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傳統婚禮
1、關於中國傳統結婚的一些習俗
婚前流程:
聘禮:婚前男方要將娶親的聘禮送到女方家,每個地方送的種類都不相同:廣東風俗送活雞、椰子、喜餅和禮金,雞寓意生機勃勃,椰子寓意有長有幼,盡享天倫之福,喜餅是用來讓女方送親戚的,禮金則象徵著娶方多金,暗示著新娘嫁過去可以享福,讓女方家放心。
回禮:收到聘禮女方要給回禮,有的地方女方家會給訂婚戒指,有的地方會給檳榔,有一郎到尾的意思。
安床:在結婚的前一天晚上,要由女方家出一個家庭和睦、父母雙全、又育有兒子的男丁安裝婚房裡的婚床,再將寓意早生貴子的四品:核桃、蓮子、紅棗、花生鋪在新床上面。
嫁妝:女方家會給新娘准備帶去婆家的嫁妝,全部放在紅色的箱子中交給新娘。
上頭:婚禮舉行前一晚,要選擇一個吉時拜神求平安幸福,而且男方也要在同一個時間在自家那邊拜。
梳頭:新娘梳妝打扮的時候,會請一位有福氣的長輩來給新娘梳頭,寓意跟安床的道理相似。
吃湯圓:湯圓,寓意團圓美滿,祝福新人可以圓滿成婚。
婚禮當天的儀式:
迎親:婚禮當天的上午,男方要帶著迎親隊伍來女方家接親。接新娘絕對算得上是整個婚禮的一大高潮。首先要「入門」。新郎要想順利接得新娘歸,可不是進門帶出那麼容易,要通過姊妹群的考驗,不光是智力要好,體力要好,若有要求還得唱情歌,說情話,但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給紅包才有可能打動新娘的姊妹們,這就是所謂的開門紅包。而且新郎還要用花球去迎娶新娘(新娘不可自製花球)。
找紅鞋:新郎進門後也不能馬上帶走新娘,還要在新娘的房間里找到准備好給新娘的紅色婚鞋,幫新娘穿上後才可以帶走新娘。
敬茶:兩位新人要向雙親跪拜,奉茶直到長輩喝下才能站起來(以前的習俗是,新人在女方家時要站著奉茶,因為還未到男家拜見翁姑。不過現在講究沒有這么多了,兩邊都跪拜以示同樣的尊重。
撐紅傘、撒米:新娘新郎出門的時候,要由伴娘撐紅傘陪同,而且要同時往路旁撒米,意思是不要讓雞啄到新娘。
繞吉祥路:新人上迎親車後不能直達目的地,必須繞當地所有吉祥路名的路開一圈。
過門:即指新娘被接到男方家後,拜見翁姑及男家其他長輩的習俗。
婚禮:跟西式婚禮蕾絲,在酒店舉行儀式,請司儀主持婚禮儀式。
敬客:婚禮儀式結束後,酒宴正式開始,待到上魚的時候,新娘要換上傳統的龍鳳褂跟新郎一起向每桌客人敬茶,客人都要說些祝福的話。
入洞房:新郎新娘會帶要好的朋友一起去新房參觀,或者做些鬧洞房的娛樂。小編提醒大家在鬧洞房的時候不要太過哦,喜事搞得不愉快就不好了。
三朝回門:指在結婚後的第三天,新娘由丈夫陪同回娘家,要帶上燒全豬和禮物等回去見女方父母,並且要祭祖。
2、傳統婚禮流程 中式婚禮流程概述
很多新人在提到 傳統婚禮 時總是對具體流程一知半解,雖然經過時間的推移,和古時候相比婚禮形式發生了很大變化,但基本流程還是沒變的。下面我就為大家介紹現在 傳統婚禮 的基本流程,以及向大家展示傳統婚禮的服飾效果圖。
一、傳統婚禮流程:
1、祭祖
新郎在迎娶新娘之前,要先祭拜自家祖先。
2、迎親
男方和迎親車隊一同出發,迎親人數以雙數為佳。
3、燃炮
迎親隊伍在迎親途中,要一路燃放鞭炮表示慶賀。
4、等待
新郎到女方家時,會有一小男孩侍茶等候新郎下車,新郎下車後應給這個男孩紅包答謝,才進入女方家。
5、討喜
新郎在見到嫌知新娘前,會有新娘的親友攔路,只有答應其條件才能進入。
6、拜別出門
新郎新娘祭祖、新娘叩拜父母後,蓋上頭紗,由新郎背著新娘出芹念消門。
禮即可。
7、婚轎
新娘上婚轎後,女方家長會將清水、白米撒在車後,意思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並祝女兒不愁吃穿。
8、牽新
新娘到男方家後,會有一位男方有福氣的長輩扶新娘跨火盆進入大廳。
9、等待
新郎新娘等待喜宴的到來。
10、喜宴
喜宴開始前,新郎新娘應站在門前迎賓。喜宴中要上賓客桌敬酒
11、送客
喜宴結束後,新人站在家門口送客。
12、鬧洞房
晚宴結束後,會有親友留下鬧洞房。
二、傳統婚高斗禮服飾
中國 傳統婚禮 服飾是從周朝開始流傳下來的,經過幾個朝代的演變發生了很多變化,但沒變的就是婚服顏色,那就是傳統大紅色。
我總結: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追崇傳統, 傳統婚禮 因此而大受青睞,中國傳統婚禮文化博大精深,流程繁瑣,經過我的介紹,相信大家對 傳統婚禮 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
3、傳統的中式婚禮常識,你知多少
沒錯,關於中式婚禮的常識可多了,不同的地方都會有自己的婚禮習俗,這也不是三兩句就能說完的。中式婚禮是從很早以前就流傳下來的,不僅有很多的禮節,還有很多的婚禮禁忌都是需要你了解的。具體傳統的中式婚禮常識,你可以先看看我國的婚禮習俗有哪些,這里只是列舉了一部分,可能還有很多沒想到的,歡迎大家補充!
