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婚前准備 » 盤碗訂婚

盤碗訂婚

發布時間: 2023-06-10 21:26:53

1、陝西咸陽訂婚習俗及禮金

乾縣婚姻風俗
2009-3-17 16:26:10 點擊次數:2590 信息來源:[管理員] 杜菲 信息員:杜菲 審批員:王 雲 
訂婚 請介紹人。求婚之家,欲擇某戶女子為婚,先請介紹人到家招待一番。說明求婚之意,於是介紹人奔走雙方,發揮媒介作用。
<見面>經介紹人媒介同意聯姻者約定時間兩對象在男方或其親戚家見面,經談話同意,即訂婚約。負面時,男方要簡單招待,雙方主要親戚要參加,參與意見,談話後,兩人要互贈禮品(男給女一身衣服和四樣禮,女給男方禮品稍輕)。如對方收禮,就表示同意,否則就有問題。
<看屋>近年來興起了女方到男方家年看屋的規矩。看屋時,女方的主要親屬要陪同,男方要設像樣的宴席,要給女方比見面時更重的禮物,至少一身好衣料。如男方不同意看屋,需將看屋的花費折成現金給女主,純屬一種禮之舉。
<扯衣服>看屋之後,介紹人即與雙方協定給女方扯衣服的數量、花色、時間、地點、以及動什麼人行。這天,男方主婚人與介紹人同女方去的人進縣城,一般扯四至六身(每身 2件。每件 7- 9尺)的衣料,十身、八身不等,至少要花二三百元,多者千二八百。解放初多買布料,現在以毛料、綢料為主。除衣料外,還的鞋、襪、圍巾、毛線、提包等。扯衣服完畢,一行人還要到飯館進餐,叫上十個八個菜,花上百元。農村人常為扯衣服犯難。
<坐喝>渭河北人叫「吃酒席」,渭河南人叫「過禮」,民間人貶之為「抄,抄,抄」,意謂「吃,吃,吃」,坐喝之禮儀非常隆重。這天,男方要殺豬、宰羊,備齊雞、鴨、魚、肉,請廚做菜,搭棚待客,房上架高音喇叭等搞得排排場場,以示富有。男方親屬應邀帶禮品赴宴,女方通知族門、鄉黨、親戚扶老攜幼來坐吃媒席,以表示贊同,普通坐喝,待客七八桌,多者竟達二十多桌,上菜二三十道,其程序是: 1、進門先喝茶,佐以糕點,乾果,有四碟九盤者,亦有十一花(九大盤上架四小碟)。 2、吃先飯,以吃臊子面居多數,專請村中巧婦操作,要達到:「溥如紙,細如線,下到鍋里蓮花轉」,臊子有豬肉、羊肉、雞絲等。 3、兩頓飯:先喝酒,再吃飯。喝酒時,開始出盤擺八個或四個菜,然後邊飲酒邊上菜,山珍海味、五花八門。飲中,男對象由女家一人領上女方客人逐一敬酒,叫認女婿,女對象則由男方一人領上給男家人敬酒,讓其認媳婦。酒過三巡。介紹人將男方為媳婦所備衣物和客人所贈之禮品,入在大盤內,呈於女家主婚人面前(包括事先約定的婚禮現金,用紅紙封好)當面交付,如無意見,即完成訂婚(過禮)任務,酒後吃飯,一般是一盤端,九個菜帶饃。現行訂婚禮,大體分為「仁義親」240元,「普通親」 360元,多於以上者為「高價親、。過禮後,每逢四時八節,末婚男女要互送禮,男方之禮重於女方,女方來男家送節禮叫回門,男家盛情接待。
<擇吉>即選擇吉期結婚,鄉下叫合日子。男方欲娶,經媒人說通女方後,請先生推算吉期。首先看男、女屬相的「利月」、「敗月」,有一首合婚「利月」謠:「五、七迎雞免,二、八虎與猴,三、九蛇共豬,四、七龍與狗。牛羊五、十、一,六、臘鼠馬走。」其次,選擇吉日、吉時,除一述講究之外,還忌諱擇吉時寡婦和四隻眼(孕婦)的人接近,怕沖了「喜」等。今天此種陋習逐漸減少了。
<完婚>也叫嫁娶,鄉下人稱娶媳婦,舊的婚禮很復雜、很講究,其主要項目有:
