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婚禮圖片
1、你參加過(見過)最有創意的婚禮是什麼樣的?
簽到區創意
簽到區是賓客參加婚禮的第一印象,自然要從一開始就給大家眼前一亮的感覺~
1、若是戶外婚禮,可以製作一個沒有裝飾的獨特拱門,當親友來臨時,給他們一人一支鮮花,讓他們隨心裝飾這扇拱門,待所有賓客到齊,新人再一起走過拱門,不僅接受了親友滿滿的祝福,還能讓賓客迅速進入婚禮氛圍。
2、若是室內婚禮,可以准備一個拍立得以及足夠的相紙,與到場的賓客進行合影,然後將照片掛在照片牆上,超有儀式感~婚禮結束後還能將照片贈予賓客,留個紀念~預算充足的新人可以這樣准備。
或者可以准備一個迎賓背景板以及足夠的便利貼,賓客可以在便利貼上寫下祝福,並貼到背景板上,婚禮結束後將這些便利貼收納在一個盒子里保存起來,留下大家美好的祝福~
二、新人出場創意
新人是婚禮這天的主角,出場儀式自然要獨特一些~
1、若是中式婚禮,可以模仿古代成親的方式,新郎與新娘共執紅綢綵球,一前一後緩緩入場,非常莊重的儀式感。
2、若是西式婚禮,可以安排兩位小花童,背著白色羽毛翅膀,手握仙女棒,在新娘入場前輕輕一揮,大喊:新娘仙女來啦~然後新娘入場,這個場面會非常可愛有趣~
3、新娘可以不挽著父親的手入場,而是新郎主動來迎接。比如讓伴郎伴娘分別站在舞台兩側,手上各拿一支鮮花,新娘在門口等著,新郎在走向新娘時,接過伴郎伴娘的鮮花,最後組成手捧花,遞給新娘。
4、如果新娘有喜歡的卡通人物,比如哆啦A夢、迪士尼,新郎還可以cosplay出場,逗新娘開心~
2、草坪婚禮的高爾夫草坪婚禮
英文Golf意思是在綠地和新鮮氧氣中的美好生活。G—綠色(green);O—氧氣(oxygen);L—陽光(light);F—友誼(friendship)。
高爾夫戶外草坪婚禮有別於普通草坪婚禮,它是高品質婚禮的代名詞。在國外,從總統明星到普通市民,無論是否愛好高爾夫運動,都熱衷在高爾夫球場舉辦婚禮。
中國國內追求價值感的高消費人群和對外來文化高接受度的都市年輕人也對這種清新灑脫的婚禮形式非常喜愛。眾多文化名人,如陳奕迅、胡靜等,而老牌明星王志文更是「包場」大打高爾夫。 高爾夫草坪婚禮是目的地婚禮(Destination Wedding)的「簡化版」、普通城市綠地婚禮的「升級版」。
城市綠地草坪通常是平直的地面,高爾夫球場提供的婚禮草坪有精心設計的舒緩起伏造型,如同漫步在阿爾卑斯山腳下綿延的高山草原。一座標準的高爾夫球場通常擁有數千畝專屬特種草坪和繁茂的植被,溪流與湖泊點綴其間,腳下剛剛修剪過的青草細密齊整,空氣中留有淡淡的青草汁液散發出的芳香,茂密的森林湖泊環繞左右。享受陽光、微風、氧氣、美食,彷彿瞬間置身世外桃源,對每位婚禮來賓都是一種極具幸福感的體驗。
與目的地婚禮類似,高爾夫婚禮也是讓新婚夫婦與參加婚禮的客人來到一個美好而又陌生的情境之中,隔離塵世的煩擾,放慢節奏盡情體驗婚禮的甜蜜。目的地婚禮至少需要邀請幾十位來賓一同飛赴海外數日,且花費驚人。而高爾夫婚禮擁有相似的效果,但金錢與時間卻節省很多。