4、中國傳統婚禮有哪些規矩
婚前流程:
聘禮:婚前男方要將娶親的聘禮送到女方家,每個地方送的種類都不相同:廣東風俗送活雞、椰子、喜餅和禮金,雞寓意生機勃勃,椰子寓意有長有幼,盡享天倫之福,喜餅是用來讓女方送親戚的,禮金則象徵著娶方多金,暗示著新娘嫁過去可以享福,讓女方家放心。
回禮:收到聘禮女方要給回禮,有的地方女方家會給訂婚戒指,有的地方會給檳榔,有一郎到尾的意思。
安床:在結婚的前一天晚上,要由女方家出一個家庭和睦、父母雙全、又育有兒子的男丁安裝婚房裡的婚床,再將寓意早生貴子的四品:核桃、蓮子、紅棗、花生鋪在新床上面。
嫁妝:女方家會給新娘准備帶去婆家的嫁妝,全部放在紅色的箱子中交給新娘。
上頭:婚禮舉行前一晚,要選擇一個吉時拜神求平安幸福,而且男方也要在同一個時間在自家那邊拜。
梳頭:新娘梳妝打扮的時候,會請一位有福氣的長輩來給新娘梳頭,寓意跟安床的道理相似。
吃湯圓:湯圓,寓意團圓美滿,祝福新人可以圓滿成婚。
婚禮當天的儀式:
迎親:婚禮當天的上午,男方要帶著迎親隊伍來女方家接親。接新娘絕對算得上是整個婚禮的一大高潮。首先要「入門」。新郎要想順利接得新娘歸,可不是進門帶出那麼容易,要通過姊妹群的考驗,不光是智力要好,體力要好,若有要求還得唱情歌,說情話,但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給紅包才有可能打動新娘的姊妹們,這就是所謂的開門紅包。而且新郎還要用花球去迎娶新娘(新娘不可自製花球)。
找紅鞋:新郎進門後也不能馬上帶走新娘,還要在新娘的房間里找到准備好給新娘的紅色婚鞋,幫新娘穿上後才可以帶走新娘。
敬茶:兩位新人要向雙親跪拜,奉茶直到長輩喝下才能站起來(以前的習俗是,新人在女方家時要站著奉茶,因為還未到男家拜見翁姑。不過現在講究沒有這么多了,兩邊都跪拜以示同樣的尊重。
撐紅傘、撒米:新娘新郎出門的時候,要由伴娘撐紅傘陪同,而且要同時往路旁撒米,意思是不要讓雞啄到新娘。
繞吉祥路:新人上迎親車後不能直達目的地,必須繞當地所有吉祥路名的路開一圈。
過門:即指新娘被接到男方家後,拜見翁姑及男家其他長輩的習俗。
婚禮:跟西式婚禮蕾絲,在酒店舉行儀式,請司儀主持婚禮儀式。
敬客:婚禮儀式結束後,酒宴正式開始,待到上魚的時候,新娘要換上傳統的龍鳳褂跟新郎一起向每桌客人敬茶,客人都要說些祝福的話。
入洞房:新郎新娘會帶要好的朋友一起去新房參觀,或者做些鬧洞房的娛樂。小編提醒大家在鬧洞房的時候不要太過哦,喜事搞得不愉快就不好了。
三朝回門:指在結婚後的第三天,新娘由丈夫陪同回娘家,要帶上燒全豬和禮物等回去見女方父母,並且要祭祖。
5、結婚風俗的結婚習俗
1.一般來說,結婚是中午的正席,頭天晚上女方正席.但也有一些地方是晚上男方正席.中午女方正席.比如譚家河鄉和柳林鄉西部.
2.彩禮的下法有兩種,一是對月禮.就是在結婚那天前一個月的時間下的禮.通常是雙數.有四彩六彩八彩十彩(一彩必須有兩樣.也就是說四彩就是八樣,六彩就是十二樣,以此類推)/然後就是接親的那天,男方要下禮.和對月禮差不多.除了物禮,還得多多少少有點禮金.1000-數萬不等.
3.接親的時候,有的地方新郎不參加,只派一隊人馬去.大多數地方新郎必須參加.
