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婚禮婚慶 » 皇後婚禮

皇後婚禮

發布時間: 2023-04-03 22:54:57

1、皇帝與皇後成婚的禮儀

帝後的婚姻禮儀
明代天子的納後婚禮,可謂是「國婚」,其禮儀之繁縟、規模與聲勢之宏大、備辦禮物之豐厚、動用人力物力之浩大,都是明代其它任何一個社會階層所無法與之比擬的。華貴、典雅、隆重是其主要特點,明代天子納後,其完婚成禮的過程,基本依照古代六禮的程序而行,要行納彩、問名、納吉、納征、告期和發冊奉迎之禮,但天子無親迎之禮。其中納彩、問名是相親階段,納吉、納征是定親階段,告期、發冊奉迎是成親階段。此外,完婚的帝後,還要拜見皇太後,分別接受百官、親王及內命婦和外命婦的慶賀,最後,帝後要行盥饋禮儀,至此婚禮方告結束。納彩、問名納彩就是男方請使者到女家納雁為禮,表示向某女求婚的意願:問名就是女家同意,便將該女之名及生辰告知男方媒人。明代天子行納彩、問名禮前,要擇吉日遣官祭告天地宗廟。至期,陳設御坐、制案、節案、鹵簿、彩輿、中和大樂如儀。禮部陳禮物於丹陛上和文樓下。皇帝冕服升座,百官和正副使朝服行禮,執事官舉制案、節案由中門出來,禮物隨後,均放置丹陛中道。這時傳制官宣制曰:「茲選某官某女為皇後,命卿等持節行納彩問名禮。」正副使奉命行禮,皇帝起駕回宮,正副使取節及制書放置彩輿中,由儀仗大樂前導,出大明門,釋朝服,乘馬前往皇後府第相親。皇後府第也設相應禮儀恭候正副使者到來。府第中設使者幕次於大門外左邊,南向,設香案於正堂,設制案、節案於南,別設案於北。使者到來時,引禮導入幕次,執事官陳禮物於正堂,使者奉制書於案。禮官先入,主婚人朝服出迎,禮官曰:「奉制建後,遣使行納彩問名禮。」主婚者、使者捧制書及節到正堂,置於案上,主婚者行禮,跪於案前,正使取納彩制,宣後授主婚者;副使取問名制,宣讀授主婚者。主婚者接制置於案上左右。執事舉表案授主婚者。主婚者將表授正使,並將它置彩輿中。儀式完畢,主婚者酒饌寬待使者,使者返回時,主婚要送至大門外,使者隨彩輿由大明門左門,到奉天門外,以表節授司禮監,復命。納吉、納征、告期禮儀納吉就是男女雙方交換生辰,各自卜得吉兆;納征是卜吉後,表示婚姻成立;告期就是男方家派媒人向女方家問明結婚日期。明代天子的納吉、納征、告期,傳制遣使禮儀,如同上述。但天子納後的納征禮用玄纁、束帛、六馬、穀圭等物。皇後府第的陳設也如前儀,唯更設玉帛案。使者到來後,將制書、玉帛置案上,六馬陳堂下。執事先設皇後冠服諸物於正堂,禮官入,主婚者出迎,執事舉玉帛案,正使捧納吉、納征制書,副使捧告期制書,執節者捧節,以次進入,在案上陳列。主婚者行婚跪在案前,正使宣制,然後來使將圭及玄纁授給主婚者,禮儀之制如前儀。副使宣讀成婚的皇道吉日,主婚者拜謝,使者持節出,主婚者禮遇使者,使者返回復命如初。發冊奉迎禮奉迎就是迎親禮。因為明代天子無奉迎之禮,故派使節前往奉迎皇後。屆時禮部陳雁及禮物於丹陛上,內官監陳皇後鹵簿車輅於奉天門外。制詞說:「茲冊某官某女為皇後,命卿等持節奉冊寶,行奉迎禮。」正副使將冊寶置彩輿中,隨即到達皇後府第。禮定官宣讀冊寶,說明行奉迎禮。接著女官以九龍四鳳冠褘衣進皇後,內官陳儀仗於中堂前,設女樂於堂下。皇後具服出閣,於香案前,向闕立,行四拜禮。接著是宣冊、宣寶禮儀;正使宣奉迎制,副使進雁及禮物,主婚者跪受,使者行禮拜出。余如初儀。女官奏請皇後出閣,向父母告別,升輿而出。其儀仗是大樂前行,次為彩輿,正副使隨之,由大明門中門入宮。百官朝服班迎於承天門外,皇後至午門時,鳴鍾鼓,停鹵簿。正副使復命,儀仗女樂前導,皇後進奉天門,至內庭幕次,皇後出輿,由西階進,皇帝由東階降迎於庭,揖皇後入內殿。帝後詣更服處更衣,皇帝具袞冕,皇後更禮服,同到奉先殿行謁廟禮。還宮,行合巹禮,帝更皮弁升內殿,後更衣從之,東西相向。接著是繁瑣的進酒、進飯禮儀,女官以兩巹酌酒,帝後合和以進。還宮帝後易常服。次日早,帝後行四拜禮,謁見皇太後。第三天早晨,帝服冕服,皇後穿禮服,同到皇太後宮,行八拜禮。還宮後,帝服皮弁升坐,女官引導皇後穿禮服,到皇帝前行八拜禮。接著帝後接受內親屬及六尚等女官的八拜禮;各監局內宮內使也行八拜禮。並頒詔告知天下。第4天早晨,皇帝服袞冕升華蓋殿,接受親王、執事官及百官的進賀禮;皇太後及皇後各禮服升座,接受親王及內外命婦的賀禮表箋。第五天帝後行盥饋禮,還有繁雜的禮儀。這時帝後的婚姻禮儀才算是方告完成。通觀明代帝後的婚嫁儀禮,可以看出,它顯示出如下一些特徵:其一,明代皇帝的婚儀,既是規模盛大、禮儀繁瑣隆重、耗費巨大人力物力財力的「國婚」禮儀活動,又是處處體現封建禮儀、等級、皇權的一種政治色彩濃的婚姻活動。其二,在明代多層次的婚姻禮儀——分為禮(帝後)、雅(王公貴族、官員)、俗(庶民百姓)三個層次之中,明代帝後的婚娶儀禮,屬最高層次,因此,顯示出高雅、華貴、端莊、隆重、繁縟和程式化的特點。其三,明代帝後婚儀的全部過程,是帝後婚姻禮儀的實踐,亦是對王公官員、民人所進行的一次有著炫耀性與示範性意義的婚姻禮制教育。其直接影響和結果,則是政治性、寄生性消費的增長,並導致社會再生產的逐步停滯。其四,明代帝後婚儀的強烈政治色彩、封建特權與等級色彩,它是對以「性愛」為基礎的普通婚姻根本否定,也是以財富和權力「再分配」為其特殊內涵的帝後婚姻的展示。