1 、迎新准備 請執事:即請主持婚社儀式的人。請禮筆:即請收禮先生,於前一日書寫喜聯(在門、洞房門),結婚之是收寫禮品名單。請「賓相」:鄉下人叫請相客。男方請賓相,女家請扶女(或稱侍女)。「賓相」要選年齡與新郎相當,關系好,且家庭條件好(謂有福的人)的已婚者 2人提任,任務是陪伴新郎參加婚禮儀式。請廚師(包括做菜的紅案師傅和蒸饃的白案師傅)。請跑亂:即請族人、親友專司勤雜工作,如借傢具、搭棚、買東西、燒水、招待等。請樂人;即叫「龜子」(民間樂隊),有三口、五口、八口之分。鍾鼓樂之,奏樂助興。憑轎:轎分紅轎(花轎)、綠轎(藍轎)兩種,皆木製,長方形,雙桿,頂如方蓋,廂長 5尺,寬 3.5尺,高 5尺,上有頂,底有平板,開前門有簾,轎內設一坐,兩轎桿長 1. 2丈,四人抬。紅轎用紅布作帷,花轎為雕花彩帷,綠轎以綠布或藍布作帷。頂呈錐形,上雕「麒鱗送子」,四角吊紅色綉球,四臂刻八仙人物。
<迎親>作為男家為「合婚」儀程序幕;而女家則是「送女」儀式。此日一早,新娘女由梳頭侍女(伴娘)梳妝打扮,等待男家迎娶。新郎身穿長袍禮服(藍色綢緞做),頭帶禮帽,披紅插花,由本家叔(伯)、迎姑、賓相、轎夫、樂人等陪件,騎馬或坐轎(舊時世家、富戶亦有新郎坐綠轎伴紅轎迎親的),攜帶「鳳冠霞帔」及一面照嬌鏡、一把遮陽傘等禮品來到岳丈家。在奏樂中,新郎為岳父行叩頭禮,入宴席。女方伴娘為新娘戴 冠披霞,穿紅綉鞋,蒙紅綢蓋頭,向祖先神位告別,向父母兄嫂行禮辭午。此時新娘離別之情油然而生,哭聲感人,叫「哭轎」或「哭嫁」。還有哭詞叫《哭轎歌》:「娘呀娘您養我身,今日出嫁成客人,丟下弟妹誰照看,好比鋼刀挖我心...」。在樂聲中由梳頭侍女扶入轎中。轎門垂簾。照嬌鏡懸於轎桿,選二童扶轎護送叫「押轎」。樂人前頭吹奏,「衣架」(擺新娘的妝奩行鎮線活的木架)隨後,緊跟「什羅」(專門放新娘裝飾及生活用品的要抬箱),新郎騎馬於轎前,梳頭侍女之車隨後,再後是娘家客人的乘車,形成一列長長的隊伍,名為「吃筵席的」。凡轎過之村,皆鳴炮停歇,村女皆爭觀品評新娘的手藝。轎過轎頭、十字路品、街道,必要鳴炮,有的還要貼紅紙表示以喜驅邪(送女儀式的隆重與否,因貧富而異)。若途中撞親(兩家花轎相遇),以互換禮物讓道,表示互不幹擾,各自平安。若遇喪棺。則要改道,或以紅綢遮轎,在炮聲中前行。
<婚儀>也叫「拜堂」、「拜天地」,由執事主持,執事身著禮服(禮帽、長袍)。從迎轎開始,「執事」手提一隻斗,內裝甘草(表示金)、麩皮(表示銀),口唱《草料歌》,在鞭炮聲中將新娘迎下轎來,穿門入庭,至花堂前,命新郎上前揭去新娘的蓋頭,象徵夫妻相認。堂前桌上擺香、燭、獻品及供奉「天、地、君、親、師」之牌位;地鋪紅毯為新郎新娘叩首之用;另外桌上不放置六物:斗、秤、尺、剪、算盤(象徵傳說中「三媒六證」之「六證」),表示「公平合理,心明如鏡」。
附民國中葉流傳的一首《草料歌》及拜堂儀程:
《草料歌》由執事唱迎轎詞:「花轎到門前,賓主站兩邊,鼓樂迎淑女,鞭炮慶家宴。鸞鳳鳴雙喜,藍田種美玉,聚樂生祥瑞,佳女配佳婿」。下轎詞(新娘下轎時,由執事先生邊撒邊念):「一撒金,二撒銀,三撒新人進了門」。進堂詞:「花堂設置多輝煌,五色雲彩呈吉祥,青鸞對舞千秋會,鸞鳳合鳴進世昌」。拜堂詞:「尋得桃園好避秦,桃紅又是一年春,桃園仙魚逐水流,只等漁郎來問津。一拜天地是月星,二拜東方甲乙火,四拜西方庚辛金,五拜北方壬癸水,六拜中央戊已土,七拜三代老祖宗,八拜父、母、伯、叔、嬸、娘眾兄弟(依次為高祖父、曾祖父、曾祖母、祖父、祖母、父、母、伯父、伯母、叔父、兄、姐、妹、弟),九拜師長情意重,十拜新友一禮行(依次為師父、師母、師兄、師弟、舅父、舅母、姑父、姑母以及所有親屬、賓客、媒人、村老...)」