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濤婚禮
1、《法醫秦明》鈴鐺結局是什麼?
鈴鐺沒死,與秦明結婚。
《法醫秦明》是法醫秦明所著的系列懸疑小說,先後由灕江出版社、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現已出版萬象卷六部,分別為《屍語者》《無聲的證詞》《第十一根手指》《清道夫》《倖存者》《偷窺者》。
內容介紹:
公安廳從未公開的20大法醫禁案,首度重見天日。20個挑戰心理極限的重口味案發現場,20份公安廳從未公開的禁忌檔案!省廳資深法醫老秦親自捉刀,首度披露驚悚案發細節。
年輕女子連環離奇失蹤,是誰在黑暗中窺探迷失的靈魂。 法醫秦明系列第六季《偷窺者》的故事,從一樁樁少女失蹤事件開始,展開十個彼此獨立的離奇兇案,帶你置身法醫專業視角,感受真實破案現場,揭穿每一樁命案背後的人性秘密。
2、《法醫秦明》結局池子跟秦明有什麼仇?
池子和秦明實際上是仇人關系,所以她要陷害秦明。池子就是秦明當初親手抓進去那個連環殺手的老婆。
池子在秦明所在的公安局邊上經營一家餐廳,看似是溫和善良的女老闆,實際上是一個心狠手辣的偏執罪犯,接近秦明向他復仇。池子不僅處心積慮地陷害秦明,更是綁架大寶做要挾,將秦明逼入絕境。
改編過程
該劇並沒有照搬原著,而是有很大的改動。高度紀實性和專業性是原著的一大特質,人物與情節並非是塑造的重點,但影視劇又註定要追求戲劇沖突、乃至情感呈現。因此,編劇大刀闊斧,將林濤改為刑警隊長,大寶改為女漢子實習生,與高冷法醫秦明共同組成本劇的主角團。
導演徐昂表示,通過與現實中法醫的交流,他意識到破案並非一個人的功勞,而是法醫、刑警、調查員等多個崗位的通力合作,將林濤設置為負責抓人的刑警也是出於這種考慮。
同時,徐昂在「法醫的日常」這樣的生活化場景上做足文章,劇中也有喜劇的部分;劇情也會在喜劇和正劇之間不斷地跳躍,他希望這部網劇中的法醫在被神化的氣質之外有更多可信的感覺。
3、《法醫秦明》血色婚禮鈴鐺死了嗎?
《法醫秦明》血色婚禮鈴鐺沒死,結局劇情:池子發來視頻,大寶被關在一個水箱里,依據水流的速度還有一個小時水就會淹沒大寶的鼻子。視頻里有光,是燈塔,秦明打車去燈塔集中的星龍海灘。
水箱里的大寶只有微弱的意識,身邊的一個女子正在拿針頭取葯,轉身,大寶認出這是池子廚房餐廳的老闆娘,大寶意識到,一直陷害秦明的就是她。池子威脅大寶,讓她打電話讓秦明來救她。大寶拒絕了池子,池子將葯注射到大寶身體里,大寶再一次暈了過去。
《法醫秦明》主要劇情
龍番市刑警隊長林濤,與法醫科科長秦明是多年的老朋友。秦明的助理因不堪忍受秦明的古怪脾氣打報告辭職。
痕檢科的李大寶被借調加入工作小組。期初秦明對身為女生的大寶不信任,但倔強的大寶在破案中,體現出了相當不錯的推理和觀察能力,並且嗅覺極度靈敏,挑剔的秦明決定留下大寶。
龍番警局的鐵三角也初告形成。以這起「油爆奇案」為開端,秦明、大寶和林濤接連破獲了各種匪夷所思的案件。
4、那些麻煩事兒 怎樣送禮回禮不尷尬
在這「金九銀十」的美好時日,不少人都奔波在大大小小的婚禮現場。大喜的日子裡,當新人們忙活著婚禮事宜時,賓客們除了觀禮捧場外,最重要的事莫過於「上禮」了。參加婚禮,份子錢哪能少?一本紅燦燦的賬本,一頁又一頁的名單,一個又一個的金額……當這份沉甸甸的紅本本附著一沓沓現金順利交到主家手中時,婚禮才算完美落幕。
