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婚前准備 » 入祖祠請帖

入祖祠請帖

發布時間: 2023-05-04 21:43:27

1、香火進祠堂請朋友請帖怎麼寫?

你說的這個祠堂是可以請朋友的,應該是沒有問題呀。

2、ツ4ナ2宗族祠堂檄文

一、宗廟、祠堂概說(1)
選擇字型大小:大 中 小 鍵盤左右鍵(← →)可以上下翻頁 全屏閱讀

宗廟的起源甚早。商代甲骨卜辭中大量的祭祀禱文,就是占卜之後由主持者在當時國王的宗廟中舉行的儀式上宣讀的。據《詩經·大雅·緜》所詠唱詩句為:乃召司
空,乃召司徒,俾立家室,其繩則直,縮猜悔肢版以載,作廟翼翼。,周人的祖先太王一到周原,立刻就命令官民,建立宮室、宗廟、大社;周原出土的先周甲骨刻辭中也

祠,自蒿於周周原甲骨刻辭編號為H11:117。考釋見徐中舒《周原甲骨初論》,《四川大學學報穗世叢刊》十,《古文字研究論文集》,1982年。的記載,這
是對周王從鎬京往岐山周原的先王宗廟進行春祭活動的一條記錄。這說明宗廟的歷史與漢人宗族的歷史一樣悠久。祖先祭祀活動是宗族存在的基本方式和重要標志,
也是它的人文價值所在。因此,古人把宗廟看得非常神聖,所謂君子將營宮室,宗廟為先
《詩經·大雅·緜》
作廟翼翼鄭箋。《十三經註疏》上冊,第510頁。的說法,不僅象徵著遷居、立朝的合法性,甚至還帶有生存合法性證明的意義。

由於周代實行的是貴族政治,社會上各個等級擁有的宗廟數量,就受到非常嚴格的等級規定。如在《禮記·祭法》中有以下一套復雜的制度:

(1)天子七廟:考廟(父)、王考廟(祖父)、皇考廟(曾祖)、顯考廟(高祖)、祖考廟(始祖),此五廟一月一祭;另有二祧廟(一昭一穆),高祖以上遠祖入祧廟。祧廟不受月祭,只在冬至時接受一次祭祀,稱為嘗


(2)諸侯五廟:考廟、王考廟、皇考廟,此三廟受月祭;另有顯考廟、祖考廟,受
嘗祭。

(3)大夫三廟:考廟、王考廟、皇考廟,前春都只受
嘗祭。顯考和祖考不另設廟。

(4)上士二廟:考廟、王考廟,只受 嘗 祭。皇考以上都不另設廟。

(5)中士一廟:考廟,王考無廟。

(6)庶人無廟。

如此等級分明的規定,一方面是為了適應貴族政治的身份要求,另一方面也可能是除了貴族以外,當時其他階層中的宗族組織還沒有很長的發展歷史,對祖先的追
溯,也遠未達到王族、貴族的水準,因此,在先秦文獻中,完善和典型的宗廟系統只與天子宗族,即所謂的王族相連。而在其他階層中,由於宗廟數受到非常嚴格的
限制,宗廟的意義顯然不夠完備。但在文獻中,無論存在多少等級差別,凡是為祭祀祖先而建造的建築物,宗廟仍是最基本的通稱。在元朝馬端臨《文獻通考》卷九
一《宗廟考》中,所謂的宗廟就涵蓋了全部,其中包括天子宗廟、後妃廟、私親廟、功臣配享廟、諸侯宗廟、大夫士庶宗廟等等。

戰國以後,隨著政治等級制度的進一步深化,人們開始將
宗廟專歸於祭祀歷代帝王,相當於國廟系統,而對帝王以下各階層宗族祭祀本族祖先的場所,則出現了 祠堂
的稱呼。如楚國屈原流放到漢北,彷徨山澤,見楚有先王之廟及公卿祠堂
《楚辭集注》卷三《天問》王逸注序,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第49頁。。

