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婚禮婚慶 » 婚禮儀程

婚禮儀程

發布時間: 2023-05-05 13:48:02

1、漢族的傳統婚禮有什麼儀式?

傳統結婚禮儀(詳細)
婚禮前夕:延承古禮的傳統婚禮,為各種婚嫁禮儀中最復雜、卻也是別具意義的一種。但由於現代新人多數缺乏這方面知識,或時間上不許可,所以選擇以傳統婚禮做為結婚方式的新人已有逐年減少的趨勢。
婚禮前的准備工作即十分繁復
一、祭拜:男方家在婚禮前一天要祭拜天地、祖先,告知有婚事將舉行。
二、安慶禮:依八字、房屋座向拜床母。
婚禮當天更是千頭萬緒--
一、祭祖:男方在出門迎娶新娘之前,應該先祭拜祖先。
二、迎親:迎親車隊以雙數為佳,尤以6的倍數最好。
三、燃炮:迎親禮車行列在途中,應一路燃放鞭炮以示慶賀。
四、食姊妹桌:新娘在結婚出發前,要與父母兄弟姊妹一起吃飯,表示離別,大家都要說吉祥話。
五、請新郎:禮車至女方家時,會有一男童侍持茶盤(上有瓜子、糖果)恭候新郎、新娘下車後,應給予男孩紅包答禮,再進入女方家。
六、討喜:新郎與女方家人見面問候之後,應捧花給房中待嫁之新娘,此時,新娘之姊妹或女性好友要攔住新郎故意阻撓,不準其見到新娘,在經過新郎苦苦哀求後,女方可提出條件要新郎答應,通常在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後都以999元紅包禮成交,意喻「長長久久」。
七、蓋頭紗:新郎給予捧花之後,應將頭紗放下,將新娘挽出大廳。
八、拜別:新郎與新娘上香祭祖,新娘應叩拜父母道別,而新郎僅鞠躬行禮即可。
九、出門:新娘應由一位福份高的女性長輩持竹篩或黑傘護其走至禮車,因為新娘子當天的地位比誰都大,所以頭不能頂天見陽光,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像這一位女性長輩一樣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十、禮車:禮車上方懸綁一棵由根至葉的竹子,根上掛著蘿卜,以示「有頭有尾」。禮車後方則有朱墨畫的八卦竹篩,用以驅逐路上之不祥。
十一、敬扇:新娘上禮車前,由一名生肖吉祥之小男孩持扇給新娘(置於茶盤上),新娘則回贈紅包答禮。
十二、不說再見:當所有人要離開女方家門時,絕對不可向女方的家人說再見。
十三、潑水:在新娘上禮車後,女方家長應將一碗清水、稻穀及白米潑向新娘,代表女兒已是潑出去的水,並祝女兒事事有成,有吃有穿。
十四、擲扇:禮車起動後,新娘應將扇子丟到窗外,意謂不將壞性子帶到婆家去,擲扇後必須哭幾聲,且在禮車之後,可蓋竹篩以象徵繁榮。
十五、燃炮:由女方家至男方家的途中一路燃放禮炮,車抵男方家門時,家人則燃「炮城」慶賀告喜。
十六、摸橘子:禮車抵達後,由一位帶著兩個橘子的小孩來迎接新人,新娘要輕摸一下橘子,然後贈紅包答禮。這兩個橘子要留到晚上讓新娘親自來剝,意謂可招來長壽。
十七、牽新娘:新娘由禮車走出時,應由男方一位有褔氣之長輩持竹篩頂在新娘頭上,並扶持新娘進入大廳。
十八、忌、踩門檻:門檻代表門面,所以新人絕不可踩門檻而應橫跨過去。
十九、過火盆、踩瓦片:新娘進入大廳、後,要跨過火盆,並踩碎瓦片。過火盆意謂去邪,踩碎瓦片則比喻過去時光如瓦之碎。
二十、敬茶:男方家中之長輩將新娘介紹給家中認識,此儀式即是承認她成為家中的一員。
二十一、拜天地:新人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送入洞房。
二十二、進洞房:以竹篩覆床上,桌上置銅鏡以壓驚,新人一起坐在預先墊有新郎長褲的長椅上,謂兩人從此一心,並求日後生男。然後新郎揭開新娘頭紗,兩人合飲交杯酒,並共吃由黑棗、花生、桂圓、蓮子等物做成的甜湯,象徵早生貴子。
二十三、忌、坐新床:婚禮當天,任何人皆不可坐新床,而新娘更是不能躺下,以免一年到頭都病倒在床上。
二十四、觀禮、喜宴:目前一般人均採取中西合璧式的婚禮,大都在晚上宴請客人時同時舉行觀禮儀式,在喜宴上,新娘可褪去新娘禮服換上晚宴服,至各桌敬酒。
二十五、送客:喜宴完畢後,新人立於餐廳門口送客,須端著盛香煙、喜糖之茶盤。
二十六、吃茶:一般宴客離去後,由男方家已婚親友喝新娘的甜茶、說吉祥話並贈紅包。
二十七、鬧洞房:雙方新人可借故戲鬧新人增添新婚喜氣。

《禮記•昏義》中的「昏」,原文作「昬」,得名於先民的親迎禮於黃昏時進行,此時,日月漸替,含有「陽往陰來」之意,講究天人合一的華夏先民選擇了這么一個微妙的時刻,巧妙地詮釋了婚義,同時也給這個儀式帶上了神聖虔敬的情愫。後來,當「昏」字加上了「女 」字偏旁寫作「婚禮」的時候,親迎便不再限於靜謐的黃昏了,當然這一儀式的神聖意識也逐漸淡去。
昏禮屬於嘉禮之一,嘉禮以親萬民。周制昏禮是後世婚禮的範本,後世的婚禮在各種異族文化的交流中有所發展,也融合了不少新的習俗,不過從納采至親迎、合巹而入洞房,即使內涵風韻數易其容,但基本儀制的結構沒有明顯變化。
相傳中國最早的婚姻關系和婚禮儀式從伏羲氏制嫁娶、女媧立媒約開始。《通鑒外紀》載:「上古男女無別,太昊始設嫁娶,以儷皮為禮。」從此,儷皮(成雙的鹿皮)就成了經典的婚禮聘禮之一。之後,除了「儷皮之禮」之外,還得「必告父母」;到了夏商,又出現了「 親迎於庭」「親迎於堂」的儀節。周代是禮儀的集大成時代,彼時逐漸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禮儀,《儀禮》中有詳細規制,整套儀式合為「六禮」。六禮婚製作從此為華夏傳統婚禮的模板,流傳至今。