4.鬧房,全國的習俗差不多.
5.紅包:新娘將紅包放在身上每一個角落.除了撒出去的,就是讓別人在身上摸到的.
6.團圓飯:洞房前的一頓飯.大夥聚在一起給新郎新娘出難題,通常都有點帶色的。小兒不宜參加。
7.回門.結婚的第三天,女方帶著男方回娘家.這時男方還得准備些禮品,當然會少得多.但有一點,不能走新娘出嫁時走的那條路,必須想其它辦法走另外一條路回門.
8.定親:通常由男方請媒人提媒,備禮傳送庚帖,帖上有男子生辰八字。女方接帖後,將其同女子的八字合在一起推算。若相和即回簡應允,名為允帖,視為正式定親。定親後,男方或男女雙方設宴謝媒,備禮相送,謂之喝定親酒。婚約既定,不能更改,遇節日和紅白大事還要相互往來。
9.擇吉:俗稱下日子,即男方向女方請求婚期。先請陰陽先生算出吉日,忌單日、晦日,尚雙月雙日,以花朝節和臘八節的日子最多。選好後,用紅紙寫上喜日,備禮由媒人送至女方。女方若無異議,雙方著手各項婚事的准備。
備婚:男方修建新房,裝飾室內,女方購置嫁妝。嫁妝有全嫁、半嫁之分。全嫁者箱櫃衣被四套俱全,取四季興旺之意;半嫁則各樣兩套,象徵成雙成對。中等人家多置全嫁,農戶以半嫁者居多。豪富置超全嫁妝,極盡奢華。吉日前一二日,男方備大禮送至女方家中,內有大肉、雞、鵝、衣物等。潢川縣南部在迎親前兩日,過禮必有1隻公雞,女方須回1隻母雞,而在縣北部則分別為公鵝、母鵝。商城縣在迎親前日,男方要在自家院中進行暖轎儀式,晚上賓客滿坐,喝暖房酒。新縣等地,新婚前夜由牽娘睡在新床上暖床。
6、大家來說說自己老家的婚禮習俗吧?
我姐姐是今年三月份結婚的,所以我也算是真正的經歷了一次從頭到尾的婚禮,也還是了解一些的。我們老家婚禮的習俗其實也沒有什麼特別不同的,跟很多地方都差不多的,大同小異。
我們老家這邊結婚一般是辦三天的,對於一些鄰里鄉親上份子錢的人基本都是吃個兩頓酒的樣子,男方辦男方的,女方辦女方的,都在自己家辦酒。我姐姐他們是前兩天在家裡辦酒,最後一天的那頓中飯訂在酒店裡,一些近親去吃酒。先是第一天村裡幫忙的人來家裡幫忙洗菜,然後也會有請的廚子來准備燒宴席,會在鄰里鄉親借很多桌子,因為自己家的根本不夠用。然後到了中午晚上飯點的時候就開宴席,大家一起吃飯,新娘的話就在家待著,也沒有太多的事。
到了最後一天真正離家那一天,事情就比較多了,我姐姐早上很早就要起床,我們家那邊一般是很早起床去市裡化妝,然後化完妝再回來,我姐姐是請的那種跟妝,就是一直跟在她後面,幫她化妝補妝之類的。這個化妝師也是很早就到我們家來了,然後就幫我姐化妝,化了好幾個小時,畢竟新娘妝還是比較復雜的。我是我姐的伴娘,當天也起的挺早的,就在圍觀我姐化妝。
化完妝之後,換衣服,然後就在家裡坐著等了,等新郎來接人。而且一般都是要在一個指定的吉時發親的,也就是新郎將新娘接走。新郎進門的時候也會有很多人將門關著,將新郎和伴郎攔著,讓他們給紅包,不然不讓進門。這樣的做法很多地方應該都是有的,等到新郎終於進門了,到了發親的時候然後就由新娘的一個哥哥背著她出門送到婚車上,然後開始放爆竹,爆竹是一定要放非常多的,這樣才熱鬧,才顯示出你的重視。
我們老家大概得婚禮習俗就是這樣的,其實也是很普通的,但是也還挺熱鬧的。
7、中國傳統婚禮的程式
清朝普通婚禮的全流程:
祭拜:男方在婚禮前一天要祭拜天地祖先,告知有婚事要舉行。
安慶禮:依八字、房屋座向……拜母床。
結婚當天祭祖:男方出門迎娶前,應先祭祖。
迎親:迎親車隊以雙數為佳,六的倍數最佳。
燃炮:迎親禮車應於途中一路燃放鞭炮以示慶祝。
食姐妹桌:新娘出發前要與家人一起吃飯,表示別離,大家要說吉祥話。