祠 ,或特指春祭。《說文》:
春祭曰祠,品物少,多文辭也,其時青黃不接,可祭物品缺乏,故以宣讀文辭為主。或泛指祭祀。《公羊傳·桓公八年》: 春曰祠
,東漢何休註:祠猶食也,猶繼嗣也。春物始生,孝子思親,繼嗣而食之,故曰祠,因以別死生。 祠堂
之意主要指後者。由於秦代非笑聖人,盪滅典禮,務尊君卑臣,於是天子之外,無敢營宗廟者司馬光《文潞公家廟碑》,呂祖謙編《宋文鑒》卷七六,文淵閣《四庫
全書》集部總集類二。,祠堂這一名稱就進一步從帝王宗廟系統中分離出來(例如在著名的西漢宮廷廟議
中,就沒有 祠堂 的地位參見拙著《西漢禮制建設之一
廟議》,湯志鈞等《西漢經學與政治》第六章,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成為一個獨立的系統。不過,那時的祠堂與後世不同。首先,它大多建立在墓地
邊上,而不是像後世那樣,總把祠堂建於宗族居住地的中心。《漢書·霍光傳》:復土起冢為祠堂
;司馬光也說:
漢世公卿貴人,多建祠堂於墓所,在都邑則鮮。同上引司馬光文。其次,它也不一定都屬宗族所有。許多官吏在職期間頗有政績,當其調轉升遷,當地人民為抒感懷
紀念之意,集資為其建造
生祠,此風興起於漢代顧炎武《日知錄》卷二二《生祠》: (《漢書》)《於定國傳》: 父於公為縣獄吏,郡中為之立生祠,號曰於公祠。
《漢紀》:欒布為燕相,有治跡,民為之立生祠。
此後世生祠之始。黃汝成《日知錄集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中冊,第1268頁。,對後代的影響也很大,為保佑一方平安的
地方神祠堂(名目甚多),亦來源於此。如香港新界石湖墟的 周王二公書院 為紀念將當地居民從清初
遷海令的浩劫中拯救出來的廣東巡撫王來任、兩廣總督周有德二人,由當地各界人士集資,於康熙中期建立 報德祠 一座,後來改稱
書院,並成立了相應的神誕祭祀組織。參見田仲一成著、錢杭等譯《中國的宗族與戲劇》第一篇第一章,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另可參見拙文《祭祀圈與民
間社會以平陽縣騰蛟鎮薛氏忠訓廟(大夫殿)為例》,鄭振滿、陳春聲主編《民間信仰與社會空間》,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399
414頁。韓國學者朴元鎬《方仙翁廟考 以淳安縣方儲廟的宗祠轉化為中心》,《
家庭·社會·大眾心態變遷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黃山書社,1999年,第459 462頁。,就屬於這一性質。

唐、宋年間,上層官僚、士大夫宗族所立 祠堂 大多改名為
家廟。比如,唐代流傳下來許多 家廟碑 、 先廟碑 之類,而很少見有稱
祠堂碑的。唐末社會大亂,各級家廟大多毀於戰火。宋朝建立以後,為防止重新出現豪強割據,朝廷曾嚴令禁止各類宗族設置家廟。慶歷元年(1041),仁宗頒布赦書,許文武官立家廟
《宋史·宋庠傳》。王曙也奏請三品以上立家廟,復唐舊制;文彥博請定群臣家廟之制。,但人們仍心有餘悸,
因循顧望,不敢奉行。一直到十幾年以後的仁宗皇祐年間,由朝廷正式下令,允許大臣建立家廟,才逐漸 復唐舊制
。從此,官宦之家可設家廟,祭高祖以下五代 ,就成為定製了。詳情可參閱《宋史》卷一九《禮志·吉禮·群臣家廟》的記載。

如果要指出宗廟與祠堂的區別,那顯然是因為前者有
百世不遷之宗,而後者由於宗法制度的演變,已不再有條件維持這種嚴格的系統與級別。明末清初廣東學者屈大均說:今天下宗子之制不可復,大率有族而無宗。宗
廢故宜重族,族亂故宜重祠。有祠而子姓以為歸,一家以為根本,仁孝之道,由之而生屈大均《廣東新語》卷一七《宮語·祖祠》,《續修四庫全書》史部734
冊,第695頁。,這個判斷基本上是正確的。不過,我們不能將宗廟和祠堂這兩個本質上基本一致的概念絕然對立起來,雖然它們確實有過不同的發展歷史和適用
范圍。

一套堪稱完善的漢人宗族祠堂系統,是明中期以後才開始出現的,到清初得以固定下來。除了帝王仍襲用宗廟之稱外,其他各階層宗族的祭祖場所都稱為祠堂,如趙翼所說:今世士大夫家廟皆曰祠堂
趙翼《陔余叢考》卷三二《祠堂》,中華書局,1963年,下冊,第691頁。;科大衛則稱之為
家廟式的祠堂科大衛《祠堂與家廟從宋末到明中葉宗族禮儀的演變》,《歷史人類學學刊》第1卷第2期,2003年。。由於貴族特權的衰落,一般地主和庶民勢力的增長,普通民眾也逐漸獲得了自建祠堂的權利,因而其分布面就非常廣泛。

