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婚禮婚慶 » 古人的婚禮儀式一般選在哪個時段舉行

古人的婚禮儀式一般選在哪個時段舉行

發布時間: 2023-04-26 21:04:15

1、古人的婚禮在什麼時間舉行?

中國古代迎娶新娘都是在黃昏以後。「結婚與黃昏」中「婚、昏」同音,也是古代人在晚上結婚的例證,說明女人在黃昏結婚後改變了自己的姓氏。

1、據史料記載,「婚者,謂黃昏時行禮,故曰婚」。也就是說,晚上舉行婚禮才是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婚禮習俗。讀古書時,常見古人對婚禮的描述,雖說自西周以降,古人婚禮基本形成定式,如《儀禮》中專有「士昏禮」,《禮記》也專辟「昏義」一章,但由於中國社會的變遷,加之不同民族的不斷融合,民間婚俗的差異其實一直存在。

2、唐代段成式的《酉陽雜俎》就有這樣的記載:「北朝婚禮,青布幔為屋,在門內外,謂之青盧,於此交拜。迎婦,夫家領百餘人,或十數人,隨其奢儉,挾車俱呼新婦子,催出來,至新婦登車乃止。婿拜閣日,婦家親賓婦女畢集,各以杖打婿為戲樂,至有大委頓者。」「青布幔」雲雲固與漢人傳統的婚屋不同,其儀式也與漢人傳統大異其趣。

3、《禮記.昏義》載親迎之禮雲:「父親醮子而命之迎,男先於女也。子承命以迎,主人筵幾於廟而拜迎於門外。婿執雁入,揖讓升堂,再拜奠雁,蓋親受之於父母也。降出,御婦車而婿授綏,御輪三周,先俟於門外。婦至,婿揖婦以入。共牢而食,合巹而酳,所以合體,同尊卑,以親之也。」從《酉陽雜俎》的記載看,似乎北朝的婚禮中,交拜的儀式在女方家門外即告完成,其後的迎婦儀式,更多的是原始社會搶親的遺跡。這一點從其後「婿拜閣日,婦家親賓婦女畢集,各以杖打婿為戲樂」中可以得到印證。「拜閣」大概就是婚後婿攜婦回門(回岳父母家)之義,此日,婦家親朋杖打婿,義在泄憤。

4、《禮記》所載,婚姻之事,前已經「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等諸環節,結婚日,子承父命往迎婦,婦之父(主人)筵幾於廟(祖廟)以告祖並拜迎准婿於門外,婿執雁(如今日雞)入,「執雁」,王船山先生說是「攝大夫之盛禮也」,可見隆重,至於「再拜奠雁」,表示婚約受之父母,當然不會如原始時代之搶婚。迎新婦出門上車後,准婿需先親駕車並「御輪三周」,即讓車輪轉三圈。據王船山先生說,「輪三周」的距離約為五丈六尺四寸。然後男方先行回家在門外迎候,然後便是行合巹(剖瓠而各用其一)之禮。

5、由上引材料可知,至遲至北朝時,野蠻時代的婚俗,至少在儀式上仍存,以至於有時,「杖打婿...至有大委頓者」,聽之駭然。
到了唐代,「當迎婦,以粟三升填臼,席一枚以覆井,三斤以塞窗,箭三隻置戶上。婦上車,婿騎而環車三匝。女嫁之明日,其家作黍霍。女將上車,以蔽膝覆面。婦入門,舅姑以下悉從便門出,更從門入,言當躪新婦跡。又婦入門,先拜豬霍枳及灶。娶婦。夫婦並拜,或共結鏡紐。又娶婦之家,弄新婦,臘月娶婦,不見姑。」(見《酉陽雜俎》)於北朝時又不同,與《禮記》所規也大有差異。