請新郎:禮車至女家時,一男童持茶盤恭候新郎,新郎下車後予男孩紅包答禮,再進入女家。
討喜:新郎與女方家人見面問好之後,應持捧花給待嫁之新娘,此時新娘之姐妹或好友應刻意阻擾,經新郎哀求後以九九九元紅包禮成交,喻長長久久。
蓋頭紗:新郎予捧花後,將新娘頭紗放下並挽出大廳。
拜別:新郎與新娘上香祭祖,新娘叩拜父母道別,新郎行鞠躬禮即可。
出門:新娘由一福份高之女性長輩持竹篩或黑傘護走,進入禮車。
禮車:應懸掛一棵由根至葉的竹子,根上掛著蘿卜,意有頭有尾。禮車後方則有朱墨畫的八卦竹飾。
敬扇:新娘上禮車前,由一生肖吉祥之男童持扇置於茶盤給新娘回贈紅包禮。
不說再見:當所有人要離開女方家時,絕不可向女方家人說再見。
潑水:新娘上禮車後,女方家長將一碗清水、稻穀及白米撒向新娘,代表女兒已是潑出去的水,並祝女兒事事有成、有吃有穿。
擲扇:禮車啟動後,新娘將扇子擲至窗外,謂棄壞性子;擲扇後應哭幾聲,且在禮車後蓋竹篩象徵繁榮。迎娶隊伍以竹篩為先,青竹連根帶葉,竹端系豬肉一片,防邪神白虎。
燃炮:一路燃放禮炮,車抵男方家門時,家人應燃炮竹。
摸橘子:由拿著兩個橘子的小孩迎接新人,新娘輕摸橘子,並贈紅包答禮。
牽新娘:新娘下禮車時,由男方一福氣長輩持竹篩頂在新娘頭上,並扶持新娘入廳。
忌踩門檻:門檻代表門面,故新人應橫跨門檻過去。新娘入廳後要跨過火盆踩碎瓦片。
敬茶:將新娘介紹給家中長輩認識。
拜天地:新人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相拜,送入洞房。
進洞房:以竹篩覆床,桌上置銅鏡壓驚,新人共同坐在預先墊有新郎長褲的長椅上,謂兩人同心,並求日後生男。然後新郎掀開新娘面紗,合飲交杯酒、吃甜湯,象徵早生貴子。
忌坐新床:婚禮當天,任何人皆不可坐新床。
觀禮喜宴:宴請客人,同時舉行觀禮儀式。
送客:喜宴完畢後新人立於門口端喜糖送客。
吃茶:由男方已婚親友喝新娘的甜茶說吉祥話並贈紅包。鬧洞房。
(本文由歷史大學堂編輯整理)
8、中國農村結婚習俗 傳統婚嫁習俗有哪些
這是河北一農村的結婚習俗,兒子結婚那天,父母都要有親朋好友把自家鍋底上的灰塗抹在臉上,早在以前三天都不能洗掉,現在大部分一天就洗去,好在俺沒出生在那裡,要不等俺兒子結婚時那可慘了。
在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因為當地老鼠成災,州當局宣布,男子要登記結婚,必須先打死25隻大老鼠送交政府,否則不予辦理結婚手續。
在蘇格蘭,當舉行婚禮儀式時,新娘一進門,她先要把一大塊蛋糕拋向空中,拋得越高,就意味著婚姻越美滿。如果她拋得不高,新郎和家人就會悶悶不樂,因為這預示著他們的婚姻會破裂。
美國人的婚禮可概括為「新、舊、借、藍」。「新」指新娘的白色婚禮服必須是新的,它是純潔童貞的象徵,它也標志新娘將開始新的生活。「舊」指新娘頭上的白紗必須是母親用過的舊紗,表示不忘父母的養育之恩。「借」指新娘手裡拿的手帕必須是從女朋友那兒借來的,表示不忘朋友的友誼之情。「藍」指新娘身上披的緞帶必須是藍色的,表示新娘對愛情的忠貞之情。
法國一些地方,青年男女結婚前要分別為自己的朋友舉辦「埋葬單身漢生活」和「辭行宴會」,要製作一個象徵性的「棺材」,舉行一次「葬禮」,宴請親友,再奏哀樂,燃蠟燭,舉行安魂祈禱儀式,眾人再抬棺材送到花園、田野埋葬,或扔到河裡。
在巴基斯坦,新婚男女在婚禮上同喝一杯結發酒後,要用力把酒杯摔碎,此時客人們會齊聲歡呼:「祝你們幸福!」碎片不能復合,象徵夫妻永不分,碎片越小越多,意味著夫妻生活越美滿。父母會小心地拾起碎片贈給兒女,有人甚至珍藏直至去世。