清代祠堂廣泛興建, 居家變祖祠
得到普遍的提倡,常常是每一村落,聚族而居,不雜他姓其間。社則有屋,宗則有祠程庭《若菴集》卷五《春帆紀程·入新安界》,《四庫存目叢書》子部補編第8
冊,第114頁。。這是徽州一些單姓宗族聚居村內的情況。諸姓雜居村內亦復如此,除非某姓尚未成族,否則沒有例外。就連位於川渝山區的江津縣,也是族必有
祠,族必有長,以祠統家
聶述文等修、劉澤嘉等纂《江津縣志》卷一一之一《風俗一》,民國十三年(1924)。。

在宗族的總祠之下,各房支都建有分祠、支祠,如曾國藩所說:分建支祠,亦猶古小宗親廟之遺意。曾國藩《先大夫置祭費記》,《曾國藩全集》第五冊《詩文·雜
著》,嶽麓書社,1986年,第353頁。在世系的歸屬上,分祠很明顯地要受控於總祠,但在實際功能上,除了舉行全族性活動(修譜、散譜、修祠、宗族慶典
等),分祠有義務作為宗族的一個部分參與其中外,分祠日常活動的組織,財產的籌集、使用、分配,對本房族人、族務的管理等等,都是獨立進行。

與祠堂性質相同、但規模有異的祭祖場所,還有上面已經提到的 家廟 。
家廟的形成可遠溯至先秦,惹得孔子大怒,宣布 是不忍孰不可忍 的 八佾舞於庭
,據說就發生在季氏的家廟之中《論語·八佾》鄭玄註:魯以周公故受王者禮樂,有八佾之舞,季桓子僭於其家廟舞之,故孔子譏之。
劉寶楠《正義》:此注所雲家廟,當即指桓廟,以公廟設於私家,故亦稱家廟也。《清經解續編》卷一五三,上海書店,1988年影印本,第四冊,第787
頁。。秦蕙田《五禮通考》卷一九《吉禮·祭始祖先祖》:或建為宗祠,或合為家廟
文淵閣《四庫全書》經部四。,宗祠對外,所祭祖先的規則很嚴,規定了繼高祖以下的小宗如何在龕中祭奠他們各自的祖先,並藉此更加明確各小宗通過祖先祭祀實
現親族統合的宗法理念井上徹《中國的宗族與國家禮制》,錢杭譯,上海書店出版社,2008年,第96頁。。家廟不對外開放,可根據建廟者願望,突出一個
合字,所祭對象上至始祖,下至祖考,組合比較隨意。比如,在明朝夏言關於家廟的著名建議中,就提出允許三品以上高級官僚的家系中存在大宗集團,允許四品以
下官僚的家系中存在小宗集團同井上徹上引書,第122頁。。常建華的分析應該可以成立:雖然家廟與祠堂、宗祠同是祭祖所在,均與《家禮》有直接關系,但是
二者仍有一些重要差別。建立家廟者多為高級官僚,等級觀念嚴重,家廟名稱背後蘊含著特有的社會文化意義。常建華《明代家廟述論》,《明代宗族研究》附錄
一,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427頁。

宗族宗廟、祠堂系統的主體已如上述。除此之外,有一種性質特殊且規模甚大的
合族祠也值得一提。合族祠,也就是聯宗祠,在大多數情況下是聯宗的產物。筆者曾在《血緣與地緣之間中國歷史上的聯宗與聯宗組織》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
社,2001年。一書中詳細研究過廣州的
蘇氏武功書院 、廣東的 廬江何氏書院、東莞等地的 陳氏試館 、東莞的 都慶堂鄧氏大宗祠 、 廣州大宗祠 、廣州 吉山書院 、溫州平陽的
陳氏紀念堂等著名合族祠,指出了它們的基本性質,其實已不是宗族組織,而是宗族間的一種同姓地域組織。關於這一問題,讀者可閱讀日本學者牧野巽的《廣東的
合族祠與合族譜》之一、之二後收入東京御茶水書房1985年《牧野巽著作集》第六卷《中國社會史諸問題》。,以及筆者對此所作的詳細評論拙著《血緣與地緣
之間中國歷史上的聯宗與聯宗組織》,上海社會科學院,2001年,第46
47頁。。最近黃海妍著《在城市與鄉村之間清代以來廣州合族祠研究》三聯書店,2008年。,對這個問題又有了更加深入細致的討論,極具參考價值。