。夫妻交拜詞:「天上織女會牛郎,才子佳人配成雙,今日兩家結秦晉,富貴榮華萬年長」。謝儀詞:「再拜:吆車的,抬轎的,扶女的,扮相客的。知已的;看客的,收禮的,四面八方賀喜的;鋪席的,夾氈的,還有的人窩胡鑽的;切菜的,揉面的,燒鍋攬柴砸炭的;摘蔥的,剝蒜的,剝蒜的,擔水吆驢磯面的;掃地的,看院的,提茶的倒水抹案的;抱娃的,收蛋的,買煙灌酒上縣的;還有停到門口立站的,扒到窗口偷看的;沒有事情發乾的,出來進去轉游的;端盤和,拾饃的,專門招呼看坐的;還的吲下巴狗沿到糞堆害的...」一並行禮。拜畢禮成。
<入洞房>新郎新娘拜堂後,互飲一杯酒叫「交杯酒」,由姑婆唱道:「新娘見盆,騾馬成群」。讓人專意給鍋上扣個瓷盆,姑婆唱道:「新娘見盆。騾馬成群」。讓新娘拿鐵勺在鍋里攪一下,姑婆唱道:「新娘攪鍋,越攪越多」。有人在鍋內丟一雙筷子,姑婆唱道:「新娘見筷子,明年抱太子」。看熱鬧的人向新房內丟一片瓷瓦片,姑婆又唱:「洞房摞瓷片,明年生謀娃」。有人給炕上四角放木頭墩子,姑婆又唱道:「坑頭放墩墩,後年抱孫孫」。有人給炕上四角放四種乾果:核桃(諧白頭到老)、紅棗(見紅有喜)、花生、栗子(落花生子之意),觀熱鬧者搶食時,姑婆又唱道:「七個核桃八個棗,娃子多來女子少,媳婦吃了核桃棗,兩口子和氣永不惱」等等。新娘入洞房後,剎時,必有年青小夥子前來以掛門簾、窗簾為名向新娘索要紅封(紅紙內包錢幣),講揳一個釘子見個封,以此耍逗笑,開宴時,端盤的人故意不拿筷子,又向新娘討個封;而娘家的女客們也在不注意時,將酒壺茶杯碗碟等藏起來,以至帶回家,等女婿到岳父家赴宴時,用手帕、糖果等禮物換回,這樣耍鬧,民間以為趣。
<宴客>叫「待客」,也叫「坐席」。一般是兩頓飯,首席:一盤九碗(四角冷盤,五碗熱菜)帶饃。第二頓開始先喝酒,盤里四碟或六碟,邊喝上菜,酒畢再出一盤菜帶饃。飯前飯後,以茶點招待。坐席的座位有尊卑長幼之分,即將家貴賓讓至上席(如岳父母、舅、姑等)。飲宴中,新郎、新娘要逐席向賓客敬酒,主要親屬接酒時還要回贈一件禮物,這種禮叫「認親」,所贈之物叫「見面禮」。宴客中,猜拳行令為亦樂乎。
<耍房>也叫「耍媳婦」,「鬧新房」。在婚後有三晚上,都有人耍房,其內容豐富多彩,有說曲兒(猜謎)、繞口令、唱歌,有雙方親嘴、雙吃糖、摘櫻桃、鴛鴦送枕等,節目都很有趣,但也有些不健康的內容,如給紙煙內裝上小炮,新娘點煙時炮響被嚇。有的茶水中放上辣椒面或芥末粉,新娘一喝就咳嗽不止,另外還有些低級趣味的不文明節目往往出現。
<送飯>結婚後第二天一早,娘家及主要親屬要給女兒飯。有餃子、面條,一家擺一盤。意指女兒勿望娘家的養肓之恩,婆家則要盛情款待親家客人。
<回門>婚後第三天(如逢單日推後一天,意取雙吉),由賓相帶上一對新人,抬上什羅動女方赴宴叫「回門」,也叫「請女婿」,岳丈家設宴招待,女婿要給岳丈家裡門族的長輩行叩頭禮,受禮者以禮口回贈,以表示認親。在回門之日,女家村院中人,還要戲耍女婿,女婿必須和氣嘴乖,的時給耍鬧者以紅封等,一直熱鬧到天嘿,才回家中。
<賀禮>也叫行禮。結婚之喜,親戚要行禮,舅、姑、姨、干父家必行重禮--蒸花老虎一對,給新郎披一條紅綢子等四樣禮,舅父要買一燈、一個臉盆,其他親戚按其遠近以定禮物之輕重,遠親雖不必蒸老虎,也要行禮一般是現金。叫:「干禮」。德高望重之人之子完婚時,鄉友多聯名怎「喜幛」(也叫「條子」,好紅綢、緞料),上寫恭賀的聯語,如「天成良緣」、「喜渡鵲轎」等字,主人對鄉親賀禮者,同時宴請接待。