印度婚禮:為了祭祀
在印度教徒看來,結婚的首要目的是完成種種宗教職責,其中祭祀最為重要;但是,男子必須結婚生兒子才有資格向祖宗供奉祭品。因此,在結婚儀式上,夫婦雙方為此念咒、祈禱、發誓,並且丈夫以妻子明確說道:我為了得到兒子才同你結婚。祭司等人也為此而祝願他們。
丹麥婚禮:秘密進行
讓我們感到奇怪的是,籌辦婚姻會好幾天,可卻是秘密進行的,因為公開籌辦會觸怒鬼怪或引起他們的嫉妒。在婚慶快要結束的時候,人們把一大壇啤酒抬到園子里。新郎新娘的手握在酒壇上方,然後酒壇被打得粉碎。在場的適婚女子會把碎片撿起來,撿到最大的碎片的女子註定會第一個結婚,而撿到最小的註定會終生不嫁。
德國婚禮:砸碗盆圖吉利
應邀前來參加婚禮的客人們,每人都帶著幾樣破碗、破碟、破盤、破瓶之類的物品。然後玩命地猛砸猛摔一通,他們認為這樣可以幫助新婚夫婦除去昔日的煩惱、迎來甜蜜的開端,在漫長的生活道路上,夫妻倆能夠始終保持火熱的愛情、終身形影相伴、白頭偕老。
俄羅斯婚禮:叫苦不迭
婚宴上會有人大喊「苦啊!苦啊!」每當有人帶頭喊時,在場的所有人便會齊聲附和,這時新人便會站起來,當眾深情地一吻。沒過幾分鍾,又會有人大聲叫 「苦 」,新郎新娘便又站起來,再次用甜蜜的吻來平息親友們的叫「苦」聲……這樣的「程序」在婚宴上至少要重復十幾次親友們才會罷休。原來,按照俄羅斯人的說法,酒是苦的,不好喝,應該用新人的吻把它變甜。
日本婚禮:傳統的道教
在傳統的日本道教儀式上人們供奉kami---存在於自然界的神靈。在舉行婚禮時,神職人員祈求神靈保佑新婚夫妻。儀式的最後一項是「共飲青酒」,即參加婚禮的人共同分享盛在三隻扁平杯子中的米酒。這三個杯子從下往上依次騾放,新郎拿起第一個杯子,啜三口酒,然後傳給新娘,新娘也連續啜飲三口酒,再將酒杯依次傳給其它親友。然後再開始喝第二杯和第三杯酒。
印第安婚禮:靜悄悄的
酋長加拿大印第安人的婚禮帶有濃厚的民族色彩。婚禮地點多選擇在印第安人聚居區公共建築物里舉行,一般是一幢較大的木頭房屋。舉行婚禮時,親朋好友,左鄰右舍,村中居民紛紛來到木房裡,眾人席地而坐,互致問候。男女老幼身穿民族服裝,款式新穎,色澤艷麗。雖然印第安人性情開朗,但婚禮場合卻顯得非常安靜,即使說話也是輕言細語。
恪守古老傳統的菲律賓婚禮
通常在婚禮上,新娘要身穿傳統的白色婚紗,而新郎則身著菲律賓傳統男式禮服(barong)。這種禮服是一種透明的系扣男式襯衣,通常用來參加一些特殊聚會或重大場合。婚禮的主辦人將會參加婚禮,見證新人結拜為夫妻。而這些主辦人同時意味著指導和幫助,即新婚夫婦在需要時可以得到他們慷慨的幫助。
傳統與創新相結合的芬蘭婚禮
現代芬蘭人舉行婚禮不但要創新,有特色而且更要反映他們的傳統風俗,像拋灑大米,切婚禮蛋糕。現代婚禮可謂是古典與浪漫的結合。豪華婚禮轎車上裝飾著叮當做響的錫罐,新郎要抱著新娘跨過門坎。對於現代芬蘭人來說,這些都是真正的傳統。
法國婚禮:浪漫簡單
法國人 結婚前先訂婚,儀式簡單,一般由女方的家長宴請男方的家長及兄弟姐妹,也可同時邀請其它親戚、甚至一兩名好友出席。婚禮也已逐漸簡化,但仍不失為最隆重的家庭節日,帶有庄嚴神聖的色彩。婚禮由市長或他的一名副手主持,習慣上是在周二、四、五、六早9時至下午5時之間。婚後大宴賓客。
猶太婚禮:不忘聖戰
祝福完畢後,新郎以右腳打破酒杯,象徵對當年(公元70年)聖殿的毀滅的懷念以及提醒人們永遠不要忘了當年耶路撒冷聖殿毀滅時的悲傷時刻。但在現代婚禮中,人們則以此風俗來表示人類關系的脆弱,新生活的開始以及擯棄一切偏見和無知。
9、漢族的傳統婚禮有什麼儀式?