祠堂的經濟基礎是祠田、祭田,有關研究成果很多,此不贅言。讀者可集中閱讀前引常建華《宗族志》第五章《族產》,前引井上徹《中國的宗族與國家禮制》第七章《清代的蘇州社會與宗族》。

二、宗廟、祠堂的象徵意義(1)
選擇字型大小:大 中 小 鍵盤左右鍵(← →)可以上下翻頁 全屏閱讀

大凡研究漢人宗族宗廟、祠堂(以下簡稱祠堂)問題的著作,都要肯定祠堂作為宗族象徵物 這一深層次意義,甚至還不無誇張地稱之為 血脈的聖殿
劉黎明《祠堂·靈牌·家譜中國傳統血緣親族習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5頁。。所謂 象徵 ,是 反映 、 影像 出 本質 、
底蘊的意思,但宗族的本質和底蘊並非 血脈 所能准確概括,無血緣或血緣不明的
擬制關系大量存在於祠堂之中。那麼,祠堂究竟象徵了什麼?怎麼象徵?這兩個問題在中國宗族祠堂史的研究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惜研究者大多語焉不詳。

祠堂的功能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五個方面:

(1)按一定規則供設祖先神主(牌位)的場所;

(2)舉行各類祖先祭祀活動的場所;

(3)宗族尊長向族眾宣講禮法戒律和道德規范的場所;

(4)宗族成員討論族中事務的場所;

(5)處理宗族內部糾紛的場所。

這五個方面中的每一個,都是在說
祠堂是一個什麼場所,或者宗族成員在祠堂里干什麼,並沒有涉及祠堂的象徵問題。

林耀華對義序宗族祠堂的學術思考出自於他的親身體驗,所以讀來非常親切:

宗族一個最大的特徵,就是全族人所供奉的祠堂。祠堂的建立,原是為祭祀,崇拜宗祖,感恩報本,然時過境遷,祠堂的功能,不復僅限於宗教方面,其他功能也漸
漸附著產生。祠堂化作族人交際的場合,變為族老政治的舞台;公眾意見由此產生,鄉規族訓由此養成,族人無不以祠內的教義信條奉為圭臬。簡言之,祠堂是宗族
中宗教的、社會的、政治的和經濟的中心,也就是整族整鄉的集合表象(collectiverepresentation)。林耀華《義序的宗族研究》,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0年,第28頁。

祠堂本身只是一個建築物,祠堂內可以進行各種性質不同的活動,可以發揮各種不同的功能(這些活動和功能當然必須與宗族有關)。但是無論何種活動和功能,對
於宗族設立祠堂的初衷或目的來說,都只是外在的和派生的,也就是說,它們並不直接反映宗廟祠堂的本體意義。祠堂在宗族成員心目中的地位,實際上遠遠高於在
祠堂中完成的各種紛繁的具體功能。在某種意義上甚至可以說,祠堂所具有的特殊的象徵意義,完全可以脫離那些具體功能而存在。而若無那些特殊的象徵意義,祠
堂中也許就不會再舉行任何活動了。象徵意義是所有功能表現的真正基礎。

建立祠堂,供奉祖先牌位,舉行祖先祭祀,對於宗族來說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清人說:祠堂之設,所以盡報本反始之心,尊祖敬宗之意;實有家名分之首,開業傳
世之本也。康熙四十四年(1705)浙江會稽《顧氏族譜》卷二《祠堂例禁》。這里指出了很重要的一點,即:設立祠堂的目的,是為了滿足宗族成員的報本反始
之心
和 尊祖敬宗之意 ,換言之,祠堂所象徵的,就是這一個 心 和這一個 意,兩者是相通的。通過對祖先世系的追溯來探求自身肉體、精神和文化的
根 ,這是 報本反始 ;不僅在肅穆的儀式中
祭神如神在,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將祖先的遺訓和祖先的恩德當作無聲的至高命令,時刻感覺到祖先神靈的呼喚,誠心誠意地尊崇著祖先正體的延續者(宗子),這
是尊祖敬宗。前者體現的是宗族的歷史感和歸屬感;後者體現的是宗族的道德感和責任感。這四種心理追求構成了宗族整個意識形態的支柱。祠堂的建成,之所以能
夠成為宗族實現整合的標志,就是因為它以濃縮的、象徵的形式,把原先不無虛幻的心理感受顯現了出來,使之成為一種現實的力量。對於研究者來說,宗族的祠堂
不是一個物質性的空殼,不是一種建築的模式,也不是僅僅表現具體功能的場所。透過宗族祠堂的外牆,我們應感受到這一建築所蘊含的文化信息:它培養了宗族成
員的榮譽感和認同感,顯示了宗族的價值源泉。