雖然很多都市新婚夫婦希望選擇高爾夫球場拍攝外景婚紗照和舉辦戶外草坪婚禮,但遺憾的是受各種原因的約束,北京只有少數幾家高爾夫俱樂部能夠提供這方面的服務。 配套設施完善的高爾夫俱樂部不但有優美的自然環境,還應擁有自備發電設施、自備供水設施,防止婚禮這樣的重要活動遭遇不必要的尷尬。 通常高爾夫俱樂部擁有的豪華大型客車可以為婚禮客人提供完善的接送服務,賓客參加婚禮的總體時間與
市區婚禮沒有明顯差別。 新婚夫婦和少量親友提前一天入住高爾夫俱樂部提供的別墅或其它形式的婚房。曾經流行的車隊接親、車隊巡遊等環節可由高爾夫球車或馬車替代。這樣不但節省花費又極富趣味,沒有遭遇堵車的煩惱。 詢問是否提供搭建婚禮篷房的場地,應對突發天氣狀況。如果沒有,須否詢問是否提供室內餐廳或活動空間。 高爾夫戶外草坪婚禮通常追求簡潔、精緻、溫情、自由、創意。除非有特殊需求,你不必為自己的婚禮搭設復雜的大型舞台和繁復燈光桁架,太多的大型婚禮道具、設施、設備可能破壞婚禮溫馨的氛圍。 夏季晚間婚禮——請為客人提供驅蚊水。與城市綠地相比,高爾夫草坪蚊子非常少,偶爾也會出現客人被叮咬的情況。
3、蒙古習俗的老式婚俗
一、婚制。
蒙古族有搶婚和聘婚兩種婚姻制度。搶婚是奴隸制社會的一種婚姻形式。公元十三世紀以前,蒙古族社會多半為搶婚制。如成吉思汗的父親也速該把阿禿兒與訶額侖夫人的成親,就是搶婚形式。聘婚是封建社會的一種婚姻形式。公元十三世紀以後,蒙古族進入封建社會,即普遍實行聘婚制。但仍有搶婚制的殘余。在部落間的戰爭中,搶婚或掠奪婚仍屢見不鮮。
二、求親。
青年男女在定親之前,男方要向女方求親。新中國成立前,通常是由男方的父母或委託媒人到女家求親,如果女家同意,就可以定親。按蒙古族的傳統婚俗,男方須多次向女家求親,才能得到女家的許諾。《蒙古秘史》卷一中記載:也速該把阿禿兒帶領其子鐵木真(即成吉思汗)到德·薛禪家求親。德·薛禪說:"多求幾遍,才許給啊,會被人尊敬;少求幾遍,就許給啊,要被人輕看。"後來形成了一句蒙古諺語:"多求則貴,少求則賤。"求親達成協議後,由男方帶上哈達、奶酒和羊五叉或全羊到女家"下定"。女家請親友陪客人飲酒,表示正式定親聘禮。青年男女定親後由男方家送給女方家的禮品,又叫彩禮。聘禮的多少由男方家的經濟情況而定。農區多以金銀首飾、櫃子、衣物為聘禮;牧區常以牛、馬、羊等牲畜為聘禮。牧民視"九"為吉祥數,聘禮以"九"為起點, 從"一九"到"九九",最多不得超過八十一 頭,取"九九"為長壽的意思。如貧困牧戶不具備九數牲畜的聘禮,也可以擇小於九的奇數,以三、五、七頭牲畜為聘禮,但絕不能擇偶數。嫁妝。女家陪送女兒的出嫁禮物。蒙古族非常講究陪送嫁妝。男方送多少聘禮,女方就要陪送相應數量的嫁妝。通常是女方陪嫁的東西,比男方送給女家的東西多。因此,蒙古族有一句俗語:"娶得起媳婦,聘不起姑娘。
三、擇吉日。
蒙古族的婚俗之一,又稱擇喜日。解放前, 男女兩家定親後,首先要請喇嘛占卜,選擇吉日,確定結婚日期。吉日擇定以後,由男家派媒人和親友帶上哈達、美酒、糖果等禮品,前往女家,同其父母商談結婚事宜。談妥後,男女兩家開始准備婚事。一般是打掃喜房,或新搭蒙古包,宰牛殺羊,准備聘禮、嫁妝及其他結婚用品,通知雙方親朋好友,光臨賀喜。
四、娶親。
