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婚禮婚慶 » 傣泐婚禮

傣泐婚禮

發布時間: 2023-03-25 07:22:25

1、傣族民風民俗的資料

一、婚姻

傣族家庭與婚姻在歷史上的鮮明特點是等級內婚。土司之間實行嚴格的等級內婚,盛行一夫多妻。土司還憑借權勢,隨意凌辱農民妻女。廣大農民實行父權制的一夫一妻小家庭,家庭成員為父母與未婚子女。於各地在社會發展上有所不同,因而在家庭婚姻形態上也有差異。

二、節日

傣族的節日,多與宗教活動有關。主要節日有關門節、開門節、潑水節、花街節等。

1、關門節、開門節

關門節,傣語「毫瓦薩」,時間固定在傣歷9月15日(公歷7月中旬)。開門節,傣語稱「翁瓦薩」,時間固定在傣歷12月15日(公歷10月中旬)。

從關門節到開門節的3個月內,是「關門」的時間,為一年中宗教活動最頻繁的時期。禮佛,聽佛爺講經,7天一小賧。晚上要放火花、爆竹、高升(孔明燈),舉行「趕擺」。關門期間,男女青年可以談情說愛,但不能結婚,不能外出;待「開門」後方能結婚和外出。

2、潑水節

潑水節是傣族人民的傳統節日。時間在傣歷6月下旬或7月初(公歷4月中旬)。

3、花街節

花腰傣最隆重的節日要數農歷正月十三的「花街節」。節日的花街熱鬧非凡,身著盛裝的小卜少(少女)排成長隊,款款走過花街,競妝比美,風情無限;小夥子們則瞪大眼睛尋找意中人。

三、喪葬

傣族通行土葬,但具有明顯的階級差別,貴族與貧民的葬地是嚴格分開的。和尚、佛爺死後,先行火葬,再用瓦罐盛骨灰埋於寺後。

(1)傣泐婚禮擴展資料

傣族的分布和語言:

傣族源於古代的百越族群,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和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

語言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大體分為西雙版納方言和德宏方言兩種。有本民族文字,但因居住地域的關系,各地方使用的文字略有不同,可分為傣泐文(西雙版納傣文)、傣那文(德宏傣文)、傣綳文和金平傣文(又稱傣端文)4種。  

傣族是跨境民族,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少數民族。生活在中國境內的傣族,主要分布在中國西南部,多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部分信仰原始宗教。居住在西雙版納州地區的傣泐支系,傳統民居為干欄式建築,傣雅支系傳統民居多屬於土木結構建築。  

傣族一年中有三個重大節日,即「桑堪比邁」(傣歷新年,陽歷四月中旬)和「毫瓦薩」(守夏或雨安居,俗稱關門節,陽歷七月中旬)、「奧瓦薩」(出守夏或出雨安居,俗稱開門節,陽歷十月中旬)。傣雅支系和部分傣那支系則過「比邁楞叄」(即過春節)。

2、傣族的主要節日

傣族的重大主要節日是潑水節、入夏安居節(關門節)、出夏安居節(開門節)。
1、潑水節又叫佛浴節,一般在大傣歷六月舉行,相當於公歷四月中旬。浴佛節這一天要用清水為佛洗塵,然後彼此潑水嬉戲,相互祝願,後來逐步發展到用盆和桶,邊潑邊歌,越潑越激烈,鼓聲、鑼聲、潑水聲、歡呼聲響成一片。在西雙版納地區,浴佛節被政府宣傳為「潑水節」,每年都舉行賽龍船、放高升、放飛燈等傳統娛樂活動和各種歌舞晚會,吸引了來自中國及世界各地的遊客。
2、入夏節又稱「關門節」,源於古印度佛教徒的雨季安居習俗,隨南傳佛教傳入傣族地區。信仰南傳上部座佛教的傣族一般在大傣歷9月15日(農歷6月中旬)舉行入夏儀式,入夏儀式這天就是「入夏節」,傣族村寨的佛寺都要擊鼓為號,告訴人們節日已到,佛爺們集中到佛寺念經,信眾們准備食物、鮮花、紙幣等到寺廟「賧佛」。而後,便進入為期三個月的「結夏」。結夏期間,禁止僧侶外出講經,禁止信眾遠行不歸,禁止男女談情娶嫁,禁止大型慶祝活動,僧侶要安心誦經、民眾要專心生產。
3、出夏節又稱「開門節」,與「入夏節」相對應。出夏節」一般在大傣歷12月15日(農歷9月中旬)舉行,象徵著三個月的「結夏」期結束,可以解除「入夏節」以來的一切忌禁,僧侶可以出寺傳教募化,男女也可以談情娶嫁。出夏節這天,傣族民眾們都會身著盛裝,帶著食物、鮮花、臘條、錢幣等到佛寺拜佛聽經,並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舞著各種鳥、獸、魚、蟲等形狀的燈籠環游村寨,燃放煙花、點孔明燈、跳象腳鼓舞等各種娛樂活動。
傣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之一,與百濮及百越中的滇越有關,與緬甸的撣族、寮國的主體民族佬族和泰國的主體民族泰族,印度阿薩姆阿豪姆人有歷史和文化淵源,語言和習俗也與上述民族接近。在泰國與寮國稱傣泐族。傣族是一個跨境民族,與緬甸的撣(傣)族、寮國的主體民族佬族,泰國的主體民族泰族,印度的阿薩姆邦的阿洪傣都有著淵源關系。全球傣(泰、撣)總人口6000萬以上。