訂婚金額看你的家的經濟狀況而定,10001。 6600。 9999。還有2-10萬的!

2、訂婚男方需要准備什麼東西給女方?

男方准備的東西,女方准備的東西,都是雙數,一般都是6樣,6樣東西是:6雙鞋子,6條褲子,6雙襪子,6雙鞋墊,6個碗,一對筷子。這6樣東西都是雙數的。還有6樣東西就是:6個茶杯,6雙筷子,6雙碗,6個盤子,6個茶壺,6條煙,一對酒杯,一對酒壺,6條毛巾。這6樣東西都是雙數的 訂婚的時候,男方要給女方買一個戒指,戒指的價錢一般都是在一千塊錢左右。男方要給女方准備的東西,一般都是買一個三金的,三金的價格一般都是在一萬塊錢左右。還有就是男方要給女方買一些衣服,一般都是買一身衣服,一套睡衣,一套內衣。還有就是男方要給女方買一個項鏈,一般都是買一個項鏈。男方要給女方買一個手鐲,一般都是買一個手鐲。

3、邯鄲的訂婚習俗

1、謝媒人

媒人多是熱心人士,本地人常講,說成三對姻緣,上天後天狗不咬。這一傳說是在鼓勵人們成人之美。當然,事後男方要備禮品和禮金謝媒人。

2、彩禮 

婚前送彩禮的舊俗至今都還在城鄉盛行。90年代之前,男方送火腿、煙酒、水果、乾果、保健品等,此後,男方家長給未過門的媳婦送戒指、項鏈、新潮衣服較普遍,高收入家庭則饋贈金銀首飾、高檔服飾等禮品。



3、討鑰匙

新娘之嫁鑰匙,由其年幼弟妹或侄男女中任「送親郎」掌管。拜堂前,新郎向送親郎送封包討鑰匙,以便拜堂後打開箱子,展示其中穀米錢物,象徵婚後五穀豐登、家庭富裕。送親郎嫌少不接,新郎多次添加。送親郎收下封包,新郎討得鑰匙後,歡歡喜喜與新娘拜堂。

4、看屋

女方親友代提財禮要求,男方當時通常一概應承,並贈諸賓客「行腳錢」。次日,雙方通過媒人細議。有些地方還允許進入議婚男子內室翻箱倒櫃察真情實況,之後再通過媒人議婚。

5、送嫁妝 

婚禮前,男方擇日把做好的被子以及買的一些傢具家電等送到女方家,等婚禮時,配上女方的嫁妝,一並帶到男方家。現在,有些高檔用品由男女雙方合買,或是男女各買幾件,購買後由商家直接運至新房。

4、宿松縣訂婚有什麼習俗

在古宿松縣,一場婚姻的促成,大致可分媒合、訂親、成禮、合親四個階段。一般有九道程序:說媒、行聘、請期、搬行嫁、開臉、迎親、拜堂、鬧洞房、回門。經過以上階段和程序的,才為「明媒正娶」。另有童婚、納妾、換親、入贅、沖喜、靈前婚等特殊婚姻形式。舊時徽州人的婚嫁習俗,深受封建禮教的影響,其諸多繁文縟節,不少到帶有迷信色彩和買賣婚姻的因素。下面我們就從徽州婚嫁的九道程序,一一來讓大家做更進一步的了解。

說媒:舊社會的古禮,男滿18歲為「弱冠」,女滿15歲為「及 」。兒女到了十三四歲,父母就開始關心其婚事。聯姻講求門當戶對,實際上女方每望高攀,男方卻需適當遷就。故有「嫁女高高求,討親低低湊」的說法。;一般都由鄉里的好事婆娘,往來游說,巧言撮合,或由男方選定對象,委託媒婆前往提親。女方如同意,媒婆就取得女方年庚八字紅單送到男家,男方將八字置灶君座下,以測有無不祥之兆。若廚房三日內不失盤打碗,不缺瓢少筷,認為初步吉利。再將男女兩方生辰八字送到算命先生處,看看是否相沖相剋,全部通過,確認無誤才可以正式求親說合。

行聘:俗稱「下定」、「定親」,雙方確定聯姻後,選定吉日,由男方備下紅貼,稱為「鴛鴦禮書」,在內頁寫上男子的生辰八字,裝入一個紅封套,附寫一篇請求聯姻的定格文章,備下一支新毛筆和一塊新墨放入一個紅皮「批書匣」,請一名本房男性親屬帶上批書匣,隨媒人去女家,俗稱「下定書」。同時還要根據女方要求送去「頭節禮」,如衣料、首飾、禮銀等。如民國期間黟縣的禮銀規矩就是108塊銀元。不過這也要看家庭財富多少而不等,但尾數都是八,寓意「若要發,不離八」之意,而且每枚銀元上都要用朱紅寫上雙喜字。女方受到後要由家長(父兄)用其新筆墨在鴛鴦禮書中內頁左邊寫下女方生辰八字,然後在封面上寫上「親允大吉」,送回男方此為「批書」。女方收下的禮金,用來置辦嫁妝,富豪往往自增陪嫁。這樣就算是正式定親了。鴛鴦禮書就是訂婚憑證。定親後,男方一年三節均得向女家送禮。

請期:訂婚後,男女完婚,男方先請媒婆上門提出結婚請求,得到應允後,由男方撿選迎娶日期,書寫在紅柬上,配上相應的禮物,請媒人送到女家。古時便稱為「請期」。現代叫「送日子」。 搬行嫁:在迎娶的前一天或當天,男方需派人前往女宅搬嫁妝,稱為「搬行嫁」。搬行嫁期間,男女雙方住宅張燈結綵,鳴炮奏樂。嫁妝一般都是房間傢具及日常用品。富貴人家也在拜匣里放上一些金銀首飾等,吃、穿、用品業一應俱全,機會可供一生享用。(有的甚至連棺木都備齊!!)。