過去,蒙古族的娶親非常隆重,並保留著男到女家投宿娶親的傳統婚俗。娶親一般是在結婚喜日的前一天。新郎在歡樂的氣氛中,穿上艷麗的蒙古長袍,腰扎綵帶,頭戴圓頂紅纓帽,腳蹬高筒皮靴,佩帶弓箭。伴郎也穿上節日盛裝。一同騎上馬,攜帶彩車和禮品,前往女家娶親。娶親者至女家,先繞蒙古包一周,並向女家敬獻"碰門羊"1隻和其他禮物。然後,新郎和伴郎手捧哈達、美酒,向新娘的父母、長親逐一敬酒,行跪拜禮。禮畢,娶親者入席就餐。晚上,又擺設羊五叉宴席。並舉行求名問庚的傳統儀式。次日清晨,娶親者起程時,新娘由叔父或姑夫抱上彩車。新郎要騎馬繞新娘乘坐的彩車三圈。然後,娶親者和送親者一同起程離去。
五、婚禮。
蒙古族很注重婚禮儀式,盡管地區不同,形式各有差異,但都非常隆重、熱鬧。一般牧區的婚俗是:當娶親回到男家後,新郎新娘不下車馬,先繞蒙古包三圈。然後,新郎、新娘雙雙穿過兩堆旺火,接受火神的洗塵。表示愛情的純潔,新生活的興旺。新郎新娘進入蒙古包後,首先拜佛祭灶,然後拜見父母和親友。禮畢,由梳頭額吉給新娘梳頭。梳洗換裝後,等待婚宴的開始。婚宴通常擺設羊背子或全羊席,各種奶食品、糖果應有盡有。婚宴上,新郎提銀壺,新娘捧銀碗,向長輩、親友,逐一獻哈達、敬喜酒。小夥子們高舉銀杯,開懷暢飲;姑娘們伴隨著馬頭琴,放聲歌唱。婚宴往往要延續兩三天,親友才陸續離去。而女方送親者還要留人陪新娘住一至三日。有時,新娘的母親也送親,要住十多日。分別時,母女擁抱,痛哭,表示戀戀不舍。
六、拜火。
蒙古族婚禮中的一個重要儀式。各地蒙古族盡管拜火的形式有所不同。但在婚禮上都是不可缺少的內容。新娘娶到新郎家後,首先要舉行拜火儀式,新郎新娘從兩堆旺火之間雙雙穿過,接受火的洗禮,使他們的愛情更加純潔,堅貞不渝,生活美滿幸福,白頭偕老。杜爾伯特蒙古族的拜火儀式別具一格。當新娘進入婆家後,院子里壘著一堆旺火,新郎和新娘要一齊往火里祭灑奶酒,並跪拜叩頭。旁側站著司儀誦念《火的贊詞》:聖主成吉思汗發現的火石,訶額侖母夫人保存下來的火種,用潔白的哈達、奶酒祭祀,民族之火從古到今。請新郎新娘祈禱吧! 神火是你們婚配的見證;請新郎新娘叩頭吧!佛光為你們傳宗接代。
七、求名問庚。
蒙古族娶親的程序之一。求問新娘的姓名。又稱討封。是一場有趣的戲耍活動。娶親者在女家投宿的晚上,要在新娘的閨房裡擺設羊五叉或全羊宴,也叫求名宴。新郎和娶親者,新娘及其兄嫂、姐妹們,皆為同輩,參加此宴。宴席上,大家戲耍新郎,逼他下跪或半跪,求問新娘的乳名或奶名。新娘羞怯不言,或故意不答。新娘的嫂子和姐妹們也不作答,有意拖延時間。這時,由男方的祝頌人與女方的嫂子相互答辯,並唱對歌,直到女方說出真實乳名,求名宴才告結束。求名問庚,實際上是一場智力競賽,以此表達蒙古族青年男女的聰明智慧。
八、刁帽子。
也稱搶帽子。過去,蒙古族在娶親途中,娶親者和送親者縱馬賓士,互相追逐,都想爭先到家,成為優勝者。為此雙方在途中要進行刁帽子競賽。通常是送親者想方設法把娶親者的帽子搶過來,挑在馬鞭上,或者扔到地上,迫使新郎下馬去揀,以影響其行速。娶親者彼此掩護,而不讓送親者搶去帽子。一路上,你追我趕,互相嬉戲,具有濃郁的草原生活氣息。
4、誰可以提供齊56個民族的婚禮服裝圖片?