3、傣族習俗

傣族在思茅全區均有分布,以景谷、孟連、瀾滄、江城、普洱、墨江、思茅居多。景谷、孟連的為傣那支系,瀾滄芒景、芒那的為傣綳支系,江城土卡河的為傣社毫支系。景谷傣族多住平房,土木結構,以茅草或瓦覆蓋,進門為中廳,設煮飯、烹茶、取暖用的火塘,支有鐵三腳架,廳中鋪床,供待客用,中廳左右兩廂小房為主人寢室。房屋結構有落地式和干欄式兩種,干欄式的掌樓,樓上住人,樓下關牲畜,堆放柴禾和生產工具。干欄式房屋冬暖夏涼,以竹木為建築材料,以雜木為主,多用紅毛樹、錐栗樹、黑荊樹當柱,以竹片或木片做椽.房頂蓋草排或板瓦不等,房屋分上下兩層,上層用木板或竹笆圍牆,樓後搭有曬台,孟連、瀾滄、江城整董等地傣族居住干欄式屋。江城土卡河傣社毫支系人居住落地式雞罩籠房。
景谷傣族的服飾,男子頭纏白頭巾,節日期間愛戴氈帽、身穿白布對襟衣,寬襠子。婦女穿統裙、上衣為寬袖敞領,領口上襯白布。多數人喜歡白、藍、黑三色,老年多穿深色,少女喜穿淺色。老幼均喜戴銀耳環、玉手鐲男子有紋身習俗,從四肢到胸部、背部都可紋,紋身圖案較多,有動物形態、花卉圖案,更多的則是刺些祈願祝福之類的傣文,或是佛經中一些有影響的名言。傣綳人服飾,婦女喜愛緊身短上衣,深色長統裙,系銀扣腰帶,耳墜小巧的銀耳環,喜歡白包頭,多數用自紡自織的橫幅紅花條紋包頭。新中國建立初期,也有以此花紋布為裙的,故被他族稱為「花腰傣」。傣綳男子服飾趨於漢化。老年人穿大擺襠土布褲子,對襟土布上衣,戴氈帽或包白布包頭。婦女留長發,不編辮子,只是挽結在後腦上插上銀發針,然後用花包頭蓋上,傣綳人普遍喜歡黑色服裝。傣社毫男子不紋身,不鑲牙,已流行時裝,婦女上身穿緊身白布衣服,兩襟對開,釘有12對銀質雙紐扣,下身穿青色統裙,墜耳環、頭包頭巾。
傣族青年談情說愛稱為「另卜少」、意為串姑娘。有邀伴進行的,有單獨進行的,相愛後要互相送信物如花邊帶子、耳環、首飾等。結婚無須雙方父母同意,但須按婚俗完成各項聘禮,方許成婚,婚齡一般在20歲以後。結婚聘禮較多,景谷江東傣族婚前下聘,男家須給女方家長酒2壺、肉5斤、面條4把、紅糖20餘斤,柴1500斤,吃奶錢100元。此外要送給媒人豬頭一個、枕頭一個,鞋子一雙,還要送給頭人若干斤米和肉。婚後回門要給女家2元4角錢,一丈布。傣綳人的婚姻較自由,只要雙方相愛,即可告訴父母請媒提親,用錢做聘禮,數量多少根據各自財力而定。由於受婚配條件限制、傣綳人普遍為近親結婚,沒有同姓不婚的限定,婚禮較簡單,窮困的備辦些芭蕉、甘蔗等果品和煙酒,請親友來祝賀舉行儀式即可,富裕家殺豬請客吃飯,不搭棚不抬轎,也不吹拉彈唱,舉行婚禮時由長者拴魂線,教以做人的道理,祝福賀喜,夫從妻居較為普通,從居多少年,由雙方商量決定。