開面:又稱「拉麵」。在迎親的當天,姑媽或舅媽要給新娘開面,即用兩根絲線靶新娘額頭的汗毛絞去,否則要被譏笑為「毛臉」。開面意味著姑娘時代已經結束。

迎親:成親值日,迎娶新娘要用花轎,少數沿河地區用船。迎親人員一般為媒人、喜娘、舅舅、姑父以及與新郎、新娘年齡相仿的青年男女。抬轎者為四人,富貴人家為八人。新郎一般要親自前往,歙縣也有不用鼓樂,不要新郎上門迎親的。到了女方家裡,女方大門緊閉,要待男方在門縫中塞足了「喜包」後,方才打開大門,鳴炮迎客。然後開始「哭嫁」,母女報頭痛哭,不過哭聲中更多的是樂感而不是悲傷。為什麼要哭呢?據說是「不哭不發,哭哭發發」。花轎出門後,有的地方還偷偷盛一碗水,隨著出門的花轎潑出去,象徵「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花轎到了男家村口即止步不前,要等新郎背進村子,這裡面又有典故,婚後若是吵架,媳婦就可以聲稱「又不是我自己走上門的,是你把我背進來的」。

拜堂:歙縣的習俗是,花轎至男宅落地,新郎親自迎至廳堂,即行拜堂禮,黟縣的習俗就是轎至男宅大門,公婆、新郎都上樓,要等新娘入了洞房,傳帶同時高呼「一代高一代,一代勝一代」。新娘入洞房稍事休息後,才出來行拜堂禮。

鬧洞房:花燭酒宴散席後,親戚好友聚集新娘放里,大家用各種不同的方式逗新娘發笑或是出一些難題來捉弄他們,以此取樂。圖的也是「炒發」。

回門:新婚第三日,新娘回娘家探望,此為「回門」,如新郎伴送,則為「雙回門」,女婿第一次上門,要一一拜見岳家諸親長輩,中午岳家要開席宴婿,稱為接女婿。徽州素有「丈母娘見女婿,猶如見皇帝「,以及」女婿上門活祖宗「登說法。所以非常隆重。第一次回門,不等夕陽西下,新婚夫婦必須告辭歸家

5、訂婚需要准備什麼?

男方應備的禮品
1.聘金:又可分為大聘和小聘,應為雙數,且用紅紙包裝妥當。
2.聘禮:通常男方的聘禮可分為簡單的六件禮或隆重的十二件禮,送至女方家。
3.酒席禮:女家款待男方家所備辦的酒席約值多少,而以現款置於禮袋內給付。
4.媒人禮:男方比女方家稍多。
5.出發:男方家同赴女方家人數6或10、12人皆可。
女方應備的禮品
1. 挑禮品禮紅包若干。
2. 預備甜茶。
3. 准備甜湯圓、點心。
4. 招待酒席。
5. 回贈新郎6件或12件(帽子、領帶、衣料、袖扣等)。
6. 媒人禮若干。
訂婚當天的儀式
1.祭祖男方在出發前,首先祭祖,然後上香祭告列祖列宗,請祖先保佑這段姻緣美滿幸福。
2.出發:男方赴女方家的人數應成雙數,由男方家之年長親朋擔任,而禮車數一般為六輛車。
3.納采:男方納聘車隊到達女方家約100米時,男方須燃放鞭炮,女方也應燃引炮相迎,並由女方兄弟一人替新郎開門,再端洗臉水讓新郎洗手、擦手,新郎應回以紅包答謝。貢禮官將聘禮交予新娘父兄。
4.奉甜茶:準新娘在媒人的陪同下,捧甜茶獻請前來納聘的男方親友。
5.壓茶甌:甜茶飲畢,準新娘再捧出茶盤收杯子,此時男方來客應將紅包與茶杯同置於茶盤上,即俗稱「壓茶甌」。
6.踩圓凳:準新娘由好福氣婦人牽出,坐於大廳中一高腳椅上,腳踩一小圓凳,面朝門口,若是招贅,則面朝內。
7.戴戒指:由新郎取出系有紅線的金戒、銀戒套在新娘右手中指上,表示永結同心。婆婆亦在此時為新娘戴上項鏈、耳環之類的見面禮。
8.燃炮:訂婚禮進行至此,可謂大功告成,此時女方應燃鞭炮道賀。

6、訂婚習俗應注意什麼?