傳統婚俗儀式——傳統婚俗之看親篇
古代女子往往「生在深閨人未識,是妍是媸無人知曉」。經媒人說合後,男方往往提出看一看的要求。這種由男方在媒人的副食下到女家作初次訪問的活動,稱之為「看親」。雅稱「相親」。
相親的日子是由媒人預先定好並通知男女雙方的,因此,雙方都要作好准備。男方要根據婦方父母的愛好,准備一點禮物;婦方要灑掃庭院,准備接待客人。作為當事人,男女二人都要打扮得盡可能有風度,有光彩一些,以便給對方一個好的「第一印象」。
看親是婚姻能否成功的一個關鍵環節,特別是男方,尤其要慎重要對待。禮物雖無非煙酒點心之類,並不在乎數量多,價值高,而一定要投其所好,切忌觸犯對方父母的禁忌;衣著打扮要大方入時;言行舉止要謙虛有禮。古時看親時,男子只能由媒人創造機會偷偷看姑娘一眼,現在不同了,男女雙方可以直接見面、談話。雙方都有機會對對方有一個初步了解。
中國是個「禮義之邦」,講究含蓄。看親的結果往往並不直接表白出來,而用各種暗示來表現。很多地方都是在男方進門之後,女方父母先給小夥子倒上一杯熱茶,小夥子看了姑娘覺得中意,就把這杯茶一口飲干;然後姑娘的父母同姑娘一起商量,如同意結親,就留男方和媒人吃飯,不同意就任由男方告辭回家,有的父母甚至還托媒人將男方帶來的見面禮帶走。
有些地區除了看親之外,還有「察人家」的習俗。 「察人家」其實也是看親,是男方由媒人帶領到女方看過姑娘後,婦方父母對婚事暫不表態,再由媒人帶領,回方男家。祁陽一帶則稱為「看當」。看當時,男方父母應先奉上香茶一盞,然後和婦方父母交談。婦方父母通過察看男家並與男方父母交談,如果對婚事認可,就將香茶喝盡,男方父母立即以「親家」相稱,並盛情款待客人。否則,女方父母應起身告辭,男方不要勉強留客。

傳統婚俗之過禮篇
「看親」、「看當』、之後,要履行訂婚手續,俗稱「過禮」。
「 過禮」的第一步,是由媒人把男方的生辰八字送到女方,女方的生辰八送到男方,有些迷信的父母,自認為是對兒女的婚事負責,往往在接到紅帖之後要請算命先生推算一下,看雙方的「生辰八字」是否相合,如果不合;婚事就要重新考慮。好在現代人多半不相信這一套了,所以即使交換紅帖,往往也只不過是一種形式而已,有的甚至連換帖的形式都免了。
「換帖」、「合八字」之後,媒人要選個好日子,帶男方去「過禮」訂婚。「過禮」是大事,一般嫁娶的主動者(無論男女)要向另一方送一筆重禮,禮物至少要包括豬肘子一個,酒一對,雞鴨各一,給對方父母的衣料各一套。鞋襪各一雙,包封一個,給姑娘的東西若干。包封里封多少錢、給姑娘一些什訂婚禮物,一般都在事先由媒人同雙方分別協商好,不能由男方(或女方)給多少算多少。當然,男方或女方父母也應該盡量替對方著想,力求節儉一些,少收聘禮。

傳統婚俗之說媒篇
封建社會男女「授受不親」,強調「天上無雲不下雨,地上無媒不成親」。男女雙方一般都要經人從中說合,才能「結絲羅」,「諧秦晉」,「結連理」,「通二姓之好」。這種說合,就叫「說媒」。建國之後,「說媒」曾改稱為「做介紹」,做這種說合工作的人,被人們雅稱為「月老」,俗稱為「媒人」,後來改稱為「介紹人 」。

「月老」即「月下老人」的簡稱。據《唐人小說》記載,有個叫韋固的讀書人夜行經過宋城,碰上一位老人靠著一個大口袋坐在路邊,在月光下翻閱一本大書。韋固好廳地問他翻檢的是什麼書。老人回答說,這是天下人的婚姻簿。韋固又問老人那大口袋裡裝著什麼東西。老人回答說:「裝著紅繩,用它去系男女的腳,只要把一男一女的腳系在一根紅繩上,即使他們是不共戴天的仇家,或者是相隔萬里的異鄉人,也一定會結成夫婦。」所以,人們便說「千里姻緣一線牽」。「若是月下老人不用紅線拴的,再不能到一處。」可見人們對媒人的敬畏。

媒人還被稱為「紅娘」。唐代的才子元稹寫過一篇《鶯鶯傳》,其中塑造了一個聰明活潑的婢女紅娘的形象。她一再巧設機謀,終於撮合成了張生與鶯鶯小姐的婚事。元代王實甫根據這個故事寫成了《西廂記》,其中紅娘的形象更加聰明可愛。人們以「紅娘」代稱媒人,顯出了對媒人的重視和友好。

說媒不是一件輕松事,這從媒人被人雅稱為「冰人」、「冰斧」就可以知道。據《晉書》記載,孝廉令狐策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丫在冰上,同冰下的人說話。索解釋這個夢說:「你在冰上同冰下的人說話,這象徵著你在調和陰陽,調和陰陽就是做媒介,你將會給別人做媒。但這媒不容易做,要用你的熱情把冰融化了,男女雙方才能成婚。」看來,做媒是需要熱情和毅力的。

舊式婚禮中,媒人還稱為「伐柯人」,說媒則是「執柯」,這就肯定了媒人是必不可少的角色。《詩經》詠嘆道:「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它的意思是:「怎樣才能砍下大的樹枝?不用斧頭砍不斷它;怎樣才能取到妻子?沒有媒人成不了婚。」

說媒是一種技巧,媒人不僅要熟悉男婦雙方及其家庭的基本情況,力求門當戶對地提親,而且必須做到既基本上准確地向男婦雙方及其父母反映對方的情況,又要盡可能隱惡揚善,使雙方充分認識對方的長處,從而樂於達成嫁娶的協議。就是說,要生就一張「媒婆嘴」。做媒人要勤於跑腿,從開始為男女雙方牽線搭橋之日起,要經常往來於男女兩家之間,交流情況,傳達彼此的願望和要求,防止發生意外的變故。習慣上男女兩家都有義務招待媒人,鄉下人說「媒百餐」並不是誇張。可見其奔走撮合之勤。