6、古禮婚姻成禮要復雜些,《禮記·曾子問》說:「女未廟見而死,歸葬於女氏之黨,示未成婦。」諸侯嫁女,亦有致女之禮,於三月之後,遣大夫操禮而往,見《公羊》成公九年。何《注》說:「必三月者,取一時,足以別貞信。」然則古代的婚禮,是要在結婚三個月之後,才算真正成立的。若在三月之內分離,照禮意,還只算婚姻未完全成立,算不得離婚。由此可見,婚禮一直在變化。
其實,傳說成書於西周的《儀禮》所載之「士昏禮」也還算不得太古老,在遠古時,婚嫁簡直就算不得喜事,這也是為什麼直到後代一直將昏儀列陰禮的緣故。古時迎親只能在夜裡,車馬服飾都必須是黑色。所以結婚的婚寫作「昏」,必須在日頭落下才可行禮。

7、昏時行禮,故謂之「婚」;婦人因夫而成,故曰「姻」。古人有「昏事不賀,人之序也」的說法,可見其來有自。到了周時,這種情況已有改變,「士昏禮」被列入「五禮」中的嘉禮,到了漢朝,皇帝竟要下詔書,禁止民間嫁娶備酒食相賀了。

8、到了唐代,「婚禮,納采有合歡嘉禾、阿膠、九子蒲、朱葦、雙石、綿絮、長命縷、乾漆。九事皆有詞:膠漆取其固;綿絮取其調柔;蒲葦為心,可屈可伸也;嘉禾,分福也;雙石,義在兩固也。」予婚禮以許多美好的象徵,皆表現與遠古時代的意趣已完全不一樣了。

擴展內容:

古代婚禮的禮儀順序:

1、議婚:男家請媒人向女家說明締婚的請求,以雁作為禮物,叫做納采。所派遣的執雁,向女家父母請問女子之名,叫做問名,這時女家要設酒進行款待。

2、納吉:男家得知女子之名,即進行占卜,看婚姻是否吉利。獲得吉兆,要告知女家,仍用雁作禮物,叫做納吉。

3、訂婚約:男家要送給女家束帛,鹿皮(兩張)等禮物,叫做納薇。最後,,男家再用雁向女家請問合婚日期,叫做請期。

4、迎親:到了婚期,新郎親往迎接新娘,乘黑漆的車,前面有人執燭前導,後面有兩輛從車。到女家,新娘已打扮好,立在房中。新娘之父迎於門外,把新郎接進家中。這時男方仍有雁給女方,新郎行禮而出,新娘隨行,她的父母不送出。新郎親自駕車,請新娘上車,然後由專門的駕車人代替新郎趕車上路。新郎便乘上自己的車,先到自己家門外等候。

5、禮成:新娘到達,由新郎接進家門,設宴共食。宴後,新郎,新娘脫去禮服。新郎入室,親手摘下新娘的纓飾,這時撤出室內的燭,婚禮遂告完成。

參考資料:

婚禮(人生儀禮之一)_網路

六禮_網路  

2、古人的婚禮在什麼時間舉行?

古人的婚禮,是在黃昏舉行,很多資料都能看出來。

需要說明的是,古人結婚很注意禮儀,婚禮從開始到完成有六個步驟,叫「六禮」,分別是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到親迎完成後,婚禮才算正式完成。

所謂納采,就是男方家請媒人去女方家提親,女方家如果答應了,才可以繼續下一步。問名,就是男方家再派媒人去女孩家,問女孩的姓名和生辰八字。

因為古人很迷信,如過生辰八字不合,可能這門婚事就成不了。今天一些老人也這樣,不過他們可能不看出生年月,而是看屬相或者其他。

納吉就是把男孩女孩的名字、生辰八字都拿到男方家祖廟里,占卜的人算一算,看看有沒有啥不合適之處。其實這樣也是在告慰祖宗:「看啊,您的子孫馬上要結婚了,我來算算他們以後合不合,能給你們添幾個娃」等。