訂婚:舊時訂婚講究門當戶對。男女雙方不見面,全憑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一般男方托媒人尋訪合適的女子,問其生辰八字,若於男方合婚,提單瓶酒去女方家說親。女家若同意,將酒瓶打開喝酒,不同意,不開瓶口將酒退回。有的地方,女方若同意便招待一頓長面,否則就是不同意。一旦同意聯姻,就選吉日訂婚。訂婚時媒人領求婚者,帶上成雙的衣服或布料、點心、連瓶酒(兩瓶酒捆在一起)去女方家。女方家請來至親盛情招待,喝完連瓶酒就算定了婚。男方回去時,女方家在空酒瓶中盛滿糧食讓男方帶回去。如今,逐漸演變為由介紹人「引線搭橋」,男女雙方見面,互相了解,情投意合後,預定日期舉行訂婚儀式。俗稱「提提合」或「下定禮」。下彩:訂婚後,男方逢年過節或平時都可去女方家。每去一次,必帶一份薄禮。在結婚前一年或幾個月要下彩禮,俗叫「下酒」。男方備好衣物、禮錢、酒肉等,請介紹人同去女方家,女方設席款待,規模要比訂婚時豐盛。彩禮錢根據雙方家境而定。50年代一般為80-240元之間,70年代在400-1000元之間,如今上升到5000-8000元之間,城市高於農村,水川地方高於山區。結婚:男女兩家根據雙方生辰八字擇日舉行婚禮。男家俗叫「娶媳婦」,女家俗稱「嫁丫頭」,出嫁日稱「催妝」。女方家親友恭喜俗稱「添箱」,多送首飾、衣物、器皿、錢等。女方家設宴招待比較簡單,擇選至親若幹人隨姑娘去男方家做客,稱「西客爺」。給姑娘陪嫁妝,具家境而異,一般是一對箱子、氈被、衣服及鞋襪、梳妝用具等。80年代以後,陪嫁彩電、洗衣機、組合櫃等,其中不可或缺的是要陪嫁一對碗,叫「衣飯碗」,意為去婆家後衣祿不斷,女方還要給婆家公、婆、至親長輩及兄嫂各帶一件見面禮物,多為枕頂、鞋襪之類的東西,在婚禮上認親見面時贈送,俗叫「抬禮」。男方家結婚之日至少要備轎兩輛,按所選吉時迎娶媳婦。到女家要帶上「報恩索」,即給女方父母送的禮物、布料,還要帶上花饃饃、肉方子(4根豬肋條肉)及酒等。今民樂、大有、連城、通遠等地區(即原連城魯土司衙門轄地)在娶親時,女方家則要求男方帶一隻母山羊羔,以獻給家神。這其中,另有一傳說:傳說此地家神為「旮旯神」,姑娘出嫁如不獻羊羔,旮旯神就不高興,會破壞婚事的順利進行。此外,娶親去的人數要單,其中要有婦女一人,謂之「娶親奶奶」,此人要選合屬相的,父母、丈夫、兒女都齊全的,俗稱「全煥人兒」。娶親用轎忌用騾子,姑娘離開娘家時要哭,哭的越凶越好,否則會被人恥笑。出娘家門前,要手拿一把筷子,轉身拋在地上,表示不帶走娘家的錢財,同時,女方家的人要偷偷的把轎上的東西藏起,臨走時讓女婿出錢贖回。新娘上下轎要有合屬相的親人抱,最好是舅舅,俗叫「抱轎」。娶進門時放炮、打鑼,用和著鹽、五穀雜糧的彩色紙花打身,以示驅邪,這時不合屬相的人要暫時迴避。在新房炕上要有合屬相的未婚男子守床,俗叫「壓床」新房窗戶要用紅紙糊,在新娘進房時由新娘拆破窗紙。炕頭、被中藏放有核桃、紅棗,象徵團圓、早生貴子之意。 在舉行婚禮時男左女右,行三叩首禮(拜天地、祖先、父母),然後夫婦互拜,最後拜來賓,這時主持人要說一些生財納福、尊老愛幼、早生貴子之類的吉利話,爾後,新婚夫婦給父母及至親長輩敬酒、磕頭、饋贈禮品,這叫「抬禮認親」,有的女方陪嫁的東西這時讓小姑開箱展示與眾,叫「擺針織」(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劇了攀比之風)。女方給新女婿做一身衣服或鞋襪、腰帶,在婚禮上由新娘的弟妹或侄輩呈上讓新娘試穿,這時新郎的同輩人用腰帶將新郎束住緊勒,讓他掏錢給呈盤的人,這叫「掏腰包」,然後,由新娘家的「喜客」把家裡帶來的長面親自下到鍋里,給新娘、新郎每人盛上兩碗,讓他們坐在一起吃完,表示情深意長,白頭到老。 婚禮結束,眾人把門,新婚夫婦搶先進入洞房,認為誰先進入洞房,將來誰就當家。晚上鬧新房,俗稱「鬧床」。鬧新房甚為隨便、開放,而且無論長幼,有「三天的新媳婦沒大小」之說。新婚後第三天,娘家的父母或兄嫂來吃「三日酒」。來時帶著護襟、護袖等物,讓新娘帶著下廚房擀一頓「示手長面」,謂之「試刀面」,以鑒定、考核新娘「茶飯」技術的優劣和是否麻利干練。這一天,新娘由「全煥人」領到麥場上給石磙磕頭上香,叫「回對爺」,這些結束後,從此就可以出門了。第一次回娘家時要趁早出門,忌諱叫路人看見,並且在娘家住的時間不能超過在婆家待的時間。婚後月內,男方還要攜帶酒禮答謝媒人。到這時,一個完整的婚禮才算結束

7、請問:關於「訂婚」,「陝北」或說「延安」有什麼風俗啊?