媒人在舊式婚禮中是一個重要角色。在男女兩家對婚事取得基本一致的意見之後,他要引導男方去相親,代雙方送換庚貼,帶領男方過禮訂婚,選擇成親吉日,引導男方接親,協辦拜堂成親事宜,一直到「新人進了房」,才把「媒人拋過牆」。媒說得好,雙方都滿意,以後常來常往,成為故舊;媒說得不好,雙方不滿意,往往歸咎於媒人,從此視為路人。

說成一樁媒,媒人可以得到一些錢財,稱之為「謝媒禮」。這筆錢一般由男方支付(如果是男到女家,則由女方支付),在成親的前一天,連同送給媒人的雞、肘子、鞋襪、布料一起送到媒人家。媒人第二天一定要去引導接親,稱之為「 圓媒」或「啟媒」、「發媒」。謝媒錢的多少,視主家經濟狀況自行決定,但無論多少,均需用紅紙封好,稱為「紅包」或「包封」。紅包上習慣寫上「包封簽子 」。

中華傳統婚禮儀式程序(簡)
一、儀式之經典——古代六禮
二、器嫁與上頭——出閣序曲
三、催妝與鋪房——婚禮前奏
四、避邪與跨鞍——親迎之路
五、拜堂與合巹——花燭之夜

古代迎娶禮節
出發:由男方攜帶六或十二件禮品,鳴炮出發前往女家,將至女家時再鳴炮,女家亦鳴炮回應,表示准備妥當。
迎賓:媒人先下車,其餘的人接著下車,新郎由女家幼輩請出。
介紹:男方親友依序入女家,媒人正式介紹雙方親友認識,先介紹男方給女家。
納征:男方抬禮物進入女家,女方接受後並給予紅包;將禮物陳列大廳,媒人將大小聘、金飾、禮單點交女方家長,女方親友將禮物收好,並在神明桌上陳列供品。
奉甜茶:女方長輩請男方親屬依長幼入座,新郎居末。準新娘由一好命婦人引導出堂,捧著甜茶向男方來賓敬茶。
壓茶杯:片刻後新娘出堂收茶杯,男方親友需以紅包壓茶杯。
戴戒指:在雙方家長親友的注視下,準新娘面向屋外坐在自家正廳中央(若招贅則面向內)的高椅上,低椅翹腳;戴戒指於中指(男左女右)。準新郎將紅包交給準新娘。
改稱呼:媒人引導雙方改換稱呼。
祭祖:舅父點燭燃香,媒人在旁念吉祥語,隨之由女方父母祭拜神明祖先,稟告婚事已定,祈求保佑。
回禮:女家對男方所送來的禮物和聘金接受一部份.並給男方回禮六或十二件。
婚宴:訂婚儀式完成後,女方備茶點開宴席來招待男方(座位男右女左)女方備雞腿並附上紅包一份給男方幼輩,男方除備壓桌禮外並贈給所有幫忙的人紅包答謝。
送客:宴畢,男方賓客起程回家,女方幼輩捧面桶給男方客人洗手,如在外面餐廳則免此禮,送客時不說再見。

 

2、求古代日式婚禮全過程~大概是江戶時代,急用喲~

日本江戶時代婚禮全過程真不知道,不過可以參考下中國漢代婚禮過程

(一)漢族婚禮基本儀程

六禮: 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

這是經典的六禮結構,但後世時有增簡。增則多在「六禮」環節的基礎上添加副儀節及雜俗,如催妝、送妝、鋪房等;簡則多簡並了幾項正婚前的禮儀,如宋代朱子撰《家禮》,因時俗將六禮並為「納采」「納幣」「親迎」三儀。

婚禮結構: 婚前禮→正婚禮→婚後禮。

完整的婚禮儀節:

婚前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
正婚禮【親迎→婦至成禮→合巹→餕余設袵】
婚後禮(成婦禮)【婦見舅姑→舅姑醴婦→婦饋舅姑】  

三書:後世談婚論嫁,「六禮」常常和「三書」一起搭配出現,「三書」非周制昏禮的內容:
聘書:即訂親之書,男女雙方締造。納吉(過文定)時用。禮書:即過禮之書,是禮物清單,詳盡列明禮物種類及數量。納徵信(過大禮)時用迎親書:即迎娶新娘之書。結婚當日(親迎)接新娘過門時用。

華夏婚禮基本儀程釋義:
【婚前禮】  
 
納采 納采即議婚,男方遣使上女家求婚。採用雁作為贄見禮物。
以雁為禮有三種象徵意義:
1. 雁為候鳥,秋天往南飛,春天北歸,來去有時,從不失時節,用雁來象徵男女雙方信守不渝的象徵。 
2. 雁為隨陽之物,大雁行止有序,雁群在遷徙飛行時成行成列,領頭的是強壯之雁,而幼及弱者追隨其後,從不逾越。將這個原則用於嫁娶,長幼循序而行,不越序成婚。
3. 雁雌雄一配而終,象徵忠貞和白頭偕老 (後來有所發展,也用羔羊、白鵝、合歡、膠漆等作為贄禮的)

問名 男家徵求女家同意後,這時接著進行問名之儀節,以便回來後占卜成婚與否、吉凶如何。問名一般是女子姓名、排行、出生年月日及時辰等,發展到後世,稱換庚帖。這一過程也相當於訂婚。古語「男子稱名,女子稱字」,女子的名是不能輕易示人的。問名的意義可見非同小可了。

納吉 問名的目的,是為納吉作準備。《儀禮.士昏禮》載:歸卜於廟,得吉兆,復使使者往告。就是說,男方問名後,以龜甲來占卜男女雙方生辰八字,若得到吉兆,將占卜吉利的結果,派使者帶著雁到女方家報喜,後世稱為訂盟,儀式如同納釆。納吉之後,婚姻就算正式確定。後來民間把納吉改叫合婚了。就是把男女雙方的生肖及生辰八字合一下,看生肖是否相剋,八字是否相配。納吉和納采一樣,也用雁。

納征 納征禮往往是婚姻六禮的關鍵,《儀禮.士昏禮》載:「征,成也,使使者納幣以成婚禮。」意即派遣者納送聘財以成婚禮,故稱完聘、大聘或過大禮。納征以後,婚姻進入正式准備階段。
周朝聘禮「凡嫁女娶妻,入幣純帛,無過五兩,士大夫以玄纁束帛,天子加以轂圭,諸侯加以大璋」。周制昏禮的聘禮取其象徵意義,不像後世那樣看重經濟價值。幣,意為彩色絲,後世所謂的「彩禮」就源於這個典故。可見先秦的彩禮是很簡單的,士大夫僅僅只用不過五兩彩絲加上一對鹿皮。但到了後世,彩禮的內涵就要實際多了,還包括飾物、綢緞、牲畜或現金等物。聘禮開始成了地位拼比的物事,難有定數。至此,周禮取聘禮的象徵意義變為取義取利兼圖。隋唐聘禮固定為九種,有合歡、嘉禾、阿膠、九子蒲、朱葦、雙石、棉絮、長命縷、乾漆等,各項物品皆有祝福夫妻愛情永固的意義。