回族
蒙古族
壯族
藏族
傣族
白族
維吾爾族
彝族
哈尼族
朝鮮族
滿族
布依族
苗族
佤族
瑤族
水族
羌族
土家族
裕固族
塔塔族
5、最美「農村婚禮」,新娘的婚紗拖著地走,網友:來掃大街的?你怎麼看?
現在大多數的年輕人都對和你非常的注重,畢竟結婚是人生大事,一輩子只有一次,怎麼能夠馬虎。再加上現代人對於生活品質的要求,導致對婚禮的細節也非常注重,很多新人都想要舉辦一場獨一無二的婚禮,那麼對於新娘來說禮服當然是最重要的。所以每個喜娘對於挑選自己的婚紗都是非常下功夫的,除了必備的龍鳳褂之外,另一套就是婚紗了。
每個新娘子都夢想自己在結婚的時候可以有一個盛大的婚禮,婚禮的主角自然就是自己。所以這時候衣服、妝容、打扮,一樣都不能缺少,相信現在很多人都在很多小視頻中看到一些新人的結婚現場。今天小平要說的也是一個小視頻中的結婚現場,這一個婚禮的舉辦地點在農村,但是當網友看完這個小視頻的時候,直呼這是最美的「農村婚禮」。到底哪裡美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可以從圖片看到婚禮的舉行地點,在是在農村的一片空地上面。鏡頭全程拍攝都是新娘子。新娘子穿著一件裙擺非常長的婚紗,整個裙擺都拖著地走。不同於城市裡的高樓大廈,農村的都是矮房子,藍天白雲的場景下,再加上新娘子的一身的婚紗,特別漂亮,尤其在地板上和婚紗裙擺上,還撒了玫瑰花瓣,看起來特別浪漫。在這樣子的農村當中,出現這樣一個新娘,確實是別有一番味道。
當鏡頭往前轉,看到新娘子正臉的那一瞬間,網友直呼太美了,因為新娘子雖然說是來自農村的,但是完全不影響她的美貌。五官非常挺拔,並且肌膚也相當白皙,完全看不出來是一個農村的姑娘,不過看來這個姑娘嫁得非常不錯,穿了一身婚紗相當華麗。不過網友更在乎的是新娘子的裙擺這么長,怎麼沒伴娘來幫她拉裙擺?更是有網友調侃到:難道是來專門用來掃大街的?
不過結婚是一件那麼喜慶的事情,也無所謂說裙子是不是會被弄臟了反正只穿一次,如果是買的話也不會穿第二次,如果是租的話也會有婚紗店的人來打理,完全不需要操心。不過也有網友表示,這樣的婚紗穿起來非常不方便,不知道你們覺得結婚怎樣的婚紗才更方便?歡迎留言評論。
6、鄂爾多斯婚禮的婚禮內容
鄂爾多斯婚禮有哈達訂親、佩弓娶親、攔門迎婿、獻羊祝酒、求名問庚、卸羊脖子、分發出嫁、母親祝福、搶帽子、聖火洗禮、跪拜公婆、掀開面紗、新娘敬茶,大小回門等一系列特定的儀式程序和活動內容。
鄂爾多斯婚禮——這里說的鄂爾多斯婚禮,即鄂爾多斯蒙古族婚禮,她集鄂爾多斯歌舞、飲食、文化、禮儀、風俗於一體,具有明顯的地域色彩。它起源於成吉思汗時代。生活在伊金霍洛旗的蒙古族,大多為達爾扈特部落的後裔,都是直接為元代宮廷服務的衛士歌手的子孫,她們世代相傳,較多地保存了當時的文化,所以其獨特性與魅力是任何地方的蒙古族婚禮所無法比擬的。如今,來伊金霍洛旗的遊人碰巧趕上一家蒙古族的婚禮,或觀看模擬鄂爾多斯婚禮的表演,一定會大飽耳福、眼福、口福。鄂爾多斯婚禮有一套獨特而嚴格的程序。
乘馬娶親
下午申時,新郎家中,賓客盈門,饋贈禮品。主家擺下宴席,請來樂手、歌手,宴請大賓、伴郎、祝頌為首的娶親代表。宴罷,鼓號一響,已接近日募。娶親的人們來到祿馬下面,祭過聖主成吉思汗。此時,披弓掛箭的新郎如一位即將出征的勇士被眾人簇擁過來。據傳,戰時娶親,必佩戴弓箭,一為隨時備戰,二怕「搶親」的習俗。新郎翻身上馬,充當司儀的祝頌人端起一碗鮮奶,高聲吟誦《弓箭贊》《駿馬贊》。念了三遍後,一行四人的娶親隊伍策馬向新娘家馳去。