滿族的婚俗:

滿族人與其先世女真人一樣,在其婚姻習俗中,保留著許多比較原始的婚俗。最明顯的是「勞役婚」或者說是「買賣婚」。在建州女真人中,流行著「男下女」的風俗,也就是男女婚配時,男往女家,男子要到女子家中向女方長輩叩頭,請求女方家長的認准。女方家長同意以後,男方家要送給女方家彩禮,又馬、牛、甲胄、弓矢、衣服、奴婢等等。有的因拿不起彩禮,要在女家服役,也有因湊不足彩禮數而終生不得娶者。這種買賣婚在滿族社會中保留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只不過性質有所變化而已。

滿族社會早期還盛行收繼婚制,也就是父死,妻其後母,兄弟死後,妻其寡嫂。此俗在被深受儒家倫理觀念浸染的社會視為"亂倫"。在滿族社會,受到法律的嚴格禁止和社會輿論的強烈譴責。這種婚俗在經濟尚不發達時期,起著防止財產外流的作用。《李朝實錄》記載的建州左衛酋長凡察之母吾也巨先嫁揮厚,後嫁揮厚的異母弟包奇,就是這種收繼婚的現象。在清代傳聞很久、鬧得沸沸揚揚的孝庄皇太後下嫁多爾袞一事,也是收繼婚的最好例子。

滿族早期家庭內由於實行收繼婚等原因是實行一夫多妻制的。努爾哈赤之父塔克世娶有三個妻子,努爾哈赤娶過九個妻子,他的兄弟也都是多妻的。在努爾哈赤的宮中,除了妻子「眾福晉」之外,還有被稱為「小福晉」的人,這些人在努爾哈赤的後宮中稱為「庶妃」,以及連「小福晉」名分也沒有的女人。這種並妻之制直到雍乾時期才被革除。而民間的並妻之制直到清末還有遺孑,與漢族的妻、妾制明顯不同。

遼河流域的滿族的婚嫁習俗,一方面延襲本民族古俗,另一方面受漢族婚俗的影響,出現了滿漢風俗糅雜的現象。從定親到完婚,都有一套完整的禮儀。遼河流域的婚俗與其他地區不一樣,就拿東北地區來說,居住在東北北部的滿族更多地保留滿族先人的風俗,而在南部地區的滿族人更多的摻雜漢族婚俗色彩。即使在南部地區的遼河流域,各地的婚俗也不一致。

遼河流域滿族婚俗,一般地說,在女子成年以後,父母即為之議婚。先由媒人通信相見定親。議定之後,不用庚帖只以簪珥等作定禮,稱之為「放定」。這一天,女子盛裝出見男家尊長贈以錢幣,謂之「裝煙錢」。

納聘日,男方的尊長帶領新郎到女方家,拜見女方的父母及尊長,謂之「叩頭」。在這一天,將男方所送的聘禮陳列在祖先的神案前,兩家親翁並跪在神案前,酌酒二盅,互遞醮祭,名曰「換盞」。

「打下處」、「插車」之俗是滿族婚禮中的傳統風情。努爾哈赤家族娶蒙古部落之女為妻,都是由女家送至中途,由男家迎接。科爾沁的莽古斯貝勒嫁女給皇太極為妻,皇太極前往迎接,在輝發的呼爾哈達會見後,即設大宴成婚。近代有的地方取消了"插車"之俗,一般在結婚前一日,路近的,新郎駕彩車迎歸;路遠的,女方家用四馬車載著嫁妝送女子至男方家,在車前有身強力壯的男子數人,乘馬先至。這時,男方家門口事先放置好長案,在上邊擺上三大碗酒,待客人到後,滿飲此杯,名曰「迎風酒」,亦稱「下馬杯」。飲畢,車馬繼至,進室內安置嫁妝。新嫁娘假宿別家,名曰「下處」。第二天吉時,用彩車迎歸。

迎親時,新娘上彩轎,腳不許落地,由女家兄弟抱著上轎,俗稱"抱轎"。新娘下車後,新郎下車後,新郎執馬鞭輕打新娘三下,或由新郎朝轎門射三箭,然後拜堂成禮,說是為了驅趕黑煞神。

拜完堂後,新娘先不入洞房,事先在洞房的右邊設青布帳篷,裡面放上被褥,新娘坐在其中,這是滿族婚禮中的"坐帳"風俗。待新娘親屬辭歸,車馬已經走後,騎馬的人後行,新郎在門前案上,給每人敬三大碗酒,名曰"上馬酒"。這時,新郎才移入新房。

滿族生兒育女的風俗,帶有濃郁的狩獵民族的古樸、粗獷的味道,有的還沿襲狩獵時代的古風。

「落草」,是指出生,是滿族的生育風俗。在很早以前,滿族婦女生孩子,都在土炕上,臨產前,把炕席捲起,在土炕上鋪一層穀草,產婦在穀草上分娩。相傳祖先生下時在草窩,為了不忘本,後人沿襲此俗。

滿族風俗,生男要懸弧於門左,生女設幌於門右。弧並不是真的弓箭,而是用小樹條揻成弓,用紅絲線作弦,中間插一根羽毛做的小箭。待滿月後,將小弓從門上取下,拴到子孫繩上。有的地方將它稱之為「公子箭」,寓意長大以後不忘崇尚武功,進取功名利祿。