請期 定成婚吉日的禮,由男方決定,然後正式通知女方。後代婚禮在演變中發展出來催妝,送妝,鋪房,這三項儀節在先秦文獻中未見記載。 親迎 父親醮子,新郎接受賜酒一飲而盡,便動身去迎娶自己的新娘。女方家長在家廟設筵,在門外迎新婿。婿以雁做贄禮。彼此揖讓登堂,女婿再拜。

周制昏禮親迎婿及婦都用馬車,宋代時逐漸開始婿騎馬婦乘轎。出了家廟門,把新娘坐車駕好,在新娘上車時,還要親自把上車用的引手繩遞給新娘,照顧她上車。然後新郎親自駕著馬車,讓車轉三圈,才把馬車交給車夫,自己乘坐另一輛馬車走在前頭。到了家門口,新郎先下車來等候,新娘車到達後,新郎帶領新娘進入家中,新娘入宅,婚前禮即告一段落。  

【正婚禮】
正婚禮是指新娘被接到男方家以後,所舉行的正式結為夫婦的儀式。主要有拜堂(周制昏禮沒有這一項)、沃盥、對席、同牢合巹和餕余設衽幾項。

拜堂 周制昏禮沒有夫婦拜堂之禮。司馬光《書儀》:「古無婿婦交拜之儀,今世俗始祖見交拜,拜致恭亦事理之宜,不可廢也。」可知宋代交拜之禮已經流行。元代拜堂,於夫婦交拜外,尚有同拜天地之禮,即先拜天地,再拜婿之父母,最後夫婦交拜。這就是如今流傳下來的三拜之禮。

沃盥 指新人入席前的潔手潔面。漢族傳統禮儀非常強調潔凈的意識。周制的沃盥禮節是用匜和洗配套使用。

對席 新婚夫婦交拜禮畢,要相對而坐,謂之對席。對席的位置,男西女東,意以陰陽交會有漸。

同牢合巹 「同牢」是指新婚夫婦共食同一牲畜之肉。合巹是指夫婦交杯而飲,注意——是交杯,只是交換了杯子而已,並非很多誤導人的古裝劇那樣挽著胳膊喝的「交擘酒」。合巹本意指破瓠(瓜)為二,合之則成一器。剖分為二,分別盛酒。最初合巹用匏瓜,匏是苦的,用來盛酒必是苦酒。匏既分為二,象徵夫婦由婚禮將兩人合為一。所以,夫妻共飲合巹酒,不但象徵夫妻合二為一,永結同好,而且也含有讓新娘新郎同甘共苦的深意。

這是婚禮中最具有社會意義的環節。是每對新婚夫婦行婚禮時必不可少的儀式,合巹禮流傳到後世,發展成酒筵。「吃喜酒」已成為民間行婚禮的簡稱。酒筵由簡到繁,但最主要的意義就是,婚姻得到了親朋好友的承認。
餕余設袵 這是通常所說的合床禮,正式成為夫妻。新娘脫服由女侍接受,新郎脫服由男侍接受,新郎親脫新婦之蓋頭,此時侍人持燭而出。此後男女雙方正式結為夫婦。

【婚後禮】
婚後禮,使新婦成為男家的一分子,與男家的親族融合在一起,所以又稱「成婦禮」。成婦禮主要有四:婦見舅姑、婦饋舅姑、舅姑饗婦。
婦見舅姑 妻稱丈夫的父親為「舅」,稱丈夫的母親為「姑」,成婚後的第二天早晨,新娘就早早起床、沐浴,新婦拿著盛著棗、栗和腶修等物的竹器到公婆的寢門外等待。盛有「棗」取早起之意,「栗」取顫栗之意,「腶修」取振作之意。
婦饋舅姑 根據《禮記》,「婦饋舅姑」之禮是隨著「婦見舅姑」之後的,新婦親自侍奉公婆進食,待二老食畢,婦要象徵性地吃公婆的餘食以示恭孝。之後有「舅姑饗婦」之禮 另有一說,「婦饋舅姑」指的是新婦過門後第三天,就要下廚房燒飯做菜,以饋舅姑。以示自此後將主持中饋,以盡孝道。唐代有「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未諳姑食性,先譴小姑嘗」的描述。該俗應是後世的演變發展。  
舅姑醴婦 「婦饋舅姑」之後,公婆為新婦安食漱口,並以「一獻之禮」 酬新婦,以示長輩的關懷。  

一獻之禮:先由主人取酒爵致客,稱為「獻」;次由客還敬,稱為「酢」;再由主人把酒注入觶或爵後,先自飲而後勸賓客隨著飲,稱「酬」,這么合起來叫作「一獻之禮」。在「獻」的環節中,有洗爵的步驟。公公在洗爵於南,婆婆洗爵於北。  

一獻禮成後,本別下階。《禮記·昏義》記:「厥明,舅姑共饗婦以一獻之禮,奠酬,舅姑先降自西階,婦降至阼皆,以著代也。」按照舊時的民居結構,西階為賓位,阼階為主位,新婦從阼階下來,表示從此之後授之以室,代理家政。 廟見成婦 廟見禮為「新婦祭行於祖先」——婚後三個月,夫家擇一日,率新娘至宗廟祭告祖先,以表示該婦從此正式成為夫家成員。自此,成婦禮(暨「婚後禮」)完成。

「成婦」「成妻」之辨  
「成婦」是指成為男家的媳婦,「成妻」則指作為一個男人的妻子。 汪中,鄭珍,等清儒仔細考證了《儀禮·昏禮》的儀節和稱謂,又從《曾子問》分析訂婚和解除婚約的種種可能性,目的在於探究:婚姻關系何時成立?因為他們關懷的是一個當時很嚴重的社會問題:「室女守貞」。「室女守貞」就是所謂的「望門寡」。當一個女子訂了婚,還沒過門,未婚夫就死了。這樣的一個「許嫁女」,能否另許夫家?還是得嫁去夫家奉養公婆,過繼個孩子承繼香火?與該男合葬?基本上,主張室女守貞者,表示他們認為成婦重於成妻,一旦訂了婚(納聘),婚姻就成立;反對者則堅持有親迎合體之實,婚姻才成立,翁姑媳婦關系才成立。在清朝,因「室女守貞」獲頒牌坊的數量很多,經考證,「夫」之稱謂的出現,得等到親迎之夜,婿入婦之寢房、婦言「若非我夫,焉入我室」時才出現。換言之,「夫婦」一詞的成立要等到行過親迎禮、喝了交杯酒、有「合體」之實時才成立。既然沒有夫妻之實,又何來守寡、殉葬、侍養公婆?(節選自台灣學者 張壽安《我的清代禮學研究》 中國思想史研究通訊第5輯)