2、古代君王新婚夜,皇後需要吃什麼東西,現在結婚還有這樣的習慣?

在古代君王的新婚夜,皇後需要吃的不是什麼稀奇東西,而是一個半生不熟的餃子,又名「子孫餑餑」。之所以要讓皇後吃這個「子孫餑餑」,就是取一個「生子」的寓意,讓皇後趕緊為皇室開枝散葉,而這也算是在祝福君王和皇後這對新人早生貴子。

雖說君王為了給皇室開枝散葉一般都是妻妾成群的,但是不同於民間有錢人的是,君王只會跟皇後舉行婚禮,其他的嬪妃是沒有資格跟君王舉行大婚的,因此君王只有跟皇後的婚禮才能叫做新婚。而古代君王的新婚是有很多習俗的,其中有很多寓意美好的習俗也流傳到了今天。

今天我們說的皇後在新婚之夜需要吃的「子孫餑餑」其實也是一種婚嫁習俗,而它的寓意正是讓皇後和君王早生貴子。「子孫餑餑」就是半生不熟的餃子,所以在喂皇後吃了「子孫餑餑」之後再問皇後一句「生不生?」的話,皇後的回答肯定就是「生!」了。這個「生」字既指餃子是生的,又指她要給君王生孩子,可不就是要這對新人早點生孩子嗎!因為這個「子孫餑餑」的寓意特別好,所以現在很多婚禮上都還有沿用這一習俗。