祠堂通過兩類形式不同的 符號 來體現其特殊的象徵意義。

一類是正面表達上述四種心理感受的符號,如見於各類祠堂中的楹聯、匾額。由於這是在祠堂中進行的一種典型的正面宣傳,因而就充分象徵了宗族報本反始之心

尊祖敬宗之意。當然,這些楹聯具有顯而易見的理想性誇張成分,即便如此,仍應對之高度重視。因為這是漢人宗族成員關於祠堂象徵意義的最直接的自我評價。這些評價基本上是脫離具體的功能表現的。

另一類則是反面體現祠堂象徵意義的符號,就是把違反宗族規范的族人趕出祠堂,讓不守規則者 出局 的
禁令。剝奪某一族人的宗族成員資格,是宗族在國法所允許的
自治范圍內,對一個違反本族規則者所能進行的最不動聲色、但又是最嚴厲的懲罰。如道光五年(1825)江蘇潤城《全城章氏宗譜》,對犯有下列過錯而不思悔改的族人,不但當時就要革出祠門,以示懲訓
,而且還要在家譜上 書大惡某人,使之遺臭萬年 。這些過錯共十四條:

(1)倚仗護符而出入衙門;

(2)不尊卧碑而興滅詞訟;

(3)逞酗酒而凌辱父母;

(4)倚強力而毆辱弟兄;

(5)不務正業酷好賭博,先破家而復誘同宗子弟;

(6)游手好閑專事挑唆,圖口腹而致一脈參商;

(7)紙上栽贓設阱而貽害同族;

(8)平地生波下火而暗傷宗人;

(9)不分尊卑而戲謔無度;

(10)不論叔伯而毆詈交加;

(11)娛情嬉遊而使營生之失業;

(12)溺愛婢妾而致閫范之不清;

(13)捕風捉影借端而戕賊宗支;

(14)撥草尋蛇無故而詐害子侄。

不許違反規約者入祠的警告具有非常強烈的威懾作用。它不像一般的體罰只觸及皮肉,也不像一般的罰款只涉及身外之物,打了、罰了之後,人還是自己人
。 不許入祠 這一震撼人心的
符號的特殊功能,是觸動了族人最敏感的神經,並且將宗族價值規范的源泉和基礎,提到了生死攸關的高度:如果不被允許進入祠堂,一個人與宗族祖先之間的聯系
紐帶就將斷絕,從此也就會失去了族人之所以為族人的全部理由。其後果的嚴重性,甚至還會導致那些失去入祠資格的族人死後成為無所依歸的孤魂野鬼
。對於習慣將個體價值融入群體價值的中國漢人來說,被自己仍深刻認同、只不過因忘乎所以而一時有所悖逆的群體拋棄、勒令
出局,無疑是不堪設想的最悲慘的結局。日本學者田仲一成在研究了中國南方農村盛行的
孤魂祭祀(比如農歷七月中旬的盂蘭盆會)後,指出了這類儀式的象徵性含義:

孤魂者,或多或少是被宗族拋棄的,宗族對這些孤魂,或是恐懼,或是負疚。罪犯和浪盪子之所以在孤魂之列,也是因為他們作為脫離了宗族秩序束縛的人,引起了族人的恐慌。

由於宗族是一個單靠相同血緣的人們聯結起來的封閉社會,因此不屬於該血緣集團的人,就被作為
外人排除出去。雖然有可能象同族合並和宗親會那樣擴大成擬制性血緣關系,但即使這樣, 血緣范圍之內 與
血緣范圍之外的區別仍然非常嚴格,宗族作為封閉社會這一點並未改變。如果一個人越出宗族范圍,得不到宗族的保護,其命運必定是悲慘的,他們大多要被死亡吞
噬。如果這些族外者增多,就會導致封閉社會的不安定,族外者的敵意也很可能導致宗族的動盪。因此,宗族社會有理由對這些在外無祀的孤魂、幽鬼表現出異乎尋
常的關注。孤魂祭祀對於維持宗族社會來說,是不可缺少的安全措施。安居在宗族內的人們,害怕流落於野外的孤魂野鬼他們感到孤魂的怨聲是最可怕的。田仲一成
《中國的宗族與戲劇》,錢杭等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435
436頁。