實際,直至宋代,女子在婚姻上都具有相當的地位。而按照後世的邏輯,若新婦在未告廟之前去世,只能歸葬於娘家,既然得不到夫家成員的地位,那麼「室女守貞」「殉夫盡節」「未嫁奉養夫家」等習俗,不就非常沒有道理嗎?清代大行其道的「貞潔牌坊」不是成了黑色幽默么?這種陋習,實為中國文化中的變異成分,並不合乎華夏禮義。  

(二) 漢族婚禮的兩種典型風貌
雖然婚禮儀程的結構保持穩定,但就婚禮的風貌演變來看,變化還是相當明顯的,故此,本文將按照兩種風格將它們分類區別:
『藍本型』的周禮婚制——莊重典雅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之子於歸,宜其室家。——《詩經·周南·桃夭》 周制婚禮,承啟上古至夏商,集成於禮樂開國的西周,發揚於君子風范的春秋戰國,穩定於華夏諸族最終形成漢民族的時候,在漫漫三千年裡始終為華夏婚禮之藍本,最終蔚成燦爛的雲霞。

那時候的婚禮還叫做昏禮。沒有奢侈的聘禮,沒有鋪張的排場,也沒有喧鬧的筵席。昏禮重的是夫婦之義與結發之恩,並不認為這是一件可以喧鬧嘈雜的事。那時候的昏禮簡朴干凈,沒有後世繁縟的挑蓋頭鬧洞房這類繁雜的玩意兒,夫妻「共牢而食,合巹而酳」,而後攜手入洞房。次日拜見舅姑,三月後告見家廟,從此,新婦正式融入夫家家族。那時候的昏服也不是現在人們誤解的大紅一片,而是端莊的玄色禮服(玄色,黑中揚紅的顏色,按照五行思想,是象徵著天的、最神聖的色彩)。嫁女之家三日不熄燭火,在盈盈火光中思念著遠去的女兒;夫家也三日不舉樂,安慰著思念雙親的新娘……整個儀式寧靜安詳。但安靜細致的儀式中有一種震撼人心的力量——也許這就是我們今天想要捕捉到的力量。黃昏中開始的那個安靜優美的儀式,映照出一個久違的文明氣息——那是純正、優美而偉大的漢文明,直指人心。
『發展型』的後世婚禮——喜慶熱鬧  

催鋪百子帳,待障七香車。 借問妝成未,東方欲曉霞。 —— 唐 陸暢 《雲安公主下降奉詔作催妝詩》 此類是指在周制婚禮的基礎上逐漸演變的後世漢族婚禮。其中混雜了許多非漢族來源的婚俗禮儀,有諸多變異,故此稱為「發展型」。 婚禮是什麼時候慢慢放在白天的已經不得而知了,也許是因為漢代以後的戰亂,夜晚不安全的緣故,也許是因為感染了胡俗習慣,再加上後來的婚禮排場逐漸變大,時間變長,也就逐漸放在了上午,這樣,歡慶的儀式往往持續一天。

與後世婚禮不同,先秦至兩漢昏禮,女父迎婿於門外,禮節甚重,更別說刁難女婿的事了,唐《封氏聞見錄》6卷五雲:「近代婚嫁有障車、下婿、卻扇及觀花燭之事。」自從昏禮有了賀客和婚宴開始,婚禮的世俗歡慶氣氛就逐漸擴展。婚禮的歡慶的氣氛本是生民常態,同時也來自華夏周邊的風俗浸染。胡俗婚禮多喜慶,後世婚禮的許多雜俗,比如鬧洞房,是契丹的婚俗。跨火盆,則來自滿族。根據周禮,婚禮是沒有蓋頭的,但紅蓋頭卻成了世俗婚禮的象徵。儀禮中的婚禮不舉樂,無酒筵酬賓的儀節,只在新房中為新郎新娘專設一席。到後世,宴眾賓客會成了婚禮必不可少的一項,鬧房也成了保留節目。也許,我們更加熟悉的婚禮就是: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 ……

縱觀以上兩種漢民族傳統婚禮的模式,不難看出:歷史的悠久,國土的遼闊,文化基因變異的程度自然不會小,畢竟,沒有交流的民族在地球上是不存在的,在婚禮的發展上,華夏民族的婚制婚儀,吸納了許多外來民族的習俗。歷經多次主動的、被動的民族間交流,經歷多次國運縱橫起伏,華夏婚禮在漫長的時光中慢慢流變。 耐人尋味的是,從歷代禮書的修訂,可以看出古人對這種現象的態度:對周禮婚制的偏好,對世俗婚制的寬容。於是,理想與世俗便兩不相悖,各有市場。這也許就是華夏文化的特點之一吧,古人已經給出了適宜的處理方式,不必苛求統一。我們今天倡議恢復傳統婚禮,作為撰寫者的我,坦率地說我本人偏好周制昏禮,但在這里並不苛責新人們的任何選擇。所以,我們將以並行的方式,認真地寫出這兩種婚禮的具體方案。各花入各眼,任由人們選擇好了。

三 親結其縭,九十其儀——「理想型」的周制昏禮詳解 (禮服、妝飾、禮器、禮物、儀程等) 【婚服】 我們今天最熟悉的漢族婚禮禮服恐怕就是彩綉龍鳳的大紅吉服、大紅蓋頭了,恐怕很少人知道,三千多年前的周代,同時也是我們要探究的華夏婚禮的源頭,婚禮服的顏色是玄黑色和纁紅色,並且這種主流的婚服色系一直持續到隋唐以前。我們今天熟悉的大紅婚服其實出現的時間比較晚,到了明代才有明確的定製。顏色是心態的反應,從婚服的變化也可以看出華夏婚禮風貌乃至整個文化風貌的演變

3、農村結婚儀式程序有哪些

一、農村結婚典禮儀式流程

(一)出發儀式

在婚禮當日,首先要在新郎這邊要裝飾婚車,當婚車裝飾完畢之後,車隊和司機要立馬集合。所有能夠幫忙的親友都盡可能的來幫助迎親的車輛粘好喜字、拉花等。然後就可以准備出發了,當然,有些新人出發的吉時比較早,因此,也會選擇在頭一晚將這些准備工作做好。 