閉門迎婿
娶親的隊伍剛到新娘家門前,准備就緒的信號就發出了:只見一股烈焰騰空而起。新郎暗松一口氣,徑直走向房門,不想閃出四位大嫂堵在門口,向娶親隊伍「發難」。祝頌人即刻上陣迎「戰」。這場舌戰一問一答,妙趣橫生。如果男方取勝,女方則收下牛犢紅筒,爽快放行。否則,不僅遭受奚落,還要被頂回。
求名問庚
入夜,開始進行另一個儀式:求名問庚,這是婚禮過程中時間最長的一項內容。鄂爾多斯少女,出嫁時都要另起一個名字,在婚宴上公開。男方祝頌人與手持銀盅的新郎跪在地下,千方百計想套出新娘的新名字,女方四位大嫂答非所問,有意刁難。直到最後,新郎把哈達舉在手上,把求婚的禮品金銀對環擺在哈達上,祝頌人再次求情,大嫂們才生惻隱之心,從懷里取出一條哈達,說出新娘名字,雙方互換信物,此時已是黎明時分。
送親上路
女方家最盛大的婚宴就要開始了。宴畢,新娘即將出嫁。所以也稱「離娘宴」。同時也是新郎的最後一次過關考試。先輪流給賓客叩頭敬酒,接受女方家親戚贈送的衣服佩飾,穿上才可以娶走新娘。進膳時,新郎必須當眾掰開一個半生不熟的羊脖子,一般羊脖子里總要塞根紅柳棍,以考驗新郎的腕力和智力。宴後,新娘就要登程,女友們把新娘團團圍住,進行「阻嫁」,男方奮力搶親。之後,開始裝扮新娘。館頭額吉解開新娘的大辮,蘸著碗里的清水,梳得油光凈亮,把鏈垂頭飾戴上,意味著少女時代就此結束,今後將以少婦的形象出現。女方送親的人准備好騎乘,在悠揚的禮贊聲中,蒙著紅紗的新娘由倆位胞兄牽著,緩緩穿過人群上了紅馬,向婆家走去。這時,女方賓客唱起了惜別的歌為她送行,直唱得新娘淚如雨下,不時地停馬回望。
迎新拜灶
離婆家不遠時,男方派出的人已在野外迎侯多時,就地擺開酒宴為送親者接風洗塵。趁大家喝酒之際,新郎與祝頌人騎馬趕快逃走。按照風俗,跑得慢了帽子就有被搶走的危險。新娘的到來引起一陣暄鬧。由新娘家陪送的嫁妝從兩堆火中通過,而新娘也要由新郎牽著馬從火中穿過。以避邪免災。新娘步入正廳後,先向灶神三拜九叩,男方祝頌人同時為她吟誦《祭灶詞》。然後,依次向婆家主婚人等叩頭,並接受贈禮,跪拜完畢,揭去喜帕,新娘方可在眾人面前亮相。
新婚慶典
喜宴擺開,新婚典禮就此開始,第一個招待貴賓的隆重禮儀是獻羊背子,等《全羊贊》的吟誦聲一落,賓客就可以盡情品嘗,開懷暢飲了。同時,新娘開始接受各方親戚的贈禮,而這些送禮的賓客也會得到一份新郎家的回禮。接下來,新娘與新郎的父母依次向賓客敬酒。在一片歌舞聲中,鄂爾多斯婚禮走向了高潮,也走向了尾聲。 鄂爾多斯婚禮仍保留著男到女家娶親的習慣。結婚那一天,男家附近另設一座披紅掛綠的蒙古包,作為新房。包里包外都是穿著鮮艷的蒙古袍、歡聲笑語的男男女女,新郎也換上嶄新的裝束,忙碌著准備去迎親。新娘則在自己家的蒙古包內梳洗打扮,迎接新郎的到來。迎親的隊伍將在傍晚時分出發。新郎身著紅綢長袍,腰束金黃寬頻,腳蹬高統馬靴,由領頭人、祝頌人陪同,來到蒙古包前象徵蒙古族人民勇敢精神的瑪尼宏棋桿下,由祝頌人領頭,在場賓客和韻,唱起歡樂的迎親歌:成吉思汗時代許下的婚禮,是草原上最歡樂的時機。抬出那肥壯的牛羊,擺上那豐美的奶食,讓我們在這豐收的季節里縱情歡樂……之後,迎親的隊伍揚鞭策馬向新娘家馳去。