除此之外,君王的新婚還有其他寓意早生貴子的習俗。舉個例子,君王和皇後新婚的婚床上並不是放上大紅色的床上四件套就完事了,還要在床上放上很多紅棗、花生、桂圓、蓮子,連起來讀就是「早生貴子」,取個好彩頭。這其實也是在催皇後跟君王趕緊努把力,為皇家開枝散葉。而這個寓意早生貴子的習俗也流傳到了今天,現在在中式婚禮上還是能經常見到。

3、皇帝與皇後成婚的禮儀

巨典煌煌慶大婚

皇帝的婚禮叫「大婚」,登基前已經成年娶妻的皇帝,當上皇帝後,只舉行冊立皇後大典,不補辦婚禮。大婚的同時,用金冊、金寶(證書和印鑒),冊立皇後;冊立皇後的同時,選一至四名妃子。明清皇帝大婚儀式基本相同。

《禮記?昏義》、《唐律》和《明律》,規定「婚」的程序為:納采,問名,納吉,納征,告期和親迎,也稱「六禮」。

納采,即送禮、議婚,請媒人去探探口風、虛實。明清時期,見面禮互相攀比,極其豐盛。

問名,就是舉行一個儀式,詢問對方的姓名、出生日期,看看「命相」是否合適。

納吉,說白了,就是算一卦,即古人為結親的事兒占卜吉凶;如果是「吉兆」,生辰八字兒又合適,就請媒人攜帶禮品去訂婚

納征,就是送訂婚禮品。古人雲:「男女無媒不交,無幣不見。」因此,納征又叫作「納幣」。幣,是古人用作訂婚禮物的玉或帛類絲織品。

告期,就是把結婚的日期,通知對方。

親迎,那是對平民百姓的要求。皇上不親臨,而是選派「兒女雙全」的代表去。

同治十一年九月十四,十六歲的載淳大婚。據李慈銘的《越縵堂日記》記述,當天凌晨三點多鍾,載淳「御保和殿」,取「桂子桐孫」的吉利,任命禮部尚書吳桂、右侍郎徐桐,為正、副迎親使者。七點多鍾,「上御太和殿,受百官朝賀。」「全和人兒」敦親王和恭親王的福晉,奉旨率領八名命婦,攜帶禮品,跟隨迎親使者,在儀仗隊簇擁下,「騎馬出大清門」,去皇後家迎娶。侍郎崇厚的福晉,為新娘子「開臉」,用絲線絞去臉上的汗毛;敦、恭二親王福晉,為新娘子定妝,伺奉她上轎。迎親隊伍入大清門,到交泰殿止。

按照滿族風俗,洞房南炕上設帷幔,新娘子拜過天地後,在炕上盤著腿「坐帳一日」,叫作「坐福」。結婚前,新娘子得練「坐功」;上轎前一天,少喝水,少進食。晚上,南炕上擺炕桌,放酒壺、酒杯。新郎新娘繞桌三圈兒,再喝交杯酒;外面有人唱喜歌,名曰「拉空家」,起鬨架秧子,往屋裡撒黑豆,「鬧洞房」。

清宮的婚禮,保留了某些滿族風俗。坤寧宮東暖閣,四壁塗紅,喜燭高燒。閣北,有喜床、寶座;南窗下有一鋪火炕,炕上置桌,放酒具。新婚夫婦拜天地、壽星、灶王爺,在南炕上喝交杯酒。禮親王福晉「下廚」,煮湯圓、子孫餃子(一碗小餃子中,還有一個包著幾個小餃子的大餃子)。敦、恭二親王的福晉,把煮熟的湯圓、子孫餃子,端到新婚夫婦面前。

《清宮詞》有詩描述同治皇帝載淳大婚盛況:「巨典煌煌慶大婚,金吾不禁放諸門;忽傳紙價高麗貴,一色花衣唱謝恩。」據稱,當時,迎親的隊伍由午門一直排到皇後家門口,宮燈數百對兒,「對馬」數百匹,內監前行;皇後乘黃緞子盤金綉鳳大禮輿,十六個人抬著。京城百姓,只要是穿新鮮花衣服的,都可以進入午門觀禮,警衛不予阻攔。清同治皇帝載淳結婚,決算下來,總共花了兩千多萬兩白銀;其中,皇宮中用於「結綵」的綢緞,達八十萬疋,價值十萬兩白銀。按乾隆年間的行情,一兩白銀可兌換八九百文大錢兒;七至十兩銀子可買一畝耕地,二十七八文至三十四五文錢能買一升米。由此可見歷代皇帝大婚的奢華了。