【具體流程】

1、新郎官在其他人幫忙裝飾整理婚車的時候,就應該穿戴整齊,整理好自己的衣裝形象。然後為自己的父母和長輩佩戴上胸花。

2、新郎的父母會在新郎出發前去接新娘子的前,對新郎交代一些生活上的囑托。此事,新郎應該向父母行大禮——三鞠躬。隨後,可以與父母及長輩簡介的談論一下自己婚後的打算和計劃。

3、在交代過相關的事物之後,新郎的母親會親手為其佩戴上有新郎標識的胸花,母親此舉預示著真誠母愛的祝福,然後由父親將新娘手捧花傳遞給新郎,這預示著代代接力,長盛不衰。

4、然後是新郎及家人一起照上一張全家福照片。

5、在迎接新娘的婚車准備好後,還要象徵性的打掃一些婚車。而打掃婚車的人是有講究的,必須是兩位已經結婚的女性,如果是有生養男孩子的那是最好的。在清掃婚車之後,還要在婚車上放好一些吉祥物,以示吉祥如意。

6、接下來就是跟著新郎去迎親的人的挑選,一般會選擇一對感情很好的夫妻,並且是有一兒一女的是最好的,還要帶上一個小孩子,代好紅毛毯。一份甜點,因為甜點象徵著新人今後的生活甜甜蜜蜜。而女迎親客則要帶上新人的上車禮。當這些東西都准備好之後,便隨著新郎乘坐花車。相關:中國農村結婚有什麼習俗繼承傳統婚嫁文化

7、接下來,司儀乘坐第二輛車,其餘的可由司儀來安排,也可由新郎來安排。

8、安排好所有的迎親車輛過之後,還要特別注意攝像車輛,攝像師是要和攝像車輛一起出發的。

(二)迎親儀式

待新郎及車隊車發後,車隊要按照規劃好的新車路線到達目的地接新娘,在迎接的途中一定要炸鞭炮,因為這樣要顯得喜慶一些,中國人辦喜事也講究熱熱鬧鬧。  

【具體流程】 

1、新娘家在等待迎接隊伍的到來,同時要准備好壓轎小孩的下車紅包。當車隊到達之後,應該由司儀來安排貴賓下車,並且送給壓轎小孩的下車紅包。

2、隨後,在新娘家有一個簡單的酒席,是新娘這邊為了迎接賓客而安排的一個簡單酒席,迎親的隊伍隨著新娘家這邊人的指引入座,然後開席。 

3、在吃完早飯之後新郎就要准備好紅包去接新娘了,而此時的新娘早已經被家人關在閨房之中了,要提出相應的問題來小小的為難一下新郎,要新郎回答正確之後才會打開房門。相關:中國農村結婚習俗明媒正娶的傳統禮儀

4、為了能更快的接到新娘,這時候就需要新郎派發紅包給新娘的小夥伴,讓其幫助自己。

5、當新郎的閨房打開之後,新郎要將手中的手捧花獻給新娘並但其下跪求婚。

6、求婚成功之後,就是新人合影。新郎與新娘以及新娘的小夥伴們一起合影留戀。

7、接到新娘出房門之後,就要拜別新娘的長輩和父母,而長輩和父母也會給新人送上祝福,說上一些吉祥的花語。

8、隨後便是新郎及新娘一家合影留念。然後迎接新娘這邊的賓客上婚車,新娘上婚車。

9、新娘整理好自己的妝容之後,就要准備出發了。此時要在新娘的家門口放鞭炮,然後請新娘上車。在上車的時候,男方來的接親的貴賓要掐柏枝為新娘鋪長青路開道,然後新娘要踩著柏枝上車。在上車的同時也要帶好過路錢和喜餅,而新娘的作為一般在花車的後排。

10、送新娘的貴賓中有一位女主賓,是幫新娘拿行李的一個人,而這個人一般也是已經結婚的婦女,並且是有孩子的是最好的。在乘坐婚車的時候是與新人一起乘坐的,在副駕駛的位置。而後排是新娘和新郎

(三)拜天地  

1、當迎接新娘的婚車到達新郎家之後,要有專門的人來給新郎拿行李的人和小孩下車禮,並邀請男、女貴賓下車,到新郎家安排的休息區休息。

2、隨後便是放鞭炮,然後安排新郎打開新娘的車門迎接新娘,遞給新娘下車禮,然後婆婆到車前接新娘,遞給下車禮。接下來要有一位已婚的婦女為新娘點額頭,而這樣的做法表示避邪。

3、按照流程,新郎將新娘接下車之後,新娘的公公要捧幸福斗在大門口,然後新娘把鬥上的紅蓋紙抓破,抓「福」三次向後撒,喜公公把斗放在天地桌上。

4、司儀安排新人新婚典禮

①新人入場,司儀宣布婚慶開始;

②拜天地;

③新人交換戒;

④新郎官感謝來賓講話

⑤主婚人致詞、證婚人宣讀結婚證書

⑥拜高堂,拜公婆,新人全家合影

⑦全家人向來賓撒喜(喜糖——甜甜蜜蜜,喜花生——早生貴子,喜瓜子——笑口常開)

⑧新人倒杯塔  

⑨新人父母講話  

⑩新人喝交杯酒

⑪新人喜入洞房 

⑫喜婆婆安排親朋給新娘端洗臉水,上頭(注意方位),紅棗湯,餃子湯,換鞋。

二、農村結婚當天習俗

1、送禮

按一般習俗,參加婚宴都要准備一份小小的賀禮,用紅紙或專門印製的雙喜字封包,裡面放進適當的賀禮金,禮金數目根據客人的經濟情況和與新郎、新娘關系的遠近親疏而定,但最好要取雙數,含六為「祿」,八為「發」,百為「白頭偕老」的意思。

2、入席

參加婚禮要按照主人或主持人的引導就座,如果沒有人引導,可以和熟悉的親友坐在一起,但應注意不要主動坐到「新人桌」或「父母桌」。席間取菜、吃食要講究禮貌。

3、敬酒

新郎、 新娘到各席敬酒致謝時,大家起立舉杯,和新人先輕輕碰杯,再道「恭喜」。不要把新郎、新娘灌醉,不要東拉西扯,要把新人在每桌敬酒的時間控制在3分鍾內,以讓他們圓滿結束宴會,早入洞房。同時,自己在酒席中,也不要大喊大叫,要節制飲酒,以免醉後狂言失禮。