4、傣族有哪些習俗

1.節日:傣族的節日,多與宗教活動有關。主要節日有關門節、開門節、潑水節等。

(1)關門節、開門節:關門節,傣語「毫瓦薩」,時間固定在傣歷9月15日(公歷7月中旬)。開門節,傣語稱「翁瓦薩」,時間固定在傣歷12月15日(公歷10月中旬)。

(2)潑水節:傣歷年——潑水節是傣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傣語稱「桑勘比邁」或「楞賀桑勘」,意為六月新年。

(3)花街節:花腰傣最隆重的節日要數農歷正月十三的「花街節」。

2.婚姻:傣族家庭與婚姻在歷史上的鮮明特點是等級內婚。土司之間實行嚴格的等級內婚,盛行一夫多妻。土司還憑借權勢,隨意凌辱農民妻女。廣大農民實行父權制的一夫一妻小家庭,家庭成員為父母與未婚子女。

3.喪葬:傣族通行土葬,但具有明顯的階級差別,貴族與貧民的葬地是嚴格分開的。和尚、佛爺死後,先行火葬,再用瓦罐盛骨灰埋於寺後。

元江、新平等地的傣族,普遍崇拜龍樹、龍神,元江江邊傣族每年農歷3月祭龍樹時,全村要殺紅牛,殺前在紅牛身上用白灰畫成花紋,還要在牛身上披紅綠布。同月還要殺豬祭「天公地母」,以求保佑牲畜平安。

(4)傣泐婚禮擴展資料:

中國傣族按分布地區有傣泐、傣那、傣亞、傣綳、傣端等自稱。西雙版納等地自稱「傣泐」,德宏等地自稱「傣那」,紅河中上游新平、元江等地傣族自稱「傣亞」,瑞麗、隴川、耿馬邊境一線的自稱「傣綳」,瀾滄芒景、芒那的為傣綳支系。漢族稱傣泐為水傣,傣那為旱傣,傣亞為花腰傣。

公元10-11世紀,傣族在緬甸北部建立起了名為「勐卯龍」的國家,即中國史籍中記載的麓川政權。1229年,桑龍進入今印度阿薩姆地區。

一般認為,傣文源於古印度文字系統,其形成與佛教東傳及傣族信仰小乘佛教有直接關系,但具體源於何種文字系統存在爭議,主要由源於巴利文和格蘭地字母兩種觀點,更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八世紀傳入古印度的婆羅米文。

參考資料:傣族-網路

5、急需傣族簡介

傣族(傣仂語:ᦺᦑᦟ /tai˥˩/;傣那語:ᥖᥭᥰ /tai˥/;泰語:ไทย或ไท),可以指稱泰老民族,又可指稱中國境內的泰老民族。傣族在民族識別以前又被稱作泰族。

傣族是中國跨境民族之一,與百濮及百越中的滇越有關,與緬甸的撣族、坎底傣、寮國的主體民族佬族和泰國的主體民族泰族(泰語:ไทย /tʰaj˥˧/),印度阿薩姆阿豪姆人系出同源。

中國境內的傣族,包括有傣泐(雲南西雙版納、普洱)、傣阮(雲南西雙版納,有幾個村寨是傣阮村寨,而傣阮的主體主要位於泰國北部。

(5)傣泐婚禮擴展資料:

族源與歷史

傣族源於中國南方的百越族群,西漢稱其先民為滇國,東漢稱為「撣」,唐、宋稱黑齒蠻、「 金齒蠻」、「銀齒蠻」、「綉面蠻」、茫蠻、綉腳,「白衣」等,元、明、清及民國時期稱「白夷」、「擺夷」、「百夷」。

他們在宋朝曾有自己的國家,稱為勐泐(即車里宣慰司),首都在景洪。國主叫叭真(帕雅真)。版圖至蘭納、寮國與越南西北。有四子,小兒子管西雙版納,其他三人分別管泰國的清邁、越南西北、寮國的豐沙里省,他的王國生存至1950年。

而德宏一帶則有被稱為麓川思氏的德宏傣族地方政權,由元末生存至明英宗時代。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