反面的威脅,尤其是對一旦不能入祠而淪落為
孤魂野鬼的恐懼,顯然比正面的評價更深刻地揭示了祠堂的象徵意義。同時它也說明,宗族成員對祠堂意義的反復強調,並不是出於某種功能的、社會意識形態的需
要,更不是欺騙。歷史感、歸屬感,道德感、責任感,關繫到宗族存在的根本理由,在某種意義上,這也就是漢人與宗族之間那不解之緣的真正紐帶。族譜當然也具
有這種象徵性,尤其是在修譜、散譜的過程中尤為突出地表現出來;但族譜畢竟不能像祠堂那樣,可以直接地、老少咸宜地、極為通俗而不論文化高低地、形象化和
日常化地,將宗族成員與祖先緊密地聯系起來,從而最迅速地滿足漢人對以上四種心理感受的需求。

有些批判以輕蔑調侃的口吻對宗族祠堂作了漫畫式的描述,似乎這一切只是一場可笑的鬧劇,而宗族首領都是一群自欺欺人的大騙子,族人都是蒙在鼓裡的大傻瓜。
有些人又反其道而行之,竭力渲染祠堂內的恐怖氣氛,把祠堂看成一所私刑充斥、濫殺無辜的殘酷的牢獄,而宗族首領近似劊子手,族人則是一群聽憑宰割的可憐
蟲。這兩種觀點都是嚴重的誤解。宗族祠堂既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獄,更不是戲台。它是一個庄嚴肅穆的場所,寄託了漢人宗族成員深沉執著的感情。我們當然可以
去批評這些感情所包含的不合時宜的歷史內容,但我們不要去嘲弄這些感情。漢人對自身歷史感、歸屬感、道德感和責任感的自覺追求,是中國數千年文明的精髓,
應該得到現代人的尊重,尤其應該得到漢人子孫們的尊重。請讀下引兩段文字,體驗一下沉浸於其中的那略顯悲愴的感慨:

祠宇為祖先棲神之地,已故者自當進位於祠,但該支後裔,當思創造何等艱辛,不獨資材為難也。今附主於祠,俾先靈享無功之奉,亦何以相安?光緒五年(1879)江蘇武進《承氏宗譜》卷首《祠墓規》。

臨祭不許跛倚。每見近來好游盪者,於演戲賽會之場,終日爭趨,不厭不倦;又或好祈福者,朝南海,走東岱,不惜勞苦,虔心虔意;乃一年三百六十日,只二日祭
祀。今所行儀節一概從簡,即禮儀大備,亦不須半日時辰。凡我族人,反不若游盪祈福者聚精會神,而行立跪拜,漫不恭肅,殊失禮意!道光十年(1830)江蘇
江都《卞氏族譜》卷一《基沙祠堂禁約》。

這些話,就像是一個老人正在對祠堂的象徵意義作一番心情沉重的回顧。其實,他真正感到痛心的,並不僅僅是一些族人沒有遵守祠堂的有關規則,而是他們對宗族價值源泉的漠視。這當中的道理,也同樣值得我們深思。

宗族傳統在現代社會中的延續和重建,說明漢人與宗族的聯結是極其牢固的,說明上面所提到的那種
漠視,畢竟沒有能佔領漢人的心靈。這肯定是一件幸事。

3、家族祠堂落成請村委領導喝酒請柬怎麼寫?