4、撒紙屑

結婚典禮上,人們歡笑著把五彩的紙屑撒向天空,撒向新郎、新娘,也撒向前來道賀的客人們。這種風俗起源於 義大利。中古時代,義大利凡參加婚禮的人,要向新人撒一把五彩繽紛而細小的糖果,祝福新人過著甜蜜的生活。到了19世紀,人們把撒糖果改為撒彩色紙屑。

5、食湯圓

新娘在結婚出發前,要與父母兄弟及閨中女友一起吃湯圓,表示離別,母親喂女兒湯圓,新娘哭。

6、討喜

新郎與女方家人見面後,應持捧花給房中待嫁新娘,此時,新娘之女友要故意攔住新郎,可是條件要新郎答應,通常都以紅包禮成交。

7、拜別

新娘應叩別父母道別,而新郎僅鞠躬行禮即可。

8、出門

新娘應由一位福份高的女性長輩持竹匾或黑傘護其走至禮車,因為新娘頭頂不能見陽光,另一方希望像這位女性長輩一樣,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註:准備竹匾,並在上面貼上喜字)

9、禮車

竹匾可置於禮車後蓋。

10、敬扇

新娘上禮車前,由一名吉祥之小男孩持扇給新娘(置於茶盤上)新娘則回贈紅包答謝。(註:准備一把扎有兩個小紅包的扇子)

11、不說再見

當所有人離開女方家門時,決不可向女方家人說再見。

12、擲扇

禮車啟動後,新娘應將扇子擲到窗外,意謂不將壞性子帶到婆家,小男孩將扇子撿起後交給女方家人,女方家人回贈紅包答謝。

13、燃炮

禮車離開女方家燃放鞭炮。

14、摸桔子

禮車至男方家,由一位拿著兩個桔子的小孩來迎接新人,新娘要輕摸一下桔子,然後贈紅包答謝。

15、牽新娘

新娘下車時,應由男方一位有福氣之長輩持竹匾頂在新娘頭上,並扶持新娘進入大廳。

16、忌踩門檻

要跨過門檻

17、過火盆,踩瓦片

新娘進入大廳後,要跨過火盆,並踩碎瓦片。

18、進洞房

新人一起坐在預先墊有新郎長褲的長椅上,謂兩人從此一心並求日後生男。不準有任何男人進入洞房。(進洞房要選訂時辰)

19、忌坐新床

婚禮當天,任何人皆不可坐新床,新娘更不能躺下以免一年到頭病倒在床上。另外,安床後到新婚前夜,要找個未成年的男童,和新郎一起睡在床上。

還可以點擊婚禮紀頭像在知道首頁查看更多的戀愛和結婚相關知識~如果還有其他結婚相關問題也可以直接向我提問,我會在最短時間內進行回答哦!

4、畲族婚嫁習俗一共有幾關

畲族婚嫁習俗不是以關來論的,而是按照一定的程序進行的,具體如下:
畲族是我國歷史悠久的古老民族這一,人口約67萬。畲族的婚姻習俗,是同一定的社會制度相適應的。它是按照人類社會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軌跡而不斷演進的。畲族保留的婚俗,從一側面映其社會發展變化的歷史進程。
一、覓偶形式
畲族青年男女往往通過勞動、對歌、走訪親友等公共場合認識,以自由戀愛、父母包辦、媒人牽線或收童養媳等方式擇定對象,組織家庭。
二、婚姻制度、方式、儀程與類型:
畲族的婚姻文化保存得較好,幾千年來已形成一整套約定俗成的婚姻制度、方式、儀程和類型。
1、婚姻制度:
畲族從古代原始社會的對偶婚過渡到一夫一妻制,與漢族略同。所不同的是,由於藍、雷、鍾三姓姓氏人口較少,同姓遠房五代以上可以嫁娶。女子婚前交往自由但要守貞操,無賣淫現象,極個別婚前有私生子者則被唾罵,且不準在家中生產,產後溺而不養。從早期實行族內婚發展變化成為族外婚、族內婚並行。畲、漢及各民族間融洽已成為不可逆轉的大趨勢。這些變化大大促進了畲民人種的優化。
2、婚姻方式:
(1)女嫁男方:這是畲族青年普遍採用的一種婚姻方式。男女青年認識以後,通過托媒、聘定、迎娶等一系列儀程結為夫妻,婚禮儀式隆重熱鬧,長夜對歌留給人們美好的回憶。男方請媒人,送聘金,女方辦酒食,置嫁妝,婚禮儀式復雜,親朋好友紛紛前來祝賀其組織新家庭,編織新生活。
(2)招親:又叫女娶男嫁。招親就是招男子到女方家去做嗣子,男方須改為女家的姓,不受家庭和社會的歧視,如同已出。男子可以繼承女方的地位的財產。結婚費用由女方負擔。此俗充分體現男女平等。
(3)做兩頭家:男女雙方都系獨生子女或一方弟妹年幼,或父母有病,缺乏勞力,則採用一對新人兩頭都住的辦法,夫妻參加雙方的生產勞動,贍養雙方父母,子女分別繼承雙方姓氏,繼承兩家財產。婚禮儀式簡單,其開支由雙方共同負擔,結婚之日不用迎親隊伍,男方先到女方家請客,然後雙雙步行到男方家擺酒席。4贅婿:女方弟妹年幼,缺乏勞力,男子到女方招婿,在女家勞動若干年後帶妻子回家,男子以工代聘,婚禮較簡單,開支由男方出。若女方條件好,男子久居女家,女婿順理成章的就變成「兒子」,如同「招親」。
3、婚禮儀程:婚禮儀程包括托媒、相親、聘定、送日子、做表姊、送糯米、迎娶、作親家伯、拜堂、鬧新房、回門、請新女婿。
4、婚俗類型:婚俗類型包括大方而簡約的「行嫁」,以喜作憂的「哭嫁」,隆重的「大戶嫁」,「領酒水」的「借鑊嫁」,雙方默契的「搶親」。
三、家庭結構一職能
1、家庭結構——以父系為首的家長制。畲族家庭,大多是一對夫妻加上未成年的子女為核心成員組成的小家庭(「核心家庭」)或再加上前輩老人(夫方或妻方的父母、祖父母),而形成稍為擴大的核心家庭,舊時以大家庭族居為榮,近代以來,一般新婚以後數年,兄弟便分家組成小家庭,三代同堂多是獨子戶,或父母跟隨分家後的已婚子女共同生活,「四世同堂」家庭較少。
家長(家主、戶主、當家人)居支配地位,對內主持、統管家庭參與宗族、村落的社會活動。家庭成員都得尊重和服從他的意見,尤以一些大村落、大宗族、大家庭為甚。家長通常是男子,父親去世,兒子繼承;丈夫去世,兒子尚幼,妻代夫住,兒子成年再繼其位;家長年邁,兒子已長成,可以先行接替。
2、家庭職能:家庭是人們生產、生活和社會組織結構的基層單位,它的職能:在家中,經營耕作,狩獵、紡織等生產及收入的分配,贍養長輩,生育撫養教育後代;要血緣近親支族內,家長要參與村、族、房議事,主持祭祀,分擔社會事務、宗教事務以及公益活動等義務。畲民人際間以親緣、地緣關系為紐帶的聯系密切。
四、婚姻與性文化方面的利弊
1、畲族婚姻性文化存在著一定的文明性、先進性和合理性,足以使它發揚光大。它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勢:(1)封建包辦婚姻因素較為淡薄,男女交往較為自由,自主擇偶、婚配者較多。(2)男女都是生產者、財富擁有者和繼承者,沒有重男輕女思想,平等、和睦、不溺嬰。(3)男女均可參加社會公益活動。(4)民間醫術、中草葯利用特出而普遍。(5)團結互助風氣較濃。
2、存在弊端:(1)童養媳鑄成許多沒有感情的夫妻。(2)女子體力勞動負荷過重,對生育產生不利影響。(3)山區衛生條件較差,導致婦女病增加,舊時嬰兒成活率不高。(4)畲民居住條件差,經濟尚不達,文化教育相對滯後。(5)各地經濟發展不平衡,畲女嫁漢族多,有些地方男子覓偶較難。

