇後引入到洞房,即坤寧宮東暖閣。
坤寧宮之內部,東曰東暖閣,為皇帝皇後大婚之洞房。東暖閣內裝備帳幕,陳設皆為喜房之形式。簾帳皆用紅緞綉五彩加金之百子圖,余則均為皇後之嫁妝箱櫃等用品。皇帝大婚,同皇後住此三天,之後皇帝另在東西六宮中擇一宮殿給皇後住。在洞房裡也有一系列的禮儀,如坐帳禮、合巹禮,要吃合巹宴。
(8)皇子結婚慶典擴展資料:
老太監回憶:皇帝大婚當晚,皇後必須得先吃一樣東西。
中國經歷了幾千年的風吹雨打發展至今,在歷史舞台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而從古至今延續下來的古典理智也隨著時代而慢慢改變。從前我們是父系氏族,男人為尊,女人為卑,男人可以擁有三妻四妾,而女人只能獨守空房。
尤其是皇宮貴族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皇帝後宮佳麗三千,每個都是世間絕色。而後人為了回顧當時的歷史,就會通過拍攝電視劇來給我們展現以前人們生活的景象。
在古代的時候,皇帝都會有定期選修後宮妃嬪的日子。其實皇帝在當時結婚只會結一次,和那一個人舉行婚禮,那就是他的正室。除此以外,其他被選上的測試妃嬪都不會再次舉行婚禮。這些被皇帝看上的女性,但凡被選中就直接被送入了宮中。
也許這樣算起來,古代時候並不是一夫多妻制。每個男人都只有一位正妻,其餘的都是妾。皇帝的正妻就是皇後,所以皇帝雖然擁有那麼多妃嬪,終歸也只是結過一次婚罷了。而且在那個地位分層明顯的時代,很多事情並不像電視劇中演的那樣。
自古以來人們就非常重視一切盛大的節日宴會。是傳統習俗,就連家宴或者是結婚這種重要的日子都要挑一個吉時,這是為了給未來討個好彩頭。
從古代時在結婚方面就流傳下來的一些習俗,這些活動無疑就是圖個吉利。從古代婚禮來說,結婚時需要經歷鬧洞房,喝交杯酒這些習俗,還要吃花生和棗子。雖然現在很多人都是崇尚西式婚禮,但是在准備婚禮時也還會沿襲這個風俗。
其實皇帝結婚也有這樣的風俗,但是皇帝是一國之君,是不可能經歷鬧洞房這一環節的。皇帝和皇後的婚禮非常盛大,幾乎是舉國歡慶。在舉行完一切儀式之後,皇帝就會攜手皇後一起回皇宮之中,之後就是洞房環節。
據一位太監晚年陳述,皇帝大婚當晚,在洞房之前皇後必須吃一種沒有煮熟的餃子,這種餃子叫做子孫餑餑。這也是為了討一個吉利,在餃子煮到半生半熟的時候,送去給皇後吃,在吃的時候還要問皇後生不生,皇後就會回答生。
在古人看來,這就是意味著皇室兒孫滿堂的好彩頭。皇帝結婚和皇後一起喝的酒,不叫交杯酒,比民間叫法高級一點合巹([jǐn])禮,這意味著以後皇帝和皇後生活幸福美滿。
9、皇帝兒子結婚慶典的流程(哪個朝代都可以,越詳細越好)只要慶典部分,之前准備及洞房禮節不需要.