傳統結婚禮儀(詳細)
婚禮前夕:延承古禮的傳統婚禮,為各種婚嫁禮儀中最復雜、卻也是別具意義的一種。但由於現代新人多數缺乏這方面知識,或時間上不許可,所以選擇以傳統婚禮做為結婚方式的新人已有逐年減少的趨勢。
婚禮前的准備工作即十分繁復
一、祭拜:男方家在婚禮前一天要祭拜天地、祖先,告知有婚事將舉行。
二、安慶禮:依八字、房屋座向拜床母。
婚禮當天更是千頭萬緒--
一、祭祖:男方在出門迎娶新娘之前,應該先祭拜祖先。
二、迎親:迎親車隊以雙數為佳,尤以6的倍數最好。
三、燃炮:迎親禮車行列在途中,應一路燃放鞭炮以示慶賀。
四、食姊妹桌:新娘在結婚出發前,要與父母兄弟姊妹一起吃飯,表示離別,大家都要說吉祥話。
五、請新郎:禮車至女方家時,會有一男童侍持茶盤(上有瓜子、糖果)恭候新郎、新娘下車後,應給予男孩紅包答禮,再進入女方家。
六、討喜:新郎與女方家人見面問候之後,應捧花給房中待嫁之新娘,此時,新娘之姊妹或女性好友要攔住新郎故意阻撓,不準其見到新娘,在經過新郎苦苦哀求後,女方可提出條件要新郎答應,通常在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後都以999元紅包禮成交,意喻「長長久久」。
七、蓋頭紗:新郎給予捧花之後,應將頭紗放下,將新娘挽出大廳。
八、拜別:新郎與新娘上香祭祖,新娘應叩拜父母道別,而新郎僅鞠躬行禮即可。
九、出門:新娘應由一位福份高的女性長輩持竹篩或黑傘護其走至禮車,因為新娘子當天的地位比誰都大,所以頭不能頂天見陽光,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像這一位女性長輩一樣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十、禮車:禮車上方懸綁一棵由根至葉的竹子,根上掛著蘿卜,以示「有頭有尾」。禮車後方則有朱墨畫的八卦竹篩,用以驅逐路上之不祥。
十一、敬扇:新娘上禮車前,由一名生肖吉祥之小男孩持扇給新娘(置於茶盤上),新娘則回贈紅包答禮。
十二、不說再見:當所有人要離開女方家門時,絕對不可向女方的家人說再見。
十三、潑水:在新娘上禮車後,女方家長應將一碗清水、稻穀及白米潑向新娘,代表女兒已是潑出去的水,並祝女兒事事有成,有吃有穿。
十四、擲扇:禮車起動後,新娘應將扇子丟到窗外,意謂不將壞性子帶到婆家去,擲扇後必須哭幾聲,且在禮車之後,可蓋竹篩以象徵繁榮。
十五、燃炮:由女方家至男方家的途中一路燃放禮炮,車抵男方家門時,家人則燃「炮城」慶賀告喜。
十六、摸橘子:禮車抵達後,由一位帶著兩個橘子的小孩來迎接新人,新娘要輕摸一下橘子,然後贈紅包答禮。這兩個橘子要留到晚上讓新娘親自來剝,意謂可招來長壽。
十七、牽新娘:新娘由禮車走出時,應由男方一位有褔氣之長輩持竹篩頂在新娘頭上,並扶持新娘進入大廳。
十八、忌、踩門檻:門檻代表門面,所以新人絕不可踩門檻而應橫跨過去。
十九、過火盆、踩瓦片:新娘進入大廳、後,要跨過火盆,並踩碎瓦片。過火盆意謂去邪,踩碎瓦片則比喻過去時光如瓦之碎。
二十、敬茶:男方家中之長輩將新娘介紹給家中認識,此儀式即是承認她成為家中的一員。
二十一、拜天地:新人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送入洞房。
二十二、進洞房:以竹篩覆床上,桌上置銅鏡以壓驚,新人一起坐在預先墊有新郎長褲的長椅上,謂兩人從此一心,並求日後生男。然後新郎揭開新娘頭紗,兩人合飲交杯酒,並共吃由黑棗、花生、桂圓、蓮子等物做成的甜湯,象徵早生貴子。
二十三、忌、坐新床:婚禮當天,任何人皆不可坐新床,而新娘更是不能躺下,以免一年到頭都病倒在床上。
二十四、觀禮、喜宴:目前一般人均採取中西合璧式的婚禮,大都在晚上宴請客人時同時舉行觀禮儀式,在喜宴上,新娘可褪去新娘禮服換上晚宴服,至各桌敬酒。
二十五、送客:喜宴完畢後,新人立於餐廳門口送客,須端著盛香煙、喜糖之茶盤。
二十六、吃茶:一般宴客離去後,由男方家已婚親友喝新娘的甜茶、說吉祥話並贈紅包。
二十七、鬧洞房:雙方新人可借故戲鬧新人增添新婚喜氣。
《禮記•昏義》中的「昏」,原文作「昬」,得名於先民的親迎禮於黃昏時進行,此時,日月漸替,含有「陽往陰來」之意,講究天人合一的華夏先民選擇了這么一個微妙的時刻,巧妙地詮釋了婚義,同時也給這個儀式帶上了神聖虔敬的情愫。後來,當「昏」字加上了「女 」字偏旁寫作「婚禮」的時候,親迎便不再限於靜謐的黃昏了,當然這一儀式的神聖意識也逐漸淡去。