小小喜宴賬本看似簡單,裡面卻藏著很多不為人知的是非故事。本周,我們采訪了不少市民,一起來聆聽他們所經歷過的與禮金有關的那些事兒。
A 「故意不上禮型」
只收禮不回禮他在朋友圈「臭名遠揚」
講述人:古交網友「想飛的魚」 男 29歲 教師
到了我這個年紀,該成家的基本都成家了,我今年9月剛結婚。如果不是自己親身經歷,我真的不敢相信,居然真有人會不給你「回禮」。
結婚前一個月,我陸續開始通知人。好哥們兒問我:「告林濤(化名)沒?」我說:「告了」。林濤是我們的高中同學,去年10月份他結婚,我參加了婚禮,隨了300元的份子錢。「告了也白告,他肯定不給你上禮!」哥們兒一臉篤定的神情,說他結婚林濤就沒給「回禮」。我有些猶豫,好歹跟林濤相處了3年,感覺他人還不錯,那天打電話告他時,人家也是挺真誠地給我道喜,說有時間一定會來。
結果,當我拿到禮單的時候,真的沒有看到林濤的名字。打聽了下,婚禮當天他壓根就沒現身,也沒託人捎禮。好傢伙,真有這種人!哥們兒說,一次不上禮是意外,兩次三次那就不是「事故」了。而且,再次見面時,他就跟沒事兒人似的,也從來不解釋一下。原本就是個禮尚往來的事兒,結果鬧成這樣,似乎真的該考慮一下「友誼的小船是不是要翻了」……
就因為「回禮」這事兒,他在我們朋友圈「臭名遠揚」。他結婚前,大家還常有來往。可他結婚後,跟我們的距離漸漸遠了。大傢伙兒似乎都認清了他這個人,已經默默地不約而同地把他拉進了好友「黑名單」。
同學結婚,只送祝福不上禮
講述人:晉中網友「清風徐來」女 27歲 事業單位職工
我是今年1月份結婚的。說到跟禮金有關的事兒,心裡也有些小堵心。
在通知賓客前,我考慮再三,盡量挑選親近的朋友,對於那些平日里有交往,但情誼又不是很深厚,可告可不告的朋友,我都採取了保守措施——統統不告,這些人中,有的年紀比我大很多,人家早就結婚了,再叫人家給你上禮,難免惹人討厭。所以,我精挑細選地列了一撥名單,基本都是關系好的老同學老朋友,或者是相處時日雖不長,但彼此投緣,覺得會繼續保持友誼的朋友。
名單中就包括我的一名大學同學——小雪(化名),她跟我是同班同學。大學時女生交往的圈子都比較小,以宿舍為單位。我和小雪不是一個宿舍,但因為我們同時參加了一個社團,彼此交集比較多,更重要的是,畢業後還在同一所單位。故而在我心中,認定自己結婚該通知她。當時,我還特意給她送了請柬。
結婚當天,就在婚禮開始前的一個多小時,我收到了小雪的微信語言,她說自己有事不能參加婚禮,順帶說了幾句祝福的話。我表示感謝後,回復說「事後再聚」。結完婚一個多禮拜,當我翻看禮賬的時候,心裡不由地有點難過,我沒有看到小雪的名字,也沒收到過來自她的微信紅包。她結婚比較早,當時因為一些原因,只在老家辦了一場婚禮,並沒有再請單位的人或者其他朋友。當時,我還問過她,她有些難為地說:「一言難盡」,婚禮只能那樣簡單草率了,說不會再請客。再後來,她懷孕,有了自己的孩子。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當時沒給她上過禮,她可能覺得自己有點虧,所以省了份子錢。但這事真的讓我感覺有些不舒服,我請她可不是圖那點禮金。當時,我還在想,等我結完婚得瞅個機會去看看小雪的孩子,順便包個大紅包,別讓人家覺得「虧」。可看完禮單,我有些猶豫了……友誼確實不能用錢衡量,但錢從一方面是不是也反映了一些東西呢?