《明史》:
○ 皇太子納妃儀
歷代之制與納後同。隋、唐以後,始親迎,天子臨軒醮戒。宋始行盥饋禮,明因之,洪武元年定製,凡行禮,皆遣使持節,如皇帝大婚儀。
納采、問名。制曰:「奉制納某氏女為皇太子妃,命卿等行納采問名禮。」至妃第,儐者出,詣使者前曰:「敢請事。」使者曰:「儲宮納配,屬於令德。邦有常典,使某行納采之禮。」儐者入告,主婚者曰:「臣某之子,昧於壼儀,不足以備采擇。恭承製命,臣某不敢辭。」儐者出告,使者入,陳禮物於庭,宣制曰:「某奉詔采擇。」奠雁禮畢,使者出。儐者復詣使者前曰:「敢請事。」使者曰:「儲宮之配,采擇既諧。將加卜筮,奉制問名。」儐者入告,主婚者曰:「制以臣某之女,可以奉侍儲宮,臣某不敢辭。儐者出告。使者復入,陳禮奠雁如儀,宣制曰:「臣某奉詔問名,將謀諸卜筮。」主婚者曰:「臣某第幾女,某氏出。」
次納吉。儐者請事如前,使者曰:「謀諸卜筮,其占協從,制使某告吉。」儐者入告,主婚者曰:「臣某之子蠢愚,懼弗克堪。卜筮雲吉,惟臣之幸,臣謹奉典制。」儐者出告。使者入,陳禮奠雁如儀,宣制曰:「奉制告吉。」
又次納徵。儐者出告,使者入陳玉帛禮物,不奠雁,宣制曰:「某奉制告成。」
又次請期。辭曰:「詢於龜筮。某月某日吉,制使某告期。」主婚者曰:「敢不承命。」陳禮奠雁如儀。
又次告廟。遣使持節授冊寶儀注,悉見前。
又次醮戒。皇帝服通天冠、絳紗袍,御奉天殿,百官侍立。引進導皇太子至丹陛,四拜。入殿東門就席位,東向立。司爵以盞進,皇太子跪,搢圭,受盞祭酒。司饌以饌進,跪受亦如之。興,就席坐,飲食訖,導詣御座前跪。皇帝命之曰:「往迎爾相,承我宗事,勖帥以敬。」皇太子曰:「臣某謹奉制旨。」俯伏,興。出至丹陛,四拜畢,皇帝還宮,皇太子出。
又次親迎。前一日,有司設皇太子次於妃氏大門外,南向,東宮官次於南,東西相向。至日質明,東宮官具朝服陳鹵簿鼓吹於東宮門外。皇太子冕服乘輿出,侍衛導從如儀。至宮門降輿升輅,東宮官皆從至妃第,回轅南向,降輅升輿。至次,降輿入就次,東宮官皆就次。先是,皇太子將至,主婚者設會宴女。至期,妃服褕翟花釵,出就閣南面立,傅姆立於左右。主婚者具朝服立於西階之下。引進導皇太子出次,立於大門之東,西向。儐者朝服出,立於門東曰:「敢請事。」引進跪啟訖,皇太子曰:「某奉制親迎。」引進受命興,承傳於儐者。儐者入告,導主婚者出迎於大門外之西,東向再拜。皇太子答拜。引進導皇太子入門而左,執雁者從。儐者導主婚者入門而右。皇太子升東階進,立於閣門戶前,北向立。主婚者升西階,立於西,東向。引進啟奠雁,執雁者以雁進。皇太子受雁,以授主婚者。主婚者跪受,興,以授左右,退立於西。皇太子再拜,降自東階,出至次以伺。主婚者不降送。初,皇太子入門,妃母出,立於閣門外,奠雁位之西,南向。皇太子拜訖,宮人傅姆導妃出,立於母左。主婚者命之曰:「戒之戒之,夙夜恪勤,毋或違命。」母命之曰:「勉之勉之,爾父有訓,往承惟欽。」庶母申之曰:「恭聽父母之言。」宮人傅姆擎執導從,妃乘輿出門,降輿,乘鳳轎。皇太子揭簾訖,遂升輅,侍從如來儀。至東宮門外,降輅乘輿。至閣,降輿入,俟於內殿門外之東,西面。司閨導妃詣內殿門外之西,東面。皇太子揖妃入,行合巹禮,如中宮儀。