按照傳統的禮節,迎親隊伍在新娘所在的浩特先騎馬繞跑一圈。正待在新娘的蒙古包前下馬,歡聚在新娘家的親友便迎上來,寒暄之間,迎親的祝頌人還未來得及下馬,他手捧的哈達就給新娘家的一位廚師用燒火棍接過去。這時,新娘的親友們在包外圍成一個半月形圈子,作出拒娶的樣子,還用一條絲帶將迎親者擋住,這叫綵帶隔門。於是善於辭令的祝頌人便高唱鄂爾多斯民歌發問:你家天天關門,還是見我們來了關門?是嫌我們來的人多,還是因為錯過了時辰?口齒伶俐的伴娘就會用民歌反唇相譏。這樣,雙方一唱一答,充滿情趣,直到最後,伴娘才收起綵帶,放迎親者進包。
進包後,祝頌人拿出送給新娘的首飾和衣物,請女方父母親友過目,並敬獻上奶酒和全羊。之後,新娘家舉行盛宴,招待迎親的人。蒙古包內,男女老少圍坐一堂,杯盞交錯,歌聲不絕,直到深夜。當年長客人走後,一位少女會端上一盤羊頸骨,要新郎從中掰斷。為戲弄新郎,伴娘往往將一根筷子插進羊頸骨里,當新郎識破伎倆,終於把羊頸骨折斷時,他要當眾與新娘分著吃,以示全心全意的愛情像羊頸骨那般緊緊相扣。
第二天,新娘要離開娘家時,往往淚如雨下,似乎很傷心。其實這是鄂爾多斯婚禮中的哭嫁習俗。這時,祝頌人領新郎搶親。陪親的姑娘將新娘保護起來。男方好言相勸不成,便擠進人群中搶新娘,場面十分熱鬧。最後,自然還是搶親的人獲勝了。
於是,新娘和親人們依依惜別,送行的人們唱起送親歌,歌聲中,伴娘用紅紗為新娘蒙上頭,然後上馬繞自家的蒙古包一周,便策馬向新郎家馳去。一路上,雙方親友相互追逐嬉戲,看誰搶先到達,最後,往往是男方搶先到家。
新娘下馬後,先在蒙古包前的瑪尼宏棋桿下舉行跳火儀式,取興旺之意。新娘進入蒙古包,祝頌人要向新郎的父母發問,新媳婦蒙頭蓋臉,能不能見人露面?回答後,婆婆揭開幾媳的蒙頭紗,然後贈送禮品,並給新娘起新的名字。接著,全羊席開始,持續到天明。
次日清晨,新婚夫婦舉行送客酒宴。送親的眾人都要暢飲三杯,然後方躍馬揚鞭,踏上歸程。
婚期選擇
結婚日期,由喇嘛選擇,通過媒人和證婚人通知女家。由媒人和男家親友將聘禮送到女家。結婚前幾天,男家女家通常宰牛殺羊准備,打掃或新搭蒙古包,備下美酒、煙、製作或購買好看的蒙古袍、蒙古學、馬靴,通知親友。結婚的新房一般扎在西北角,緊靠長者(父母)的蒙古包,親友的蒙古包由此往東排在一旁,作廚房用的蒙古包則扎在東北角最靠邊的位置上。
娶親歌
結婚那天,男家喜氣洋洋,熱火朝天,新郎在吉祥高興的氣氛中換上嶄新的裝束。一般是紅鍛結冠,或帶布里亞特式的圓錐紅纓帽,身著長袍,腰扎金黃寬頻,腳登長靴,負弓帶箭,腰間揣著哈達,顯得十分威武英俊。媒人、伴郎也都穿上盛裝。一切具備,新郎和伴郎在歡呼聲中舉起酒杯,唱起了娶親歌。
大意是:
成吉思汗傳下來的婚禮,
是我們最快樂的時候,
讓我們在遼闊的草原上,
縱情歌唱,幸福萬年長------
歌畢,新郎在眾人的簇擁下,跨上駿馬向女家賓士而去。通常新郎等人快到女家時,女家的蒙古包緊閉著,佯裝不知,閉門不納;或是新娘的伴娘和親友們,在門前作半圓形,好像拒娶的態勢。這時一位德高望重、善於辭令的婚禮祝頌人走出來,向女家客氣地說:今天是黃道吉日,我們是按婚約來娶親的。女家還照舊堵著門,以蒙古民歌高聲發問,請祝頌人用歌聲作答。
伴娘們先唱道--
什麼象徵著潔白無瑕?什麼標志著幸福榮華?