ps:每個朝代都有些不同

4、古代皇後大婚幾人抬轎,有什麼規矩

八抬大轎,規矩是照常不變的,皇後也是人啊,頂多就是婚宴比百姓豪華很多。

5、求皇帝娶皇後的具體禮儀

皇上大婚一般是指這位皇帝登基之前沒有娶過正妻,是登基以後結的婚,這場婚禮被稱為皇上大婚。要是皇帝悉消帶登基之前已有了妻室,那麼登基後也不會舉行大婚。即使第一位皇後死去或被廢,再另立皇後,也不會再舉行大婚。除去大婚之外的冊封也沒記載說有什麼特別的儀式,因此,皇帝娶皇後的禮儀就應該是指大婚。
由於皇帝的特殊地位,用於普通百姓的婚前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橋罩」,在步驟和實施上發生了些許改變。清代皇帝的婚前禮,因皇後從記名秀女中指立,不再行「問名」與「納吉睜蘆」之禮,又改「納征」為「大征」,以表明規模宏大。而貴為天子的皇帝,大婚不能「親迎」,只派遣使節迎娶,稱之為「奉迎」。大婚與民婚重要的區別是在「奉迎」前舉行「冊立」之禮以明確皇後的身份。因為有欽天監推定良辰吉日,所以也就沒有了「請期」這個步驟。

清代皇帝大婚全程包括
婚前禮:納采、大征
婚成禮:冊立、奉迎、合巹、祭神
婚後禮:廟見、朝見、慶賀、頒詔、筵宴

6、皇帝與皇後大婚,大婚時有什麼規矩?

納采禮本為男家遣媒妁前往女家求婚,獲女家同意之後,再正式遣一使者到女家致以薄禮,以為求婚之成。歷代納采禮,男家向女家所致禮物,既有實用之物,又有象徵之物。

清代皇帝大婚的納采禮物為配有鞍轡的文馬四匹、甲胄十副、緞百匹、布二百匹,順治朝還包括金茶筒(喝奶茶用的茶壺,民間也稱為多穆壺)1個、銀盆2個。納采禮之後舉行納采宴。

清代皇帝大婚的納采宴的承辦,改變了主賓關系,並不是由皇後父母設宴款待皇帝派出的使者,而是皇帝要派大臣代表他,賜宴皇後父母。婚成禮是皇帝大婚的高潮,只有經過這一禮儀,雙方才可以確立夫婦之關系。

其程序包括冊立奉迎禮、合巹禮,並且尚有坐帳禮、跨火盆與馬鞍的習俗。清代皇帝大婚迎娶皇後所用鳳輿,並非是與百姓一樣的紅色喜轎,而是帝王專用的明黃色轎,並且上面沒有「喜」字。皇後乘坐鳳輿入宮時,要提前在鳳輿內放置御筆「龍」字。

皇後頭遮綉龍鳳同合紋的紅緞蓋頭,坐在鳳輿內向宮中行進時,一手持金質雙喜「如意」,一手持蘋果,以諧音平安如意。到了乾清門,才算到了皇帝之「家」,於是皇後在乾清宮階下轎,交出手中的如意和蘋果。

還要再懷抱一個金寶瓶跨過火盆,才能進殿內,等到了洞房坤寧宮時,還要跨過馬鞍,才能行合巹禮。婚禮諸禮中真正代表男女成為夫婦的是合巹禮。合巹禮為現代所說的喝交杯酒之源。清朝皇帝的大婚禮儀並不是一開始就被確立下來的。

清太祖娶葉赫氏時,僅僅率眾貝勒迎親,舉行大宴,而並沒有固定的儀注,清太宗時立後也僅行了冊立禮,皇帝大婚亦未成定則。順治八年,清世祖大婚,才開始確立了皇帝納後儀。

7、皇後大婚的服飾有什麼特色?