B 「無意忘了上禮型」
一不留神忘了上禮結果被閨蜜拉黑了
講述人:王倩 女 28歲 銀行職員
說起上禮,我現在心裡還有疙瘩呢。我叫王倩,大學是在廈門上的,那時候因為離家很遠,一般也不常回來。出門在外一個女孩兒還是挺辛苦的,所以當我知道隔壁宿舍有個女孩也是山西人的時候,甭提有多高興了。在學校我們倆常常混在一起,後來畢業了,我考到太原的一家銀行工作,她則回了運城,有時候工作不忙了,也偶爾打個電話。
銀行工作其實很忙,平時也不讓玩手機,而且我剛來沒多久,很多業務都不熟悉。有時候忙一天,回家就想趕緊睡覺。上個月初,我接到了這個閨蜜的電話,她說自己10月3日要結婚了,想讓我去送她,但是那天正好輪我值班,實在是抽不開身,我倆又聊了一會兒就把電話掛了。
後來我就一直忙,國慶最後一天,晚上回家躺床上刷朋友圈看大家的「國慶攝影大賽」,看見有人拍婚紗照,突然想起來閨蜜婚禮已經過了。一下子就驚出一身冷汗,我忘記上禮了!趕緊找到她的頭像,轉了1000塊錢過去,沒想到居然發送失敗,屏幕上顯示「對方不是你的好友」。
我打電話過去人家也沒接,為了彌補,我輾轉又找到另外的朋友把禮金轉給她。但是這個朋友卻尷尬地給我退了回來。之後,這個閨蜜就冷言冷語地在同學群里發牢騷,搞得流言四起,我也弄得里外不是人。我一怒之下也在群里回擊,結果大家七嘴八舌就吵起來了。我最後就給她發了個簡訊,表示今後各自安好,互不打擾算了。
好哥們兒沒上禮,原是伴郎「失職」
講述人:省城網友「大力~FIGHT」男 28歲 培訓機構負責人
結婚是一輩子的大事。我是今年五一結的婚,婚後沒幾天,爸媽就把禮賬給了我,其中凡是我的朋友、同事、同學上的禮,我都特意列了出來。結婚後,我就獨立成家了,這些人情以後都得自己慢慢還。在整理賬目的時候,發現一個哥們兒沒給我上禮。看完第一遍禮單,心裡有些不相信,那可是我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處了十來年來,怎麼會不上禮?翻了翻微信紅包記錄以及支付寶賬號,確實沒有來往記錄。起初,心裡還掠過一絲絲憂傷。但轉念一想,又覺得不是個事兒,憑著我對他十幾年的了解,一定事出有因。況且,真兄弟不在乎這些。
沒幾天,伴郎打來電話說,哥們兒托他捎禮,專程給他發了微信紅包。可因為結婚那天有點忙,還喝多了,便把這事兒給忘了。因為沒及時領紅包,錢又退回去了。人多忙亂,遇到這種事也很正常。後來,再遇到哥們兒,他也很不好意思,說本來發了紅包要給伴郎打電話,囑托他上禮,恰好有事分了神,後來就忘了。我笑了笑說:「沒事」。
我倆婚期前後腳,沒差幾天。後來,他結婚,按照禮金規矩,我也沒給他回禮。但他結婚時,我也去幫忙了,還跟哥們兒道了個喜。本來禮金就是個一來一往的事兒,你上多少,對方回多少,捧得就是人氣。「禮」可以不上,但人情可不能斷!
C 「禮金失衡型」
好友結婚,我上了500,他回了568元有零有整的吉祥數,讓我感覺很溫暖
講述人:省城小劉 女 29歲 外企職員
說起禮金,有一個數目至今讓我記憶猶新——568元,這是我所有禮單賬目中惟一一個有零有整的數兒,上禮的人是我的一名異性好友小衛。
我和小衛是在大學時候認識的。小衛和我的一個閨蜜是高中同學,我們仨都在一所大學,但不在一個院系。經閨蜜引薦,我認識了小衛,他是一個很樂意交朋友的人。小衛身高183cm,體格健壯,看起來很有安全感。大學那會兒的他,很有創業意識,一直都在做各種各樣的兼職。因為閨蜜的關系,我們漸漸熟絡起來,常常一起吃飯、聊天。有時候,也會跟著他做兼職。我們3個人成了「校園三劍客」,無話不談。
畢業後,大家各奔東西,他留在了省城,我則去了南方,閨蜜回了老家。我們3個人中,他是最早結婚的,因為在外省,不方便去,我特意托閨蜜捎了500元禮金,表示祝福。後來,輪到我結婚了,在省城請客時,小衛作為為數不多的異性好友來了。有趣的是,他特意准備了嶄新的零錢,湊了一個568元的吉利數字,給我回禮。看到賬單的時候,我笑了,沒想到那樣一個粗獷的爺們兒,竟然還有這么一個細膩的心。
因為各自成家,因為各有家室,婚後的我們聯系漸漸少了,但這份情誼和用心,至今都讓我無比懷念。
他的回禮比我當年的數目少了200元但這並不影響我倆的關系
講述人:省城網友「奮斗」男 30歲 高校教職工
我有一個朋友叫小郭,他是我大學時候的同學。大四畢業那年,小郭結婚了,作為好哥們兒,我和其他幾個同學商量著每人給他上了700元。當時,作為一個在校大學生,這樣的份子錢算是很重了,但我覺得好哥們兒結一回婚,禮重才顯得情重。
今年,我結婚了,小郭給我上了500元,比我當年的數目少了200元。而且,從他結婚到我結婚,已經是時隔5年。可在我看來,少了的那兩張毛爺爺根本不足以用它來衡量我們的友情。
小郭是一個勤勉、肯吃苦又干實事的人,在大家眼中特別能幹。當年,我們一起在省城讀書,他也算是個風雲人物。四年的大學時光,他幾乎每一天都過得很充實,從來不捨得荒廢。大一時,自己創辦了一個名為「勵志社」的社團,帶著一群同學們參加活動,他曾經徒步從省城走到太谷農大,同學們都叫他「勵志哥」。他的很多想法都跟我一致,我們總能聊到一起,後來我也跟著他一起在社團搞活動。從大學到畢業,再到現在參加工作,我們時常會約出來,聊聊生活、談談理想。當時,他之所以選擇大四結婚,就是希望能穩定一些,婚後的他更加努力了,一直都在自己創業,手底下經營著兩家培訓機構,每天都披星戴月。我結婚的時候,他忙得沒有時間來參加婚禮,盡管只上了500元,但我知道,那代表了他的心意,他是沒有心思去在意那些所謂的「回禮」規矩的。平時,我們吃飯,他知道我經濟條件不是很好,基本每次都是他掏錢。所以,我倆之間怎麼能夠算得清?我又怎麼會去計較那少了的200元錢?