這樣的禮物是什麼?
你可把它帶到姑娘的家?
祝頌人答唱道--
清晨是純潔白凈的鮮奶,
正午釀得更加甘甜,
晚上變成醇香的酥油,
這珍貴的禮品全都帶來。
伴娘們又唱道--
千里草原上遠近馳名,
奔騰飛躍神速如鷹,
為接娶美麗的姑娘,
你們可曾帶它來臨?
祝頌人答唱道--
成吉思汗聖主的馬群里,挑選的白玉色寶馬駒,
馳騁藍天雲間的千里馬,
現已牽引到這里---------
祝頌人對答如流,伴娘無奈,才開門把新郎和迎親隊請進。
拜禮
新郎進屋後,先拜佛爺、火神,後向新娘父母獻哈達、美酒等禮品,再向女家親友呈鼻煙壺,並一一請安問好。岳父母以矯客來臨,安為上座,以豐盛的全羊美酒招待。宴時,先割羊肉一片祭祖,後敬新郎、新娘。賓主高興地為新人的幸福舉杯祝酒、高歌。禮畢,姑娘、小夥子們耍笑新郎就開始了。阿拉善市、鄂爾多斯市,掰羊脖子骨,就別有情趣,要求新郎掰斷煮熟的羊脖子,為的是考驗新郎的力氣和智慧。為增加難度羊脖骨髓中常常插一根紅柳棍或筷子。科爾沁爭奪羊恩吐(羊嘎拉哈、也叫羊拐)也很富有詩意。
女方家要派人送親。起程時刻快到時,新娘罩上鮮紅的面紗,穿上桃紅色的蒙古袍,腰扎寬闊的綠綢帶,足蹬長統馬靴,顯得分外健美。在送親的祝酒聲中,新娘乘馬繞自家蒙古包三圈,向自己的父母和朝夕相處的姐妹們痛哭流涕,互相訴說慈愛、感恩、友誼之情依依不捨地告別。
這時,母親常常邊哭邊唱,父親的歌自己不能唱,通常姑娘們代唱。父母唱完歌,新娘在伴娘的陪送下,同新郎的娶親隊一起,登程出發。新娘總是姍姍而行,故意落在後面,走快了會被人笑話。娶親隊和送親隊都想搶先到男方家,雙方在路上都盡情馳騁,互相追逐戲逗。娶親到家新郎新娘下馬前,先繞蒙古包走三圈。下馬後,拿著馬鞭,雙雙通過兩堆旺火,表示愛情的純潔、忠貞不渝,象徵著婚後生活的興旺、幸福、純潔。新郎新娘先拜佛爺、灶神。拜灶時,先在灶里燃起紅彤彤的旺火,新人並排跪在一起,新郎的膝部還要壓著新娘的袍子邊,以示男貴女賢;同時新郎伸右手插入白布口袋的日形處,新娘伸左手插入白布口袋的月形處,手攜手,表示同心同德,永不分離。再拜父母,拜親友,和小姑小叔一一相見互獻潔白的哈達,互呈鼻煙壺,新郎也向新娘的親友禮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