納征,也叫納幣,等於今天的送彩禮。男方給女方送彩禮,是中國的傳統,至今仍然很流行。當然,古代的彩禮不僅僅是錢,也可以是動物皮、布匹、甚至魚、羊、大雁、茶、長命縷等等。

詩經《氓》裡面,提到「氓之蚩蚩,抱布貿絲」,說明男子是用布做彩禮。

為了好看,女方不會把這些禮物都收下,而是會返回一部分。另外,女方也會有禮物作為陪嫁,一般是在結婚前一兩天送到男方家。

請期,這很好理解,就是雙方約定具體結婚日期。一般也要找人算一下,確定「吉日」,然後就可以進行最後一步「親迎」了。今天人們也會算日子,一般是挑陰歷、陽歷都雙數的日子,比喻成雙成對,比翼齊飛。

親迎,就是男子到女方家去迎親,把女孩接到自己家裡,這是婚禮最後一步。我們所說的結婚時間,就是指親迎時間。

親迎是在黃昏時間,為什麼要這個時候呢?目前的資料,說法有很多,主要有兩種。

一種說法是,在黃昏迎親源於上古的搶婚。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婚姻並沒有規定「一夫一妻多妾」,那時候男子找老婆都是靠搶。可是,大白天搶太張揚,女孩子也怕,晚上又看不清,於是人們就相約在傍晚。

傍晚的時候,天色已經暗了,但是還能看得見,男孩子可以選擇自己中意的女孩,然後抱回家做老婆。這樣的話,既照顧到了女孩子,也能照顧到男孩子。若是大半夜去搶親,實在看不清,萬一抱回家後,發現一臉麻子,又或者是個大媽,豈不是「一失手成千古恨」?

由於當時的婚姻是在黃昏時完成,所以稱之為「昏姻」,「婚姻」則是後來的寫法。

《易經》中,有這么一段話:見豕負塗,載鬼一車,先張之弧,後說之弧,匪寇婚媾。意思是說,某人夜裡趕路,看到一頭豬倒在路上,又看到一輛車,上面都是鬼。他舉起弓想射鬼,結果仔細一看,原來是一車人,他們是准備去搶親的。

這里可以發現,當時確有搶婚,而且時間是在晚上。

清末時期的民俗學家張亮采,在《中國風俗史》中也說:其摽掠必以昏夜,所以乘婦家之不備。今以士昏禮觀之,猶有摽掠之遺義。

同樣,清末劉師培在《古正原始論》中,也有同樣的說法。

其行禮必以昏者,則以上古時代用火之術尚未發明。劫婦必以昏時,所以乘婦家之不備,且使之不復辨其為誰何耳。後世相沿,浸以成俗,遂以昏禮為嘉禮之一矣。

兩人的話都是說,上古時期人們搶婚,都是在黃昏時候,趁著婦女不注意,搶了就走。只是後來大家都文明了,就不再搶婚了,但是黃昏時結婚的習俗,卻保留了下來。

除了文字記載,一些繪畫也能看出來,古人婚禮是在黃昏舉行。

1986年11月,包山楚墓群考古工作開始。

在這座楚墓群中, 工作人員發現了一個彩繪圓奩,就是圓盒子,奩蓋上繪有一組環形彩畫。畫面以柳樹為界,分成五段。畫面上,不僅有柳樹,還有車馬、大雁以及迎親的人。

這幅圖,美術評論家彭德考證後,認為應該叫《王孫迎親圖》,因為畫中描繪的是春秋時期婚禮中的「親迎」。(這個漆奩,後來收藏在湖北省博物館,定名為《彩繪人物車馬行迎圓奩》)