D 「故意討禮型」
多年不聯系的同學建了個群宣布自己要結婚了
講述人:陳路 男 25歲 公司職員
我是個未婚「90後」,雖然已經步入大齡剩男階段了,身邊還有不少同學朋友都還單著。上周回家看微信發現,自己莫名其地妙地被拉到一個初中同學群里,很多年失聯的同學都在裡面現身了,當初關系好的幾個人出國之後就沒再聯系,如今在群里看見,大家都很高興,多聊了幾句,交換了幾個朋友的聯系方式。群主表示自己過幾天就結婚了,我們這些多年不見的同學紛紛表示祝賀並感嘆時光飛逝,簡單寒暄了幾句就都各忙各的去了。
沒想到昨天這個群主突然點擊了群里很多人的名字,說自己今天大婚,終於告別單身,為表慶賀,也為讓大家沾沾他的喜氣,特此邀請大家每個人都發一個紅包以示慶賀。還在最後用開玩笑的口氣說:「結婚不上禮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大家趕緊把紅包發過來,不得誤領。」
此話一出,居然真的有人發紅包給他。我頓時汗顏,左思右想覺得這拉人進群就是個空手套白狼的圈套啊,果然,群主此言一出,朋友們紛紛私信聊天炸了鍋:「這要禮錢要得也太明顯了啊,高手,絕對的高手。」「媽呀,這結婚,簡直就是搞眾籌。」「你說他二婚的時候會不會再加一個群?」
後來我們幾個人礙於情面,每個人給他發了66.66元,寓意六六大順的意思。這件事之後,那個群再也沒有人說話了,後來我在群里發祝福的時候,發現自己已經被移出群聊了。
E 「要求退禮型」
大學同學打電話說多上了500元,希望退還
講述人:小笛 女28歲
一提到「禮金」,我就想起自己前不久經歷的一件奇葩事兒——一名未婚的大學同學說自己禮金上多了,要求退還。
話說,當時結完婚,我便去南方度蜜月。其間,接到了大學同學芳芳(化名)的電話。對方在電話里告訴我:在我結婚的當天,除了她自己外還同時幫其他3人捎禮,3個600元,1個500元。原本她已經提前將2300元錢備好,放在了錢包里。可是,上禮的時候,可能是人太多,也不知道是怎麼的,上到最後發現手裡的錢少了500元。無奈,她只能先回到席位,又跟另外一位同學借了500元後,重新上了禮。「我記得清清楚楚,手裡拿著2300元,不應該少500塊……可能是我多上了,應該是多上了。」對方話里話外的意思就是,她應該沒弄錯,是收禮的或者其他方面出了問題,希望我把錢退給她。
唉,結完婚還沒顧上翻看賬本,具體什麼情況,我也不知道,況且,也沒聽管賬的叔叔說禮金數目有異啊,所以,當時只答復她說,了解完情況再答復她。
掛斷電話,我心裡有些堵得慌。上禮這事兒,多了少了的,也聽說過不少,可要求退禮金這事兒還真新鮮,況且芳芳還未結婚,如果真多上了,我到時候回給對方不就得了,還非要讓我退回去。結婚的大喜事,遇到這樣的事兒,真心覺得有點心塞。
度完蜜月,我回了家,特意查閱了賬本,確實如芳芳所說,她分兩次給大家上了禮,4個人的名字,有3個人挨著,另外一個人隔了一頁,可這4個人的名字下顯示的金額都對,分別是3個600元和1個500元,看不出來誰多上了禮。跟芳芳名字前後緊挨的幾個名字,我又一一核對,查不出來有問題,而且,賬目的總數也能對上,根本沒有多出500元。反復看了幾遍,我把情況告訴了芳芳,她聽了稍微有些不高興,表示只能自己認栽。可大喜的事兒,遇到這種情況,我心裡不也屈得慌嗎?