清代帝後的服飾分五種:禮服、吉服、常服、行服、雨服。在不同場合,穿不同的服裝。

吉服是帝後在喜慶日子時穿用的。清代皇帝與皇後舉行大婚儀式時,皇帝穿明黃色龍袍,皇後穿龍鳳同和袍,入坤寧宮洞房。皇後用子孫餑餑盾,換穿八團龍風褂,帝後行合巹禮,進合巹宴。

以光緒帝的孝定景皇後葉赫那拉氏大婚穿的大紅綢綉八團龍風同和袍和石青綢綉八團龍鳳褂為例。

大紅綢綉八團龍鳳同和袍,其形制為圓領、右衽、接袖,素接袖,馬蹄袖,衣裳相連屬,左右大開裾直身袍。身長137厘米,下擺大118厘米,左右開裾長67.5厘米。此袍用三枚斜紋素紅綢為面,在袍面上用捻金線通身釘正字紋,字紋空隙中填雙喜字、團喜字和朵花,字上用五彩絲絨綉朵朵流雲。袍面上另用五彩絲絨及捻金線綉八團龍鳳紋,龍鳳紋間飾雲紋、雙喜字。袍上還綉有中國傳統紋飾十二章。八團紋飾在兩肩各一團、前後胸各一團,前後襟各二團。十二章紋飾則為日、月、星辰、山、左、右、華蟲、龍、宗彝、水藻、粉米、火。此袍金花閃耀,別具高貴優雅之美。

石青綢綉八團龍鳳紋褂,用石青色斜紋素江綢為褂面,上綉八團龍鳳紋、下擺處綉海水江崖及象徵財富的八寶紋,花紋分布同龍鳳同和袍。褂的形制為圓領,對襟'闊袖,上衣下裳相連,身長135厘米,下擺大114厘米。

袍和褂上圖案均採用平金綉,釘金、套針、正反針等傳統蘇綉針法,採用三四種由深到淺褪暈色法,整個構圖嚴謹、豐滿,花紋突出,立體感很強,左右對稱,富有裝飾效果。無論是花紋的設計,還是用色的風格,都異常絢麗豪華,金碧輝煌。此袍和褂均屬清代晚期蘇綉代表作品。

皇後婚服風同和袍與八團龍鳳褂,將龍風紋合二為一,取龍鳳呈祥,比翼雙飛之意,所以犬婚禮儀上皇後要穿龍風紋袍和褂,以表示龍鳳楣配、吉祥幸福、生活美好。

8、古代皇帝娶皇後有些什麼禮儀呢,入洞房又有些什麼講究呢?

古代皇帝皇後結婚,自然比我們平民老百姓的禮儀規矩多。他們結婚不是由男方皇帝去迎接,而是由女方八抬大轎送到皇宮。清朝皇後是由大清門入門,再經過天安門、午門到達後宮。



在婚禮上要祭拜先祖,在婚禮之後,也不是回卧室入洞房。而是就在舉行婚禮儀式的地方入洞房。入洞房之前也有很多的規矩,比如一種象徵著「子孫滿堂」的水餃,喝交杯酒,窗外還有侍衛夫婦用滿語唱《交祝歌》。

唐朝時皇帝皇後結婚是這樣子記載的「尚儀北面跪,奏稱:『禮畢,興。』帝、後俱興。尚宮引皇帝入東房,釋冕服,御常服;尚宮引皇後入幄,脫服。尚宮引皇帝入。尚食徹饌,設於東房,如初。皇後從者餕皇帝之饌,皇帝侍者餕皇後之饌。」

洞房用的床被,自然也是新的,並且綉上了一百個神態各異小孩子,寓意著「多生貴子」。在這方面可以說與我們平民老百姓是一樣的,只是由於經濟能力不同,所提供的被子的價值不同。皇帝們所用的自然是奢華至極。

皇帝們入洞房也不像我們老百姓那麼隨便,燈一關,就開始了二人世界。他們在洞房之前,甚至在上床之前都有一套細致的要求。

在清朝時,是先將皇後送入洞房內,再由皇帝穿著黃袍從乾清宮走到坤寧宮。而後按照步驟由皇帝掀開皇後的紅蓋頭。然後由皇帝的家人一起吃飯,吃完飯,在晚上還要再吃一次長壽面,才可以上床。



可見生在帝王家雖然多了奢華富貴,但是也少了很多自由啊,連入洞房這種事情都要按照一定的規矩步驟來行事。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