受漢族影響,滿族生孩子也有「做滿月」、「蒸百歲」、「抓周」等習俗。嬰兒滿月,娘家要送綉花帽、衣服、玩具等,謂之「做滿月」。嬰兒一百天,娘家送饅頭一百,謂之「蒸百歲」;贈錢一百,謂之「百歲錢」。嬰兒至周年,在嬰兒面前,放刀剪、綵線、玩具、弓箭、硯墨等,讓嬰兒任意抓取,以觀其志,謂之「抓周」。

在清代,滿族生男孩後,要到旗屬衙門登記造冊,領取「銀子錢」,稱「吃錢糧」,作為八旗"幼丁"。也有終生不領錢糧的余丁,滿語稱"蘇拉",又稱"閑散"。凡吃錢糧的,長大以後要披甲當差,身為八旗兵丁就不能任意遷居它處。清朝晚期,許多八旗世家基於八旗制度的束縛和生計的艱辛,出旗為民,生育子女不再「吃錢糧」了。

滿族育嬰睡搖車。在古時候用樺樹皮製作,長一米有餘,寬六十多公分,兩端呈半圓形,微微翹起,如同小船。現在有的地方還用搖車,大多都用椴木薄板製成,邊沿制上紅漆,繪制花紋,書寫「長命百歲」,「龍鳳呈祥」等吉利話。滿族喜歡嬰兒睡個扁平頭,嬰兒出生,世代相傳,至今不改。居於北方的漢族也因襲其俗。

滿族「換鎖」之俗比較普遍。生孩子時懸掛於門旁的弓箭或布幌,待滿月後收回拴在子孫繩上。子孫繩又稱"鎖錢",裝在西牆正中的子孫袋裡,那裡是佛頭媽媽的神位。相傳佛頭媽媽是保護嬰兒之神,每年春秋兩季,需向佛頭媽媽祭祀求福。開祭時,將子孫繩從佛頭媽媽神位一直拉到院里,院內設香案,擺打糕、香碟之類,案桌腿上綁一柳枝,子孫繩拴在柳枝上。家中未字男女和抱小孩婦女跪於案前,眾人叩頭。薩滿先以柳枝蘸水遍灑在孩子頭上,接著捧著香碟在每個孩子面前熏一下,謂之驅邪避毒。隨後,取下子孫繩上的五綵線,分別套在孩子們的手脖和腳脖或頸上,過了三天,再收回貯存在子孫袋中,謂之"換鎖"。現在的滿族人雖然已不再搞祭祀活動,但每年春秋仍然有掛鎖的習俗。

陝北的婚俗(下面網址里更細):

陝北的婚姻習俗有四種:一種是「娃娃親」,在小孩四五歲時由父母所定;一種是「童養媳」,是舊時因女方家生活困難,父母將未成年的女兒賣到男方家,到十三、四歲再完婚;一種是自由戀愛;另一種就是漢族傳統的「媒約」式婚姻。
「媒約」式婚姻在媒人撮合雙方家長同意後,先由女方的母女到男方家去看,如果女方接收了男方的禮物,說明婚事有成,就選日子舉行訂親儀式,再擇吉日結婚。 迎親那天,男方家的迎親隊伍一大早就出發,到達女方家後,無論時間早晚,都要先吃早飯,再吃午飯。吃完午飯,娶親隊伍向男方家進發,沿途遇村即吹樂,以示慶賀。轎到男方家村口,一老者手端盤子,盤內放兩碟菜一壺酒,在路口恭候,由媒人代表大家喝一杯酒,叫做「接路」。花轎進院後,由新郎接新娘出轎,叫做「撤帳」,接著即舉行拜天地儀式。
拜完天地,新郎火速抱起香案上的插香斗跑入洞房,新娘則由其姐夫抱上,與新郎競相跑入洞房,據說先迎者處處占上風。洞房內有一太太把守,名為「照帳」。新人入洞房後,背靠背地坐在一起,照帳的人用木梳將男女的頭發交叉搭在對方肩上,邊梳邊唱。新娘梳上盤頭,從此結束了少女時代。接著,開始鬧房。半夜,新郎的母親端一放有饃饃的盤子進入洞房,新郎新娘各吃一半饃,吃饃的時候,婆婆要講唱祝詞。
第二天清晨,新郎要端上洗臉水送到客人面前,請客人洗漱,然後,新郎和代事端上酒菜,給客人送來,叫喝「扶頭酒」。
早飯後要「亮箱」,將嫁妝一件件出示,隨後,婆家人和親戚按資排輩,新郎新娘逐次拜見,被拜之人,要賞錢以謝。午飯後,新娘回門

http://www.shanbei.net/custom/index.htm

8、訂婚,不小心把盤碗摔地上了(沒摔壞),對方信佛,有什麼不好的預兆嗎,還是沒關系

訂婚時不小心把盤摔到地上了,沒有什麼太大的關系。

首先你這個盤摔地上了,但是沒有內摔壞容。如果說是摔壞了,那可能就預示著這場婚姻會破裂。但是你沒有摔壞,那麼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另外作為佛教信徒來講,因果報應,抑惡揚善,是其宗教信仰。而不像道教,每一件不同的事件可能代表的是某種特殊的意義。

從這點上來講的話,他也不會因為這些小事而去對你有其他看法。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