畫中柳枝剛綠,鴻雁北飛,說明當時是春季。此時,男子騎著馬駕著馬車去迎親,前面還有一隊人手中拿著火燭,在前面帶路。既然手中有火燭,說明已經晚上了。

《儀禮》記載,男子親迎時,應該「主人爵弁纁裳,從車二乘,執燭前馬」。意思是說,男人應該戴爵弁,穿紅裳,駕著馬車,馬車上一人拿著火燭,前面也有人拿著火燭帶路。

仔細看圖中,車上一人拿著的就是火燭,或者竹燭,因為當時還沒有蠟燭。

直到明清時期,婚禮還是在黃昏或者晚上進行。

比如小說《水滸傳》第四回,魯智深在桃花村借宿,碰到小霸王周通來迎親(其實是搶親)。當時的時間,正好是傍晚天黑的時候。

約摸初更時分,只聽得山邊鑼鳴鼓響……盡出庄門外看時,只見遠遠地四五十火把,照曜如同白日,一簇人馬,飛奔莊上來。

事實上,直到現在很多地方辦婚禮也是在晚上進行,尤其是南方大城市比如上海。而在北方,婚禮多是中午舉行,有些地方二婚才會在晚上舉辦婚禮。

3、一問:古人的婚禮是在什麼時間舉行

古代婚禮都在傍晚舉行。
從結婚的「婚」字我們也可以推斷出古人的結 婚時間。「婚」字是「女」加「昏」,古人寫結婚的 「婚」是寫成黃昏的「昏」的。在上古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過渡期間,流行搶 婚這一習俗。所謂的搶婚就是男子叫上自己的夥伴,趁著黃昏出去搶奪婦女,並逼迫她們和自己成婚。在 《周易•屯》爻辭中記載道:「屯如遭如,乘馬班 如,匪寇婚媾……乘馬班如,泣血漣如。」意思是說 一幫貌似強盜的馬隊過來搶奪婦女,不願服從的婦女 泣淚漣漣,拚命呼喊。後來這種搶奪婦女逼迫其結婚的習俗被人們拋 棄,但是其中的某些儀式卻保留了下來,比如我國雲南的某些少數民族和國外的一些地區仍然有搶婚的習俗,只不過「搶婚」變成了結婚的儀式。而在黃昏 這個時間結婚的習俗也流傳了下來。為了將結婚的 「婚」和黃昏的「昏」區分開來,所以在其旁邊加了 個「女」字,就成了現在的「婚」。

4、古人的婚禮一般在什麼時間舉行呢?

我們在古裝電影和電視劇中,經常看到古人結婚那天,新郎直到晚上喝得醉醺醺的,才進入洞房,做買賣。然而,現在,大多數婚禮都是在早上很早開始的,儀式通常在中午12點之前開始。那麼,婚禮是在晚上還是在早上舉行呢?

從婚姻之「婚」一詞,我們可以推斷出古人婚姻的時間。「婚姻」這個詞就是「女性」加上「暈倒」這個詞。古人的婚期應在黃昏舉行。還有一種說法也與「婚姻」有關。據說,在古代由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過渡的過程中,「搶婚」的習俗十分盛行。所謂搶婚是古代的一種結婚方式,男方想要結婚,便在黃昏時分叫自己信任的兄弟出去搶姑娘。當然,有些朋友會問,如果小女孩不聽話怎麼辦?那時候的古時候,人應該很野蠻,不應該可憐。

你知道古時候人們通常什麼時候舉行婚禮嗎?事實上,還有一個說,我認為這是更荒謬的,也就是說,根據傳說,在古代,男人想要結婚,他們會手持大棒去,尋找一個好的結婚對象時,一根棍子就把女人潛意識,然後拖走到結婚。是「女」「暈」合為「暈」婚。《易經》中記載:「淫、馬、匪、婚」。騎馬類如,哭浪如。」它的意思是一群強盜像馬一樣沖過來抓住新娘,哭著不聽話的女人。後來,這種搶女孩的壞習慣被人們拋棄了,但一些儀式的東西仍然破舊。例如,雲南的一些少數民族民俗仍然保留著「搶婚」儀式,但「搶婚」並不是真正的搶婚,而是婚禮中不可缺少的儀式。

以上就是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評論,如果哪裡有不對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動交流,如果大家喜歡作者,大家也可以關注我哦,您的點贊是對我最大的幫助,謝謝大家了。。

5、古人的婚禮一般都在什麼時間舉行?為什麼選這樣的時間?