由同族長輩出面邀請也行,請柬簡單明了些。
寫上:為維護傳統文化、體現本村尊老愛幼精神,我們家族特建立活動中心(祠堂),敬請村領導前往光臨指導,共同促進村民進步,落款寫上長輩姓名。

4、祠堂進火邀請函怎麼寫

祠堂跡正慧進清臘火邀請函按邀請函格式寫。根據查詢相關資料得知,邀請祠堂進火的邀請涵可以寫姿答被邀請的人的名字,事件,時間,邀請函文字用語需肯切,真誠,讓被邀請人感覺到尊重。

5、張氏公祠落成大典歡迊詞怎麼寫

張氏公祠落成歡迎詞
尊敬的各位宗親,來賓:
今天猜咐,春光明媚,陽光普照。在這個大好的日子裡,我們迎來張氏宗祠重建工程落成典禮。這是我們張氏大家族的一件大喜事,也是全國張氏大家族的大喜事。我們在此開展隆重的慶祝活動。
在這大喜大慶之日,我代表張氏家族,向各位領導,向來各地同宗特邀嘉賓,表示熱烈歡迎。你們在百忙之中,能擠出時間,前來與我們共同慶賀新祠堂的落成,使我們深受鼓舞,倍感榮幸。我們表示衷心的穗寬純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在這里給各位宗親、來賓拜個年,祝大家虎年生意興旺,生意興隆,家庭幸福,身體健康,吉祥如意!
我們張氏家族,歷史悠久,人丁興旺,自先祖創業以來已有XX多年歷史,家族不斷壯大發展,現有住戶達XX來戶,人口XX餘人。天下同宗一家親,歡聚祖祠敘深情。宗祠既是列祖列宗棲息的地方,又是我們張氏至德謙讓精神傳承的集地。今天,我們借宗祠竣工慶典之機歡聚一堂,希望本族宗親要念祖念宗念先賢,同脈同心同奮發,承前啟後,繼往開來,上以告慰我先祖,下以垂範我子孫。
重建宗祠是我們張氏幾代人的願望,是全家族的共同心願。我們家族群策群力,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不怕吃苦,不怕困難,僅在短短X年時間里,籌資XX余萬,修建了一座XX平方米氣勢宏偉的新祠堂。它弘揚倪氏文化,造福子孫後代,其意義特別重大而深遠。在這里,我要向為重建宗祠付出心血和汗水的宗親們道一聲辛苦了。感謝各位在重建宗祠過程中,;勞心勞力,慷慨捐資。在這里還要特別感謝XX先生個人出巨資,同時,我們還要感謝地方各級政府,各地宗親的大力支持,有了巧滑多方的支持,才有了今天宗祠的順利竣工。
我們張氏家族和全國張氏家族源於同宗,一脈相連,歷史悠久,情同手足,互敬互愛,榮辱與共。今後,我們更要親密聯絡,攜手共進,繼承和發揚老祖宗艱苦創業的精神,敬老愛幼的優良傳統,團結奮發,建設家園,為祖宗爭光,為中華民族添彩!
最後,祝大家在虎年大旺,生活虎躍龍騰,名譽虎氣沖天,事業虎嘯風生,錢財虎踞龍盤,身體健健康康,事業順順利利,年年好,年年高。謝謝!
張氏家族代表:XXX
XXX年X月XX日

6、祠堂落成,想請醒獅助陣,請柬怎麼寫?

祠堂落成,想請醒獅助陣,寫請柬實際上就是一個小說明。意思就是說,家裡的祠堂落成,請醒獅助陣一起歡慶倍增氣氛同喜同慶……。

7、宗祠落成,想請醒獅助陣,請帖怎麼寫?

《邀請函》
茲有陳氏宗祠落成,並定於2020年元同15日舉行落成典禮,現誠邀「飛鴻南獅隊」在典禮上助陣,以展我陳氏風采,並祝福陳氏家族代代昌盛!
屆時希望貴獅隊能准時到達,非常感謝!
陳氏宗祠籌委會
2020年元月12日

8、祠堂祭祖對聯

宗祠祭典代表著漢族祖先信仰的`優秀文化形式,具有較大的影響力和歷史價值。以下是祠堂祭祖對聯,歡迎閱讀。

長綿世澤;衣冠百世;春秋匪懈;昭假烈祖;

繩其祖武;慎終追遠;丕振家聲;俎豆千秋;

繼序不忘;佑啟後人;貽厥孫謀;積厚流光。

百年樹德;繩其祖武;蒸嘗勿替;心誠則靈;

奉先思孝;孰事有恪;奕代流芳;佑我後人;

祀事孔明;意虔便安;敦族言歡;明德維馨。

千枝歸一本;世代源流遠。禮樂家聲遠;典祀千年重。

宗祖規模遠;萬派總同源。孫枝奕祀長。詩書世澤長。

綿延碰乎百世昌。兒孫紹述長。祖功垂福澤;祖功垂福澤;