七嘴八舌
禮金這些事兒聽聽網友怎麼說
網友「麻辣粗面」:禮尚不往來的,全部拉黑,最恨這些人,好像全天下別人都是傻子,就自己最聰明。
網友「賣萌的熊貓」:咱上500塊?他回禮200塊?我知道可能她的記賬本找不到了,不記得你送了多少,不過在她心裡,你們的關系可能只值200元,或者,她估計你以前也是送200元,所以就直接送了200元。
網友「Kevinpengtao」:你情我願的事,人生苦短,何必太在乎。份子錢已經送出去就不要想著拿回來,這樣就不太會生氣了。以後人家要禮尚往來,那自己也不虧,萬一石沉大海,友情都不在了,還記掛份子錢干嗎呢?
網友「伴我成長」:花幾百塊錢就能看透一個人,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挺值得的!
網友「盧卡」:上次高中同學請我參加她的婚禮,結果我有事不能去,她竟然直接問:「禮金微信轉還是支付寶?要方便的話最好是用支付寶,微信1000的額度滿了,提現金我這收手續費呢。」我當時只想說:「我暈。」
網友「小唐愛吃面」:最可恨的就是那種萬年不聯系,突然跳出來宣布自己要結婚了的小夥伴,真心崩潰啊,碰到這種人,馬上就說,明後天我也要結婚或者小孩滿月,這樣就不會問你要禮金了。
延伸閱讀
怎樣送禮、回禮不尷尬?
中國自古就崇尚「禮尚往來」,講究人情往來的中國人,怎麼樣才能在送禮和回禮的時候拉近關系,而不是盡顯尷尬,其實是有很大學問的。所謂「來而不往非禮也」,體現的就是彼此的往來。如果一味「只來不往」或者「有往無來」都會成為關系的失衡。
首先,要做好記錄。別人送禮金的時候,最好做個記錄,這樣你在還禮的時候才能做到心裡有底,雖然禮金送多送少是個心意,但是最好根據風俗和當地的一般行情來,也可以和一起的同伴商量一下,大家上一個相同的數目,以免引起非議。
其次,禮金往來要摒棄佔便宜心態。禮輕情意重,單純以金錢來衡量彼此關系的親厚是一種片面的做法,感情至上才是關鍵。現在山東省部分地區和山西省運城一帶,還都保留著回禮的時候多回一點的講究。切忌上了200元還拖家帶口去蹭婚宴,畢竟現在婚宴都漲價了。
此外,量力而行最重要。盡管我們一直強調,關系親近與否不在於禮金的多寡,每個人的自身情況不同,一定要根據自身的經濟情況而定,量力而行,不必盲目跟風打腫臉充胖子,也不要獨善其身破壞既定的行情。
在國外,新人在發請柬時會附上一個網址,裡面都是新人最需要的「物品清單」,一般金額不會太高,賓客只需要挑一樣購買送給新人,比單純的送禮金更有紀念意義。
別讓銅臭攪了人生大典
婚禮,本是人生重要的喜慶時刻。賀喜,本是透著暖意的人情表達。但是,當禮金的收受成為婚慶規定動作,對很多人來說,參加婚禮就成為一種負擔。
更有些人,在辦婚禮時把平素往來很少的同事、遠親等也全部搜羅一遍,一一通知,力邀參與。那些受邀者們,只怕「卻之不恭」,只好忍痛破費。也總有人盤算著,這次我給他(她)上了這么多禮,下一次輪到我(或者我的孩子)結婚,一定要通知他(她)參加,一定要讓他(她)把當初從我這兒索走的錢再還回來,最好還能更多些,讓我有些「盈餘」。
當送與收都成了功利意味十足的算計,甚而演化為一種索取,禮金的收受就近乎醜陋了。如此「你來我往」,則形成一種惡的循環與蔓延。我們不可能叫停一項延續了千百年的婚禮傳統,但至少要讓它盡可能遠離功利,遠離索取,遠離醜陋。而這,要從一個個婚禮的主辦者和參與者做起。大家都多想想情與義,都少做些單純利己的算計,才不至於讓銅臭攪擾婚禮這場對每個人都至為重要的人生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