又次朝見。其日,妃詣內殿陛下,候皇帝升座。司閨導妃入,北面立,再拜,自西階升。宮人奉棗栗盤,進至御座前授妃。妃奠於御前,退復位,再拜。禮畢,詣皇後前,奉腶修盤,如上儀。
又次醴妃,次盥饋,次謁廟,次群臣命婦朝賀,皆如儀。
四年,冊開平王常遇春女為皇太子妃。禮部上儀注,太祖覽之曰:「贄禮不用笄,但用金盤,翟車用鳳轎,雁以玉為之。古禮有親迎執綏御輪,今用轎,則揭簾是矣。其合巹,依古制用匏。妃朝見,入宮中,乘小車,以帷幕蔽之。謁廟,則皇太子俱往。禮成後三日,乃宴群臣命婦。」著為令。
成化二十二年,更定婚禮。凡節冊等案,俱由奉天左門出。皇太子親迎,由東長安門出。親迎日,妃服燕居服,隨父母家廟行禮。執事者具酒饌,妃飲食訖。父母坐堂上,妃詣前各四拜。父命之曰:「爾往大內,夙夜勤慎,孝敬無違。」母命之曰:「爾父有訓,爾當敬承。」合巹前,於皇太子內殿各設拜位。皇太子揖妃入就位,再拜,妃四拜,然後各升座。廟見後,百官朝賀,致詞曰:「某官臣某等,恭惟皇太子嘉禮既成,益綿宗社隆長之福。臣某等不勝欣忭之至,謹當慶賀。」帝賜宴如正旦儀。命婦詣太後皇後前賀,亦賜宴,致詞曰:「皇太子嘉聘禮成,益綿景福。」余大率如洪武儀。
清代除了被廢的胤礽,之後沒有再立太子,所以只有皇子婚儀,沒有太子婚儀
《清史稿》:
皇子婚儀先指婚,簡大臣命婦偕老者襄事。福晉父蟒服詣乾清門,北面跪,大臣西面傳旨:「今以某氏女作配皇子某為福晉。」福晉父三跪九拜,退。擇吉,簡內大臣、侍衛隨皇子詣福晉家行文定禮。福晉父采服迎門外,皇子升堂拜,福晉父答拜,三拜,興。見福晉母亦如之。辭出,福晉父送大門外。行納采禮,所司具儀幣,並備賜福晉父母服飾、鞍馬。以內府大臣、宮殿監督領侍充使。及門,福晉父迎入中堂,謝恩畢,與宴,大臣陪福晉父宴中堂,命婦、女官陪女眷宴內室,畢,使者還朝復命。婚前一日,福晉家齎妝具陳皇子宮,至日,皇子詣帝後前行禮,若為妃嬪出,則並詣焉。
吉時屆,鑾儀衛備采輿,內府大臣率屬二十、護軍四十詣福晉第奉迎。采輿陳堂中,女官告「升輿」,福晉升,父母家人咸送。內校舁行。女官從,出大門乘馬。至禁城門外,眾步行隨輿入,至皇子宮門降,女官導入宮。屆合巹時,皇子西鄉,福晉東鄉,行兩拜禮。各就坐,女官酌酒合和以進,皆飲,酒饌三行,起,仍行兩拜禮。於時宮所張幕、結采,設宴,福晉父母、親族暨大臣、命婦咸與,禮成。翌日皇子、福晉夙興,朝見帝、後,女官引皇子居左稍前,三跪九拜,福晉居右稍後,六肅三跪三拜。見所出妃嬪,皇子二跪六拜,福晉四肅二跪二拜。越九日,歸寧。巳宴,偕還,不逾午。
10、古代皇帝結婚是不是沒有專門舉辦類似於婚禮的儀式?那太子或者皇子會不會舉辦婚禮?
古代皇帝結婚沒有專門冊首灶的儀式,僅立皇後才算,太子或者皇子會舉行婚禮。而他們的床是長而且窄的,好像只有一米二州扮左右,表示延年益壽,並且還芹含掛有類似於蚊帳的東西,聽人家傳說是聚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