昏禮屬於嘉禮之一,嘉禮以親萬民。周制昏禮是後世婚禮的範本,後世的婚禮在各種異族文化的交流中有所發展,也融合了不少新的習俗,不過從納采至親迎、合巹而入洞房,即使內涵風韻數易其容,但基本儀制的結構沒有明顯變化。
相傳中國最早的婚姻關系和婚禮儀式從伏羲氏制嫁娶、女媧立媒約開始。《通鑒外紀》載:「上古男女無別,太昊始設嫁娶,以儷皮為禮。」從此,儷皮(成雙的鹿皮)就成了經典的婚禮聘禮之一。之後,除了「儷皮之禮」之外,還得「必告父母」;到了夏商,又出現了「 親迎於庭」「親迎於堂」的儀節。周代是禮儀的集大成時代,彼時逐漸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禮儀,《儀禮》中有詳細規制,整套儀式合為「六禮」。六禮婚製作從此為華夏傳統婚禮的模板,流傳至今。
傳統婚俗儀式——傳統婚俗之看親篇
古代女子往往「生在深閨人未識,是妍是媸無人知曉」。經媒人說合後,男方往往提出看一看的要求。這種由男方在媒人的副食下到女家作初次訪問的活動,稱之為「看親」。雅稱「相親」。
相親的日子是由媒人預先定好並通知男女雙方的,因此,雙方都要作好准備。男方要根據婦方父母的愛好,准備一點禮物;婦方要灑掃庭院,准備接待客人。作為當事人,男女二人都要打扮得盡可能有風度,有光彩一些,以便給對方一個好的「第一印象」。
看親是婚姻能否成功的一個關鍵環節,特別是男方,尤其要慎重要對待。禮物雖無非煙酒點心之類,並不在乎數量多,價值高,而一定要投其所好,切忌觸犯對方父母的禁忌;衣著打扮要大方入時;言行舉止要謙虛有禮。古時看親時,男子只能由媒人創造機會偷偷看姑娘一眼,現在不同了,男女雙方可以直接見面、談話。雙方都有機會對對方有一個初步了解。
中國是個「禮義之邦」,講究含蓄。看親的結果往往並不直接表白出來,而用各種暗示來表現。很多地方都是在男方進門之後,女方父母先給小夥子倒上一杯熱茶,小夥子看了姑娘覺得中意,就把這杯茶一口飲干;然後姑娘的父母同姑娘一起商量,如同意結親,就留男方和媒人吃飯,不同意就任由男方告辭回家,有的父母甚至還托媒人將男方帶來的見面禮帶走。
有些地區除了看親之外,還有「察人家」的習俗。 「察人家」其實也是看親,是男方由媒人帶領到女方看過姑娘後,婦方父母對婚事暫不表態,再由媒人帶領,回方男家。祁陽一帶則稱為「看當」。看當時,男方父母應先奉上香茶一盞,然後和婦方父母交談。婦方父母通過察看男家並與男方父母交談,如果對婚事認可,就將香茶喝盡,男方父母立即以「親家」相稱,並盛情款待客人。否則,女方父母應起身告辭,男方不要勉強留客。
傳統婚俗之過禮篇
「看親」、「看當』、之後,要履行訂婚手續,俗稱「過禮」。
「 過禮」的第一步,是由媒人把男方的生辰八字送到女方,女方的生辰八送到男方,有些迷信的父母,自認為是對兒女的婚事負責,往往在接到紅帖之後要請算命先生推算一下,看雙方的「生辰八字」是否相合,如果不合;婚事就要重新考慮。好在現代人多半不相信這一套了,所以即使交換紅帖,往往也只不過是一種形式而已,有的甚至連換帖的形式都免了。
「換帖」、「合八字」之後,媒人要選個好日子,帶男方去「過禮」訂婚。「過禮」是大事,一般嫁娶的主動者(無論男女)要向另一方送一筆重禮,禮物至少要包括豬肘子一個,酒一對,雞鴨各一,給對方父母的衣料各一套。鞋襪各一雙,包封一個,給姑娘的東西若干。包封里封多少錢、給姑娘一些什訂婚禮物,一般都在事先由媒人同雙方分別協商好,不能由男方(或女方)給多少算多少。當然,男方或女方父母也應該盡量替對方著想,力求節儉一些,少收聘禮。
傳統婚俗之說媒篇
封建社會男女「授受不親」,強調「天上無雲不下雨,地上無媒不成親」。男女雙方一般都要經人從中說合,才能「結絲羅」,「諧秦晉」,「結連理」,「通二姓之好」。這種說合,就叫「說媒」。建國之後,「說媒」曾改稱為「做介紹」,做這種說合工作的人,被人們雅稱為「月老」,俗稱為「媒人」,後來改稱為「介紹人 」。
「月老」即「月下老人」的簡稱。據《唐人小說》記載,有個叫韋固的讀書人夜行經過宋城,碰上一位老人靠著一個大口袋坐在路邊,在月光下翻閱一本大書。韋固好廳地問他翻檢的是什麼書。老人回答說,這是天下人的婚姻簿。韋固又問老人那大口袋裡裝著什麼東西。老人回答說:「裝著紅繩,用它去系男女的腳,只要把一男一女的腳系在一根紅繩上,即使他們是不共戴天的仇家,或者是相隔萬里的異鄉人,也一定會結成夫婦。」所以,人們便說「千里姻緣一線牽」。「若是月下老人不用紅線拴的,再不能到一處。」可見人們對媒人的敬畏。