人生有四大喜事,「洞房花燭夜」就是其中之一。古時候,「洞房花燭夜」有「小登科」之稱,與金榜題名相媲美,對於一個人而言是十分重要的時刻,因此結婚的情況下,各種事情都需要考慮周到,尤其是選擇結婚日期,古代人有特別大的講究。

那麼你了解具體古代人的婚禮在什麼時候舉行嗎?

 古代的婚禮是晨迎昏行,早晨男方去女方家迎娶新娘,黃昏舉行婚禮儀式。「婚」字,拆開為「女」「昏」,其中「昏」即黃昏時刻,一般為下午或傍晚。

實際上「結婚」中的「婚」是以黃昏中的「昏」演化而成,左邊加了一個「女」字旁,意思是女性在黃昏婚後更改了自個的姓式。

為什麼古代人的婚禮是在黃昏舉行呢?

 婚禮由產生到完善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時期。依據有關專家的科學研究,原始社會時,大家推行群婚制,通常沒有固定的另一半。之後伴隨著生產力及文明意識的進一步提高,產生了對偶婚。就在群婚制向對偶婚變化的階段,男人為了更好地獲得主動權,通常會採用搶親的方法。而搶親一般在夜間開展,搶回家的新娘馬上拜堂成親,就是這樣長此以往產生了一種固定時刻的結婚儀式所。這類結婚儀式經歷過夏商二代的承襲,到「鬱郁乎文哉」的周朝,產生了完善的婚禮儀式,所以儀式就由此轉變成為」昏禮。

 古時候大家講究天時地利,常常用陰陽解釋天地萬物,男性屬陽,女性屬陰,而傍晚恰好是陽陰更替的情況下,男女結合也恰好暗合了陽陰更替之義,那樣就不容易違反天和,因此結婚後雙方都是會幸福。並且在古代人來看,婚禮並不是單純的兩個人感情的保障,其中最首要的還是政治倫理行為,兩個人一旦融合,便會將2個不一樣的家庭和家族聯絡在一起,產生了一種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局勢,與此同時兩個人聯姻還可以發展壯大各自的家族勢力,因此古時候王室貴族們都特別的注重家族聯姻。

6、古人婚禮儀式一般選在哪個時間段


古人婚禮儀式一般選在下午或傍晚完成婚禮儀式。據史料記載,「婚者,謂黃昏時行禮,故曰婚」。也就是說,晚上舉行婚禮才是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婚禮習俗。古代一直有「上午接親,晚上拜堂」的說法,因「婚」字,拆開為「女」、「昏」,其中「昏」指的就是黃昏時刻,古人認為黃昏是吉時,所以會在黃昏行娶妻之禮,故而得名。
古代人們舉行婚禮大約要經過六道程序,其分別是: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迎親等。納采:指的是男方派人到女方氏族裡去求婚。問名:女方氏族答應並指派好結婚的女子之後,男方再細問許婚的是哪一位姑娘。因為納採的時候只是申明向女方的氏族求婚,但當初並沒指明是哪一個人。
納吉:女氏說明許婚的是哪一位姑娘之後,男方到寺廟占卜。如果卜卦是吉象,再與女方家族商定婚事。納征:也叫納幣。納的是玄_束帛及儷皮。請期:定吉日。結婚的黃道吉日是男方所定。
親迎:新郎親自到女方家。拿著雁入門,揖讓升堂,再拜奠雁。女父兆襪帶著新輪鬧娘出來,交給新郎,新郎帶著新娘出門,新娘上車,新郎親自駕車。新郎將車輪轉三圈後下車,再由馬夫替代新郎駕車。新郎先回去,族桐激在家門口等候新娘。新娘車到了,新郎迎請新娘進門。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