5、南陽鄧州結婚習俗一定要詳細點的

南陽結婚習俗

訂婚儀式中男方要置辦禮物、定婚金、酒宴等,陪女方訂婚者多為其母、姑、姨、嫂等親人,結婚時間待定。訂婚後的重要節氣,男方還要備禮請女方去過節。訂婚期間,若男方提出退婚,所付見面禮、定婚金、衣物等不再索取,如女方提出則如數退還。�

結婚的前一晚上,要請一小孩睡在新床上,謂之「壓床」;還要請一位結過婚的嫂子,將花生、棗、筷子等撒或放在床頭,取「早生貴子」之義。其中花生必須是生的,預示新娘會生,且是一男一女地生。結婚當天要布置新房,貼喜聯,請鼓樂,宴請親朋。親朋還要送上數目不等的賀禮。結婚儀式結束後,夫妻入洞房。兄弟、表兄弟及小孩們向新娘討要喜糖、壓箱錢。然後婚宴開始。宴飲期間,新郎要向新娘引介各親朋,並倒酒示敬.二) 城市婚嫁禮儀�

城鎮青年男女在自由戀愛中,大多會從多方面進行考慮,如身高長相、人品修養、家庭狀況、經濟地位、文憑學歷等,結合自身條件,徵得雙方父母同意,各方面較滿意後方可訂婚,男方要買些貴重的訂婚禮物。�

結婚一般選在五一、五四、國慶節、元旦等法定假日,結婚前幾日要發請帖,敬告親朋好友舉辦婚宴的時間和地點等,結婚時還要舉行結婚典禮儀式,內容多為向親朋致敬等。�

目前,城鎮青年越來越崇尚旅遊結婚、集體結婚等形式,這些結婚形式已成一種時尚,被越來越多的戀人所採用。�

結婚儀式及「鬧房」習俗�

這種習俗多見於農村,城鎮亦有,但內容視具體情況而簡繁不一。�

農村結婚過程大致如下:結婚當天早晨男方派出娶親隊伍到女方家,女方禮儀性接待後,將陪嫁物品抬上娶親車輛,女方送親隊伍少則幾人,多達幾十人,隨著娶親車輛一同到男方;當隊伍行至男方家附近時,男方再另派一幹人迎接,並燃放鞭炮,搬卸嫁妝,以便送親的「娘家人」早入席以避諱;待新娘到門口時,一般由新郎背、抱下車,至「天地桌」前,「天地桌」是一張桌子鋪上紅布或紅紙,放上花等裝飾物,上方貼一婚禮儀程,包括鳴炮、奏樂、拜天地、拜長輩、向來賓鞠躬、夫妻交拜、夫婦交換禮品、證婚人發言、介紹戀愛經過、親友致賀詞10項內容;新婚夫妻拜完後入洞房,飲交杯酒,弟弟、表兄弟、小孩等則擁入洞房向新娘討要壓箱錢、喜糖等;然後招待送親人,宴請賓客,至黃昏席散。晚上由眾人喝酒嬉戲鬥趣,俗稱「鬧房」。目前,因外出打工等因素,閑居家中的年輕人較少,更因農村業余文化生活的豐富,「鬧房」習俗逐漸淡化。�

城鎮結婚鬧房則多在婚禮儀式舉辦過後,僅男方同事或年齡較小的同輩男士鬧房,內容及形式也較農村簡單得多。

6、求詳細的周制婚禮儀程清單

http://ke.baidu.com/view/671560.htm
網路裡面的,不知道是不是你想要的
家宴准備:
*寢門外的東邊陳放三隻鼎,面向北(北為上位),鼎中所盛之物為除去蹄甲的小豬,合左右體盛於鼎中;舉肺脊、祭肺各一對;魚十四尾,除去尾骨部分的干兔一對。兔臘必須新鮮,魚要體肉完好的鯽魚。(舉肺:行禮所用肺有2種,一為舉肺,離割之,食時可祭可嚌(嘗),故又稱作離肺、嚌肺。二祭肺,刌(cǔn)切之專用於祭,故又稱刌(cǔn)肺、切肺。祭時舉肺、祭肺皆有,食則只用舉肺。) *醯醬兩豆、肉醬四豆,六豆共用一巾遮蓋 *黍稷四敦。敦是專門盛黍、稷、稻、粱等糧食作物製成品的盛食具。敦的形態是由鼎和簋相結合演變而成的,呈一個渾圓的球狀或橢圓狀。 *酒尊設在室中北牆下。玄酒(水)置於酒尊的西面。用粗葛布為蓋巾,酒尊上放置酒勺,勺柄都朝南。 *篚:放在酒尊南邊,內裝四隻酒爵和合巹。 *洗:設置在阼階的東南面。洗:為洗餐具用 *俎:祭祀時切割或陳列牲畜之用具。為四條腿,前後腿下端加一橫木,使俎腿不直接著地,由橫木承接 沃盥 環節—— 男方准備:匜,盥。匜用來澆水,流水洗手,水接在盥里。 合巹 環節—— 男方准備:合歡筵一席,合巹杯 婦見舅姑 環節—— 女方准備:一籃棗、栗,一籃腶修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