媒人還被稱為「紅娘」。唐代的才子元稹寫過一篇《鶯鶯傳》,其中塑造了一個聰明活潑的婢女紅娘的形象。她一再巧設機謀,終於撮合成了張生與鶯鶯小姐的婚事。元代王實甫根據這個故事寫成了《西廂記》,其中紅娘的形象更加聰明可愛。人們以「紅娘」代稱媒人,顯出了對媒人的重視和友好。
說媒不是一件輕松事,這從媒人被人雅稱為「冰人」、「冰斧」就可以知道。據《晉書》記載,孝廉令狐策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丫在冰上,同冰下的人說話。索解釋這個夢說:「你在冰上同冰下的人說話,這象徵著你在調和陰陽,調和陰陽就是做媒介,你將會給別人做媒。但這媒不容易做,要用你的熱情把冰融化了,男女雙方才能成婚。」看來,做媒是需要熱情和毅力的。
舊式婚禮中,媒人還稱為「伐柯人」,說媒則是「執柯」,這就肯定了媒人是必不可少的角色。《詩經》詠嘆道:「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它的意思是:「怎樣才能砍下大的樹枝?不用斧頭砍不斷它;怎樣才能取到妻子?沒有媒人成不了婚。」
說媒是一種技巧,媒人不僅要熟悉男婦雙方及其家庭的基本情況,力求門當戶對地提親,而且必須做到既基本上准確地向男婦雙方及其父母反映對方的情況,又要盡可能隱惡揚善,使雙方充分認識對方的長處,從而樂於達成嫁娶的協議。就是說,要生就一張「媒婆嘴」。做媒人要勤於跑腿,從開始為男女雙方牽線搭橋之日起,要經常往來於男女兩家之間,交流情況,傳達彼此的願望和要求,防止發生意外的變故。習慣上男女兩家都有義務招待媒人,鄉下人說「媒百餐」並不是誇張。可見其奔走撮合之勤。
媒人在舊式婚禮中是一個重要角色。在男女兩家對婚事取得基本一致的意見之後,他要引導男方去相親,代雙方送換庚貼,帶領男方過禮訂婚,選擇成親吉日,引導男方接親,協辦拜堂成親事宜,一直到「新人進了房」,才把「媒人拋過牆」。媒說得好,雙方都滿意,以後常來常往,成為故舊;媒說得不好,雙方不滿意,往往歸咎於媒人,從此視為路人。
說成一樁媒,媒人可以得到一些錢財,稱之為「謝媒禮」。這筆錢一般由男方支付(如果是男到女家,則由女方支付),在成親的前一天,連同送給媒人的雞、肘子、鞋襪、布料一起送到媒人家。媒人第二天一定要去引導接親,稱之為「 圓媒」或「啟媒」、「發媒」。謝媒錢的多少,視主家經濟狀況自行決定,但無論多少,均需用紅紙封好,稱為「紅包」或「包封」。紅包上習慣寫上「包封簽子 」。
中華傳統婚禮儀式程序(簡)
一、儀式之經典——古代六禮
二、器嫁與上頭——出閣序曲
三、催妝與鋪房——婚禮前奏
四、避邪與跨鞍——親迎之路
五、拜堂與合巹——花燭之夜
古代迎娶禮節
出發:由男方攜帶六或十二件禮品,鳴炮出發前往女家,將至女家時再鳴炮,女家亦鳴炮回應,表示准備妥當。
迎賓:媒人先下車,其餘的人接著下車,新郎由女家幼輩請出。
介紹:男方親友依序入女家,媒人正式介紹雙方親友認識,先介紹男方給女家。
納征:男方抬禮物進入女家,女方接受後並給予紅包;將禮物陳列大廳,媒人將大小聘、金飾、禮單點交女方家長,女方親友將禮物收好,並在神明桌上陳列供品。
奉甜茶:女方長輩請男方親屬依長幼入座,新郎居末。準新娘由一好命婦人引導出堂,捧著甜茶向男方來賓敬茶。
壓茶杯:片刻後新娘出堂收茶杯,男方親友需以紅包壓茶杯。
戴戒指:在雙方家長親友的注視下,準新娘面向屋外坐在自家正廳中央(若招贅則面向內)的高椅上,低椅翹腳;戴戒指於中指(男左女右)。準新郎將紅包交給準新娘。
改稱呼:媒人引導雙方改換稱呼。
祭祖:舅父點燭燃香,媒人在旁念吉祥語,隨之由女方父母祭拜神明祖先,稟告婚事已定,祈求保佑。
回禮:女家對男方所送來的禮物和聘金接受一部份.並給男方回禮六或十二件。
訂婚宴:訂婚儀式完成後,女方備茶點開宴席來招待男方(座位男右女左)女方備雞腿並附上紅包一份給男方幼輩,男方除備壓桌禮外並贈給所有幫忙的人紅包答謝。
送客:宴畢,男方賓客起程回家,女方幼輩捧面桶給男方客人洗手,如在外面餐廳則免此禮,送客時不說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