澗溪毛可薦;蒸嘗酬祖德;福田宗祖種;宗德布春光。

宗德衍家聲。黍稷德惟馨。昭穆序人倫。心地子孫收。

仁義禮智信;萬葉薦余慶;衣冠陳俎豆;忠孝節德行。

千齡光本支。禮樂薦馨香。餘地有亨泰;土產無價寶;

土能生萬物;慶盛多吉祥。地生有道才。地可發千祥。

本支百世不易;禮樂繩其祖武;

名垂天地不朽;聽聰祖考遺訓;

春秋享祀來格;A嘗萬古如斯。

詩書貽厥孫謀。神與日月同明。

思貽父母令名。祖宗明命如聞。

昭穆明其禮教;祖靈穆乎不遠;

祖宗憑依在德;恭敬節讓明禮;

子孫亦以為序;俎豆薦以馨香。

舊德煥若其新。子孫對越惟誠。

語默動靜其誠。昭穆不失其倫。

福星高照棟宇;富貴貴在創業;

元吉光耀在上;禮樂幸來紫閣。

幸福福於勞動。福祿繁榮來成。

道遠幾時通達;路遙何日還鄉。

丁蘭刻木思親孝;千百年祖宗如在。

不忘孝友為家政;水源木本承先澤。

孟母斷機教子賢。億萬世子孫同薦。

還冀詩書著祖鞭。春露秋霜展孝思。

百代孝慈山仰泰;以燕以翼宏堂構;

先代貽謀由德澤;孝友傳家繩祖武;

萬年支派水流東。孔惠孔時潔蒸嘗。

後人繼世翼孫謀。詩書禮樂盡修齊。

孝孫弟恭皆學問;金鼎焚香香結綵;

春露秋霜崇祀典;秋霜春露懷先澤;

先祖是皇禮莫愆。銀台秉燭燭生花。

父慈子孝篤倫常。霞蔚雲蒸啟後人。

儼若思孝孫在慶;祖功宗德流芳遠;

祖澤百年惟禮樂;祖硯父田垂燕翼;

祭如在明德惟馨。子孝孫賢世澤長。

家風十世有箕裘。階蘭庭桂肇鴻圖。

神至尊一誠可格;致孝思高曾以上;

繼高曾孝思不匱;教孝教忠開世德;

家常泰萬福攸同。遵古禮宗廟為先。

奉俎豆明德惟馨。且耕且讀振家聲。

謀烈遠貽山石厚;繩其祖武唯耕讀;

雅言不外詩書禮;v見愾聞昭祀典;

蘋蘩時薦水泉香。貽厥孫謀在儉勤。

家教無非孝弟慈。貽美繩武煥宗p。

滿門忠節傳宇內;漫說不如我同姓;

德洽群黎安衽席;藉談數典知有祖;

世代宗親在人間。須求無忝爾所生。

法嚴三尺懍風霜。富辰小忿不忘親。

宗功丕著鍾麟趾;一脈源流先世澤;

敬恭誠則篤其慶;澤及後裔典萬古;

祖澤長綿起鳳毛。滿堂醞釀太和春。

昭格明戴賜之光。姻怡鄉黨俎千秋。

保民子而民歡樂;聰聽祖考之懿德;

惟籍葵忱修俎豆;乃聖乃神監有赫;

寧爾裔則爾熾昌。思貽父母以令名。

敢憑明德薦馨香。維宗維袒啟無疆。

匡扶民物昭千古;燮理陰陽障一方。

祖德流芳思木本;樹發千枝根共本;

祖德振千秋大業;宗功浩大想水源。

江水源同流萬派。宗功啟百代文明。

立愛惟親,立敬惟長;身山察范克端,繩其祖武;

世世子孫無相害也;事死如生,事亡如存。

家規有訓,貽厥孫謀。明明我祖實式憑之。

奉之以樂,安之以禮;金鼎呈祥,龍香結綵;

繼序不忘,昭假烈祖;敬其所宗,愛其所親。

銀台報喜,鳳燭生花。春秋匪懈,佑啟後人。

祭用A嘗,仰酬祖德;v見愾聯,孝思不匱;

雨順風調,四時無害;禮循昭穆,克序人倫。

必有豐年,人耕禹甸;祖則無私,無為善長;

是訓是行逗吵茄,贊乃祖武;貽爾多福,家戴堯天。

宗能秉公,師作明神。有典有則,貽劂孫謀。

禮以待人,恭以致昌;有德可久,有功可大;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